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共11篇)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1
生物课程与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反思
张晴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新授(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的内容,此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生物教。运用了多媒体辅助课本教学,将全过程进举动态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运用PPT的图片很宏观和微观的把课本知识呈现在课堂上,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能主动的对重点知识熟识和巩固,提高了收纳知识的水平。因此,对于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生物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观察事物的变化,那么微小的变化在实际空间中就占去了很大的时间,而且在实物观察中不易发现变化,观察实验的效果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变化的过程一目了然。
其次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光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需约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教学,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是形成了正确的科研方法。虽然目前还处于研讨与摸索阶段,它到底还具有哪些积极因素,这就有待于我们在生物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但我们坚信,只要认真学习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新理念,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必然会爱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2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研究的对象是生命世界, 这就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研究方法更加复杂.同时生物学又是和人关系最为密切的, 生理卫生、环境保护、营养保健等内容都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 是一门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让学生带着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和关注的生物学问题去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教学《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 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先观察几种细胞, 学生在动手制片观察的同时, 既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引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 对于显微镜里所看到的细胞并不能仔细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所以还需要辅助一些细胞图片, 以生动、美丽的图片再次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设计
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 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 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 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关于蛋白质结构的教学,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一直是生物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主要是学生对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不能掌握.为此,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演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有利于学生接受抽象的概念、理论等.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微观的东西放大,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合作学习环境设计
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CAI课件通过“在线交流”、“留言版”、“聊天室”等组织引导, 讨论的问题皆由CAI系统提出或由学生自由提出,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如《基因革命》中问“目前科学家研制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根据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的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 你还有更好的根治方法吗?”
(2) 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如根据疯牛病的有关知识, 再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或现象, 你认为课本上的中心法则已经完整地表达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了吗?"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考虑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首创精神.
(3) 多媒体系统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 (即最邻近发展区) 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 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要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动力”, “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生物素养.借助计算机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教学测评系统组题、评测, 由于这一过程是智能测评, 待学生做完题后, 教师就可以调出试题的答案, 让计算机评判结果, 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答题正误的估算并找出原因.同时, 它也为综合分析学生思路, 推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意境, 吸引学生自觉地去记忆所学知识,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巩固效果好.
高中生物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技术 整合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需要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偶尔会加入图片、模型、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缺乏趣味性、互动性以及灵活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将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省教学时间,降低教学难度,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找准高中生物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改进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也要以这个要求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开展“探究种子萌芽的条件”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芽所必需的外界条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最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予适当的指导外,还可以用录像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之后对学生的实验作进一步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录像、照片等将本组的实验过程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共同探究结论是否正确、科学、可信。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种子萌芽必需的外界条件,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引作用,也使学生有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求知欲强烈,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非常喜欢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视听觉刺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其声、光、电为一体的特点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大脑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容易产生疲惫感,而且经常看电脑屏幕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视力下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选择多媒体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课件画面要简洁自然,切忌花哨、混乱;二是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不能乱用或滥用,否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内容与化学知识结合较紧密的特点,用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及其合成过程,使学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运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运用要恰当,不能本末倒置。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些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就能够掌握,有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学生已经具备了,还有的内容只需要教师稍作点拨学生就能明白。以上这些内容,不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一样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例如,“细胞分裂”的内容,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演示细胞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物质合成过程比较复杂,是必修内容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学生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中的文字很难理解,这个时候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这些过程逐一分析,清晰明了。而对于“食物网、食物链”的教学,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
四、根据具体实验来选择多媒体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必然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一些规律、结论,揭示一些现象的本质。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不提倡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来代替课堂中的实验。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实验都可以现场演示和操作,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依靠学校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装置无法完成的实验,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难点。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一些无法用肉眼看清的微生物、DNA,以及细胞中最重要的两种生命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这些靠传统的实验模式无法演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这些知识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形式呈现,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中的各种细节,并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另外,针对一些操作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提前把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等到上课时利用电脑播放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如果有的学生没有记清实验步骤,或是对实验过程观察得不够仔细,教师还可以选择“后退”或者“重复”播放,让学生弄明白自己的疑问,这种后退、重复功能是现场演示实验不具备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的性质来选择多媒体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轻松掌握实验过程,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有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当然,教师也不能太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让多媒体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合理使用。只要教师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恰到好处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实现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的有机整合,就一定能够使生物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课堂离新课标的要求自然会越来越近。◆(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篇4
——《开花和结果》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可能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具体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理论知识较抽象,有些过程用肉眼无法观察到,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如果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微观结构宏观化,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幻灯片1:图片:海南的美景(伴随着《请到天涯海角来》的音乐,同学们心情愉悦)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的海南,听着这美妙的歌声,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十分自豪。幻灯片2:动画:祖国各地正在盛开的鲜花
师:面对盛开的鲜花,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见花开花落,或黯然神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或豁达乐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总护花。对于一个热爱生物科学的人来说,他更多地关注的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如果你连续观察花开花谢的过程,就会发现,许多花在凋谢以后,就在花着生的位置会出现小小的果实。花究竟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开花和结果的奥秘吧!
整合效果分析: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思考多彩的物质世界中花开花落的生命历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幻灯片3: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师: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现在让我们开动大脑,借助双手去探究花的结构。下面以同桌同学为一小组共同观察紫荆花的结构,并思考讨论问题。如何进行观察呢?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的是一朵桃花,紫荆花的基本结构与桃花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提供的观察方法,对照图形进行观察,(幻灯片4),并试着思考、讨论这两个问题:
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学生观察,老师巡视。师:刚才各小组同学观察都很认真,很好,现在老师手中有四道题,我们以四个大组为单位各选其一,看看哪个组的学习效果最好!”
师:老师随机请每一组的一名同学来抽签回答问题,本组的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完善。老师将每组学生的回答情况简单地写在黑板上。
第一题:说一说,你们通过观察、解剖花,认识了花的哪些结构?
第二题:试一试,说出屏幕上桃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幻灯片5)
第三题: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猜一猜,花的哪一部分最终发育成果实?
第四题: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整合效果分析: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本节课,在学生动手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做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师:看来大家对于花的基本结构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了,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很好,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验证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对花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请看大屏幕。幻灯片6:雄蕊的结构示花粉 幻灯片7:子房的结构示胚珠
整合效果分析:由于花粉和胚珠的内部结构不容易看到,因此在了解了花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更深入地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的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展示和语言描述,学生仍然感到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模拟放大显示微小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师: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植物是如何完成传粉和受精的呢?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传粉的相关知识。观看一段录像(幻灯片8)。注意什么叫传粉?如何完成传粉?拿出纸和笔做一些记录,记录一些关键字或词。
师:通过观看录像,你知道什么叫传粉?花是如何完成传粉的呢?
花传粉之后,距离结果还有多远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植物是如何完成受精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观看录像(幻灯片9)。注意记录,什么叫受精?如何完成受精过程?并且注意在这段录像中,花的哪一部分最终发育成果实?看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整合效果分析:生物课堂中有很多生命现象,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师:对于受精过程,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受精过程,老师将其全过程设计成电脑动画,结合刚才的录像,我们来学习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幻灯片10)整合效果分析: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在这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展示了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加上老师适时的解说,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很容易理解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花的受精过程,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师:受精过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光荣下岗了。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子房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
师: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幻灯片11:图片展示)。
师:果实的这两部分分别是由子房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呢?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大屏幕来对比分析一下子房和果实。(幻灯片12:图片展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下,我们终于从“春华”看到了“秋实”。现在,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开花和结果》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5
摘 要: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是现代生物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能加大知识信息量,启迪学生思维;能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能进行多维教学互动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改革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维教学方式的呈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的有关论述中,着重提到,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为我们进行教育技术的创新实践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教育如果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还只能用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终究是会被时代浪潮所淘汰,生物教育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创现代生物教育的新局面。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是指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生物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协调、优化,使各个要素的效益最大化,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加大知识信息容量,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抽象知识学习和重难点;能够进行多维教学互动与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现就此谈谈具体的做法与感受。
(一)、信息技术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创设出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生动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巩固学习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都非常注重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有很多内容受到学生阅历的限制很难理解,我就利用一些常见的、趣味性强的、蕴藏着无限生命奥秘的视频资料的收集和展示、播放,牢牢抓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科学的崇尚和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绪论》一节时,就可以制作好媒体课件,把课本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快速地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还可播放下载、剪辑的有关视频,引起同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动物的行为》的教学中,可补充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有关影像,如在优雅的丹顶鹤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异性之间传递爱慕信息;当小海马从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孵出;当憨态可鞠的大熊猫徜徉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等,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们在专注观看中,为新知识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又例如在上《单细胞生物》这一课时,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比较陌生,更不知道还存在着有如此微小的生物。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生活环境,学生一下子被眼前奇妙的微小世界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对生物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思维时空。
(二)、信息技术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理论,对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就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生物学知识提供了有效的直观材料,又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获得生物学知识成为了可能,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比如在《遗传和变异》的教学中,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步步地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这就达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启迪学生思维,有效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习的自学探究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是需要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设计,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显著,也比以往的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短,那么多出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来发挥,开展课堂活动,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构建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学习的思维性,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我在讲授《激素调节》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本、网络的大量相关图片、生活实例、科学研究历史等有机组合,分类展示,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学探究,还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四)、信息技术能够加大知识信息容量,促进师生多维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就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或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了学生课外的学习负担,为师生多维有效互动提供机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可以对相关生物学知识信息及其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对师生的学习作品进行展示,分享他人的资源、经验和成果,这既能增加知识信息的容量,促进师生、生生及时的多维互动与评价,又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增强社会适应性,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的基本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常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增大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容量和知识信息应用的处理,并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强化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比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复习时,就选用了紧扣教材的“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多媒体视频资料;又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涉及到多个新名词的掌握应用,还有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我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所有新名词出现后都配合图片和习题强化,遗传图解的标准格式,也在步步给出后,马上引导学生练习并分小组展示作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问题,及时给以矫正、警示强调,使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作到的。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由“苦学知识”变为“乐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展示文字、图片和视频,却不能代替学生的观察、学习和理解过程。虽然可以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如展现变形虫的运动、摄食之类的活动,但学生没有亲自实践操作,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并且也无法感受到实验或实习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所以我们说多媒体操作决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还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程,达到真正的为现代生物教学提供坚实的教学资源保障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生物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生物教学一次新的改革。我们应该灵活地利用好信息教学手段来辅助生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去滥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更不能片面地套用别人现成的课件来进行教学。我们只有灵活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把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生物知识,培养了生物学科能力,还能激发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6
重庆市永川区第六中学校 刘茂发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强,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模式充满了生机,初中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班班通 有效整合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越来越为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尤其自从我校安装了班班通设备之后,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一节课当中有了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由于班班通的教学手段参与生物教学,大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农村教育一大亮点。如何巧妙地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我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运用“班班通”增强学生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电教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等。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防御行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动物的伪装”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影视片段,让学生犹如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些小动物绝妙的伪装叹为观止,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内涵和区别,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自然也就印象深刻了。
二、运用“班班通”突破重点、难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要求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此课程,但是有许多的自然现象通过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利用电教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时,运用Flash课件,在观看前设问:“植物在受精之前有哪些生理活动和生物现象?”播放时,学生将会看到植物先要进行传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刺激而萌发产生花粉管,穿过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此刻,我们停止播放,要学生举手回答刚才看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过程,回答完后,让学生设想花粉将进入到哪里,进入后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开始放映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对照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双受精。此后,教师再运用挂图或塑料模型,边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在讨论、讲解花粉的萌发过程的同时,提问花粉为何柱头上“钻孔”。众多花粉管,释放无数的精子,为什么只有两个精子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进一步调节和强化头脑中真实的、立体的、渐变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事物的演变过程、双受精这种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及其原理。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运用“班班通”创设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首先在屏幕上分别演示正常的植株,缺乏各种不同无机盐的植株的彩色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教师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偿试“种”一株“植物”,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选取不同的“肥料”,用鼠标加在“植物”上,经过多次偿试,师生一起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同时也得到了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知识。这样课堂既生动有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运用“班班通”发展思维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例如讲解细胞结构时,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
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运用“班班通”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课堂的知识容量可以达到传统课堂的两倍,也就是说一节多媒体课可以上传统教学两节课的内容。传统的备课,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信息非常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例如用多媒体进行单元复习教学,就因它容量大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课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创新的能力。这样,多媒体课件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多地掌握知识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融合,创作出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等 “班班通”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形、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6.2、周稽裘,教育现代化: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描述 [M], 教育科学出版2009.1-10;
3、焦瑶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4、郑芳,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2006,(4);
5、潘云泽,王以宁,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6、赵阳,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科学教育研究(读写算)2011(36):89-89
7、高鸿杰,张花艳.利用农村优质生物资源构建生物有效教学尝试[J].教育模式研究, 2011,(37):113;
8、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7;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7
一、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素材,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教材往往只依靠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师少量的补充。例如, 图画的悬挂和黑板的描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教学活动, 达到应付后续考试要求的目的。取材范围的限制导致了初中生物教学的素材较少, 学生的知识面也相对较为狭隘。初中生很难对初中生物学感兴趣, 也就不能发挥初中生本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后, 不但将原本苍白无力的初中生物文字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图像进行补充表达, 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内涵内容, 还使得初中生物学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强化。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到的各方面生物知识图片和映像资料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这种情境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开设。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自发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研究和补充,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一般都是由教师一手进行开展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素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但常常可以见到, 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细节方面教师难以处理, 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教学质量还有着可以提高的余地。
因此,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利用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初中生物知识。
例如,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授海洋中最大的生物这一课程时,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只能通过描述课本中本身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往往本身没有见过海洋中最大的生物, 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教师能够开展更多且更有意思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放映海洋中生物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不仅如此, 初中生物教师还能根据这一教学方法带来的便利展开更新的教学活动, 如让学生猜测哪些是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将几种已经讲解过的生物罗列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选择并且最终要说出自己的答案和原因。需要注意的是, 对错并不是重点, 开展这种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要放在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素质之上。学生对其中的知识进行个人的理解和剖析, 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学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生物形体认知, 也就达到了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
三、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中, 安排了类型多样的探究实验, 但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实际上受到很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有些探究实验根本无法正常实施,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就成为必然的一个选择。
例如, 在展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的实验时, 教学的难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让学生了解了实验结果后,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更生动、直观地展示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动态过程,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为学生介绍显微镜时, 由于显微镜内部的结构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 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显示显微镜内部复杂的结构, 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就会一目了然, 从而加深对显微镜的认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颠倒操作的顺序, 使用方法错误, 这些错误可以通过在实验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来进行避免。运用多媒体演示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对于重点问题集中展示, 学生不仅能清楚地记住实验内容, 而且能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慢慢养成规范化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总之, 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件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事情。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 用声画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初中生物的知识, 让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也给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为现代初中阶段的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教学,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初中生还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 容易被外物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运用需要教师把握好度, 不让学生过度专注于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图片映像资料。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方法而不是主题,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迎来新时代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毛小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娄小永.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D].重庆师范大学, 2009.
[3]曹京涛.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1、从第一节生物课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能够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学习第一章《认识生物》时,教师就可制作一堂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一些图片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ACDsee软件进行处理,制成了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同时还搜集到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
2、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暂停放映,利用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电教媒体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3、增加传授知识的密度和广度,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等技术的使用,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通过知识密度的增加,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功夫下在学生的“学”上,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生物课堂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理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录像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诸如骨的生长、肌肉的收缩、腺体分泌等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5、强化计算机的模拟教学,通过实验教学锻炼学生能力。
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说,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9
辽宁省凤城市边门中学 林淋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整合、学习兴趣
摘要:现如今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英语学科,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英语教师如果能把多媒体教学与英语教学整合化,那么英语课堂会取得最佳效果。信息化课堂生动、直观、形象、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录音机,电脑等等高科技产品。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就能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本书、一盘磁带、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的课堂教学。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以后,在课堂上的导入部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英语学科本身是枯燥无味的,每天都是单词、短语、语法。反复的背。学生很多课下是不愿意背的。那么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在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会了,因为通过图片,视频使教学内容生动丰富了,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单调的学习内容,通过文字、生音、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课本外,身边的内容,很轻易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如在教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暴风雨来时人们在做的各种事情,本单元重点是过去进行时态,这样学生会很轻松的造出句子,同时就掌握了语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视思明,听思聪”。多媒体教学集视听于一体,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学生学的如鱼得水,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了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的和谐统一。
PowerPoint、FrontPage和MX Flash是制作英语课件的三种常用多媒体软件。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简单易学,交互性强,能够使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甚至动画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可以直接与Internet进行超链接,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化组合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应用这种心理学的感官原理的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一种实践。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使难理解的东西变为容易,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制作课件时可以直接和Internet进行超链接或事先从网上下载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并加上声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很高,肯听肯说肯练,达到了听,说,练的效果并且课堂气氛很热烈。其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将英语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多媒体技术教学所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论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习惯如何,都一视同仁,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其连贯性,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要求则难以保证,初中学生自入学以来,小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很难去除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声、光、像各种媒介综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极大地集中,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发地去发现学习中的机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识运用,自觉利用尽可能的一切资源来自主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过程由于有了更多的自主的选择而得到优化,学习效率也随之得以提高。另外,学生们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还能主动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内容、录音录像材料、光碟中的视听感观,为自己创设一个英语“境界”,以自我分析力和模仿力来达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境界,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最佳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 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1.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光看“形式”热闹,更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然而,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只为了调节“课堂气氛”,不管教学效果,这就失去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
2.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传统的板书和师生对话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通过教师板书既可以对指定的句型的结构和用法进行深入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预留”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师生对话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力和发散性思维。另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3.多媒体的设计要突出教材重难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想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课堂形式是为教学的内容服务的,在使用多媒体时,一些教师不能光讲“热闹”,还要注重“实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因素,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设计,从而使现代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为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服务。
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我需要不断学习填充自己的大脑,紧随时代步伐。在这 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做高效的课堂,教高效的学生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肩上的任务更加沉重,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个人觉得农村教师真的做到了。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要忠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爱校,爱生,无论在何时何地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决心。参考文献:《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10
摘 要: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系统进入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已多年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成为未来的趋势。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并能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使品德受到陶冶。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
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
乐学。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篇11
一、现代技术能生动逼真地创设模型和情景
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
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如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节课时,可用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宏观方面,大多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的,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影像资料,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而对于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
3.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对生命现象及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帮助直观地感知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容易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現代技术能优习环境。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1.能体现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互动性
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或讨论,对于所学内容不明确的或不易弄懂的,可以反复调看。还可以带着问题,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中心的服务器连接,上网到虚拟馆、园、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性。在网络教学中,可以轻易地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学习《生理卫生》生殖系统一节时,男女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中搜寻出自己需要的及自身性发育中的疑惑问题,同时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生物学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实际,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网络技术可实现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和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的平等互动。
2.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一优化导入环节。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的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或是绘声绘色,或是用诗歌,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难免容量小、手段单一。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具有多媒体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学《鸟类的多样性》阶段,为激发学习的兴趣,在的开始,以一幅高山瀑布的画面配合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声音,然后展示十种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的图片,更加激发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3.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优生获得新知识的环节
进入新课题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传统的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很多抽象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具体化、形象化,配合的讨论、交流,其知识的接受和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由桃花变成果实的过程,再播放图形动画,配以教师讲解,学生很好地弄清花的结构、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多种感观的刺激使获取了大量的,从而掌握了更多知识。
4.有利于培养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优生的学习方式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多媒体与生物教学论文06-10
多媒体与生物课外活动10-12
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06-17
生物课多媒体教学05-20
多媒体高中生物教学12-20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06-09
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整合06-26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11-02
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29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