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2024-09-11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通用10篇)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篇1

一、搞好阅读课教学首先必须构建好以下三个必备条件

(一) 组建学习小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组成4至6个小组。 (每组人数在6人左右为宜) 在分组上尽量做到各个小组实力相当, 这样才能在小组间形成激烈的竞争, 才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小组进行考核。小组组建后, 可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英语组长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 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组名, 还可形成小组口号, 以激励学习小组的积极性。

(二) 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简洁明了, 教学流程要流畅, 教学安排要清晰, 最后还应有反馈部分。学案部分, 我个人认为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形式上可以有文章细节理解题, 文章主旨大意题, 文章段落层次题, 文章细节是非题等。突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给与学生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 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地将文章进行分析、整理, 再配以适当练习, 起到检测反馈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 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对学案认真学习后所进行的。

二、具体实施“六步阅读”教学模式的步骤

(一) 目标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预习提纲, 让学生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一是要给予学生轻松的交流展示氛围;二是要认真培养学生交流展示的技能和素质;三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和空间;四是展示的面要广, 越是准备不充分的越要让他展示, 以此激励他主动预习课堂内容, 养成预习的习惯;五是要有评价激励机制 (分组、积分、奖励等) ;六是要促使学生以备课的态度自学, 做到有备而来;七是小组内应先交流展示。

(二) 互动探究

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 (比如文章段落的划分, 文章主旨大意等) ,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让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纠正, 产生思维碰撞, 以质疑的态度倾听同学的展示, 达到生生互补。

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 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指导,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注意捕捉学生在展示中提出的问题, 提高讨论的层次。

(三) 精简点拨

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点拨, 对于阅读课来说, 重点句子和重点单词的理解往往是突破阅读题的一大关键, 学生只有在突破了语言知识难点和正确理解词句意义的前提下, 才能真正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 还需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如阅读中学生常会遇到一些生词、难词, 其中有一部分是拼写形式熟悉, 但学生对其在文章中特定的意义却很陌生, 这些词和词组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障碍。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该把握好要点, 突出要点, 讲透;突出解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这里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打断学生, 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鼓励, 让学生能对阅读充满信心, 而教师应该在学生互动探究过后, 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

(四) 课堂检测

这一部分主要是用练习的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矫正。这一环节应该是学习基础知识后再进行, 量要小, 要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任务型阅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一步巩固, 教师再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加强。

(五) 巩固提升

巩固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 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填空和复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填空就是把课文缩写成一篇短文, 在关键的词或短语处挖空, 由学生填充。多样的巩固复习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积极参加, 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六) 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堂的需求, 以泛读为主, 它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应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和其他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阅读, 增加其信息量, 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并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在朗读训练中运用艺术教学 篇2

[关键词]朗读训练;意义;兴趣;方法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而朗读是读的高级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读、念,它必须具备声情并茂特点,带有表演的性质,朗读在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

一、培养朗读训练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对于朗读训练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朗读训练的兴趣如何培养呢?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大而言之,可以选择新颖的内容,可以采取活泼的形式,还可以适当介绍朗读小知识以及跟朗读有关的轶文趣事等等,下面就小知识、轶文趣事略提两例。

1.调动学生的读音兴趣

训练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三种发音:嗓音、胸腔音、腹腔音,通常人发的是嗓音,教师、播音员通过有意识训练后发的是胸腔音,通过人发的是嗓音,教师、播音员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与激发,每个人都可以形成广泛的、浓厚的、稳定的兴趣。

2.调动学生的集体朗读兴趣

训练中,发现学生朗读不够整齐有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停下,介绍朗读在日本的情状:日本的青少年十分喜爱朗读,他们不仅读得大声而且整齐有力,他们认为集体朗读好极了,第一可以增大他们的肺活量,第二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轶闻趣事的讲述马上调动起学生兴趣,训练课顺利完成。

二、建立朗读训练系统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它和一般的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读的高级形式,一般的读仅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而已,而朗读不同,它还是艺术,所谓艺术者,情感加技巧也。

从朗读的概念出发,学生不难把握——朗读的核心是语言,语言按单位划分为词素、词语、句、段、篇,语言是成系统的,与此相对应,语言的朗读训练也是成系统的。

语言与语言的朗读训练构成对应模式,这种模式是系统的,是客观的,也是科学的,考虑到朗读训练的特殊情况,教师有必要把“词素”换为“字”并删去无特别内容的段。

朗读训练系统中,语言单位词素(字)对应的主要是读音训练,词对应的主要是节奏、轻重音训练,句对应的主要是语气、语调训练,篇对应的主要是感情基调训练。

朗读训练系统是规范训练的前提,成功的朗读训练是建立在朗读训练系统基础之上的,因为朗读训练系统为朗读训练提供科学系统内容。

三、摸索朗读训练方法

汉语里有两个颇为有趣的成语,它们分别叫做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事半功倍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小,收到的成效大”。何以“事倍功半”?方法不对头何以“事半功倍”?方法用得好。

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训练必须不断摸索、积累、创新方法。朗读训练方法也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不能尽述,只能举三两例说明之而已。

1.单项突破

通常的朗读训练是综合性的,往往是顾此失彼,收效甚微,好的办法是参照前述朗读训练系统逐条地单项突破。

例如关于字的读音训练,可以单独列出强化训练。读音训练要点包括:1.不读错字;2.不漏掉字;3.不添加字;4.避免方言影响,使用北京语音;5.发音清晰,咬字清楚,尽可能做到字正腔圆。

2.借助媒介

媒介指的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物。媒介不仅使双方发生关系,而且有时起着类似催化剂的作用,朗读也要重视媒介的运用。

例如在一次朗读比赛时,笔者指导了一位同学诗歌朗读配乐,她选的诗歌是徐志摩那首有名的《再别康桥》,根据诗歌情感韵律给她选配了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上场比赛的那一刻,音乐声缓缓响起,这位同学也渐渐进入角色,感情特别投入,由于声乐并茂,结果是这位同学技高一筹,一举夺得全年级朗读赛的桂冠。

3.他山之石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朗读训练应抱着“拿来主义”态度,做点积极引进的工作,或理论杂交,或经验转移,或办法搬迁,这项工作做得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朗读训练离不开思想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与内容的科学安排、方式方法的灵活选择紧密相连,朗读训练是一门技术,同时,朗读训练也是一门艺术。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篇3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当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从台下走到了台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不能将其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将这种‚不愉快‛传染给学生。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无疑缩短了师生的距离,给课堂定下一个快乐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微笑,是一种心灵高度默契的有效沟通;是给予学生和自己,一种信任、一种力量的表现方式;是师生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教学实践中具体而有效的一个教学方法。微笑如何学会呢?微笑其实是师生在长期的教与学的实践中,通过无数愉快教学沉淀下来的习惯。

教师要学会活跃课堂气氛,制造一些乐趣的佐料,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我在教学 ‚鸡兔同笼‛问题时,利用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突破难点,掌握了知识。‚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只脚,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我说:‚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现在,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了,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84×2=168(只)‛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90-168=22(只)‛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2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采取了比较幽默的言语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少了22条腿,而每只兔子少了2条,因此有11只兔子。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降低了很多。通过这样的佐料,让课堂充溢着活跃的气息和思考的氛围,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获得了有益的训练,我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与日俱增,‚亲其师,信其道‛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和约束,乐于接受,并形成自觉自发的思考和自律习惯,对其整个人格的构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师生关系,我用简洁的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微笑‛。它是教与学双方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共同成长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巧入情景。

好的学法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知识的本质。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故事等有趣、诱人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例如在讲‚百分数的应用‛中的‚成活率‛时,讲这样一个故事,‚今年春天,我家的老黄鸡费了很大的劲才孵出了20只毛茸茸的小鸡,它们犹如一个个淡黄色的球,毫无顾及的在院子里滚动,还不时发出‚叽‛ ‚叽‛ 的‚响声‛,看着这活蹦乱跳的小家伙,我的心里也似乎开了一朵朵淡黄色的花。俗话说,乐极生悲,不幸的事情的终于发生了,一天早上,不知从哪个黑暗的角落遛出一只可恶的大老鼠,把两只最可爱的小家伙咬死了,还有两只不知去向,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猜猜,我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生气之余,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成活率‛是多少呢?‛……不言而喻,学生们是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再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三、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愉快教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多‛、‚平均分‛……等名词,术语较多,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通过讲故事或用幽默风趣的笑话来描述,因为数学总是渗透在实际问题中,只有联系实际‚讲得活‛,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懂,记得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讲‚分数的意义‛中的‚平均分‛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同时‛时,老师不妨将‚分子‛、‚分母‛比作两个同学,要给他们分东西,一个分多,一个分少,再问‚分子分得多‛‚分母分得少‛行不行?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老师说:‚噢,我知道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看看‘分母’不愿意,生气了,该咋办?‛‚重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调使同学们豁然开朗,心时眼里笑开了花,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所阐述的问题迎刃而解,理解得透,巩固得深。也就是说,幽默风趣的语调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另外,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篇4

张应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面对的是不能说也听不见的学生,他们只能靠直观感觉。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

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示范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灵活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

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青少年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 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特别聋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动作技术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动作展现给聋生,自始至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的全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另外利用多媒体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课件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

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

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设想 体育学刊

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入我校以来,为我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我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便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我校从建立了校园网,便开始了多媒体教学的尝试。多媒体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和相应的棱,使学生看见两个相对的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联系实际,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动态画面能突出重点,巧妙理解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不用教师多讲,也就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快捷的传递方式,为数学教学创造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把知识生活化,并能有机的融入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难度减小。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课堂上既有教师的组织,又有学生的参与,可以达到激发兴趣,体现辅助性的效果。

三、设计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突破难点。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渗透侧面积的教学,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对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长方体的底面,把它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表面积的应用时,求六个面不完全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例如角的教学,利用了Flash制作出的运动效果,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再如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以最清晰的概念。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拓展深化。

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合理的想象,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五、多媒体应用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和作图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使教师讲解知识和学生练习的时间减少,降低了教学效果,并且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方便地在幻灯片上输入文字、符号、公式定理,并可创建自己的图画。教师可以设计好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制作在幻灯片上,并设置放映方式,按教学进程放映幻灯片,大大地节省了板书时间,并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但是,无论教改怎样进行,信息技术应该始终是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服务的。世界上没有优秀的课件,只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某一节课,同样的课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用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信息技术本身只是手段,和尺规、三角板一样,只是数学学习中师生的一种工具而已。但从现在的教学现状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出现让人担忧的问题了:

1、计算机流于形式化。

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有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原来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成了所谓的观光者,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不深.有的学生认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将我们所斥责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众所周知,不管是多现代的教学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都用计算机,什么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用黑板就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成了模拟器。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功能,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其优越性而费尽苦心.例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通过测量或者将三角拼在一起的动态过程,而实际上学生只须亲自测量或拼图,就非常直观地深刻认识这一点。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完全不必由计算机去费劲的模拟。再如讲棱柱侧面积只须学生制作模型沿一条母线剪开即可,不必小题大做。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要尽可能降低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媒体产生的功效,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达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用计算机不可呢?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花大量的时间辛辛苦苦地制作课件,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3、压抑学生的发散思维。

目前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但过程稍有不畅,教师想做出改变则无法控制计算机以求与学生配合,学生无法使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或者例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压抑。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应该在继承、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本人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

1、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更不能是“机灌加人灌”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2、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它的表现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它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的神奇魅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这些表现手法,选择学生最喜欢、教师最擅长、表现最直观、对达成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设计。

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此,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设计新颖的模式。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了上述种种表现手法,但若使用不当,极易使学生形成“等着看”的惰性心理,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教学课件,总是以“问题——探索——结论”的模式出现的。所以,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设计者,我们的课件必须是有新意的、必须是出乎学生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必须是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

3、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教学优势。

我认为传统数学教学的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以下一些:(1)重视“双基”教学,强调学生要打好基本功。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的长处。我们这边在指责传统教学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国外却从我国派出的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赛”连连取得好成绩而对我们的教学加以肯定,这不能说我们的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2)教学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长期以来,经过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比如解决问题的“变式”教学,主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3)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复习,主张“温故而知新”。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4、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

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提了有些时候了,但目前的现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多媒体。当前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培训也名目繁多,但很多是流于形式,教师从中受到的收益并不大,因而也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我认为这样的培训应该有实质性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对教师提一些具体的要求,使教师能自觉地投入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习当中去。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各学校应组织一些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专长的教师多制作一些课件,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构建课件库,为其他教师上课提供便利。这样,必然会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这样才能做出更适合自己教法、更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学法的课件。但是,网络中那么多丰富的课件资源,当然可以“拿来主义”了,只要运用得法,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堂课式课件。

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无论是市场上销售的课件还是自制的课件,大多数是整堂课式的。这种课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很容易把师生束缚在一个预设的“圈子”里,使得师生之间无法施展,同时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由于事先没有预料而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混乱。为弥补不足,可采用片段式教学课件替代整堂课式教学课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篇6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具有四大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形真”要求形象具有真 切感 ,神韵相似 ,以鲜明的 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情切”即情真意切, 带有情感的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 机 ,有效地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理寓其中”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的教学活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 的理念与 目前科学 教育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老师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运 用情境教 学策略对 于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好情境教学策略呢? 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四点:

⒈直观形象,创设情境

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这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尽量做到直观形象,让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能进行实物观察的,不能用观察图片代替 ;能亲身感知 的 ,不能用语言文字代替;能设计模 拟实验的 ,不能用单纯的视频介绍代替。比如学习油菜花, 就应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油菜花,对油菜花进 行细致解剖 ;学习蚕 ,就应该让学生养蚕,观察蚕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学习日食 和月食 ,就应该让 学生借助模拟实验,认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只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学生才能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真实的见解,才能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⒉激发兴趣,动之以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 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研究,探寻事物的奥秘。若是要逼着一个人去学习,那就太困难了。科学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引起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比如丰富多 彩的自然 世界、各 种科普器材 、客观现象产 生的原因 、目前科学 无法解释的问题等,这些都能将学生带入奇妙的科学世界。有了学习的兴趣,带着情感的去探 究、去发现 ,在学习的 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学习的过程会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而产生主动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情感是情境的内核,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

⒊设计活动,在“做中学”

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食盐的话,我们学习的过程就像在吃盐。如果我们吃饭时直接吃食盐, 会感觉非常难吃,但如果把盐放到各种菜里,做成美味的菜肴 ,在吃菜的过程 中 ,我们也就 不知不觉中摄入了食盐。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比起单纯地背诵科学概念更有意义。

“做中学”是吸取美国、 法国等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它从学生的原有概念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寻找证据,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对结论进行 交流与修 正 ,进而形成新的概念的过程。“做中学”的一些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教学要面向每一 个儿童 , 尊重儿童 间的差异 ;为儿童终身的 学习 ,更为儿童 学会生活奠 定基础 ; 教学案例 应来源于 生活,从周围取材;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等。

⒋产生冲突,留有余味

情境教学是以思为核心,重点发展学生思维。情境的创设仅是一种手段,提供一种凭 借 ,以营造一 种氛围 ,让知识镶嵌其中,而更有实质意义的是充分利用情境,唤醒、发展儿童的潜能,让他们在其中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提问, 设计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而产生深入的探究过程, 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一堂课上,老师可以 启发、引导 学生通过一些途径来解决问题,但不一定要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如果能够将课堂上的问题带到课后继续探究、问家长、查资料、继续实验等,这样的课堂是有余味的。第二节课时,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后的研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学习过程是 非常有意 义的。比 如在执教《日食和月食 》一课时 , 学生在知道日食形成的原因 后,老师提出 问题 :有哪些可能会造成日环食的发生?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提出了两种猜想:一是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远时可能发生日环食;另一种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远时可能发生日环食。对于学生的猜想,老师并不马 上给予结 论 ,而是要学生课后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下一节可再来交流。这样,学生会把问题带到课后继续研究讨论。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多媒体 策略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把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地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运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工具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合理地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它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必须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因为多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不可能替代师生间的交流和文本的学习。

以讲授《五彩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本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境,首先,播放与五彩池有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供学生欣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或者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主动进行思考,接着继续播放有机融合了风光画面和文字描绘的视频,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五彩池的美。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朗读描写五彩池的优美语句,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总而言之,在开展《五彩池》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有的放矢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加深阅读深度

阅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母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形成重视,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最终促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生识文断字、写作和理解语言的责任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会其内涵,最终产生情感共鸣。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除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此外,笔者建议,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实际来选择教学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促使阅读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三、结语

相对来说,语文阅读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其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把枯燥的文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应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由此可见,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J].学科教育,2012,(3).

[2]李鹏.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5,(15).

[3]刘美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4]李平彩.例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0,(7).

[5]王翠霞.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 篇8

很荣幸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运用,在探讨前我先引用这次培训中张光清主任的一句话这也算是对我们老师的一个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一门技术,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那么什么事现代教育技术(见课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就是指在多媒体教室用课件上课,它还包括多个方面,如上网浏览、查询、下载、储存打印资料、聊天探讨教学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我就将新时代教师工作方式和以前教学方式做一个比较。

1、、网络时代教师工作方式新特点(见PPT)

2、课件的作用

而课件是我们直接向学生呈现的工具,首先我们了解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是个什么作用呢?(见PPT)对课件的要求就是简单(举例前面的美女)不能课件的能力超过了老师的魅力。不然学生只顾看课件都没注意听老师讲的内容了,就会出现有的老师感觉到的多媒体教室上课没在教室上课效果的好。

3、如何制作课件

1、做课件的软件

2、制作课件

一、做幻灯片

二、改变底板颜色

三、做幻灯片

三、做简单的动作(出现顺序、填空等)

总结:其实课件不是越复杂越好看就好,主要是实用

下节课

1、课件上课比教室上课的好处

2、如何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篇9

体育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单一,而且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锻炼,不仅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而且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就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例如对抗赛、选拔赛等都可以使学生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力,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在游戏竞赛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少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入,需要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从而使课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优势很突出,但是为了保障体育游戏顺利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每个班级的同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就要设计不同的游戏,设计低年级体育游戏时,要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目标,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大的游戏;设计高年级体育游戏时,可以有一定难度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游戏内容设计好之后,体育教师应提前准备所需要的器械,并确保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做好硬件准备工作。只有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才能为游戏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另外,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趣味性,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体育游戏之所以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就是因为游戏都带有竞争性,通常情况下,?⑷?者的积极性高低与否取决于比赛竞争因素的多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应设计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多融入一些竞争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竞争中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体育游戏的应用特别要重视安全防范。

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结束后,对比赛结果当然也十分关注,此时,教师要对游戏结果进行评判,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教师要依据游戏规则认真观察游戏进行的整个过程。对于赢得比赛的一方,教师要对其优良表现进行表扬和赞许;对于比赛失利的一方,教师也要积极鼓励,不要让他们失去积极性。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篇10

一、关联词语使用误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有学生这样写道:“只有不畏艰险,就能克服困难。”很显然,他混淆了“只有……才……”和“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搭配不当。

2.关联词语的错用。本该用甲关系却错用了乙关系,如:“他不但学习努力,而且成绩优秀。”“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而“学习努力”和“成绩优秀”显然是因果关系,学生在这句话中用错了关联词。

3.关联词语滥用。在不需要用关联词语的地方用了,就会使句子生硬啰嗦,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例如:“小明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因而对数学很喜欢。”这句话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没有必要使用关联词语。

二、关联词的教学方法

1.语境理解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关联词语呢?我尝试在一些练习中进行讲解,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关联词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说来就是利用阅读教学,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加深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

例如,在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讲到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在肖邦临别时对他说:“孩子,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我提问:“肖邦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学生回答:“任何情况下!”“当他饥寒交迫时,当敌人威逼利诱时,当生命垂危时,他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么?”“不能!”学生齐答。这时,我进行小结:“这就是说,任何条件都不能使肖邦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都……’就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语。”接下来,我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替代。学生由于理解得比较透彻,很快就说出“不管……都……”和“任凭……也……”这些关联词语。最后,通过用“无论……都……”造句,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了。

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有一个表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在这里“不仅……而且……”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先要求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理解“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两句哪一句的意思更深一些。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不仅……更……”是表示一层比一层意思更深的关联词语,即表示递进关系。与此同时,我还提示学生,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学生体会“不仅”说的就是“承上”的内容,“更”说的是“启下”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关联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作文过渡得更加自然。

2.朗读渐染法。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它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就是最好的形式。

小学生掌握的词汇比较少,句式也很有限,因而学习的方法不仅是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文章读得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可以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读书抓牢抓实,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千法万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根本之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潜移默化,从而形成对语言文字不再陌生的感觉。当学生不再为了写作文而挠头的时候,他们的语感就已经增强了,熟练运用关联词语就更是不在话下!

3.习作运用法。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关联词语与写作联系起来,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教学,对小学生,尤其是在中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在理解关联词的基础上,由句到段再到多层次的组合使用关联词语,很容易灵活运用,并掌握成章成篇的习作技法。

例如,在教中低年级的学生作文时,我常用“对话接力作文,活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即针对某一具体题目,根据需要,我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或修辞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的共同思维活动。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命题作文《我的妈妈》,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就……”“不论……都……”“虽然……但是……”,要求学生作文中至少选用三个以上,且语句要恰当通顺,然后分组进行接力对话训练。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你的妈妈长什么样?

甲生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她不但长了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乙生说:我的妈妈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心地很善良。

此时师引导:妈妈“虽然……但是……”,该部分可以化为第二部分,即以启下为重点,强调妈妈的善良。

师:你们的妈妈肯定很爱你们,她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呢?

甲生说:如果我生病了,妈妈就会送我去医院。不论是怎样的天气,不论时间有多晚,她都会立刻送我去医院。

乙生说:如果下雨了,妈妈就会来给我送伞。虽然妈妈自己淋湿了,但是她一点也不在乎,使劲把伞往我这边推。因为妈妈这么关心、爱护我,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让妈妈高兴。

关联词语,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学生尽量放飞想象,积极对答,看谁想象得最合理,说得最准确生动。这样先说后写,以说激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笔划出自己写的关联词语。经过比较,我发现:没有要求前,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较少或没有,句子简单;布置要求后,学生使用关联词语数量增多,句子连贯。即使有少数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不当的,通过训练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习作更加通顺和有条理了。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式,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之美。

总之,关联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可以迅速培养小学生说话、写作的逻辑性。笔者希望通过对它的关注,能引起大家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愿用、乐用,在学习中尽情享受语文固有的乐趣,从而切实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

上一篇: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下一篇:《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