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2024-09-19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精选12篇)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 现代教学技术也不断革新, 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建一个情景教学的环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空间, 然而, 多媒体教学还不够成熟, 仍旧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笔者从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入手, 继而分析了多媒体条件下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设计不当、喧宾夺主, 影响了教学效果;信息量大, 不易吸收, 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相结合和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效果策略

1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了对英语的不断强化和改革英语的教学, 我国也是不例外, 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英语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是将教师的教学模式推向了现代化。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将英语进行语言的输入、加工、产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英语教学的课堂带入情景化,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引导, 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生活中怎么运用, 通过对学生教学的多渠道信息输入, 实现学生积极学习的目标。根据Coley, Cradler等人的研究表明, 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英语教学中, 如果运用得当, 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积极性。

1)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主动的, 学生是被动的, 教学的内容也是主要以课本为中心, 其形式也是单一的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教授, 那么教学的环节也就避免不了枯燥使其学习的氛围缺乏了活性。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沉闷的教学氛围能够得到很大的改观。多媒体教学可以应用图像信息与教师语言信息进行统和, 使教学课堂的气氛得到改观, 从最根本上改观学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的单一, 很大程度的阻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其问题得到了改善, 在需要图像和视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多媒体教学直接从根本上改善了英语教堂教学的新局面。

2) 多媒体英语教学创设便利的交际环境

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语言教学者, 是一个促进和组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充分的利用所有的资源, 进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的活跃性发散开来, 不再使教学的课堂内容受到拘束, 课堂气氛紧张, 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而进行话题情景的设计, 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包装, 添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以图片、音乐、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 教师再拓展一些生活中运用到的内容, 比如:在讲到firends时可以提出what’s your bestfi rend’s name?这样的开放性问题, 这就让学生在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就让问题变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提高起来。这就弥补了讲述firends单调的局面。为课堂创造形象有趣的良好环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交流能力, 同时, 学生还可以依据播放的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更正自身的错误。

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手段就是通过其图像音频进行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随课堂的节奏进行学习, 有时候还会模仿其发音或者用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这种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面增加, 让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思维达到拓展的目的, 间接的提高学生的交流交际能力。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科技发展的产物, 它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观, 但很多教学实践证明,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 也会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

1) 多媒体课件的机械展示, 忽略了英语的交际功能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有些的教师没有将教学的内容和多媒体进行合理应用统和,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处于引导地位的问题。有些的教师只是将教学的内容变成了教案的展示板, 他过度的注重教学资料的整合与课件展示, 把教学的课堂变成了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展示过程, 没有将教学的课件与语言的教学充分结合, 甚至有些教师的课件演示霸占了整个课堂时间的80%, 这种课堂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只是机械的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信息传输, 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 课件过于花哨, 影响了教学质量

还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存在着插入过多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等, 内容设计过于多样, 吸引了学生对特效、图片等除了教学内容以为的注意, 这就使学生过多的注意课件的新鲜性, 而不能好好的注意到教学的内容, 忽略了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这就是课件的设计不当、过于喧宾夺主, 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3) 信息量过多, 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多媒体的教学是可以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灵活地展示给学生, 在这方面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的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在运用的恰当时, 可以灵活的丰富教学的内容,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新知识, 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但是引用不当则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 通过以上的讨论得出, 在设计课件时, 对课件的设计要合理, 同时不能无度的依靠应用课件。一方面, 有的教师一节课上要展示几十张甚至上百张PPT, 大量的信息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带而过, 并且过多的多媒体展示抢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学生难以消化老师所讲的重、难点内容。往往是一下课就忘记了一大半, 从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4) 过分依赖多媒体, 减少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从教学设备的多媒体化后, 有些的教师就是过度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所有的内容都照搬到多媒体课件展示上, 形成了一个多媒体化的课件板书展示, 将英语教学的课堂形式变得单一化, 使学生只能跟着课件的思路紧步快走,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教师进行互动, 影响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这就是使其他的教学手段受到了限制。

3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化策略

1)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变

在英语课堂中,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 但计算机毕竟不是人是一个物、是一个教学应用工具, 计算机始终是不能代替教师所单独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的教学,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问题的设计、对板书的设计都是要以针对诱发学生思考为主线进行设计。通过应用这些的一系列活动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时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问, 而不是让学生一位的跟着课件走, 限制学生的思维。

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合理结合

多媒体应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思考, 勤演练, 努力使教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容易掌握。使多媒体达到一个好的辅助地位。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教学辅助手段需要教师自己多琢磨, 比如:如何准确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 如黑板、粉笔、教学用具、语言等相辅相成, 也是教师的思考任务。多媒体教学无法脱离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互动交流和学习反思过程而独立存在。同时避免把教师要讲授的全部内容都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 教师就忙于课件的切换, 让学生成了英语课堂中的观众, 这样不利于在有限的课堂上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应明确, 我们使用多媒体, 是为了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帮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上所呈现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删选, 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或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的信息, 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训练所学知识。

3) 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质量

熟练地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有的教师是因为缺少一定的电脑知识, 设计的课件过于单调乏味。课件就是教案、课本的复制版, 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优势。并且如果计算机知识缺乏, 一旦在课堂中出现问题解决不了, 一方面耽误了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 能使教师展现的课件精美生动, 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中,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把握好了设计, 就会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优化作用而淡化存在的问题, 让多媒体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 注重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着重把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此为教与学心理上微妙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自然渗透实现手段灵活多样, 多媒体的运用是其有效环节。谈话交流是任何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教学形式, 它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紧密沟通与交流, 加强了教学实践的互通互动。多媒体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 学生的反馈也应及时受到关注和收集, 体态语言的使用, 语言或眼神的交流, 综合运用, 多位一体, 给予学生得到重视的感觉, 定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应多表扬、勤鼓励学生, 以满足学生的被认同感, 帮助他们获得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 应当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规避劣势。提高使用计算机基础应用, 合理的设计课件, 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统和设计。使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 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多媒体教学充分的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同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贴切的设计, 注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间的交流, 从而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小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试点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6) .

[2]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 2000 (3) .

[3]何艳玲.浅议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 2006 (36) .

[4]董哲, 孙秋丹, 田冬梅.大学英语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外语界, 2002 (2) .

[5]陈婷.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6 (6) .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2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间较短,很多化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强,他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是十分重视,加之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很看重,整体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2.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不够充足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来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这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是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设施的配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并不是所有初中学校都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从而产生了一些初中化学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

3.有些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虽然有不少优势,但是一些初中化学教师却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倾向,即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让整个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播放者的角色,失去了对化学课堂的教学主导权,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4.多媒体技术削弱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环节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出现了不良倾向。比如说,一些初中化学教师会把化学实验课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这就使得具有重要实践性意义的实验课环节被大大削弱了,反而让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难以把握。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途径

既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尽快找到合适的实践途径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1.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要求初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积极主动地掌握并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掌握更多的多媒体知识与应用技术,努力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初中学校应提供到位的软硬件设施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有效配合,当前一些初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并不到位,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配备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硬件设施,软件方面的设施则应该配备合适的运行程序与教学课件。初中化学教学只有配备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才有可能让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3.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工具,初中化学教师仍然要作为课堂的教学主导者,在充分重视并实施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情况,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传统授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中,让他们动手主动体会化学反应。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获得感性的认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增强化学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篇3

一、多媒体技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1.多媒体效果超过内容本身

课件并非越华丽,越能展现良好的效果。假如老师抓住学生的目光,则已然成功,虽然已经吸引住学生的目光,但并非被课堂内容所吸引,而是被搞笑图片所吸引。

除却华丽的图片,许多老师还时常通过声音视频进行教学,只要把握好尺度,将课堂内容作为核心,则能展现出良好的效果。许多老师习惯在课件内凸显出声音效果,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可是由于单方面追寻声音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庞大的信息量

多媒体演示大多比板书内容要多,信息量较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可是有的老师为了实现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及目标,通常在演示当中,迅速切换幻灯片,欠缺对内容的解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学生无法及时思考,练习不够熟练,便更换至另一张图片,转至下一个语言练习内容。

3.多媒体课件完全顶替传统教学

许多老师在课堂中,将多媒体课件内容逐一向学生展示,较少进行语言讲解,完全成为课件翻页工,欠缺与学生的交流,令多媒体课件变成学生的英语老师。不论作为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板书均应当是小学英语教学最关键的构成部分,具有标注知识重点、难点的功能,有利于学生课后整理知识。可是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并不知晓何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仅觉得有趣,并没有牢记教学的内容,实则,板书十分关键,即便不在黑板中标出,也需在课件中将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否则对学生并无过多助益,因此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透过采用多媒体功能,提升英语重点、难点的教学成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变色及闪烁功能,将一些重点及难点强调出来,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重点与难点,协助学生迅速了解与记忆,并且,也可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及记忆力。比如在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Part A当中,学生将对话复述之后,通过“周末”引出话题,让学生制定一个周末活动规划,随之引导学生对周末活动规划进行评论。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对话功能句展现出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We're going to ...”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Excuse me/By the way./Really?/That's good./Great!”,令对话更为规范、真实、自然。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可以做到有话说,通过英语进行信息交换,展现出自己的想法,通过沟通思想,实现自由交际的目的。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透过多媒体技术将生动的图片展现出来,并且配上声音及文字,以视觉及听觉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完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令课堂教学品质获得提升。

2.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社会关于人才的标准,不只看中其是否具有专业知识及能力,更为关注其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性格、道德、心理、情操,均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比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Part A 中,在热身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游戏课件的设计,先将游戏方法展现出来,并聆听老师的描述,假如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与你相同,则请立刻站起来大声回答“Me too”。随之,进行自我介绍:My name is….I'm from….I live in….I like read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playing basketball.I usually play chess/surf the Internet…at the weekends.这时,学生会踊跃站起来大声说“Me too”,令课堂氛围高涨。通过这一游戏,不但让学生与老师更加亲近,还令学生对周末活动更为关注,良好地促进了周末活动规划的进行。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对话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样极富趣味性的对话中,老师运用多媒体,不断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口语交际平台。英语身为语言类学科,属于交流工具的一种,除却掌握一些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其进行沟通与交流。但学生在课堂当中,较为欠缺语言氛围,而多媒体技术则为英语课堂给予真实、自然的交际氛围,让学生迅速融入语言氛围中进行交流。

结束语

面对当前的科技、信息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化令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更为提升。多媒体技术作为提升教育品质的有效方式,只有将学生与老师紧密结合,调动教学氛围,才能够真正提升英语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4

1 英语口语教育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现状

对英语口语的广泛需求无疑给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 我国英语学习者对这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普遍较低, “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 英语教育工作者, 应当集思广益, 开阔思维, 不墨守陈规, 广泛开展实践和讨论, 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以应对新的需求;这是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口语能力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定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利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这就将英语教学从多年前只重视书面英语而否定口语能力的观念中转变出来, 英语教育也逐渐向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全方面的能力的方向发展, 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即便不出国门,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 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 逐渐成为求职过程中必备且实际考察的一项基本技能, 英语口语成为大学生们竞争力重要的一部分。

21世纪已进入第二个十年,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当代英语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 即广泛结合网络资源、声音、图像、视频及课件等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立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情境, 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平面,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多方面同时入手, 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 也巩固了所学知识。

近年来, 我国多数大中院校都集中力量积极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 多媒体教室基本已经得到了普及, 这一改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室毫无疑问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硬件设施, 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媒体化上了一个台阶, 也为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口语教学中的难点

口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 归纳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 口语内容零散, 缺乏逻辑性, 难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第二, 口语练习机械单调, 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 口语教学过程以练习为主, 难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容易成为一盘散沙;第四, 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擅长者机会较多, 不擅长者则沉默寡言, 难以保证机会均等地得到锻炼;第五,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不足, 交际中语法错误和文化差异带来的误区较多, 教师容易把口语课教成纠错课,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造成了重心偏离;第六, 口语教科书内容往往更新较慢, 话题常常陈旧过时, 不能满足学生变化迅速的交际需求, 也会造成口语课流于形式。

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困扰英语口语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使得教师们即便有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也难以开展口语教学, 从而更加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势

英语教学过程和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紧密相关。英语口语教学中不同学习者受潜能、认知、性格、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学习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英语口语教学应当同其他教学一样, 首先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差异合理安排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不足之处,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色。

多媒体技术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且生动活泼的手段。早在上世纪80年代, S.P.Krashen就提出假说, 认为语言学习者只有在获得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条件下才能习得语言。此后, 语言习得的研究者们在关注输入与语言习得的关联的同时也纷纷提出质疑。其中, Merill Swain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 促成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不是输入而是输出, 因为学习者在进行输入的过程中会注意到自己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 这种注意在输出的过程中不断加强, 从而最终使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正确形式。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不同资源, 全面而立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全面浸入教师创造的语言学习环境, 使左右脑相互协调作用, 多渠道、多层次处理输入语言材料, 有助于将抽象的材料具体化, 不仅能够对语言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也能通过各个感官的协同合作, 对知识有感性的理解, 有助于加深记忆, 催化运用。

首先, 多媒体教学有着丰富的资源, 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参考书, 材料可以广泛地从网络、光盘、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渠道收集, 这样不仅材料丰富多彩, 也有利于选择最新鲜的资讯和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 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练习和讨论中来, 使学生达到“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的境地。

其次, 课程生动直观, 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用PPT制作的课件, 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展开所需文字, 并可以反复观看和演示, 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在页面中插入图像和影像, 动态演示材料。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更有特色, 一改传统教材死板教条的陈旧风格, 以生动、直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最后, 有利于充分贯彻“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主导, 围绕教学内容开展, 那么, 多媒体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学生根据所给材料, 充分调动积极性, 开展练习或创作, 辅以教师的指导或监督, 充分实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4 多媒体辅助的口语教学的方法

多媒体辅助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以下列举几个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复述法

复述不是背诵, 对学生的记忆力并无过高要求, 它要求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所示和自己的理解, 自创角度, 运用语言, 重复材料的主要内容, 复述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值得发扬的练习方法。

(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顾名思义, 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 选取部分或者全部和学生有一定联系或实际操作意义的部分, 如问路、介绍风景等让学生进行表演, 或者让学生根据材料自创情境。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自行分配角色, 设置情境, 设计对话, 给予一定准备时间, 最后选取代表或轮流表演。该方法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口语练习, 各自发挥特长, 不拘泥于材料的限制, 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3) 电影观摩法

世界经典电影不仅情节生动, 其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也十分值得学习, 许多台词和对话值得我们英语学习者反复观摩和练习。口语教师也可适当选择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范围的电影, 寓教于乐, 学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 受到电影中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配乐和丰富的感情的影响, 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多种感官的享受, 不仅能够学到纯正的发音, 还可以学到许多简洁而实用的英语口语表达。

5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这样定位:既是教育者, 也是引导者;是主角, 更要甘做配角;不仅是错误指出者, 更是鼓励激发者。

(1) 英语口语教师首先应当注意自己的英语口语, 首先要做到口齿清晰, 不光要注意自己语音语调及用法的正确性, 更要注重用法是否合适、得体。因为学生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 首先模仿的对象即是口语教师, 如果教师能用准确而得体的口语进行教学, 学生即便不刻意模仿, 也能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受益匪浅。

(2) 启发式的教学。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同, 口语能力也必将存在差异。在我国现有条件下, 许多学生不能用正确、流利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这时候不应将重点放在纠正学生的错误上, 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建立信心, 敢于张口说话, 即便用词不准确或有错误, 语言不够流畅, 发音不够标准, 都不应成为学生口语练习的障碍, 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用手势、肢体语言等辅助, 真正达到指导学生沟通交际的目的。

(3) 传递文化,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口语运用。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传递者。由于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 需要教师悉心的介绍和指导。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生活或工作情境下的不同用法, 使学生口语的运用不限于课堂, 真正走向实际。

6 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优势十分明显, 它所具有的丰富的资源和不拘一格的形式,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必将成为英语口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使英语口语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当然教师们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应当适当运用, 合理发挥, 也应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不可取代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 必将给口语教学带来许多益处, 教师和学生也将从其中获益匪浅。

摘要:英语口语作为21世纪人才的必备要素, 在我国日益广阔的对外交流环境下, 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养口语能力的英语口语教学,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也出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相当的优势, 对于克服多年来我国口语教学的困难有着独到之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将从口语教育的现状和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实践方法, 以及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等方面, 分析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KRASHEN,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1981.

[2]陈剑懋.多媒体辅助的英语口语实践教学[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3]陈露, 韦汉.英语口语语料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 2005 (3) .

[4]陈志颖.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 (1) .

[5]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7 (1) :7-9.

[6]雷鲤民.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7]吴旭东.外语课堂口语发展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 1996 (4) :20-22.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5

摘 要:在公开课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在公开课中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避免使用上的误区,本文结合几个公开课堂实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公开课教学;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要走现代化之路”,就必然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趋势。众所周知,公开课具有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公开课的综合评估早已成为考察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作为一名电教专职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与公开课教学的“联姻”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笔者近十年拍摄的所有获奖优秀公开课,无一例外都产生于网络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之中,而如今新课程教学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公开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开课教师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为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效热情的课堂效果,这就是多媒体技术给现代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学带来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公开课教学中,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那些丰富的声音、图像、视频往往会华而不实,喧宾夺主。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公开课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使用上的误区,本文结合几个公开课课堂实例对多媒体技术在公开课教学中的运用做一个分析和研究。

一、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学校的多媒体硬件状况、师生的运用水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的教学效果等,要选择最形象、直观、最能恰如其分说明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我认为教师在公开课教学设计中就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所采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否解决学科教学的难点,突破时空障碍,创设立体化教学的情境。

比如以往化学教学中物质微观结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影、音、文字信息,为学生创造一个三维立体与时间可以前后推拉的立体时空型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98年我校化学教师在一堂化学公开课上就充分利用3DStudioMAX这个软件对三维图处理的高超能力和虚拟技术,将物质微观现象进行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缩处理,对瞬变进行定格分析,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物质微观结构。学生通过在电脑上各自操控物质微观结构虚拟模型,掌握了技能、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技巧,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这堂课有效解决了化学微观教学的难点,开创了化学物质微观结构教学的新境界。

2.所采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否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

公开课上,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媒体,给学生提供新鲜生动的学习对象和学习榜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校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内容时,通过动画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把燕麦胚芽鞘分别放在均匀受光、单侧受光和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请同学们预测这三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学生很容易错误的认为:第一组直立生长;第二组是向光生长;第三组是不生长)。但是当动画展示出实验结果(分别为:直立生长;向光生长;直立生长)的时候,学生预测的结果与给出的实验结果不同,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出了探寻真理的主动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使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将动感化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完美结合,学生仿佛亲身体验了这种生命的运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上给学生以启迪。

3.所采用的多媒体技术能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公开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练习次数和形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或素材库的查询,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音响资料或相关知识。同时,学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实现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等互助学习的形式,从而建立起“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例如我校语文教师一堂《致橡树》网络教学公开课中,开课教师收集、制作、整理了大量有关诗歌的材料,制作成《致橡树》学习网页,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诗中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涵的感情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入bbs在线讨论、教师博客等工具,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一位学生在课后感慨地说:“原来读诗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通过这个网页学习感到诗歌真是有趣极了。”这也就是说,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再如我校物理组老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摩擦力》,教师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从研究方案的形成、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分成不同的子课题组,自己去网上找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并制作成不同的主题网页,课上进行信息的交流。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一新的课程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课后,学生兴奋地议论:“这是一节我们从未上过的课,有一种全新的体验,是我们在主动学习!”

二、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1.多媒体技术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在拍摄多堂公开课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不是在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引入,却是为赶时髦而引入,把多媒体课件当成课堂教学的装饰品;把多媒体当成获奖的一个筹码;或者片面的认为只要教学手段现代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定很好,所以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是一味的追求画面的美观和生动;更有甚者,干脆是把多媒体课件当成电子黑板等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而多媒体的灵魂则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有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2.多媒体技术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交互使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必须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实际出发,做出客观的选择,不管科技与网络发展到何种地步,教学手段仍应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教学模式固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许多课程并不适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如在地理课教学中学习地壳的物质构成时,用多媒体信息就远不如用矿物实体展示效果更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存在矛盾对立,两者是互补统一的,在教学中,要树立整合思想,要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具、学具,甚至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3.在公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有的开课老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课到巩固复习课都制作成课件,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交付于多媒体课件去执行。他们认为标准的录音,总比自己的方言动听得多,专家级的作品总比自己的板书手绘强得多,结果把自己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然而,这些教师没有想到,学生身边的师长,有时候一个赞同的表情,或一个满意的微笑作用,是任何一种多媒体信息都无法传达的。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多媒体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当多媒体使用的设计方案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不相符、与根本性的教学目的相背离时,应该果断地调整教学过程,决不能成为电脑的奴隶。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成为教学平台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果在公开课教学中使用得当,会使师生们的教与学事半功倍,而使用不当则会使教学过程表面热闹好看,但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研究如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和情景,使学生充满认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自觉地形成获取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能力。说到底,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教师手中的一种工具,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无条件运用有可能妨碍教育教学的发展,怎么用好它是每个新时代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怎样上得精彩

【摘要】: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大家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困惑了,怎样的课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作者以地理公开课教学为例,浅谈一节成功的公开课要上得精彩,应在“新”、“趣”、“实”、“美”四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新课程;公开课;精彩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大家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困惑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刷新了原有的教学观念,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乃至抛弃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引以自豪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怎样的课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成功的公开课?私以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公开课要“新”----推陈出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要求新颖别致,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要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推陈出新呢。

(一)需要有崭新的理念包装课程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观念转变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资源观,评价观。这就要求教师多看新课程理论书籍,在自己的床头、办公室、书房多放一些相关的书,要求自己坚持每天看上几页并写读书摘记,如此一来,一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全新的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并设计一堂课,那么,这样的课才显得丰满而不俗套,新颖而不陈旧。

(二)构思新颖别致,有创意

俗话说 “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高超缜密的设计,而教学设计思路的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公开课设计要出其不意,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那么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第一步是要“思课”,确定一个公开课课题后,不要忙于写教案,要用心钻研教材,揣摩课题内容,谋篇布局,思考教法,研究学法,拟出提纲,总体设计。这就犹如导演编剧本,要有全局思想,同时要反思自己教过的成功课例、回忆听过的公开课,借鉴其中的闪光点,最后统筹兼顾,理清结构,一气呵成,写出教案。第二步是尽可能多地寻找相关的教案、课件,可以是教参上的教案,也可以是网上的教案,拿到教案后不是找好的教案照搬照抄,而是集各大教案之精华,取其闪光点,集思广益,再结合自己教学特色、学生实际,创设出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来。

二、公开课要“趣”----盎然成趣

兴趣是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据一项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课堂的调查发现,现在学生所需要的课堂有以下特征:

课堂上最快乐的事----交往;

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新奇而富有挑战;

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那么,在一节公开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如何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趣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新课,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掀起教学高潮。究是人类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天性,提供给学生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何素材,教师都必须进行加工和制作,那些夸张、新奇的素材学生更感兴趣。

如某公开课一教师讲城市的形成因素时,他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城市进行研究:上海、武汉、开罗,叫同学们探讨一下这三个城市的形成因素是什么。课塘上学生的热情度较低,参与度不高。另一位老师上同样的内容,她一上课就对三城市进行大力渲染:在北半球,有一条神奇的纬线,在这纬线附近,孕育了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世界的主要大江、大河的河口就在附近,还有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洲,这就是北纬300线,在这纬线附近,有三个著名的城市: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1300多万;开罗-非洲最大城市,古老神秘;武汉-中国内陆特大城市。

师:“对这三个城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争着说:“我们想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北纬300附近?”

师:“对啊,那是什么原因呢?老师也正在苦苦寻找答案,你们帮老师一起寻找好吗?”

于是,组织全班同学分组探讨,之后,学生纷纷发言,高潮迭起。最后,学生都认识到形成这些城市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一纬度带上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两位教师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位老师对提供的素材进行大肆渲染是课堂高潮迭起的重要原因。同样,我们看各类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如正大综艺、幸运

52、开心辞典等,其主持人无不是大力渲染情境的高手,观众参与度、兴趣度是那样的高涨,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象主持人那样善于渲染课堂情境,那么,必定会使公开课上的精彩绝伦。

(二)巧妙提问--妙趣横生

如果说好的教学是一场对话,则教学对话的关键是提问,只有能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发地反思自己回答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问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按思维水平可分为两种:探究式提问和简单式提问。所谓探究式提问是指那些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就是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探究式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也能使学生产生新问题。简单式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只停留在书本层面,只需回忆就可回答的,或者只是一些判断型的问题,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那么,如何巧妙提问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精选例题。做大量与公开课相关的练习,尽可能的把这些练习进行斟别、比较,从中选出几道相对较典型的例题,再重新加工和制作,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设计一些与学生经验有着强烈反差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兴趣。

如我在教地球大气垂直温度变化时,让学生先说说在大气层中越往高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生说越来越冷,理由是自己爬山后的亲身体验;有学生说应越来越热,理由是越往高处离太阳越近,离热源近温度就高。而实际是否这样呢,越往高处大气的温度先是降低,后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眼光里充满渴望,学生那种渴望的眼光正是我们公开课所需要的,于是,我再让学生看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效果就很好。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最熟悉,也最关心,兴趣最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周边的现象引入课堂,那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上的市级优质课,就是取材楠溪江“耕读文化”作为背景,提供素材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眼睛旅游”,让学生研究“耕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先后在永嘉县和温州市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同一节课在杭州上就不理想了。究其原因,杭州的学生对永嘉的乡土文化太陌生,不感兴趣,缺乏共鸣,所以学生参与度较差,师生的配合不理想。又如我在上《城市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一课时,取材瓯北镇、温州市的城市化为背景,其效果也很好。我是这样导入的:钱钟书先生在其名著《围城》中有句精典名言“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说完后接上一句:城市化也罢,那么,现在我国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请同学们以温州或瓯北为例,谈谈“城外的人”为什么要进来,而那些“城里的人”为什么又要出去呢?语音刚落,学生的发言就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由此看来,这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课,学生是多么的喜欢和赞同。

三、公开课要“实”----实用有效

课堂的实用有效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不做秀,但不能上成纯粹的讲习课,因为虽然讲习课对知识的落实是最有效的,但这样的课学生最容易厌倦,最没兴趣学,学生不愿学的课,也就是最无效的课。再说,讲习型的公开课与新课程格格不入,专家往往不怎么认可。那么,怎样的课才是实用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应该是:知识的建构+智慧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个性的塑造。“知识的建构+智慧能力的培养”要求一堂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一节课的信息量太少,知识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如果过多,学生难以接受,消化不良;如果太浅,不利于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太深,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个性的塑造” 则要求一堂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我认为这才是一节好课,一节有效的课。

四、公开课要“美”----美仑美奂

一节课要上得好,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美,公开课更是如此,一节经过深思熟虑,专家点拨,同伴协助所设计的课,更是使听者愉悦,教者舒畅,当然,这样的课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我们如何向这样的境界靠近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形成独特的风格美。反思自己的个性特色,了解自己的课堂是诗意型课堂、幽默型课堂、激情型课堂还是智慧型课堂。

(二)煅炼自己高超的调控艺术,不断塑造氛围美

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达到一定的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新课程呼唤课堂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它对其他因素起着积极作用,并扩大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教师丰富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及其人格魅力,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塑造出课堂的氛围美。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学艺术水平就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视界, 岳麓书社,2003.1.[2] 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 2006.1.[3]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4] 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4.[5] 孙亚玲, 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8.怎样评价一节“公开课”

[摘要]本文论述了一节公开课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有没有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主”与“导”;关于教材的处理—有没有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教学的实施—有没有讲究师生间的密切配合与共进、重“全体”还是“个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没有实质上的帮助。

[关键词]公开课 评价教学理念 教学评估

公开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作为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从什么角度评价一节公开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听了一节课后,教师要知道学到了什么,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帮助,这是教师教学成长过程中很关键的问题。因此如何评价公开课就很重要了。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一、有没有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主”与“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因此,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主动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进行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观上,首先有没有把课堂教学的中心或主体真正转到学生上,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观念。一节好课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有没有紧紧围绕学生去展开,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所以从上课开始,就要时时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没有确定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真正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是不是在课堂上包办一切,教师是不是满堂灌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所以,一堂好课,不光要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广,还要看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行的。所以,有没有正确处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之间的关系,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关键因素。

例如,上课后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是教师通常采用的一种常用方法,但阅读后很多教师只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起步。但如果是一节好的公开课完全可以提问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这节课的内容,要集中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这样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学习者本身提出的问题,是促使其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所以在听课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馈,看学生的反应,有没有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对学生的表现有没有采取欣赏的态度,有没有多一点肯定的激励性评价。

二、关于教材的处理—有没有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

对教材的处理是一节公开课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有经验的老师的优势所在。对教材处理的好坏是直接评价公开课好坏的标准。

1.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一节好的公开课教师能大胆地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取舍,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同时,不一定要追求课堂上教材的完整性,突出一两个重点,解决好一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2.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没有明确的目的,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有没有发挥它的效率。比如,学生阅读课文,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阅读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不知老师心中是否有数。读完后,是否应该让学生谈谈这段课文的要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或是问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能否提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等。

3.学生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目标,老师在备课时有没有尽可能设计出便于学生学习攀登的台阶,甚至可以把课题研究的形式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4.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是最能体现授课教师的功底和匠心的,也是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上课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有没有讲究师生间的密切配合与共进、重“全体”还是“个体”

教师在课堂中有没有关注学生,首先要看教师是否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中肯。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方面、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同时,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关注,而不是仅仅对个别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不应当立即作肯定的评价,而是要问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老师不应该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纠正。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面才能更大,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体现,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这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的真正落实。

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老师要保持冷静的情绪,控制矛盾的激化。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没有实质上的帮助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对于加大课堂容量,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目前有些教师只用它来展示自己会使用其进行板书,而没有真正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发挥到实处,没有通过它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加教学信息。

参考文献:

[1]马云鹏.中学教育科研方法基础.东北大学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第七中学)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公开课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交流形式受到体育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教研探讨活动需要公开课,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需要公开课,教师学习先进理念需要公开课……但在公开课如此盛行之时,我们的体育教师却对什么是真正的体育课,该如何去上体育课产生了困惑。而观摩课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示范型”的公开课,其课堂教学表现更为艺术性,更难让大部分体育教师所接受。本文把观摩课从公开课中分离出来,对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及特征进行阐释,分析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一种相互共存、和谐发展的关系模式,使其与体育课程改革相适应,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常态课、公开课和观摩课的定义阐释

1.1常态课的定义阐释

常态课也习惯被人们称为常规课、平常课或家常课等,一部分人认为常态课是学校里教师按课表进行的日常课,简单地理解就是“日常的课”、“经常要上的课”。还有人从准备一节课所需要的时间来定义常态课:用一节甚至更少的时间去备课,或者形成思路、简案,然后去上课,可以称之为常态课。肖川教授将按照教学计划仅仅面对学生所进行的教学称为常态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常态课定义为: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而进行的日常教学。教育家陶行之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提倡课堂要朴素真实,坚持本色,所以常态课的本质是其真实性,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

1.2 公开课的定叉阐释

北师大教授裴娣娜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和对象都很明确,即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训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初公开课走人中小学,成为了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公开教学又称“观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在《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中,作者指出公开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以上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公开课具有示范作用、交流作用、评比作用、改革实验作用、推广教学作用等,一堂简单的课承载着太多的功能作用,怎么不会引起广大教师的争议呢?本人认为在新形势下公开课应定义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真实课堂教学水平展示,其目的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3 观摩课的定义阐释

观摩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不断发展与成熟的。常态课课堂是相对隐秘的空间,教学是仅限于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活动;公开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常态课,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当前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尝试性实验与讨论就需要另外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来进行实践与验证,这样的课被定为“观摩课”,大多数人把观摩课定为“示范型”公开课,“观摩”二字“观”是看,而“摩”《辞海》解释为研究、切磋。《札记·学记》中“摩:相切磋也。”“观摩”

即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要有新意。观摩课要让别人能得到某种启示,能从中学到一点什么,就得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拿出一点独出心裁的东西给人看。观摩课是一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定目标,凸显重点,拓展教材,创新教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形式。

2.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关系分析

在对公开课的争议分析中,发现主要是“公开课”的功利作用被人为地过分夸大、扩张,“公开课”也逐渐演化成“表演课”,甚至还出现了“公开课”作假的现象,这些表现归根结底来讲是公开课脱离了常态课,超越了观摩课,要想消除争议,让公开课、观摩课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建立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

2.1 常态课是朴素真实的课。既是公开课、观摩课的基础,又是公开课、观摩课的最终目标

常态课是一种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它不可能尽善尽美。由于常态课的随意性大,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这些问题靠一人之力是很难解决的,所以我们通过公开课或观摩课来把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展现出来,在集体的智慧下,我们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说常态课是公开课和观摩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开课和观摩课所表现的形式,最终指向都是常态课,都是为常态课的发展服务的,所以说常态课又是公开课和观摩课的最终目标。

2.2 公开课是常态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应该高于常态课,真实于观摩课

公开课是常态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又不同于常态课,因为公开课教学不可回避的是它具有公开性,体育教师在公开课上可以也应当花一些时间对教学设计做更仔细的课前研究和推敲。让人家来听课,不做精心准备,没有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也是对听课人的轻慢和不尊重,对学生的不负责。但如果上公开课前体育教师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明确透漏给学生,指定学生并告诉学生上课程序及练习方法,同时,一遍一遍地请专家指导、修改,一遍一遍地进行试上,有的教师甚至重复试上十多节才正式“登台表演”。结果是教师一个口令或一个哨音,学生就可以站好一个队形或开始一个练习;太完美的公开课让人觉得假,所以对于这样的课,教师往往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看课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2.3 观摩课是常态课、公开课的一种发展趋势,引领常态课、套开课的发展

观摩课的本质是让观看者参与交流、研讨、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观摩课并不反对预演,但所上的课一定要根据任课教师的特点,敢于创新,让课堂教学具有独特风格,给观看者以启迪。如果我们拿出一堂常态课作为观摩课给人看,恐怕观看者从中是不会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有可能观看者闭着眼睛都知道你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是不礼貌的。所以观摩课要重点强调“摩”,让上课者与观看者都能“摩”到东西,“老一套”的课上起来会让教师感觉得心应手,但缺乏新意,也就是“课虽好,却无东西学”。所以要发挥观摩课所特有的创新、独特、表演功能,让广大教师通过观摩课去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让它在观摩课的课堂上呈现,为听课者提供观摩研讨的目标,最后把有价值的东西应用到常态课、公开课中去,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

明确了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后,我们认为常态课是朴素真实的课,既是公开课、观摩课的基础,又是公开课、观摩课的最终目标;公开课是常态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应该高于常态课,真实于观摩课;观摩课是常态课、公开课的一种发展趋势,引领常态课、公开课的发展;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开课、听课及评课中我们就会有具体的目标可依,而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之间的矛盾也会相对减少,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 

0 顶一下

浅谈上好一节公开课对后续教学之促进

[日期:2010-09-来源: 作者:陈雪芹

08]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参加一次大规模的公开课比赛,从最初的个人精心准备、向资深同行请教、随堂听课到最后公开课的圆满结束,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对新教改所要求的新教学思路,新教学理念形成感性认识并有着切身体受。随着新教改的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教育成为授课主题,本次公开课所梳理及所形成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亟需贯穿于后续教学活动中。公开课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参考大量文

[字体:大 中 小] 献,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同事之间互相交流、观摩、互相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都对后续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开课 思路 理念 后续教学 促进

2008年11月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育局在易家桥中学举行第21届“濠滨之秋”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之一是安排新老教师,以新教改为纲上一堂公开课,本人有幸入选并参加了公开课活动。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五六年,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首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公开课活动,我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一方面担心自己的教学经验是否贴近新教改的要求;另一方面,这次活动有许多资深的老师和专家参加,在前辈面前,怕自己怯场。但更多的是兴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观摩学习同行先进教学方法、全面梳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合新教改的新教学思路和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水平。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学为主导、重建课堂、尝试成功”。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大胆尝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根本问题。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味背诵教案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无法完全预设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将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紧紧围绕教研活动主题,深刻体会新教改精髓并以此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核心,参阅前辈同仁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从教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设计各种授课预案,构建一堂公开课的框架,认真准备是成功的开始。

首先,在公开课准备过程中,我反复思考、比较各种方案,在选定好方案后,还会精心考虑细节,力求完美。在没有灵感时,求助于有经验同事,同事随口的一句话或不经意的一个小点子往都能给自己很大启发。准备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新教学思路、新教学理念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就是自身教育水平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其次,力求教学目标明确,步骤合理。这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围绕好莱坞著名星奥黛丽·赫本展开。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文中的三会、四会的重点单词和重要短语;帮助学生了解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事业及成就;同时能写出一篇按时间顺序描述人物一生的文章。围绕这个目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重点,丰富内容,详略得当,我进一步设计了导入、呈现、讨论、写作、巩固和作业布置等六个教学步骤,并使之环环相扣。以奥黛丽·赫本的成名作“罗马假日”的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单词和短语竞赛帮助学生掌握三会、四会单词和重要短语;用填表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奥黛丽·赫本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和慈善家按时间顺序所取得成就的了解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话题“作为伟大的艺术家和慈善家必须具备那些素质”,开拓学生视野;每组模仿本课写一篇按时间顺序描述人物一生的文章并请班里其他同学猜猜他们的名字,他们所描述的人物必须既是艺术家也乐于慈善事业;以按首字母填充短文来巩固文中三会四会单词和短语,与单词和短语竞赛相呼应,形成一个圆,环环相扣;最后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作业。

第三,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一种交际范围非常广泛的语言,但中国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的都是所谓的“哑巴英语”,因此好的语言环境的创设对学好英语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把他们分成六大组,每组八个人围起来坐成一桌,这样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在习得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帮助,这样可以避免因害羞等原因不愿开口的现象出现。我在课件制作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来,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说错或发音不标准都不会影响你的表现,我都会帮助他们纠错并给予鼓励。

第四,努力寓育人于教学中。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堂课最后是教人学真,学做真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我这一堂课主要是通过对奥黛丽·赫本如何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影星和慈善家的分析,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机遇只垂青有准备之人,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向上,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这堂公开课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得到了学生和专家的好评,当然专家也给了我一些有益建议。课后,结合这堂课的效果,我反复思考几个问题,以上四个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或如何更好地实现?衔接部分能否更自然些?跟学生的互动怎样更有机一些?猜人物游戏项目是否可以设计得更有悬念些等。这些问题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尝试,根据课堂效果,去摸索,去分析、去总结。

通过这次的开课,我收获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思路,一个教学理念: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应该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总结,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的果实》[M].列夫托尔斯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王海燕南通: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浅淡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四个转变

[日期:2010-09-来源: 作者:谢旭华

08] 长期以来,公开课作为探索教育方式、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不可否认,公开课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俨然成了许多教师、学校、部门的形象工程,有些公开课变成了“做秀”,变成了“演戏”。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不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更是一种对

[字体:大 中 小] 学生主体精神的哺育。因此,在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行为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新课程要求公开课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主导,学生的“学”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公开课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应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要由以前的注重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师应不再是享有权威的知识传授者,教学过程也应是实现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方式。此外,还可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主动活动,增强其精神活力和学习的自信心。新课程强调,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在传统的公开课上,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作为指导者,教师在公开课上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并对他们的思想,意见给予及时的评价;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应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四、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传统的公开课强调对课时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步骤的设计,强调教学模式的运用,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秩序性、完整性。目的是借此保证教学过程的井井有条,保证教学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但过于强调过程的严密和完整,强调模式的运用,限制了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从指令型课程与教学的单一执行者转变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这使教师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趋势。今后的公开课,课堂是否具有可看性和观赏性,教师表现是否尽善尽美并不重要,但能否凸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使公开课具有一种无可重复性,却是人人都应追攀的。如果执教者自信地称曰:这堂课也许不算很可看,但很有个性……这就是一堂值得称道的公开课。进而言之,个性化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成为公开课的生命线。它具体在学习目标生成、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形式安排、学习方法选择、现代技术使用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执教者是否闪烁出思想个性和言语个性,成为“立课”的标志。要创造自己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善于思考如何去点燃青春生命,如何去释放学习智慧,进而通过有激情、有魅力的言语去调适、催生个性化的课堂。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变,那么公开课将会发挥它应有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成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新课程的理念也将通过公开课的示范效应很好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的全面成功。

年轻老师请抓住“公开课”这只手

[日期:2010-09-来源: 作者:季义厚 刘党08]

[字体:大 中 小]

公开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公开课的磨砺。因此,如何上好公开课是每一位年轻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堂好的公开课要从教材、教法、教学理念等众多方面去考虑。只有通过课堂的打磨才能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紧紧抓住公开课这只无形的手去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作为年轻老师,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一篇文章,有它的教学重点,一堂语文课,有它的授课中心。只有把握了教学重点,掌握了授课中心,围绕着它们来做文章,写教案,上新课,提问题,做练习,才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知识得到切实地增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现在,有许多的语文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但是编辑的重点不统一,有的着重于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于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探讨;有的着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问题较多。对这些资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涂东抄一点,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舍,有所创造,联系学生实际,适当与考试结合,争取一堂课有一堂课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二是脉络要清晰,线索要分明。

一堂课相当于一篇文章,在中心的提调下,它有着自己的结构,起承转合,有时缺一不可。如果讲课时不讲结构,不理脉络,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听得一头雾水,笔记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记得毫无中心,没有目的。语文课更是如此,它选的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分析的内容多,一定要在写教案时确立中心,安排框架,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最后学什么,心中要有数。这样在授课时,才能逻辑性强,层次感强,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三是上课要认真,细节要注意。

上公开课,不能抱着交差了事的心态,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讲课中的一些细节,要仔细琢磨,不能出现纰漏。比如,朗读时,要有感情,抑扬顿挫,有停顿,有重音;分析时,语速不要太快,带着学生一块思考;板书时,所写内容尽量要完整,精炼,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注音时,拼音应当用醒目的颜色标示,让学生看清楚;教字词时,点出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词语,加深学生印象;讲重点时,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必须要记的笔记;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要抓住发言的中心,分析归纳,引导提高。

四是动静要结合,练习要多样。

以前讲课,多是填鸭式、满堂灌,老师讲个不停,学生听得枯燥乏味,其中没有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到动静结合,即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讲解,总结归纳,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学习不够自觉的情况下,让他们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多默读文章,在静中思考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可以是课后练习,可以选《新课标同步导学与评价》等辅导书上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出的新问题,在静中让学生调动头脑里的储备,积极思考,得出答案;让学生多做一点即兴作文,在静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当然,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做了练习后,老师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对其加以评判,指出优劣,多肯定,激发学生热情,指不足,让学生加以改进。动静结合,练习多样,相信在这种课上,学生一定不会觉得疲倦。

五是阅读要广泛,知识要渊博。

语文,是一门知识浩繁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备课讲课时一定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有些是关于作者的,他出生于哪个年代、是什么阶层、有些什么经历,为什么会写成这样一篇文章,他想在其中寄托什么思想;有些是关于句子分析的,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整个句子有什么精彩之处,它如果有言外之意那是什么;有些是关于主题探讨的,对同样一篇文章以前有哪些说法,哪些是陈旧的,哪些是新颖的,哪些是符合现代实际的,哪些是该丢进故纸堆的;有些是关于文章比较的,将课文与其他的名篇对比赏析,它们在主题上、在写法上、在风格上有何区别……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不能不负责任地凭空乱想,或者讲的时候因为不清楚而一笔带过,而是要广泛地阅读,获得渊博的知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引导学生分析时力求准确到位,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佩服。

多媒体技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手脑并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多媒体课件具体生动的展示,有助于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注意,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情境导人,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人新课,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境导人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在讲授“变量和常量”概念时,内容抽象空洞,语言难以表述清楚,教师难讲,学生难懂。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插入一段动画片《旋转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认真观看的同时,配合教师精彩的讲解,使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认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深刻的理解。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等方面的困难。如在“函数图像的描绘”中,学生对图像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好。在设计这一部分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或图表,可以使曲线自左飞人,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像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Y所得到的图表自動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从而加深了函数图像的特征的掌握。

3.巧设质疑,开拓思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授“函数的概念”时可设计问题情境,先向学生提出函数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制造悬念,创造质疑的氛围。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函数的图像式、图表式、解析式。再让学生集中精神观看,这时学生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情绪高涨,思路开阔。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增加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做到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等优点。然而,若画面的切换过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2.保证充足的思维空间。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包办到底,否则会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3.计算机下留“情”。这里的“情”,即“师生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蓉易造成课堂节奏太快,师生间情感失去交流,削弱了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

4.计算机下留“板”。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

5.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应该继续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化枯燥为生动有趣,让课件成为教学的配角,展现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制约因素

一、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被广泛地运用到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媒体来帮助外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的活动” (何高大, 2000) 。该教学系统集视、听、图、文、动画于一体, 可以呈递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资源, 同时或交替对学习者的听觉、视觉产生刺激, 以吸引其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其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给外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

二、多模态语言教学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与外部环境 (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 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 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 用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正常人之间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 (顾日国, 2007) 。

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语言的, 也有非语言的, 有口头的, 也有书面的。口头交际中, 除了语言, 交际者还运用语调、语速及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来传情达意。书面传意方式除了文字, 还有图表、图像、颜色、版式等等。也就是说, 人类的交际不是用一种模式进行的, 而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的, 是多模态的互动方式。模态之间会对信息起到修正、补充、强化等作用。

课堂语言教学本身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从模态的角度讲,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听觉模态 (老师讲或读, 学生听, 偶尔学生也讲或读) 和视觉模态 (老师板书, 学生看, 或看教材) , 有些教师会运用到身体语言或其他符号资源加强教学效果, 但整体来讲, 传统的教学模态单一, 趣味性差, 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较小, 教学效果不够好。在信息化的今天, 这种单一模态的教学已无法满足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对话语多模态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多模态的外语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进行个性化教学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现代英语课堂的多模态化表现在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或符号系统, 而且是以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条件的。媒体是模态的物质基础, 要充分发挥多模态的协同作用,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搭建多媒体为主体的教学平台便成为首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多模态外语教学也自然成为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三、多模态的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 的一种, 包括了语言知识、商务专业知识、交际技能、管理技能和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 具有专门的词汇及在诸如商业会议、商务谈判等某些特别场合等使用的特别词汇和表达方式。商务英语是英语的重要功能变体之一, 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英语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 成为一门涉及金融、贸易、运输、保险、海外投资、工商管理等领域的跨学科专业。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也使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十分走俏。

1、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意涵

商务英语的“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知识复合性和能力复合性特征。也就是说, 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既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和商务环境下的交际技能, 又要通晓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交叉融合成新的知识, 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 从而使其具备较完善的综合职业素质、商务环境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蒋磊, 2012) 。

2、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 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带来巨大社会需求。然而, 目前的商务英语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工作中的交流需求;商务基础理论知识欠缺, 或岗位针对性不强, 商务运作能力不够;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脱节,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不能将二者融合成新的知识并以此萌发与商务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模式和综合能力, 以至于工作中出现“环境休克”等诸多问题, 从而导致大量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商务英语人才社会需求短缺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 除了对课程性质、定位和教学原则的理解不够之外, 教学方法也亟待提高。

从商务英语的定义可以看出, 首先商务英语包含了英语语言知识;其次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商务英语承载的内容是商务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等等, 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语言及商务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语言是工具, 知识是条件, 能力才是目标。传统的纯语言教学缺乏真实商务语言环境, 造成学生日后工作中出现“环境休克”的现象;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目标没能很好地与岗位能力对接, 也无法满足真实商务环境中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需求;教学模拟设备与实际工作中的设备有差异;教材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需求有较大差距等等。不能创设真实的商务语言教学环境和商务操作实训环境, 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不能通过运用有效地转化成商务交际和操作技能, 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

3、多媒体技术辅助下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意义

(1) 提高学生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人类的交际目的是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共同完成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 自然语言的传递只能作用于听觉器官, 不能保证听懂。身体语言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图表、图像、颜色、动画、声音等更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加强可理解性信息的输入, 帮助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记忆。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时, 教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 获取更多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最新真实性的多模态材料, 依据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过程, 采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多种模态向学生展示多模态内容, 给学生多感官刺激,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并强化智力活动, 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这种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多模态语言教学, 既可以进行单项训练, 又可以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目的语浸泡量, 加快学生信息更新, 而且通过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 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保持学习兴趣。另外, 学生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跟读、模仿、重复学习, 人机互动, 消除紧张感, 得到锻炼, 提高听说能力。

文化差异也是造成商务交流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使商务文化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性和动态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导致商务实践机会的缺乏, 而且, 绝大多数的文化差异都是由非语言因素造成的。因此, 只有通过立体的、多模态的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创设跨文化商务交际环境。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以国际商务活动为背景的视频材料, 学生既可以学到与该专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及词汇, 还可以看到对话者双方的表情、身体语言、讲话方式, 感受到纯正语音、语调, 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域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拥有的不同价值观念、交际方式和经商模式等等,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文化应对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 利用网络不仅可以找到各种商务活动的文字材料, 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听力、音像、视频资料。这些多模态资源对尚欠丰富的多模态教材是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 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自学, 学习中遇到困难, 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多种方式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 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又是决定一个人职场发展与成败的重要因素。

(3) 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教学, 提高实践能力。实训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实际的商务运作能力。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实训目标不明确、实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顶岗实习单位联系困难等多种因素, 造成了实训教学有名无实。可将多媒体辅助下的多模态教学引入校内综合实训课程, 进行以业务流程操作为手段、以项目教学和实务操作为导向、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以能力提升核心的多模态实训教学。通过案例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动态的业务环境中, 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模态互动, 进行环节实训、流程实训及综合演练, 从而实现“全流程多环节”完整的实训操作。还可以外贸商务师、报关员、单证员等岗位的实际技能标准为指导, 实现全程的外贸实训操作, 给予学生多模态的刺激, 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商务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意识。

四、进行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对外经济活动格局的扩展, 使单一的“外贸英语”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 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仍局限于外贸英语课程和一般商务用途英语课程;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沿用本科语言文学学科体系结构, 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这直接影响到了教材 (包括实训教材) 研究与开发、设备建设投入、师资培训等。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 适用多模态教学的条件还有些欠缺, 这些欠缺势必成为实施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制约因素。

1、适用多模态教学的教材不足

多模态教材要求多种模态的合作、协同、辅助、强化等, 所以它不再是一本书的形式, 而是书加光盘、课件、录音带、录像带、一系列网站等。归结起来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 它们是各有用途却又相互协作 (张德禄、张淑杰, 2010) 。多模态教材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及其可读性、选择性、可操作性、可自主学习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多模态商务英语教材无论在质量上, 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另外, 在大多设有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学校, 自主学习材料主要是基础英语材料, 学习平台上设有商务英语模块的也只有个别院校, 且所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基本上只有国际贸易模拟一门。所以, 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也有待完善。

2、多媒体设备建设投入不够

多模态的教学需要高技术化的教学设备, 教学工具不再是黑板、粉笔和录音机, 而是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等。多媒体设备是进行多模态教学、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必备条件。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也是一笔巨大且长期的投入。

3、商务英语复合型教师匮乏

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必须具有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商务实践能力、专业教学技巧等。但目前, 商务英语教师多为语言出身 (约占45%) , 在商务专业知识及商务实践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讲解词汇语法, 专业英语课演变成了语言强化课, 且商务内容浅显, 教学目标混乱。另外, 进行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还要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 能利用网络获取、选择信息与教学资源, 具有对多模态教材的领悟能力及对模态的选择与协同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学观点, 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进行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的新型的、必然的手段, 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使教学过程可控、互动、仿真且趣味性强, 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 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可加强以商务知识为内容的语言教学, 又可给语言教学创设商务活动环境, 有效锻炼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 如何正确选择模态, 如何充分发挥各模态之间协同作用, 避免过多、繁杂的刺激, 还需要教学者的认真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4) .

[2]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0 (3) .

[3]蒋磊:浅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复合度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4]孙素音:多媒体英语课堂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和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7) .

[5]万绍华:商务英语教学中“商”“英”复合问题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6]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 2010 (2) .

[7]张德禄、张淑杰:多模态性外语教材编写原则探索[J].外语界, 2010 (5) .

多媒体信息技术模式下的音乐教学 篇8

由此可见,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占主体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出:“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的步伐。”教育部领导在全国多媒体网络应用现场会上指出:“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 重要的是研究教育思维模式和方法随之而发生的变化。”

一直以来, 有声有色的音乐课是我们一代又一代音乐教师的追求。解放初期, 音乐教师靠一张歌片和一副嗓子, 支撑起一片艺术教育天空;后来有了歌书, 有了风 (钢) 琴;后来又有了录音机和投影机而近年来, 更添加了录像机、CD机和VCD机等。但是, 在一节课上用多种电化教学媒体的老师都会有同感, 各种多媒体彼此相对独立, 图、文、声、像难以有机地结合, 如在操作中都运用了这些媒体难免会顾此失彼, 手忙脚乱。而教学中只用其中一种又不尽如人意, 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于是,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里, 也开始显示它不容置疑的生命力。我们只需要点点鼠标, 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和图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网络系统,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听歌曲、搜索相关音乐影像资料;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QQ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老师探讨听完音乐后的体会和感受, 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更进一步的交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曾记得彼得·格莱恩在《天天天才》一文中说过“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使一节音乐课更加充满乐趣。

在近几年举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比赛中, 通过观摩学习, 我们已经看到了渗透在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显示出来的巨大优势, 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生动的画面, 激发学生兴趣

在观摩初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课中, 我们看到课件首先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主题, 并配上一系列解放军行进中的画面, 伴上整齐的步伐, 明显的脚步节奏, 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这是一首适合在行进间歌唱的歌曲, 教师并以此引出什么是进行曲。之后,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又以游戏“打靶”的形式, 把有关进行曲的知识融入课件, 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打靶”过程中思考、了解、辨别、巩固进行曲的知识特点,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美妙的意境, 优化教学氛围

音乐是听觉与感觉的艺术, 是和人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当人类的感情不能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时便产生了音乐, 所以它又是抽象的艺术。著名音乐家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极其美妙的视听效果, 使情感得到深化。

如, 欣赏《春江花月夜》一课中, 随着远处的钟声轻轻敲响,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远处有山, 近处有水, 水上有船的宁静画面, 这一情景把学生带入了春江花月夜的优美境界, 仿佛置身其中。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音乐慢慢地响起, 再加上老师亲切婉转的描述, 学生很容易体验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而身心得以陶冶, 心灵得以净化, 感情得以升华。

三、突破难点, 优化教学结构

为了使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音程时, 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一棵大树, 树上依次停着七只标着唱名、身着不同颜色的小鸟, 教师先击鼠标让每只小鸟飞起来, 并发出各自的音高;然后教师根据所需, 点出其中的两只鸟, 他们便会飞起先后发出声音, 当两只鸟飞起来重合时便会同时发出声音……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音响效果,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

四、搜索资料, 网上探讨交流

在歌曲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 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家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同时进行课堂交流, 以增加课容量。对于一首陌生的歌曲, 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欣赏、聆听各种演唱形式的音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听完音乐后要求学生谈谈体会和感受, 则可以通过QQ等多种软件的使用, 进行师生相互探讨学习,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可见, 音乐课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全改变了单纯依靠教材、黑板、风 (钢) 琴、嗓子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 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 免去了操作纵多种机器的麻烦, 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开阔了视野, 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光辉的前景。但是, 如果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运用不当, 急于求成或只顾表面华丽而忽视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会给教学造成弊端。正如, 有了翻译机, 会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有了计算器, 学习数学演算被认为是多余的;同样, 音乐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 便把教师的引导视为多余的等。对此, 英国教育家斯克里文担忧地指出:“依赖电子帮助的人, 再也不能够‘人工地’读懂一篇课文, 甚至一则广告。”而传统音乐教学手段的某些功能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如, 钢琴的随机灵活性, 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情绪感染以及教师的肢体语言的表达等等。

美国教学模式理论的创立者乔以斯认为:“所谓教学, 就是创造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设施等组成的环境, 这些要素彼此相互作用, 规定着教师的行为。”因为, 教师在构思多媒体教学中, 不能墨守成规, 要不断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现代教学手段面前, 完善对自己角色形象的重新塑造。也就是说, 一节好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模式下的音乐课的组织和教学, 同时也是对一个音乐教师全面素质的考查过程。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有利于优化教学方法, 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高尚的情操,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9

语境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环境, 离开具体的语境, 语言只是抽象的符号。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反复实践, 才能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为英语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语境,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介入可从以下几方面起作用:第一, 创设情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理解学习的发生奠定心理基础。第二, 多媒体创设的虚拟社区可以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第三,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教育资源, 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苏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英语下册《Finding Your Way》这一单元以路线为主题, 围绕寻路线、画路线、写路线展开。在《Integrated Skills》一课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是:识别有关方向的表达方式, 学会使用指示语中的关键信息, 并能在听力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特定顺序, 听指令画路线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根据对话或者短文在地图中找到正确的位置, 用英语表达路线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能够画出路线, 并能用英语描述该路线。本设计结合实际生活,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通过情境导入、游戏互动、听力排序、实践寻宝、挑战自我、回归生活六个教学活动, 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现立体化的理解性学习。

活动一:情境导入, 心理准备

在导入环节, 首先抛出一个情境。

Today,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Wuxi.However, they are not sure the way they take.Sometimes, they lost their way.At that time, what can you do?Can you help him or her with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此情境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从助人为乐的角度出发, 产生学习的意愿, 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即理解性学习的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用的路标, 复习方位介词的用法, 为接下来的语言表达奠定知识基础。

活动二:游戏互动, 初步理解

通过一个简单的听对话游戏 (图1) , 在听力与语言表达中做到初步理解。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 一人将听到的句子与已有图片匹配, 另一人将没有匹配的图片用语言表达出来。

Tape:Cross the bridge and turn right.

生1:图片b。

生2:Cross the bridge and turn left.

在播放录音时, 将图片呈现在PPT上与大家阅读课本相比, 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通过合作, 都有得到理解的可能。课堂教学中较大的问题是学生差异, 有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内容理解并记住, 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巩固加深学习。鉴于多媒体呈现以及语言表达的时限性, 不能重现性, 为缩小生生差异, 在生2说句子时, 教师进行板书, 以保证大家都能掌握学习资源。

活动三:听力排序, 再次理解

在活动三中, 学生听短文, 将打乱顺序的句子进行排序, 以练习听力为主。

From the road, walk across the field and you’ll see a big tree.When you are at the big tree, turn left and walk towards the bridge.Cross the bridge, turn right and walk straight on.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Walk down the path and you’ll see a wooden house on your left.Walk past the wooden house, turn left and walk along a small path next to the river.There is something under the ground in front of the third tree on the left.

排完序后, 学生们自行总结短文中涉及指路方式的句子与词组, 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两人一组就短文中的问题提问回答。通过听和读的反复练习来理解新课内容, 为下文的寻宝做知识准备。

活动四:实践寻宝, 深层理解

抛出实践任务, 在向导的指引下来探寻宝物 (图2) 。

It’s said that there is a big treasure in this picture.Can you find it?

这里的向导是课文录音, 呈现在PPT上的是一个向导的图片, 将声音导入PPT。点击向导图片, 开始播放声音。每听一句, 停顿一下, 通过路径动画来展示走过的路程。同组之间检查是否找的宝贝在同一地点。

接下来, 通过变式练习, 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 再次展示另外一条寻宝的路线, 随机抽取一组学生用英语表达。学生两人一组, 自己探索寻宝路线, 一个学生用英语表达经过的路线, 同伴在地图上用笔在白板上画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相继找出其他三条路线。活动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活动五:挑战自我, 反思理解

At last, we have a more hard challenge.Draw a map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B.

前面的教学安排如果说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话, 那么画地图活动则是使教学立体化了。学生在对话中提炼有意义的信息, 用简单的路线图表示出来, 增强反思理解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路线图重新组织对话, 再次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六:回归生活, 跟踪理解

Now, as you know, there will be a fashion show in Wen Hao building.However, foreign students don’t how to get there.You may show him or her way.According to the 3D map, draw a simple route, and then tell us your route.

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师生的交互中, 也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同样, 知识应用不能仅限于课堂, 还要应用于真实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在这一活动中, 借助3 D地图, 学生自己做向导, 为外国留学生指引方向。教师介绍3 D地图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在上面找到学校的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小桥等标志。这个环节需要学生根据地图设计出简易路线图, 用英语表达出来, 为实现长期理解做准备。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0 引言

当前科技发展迅速, 教育理念日益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也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 已经成了重要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各种功能融为一体, 例如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综合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技术, 形成一种立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为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也是我们学校积极实践的教学方式,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适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1 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结合的优势

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更新教育理念, 把先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我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或者优势。

1.1 多媒体信息技术适应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 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知识性、趣味性, 我们知道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和速度快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于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有着积极有益的补充和充实。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查找一些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相关资料,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并且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 提供详实的指导, 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迅捷的途径。

1.2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直观更高效的教学 方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融为一体, 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对于语文教学提供了着很大的便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 让学生可以立体画面中的学习中各种感官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互动性能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 地调动起来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互动性, 参与性,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 这种交互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

2.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当中往往缺失了兴趣, 才导致了厌学和畏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在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传递教学内容, 调节教学气氛。

2.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场景再现, 加深理解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 通过塑造动人的形象, 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 同时, 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为理解, 通过多媒体进行场景再现, 使学生对文字的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如《斑羚飞渡》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透过课文题目, 我们常常可以看出文章的内容、中心主旨等, 体会为什么要“飞”, 怎样“飞”, “飞”的结果怎样?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接着多媒体演示:“通过大屏幕展示的三幅画面, 飞渡前, 飞渡中, 飞渡后。伤心崖、用画面生动再现斑羚飞渡的悲壮场面。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 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代价, 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通过学生多媒体视觉上的冲击, 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 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激发情感

将音乐, 图片等来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 以便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中, 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中, 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 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 激发学生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 在同学生阅读课文同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 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旋律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并且还播放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 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加深了学生的感受,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 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 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 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 那一声声爆炸, 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激发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 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4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加大容量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仅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 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讨论以及拓展上,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技术, 展示教学内容, 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加课堂容量, 比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 根据课前的彩图制作了一组动画, 并配上一曲动听的钢琴曲, 让学生根据动画展现的变化无常, 姿态万千的云, 口头描绘, 各云彩暗示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 讨论中学生并且还用“云交云, 雨淋淋”等谚语来归纳有关的天气情况。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课件中的晴朗的天空, 白云朵朵;暴雨来临时, 阴云密布……一系列的画面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 形状, 直观形象, 学生对云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加大信息容量, 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

由于计算机的技术性比较强, 那么体育教师要想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 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包括视频的剪辑, 动画的设置、课件的制作等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 切合教学实际地制作自己的课件, 当然语文教师只有更好的掌握了计算机技能, 才能建立自己的体育网络平台, 建立主题学习网站, 共师生交流探讨, 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不仅仅是单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更重要的是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探索发现可能的利用方式, 同时也必须持之以恒的探索挖掘语文课堂中的切入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 多姿多彩,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 在新课改环境下, 我们要巧妙运用多媒体, 达到激情引趣, 寓教于乐,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开辟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云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 篇11

关键词 云技术;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079-02

与云技术相比,多媒体教学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其技术相对也较为成熟。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指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基础,针对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媒体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丰富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也因为其交换功能强、信息丰富而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通过长期的应用,教育工作者也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而通过对云技术的应用恰好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1 云技术与教学资源共享

云技术 云技术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下出现的。云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网络世界发生巨大改变,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教育。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云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在网络中简单的云技术随处可见,如在上网过程中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云技术的应用。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他人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对已有资源的改进和加工,然后将改进和加工后的资源科学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应用云技术的优势

有利于资源整合 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每一个教师对自己讲述的课程都十分熟悉,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课程入手。通过云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技能培训、价值观的整合进行上传,其他教师在对教学进行整合时,可以先查询,对于资源库中已经存在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再次整合。同时,教师可以查询资源库中的信息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存在错误则要及时更正,并对资源库中没有的资源进行填补。这样通过云技术,资源库就处于一个持续修正和扩充的过程。由此可见,利用云技术更加有利于资源整合。

便于学生和教师对资源进行使用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学生对资源的使用。传统的教学课件,学生虽然可以对其进行拷贝,但是因为学生多,拷贝过程中会占去大量的时间。而利用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访问教学资源,不仅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不受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访问。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云技术应用的核心就是实现资源全面共享,它可以合理地将网络中的大量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从而构成一个全面、即时并且能够无限扩展的“教学资源云”。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在云中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源,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在教学中应用的课件。通过对云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准备过程中在课件制作上花费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堂设计和规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增加教育资源功效的可能性 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利用云技术,使资源整合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云技术为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提供了无限大的空间,同时为对教育资源的各种应用提供了支持。不论在教育资源上投入多少资金,教育中的设备也都是有限的,而通过云技术则可以实现少投资而无限大的存储空间和巨大的计算能力[1]。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将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资源都整合到“云”上,将会使传统的教育资源整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3 建立多媒体资源共享模式

在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对云技术进行应用。建立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统一教育资源格式 在云技术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了方便教师对资源进行使用,应当对教学资源的格式进行统一。尤其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使用的资源,应当将这一部分教育资源都统一地转换成Word文档,这样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使用教育资源时,通过网络对资源进行下载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教学文档时教师也可以简单地处理后应用在教学中。

在云技术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应当对云技术理念的软件进行合理应用,教师在本地就应用软件进行安装,安装一次完成,第二次便可直接应用,操作简单,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提高资源存储的安全性 教育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应当全部进行本地存储,在对外服务上应当使用单一域名。云计算服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台价格低廉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然后共同为客户服务。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对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将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育资源进行异地存储。采取异地存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对服务器进行统一,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将教育资源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上[2-3]。

将教育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上后,可以通过云技术对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资源管理过程中仅仅需要使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操控,而并不需要去关心资源存储在哪一朵“云”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任意连接在网络上的设备对资源进行查找。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也得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并不用担心发生资源丢失。

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机制 针对云技术下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高速发展现象,各地应当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机构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适当对多媒体机制和管理人才进行整合,从而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使媒体资源的总量得到扩充,减少教师在教育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重复性开发,合理协调云服务中的教育资源[4]。同时应当针对建设教学资源的评价和鼓励建设相应的体制,加快教学资源共享的发展步伐。

在云技术下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加强对水印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提高对教学资源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尽量减少因为知识产权而引起的法律纠纷,降低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对教育路径的不断探索,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之中,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共享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云技术的应用,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实现教育经验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质量,而且可以扩大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虽然现阶段云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还并不成熟,但相信随着云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教育资源共享上对云技术的应用势必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莉.云计算辅助教学应用案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网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5-18.

[2]钟锋.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协作式教学环境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21-22.

[3]许文豹,许治国,许俊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J].计算机与网络,2012(10):531-532.

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教学 篇12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增强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1、发挥多媒体方式多样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它的巨大推动和激励作用不可估计。而在现在的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里, 由于形式缺少创新, 相对枯燥, 学生往往会对体育课缺少兴趣, 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投入学习。而究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十分的复杂, 包含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和多种因素影响, 而中学体育所要做的就是转变旧式的缺陷, 例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尤其是重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的手段, 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中学体育课堂完全可以变得焕然一新, 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生机。与此同时, 和黑板与挂图这种教学方法相比,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可以在实际体育理论教学中为学生详细进行体育动作的一招一式的分解, 学生通过这些详细的教学过程可以在实践教学仔细地感受到各个体育领域的经典, 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体育学习内容也会得到大大的丰富。

2、利用多媒体技术, 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情境

我们会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发现, 在上课时, 教师自顾自的讲解, 而学生则又自顾自的忙着自己的私事却并未听课, 这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局面的转换。首先, 中学体育老师应当积极采用多媒体的对话设备, 在自身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进行贯彻和分析, 并且给予学生应享有的话语权, 自由的让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观点, 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其次, 教师必须主动带领学生利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络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带领他们在网络上能够寻找到更多的有用资源, 进行主动的自学, 这样, 学生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程度, 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3、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 使技术动作教学不再是困扰

中学的体育课程和中学的其他课程相比会有自身的独特特性, 例如和语文、数学等的科目进行比较能够发现, 体育课程的学习会要求学生有着更高的动手实践与亲自参与能力, 而且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并学会动作,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才算是真正的得到了实现。在中学体育理论方面课程的学习中, 往往这些内容都会比较的枯燥和乏味, 学生产生的兴趣很少, 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并不用心听讲, 这样直接导致了老师教授的课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除去理论教学, 在实际的实践体育教学里, 这样的问题依旧会存在, 例如体育动作当出现了相对复杂和难度系数较大时, 学生很难真正完全透析和理解, 这样就很难完整的学会和掌握。例如, 自田径项目的投掷环节、跳高的空中动作以及武术的动作套路, 都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得以掌握。而若加入多媒体技术应用进去, 这种现象则可以大大扭转, 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制作多媒体课件,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4、借助多媒体设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各种技术动作, 只能模糊给予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 无法给予积极、准确的评价, 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个挫伤。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 把各种体育运动技术的动作要点、难点与要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制作成课件, 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学体育教学需要克服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

1、避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过度依赖

在一些中学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表现出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本是丰富教学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但有些教师用课件替代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直接面对冰冷的机器, 虽然内容更为丰富, 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 重学而不重教, 对学生通过体育学习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无益。因此, 要避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坚持教师与学生为主体, 借助多媒体解决教学难题, 掌握知识要点, 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2、避免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课堂变味

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用各种教学录像甚至是比赛录像填满课堂, 是一些教师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的做法。虽然, 我们都知道,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让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体育教学所需的资料。但事实上, 多媒体信息技术只能是手段, 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认真教和学生的认真学, 如果只是不停地观看各种互联网资料, 甚至成为看电影、听讲座的场所, 使课堂变味, 收到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 越来越多的中学体育教学都在极大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不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引导, 在教学环境中最大化的营造出积极、吸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这些转变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从多个角度着手, 针对多媒体对中学体育的影响和作用, 以及在实际应用是应当避免的误区做出简要的分析, 以供中学教学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社会,误区,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永玲.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 (3) :71-73.

[2]邵振华.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6) :62.

[3]李文平, 郑涛.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2010 (9) .

上一篇: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下一篇:脾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