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

2024-05-11

航天科技(精选12篇)

航天科技 篇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

参赛方式:请参赛者填好答题卡,于9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到:(100048)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主办公楼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知识竞赛组委会。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科协网www.cast.org.cn,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www.xiaoxiaotong.org,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www.cmse.gov.cn。参赛者也可直接登陆活动网站,通过在线答题形式参加竞赛和相关知识查询。

知识竞赛赛题

1.空间站是一种能长期在()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1)地球低轨道(2)地球高轨道(3)月球轨道

2.空间站没有(),所以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这是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

(1)辅助推力系统(2)太阳能电池板(3)主推力系统和着陆设备

3.我国将在()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1) 2020 (2) 2016 (3) 2025

4.我国空间实验室采用()构型。

(1)一舱(2)两舱(3)三舱

5.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控制方式有()种。

(1)2 (2)3 (3)4

6.我国“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将在()年发射。

(1) 2012 (2) 2015 (3) 2011

7.“天宫1号”将进行()次交会对接试验。

(1)3 (2)2 (3)5

8.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是一个()空间站。

(1)试验性(2)小型(3)军用

9.建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

(1)在太空建立一个临时性的科学实验室(2)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科学实验室

(3)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天文观测站

10.空间站上没有白天和黑夜,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次。

(1) 16 (2) 1 (3) 24

11.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居住舱为长期在空间站里生活的航天员提供()的睡眠设备。

(1)1个睡袋(2)1个小卧室(3)1张小床

12.太空厕所内使用()马桶。

(1)抽水(2)抽气(3)生态

13.航天员在太空行走过程中如何小便?()。

(1)脱下航天服在太空进行小便(2)返回空间站舱使用太空厕所进行小便(3)穿着强力吸尿裤进行小便

14.选择航天食品的标准是()。

(1)适用性、营养价值和口味适合(2)新鲜、营养价值和食用方便(3)适用性、营养价值和方便性

15.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用的水是()。

(1)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水(2)座舱空气中水蒸汽的回收和冷凝(3)从地面带上去

16.国际空间站上的家用电器有()。

(1)微波炉(2)真空吸尘器(3)洗衣机

17.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牙膏。

(1)可以吃的(2)不需要用水的(3)没有泡沫的

18.从2000年11月到2009年12月,有()批航天员访问过国际空间站。

(1) 23 (2) 12 (3) 32

19.国际空间站上的3项生物学实验是由()来完成的。

(1)航天员(2)航天员和一些中学生(3)航天员、一些中学教师和学生20.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必须()。

(1)穿着舱外航天服(2)穿着舱内航天服(3)戴着机动装置

21.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列昂洛夫在太空停留了()分钟。

(1)10 (2) 20 (3)12

22.首次完成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是()。

(1)翟志刚(2)刘伯明(3)景海鹏

23.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最重要的装备是()。

(1)气闸舱(2)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机动装置(3)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

24.一套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重()千克。

(1) 100 (2) 120 (3) 127

25.舱外航天服内装有(),可以为航天员提供饮用水。

(1)饮水袋(2)不锈钢小水壶(3)易拉罐饮料

26.“神舟”号飞船中间的舱段是()舱。

(1)轨道(2)返回(3)推进

27.“神舟”号飞船全长约9米,总质量约8吨,额定乘员是()人,可在轨道上自主运行()天。

(1)2,5 (2)1,1 (3)3,7

28.“神舟”号飞船密封舱内的大气压力为(),舱内气体为()。

(1)0.5大气压,纯氧(2) 0.3大气压,纯氧(3) 1个大气压,氧氮混合气体

29.在飞船上升阶段,由于火箭加速飞行,航天员会处于()状态。

(1)失重(2)漂浮(3)超重

30.太空飞行时,航天员在()阶段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

(1)飞船上升和在轨飞行(2)在轨飞行和返回着陆(3)飞船上升和返回着陆

注意:1.请将所选的答案号码用钢笔或圆珠笔涂黑●;2.每道题只选择一个答案,否则本题无效;3.参加人信息请如实填写,以便获奖证书及奖品的寄发;4.答题卡复印有效(限原样复印)。

航天科技 篇2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控股并在国内发行A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下属哈尔滨分公司、北京航天益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泰瑞风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三家子分公司。目前航天三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旗下的六大上市公司之一,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航技术研究院所控股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上市企业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多项产品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优质产品。产品涉足航空航天、交通、环保、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等多个领域,部分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居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航天科技新高度 篇3

四大主业硕果丰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军民融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民用产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四大主业的齐头并进,有力地推动了航天强国建设的步伐。

为满足航天型号发展需要,集团公司不断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以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生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不断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明晰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产业基地项目布局,推进武汉、保定、固安等新的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深化产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基地内部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和规模效应。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每年都圆满完成国资委年度经济考核指标,并获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使集团公司取得连续10年经营业绩考核为A级的成绩,位列军工集团首位。201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集团公司以2014年271.90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37位,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在该年度上榜的106家中国企业中排名第98位,在上榜的46家国资委监管的非金融类中央企业中排名第43位,在上榜的11家航天防务类企业中排名第8位。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对世界航天发展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首次出口,同时,为多国卫星提供了搭载发射服务。

这五年中,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根据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完成了首次应用性飞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4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两次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我国掌握了这项技术为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3年岁末,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步“落”。同时,作为探月三期先行任务的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14年12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飞行。

“十二五”期间,长征火箭完成了78次发射,超过了2001年到2011年的总和,成功率为97.7%,这一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十二五”期间,长征火箭一共将128颗国内外航天器送入太空,远超“十一五”期间的60颗。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中国航天再次迎来丰收硕果。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9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相继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宇航领域下一轮迅猛发展的序幕。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10余种型号武器装备震撼亮相,以威武的阵容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对世界航天发展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相继完成巴基斯坦通信卫星、尼日利亚1R通信卫星、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和委内瑞拉遥感卫星的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首次出口,同时,为多国卫星提供了搭载发射服务。

2013年,集团公司成功举办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集团公司领导和专家获得IAF艾米尔奖和IAA冯·卡门奖,中国航天再次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目前,航天外交已成为中国高科技“走出去”的一张名片,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年7月2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共同见证下,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与委内瑞拉科技与创新部部长马努埃尔·费尔南德斯签署了《关于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项目的协议》。同年10月13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见证下,雷凡培与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总经理切梅佐夫签署了合作协议。2014年,集团公司成功实现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在轨交付,玻利维亚总统高度评价玻星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自主创新战略获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以系统级研发中心和专业研发中心为核心,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为基础,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拓展,集团公司不斷完善“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

2013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的“全国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学习航天青年科研团队的创新创造精神。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创新人才开发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选拔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的实施,努力在各重要领域培养和集聚高端领军人才。期间,集团公司又新增多名两院院士,目前,集团公司已有30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名国家级专家,400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了一支以45岁青年专家为主的年轻队伍。集团公司每年都有一批个人和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中国青年五四奖”“全国技能大师”等各类荣誉表彰。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团队和嫦娥三号任务团队双双获评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科技创新团队,再次彰显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在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总是不断传来航天的喜讯。2011年度大会上,委内瑞拉一号卫星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度大会上,嫦娥二号工程一举摘取了最高奖项的桂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3年,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和另外一个航天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4年,集团公司五院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这是该奖项2012年设立以来集团公司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航天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针对研制质量问题采取技术归零、管理归零的“双归零”管理措施,为我国航天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奠定了坚实基础。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3年12月16日,集团公司获评首届中国质量奖。

除了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之外,集团公司在管理创新方面也成绩喜人。结合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集团公司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加快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管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管理创新机制愈加完善,综合绩效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获得的国家级、部委级管理创新成果奖项达数十项,获奖数量位居央企前列,并连续多年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航天科技 篇4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运载火箭总装厂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就在闵行诞生。如今落户在闵行区颛桥镇的上海航天局总部、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将在浦江镇建造的大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航天博物馆,使闵行区不仅成为上海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而且有望成为全国的“航天硅谷”。自200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市教委确定了“航天闵行”的功能定位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航天资源的教育功能,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区内现有的航天教育资源状况、“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多次调研,基本理清了区内航天资源的分布情况。调查中发现:闵行区内通过开发航天科技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发展的学校日渐增多,由过去的一所学校发展为今天的12所学校;区内各校挖掘航天教育资源的方法与途径也日趋丰富,由原来仅仅是“零散”“点状”的活动开始向学科教学、基地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拓展。在此基础上,闵行区制订了《“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计划(讨论稿)》,确定了“基于航天特色,边开发边实验,逐步与课程教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航天教育区本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一、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航天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内一些学校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1. 特色活动类

曹行中心小学在科技节上开展“会标征集”活动和“金点子”主题征集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开展创意航天模型制作活动;申莘小学的“航天墙”“电子报”的创意展示活动;平阳小学的“专题片拍摄”活动;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汽轮小学的唱响“我是汽小四好少年之歌”迎世博倒计时100天阳光特别行动;闵行三中的“感受航天、献身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区内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航天科技活动。学校航天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自成系列,如“感受航天、献身科学”开题报告答辩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宣传策划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总结反思会活动、“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成果报告会活动,把航天教育内容纳入到了学校研究型课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航天知识、航天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2. 主题活动类

区内不少学校的主题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成系列。如曹行中心小学以“插上理想翅膀,走进航天世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科技节活动;丽江小学“航天科技特色周”主题活动;龙柏中学以“我们爱科学,我们爱航天”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闵行三中的“我为闵行航天事业出份力”主题实践活动;汽轮小学的“航天精神激励汽小师生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梅陇中学的“走近航天科技,飞向美好未来”主题实践活动;七宝二中的“航天闵行,志在腾飞”系列主题活动等。

申莘小学航天教育起步较早,五年来,该校把学习航天人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学校连续四届组织“心向天空”主题教育活动,并将其常规化、系列化。他们将每年五月定为“心向太空——航天闵行”科技节,把航天实践作为每年春秋游的项目之一。2009年,他们成功组织了以“放飞心愿共迎世博”为主题的第四届航天科技节活动,使学校航天教育迈入了系列化、课程化的轨道。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不仅对航天知识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为航天人,二年级为神舟飞船,三年级为运载火箭,四年级为卫星,五年级为嫦娥、空间站,还对航天制作进行了分年级的划分,如一年级为纸飞机,二年级为降落伞,三年级为风筝,四年级为火箭,五年级为热气球。这样使学生们不仅学习丰富的航天知识,而且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们从该校四届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学生航天作品的成果以及校园“航天墙”“电子报”的创意等看到了申莘小学特有的“航天文化”特质。

3. 模型制作类

区内不少学校都成立了校航模制作小组,并在拓展课上开展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大批航模制作小能手。区内申莘小学、莘庄镇小学、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航空模型竞赛等方面成绩突出。申莘小学在三至五年级组建了航天模型制作兴趣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学做航天火箭模型,练就制作本领。在六一儿童节,该校航模组的学生大显身手,为全校师生进行了火箭发射和航模放飞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该校在市、区各类航模比赛中获得近二十项团体和个人等第奖,该校科技总辅导员获得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奖”。莘庄镇小学2009年在上海市第二十三届“上航杯”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获得7项一等奖。2006年12月,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的顾建亨同学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亚太水推进火箭比赛”,成绩显著。汽轮小学师生一起研究、拼搭了“太阳能”小车,一辆辆载着“阳光宝石”的小车在操场上奔驰。在制作活动中,学生体验到航天高科技“太阳能光板”积聚能量的威力,并激发起运用科学技术创新的兴趣。

4. 竞赛展示类

区内各校还开展纸飞机模型比赛、科幻画比赛、知识竞赛、创意作品竞赛、手抄报评比、模型表演、航天主题文艺表演等各类竞赛和展示活动。如丽江小学“我是小小宇航员”演讲比赛、“我是小小设计员”创作设计绘画展示活动。

以上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了解航天科技知识以及航天人的故事,感受航天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精神以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神奇魅力,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挖掘多种航天课程资源,体现“航天特色”

1. 在学科教学中挖掘航天科技知识内容

梅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航天精神教育内容,由各教研组落实各学科渗透航天科技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将相关的航天国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如语文学科利用阅读课对航天国防教育书籍阅读进行指导。申莘小学、汽轮小学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航天“创想画”进行开发和指导,五十多幅“创想画”作品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脱颖而出。

2. 走出国门,拓展航天教育资源新渠道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把航天科技教育列入了学校发展规划,以开发航天模型项目为重点,先后建成了校科技中心,开辟了航天模型专用制作室和实验室。学校科技大厅记载了14年来,学校在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各项成绩。早在1998年,该校就被闵行区政府授予“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而且成为上海市三所航天特色学校之一;2003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

近几年,该校的航天活动逐步走出国门。2004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美国阿拉巴马州亨斯维尔市太空营,参加为期15天的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至今已经组织了三次航天夏令营活动);2005年11月,该校迎来了美国卓越华裔宇航员、科学家访问团。此外,从2005年起,该校和新加坡南洋小学结成姊妹校,每年进行两校航天科技活动的交流,一起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

3. 开发了各种航天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课程是保证航天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闵行区各中小学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从本校资源出发,从自身的办学目标出发,开发了多种航天科技校本课程。如汽轮小学依托学校自身独有的航天资源,开发了《航天在童年的梦中》校本教材;曹行中心小学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开发了《空模》拓展型校本课程,并排入学校课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上:平阳小学的《天文》《宇宙》《黑洞》《木星》校本课程闵行三中开发了《我为闵行航天出份力》研究型课程;七宝二中开发了《航天——科技启蒙》校本教材。

汽轮小学校本教材《航天在童年的梦中》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四代伟人的关怀,第二单元为飞天梦想变现实,第三单元为航天基地的英雄,第四单元为仰望天空的汽小,第五单元为漫游航天的遐想。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未来,由航天人联系到“汽小人”,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闵行区实验小学进行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了四大领域并列式的九大主题和递进式的45个专题课程内容。其中“科技瞭望台”领域设有“航天追梦”主题,从一至五年级分为航天故事、航天生活、航天历史、航天科技、航天未来5个专题。

申莘小学为使航天教育特色更加凸显并更具系列性,开发了分年级的系列《心向太空——航天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共分航天人物、知识快车、放飞梦想、实践探测四大板块,这是学校继《申小娃在行动》后的第二本校本教材。在探究型课程中,他们不仅对已编教材《我想飞》《自制降落伞》《风筝交流会》《收集邮票乐趣多》《通讯连接你我他》进行拓展,而且组织学生开展航天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制作、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去对自己制作的航天器进行合理的调试、实验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失败的挫折,还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后品尝成功的喜悦。

闵行三中整合专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并将此作为研究型课程实施的立足点,开展了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活动。2006年,该校开展了“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调查”课题研究,写出了近万字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靠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许多问题。高二学生自筹经费,联系印刷,编写了一本包括“关注闵行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参考教材,还到区内各学校发行了一百多本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把学生的展示课拍摄成录像片,供全市研究型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并发行全国。

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为闵行区“航天闵行”区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保障,对区本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课题引领,提升“航天文化”

申莘小学2009年申报的课题“开展‘三四式’航天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被立为区级重点课题。该校通过课题引领,进一步探索航天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有效途径和方法、评价体系,力图通过航天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逐步开发三大学习课程(航天知识学习课程、航天实践体验课程、航天模型制作课程),形成三大活动中心(航天知识展览中心、航天爱好者活动中心、节假日活动中心),建设三大宣传阵地(航天科技走廊、航天文化墙、“心向太空”航天教育网站),开展三大特色活动(航天专家话航天、我和院士面对面、我的飞天梦——航模制作比赛),从而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科学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和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七宝二中的“航天精神引领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08年9月被确立为闵行区区级重点课题。该校将航天精神蕴含的爱国、自强、合作、超越等核心元素充分内化,着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着力体现上海二期课改的目标价值。该校不再局限于一门特色课程,不再局限于一次科普活动,不再局限于学生获得航天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技能,而在于创建适合师生发展的、有较高教育价值品位和情趣的文化氛围,打造“爱的文化”“自强文化”“合作文化”“超越文化”,使“航天精神”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和共同的文化,提升了教师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品质。

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 篇5

11月9日下午,由中国科协、中国航天载人办公室和中航科技集团公司主办、省科协等协办的“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全国青少年科协活动在我校翱翔体育馆隆重举行。

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张贵田,中国长征二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等多名航天领域知名专家参会,我校党委书记陈小筑,副书记、副校长郑永安出席了会议,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宇波主持会议。

会上,陈小筑致辞对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的知名专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报告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学校还为院士专家一行赠送了具有西工大特色的和尊模型。

张贵田院士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和中航科技发展55周年为契机,从中国的航天历程讲起,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众多先进的航天技术。尤其前几日“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更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接着张院士又展望了中国航天未来,并提及军事变革与航天的密切关系,以此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能够积极投身中国的航天事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黄春平总指挥以视频的形式,再现了神五载人飞船的发射场景,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全场掌声雷动。然后黄春平以风趣的语言给同学们讲解了航天方面的相关知识,给在场的所有同学很好的上了一课。

“且从嫦娥门前过,又到玉帝宫中游”作为以航空航天航海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西工大的一员,我相信,每一个听了报告会的同学都会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的中国龙翱翔宇宙苍穹。

航天科技:三度 两坚持 篇6

作为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地位的重要基层单位,所党委深刻认识到青年是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成就未来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切实做好青年工作才能牢牢抓住未来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所党委在支持和指导青年工作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主要可以概括为“三度、两坚持”。

思路明确,措施得力,“三度”提升工作效果

一是境界有高度。青年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投入多、见效慢,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二是青年具有自我成长的动力,后浪推前浪,能够自我成长;三是青年的成长快慢往往与对其投入的多少成正比。认识到这三个特点,所党委在工作中站在为航天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以甘当“铺路石”的心境,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力争早见成效,见大成效,为航天事业和502所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二是支持有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所党委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敢于给青年“压担子”,将优秀的青年放到重要的岗位上,不求全责备,看主流、看优点、看本质,让青年化工作压力为成长动力;善于为青年“搭台子”,通过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远航”青年志愿者记者团、“青春吉尼斯”技能大赛、“知识漂流”和“一团一品”实践创新品牌活动等平台使青年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切实为青年“结对子”,开展签署师徒协议活动,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具体化和制度化,实现了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实实在在“给票子”,将青年工作费用列入全所预算,按照上不封顶的原则给予青年工作坚强有力的经费支持。

三是关心有温度。所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青年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设身处地解难事。考虑到一线青年员工压力大、责任重、条件艰苦,我们在薪酬调整中向一线倾斜,增设了季度骨干津贴。对于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积极采取措施排忧解难。2011年,为身患白血病的一名青年捐款30万元,帮助他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2012年,他已逐渐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为了使一线的青年职工能够安心工作,组织开展了“汇梦天宇一家亲”、“心暖五〇二、心暖新航天”的家属关爱活动,达到了巩固前方、稳定后方的目的。同时,坚持厚爱与严管的统一,在工作、学习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引导他们尽快成才。在新一届团委班子成立之初,所党委就提出“502所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叫响自己的响亮品牌”的高要求,全面深入推进的“思想引航、成才领航、成长暖航、固基护航”的“四航”工程,为确保以交会对接、月球探测及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型号任务圆满成功以及推动航天事业转型升级的新实践注入强劲活力,团委荣获“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完善机制,找准方法,“两坚持”确保目标落实

一是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502所专门成立包括所领导、科技委专家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在青年工作的年度和专项的规划、论证和实施过程中进行把关,确保其在一套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下,有序高效运转。

二是坚持组织引导和青年自我成长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活跃而多元,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适应他们的成长需要,因此,所党委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青年主体作用发挥”的思路,通过“远航”青年志愿者记者团、举办“党史铭记颂党恩”比赛、“质量·人生”新老员工畅谈会等切身融入的方式激发青年“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抓住重点,持续提升,推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思想“引航”,抓好航天优良传统教育。航天精神是老一辈航天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在开展向钱学森、孙家栋和第一任所长钱伟长等老一辈航天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远航”青年志愿者记者团这一平台,开展青年阅读老专家笔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访谈、“远航”青年成长课堂等活动,使年轻人在“感知、感悟、传播、践行”航天精神的实践中,教育自己、影响他人,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航天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是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开辟青年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面向全所青年,有计划、分步骤地对青年职业生涯进行科学有效的双向规划,并加大培养力度,加强学习和创新;对于科研生产一线的青年骨干人才,将为其研究和创新提供更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于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将加大选拔、聘用力度,提供发展机遇;对于青年领军人才,将出台相关制度,全力助推其成长。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高密度发射任务给青年职工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今后,我们除了要继续做好为青年职工送温暖、解难事的各项工作外,要尝试利用外部资源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等工作,确保青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要鼓励各团支部继续开展好“一团一品”实践创新品牌活动,以符合青年特点的、具有深度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吸引凝聚青年,不断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党委书记 )

航天科技 篇7

一、航天高科技企业实施整体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 航天科技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传统上,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是一个自主配套、相对独立的体系,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一个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诸多外部因素高度敏感的复杂的动态体系。特别是, 航天科技工业具有多领域、多产品、多资源的特点, 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一个复杂大系统都会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结构。航天科技工业的这个逻辑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体系, 它是由航天军民三产构成的协调发展的整体运作架构;第二个层次是支撑子体系, 即在总体系下划分出若干子体系, 如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试验体系、协作配套体系等。这决定了当前航天高科技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集开发、研制、生产、试验与服务于一体, 从而对航天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高科技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为适应“分散求生存”的经营战略并根据当时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建立的, 当时确实在保证科研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航天科技工业的复杂系统特征愈来愈强的情况下, 以计划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资产运营效率低下、财务状况不清、成本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 在财务管理方式、财务运行机制上更是落后于航天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航天高科技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亟需做出调整。

(二) 综合集成方法对解决航天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有巨大优势

综合集成方法是由钱学森等知名科学家在对社会系统、人体系统、地理系统等三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概括、抽象出的一种新方法, 并认为, 这是现在能用的唯一能有效处理开放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综合集成方法中, 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存在的, 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 (称为子系统或元素) 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而这个系统又隶属于一个更大的复杂系统, 成为这一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 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 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的要旨不在于强调通常意义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而在于强调一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这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的实质是以与被研究客体的复杂性相适应的“认识系统”去对付“对象系统”。也就是说, 不是用非系统的方式, 也不是用简单系统去对付复杂的对象系统, 而是构成足够复杂的研究主体, 其复杂性高于或相当于被研究的客体。这种综合集成方法就是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集中起来, 形成堪与研究对象相匹敌的综合优势, 形成研究主体优于研究对象的整体优势。这种综合集成方法, 把价值判断、直觉判断和科学推理结合起来;不仅通过系统模型 (逻辑模型和数学模型) 进行模拟和仿真, 而且实现了实证研究和经验判断相结合。

综合集成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在财务管理方面, 从而构筑整体财务管理新模式。整体财务管理新模式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实践, 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

二、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整体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一) 内涵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 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实践, 这是集成管理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综合集成思想, 整体财务管理模式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 将财务与业务、供应链集成起来,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这可以实现加快研发、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 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 做到从源头管理。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 实现对财务的动态管理, 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二) 特点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管理。它不仅对企业财务方面进行管理, 而且对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不仅管理企业内部, 而且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相集成。

二是直接管理。通过信息网络技术, 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 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和监控。

三是实时管理。整个供应链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后, 总部的财务主管根据动态会计信息, 可以及时做出财务安排, 并通过网络传递下去, 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

三、实施整体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 总体目标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制度理财、定好游戏规则, 不折不扣地实施;用统管聚财, 以财务集权为主体体制;抓龙头控财, 以现金流转为中心;用指标管财,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这种理念为指导, 设定航天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以经济求利为目的, 以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预算管理为手段, 使财务管理与科研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支持, 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原则

在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 实施整体财务管理模式要坚持以下原则。

1. 集中统一原则

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整合财务管理, 实现企业集团本级财务的集中统一, 逐步实现整个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2. 效益优先原则

本着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有利于长远效益增长的原则, 实现航天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原则

适应航天高科技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逐步实现由一级所有、两级经营、两级核算向紧密型的实体化管理转变。

4. 规范化管理原则

运用各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手段, 在理顺管理程序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功能的规范化管理。

5. 动态化管理原则

根据航天高科技企业科研生产与财务管理的要求, 随时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各项制度、工作系统进行补充、调整与更新, 形成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机制。

6. 全面性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涵盖航天高科技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 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与核算系统。

四、整体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 全面预算控制——理念集成

如何有效地聚合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 并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秩序性的聚合力, 即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来对付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 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集团竞争的成败与经济效益的优劣。这种有序的管理工作被称为计划管理, 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时, 即转化为预算, 通常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构成。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即对预算的定义、预算的分类、预算的组织体系、预算的管理流程、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报告以及预算考核等作明确规定, 根据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形成预算管理的操作规程。这是企业运营的“前馈”性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或理念集成活动, 有利于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 有利于资源整体利用, 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集成应用。

(二) 财务集权——组织集成

所谓集权与分权, 主要指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化和分散化。一般而言, 企业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作为组织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综合集成的思想, 航天高科技企业在财务上应当更多地趋向于一体化的集权体制, 主要集中在收益分配、资本结构变更、其他重大融投资事项的决策权、对子公司经营者的选择权与督导权等。在企业集团内部所有财务部门实现联网后, 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 将所有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集中到总部统一、集中管理。同时, 对等级式的财务结构进行重组, 建立扁平化的财务部门。

(三) 流程再造——过程集成

当前, 航天高科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界限有日益模糊的趋势, 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日益融合。管好财务, 不仅需要财会信息, 而且需要供、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信息。这要求财务管理要与上述各方面的管理紧密结合, 运用各项管理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管理手段,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实现这一过程序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精简中间环节, 建立跨职能型群体。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下, 企业不仅要改变管理流程、业务流程, 而且要改变会计流程, 并与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集成, 支持会计实时控制观。

特别是, 航天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航天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航天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要收集企业集团财务的全面信息就离不开对供应链的管理, 客观上要求企业对整个供应链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四) 企业信息化——方法集成

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应用就是财务信息化, 即建立在企业集团统一配置的网络、硬件、数据操作平台和应用技术平台基础上, 通过财务和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及业务规范化, 建立集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通畅的报表汇总合并体系、适用于集团管理的预算体系、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用的项目成本体系、强大的决策分析和支持体系等。

企业信息化是综合集成思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要大力推进财务数据标准化和业务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 要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 实时获取经济业务信息, 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五、整体财务管理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

整体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一个体系框架, 涵盖一套规章制度、一个基础平台 (财物信息化) 、三个应用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价格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 , 在此基础上建立整体财务管理一体化流程。

(一) 统一制定财务会计规章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和行业的财会法律法规与规范, 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财会相关制度和政策。后者是基于战略发展结构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 面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组织管理活动所确立的基本行为规范与价值判断趋向标准, 是实现财务资源分配与使用秩序化、高效率性, 控制与督导集团整体财务战略得以遵循与贯彻实施的保障。

为构建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规范, 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 集团总部对所属各单位会计核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会计软件。

(二) 搭建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财务信息化系统、财务数据仓库。它是整体财务管理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其构建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确保财务数据仓库的完整、准确和数据信息共享。建设基础平台应遵循有用性及重要性原则。在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 汇集到集团总部的信息量巨大, 其中不乏质量较低甚至无用的信息。因此, 应以制度的形式从信息质量标准、报告标准、内容结构以及组织程序等方面确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报告规范。

(三) 建设应用系统

整体财务管理的应用架构的一般特征和要求是:最底层数据的直接采集、向上层的直接汇集;信息数据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同一指标或同一算法采用同一运算数据源;任意项信息的输出或查询在不同管理层次都是一致的 (只是权限的限制) ;任意项信息的查询都可以联查到产生该信息的基础数据;数据集中式不等于集权;数据分布式不等于分权等。

应用系统具体包括三个: (1) 资产管理系统, 主要是建立采购及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销售及应收账款管理、长期投资管理在内的各项资产管理模式; (2) 成本价格管理系统, 主要是通过创新型的成本管理, 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水平的目标, 其工作内容是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制、健全成本管理及成本核算制度; (3) 财务分析系统, 主要是确立适应航天高科技行业特点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 统一核算规范和数据采集, 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不断完善分析评价程序。

六、结束语

航天科技 篇8

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环节, 是展示科技进步的重要窗口。当前, 中国科技期刊事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 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尤其是行业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2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 质量好, 科技期刊才有竞争、生存、长期流传的价值。

2.1 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

2.1.1 文稿的学术水平

科技期刊要创精品, 必须提高文稿的学术质量, 及时反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内容。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发挥社会效益的关键, 应该精心组织、选择、采用稿件, 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 并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学科和实践需要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和报道重点。重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和那些能对本学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相关学科论文的报道。

2.1.2 参考文献的标注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文是衡量论文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读者一方面可以根据一篇论文引文的提示, 检索到更多与自己工作内容相关的文献。另一方面通过查核引文来对信息价值进行估价、评判, 从而决定对信息的取舍。因此, 科技期刊的编辑应该对引文进行认真审核, 例如引用是否正确、标注是否规范等。

2.2 重视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

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对科技期刊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出精品的必备条件。期刊所登载的论文内容不仅要有精确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能反映本专业现阶段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而且还要求期刊在编排格式、量和单位、数字文字、名词术语、图表的用法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等方面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2.3 提高效率缩短论文发表周期

论文的发表周期对于科技期刊极为重要, 周期过长会使论文的学术价值削弱, 影响科技期刊的质量。国家科委明确规定科技期刊“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 减少信息贬值。”可见,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成为评定一本刊物质量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就要求科技期刊应加快编辑、出版的速度和效率, 缩短出版周期。

2.4 把好编辑校对关

编辑加工与校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都是科技期刊出版中的重要环节, 对期刊的质量起决定作用。科技期刊要出精品必须严把编辑加工校对关。

认真修改加工每一篇稿件, 为高质量的校对打好基础。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应注意遣词造句的逻辑性;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句子语法的合理性;引文核对的必要性, 错别字等等。

3 实现航天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 其作用不能低估, 但它并没有改变编辑出版工作的本质属性, 决定出版物质量和效益的依然是出版物的信息量及其编辑出版创意等创造性思维成果。

编辑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信息时代, 编辑人员承担的任务更加重要、更加繁重。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要有敏捷的信息意识, 编辑的信息意识提高了,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编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建立一支既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编辑能力、敏锐的编辑洞察力, 又具有过硬编辑业务素质和技能的编辑队伍, 积极促进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年轻化, 充分利用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迅速反应的能力、知识更新快的优势、精力旺盛等特点, 提高航天科技期刊的时效性。要加强编辑队伍的学历结构调整, 增加高学历编辑的比例, 以增强对航天科技创新成果的鉴别能力, 提高期刊的质量。要加强编辑业务和编辑现代化技术的培训工作, 为编辑提供参加业务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熟悉编辑基本业务和与编辑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

科技期刊作为特殊的商品已处在市场经济之中, 科技期刊要不断提高办刊质量, 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作保证。笔者认为对少数重要的航天科技期刊应该列入国家航天科技经费计划, 加强国家的支持力度。鉴于科技期刊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这一特殊情况, 单靠发行增收是杯水车薪, 连印刷费都挣不出来。为此, 科技期刊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在注重社会效益、质量意识、信誉意识、竞争意识的前提下, 要牢固地、刻不容缓地树立效益意识。

科技期刊要跟上网络信息时代的步伐, 不仅需要有信息化管理的思维模式, 更需要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只有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信息化管理工作中, 才能更好地做好期刊工作。要对传统的期刊编辑方式进行改革, 充分利用网络系统, 实现管理、编辑、排版印刷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高速化。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期刊交流平台, 以及期刊数字平台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 加强编辑出版的实力, 努力提高期刊的内在质量, 这是读者对科技期刊工作的期盼, 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古籍出版要有特色追求[J].编辑之友, 1999, (1) :46[1]张建英.古籍出版要有特色追求[J].编辑之友, 1999, (1) :46

航天科技 篇9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日前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航天产品构件高端表面处理装备系统研制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该项目针对航天装备构件种类繁多等特点, 研制了构件表面处理装备系统, 可实现电镀、化学镀、转化膜等多种表面处理;采用立体式垂直布置和主体设施全封闭设计, 有效减少了厂房和设备投资, 改善了车间的工作环境, 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集中送排风系统、废水废气分类收集处理设计和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式多效废气处理装置,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以Wincc为上位机, 采用三层网络结构, 现场总线和以太网技术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和集中控制。项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件。系统经用户使用, 反映良好, 满足航天产品构件的表面处理要求,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航天科技 篇10

不错,过去人们都用北斗星来标志朝北的方向。由于北斗星距离地球过于遥远,不能确定事物具体位置,因此在航天技术发展之后,就用卫星星座来导航定位。通过测量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距离以及确定它们之间的时钟关系,可以明确卫星的位置信息。在已知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之后,地面用户同时接收到4颗卫星的导航信号,就可以解算出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基本的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自2011年12月27日起,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己研发的新型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个部分组成的。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地通过双星定位方式开展工作,兼有定位导航、授时应用、短报文通信三大基本功能和多项扩展功能。我国着手建立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空间部分主要由运行在中圆轨道、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的1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而成。经过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已于2011年12月末具备了向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试验运行服务的能力。服务区为东经84°到160°、南纬55°到北纬55°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位置精度为平面25米、高程30米;测速精度每秒0.4米;授时精度50纳秒。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GPS系统是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即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的G P S卫星星座,目前,G P S靠空间系统本身提供的导航精度已经可以达到6米左右,如果在地面配以其他基础设施对其加强,则可以达到几十厘米甚至几厘米的定位精度。至少几十厘米的定位精度在G P S提供的商业服务中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收费服务。这种精度适用于测绘等专业用户的需求,而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导航服务只需达到5~6米的精度就可以了。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GPS和目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组成部分大不相同,前者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可以覆盖全球,后者只能面向本国和周边地区,但却具有发送短报文的功能。

Q:为什么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在哪些领域有重大影响?

这从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和用途上即可看出来。GPS的主要特点是全天候、全球覆盖、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GPS的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市政规划控制等;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本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

由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含量高、优势明显、应用面广,又涉及军事机密,所以各航天大国都很重视建设各自的卫星导航系统。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角度来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形成的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大IT经济增长点,具有爆发式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正缘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被公认为是信息基础和战略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就曾把GPS誉为本国继阿波罗飞船和航天飞机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就。

Q:听说北斗系统需要发射30多颗卫星上天,而GPS只有24颗,为什么北斗系统需要那么多?

各国全球定位系统的差异之处,就在于选择的卫星轨道有别和轨道上的卫星数量不同。我国航天专家在设计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也曾有过很多方案,后经充分论证,才选择了由35颗卫星组网的系统方案。该系统由分布在多条绕地轨道上的导航卫星和少数几颗备份星组网而形成空间部分。具体地讲,就是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星座。在那30颗卫星中,又分为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7颗中圆轨道卫星。27颗中圆轨道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 500千米。

与G P S几乎同时起步建设的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亦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将提供服务。当前正在建设的同类项目,还有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4年,我国和欧盟委员会签署协议,成为参加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该计划的空间部分由30颗卫星组网而成,也采用了3个轨道面的设计。无论是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全球定位导航系统,都只有一种轨道即中圆轨道设计,只不过区别在于选取3个轨道面还是6个轨道面。而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保留3个中圆轨道面设计长处的基础上,集纳了多种轨道的优势于一身,是世界导航系统的首创。正因为轨道种类多,突出了本国及周边地区的导航服务业务,又多了一项通信功能,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数量较多。

Q:听说北斗系统分为3个阶段,目前仍处于第二代的建设之中,真正建成的北斗系统能代替GPS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大吗?我们的手机也能联上它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2年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前后使北斗导航系统形成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目前仍处于第二代的建设之中,等到2020年左右,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以后,北斗系统所能提供的定位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将与美国的GPS相抗衡,而在增强区域内,也就是在整个亚太地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将超过GPS导航系统。

当前,GPS和北斗终端设备在海洋、渔业、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登山事故救援等行业和领域都已有应用。在8年之后,即2020年,肯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北斗导航系统。到时候,你只需要将北斗的相关芯片、硬件置入手机里,就能接收北斗卫星导航信号,用手机就能完成定位功能。未来共用终端设备问世之后,在生产生活的更多行业都能够得到更好应用。

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规划建设起来的北斗二代、三代导航系统,待其投入运营后,将在水利电力、国土测绘、海洋航运、水上渔业、石油勘探、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森林防火、减灾救灾、通信保障、治安管理、公共安全等经济社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促进电子产品、通信联络、机械制造、地理信息、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和军事装备性能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使用该系统的车载终端和具有导航定位与无线通信等功能的移动设备,将大大方便日常生活。

Q:您的科普图书《E时代N个为什么·航天》深受青少年非常喜欢。可是如今由于学业、考试压力的增大,热爱科学的学生似乎越来越少了,您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普宣传事业,您认为科学知识对我们今后的帮助会很大吗?

《E时代N个为什么·航天》是写给青少年的航天科普读物。人们常说,综合国力在企业,企业发展靠创新,实现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抓好教育这个根本环节。除了学校的系统教育外,还应高度重视和抓好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使青少年能够尽早树立热爱祖国和崇尚科学的思想,这就是我写作该书的出发点。

从多次给大、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的体验中,我不认为现在热爱科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在报告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使我深深感到中学生们都为怎样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而着急。这就涉及到人们经常议论的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问题。我个人历来认为,通过考试成绩决定升级、升学是很公平的做法,迄今还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取代。我主张中学生应把每门功课都学好,学习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和践行师授的有关学习方法。

航天技术科技奥运的重要支撑 篇11

航天科技打造奥运系列火炬

奥运火炬在珠峰点燃、传递、展示,无不闪耀着航天科技的辉煌

奥运圣火在珠峰点燃、传递、展示,需研制生产五类产品:珠峰火炬、高原火种灯、高原圣火台、珠峰火种灯、珠峰引火器。这五类产品的研制、试验、生产无一不利用了航天科技工业已有的资源,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解决产品在低温(-40℃)、低压缺氧(0.3BAR)、大风(20~30m/s)、强振动、强反射背景条件下的正常工作问题,保证火种传递、火种转换、火炬点燃与稳定燃烧,这些在世界都是第一次面临的新课题,靠的就是航天型号工程研制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储备和实践经验的积淀。

——烟火剂固体珠峰的药柱、珠峰火种灯燃料、珠峰引火器药柱的配方技术,以及高原圣火台燃烧系统的消烟、添加剂技术等,都是源于航天型号工程的研制基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结果。

——珠峰火炬、珠峰火种灯的减重技术以及珠峰火种灯使用的隔热材料,更是采用了航天的成熟技术与产品。

——珠峰火炬等五类产品的试验设施设备与试验技术。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必须进行模拟珠峰峰顶(海拔8844.43米)的环境条件下的地面试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已有的试验设施设备进行了改进,将珠峰峰顶的环境搬到了地面试验室,进行了珠峰火炬等产品的试验,为珠峰展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奥运地面传递火炬炬体的制造、燃烧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是航天技术的继承与创新

——在燃烧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中,承袭了航天型号发动机的设计技术,采用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相结合的全新方案设计,实现了无电点火的稳定燃烧,并具有很强的抗风雨能力;自行研制了燃气多功能气相稳压装置,具有开关、减压、稳压、防喷和调压功能,保证了火炬燃烧的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无缝冷拉工艺,自行开发研制了具有较大长细比(大于7.5)的一体化专用丙烷燃料瓶,整体成型耐高压,可以盛装丙烷类常温下饱和蒸汽压较高的燃气,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安全性好等特点,可满足多种液化燃料罐装要求,瓶口配有小型顶针式常闭阀,便于燃料的罐装和燃料瓶的开关;采用沸点低、饱和蒸汽压较高的丙烷燃料,配合可以调节出口压力的多功能稳压装置,对于海拔高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宽广;燃料瓶与稳压装置通过螺纹结构可靠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燃料瓶的常闭阀处于关闭状态,可保证密封性能;燃烧系统装有小巧的五通装置,利用丙烷流动高效回热,保证较低温度下丙烷燃尽,并保证燃料供应和火焰的稳定。

——在火炬炬体制造方面主要有:异型的、无规则的、不能用数学解析式表示的、具有特殊弧度要求的壳体成型技术;壳体的蚀刻和着色技术,由于壳体是异型结构,给蚀刻和阳极氧化着色都带来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必须满足立体图案和色彩的要求;云纹装饰件等非标产品的制造技术。这些都依托于航天多年来积累的先进制造技术。

——异型薄壳筒件连接技术,火炬壳体是0.8毫米的铝板,上下壳体的连接以及壳体与燃烧系统的连接,都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和开闭幕式演出装置设计融汇了航天高新技术和航天人的心血

从2006年9月27日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就开始进行奥科委组织的“主火炬塔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答辩、评审和立项工作,立项后,随即按课题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开展了研究和试验工作。在研究和试验中,以航天科技为依托,充分利用已有的航天科技成果、设施设备、科技队伍等资源,从环保、火炬火焰的颜色和造型、燃烧系统的可靠性、燃烧产生的温度场、气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中大量地应用了现代仿真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以及现代实物试验技术。这些研究与试验的成果对确保主火炬成功点火,实现主火炬点火创意的效果,保证主火炬塔安全和主火炬稳定燃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有:安全可靠稳定的燃气供应系统;有效新颖的点火创意的可靠实现;创新的火炬结构设计方案;现代工艺技术在火炬塔建造中的成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现代仿真技术在火炬塔系统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等。

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组织的设计中,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应奥组委开闭幕式部和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之邀,从2007年4月起,组织二院206所、699厂、283厂、三院31所、航天晨光股份公司等单位26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和开闭幕式演出装置的设计工作,到2008年3月已圆满完成任务。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来函称赞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筹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集成编织奥运安全网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奥运安保系统的设计、开发、研制、建设及部署任务,涉及北京的91个场馆、53个周界、107套安保指挥系统

北京奥运安保系统主要包括:奥运场馆科技系统设计、奥运场馆安保指挥系统建设、仰山桥奥运前沿指挥部安保指挥系统建设、北京市公安局短信彩信报警接入及相关链路建设项目、奥运场馆赛时临时技防和安保指挥系统建设、奥运场馆安保专用系统集成项目、北京市公安局有线通信系统建设项目、北京市信息网骨干网信息安全项目等。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奥运安保项目,如国家游泳中心弱电系统消防电部分的设计与施工项目,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平台开发项目,奥运会和残奥会电子票证系统,突发重大事件现场处置系统等。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这些项目,开发、研制和建设工作进展正常,有些项目已经完成,且经过了“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检验与考验,系统运行正常,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2007年11月16日为国际媒体日,由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制的北京科技大学柔道赛馆的奥运安保科技系统首次在国内外100多家媒体面前展示,受到了各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一致的好评。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形象都给媒体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离不开科技,而航天科技是整个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端

建设一流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研制建设奥运安保系统是航天科工实现一流防务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防务公司的内涵分析,防务应当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防上的防务,应包括防御和进攻武器,进攻是积极防御所必需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与批生产任务,正是防御与进攻两类国防防务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防务还应包括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处于非战争时期的安全保卫问题,特别是当前面临恐怖组织及其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日趋猖獗的新形势,城市及其重要设施和大型活动场所的安保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研制建设奥运安保系统与国防安保系统是紧密相关的,这也是实现一流防务公司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内容。

研制奥运安保系统、研制国防安保武器系统与研制国家城市等的安保系统专业技术上是相融合的。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从事航天型号研制与批生产的任务来看,主要是导弹武器系统,特别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所应用的专业技术与安保系统应用的专业技术基本类同。主要有:系统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技术;光机电等一体化设备的设计与研制生产技术;声、光、电探测技术,特别是无线电探测技术;指挥、控制、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研制技术与软件工程化技术;安全可靠性技术等。正是由于航天型号与安保系统专业技术的类同,二者可形成良性互动互补,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航天系统工程和一些专业技术上的优势是争取与研制奥运安保的科技基础和保证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的系统工程与专业技术优势与特长正是研制安保系统的关键必需技术。经过50多年的创建发展,以二院为代表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以下技术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工程管理。通过50年的航天型号研制和飞行试验的实践,航天企业积累了一整套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系统工程管理的办法和经验,包括加强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实施抓系统、系统抓的办法;建立和实行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两条指挥线的管从2006年9月27日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就开始进行奥科委组织的“主火炬塔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答辩、评审和立项工作,立项后,随即按课题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开展了研究和试验工作。在研究和试验中,以航天科技为依托,充分利用已有的航天科技成果、设施设备、科技队伍等资源,从环保、火炬火焰的颜色和造型、燃烧系统的可靠性、燃烧产生的温度场、气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中大量地应用了现代仿真技术、有限元分析技术以及现代实物试验技术。这些研究与试验的成果对确保主火炬成功点火,实现主火炬点火创意的效果,保证主火炬塔安全和主火炬稳定燃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有:安全可靠稳定的燃气供应系统;有效新颖的点火创意的可靠实现;创新的火炬结构设计方案;现代工艺技术在火炬塔建造中的成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现代仿真技术在火炬塔系统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等。

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组织的设计中,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应奥组委开闭幕式部和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之邀,从2007年4月起,组织二院206所、699厂、283厂、三院31所、航天晨光股份公司等单位26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主火炬塔及其主火炬和开闭幕式演出装置的设计工作,到2008年3月已圆满完成任务。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来函称赞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筹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系统集成编织奥运安全网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奥运安保系统的设计、开发、研制、建设及部署任务,涉及北京的91个场馆、53个周界、107套安保指挥系统

北京奥运安保系统主要包括:奥运场馆科技系统设计、奥运场馆安保指挥系统建设、仰山桥奥运前沿指挥部安保指挥系统建设、北京市公安局短信彩信报警接入及相关链路建设项目、奥运场馆赛时临时技防和安保指挥系统建设、奥运场馆安保专用系统集成项目、北京市公安局有线通信系统建设项目、北京市信息网骨干网信息安全项目等。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奥运安保项目,如国家游泳中心弱电系统消防电部分的设计与施工项目,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平台开发项目,奥运会和残奥会电子票证系统,突发重大事件现场处置系统等。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这些项目,开发、研制和建设工作进展正常,有些项目已经完成,且经过了“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检验与考验,系统运行正常,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2007年11月16日为国际媒体日,由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承制的北京科技大学柔道赛馆的奥运安保科技系统首次在国内外100多家媒体面前展示,受到了各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一致的好评。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形象都给媒体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离不开科技,而航天科技是整个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端

建设一流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研制建设奥运安保系统是航天科工实现一流防务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防务公司的内涵分析,防务应当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防上的防务,应包括防御和进攻武器,进攻是积极防御所必需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与批生产任务,正是防御与进攻两类国防防务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防务还应包括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处于非战争时期的安全保卫问题,特别是当前面临恐怖组织及其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日趋猖獗的新形势,城市及其重要设施和大型活动场所的安保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研制建设奥运安保系统与国防安保系统是紧密相关的,这也是实现一流防务公司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内容。

研制奥运安保系统、研制国防安保武器系统与研制国家城市等的安保系统专业技术上是相融合的。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从事航天型号研制与批生产的任务来看,主要是导弹武器系统,特别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所应用的专业技术与安保系统应用的专业技术基本类同。主要有:系统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技术;光机电等一体化设备的设计与研制生产技术;声、光、电探测技术,特别是无线电探测技术;指挥、控制、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研制技术与软件工程化技术;安全可靠性技术等。正是由于航天型号与安保系统专业技术的类同,二者可形成良性互动互补,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航天系统工程和一些专业技术上的优势是争取与研制奥运安保的科技基础和保证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的系统工程与专业技术优势与特长正是研制安保系统的关键必需技术。经过50多年的创建发展,以二院为代表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以下技术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工程管理。通过50年的航天型号研制和飞行试验的实践,航天企业积累了一整套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系统工程管理的办法和经验,包括加强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实施抓系统、系统抓的办法;建立和实行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两条指挥线的管理办法;实施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加强质量的管理、控制与监督;实施计划网络图的指挥调度等。这些都是保证奥运安保系统在技术性能、经费、质量综合最优所必需的。

——指挥控制技术。拥有国内一流的指挥控制研究中心,在设施设备、研制试验手段和科技队伍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曾为部队成功地研制了C3I(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系统,还正在研制C4ISRKM(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信息、监视、侦察、毁伤和措施)系统。这正是奥运安保系统建立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所必需的,尤其在系统整合(或称集成或合成)方面有着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仿真技术。北京仿真中心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仿真技术单位。2001年12月,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以航天科工二院北京仿真中心为依托建设经济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年来,北京仿真中心及其所属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类航天型号研制中所必需的系统仿真任务,还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承担了系统仿真任务,如:南水北调一、二期工程的仿真系统;引黄入晋工程全系统运行仿真系统;国家计委火炬计划成果展示仿真系统;单一小规模设施生产装置与核查小区视景仿真系统分析;艾滋病预防措施最优投资方案仿真系统;智能交通仿真系统等。通过这些仿真系统研制与建立的实践,积累了大批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应用于奥运安保演示验证系统,对方案复核、演示和训练。

——信息网络系统及其安全的设计技术。指挥控制中心是安保系统的大脑,而信息网络系统是安保系统的中枢神经。航天科工二院是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重点单位。对操作系统安全、病毒对抗与防御、网络体系结构安全、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集成等领域,都已进行并在继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开发成功了操作系统安全包、防火墙、VPM、安全服务器、安全检测包、病毒动态对抗与防御系统等多层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还研制成功了用于网络安全的网络视频会议平台,可用于现有网络的增值服务,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与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底层数据上进行加密处理,对权限低的成员实行限制管理,有效地增加保密性。这些技术和产品都已应用于安全保卫的信息网络建设,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由于航天型号研制任务的需求,航天企业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开发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化、软件技术评测方面,在防信息泄漏计算机研制技术方面,更属国内领先水平。

——在奥运安保系统的监视、检测子系统及其设备的研制方面有技术储备。研制和建设奥运安保系统,不可缺少的就是研制先进精良简便实用的监视与检测系统(设备),包括各种声、光、电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就监测设备和传感器的载体而言,有天基、海基、空基、陆基的,包括微波、光学的实时传输型的遥感卫星,各种载机和无人飞行器、各种舰艇等;从监视、检测设备和传感器本身来分析,航天科工在无线电雷达探测、跟踪技术、光学技术特别是红外技术方面,都有国内一流的研制单位;在门禁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方面,都研制成功了一些实用可靠的产品。总之,在安保系统的监视、检测设备方面,有相应的军品科研成果储备,也研制开发了一些安保监视、检测专用的系统与设备,再加上与有关的专业技术单位的联合与合作,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凭此承担了安保系统的监视与检测子系统与部分设备的研制任务。

航天科技 篇12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2010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2013年最新发布的《深圳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 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前四个主要渠道中, 网络占80.86%, 书籍占63.69%, 与人交谈占54.1%, 电视传媒占52.7%。显然,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最主要的科技信息获取渠道。

以此为背景,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媒体如何更好地向受众传递科学技术信息、普及科学知识。

1 我国科技传播新媒体的分类

目前, 我国有关科技传播的网站纷纷崛起。据业内专家称, 目前商业门户网站、频道以及包括栏目在内的科普网约有400多家。我国的科技传播新媒体,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各大门户网站中的科技频道, 例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等均辟有科技频道。

二是专业的科技传播网站, 例如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北京科普之窗等等。

三是自由团体组织建立的科技传播网站, 例如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

另外, 以上这些网站或版块都很注意与移动媒体公共平台的关联, 纷纷设立了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 通过推送信息、定制阅读等方式吸引受众。

2 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表现出的特点

2.1 追踪重大科技新闻热点, 开设集中全面的专题报道

新媒体善于利用近期出现科技新闻热点的机遇, 持续追踪, 形成同步式、跟进式报道, 有些还会开设新闻专题, 以求专业性与互动性的充分发挥。

2013年6月11日——6月26日,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各项任务。各网站纷纷开设专题报道:人民网科技频道“神十来了”、新浪网“太空的中国力量——神十交会天宫新浪特别报道”、中国新闻网“神十飞天——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全景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专题”等。每个专题的所有版块合作组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细致深入的科技传播活动, 完成了向受众传递科技知识的作用。

2.2 格外注重与传统媒体和受众的联动

新媒体采用的新闻稿件、视频大多来自于有经验的传统媒体。在神十报道上, 多数媒体还是保持新华社在“神五”发射时所形成的传统报道范式;《我的太空梦》系列网络互动节目也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

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反馈手段使得新媒体必须充分重视受众。2013年6月12日, 网络爆发了“女宇航员王亚平被爆年龄造假”的传言, 并且光是@作家-天佑一条“佐证”微博的转发量就达到5000条以上。新华社立即采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13日获得官方回应, 当即在网络上向广大网友澄清。这样, 辟谣信息在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 维护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2.3 专业性与平民化兼容, 传播主流价值观

科技传播内容和题材贴近受众, 这是决定科技新闻生命力的根本因素。人民网《“太空之吻”背后的“支撑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解读》, 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称为“太空之吻”。新闻内容将趣味性寓于科技传播中, 但同时又不失语言的准确度和确切度。

这种平民化的传播方式并未抹杀科技新闻的专业性, 反而更好地传播了主流价值观。《从太空授课, 说到中国梦的实现》、《张洪泉:“太空授课”让中国梦飞》、《“太空授课”将中国梦写在了外太空》、《关注太空授课, 点亮“中国梦”》等都是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例证。

2.4 利用移动媒体平台丰富内容、拓展角度

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在科技传播中最通常的做法是在新闻末尾附链接到专题特别报道, 网民可以直接打开专题网站。这样就能弥补字数限制, 让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受众可以进一步详细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 同时也充分利用互联网良好的交互性与传播媒体的多样性。

3 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1 临时作用明显, 缺乏长效平台

我国的科技传播平台主要还是依赖门户网站科技频道, 新媒体传播科技信息往往是一阵风, 这说明我国还缺乏长效权威的科技传播平台, 导致余温消减得也很快, 这样势必影响公众科技意识的形成。因此, 必须加快构筑科技传播权威网站, 及时发布各类科普常识, 满足不同类型受众需求;加强微博的传播机制研究, 鼓励专家和专业机构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和互动, 充分发挥微博服务科技传播的作用。

3.2 跟风明显, 重复性大, 科技传播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 网络科技类文章内容重复现象严重。新媒体要学会别出心裁, 做好原创科技新闻中有特色的内容, 避免趋同, 否则容易失去受众关注的目光。另一方面, 健全成熟的科技传播市场运营机制仍未建立, 应当要及时探索共赢的商业模式, 形成和谐良性的循环态势, 真正带动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

3.3 媒介从业人员科学知识和素养欠缺, 科学界与传媒界交流合作较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琦认为, 科学传播者必须自己懂科学, 要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广博的科学知识。

新媒体仍要提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产品标准, 加强媒介传播者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 建立科学界与传媒界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机制。树立共同承担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防止科学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或误读。

3.4 微博等公共平台的高效互动有待加强

在科技传播中, 评论与转发失衡的现象随处可见。原因是评论需要互动者构思和重新组织语言, 而转发只需举手之劳, 但是只有评论才使得互动更具深度。在新浪微博“央视新闻”发布的21条关于“太空授课”的原创微博中, 有18条的“转发”与“评论”比在2:1以上, 二者比例最高时可达6:1。由此可见, 微博的高效互动有待加强。

4 结论

新媒介环境下, 人人都是科技的传播者, 也都是科技的受益者。新媒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 还要适应新要求, 积极关心受众、主动回应受众, 彰显主流, 凝聚力量, 最终唱响主旋律。毕竟, 新媒体科技传播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普及科学知识, 帮助公众理解科学、推进科学进一步发展, 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秀华.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科学新闻学术专刊, 2007 (1) :10.

[2]王少磊著.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华出版社, 2006, 4.

[3]陶贤都.大众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J].社会科学家, 2008 (6) :114-116.

上一篇:正义的实现方式下一篇:图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