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2024-07-12

载人航天(共11篇)

载人航天 篇1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10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神舟三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所属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六号任务徽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 115.5小时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神舟八号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神舟九号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发射塔架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女)景海鹏 刘旺

神舟十号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预计)2015年 晚于神舟十号一个月发射,将与神九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

盘点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模拟飞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无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正式飞船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搭载模拟人的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艘正式模拟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 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 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 天 员: 杨利伟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 中国第一次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 着陆时间: 2005年10月17日4时0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航 天 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

航行任务: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航 天 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搭载模拟人 中国第一次交会对接,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 着陆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航 天 员: 无人飞行器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 中国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第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着陆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航行目的: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航 天 员:景海鹏、刘 旺、刘 洋(女)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首次太空授课 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着陆时间: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航行目的:在神九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载人航天 篇2

一、技术路线的回归

美国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走过:运载火箭——飞船——航天飞机的路线图。现在美国载人航天路线图改为:运载火箭——飞船——航天飞机——飞船。

美国曾经研制过飞船, 并成功发射和回收过飞船。美国载人飞船从发展时间先后上划分为“水星”载人飞船、“双子星座”飞船、“阿波罗”飞船3个阶段, 从技术水平高低上又划分为三代。

1.“水星”载人飞船

“水星”载人飞船作为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 主要目的是实现载人空间飞行的突破。它把载一名航天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 飞行几圈后安全返回地面, 并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其重点是解决飞船的再入气动力学、热动力学和人为差错对以往从未遇到过的高加速度和零重力的影响等问题。“水星”飞船总长约2.9米, 底部最大直径1.86米, 重1.3~1.8吨, 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水星”载人飞船总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 其中6次是载人飞行试验。座舱内只能坐一名航天员, 设计最长飞行时间为2天, 最长的一次飞行为1963年5月15~16日, “水星-9”飞船飞行历时34小时20分钟, 绕地球22周。“水星”计划的6次载人飞行共历时54小时25分钟。

2.“双子星座”飞船

“双子星座”飞船为美国继“水星”飞船之后的第二种载人飞船, 技术水平属于第二代的载人飞船, 从1965年3月到1966年11月共进行过10次载人飞行。主要目的是在轨道上进行机动飞行、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试作舱外活动等, 为后续的“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飞行作技术准备。“双子星座”飞船重3.2~3.8吨, 最大直径3米, 由座舱和设备舱两个舱段组成。座舱分为密封和非密封两部分:密封舱内安装显示仪表、控制设备、废物处理装置和供两名航天员乘坐的两个弹射座椅, 还备有食物和水;无线电设备、生命保障系统和降落伞等安装在非密封舱内。座舱前端还有交会用的雷达和对接装置, 座舱底部覆盖再入防热材料。设备舱分上舱和下舱:上舱中主要安装4台制动发动机;下舱中有轨道机动发动机及其燃料、轨道通信设备、燃料电池等。飞船在返回前先抛弃设备舱下舱, 然后点燃4台制动火箭, 再抛掉设备舱上舱, 座舱再入大气层, 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 航天员与座舱一起在海面上溅落。

3.“阿波罗”登月飞船

“阿波罗”登月飞船是美国实施载人登月飞行所使用的高端飞船 (图1) , 属于第三代载人飞船。该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其中, 指挥舱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 也是航天员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服务舱采用轻金属蜂窝结构, 周围分为6个隔舱, 容纳主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以及增压、姿态控制、电气等系统, 前端与指挥舱对接, 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 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 其中5次成功, 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显然, 美国载人飞船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 不仅几何尺寸、起飞质量、有效载荷增加, 而且使用规模、应用领域亦进一步扩大, 从近地轨道绕行到空间轨道对接、空间站输送往返, 再到登月轨道回返, 实现了航天技术的三大跨越。比起俄罗斯飞船技术, 则高出了载人登月飞船这一代差, 其先进性不言而喻。如今, 美国航天路线图回归载人飞船, 既不是一种巧合, 也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更不是一种自我否定和倒退, 而是具有美国特色、体现新一轮科技进步的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二、启用“龙”飞船

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由航天飞机回归载人飞船, 更多的是基于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发射效率的考虑。研制航天飞机的初衷希望通过多次使用来降低发射费用, 并提高发射效率。结果事与愿违, 不但每航次维护费用高得惊人, 而且发射费用也没有降下来。尤其是发生了两起爆炸事故后, 导致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怀疑, 原计划中的发射任务也无法如期完成, 损失惨重, 更谈不上发射效率, 教训十分深刻。在痛定思痛后, 美国宇航局认为载人飞船能够满足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发射效率的基本要求, 安全性也有保障, 因此, 决定回归飞船时代, 启用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完成后续任务。

“龙”飞船与美国以前使用的“水星”飞船、“双子星座”飞船、“阿波罗”飞船虽然都属于飞船, 但科技的进步令它们之间有了很大的变化 (图2) 。一是属性不同。“龙”飞船不再归美国宇航局管, 完全由私人性质的公司承揽项目和业务。二是载量不同。“龙”飞船由以前美国飞船乘坐的3人增加至7人, 也超过俄罗斯的“联盟”飞船。三是任务不同。“龙”飞船既能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又能承接货物运输任务, 并能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向空间站运送补给。四是水平不同。“龙”飞船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优势, 船载系统已从当时的电子管、晶体管、模拟技术时代, 进入数字电路、光电传输、大规模集成技术时代, 飞船系统在轻量化、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五是效益不同。“龙”飞船的研制从投入到产出, 注重效益。在机制上不必像美国宇航局机构那样庞大, 在人力资源方面只需要保持队伍精干, 在研发上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 应用成熟技术和工艺, 以降低风险、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六是运作模式不同。“龙”飞船从研制到发射, 采用了不同于美国宇航局的商业运作模式。

作为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代表的“龙”飞船高约6.1米, 直径约3.7米, 可乘坐7名宇航员或运载总计24立方米6吨货物 (最大有效载荷6 000千克, 最小有效载荷3 000千克) 。飞船内加压空间10立方米, 无加压空间14立方米, 同一型号载人飞船可容纳7名乘员 (图3) 。飞船舱内设置7个座椅, 上层设置4个座椅, 下层设置3个座椅。

负责将其送入太空的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全长55米, 直径5.2米, 起飞质量330余吨, 起飞推力约500吨。其低地球轨道发射能力为24 750千克, 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为9 650千克。

2012年5月22日3时44分, 搭载“龙”飞船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升空 (图4) , 成功发射入轨,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家私人公司具备了研制和发射宇宙飞船, 进行太空对接的技术 (图5) 。

“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龙”飞船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行研制。为了这次发射, 该公司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运送货物是SpaceX公司商业太空发射的第一步, 他们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负责将7名宇航员送上空间站, 同时进行针对低地球轨道的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梦想成真 篇3

“神舟九号发射前一天,当时也正值‘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冲击7000米海底深潜纪录,我们这一代人实现了毛泽东同志说的‘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宏大志向!”从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到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再到担任工程第二任总设计师的周建平说。

“这十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给国人无限的惊喜。”周建平回顾这十年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科技事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基石。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作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在一系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中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中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飞船进行了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进入太空并进行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在万众瞩目中一飞冲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记录:首个女航天员“飞天”、首次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神九”任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表示,我国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 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此外还建成了较为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生产试验、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的体系,取得了900余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成果。

王兆耀称,“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和民众的期盼,也有一定的距离。要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不懈努力,继续攀登。”

过去十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未来将继续加快发展的步伐。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透露,201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实施16次宇航型号发射,计划将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颗,占全球在轨航天器总数20%左右;年均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占全球发射数量30%左右。

当谈到中国航天下一步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时,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表示,一,在2020年前后,要建立中国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站。目前,已开展了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任务。为建设空间站打基础,2013将进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二,要建设全球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12年已经完成16颗卫星的组网,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三,建立一个全球的对地观测系统。

“这些重大的航天任务,都将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马兴瑞表示。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 篇4

崇尚科学、梦想航天 1957年10月7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千年的飞天幼想变成了实现。从此,人类活动的疆域在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的跨越后,又实现了从大气层到宇宙空间的新的飞跃。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国和世界航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航天科技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其业绩所及,已深深的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今天我去了让青少年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空间,了解和认识航天科技,为我们精心组织、举办的“世界航天科普展”。 我来到那里时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我在那里看到了: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美国大力神-3E运载火箭、长征一号(CA-1)、长征二号F(CZ-2F)、长征三号甲(CZ-3A)、长征二号EA(CA-2EA)、长征三号B(CZ-3B)、长征三号C(CZ-3C)、长征二号C(CZ-2C)、长征四号B(CZ-4B)、长征三号(CZ-3)、长征二号E(CZ-2E)、“东方红一号”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实践二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鑫诺卫星-1、中国空军歼击轰炸FBC-1(冲天飞豹)48:1、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型战斗机歼-11 48:1、美国SR-71A黑鸟高空侦查机、美国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48:1、中国98式最新型主战坦克48:1、中国现代级驱逐舰-美国航国的克星350:1、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35:1、美国“海狼”号核动力攻击潜艇350:1、俄罗斯“台风”级弹道导弹潜艇350:1、美国“宙斯盾”驱逐舰350:1、日本陆上自卫队90式主战坦克35:1、“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各类模型。 这些模型让我流连忘返,我立志要做一个科学家为我们的祖国增添新的辉煌!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高一 篇5

展厅门前的广场上是一个巨大的整流罩。我们走进展厅,哇!整个展厅都是各时期的火箭模型。有我国最早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还有“长征号”系列火箭,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能把像卫星这样的航天器送入太空,但仅仅只能一次性使用,费用特高。

自古以来,人类就想在空中飞翔,载人航天飞行是最令人向往的。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航天员。在“神舟五号”舱前,我身穿航天服,站在有__提写的“神箭”二字旁留影。

从载人航天历史图片展中,我了解到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叫加加林,世界上第一名女航天员,叫捷列什科娃,他们都是前苏联人。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发射的,__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员踏进宇宙太空的开始,成为世界第三。今年10月,我国又将发射“神舟六号”,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飞速发展。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篇6

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8月22日下午在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场地面爆炸,至少造成16人死亡。这是巴西第三次发射运载火箭,但三次都已经失败。人类进入太空已经40载了,这里摘录部分航天大事记: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男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

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13年,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在1995年2月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科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驾驶员。

生于1935年的美国宇航员马斯洛雷夫,具有2个学士、3个硕士和1个博士学位,是学位最多的宇航员。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哥伦比亚号,历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载人航天 篇7

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

参赛方式:请参赛者填好答题卡,于9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到:(100048)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主办公楼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知识竞赛组委会。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科协网www.cast.org.cn,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网站www.xiaoxiaotong.org,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www.cmse.gov.cn。参赛者也可直接登陆活动网站,通过在线答题形式参加竞赛和相关知识查询。

知识竞赛赛题

1.空间站是一种能长期在()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1)地球低轨道(2)地球高轨道(3)月球轨道

2.空间站没有(),所以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这是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

(1)辅助推力系统(2)太阳能电池板(3)主推力系统和着陆设备

3.我国将在()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1) 2020 (2) 2016 (3) 2025

4.我国空间实验室采用()构型。

(1)一舱(2)两舱(3)三舱

5.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控制方式有()种。

(1)2 (2)3 (3)4

6.我国“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将在()年发射。

(1) 2012 (2) 2015 (3) 2011

7.“天宫1号”将进行()次交会对接试验。

(1)3 (2)2 (3)5

8.美国的“天空实验室”是一个()空间站。

(1)试验性(2)小型(3)军用

9.建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

(1)在太空建立一个临时性的科学实验室(2)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科学实验室

(3)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天文观测站

10.空间站上没有白天和黑夜,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次。

(1) 16 (2) 1 (3) 24

11.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居住舱为长期在空间站里生活的航天员提供()的睡眠设备。

(1)1个睡袋(2)1个小卧室(3)1张小床

12.太空厕所内使用()马桶。

(1)抽水(2)抽气(3)生态

13.航天员在太空行走过程中如何小便?()。

(1)脱下航天服在太空进行小便(2)返回空间站舱使用太空厕所进行小便(3)穿着强力吸尿裤进行小便

14.选择航天食品的标准是()。

(1)适用性、营养价值和口味适合(2)新鲜、营养价值和食用方便(3)适用性、营养价值和方便性

15.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用的水是()。

(1)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水(2)座舱空气中水蒸汽的回收和冷凝(3)从地面带上去

16.国际空间站上的家用电器有()。

(1)微波炉(2)真空吸尘器(3)洗衣机

17.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牙膏。

(1)可以吃的(2)不需要用水的(3)没有泡沫的

18.从2000年11月到2009年12月,有()批航天员访问过国际空间站。

(1) 23 (2) 12 (3) 32

19.国际空间站上的3项生物学实验是由()来完成的。

(1)航天员(2)航天员和一些中学生(3)航天员、一些中学教师和学生20.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必须()。

(1)穿着舱外航天服(2)穿着舱内航天服(3)戴着机动装置

21.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列昂洛夫在太空停留了()分钟。

(1)10 (2) 20 (3)12

22.首次完成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是()。

(1)翟志刚(2)刘伯明(3)景海鹏

23.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最重要的装备是()。

(1)气闸舱(2)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机动装置(3)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

24.一套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重()千克。

(1) 100 (2) 120 (3) 127

25.舱外航天服内装有(),可以为航天员提供饮用水。

(1)饮水袋(2)不锈钢小水壶(3)易拉罐饮料

26.“神舟”号飞船中间的舱段是()舱。

(1)轨道(2)返回(3)推进

27.“神舟”号飞船全长约9米,总质量约8吨,额定乘员是()人,可在轨道上自主运行()天。

(1)2,5 (2)1,1 (3)3,7

28.“神舟”号飞船密封舱内的大气压力为(),舱内气体为()。

(1)0.5大气压,纯氧(2) 0.3大气压,纯氧(3) 1个大气压,氧氮混合气体

29.在飞船上升阶段,由于火箭加速飞行,航天员会处于()状态。

(1)失重(2)漂浮(3)超重

30.太空飞行时,航天员在()阶段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

(1)飞船上升和在轨飞行(2)在轨飞行和返回着陆(3)飞船上升和返回着陆

世界载人航天新走向 篇8

美国:因祸得福未可知

哥伦比亚号的灾难将使美国更加重视航天,美国政府官员和航天专家纷纷发表观点,敦促政府对航天事业投入更多的经费,他们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服役的航天飞机可能不足以承担新任务,研制下一代航天器的任务尤其紧迫;美国总统布什2月4日在悼念航天员的仪式上说:“美国的航天计划仍将继续”;政府追加了近5亿美元航天拨款,并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预算不足是否损害了航天事业的安全。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促使美国加大航天投入。哥伦比亚号的灾难很可能产生类似的效应,促使公众更重视航天、更愿意为此投资,从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确保美国的领先地位,这就是灾难可能带来的积极作用。

总之,事故之后,NASA将有可能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步伐。但NASA转而研制替代航天飞机的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的动作会有多快,将取决于调查的结果。

俄罗斯:你唱罢了我登场

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宇航局将被迫更多地依赖俄罗斯来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品。

事实上,就在哥伦比亚号失事1天之后,俄罗斯的“进步M-47”飞船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3日之后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当天俄罗斯官员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俄将在今年发射6艘“进步”飞船,弥补美国航天飞机停飞的空缺,给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品。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表态,决不能让国际空间站成为灾难的“受害者”。

这次“进步”飞船的发射是灾难之后人类的首次航天活动,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航天运载能力、技术和经验更凸显出重要性。作为世界载人航天的强国,俄罗斯走了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虽然它的宇宙飞船不像航天飞机那样能重复发射,但简单、实用、安全性高的特点使它们不可或缺。反观美国的航天飞机,虽然能多次使用、技术先进,但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据最新测算它的总效益还不如宇宙飞船。

印度、日本等国:吸取教训,稳扎稳打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卡斯图里兰根向记者发表谈话说,印度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感到悲痛,有关国家应从中吸取教训,但此次事故对印度空间开发计划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据这个组织的发言人透露,印度计划于2005年把一个无人太空舱射入月球轨道,印度空间研究的重点是通讯和遥感,目前还没有载人航天的计划。曾在这一组织任职的著名科学家拉詹说,科学家们太空探索本身就存在风险,科学家们只能从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日本在哥伦比亚号的灾难之后,仍表示要坚持走载人航天之路。

上述表明,未来航天计划仍将掀起一轮“和平的太空竞赛”。

国际空间站:未来的路还要走

哥伦比亚号失事之后,美国宇航局宣布,事故原因完全调查清楚之前,所有的航天飞机全部停飞,而事故原因调查可能需要数月甚至几年,这引起了人们对国际空间站前途的担忧。因为在此期间,有关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将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只有俄罗斯的宇宙飞船可以向国际空间站送去机组人员和补给品。但是,原计划运送设备或组件的工作则只能后延,这将会影响国际空间站的整个组装或建设日程,使国际空间站原计划于2008年1月全部建成的目标难以实现。但是担任主要运输任务的三架航天飞机仍然健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仍会继续进行下去。

但实际上俄罗斯已经计划增加宇宙飞船的发射以增加运输能力,美宇航局对此表示赞赏之余,也表示要更多地投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观察家认为,这个动向可能标志着美国会更重视载人航天事业中合作的一面,这将是推动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一个契机。

关于此次事故对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影响,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人士认为,它对正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不会有直接影响,在必要情况下,他们可以通过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由此可见,尽管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会面临暂时的困难,但不会受到严重或致命的影响,国际空间站的前途应无需担忧。

关于载人航天科普的作文 篇9

“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露面,这是国人实力的又一次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这是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展示无与伦比的精神和神奇结束后,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神舟七号习天前,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庞大的慰问演出阵容,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神舟七号”发射前的慰问演出,这是一个鼓舞士气,给航天飞行员打气的过程,也是代表全国人民向他们问好。那么他们也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和重托,一定会在太空展示中国人的神奇,向世界展示神奇,也是让中国人民进一步探索太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

神奇需要神奇的人,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就是如此神奇的人,他们三人也是根据优中选优原则,最终被确定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在航天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名航天员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操作技能、飞行程序等各方面考评优秀,完全具备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既是耐力的考验,更是实力的考验,他们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完成这次光荣任务。从杨利伟,到费俊龙,聂海胜,再到他们三人,从一人上天,到两人上天,再到三人上天,并还要上演太空行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难道不是他们的神奇?

“神七”来了要问天,他们上演的是神奇,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英雄史诗,续写辉煌的篇章。中国航天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取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如果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更多是为了奠定和平基业,那么,载人航天工程蕴含的意义则更加深远。它所承载的,不只是民族自豪和国家荣耀,不只是科技跨越和产业进步,更有人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那永不放弃的求索和无所畏惧的挑战。

载人航天科普作文初中生 篇10

但是在这自豪、激动、高兴之余,我们可曾想到过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献身的科技先锋?我们可曾想到他们比我们还要激动、高兴,甚至流下欣慰的泪水?因为这“嫦娥”如他们的孩子一般,在这个“孩子”身上,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不知遇到了多少失败,但他们从没有说过放弃,在从事这艰辛的科学道路时也从没有犹豫过,后悔过!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科学上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我国探月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爷爷就是这样践行的。在听了叶培建爷爷在湖州中学的学术报告之后,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甚至觉得这句话就是为叶培建爷爷而说的。

炎炎夏日,阻不断游子归乡之情。9月27日上午9时30分,“嫦娥一号”奔月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精神抖擞,如约出现在他的母校——湖州中学内。他要向家乡人、向台下数千名学弟学妹讲一讲中国人的探月故事。讲座一开始,叶培建突然起身,用中国人最传统的方式——深深一鞠躬作为开场白,表达他对母校浓浓的谢意与敬意。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瞬间让我原先见大名人恭恭敬敬、严肃的态度烟消云散,更感受到了叶爷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以及自己对叶爷爷的了解,叶爷爷的光辉形象渐渐在我心中变得更加高大,令我无比敬佩!

叶爷爷是一个孜孜不倦的人,他认真、执着。瑞士一家报纸上曾有所反映:他从不去酒吧,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气氛,也不太看电影,他把周末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但是叶爷爷却谦虚地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玩游戏时只能做最小的“兵”。而中学时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仅用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被学校保送到他的母校——湖州中学这所全国一流的中学。但正是这位学习天才,却坚决地选择了科学研究这条艰辛的道路。要知道做科研是一项清贫、寂寞的事业。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一连串的失败之中,常常山穷水尽,一筹莫展。可见叶爷爷是多么的执着啊!

其实在我心中,叶爷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他的敬业精神,在他的字典中,绝对没有“差不多”这类词出现,只有“行”或“不行”!在月球探测过程中,叶爷爷不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充分的数据去参考,更没有试验星,要实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恐怕是天方夜谭!但叶爷爷带领年轻的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兢兢业业、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先后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核心技术,用短短的3年时间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创造了中国航天器研制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更为我们中华民族争了一口气! 而在“神舟三号”即将发射时,叶爷爷却发现一个插头有点问题,其实只要更换插头就行了,但“神舟三号”最终被运回了北京拆卸检查,并重新生产了一批零件进行更换。不仅如此,叶爷爷曾经为了一次极其偶然的现象做了7000次实验,就是为了确保这种现象不会发生。

作为一个中国人,叶爷爷更是一个心贴祖国的科学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并且不求回报与名利。在叶爷爷的那个时代,包括现在,有无数中华儿女都向往国外生活,想体验异国风情,不仅希望去国外读书,甚至嚷嚷着要移民。在叶爷爷为报效祖国出国学习时就有人议论:小叶出身干部家庭,夫人也已出国,他不会回来了。但事实并非他们所想,在国外深造五年毕业后,叶爷爷立刻回到了他的祖**亲的怀抱,开始了他为祖国的“奉献之路”。

前景广阔的载人航天 篇11

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前景来看,除了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国际空间站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外,一些航天大国和强国正在积极着手研制重型运载火箭和新型宇宙飞船,目的是近地轨道以远的深空载人探索,如载人探测、登陆小行星和火星。另外,近地轨道载人航天正朝着商业化方向开展,太空旅游业也日益繁荣。能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研制工作又东山再起,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成果。

各国纷纷打造重型运载火箭

现在,美国、俄罗斯等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都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在50吨左右,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吨~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研制的N1重型火箭4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

在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方面,美国私营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马当先,于2011年4月5日率先宣布了研制“重型猎鹰”的计划。“重型猎鹰”由标准的“猎鹰”9火箭捆绑两个液体燃料的“猎鹰”9第1级作为推进级组成,起飞推力为1700吨。该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53吨,每次发射成本预计为8000万~1.25亿美元。它虽然无法一次发射月球任务所需的所有设备,但可以分批发射各种不同设备。“重型猎鹰”拟于2013年首次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随后的发射任务将转往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进行。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在考虑研制更为强大的火箭——“超级载重火箭”,其运载能力将达到170吨。借助于这种火箭,无论是重返月球,进军火星或者其他更远天体都没任何问题。该公司已与美国航宇局签署一份合约,探索研制“超级载重火箭”的可能性。

2011年9月14日,美国航宇局也正式对外公布了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的方案。该火箭的研制采取了一种渐进式发展模式,其初始方案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70吨,改进后将达到130吨,可用于向近地轨道及更远的空间发射多用途乘员飞行器和大型有效载荷,以满足载人登陆小行星、载人进入火星轨道等深空探测的任务需求,和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运输系统的备份运输工具。

“太空发射系统”芯级直径8.38米、采用航天飞机主发动机Rs-25D/E,初始运载能力70吨的重型火箭使用3台,改进后运载能力130吨的重型火箭使用5台。其上面级由1台J-2X氢氧发动机提供动力。初始运载能力的火箭采用5段式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改进后运载能力的火箭采用固体或液体助推器,目前多种助推器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其首次试射计划在2017年。

一个国家进入太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应用水平。我国发展重型运载火箭的初步总体方案,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0吨,具备一次发射将3人以上有效载荷送上月球,并从月球安全返回的能力。

新型飞船性能优异

目前,美国、俄罗斯正在研制新型宇宙飞船,其中新型载人飞船的共同特点是:一是用途广,一船多用,可以飞往空间站、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二是可以重复使用,目前的宇宙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所以成本高,可重复使用10次的载人飞船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三是运载能力大大增加,每次可以运送4人~7人。

美国洛马公司正在研制的“猎户座”多用途乘员飞行器采用类似“阿波罗”飞船的舱段构型,尤其是其乘员舱和“阿波罗”飞船的指令舱异常相似,为圆锥形,只是舱内空间比“阿波罗”指令舱大1倍。“猎户座”采用太阳能电池翼供电,所以功率大,时间长。“猎户座”由服务舱、乘员舱、发射异常中断系统以及飞船适配器组成,拟于2018年以后投入使用。

洛马公司拟用2艘对接在一起的“猎户座”进行载人登小行星。这2艘“猎户座”同时发射,其中1艘是载人的主“猎户座”飞船,另1艘是携带绝大部分的消费品。在到达小行星上空时,1名航天员将穿舱外航天服出舱,并通过载人机动装置漂浮到小行星上采集样本,用科学仪器进实验,另1名航天员留在舱内进行指挥。任务完成后,出舱航天员回到载人的主“猎户座”,然后主副“猎户座”飞船分离,载人的主“猎户座”飞船发动机点火返回地球,无人的副“猎户座”飞船继续进行小行星的科学观测。采用2艘“猎户座”飞船对接的方案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其他的美国新型宇宙飞船由私营公司研制,采用商业运输模式运营,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功能强、周期短等特点,用于满足近地轨道天地往返的需求。

2012年5月2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龙”飞船首次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送去了一些货物。“龙”飞船分载货型和载人型两种,所以既可运货物,也能运乘员。载货型“龙”飞船能向空间站运送6000千克有效载荷,运回3000千克有效载荷;载人型“龙”飞船最多可将7名乘员送至近地轨道。“龙”飞船头锥部装有标准的国际空间站通用停泊装置,能被空间站遥控机械臂系统捕获。这种方式减少了飞船上对接系统的重量、成本和复杂性。载货型“龙”飞船已于2012年开始使用,载人型“龙”飞船将于2015年首次升空。

美国波音公司正在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该飞船外形类似于锥形的“阿波罗”或“猎户座”飞船,但体积比“猎户座”稍小,比“阿波罗”稍大,能够乘坐7人,但空间狭小,不如“猎户座”那么宽敞。首艘乘员航天运输-100载人飞船有望在2014年从佛罗里达州发射。不过,美国航宇局不是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唯一的用户,该飞船还将为比格罗航天公司正在开发的私营充气式太空旅馆提供天地往返运。

俄罗斯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运输系统”,首次载人任务计划在2018年进行。它能运载6人和500千克货物到近地轨道。它易于改装进行不同组合,有“绕地型”和“月球型”两种。其乘员舱拟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防热瓦,而美国的“猎户座”防热材料采用阿波罗时期的烧蚀性绝热系统。2009年10月28日,俄罗斯还宣布将研制核动力宇宙飞船,这种飞船配置的核反应堆功率将达兆瓦级,能降低飞船发射和运行时的能耗,满足载人火星探测、星际旅行和为空间站提供服务的需要。

太空旅游方兴未艾

说起到太空去旅游,不少人以为这是梦想,其实它已经开始变为现实。从2001年世界第1名太空游客蒂托乘俄罗斯飞船上天并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已有8人次到太空旅游。但是这种到地球轨道旅游的价格可不菲,1次太空游需花几千万美元。不过别着急,太空旅游的门槛即将大大降低,因为全球首家私人太空旅游公司——英国维珍银河航天公司拟于2013年推出亚轨道旅游业务,届时太空游客乘“太空船”2号体验太空飞行只需要花20万美元就可以了。

亚轨道飞行旅游就是用旅游飞船把游客送到100千米高的太空边缘后马上返回地面,即游客乘坐飞船做近似于直上直下的抛物线飞行。采用这种飞行方式,可使游客既能感受几分钟的失重,也可目视长达数千千米的地球弧线表面,欣赏美丽的地球,而且费用比轨道飞行便宜的多,1次飞行约20万美元,并随着大规模开展,还有可能降到10万美元,现已有几百人报名,包括几名中国人。

俄罗斯还拟开展太空行走旅游和月球旅游。太空行走旅游是在轨道飞行旅游费用的基础上要再交1600万美元,就可在1名职业航天员的陪护下在太空行走90分钟。月球旅游的时间为2周,游客搭乘联盟号系列飞船升空后先前往国际空间站;在站内停留1周之后再乘坐“联盟”号系列飞船前往月球,大约1周后返回。不过,搭乘“联盟”号系列飞船的月球观光客不在月球表面着陆,只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参观,费用为1.5亿美元,《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已报名。

另外,美国和俄罗斯部在计划建造太空旅馆,2020年前运营,住24小时的费用为400万美元。太空旅馆的可靠与舒适性远高于目前的空间站,每个客房不但为旅害们提供了大型观景舷窗,在旅馆的监控室中还配有双筒望远镜和相机,旅客们可以借此尽情享受美丽的地球景色和星系并拍照留念。另外,太空游客可以选择垂直床或者水平床,并有全密闭式的淋浴间,它能够有效防止水珠四处乱飞,以防止水流进不该去的地方。太空旅馆上的食物更加精细,旅客们可以便捷地吃上小牛肉炖野蘑菇、豌豆泥、土豆汤和果盘等丰盛的食物。太空旅馆内袈有冰箱,旅客们可轻松喝到冰茶、矿泉水和果汁等多种冰镇饮料。旅馆内的空气总是新鲜的,因为空气过滤系统会除掉舱内的异味和细菌。

空天飞机又见曙光

近日,英国正在研制的航空航天飞机——空天飞机“云霄塔”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测试了“云霄塔”空天飞机的发动机。“云霄塔”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其上的发动机能将氢与空气混合燃烧;出了大气层以后,可将氢与液氧混合燃烧。所以,“云霄塔”被认为是实现人类太空旅行梦想的航天器

空天飞机是航空飞机和航天飞机的“混血儿”,因为它同时装有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所以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可象普通飞机一样在跑道上起飞,用航空发动机提供动力,按航空飞机方式飞行和操纵;在大气层外飞行时则由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按航天器方式飞行和操纵。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可用空气中的氧做氧化剂,因而能大大减少整个飞机的氧化剂装载量,使飞机的质量和体积大大减少,由此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它可像普通飞机一样完全重复便用,且能水平起飞,这样就省去垂直发射所需的复杂设备。

链接:有很多媒体将美国发射的X-37B称为空天飞机,这是不准确的。因为X-37B的发射方式和航天飞机一样,依靠火箭发动机进行垂直发射,所以它是一种小型航天飞机,而不能算空天飞机。

不过,因为空天飞机的技术十分复杂,以致于各种方案都没有实质性成果,所以又都纷纷下马了,只有“云雷塔”方案在悄然进行。

“云霄塔”比美国航天飞机大许多,长90米、翼展25.4米,理论起飞质量约345吨,是世界上首个采用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天地运输器,这种混合发动机在技术上已取得新的突破。它可以搭载大约30名乘客。由于能重复使用,其每次飞行的费用约945万美元,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为4亿~5亿美元。

“云霄塔”在降落后两天内可以实现再次起飞,每架可以完成大约200次飞行任务。其发射成本低的成本优势将使未来的太空旅行更经济、更便捷。它有望到2016年时开始亚轨道试飞,到2018年实现轨道试飞,到2020年能够实现商业运营。

据称,“云霄塔”不仅能取代航天飞机,而且有望将太空旅行提升到新高度。“云霄塔”可在29千米高空飞行,速度是音速5倍,4个小时内可抵达世界任何角落。

上一篇: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下一篇:邓志成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