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精选10篇)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式学习正是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在体验中发现, 在体验中收获, 在体验中提高。
一、调动兴趣, 在体验中实现“我要学”
很多情况下, 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所以, 在学习之前, 不妨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主观情感的激发, 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激发与个体体验的结合, 首先就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继而就是要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
在《小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
师:重阳节快到了, 咱们得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人买一件礼物。老师今天就和大家来到一家超市。大家看屏幕, 这家超市里重阳节商品还真是不少, 这样吧, 大家给每位长辈先选一件。记住, 我们先只给两位长辈挑选, 也就是总共选两件。
(生自主选择)
师:可今天爸爸妈妈给了你100元, 你们可得要先算一算, 带的钱够吗?
(生先尝试)
师:大家发现了吗, 这些商品的价格后面都有一个小数点, 它们的价格有的是一位小数, 有的是两位小数, 有的是整数,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小数的加法。
教师创设出一个生活的情境, 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同时, 由于学生在体验中发现了问题, 所以更加增强了“我要学”的感觉。
二、自主研究, 在体验中实现“我来学”
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体验式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在体验中发现问题, 在体验中获得真知。
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冬天就要来到了, 我精选了去年12月20日三座城市的气温, 大家看图, 南通最低温度是0摄氏度, 杭州的最低气温是零上3摄氏度, 石家庄的最低气温是零下3摄氏度, 大家想一想, 我们怎样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呢?大家先自己写一写。
(指名生答)
师:大家表示的方法非常好, 有的用箭头表示, 有的用汉字表示, 大家共同的优点, 就是都表示得很清楚, 但怎样才能更加简洁更加直观呢?大家再看看屏幕上的图片, 再作思考。
常规的负数学习更多地由认识负数入手, 本例中教师提出了如何表示温度的问题, 然后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尝试, 使负数学习与正数、零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学生既学得轻松,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三、全面实践, 在体验中实现“做中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从最初的任务提出到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整个过程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皮亚杰曾经说:“传统教学的特点, 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 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对学生而言, 学习就是要全面实践, 全面参与;对教师而言, 教学就是选择性放手, 创造性让学生体验。
例如, 学习《统计》一课时, 我进行了如下的练习:
师:大家这几天一直关心本单元小练习前五名的奖励。这样, 我这里有五种方案:一是送一袋巧克力, 二是送一本数学作业本, 三是奖励一张博物馆的门票, 四是可以到我那里借两本数学书, 五是当一个月的数学小组长, 我把它们写到黑板上, 你们依次上台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 选择哪个就在哪个后面打一个勾。
(生上台选择)
师:我们来做个统计。根据大家的选择, 我们最终确定了奖励的方式, 谢谢大家的参与, 大家的选择就是我最终的选择。不过, 大家知道吗?刚才同学们选择的过程就是一次数据收集的过程, 黑板上的这幅图就是一幅基本的统计图。我们不妨再来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这张统计表的?
(生总结)
师:那我们怎样将它画成一幅统计图呢?
全过程学生皆主动参与, 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统计图表, 而且形成了统计的观念, 参与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体验者、参与者, 在实践中发现, 在实践中收获。
四、应用实际, 在体验中实现“用中学”
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尽管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但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体验教学还需要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所以, 从这个层面上讲, 应用到实际, 让学生“用中学”也是增强数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的教学中, 在进行了多种练习后, 我通过投影出示以下资料:“据初步统计, 每天晚上玩电脑游戏的同学占45%, 每天晚上坚持阅读的占30%, 每天晚上正常看电视的占20%, 其他的占5%。”然后, 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大家算一算, 咱们班有60名同学, 按刚才的百分率, 各类同学各有多少人。
(生计算)
师:从刚才这些数据, 大家能否产生一定的想法呢?请大家在说理由的时候, 要用上一个百分数。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针对家长反映学生放学后玩游戏严重的现象,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一方面促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另一方面起到了德育的效果, 可谓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
体验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的自主参与, 教师只需要真正树立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的意识, 为其搭建平台, 那离学生体验学习快乐便更近一步了。?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 篇2
要想教学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下苦功夫。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去实践它,所以首先要了解其规则。我认为要达到教学效果,首先当然是要了解课程标准,懂得了课程标准那么我们心里也就有了底,知道应该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有了目标。接着应该要吃透教材,只有非常了解了教材,才懂得教材都有哪些内容,才能更好的把知识教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连教材都不熟悉,根本就谈不上教学。教师还应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去备课,达到课程.教材.教学的统一,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那么如何达到课程.教材.教学的统一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开学初应抽时间去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教学要求,重难点,能力点以及德育点等,为以后教材分析.备课以及教学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一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绝对不可忽视。
二、根据自己了解的课程标准去深入地分析教材,确定本册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知识点.能力点等,从而再分细化,从单元整体到每一课时,要精心地去备课,确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要设计合适的教案,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要懂得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和写练习时也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三、因为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教师应先深入了解本班学生情况,从而设计适合的教案,要使教案优化,有效化,这样教学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教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掌握重难点,然后有目的性地去教学。如上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功等,上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其朗读水平以及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学生在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也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享受中学习。课堂应该要活跃,这样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应设计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快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01-01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娱乐活动,“悦读悦美”,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让书籍伴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认真制定了阅读目标: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着力在校园内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经典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陶醉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我们充分利用晨间阅读和大课间阅读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成为学生向往的事情,启动读书主题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
1、荐——“推荐一本好书“主题班会。
结合寒假学生的阅读情况,每生“推荐一本好书”;以小组交流、采访、演讲等形式,学生将自己在寒假所读之书进行交流和推荐;学生带书参与。教师也可交流推荐。
2、捐——捐书。
此活动在主题班会之后。推荐交流之余,以自愿为原则,发动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捐书,根据学生意愿,做好记录,妥善管理。
3、读——读一本好书。
全体学生拟订“精读一本好书”计划。学生读书计划可在师长指导帮助下确定经典阅读书目。每班学生确定一本好书,按拟订计划认真执行,争取精读好书,品读好书,兼顾博览群书。
4、购——购书
针对读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购买自己喜欢、有意义的书籍。购买建议:宜精不宜多。
5、展——“读书美 读书静”摄影、读书小报、书画展览。
以“读书乐”为主题,动手制作读书小报,形式版面不限,打印手抄均可;随时关注读书活动,摄影相关图片,反映班级或家庭读书、藏书的相关内容,格式不拘;也可创作书画作品。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子女合作,力求全体参与。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自由,才能快乐阅读,悦读悦美。
1、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籍的自由:
先让孩子亲近图书,把阅读当成一种奖赏,表现好可以得到一本心爱的图书;有进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试想,孩子在这样的激励下,怎么会不爱上阅读?
2、给孩子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
要想吸引孩子阅读,不仅要通过图书本身,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处处有书,让孩子可随处看到、拿到书,孩子没事做,自然就会去阅读。
3、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
让孩子阅读的目的,是要帮他构筑一个有人文修养的人生,而不是仅仅拿名著塞满他的书箱。所以,应该让孩子觉得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离不开阅读。如果你正要制定度假计划,那就最好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浏览,好好研究一下你们要去的景点,预习一下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果你家新添了一条小狗,那就去选几本跟狗宝宝有关的书。如果看到了不认识的植物花草,可以通过阅读来解答疑惑……鼓励孩子利用阅读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阅读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本领,一种手段。阅读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4、充分发掘网络资源——开辟学生课外阅读“新天地”
网络就像一座有声有色的图书馆,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都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听”和“看”也可以成为一种“阅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声像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
5、教师倾情参与:
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师生也就更容易沟通,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娱乐活动,“悦读悦美”,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让书籍伴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在快乐阅读中,同学们携手文学殿堂,共享阅读的空间,分享阅读的快乐,交流阅读的收获,接受书香的熏陶,提升文学的素养。
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数学 篇4
一、营造快乐课堂氛围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描述理想的课堂:“眼睛放光,小手高举, 嘴巴常开。”这生动的形容正是我们期待的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 “静悄悄”,就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情绪饱满、 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两位数加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课时,我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探讨,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兴趣盎然地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师生情感, 让学生在无形中进入和谐快乐的数学世界。
二、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伴随任何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可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信奉“师道尊严”,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自己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其实,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导致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事先准备好一只大箱子, 里面放上各式各样的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圆、圆柱、球等图形模型,然后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花”落到谁那里,谁就上讲台抽取一个图形,若对了,再抽,当出现错误时,换另外一名同学;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要想正确区分面额不等的人民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组织学生逛超市”“超市”有营业员、导购员、收银员、顾客,“顾客”拿着早已准备好的人民币去“买”东西,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长期以来就是教师一人的评价,这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诚情感、真实思想、真切个性,让学生参与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的一项权力。因为一节没有学生评价的课堂,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课堂评价成为多边互动、 民主参与的过程。例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等课时,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学生正是在多元化评价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合作,产生了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 篇5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和谐教学 师生关系
和谐就是指对立的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这是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只有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才算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形态。和谐课堂,即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掘,能力得以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要求学生用阴影测量旗杆的高度。以往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测量方案,再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数值。我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上一节室外课,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亲历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我提前一天布置任务:(1)各小组要有测量方案,(2)要准备测量工具,(3)组员分工要明确,(4)测量方案尽可能多,(5)测量方案以能操作能实施为原则。第二天准备上课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成绩平平而且经常捣乱的男生竟然带来了一个照相机,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一定要制止这种现象和行为。经过严厉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位男生打算让一名同学与旗杆合影,然后通过同学的身高、照片上的身高、照片上的旗杆的高度进行计算,通过正比例计算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听了他的阐述,我先是一惊,大力表扬了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出色地完成任务,然后我陷入深深反思:自己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却还被陈旧的教育思想紧紧束缚,我的思想又在禁锢学生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怎能和谐呢?
从这节课以后,这个同学变得异常活跃,他对事物独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数学成绩一路攀升,综合成绩扶摇直上,当年的中考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教学相长,这是和谐课堂的直接体现。从这节课,我懂得了和谐的课堂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和谐的课堂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和谐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的课堂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甚至是人生观。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能让学生的智慧生根发芽
我们习惯把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实每个学生的眼睛里都流动着智慧的光芒,每个学生的言行中都流露出对知识的向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教师要由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是给学生多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如:在统计知识的社会调查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收集人均住房面积及人均收入的数据,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开放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二是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如:提问题时,难度大的让优秀学生回答,有点难度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中。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及时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控,提高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使我的感触太多,要创造和谐课堂,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他们充分思考充分表现的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点滴变化。这样,学生的智慧一定会闪现灵光,一定会生根发芽。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能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数学是强调思维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
上学期开学不久,转来一名女生。从衣着看,生活很贫苦;从言谈看,心里很自卑,但是能从眼神中读出她对学习的渴望。数学课上,她的表现有点令人失望:不抬头,不举手,不回答问题,我甚至都接收不到她的眼光。经了解得知,她很自卑,不愿交流,不敢表现,怕出错,怕同学笑话。这已经成了她的心理阴影,笼罩她的内心。我听后很震惊,孩子的心理不健全了,怎能有健全的人格,怎能在学习上有所发展呢?
好几天我的脑子里都是这个孩子,怎么改变她呢?经过反复考虑,我和这个孩子商议决定: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那么把手高高举起;如果不会或者不确定,就把手举得低一些,但是每个问题必须举手。孩子答应了,也按约定做了。慢慢的,课上高举手的次数从一两次到五六次,再到十多次,她的成绩随着高举手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孩子的表情越来越淡定,眼神越来越坚定。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能帮助学生重树信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在和谐中生成,在和谐中发展,在和谐中升华。课堂的自然和谐能让师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能让教师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迸发智慧的灵光、收获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栾谨崇.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创新[J].黑龙江教育,2004,10.
[2]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4).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千克 篇6
【片段一】
●认识千克
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准备1千克的物品。有容易数的物品:果冻、苹果、土豆、橘子、洋葱、本子等。难数物品:大豆、玉米、枣子、大米等。不可数的物品:水、洗衣粉、牛奶、盐等。
课上, 学生在用手掂1千克的物品时, 要求学生闭上嘴巴, 用心感受, 记住1千克的感觉。
然后, 让学生掂一袋500克的盐, 思考:与先前掂的1千克的物品比较, 感觉轻还是重?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没有1千克重, 再请他把两袋盐合在一起掂, 与1千克比, 怎么样?学生感觉有1千克重的。再用秤称一称, 确实有1千克。再掂掂, 记住这感觉。
请学生上来掂班级的一套《补充习题》, 比1千克重, 拿掉多余的《补充习题》至10本, 大约有1千克重。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 使学生把动态感知与静心体悟相结合, 促使概念由外在的具体可感知物象, 逐步过渡到学生头脑中内在的概念表象, 这其实也是一个逐步抽象、概括和凝练的过程。
【片段二】
请学生说说自己带的1千克物品。
学生1:我带的苹果大约有4个就有1千克了。
学生2:我带的果冻大约有17个就有1千克了。
学生3:我带的土豆大约5个就有1千克了。
学生4:我带的饮料大约2瓶就有1千克了。
学生5:我带的这么多水大约就有1千克了。 (放在橙汁瓶里)
学生6:我带这么多米大约就有1千克了。 (放在方便袋里)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所带的玉米、枣子、洗衣粉、牛奶等。
多方位地让学生感受1千克物品有多重。
师:刚才我们知道4个这么大的苹果大约是1千克, 那么这样大的鸡蛋1千克会有几个呢?
学生1:5个
学生2:10个
学生3:50个
学生4:16个
师生一起来称一称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结果大约是17个。
师:谁估计的最接近?请他说说是怎么估计的?
生:4个这么大的苹果大约是1千克, 这一个苹果大约有4个鸡蛋这么重, 16个鸡蛋差不多了!
师:同学们, 你们听懂他估的方法了吗?对, 用他的这种方法估计的话, 就不会有50个, 5个这样的答案了!
师:同学们, 我们知道10本《补充习题》大约有1千克重, 你能估计, 全班的《补充习题》大约有多重吗?
生:大约是4千克。
师:请你说说方法?
生:10本《补充习题》大约有1千克重, 我们班有45个学生, 就有45本《补充习题》, 大约有4个10本, 所以大约是4千克。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操作前估计、操作中调整、操作后对比和反思, 在反复调整放入过程中建立概念。经常这样的强化, 学生就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
【片段三】
师:请看这个橙汁瓶里的水是1千克, 你能估计我们喝的纯净水一大桶有多重吗?
生:4千克, 10千克, 6千克, 20千克, 100千克, 50千克…… (瞎估计)
师:答案太多了, 有的同学开始瞎猜了, 有的同学不知所措。我们把1千克的水倒入脸盆, 看有多深?你能估计一脸盆水有多重吗?
生:4千克, 6千克, 8千克……
师:我们请估计6千克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1千克的水就那么深, 脸盆大约有6个那么深, 估计大约是6千克。
师:老师告诉你们, 这位同学很会学习数学, 用这种方法估计得很准确。如果现在请你估计这桶纯净水有多重?
生:10千克, 20千克, 15千克, 18千克…… (估计得比较在谱)
师:请估计18千克的学生说估计的方法。
生:一脸盆水大约是6千克, 这桶纯净水大概有3个这么多, 估计是18千克。
师:我们为什么这次就这么容易估计了, 因为我们1千克水和一桶水相差太大了, 以1千克水做标准的时候难估计, 如果把这个标准换成1脸盆水, 就好估计多了。所以我们再估计的时候可要找对标准哦!
师:你能估计我的体重吗?
生:无从下手。
师:提示, 你知道你自己的体重吗?
生:知道。
师:请同学们与自己最好的朋友抱一抱, 你可以抱起他来吗?感觉怎样?
生:相互抱抱。
生1:我可以抱起来我最好的朋友, 他很轻。
生2:我抱不动他, 他太重了。
……
师:请个抱得最认真的同学上来, 抱一抱老师, 抱完后, 请你估计老师大约有多重?
生:差点抱起老师。估计老师大概50千克, 因为我的同桌有25千克, 抱起来不太重。抱老师用了很大的劲, 差点抱起来, 我估计有50千克。
师:你今天学得很认真!同学们, 我们在估计的时候还可以像他这样拎、抱、掂。
你可以估计了吗?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1:我是25千克, 老师的体重大概是我的两倍, 约是50千克。
生2:我是50千克, 老师大概和我差不多, 也是50千克。
生3:我是38千克, 老师比我重一些, 大概是50千克。
师:同学们, 用自己的体重作标准, 估计得很准确。
点评:用数学的思维来学习千克的知识, 在不断的对比、反思、辨析中尽可能使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概念表象由模糊状态进入到清晰化状态。在用1千克作标准来估计物体的重量有困难的话, 我们得改变标准。也就是说, 根据不同的事物找准合适的估计标准。这也是本节课需要学生认识的知识点。1千克水的概念和18千克水的概念相差太大, 在学生的脑海里很难形成这种联系, 中间用一脸盆水作为跳板, 以一脸盆水为标准来估计一桶水的话, 就简单多了。用这种方法, 通过以自己的体重作为标准估计老师的体重, 也就容易估计了, 以此来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自己熟悉的物体作参照物估计身边物体的重量。在填合适的单位中, 如, 一头猪100 (千克) , 一筐水果50 (千克) , 一头牛400 (千克) 这样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 篇7
个人认为,除了作文教学课外,还应将写作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文讲解中,在长期的课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实质性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可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在比较阅读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学会写人的方法。
以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一文的教学来说。这篇课文选取了描写人物的三个片断,分别表现的是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严监生;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的王熙凤。在阅读中掌握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若掌握写人的方法是需要费一番工夫的。我主要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感悟写人的方法。
一、比较阅读中悟得写人要抓住人物特征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已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比较三个片断塑造的人物性格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较轻松地比较分辨出三个人物独具各自的特色。我又让学生将人物的特征相互交换,再与课文中描写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比较,看描写的内容与互换的性格特点是否契合,学生立刻表示不能互换,因为描写的内容与反映的性格极不相符。这时我顺势启发学生描写人物时必须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且所写的内容必须围绕人物的独有特征。这样比较阅读后,学生不仅懂得描写人物时必须抓住人物的独有特征,而且明白选取的内容必须围绕此特征展开。
二、比较阅读中悟得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我让学生寻找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在阅读比较后认为突出小嘎子的特点是抓住了人物摔跤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来表现;突出严监生的特点时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病重时的动作和神态来体现的;写王熙凤时主要通过人物出场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其性格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明白写人必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比较阅读中悟得借助细节描写让人物性格更加丰满鲜明
学生明白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似乎已完成了掌握写人方法的目标,而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比较品读描写严监生和王熙凤的语段,让学生思考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交代严监生不肯放下伸出的剪刀手闭眼咽气的原因。细心的学生品读后发现,课文主要抓住严监生回答两个侄儿、奶娘及妻子赵氏的猜测的不同的动作、神态的细节。仅仅是一个不肯咽气的原因文章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就把严监生爱财不仅胜过亲情,更胜过自己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在这一细节刻画中跃然纸上。通过这个细节的品读,学生对作者的精巧构思和描写功力不禁赞叹不已。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细致品读描写王熙凤的有哪些细节,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很快地找出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服饰、外貌、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来突出。通过比较品读学生明白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丰满鲜明,只是要根据习作塑造人物特点的需求来灵活确定细节描写的重点。
让孩子在倾听中收获 篇8
一、抓住典型, 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据统计, 在沟通行为中, 40%的时间用于倾听, 35%的时间用于交谈, 16%用于阅读, 9%用于书写。可见, 在沟通过程中, 倾听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 倾听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 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发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例如, 有一次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坐在后排的几位学生在交头接耳, 没有认真倾听作业要求, 导致写作业时张冠李戴、偷工减料。为此, 我抓住典型, 在班内进行了集中教育, 并把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一则关于乔·吉拉德的故事, 作为典型事例讲述给学生听, 内容大致是说乔·吉拉德在一次推销中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 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 导致了原本洽谈顺利的客户最终变了卦。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启迪学生, 使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二、营造氛围, 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倾听的细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并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倾听环境。倾听是平等的交往,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 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倾听也才能真正走向丰富和深刻, 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 在每节语文课上, 我都为学生设置“家庭新闻播报”, 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并尽量做到语速较慢、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孩子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大家讲述昨天放学回家后, 家里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说说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 以及到户外、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倾听到的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节目里, 师生、同伴之间的多重交流与倾听尽情展现, 使孩子们体验到分享和倾听的乐趣。
三、明确礼仪, 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
小学生们活泼好动, 常常会不守规矩, 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 对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外, 也要懂得与学生沟通, 提醒他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当别人说话时, 自己一定要保持安静, 要有礼貌地倾听, 不乱插嘴。同时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 抓住别人发言中的优点和不足, 以及要边听边比较异同点, 做到安静、专注、积极思考, 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 于正确思维的发展中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 在语文课上, 我经常采用“耳听八方”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每一次活动我都会强调“每个题目老师只说一遍, 你们要仔细听, 听错了、听不全或者记不住的话自己要负责噢!”接着我说几句简短的话让他们仔细听, 学生复述, 并找出准确无误的“顺风耳”重点表扬。经过几次练习后发现, 学生都能在关键时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认真倾听起来, 效果反而要比以前一遍遍地重复来得好。
四、有的放矢, 有效落实倾听训练
每个人说话都有他想表达的意思,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 如听说训练、听后质疑、听后辨别等形式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善于听他人的话、思考他人的话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 在进行“同类词语大比拼”的比赛中, 我先给出一个词, 如“彩”, 学生接:“彩色”, 下一位接:“彩虹”, 再一位:“彩云”、“彩票”……“采用”......“错啦错啦, 采用的采不是这样写的”, 随即就有学生指出这位学生所说的“采用”是与题目给出的相关词汇不相符。我就势说到:“那‘采用’的采与老师说的‘彩’有什么区别呢, 你能到黑板上把这个字写出来吗?”其它学生在纸上写。待学生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后游戏继续。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利用活动激发了学生倾听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辨别是非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的质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里训练了倾听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语文 篇9
一、激发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大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鲜多样的比较阅读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新鲜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产生一种学习的愉悦,最终发生兴趣,形成动力。
如讲闻一多的诗《发现》时可与《忆菊》进行比较,《发现》中写“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表达出作者的失望痛苦,《忆菊》中却是“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所表现出的是美好赞美。赞美也好,批评、揭露也好都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起学生比较探究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明确比较的对象
明确比较的对象。就是说要知道比较什么。是比较作品主题,是比较作品的写作方法,还是比较作品的艺术技巧,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比较的问题,放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乱比。在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要确定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明确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某些本质上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如果不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的材料,则不能比较。同时注意比较对象的广泛性。因为客观事物的条件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的是主要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有的是次要的,不决定事物性质的,并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和其他事物密切联系的。此外注意既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要比较事物的本质。因为事物之间不仅有现象的异同,而且存在着本质上的异同。
三、抓住重点,讲透经典
比如以《药》为范本,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重现经典魅力。首先,我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在课堂上汇总,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其棺椁上覆以“民族魂”的旗帜?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大致明白,鲁迅的一生其实就是揭示我们民族的病痛根源,寻找疗救方式的一生。然后,我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将读不懂的地方找出来,分组讨论解决,把共性问题找出来,分类成小说三大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的研究。接着,我把情节的研讨作为突破口,将双线结构的巧妙构思逐渐显现在同学面前,并不断和主题联系探讨,进行启发式提问。如故事的真正开始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把夏家的故事放在暗处?能不能放在明处?华、夏两家故事放在一起有什么暗示意义?等等。等到学生明白了“药”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同时也是主要情节的发起点,更是小说主题意义的体现的时候,课堂的分析自然就进入了人物的剖析,学生很自然地把愚昧的群众作为小说所要表现的主体,华老栓、华大妈和夏四奶奶、茶客、刑场的看客构成了他们的四个层次,我指导学生把他们和夏瑜、康大叔和红眼睛阿义、夏三爷进行比较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悲剧性、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我把环境描写的内容分析以练习的形式让同学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结果显示,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准确。
四、参照经典,比较阅读,以读促写
以环境描写、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为阅读角度,参照《药》,让学生对《项链》《荷花淀》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特色,又可以为下一步挖掘作品的其他内涵,以读促写做准备。学生很快发现,《项链》是以情节的设计见长的,《荷花淀》是以环境描写见长的,人物塑造则各有千秋,前者是以事写人,后者是以人写事,着重于人物的对话描写。我又回过头来,让学生将《项链》的情节的设计与《药》的情节设计,《荷花淀》的环境描写与《药》的环境描写,《荷花淀》的语言描写与《药》的语言描写,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了小说的情节设计、环境描写以及对话对于主题的体现和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让学生在法律课堂上收获“实惠” 篇10
关键词:法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的
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实惠”:可以培养学生较好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避免刑事犯罪;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进行理性辩论。那么如何将这些“实惠”带给学生呢?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法律课堂上收获“实惠”。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以学生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探究的主要内容,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它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积极参与,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适时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分三步进行合作探究教学。第一步是以学生为主,激情导入让学生“发现问题”,这一过程的时间很短,就是开始上课的几分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个导入要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问题”作为素材,进行适当地加工,然后将“案例”抛给学生,听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时,学生的热情往往就会被激起,“发现问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第二步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教师适时加以知识点的阐述。先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疑点,针对学生的疑点,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入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答并归纳要点,让学生学会根据一个知识,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联想式学习。第三步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参与,为学生指明合作探究的路线,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学生把自己碰到的问题解决了,自然也就收获了“实惠”。
采用课堂教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够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师生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这样也就能顺利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就某一章节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辩驳,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并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要开动脑筋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知识的互动。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
辩论式教学法不同于合作探究法,它并非适用于每个章节的讲授过程。比如:讲授宪法理论知识时,由于该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密切,学生很难有自己的观点,因此不适宜用辩论式教学法;而诉讼法、劳动法等章节的知识点相对单一,亦没有进行辩论的必要。因此,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纷繁复杂的刑法知识、民法知识等章节开展辩论式教学法,以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辩论法教学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辩论前的准备。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备课时完成,选好辩论性的内容,根据辩论要达到的目标设计相关流程。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各种假设工作,比如辩论偏离主题或者辩论过程出现沉默,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要事先考虑解决的方案,以便问题发生时可以妥善解决。第二步是合理分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提出辩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后请一位较活跃的学生发表观点,该学生发表观点后再让学生举手表决该观点,表决后教师根据辩题归纳两个观点并分成两个组,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一观点参与某一组进行讨论。第三步是充分开展辩论。教师掌握全局,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学生中间,鼓励学生发言,特别要鼓励后进生主动去参与辩论;不论学生的辩论是否有道理,只要能参与辩论就在“平时表现”项目栏上给予加分,提高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第四是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辩论进行点评,并根据本章节的相关法律知识点进行阐述。这时教师展现出其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真知。
辩论式教学法能够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较好地杜绝学生上课打瞌睡、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特别是能提起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进行理性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实惠”。
三、悬念教学法
悬念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苏联教学专家M.A.达尼洛夫等人研究提出的,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悬念,通过不断设疑、探讨、研究、解疑的链状教学,承上启下,环环紧扣,将教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处。同时设疑、解疑的链状教学,可以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悬念教学法主要有以下的优点:第一,悬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设定疑问、学生进行探究进而解决疑问的过程使课堂教学不断深化,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启发,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悬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悬念教学学到知识,自身有一种成就感,如果能够长期进行下去,学生就会对学习抱有很大的热情。
悬念教学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应巧妙“设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善始”“善终”应用悬念教学法。“善始”就是以悬念开头,制造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善终”就是将“悬念”贯穿于整堂课,让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这里“悬念”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应将本节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加工成案例,在案例中设置“层叠式悬念”,让学生的头脑在整堂课始终都有疑问,直至授课内容接近尾声时各“悬念”逐一破解,学生恍然大悟,收获“实惠”。如笔者在讲授“婚姻与继承制度”时就设置这样一个案例:张三1995年与王美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之后在商场打拼,有钱有势,2005年开始与王美分居,并与李红长期居住在一起。2009年张三突发疾病死亡,死后的财产有公司股票、别墅、用李红名字购买的轿车等,同时临终前还留下口头遗嘱,要把别墅送给李红。笔者让学生讨论张三与王美的关系、张三与李红的关系,讨论张三死后这些财产如何继承,设下层层悬念,这些悬念就隐含了本次课所有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每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就能解开一个“悬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同时,由于笔者引用的是实际案例,学生解疑了也就意味着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恰当应用法律,也就收获了“实惠”。
通过采用以上三种教学方法,笔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基础课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让学生在法律课堂上收获“实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戈.关于中职学生法律教学有效性探究[J].大观周刊,2012,(12).
[2]駱成.中职学校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思考和对策[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04).
【让学生在比较中收获论文】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知识01-11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收获快乐09-25
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09-26
比较在阅读中的作用11-07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12-01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10-16
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10-17
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10-18
让学生在乐学中成长10-18
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