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2024-09-11

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精选8篇)

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1

学校20xx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有效的专业培训指导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就目前教育部门安排的培训活动已无法满足众多教师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界坑学校借助县教育局组织的“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的校本研训项目为抓手,沿着农村小班化教学主线进行设计与实施。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校立足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研修方式,在加强校本研修上有了自己见解,现总结如下:

一、寻找难题,订方案为了便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界坑中学教务处在学期初就制订了详细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和教研组计划,教研工作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培训计划将公开课、专题研讨会、理论学习等全部纳入其中。此外,学校加强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了教学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各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下,最终决定开展“探索农村自然小班化有效性教学”的研训项目,希望对症下药,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的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利用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汲取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二、严谨扎实,抓制度

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和机制。本次研训项目成立了以校长吕秀望为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麻益斌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训网络,定期开展研训活动。此次研训项目管理制度严谨,有专人负责考勤、资料收集、台账整理、后勤等工作,个教师分工合作以提高研训效率。

三、研训结合,促进提高

为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使教师真正把学得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学教育行动。界坑中学采取了“研训结合,以研促培”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每人每学年至少开一节校级展示课,由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集体备课,认真落实听课任务。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市、县组织的各类竞赛,收获颇丰:我校麻益斌老师在20xx学年第二学期获得“永嘉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称号;麻益斌、郑晓莉老师分别荣获20xx学年第二学期“学区教坛中坚”和“学区教坛新秀”称号;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效地开展课堂实践,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郑晓莉老师获得“永嘉县20xx年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四、美中不足,再努力

通过“探索农村自然小班化有效性教学”的研训项目,教师们对小班化教学活动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如部分教师参与不够积极,不愿发言、交流。参训的个别教师过于羞涩不愿主动积极互动,影响整个培训氛围。

总之,校本研训工作是初中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我们希望能一直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赢取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让永嘉科研之路越来越扎实。

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2

一、“案例启示”, 诱发机智, 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⒈策略界定

案例启示, 即从优秀课例或课堂教学中, 截取某个特例教学场景或突发事件作为案例, 提出研讨问题, 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聪明才智, 深入剖析, 研讨反思, 使教师从中得到启示, 以此诱发教师的教学机智, 启迪教育智慧。

⒉主要做法

(1) 研讨式。其基本步骤是:出示优秀课例—自主学习课例—交流学习成果—自主内化反思—主持人点评反思。

(2) 提问式。其基本步骤是:出示案例情境 (视频) —提出研讨问题—教师各抒己见—点出执教教师做法—主持人点评反思—评选“教育能手”。

(3) 介绍式。其基本步骤是:教师自我介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特例场景或突发问题案例情境—提出研讨问题—同伴互助研讨交流案例—由介绍教师点出当时自己做法—由介绍人主持共同反思—评选“教育能手”。

⒊作用与效果

“教无定法”“教又有法”。根据教育教学案例中的特例场景或突发事件, 进行讨论剖析, 能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充分讨论, 以此诱发教师的教学机智, 启迪教育智慧, 进而达到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有时, 也能发现许多教师平时不易发现的问题, 或曾经同样遇到过但没有解决的问题, 使教师在案例研讨中受到很大启示,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三种案例启示方式, 在角色转换方面实现了教师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案例内容选择上, 反映了由“彼”及“己”的内容更迭;在案例研讨形式上,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案例启示, 针对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 符合教师需要, 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 实现了教研创新;同时, 构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锻炼了教研能力, 促进了同伴互助,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二、“专题研讨”, 面向实际, 充分“吸引”教师参与教研

⒈策略界定

专题研讨, 即主要是根据“资源库”里的教学研究主题, 开展相应对策的专题研究活动。对“经验与方法”主题组织进一步推介推广, 对“困惑与问题”主题组织进一步研究讨论。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 选取一定的教学专题组织研究与讨论。

⒉主要做法

(1) 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形式, 了解教师在爱岗敬业、关注健康、专业学习、关注学生等方面的情况。

(2) 进行征询, 在全镇中小学教师中, 征询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方法”, 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等。

(3) 整理归纳, 形成教学研究主题, 建立资源库。其内容主要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涉及某个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第二类是某一学科内的教学策略问题。第三类是多门学科内的教学策略问题。

(4) 选取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经验与方法”主题采取的专题研讨形式为: (1) 专题讲座: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与方法”; (2) 示范观摩:教师上示范观摩课; (3) 研究讨论:组织相关主题研讨, 形成课例; (4) 专家引领:邀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指导引领; (5) 分校推广:组织推介小组, 进一步进行实践; (6) 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进一步开展研究, 形成科研成果。

针对“困惑与问题”主题采取的专题研讨形式为: (1) 搜集主题资料, 开始自我探究; (2) 组织集中研讨, 实现资源共享; (3) 名师名课观摩, 从中深刻感悟; (4) 安排集体备课, 形成典型课例; (5) 邀请专家引领, 提升认识层面; (6) 成立课题小组, 形成科研成果。

⒊作用与效果

对教师形成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提升与推广, 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以“问题”为载体的专题研讨, 启导教师去发现问题,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集体备课”, 新型传帮, 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质

⒈策略界定

集体备课, 是指同一任教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互相切磋讨论, 形成较为可行的教学预案、最终形成教学课例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⒉主要做法

集体备课有两种组织形式:

(1) 课例比较式。

其主要模式为:上比较课 (集体听二名普通教师或一名普通教师和一名乡村“名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或听某个教师上课, 并观摩同一教学内容的名师授课录像) —授课教师说课、反思—集体比较、研讨—交流、碰撞, 形成共识—专家引领、讲座—形成该教学内容的“最优教法”课例。

(2) 循环授课式。

其操作流程是:指定某一教学内容, 集体分析教材—确定一名教师备课、授课—集体听课—授课教师说课和反思教学过程—教师集体评课—由第二位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备同一教学内容的课, 再授课—教师集体再次听课—第二位授课教师说课和反思教学过程—集体第二次评课……直到同年级每位教师都授完同一教学内容的课—形成该教学内容的“最优教法”课例。

⒊作用与效果

集体备课是目前较普遍的校本教研方法, 但传统的集体备课着重于“备”。改进中的集体备课集“备、授、研”于一体, 课例的形成才是最终的集体备课成果, 是一种新型的“传、帮、带”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 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资源, 推广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经验, 充分发挥本校“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 集体备课能博采众家之长, 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涌现出教书育人的创新灵感;凝聚集体智慧, 培养出具有个性魅力的课堂之花。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交流、反思、互动,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创新展示”, 学践结合, 教育理论有效联系实践

⒈策略界定

创新展示, 即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示范观摩、同行互助等先行学教的基础上, 对自己在学习方式、课教模式、实验操作等方面有切实创新体验的一种展示活动。

⒉主要做法

(1) 创新教学比武。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理念、学习方式、课教模式、新教材分析等基础上, 为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这种教学比武对传统的教学比武既有传承, 又有摒弃。

(2) 片段教学 (或创新实验) 比武。截取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 或某个操作实验, 让教师进行十至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或实验创新演示。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 (或实验) 目标来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

(3) 教学风格展示。在教师完成《中小学教学艺术培训丛书》培训后, 为检测培训成果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 教师借此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⒊作用与效果

传统的教学比武活动随意性强, 纯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研活动次数。以前, 学校和教研组首先想到的教研活动就是教学比武和上公开课。上课的都是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 上了一两次后的“老”教师都不愿接受这“挨批斗”的任务, 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自然就成了主要“攻击”对象, 大家评一评、说一说, 未深入反思, 发言者寥寥无几, 结果是“你好, 我好, 他也好”, 最后评出个一、二、三等奖完事。大中专院校招生并轨后, 极少补充新教师, 教研活动就成了学校和教研组的“头痛病”。“创新展示”, 在传统教学比武的形式上进行转变、创新, 以培训学习为前提, 以比武展示为成果检测手段,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 使教学比武不会被架空而流于形式, 有效解决了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问题。

同时, 我们还采取“享受教育”“叙事演讲”、QQ群“聊”、“抽签上课”等策略。

学校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3

一、营造环境建园子——注重一个“激”字

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同花卉培植一般,需要温和的“阳光”,适当的“水分”,得体的“修剪”和适宜的“土壤”。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对青年教师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起着激励和鞭策作用。

1.创设现代教育环境,营造现代化研训氛围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校园现代教育氛围,对激发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拓宽眼界,切实进行校本研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资四十多万元建立了校园宽带数字化信息网,让师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通畅的现代教育信息渠道,为老师沟通世界,进行信息交流探索提供了便利。学校为每位老师都配备了电脑,让老师随时和名家交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同时,学校还专门对青年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网络知识,进行Flash动画课件制作的培训学习。我校利用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电子信息交流仓库”,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空间,为老师们搭建了研究资料的存储平台、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研究经验的共享平台、研究数据的检索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份宝贵的电子档案。老师注意收集学习资料,并上传到电子仓库中,供大家随时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先进科学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使老师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更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老师学习现代教育信息的积极性。

2.工作上压担子,评价上重激励

(1)搭台唱戏,苦练教学硬功

青年教师大多有着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强烈的进取之心,但同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今后的路还很长,机会还很多,所以一直处于“待机”状态,为了激活这个处于休眠状态群体的内在爆发力和潜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岗位“大练兵”和全员业务考评等活动,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

我校想方设法帮助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学功底,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不少教师身兼多职或要职,有的承担了与专业不相符的学科教学,有的兼任多个学科的教学,有的还担任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些重担使年轻教师忙碌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不懈的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底日益丰厚起来,他们的工作成为一股纯洁而清新的涌泉,给学校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活力。

(2)“以成长为本”开展评价

以成长为本,首先意味着教师评价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评价,而是把唤醒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作为实施评价的前提条件。学校设计了《青年教师研训成长手册》,我亲自在首页撰写了校长感言。成长手册由四个方面组成:青年教师发展现状;青年教师自我规划;青年教师成长足迹;青年教师工作成效。力求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不以奖惩为目的,提倡纵向比较,这一成长手册,引导教师设置恰如其分的发展目标。

二、创新研训搞活动——注重一个“领”字

校本研训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收获。如何让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经历这种过程,获得发展呢?我校不断改进研训方式,更新研训策略,吸引教师参与,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名师引领式

中年骨干教师和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藏,他们很多人身怀“绝技”,有的是班级管理方面的能手,有的是教学工作中的“巧匠”,那些从长期实践中习得的富有特色的经验是青年教师所不及的,所以青年教师要想迅速成长起来,单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和自己的摸爬滚打是不够的,为了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我校一方面在上级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有计划地安排优秀青年教师下乡支教,与支教学校教师结对子,在发挥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更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得到了最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和市区教研部门的有关领导及兄弟校名师来我校,与青年教师就课改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专家的引领下促使他们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同时学校成立了“导师团”,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人力资源,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中老年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解,与他们一对一地签定“拜师合同”,共同听、共同学、共同研究、共同改进,导师团成员鼎力帮助,毫无保留地把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向结对子的青年教师无条件地开放,青年教师虚心求学、大胆探究,巧妙地融合帮辅老师的教学艺术,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2、沙龙比赛式

给青年教师一次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希望;给青年教师一个希望,他们会还你一个奇迹。学校把握住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适时适地为他们搭台牵线,给予学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教师能爬多高,学校就为他准备多长的梯,教师能跑多快,学校就为他准备多好的车。学校进入研训活动以来,骨干教师首先深入青年教师之中,对青年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教学。学校实行“午间沙龙”活动,每周安排一、二次活动,每次十余人,有骨干教师主持,每次确定主题进行沙龙式研讨。一年来,已举办午间沙龙二十余次,参训教师达四百人次,教师在宽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主动接受新理念的培训。同时开展课堂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普通话朗读比赛、反思及展示活动等等,让青年教师上场参加比赛。青年教师在各种舞台上既展示了自身的优势,也展示了整个学校的风采。

3、质疑反思式

新课程需要反思型的教师,唯有教师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己,才能逐渐获得专业化提高。因此我们提出培训要坚持自主性,引导教师自主阅读、理解、反思、构建、寻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与途径。因此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了一万多元的新课程教育理论书籍,以读书会为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我们鼓励教师写随笔,每两周上交一次。一个学期,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一百余篇,校长亲阅并写阅读心得,和青年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反思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4、校本讲座式

XX学年度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4

XX学年开学初以来,我校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安排为指导,围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建构”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了积极的校本研训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通过这一学年来的研训活动,教师的个人成长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研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下面将本学年的校本研训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积极组织、分工明确

我校成立了以吴永芬校长为领导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制订明确的工作职责与要求,负责研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制定教师培训目标及计划,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健全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和各项专项制度,制订校本研训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教师校本研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并负责考核工作。

二、积极参与、强调循序渐进

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参加,保证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实现,是我们校本研训工作一贯坚持的目标与追求。在培训方式上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讲座、自主研修、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自我反思等活动。

首先,在开学初,在校长的指导下,教导处组织教研组的教师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校本研训项目主题,结合我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把主题范围确定为关于小班化的主题,鉴于我校个别教师还没有接触过小班化课堂,所以把本学期的研训目标定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建构”这一主题。

之后,在开学初不久,我校请岭下小学校长金甫老师为我校的全体老师做了一次围绕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讲座,讲座中,金甫老师把小班化课堂教学与教学中的实际事例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小班化教学的特征与优点以及小班化“百分百—五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次讲座,不仅使我们的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小班化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也使我们老师对小班化课堂教学六环节:“引学—预学—互学—展学—测学—拓学”有了初步的框架建构,为这一学年的小班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有了一些理论的基础后,我校便在校内开展了一次小班化课堂实施方案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将老师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针对小班化方案如何实施的问题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导处将这些问题和意见汇总,并确定了本学年我校校本研训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的方向。

此外,在本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学活动交流的基础上,我校还通过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到了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周婷教授以及她的专家团队做客xx小学指导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研训活动,来促进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的稳步落实。

三、认真做好研训考核,推进研训持续发展

为使研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十分重视认真开展对教师研训工作的评估考核,努力做到以评促培。考核时,教师要把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制作、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及时上交学校,同时我们将教师参加研训活动的考勤记录情况整理、统计,这些都作为校本研训检查、考核的依据。本学期我校校本研训达24学时以上,专题学习、主题研讨等形式约占40%学时;教学展示、教学观摩、案例研究、协作教学等形式约占40%学时;自主研修等约占20%学时。切实使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四、不足中找问题、反思中促成长

不足:、校本研训中,部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奔走于一线教学的教师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任务本身就繁重,忙于应付各类的评比检查,导致教室参与活动还比较被动,还需靠教导处严明纪律、考勤得以按时参加活动。

2、校本研训本校的名优教师力量薄弱,特别是对于一些类似我校规模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身就不够,成绩突出的教师更是少之甚少,主要依靠外聘名优教师为校本研训作专业引领。

反思:

.校本研训制度更加完善,进一步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多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外出培训锻炼的机会,培养更多的本校优秀教师为本校的校本研训服务。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5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缺乏专业培训指导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就目前教育部门安排的培训活动已无法满足众多教师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幼儿园借助县教育局组织的“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的校本研训项目为抓手,沿着幼儿园“语言游戏”的课程建设主线进行设计与实施。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园立足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研修方式,在加强校本研修上有了自己见解,现总结如下:

一、寻找难题,订方案

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成了我们教师在语言领域教学中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队伍年轻化,在语言领域集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活动内容的文本解读不到位,活动设计过于传统、枯燥无趣,教师提问不明确、不精炼,活动未能以幼儿为主体,存在着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等等。

因此在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下,最终决定开展“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希望对症下药,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的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利用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汲取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二、严谨扎实,抓制度

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构和机制。本次研训项目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保教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训网络,定期开展研训活动。此次研训项目管理制度严谨,有专人负责考勤、资料收集、台账整理、后勤等工作,个教师分工合作以提高研训效率。

三、辛勤耕耘,倍成长

根据教师现存的问题,我们为教师设计了分层分块的研训模式,让教师通过学习、借鉴、交流、自主研修的多形式下学习成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时间,用时间证明理论。

1.专家引领

本次研训活动我们共邀请了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单琼赟老师与温州市骨干教师、永嘉县教坛新秀的任淑蕾两位老师,有单老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对语言领域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指导,打破教师对语言活动传统、封闭的认识,让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开展语言游戏教学。另外在开展小组系列语言活动大战前有府前幼儿园任淑蕾为大家解读语言总目标。让教师在语言目标的正确理解下开展语言活动。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研修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同伴互助活动能把每一位组员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成为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能够使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合作的快乐,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在第一次的研训活动中我们就将参训的所有教师分成了8组,各组有各所幼儿园的园长组织带领。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小组氛围。

3.自主研修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的过程,本质就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校本研训”也是提供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持续“成长”.通过《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读书沙龙活动,教师能学习到有关语言活动中的各方各面,这比我们听一个讲座,上一节课几首的更多更广。

四、美中不足,再努力

通过“如何提高语言领域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训项目,教师们对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但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

1.教师迟到现象的存在。因为有大部分老师来自于片区的各所幼儿园,()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按时参加培训。

2.会场教师子女干扰较大。由于教师有带子女进入培训现场,活动室内孩子的嘈杂声和进出的关门声常常影响到培训的秩序和老师们的注意力。

3.部分教师参与不够积极,不愿发言、交流。参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并将各所幼儿园的教师打散分布在各个小组内。所以教师之间不够熟悉,教师们过于羞涩不愿主动积极互动,影响整个培训氛围。

研训工作是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主要路径,我们希望能一直以积极向上的心赢取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科研之路越来越扎实。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2015年度校本培训坚持以推进市县“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紧扣永嘉中学教育集团提倡3456课堂,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思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树立精品意识,培育优秀教科研成果,打造精品课程,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质量监测、分析、评价工作,研制课程规划和方案,为学校的课程改革、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反导和服务。

1.校本培训之“课题管理”

(1)开展教科研调研工作,研究当前我校教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困难,倾听教师和学科组对教科研工作的建议。

(2)做好2016年度课题结题工作,2015年度各类课题结题管理和优秀成果送审工作。把好课题质量效益关。

(3)做好县级研究性成果评比,本学期推荐课题、论文、案例等32项参加县市比赛。

(4)做好2015年度县级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工作和优秀成果完善指导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程改革”

(1)继续深化研究3456课堂模式,开展课改班活动,总结当前我校课改的现状、亮点、问题,梳理和总结课堂变革实验阶段研究成果。

(2)修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方案,出版课程校本教材30本,重构课堂体系结构。

(3)发动老师积极参与2016年永嘉县精品课程评比,完成精品学思案的评比工作。

3.校本培训之“评价工作”

(1)研制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出课堂教学研究课,召开评价标准研讨会,促进评价标准的,完善和更新,推广与应用。

(2)重构学校教师专业荣誉和质量荣誉晋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研制教师成长评价方案、办学理念评价方案。

(3)积极参与市级优秀学校评比,及时完成评估材料的整理和编辑。

4.校本培训之“教研管理”

(1)积极打造“五课”活动。五课指:备课和试课,开课和听课、说课和议课,思课和磨课,展课和评课。高质量地开出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调研课和交流课。

(2)积极打造“五题”活动。五题指:命题、说题、磨题、解题、教题,深入研究学思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和重大考试命题研究。

(3)发动教师积极参与市县命题评比活动。共有10份命题作品参与县评选,其中5份优秀作品参与市级评选,并获得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5.校本培训之“教师培养”

(1)积极举行师徒结对活动。本学期开展了师徒结对工作。

(2)积极开展校学科骨干评比活动,选拔优秀参与县级评比

6、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

(1)重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课程。

(2)举办一次研究学习活动指导培训会。

(3)成功举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演示会。

(4)研究性成果评比,并推荐到县里参评。

7.校本培训“课程建设”

(1)继续引导教师开发学校特色课程。

(2)由永嘉中学牵引,出版结集学校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二、主要成果

1、县命题评比

县1组一二等奖

2、公开课、讲座

全校共开出市公开课2节,县公开课13节

3、发表论文

多篇论文市县获奖,或发表省市级刊物。

4、县级课题立项

2项教科研规划课题。

三、2016年度工作思路

1、校本培训之“科研工作”: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成果的提炼与总结能力;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将课题研究课纳入统一管理范围;改进科研评比项目,在案例、课例评比的基础上,评比项目,增加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成果总结报告,特色设计方案,质量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学校课程规划,学科课程规划,课堂变革方案等成果类别评选;突出科研导向作用,突出质量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教学技能” “自主学习与管理”专项课题研究,做好质量提升方面的专业引领工作。

2、校本培训之“课改工作”:开展课改疑难问题调研;举办课改研究课,课改成果项目评比,举办课改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举行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讨会,继续完善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

3、校本培训之“课程建设”:继续挖掘楠溪文化课程资源的潜力,做好楠文化课程的开发,完成我校特色课程体系。继续做好永嘉阀门课程群的开发,并把永嘉阀打造成市级精品课程。

4、校本培训之“新高考研究”:加强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理解,结合我校实际,做好相应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的生涯教育、选课走班、学考选考的研究。

5、校本培训之“校本选择”:改变培训方式,开展参与式培训;改变培训载体,开展项目式培训,改变培训导向,开展质量提升专题培训。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篇6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全省育人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课程与教学改革,突出教学,突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认真贯彻《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通知》、《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xx市教育局开展的“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xx区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xx区中小学“学本课堂”导学指南开发指导意见》和《区教师发展中心2020年上半年科研训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将新常规分解落实,助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服务。

二、重点和主要内容

研训重点:

1.深化课程改革

认真学习落实《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通知》,贯彻落实《xx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xx区教育局关于构建“学本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实施意见》、《xx区教育局关于印发xx区“品质教育·学在xx”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手册》为载体,协同教务处做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整合优化,分类分层建设拓展性课程;整合化、校本化实施基础性课程,重点指导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工作;主题化、系列化实施拓展性课程。学校开发教师个人资源和借助社会资源开设拓展性课程,培育“四小”实践课程,推进“爱阅读”课程开发,争创“爱阅读”示范学校。

2.深化课堂改革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核心素养”这一课程改革关键问题,开展专项学术研讨,以新常规为抓手,落实学本课堂的常规化实施,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从“学科中心”走向“学生中心”,全面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以学科核心能力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课堂变革。根据区教育局制定《xx区中小学“学本课堂”导学指南开发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原有的“导学案”开发,七年级进一步落实推进导学指南的开发与使用,打造“示范课”,促进学本课堂的建设。强化“各学科学本式导学案”设计的规范和适切性;强化核心知识梳理、核心问题设计和板书设计,通过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学本课堂研究。

(2)以教学新常规为抓手,落实学本课堂的常规化实施。出台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紧扣教学新常规的新,完善新常规调研机制,以校、组主题研讨活动为平台,提炼新常规的优秀成果,树立落实新常规的典型。把落实教学新常规、教研组建设、校本教研作为课堂变革、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好抓实。

(3)以课型探索为切入口,深化新授课、复习课、作业讲评课和试卷分析课的课型研究;在完善“3+4”学本课堂形式基础上,探索“3+4+X”学本课堂新思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本课堂形态;在九年级集中开展“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专项调研活动。

(4)以备课为中心,以开发与使用中小学各学科学本课堂导学指南为抓手推进学本课堂常态化。立足校情,依托校本,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把教研组建设、校本教研作为落实课堂变革、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争取取得区教育局 “学本课堂”建设专项考评优秀,获得相应科研经费。

(5)以合作学习为重点,突出“学本”意识,促进学本课堂的深度探索,尊重学生差异、尊重课程性质、尊重教师风格,积极探索“生学师导”课堂教学新方式,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突出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基地和平台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研(备课)组职责,明确教研(备课)组,加强对教研(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化的管理和指导,发挥名师、三坛、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教研组、备课组“蚂蚁精神”,合力提升课堂实效。

发挥两组的平台作用,打造学科骨干团队,开发、整合和编制各学科精品“导学任务单”及相匹配的课堂检测任务,建立各学段各学科学本课堂的典型课例、学案、教学视频等资源库。

4.发挥教科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和中层督促引导作用

教科室带头引导教师发现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加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进一步推进中层联系备课组制度,每个中层联系一个备课组,负责帮助教师成长,打造示范课堂、研究“微课题”、活动督查等,帮助备课组有效开展工作,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研训主要内容:

(一)校级层面:

学校校本研训总体按学科素养“三专一特色”开展培训活动,让校本培训在规范中寻求创新与特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专题培训和特色培训。

1.专业精神——四个“一”,制定一次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学科方案)、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学本示范课堂)、策划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举行一次学科技能比赛(命题、评价等)。

2.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贯彻区《校本研训实施意见》精神,开展有效活动。

(1)管理教研组的公开课活动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结合教育共同体等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校级以上公开课1次、评课1节;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5次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1次),一次评价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5节等(详见“教研组层面”与“备课组层面”)。

(2)组织一次教师命题评比活动(非文化学科自定主题举行一次学科技能比赛),以此作为教师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本学期结合区命题竞赛活动)

(3)开展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和师徒结对活动,发挥省市区三层次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专题培训。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17年度上半年的选课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培养老师“一专多能”,提供拓展课程培训。

根据学校课堂变革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分年级段开展课程改革培训(本学期与新常规学习和落实先结合)。七年级侧重“上课”,每个组至少开出一节“示范课”;八年级侧重“备课”和“评价”,每个备课组开展组内研讨,形成成果集,完成经验推广专题讲座;九年级侧重“上课”,旨在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各文化学科开展一次命题竞赛活动(结合区里命题竞赛开展),九年级必须加强对中考考点的研究,仿效中考开展命题竞赛。

4.特色培训

(1)第一个特色培训:继续成立课堂变革实施小组,由各学科的“领头羊”组成,实施《中层联系备课组制度,有学校中层进备课组活动,及时对课堂变革中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监督和修正。如巡视课堂,及时把控教师在课堂中状态,如果偏离了方向,第一时间交流矫正;定期召开协调会,交流心得,及时商讨课改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第二个特色培训:举办“示范课”展示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学科各推荐一位优秀教师(七年级老师)开出体现“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模式的“学本示范课堂”活动。

(3)第三个特色培训:借助承办市区两级教研活动平台,推动学校课堂变革。

(4)第四个特色培训:开展各类深化课堂变革的工作。

①在不同会议上反复强调体现“学本理念”的“3+4+X”教学模式的操作与策略等,让全体文化科教师深入理解其真正。

②进一步实施中层联系备课组制度,深入备课组活动中区,听取教师意见和困惑。

③不定期开展“学本课堂”阶段反馈会议,了解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尽力提供咨询与培训服务。

④继续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情况的座谈、问卷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并及时予以反馈改进。

⑤协同教务处开展听随堂课、推门课活动,了解教师对“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把握情况,以做新的思考与举措。

⑥不定期地开展“学本课堂”工作推进会,及时改进工作思路。

⑦继续课题《“学本课堂”下小组合作的问题策略》的研究工作。

(5)第五个特色培训:开展各类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

协同教务处,认真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xx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xx区教育局关于印发xx区“品质教育·学在xx”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区教育局关于构建“学本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实施意见》,从实际情况出发规划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重构学校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落实我校《构建美丽学校▪奠基幸福人生——温二十五中践行“尚微”课程体系》,基于学校特色的内容选择与创新开发,形成若干门特色课程,统帅学校拓展性课程;基于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需要与学生市级,开设学科特色课程,完善学校拓展性课程;基于学情与学生选择,选用现有xx市和xx区的精品课程和地方选修课程,形成学校的拓展性课程。

(6)第六个特色培训:重视学生素养同步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素养活动。

打造学生活动特色一直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我校由教研组组织的学科节活动与备课组组织的学生素养竞赛活动为培养我校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我校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我们的活动方案,本学期开始将学生活动与团委、政教活动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微活动”体系,进一步提高活动效率,发挥为课堂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宗旨。每学年每个教研组至少要申报一次学科节活动,备课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特色活动,以切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研组层面

1.期初及时制定教研组研训计划,期末及时教研组总结,确定本教研组研训活动主题。

2.举行主题研讨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各学科根据xx区各学科研训主题,自行定义本组本学期研训主题。(结合新常规的学习内容确定本学科、本年级段主题)

(1)90学分及区级以上且学习时间达2天以上的教师必须开课。

(2)参与师徒结对的新教师。

(以上两类教师若不开课,在期末目标考核中按一节同级别的公开课予以扣分。)

(3)除以上三类教师外,部分教师在一学年内尽量要以随堂课、职称评比课等形式开课,但不享受公开课待遇。

每个教研组至少还要开出2次2节以上带有评课活动的公开课活动,技能类的备课组(体育、艺术信、综合、心理),每组至少开出1次2节以上。没有完成开课指标,优秀两组一票否决。校优秀教研组,每人期末考核组长加1分,组员加0.5分。

3.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年级段开展一次教学“新常规”的专题研训活动,认真做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4.在第5周,举行一次命题竞赛活动(文化学科结合区里命题竞赛活动,非文化学科为学科技能比赛),学校予以适当的经费补助。

5.在第8周,分教研组举行一次 “学本示范课堂”专题活动,文化学科以七年级“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为主题,体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6.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位教师上传1-2篇读书心得。

7.社会思品教研组组作为全市的研训基地、市第一批“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优秀项目,全区的“学本课堂”学科示范基地,要认真按照市基地学校、学科示范基地和“样本班级”的要求开展活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本课堂实践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发挥学科基地和“样本”的效应。

8.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郑银凤科长来我校蹲点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意见,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切实提高英语成绩。

9.及时组织本组教师参与区24学时集中培训。

10.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师业务评比活动。

11.配合体育组开展体育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12.严格考勤,及时资料整理:考勤采用出勤实名签到制,与学科素养提升考核中的“校本研训”分挂钩。无故不参加活动,按学校管理手册扣分。认真及时完成活动后的记录工作与宣传工作,期末统一上交教科室。

(三)备课组层面

1.制订备课组分工及计划:开学初统一订好时间和地点,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备课组常规事宜的讨论,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进度的统一、教材处理的分析、教学疑难的讨论、突出学情分析,明晰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的取舍),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方案的基本形式,周周清命题分工,高效作业的设计、复习计划的安排、考试质量的分析(重点)、学生学情的调查等,可以涉及到教学方面的所有内容。

2.集体备课:认真贯彻温龙教办研《关于进一步加强xx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备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全面把握课程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落实学本课堂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每个章节或两个单元至少要集体活动一次(4-6次)。集体备课研讨时,对前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七年级备课组开展一次“导学指南”的专题培训会,研讨如何将新的变化与旧有的经验与做法结合起来,形成本校特色的“导学案”;

期末,组长要收集所有的备课电子稿及相关课件存到教科室和校资源库。

集体备课次数不达标,优秀备课组票否决。

3.“阶段清”工作:根据学科学段等学情,以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对一篇、几篇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做简单的测验,适当的考虑层次性,内容尽量采用导学案中的试题,分值自定,尽量体现鼓励性原则,教师及时予以批改讲评。这活动可以结合段里组织的补差工作。

4.试卷质量分析工作,每次月监测、期中监测、期末监测等大型质量检测后的成绩输分,利于质量分析。每次测试后,都要求组员认真分析,每位教师都需对每一大类题目做班级得分率与失分原因的分析,组长要分“总体答题情况”“典型错误”“改进措施”等方面来分析,切实以质量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5.堂堂清,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能力要求,设计有效、精简、有针对性的课堂检测,并初步形成学科资源库。

6.及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上级相关的学生竞赛活动并组织相关辅导。

7.举行学生素养竞赛活动,各备课组也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切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素养的活动,部分备课组已经参与了教研组的学科节活动了,可以不独立举行,或举行其他学生活动。

8.组长常与组员沟通,及时发现教学共性困惑,特别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及时把情况向教科室或校长室沟通,并共同商量对策。

9.活动资料整理方式同教研组。

10.考勤方式同教研组。

注:

1.活动后资料及时整理,规定时间内上交教科室(以教科室通知为准)。

2.教研(备课)组资料内容包括:活动的文件、教案和课件/获奖名单/优秀作品/其他、活动记录表、活动照片、活动报道、签到表)

3.所有材料尽量采用电子稿形式,电子稿没有的材料必须以纸质材料送交教科室。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建立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对各项活动进行不定时地监督与评价,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分工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研训活动,确保研训到位。

2.推进中层联系备课组制度:发挥学校中层的中坚作用,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

3.完善措施制度:为了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在原有的措施制度上不断地更新、完善。

相信在区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校长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教科室的有效组织下和教研组长的精心策划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形式越来越多样,效果越来越好!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2

新课程教学结构改革,急需转变的就是教师的观念,急待提高的就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此,我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课改、结合课题、聚焦课堂,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组织形式,着重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技术两方面实施“问题引领,任务驱导”校本研修。为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序、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通过校本研训,构建以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维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具体目标是:

1.教师全员培训全年不少于两次,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合格率为100%

2.班主任培训全年不少于两次,促使班主任教育行为合格率为100%

3.组织学校层面的教科研菜单式讲座不少于三次,50%以上的备课组能按照“友善用脑”课改模式编写导学案。

4.80%的教研组、备课组能有效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5.80%的教师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100%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6.60%以上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评出10%的精品课7、100%的青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有提高。

三、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职责:制定校本研修方案;修定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实施校本研修考核;落实校本研修的经费及使用;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

四、基本思路: 自主、互助、引领三维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

五、活动形式

(一)自主研修做到9个1,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师每年做到自主研修9个1:做好1次集体备课发言、编好1份优秀教学设计、上好1节公开课型、写好1篇教学反思、做好1次听课点评、搞好1次专题发言、写好1篇心得体会、参与1项课题研究、撰写1篇学术论文。

(二)同伴互助搭建7个平台:

1.教研课改组

为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我们的教研活动分成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个教研组分别开展,教研活动有两种形式:

(1)组内教研——上公开课(每位教师在一年内必须在学科组内上两节公开课,每周开展一次。)

(2)校内教研——上示范研究课(由学科组内推出有专题的研究课,每月开展1次。)

2.集体备课组

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形成集体备课小组,每个小组间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先由主备课人撰写初案,然后组内成员讨论达成共案,使用人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个案。教研活动的备课亦是如此。

3.师德宣讲组

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师德标兵的评选,并安排至少一次的师德宣讲。全年开展至少2个专题的师德培训。

4.青蓝工程

继续落实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标的“青蓝工程”。学校搭平台,师徒结对子,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从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班主任QQ平台

为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方便班主任老师们网络研讨的需要,申请建立校园班主任QQ群,并分别组建若干个讨论组,要求各讨论组每周至少有一个讨论主题,并根据发言情况,每周评选1位讨论明星进行表彰。

6.内外交流

交流研修一直是我校非常重视的活动。一是区内教研,二是友好学校(丹麦奥尔胡斯教会学校及意大利都灵美院)教研,三是省市级学科培训和教学展评。一方面,我们把外校优秀教师请进来,到我们学校的献课、传授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把老师们送出去锻炼、磨砺。

7.经典诵读

为使每一名师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一定的文化底蕴,让优秀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积极营造“诵读经典”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为此,我们把图书搬出图书室,在办公室设书柜、在教室设书架、利用楼道的角落设开放书吧。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要求每个学生每年至少读5本课外读物。通过开展“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丰富“经典诵读”的。

专家引领开辟4条途径

1.考察观摩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涌现出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不走出去,我们便会成为“井底之蛙”,因此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派遣教师参加各级观摩学习。

2.专家讲座

为让教师们走近专家,接受专业的引领,每学年我们都邀请专家到学校做讲座。我们将邀请某课改名校优秀教师到学校办讲座,给我们进行面多面的指导。另外,我们学校每学月都要组织教师观看专家专题讲座。

3.骨干示范

目前,我校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共12人,每个骨干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要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引领作用,每位骨干教师每年要培养一位青年教师成长;主持或参与一个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每年至少在校内上一次示范课,获得1次区级以上奖励。

4.学习反馈

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返校后,由学校组织在全体教师、教研组或备课组中进行二次传达或二级培训,全年语、数、外学科达6次,其他学科达4次。

六、活动保障

(一)制度保障

为使研修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序规范,我们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我校的服务校本研修的措施办法,旨在指导、服务与保障。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指导教研制度。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及领导成员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工会、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与评估机制,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务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完善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沟通、协调、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网络资源使用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

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教师每学期都要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并写读书笔记。

(2)教学反思制度。

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或外出学习后,教师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每节课后,要写教后感;考试结束,要写试卷分析等等。从而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3)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

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课题管理制度。

要深入地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方案、过程研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度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4、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组内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青蓝工程制度等。

(1)组内教研制度。

修订完善组内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

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3)青蓝工程制度。

由工会牵头,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含班主任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帮带青蓝教师或班主任结对,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建立考核制度。

针对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按月、按学期进行考核,完成度高的教研组可参加先进教研组评选,有特色的校本培训项目可推荐区校本培训。

(二)物质保障

1、通过制定校本研修物资保障制度,保证校本研修所需的物资及时补充。

2、通过制定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活动经费及时到位,合理运用。

七、考核评估

1、成立由教科室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管理和考核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2、对认真完成上述教研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时,由活动主持人或组长负责登记,并于每期末上报校长室汇总备案。

3、各教研组教研成果考核分A、B、C三个等级,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教学随笔、课例案例、课件设计与使用”等材料给予评定。教师的出勤、参与度等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参考性依据。

4、每学年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成果进行汇总并编订成册。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三个坚持”,即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深化改革;围绕一个目标,完成学校教师的培养目标。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切实解决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融“学习—研究—教学—反思”为一体,以教学反思、学习应用、专家指导为核心要素,不断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努力开拓校本研修的新路子,为我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20xx—20xx年的培养培训计划。

二、工作重点:教师队伍优化,学生素质提高 教学质量提升

三、培养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4、进一步加强育人力度,力争在2020学年内培养县级骨干教师。

四、主要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完善培训的模式。

1、听专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辅导讲座,要求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

2、“请进来”与“带出去”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必须做好“三个一”工作:

(1)写一篇外出学习的感想;(2)作一场外出学习的专题汇报;(3)上一堂外出学习的研究课。

3、反思式培训。

一要开展随堂听课周活动,鼓励教师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二要采取定期集体备课的办法,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三要对教师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考核的结果与表彰奖励挂钩,激发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的动力。

(二)构建教师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为此,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每期活动的主持人、活动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负责人负责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

3、培训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训前要制定培训计划,上交教导处审核。内容包括培训的目标、措施、时间及具体内容。

4、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过程监控,结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三)开展研讨活动,搭建平台。

1、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我们将深入研究课堂,同时,认真组织评课活动,和上课教师交流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邀请其他学校老师听课、评课,开展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狠抓教科课题研究。

不折不扣完成教科常规工作。具体要求:

(1)要求教师每学期坚持写十篇教育反思,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

(2)学校继续开展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采取奖罚政策。

(3)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积极申报新的“十三五”课题的研究,让课题研究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3、以评比为契机。

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基本功等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四)培训与监管: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研修,制定校本研修制度,指导学校教导处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研修。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研修具体策划,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3、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科研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4、学校要对教研活动搞得好的教研组给予奖励。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5、教师要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类教研活动,凡未经学校同意,擅自不参加者以旷课形式处理。

6、校级教研课听课实行考勤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的绩效将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内容: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经验中升华理论,确立以下四个专题的培训内容。

1.专题一: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20xx年x月—20xx年x月)

培训内容: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发展规划,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

2.专题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20xx年x月—20xx年x月)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教学启导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艺术等。

3.专题三:组织与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等

4.专题四: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能力(20xx年1月—20xx年7月)

培训内容: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升学考试研究等

五、健全各项制度,提供条件

1、完善各项考核制度,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及考评办法》、《教师常规工作要求》,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工作,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经验、创造性教学等列入考评的重要项目,全面检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培训经费。学校每学期均筹集和拨发校本培训专向经费。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4

根据xx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镇中学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学校师训工作计划。本年度的校本研修工作将以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实施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实施新课程改革。

一、工作思路: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大部分教师都有职业倦怠感。因此校本研训必须“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五、考核方法:

教师研修的考核参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实施。采取周评估、月评估和学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内容按学时计算,完成研修任务与月奖联系,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并与年末考核挂钩。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5)

一、指导思想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它是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的关键。

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学校将以“新基础教育”提出的与时代精神相通,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具有理解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管理、研究的能力的教师素养为要求,通过校本培训,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二、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要求21世纪的教师必须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洗礼;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否则难以达成教育目标;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发展,对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通过继续学习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发展形成教学专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创新的步伐。

综观我校教师队伍群体,呈现如下特点:

年龄结构:青年教师多,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80%。

学历结构: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0%

素质基础: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易于领悟。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内的教师培训资源,发挥老教师作用,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三、培训工作的目标与实施原则

1、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一支师德修养好,教育理念新,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努力增强敬业精神,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教育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3)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20xx年底做到45岁以下的教师80%会制作多媒体课件,100%青年教师会熟练制作不同的教学课件,全部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4)使15 %成为优秀教师,50 %成为骨干教师,100 %成为达标教师。逐步推出学校的首席教师、明星教师,形成一支市、区、校级骨干队伍。

(3)不同层次目标

1)全体教师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良好的师德,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完成区教师进修学院规定的教师职务培训必修课程。

2)新教师

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学习自觉,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区教师进修学院规定的新教师培训课程。

3)青年教师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应用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4)骨干教师

a.校级骨干

对所教学科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有理解和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原则的能力,独立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b.区级骨干

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为人师表,起榜样作用;教育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指导作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方面能出成果,起带头作用;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尊自信,尊重他人,讲究效率,乐观向上。

2、实施原则

(1)师德为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2)青年优先: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培训的工作重点。

(3)教、研合一:坚持以培训为基础、科研为先导、教研为核心,将教研、科研、培训相结合。

(4)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坚持培养与使用并举的原则,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培训内容、方法和途径

1、内容

(1)学习名师风范,敬业爱业,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主的内容,以电视教育、外请报告、自行教育等形式进行。

(2)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学科德育及社区教育调适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3)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文章。

(4)学习实施教科研课题的科学方法,围绕学校主要科研课题组织科研讲座。

(5)完成区里规定培训的课程。

2、方法

(1)专题讲座,交流提高

组织有针对性的报告、讲座,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师德修养、科研讲座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同时使教师了解教育前沿知识及发展趋势,拓宽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并要求老师写学习体会,在大会和小组会议中进行座谈、交流。

(2)同行指导,专家引路

在学校内部将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要求、所要完成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等,如,每学期师徒间相互听课要达8-10节、设计教案、写阶段小结、写论文。学校按合同的要求定期进行考核、表彰和奖励。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成为一种可贵的校本培训资料。

(3)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建设,以教研活动、公开课为载体,教师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借鉴、相互切磋、相互指导,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实现教师互动,就地取经、经验共享、双向交流、合作探索。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开放与互通有无,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组织学习、观摩外校典型的课堂教学,并进行评析。

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技术、音像资料等现代化教育手段。

(4)学习先进,榜样领路

将逐步推出学校首席教师、明星教师,他们的课堂向校内、外教师开放,让有才能的教师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考验、鞭策和提高,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向他学习。

(5)课题研究,协作科研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出“人人参与研究,人人有所感悟”,引导教师从自身教学中一个小问题着手进行研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一得。以课题群作为抓手,分成主题研究。使每位青年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的精神,协作进行科研。培养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注重专项的技能训练,组织青年教师的“三笔字”比赛;作文比赛;课堂教学比赛。

(6)努力实践,重于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教师每上完课,都要求写反思,通过实践,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倡导写“反思札记”、“教学后记”、“自省日记”、“个案分析”,并进行学期的展示。

(7)坚持开放,锻炼提升

学校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必须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不断发好外功,即坚持向社会开放。学校坚持每学期向社会开放,另外学校将随时迎接来自各地的领导、专家和同行,用任务驱动法给自己压力,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在做中锤炼教师队伍。

(8)学会学习,自主培训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学科知识的更新,思维向多维空间拓展。学会学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能力,善于吸收积累、总结思考,将多学创造性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科研中,自学是校本培训的生长点。教师必须把社会需要、学校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不断丰富个人的,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途径

(1)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每月有一次教育业务的理论学习。

(2)以课题为抓手,组织教师参与,成立小组,以课题研究活动为中心带动教师培训。

(3)完成区进修学校要求的各类技能培训。

(4)组织教科研经验介绍,学习交流。

(5)组织教师读书沙龙,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营造学习氛围。

(6)逐步推出学校首席教师、明星教师、好教师。

五、管理保障机制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建立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并与教师的各项考评结合起来;健全机构,明确目标,层层落实。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保证培训的正常运行。

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

1.成就激励。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创特色。学校组织教学实践课、写论文、教案设计等评比,论文装订成册,好的文章进行推荐,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显著成绩办专栏展示,2.荣誉激励。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区、市的荣誉称号,学校设立奖项进行鼓励。

3.情感激励。学校组织各项考察活动,寒暑假进行家访,关心教师的生活,定时与青年教师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具体情况,本规划还将作合理的调整,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全校教职工发扬“严谨好学、诚信进取”的校训,持之以恒地实施规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团结奋进、脚踏实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学校校本研训工作计划精选范文5篇相关文章:

1.2020年学校教研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篇

2.2020年学校学困生转化的工作计划范文5篇

3.2020年学校教研主任的个人工作计划5篇

4.2020年中职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5篇

校本研训的管理策略 篇7

一、坚持科学决策, 加强目标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应该将校本研训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提上学校日常工作的议程, 强化目标管理。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学校领导要重视培养、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包括提高科学发展的意识, 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 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的决策, 探讨科学发展的方法。学校对于本校教师的发展提高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发展规划,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的基本前提。只有学校明确了办学方向和做好规划, 才有可能对本校所需的师资有一个清晰的期盼和明晰的愿景。

我们学校的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意识到, 我们不仅要使用教师, 也要培育教师, 要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要形成教师校本研训的常规制度并且常抓不懈。只有这样, 校本研训才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建设学习型的学校”就不会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才能够在我们的校园里培育并形成讲学习、讲研究、讲创新、讲服务的和谐氛围。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撑起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团结合作, 弘扬团队精神, 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建功立业。

二、建章立制, 突出依法管理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管理的要义。我们应该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 使广大干部、教师都能够明确校本研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意义。尽管第一周期教师培训已经鸣锣, 第二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经启动。但是,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仍然有一少部分人对于教师培训存在着糊涂认识, 参训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学校领导应该坚持教育引导、正确导向, 促使广大教师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自觉主动地参加校本研训的学习研究。只有大家都明确了教师培训的目的意义, 才能使教职工们端正认识, 建设学习化的学校,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从而使校本研训工作得到学校各部门以及全体教师的重视与认同, 使相关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 切实有所保障, 从而取得实效。

应该设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用制度来约束人、激励人、鼓舞人。尤其要建立激励机制, 防止“学和不学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对于积极参加培训, 且学有所成、成果丰硕的老师, 应该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应该注意树立先进的典型, 用正面的形象来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 辐射全体教师的成长, 打造名牌学校。

学校管理应该完善奖励制度, 培养全体教职员工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金钱、物质的奖励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非常有效的。《中庸》曰:“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通过这种奖励制度的强化作用, 就能够真正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应该经常对教师们的正面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 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发展, 这是管理学中的一种积极强化, 也是促进广大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明确重点, 彰显特色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特点确立好校本研训的主题与重点。只有将教师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起来, 充分整合好学校、社会的教师教育资源, 才能形成长期的、经常性的和发展的校本研训制度, 才能保证校本研训取得成效, 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校本研训必须立足本校的师资状况, 结合本校的办学目标与方向, 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的主题与重点, 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好自己学校个性化的校本研训工程。

注意以教科研为支撑,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一些学校的校本研训, 就是请专家为老师们做几场报告而已, 这是远远不够的。校本研训更应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教育资源, 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教学研究为核心, 组织群体学习式教研、先导小组式教研、骨干教师引导的教研、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研、连环跟进式教研、中心学校辐射的教研、联片教研、任务驱动的教研、项目合作的教研、有技术介入的教研等等, 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应该注意加强发挥教研组、课题组等的辐射作用。在培训内容上, 当前应该更加关注教师对教书、育人相互渗透能力的培养, 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素质教育下教学出发点把握能力的培养, 对科研与学科教学结合能力的培养, 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使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校本教师研训应该努力构建学习者共同体。聘请本地区甚至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时, 要留出一定的时间, 供教师们与专家进行交流,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线教师的疑难问题;加强参训老师之间的经验反思、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等的交流, 摩擦出新的思想火花。

四、分层培训, 体现人本管理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由行政管理向真诚服务转型, 倡导和弘扬人文精神、人性化管理。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转变, 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谱写教育的新篇章。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 尊重教师, 服务教师。对于本校教师的整体情况要比较了解, 要结合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培训, 形成“金字塔形”的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领导首先要讲学习, 搞研究。努力塑造既懂得业务、又懂得管理的“双内行”的专家型领导的形象。一个出类拔萃的校长的出现, 能够感召更多的教师向他学习, 在学校中形成追求卓越的主流现象。校长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团结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 奋发图强, 建设第一流的名校。应该确立“有为有慰有威”的新理念, 才能真正领导全体教师员工励精图治, 形成合力, 共同提高办学质量, 共同建设和谐的学校。

应该重视选拔培养教学骨干。学校领导应该善于从广大教师多姿多彩、流派纷呈的教学活动中, 敏锐发现、细心筛选有新意、有创造、有实效的经验, 给以科学的总结, 组织广泛的交流, 想方设法开创各种教育实验项目,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对于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我们应该提供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的平台, 使他们能够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从而形成一种“鲶鱼效应”, 辐射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对于广大的教职员工, 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促进他们在岗位上的发展提高。要积极想办法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使广大教师有用武之地, 无后顾之忧, 真正做到安居乐业, 专心致志地去立德、立功、立言。这样, 更多优秀的教师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学校领导要敢于面对矛盾, 科学分析矛盾;注意控制矛盾, 缓和矛盾。多与群众谈心谈话, 教育大家顾全大局, 齐心协力做好各种工作。现代学校管理既呼唤“专家型”的领导, 也需要能够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社会活动家”型的行政管理人才。团结广大群众, 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共同谋求学校的科学发展。

五、格物致知, 夯实实践管理

1.读好一两本书

比如研读《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等, 以自学自研为主, 每位老师读完后要写出两三千字的读书笔记, 发到学校内部网站进行交流, 也是积累一种成果。杭州的一些学校要求老师们经常做好这项工作, 每月都给以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真正形成了学习型的学校。

2.听好一两个专题

在假期或其他时间集中时间学习, 以专题讲座为主, 结合研讨、观摩、考察和实践。其中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观摩和科研指导课等各占一定的比例。尤其要让老师们学习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和应用本领。

3.上好一堂课

在相关导师指导下, 让青年教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 认真研究、设计、备课, 上好一堂体现新教育理念和新教学方法的优质课。在本校自行完成, 并由有关专家评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制作自己上课的录像带作为成果保存。

4.写好一篇文

根据所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 写出一篇有一定价值和理论水平的3 0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个案研究。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 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写作。

5.做好实践考察工作

选择镇区内、市内名校或者在校本研训方面有突出特点的先进学校为考察点, 考察学习这些学校的教学教改情况、实施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情况、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等。也可以要求受训者在分散时间里个人寻点听课、参观;或者集中考察, 考察后要求大家按统一的计划与要求写出考察报告, 并且组织交流互动, 学校对考察报告做出评审, 给予奖励。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篇8

一、校本研训的组织管理

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组织,组织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实体,无处不在,由一定成员构成的校本研训组织也是社会众多组织中的一种。校本研训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是组织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通过管理保证组织的有效进行,为实现校本研训组织的目标服务。

1.建立高效的校本研训组织结构类型

校本研训的组织结构是表明学校研训组织内部各部门、成员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它是“框架”。我们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和特点建立校本研训组织结构,以最大限度提高研训的实效性。

学校可以建立多线型校本研训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本组织结构型的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和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常规的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种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互相传达意见,直接参与校本研训的管理。这样的组织结构细化校本研训管理,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吸收多个部门的人员参与管理,提高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人翁意识。各研训团体在校本研训中加大了横向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学校还可以引进校外专家参与校本研训管理,这种组织结构称为直线——参谋型校本研训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此结构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学校领导);一类是参谋部门人员(校外专家和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一定的决策权,对校本研训的工作负全部责任。校外专家和教研人员是直线指挥系统的参谋,只能对各部门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一是组织实行统一行动;二是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参谋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便于加强专业管理。

两种校本研训组织结构都是抽象出来的典型模式,实际的校本研训组织结构可能是非典型的或是混合型的。至于采用哪种校本研训组织结构提高研训的实效性,要立足学校本身校本研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

2.确立校本研训组织结构中各人员的职能

以校为本的研训,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研训。校本研训既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也对“以人为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教育研训中,校长和教师是校本研训的主体。在校本研训的发展和建设中,校长是校本研训发展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是校本研训发展的实践者。只有规划好校本研训中各成员的职责与职能才能保证校本研训有序和有效的开展。

学校校长是校本研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这里的“校长”并非完全指校长个人,可能更多的是指向学校中的研训管理层。校长要正确把握学校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以此作为制定校本研训计划的基础。校长还要参与校本研训的实施过程,包括研训主题的选择、受训人员的确定、研训学习的活动以及对效果的评价等。

学校要成立校本研训专职指导小组,小组由校长、分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代表(也可以聘请教师研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组成,在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校本研训工作,其职责是双重的,包括管理和指导。它要实施教师研训需求调查,然后制定研训计划以及学校校本研训制度;负责对下(教师)管理指导,定期对上(区、市研训机构)汇报;对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骨干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发挥着专业引领和传、帮、带的辐射作用,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学校要充分管理好、发挥好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专门的骨干教师档案,对其“优培、重用、厚待”,让每个骨干教师承担一个课题,带动一个学科,带好1~2名青年教师。一年进行一次考核,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为某一范围内的校本研训专家组成员,并享受一定待遇。

二、校本研训活动的管理

校本研训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形式和方法是否与特定的研训内容、研训目的、参与对象的情况吻合。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使校本研训富有节奏感,不显得单调、乏味;更可以使参训者保持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研训任务,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在选择校本研训形式时,也要注意到运用这些形式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要领,使之与研训形式相辅相成。

1.校本研训形式的管理

在校本研训实施前,我们必须考虑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研训效果。校本研训的方式是指学校在分析本校可利用的研训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本校教师实际,选择和实施的组织教师参与研训的方式,是影响校本研训效果成效的主要因素。研训方式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以受训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要根据各种研训方式的利弊,针对受训对象的文化水平、专业需求、年龄结构特点来合理选择研训方式,在以一种形式为主的基础上,穿插其他方式,使之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研训质量,与研训目标吻合。其次,研训形式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比如学科性知识性研训,应以讲授或讨论为主;技能性研训,应以示范、演示、表演等形式见长;情感态度价值观研训,以情景模拟、实际体验为主,可能效果更好;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思维等的研训,应以自学反思的方式研训为佳。所有研训形式的选择与研训内容的选择都是相辅相成的。再次,校本研训容易受时间、场地、人员、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研训方式的选择一定要具备可行性,切不可盲目套搬,或互相攀比。最后,必须考虑研训者本人的水平及对该研训方法掌握的程度,不能强研训者所难。

校本研训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自我反思、研训沙龙、课题研究、校际协作和网络研训等。除校际协作和网络研训之外,其他都为常规式校本研训形式(具体模式略),而校际协作和网络研训打破了以校为单位开展的校本研训形式。校际协作是指由若干所学校组成教师研训联合体,它介于集中研训与校本研训之间。校际协作的对象要动静结合,即可以是相对稳定的,但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要求校际间要通力合作,研训的具体程序是:制定协作计划——各校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网络研训是指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师教育系统与互联网,以虚拟学校、虚拟教师为载体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现代研训方式。

2.校本研训操作过程的管理

校本研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操作步骤一定要规范合理,让校本研训操作过程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流程,明确流程中每一步的操作方式与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提高研训的实效。

(1)准备阶段。校本研训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确认研训需求,即“这一研训到底有没有必要”。只有研训者对将要受训的人员的情况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确认之后,才可能确立选项、内容、方式,有了这些前期准备,才可以为后面的研训打下好基础。课程目标是通过研训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设定,一方面由组织和学习者的共同需求确定,另一方面又受到研训资源的制约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研训者不能一味地“锁定”目标,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随时对目标做出必要修正。制定研训方案,首先要阐明研训目的,其次说明研训内容、顺序及研训对象、研训形式和时间安排等,最后是实施。

(2)实施阶段。校本研训的某一研训项目一旦进入实施阶段,研训者就要参与研训的全过程,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估,对已出现的偏差做出修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主要侧重于研训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课程内容是否完成,以及实施的措施是否落实等问题上,以便更好地完成研训计划。

(3)小结阶段。校本研训项目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它既是对研训质量的检查与小结,又是下一阶段研训的前期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是指一个研训项目实施结束之后,对各个环节,包括起因背景、方案设计、组织管理、教与学、后勤保障等作全面的终结性“回顾”和“反思”,总结成绩,发现规律,找出不足,提出建议,并形成文本材料。

在校本研训中建立协调而高效的研训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各成员的责任与职权,确保校本研训的形式适当合理,全程监控校本研训的操作过程才能切实提高研训的实效性。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繁星春水读后感下一篇: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