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课堂教学

2024-07-24

辅助课堂教学(精选12篇)

辅助课堂教学 篇1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 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 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误区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彻底推翻传统教育模式, 无法突出重难点

我们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化学教学, 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推翻传统教学模式, 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 它只是对化学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 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具体授课时, 有些教师过高估计了多媒体的作用, 忽视了传统的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的实验操作被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取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进行网上模拟实验.换句话来说, 就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所有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手动实验的活动, 都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 我们将所要进行的实验, 比如说化学实验, 我们只需要将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完全取代人的作用, 但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 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或者感受一些现象, 比如,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需要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 从而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如果利用课件代替真实实验, 不管课件做的如何逼真、如何真实, 都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三、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计算机所取代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 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 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 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疑问与困惑都需要教师来给予指导.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计, 也是教师必须的工作.因此, 教师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比如,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因为化学并不是完全的理论性教学, 它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以及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事项.如,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 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 受到热源 (如电火花) 的诱发, 就会引起爆炸.

四、过大的信息量, 影响了学生对内容的消化吸收

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那就是它可以容纳更大的信息量.这看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 然而在教师制作课件时, 为了使课件看起来内容丰富, 生动有趣, 他们会将于这堂课有关的所有内容都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 然而授课时间毕竟有限, 一节多媒体课上所显示的内容, 有时竟然是传统教学课堂内容的2~3倍, 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授完如此大容量的课程, 教师就不可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只能是被动的被灌输, 然而如此之大的容量, 如此之快的授课速度, 不要说在理解上有难度的学生, 即使有些教师,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未必能够将课堂内容消化吸收.只能被动的听, 却不能参与讨论的学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节课掌握的知识内容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 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弊端也就暴露出来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从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总之,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公式相加,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 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 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 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 丰富学生的想象, 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辅助课堂教学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省“农远工程”配套教学光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点明要求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与电视中的老师和同学学习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在看电视之前,老师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要认真看,仔细听。

【低年级学生喜欢看电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生动的画面,但对电视中老师的讲解容易忽视,因而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看电视之前提醒他们。】

二、结合光盘,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播放光盘中老师的要求:小朋友,读了课题,你们想去看看美丽的小兴安岭吗?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

生自由认读生字。

师:你们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这些生字里面藏着前鼻音和后鼻音,你们能把他们找出来吧?

生分别找出前鼻音和后鼻音后认读。

师:生字都会读了,真了不起。对生字组成的词语敢不敢挑战呀?

生读词语。采用指名读、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形式。

师: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交流交流,把不懂的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交流。

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词语的意思。

【本环节力求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教师仅在关键处给予重点指导,体现出“引导者”的作用。】

师:我们顺利地和生字词交了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他们是否也顺利交上了生字词朋友呢?

播放光盘中小朋友交流词语意思的情景。

【听光盘中的学生交流,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与电视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竞争意识、自信心,另一方面,让他们再次学习,及时复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让我们再花点时间把它读熟练。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看着你们读书时充满自信的模样,一定已经把课文读流利了。我来考考你们吧。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大意。教师随机点评。

【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丰富、积累语言。】 2.理清课文结构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生自由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师:整篇课文都按季节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吗?

生说出首尾两段是总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当中部分是分写的。

师:这样的写法我们称为总分总结构。

四、利用光盘领略小兴安岭的美丽,介绍小兴安岭 1.生观看电视。

师:同学们想亲眼目睹美丽的小兴安岭吗?请观看电视。

播放光盘中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景色。

【小兴安岭对于身处南方的孩子来说既遥远又陌生,文字的描绘虽令人生出美丽的遐想,但不曾目睹有碍想象。形象的光盘资源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缺陷。】 2.生当导游介绍小兴安岭景色

师:欣赏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让我们来当导游,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向游客简单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此环节若是学生出现困难,就让学生先观看教学光盘中学生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示范启发。)

先同桌交流,而后指名发言,并给予评价,及时鼓励。3.与电视里的同学比试

师:听着小导游们的介绍,我们更想去美丽的小兴安岭游览观光了!电视里的同学学得怎样了呢?我们去和他们比试比试吧!

光盘播放电视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小兴安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环节创设“说”的情境及话题,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播放教学光盘的目的之一是给学生以示范启发,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的信心。】

五、书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出示书写的生字。

师:我们跟电视里的小朋友一起学写这些生字吧,得认真看哟!

播放光盘中电视老师的书写指导。

【电视老师的书写指导是规范的,学生在认真观看中掌握写好字的要领

《颐和园》教案

教材分析:《颐和园》(四年级语文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测代检 预习引路

1.精彩一分钟:

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颐和园》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dī shī gé

大()长()()子()刻 建()()岸()子 佛香()

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3、样子各不相同。()

4、青翠茂密。()

5、往远处看。()

3.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身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

4.教师褒扬预习好的同学。

二、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

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

(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

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身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一起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褒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

1.自身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

2.指名朗读有关段落(随机指导,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局部都要涉和),学生谈感受[学生品评、互动,从文本的语言中体悟景物特点,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合作板书(参见板书设计中有关内容),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局部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

3.学生总结三局部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 立体的画卷 铺开的画卷

4.开火车(每局部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

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身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

2.每组选一名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玩相关景点(指图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画面解说)。

3.根据导游情况,评出导游的等级(特级导游、一级导游。二级导游等)。

三、画笔再展 畅写景观

1.阅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他们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 3.画一幅自身熟悉的一处景点游览图,并利用学到的叙述方法写一篇游记。

《坐井观天》这堂视屏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通过和学习同伴一起看视频学生我们总结出了教给学生读书三大方法: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如下:

它展示信息、交流思想和抒发情感。它让你看到、听到和理解其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通讯的方式。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被理解为承载信息的媒体而称为多媒体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容易跟那些承载信息进行传输、存储的物质媒体(也有人称为介质),如电磁波、光、空气波、电流、磁介质等相混淆。但是,现在多媒体这个名词或术语几乎已经成为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的同义词,也就是说,一般人都认为,多媒体就是声音、图像与图形等的组合,所以在一般的文章中也就一直沿用这个不太准确的词。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的概念,主要仍是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人的器官能直接感受和理解的多种信息类型,这已经成为一种较狭义的多媒体的理解。

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我们所指的信息的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都可以称为媒体。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处理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存在的式---数据、文字、有声的语言、音响、绘画、动画、图像(静态的照片和动态的电影、电视和录像)等,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电视能够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我们只能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双向地、主动地处理信息,没有所谓的交互性。可视电话虽然有交互性,但 可视电话我们仅仅能够听到声音,见到谈话人的形象,也不是 可视电话多媒体。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

不同技术模式的整合方法可以相互替换。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以及远教资源的配备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我所在的是一所远教“模式二”村小,在实践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求“摸式二”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以下就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通过这些软件(课件)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媒体手段的声、光、色等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在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数学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詹天佑》的教学过程: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课文情景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承担修筑京张铁路时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体会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杰出的才能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创设情景,自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计算机打开教师自制的课件,自主学习理解“开凿隧道”有关段落。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草图,对图进行解说,然后教师演示动画,提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在争辩中明理。在教学“设计线路”部分时,教师演示“人字形线路”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请一组同学扮成火车,表演怎样在“人字形线路”上爬坡。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创新精神,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动作准确而传神,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3、讨论汇报,深化理解。最后老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一下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通过汇报交流,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在此过程中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三、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进行习作练习。其次,在计算机上修改、讲评学生习作,并通过大屏幕彩电呈现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探讨,再经过删除、替换、复制、移动等操作之后,使原作趋于完美。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和鉴赏水平,而且使山区学生了解电脑文字操作系统的强大功能,增强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另外,可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学生在学习景物描写作文课,教师通过DVD播放一些景点视频资料,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学生先观看后写作,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多媒体课件结构主要有线性结构和树状结构。树状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课件放映时会根据课件制作者设置的条件转向相应的分支,还可以实现随机抽取展示内容和以循环的方式展示内容,极大地提高课件的灵活性。树状结构的课件增加了菜单页面,内容页面上增加了返回菜单按钮。在内容的选择上,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各个分支页面通过设置超级链接和目录页面建立联系。制作方法如下: 1.)

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指向“[url=“ rel=nofollow qs_is_on_div]图片[/url]”,选择“组织结构图”命令,打开“Microsoft组织结构图”。此时“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以及其自有的菜单和工具栏代替了PowerPoint的菜单和工具栏,并且两者差别很大,可将鼠标指针移到每个工具栏按钮处并停留几秒,可获得有关该按钮的提示。2.)这时,可以在方框中输入相关内容。如果要在某一个结构的左、右、下方增加分支时,根据需要单击窗口中不同的工具(部下、[url=” rel=nofollow qs_is_on_div]同事[/url]、经理、助理等)至目标位置即可。还是以“用Word 2003绘图工具制作树状结构图”一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为例,先在第一框中输入“计算机系统”,再在其下属位置分别输入“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用“Del”键将无用文本框删除(因为只需两个下属),然后再在其下面插入相应数量的文本框并输入内容,PowerPoint会根据组织结构图的大小自动调整整体大小。3.)

如果你不满足默认的效果,可以通过设置文本字体、颜色;图框样式、颜色;线条样式、颜色等来进行设置,来满足你的要求。

CAI辅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优化

多媒体信息是超文本结构,克服了传统的线型结构的缺陷,它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图形、声音的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连接,把计算机技术、声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有机融为一体,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和抽象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做到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呢?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使新课导入更简洁鲜明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很快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不迷惑。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小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忆。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活动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课有整体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1)教师可以对图片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时,利用七十年代的茅草屋以及饭桌上的窝窝头和当今的高楼林立和餐桌上丰富营养的饭菜图片的对比引入新课。

(2)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导课。在上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e disasters时,由于学生都没真正体验过地震、飓风、海啸等天灾,对其破坏性的了解也比较抽象,因此笔者就从网上下载有关自然灾害并带有英文讲解的视频片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这些自然灾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和自然灾害有关的英文词汇,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3)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在学习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A Charity walk课文阅读时,可以播放Oxfam Trailwalker (乐施毅行者)相关的背景与资料。

(4)初中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影片也很感兴趣。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二、借助多媒体授课,为新授课创设语境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取材广泛。文章中包含了大量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宗教、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还可能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某个分支。阅读者若不具备这些知识,阅读中就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学习,教师应在课件设计中呈现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文的背景有所认识,便于他们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明确而深入的了解。这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展示的真实生动的情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运用,使课堂练习设计更便捷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用Powerpoint软件把句型和课文段落设计成幻灯片,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四、借助多媒体运用,使教学重、难点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能否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使用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大容量、高密度和快节奏。教师应重视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课件可以把重点知识归纳、对比,这样不但省时高效,而且一目了然。

在作文练习中,教师可将优秀作文做成课件,由于习作来自于周围的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作文中的优美的句子也可以通过加重、调色等方法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印象,也加强了学生对好作文语篇的理解。

利用英文报刊,辅助课堂教学 篇4

一、英文报刊的特点

近年来, 我国自行出版的英语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如:《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21世纪报》 (21st Century) 、《学生双语报》 (Student Times) 、《英语周报》 (English Weekly) 、《英语世界》 (The World of English) 等。英文报刊不仅知识覆盖面广, 语言地道生动, 而且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适宜不同水平的学生阅读。一般说来, 英文报刊具有以下特点。

(一) 形式多样, 题材广泛。

既有严肃的新闻评论, 也有轻松幽默的笑话。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商业、娱乐、体育、科学、文化生活、人物观点等各个方面。所蕴涵的大量信息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其语言知识,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判断和创新能力。

(二) 内容新颖, 时效性强。

英语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其内容势必符合现代生活节奏,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突出阅读话题, 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三) 文字浅显, 通俗实用。

《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高中版就设有“习作共赏”、“高考链接”、“你说我说”、“我当小记者”等专栏, 不仅语言鲜活, 图文并茂, 而且介绍学习方法, 交流学习经验, 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文报刊辅助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 英文报刊是现行教材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的NSEFC教材, 尽管它以模块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内容和纯正的语言, 但是每学期只有两本书, 对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说真是沧海一粟, 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阅读需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除英语教材以外, 学校和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英文报刊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对现行教材进行了有效补充。

(二) 英文报刊符合高考选材需要。

近几年高考阅读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生活化, 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英语报刊本身内容丰富, 形式独特, 图文并茂, 语言地道真实, 栏目设置巧妙, 紧跟时代, 贴近生活。

(三) 英文报刊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在效果上有质的不同。”学生长期面对形式单一的阅读理解题势必兴趣索然, 他们希望通过一种轻松愉快、活泼新颖的阅读形式去猎取更多的信息, 去接触和学习各类题材、体裁的英语文章。当英文报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 学生对报刊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 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 情绪高涨地发挥潜能, 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三、充分利用报刊进行写的训练

当前的中学英语写作属于引导性写作, 开放性不强。因此, 许多学生用英语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更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输入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较少, 一提笔就出现中国式英语, 读起来很不地道, 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 坚持做好摘记。

鼓励学生坚持做摘记, 记录下阅读中碰到的好句子, 经常诵读, 并对课堂上没讲的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辅以简单明了的例句, 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中,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自行阅读, 积累词汇。

(二) 坚持把课堂讨论话题落实到笔头。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使用语言的情况, 引导学生多用新学过的语言知识, 重视学生的口头输出。口头表达能力强, 必然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 鼓励学生语言能力的输出。要鼓励学生上课说到什么程度, 课后就写到什么程度。好的文章, 帖在教室后面, 以作鼓励。

(三) 坚持写读后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阅读文章列写纲要或读后感, 巩固阅读成果, 内容不宜长, 80—120字即可。也可通过报纸广交笔友, 交流读报的心得体会, 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树立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进一步端正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态度。

四、利用报刊进行阅读训练

高考阅读理解的选材和命题决定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 在选材方面非常注重题材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 通过故事、报道、议论等形式关注社会热点现象, 多角度展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逐渐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 如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在命题上既注重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又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相关因素, 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加工发展信息的能力和合理表述信息的能力。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原则和思路充分体现了新的外语教学方法的主要核心, 阅读能力的培养依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近年来, 高考阅读理解的要求与难度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21世纪报·中学生版》为我们标注了每篇文章的建议阅读时间, 我就要求学生进行限时阅读, 提高阅读的速度。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指着逐字逐句地阅读;遇到生词马上停下查词典;不懂时又回头再读一遍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 不利于对课文整体篇章的理解, 也不利于利用构词法知识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的锻炼。我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理解应以意群为单位, 把领会文章的篇章结构作为第一阅读目的,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 越过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 抓住每段的中心句, 注重每句的关键词, 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 学生普遍养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

CAI怎样辅助教学 篇5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并非万能。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是有利有弊,值得推广,但也需要改进。

ぃ茫粒教学的误区

ず芏嘟淌σ丫逐渐习惯使用课堂教学辅助软件参加教学比赛,但他们也感觉众多软件厂家生产的大量辅助教学软件,目前尚难以真正适应课堂教学,因此它所能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实在不敢姑妄言之。

ぃ薄⑽薹ㄊ迪终嬲具有教学意义的交互反-そ换ズ头蠢∈羌扑慊进军教学领域的最堂皇的理由。CAI设想以计算机替代或帮助教师执行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真实地模拟教师的教学行为。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实现学习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而这种交互活动只是一种预先设定好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显示相应内容的.过程,计算机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更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因此,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没有具备真正的交互与反馈功能。

ご蠖嗍的课件利用计算机交互反馈功能,仅仅停留在方便演示,或使表现形式多样化这两个方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计算机则显得无能为力。大多数公司的软件体现“交互功能”最突出的地方是在练习中。他们设计了大量的选择题,以便于软件的制作。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CAI软件,只要学习者将其中的选择题做几遍,便能轻易地过关。如果将这些题目改成填空题、判断题,学生想得出正确答案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了。编制填空题、尤其是判断题的辅助软件,难度自然要大多了,对于那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答案,要计算机作出正确判断就更是强机所难了。

ぃ病⑽拗咕车亟档湍讯龋让学习者失去思考的余地ひ恍┙淌υ谏杓瓶渭时,对学生难懂的地方都通过各种多媒体途径,形象生动地进行分解,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全面的知识展示为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难题,使启发教育成了一句空话。很难设想,不动脑筋便轻易地获得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会有多大地促进。

ぃ场CA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教学手段单一び械慕淌υ谠擞茫茫粒进行教学时,一味地强调CAI的作用,致使学生从头至尾见到的都是大屏幕上的图像,听到的都是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见得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片面强调声形兼备,导致许多环节与课堂脱节そ淌χ谱骺渭,往往是文字、图像、声音并用,这种热闹非凡的课件虽然有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这样的环境,他们的各种感官未必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有的人片面地强调课件要声音图像并重,并将其作为评价课件优劣的标准,就更不可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可一概而论。

ぃ茫粒教学的发展方向ぃ茫粒辅助教学在未来无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改进CAI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努力探讨的课题。

ぃ薄⒔萄难点的突破ぃ茫粒对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启发性地展示。如在一堂课开始时,可以展示由动画组成的现实生活场景,并设置悬念,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ざ云胀媒体难以呈现的内容可以进行直观地展示。比如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的现象及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展示。如利用动画清楚地演示自然课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通过CAI可以使学生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ぃ病⒋替教师进行重复性教学或辅导ぱ≡裉饪梢园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性记忆。教师无须复杂地编程,便可较轻松地设计出较好的软件进行训练。同样,对一些需要重复训练的计算,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判断。如此,CAI就可以代替教师的重复劳动。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奖励方式,用CAI进行教学确实要比传统教学手段好得多。

ぃ场⒄故痉谴统意义上的问题びτ眉扑慊技术可以解决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富于变化的许多问题,或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对于“顺次连接四边形边的中点围成什么图形?”这个问题,可以在屏幕上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不断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一变化的四边形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ぃ础⒏ㄖ教师进行其他工作ぜ扑慊辅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学的评估阶段,计算机都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直接地交流。

《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有感 篇6

一、巧用《几何画板》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用传统手段教数学缺乏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数学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和抽象的。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惧怕和厌恶。这种情绪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亲手操作,枯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图形,原本不明白或不甚明白的概念等变得一目了然。当我们使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绘制各种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反复观察幻术图像的特点特点,进而得出图像的性质,使原本静止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情绪高涨,专注、渴求和欣喜的神情挂在脸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原来是神奇!” 、“想不到数学还真有趣”……极大程度的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中做数学,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如学生学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微机室,让学生自己使用《几何画板》,构造出∠ABC的平分线BE。然后让学生度量出∠ABE和∠CBE的值。学生拖动点A改变角的大小,观察度量值的变化,领会角平分线的概念。接着做出角的两边的垂线ER和ES,度量出点E到垂足的距离。学生用鼠标在角平分线上任意拖动点E,观察度量值,不难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动手在操作中学数学、“做数学”,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为老师组织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经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达到让学生“做”数学的目的。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学生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揭示“数形结合”的变化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几何画板》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同时,还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而且可以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真正做到“以形助数”,“用数解形”。

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性质”一节中,函数图像的性质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文字语言说明。通过《几何画板》学生只需用鼠标上下移动点a、h、k,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在a、h、k的变化过程中加深了对二次函数图像理解,学生很容易得出性质,常规难点迎刃而解。

四、利用《几何画板》,由静变动,动态展示教学内容

“动态”是《几何画板》的最大特点,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黑板上的图形是永远静止不动的,它掩盖了几何实质,常规教学中要讲授动态问题(如各省市中考试题中的动态问题)需要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使用《几何画板》后,许多内容变静为动,学生在“动”中思考,在动中求知,培养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动态思考能力,解决了讲解这类问题的最大难点。学生还可以随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五、不要生硬使用《几何画板》,舍本逐末

《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其主体还是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应以实现数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还生硬地使用《几何画板》。

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篇7

1 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点

英语教学媒体经历了由单一的课本、挂图为主到以录音、录象、幻灯、投影为主要媒体的过程。如今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 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 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它创设的情景比录像、投影更为生动、形像、逼真;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 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兴趣。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具有比其它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还能为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 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2 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优点

2.1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中, 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 由此产生的情感色彩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的语言环境中, 使学生身临其境, 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2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对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及难点的教授完全是由教师通过个人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完成的, 由于受到方式简单化的制约,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无法得到保证。而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 生动直观, 可以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和画面, 轻松解决问题,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进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充实课堂内容

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省去大量板书的时间, 用以扩充知识量, 增加学生口语的练习, 而且利用适当的课件进行授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 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 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 生动的图像。

2.4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上的合理利用, 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的环境, 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 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激活势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较之传统的教学设备要增加很多, 盲目的使用多媒体只能使其功效代价不成比例, 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 (2) 多媒体的不适当应用会使教师失去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简单的演示者与被演示者之间的关系。 (3) 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上,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情感的互动性并不理想等等。

4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4.1 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 “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适时”就是指多媒体的使用时, 应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 吸取教学要点, 使效果达到最佳时机。“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 用在激发学生兴趣, 有利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之处, 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指当用则用, 不用则弃, 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每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 防止内容过多, 形式过多, 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 引起学生疲劳, 影响学生效果。

4.2 精心制作课件, 避免粗制滥造

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课件。如果教师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录入, 无非是把往日的黑板板书变成了电子版的文档投放, 这就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初衷背道而驰, 也会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 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精心制作, 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利用网络信息, 丰富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信息都图文并茂, 很多综合性的网站上的信息可读性很强。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登陆大量外国网站, 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 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翻译软件来翻译生词, 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成为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 但同时, 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要科学可行, 不仅要注意适度地使用多媒体, 还要量身定做,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

参考文献

[1]杨伟国.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2009.

[2]曾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多媒体网络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2 8) .

[3]杨扬.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上海教育, 2000 (4) :48~49.

[4]高纯娟.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化[D].东南大学, 2006.

微信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研究 篇8

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可以说微信已经融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 微信的特点和功能

1)及时性:在用户联网的情况下,消息是实时传递的。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送和收到信息。

2)互动:微信的聊天窗口可以实时对话,群聊窗口可以实现多人互动。在公众平台上,用户还可以留言互动。

3)传播方式多元化:微信可以传输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种类繁多,样式灵活。

4)方便文件传输:在微信上设置文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下载。也可以用户之间直接进行文件传递。

5)用户管理方便:在微信的公众平台上,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方便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进行区别教学。

3 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理论内容较枯燥,同时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是一对多的讲述,通过讲解、演示等,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掌握知识。但是课堂授课时间毕竟有限,往往出现掌握好的学生“吃不饱”,掌握不好的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的情况。

在实验环节,很多学生课堂听课时感觉自己已经听懂,但是实验却无法正常进行。虽然在实验时教师会布置实验内容,让学生参照学习、做实验,但是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往往不是紧挨着理论课,经过半天甚至几天的时间间隔,学生已经对课程内容有所遗忘。另外,在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这些都导致了实验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掌握。

另外,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者是课下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候他们无法立刻求助于教师,有的学生通过咨询同学解决,有的通过下次上课的时候咨询教师解决。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同学无法解决,等待教师解决的时间过长,造成问题扎堆,影响了学生的课下学习,严重的甚至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4 通过引入微信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微信的特点,作者将微信引入到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信作为新兴事物,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在枯燥的课程学习中引入微信,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平台可以发送消息的特点,将课程的重要、重点内容碎片化,用通俗易懂的图文,编辑成消息,经常推送给学生。在学生的反馈中,普遍反映这种方式容易接受,成片累牍的枯燥的课程内容,被裁剪压缩成一篇篇有趣的小段图文,方便学生在空闲时间阅读,学生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来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外,平台的发送消息功能,还可以推送一些实时消息,方便教师第一时间通知学生。

3)微信平台有非常好的消息管理功能。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发送消息。而且消息可以是文字、语言、图片等多种样式。教师实时收到消息,并且很快就可以回复消息,这样,学生的问题可以很快的解决,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平台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这样对不同分组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5)微信平台有很好的统计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使用该功能,对学生在平台的学习情况、发送消息情况、阅读文章情况进行统计和了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授课的计划和侧重点,这样就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同时,也方便教师第一时间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验,学生普遍支持在教学中引入微信的做法,并且在微信教学中积极互动和响应,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总结和展望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将微信引入教学环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也迎合了学生群体的需求。它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也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引入微信和平台;二、微信消息的制作需要很强的编辑能力,内容要简短、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三、微信及其平台,目前功能还不完善,如果要实现更强大的功能,还有待二次开发和腾讯公司的升级;四、微信及其平台,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模式,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4(5).

[2]朱婷婷,邵阳,赵强.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2).

[3]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教学园地,2014.

[4]刘红梅.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外国语文,2015(4).

辅助课堂教学 篇9

一、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例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能对学生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直观性、形象性增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四、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势互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师生交流除了传统课堂上提问与回答方式之外,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采用图文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和资源的优势互补。

例如我在对《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课一开始我向同学们提供了诸如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温州教育资源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相关网站的网址。我们选一些仅供参考的图片、资料以及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将作品及时上传给教师,教师阅读后,对学生作品及时批阅,并将此信息迅速反馈: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资源。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语文课堂教学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能够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直观性、形象性增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丰富作文素材, 拓展思维空间, 优化作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优势互补。

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历史课堂教学 篇10

一、运用历史图片来辅助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对中学学生来讲, 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与此同时, 学生本身的理性思维还是处在刚起步的阶段。感性的思维相比成年人来说, 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 基本不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然而教师要是将较为枯燥的历史课程加入生动形象的历史插图, 就会使得历史这个较为固化与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和形象。历史图片因其所独有的直观性和可见性,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历史图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 在谈到我国历史上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时,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讲到这一工程的奇妙之处, 讲解的渠道应当由三个部分构成:渠道主要是通过鱼嘴分水堤、瓶颈饮水工程与“飞沙堰”洪道所构成。“飞沙堰”是泄洪的主要通道, 排泄洪水是其主要功能。都江堰是泄洪的主要渠道, 将排水以及防洪排沙相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教师在对这些方面知识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往往非常繁琐, 学生基本上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这时候教师要是对所讲解的历史附加上真实的图片, 就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这是历史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二、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插入的图片及其使用的要点

历史图片教学资料,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讲解的内容, 效率较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图片越多越好, 单纯追求图片是不可取的。加以适当数量的图片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将历史的内容完全转化成对图片的浏览, 这样就完全忽略了文字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所以历史课本的图片和资料的相互结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对图片资料实施严格有效的筛选和控制

中学历史教学在内容和资料方面较为复杂。初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教授的只是较少的和表面的部分。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如何更好地理解历史性图片?这就需要对历史课堂穿插的图片实施严格有效的筛选。图片不仅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历史内容, 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状况, 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历史内容环境下可以切实地反映出历史的真相, 不能将所有相似的内容和图片罗列在历史的文书当中, 这样可能导致对历史的混淆。例如:教师在讲解赤壁之战的过程中, 只需要配备一个较为经典的交战图画就可以有效地达到这种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其配备一幅预期相关的内容图片。可以是现代化的赤壁之战的遗址风景区的照片,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与现代之间所建立起的相互关系。

2、教师应当对图片实施深入性的了解

关于图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教授和讲解, 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 教师需要通过相应的图片来进行有效的指导。看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注意对历史课本相关内容或者文字进行有效的补充。例如:在学到赵州桥一课时, 虽然课本上已经标注好了赵州桥的具体结构, 但是教师还是需要配备真实的图片来加以讲述, 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生动和形象地去加深对赵州桥的印象。

三、结束语

辅助课堂教学 篇11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进行表达和交流,它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把肢体语言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尽量做到“全英语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但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有限,当他们无法理解教师说的英语时,就会觉得英语难学,甚至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肢体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且不受任何限制,教师可以随时变化自己的表情、动作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时,许多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手势、神态等去猜测、体会教师的意图,从而很快地进入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在教學“大写字母A”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两腿分开、两手上举过头顶拍掌;在教授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种动物的声音或动作。以教学英语单词“rabbit”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两只手都比成“V”字形放在头顶,模仿兔子的典型动作——蹲着跳跃。肢体语言可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记忆教学内容。

二、运用肢体语言,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去。

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也可以给予学生暗示、警告和提示。教师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它不仅有助于师生间情感的沟通,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眼神和动作,可以引起学生相关的心理效应,让他们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当发现学生交头接耳时,教师可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在嘴唇上做出安静的示意,巧妙地让这部分学生闭上了嘴巴。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调、语速、节奏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达到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进程、营造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运用肢体语言,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语言听觉器官和语言视觉器官。语言听觉器官的职能是感知和理解教师的有声语言,语言视觉器官的职能主要是感知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保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肢体语言还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情境表演法,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单独表演,也可以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互相配合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动、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让学生自由想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新意。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让学生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交互配合运用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英语。

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学会恰当准确、自然得体地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用心感化,以情传情,优化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悦、生动活泼,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达到教学与艺术相结合、高效与乐趣相结合的理想境界。

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篇12

新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 既加快了各类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应用, 又促进了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给传统的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传统高职课堂教学必然要与时俱进, 借助网络课堂的东风, 通过其壮大和强化传统教学的效果。如果发挥好了, 既能提高传统教学的效率, 又能发扬和壮大网络教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一、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受制于课时要求, 无法在课堂上放太多视频资源;在线网络课程多媒体资源丰富, 但由于预先设计好了, 无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同兴趣点的学生, 来及时做出改进。因此, 课堂教学可以用网络课程来做辅助。

2.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导致跟不上进度, 学习兴趣下降。而网络课堂有其趣味性、网络实时性的优点, 从而辅助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3.课堂教学中, 知识点的设置、难点的设置针对的是大部分主流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跟不上进度, 导致学习愈发困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感觉学不够, 知识传授太落后。这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多样性优势来解决。

4.课堂教学中, 受制于课时限制, 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握, 靠提问, 靠简单测试。无法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而网络课堂则可以在线自动完成测试, 简单高效。

5.纯在线课程, 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 缺乏监督与激励, 有些学生通过在线自学, 成绩可能更低, 因此不能替代课堂教学。

二、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操作方法

1.传统课堂教学可借助网络课堂的实时性与多样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 虽然我校已改进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领的新型教学模式, 但是, 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要求还是比较依赖, 从而导致部分学习能力不够且惰性较重的学生学习效果仍然不容乐观。他们仍然会上课懒散犯困, 或者学习积极性不够。但是, 我们配合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网络课程后, 可以让积极性不高或者学习能力较不理想的学生提高积极性。通过网络把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的知识点,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形式, 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站自动统计访问量和播放时长等综合参数, 自动生成学生在线学习成绩, 加权到课程的平时成绩中。既能增加后进学生的分数, 又能辅助传授知识, 一举两得。

2.通过网络课程, 动画式链接展示课堂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网, 供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选择性学习, 以此辅助课堂教学。我们高职课堂教学中, 部分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学生, 根本不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部分学生经常走神, 容易漏过重点, 跟不上节奏, 造成后续学习劲头愈发不足。在此种情况下, 辅助以网络课程,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每次课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什么知识点尚未明了, 什么知识点还需要巩固与加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课程归纳总结知识, 更形象与便利地系统化所学知识网, 还可以选择拓展部分的内容, 进行提高性学习。

3.通过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 可以延伸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重点、有目的地学, 事半功倍。在线课程随时可以开放, 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 课上辅助提点、课后复习。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 学生的机动性加大, 时间得到拓展。

4.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 使教学互动途径增加。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兴趣, 使学生对网络课程接受的程度加大。课堂教学中, 有时来不及回答学生的问题, 检测学生掌握程度所花费的时间有限。而辅助以网络课程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实时性, 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对于普及性问题的解答, 学生也能直接看到。学生也可以帮助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给出合理解答, 增加网络辅助教学的便利性。

5.网络辅助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在线智能测试系统, 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把控全局。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 如果测试消耗过多课时, 则影响教学进度。而网络辅助课堂教学, 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完成在线测试, 自动统计成绩, 帮助学生的查漏补缺。教师通过学生在线自动测试情况,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后续课堂教学中作现场解答。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动测试, 了解每次课程的掌握度, 复习时有重点。在线筛选错题复习就行, 减少了做笔记消耗的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 网络教学高速发展的大形势下, 传统课堂教学必然要做出改进。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 单纯的网络教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还不够完善。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更多的师生从中获益, 从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勇.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培训, 2016 (14) :44-46.

[2]司农, 窦慧晶, 刘榿.美国开展在线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20) :55-57.

[3]王小梅, 李林.台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 2014 (6) :68-70.

[4]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5) :41-46.

[5]刘琬.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重庆电大为例[J].软件导刊, 2011 (10) :175-176.

上一篇:自适应学习下一篇:动力来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