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2024-09-11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共10篇)

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知识竞赛题 篇1

1.为中国载人飞船题写了“神舟”船名。

A.江泽民 B.李鹏 C.胡锦涛

2.发射“神舟”飞船的运载火箭是__________。

A.长征三号B B.长征二号F C.长征二号E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__________年开始实施的。

A.1992 B.1993 C.1994

4.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

A.更高大 B.运载能力更大 C.有发射应急逃逸系统

5.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简称是__________工程。

A.863 B.921 C.331

6.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安全性指标为__________。

A.0.997 B.0.977 C.0.987

7.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飞船、运载火箭等__________大系统。

A.六 B.七 C.八

8.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前,采用__________。

A.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水平转运 B.水平总装、水平测试、垂直转运

C.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

9.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是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发射成功的。

A.1998.11.20 B.1999.11.20 C.2000.11.20

10.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故障检测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

A.检测并排除故障 B.检测并报警 C.检测并发出自毁指令

11.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太空飞行了__________小时。

A.21 B.22 C.24

12.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全冗余控制系统是指__________。

A.控制系统完全可靠 B.控制系统的功能绰绰有余 C.有备份的控制系统

13.发射“神舟”飞船的发射场是__________。

A.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B.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C.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14.江泽民称赞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是一支“特别能__________、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A.登攀 B.吃苦 C.冲锋

15.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回收在__________中部地区着陆场。

A.新疆 B.内蒙古 C.甘肃

16.神舟号飞船的总质量约__________吨。

A.4.8 B.6.8 C.7.8

17.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

A.袁家军 B.戚发轫 C.王希季

18.神舟号飞船由结构与机构等__________个分系统组成。

A.11 B.12 C.13

19.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

A.王德臣 B.刘竹生 C.王永志

20.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__________圈。

A.12 B.13 C.14

21.神舟号飞船主要是由__________研制的。

A.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B.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C.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22.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__________次飞行。

A.70 B.71 C.72

23.神舟号飞船在__________轨道上运行。

A.地球静止 B.太阳同步 C.地球近地

24.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__________项新技术。

A.54 B.55 C.56

25.神舟四号试验飞船在太空环绕地球飞行了__________圈。

A.106 B.108 C.110

26.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

A.刘竹生 B.王永志 C.黄春平

27.神舟号飞船在太空完成飞行任务后,只有__________舱回到地面。

A.轨道 B.推进 C.返回

28.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是__________。

A.长征一号 B.长征二号 C.风暴一号

29.中国是世界上第__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三 B.四 C.五

30.神舟号飞船的轨道舱通常具备__________天的留轨飞行能力。

A.120 B.150 C.180

31.神舟三号飞船载上太空的9枚鸡蛋,返回地面后孵化出__________只小鸡。

A.3 B.4 C.5

32.神舟号飞船装有__________副太阳能电池板阵。

A.1 B.2 C.3

33.神舟三号飞船携带到太空的一幅中国画叫__________。

A.腾飞中华龙 B.中华腾飞龙 C.中华龙腾飞

34.我国已经独立研制发射成功4个系列的__________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A.10 B.11 C.12

35.神舟号飞船发射时的逃逸塔高__________米。

A.7 B.8 C.9

36.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的主降落伞有__________平方米大的面积。

A.1000 B.1100 C.1200

37.神舟号飞船由__________个舱及附加段组成。

A.3 B.4 C.5

38.火箭系统是指__________。

A.火箭和它的附加设备系统 B.火箭和地面设备 C.火箭和发射设备

39.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垂直测试厂房大门高__________米。

A.64 B.74 C.84

40.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着陆回收后,其轨道舱将__________。

A.自行坠毁 B.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空间实验 C.继续在轨运行

41.神舟号飞船迄今成功地进行了__________次不载人试验飞行。

A.4 B.5 C.6

42.火箭发射场最注目的标志性建筑物是__________。

A.发射台和发射控制室 B.发射勤务塔和发射台 C.脐带塔和发射勤务塔

43.神舟二号试验飞船上安装了__________件科学实验设备。

A.15 B.37 C.64

44.火箭的“发射窗口”是指__________。

A.有良好气候的时间 B.火箭处在良好状态的时间

C.允许火箭发射航天器的时间范围

45.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在太空飞行期间进行了__________次科学实验。

A.14 B.15 C.16

46.火箭的“发射条件”是指__________。

A.火箭处在最佳技术状态 B.气象和各项技术设备都处在最佳状态

C.保证火箭发射成功的技术要求

47.神舟四号试验飞船共载__________件有效载荷设备上天。

A.52 B.33 C.41

48.保证火箭发射和飞行安全的最好办法是__________。

A.绝对不出故障 B.万一出故障有保证继续安全飞行的补救技术措施

C.能够让火箭停下来修理

49.神舟二号试验飞船在太空飞行了__________天。

A.7 B.8 C.9

50.神舟号飞船环绕地球一周的周期约为__________分钟。

A.90 B.100 C.108

51.神舟号飞船最多能乘载__________名航天员。

A.2 B.3 C.4

52.火箭喷气发动机与飞机喷气发动机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A.推力差别巨大 B.工作不依靠外部空气 C.反作用原理不同

53.中国第一艘载人的神舟号飞船是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发射升空的。

A.2002.3.25 B.2002.12.30 C.2003.10.15

54.神舟号飞船共装有3种功能的发动机__________台。

A.50 B.52 C.54

5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载有__________名航天员.

A.1 B.2 C.3

56.长征二号F是一种捆绑式的__________级运载火箭。

A.二 B.三 C.四

57.神舟号飞船发射时在三大洋部署了__________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

A.3 B.4 C.5

58.火箭使用的低温高能推进剂是a。

A.液氧、煤油 B.液氧、液氢 C.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59.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费用不到__________亿元人民币。

A.10 B.12 C.14

60.第一个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是__________。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篇2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隙(xì)遨游(áo)苍穹(qíng)老骥伏枥(lì)B.中枢(shū)瞬间(shùn)稍顷(qīng)怦怦直跳(pēng)C.蔚蓝(wâi)液晶(yâ)目眩(xuán)色彩斑斓(lán)D.矫健(jiǎo)偶像(ǒu)椭圆(tuǒ)坚如磐石(p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班斓 呕吐 宽敞 坚如盘石 B.惊讶 凋蔽 废虚 瞬息万变 C.寒暄

缥缈 虔诚 全神贯注 D.狭隘 匍匐 庇护 名列前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除了要拓展就业岗位外,还要合理________劳动力。② 地质科学家经常用生物的化石来_______地质年代。

③ 逆境_______可以催人奋进,顺境_______不一定导致人意志消沉。A. 安排 断定 固然/却 B. 安置 确定 固然/却 C. 安排 确定 诚然/也 D. 安置 断定 诚然/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几个小月饼,货色平平,却用如此高档的檀香木匣包装,假如有人买椟还珠,那就未必是取舍不当了。

B. 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我们只好拭目以待。

C.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是和实现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D. 媚俗作为一种商业策略,在许多作家那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完全靠迎合大众是无法在文学土壤中扎根的。

5.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A. 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 “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充满了人生哲理;试想,如果没有“老凤”的辛勤哺育和教习,“雏凤”怎么能引吭高歌!C. 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B. 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C. “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

D. 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他的心里非常复杂,对自己昔日过硬的军事动作和梦想当个班长的前景破灭后,也曾一度在心里恨过老班长。但细想想,不能全怪老班长,是自己分神,怪不得别人。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B.他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②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③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④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⑤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⑥凌晨4点,记者驱车走进了中国北京航天城。这里是中国载人飞船的飞行指挥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载人航天测控的神经中枢。它担负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任务的指挥调度、信息交换、监控显示、分析计算和飞行控制等()。

⑦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块巨幅液晶屏幕,上面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神舟”五号飞船。

⑧大屏幕上还清晰地()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参数。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9.在上文括号内填入一组最恰当的词语是()A.实行 工作 标示 任务 B.实施 任务 标示 工作 C.实行 任务 标志 工作 D.实施 工作 标志 任务

10.请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 第①自然段“上午9时”前加上“北京时间”四个字,行文显得累赘,不如删掉简洁。B. 开头的五个段落多采用短句,显得简洁有力,振奋人心。C. 第②~④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第①段提出的时间。

D. “神经中枢”一词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重要地位。11.请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 开篇强调时间,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标志这一事件的时间将载入史册。B. 上文写出了工作人员的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和人们的激动心情。C. 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D. 上文形象地描写了火箭发射前的紧张准备过程。12.分析文中加点词“拥抱”的表达效果:。(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②“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④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⑤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⑥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13.五号飞船起飞后,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杨利伟才恢复了正常? 14.在成为“神舟”五号飞行员前,杨利伟的训练包含哪些方面? 15.第⑤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白石老人画虾

舒乙

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当然,他是大师,几乎什么都画,白菜、桃子、牡丹、山水、人物,样样好,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虾,齐白石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

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为诗人阮章竞办过一次艺术展览,其中有一幅阮氏学齐氏的《虾》。虾画得一般,神来之笔是画上的那段文字。大意是:有一次阮诗人自己去赴宴,吃大虾,无意中数了虾身的节数,是六段,大惊,因为齐白石老人画虾是五段。他不信,又数,还是六段。于是回去查大百科,查海洋生物辞典,都说虾是六段。可齐老人的画明明是以实物为对象的,而且观察细微,远近闻名。怪了。最后,阮诗人的结论是:可见,权威也有错,可千万别迷信啊。

这段文字引出观众许多感慨,有人高声朗读,还有的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总之,大家都读得饶有兴趣。

不过,读了也就过去了,算是一桩艺坛趣事吧。

妈妈去世之后,我们整理她的遗物,在她的画框中发现一张齐白石先生早年的《虾》,不知是不是爸爸生前购买的。看了这虾,我们又大吃一惊。原来,齐白石先生早年画的虾真是六段,不是后来的五段。我琢磨,这当中肯定有重要变法。

记得妈妈曾说过,她亲眼看见齐先生的笔洗中养过几只小的活虾。年迈的齐先生对着笔洗默默地看,一看就是老半天。

对一位大师来说,这种凝视,与其说是观察,不如说是思考,是酝酿,是艺术升华的前奏。齐先生在画虾上确实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来最合理,最好看,最美。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我揣摩,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升腾为美妙的精神享受——这就是创作。(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6.阮章竞吃虾发现是六段,“大惊”;我看见齐白石早年画的虾真是六段,“又大吃一惊”。他们两人的“吃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17.齐白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10字)“六段”变“五段”应在哪一阶段完成?

18.①“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这“艺术原理”是(不超过10字)②“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这“美学原理”是(不超过10字)19.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开头强调齐白石以画虾闻名,虾成了“发明”“专利”“象征”和“符号”,为全文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B. “虾画得一般,神来之笔是画上的那段文字”,“神来之笔”表达了对阮章竞文字的赞美之情,赞扬了他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C. 第三段“引出观众许多感慨”,“高声朗读”“哈哈大笑”“饶有兴趣”表现了人们对阮章竞的欣赏,也表现了作者对人们态度的支持。

D. “年迈的齐先生对着笔洗默默地看,一看就是老半天”,表现了艺术大师齐白石师法自然,认真观察的精神。

E. “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个排比句高度赞扬了齐白石的艺术创新。【积累与运用】

20.通讯从所报道的内容来分一般可以分为 通讯和 通讯。2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坐地日行八万里。

(2)纸上得来终觉浅。(3),梅花香自苦寒来。(4),长河落日圆。

2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简要说明本词的感情基调?

(2)本首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3.请参照下表所示内容,用简明的文字介绍漳州市电话号码由六位升七位的方法。不超过50字。

原电话号码 升位后电话号码 长途区号 2××××× 20××××× 596 92×××× 292×××× 596 93×××× 293×××× 596 94×××× 294×××× 596 方法是:。

【写作与体验】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配角;有人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观众;而不屈服命运的强者,却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编导。

角色不同,人生的结果自然也大不相同。请以“角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识记与理解】 D(苍穹——qióng 稍顷——qǐng 目眩——xuàn)2.C(A班斓——斑斓 坚如盘石——坚如磐石 B废虚——废墟D名列前矛——名列前茅)3.D 4.C 休戚相关,指彼此的喜忧、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5.B含义理解错了。6.A(B “

五、六点钟”表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C应为“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 D“始终一致。”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7.C(A “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应改为“在教育和科研战线上”。B.前后牵连不清,应作“自己昔日过硬的军事动作和有望当个班长的前景,至今还时时令他激动不已。梦想破灭后„„”“全怪”改为“全恨”。D “围绕”一词缺少宾语。)8.A 其它选项与原文相矛盾。

【阅读与鉴赏】9.B.10.A 不能删掉,为了庄重严肃。11 C 作用相同。12. ①显示出发射塔的高大;②表现了人们对运载火箭爱护。(二)13.①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②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14.①体能方面 ②意志力方面。15.过渡作用。16.相同的是:都有出人意外的发现;不同的是:阮章竞发现了齐白石画虾的“错误”,而作者发现了齐白石画虾的“变法”。17.

一、写实,二、简化,三、活化。第二阶段。18.①艺术讲究美。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9.B C(“神来之笔”有讽刺意味,作者对大家的态度也是不以为然的,从下面“读了也就过去了”可知,没有人深思)

载人航天前景 篇3

关键词:航天站航天工业化航天商业化

正文: 从加加林首次乘飞船邀游太空至今,载人航天事业已经经历了34个年头。人类终于冲破地心引力的禁锢,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地球之外的空间。现在,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开始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军事的各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其不懈的探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科学家和学者们早已在积极地酝酿如何更大规模地进行空间开发和继续向更深的宇宙进军,并勾画出一幅景象壮观的立体蓝图。

航天站、航天基地的建立与航天工业化、商业化

人类征服宇宙的目的在于利用天上的独特环境为自己造福而建造各种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大型航天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

航天工业化和航天商业化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的工业生产用航天站可以建造在地球轨道上、月球轨道上、月球表面上或其他行星上。生产加工用的原材料可以从地球上运去,也可以就地取材,开发空间能源和其他星体上的矿物资源。航天工厂的产品或半成品可以送回地球,也可在天上直接用于装备或制造其他飞行器和设备。

天上材料加工,将是航天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初步的航天试验结果表明,航天环境中几乎能有效地改善所有目前已知的重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而且能制造出地面上根本不可能制造的新材料。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出现将使材料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失重条件下液体中对流消失的特殊现象和无容器悬浮熔炼工艺,是对材料的结构、品质和性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根本条件。天上材料加工尤其适合那些必须经熔化和凝固这一“液-固”状态转变过程才能制造的金属、合金、半导体、化合物、玻璃和各种晶体。

目前国外企业家最感兴趣的天上产品是药物、光学玻璃、电子、陶瓷和磁性材料。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材料在现代工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材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因此寄希望于航天工艺。而一系列的天上材料制备试验,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结果。目前许多企业在航天材料加工项目上纷纷投资涉足,充分表明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日本是一个很讲经济性的国家。日本政府认为,天上生产将给日本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机会。日本空间研究咨询委员会估计,对日商来说,到1995年前后,空间生产将是一个5亿美元的新工业领域,其规模相当于当今日本的无线电业和电机工业。

另据资料分析预测,2000年前后有市场活力的空间产品可能是药物、电子元件、特殊玻璃和玻璃制品、以及先进的合金。现在美国电子元器件的年销售量为160亿到1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15%。增长率的一半,即5%~7.5%有可能来自空间。材料可能包括硅、砷化镓和探测材料。美国空间政策中也曾对美国空间工业化和空间商业化的活动作出预测,预计到2000年后,美国空间民用项目的年度总收入可达650亿美元,年度税收可达130亿美元。其中属于材料(半导体和玻璃)加工项目的约占总收入的1/4。

历史经验证明,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常常导致一些新材料的出现,而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诞生,常常又反过来引起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引起电子学上的一次革命就是极好例证。航天材料加工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于它可能引起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生产出可导致相关技术根本变革的、极有价值的新材料。因此有人预言:航天产品砷化镓有可能引起微电子学上的另一次革命,而另一航天产品,高质量的光导纤维,则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为信息革命铺平道路。所以说,空间材料加工有可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深远影响。

除了天上加工生产外,未来的永久性航天站内的实验舱和各种平台,还将组成高功能的科学实验室和稳定、连续的观测系统。整个系统可由轮换来站的航天员进行操纵和维修。由于航天员专家的亲自设计和直接参与,实验和观测将是高水平的。

对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索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大科学活动。以航天站为基地,组装载人的和不载人的航天器。发射到其他行星或进行宇宙探测,将具有很多优点。作为中转和维修站;在航天站上可以完成大型结构的组装、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平台或卫星等许多任务。

天上太阳能发电站

考虑到地球上燃料资源的有限性、热电站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尖锐和大力发展核动力中(特别是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产生污染环境的危险性,研究通过轨道上太阳能发电站获取电能的可能性是合理的。这一前景规划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企业家的浓厚兴趣和广泛重视。

这种天上太阳能电站将位于静止轨道上。它包括收集太阳能并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把电能转换成低密度微波辐射并通过强定向天线向地球发射能量的设备、把能量收集器对准太阳和把发射天线对准地面预定点的定向设备。无线电辐射到地面顶定点并被接收后再转变成电能。计算表明,这种天上发电站重10万t。太阳电池板的面积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千米,而发射天线的直径约达1000m。从这些数字可清楚地看到,要建造这样的发电站;尚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在这里,向轨道上运送载荷的费用、在轨道上装配发电站及其半成品的价值等问题,均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把一个总接收功率为1000GW的发电站设备和部件送上轨道,需要像现用的航天飞机飞行50万次。如果预定25~50年完成运输,那么在一年之中就要完成10000~20000次发射。很显然,要建造轨道太阳能发电站,必须研制更先进的运输工具和运载系统。它们须能在一次飞行中把200~400t重的载荷运上轨道,而且费用是用航天飞机运送的1/10~l/20倍。尽管存在困难,但是在天上建造这种高收益的太阳能航天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建立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发电站,可以昼夜收集阳光。它所提供的能量在所有时间的99%以上都可以被利用,因而解决了以地面为基地的能量收集系统的夜间储能问题。

天上太阳能电力是一种清洁、安全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为了加速建立空间电力系统,美国将把它列入国家发展项目。预计在2000年之后可望建成100座这样的天上电站,其发电量将占地球总发电量的40%。很可能,未来在天上进行太阳能发电,是人类获取能量、摆脱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太空城堡和宇宙移民

除了能源危机之外,当今全球还面临着一系列其他重大问题,例如物种灭绝;沙漠化和土质退化;气候异常(如非洲大面积连年干旱、北极罕见的暴风雪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所牵连的全球海洋和气候异常);平流层臭氧减少;在南极和北极陆续出现臭氧空洞;工业化以来大量大石化燃料的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波及西欧、北美的大面积酸雨对生态危害,以及对空气、水源、土壤、环境的污染;大面积的热带林的采伐导致气候和生态的变化;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人口爆炸人满为患危机等等。

人类解决上述危机的出路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加强治理,如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另一条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和开辟新的生存天地。

关于在天上建立可供人们长期生活的地外别墅、基地、居民区或殖民点的想法,作为科幻小说的题材,早就出现了。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想法已从空泛的科学幻想阶段进入具体可行方案的探讨研究阶段。

科学家们设计的天上城堡的结构和形状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有圆环形的、多角形的、哑铃形的、面包形的、圆筒形的等等。有关文献中讨论得最多的是哑铃形和车轮形方案。前者是两个大舱,中间通过一个过渡管道连在一起.车轮形的航天结构可以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每分钟旋转一圈。这样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上的重力,从而可抵消失重的不良生理效应。

一种圆筒形的天上城堡,长32km,直径6·4km,可居面积1300平方公里,可容纳几百万人居住。另一种更大型的城堡长121km,直径24km,居住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可供1000万人口在其内居住。这类城堡内不仅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森林、湖泊,而且还有商店、学校、医院、公园、剧院、体育馆、游乐园。上述天上城堡是一个密闭式的生态系统,完全实行自给自足。系统内不仅能提供居民所需的食物,而且还能进行废物处理和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城堡内农场的温度和阳光照度都可以控制。农作物的栽培不需要土壤,它们生长在聚苯乙烯泡沫板上,根悬浮在泡沫板的下面,用营养液来浇灌。植物的茎、叶、根用来喂山羊和兔子。厨房里剩余的废物可用来养鸡,从而使这里的居民获得必要的羊奶、兔肉、鸡蛋等动物蛋白食品。合计起来,农场的产出可保证每人每天12558J的热量。除了农场外,城市还有生产加工特殊材料的工厂、专用实验室。总之,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生活和工作设施,又有山水花草等类似地面自然风光和四季、昼夜循环交替的环境条件。

除了人工建立密闭式生态系统外,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还将通过改造太阳系内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月球、乃至太阳系外银河等星系内星体上的恶劣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生存,以实现大规模的宇宙移民。例如,科学家们曾设想,通过核爆炸的方法加快金星的旋转速度,产生强大磁场,从而减少太阳辐射并降低表面温度,然后再采用生物工程方法产生具有强抵抗力的藻类或微生物,让其在金星上繁殖,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形成类似地球空气组成那样的大气环境。可以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上述类似方法及其他方法,人类为自身开辟新的生存天地的前景是无止境的,人类在地球上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也将被有效地战胜。

航天运输系统的建立

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载人航天运载工具是航天飞机。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的第二代航天飞机是单机到达轨道,使用液氧和液氢作推进剂。其货舱长18点3米,宽四点七五米,最大载荷29.5t。航天飞机的另一设计方案是净重201t,起飞质量1900t,翼展60m,飞机全长61.2m。供选择的第二代航天飞机设计方案有三种:①垂直起飞,水平降落;②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用火箭滑橇协助发射;③水平起飞,水平降落,能在空中重新加油。经反复比较后将选择性能较好又较经济的方案进行研制。

轨道间拖船可大大延伸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它可以在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之间及近地轨道与月球轨道之间飞行。因为使用的动力原料不同又可分为两种:①化学燃料为动力的小型轨道飞机,能运送较轻的载荷,可在轨道上重新添加燃料,以维持继续飞行;②核动力轨道飞机,装有340kN推力的核火箭发动机,能把大型载荷(如整个航天站的舱)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或月球轨道上。

有一种轨道间拖船的设计方案,其长9m,起飞质量23t,可将900kg的有效载荷从低轨道拖往高轨道(高轨道为36000km)并自己重新返回到低轨道,或将

1.5~2.5t重的有效载荷送上星际轨道(如送上飞往木星的轨道)。在后一种情况下拖船已不能再重复使用。

还有一种拖船方案,由两级组成,长19m,起飞质量46t。有效载荷分别为

3.4t和6t。在这一方案中将有效载荷送上星际轨道时,只有第二级能再重复使用。“宇宙快艇”或叫“宇宙的士”是一种非常简便的、专用在轨道间运送航天员的客运工具,上面装有轨道飞行和机动用的发动机和定向仪。

为了使星际间的考察飞行更加经济,有人提出发展太阳帆船的设想。这种深宇宙太阳帆船式探测器可用航天飞机送入近地轨道。入轨后它便不再需要任何动力装置,也不需要燃料,而是通过作用于船帆(由轻金属框架和镀铝塑料薄膜制成)上的太阳光压力为动力,不断加大其速度来实现太阳系星际间的考察飞行。为了实现星际间的载人飞行(如去金星和火星的载人飞行),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减轻现有飞行器自身的质量,缩短飞行时间以及提高向太阳系深宇宙挺进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未来的核火箭发动机和电火箭发动机的发展。

航天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不仅将为积极频繁的航天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而且将为地球上的远距离、极高速度的旅行提供可能性。现在已经设计出来数种既可进行地球一轨道一地球间的飞行,又能进行地球上洲际飞行的、可重复使用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因为发展空间立体交通不会出现拥挤和堵塞现象,所以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到达世界任何一处地方。

结论:

纵览航天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的看到航天工业化和航天商业化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它给航天指明了方向,给航天事业注满了活力!未来的工业生产用航天站将建在各种载体上,使太空生机勃勃!太空城堡和宇宙移民以及航天运输系统的建立将给人类的未来建立有力的保障。试想,等到设想实现的那一天————我们人类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一天,我们智而无惧!参考文献:谢础 贾玉红 主编《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关于载人航天科普作文 篇4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人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特点。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已经拥有成熟完善体系,但近几年,我国将目标范围扩大至月球和更遥远的深空后,神舟系列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已无法满足任务需求,因此研制新一代飞船对中国航天发展十分重要。

飞得更远

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主要包括长征五号和长征五号B。相对于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火箭矮了约三米,减少了二子级和级间段,是我国首个一级半火箭。标志着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一级半”火箭大推力直接精准入轨技术的国家之一。

多一级的长五善于“跑长途”,能将航天员送往3万6千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以及最近距离也要数千万公里的火星。

少一级的长五B则是一个“短跑健将”,专注于将航天员送到地球附近的200~400公里左右的轨道,那里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主战场。

吨位大

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即长五B,全长约53.7米,相当于18层楼高,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可满足约22吨的空间站舱段发射需求。

本次任务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

载人+载物

相比天舟飞船,长五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两舱构型,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最多可乘7人,返回舱可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5月8日新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按计划在东风着陆场精准着陆,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轨飞行时,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千兆级局域网”试验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索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为了能在一次任务中验证更多新技术、新材料,试验船研制团队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器领域多个首次。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 篇5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被正式批准实施,随即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也投入设计与制造。2003年江泽民主席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 “神舟”号飞船题名。

“神舟”号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甚至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的模式,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的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进行发射,发射基地是在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一般设在内蒙古中西部的草原上。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国内外媒体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极其重要的步伐,并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接着在2001年1月和2002年3月又相继发射了两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成功发射。在经历过四次“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经验积累后,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飞船的控制与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而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则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9时整,我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神舟”五号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

随后的十年中,“神舟”号载人飞船也频频传来佳音。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带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次遨游天宇;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16日至29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伴随“神舟”九号出征宇宙,实现了我国首名女航天员的飞行和首次载人手动交会对接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神舟”十号带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一起交会“天宫”,并展现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精彩。

至今,“神舟”号飞船的每一次飞行任务都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出色表现也使它成为了国际上航天飞船中可靠性最高的一种,“神舟”号飞船的发展历程筚路蓝缕、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但它在磨练中不断成长成熟,它也逐渐成为所有航天员与航天人值得信赖的航天飞船。

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 篇6

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

长时间、远距离、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深空探测和星球定居是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已经确定重新登上月球,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并以此为前哨和中转站而使人类在2030年踏上火星,建立火星基地.此外,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日本也已启动并正在实施类似计划.

作 者:郭双生 唐永康 Guo Shuangsheng Tang Yongkang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100094刊 名:科学(上海) PKU英文刊名:SCIENCE年,卷(期):59(5)分类号:关键词:长期载人航天 月球基地 火星基地 空间站 生命保障技术

载人航天器技术学习感想 篇7

38152111 张艾

载人航天器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太空(包括对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太空的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太空的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载人航天技术体现在载人航天系统之中。

为什么要把人送进太空呢?这是从航天发展的初期就提出的问题。概而言之,除了人类强烈的探险欲望外,更重要的是人的作用是不能用机器来代替的。认识载人航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在空间中最特殊的作用是他的判断力、创造力及维修功能。人所具备的主要能力为:

(1)知觉和感觉能力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能力、冷热感、嗅

觉等。

(2)智力 即人的认识能力、记忆力、联想与总结能力及判断能力。

(3)运用控制能力 包括力的产生与运用,运动速度的控制,自发响应的控制,连续调整控制,臂、手、指的控制及身体运动。

在空间进行的操作活动,有一半必须依靠人的上述能力去完成,如生物传感器的安装,电子、液压、机械等接口的拆装,工具的更换,信息的处理、检查、观察,目标的对准,积极情况的判断等。人工操作是自动化、机器人的先导,机器人的动作无一不是对人的动作的模仿。空间的操作是人和自动化机器之间的权衡。即使所有操作都自动化、智能化了,仍然离不开人的介入,至少是遥控介入。

发展载人航天的主要意义有:

1、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第四活动领域、微重力、强辐射、高洁净、无污染、改变昼夜节律等特点。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有着远大的潜在开发前景。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还能够充分的利用空间的高远位置,在有人照料的条件下,更有效的更有效的进行对地观测,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目前,发达国家都在探索如何产生出人类迫切需要的新产品,扩大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利用空间环境的特殊条件进行物质生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科学家们指望在空间摸清一些可以指导地面生产的的规律。其中,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尤其受到重视。开发的重点是空间材料加工和空间制药。

2、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载人航天是高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尖端科学技术。它博采现代科学技术众多领域的最新成就,同时又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新的科学要求,从而推动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载人航天一直是与新技术及新产业革命兴起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载人航天的发展水平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的水平,特别是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通信、遥感、测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激光、微电子、光电子等技术以及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的水平。

3、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载人航天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额经济等实力,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综合反映。综合国力是经济、科技、政治、外交、文化、教育、军事、国土、资源、人口及社会发展等要素综合显示的表征。

发达国家均把增强国力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主要目的。各国在其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都认为发展载人航天具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作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制定的大战略,都是基于21世纪初将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认识。其核心是发展高技术,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和发展相应的载人航天体系。今天的载人航天系统的发展正与国家战略及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国家安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4、开发军事应用的潜力

载人航天着陆场选择与分析 篇8

载人航天着陆场选择与分析

根据载人航天的.任务和特点,结合对着陆场的要求,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载人航天着陆场进行了选择论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其正确性和可行性在多次无人飞行试验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得到实际考核和验证.

作 者:安振华 An Zhenhua  作者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6(4) 分类号:V4 关键词:载人航天   着陆场   选择   分析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篇9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无人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于12日0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主要任务是与天宫一号对接。升空后2天,”与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

2012年6月16日,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于18点37分24秒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顺利升空,航天员景海鹏第二次参加飞行任务;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参加载人航天飞行的女航天员。

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2013年6月11日,我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于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

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二号即第二代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飞行》阅读答案 篇10

载人航天器SPE制氧系统性能分析

为了对载人航天器中SPE制氧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根据热力学守恒定律、能量输运规律以及相关电化学理论,建立了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电解槽工作电流密度,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和氧产量,也有利于减小单位产氧量的.电耗; 而提高氧、氢产品背压会对系统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产氧量下降,且单位产氧量的电耗升高; 工作温度的提高,既有正面影响,如理论分解电压下降,单耗减小,也有负面影响,如造成电流效率降低,产氧量下降.研究结果对载人航天器中水电解制氧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 者:任建勋 张信荣 尚传勋 周抗寒 梁新刚  作者单位:任建勋,张信荣,梁新刚(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100084)

尚传勋,周抗寒(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 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42(8) 分类号:O55 V11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   制氧   电解   传热  

上一篇: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下一篇:一上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