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策略(通用12篇)
朗读教学策略 篇1
2006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课——《新型玻璃》。听完后,温总理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表达能力来自于什么?当然来自于读。读,自然一要读课文;二要大量读课外书,二者相辅相成。语文倡导的有效教学无疑是读课文的艺术。而语文课上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总是坚持从“读”字入手,找准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设计以人为本的朗读,基于学生发展的朗读。下面笔者从教学设计这一维度略谈在朗读方面的心得:
策略一:多一些发散,多一份“感悟”
在设计《飞向月球》这篇课文教学时,我对文本的解读不再囿于科学说明文,而是充分挖掘其中情感的因素,读出了鲜明的形象——语像感,读出了鲜活的语言——语意感,更读出了至诚的情感一语情感,读出了至真的感悟——语境感。就拿读“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这句话来说吧,学生很容易从语感的角度把握住关键词“终于”、“心驰神往”,读出逻辑上的重音,达到了一般的教学要求。但我总觉得即便从“终于”读懂了登月的不易,从“心驰神往”读懂人类对登月的向往和探索精神,也读不透文字背后所有的内涵,也只能算是低效的训练。这跟学生的心智水平决定的阅读能力有关。此时教师应适当点拔,从表达情感角度的朗读上提升阅读的深度。于是,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激情洋溢的导读:
“是呀,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到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再到沿袭至今的中秋节,无一不显现着人们千百年来对月球的无限憧憬。”(生读)
“是呀,这一句是万般慨叹,慨叹人类千百年来的努力的艰辛。”(生读)
“是呀,这一叹是深情倾吐,倾吐人类终于登上月球的喜悦之情。”(生读)
“是呀,这一句是自豪的宣告,宣告今天人类征服太空的壮志豪情!”(生读)
弹奏出“心驰神往”之潜在“情”弦,读出人类对探月的无限憧憬,读出人类坚定不移的探月精神和无比艰辛的探月历程;读出人类终于登上月球的喜悦之情,更读出征服太空的壮志豪情,从而有效地催发了学生语感的滋生,把朗读引向了纵深。从阅读能力训练的深度上扎实地实现了训练的有效性,达到了训练的高效性。
策略二:多一些机智,多一份“灵动”
《学会查“无字词典”》(苏教版第五册)课文开头这样写到:“暑假到了,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聪聪背着包,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一开始,我没有任何朗读方法的指点,只是提问:“谁能把聪聪的心情读出来?”因为我以为这么提问其实已经点拔学生了,只要顺着思路,找出关键词品一品就行了。结果呢,两个学生只读出逻辑重音“暑假”“青岛”“蹦蹦跳跳”,就是悟不出聪聪开心的心情。我只得换个思维角度,提问“谁知道‘蹦蹦跳跳’是怎样的一种走路姿势?表演给大家看好吗?”三年级的孩子特爱表现,呼呼啦全举手了。这动作当然简单,哪个三年级的孩子不会?我此举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表演完后,我又引导了:“你平时在什么时候会‘蹦蹦跳跳’呀?”孩子们兴趣极高,“被老师表扬了,我蹦蹦跳跳的。”“妈妈帮我买好吃的、好玩的,我蹦蹦跳跳的。”“考到一百分,我蹦蹦跳跳的。”水到渠成,可以收网了,我点拔:“大家发现了,当我们心情怎样时会忍不住蹦蹦跳跳的?”“高兴!”接下来,三个问题一气呵成,“噢,那你们想想聪聪这时心情怎样?”“他为什么这么开心?”“现在,你们能读好这两句话吗?”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我也窃窃自喜。感情朗读后,我又抓住这生成的契机,指导学法,让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实这也是本课查无字词典——生活中的学问的方法之一。这不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实践中学语文”吗?
策略三:多一些留心,多一份“创意”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中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英年早逝的波兰音乐家肖邦,在临终时再三叮嘱姐姐要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这位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的爱国音乐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典范。
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肖邦画像说说自己最想对肖邦说的话,再顺学而导,师(下转6页)(上接7页)激情导语:“或许这些都无法表达我们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就让我们用诗来尽情讴歌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吧!”
然后多媒体出示课题旁放大的肖邦像,同时播放一段舒缓而深情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回忆课文填诗:
《我读懂了你》:第一眼看到你,便深深地被你吸引:是什么使你双眼如此深邃?我急切地走近你,啊!我终于读懂了你——那是悲伤的眼睛,________;那是愤恨的眼睛,____________;那是悲愤的眼睛,;那是忧虑的眼睛,_________;那是焦虑的眼睛,;那是坚定的眼睛,____________;那是牵挂的眼睛,_________;那更是深情的眼睛_______……啊!我终于读懂了你——一颗火热的心脏,这颗心脏永远与祖国在一起!在一起!
这一设计在升华了情感的同时不但理清了课文潜在的情感线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从教师角度讲,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学便趋高效;从学生角度讲,能在更大程度上更快地促进学生发展便是高效教学,一言以概之,得力的朗读酿就师生的发展。持有这样想法的教师我想是充满自信和进取精神的,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朗读教学策略 篇2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朗读时间开展不够、不充分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针对朗读教学的开展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朗读时间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朗读目的不明确,学生容易养成坏习惯。(3)朗读参与面狭窄,造成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与机会。(4)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化,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缺失范读,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优化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常常用到的就是创设情境法和朗读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进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或者感觉等,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朗读表演法是指通过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学段、文章文体的特点提高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比如,朗读选择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或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且小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全面的概念。对此,教师应该不用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促进朗读效果。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反复的朗读并且背诵,也适合图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指导朗读。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语言基础水平略高于低年级学生,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也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就要适当地关注文体培养,对一些优美语句、经典语句等进行反复朗读,强调咏读,指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感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每一句话。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设计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以及童话等,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引导。比如,在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文体时,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大概在一个到两个之间。教师可以采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课文内容,寓言课文侧重于对道理的描述,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路。诗歌课文侧重于内容的节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韵性,其作为朗读教材最好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培养学生达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朗读过程中,学生对音节、音律等存在差异,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深刻理解诗歌等文体的情感表达,进而体会内容的深层次含义。
3.强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朗读教学亦如此。在评价体系中,朗读评价可以是艺术性的评价,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艺术性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朗读表现不直接做出评价语言,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的信息反馈之后,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高于一般性评价的自我评价。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着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已经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表现,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例如,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如何好,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夸赞学生朗读的认真、声音响亮等其他优点,促使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以及期待之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但是,教师也要适度地应用激励语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觉。教师要尽量靠近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舒服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载体;能力
中国分类号:G6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朗读训练开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教学忽视小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朗读缺少教师指导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篇的理解,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淡化了了学生与课文及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学生们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所讲的故事中,与文本达到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体验课文的内涵,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缺乏有效指导导致朗读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小学生不知道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水平和朗读效率低下。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对阅读的方法掌握较少,
朗读如果没有教师指导,学生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漫无目的地阅读,养成不正确的朗读习惯。
2、学生缺少参与,朗读流于表面形式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融合了文字、声音和图像,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学生朗读也配合以背景音乐。课文录音取代了课堂上教师声情并的范读,语文课堂上的主角变成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观众,主体意识淡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学生为读而读的情况,学生朗读心不在焉,不能用心用情去读,朗读缺乏目的性,学生不理解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缺乏问题意识,对课文内容停留在重复诵读的层次。例如:《找骆驼》一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花费了一个课时的时间,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们没有对课文的感悟,朗读热情虽然很高,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难以提高语感能力。
3、朗读评价缺少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个学生评价。评价语言赞美之词很多,“你真了不起”“你真棒”成了廉价的表扬,也有的教师习惯“读得不够熟练”、“读得不错”等抽象语言进行评价。评价语言缺少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时,没有用心聆听,对学生朗读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评价盲目,缺乏针对性和价值性,学生的朗读兴趣减弱。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1、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
诵读、熟读、美读,背读相结合,范读,个别阅读,分角色阅读相融合。如《观潮》一文教学中,可以配上乐曲绘声绘色的诵读,将学生带到壮观的钱塘江畔,激发孩子们的观潮兴趣。用启发式朗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前布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完成简单的问题解答,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讨论式朗读读,获得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在叙事为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验课文的真实情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每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要朗读好课文,就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用脑思考,用心阅读,用真情实感去体验世界,把阅读看做是一种精神愉悦的享受,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讀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激发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积累语言、学会读写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重积累和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合理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新,《荷花》一课的教学,先运用多教师用媒体课件展现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反复朗读,从优美的语句中,体会荷花的色彩和姿态。接着教师布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感悟和想象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比课文更加精彩。
学生学会了表情达意,语言描述独具匠心,展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作为不同的个体,学生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他们对生活和社会有着多元化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关注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堂呈现多姿多彩。在朗读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提供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体现个性魅力,在关注共性的同时,尊重学生感受,鼓励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内涵和情趣,使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展示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情感世界,“朗读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语文教师要用心灵阅读文本,用智慧捕捉学生的灵感,用艺术技巧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有着非凡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朗读教学,在老师、学生、作者之间架起一道心灵沟通的彩虹。
总之,培养小学生语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教学,大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和领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小学
生的朗读兴趣,发积极探索朗读技巧,丰富朗读内容和形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素香,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2]冯仕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感悟与实践,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3)
浅谈朗读教学策略 篇4
一、热情鼓励让学生敢读
班上的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 他们的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要因“材”而读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 量“材”录用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 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对击始发灵光。”特别是面对胆小、腼腆、不敢读书的学生, 我们教师不能放弃, 应试着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语, 蹲下来和学生交谈, 要热情鼓励, 真诚启发, 更要耐心地等待, 用诚挚的赞美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自信。这样, 多为学生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 他们就会逐渐树立信息。
二、真情渲染让学生想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他提出朗读要“设身处地的,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自己要学会美读, 需在朗读技巧上多学习, 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 然后做好范读, 给学生起到“示范启发”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因情而想读, 再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让他们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这样, 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不知不觉间,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自然就会爆发出一种创造性的激情, 于是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表现课文的音韵美和意蕴美了。
三、形式多样让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续训练, 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 单调的阅读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昏昏欲睡。因此, 教师要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乐读。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学生可以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朗读时还可以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有时可以请学生配画外音, 也可以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虽然这些朗读训练不可能课课皆有, 次次具备, 但是, 只要我们教师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 每次训练都有侧重点, 自然会有效果。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训练, 学生就会把朗读变成为一种乐趣, 并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被领进朗读的环境了。
四、正确引导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指出: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一切都由感情决定, 以情带声, 声音要轻柔, 有小溪流水之感。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教导学生入情入境、有声有色地朗读, 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又不同于朗诵, 也不同于播音员的朗读, 因为我们是读给孩子听的,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有较深的语文教学功底了, 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方面的朗读技巧都要掌握。只有把这些传授给学生, 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才能让他们入情入境、有声有色地朗读。因此朗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 既不能一字一停, 断断续续地进行, 也不能字字相连, 一口气念到底, 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 无论是生理要求, 还是心理要求, 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 更是明晰表达语意、传达感情的需要。停顿又具体表现在: (1) 读完题目要停顿, 在读正文要换一种语气, 才能凸显题目; (2) 句号、自然段要停顿; (3) 转换性停顿, 就是情感、语境、意思变了, 都要停顿; (4) 回味性停顿; (5) 生理性停顿是指由于哽咽、气喘吁吁、生命垂危形成的停顿。
2. 读出重音, 突出关键。
我们知道, 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重音是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词组, 哪些词语读重音是由这句话想告诉人们什么决定的。
3. 读出语气。
“语”是指有声语言, 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是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的气息状态, 指具有声音和气息合成形式的语句流露出来的气韵。这当中, 不但有语意, 而且有情感;不但动于衷, 而且流于外;不但音随意转, 气随情动, 而且以情运气, 以气托声, 以声传情。因此, 声音的气息状态和表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简单的说, 语气是停顿、重音、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综合体现。
4. 读出节奏。
节奏是指读全篇课文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运动造成的。它是由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所决定的。语言也有自己的节奏, 它是由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间歇等因素有规则地反复再现所构成的。节奏与速度有密切的联系, 但又不是等同的。节奏不单是一个速度问题, 而是一种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协调的变化进程。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 一篇作品的节奏不是单一的, 往往随着内容情节的变化, 节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形成有声语言的乐章, 激荡听众的情感, 启迪听众的思维, 引发听众的共鸣, 鼓舞听众, 感召听众。因此在朗读过程中, 节奏必须因文而异, 切忌死板单一, 一统到底。
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篇5
【摘要】朗读能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技巧运用来表现丰富的情感。本文首先对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例子,从四方面阐述了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教学
教学策略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43-01
一、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来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真正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教师较少,朗读还没有成为学生英语水平评价的途径。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在教师组织的一系列英语活动,如玩游戏、模仿、跟读、听录音以及唱歌曲等中乐此不疲,英语课堂非常活泼热闹,学生出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但是,如果让学生单独进行英语课文朗读,他们往往会觉得无法开口,英语学习的激情也戛然而止。朗读让学生如临大敌,而英语课文中的个别重难点词句是学生朗读的拦路石。很多的小学英语课中,教师通常在展示一系列实物、图片后,在课堂引入新句型或者新词汇,紧接着就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教师展示的图片中,很多没有单词。而且,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很少要求学生按照课本要求进行词句以及对话的朗读练习。这样的课堂,虽然热闹活泼,但是认字和读音被隔离开来,音、形、义没有完美结合,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一)明确英语朗读的重难点,针对性实施教学
英语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之一是要明确朗读的重难点,针对性实施教学。
1.学校应组织成立英语朗读教学实验班,在实践过程中,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各自的朗读水平进行比较,总结出朗读教学的科学经验和模式并推广。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针对性进行朗读训练。例如,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绕口令如:Susan sells sea shells by the sea shore.学生面对这样有趣的绕口令,兴奋点会被大大调动,学习兴趣也会提高,教学过程会更加顺利。
2.对于四年级,应该以升降调、重读、弱读和音准为主,五年级学生应该以爆破、节奏和速度为主,而六年级学生,应该针对多种句式的语速和停顿、较长句子的朗读以及词组的练习为主。同时,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有表情的朗读表演、换气等,并区别多种英文文体的朗读。这种差异化的教学,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掌握朗读相关技巧,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二)重视朗读训练中的范读,提升朗读技巧
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学生养成精准的朗读技巧的关键。教师在范读时,应该细心观察,注意那些句子比较拗口,那些单词容易读错,学生能否跟上朗读进度等。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范读:
1.按照词句的顺序范读。例如,从My sister到My sister is playing到My sister is playing in the park.2.从某个句子的中心词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扩展。例如,从a cat到There is a cat 再到There is a cat in the park.3.针对较长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朗读节奏,那么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可以将句子按照意群进行划分,进行范读,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并朗读整个语句。例如,从I think到I think we are lost.(三)强化朗读教学指导,提升朗读质量
学生在朗读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是应该随时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引导他们在朗读练习中掌握科学的英语语言规律。同时,朗读时,对于英语课文的音调升降、弱读、重读以及连读等,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并指导。例如句子:“He went to Guangzhou yesterday”,重音部分是“He”“Went to”以及“Guangzhou”,而它们分别对应的问句为“Who went to Guangzhou yesterday?”“What did he do yesterday?”“Where did he go yesterday?”,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强调词句的重音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能有较为规范的音准。另外,小学生朗读时,容易出现一词一顿的情况,有时候也会没有规律的停顿,教师需要随时纠正和指导,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四)丰富朗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单词教学时,如果单词给学生的印象是清晰深刻的,如表示水果的单词,教师通过多种水果颜色的展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那么就会防止出现单调枯燥的情况。例如,在appl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朗读“apple,apple,this is a red apple.”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记忆深刻,另一方面复习了表示红色的单词,一箭双雕。
同时,应该丰富朗读句型,来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chant是一种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通俗易懂的句型,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学习。例如,在体育运动项目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编chant来进行课本重要内容的练习。
最后,可以组织表演朗读、接龙朗读和角色朗读多种形式,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如在How much is the magic ha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朗读,提高对英语朗读的信心和兴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朗读
1 引言
学生日常实践中的朗读练习活动是主要的促使感情与语言相生相长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大概就是朗读对于语文文章理解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深入投入朗读的有声有色的画面状态时,人体所有的感官器官都会随之调动起来,尤其是大脑,能够充分高效率的运转起来,迅速理解记忆,将未知待学的知识整合成为属于自身已知的知识。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很难设身处地的深刻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写文章时倾注的真实感情,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红楼梦。”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此时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些与作者生活背景相似的情景提示,正确引导学生心理感情变化。通过丰富的实践材料表明,小学语文的教学基于“嘴”的运用,只有扎实朗读训练,才会正确引导学生过渡到“脑”的思考理解。将“读”作为教学线索始终教学过程。
2 朗读教学四个方面
2.1 融情入境
融情入境,首先要通过一定理性的教导,让学生能知道去如何体会作者的感情,用朗读来表达这一感情需要什么语速,停顿,轻重,缓急等表达形式。切记隔靴搔痒般直接生硬的要求學生读出感情,这样会使学生迷惑不解,不仅无法使理解的感情和阅读的感情相互呼应,更误导学生之后对文章的各方面的分析和理解。毕竟,朗读的目的不只是单纯的朗读,它是学生真正理解学会课文的基础。要用亲身实践来使学生真实体验触碰到情感的质地,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模仿。
能够感情正确且充沛的读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经验,即使学生情感经历较少较浅,也要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尝试,“勤能补拙”。在《小露珠》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图片、影像等辅助教学设置了一些训练场景。举个例子,小露珠的身影为什么渐渐缩小?森林里的小伙伴们为什么都急切地希望能够把小露珠留下来?小露珠身上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高贵品格?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带有尊敬佩服的情感大声朗读出来,来深刻的体会小露珠乐于奉献、无私助人的高贵品格,教育学生要向小露珠这种无私的人学习。
2.2情会于物
“最美的是文字”。说得不仅是文字形状的美丽,更多的是指埋藏在文字下面的作者隐藏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出隐藏有作者情感的的事物,词语等,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理解体会,才会正确的走入作者的心境,准确的理解课文。再举个例子,《西湖》一文中,用问题引起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人们口口相传中的杭州是什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位仙人画笔下的画卷?为什么又说西湖是是位爱美景的仙人后院休憩所处的仙境?月下美人般的西湖又是什么样一幅美景?请学生朗读几遍之后再次启发学生理解:哪些描绘了西湖水美,哪些又描绘了西湖山美?“远眺”“连绵不绝”等这些词语表达了西湖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自由的运用自己的感情,发散自己的思维想象作者所写的画面,“白鸥飞”,“鱼儿跃”,“风儿抚”。之后再次提问:什么是仙境?自己想象中的仙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飘逸”、“典雅”等这些词在于表现西湖的什么美?这就是“情会于物”,从形容词中引导体会。
2.3读出疑惑
结合我的教学,在《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学中,就要知道如何通过语气表达心中的疑惑,体会主人公心理情感的变化。首先我告诉学生们:有一个开朗善良勤劳的姐姐的孙中山羡煞了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可是事不遂愿,之后课文中又介绍了什么,你最想了解知道的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筛选有价值的引导学生们继续读下去来解决自己的疑惑,并时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探索朗读的积极性。
2.4读出个性
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是在朗读中经常用到的把握情感、调节节奏的技巧方法。在朗读中节奏的快慢变化更能清楚地使朗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共鸣,更能清晰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正确情感,轻快,流畅,优美,层次美、节奏感突出。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类似影像,适量动图声音,引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住情感,调动起学生欢快的心情,联系课文中情感色彩浓的词语,使学生读出应有的跳跃感,节奏感。多加练习后,学生便可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方法,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改善其他方面课文理解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在安静的环境下,得到正确可触碰的的引导,释放情感心灵和自己的嗓音,学生学会将身心情感融入声音,语言,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在完成文章时感情的波动变化,或深沉,或轻快,或沉静,或伤感,体会无声文字中的有声情感。由此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感情升华的体验。所以,将“释放嘴巴与心灵”这一方法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使教学充满美与激情。
【参考文献】
[1]林伟和.小学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篇7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但是, 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 1) 朗读时间少, 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2) 朗读目的不明确, 学生容易养成坏习惯。 ( 3) 朗读参与面狭窄, 造成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与机会。 ( 4) 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化, 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读技巧, 缺失范读, 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因此, 优化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与不好, 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还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 教师常常用到的就是创设情境法和朗读表演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 进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或者感觉等, 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来, 达到一定的效果。 而朗读表演法是指通过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促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学段、文章文体的特点提高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 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比如, 朗读选择标准的普通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也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侧重点或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 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 而且小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全面的概念。 对此, 教师应该不用过多地注重语言的分析和解释。 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促进朗读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反复的朗读并且背诵, 也适合图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 指导朗读。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其语言基础水平略高于低年级学生, 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词汇量也有所提高。 对此, 教师就要适当地关注文体培养, 对一些优美语句、经典语句等进行反复朗读, 强调咏读, 指导学生用心去读, 用心感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每一句话。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设计的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以及童话等, 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引导。 比如, 在学习童话或者寓言文体时, 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 大概在一个到两个之间。 教师可以采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内容。 将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课文内容, 寓言课文侧重于对道理的描述, 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深刻的道路。 诗歌课文侧重于内容的节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韵性, 其作为朗读教材最好的内容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培养学生达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 朗读过程中, 学生对音节、音律等存在差异, 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 鼓励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深刻理解诗歌等文体的情感表达, 进而体会内容的深层次含义。
3.强化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 朗读教学亦如此。 在评价体系中, 朗读评价可以是艺术性的评价, 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 艺术性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朗读表现不直接做出评价语言, 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的信息反馈之后, 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 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高于一般性评价的自我评价。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对朗读内容的表现,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本着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的原则, 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 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已经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表现, 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 例如, 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如何好, 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夸赞学生朗读的认真、声音响亮等其他优点, 促使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以及期待之情, 促使学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技能。 但是, 教师也要适度地应用激励语言, 要科学合理地利用, 不能让学生产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觉。 教师要尽量靠近真实性、艺术性的表达, 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舒服的感受。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 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理念, 不断改革创新,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 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 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朗读时间开展不够、不充分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针对朗读教学的开展进行具体分析, 进而提出改善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0) :218.
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篇8
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受旧教学观点的制约,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时候, 依然延续旧的学习模式, 这样在课上, 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上讲得非常具体, 学生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少得可怜, 这样学生的朗读就会少之又少, 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是很熟悉, 不能充分的掌握知识点。
(二) 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往往都是学生齐读、默读或者是分角色朗读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上效果不错, 实际上学生未能掌握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就和教学一样要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 一定要围绕朗读目标来开展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教师一定要将朗读目标明确化, 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找不到目标的情况, 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有目标, 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漫无目的对朗读失去兴趣。
(三) 没有巧妙的朗读指导
有的语文教师一味让学生朗读, 指导方法比较单一, 没有巧妙的指导学生朗读。在教学的时候, 多数的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打开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这样的表述会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目标, 因为他们不清楚有感情地朗读是该怎样去完成, 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胡乱地完成朗读练习, 达不到教师的预想目标, 还浪费宝贵的时间。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
(一) 保证充足的时间
小学朗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只是关心学习成绩, 对学生朗读指导的少之又少, 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将朗读忽略了, 所谓欲速则不达,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指导朗读教学, 学生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因此,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就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提升朗读的效率。
(二) 扩大参与范围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 他们都比较自卑怕他人讥笑,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 不但要读准字音, 还要有感情地朗读。比如, 在学习《台湾的蝴蝶谷》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生活在蝴蝶纷飞的环境中一定特别幸福, 班级里如果有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同学, 他一定可以能够有感情朗读出课文的真情实感。在教师的鼓励下, 一个不爱发言的学生大胆的站起来朗读课文, 他读的尽管不是非常准确, 但是他非常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完成,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的教学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 做到理解与朗读的结合
朗读和理解一定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要想朗读的更加准确就一定要保证理解的透彻, 朗读准确了还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因此理解和朗读是不能分开的。教师注重学生朗读效果的要求是正确的, 然而教师如果可以将朗读指导开展好, 那么学生的朗读效果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 在学习《春天来了》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先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 这样学生就会对春天有直观的认知, 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到春天景物的特点, 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对春天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学生阅读课文两遍以后, 教师再给学生播放范文, 指导学生去体会自己朗读和范文朗读之间的不同,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发现自己朗读不足的地方, 教师朗读教学也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 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
学习兴趣是提升小学朗读教学的关键要素, 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不但要从学生的特点着手, 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 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 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朗读方法会有不一样的朗读成效。例如, 在朗读教学的时候, 学习的内容是人物对话, 那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需要烘托气氛的朗读内容可以让学生齐声共读;学生的朗读情绪不高涨的时候, 教师可以示范阅读等等, 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可以将学生朗读的热情充分的带动起来, 让学生爱上朗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朗读教学是实现学生与课文情感沟通的过程, 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兴趣的基础, 还是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朗读教学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较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较好的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加强朗读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优化, 推动学生朗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 2013 (7) .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篇9
一、启迪兴趣, 为朗读教学打开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 学习知识要有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如果学生的情绪不高, 兴味索然, 心理上无准备, 感知生理器官处于闭滞状态, 就不用谈学习了。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 对于感兴趣的东西非弄明白不可, 那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态度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或者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技术来启迪学生的兴趣, 为语文教学打开大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金钱的魔力》时, 我说:“同学们感受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马克·吐温写的短片小说《百万英镑》, 故事耿概是: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 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 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 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人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 他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引起了他生活发生的突变……想知道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吗?快来阅读课文吧!”这样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引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 自主、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而且能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 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质疑求解的基本方法。例如, 我在朗读教学中, 从“自学四步法”入手, 加强学法指导。第一步, “查”, 教学生学会查字典, 查资料, 利用上网、课外书查找作者的情况、文章的时代背景;第二步, “看”, 圈画自己印象深的词、句并进行批注, 初读课文, 知道课文大致内容;第三步, “读”, 读课文, 读准字音, 边读边想, 厘清层次, 想清理由, 以供小组讨论阐述;第四步, “想”, 根据学案导学想, 带着课后问题想, 针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做好这“四步”能让学生从多次感悟中, 积累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形成自主的能力。在“自学四步法”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生了变化。原来学生预习课文就是读一读课文, 把生字圈一圈就完事了。自从实施“预习四步法”后, 学生不仅知道读课文、圈生字, 还会去了解作者、查找不懂字词的意思, 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文里做一些批注。
三、巧设问题, 提升课堂朗读效率
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但是这种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学习方法和能力更不是一蹴而就即可掌握得了的, 都是要经过长期、反复、严格的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掌握。我们要不断的实践、训练, 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学会质疑, 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大胆发问, 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抓住要点,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才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问题, 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教《桂林山水》一文, 学生朗读后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弄明白这些问题后, 学生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并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通过自己的思考, 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这样做, 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 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表演竞读,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有敬说:“对语文教学而言, 读书应放在第一位, 怎么读?出声地读, 朗读。你不读, 文章的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可见, 出声、投入地朗读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 感受作者或主人公的心境, 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来。小学的语文课本都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 很难把握文本中应有的感情、特色。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的教学时, 学生把预先排练的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使学生深深体会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激发了朗读的兴趣。
总之, 只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技巧, 定会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定会还给朗读一个亲切、美丽、高贵的形象, 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关国山.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09 (23)
试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篇10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讲解, 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 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通过朗读, 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许多初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 并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正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 所以导致朗读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了。但是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基础, 教师必须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得他们养成朗读的习惯,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重讲轻读
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 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时间来进行朗读, 而是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花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上, 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来进行朗读。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于是就将课文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了解读。但是语文学科往往更侧重于感性认识, 即使教师十分细致地对课文进行了解析, 学生也有可能会不理解。但是相反, 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将自己代入了课文的情景之中, 或许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加之许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而并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所以就使得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 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朗读。
(二) 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
虽然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 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大合理。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朗读, 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朗读时间, 并且专门增设了朗读环节。虽然看似学生进行了朗读, 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 并没有带着思考去读。再加之教师也没有就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的要求, 没有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 从而就使得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 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 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 并向学生介绍朗读技巧。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使得朗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即使是进行了朗读教学, 学生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收获。
(三) 学生对朗读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学生对于“朗读”都没有准确的理解。他们认为“朗读”与“读”是一样的, 但实质上“朗读”与“读”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读”所强调的只是将课文读出来, 所以“读”往往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思考的。但是, “朗读”不同。“朗读”要求学生有情感地将课文读出来, 并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正是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 学生往往只是在读, 而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这样的朗读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这种形式的朗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 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从而使朗读教学能够正常开展。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 让学生重视朗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这一点。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 教师必须先要让学生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学生正确理解了朗读的含义, 并对其引起重视, 朗读才能够真正发挥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为此,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含义以及一些朗读的技巧, 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朗读, 将“朗读”与“读”区分开。要让学生重视朗读, 教师应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要学生对朗读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去进行朗读。对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 或者举行一些朗读比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使得他们发现朗读的好处, 进而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 要使得学生重视朗读,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营造班级良好的朗读氛围。如果整个班级都对朗读引起重视了, 那么即使个别学生不喜欢朗读, 为了跟上班级的步伐, 也会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在课前做好朗读准备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 应该让学生事先做好朗读准备。课前的朗读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更加有自信, 而且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 课前的朗读准备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 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工作。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 教师和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练好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 如果普通话水平有限, 那么在其进行朗读的过程中, 必然会影响到情感的表达。所以说,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必须要有扎实的普通话功底。其次, 就是要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朗读有着很强的技巧性, 如果对于这些技巧不能够有效掌握, 那么朗读必然要受到影响。朗读的技巧主要包括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等。只有注重这几个方面, 才能使朗读更加有感情和感染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朗读,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因此, 他们在朗读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来自于他们的心理。对此,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 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朗读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 那么他的朗读一定是自信和充满感情的。相反, 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那么他的恐惧和不自信必然会影响朗读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更好地进行朗读, 使朗读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最终使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 必须要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此可见, “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学会朗读,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 2010 (10) :77-79.
[2]黄永红.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2 (12) :5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 篇11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发音不标准
对于教育入学初期的孩子,教学中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但是真正实践和理论丰富的教师并不多,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般的教师往往会忽略教学细节,在朗读教学中,通常只是走走过场,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造成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朗读。比如笔者教过的一些小学生在朗读三年级上册《语文》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对于其中出现最多的“小孩子”这个词,通常把“zi”读成“zhi”,这属于方言的发音,但对此情况,之前并未有教师去严格规范和纠正,这就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字词发音都不标准,也使得朗读教学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2.朗读缺技巧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朗读技巧缺乏学习和研究,也缺少实践和第三方评价,因此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不高,这就极大地影响着朗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无法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时,也通常是为了完成朗读而朗读,缺乏动力,应付了事,朗读起来就犹如一架机器人在说话,没有情感。因为缺乏朗读技巧,许多小学生喜欢把字句连读,不会正确断句,由于仅仅是敷衍了事,读起来也就做不到字正腔圆,导致朗读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不重视激趣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段,而且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需要适当的激励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较为枯燥乏味的朗读教学,如果教师不重视方式方法,不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小学生就根本不会注重朗读的技巧与发音的准确,就喜欢比着声音大小,胡闹玩耍,最终使得朗读教学彻底失败。
二、提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重视朗读
要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师必须空出相应的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朗读,再对朗读中出现的诸如读音错误、情感把握不准、断句不当等问题给予当场纠正,并提醒学生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同时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朗读技巧。教师还应该布置一些课后的朗读作业,包括朗读教材的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每天朗读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还要督促家长对于孩子的朗读给予关注与重视,应常常要求孩子在自己面前朗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朗读,同时注意结合教师传授的朗读技巧。高水平的朗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感和口语水平的培养,对小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有利。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是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
2.准确发音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应该在读每个新字之前,把教师教学的内容回顾一下,再运用到朗读中。这就要求小学生首先把每个字的读音读准确,只有把底子打好了,朗读时吐出来的字才会既清晰又好听。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或家长应该要在其旁边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在朗读时,自身缺乏评判标准,如果没有人指出错误,学生会认为自己读的是准确的,这样就会造成一错再错,最后就是养成坏习惯。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纠正,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其中起着监督与指导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就一定要做到发音该重的时候一定要重,该轻的时候一定要轻,并且读出来的字一定要清晰悦耳,读出来的句子一定要流利畅快。比如像《悯农》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中的“锄禾”“汗滴”这两个合成词是固定搭配,在朗读时,一定要连贯,不能断着读。而“日”“禾”只是一个单词,但却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发音时需要加强语气,突出它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表示句子的含义。读这样的诗句时,该连贯的时候连贯,该重读的时候重读,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才会真正读出诗的韵味和内涵,让听者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12
一、朗读教学被忽视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部分教师不愿意频繁地使用朗读教学, 是由于朗读一篇书面文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那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语文教学效率, 认为与其让朗读教学浪费教学的时间, 不如用这个时间开展更有效的语文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学生觉得用眼睛能迅速阅读完一篇文章, 且学习的过程很轻松。可是朗读一篇文章却要花费很多时间, 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 部分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非常边缘化。
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到, 朗读学习是一种能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办法。学生用眼睛阅读课文时, 有时会忽略掉一些陌生的字、词、句, 朗读的教学方式能提醒学生没有掌握的字词句;朗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学生用眼睛走马观花地阅读完一篇文章时, 有可能没有认真思索文章的涵义, 然而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边读边思考, 会注意到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朗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关注到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感情。以《端午日》一文为例, 教师要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感觉到文章中传达出来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感觉到文章中描述的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和捉鸭子的快乐。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朗读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愿意克服不愿意阅读的心理障碍, 以后学生就会愿意积极地开口朗读文章。
二、朗读品质很低下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时, 发现学生的朗读质量极差, 很多学生用完成朗读任务的态度匆匆朗读完文章。这些学生朗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句就含含糊糊地跳过去;朗读的时候既不改变朗读的速度, 也不在朗读文章时投入感情;有些学生有口无心地把文章念完, 还“美其名曰”他们已经完成了朗读任务, 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留意自己刚才在朗读什么。学生的朗读质量低下使教师的朗读教学根本不起作用。
要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 教师就要从朗读兴趣、朗读技巧、朗读反馈三个方面着手, 让学生愿意自主吸收朗读艺术的要点, 自主提高朗读文章的水平。要达到以上的目的, 教师可以从“导→引→练”这三个环节抓起。所谓的导, 是指如果学生对要朗读的文章内容没有认识, 他们就不会有兴趣自主地朗读文章, 所以教师要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对象。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一文以前,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多媒体片段。多媒体片段播放济南的冬天山青、水秀、雪白的场景, 学生内心就会对课文描述的内容有神往的感觉, 他们的朗读兴趣被提高。引, 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注意到朗读艺术的美感。依然以《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朗读为例, 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为学生的朗读配上优美的音乐, 使学生意识到朗读练习不仅可以单独展开, 还可以配合音乐、多媒体等声光效果一起展开。学生如果能理解到朗读就是为了用朗读的方法展现出艺术的美感时, 他们就有可能会主动地追求朗读的艺术。学生了解到朗读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 愿意自己追寻朗读的美感, 他们就会注意到朗读过程中自己需要掌握的关键技巧。练, 是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常朗读, 通过练习提高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的内容用移动设备录下来, 然后听自己朗读的效果, 同时对比同一篇文章专业播音员朗读的效果, 教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朗读技巧的不足, 学生才会去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文章的美感。
三、朗读范围很狭窄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时, 不注重筛选朗读的内容。他们让学生朗读的对象通常是初中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或者传统的古文诗词等。这让学生觉得因为教师布置的朗读内容自己已经非常熟悉, 所以自己没有兴趣把熟悉的文章反复朗读。学生感觉到朗读范围的重复性, 以后他们就不会愿意自主地完成朗读训练习。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的文章朗读录音。一些学生非常喜欢的轻小说现在全都有了电子朗读的版本。教师要让学生提高朗读的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去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 他们就会愿意因为兴趣朗读文章。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网络小说《鬼吹灯》和《茅山后裔》, 这两部书都出现了数个版本的朗读电子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听这两部小说的电子书, 了解专业的播音员是用怎样的朗读技巧读出了原小说的趣味性, 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自己喜欢的书。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朗读教学,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朗读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08-30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10-03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11-05
有效性朗读教学策略11-07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课件分解07-13
汉语教学朗读06-11
小学朗读教学11-19
优化朗读教学12-05
诗歌朗读教学08-24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