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精选12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篇1
随着计算机在校园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多媒体教学, 其作用己深入人心, 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 只有通过扬长避短,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
1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1.1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开发人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 去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教学形态。以多媒体为表达手段的CAI, 也称为MCAI。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媒体结合在一起, 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 其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教学内容;又如七年级下册中的《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 都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 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 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Flash软件设计出多面体展开与折叠方法, 从不同的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图形不一样, 设计图案:枫叶、蝴蝶、窗花、汉字、大写字母、等腰三角形、飞机、人民大会堂等图案一一展示后, 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 让学生观察, 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象显示模拟逼真, 渲染后气氛, 创造意境,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 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CAI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实现教育信息的传播, 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 则三小时后可保持70%, 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 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 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 则三小时可保持85%, 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参与,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上,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 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 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 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个重要内容。我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 存在着一定弊端。如:学生走神, 我在画时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 不注意看教师的操作, 同时在我作图时, 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形就不大一样了, 我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由于用多媒体演示, 手段新颖,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 演示结束后, 我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 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又能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 教学效果好。
1.3 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 有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 画出图形或图像。而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就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等时间,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习题, 在增加训练密度的同时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也可以从课堂的说教和繁重的工作量中部分解放出来, 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4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由于CAI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画面生动、内容丰富、问题多样、即时反馈等特点, 所以,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1.5 CAI教学有利于把老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学生利用CAI课件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围绕教学目标, 进行多次、反复、多种形式的练习, 在学习、练习中CAI可以不倦地为学生辅导、评判作业、指导错误, 既让学生学习、巩固了知识, 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阅卷、批改、答疑、统计等工作的劳动量, 使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等工作中去;另外CAI课件可以重复使用、又便于修改和保存, 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1.6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提高
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过程中, 可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 钻研教材教法, 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
2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电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但是, 在“计算机辅教”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弊端”。
其一:不恰当地追求“多媒体”, 忽视对教学的干扰。
多媒体电脑确实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体化的教材, 但是作为辅助教学这一特定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 尤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 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 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 就会适得其反, 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 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 干扰了课堂教学, 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追求软件的“外在美”, 忽视软件的“内在美”。
“多媒体辅教”不仅是艺术, 更重要的是科学, 我认为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 操作简单、方便。“数学美”是数学内容的和谐、结论“奇异”的内在美, 对学生“数学美”的教育与熏陶主要在教学内容上。
其三:主次不分, 节奏过快, 以辅助教学代替教学。
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 如一些板书等。但计算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 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 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其四: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目前, 课件的制作技能才被少数教师所掌握。它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 才是一节有水平的课。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中, 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征, 内容的需要, 优化教学等实际出发, 而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 满足虚荣心, 想方设法把多媒体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有的数学课从开始到结束, 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 甚至以屏幕代替黑板, 以画面代替实物, 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 结果搞得学生眼花缭乱, 教师手忙脚乱,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 教学反而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场面, 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
总之, 我本人认为, 在教学中, 计算机只辅助教学, 而不是主宰教学。教师们要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 以走出误区, 发挥其巨大优势, 去其带来的不足, 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 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涌现。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篇2
1、留足思维时间: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2、不抢思维空间: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3、机下留“情”: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4、机下留“板”: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5、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
6、灵活的交互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件应具备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控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情节、速度能随意改变和设置参数,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
7、适应个性化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还应能适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矛盾。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性,个性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8、不替代学生动手实验:对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在教学中该学生动手的实验,不能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物操作能力,实验误差分析等仍然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9、选择低配置运行环境:要考虑所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运行环境要求和所需的操作系统要求不能太先进和高配置要求。同时还应附有安装说明、硬件配置要求(如内存、硬盘空间、光驱、软驱、显示器的分辨率色彩等)和使用方法等。
10、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同时课件制作应注意简洁,勿浮躁,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篇3
毋庸置疑,较之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图像的魅力、音效的张力、视频的魔力呈现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引入,通过传统方式与电子资源的有机整合,改变了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调为多元的功能,课堂教学必显新气象。然而它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容小觑。
一.多媒体教学的主客错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堂有内涵、有生命的语文课,应是在学生、教师、文本、生活多层面的对话中,在教师尊重包容的目光里,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教师无论是利用教材或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学”,“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不少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依然体现的是“教师中心”,对学生兴趣、状态、感受、需求视而不见,只顾追求热闹好看。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不管需不需要,一味使用多媒体,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效生硬引入课堂,塞给学生,置学生于无奈无语且无为之地,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更不要说消化巩固了。过多的短时记忆、无意注意致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纯属奢谈。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平等的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是评判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当前一些教师把媒体的参与放在了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满足了自己对多媒体的独钟热情,却浇灭了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因生搬硬套多媒体教学而预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小、时间太少,因强烈的多媒体展示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更遑论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一哄而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重拾教师主导的强势,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的“机灌”,学生主体地位再次跌入谷底,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
二.多媒体教学的浅层体验
课堂多媒体技术是视觉和听觉技术,而语文则是视觉、听觉和想象的艺术,前者着眼技术层面,后者更关注内在精神,二者区别显而易见。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上,而不是一次次视觉的冲击、听觉的震撼。《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下很多教师执教公开课,执意追求多媒体教学热闹好看,无视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行为,尤其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互动,缺少对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关注,教师成为一名“放映员”,学生极其被动地接受各种感官刺激,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思维完全停留在简单浅层状态。堂上表演热热闹闹,课下收获空空荡荡。
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要退至后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中送给读者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读者,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东西,才有可能与文本真意不期而遇,才能走进作者,含英咀华,与经典对话。
语文学习,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最好的领会与演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文字的张力、优美的意境、丰满的形象都能通过朗诵得以充分体现。语文课,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诵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强化记忆,化无声为有形,唤起感情,丰富语汇,培养口语能力,同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悟文章要旨。
三.多媒体教学的急功近利
多媒体教学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并非越多越好,更不是越花哨越好。有些教师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认为多媒体容量大、简便好看,于是就将各种图文资料东拼西凑,然后随意地输入电脑。在他们看来,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时尚又实用。不少教师简单认为,这种高级的幻灯片就是多媒体教学。受此影响,一些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合理的东西,无视语文这一人文性学科的特性,上课必是多媒体、板演必是PPT。课堂上,教师表演多了,学生笔记少了;键盘声多了,诵读声少了;教师关注电脑多了,关注学生少了;语文课没有了诵读吟哦,没有了字斟句酌,没有了含英咀华,没有了交流碰撞。一句话,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打着多媒体的幌子,教师不用普通话、不练粉笔字,学生疏于记笔记、荒于读课文。一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鸡零狗碎的关于图片、声音、动画的记忆。此等急功近利如不有效遏制,将极大地消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和汉语的独特神韵!
语文内在的本质是语言和思维,语文课上的板书则是将语言与思维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对文本条分缕析,概括摘要,形成板书,它将形象性与逻辑性巧妙结合,将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融于一体,唤起学生注意,起到概括强调、以简驭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节没有教师板书的语文课是成功的课。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就像“机脑”替代不了人脑一样,“白板”替代不了黑板、“机写”替代不了手写,“板演”替代不了板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四.多媒体教学的交互缺失
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往往让教学变得单一化、机械化、程序化,而教学过程总是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的魅力不在于预设而在于生成,只要有学生个体的存在,就会有各种各样问题的提出。多媒体教学既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要有机器与学生的互动。时下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程序一股脑罗列在课件上,甚至板书都事先设计好了。“请君入瓮”式的问题设计,强迫学生接受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否则绝不善罢甘休。课堂设计也忽略了多媒体与师生间的互动,缺少人机间的讨论与反馈,缺少即时性评价与调控。endprint
课堂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担任两个同类班级的教学,上同一内容的课,在第二个班上课效果往往胜于前一个班,这是因为在给第一个班上课时,教师已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有意识地重新组织了第二次学习,构建了输出信息——接受反馈——控制调整的反馈链。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改进学习;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及时调控,改进教法,因材施教。所以,多媒体设计应该扬人机互动之长,借鉴交互模式,运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软件,制作具有一定交互控制功能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到与机器对话中来,设计体现学生的合作过程、表述过程、反馈过程;要善于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提供交互式的人机对话平台。此外,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考虑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设计相关的评价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之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正生活在浅文化、速食文化时代。这种文化存在状态反映了社会发展处于尚未成熟时期,我们大可不必忧虑。值得忧虑的倒是这种浅文化正打着时尚的旗号冲击着经典的传统文化,对此我们不能习惯性照单全收。如果我们习惯于简单地一味摄取,那么终会造成极端的营养失调、产出畸形怪胎!
面对广大一线教师,我想说,首先更新观念,多媒体教学勿求多但求精;其次,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与技术含量,每一屏每一键、每一菜单每一窗口都要精心设计,增强人机互动,彰显反馈功能;再次,周密安排,保证多媒体教学效果,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做什么、怎么做,播放什么,何时播放等,教师都要事先全面考虑;第四,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重视听读说,留下粉笔字,凸显语文味,把语文课教成本真语文。
面对教育管理部门,我想说,建立健全多媒体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科学引导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及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思想、应用软件、网络基础、课件开发、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在内的基础知识。成立以专业教师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广大教师逐步独立制作科学实用的课件。拓宽多媒体交流平台,增加信息接入点,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书库、影视库等,并最大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电子资源开发者应加大对教育应用软件的开发,有针对性的开发诸如有电子备课软件、学科教学软件、班班通软件等。
多媒体进课堂,对于我们教师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要求,更有教学观念更新的期待,它必然引发我们对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学科的共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及时因应,希望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让我们借新课改东风,以多媒体为翼,振翅高飞,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对接之旅渐入佳境。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篇4
毋庸置疑, 较之其他教学手段, 多媒体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以图像的魅力、音效的张力、视频的魔力呈现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引入, 通过传统方式与电子资源的有机整合, 改变了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调为多元的功能, 课堂教学必显新气象。然而它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容小觑。
一.多媒体教学的主客错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堂有内涵、有生命的语文课, 应是在学生、教师、文本、生活多层面的对话中, 在教师尊重包容的目光里, 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领下,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教师无论是利用教材或是运用 多媒体组织教学, 都是为学生的“学”, “学”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不少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依然体现的是“教师中心”, 对学生兴趣、状态、感受、需求视而不见, 只顾追求热闹好看。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 不管需不需要, 一味使用多媒体, 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效生硬引入课堂, 塞给学生, 置学生于无奈无语且无为之地, 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 更不要说消化巩固了。过多的短时记忆、无意注意致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纯属奢谈。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平等的课堂, 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是评判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当前一些教师把媒体的参与放在了第一位, 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满足了自己对多媒体的独钟热情, 却浇灭了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因生搬硬套多媒体教学而预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小、时间太少, 因强烈的多媒体展示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与互动, 更遑论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一哄而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重拾教师主导的强势, 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的“机灌”, 学生主体地位再次跌入谷底, 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
二.多媒体教学的浅层体验
课堂多媒体技术是视觉和听觉技术, 而语文则是视觉、听觉和想象的艺术, 前者着眼技术层面, 后者更关注内在精神, 二者区别显而易见。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上, 而不是一次次视觉的冲击、听觉的震撼。《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下很多教师执教公开课, 执意追求多媒体教学热闹好看, 无视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行为, 尤其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互动, 缺少对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关注, 教师成为一名“放映员”, 学生极其被动地接受各种感官刺激, 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 思维完全停留在简单浅层状态。堂上表演热热闹闹, 课下收获空空荡荡。
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多读书, 让学生通过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 去领悟, 而老师要退至后台,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中送给读者一句话:“慢慢走, 欣赏啊!”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读者, 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 如同欣赏美景一样, 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 细细地观察, 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东西, 才有可能与文本真意不期而遇, 才能走进作者, 含英咀华, 与经典对话。
语文学习, 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最好的领会与演绎,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文字的张力、优美的意境、丰满的形象都能通过朗诵得以充分体现。语文课,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通过朗诵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强化记忆, 化无声为有形, 唤起感情, 丰富语汇, 培养口语能力, 同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深入领悟文章要旨。
三.多媒体教学的急功近利
多媒体教学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并非越多越好, 更不是越花哨越好。有些教师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认为多媒体容量大、简便好看, 于是就将各种图文资料东拼西凑, 然后随意地输入电脑。在他们看来, 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时尚又实用。不少教师简单认为, 这种高级的幻灯片就是多媒体教学。受此影响, 一些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合理的东西, 无视语文这一人文性学科的特性, 上课必是多媒体、板演必是PPT。课堂上, 教师表演多了, 学生笔记少了;键盘声多了, 诵读声少了;教师关注电脑多了, 关注学生少了; 语文课没有了诵读吟哦, 没有了字斟句酌, 没有了含英咀华, 没有了交流碰撞。一句话, 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打着多媒体的幌子, 教师不用普通话、不练粉笔字, 学生疏于记笔记、荒于读课文。一堂课下来, 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鸡零狗碎的关于图片、声音、动画的记忆。此等急功近利如不有效遏制, 将极大地消解汉字的丰富内涵和汉语的独特神韵!
语文内在的本质是语言和思维, 语文课上的板书则是将语言与思维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切入点, 对文本条分缕析, 概括摘要, 形成板书, 它将形象性与逻辑性巧妙结合, 将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融于一体, 唤起学生注意, 起到概括强调、以简驭繁的作用。很难想象, 一节没有教师板书的语文课是成功的课。不管科技如何发展, 就像“机脑”替代不了人脑一样, “白板”替代不了黑板、“机写”替代不了手写, “板演”替代不了板书,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四.多媒体教学的交互缺失
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往往让教学变得单一化、机械化、程序化, 而教学过程总是千变万化的, 课堂教学的魅力不在于预设而在于生成, 只要有学生个体的存在, 就会有各种各样问题的提出。多媒体教学既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也要有机器与学生的互动。时下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程序一股脑罗列在课件上, 甚至板书都事先设计好了。“请君入瓮”式的问题设计, 强迫学生接受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 否则绝不善罢甘休。课堂设计也忽略了多媒体与师生间的互动, 缺少人机间的讨论与反馈, 缺少即时性评价与调控。
课堂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对课堂信息反馈的敏锐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 担任两个同类班级的教学, 上同一内容的课, 在第二个班上课效果往往胜于前一个班, 这是因为在给第一个班上课时, 教师已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 有意识地重新组织了第二次学习, 构建了输出信息———接受反馈———控制调整的反馈链。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强化正确, 改正错误, 找出差距, 改进学习;对教师来说, 有利于及时调控, 改进教法, 因材施教。所以, 多媒体设计应该扬人机互动之长, 借鉴交互模式, 运用Pow erPoint或Au thorw are软件 , 制作具有一定交互控制功能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参与到与机器对话中来, 设计体现学生的合作过程、表述过程、反馈过程;要善于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 为他们提供交互式的人机对话平台。此外, 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设计应考虑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设计相关的评价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之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网络的飞速发展, 我们正生活在浅文化、速食文化时代。这种文化存在状态反映了社会发展处于尚未成熟时期, 我们大可不必忧虑。值得忧虑的倒是这种浅文化正打着时尚的旗号冲击着经典的传统文化, 对此我们不能习惯性照单全收。如果我们习惯于简单地一味摄取, 那么终会造成极端的营养失调、产出畸形怪胎!
面对广大一线教师, 我想说, 首先更新观念, 多媒体教学勿求多但求精;其次, 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与技术含量, 每一屏每一键、每一菜单每一窗口都要精心设计, 增强人机互动, 彰显反馈功能;再次, 周密安排, 保证多媒体教学效果, 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做什么、怎么做, 播放什么, 何时播放等, 教师都要事先全面考虑;第四, 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关系, 重视听读说, 留下粉笔字, 凸显语文味, 把语文课教成本真语文。
面对教育管理部门, 我想说, 建立健全多媒体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科学引导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及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思想、应用软件、网络基础、课件开发、网络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在内的基础知识。成立以专业教师为 主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让广大教师逐步独立制作科学实用的课件。拓宽多媒体交流平台, 增加信息接入点,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书库、影视库等, 并最大可能实现资源共享。
电子资源开发者应加大对教育应用软件的开发, 有针对性的开发诸如有电子备课软件、学科教学软件、班班通软件等。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篇5
时下,在教育界,大兴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有图片、有文字、有声音,一节课,热热闹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承认,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不是一两个课件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不适用于语文教学,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学生只需要“看”,不需要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而实际上扼杀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课件制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这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读说或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会有自己的发现,也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与人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解决了读书中大部分的问题,个别问题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省去了交流、探讨的过程,阻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古人贾岛在文字推敲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的表达,这就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往往被花花绿绿的课件所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件上,而不是课件的内容上,更是很长时间回不到课本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这是我通过长时间对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观察所得。我听过一个老师的课,当然他制作的课件也很好,学生完全被课件所吸引,当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小组交流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还在观察课件,议论课件达4分钟之久,结果这节课上的很失败,40分钟的课用了50分钟还是仓促收场。
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篇6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优点和缺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32-02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现代教育对老师教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不仅要热爱学习,还要知道如何学习。在计算机迅猛发展,网络连通世界的冲击下,传统教学下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现代化教育技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招架。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效果却只一般的痛苦现实呢?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超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俄国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的确如此,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先有赖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画面、色彩等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现代外语多是功能式话题,新课标也强调任务式教学。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我们便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如在教授高中一年级上册Lesson18 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 一课时,我尝试用电教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课外有预习的基础上,先播放有关森林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沉醉,使他们爱上森林的美景,进一步认识森林的作用,然后趁热打铁提出如下问题:(1)Is the forest beautiful?(2)What parts do the forest plays? Why?(3)Can the animals live without forests?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抢答,对森林的美丽和作用都给予多方面的肯定,紧接着播放毁坏森林及之后的自然灾害的录像资料,然后进一步提问,学生们群情激扬,纷纷列举出森林被破坏的不良后果,再转入课文,学生在刚才认知的基础上轻松理清课文脉络,对村民保护森林的原因认识极深,然后再放课文录音进行深入理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语言情景,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情景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一种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若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往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创设情景,并且效果还可能差强人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能创设有声有象的情景,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看图说话和写作能力。
3、多媒体,可以展开联想,丰富想象力
多媒体具有交互反馈功能,以此互通,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Planting the trees单元时,我可以通过制作一些背景资料片,首先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各地的植树热潮,引发学生的环保心。其次再展现我们学校周围的板才厂加工的树木,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树木是从何而来的,然后展现出我们的森林资源遭受到大量的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糟糕,最后呈现出一幅濒临死亡某种动物的卡通动画画面。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What shall we do? What can we do?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通过这样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样既贯彻了书本知识的教育,又实施了情感教育。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激发出来了。教学效果比在黑板上随便画个地图让学生说或死记课本上的例句要深刻的多。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大课容量
英语课信息输入量大,而多媒体教学有仅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而且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的输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师习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上课时鼠标、键盘轻轻一动,教学内容立即出现于屏幕,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把更多时间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开展快速的语言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5、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一座桥梁
学习语言是离不开文化的,而文化的内涵又是包罗万象,小到饮食、问候,大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不渗透在语言中。学习英语语言,也并不是只学习几个单词、几句话或几篇文章,还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否则,你学到的几句英语有可能用不对地方。有了多媒体,为英语教师展示西方文化背景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1、以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以视听方式代替语言交流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英语课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
3、以教师活动代替学生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4、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
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弊端 篇7
一、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语法知识枯燥乏味,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而多媒体却能让一堂课变的生动有趣, 语法知识可用更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真实环境, 为英语课堂教学创设真实情景。在中学, 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时间要在课堂进行, 而且没有真正的语言交际环境, 语法学习和语言运用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 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只有在英语课堂中, 学生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教师只有向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就能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 激发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兴趣, 让口语得到充分练习, 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容量增大,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讲解太多、板书的书写占用了大量时间,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参与到语言实践中, 教学效率明显降低。而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节奏加快, 课堂信息容量增加, 语言输入量加大, 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在日常教学中, 把重难点、课文、图片、四会词句、游戏、课文朗读、歌曲及练习题等都融入课件, 有效利用, 适时重现, 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所浪费的时间, 为学生巩固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时间。教师讲得少, 学生练得多, 课堂训练的密度加大了, 训练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3. 能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材中单一的情景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让学生更加投入, 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英语课堂实践证明,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上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锻炼了语言的基本技能, 为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 教师对多媒体依赖太多。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我们并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把传统的教学工具放在一边, 有意加大课堂容量, 加快课堂节奏, 这样, 教师变得轻松了, 而学生却是云里雾里, 头脑一片空白, 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堂知识堆积课, 学生没有时间去巩固, 学习效果直线降低, 学习自信心下降。
2. 教师缺乏创新。
虽然大部分的教师能够用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制做出自己所需要的课件。但平时繁重的工作, 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亲手制作课件, 网络上的课件成了大多数教师获取课件的捷径, 在不做任何修改地情况下加以使用, 直接运用于英语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下载的课件并不是万能的。这样多媒体的各项功能就不能完全发挥, 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效能和优势也降低了很多。
3. 师生不能进行有效交流。
语言教学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同时师生之间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情感沟通。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个人魅力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 多媒体教学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加机械。因此,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则是课堂的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和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和掌握语言点的能力, 实时调整课件内容和容量, 采用更适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 决不能完全照搬。
4. 课件只重形式、轻内容。
虽然多媒体利用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的感官得到一定程度刺激,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大大增强, 但有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过于花哨, 太多的声音、视频、动画,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课下来, 学生对课本知识完全不知道, 只记住了哪些动画和视频, 教学效果降低了很多。许多课件做了很多表面文章, 只注重课件的形式, 而不注重课件的内容和课堂结构。
三、结束语
多媒体让英语教学如虎添翼, 让英语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普遍增强, 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更不能拿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只追求表面形式和一时的课堂氛围, 把所有内容都用多媒体去展示, 这样不切实际, 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 能充分体现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 更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智慧, 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声音、视屏、动画的组合。总之,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是为课堂服务的, 无论多媒体教学发展到何种地步, 我们要清醒得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教学, 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主宰教学的全部, 要认清其利弊, 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 把其优势发挥到最大, 避免其弊端, 让其更好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在英课课堂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多媒体教学只能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 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教学, 喧宾夺主, 甚至妨碍正常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优势,弊端
参考文献
[1].孟钰.《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 2006.12[2].
[2].晏树林.《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弊端》[J].《新西部》, 2007.6.
[3].白志峰.《浅谈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J].《希望月报》, 2007.1.
[4].李晓琴.《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08.4.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篇8
一、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认知心理弊端
1. 占用认知资源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消耗认知资源, 而大脑参与支配各项活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同时从事多项活动, 就存在认知资源的分配问题。因此, 有限的资源必须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才能使认知效率最大化。
在传统教学中, 课本、黑板、教具以及教学活动都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在多媒体参与的教学中, 认知资源又增添了课件这一新对象。由于多媒体技术拥有容量大、速度快、仿真性高、图文声并茂等特点, 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因此所占用的认知资源会越来越多。相比课本、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介而言, 多媒体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会挤占学生大脑对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投放, 甚至会削减学生对学习本身及知识重难点的关注, 最终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
2. 阻断认知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 学习过程需要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等多种认知活动的广泛参与。学生首先通过感知觉接触到大量新知识, 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特定内容上。之后, 为了理解抽象语言所传递的内容, 学生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 调动表象、思维、想象等其他多种认知活动对新知识进行同化, 再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体系或图式中。然而, 声像并茂的视听觉刺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 也会阻断原本连贯的认知活动过程。
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 将教材中的抽象文字、符号等, 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而这些展示内容原本应该是由学生通过表象、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 去理解和加工后得出的认知结果。多媒体课件直接呈现出一个认知结果或认知“半成品”, 替代了本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全部或部分认知过程, 阻断了学生在感知觉与记忆、表象、思维、想象之间的认知关联。这样做表面上降低了学习难度, 实质上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3. 认知结果单一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学习内容, 由于每位学生拥有的经验、个性、文化、情感等均不同, 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建构不同的意义, 获得不同的知识。
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抽象的言语描述虽然枯燥难懂, 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多媒体教学中, 抽象言语所包含的丰富理解性往往会被图片影音的直观性所取代。这使得原本开阔、发散的思维空间被阻断, 再创造过程受到抑制, 学习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变为一种必然性。例如, 在讲授一篇描写海上日出的课文时, 传统教学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头脑里完成日出景象的再创造, 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可能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直接呈现出多幅平面照片或者一个日出的视频, 先入为主地占领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过程, 使“海上日出”的景象变得绝对而单一。
二、重新认识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
1. 控制信息呈现的数量与速度
多媒体教学对认知资源的占用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视听资料的巨大数量, 二是信息呈现的高速度。这两方面能吸引学生大部分的无意注意, 但在使学生接受大量认知资源的同时, 却也限制了学生完成认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有研究表明,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内容通常是传统教学内容的两倍。大容量、高速度、强密度的信息传递, 会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造成精神疲劳, 无法分配足够的认知精力来分析、整合和吸收新知识, 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跟不上教学进度。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挂图与教具等, 虽然需要较长的展示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传输的数量和速度也非常有限, 看似“低效率”、“浪费时间”, 却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机和脑力资源。
减少多媒体教学对认知资源的无谓占用, 需要从数量和速度两方面入手。在数量控制方面, 教师可以对课件进行删减, 保留最有效、最必要的部分, 尽量保持信息总量与传统教学提供的信息总量相当。其余的教学材料, 比如引导性、扩展性与训练性的教学资源, 可以上传到网上,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 供学生在课外自学。在速度控制方面,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加工速度, 注意信息的呈现速度要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合拍, 使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新知识的感知、分析、整合和储存。
2. 提高信息呈现的质量
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 不仅仅是信息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质量。信息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的衔接性。在不同的状态下, 大脑支配同一对象所耗费的认知资源存在差异。如果信息呈现的前后顺序和层次结构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 新旧知识的连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负荷理论, 就能够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建立沟通平台, 创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信息的呈现与连接方式, 找到学生原有认知与新学知识的连接点, 通过提供丰富的过渡性材料, 弥补学生认知建构所需信息的不足, 减少获取新知识需要耗费的认知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信息的丰富性, 尤其是物理属性的丰富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觉刺激。适度的刺激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如果刺激过度, 将致使学生的思维持久处于兴奋状态, 造成大脑倦怠。此外, 强烈的物理刺激会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 减弱其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关注力度,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是信息的组织方式。传统的教学展示平台是一块黑板。为了充分勾勒和传递整个教学内容的精华与主干, 教师必须使板书展现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逻辑关联, 让学生能够轻松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结构。多媒体课件没有信息容量和呈现方式方面的诸多局限。一节课中, 教师可以演示少则十几张、多则几十张P P T, 频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转换。在这种信息组织方式下, 学生尽管能够接触全面详尽的知识点和丰富多彩的细节, 却难以把握知识主线并形成完整合理的认知结构。因此, 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呈现方式中细节与整体、知识点与认知框架之间的逻辑关系, 使学生能够把握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整体构成, 提高认知效果。
3. 把握信息呈现的时机
多媒体对认知活动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 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的呈现时机有关。例如, 如果在学生的认知过程完成之前, 把认知结果作为条件呈现出来, 就会对认知活动产生阻断;如果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之后, 再呈现认知结果, 不但不会造成干扰, 反而可以补充和丰富认知过程。
为了避免阻碍认知过程, 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教学的进程和节奏, 把握好信息呈现的时机。教师既要选择和安排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材料, 还要设计这些材料的呈现时间和顺序, 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有效衔接。由于不同类别的材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呈现, 因此要对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就一个知识点来说, 引导性材料需要放在正式教学内容之前, 在新旧知识之间起到铺垫、过渡与衔接的作用;主干性材料是教学内容的核心, 应该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呈现, 以充分吸引学生的认知关注;训练性材料可在主干内容之后呈现, 作为对知识的辅助练习和巩固;延伸和补充性材料则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 放在课外作为学生自学的资源即可。
4. 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在多媒体教学中, 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教学课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规律。
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 改变以语词思维为垄断地位的抽象思维模式, 增加图片、音像等感性信息。这对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 提供相应的认知材料。例如,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可以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材料;对于初高中阶段以发展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生, 就适合提供更加抽象化的语词、文字材料, 或者提供图形与文字、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认知材料, 丰富其加工对象, 充分调动各类认知活动的功能, 提高认知效率。
5. 符合学习类型和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对信息的选择与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类型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习类型对信息的呈现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知道、识别、了解等层次的内容, 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优势, 给学生呈现尽量详细、形象、直观的内容, 以促进学生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和精加工。对于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的内容, 则需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材料的呈现不宜过分细致、周详, 而应该考虑给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和跳跃性的材料, 引导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
信息材料对教学目标的依从性也是如此。同样是讲述海上日出的课程, 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表象和想象力, 就应该以抽象言语来呈现材料;如果要锻炼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呈现风景优美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则更加恰当。一言以概之, 一切教学媒介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丽君, 张庆林, 蔡治.材料呈现方式对儿童不同领域问题发现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6 (2) .
[2]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 .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篇9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电脑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使得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为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
所谓多媒体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由于它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实现人机频繁地多种交互控制,方便辅助教学,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 节省时间,教学内容更丰富
通过网络你可以很快查到上课需要的最广泛的最新的资料,可借鉴著名专家的有关文献或优秀教师的教案,利用电脑备课,可根据需要直接将现成的影视、图文等材料输入电脑,根据教材的需要引用到教案中,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声情并茂。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相比,所用时间更少,利用的教学资料更加丰富。
2.2 便于保存和携带
制作完成的课件可以直接保存在磁盘上也可以直接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上课时只需带上一张磁盘或者打开上传的资料,就可轻松上课。
2.3 备课容量的改变
采用电脑备课可以加大备课容量,且备课内容可随时进行增减,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在备课时,经常翻阅其它教材或资料,发现对有些问题有更好的论述或补充时,可对原有备课资料进行及时地增补,这样大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而传统备课如增减过多,则影响备课笔记的整洁、美观性。
2.4 节约讲课时间
传统课堂授课边板书边讲解,既费时又费劲。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将音、图、文等同步传输。上课时,只要按动鼠标就能将你要讲的内容调到大屏幕上。
2.5 增强教学效果
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得怎样”来衡量,现在却以学生“学得怎样”来衡量。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录像作品、图片、教学提纲和其他文字等教学信息,按照教学程序预先输入电脑,再辅以实物投影仪,同时,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置身于视觉、听觉等多重刺激之中,避免了单调乏味。
2.6 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技术的超级链接和随意转换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既可单独讲解某一知识点,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克服了以往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弊端。
2.7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型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的作用。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所扮的角色具有多样化,既可以是主导型,又可以是引导型,甚至是辅导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点击鼠标一一讲解给学生听;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将本课所授内容一一播放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学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则转变为以辅导为主,讲授为辅的引导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8 教学环境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要进行大量的板书,致使粉笔灰漫天飞,教师和学生都将吸入大量的粉笔灰,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而采用多媒体则可以使教学向清洁型、环保型发展。
3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3.1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个动态过程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在进行拓展讲解过程中,如果不辅助以适当的板书,则难以及时调整和适合不同的学生。毕竟屏幕播放的东西具有呆板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教学的领悟能力不同,仅靠屏幕播放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不利于做笔记
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板书较少,所以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几乎不能做笔记,这就可能造成学生难于把握本次课的重点和脉络。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做笔记的方式进行改变,对于书本上有的知识则要求学生做下记号即可;对于新增或补充的知识教师则要放慢讲解、剖析的速度,以便学生做笔记,同时利用好课后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知识。
3.3 一旦停电、设备故障会影响教学顺利进行
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备课是用电子方式,采用电脑进行。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依赖性太强,一旦出现停电或设备故障时则对教学造成极大的困难,故对备课内容还应打印一份以备用,最好再做成幻灯片或者是讲稿,一旦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够用或出现故障时,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近似多媒体教学。
3.4 不利于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语言进行重组和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是一门组织和表演的艺术,教师对所授内容基本上能达到背诵、记忆的程度。而一旦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可能造成个别教师看到屏幕照本宣科,自己的语言少了,对内容的记忆力度欠深入,从而使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也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5 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期投入大
教师必须拥有一台电脑及必要的制作软件和其它附件,备课工作量大,课件进行制作时所花的时间将是传统备课量的4~5倍。初期投入是影响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道厚厚的屏障;再则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个因素,需要任课教师不断钻研,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4 多媒体课件教学弊端克服
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还有很多潜能和作用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只有通过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在研究和总结多媒体教学中,有几方面问题我认为必须注意克服。
留足思维时间: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不抢思维空间: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耽误了学生的成长。
机下留"情":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机下留"板":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科失去信心。
灵活的交互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件应具备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控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情节、速度能随意改变和设置参数,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
适应个性化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还应能适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矛盾。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的,个性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替代学生动手实验:对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在教学中该学生动手的实验,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物操作能力等仍然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选择低配置运行环境:要考虑所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运行环境要求和所需的操作系统要求不能太先进和高配置要求。同时还应附有安装说明、硬件配置要求(如内存、硬盘空间、光驱、软驱、显示器的分辨率色彩等)和使用方法等。
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同时课件制作应注意简洁,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5 结论
多媒体教学有利有弊,我们只有尽力做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趋利除弊,扬长避短,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4,(1):62-64.
[2]周中云.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1):49-51.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弊端浅析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弊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 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 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使当今的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变革。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优点, 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而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正确的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
教学方式,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 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2、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 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
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 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 (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 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3、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 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 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 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1、“以辅代主”。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 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
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 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 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 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 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 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 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教学活动中, 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 信息交流、反馈, 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 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 只注重人机的对话, 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 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5、“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 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 降低难度, 突破难点, 但是, 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 那么, 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使用多媒体展台进行教学, 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认识
1、首先, 由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课件是课前做好
的, 上课时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老师的心里会紧张, 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 发现学生的思维在电脑设计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难以迅速转换。每当让同学看完视频剪辑, 教师分析事件原因、结果时, 学生有的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影片中, 有的神经则处于一种松弛状态, 思维跟不上节拍。
2、其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老师一面要操作电脑,
一面要组织教学, 老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会少一些, 所以上课时老师要提醒自己注意教学中情意目标。
3、课件制作时间较长, 耗费精力大, 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 吃透教材精神, 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 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 制作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备课的时间, 如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课课都做一个新的课件, 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影响教学进度。
4、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多媒体教学中, 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 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
总之, 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在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取知识, 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完成较多的学习内容, 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具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 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 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篇11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无形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毋庸置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但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程序化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失去了活跃。例如:笔者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当笔者播放配乐朗读时,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背景音乐和声情并茂地范读感染下,萌生了模仿朗读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回答得各有千秋,但笔者为了与课件设计的一致,并没有采纳同学的回答,这明显影响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上课时,绝大多数教师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预定的思路走下去。有的教师甚至因为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中不敢“跑题”,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很多学生只是仰着脖子看画面,竖起耳朵听答案,几次下来,一部分同学便不愿意思考、不主动创新,造成定向思维。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个同事运用多媒体上的语文公开课,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留给笔者一些思考。当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笔者的同事为了将答案引到预定的结果上,曾多次打断学生的回答,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习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老师会把答案用多媒体显示出来。
(三)多媒体教学阻隔了师生的交流
语文课堂若运用多媒体,教师势必增加“容量”,或是配合文章的精美图片,或是帮助理解的背景音乐,或是迁移拓展的资料等,这些都得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教师势必会减少互动的时间、学生的时间,在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激励评价等环节时会举步匆匆,遇到离题情况,便会忍痛打断,违背自己的初衷,草率完结。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被鼠标所左右了。此时,“多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摆设”,难以起到沟通师生的“桥梁”作用。例如: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孔乙己》时,眼看就要下课了,还有一些预定的内容没有讲,这时笔者快速的用鼠标“翻页”。内容是讲完了,可笔者心里总感觉不舒服。学生的地位呢?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呢?这还算得上是一节课吗?
二、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从当前多媒体使用的现状来看,我们很有必要深思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到底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地寻求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可以尝试从下面三个“地方”着手。
(一)用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一般的教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如笔者在教学《三峡》时,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展示了三峡的美,对学生而言,显得抽象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三峡四季的美,笔者用幻灯片的形式将三峡美景一一展示,在显现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描写对象、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用在“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对课文情境的体会“妙不可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时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遇到了挑战。而多媒体则能把不便言明的“妙处”传达给学生。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无法理解,对太行、王屋二山缺乏感性认识,尽管笔者说破嘴皮,学生也难以体会二山的“巨大”。而当笔者用课件展示时,学生便一目了然,不用笔者多费口舌,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用在需要激发学生灵感的地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测故事的起因和经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真正发挥其现代性,让其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应该认真总结、深刻反思,以期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弊端 篇12
一、学习兴趣转移到多媒体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首先是教师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探索欲望, 其次是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然而多媒体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局限性, 具体表现在:
1. 不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学生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 是引起学生美感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引导, 能直接感染学生, 而多媒体是通过画面感染学生, 不能与学生产生共呜。
2. 不能体现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音乐课提倡愉快教学, 要让学生在愉悦和游戏中学习知识, 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身体运动,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音乐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 演唱、演奏、体态律动、舞蹈编排, 是激起学生参与热情的最佳方法。多媒体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有一定的限制。
当然, 多媒体音乐教学课, 学生可涉及课外流行歌曲、了解歌坛名人名事, 由此产生好奇, 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上。
二、音乐教学变成电脑课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 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 有较好的气质修养, 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表现能力。然而, 在多媒体教学中, 音乐教师的手在不停地移动鼠标, 眼也离不开电脑, 可以说教师的精力全部集中在鼠标上。
如:有这样一节器乐欣赏课, 题目是二胡独奏《赛马》,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从影片中下载了一些很有特点的图像配合乐曲播放, 效果很好, 学生的热情很高, 教室里热闹非凡, 学生激动的高喊着, 为胜利者欢呼着, 直到曲终, 大家还在望着屏幕, 期待着"鼠标"的移动。无疑, 这是一节成功的电影欣赏课, 是老师教学生如何操作电脑的课, 但却不是一节合格的音乐课。
三、网络下载导致不备课
现在大多数音乐教师不需备课, 几乎都是从网络上下载电子教案, 不需动脑, 既快捷, 又方便,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 不能体现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艺术个性。
音乐教师的气质修养、艺术个性以及个人爱好和所学专业都各不相同。然而网络下载的教案, 既不能体现个人对乐曲的感悟, 也不能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 更不能激起学生探索欲望和参与热情。
2. 不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人施教。
备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和成长环境, 然后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课堂内容进行选择, 电子教案千篇一律, 不适合所有学校的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备课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教师熟悉课堂内容, 了解作者生平, 了解创作背景, 和旋律结构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口备”、“耳备”、“心备”去认真分析和理解作品, 使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解音乐,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总而言之, 音乐课需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不能仅仅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08-12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10-10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利弊分析的论文05-26
多媒体辅助教学体会06-04
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06-08
多媒体英语辅助教学07-10
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09-01
多媒体辅助汉语教学09-25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07-17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