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2024-08-29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共12篇)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篇1

0引言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它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 同时也引起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它使泛在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代表, QQ在国内发展迅速, 据腾讯官方网站统计, 2012年第一季度QQ用户中的活跃帐户数已达到7.519亿, 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1.674亿。将QQ运用于教学也日趋普遍, 其中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有突出作用。

1研究背景

1996年以色列的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为了能在网上联系和交流, 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 实现人与人的快速交流, 他们决定开发一种软件, 从而产生了ICQ (I seek you的音译) 的设计思想。1999年国内开始出现了Oicq、Picq、OMMO等一些类似ICQ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OICQ (openicq) 是QQ的前身, 因其用户操作简单、界面设计合理, 使它的在线即时通讯的用户群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QQ群是QQ诸多功能中的一种。QQ群的传播特征包括即时性、异步性、并发性和多媒体特性等。基于QQ群平台的交流, 不仅可以是文本交流, 还可以是音频、视频交流, 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交流, 也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同步传输对方所需的电子材料, 如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素材等, 从而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有各自的特点。随着将QQ运用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关于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各学者的重视。但在现有的研究中, 很多学者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采取单个研究的策略, 很少进行对比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确切的研究维度加以区分, 显示不出各种交流的特点和优势。因此, 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按照一定的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明确各种交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 对于构建更加合理的QQ群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QQ运用于教学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分析

2.1QQ群运用于教学中文本交流模式的特点

文本交流模式指的是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 参与者利用文字、图片等文本形式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是建立在QQ传输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功能基础上的, 主要利用纯文本聊天的形式, 参与者通过终端打字收发消息, 并辅助以一些图片来传递信息。利用此种模式可以让QQ群中的所有人参与话题讨论等活动, 对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都很有益处。该交流模式的快慢, 取决于参与者打字的速度及准确度, 参与者在文本交流一段时间后, 思维会被一定程度地激发, 群中的讨论节奏会随着参与者积极性的提高而变快。在交流过程中, 参与者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QQ表情等功能, 让沟通变得更加活泼。除此之外, 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中, 参与者可以随时截图, 让交流更加快捷和直观, 并且利用在线文件传输和群共享、群邮件等方式, 扩展了QQ群的交流宽度和深度, 让交流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其基本操作步骤为:登录QQ-选择收发消息的QQ群-采用文本交流模式进行交流。文本交流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保留文本交流的记录, 在参与者需要之时可以随时调出查看, 并且消息记录支持复制粘贴功能, 让参与者不会忘记信息, 沟通更加方便自如。另外, 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使得参与者看不见彼此的表情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 交流时在心理上比较放松。该交流模式的缺点在于文本输入所需时间长, 而且容易出错, 在参与者彼此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情况下, 失去了通过声音和表情获取更多信息的机会。

2.2QQ群运用于教学中语音交流模式的特点

语音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 参与者借助于麦克风等设备通过声音向对方传递语言信息, 同时也可辅以文本交流模式中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相类似, 而其与电话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电话是一对一的交谈, 而在QQ群的群体语音聊天是多人一起, 并且在进行语音聊天的同时, 可以辅以文本交流, 可以收传文件, 也可以发送图片及表情等, 这就大大扩展了单纯意义上的语音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讨论的人员都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 在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也更能激发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该种交流模式的快慢取决于参与者对话题的敏感度、热情度和熟悉程度等。交流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话语的相互鼓励和启发, 使话题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热烈讨论的氛围中。结合文本交流的部分功能, 语音交流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其基本交流步骤如下:登录QQ—选择所要参与讨论的QQ群—点击“群语音”键—邀请群成员—进入语音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语音交流模式, 可以让参与者更快也更加容易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他参与者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意思。另外, 语音交流模式的交流途径相比文本交流模式更加丰富, 对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有利于讨论的深入。

2.3QQ群运用于教学中视频交流模式的特点

视频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 参与者借助网络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向其他参与者传递视频以及音频信息, 同时可以辅以文本交流模式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该种交流模式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可视电话, 但可视电话是一对一, QQ群里的视频交流模式是一对多, 更接近于视频会议系统模式。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者清楚地看见彼此的相貌和表情, 在交流过程中, 参与者可以用文本、语音沟通外, 肢体语言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在教学交流过程中, 师生间可以利用该种模式进行实物演示等活动, 更大限度地支持了多渠道的信息表达。该种交流模式比文本交流和语音交流更加丰富, 一般情况下也更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其基本步骤如下:登录QQ—点击“多人视频”键—选择需要进行交流的群—添加群中成员—进入视频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视频交流有效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增加, 而且能通过视频图像观察到学生的一些表情变化,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以进一步探索其内心世界。同时, 在QQ视频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抓取画面, 供参与者进一步分析和欣赏。这种交流模式直观性更强, 参与者可以使用的功能更多, 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 因此也越来越得到普及。但这种交流模式虚拟性降低, 它让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容易让参与者产生拘束感, 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更难袒露心声。此外, 由于网络原因, QQ群中的多人视频人数有限制, 不适合10人以上的教学讨论。

3教学实验中QQ群文本、语音、视频交流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QQ群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各种交流模式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也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的目的都是要让另外的参与者明白自身的意思, 都能够传递信息, 并且都可以进行文件共享等。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文本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文字传递信息, 语音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语音本身传递信息, 视频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视频传递信息。所以在对这3种交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除了考虑这3种模式共同拥有的功能和特点外, 更强调了它们彼此间侧重点的不同。在经过实证研究后, 发现这3种交流模式在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讨论时间及信息量、学习参与度3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别。

3.1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

在实际的教学讨论过程中, 基于QQ的文本、语音和视频的交流在话题引入和话题转换率上有很大的差别。在QQ群中的文本交流模式下, 话题引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话题发起人希望引起注意的受众不确定。这种情况下, QQ群中对话题发起人所发起的话题感兴趣的在线群组成员在群文本讨论区域进行交流, 话题才能得以展开。这种情况下的话题引入, 可能会出现“有人发起, 无人应答”的情况。相比较之下, 基于QQ群的多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 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 因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在话题发起时, 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话题参与人员确定后才能进入讨论群组, 目标受众明确;二是参与的人员必须全部在线才能取得语音和视频的正常连接,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引入成功率。在话题的转换率上, 文本交流模式要比语音和视频的转化率小。经过调查, 文本交流过程中, 一次40min的连续讨论的主题一般在2~3个左右, 而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中一次单位时间内的讨论主题可以到达4~5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文本输入比语音和视频交流速度要慢很多, 在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时, 参与者的注意力要比文本讨论时更集中, 并且文本交流模式中的话题展开后, 参与者的思维要更加深入, 话题不容易被打断或者转换。在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相比较的过程中, 语音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比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要略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语音交流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只能听到声音, 看不到彼此的表情神态, 参与者更能放松地参与讨论, 而在视频交流模式中, 多数参与者会对其他人察言观色, 在话题转换时顾忌较多。

3.2讨论时间及信息量

在QQ群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 各种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运用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当条件一定, 各种交流方式在面对同样的教学话题和学习任务时, 讨论时间和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实验中, 当面对同样的话题时, 文本交流模式要完成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所需的时间最多, 为40~50min。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所需时间差别不大, 为25~30min。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本交流模式中文本输入的速度要比语音和视频中人与人直接言语对话要慢, 并且在参与者打字输入的过程中, 对话题的思考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在多人参与的文本交流过程中, 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发言关注度要比在语音和视频过程中的关注度要高。相比之下, 在语音和视频交流过程中, 多人一起讨论会出现声音相互干扰的情况, 参与者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 思维深度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另外在文本交流过程中, 他人输入的时间空隙要长, 参与者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一定的资料搜索, 可以让参与者讨论的信息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所产生的信息量也有所不同。在对同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中, 文本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占整个讨论的信息量的比例更大, 语音及视频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比例相差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语音和视频交流更加直接和快捷, 参与者可以脱口而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 参与者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逻辑和语言, 在表达的过程中容易有随意的成分, 但是在文本交流过程中, 虽然交流气氛也可以很活泼, 但是参与者输入的信息在逻辑和语言组织上会更加有条理, 并且其他参与者对输入文本的关注准确率更高, 使得有效的信息量的比例增高。

3.3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度是衡量QQ群运用于教学活动过程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QQ群的3种交流模式在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上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实验过程中, 文本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低, 其次是语音交流模式, 视频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高。在面对同样的教学活动话题时, 3种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相差不大, 但是在后续的讨论中参与者的兴趣提升程度有差异。因为3种交流模式给参与者提供的氛围不同, 这种氛围给参与者的影响也不同。视频交流模式中, 由于参与者彼此看得见, 不仅能够通过言语和文字反应出参与者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直接看到彼此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这样的讨论环境让参与者有很强的存在感, 能够时刻感受到其他人员对自己的影响, 这种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 也对参与者的发言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因此讨论时参与度最高。相比之下, 语音和文本交流模式对参与者的影响要小。参与者在语音交流模式中进行讨论时能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 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随着话题的展开会有一定的提高, 参与者能够在听觉的刺激下带动思维, 相较于文字而言, 语音更能够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在文本交流模式中, 参与者对文字的感兴趣程度没有语音和视频那么高, 注意力容易分散, 从讨论开始到讨论高潮的时间要长, 在进行到讨论末尾时参与者的兴趣消退得更快。

4结语

在QQ群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3种交流模式中, 各种交流模式在各个情景中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没有孰好孰坏之分。文本交流模式是最基本、运用最广的在线交流模式, 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对设备硬件和对网络通信流畅度的要求更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文本交流模式支持多人同时参与, 能够对少量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但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容易下滑。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更适合少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 问题讨论更加快捷方便。明确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 对于我们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QQ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也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提供了依据。

摘要:即时通讯软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代表, QQ在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基于QQ群平台有文本、语音和视频3种基本的交流模式。以QQ群平台的3种交流模式为出发点, 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对QQ群的3种交流方式在教学中的特点进行分析, 通过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讨论时间和信息量以及学习参与度3个维度对QQ群3种交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为利用QQ群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同时对利用QQ群优化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QQ群,交流模式,对比分析,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徐建星.基于QQ的高校师生课后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4) .

[3]马晓玲.QQ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J].东南传播, 2008 (4) .

[4]牛红凯, 黄守刚.QQ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 2008 (4) .

[5]邓天翔.基于QQ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福建电脑, 2009 (5) .

[6]陈树刚, 姚红玉.利用QQ构建一对一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6) .

[7]熊才平, 蒋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0) .

[8]袭著宇.QQ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 2009 (8) .

[9]云玉芹.腾讯QQ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32) .

[10]张德文.腾讯QQ在课后辅导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2) .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篇2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抑郁了中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课的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中小学体育课是启蒙课、基础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处在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急需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课改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为中小学体育情景教学以尽微薄之力。

一、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情节性情景教学

情节性情景教学是指把现实生活中某个片段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称之为情节性情景教学。例如:在运用几种不同跳跃方法时,就有人把情景创设为“青蛙除害”在稻田地上欢快跳跃的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戴上漂亮的装饰,“害虫”在稻田地里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小青蛙”在稻田地里也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追拍“害虫”,被拍者与“青蛙”互换角色。看哪只“青蛙”捉的“害虫”多,[2]巧妙地将教学融入到“玩—练—比—评”中,当学生产生向往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兴奋喜悦的情绪就会充满全部身心,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运动。利用这个情境游戏的组织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原本比较枯燥单一的跳跃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二)模仿性情景教学

模仿性情景教学是指把体育课教学过程设计为模仿动物形态或动作的教学过程。如教学蛙泳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结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将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开始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蝌蚪,在学习小蝌蚪游泳的过程当中,学生在不自觉当中就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预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蜕变为青蛙,练习游泳。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操作训练的“主动角色”,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

(三)音像性情景教学

音像性情景教学是指把欢快、轻松的音乐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可选用一些动物模仿操的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中做游戏穿插相应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形象的完成游戏,如在作《会不会飞》的游戏时,插放小鸟自由飞翔的旋律,让学生更好的扮演角色等等,在放松部分可用优美,舒缓的音乐配合简单易学、韵律感强适合儿童的舞蹈练习,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如在轻快的音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下,师生一起表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冬天的优美景色,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二、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是原因之一

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体育学科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可靠 保证,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社会观察能力及较娴熟的业务能力,要系统的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教育学科与理论,应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健美的体魄,爱护和尊重全体学生的爱心。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实施素质教育不适的状况。2.片面的人才观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体育放弃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追求竞赛成绩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这无疑会使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3.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育人的目的,忽视对体育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形 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4.业务水平停滞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较少从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5.学生因素(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的发展体育能力及个性,达到创新目的。

(2)性别

体育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受性别的影响也,表现为:在上课的过程中,男同学在上课时的激情较女同学的激情高,女学生大多喜欢运动量小的运动。6.教学条件因素

(1)体育场地不足,器材管理不善,资金短缺。

不少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例如:篮球气量不足或球体变形,乒乓球拍破损)这些都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上课的周围环境,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掷标枪应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其他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方面应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及其保养、维修。同时,将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大力推广,进行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锻炼势情,推动学生也去参加其它体育活动,带动校内体育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

兰州新区实验小学 孟晓彦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篇3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理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不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

一、用“比较”引入新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讲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把降低,并能把规律提示出来。如且一“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都是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物理量。这些是它们的共同点。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又有着质的差异,动量是以机械运动形式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动能是以机械运动转换为一定量的其他能量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

二、用“比较”深化概念

上新课时,知识往往比较分散,复习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例如讲解了“动量,冲量”和“功和能”后,可向学生提问:第二章中讲述了两组物理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前一组都是描写物体‘运动量’的大小,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是状态量;后一组冲量是描写力对位移积累效应的过程量。

三、用“比较”区分概念

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电磁学中应用左、右手定则往往会引起混淆。教师在评讲时要比较异同。着重突出应用条件上的差异,以免弄错。左右手定理有许多类同之处,在运用时分别伸开右手掌,并拢四指,拇指与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也类同;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运动的方向。用左手还还是用右手判定,美键不在于求哪个量的方向,而在于条件。即导线中电流与导线运动方向的因果关系,若是由于导线中有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那么,不论是求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还是导线受力运前方向,都应用左手定则。若是由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则不论求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还是导线运动方向,都应用右手定则。差异就在于因果关系。抓住关键就能正确运用。

四、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知识相比较

有一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讲解电场强度定义时,检验电荷放入电场中,与某一点受力来说是定律,并可定义为电场强度,它是电场的属性,与是否放人电荷及电荷的电量大小无关。对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里不妨举一例:把这一定义与铅笔单价相比。铅笔的单价不变,而且单价与购买的支数无美,与是否购买也无关,这是铅笔本身价值的反映。这是常识所能理解的。将电荷电量与支数相比,受力与付款相比,电量越大受力越太,但二者之比不变,它是电场属性。放人电荷只是让其表现出来而已。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密切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将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重点的突出,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思索,学生豁然开朗,较快的接受了新概念。可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在物理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比较”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篇4

一、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通常是指组织或公司创造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人们在网络中留下了大量的行为轨迹, 这些同人类行为相关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 从而使得我们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分为数据的生成、收集、储存、分析、应用。其中数据生成、收集是基础;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数据应用是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大数据体现在商业上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 体现在教育上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教育中大数据的用途

Cousera的创办人达芙妮曾谈及在开设一门MOOC课程时, 学生会自发的建立论坛, 在论坛中学生问一个问题所得到答案的平均速度为22分钟, 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会快很多, 传统授课中, 学生很有可能在第二天或者是下一次上课才能得到问题答案。而在《远程教育杂志》MOOC热的冷思考一文中, 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说道, 平均时间22分钟, 部分学生是不能接受的。这其实在两种思维角度的不同导致的结论不同。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搜集传统教育中平均得到答案的时间为多久, 以及有多大比重的学习者是不能接受22分钟的答案时长, 以及多长时间的答案取得是学生可以接受的。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从客观上来评价这种学习方式。

大数据在促成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以往一个班级两个人出错, 可能教师不会在意, 当在慕课中放大到2000个人出现同一错误的时候便会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针对性的答疑。大数据同时还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在正常教学中观察、记录不到的东西, 比如: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速度等等。

三、大数据的生成收集比较

商业模式中有三个主要的大数据来源:企业内部的交易信息, 物联网中的商品物流信息, 互联网中的人群交互信息。教育大数据收集则主要依赖于商业模式中的第三种——互联网中的人群交互信息。随着MOOC慕课的发展, 大数据的出现将教学信息数字化、教学效果可视化。每一门MOOC慕课课程根据学生每一次点击得到庞大的数据储备。

四、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比较——商业模式同教育模式对应分析

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其同教育模式相对照:

1.数据自营模式:数据自营是企业自身拥有海量数据, 并有数据分析能力, 从而通过数据分析改进产品并预测未来产品发展。该种商业模式对应了绝大多数现有慕课教育模式:教师发布课程, 得到海量数据, 尝试数据分析, 得到课程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自营模式下需要企业、教师具有高超的数据挖掘技术, 能够对数据进行提炼分析, 并进行准确评价。这种模式适合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教师团队, 比如商业中的Facebook、亚马逊以及教育中的Courera、Udacity、ed X, 但对于个体教师来说, 很难具备足够的数据提取分析能力, 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直观的判断, 相对准确性和效率较低。

2.数据租售模式:数据租售是企业拥有海量数据, 在对其进行简单加工整理之后销售给需求方, 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对于教育来说, 这种模式同样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教师团队, 相对适用于专业的调研公司, 以调研报告的形式盈利。

3.数据平台模式:数据平台模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数据分享平台, 该平台通过自身拥有的数据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 在教育界这种平台分享模式也有发展, 如高考分析平台, 可以将考生数据录入,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数据得到适合考生报考的学校专业。第二种数据平台模式是数据分析平台, 是指第三方平台供应商通过提供数据分析工具, 数据拥有者上传数据到平台, 并得到结果。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个体教师, 现在国内出现了大量慕课平台, 如泛雅慕课、超星慕课等。这些慕课平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能够自动的帮助教师收集处理数据形成统计报告, 相对方便但是所有统计报告缺乏对特定课程的针对性。第三种为数据交易平台, 主要是为数据的拥有着和需求者提供交易平台, 因为课程的独立性, 该种模式在教育界相对没有发展。

4.数据仓库模式:数据仓库是指专业的数据分析决策公司辅助企业通过分析数据得到战略方向。在教育中使用度较低, 因为教育界相对盈利模式没有企业的发达, 所以这种商业模式暂时并不适用。

5.数据众包模式:数据众包是通过将产品设计转向用户, 收集海量用户设计, 再由数据测评找出优势产品设计投入生产。相对于教育便是将课程设计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这种商业模式在教育中相对不容易实现, 但是可以由学生决定相对辅助性的课程设计。

如何让大数据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来源,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教育大数据相对具有其独特性, 但是依旧可以通过商业的模式来进行教育大数据的趋势分析, 而其中数据平台模式相对适合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随着平台技术的进步, 其对学习者行为分析将愈加精确和具有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西凤茹.基于大数据产业链的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 2014, (21) .

想象思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运用 篇5

----想 象 思 维 与 作 文 教 学

内容摘要: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要积极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进行自由的思维和写作。教师具体应该做到两点:首先,要认清什么是想象思维,对学生加强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想象奇特、富有灵气的作文来。

关键词:

想象思维

中学生

作文教学

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

正文:

如何搞好作为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十分棘手的事情。为此,我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究,想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可是其结果总不太令人满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有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进行自由的思维和写作,从而使学生们写出更多的想象奇特,富有灵气的作文来。由此,我打算从如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认清想象思维,加强想象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可是,写作文又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到创造思维循序渐进地训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多种方法”,既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也包括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一)在阅读和再造复述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读者根据所揭示的语言符号,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经过归纳、组合,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形象,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比如在讲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一词的过程中,随着教师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唤起和调动了学生头脑中有关农村生活的种种表象积累,剪辑和完形而成一幅恬淡、祥和、温馨的山乡生活图景。这种再现于阅读者头脑中的形象,越具体越清晰,就越能深入细微地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和境,久而久之,必将增强阅读者的再造想象能力。但作为作文指导而言,还不能就此为止,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和鼓励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尽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或口头或文字予以复述表达,以此巩固和强化再造想象能力。

(二)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看图作文既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想象能力,它能够调动个人的相关表象积贮,渗透个人的相应生活体验,从而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断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比如有一幅漫画:台灯光下,一位中学生在伏案苦读。他的旁侧,母亲坐在小凳子上细心地为苦读的孩子洗脚。画面相当简单,假如只是局限于画面展示的有限信息,似无什么“故事”可写。但当教师有意识地作启发诱导,一旦打开学生那种亲身体验过的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接触过的形象储备时,一篇篇构思巧妙、想象独特的好文章就出来了。有个学生自拟命题为《又是一个无奈的夜晚》的作文:张强放下饭碗,“拖着双脚慢慢晃向客厅想看一会儿电视”,就听母亲大声叫道“快去学习”;深夜,母亲端来热水,关切嘱咐“你只管学习,伸出脚吧”;洗完脚,母亲又是一句轻轻叮咛“认真学习”,“张强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那白纸上的黑字又爬进了他的眼睛”。还有的学生自拟命题《为了母亲的心愿》《“神圣”的使命》等等,都从各个不同角度表达出习作者的想象和理解。进行看图作文教学,教师应选用画面简洁、内涵丰富的图画,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三)运用具象化训练,培养想象能力。所谓具象化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比如“静夜”“初春”“贪婪”“骄傲”“精疲力尽”“得意忘形”等,努力绎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言语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最好结合作文讲评进行。比如讲评习作《“死板子”爸爸》,作文写到“爸爸”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从承包的鱼塘里网上了几千斤鲜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讲评时教师指点:“乐”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其“具象化”。很快,作文出来了:“记得那天,爸爸见箩筐里、水桶里到处是活蹦乱跳的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含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一时提提圆滚肥壮的草鱼,一时掂掂红头黄尾的鲤鱼,轻轻地哼着小调。”作文写到鱼贩子企图收购“爸爸”的鱼,“鱼贩子拍马似地向爸爸请求买鱼”。教师又抓住时机讲评,指点:“拍马”的神态、语言会是啥样子?学生调动形象贮存,改文出来了:“鱼贩子满面堆笑地走到爸爸跟前,递上名牌过滤嘴香烟,又凑近给爸爸点上火。接着干咳两声说:‘陈哥,发大财了,三千多斤鱼就是三千多块钱哪!别人出八角五,我出九角,鲤草一起要,包你不吃亏。’”作文继续写到“爸爸”讨厌鱼贩子的纠缠,“爸爸显然不耐烦了,就说„„”教师不失时机地讲评:“不耐烦咋样?”改文出来了:“爸爸显然不耐烦了,将手上还没点燃的过滤嘴扔在地上,还踏上两脚,厉声说:‘九块也莫想买到我的鱼!’说完就干他的活去了。”诸如此类紧密结合作文讲评进行具象化训练,即使原习作只是一段概念化的短文,也能通过“具象”手段而“化”之为一篇形象生动的好文章。这中间,学生想象能力的增强,表达兴趣的提高,实在是不言而喻的。

二、运用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由于我们平时加强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培养了一定的想象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一)想象能力指的是为了艺术的或知识的创造的目的而形成有意识的观念或心理意象的能力;它是“文学的翅膀”,如果文学没有了想象能力这个“双飞翼”文学会怎样?前苏联著名诗人别林斯基曾经指出: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学生的作文也是文学创作,同样离不开想象能力;同时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想象能力也是创新思维产 生的前提之一。

(二)、想象能力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中学生的作文很多人给了这样一个评价:空洞、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要解决这个病症的途径很多,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阶段,他们喜欢想象,善于想象,敢于想象。对此我深有体会。暑假期间我为学生上补习课,给他们讲了个笑话“专业用语”,导演的妻子说,我丈夫管吃剩饭剩菜叫做“节目重播”;足球运动员的妻子说,我丈夫称之为“打加时赛”;我补充了一条:教师的妻子讲,我丈夫美其名曰“温故而知新”;然后请同学们也写出他们的“专业用语”。结果,他们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写“废物利用”,有的叫“发最后一份光和热”,有的起名为“忆苦思甜”,其中一个学生的答案更让人不能忘记——“犬口夺食”(因为在他家里,剩饭菜是喂狗的)。这个小插曲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富有想象力的。如果我们在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那它们的作文可能就不再会是空洞、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了。

(三)想象能力能使学生更好的把知识融会贯通。想象就又极其广阔的空间正如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现在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是很快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并用之于作文教学中。我曾经和物理、化学老师共同给学生留了一个作文《水》,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构造了自己所认识的水的世界,有的侧重文学角度,写了许多名人对水的赞美;有的侧重物理和化学角度,介绍了水在二者中不同的性质;有的则摇身一变,成为导游,领着我们漫游了一次水的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从现实的水倒文学的水。在这里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也必须重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作文中的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 4 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真正认识到它们在作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勰的《文心雕龙》;

2、语文教育资源网《语文课程标准》;

3、摘自中学语文第三册;

4、摘自《创造的儿童教育》

第536页;

5、摘自《文学与写作手册》艾芜著

第36页;

6、摘自《现代教育信息》 2011年第2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游戏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所以在考虑问题时难免不全面,耐心和自制力也比较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和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而游戏不失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游戏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教师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引入游戏教学法。但是,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游戏覆盖面小

当前,游戏教学法中的游戏覆盖面比较小,主要表现在:第一,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另一部分学生只能旁观的现象;第二,有些教学内容无法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注意力必然有所下降。

2.游戏的选择不科学

当前,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游戏时没有完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小学生思维发展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导致没有选择合适的游戏。要么游戏难度太大,不适合小学生,以至于游戏教学法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要么游戏难度小,无法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3.游戏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不少教师虽然把游戏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并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些就使得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4.师生关系不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游戏失去兴趣,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正确方法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丰富课堂内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单词的时候,笔者会和学生们做一个游戏,会给学生展示写有单词的小卡片,然后让学生抢答,举手最快的学生能获得回答的机会,答对的得分,打错的扣分。最后,笔者会奖励得分最多的学生。此外,笔者还会在卡片上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比较有趣的单词和小短语,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2.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教学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所以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游戏。如笔者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位学生的得分不仅和自己有关,也和小组有关。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游戏的热情高涨。

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秦敏.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3,(2).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 篇7

夸美纽斯曾提出, 以兴趣为主的良好的学习“心向”可以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兴趣的驱动作用同样被教育家所重视。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会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采用有吸引力的趣味教学使学生学的生动, 活跃思维, 从而使学生保持对英语持久的学习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合理利用课前五分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教师要在每次英语课前就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融入英语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来吸引学生, 为英语课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例如:warming up, free talk, sing English songs, daily story等有趣的知识型的活动, 可以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3利用“趣味”开展课堂教学

3.1创设有趣的情景

为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为前提,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站在学生中间, 和他们自由地会话, 亲切地交流,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英语的运用。例如, 口语课中“shopping”这一话题的训练, 教师就可把教室布置成商场, 让学生有的扮演顾客, 有的扮演老板, 有的扮演店员, 并将自己生活中的用品带来做“商品”, 展开讨价还价, 咨询购买等对话。期间学生可自由发挥, 用英语交流。

又如,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难以记忆。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将该词常用的场合展示给学生, 并在情景设置中利用学生的名字来充当其中某一角色, 学生会对用自己同学所举设的例子颇感兴趣, 也将此词所使用的语言环境和含义铭记在心。

3.2开展英语教学游戏

语言学习过程既可能是生动活泼的, 也可能会变成枯燥无味的, 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活动搞的引导。聪明的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的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中就包括课堂游戏的应用。

游戏的种类很多, 教师一般可采用猜测游戏, 记忆游戏, 抢答游戏, 表演游戏等等。例如,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 有的句子或段落有较多表示动作的动词, 针对这种材料的训练,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在讲台上表演, 全班同学注意听材料, 然后由大家来评判台上学生的表演效果。表演结束后, 教师还可让表演最好的学生留下, 由他重新表演一次, 每做一个动作, 大家一起将所听到句子复述, 直至结束。这样即可提高学生听的兴趣, 又将听, 说, 做结合, 丰富了听力教学。

在写作这种学生兴趣不浓的课堂上, 利用游戏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人物描写时, 可让同学们自由选择班上的一位同学在不提其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人物描写, 再请作者将其文章朗读给全班同学, 由大家猜测文中描写的是哪位同学。利用这种游戏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又如, 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想象力的发挥, 教师可选一篇学生不知道的故事开端写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后续部分直至结局, 看谁完成的最精彩。增强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 并提高教学效果。

3.3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

教师可用来开展小组活动的游戏很多。例如, 在听写单词时, 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动词组, 名词组, 形容词组, 副词组等, 每组同学只记录属于改组词性的单词, 而后在班上进行总结评判。或是在口语教学中, 利用小组的形式就某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又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也可在阅读, 练习课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4开展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给学生创造和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和开展难易适中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办英文报并张贴, 或是举办英语学习园地, 成立英语学习小组, 也可以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讲座, 如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美国家风土人情, 希腊古典神话等, 教师还可以每周开设“English Corner”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 或是组织英语竞赛, 如单词拼写竞赛, 朗读比赛, 英文书法比赛, 作文大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进而共同提高水平, 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劲头。

参考文献

[1]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谈钢琴伴奏在二胡教学中运用 篇8

一、钢琴伴奏有利于解决二胡演奏的音准。钢琴是十二平均律, 其律制固定

而二胡作为民族乐曲是弓弦乐器, 其音位主要靠手感, 所以对于演奏者音准要求甚高。尤其在演奏民族作品或移植作品及创作作品时, 根据乐曲的特点其音位也会有些许调整, 所以在钢琴伴奏的辅助之下, 有利于演奏者把握正确的音准标准。比如演奏《查尔达斯》、《流浪者之歌》中, 经常会有演奏者的#so演奏的不够高度, 如果与钢琴校对的话, 会增强其准确性。例如大段的带有变化音的琶音中, 演奏者也可以借助钢琴的音程关系, 在脑子里先入为主的建立起音程关系再去寻找各音位。

二、钢琴伴奏有利于解决二胡演奏的节奏

钢琴伴奏与主奏乐器之间两个人是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由于钢琴的伴奏地位, 往往节奏型更加规整、不如主奏乐器那样线条较长;或者两者配合的过程中更增强了对重音的强调, 所以两者的配合对节奏的把握更为有力。主奏与伴奏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例如《阳光照耀在喀什库尔干》散板后面欢快、跳跃的段落, 就是八七、八五的节奏, 谱面上标注了重音的记号。这里的节奏比较难把握, 但是加入钢琴伴奏以后节奏感就非常易于掌握了。

因为重音的地方钢琴伴奏也做了重音的处理, 这样就更加重了重音, 强调了旋律的舞蹈性和不稳定性, 把乐曲推向激动的高潮。例如大段的十六分音符的快板炫技加入钢琴的伴奏会更加强调出强弱的稳定性, 使节奏准确无误。例如《第一二胡狂想曲》结尾中, 随着重音的不断变化, 频率加快, 使节奏不断加速, 表达了激动的情绪, 使乐曲在高潮中临近尾声。

三、钢琴伴奏有利于丰满音响效果

乐曲的线条架构是此起彼伏, 但是二胡的单音旋律无法表达宏伟、持续的推动力, 钢琴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彼此对话、交融、烘托, 钢琴的织体旋律丰满了整个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例如《阳光照耀在喀什库尔干》舒展的四二拍段落, 二胡的主旋律较单一, 无从表达出高昂、渐进的激昂音效, 但是有了钢琴伴奏持续的烘托, 音响效果顿时被烘托出来, 使演奏者的情绪也会随之带动出来。

四、演奏者对于立体音效的把握有利于整体音乐的展现

现代作曲家在创作时, 主奏与伴奏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音乐的面貌。民族乐器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应站在整体的音乐理解上单独剖析独奏的音乐部分, 才能做到准确的表达音乐内涵。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常见的伴奏形式, 了解钢琴伴奏音乐的安排, 把呈现的音响效果作为整体来思考, 钢琴伴奏的地位即可见一斑。

其次我们要了解曲子的和声结构, 这对于音乐的表现尤为重要, 写出和声的进行、连接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理念, 而且自己也会对作品有一些更深入的理解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钢琴伴奏能够营造热烈活泼的课堂艺术氛围

二胡教学是艺术教学, 艺术教学应当充满激情与活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单一的纠错、示范、模仿教学。课堂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意义等。课堂氛围呆板、紧张、严肃。我们现在提倡积极愉快的师生互动教学, 让课堂洋溢着激情和活力。在课堂里如果适当的加入钢琴伴奏, 就会使演奏的音乐呈现出完整的画面, 使动人的音乐深入教师、同学的心灵, 缓解他们的精神紧张,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使教学进入艺术状态。

普通高等院校下的民族音乐教学, 由于钢琴水平和师资条件的限制, 鲜有日常配备钢琴伴奏学时。但是铃木教学法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性”和“人类爱”为中心, 遵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注重音乐技能与音乐内涵之间的传授关系, 应以探索和发展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如若经常加入钢琴伴奏, 会培养了演奏者整体的音乐感觉、音乐修养等等, 最主要的是演奏者会更易于融入音乐之中, 被丰富的音响视听所影响, 继而被深深吸引, 主动追寻音乐的形态, 确切的从音乐兴趣出发、主动解析酿造完美音乐的途径, 并处于积极与亢奋的状态享受音乐的美感。

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各门音乐专业基础中的基础。作为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中的钢琴教学也日益具有民族化的趋势。这与现在的民族作品创作和演奏家的演绎密不可分。在钢琴民族化的问题上, 作为民族乐器伴奏的钢琴, 有了绝对化的优势。五声音阶的感觉与七声音阶的感觉完全不同。在钢琴伴奏与民族乐器磨合的过程中, 钢琴演奏者无疑对民族音乐更加熟悉、乐感相应提升。这属于多元知识结构搭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心中树立了民族音乐的乐感, 在诠释艺术作品时才能富有深蕴。

体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索 篇9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体态语言呢?

1 组织教学

教师要上好课, 必须注意教学组织工作, 也就是时时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学习中来,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频繁地终止讲课组织教学。运用体态语言组织教学, 算是比较经济简便的一种方法。例如, 发现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 做小动作, 老师可以向那个学生投去一束严厉的目光, 学生就会停止小动作。这样做比暂停讲课用语言批评学生的做法, 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 又不至于分散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

2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应该情绪饱满地把课讲好, 讲得有声有色, 这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老师的积极性还不够, 还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 体态语言又有着特殊的功能, 因为体态语言直观、形象, 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比如,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我们常常做出这样一种姿态:身子稍稍前倾, 目光凝视, 认真听讲。答对了, 轻轻点头, 表示赞许, 答错了, 微微摇头, 提醒学生再想一想。老师这种循循善诱的姿态, 不仅鼓舞了发言学生继续讲下去的勇气, 而且更激发了全体学生都跃跃欲试, 准备发言。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温馨和谐, 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所以, 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强调意向, 适当做做手势动作, 配合教学语言, 这对突出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是有着积极作用。应该说, 这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值得我们重视研究。

3 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上获得反馈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但是哪条渠道更真实可靠, 也值得研究, 有的老师讲课, 经常直接问学生明白不明白、懂不懂, 用以检查教学效果, 学生的回答, 有时“一声雷”明白, 有时默不作声。不管怎样, 老师据此对教学效果做出的判断, 不一定靠得住, 因为这里难免有不诚实的成份存在。可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随意表现出来的动作、表情等等, 却是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 又是难以抑制和掩盖的。就以学生的目光来说, 听懂了就会眉开眼笑, 神采飞扬, 没听懂就会紧缩眉头, 眼神呆滞。有经验的教师很注意察言观色, 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观察体态语言, 掌握教学反馈信息, 判断教学效果, 一般说是可靠的。如果发现一些学生低头, 不专心听讲, 可以肯定他们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 有厌烦情绪。这时, 老师应该很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法, 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疲软状态, 使之变厌学为乐学。这样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这里顺便说一下, 有的老师讲课“目中无人”。课堂上不去观察学生, 而是眼睛望着天花板或窗外。这种教学态势必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更谈不上及时捕捉教学反馈信息了, 应该尽量避免。

4 结论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粗线条勾勒一下如何运用体态语言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只有遵循教学规律,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恰如其分地辅以体语教学, 并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 融为一体, 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利用身体语言, 进行体语教学,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增强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语,课堂教学,语言,运用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 篇10

一.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生动的情境, 可以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脑子去想, 置身于老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 一般要比语言表达更加深入。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 比如:图像回放、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开放性练习等等。生动的课堂气氛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使其有效地掌握知识, 加深了自身的体验, 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 把图像回放和情节表演引入了课堂, 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和想象空间。通过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当天的场景片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演讲氛围。我还请两位学生试着表演课文中“带着镣铐和枷锁的黑奴”是一副怎样的形象,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体验表演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 把握了黑人的内心思想活动, 有利于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们跃跃欲试, 个个情绪高昂, 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朗读生动而高亢。朗读后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看谁读得最好, 这样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参加角色体验, 不但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情感, 而且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增强了参与意识。

二.分析言语加深理解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 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要对语文书本教材中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文章的意境, 弄清作者的写作情感, 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由此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教学《散步》时, 我抛弃了那种品语言悟情思的由外而内的常用范式,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先引入莫怀戚的话:“《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与“生命”有关的句子。学生发现文中直接或间接写“生命”的句子有:“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然后, 我要求学生从这四句话的字里行间去发现作者对母亲生命将逝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感。这是一般中年人常有的心理, 随着父母年岁的增加, 我们总是担心父母会离开我们, 每每想到这些, 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悄悄涌上心头。最后, 我把这篇文章的核心推动力——“母亲生命将逝”挖掘出来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其意在让他们明白, 正是因为母亲生命将逝, 所以作者特别看重这次散步, 所以才“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所以才在结尾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一旦母亲逝去, 作者的世界将会轰然倒塌。这是一种生命的悲情。

三.精读文本感悟哲理

为了达到体验式学习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中的相关文本给予足够的关注, 让学生不断地朗读训练, 在读的过程中对文字“生情”, 从读中“悟情”, 这样会让学生越读越有劲, 在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较大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感悟语文的内在含义, 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形式之一, 能让学生感悟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体验式教学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体现出其重要的意义。体验式学习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并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 这样能增加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 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篇11

通过音乐作文这一模式的尝试,我想多媒体对于作文教学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在音乐作文的基础上我又继续拓展:将投影仪、录像机等电教设备引入作文教学,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在音乐声的流淌中,在学生脑子定格。比如在上朱自清的《春》这一名篇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春天的景象,然后把画、声融合成一幅春天的图画,用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的感觉,最后再进行课文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和提高的过程。一节课下来,我惊奇地发现,连平时那些不太爱说话的、语文能力较差的同学在音乐的流淌间,在文中美丽词句启迪下,也能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勇敢地站起来用文字去“画”,而且“画”得很好。正 如布卢姆所说,学生在接受提问思考的过程中交替地攀登两个梯子,“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 一个梯子代表情感和情感目标……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就可以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这个作文教学 方式正是使学生登上两“梯子”,使学生的构图作文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 认知过程,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的提高过程。而我认为一堂具有形象性、启发性、情知性三个特点的作文课 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经过长时间作文教学的探索,发现“脑中有画,笔下方有文,画文本一体。”无论是故事也好,还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好,都有特定的情景、特定的人物,那么用画笔一样也能勾勒出它大致的轮廓,写文章只不过是给这幅简单的画添枝加叶,增加色彩。写事记人的文章如此,写景状物的文章更不必说。而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模式则成了一支最好的画笔,它更便于学生在构图写作的同时添加一些更有新意,更有韵味,更深刻的东西,让文章更充实, 更有深度。而这支画笔恰恰是潜藏在学生体内尚未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的“金子”。我大胆地将电教媒体的选用投向了电脑,目的是使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激情,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校园生活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 篇12

本文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提出要把“作文”与“生活”联系结合起来的。然而校园生活是高中学生生活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特有生活环境的信息,运用适当的手法加工运用到作文中,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一、慧眼看校园:捕捉亮点,蓄 积素材

校园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学生身边有很多素材,但多数学生却没有留意,熟视无睹。正如罗丹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必须有善于观察发现美的“慧眼”,这样才能“夕阳芳草寻常物,入文皆为绝妙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敏锐的眼光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可观察的事物及景物, 我在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时就给他们把这些特殊的“素材”进行一个分类, 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目的去观察,更容易捕捉住校园生活中的亮点。分类如下:

(1) 校园环境:捕捉校门英姿, 描绘校园美景,速写运动场景,品味文化长廊

(2) 校园文化:追溯校园历史, 寻访校友英姿

(3) 校园弊端:抨击排队“无序”,细说出口成“脏”,扫描考试舞弊,鞭笞欺小凌弱

(4) 校园时事:风云人物采风, 明星班级登场

(5) 校园轶事:住校生活演绎, 诸位“天才”登场,班级故事戏说

通过以上的分类,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不会觉得偌大的一个校园没有可看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使素材形成序列化,有助于教师从整体进行技法的指导。

俗语有云:“一个好脑子,不如一个烂笔头。”再美的景色,再好的事例,如果不记录下来,天长日久, 学生就淡忘了。鉴于此,可以要求学生要有观察日记本,每周写观察日记至少一则。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生活,捕捉一些亮点, 作文课上,学生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之困难,还常常出现佳作。比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她把视角关注到了学校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八九月份的夜晚,校园教学楼的墙壁上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飞蛾,燕子在白天啄食这些飞蛾。她在观察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是一种极丑陋、极脆弱,甚至令人生厌的昆虫———飞蛾。

八九月份,校园里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整座教学楼上空都被他们占据,黑压压的一片。走进观察,粉粉的翅膀,灰不溜秋的颜色。夜晚的天空中,尤其在强烈的灯光之下,有能见到他们飞跃的小小身躯。一点点的逼近灯光,但并不遮盖。光明一直都是圣洁与希望的象征,而飞蛾的这种做法令我想到了“飞蛾扑火”这个词,还有三藏法师所写的“爱惜飞蛾纱罩灯”,似乎自古以来,飞蛾就敢于为了光明而牺牲,自身的丑陋与微弱是他们更加向往光明与圣洁,所以他们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在黑暗中点燃最美的瞬间。

好一双慧眼啊!这是校园里很平常的一种景象,她却捕捉到了,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美。

二、灵心品校园:感悟生活,升 华素材

作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蓄积素材,还要有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悟校园生活,并从中提取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将所得的素材提升一个高度。

只有将感情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向校园生活要作文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生活中,激发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兴趣,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尽情地体验生活,并把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写进作文中,真正实现让校园生活走进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课外生活,进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激发出写作的激情与欲望,表达出真情实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开了生活这一活水,作文也就立刻焕发无穷的生命力。

三、巧手绘校园:点拨技法,妙 用素材

一座优美的建筑,不仅需要优质的材料,还需要设计者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的习作就犹如这座优美的建筑,他们用一双睿智眼观察美丽的校园,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蓄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用一颗灵敏的心去品评校园,感悟校园生活,升华了原有的素材;现在他们需要用一双精巧的手去描绘校园生活,我们老师在这时需要给他们这座大厦添砖加瓦———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这样他们才能将捕捉到的校园生活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写出的作文才会富有个性,充满灵性,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那么我们应当给学生指引一些什么样的技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点拨:

1.找准吻合主旨的切入点

要想使文章的内容充实可感,对材料的运用就要选择好切入点。就像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拦腰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写作也是如此,切入点不同,呈现的景色也不同。我们在对材料的选用时首先要找准这个切入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情景,可以是某一句话,可以是一个细节,可以是自己的独特的心理感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个点,它都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也就是要与文章主旨一致。比如,有这样一个作文题: 《校园里难忘的一件事》,在校期间,学生肯定经历了很多的事:有同学之间的不愉快,有军训,有运动会……可写的很多,但同学要注意,在题目中有一个关键的限制词“难忘”,这件事必须是发生在校园里并且给你很深的印象,或者你对他有特殊的感悟,所以在选材时一定要以这个为切入点。切不可随便选择一个事例,泛泛而谈。

2.采用适当的表达技巧

对于平时积累的校园生活素材, 学生大都是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将事件发生是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都一一写下,结果一篇文章就成了“流水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掌握表达技巧。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剖析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即叙事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状物法:场景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写人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适时的向学生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经意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和表达技巧。朱自清先生《背影》 中的父亲形象之所以能感动亿万读者,原因不在于他选用的事例多么的感人,而在于他对父亲的背影做了细节的刻画,把父亲为他买橘子过月台时的艰难写活了。请同学们牢记:适当的细节描写可以给你的文章增色。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应注意,要运用得恰当得体,不可一概而论。

3.要拥有发散、辩证等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联想和想象。缺乏联想和想象,文章往往会显得呆板、肤浅。我们身边的校园生活素材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例如,前面提到的《黑暗中的舞者》, 学生由小小的飞蛾扑向灯光联想到为了光明而奋斗的人;有的学生由啄食的燕子想到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由去扫墓的长途跋涉联想到人生道路的艰辛……可见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四面开花,文章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上一篇:新闻功能下一篇:高层建筑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