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媒体

2024-06-23

运用媒体(共12篇)

运用媒体 篇1

尽管学界并未被清晰界定“全媒体”的概念, 但媒介信息传播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 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 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 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 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时——[1]应用层面的“全媒体”已被公众广泛感知。近六亿网民和不断进步的信息手段, 对全媒体环境下政府的媒体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确研判新时期传播环境中的新表征、新变化, 对于高效、合理运用媒体、引导舆情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全媒体时代的新情态分析

从2012年底席卷全球的“棱镜门”事件, 到至今仍未平息的“秦火火”、“薛蛮子”事件——当“信息安全”、“媒介权力”成为热点词汇, “公民记者”广泛实施社会监督的同时, 新传播环境下的媒介生态也在发生新变革。

(1) 媒介形态更新快, 功能广。梳理2010年后逐渐推广的新媒介形态, 以社会交往为主要功能的微博、微信、易信;以个人智能移动终端为应用平台的App、安卓端;依托视频、诗歌、艺术展示等文化形式的“微小说”、“微电影”、“新媒体艺术”等层出不穷, 功能上的复合定位高度契合了受众需求的个性体现。新传播环境加速了单一角色的多重转变, 谷歌迅速完成了从搜索引擎服务方, 向系统开发商、硬件开发商等多种角色的转变;在我国, 百度、腾讯、新浪、网易等涉足新媒体的企业亦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媒介功能从单一领域向复合型、多样化延伸, 受众的高粘性往往左右舆论事件的倾向和走势, 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

(2) 传统媒体逐渐回归。2013年8月19日,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3年《舆情蓝皮书》”, 代表性案例中“肯德基速成鸡事件”、“毒胶囊事件”、“白酒塑化剂风波”等一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率先曝光, 引发舆论高潮。传统媒体自我功能的延展和受众的理性回归, 促使传统媒体重回“主流”。在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的不断探索、融中有异, 互助互补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且繁荣发展的全新态势。

(3) 新媒体也遭“冷落”。2012年12月5日, 《第十一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发布显示了政府新媒体建设程度的提高。仅以政府网站工程建设为例, 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底, 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开通网站, 网站及信用信息公开专栏的开通率达到百分之百;副省级以上地方所辖部门级区县的专栏覆盖率达89%, 比2011年提高了43.9%。[2]但是, 政府网站的高开通率与舆情引导不利, 两极走势客观存在。2012年1月, “三亚海鲜被宰”事件中, 三亚政府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回应, 其“零投诉”的态度以及“对恶意攻击三亚的人依法追究责任”的反应导致舆情再次升温, “护短”言论导致政府十分被动。2012年8月, “悍匪”周克华落网后数十天内, “被复活”言论高涨, 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公安局被动利用官方微博多次辟谣。随着互联网传播走向常态, 政府网站往往陷入新传播形式, 低关注度、低引导效果的尴尬局面, 舆情引导遭受“冷遇”, 导致集体“失语”。

二、纵向维度, 构建长效机制

全媒体时代长效持久的政府媒体运用策略, 基于新传播形势下的新情态分析, 突出趋势预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以传播效果为重要指标, 尊重传播规律和传播技巧的应用, 从构建时间、推广平台的纵、横两个维度, 兼顾缓急并重、新老并用、常态与非常态的协调统一。

(1) 立足长远发展, 常态与非常态并重。常态情境中关注度高、公信力强、传播效果好的媒体, 才有可能在非常态情境中有效引导舆论。主动分析受众的接受心理及接受习惯, 是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影响的首要前提, 是舆情应对的关键。例如, 新时期受众对观点空洞化、表达生硬化的新闻表现出“疲劳”, 舆论引导中就尝试用形象、具体、简洁的方式获得受众认同;新时期受众青睐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 注重互动交流中得到的价值体现, 舆论引导中就尝试丰富多样、易于接受的传播形式。其次, 将非常态情境中的舆论引导常态化, 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和持久执行的态度, 强调舆论引导的价值和意义, 落实舆论引导的规范化、稳定化。例如, 在“秦火火”、“薛蛮子”等网络大V事件的报道中, 注重阐明“网络谣传”与“网络传播”的差异, 明确“公民权利”与“网络犯罪”的区别, 并借助非常态情境中较为密集的舆论引导, 构建起常态情境中规范、有序的舆论环境。

(2) 确保常态公信力, 保障政府网站信息安全。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维持了不确定的突发事件、风险事件中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信赖关系, 是社会稳定的必然前提。2013年3月19日,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CNCERT) 发布报告显示, 2012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16388个, 其中政府网站1802个, 同比增长6.1%和21.4%, [3]政府网站成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多发领域。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端口亦是多发区域,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样本同比增长25倍, 其中约82.5%针对安卓平台。保障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 特别是推广其唯一“官方”身份的认知度有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推广官方微信、微博等移动端口的下载平台, 避免移动端口的混乱无序。许多商业网站在信息安全及“官方”平台推广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亦值得借鉴。

(3) 抢占非常态舆论先机, 助推“航母式”网络媒体。2006年7月30日, 陕西新闻网 (后更名“西部网”) 的上线标志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自己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2012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获奖名单显示, [4]十大新闻网站品牌中湖南“华声在线”、广东“南方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 (下转第80页) (上接第57页) 网”位列“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新闻网站之后, 占据四席;而烟台“胶东在线”、宁波“中国宁波网”的第九、第十排名亦体现出地市级新闻网站的强大传播力。河南“大河网”《焦点网谈》、湖南“红网”《百姓呼声》等网络专栏屡获中国新闻奖。整合媒体资源组建大型网络平台的“千龙模式”、突显“渝派、务实”的重庆“华龙网”等……, 近年来, 部分省级、地市级新闻网站都在探索与实践中创新, 切实成为点击率高、传播效果好的真正主流媒体。传播学认为, 受众乐于使用并接受某种媒体或讯息, 总是源于自身的使用需要。服务性强、贴近性强、信息量大的“航母型”网络媒体, 比起功能较为单一的政府网站, 在受众接受及传播效果上体现出天然优势。一方面, 民生新闻、服务资讯、教育文化等内容的注入与受众需求有较高契合;另一方面, 其隶属关系和组织形式决定了与政府舆论导向的较强统一, 在常态及非常态情境中都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横向维度, 打造全方位媒体平台

新媒体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媒体表达形式单一、互动性差、信息容量小的局限, 却存在情感交流不足、解读碎片化、渠道难以规范的先天弊病。统筹协调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关系, 力求优势互补、新旧融合。

(1) 关注新兴受众, “老”媒体拓展新平台。移动舆情终端系统的研发及推广, 基于主动关注新时期受众偏好, 实现有效传播的基础上。从受众角度看, 智能移动终端受到青睐的根本原因在于个性化、倾向性需求的实现;此外, 选择过程体现了极强的自主性满足。换言之, 受众对于不感兴趣的软件可以删除甚至无视, 而对青睐的软件终端体现出极好的接受态度。因此, 与受众应用心理及应用实际存在差异的移动软件终端难以获得认同, 能够切实服务受众的应用型移动终端接受度高;此外, 无法展现新媒体传播优势, 与传统媒体差异不大的“同质化”移动终端难以获得青睐。

(2) 回归本位职能, 新媒体延伸“老”责任。2012年, 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后, 公开肯定了其竞选团队借助Twitter、Facebook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的“拉票”卓有成效;已故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以Twitter上突破400万的粉丝数, 患病期间利用微博频频发布消息, 依靠新媒体抢占舆论领地。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多种形态媒体的迅速成长, 催生国际传播格局的新变化, 一些国家将新媒体应用到政治宣传、舆论监督、国家形象塑造等新层面, 延伸新媒体的“传统”责任。大众传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这是传媒行业的基本准则。新传播环境下,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仍需进一步拓展在价值引导、教化公众等传统职能上的更大应用。

(3) 开放前瞻视野, 借力强势平台。强势媒体如何界定?答案并不统一, 但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全球一体趋势加强的背景下, 有较大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 面向主流受众, 且在社会中具有较高话语权的媒体毫无疑问是强势媒体。全媒体时代开放共享的资源和平等的信息权利, 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很多商业网站在传播效应上趋于“主流”。在美国, 谷歌公司2012年研发出的“谷歌眼镜”, 增强现实型穿戴设计有可能颠覆人类传统的信息获取习惯, 强势传播效果不容小觑。在我国, 凭借qq和微信两大社交工具, 腾讯旗下的新闻资讯特别是新闻弹窗, 在新闻推送的时间和关注度上具有极大优势;同样值得一提的百度搜索, 其搜索结果的排序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接受效果。在常态及非常态情境的媒体运用中, 借力高关注度、影响力强的新兴强势媒体平台, 是提高舆情引导反应速度、增强舆情引导效果的新举措。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宣传思想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环境风起云涌, 呈现出愈来愈频繁的更迭趋势。尊重传播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的开放心态和科学态度构建常态与非常态并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兼顾的全方位媒体运用机制有其必要性。科学合理的体系建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运用应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并深入持久开展, 避免阶段化和片面化。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 2010 (03) .

[2]工业和信息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DB/OL].http://www.cstc.org.cn.

[3]去年我国境内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同比增长逾二成[D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3/19/c_115082130.htm.

[4]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获奖名单 (公示) [DB/OL].大河网, http://news.dahe.cn/2012/10-23/101682379.htm.

运用媒体 篇2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芙蓉区东茅街小学杨奕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在虚拟语境中想说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反应快,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新鲜感和模仿能力较强,记忆力好,听力灵敏。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英语教学中扣住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运用电教媒体虚拟语境,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对话情景中,教材中抽象的语言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如:我在教《New welcome to English Book 2 Unit 3 》B.Dialogue时,课前制作了虚拟动画课件,通过多媒体依次将课文中的四幅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富有动感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和所要学习的对话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我再教学生学习新句型May I have …? Yes, here you are./No, sorry. 然后边依次演示动画,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操练,最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表演,每位学生的表演都很精彩。

二、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常说

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掌握。我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境,弥补图片的枯燥单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空间。如:我在教人教版《Book 4 Lesson 23》时,课前我将本课的六幅插图利用PowerPoint系统软件全部制成动画图像,有目的地出现字样:

Am 6:00get up;

Am 7:30go to school;

Am 8:00classes begin;

Pm 4:30clean the classroom;

Pm 5:00go home;

Pm 9:00go to bed,

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精彩的动画和英文提示,我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口述《My School Day》,教室里顿时英语声鹊起,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语言得到了发展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巧说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我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贴近日常学习、生活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运用。如:我在操练句型May I have…?时,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衣裳单薄的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有了这些好处,我们怎么不用呢?身为一位老师,确切的说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也在一些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自己制作一些课件。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开始变得有了生气,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我也中看到了一些老师因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大作用,用得不当会伤到自己。因此,可以这么说,语文老师要慎重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那到底该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呢?这个问题,我同不少老师探讨交流过,也听取了不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加以总结归纳。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才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这把双刃剑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

几年来,通过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收到了一定的效益,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现将体会归纳如下。

一、运用电教手段,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

电化教学手段具有高度的形、声再现性,能超越时空界限,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事物、景物、人物的声音和形象,而且能化静为动,使再现的声音和形象是动态的连续的,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受和境界,为学生理解课文,获得理性知识,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二、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手段能改变教师讲掌生听的授课模式,变单纯的听觉器官听课为视听觉结合起来掌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语文比单一感官效果好,单听只能记忆15%,单看只能记忆25%,而视听结合则能记忆65%还有的实验证明,采用幻灯录音手段教学汉语拼音,一般只用传统教学手段时间的四分之三就能完成全部教掌任务,并能提高汉语拼音的巩固率。

三、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电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符合小掌生的思维特点。小掌生抽象思维不发达,学习课文如不借助直观实物或图片就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却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这样一个理论:如果客观条件只是单一的刺激物,那么大脑就会容易感到疲劳;反之,如果多变换些方法,就会使大脑皮质产生兴奋作用,就会减少疲劳,就会帮助接受新知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就避免了单调刺激,除了听教师讲之外,还要看有关图片和影像等。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維发展。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例谈校园媒体对社交媒体的运用 篇4

一.“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技巧

(1) 内容与形式的选择

在社交媒体上一方面信息速度传播快, 一条被广泛认可的信息往往会被迅速地转发和传播, 影响范围会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信息也比较庞杂和零碎, 同学在每一条信息上所停留的时间短, 所以要想扩大在同学们中间的影响力, 所发布的内容就要与大多数同学有密切的相关性, 要有一定的价值含量, 且要简短适于传播。从华大桂声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来看, 他们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社交媒体的这一传播特点, 就其所发布的新闻来说, 内容上很有选择性, 都是一些与同学们的生活十分贴近会引起关注的新闻, 基本上没有会议精神传达等这种“硬新闻”, 而且偏向于趣味性、娱乐性。在形式上,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新闻作了一个概括, 后附有他们网站里的详细报道的链接, 既方便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又有利于增加他们网站的浏览量。如果是直接把详细的报道直接投放在社交网站上的话很有可能就因为内容过长而被直接忽略了。

另外在社交媒体上, 新闻媒体的专业与权威性弱化, 相互之间都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 所以新闻媒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往往显得更为活泼、亲民。校园媒体本身是立足于校园, 面对的对象是学生, 所以在这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语言上学生生活中口语化的语言, 常常发一些给同学的温馨的小提醒、小建议, 让人感觉好像它就是身边的一位好友, 更易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

(2) 注重互动

社交媒体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 不再是一对多的单向度传播。华大桂声在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最开始只是作为他们新闻网站主体的一个窗口, 由于这种互动性, 现在成为了一个加强与同学之间联系的主要阵地。华大桂声在人人、微博、微信上都对同学们的评论和留言给予及时的回复, 经常发起一些讨论性的话题, 另外有时候一些同学还会在这些平台上向他们提供一些新闻线索, 在这种参与互动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潜在地加深了华大桂声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3) 注重原创性

华大桂声在他们社交媒体主页上发布的内容比较注重原创性, 所发布的内容大多都是自己制作或者改造的, 尽量少直接转发别人的内容, 一般转发别人的信息比自己发布影响力要小得多, 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迎合同学的口味, 树立自身的形象。

二.运营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是比较有效果的, 不仅增大了它的曝光率, 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了华大桂声这样一个校园媒体, 而且增强了它的亲民性。很多新生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而知道他们这个校园媒体的, 他们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的主页才真正让同学们对他们熟悉起来。据调查相对于本校的其它几家校园媒体, 同学们更倾向于选择华大桂声获取校园信息, 大部分选择的理由是它在社交网站上的更新更迅速、出现的频率更高。

但是从深层次讲华大桂声社交媒体运营基本上只是作用在了社交媒体本身, 而对它的主要阵地即它的新闻网站影响不是很大。虽然很多同学确实是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了华大桂声, 但对它的了解和与它的互动也只是限于在社交媒体上, 而很少主动进入到它的新闻网站去浏览所需的信息和新闻。从发布的内容来讲它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服务性信息是超过了新闻类信息的, 虽然较好地实现了它所承担的一个服务功能。但是作为校园媒体更重要的应该是新闻媒体的角色和思想引导的角色, 社交媒体的信息的碎片化和浅层次的特点是很难完全承担这一功能的, 社交媒体只能是作为一个传播信息以及媒体形象推广的辅助平台, 最终还是要努力让社交媒体的作用力落在它的主要阵地上, 以全面实现一个校园媒体所承担的功能。

摘要:本文以“华大桂声”为例介绍校园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恰当运用多媒体 篇5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抽象的教学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的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不少学生由于对自然界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接受课本所讲解的生物知识,进而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生物学习变得枯燥和生涩,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生物教学视听化、形声化,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生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兴趣在学习的成败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生物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而多媒体的应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首选途径。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二、利用多媒体将抽象、难懂的东西化为直观、具体 如在学习《膝跳反射》时,学生对膝跳反射的过程很难理解,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使课堂显得十分乏味,我的做法是通过自制的《膝跳反射》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膝跳反射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对根如何吸收水分很难理解,单靠过去那种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很难讲清这一过程,于是我制作了课件,把这一过程动态的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根对水分吸收的全过程,既方便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三、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如在学习鸟类家鸽的内容时,我预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家鸽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在上课时,借助电脑向学生展示有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直观形象的将家鸽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运动、呼吸、消化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正确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但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多媒体教学带动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的教学也有着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其实并不是每一节内容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时一些现成的图片,模型等资源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应用多媒体,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那么再“好看”的教学都谈不上有意义。要符合生物教学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适时、适度地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最终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就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并不就能代表现代的教育思想。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即使是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由过去的人“灌”人,改变为现在的人用机器来“灌”人。甚至连教师和学生都被机器牵着鼻子走。因此,教师在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的同时,绝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要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深化教学 篇6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语文课中有些课文只有在特定的氛围中去学习,才能深刻体会它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类课文,我在教学中采用视频播放,幻灯片演示等手段,把文字变成声像,听得到、看得见,从而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清晰理解蛇咬住小壁虎尾巴后,小壁虎“一挣”这个动作,我设计出这个动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自己做出动作来。另外,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学生不易分辨它们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认知能力、逻辑思维、抽象能力都很差,特别对一些概念知识教学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使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发挥多媒体的直观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应该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应静止地看问题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设置问题:“这个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图片,学生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表现积极性,纷纷举手发言,不需教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在导入新课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可达到最佳效果。如:《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出现一只小狮子非常刻苦的练习滚、扑、撕、咬,另一只却什么也不干。学生立刻对懒狮子产生了好奇,迫切的想知道懒狮子以后的生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以下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教材的空间差。如教学《奇妙的“眼睛”》一课时,这些“眼睛”离学生太远了,学生缺少感性知识,于是我采用了视频播放,只须十几分钟,就能使学生认识“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以及它们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媒体 篇7

1 多媒体内涵

1.1 课堂媒体分类

媒体本身有很广泛的内涵,广义上是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包括硬件的,如报纸,磁盘,光盘,磁带、幻灯机等,软件方面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表现的形式。在教学中应用分析的媒体,通常是指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视频的表现形式。

1.2 各种表现形式的媒体功能

不同形式的媒体擅长表现的内容和效果有很大的差异,用恰当的媒体形式去展现教学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能潜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运用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1)文字。多媒体教学中,大屏幕文字要起到提纲挈领,重建教学内容层次体系的作用。因此,要用字号、色彩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不能搞“满屏灌”。文字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媒体之一,在多媒体教室中,由于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对学生信息的接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2)图形图像。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框图、流程原理图、实物图像等,图形图像信息把抽象的语言描述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3)动画。动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呆板为活泼的效果,对制作的要求较高一些。

4)声音。在教师指导下,多作为矫正语音、听说等工具用于语言类教学。也可起到调剂课堂气氛的作用。

5)视频剪辑。通常用于多层面表现实物结构,实际的过程或作品片断赏析。如在《电视编辑》、《广播电视新闻》等广播艺术类课程上的运用,这类素材一般需要用视频软件进行剪辑之后用在教学中。

2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表现

2.1 辅助演示重难点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点便是借助图像、动画、虚拟现实等手段阐释教学内容中不易表达,难以理解,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事实现象。比如,化工原理教学中,流体的流动现象、相平衡理论、传质理论、离心泵的机械密封原理、塔板上汽液相的接触等众多的知识点,机械制造中的轴承运动轨迹,汽车制动原理等,通过动画和图片就可以很直观,形象将事实展示出来,对其中的动作还可以逐步分析。做好这一点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能够搜集或制作出适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图片、动画、虚拟模具或视频剪辑。

2.2 增加辅助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以其大容量的信息展示博得了我们的青睐,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非常“6+1”的效果,也解决了很多学科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师“引入门”的角色定位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今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各类专业网站涉及到了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的范围内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引用,将学科最新动态与教学结合,或把相关网址、资料介绍给学生,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2.3 方便课堂互动练习

以前,教师需要提供课堂练习的时候,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板书题目,利用文字媒体,便可以方便的把准备好的练习材料即时投放在屏幕上,甚至加入交互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节约了课堂时间。

2.4 课堂视听说工具

借助多媒体的功能,教室变成了放映室、录音棚、语音室等及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环境,方便个别专业(如广播电视类、语言类)的教学需求。

2.5 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教师可以通过共享电子教案,网络在线交流,电子邮箱,课程教学论坛等形式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其他,多媒体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交流,学以致用,快速与社会接轨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3 提高多媒体在课堂上运用效果的对策

3.1 结合教育教学规律

媒体的运用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可盲目追求视听觉效果。利用媒体手段,可以方便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强化记忆;充分利用媒体的可控制性,促进课堂互动交流等。

3.2 重点做好教学设计和媒体分析

要从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三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设计,把握课堂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学内容的难易、重要程度,各种形式媒体的特点、呈现优势,列出类似表1的教学内容与选择表现媒体的对应关系,这样就不会盲目的运用图像、视频等媒体,使媒体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3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重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必须使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来,在学校组织下认真研究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校教师创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效果,开发研制和应用CAI课件情况进行调控。

3.4 积极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做好多媒体教学的支撑

多媒体是否能有效地支持教学,取决于媒体资源的质量和教师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适合的媒体资源并有效整合,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学校也应配合搞好网络资源的建设,包括网上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辅导答疑、教学管理等。目前在教育部重视下,很多高校已开发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网络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等,如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交换中心有很多优秀的素材资料提供给我们交流使用。

媒体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发挥出优势,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只有不断从实践中进行反思、归纳,才能让科技手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4 总结

以上就多媒体教室里出现的数字媒体功能与应用做了一些分析,使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所参考,在选择运用媒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为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了媒体的辅助,我们可以更清晰、全面的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构筑学习型社会平台.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3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上的讲话.

[2]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http://dmcu.nju.edu.cn.

运用媒体 篇8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影响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如数字电视、网络、客户端,手机短信等等都属于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概念。相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等四大媒体而言,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如微博、微信等。

1 新媒体的特点

1.1 形式丰富,覆盖率高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覆盖面的逐渐增大,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正在发生的事情只要有人传播,很快就能够被众人了解。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很多,各大型网站上有很多专栏随时可以搜索到需要的信息。从2013年的第二季度来看,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32.6亿,其覆盖面之大可想而知。

1.2 渠道广泛,互动性强

新兴的新媒体主要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平台发布消息。由于网络数字平台的设计,人们还可以随时在上面开展互动。比如,一条消息从客户手中发到微博、微信上,很快就被人们看见,进而互相转发和评论。这种便捷、快速的信息推广特点给传统传媒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只有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扩大自身影响。

2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1 以微博、微信作为发布消息的第一渠道

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来看,主要信息还是来自于传统媒体。人们把传统媒体上的消息传递到微博、微信上,通过网民之间互相转发、评论,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在媒介相互渗透的时代,微博、微信的信息容量不仅可以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新来源,还加强了媒体与公众的联系,扩大了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记者将微博、微信作为第一消息的发布渠道,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然后再通过传统的媒体方式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对事件进行评论。这样就可以把传统媒体中的内容深度解读的权威性与微博平台中对信息的扩大进行有机结合,不但提高了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2 开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模式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一条消息的发布可以在瞬间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博、微信用户在关注感兴趣人群、发布原创信息和转发信息过程中,迅速将媒体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可能到达的地方。由于互联网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生活新体验,各种各样的消息如雪片飞来,如果记者不会对信息进行分辨,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引入误区。因此,传统媒体记者可以到微博、微信中去发现自己想要的消息,再通过传统媒体的甄别方式对信息进行甄别处理,再通过传统媒体将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处理,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其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模式也在逐渐构建,一旦彼此的互动模式构建成功,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的扩大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传统媒体中出现的信息就能够及时通过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等转载传播,从而提高广大网民对相关消息的信赖程度。新媒体方便快捷,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微博、微信用户信息的及时性,而传统媒体把微博、微信中的消息及时进行深入探究和评论,尽最大可能达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正是传统媒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呼唤消息及时的同时,更期待对人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传统媒体的生活方式中转入到新媒体方式,给公众有价值、真实可信的信息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责任,也是新媒体的追求。传统媒体依靠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新媒体也需要利用传统媒体来提高公信力和真实性。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媒介的有机融合,才是整个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汪汶.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2]徐川.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3(19).

[3]于冬梅,张连军,孙鹏.网络平台应用技术与节目主持实践教学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0(19).

运用媒体 篇9

虽然电视夕阳产业论在十年前就已经弥漫在学界和业界, 但真正让电视产业退出“新媒体”阵营的, 是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 而基于移动的互联网的新媒体, 更是让传统电视产业接招吃力。

今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个人数字终端”已经走出科幻大片, 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智能电话、平板电脑, 甚至可穿戴设备。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唾手可得, 互动易如反掌, 真实世界之上漂浮着抽象的数字世界。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里, 电视媒体的霸主地位正在被撼动, 或者说, 以往那种坐在客厅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撼动。

在旧传播时代, 电视处于传播中心位置, 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新传播时代, 电视的控制力和传播能力已经大大弱化, 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 并更加重视用户体验, 才能真正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电视媒体是典型的大众媒体, 传播范围广, 但与受众的关系较为浅薄。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称为“个体媒体”, 可互动, 与用户关系紧密, 类似人际传播, 缺点是到达特定用户的成本较高。

所以, 电视与网络可以成为良好的“伴随”关系, 而非你死我活的绝对竞争关系。电视媒体需要新媒体实现粉丝效应, 新媒体也需要电视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到达用户, 实现盈利。没有电视的播出, 就没了统一的时间节点, 就不会出现上千万人同时关注一件事的状态, 而没有互联网, 相关话题就不会发酵、再发酵, 最终成为一个“现象”。一方面, 影响年轻人的主要媒体不再是电视台, 而是各种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 电视媒体在专业制作领域则依然保持着自己传统的优势, 两者配合才能形成效果最大化。

二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策略

那么, 一个省级卫视怎样运用好新媒体呢?结合实践来看, 应充分尊重新媒体自身的规律, 在四个方面做好破和立。

第一, 运用社交媒体时, 要破除“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情结, 应该创造互动氛围, 用契合自身电视媒体气质的内容, 实现人际传播, 网罗粉丝。

在电视台内部, 线上的节目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少省级卫视开办自己的社交和自媒体账号, 也是为了简单的发布预告片, 预热线上节目, 目的是将粉丝的关注转化为可以考量的观众收视率。

事实上, 这样的做法往往收效不大。“公告栏”和“节目预告表”还是信息的单向传播。在各卫视竞争激烈的今天, 在社交媒体上振臂一呼, 就想要应者云集, 几乎是奢望。社交媒体对于电视来说, 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放大影响”和“网罗粉丝”。放大影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 制作带有话题性和观念性的内容, 让它裹挟着希望被传播的信息在社交圈子中流传开来, 进而吸引跟媒体气质相符的受众成为粉丝。

第二, 与视频网站合作时, 不要简单地把视频网站当做“第二屏”。可以尝试邀请视频网站介入内容制作和前期推广, 共创共享。

视频网站是各省级卫视接触比较早的网络媒体。但直到现在, 真正台网合作, 从内容策划初期就共创共享的成功案例还不常见。虽然视频网站花重金购买电视台综艺节目的新闻屡有耳闻, 但网站和电视台在节目方面全面合作获得成功的, 目前也仅有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力打造的“汉字英雄”。省级卫视在尝试与网络视频合作时, 不妨多些“互联网思维”, 充分利用视频网站强大的收视数据作为节目策划的数据支持;台网互动, 利用电视媒体“广”的优势和视频网站“准”“互动”的特点, 协同进行节目推广。

第三, 在新的传媒环境中, 要破除“电视节目”心态, 应该建立“视音频产品”观念, 在节目策划制作的过程中, 就试图寻找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可能, 摊薄制作成本, 增加接触受众的渠道。

电视节目声画并茂, 但也由此推高了制作成本。通常, 电视节目花费巨大的工作量制作完毕后, 在电视台一播即过, 算上重播, 每分钟制作成本也不便宜。而普通电视节目的网络播出。一般情况下, 都是签的打包协议, 相当于免费供视频网站播出, 换取多一点的曝光率而已。在电视节目策划之初, 就把多屏多媒体的概念纳入考虑之中, 一个节目, 传播的内容准备好以后, 可以以视频方式呈现, 供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也可以以音频方式呈现, 供电台和网络广播电台播出;也还可以整理出文字, 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传播, 其精华部分还可以考虑出版成书。节目形成产业链的同时, 也借助多种媒体的力量, 增加了节目与公众接触的机会, 容易形成注意力合力。

第四, 打破“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的思想禁锢, 应该按照新媒体的规律来创立和运营新媒体项目, 寻找可能的盈利点, 反过来将电视台的公共传播资源、节目制作能力、媒资、广告资源等看做可以内部整合的资源。在电视台母体的支持下, 实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盈利, 最终实现双驱动, 完成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真正融合与发展。

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已经走到了数字传播阶段。传播行为不变, 但表现形式和传播技术在变。传统媒体最终将被数字新媒体替代, 这是时代的选择。现在经历的就是这种替代性变化, 互联网集成了文字、声音、图像, 可交互能搜索, 能够满足传统媒体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像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一样, 当数码相机出现后, 不论胶卷相机做得再好, 也没有意义了, 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它。

三省级卫视运用新媒体的案例及展望

也就是说, 从传媒方式的发展来看, 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一定与电视台制作节目, 面对公众广播然后收取广告费用的盈利模式不同, 有自己一套运作方式。可以说, 由于互联网的免费惯例和新媒体之间强劲的竞争, 一个新创的新媒体要露出头角, 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比目前垄断经营的电视媒体来说, 确实不易。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大树遮挡风雨, 在不少新媒体寻找电视这样的大众视频媒体合作的现在, 电视台内部能否整合自己的资源, 来培育小制作和传播成本的新媒体呢?

如省级卫视可打造一个聚合本区域旅游资源的新媒体, 利用自己的媒体号召力和广告客户优势, 将旅游产品提供商集结到一起, 大家共同投资, 利用电视台节目制作优势, 制作基于这些旅游产品的视频短片, 主要用在新媒体上展示和传播。其精华部分以广告、微纪录片等短小精悍的方式在电视上呈现。传播品牌的同时, 为新媒体导入用户。在整合资源、扩容广告的同时, 既得到了节目, 也撬动了新的平台。

台网呼应, 台托网起的一个成功案例, 就是名主持李静的“美丽俏佳人”与“乐蜂网”, “美丽俏佳人”先后在旅游卫视和黑龙江卫视播出, 在短时间内为新创的“乐蜂网”累积了高知名度, 导入了粉丝, 成就了一个新的知名网站, 这样的效率是令人羡慕的。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素质 篇10

一、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难点, 又是重点,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不感兴趣。而且小学生的自身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不够透彻, 这需要教师利用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真审题, 理解题意, 从而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在低年级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时,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利用电教媒体组织教学,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上的图片, 教师提问, 学生再思考。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师: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池塘边。

师:有什么?

生:有鸭子。

师:有几只?

生:12只。

师:同学们请看原有的鸭怎么样了?

生:鸭游走了。

师:游走几只?

生:5只。

师:鸭又怎么样了?

生:鸭又游来了。

师:鸭又游来几只?

生:7只。

师:同学们认真看图, 请提出要求的一个问题。

生:池塘边现有多少只鸭?

师:谁通过上面的回答, 试着编一道应用题?

这时教师总结学生编应用题的情况, 再出示题目:池塘边有12只鸭, 游走5只, 又游来了7只, 池塘边现有多少只鸭?教师改变了原来的应用题教学模式, 教师先出示此题, 再指导学生审题。而现在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的画面, 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试着编出应用题。这样学习编应用题, 学生肯定已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题意理解了, 一定会正确地解答这道应用题。利用电教媒体,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

二、利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中, 就有一种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距离以及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留下的表象。教师在平时教学时, 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对于在眼前的简单几何物体, 也能想象出它的具体形象。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 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演示教具, 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样要求学生去听课, 教师不是苛刻了吗?教师利用多媒体并制作CAI课件来辅助教学, 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及重点,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演示, 思考提出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CAI课件, 活跃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数学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突破重点、难点, 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使用电教媒体,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练习都是单一的、重复的, 没有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可以有目的恰当地使用CAI课件指导学生练习, 能优化学生的练习心境, 优化指导过程, 优化评改途径, 使学生练习有目的, 练习有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们在CAI课件中可以设计成两人或多人一组的练习让学生比速度、比正确率, 再通过计算, 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如果一组练习做得全对, 可以放一段优美悦耳的音乐来进行评价。这样做, 对学生来说做数学练习不再是件枯燥的事, 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练习量将大大增加, 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养成了学生进行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借助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生好奇好动。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而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抽象性, 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样既可满足小学生动中求知的特点, 提高主动学习的参与度, 又丰富感性认识, 提高理性升华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都少不了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也不例外。学生动手操作有好处, 如果学生操作错误, 在教学中就适得其反, 就需要对学生的操作组织交流评价。如果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也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 对操作评价就不够准确,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 让学生通过看投影, 进行讨论交流。这样, 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篇11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出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将复杂变为简单、困难变为容易,抽象变为形象,更能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数学课在讲解线性代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坐标和图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多媒体教学也有许多不足,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学生就变成了“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2.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导致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3.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而且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都操作得不熟练。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相脱节,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科学教学 篇12

一、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实验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具体物品、模型、做实验或用电教资源等来演示情境, 以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1. 观察法

首先,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 给每位学生准备油菜花、桃花、南瓜花、凤仙花、丝瓜花、月季花等,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观察统计后就能归纳出哪些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其次, 在教学《植物新生命开始》时, 学生对种子的繁殖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于根、茎、叶的繁殖就不清楚了, 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植物的繁殖》, 让学生仔细观察, 再把种子、根、茎、叶的繁殖过程讲述清楚, 成功地突破了学生对于根、茎、叶繁殖的难点。

2. 展示法

教学中用图片或图画来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中, 书中插图中印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根据这幅插图, 我提出问题:“从这幅插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由这个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探索”的活动中来, 再由学生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3. 实验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中, 我利用了电教资源, 里面就设计了有关“磁铁两极”的实验, 是以“猜一猜”的形式设计的, 课件里还设计了现象说明。里面有两个实验, 一个是转动用绳子吊着的条形磁铁, 让学生观察磁铁停止后, 看看有什么现象;另一个是把两个条形磁铁, 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 让学生猜猜小汽车往哪跑?变换方向猜猜又会往哪跑?通过这两个模拟实验, 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些活动, 从而真实学生的观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 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 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 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中, 我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周围, 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学生的发言很多, 但由于农村孩子平时接触的事物少, 所以回答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如磁性黑板、磁性文具盒等, 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想到运用电教资源, 不仅可以导入直观的图片, 还可以导入丰富的声音素材, 效果应该不错。于是, 在电教资源的帮助下, 这些事物激发了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 在接下去的实验活动中, 学生有了兴趣, 能主动地去探究了。

三、拓展课堂, 优化教学, 体会乐趣

教学中, 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但知识面广、内容多, 除了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外, 还要求我们去拓展课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 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 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 让他们永远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上一篇:世纪联华下一篇:学术网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