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多媒体

2024-05-29

小学科学多媒体(共12篇)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就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使人类飞速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极大地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导向性作用。因为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对教学有利的课件资源要充分用足、用好, 与教学不大相关的尽量不用, 只有这样的课件才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才有利于学生发展, 才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应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科学, 学生多有神秘感, 或认为深奥莫测, 或认为高不可攀。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使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 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往往在这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植物转基因技术”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高速公路两旁发光的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兴趣, 再给学生讲解这是将某种发光基因移植到植物的基因中, 从而使植物发光, 这就是植物转基因技术, 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 种上发光植物就行了。这样, 激发学生求知欲, 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带来极大乐趣。

2.应用多媒体课件压缩自然空间呈现全貌

《科学》这门学科涉及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 , 许多现象受到时空的限制, 无法看清全貌,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压缩空间, 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例如:教学《雾和云》这一课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 聚集在一起, 飘浮在空中;在低空的是雾, 在高空的是云。由于现象在空中, 学生无法看清过程, 就可用电脑设计好空气分子、冷气、小水珠、小冰晶、雾、云等, 用动画展示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重点知识。

3.应用多媒体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在《科学》学科中, 有些现象在内部运动, 学生无法看清, 很难理解, 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例如:教学《叶的光合作用》这一课时, 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 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 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可以先用电脑设计好能发光的太阳、叶绿体“食品”加工厂 (包括输入水分、二氧化碳的管道, 输出养料、氧气的设备) 、水分、二氧化碳、养料、氧气等, 用动画展示叶的光合作用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在好奇中理解知识的奥妙。

4.应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

在《科学》教学中, 有的实验只能展示表面现象, 学生感觉抽象。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 拿一只瓶子, 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 把水倒进漏斗, 水不能流进瓶子;把瓶塞松一松, 水流进了瓶子。如果做实验, 学生可以看到现象。松瓶塞的时候, 学生并没有看见空气跑出来, 还是感觉抽象。多媒体电脑课件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用电脑设计空气分子, 当松瓶塞的时候, 空气分子跑出, 水流进瓶子,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5.应用多媒体课件延长或缩短时间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在《科学》课中, 有些运动过程短暂而迅速, 无法让学生看清晰, 就可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延长运动时间, 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如讲到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过程, 先是后腿蹬, 紧接着前腿跳起来, 最后前腿先着地, 后腿紧跟着着地。如果用录像片段, 运动过程一晃而过, 学生无法看清楚, 可用电脑设计青蛙的几个运动动作, 拉大每一跳跃动作之间的间隙, 使整个运动过程时间延长, 使学生对各细节清楚明白。

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变化现象, 可用多媒体电脑课件缩短时间以展示全过程。例如:教学《发霉》这一课时, 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但需要几天时间。学生无法了解它缓慢变化的全过程, 用电脑课件缩短时间并用动画展示发霉的全过程, 让学生一目了然。

6.应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空白

在《科学》实验中, 常因缺少一些贵重仪器及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而造成实验空白, 可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实验中的这些空白。例如:教学《大气压力》这一课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时, 把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合在一起, 抽掉球内的空气, 两个铜半球就紧紧贴在一起了, 用16匹马分向两边拉, 才把这两个铜半球拉开。铜半球和抽空气是贵重仪器, 16匹马也不好找, 无法完成这个实验。就可用电脑设计出两个大的空心铜半球、抽空气的机器、16匹马, 用动画形式将铜半球拉开, 让学生心服口服。

总之,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科学》教学, 必须从教师、教材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性。多媒体课件在一节课中的应用要找准切入点, 把握切入量, 根据教学内容, 用在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2

开题论证报告

金湖县育才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多媒体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以现代思想观念为基础理解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电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

2、在规范、细致的研究过程中,使得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验教学,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际操作水平,以此培养一批研究型的《科学》教师队伍,推动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理解《科学课程标准》,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完善《科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然后将学生观察、猜想、研究实验所产生的科学现象和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和动画等)的技术,包括将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而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应用策略:实际运用的方法、时机等。

由此,本课题界定为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实验模型,阐述科学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规律,得出实验结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信息的逻辑链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2)情景认知和学习理论;(3)直观教学理论。

四、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小学《科学》实验课,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给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科学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探讨出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时机与方法;(3)通过研究,使科学教师进一步理解《科学课程标准》,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完善《科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以此培养一批研究型的《科学》教师队伍,推动全校乃至全省“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研究内容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原则:

(1)适时运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制作选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2)适度运用

在实验教学研究过程中,制作选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能力,适度运用,又不滥用多媒体技术。

2、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时机;(1)无法感知现象的实验;

如①对模拟的实验。在现实生活当中,用肉眼来观察风形成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类的实验还有雨和霜的形成、霜和雪的关系和地层形成等。

②探究方面的实验。一些探究方面实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小学科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实验。如:地层的形成、卵石的形成、温度对岩石的破坏的作用等。

③化学方面的实验。科学课实验中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演示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成功,或现象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变化实验等。

(2)操作容易错误的实验;

科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内容,错误的操作会有什么危害由于学生并未亲自做过,事实上老师也不允许做,学生往往记不住,通过电脑动画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会给学生很深的印象。例如:昼夜现象等。

(3)虚拟实验;

利用电脑来模拟实验装置的搭配,是传统科学实验课上无法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一些小程序,让学生用鼠标选择仪器,将它移到一定的位置,如果位置正确,则该仪器停留在正确位置不动,如果学生没有将仪器移动到正确位置,则仪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引入的方法;

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

4、及时评价,不断总结。

(1)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掌握知识的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及时评价;

(2)在规范、细致的研究过程中,使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际操作,及时总结,形成一套完整资料。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查阅文献、学习理论、制定计划、形成实验研究方案、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6月)实施方案、调整计划、撰写论文、汇编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各项资料、结题。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有一定基础

“十五”期间,我校成功承担了的江苏省立项课题《苏北集镇“小班化教育”研究》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十一五”期间,我校又一次成功开展了省立项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小学课堂反思性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2、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质

①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在“九五”,“十五”研究期间,教师们积极探索,在某些活动的组织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掌握了观察、分析问题,反思言行的科学研究能力;

②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高级教师占80%; ③大学本科学历占50%,其余均大学本科在读;

④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名,市优秀青年教师1名,县学科带头人1名,市、县骨干教师4名。

3、高效的管理机制:

在课题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由课题主持人领衔实行分层管理,定期汇报、交流研究现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实施策略,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资料、设备齐全 我校图书室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料,可供课题研究之用。另外,学校10M的校园网以及技术雄厚的计算机技术力量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活动观摩:定期以教学活动的形式汇报各研究阶段的成果;

2、活动集:定期收集、整理各研究阶段相关的活动资料,汇编成册;

3、论文集:把参与研究人员的专题论文汇编成册;

4、多媒体资源库:把研究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汇集成库,分类编成目录;

5、实验报告:2012年8月,总结实验成果,完成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篇3

一、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许多科学现象或过程是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楚的,课件的使用,对于如何突破这些困难有很好的作用。例如,《人体消化系统》,《人的神经系统》等此类课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果实的形成》,《种子萌发》,《光合作用》,《呼吸》等),行星运动,科学现象形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模拟这些复杂的内容。但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的对这些进行展示,生动地描绘事物的发展过程。如进行《耳朵科学》一课学习时,耳朵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认识耳朵接收声波的过程也不能看到,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难点在这一课中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的老师设计了全新的概念:(1)使用电脑屏幕展示一张耳朵和大脑连接的剖视图,通过点击耳朵的各部位,使得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耳朵模型。(2)使用动画视觉呈现声波传播路径,模仿耳声采集和传输的每个部分。(3)通过多媒体展示可视化的耳,鼻,喉??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决耳朵保健的知识点。

二、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技本身的快速发展,使得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和追求。只有不断使用互联网资源,展示丰富多彩的科学内容,将科学发展的历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新成果和其他多媒体内容,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带进课堂,让学生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获得更多的科学信息。现代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有其自己的特殊功能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大大扩大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同时也迅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三、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小学科学《大气压力》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大气可以吸塑料挂钩在墙壁上这个谜时,教师可以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钩端一端的空气娃娃被挤掉,神情郁闷,而其他可爱的空气娃娃把钩紧紧地压在墙上。教学过程中,用电脑动画软件讲解大气压力产生这一结果的科学原因,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加上观看电脑动画软件,一下子就会明白这一真理,教学也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进行《青蛙》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蛙如何跳跃,游泳,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板凳上的青蛙进行观察,观察几分钟后,教师可以使用电脑的先进技术设备,让学生们看青蛙跳,游泳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和真实的东西进行比较,知道青蛙如何运动。学生一会低头看水中的青蛙,一会在电脑上看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图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报告上的观测要求。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快速完成观察材料的任务。事实已经证明,如果老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片,视频,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将想要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演示,重点和难点通过放大,放慢或暂停,重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使他们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将不断提升。

由上述可见,在当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视觉形象。现代化教学方法中常用的幻灯机,录音,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先进技术产品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标本,模型可以展示现象或事物的表象,具有立体的现实感。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知道实物的重量,温度等情况。通过幻灯机,视频,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生动,迅速的表现和感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需要示范的对象,现象,都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展示。

四、教学中优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各自优势,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以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各种现代传媒的视听功能,综合运用在一起,能够丰富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更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看到它的形状后,听到他的声音,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将抽象的概念变成演变成具体的实物,使静止的画面场景变得活跃,让学生正确把握教学重点,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激发学生放学后自己进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热情,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科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地认可和欢迎。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小学科学教学时,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最重要的,而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师队伍而与,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同时拥有很好的绘画能力。因此,需要对小学科学教师加强培训,还要为他们创作教学软件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是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学科。将高科技信息技术用在现代教育领域,用丰富的现代教学媒体,使小学科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的促进教学媒体在教学现代化和多样化中的作用。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科学灵活,正确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是必要的,这可以培养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打造高品质教学平台,为小学科学教学打造绚丽的舞台。

小学科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整合 篇4

在教学之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读小学科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巧妙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在二者的有效整合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一课时,教师必须先明确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根据声音的高低不同对声音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向学生明示一个概念,即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借助不同的物体产生声音。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深林中的画面,里面有各种虫鸣鸟叫,或者小动物的声音。由于小学生对新奇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在这个由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他们往往会很兴奋,容易辨别出各种声音,并踊跃地表现出自己的判读,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打破时空限制,强化实践训练

小学科学作为自然学科内的一个分科,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去体会其中的知识点。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对事物的感知与认识还较多地停留在具体的感官上,那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模拟再现功能,通过逼真再现科学知识中的运作原理过程,使学生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前提下,获得一种动态的感知,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时,教师应先明确教学重点,即了解骨骼、关节等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然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组动态的模拟视频,使学生观察到在人类运动中每个细节的变化等。接着再引导小学生做出规定的动作,如走、蹲、起立等,让学生在强化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对该课知识点的把握。

●适度扩充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如果单纯以学科内容为框架来规范教学内容,极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又很有可能使课堂宽泛无趣、机械呆板。而将多媒体与科学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听觉,丰富课堂的知识储量,进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八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一课时,学生很容易掌握极昼与极夜的表面含义,但却很难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科学家在北极考察时拍下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极昼与极夜,产生对科学的强烈好奇,从而培养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

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论文 篇5

【摘 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党校的专题课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增大课程信息含量的同时,还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使用多媒体手段时还需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学主题、教师、学生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专题课的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于现代教学的各个领域。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主要阵地,也在不同程度上吸纳了这种现代教学手段。那么,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在党校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克服多媒体手段引入时的消极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

一、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党校教学方式改革和进步。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更加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人由于接受信息渠道的广泛,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去静下心来看书读报,而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脑和网络,这让成人从网络上快捷迅速的获取知识成为一种习惯。当他们习惯了通过网络、电视、多媒体等多方面多形式接受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成了成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些原本枯燥呆板的知识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变得面目友善可亲可近,而成人又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合理归纳变成自己的知识。多媒体课件给学员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多媒体课件常常给学习者提供的是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超连接方式更是让所有教学资料的讲解和引用随心所欲。

2.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专题课的信息容量。

党校的一次专题课一般是三小时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将大量的信息有效组织起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选取。而这三个小时中我们一般会穿插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来表达专题课的主题。而这些资料如果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向学员展示时,就显得非常欠缺,教师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刻画自己引用的论据,但还不能将这些论据给学员完美的展现。而这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开始体现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为课程内容事先采集或加工大量的素材,它们可以是一些图文声像资料,这些资料无论它的形式如何,量有多大,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合理组织起来,直观快捷的展示给学员。

3.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优化专题课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认知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些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学员感官的刺激会充分调动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员的学习在一种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多媒体手段还可以有效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内容。党校一节专题课往往涵盖着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我们的教师又无法对各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在对其他学科知识做处理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既可以精准完备地阐述专业以外的知识,又可以扬长避短,不让教师在专业以外的知识讲述上不露瑕疵。多媒体教学还能很好的突出专题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还有便于保存传输,易于共享的优点,有些课堂上不能消化的东西,教师可以发到网上,方便学生下载学习,有疑惑时学员也可以在网上和教师互相讨论,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互动,教学环节也得以拓展;另外发至网上的课件也可以方便教研室同事之间互相借鉴,相互讨论,寻找问题,不断完善。由此我们还可以推出一些精品专题课件,参加党校系统的评选,让更多的优秀教学成果大家分享。 二、扬长避短,妥善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专题课教学水平。

1.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专题教学主题的关系。

党校专题课多以党性教育、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时政分析见长,所以多媒体课件应避免做的花里胡哨,在颜色、声音、图画上让人应接不暇,不论是色彩、音乐和图片等等都应做的庄重、大方,这样才能凸显党校专题课的特点。我们有些教师在做课件时喜欢运用一些与主题不太协调的声音、图片,这对专题课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教师在制作演示文稿时喜欢用不同的背景,这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就是无论如何背景在风格上应该是统一的,这样才会对教师从一而终的贯穿主题有所帮助。另外,作为辅助教学课件,永远是为主题服务的,虽然我们现在有些大讲座,公开专题课,是必须是要用课件的,因为传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习惯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奢华与体面,就滥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使用要非常用心,我们一定要让多媒体课件成为专题课教学中有机的一部分,它的引进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它仅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多媒体课件有必要用则用,没必要则坚决不用,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喧宾夺主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

2.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不应该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多媒体课件我们在准备的时候需要搜集很多素材,然后要认真的筛选比对这些信息,最后将最恰当的部分用到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中。另外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如若不当,极容易造成教学被动的局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在下面平铺直叙的看,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跌宕起伏,教学上也没有互动,如果造成这种局面就是教学上的失误,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学生,三尺讲台上总有那样一些让我们难忘的身影,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给我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慷慨陈词,或许娓娓道来,总之教师在讲台上所展现的`个人魅力是无穷的,也是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作为学员往往因为教师人格魅力对其的感染,而更乐于接受教师所讲述的这部分知识。另外,教师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更是让整个教学活动极富感染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整个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正确处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专题课也是一样,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教师不是放映员,学员也绝不是观众,我们不能一味的用多媒体课件的灌输来剥夺学员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利。何况党校专题课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员参与其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完整,我们不能缺少的是学员的质疑,学员的讨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进行一节完美的专题课。

4.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55-01

虽然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但也会存在一些多媒体教学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不断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小学科学课堂。

1.小学科学课堂多媒体使用的常见误区

1.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比例失衡

多媒体是传统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两者都是优秀的教学方式,具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优点。比如,传统教学更加适用于公式、定理的推导,在基本理论、概念的讲解时,采用讲授的方式逻辑性、思维性更加严密。同样的,多媒体可以实现学生从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理解的高度,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方便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率,也节省了教师进行科学相关模型演示和课堂讲解的时间,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科学教师试图运用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去讲解“科学知识”,无视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单纯的用多媒体教材代替传统教学,甚至让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变得水火不相容。然而,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过于依赖多媒体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多媒体展示并无法代替教师进行有力度的讲解,过多的展示会在给展示学生广泛的科学现象的同时,也减弱了对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科学教学过于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多媒体教学一直作为一种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推广,在广泛运用中,教师有时会过于追求多媒体形式化而忽略其教学本质,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而选用大量花哨、浮夸的素材进行包装,虽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但是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度的多媒体渲染,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所以,这种为了使用多媒体而进行教学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多媒体教学很多时候并不会如同想象般的那么美好,科学教育应该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用多媒体这样新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以赢得别人的赞誉而进行。可以说,在多媒体教学的众多误区中,注重形式而非质量,已经成为现在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创新发展的一大障碍。

1.3多媒体教学内容因循守旧

科技是日新月异的,这是任何事物都不能达到的高度。小学科学教学更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将一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可以真正认识到现代科技为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而更好地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但是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尤其对于近些年的小学科学课程来说,随着多媒体的推广,大量的多媒体制作素材甚至是成品课件应运而生,为教师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这样便利的环境下,却容易限制教师的思维,出现了教师直接照搬成品、多媒体教学原创能力不足、教学缺乏新意的问题。当然,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也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调整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尽管多媒体教学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多媒体教学的成长过程,直面这些问题并逐一击破,这才是小学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合理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關系

多媒体教学虽然拥有诸多优势,但其只是教师的工具和助手,并不能取代教师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只有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融合到一起,使他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才能确保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时,要正确把握使用频率,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配合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课堂主线牢牢地把握在教师手中,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不仅如此,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通过教师讲解和板书书写等传统教学方式加深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并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现象推导科学理论,也能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科学现象。

2.2坚持多媒体的运用以学习科学知识为目的

小学多媒体教学也要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科学能力为目的,这既是尊重了科学教学的本质,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到多媒体的运用并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其根本是要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和掌握能力。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以坚持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教学内容实用、教学方法可行。在使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之前,要仔细的推敲考课程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如何需要多媒体:一方面,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运用方法都要紧紧围绕课堂任务展开,避免植入不必要的多媒体内容;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方法要以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为目的,在提高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同时更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2.3多媒体教学要保持科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趣味性

众所周知,科学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小学科学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更要紧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信息的多样化,网上很多现有的小学多媒体素材和成品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减少对已有课件的依赖,提高动手能力,主动参与到多媒体制作中。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必须围绕课本,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优化多媒体课件,既要保证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也要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和时代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最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弥补了小学科学课堂传统教学的不足,已经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的运用也会给小学科学教学带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这些不当的观念和使用,将对小学科学教学造成重大的危害性。对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传达最先进、准确的科学知识,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建伟.给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充电”——浅析小学科学多媒体优化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06)

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7

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 更新教学方法, 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对新知的理解依赖于感性认识。科学教学中一些自然现象很难让学生直接观察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过去教师只能靠插图、说教, 学生难记, 更难理解, 大大削弱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现在, 教师可巧用多媒体将插图变得形象生动, 动态化地展现这些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一课时, 由于学生对火山喷发缺乏亲身体验, 教师可用电视录像放映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并提醒学生边看、边听、边记录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 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易于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 让他们积极记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的内容皆为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 小学生学起来有很大难度。教师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一些三维动画影片展示天体的运动情况, 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影片及示意图片结合各个具体问题, 给学生介绍并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最后利用幻灯片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回顾, 加深学生对昼夜交替过程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实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能扩充课堂信息量, 节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屏幕的快速投放, 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大量信息, 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 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扩充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 学生对这个课题所知甚少, 所查的资料也不全面, 讨论也得不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在食品农作物、医学卫生、环境保护、克隆技术等多个微小世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课中, 多媒体可帮助教师创设情境, 置疑设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磁铁的力量》一课, 课前我播放了刘谦在2011年央视春晚上的魔术《年年有鱼》。这时, 学生们个个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对此充满好奇又大惑不解, 他们热烈地讨论着, 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用了法术, 有的说是磁铁在作怪等等。这时, 我用磁铁靠近桌面上早已准备好的玩具小金鱼时 (腹内装有磁铁) , 小金鱼动起来了。学生们立刻明白了原因。当他们松下一口气的时候, 我随即指着桌面上一大堆材料 (铁钉、塑料、木头、石头、纸屑等) 说:“磁铁真的很神奇, 它除了能吸引大头针之外, 还能吸引哪些材料呢?”我激趣设疑, 趁机启发学生猜想进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总结出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规律。恰当使用多媒体,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8

一、在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兴趣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困惑、疑虑,急切需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这种内心状态驱使着学生积极地思维,让学生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及时介入,除了可以发挥它们本身各自的优势外,对其进行适时的交替和变换,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当中,让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较长时间。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导入部分,我通过“瘪了的乒乓球怎样才能鼓起来? ”这个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请他们先观看了一段“小动物们想去打乒乓球,却发现球瘪了的”动画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大家热闹地讨论起怎样才能使瘪了的球鼓起来,好几个学生说出了把球放在热水中煮的方法,自然也在我的预料之中了。

二、在学生困惑不解、思维无法转换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升学生的思维效度

在学生困惑不解或思维无法转换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让学生顺利突破思维的节点,从而使学习的过程变得开心、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知识。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的教学难点部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 将不易触摸的水、空气等热运动变化信息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物质微粒遇热遇冷时体积变化的现象,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走出困惑与不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与愉快。

三、在充实填补教学内容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度

小学科学课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些实验若不规范化操作就会出现危险。因此,规范化的操作有助于安全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探究“瘪下去的乒乓球怎样才能鼓起来”实验时,活动中要使用到热水,为了实验效果显著,最好用刚烧开的热水,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危险性的。如果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材料的拆除、存放,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就能保证安全。所以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明确告诉学生注意的事项,才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在教学内容拓展升华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9

科学教育对于人类的长期发展及对于人的科学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正在进入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主的知识经济发展时代。 在未来的世界里, 科学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变革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科学技术将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的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科学素养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也开始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具有很大抽象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师能够将很多学生不认识的东西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很多自己的优点。 在现代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 多数的学校的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这样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很难理解老师讲授的相关知识, 严重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 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 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 没有直观演示, 学生很难掌握。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视频、 图片演示的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较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实际的科学现象,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三、小学科学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分析

在近七年的教学中, 我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 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 可以采取的主要策略如下:

(一) 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观察,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但是要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必须有实际的情境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实物之外, 还必须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被观察物的特性, 让学生能够从感性的认知向理性的认知方向转变, 同时能够使学生思维从形象具体向抽象转变, 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很多实物是很难收集到的, 这个时候, 多媒体技术就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 在讲授与地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时候, 地震的场景我们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再现的, 教师也不可能在现场模拟地震的发生, 所以就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展现地震发生时候的场面, 这时候就可以用视频方式展现地震发生时出现的各种现象, 例如, 道路的错位与开裂、房屋的倒塌等。 通过展现这样的场景,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各种现象。 另外, 我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个地震逃生小游戏,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实践知识, 并与生活相联系, 将科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除了要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外, 还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及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对于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发挥较好作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观察得更加仔细, 学生更能够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操作流程。 例如, 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一课时, 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够动手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课本中也有图片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展示, 但是由于书本中呈现出来的图片是静态的, 因此有部分环节学生是很难进行模仿操作的。 这个时候,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操作环节, 我设计了一个动态课件, 对各个操作步骤进行动态演示, 这个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个步骤, 向学生展示酒精灯, 让学生对酒精灯的大体情况有一个认识, 第二个步骤, 点燃酒精灯的过程, 即要怎样点燃酒精灯;第三个环节, 酒精灯点燃之后, 灯芯的特征及火焰的颜色状态;第四个环节, 熄灭酒精灯的主要操作方法。 在演示之前, 教师应该先对学生提出要回答的问题和要观察的现象。 或者教师可以自制一个视频, 并在视频中标注一些注意点,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这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实施探索—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贾海菊.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5-6.

[3]伟艳.教师课程决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J].集美大学学报, 2011 (2) :18-19.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10

关键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小学,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实践,对于课堂的教学再不是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将课堂教学开展得更生动,让学习更有趣,要让现代信息技术能广泛地用于教学和学习中,并且尊重科学课堂的特点。

1 科学课堂的特点

1.1 通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不再停留于应试教育,而是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此为目标,把学习当成乐趣,让课堂生动起来。

1.2 多以探究为主尊重学生主体

只有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效果才能更好,学生本就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了他的个人感受,情感得到尊重,对于课堂学习内容才能更容易接受。

1.3 教学内容新颖提高学生兴趣

科学课堂中,更多的是要有新鲜的内容的呈现,不是说、教、听,而是在课堂内能有创新,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

作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用于课堂的有很多种,计算机软件中有:PPT、Word、图片浏览器、IE、视频播放软件、音频播放软件等,而一般的设备会比较常见的是:计算机、投影仪、投影布、照相机等等。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主要从几方面进行和调整。

2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2.1 教师合理引导

自从新课改推出后,在课堂内及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是引导者、监督者,课堂氛围好不好,主要还是靠教师的主宰和引导,针对于科目所使用的设备和软件也是有所差别的,像“自然”这门课程,由于受课堂的制约不可能带学生经常地外出和户外的学习了解自然,但是光光靠课本的那些文字和一些配图是不够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把一些大自然非常美丽的场景和画面用大量图片展示出来,特别是像日出日落,可以下载一些日出日落的快速场景播放给学生看,全景神奇和美丽尽收眼底,勾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能更全面地了解这门课程。教师充分地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生动了课堂,展示了学习内容,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了学习内容,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2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一般来说现在的小学也都有多媒体教室,对于学生来说是创造了更好的一个学习环境的,小学生现在大多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已经在家里得到了一定的练习和培养。例如:美术和音乐课就可以尝试在多媒体教室尝试课堂教学,这两门课属于艺术类科目,美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图片搜集任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网络、凭自己的理解和对美术的感受力来进行图片筛选。教师给出一个主题“春天”、“秋游”、“美丽的样子”用这些命题的布置,学生每个人搜出的图片是不一致的,对于“春天”到底什么样的图片最能展示春天的感觉呢,这就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是一种考察,一种培养和提升,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实践。

2.3 变抽象为直观

在学生学习的科目中,通常课本的内容都是文字的,都较为的抽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一个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较弱的时期,要让他们能更快地学习到知识,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这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到教学中,例如:语文学科,一些课文内容,像寓言之类的,可以就借助视频的一些动画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会比课本的文字更能让学生接受和喜欢;还有历史课程,也可以用视频等先展现一段历史事件然后教师再开始渗透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仿佛能身临当时的时代和事件。

2.4 创设情境

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一个情境,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 , 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境交融、形声并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挖掘学生的感受潜力和学习能力。

3 结语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11

一、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认识

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当中,是指依托多媒体技术,把它作为传递信息的良好教学工具,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不难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日常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具体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呢?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分析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很多教师来说,如何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心思去构思的。但是我们一旦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这就不再是一个难题,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充满童真和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中如果可以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抑或是看到各式各样的图片,以及听到恰到好处的声音,就足以调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我们知道,小学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或许有些枯燥乏味,此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这一课程内容时,如果仅仅给学生讲一些植物的发芽、成苗、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学生就会觉得没有趣味,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如果科学教师此时可以转变思维,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植物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并制作成PPT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快速、直观地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另外,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讲解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同时加深了对科学学科的喜爱,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当中,开始学会观察,积极思考,了解大自然的各类现象和奥秘。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意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尤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譬如在讲解“天气现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科学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各种天气的图片,然后挑出其中一个乌云密布的天气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种天气是怎么样形成的吗?然后继续播放这种天气形成前后的天空图片,再问:这种天气形成前后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此时,学生们脑海中开始形成了两个问题,现在教师并不需要急于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给学生一些查找资料和思考的时间,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笔者发现,有部分同学回答出乌云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冷热气流运动引起的,气流运动生热,水汽和粉尘慢慢凝聚,凝聚到一部分重力过重就掉下来形成雨滴,一部分还未完全凝聚就形成晕,乌云其实就是云层过后阻隔部分太阳光线,所以从地面看上去那一块就比别的地方更暗,就形成乌云。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显得十分专业,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激发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很有帮助。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突破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这是因为现在的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相对较低,处于直观化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难以理解,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行记忆是不可取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使教学更加直观化,这就有利于突破重点问题、化解难点问题。例如在阐述科学课程中的“凝结”一词时,不能笼统地说凝结就是指气体因为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或者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教师可以先用荷叶上的露珠以及雪花为引子,因此露珠和雪花都是凝结而成的,然后可以给学生展示水受热变成蒸汽的示范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受热后变成小颗粒向上跑的现象,接着可以告诉学生这些小颗粒就是水蒸气,蒸气接触冷的表面就会凝结成水珠。这样,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科学学科中的重难点问题得以突破,学生也加深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它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应该提倡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广泛使用,这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科学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具有深刻的影响。

小学科学多媒体 篇12

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进程。多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个专业术语。以前, 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是指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电子类教学媒体, 比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机、录像机、VCD、DVD等;多媒体系统通常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优化组合。20世纪80年代后期, 计算机的普及汉字使得多媒体的内涵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做到图、文、声并茂,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参与, 具有交互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表现力和感染性强等特点。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实现了视听想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方面的形象直观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把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视听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声有色、形象逼真的情景, 弥补了有些常规实验的不足,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在形式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和传统教学方式交替进行, 即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同时, 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迪, 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探究和讨论,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结论, 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讲”科学, 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主体。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课改后的演示实验比较多, 其中, 许多实验如果只靠教师在台上做, 那么后面的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就看不清楚;如果用投影仪把演示装置放大并投影到屏幕上, 则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实验现象, 印象深刻,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 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 先和学生共同探究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后, 教师在计算机上模拟用电池组、小灯泡、灯座、单刀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实物连接成的电路及实验过程, 将电路的通断、电流的路径、灯泡的明亮以及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及关系演示得清清楚楚, 这说明运用多媒体技术, 直观形象地解疑了问题,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动画演示, 突破实验难点。有些反应实验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 有污染的实验, 演示错误实验操作的实验等。为此, 可借助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 进行模拟演示, 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辅助教学。所以, 我们不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科学课实验操作, 只能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但在实际的应用整合中, 存在如下普遍的问题: (一) 盲目崇拜多媒体技术, 扩大多媒体技术功能。在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万能的, 如直接在计算机上做实验, 代替所有的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这样直接产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怀疑, 有的学生甚至质疑实验现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上述现象说明, 我们既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 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教学技术, 而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 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互补, 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二) 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 即把多媒体作为教师演示和比赛用的工具, 忽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意义, 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导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缺乏经常性, 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和效果。

上一篇:中国经济面临底部转型下一篇:企业文化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