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中学数学(共12篇)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 篇1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尽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 可是,仅有先进的设备及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是不够的,即使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也还是不够的,只有教师在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为科学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不但要重视学生形象思维,更应该注重学生抽象能力思维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呈现知识,固然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却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把数学教学理论方法与多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达到同时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 一) 多媒体教学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
1. 要能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探索
数学课程与媒体教学的整合,强调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 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中“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任意四边形及其各边中点的连线,同时显示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夹角,让学生说出围成的什么图形. 再把图形变成特殊四边形让学生判断; 这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自己到电脑前尝试一下,分别用鼠标通过拉动使外面的图形变成任意四边形,看看能不能使里面围成的图形变成矩形、菱形? 为什么经常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根据显示的数据探索出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线围成的图形与原图形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学生在电脑前试验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的思维也被开动起来,主动探索图形的性质.
2. 多媒体课件要能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相结合
对几何来讲,其精髓是在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中,研究不变的几何规律. 我们发现,“几何画板”是较理想的辅助数学教学工具之一. 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用几何画板不仅可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也可以很方便地改变题设条件来观察结论如何变化,对问题进行探索,发现新命题,还可以编制开放性命题,扩展习题的训练功能[3].
3. 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从头到尾都使用计算机,什么教学环境都用计算机. 例如,讲几何图形,代数的函数图象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定理的内容,例题的解题过程,就更适合在黑板上保留.
( 二) 运用多媒体整合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 应当处理好黑板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多数会采用power point这种软件. 和演示课件相比,板书内容停留时间比演示时间要长的多. 讲课时,教师可以板书知识的要点,同时,板书也便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所以,多媒体教学应该与板书相结合,不能用演示代替板书.
2. 应当善于利用网络教学
我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中找到可以演示给学生的动画.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插入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得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比如说,在讲“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网上寻找生活中,自然界中关于“黄金分割”的例子,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 同时,网络教学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可以布置学生分小组在网上收集“轴对称图形”并制作成演示文稿,课堂上对小组评分,进行评比.
总之,数学课程与多媒体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倡和探索数学课程与多媒体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数学的学习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只要能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 篇2
作者:徐慧琴 文章来源:盐城市冈中小学 点击数:243 更新时间:2010-1-11 11:15:1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正因如此现阶段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是我对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粗浅看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生动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如:“圆的认识”这一课,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一幅“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各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64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割补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后的情形,从而能理解圆能转换一个等积的长方形。这样一来就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消除教学的疑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例如:一年级加减法应用题学完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展需要,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物乐园”的场景,小兔、小狗、小松鼠等各种小动物,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数量,形态各异。学生看着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思考其中蕴藏的数学问题。好表现的他们,观察得更仔细,思维特别活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既深化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巧用多媒体,渗透数学美
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取、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众所周知,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精心设计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中国的苏州园林、中国的民间剪纸、风筝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美,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教育。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从而打破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沉闷,让我们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然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反应的速度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本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专注的猜想、推理、运算等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是在欣赏数学,而不是积极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目前见到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音乐,时而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课,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浪费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主次不分,节奏过快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固然作用相当大,但也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用,如果牵强附会,反而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严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要非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 篇3
关键词:中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CAI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26-0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等特点,深受中学师生的青睐。现代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中学数学独特的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三寸之舌,五尺讲台”、“一根粉笔、一张铁嘴”的授课方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反作用。教师更好的了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误区,有助于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多媒体教学古已有之,20世纪90年代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被教学课堂广泛应用。现在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特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教学活动过程[1]。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为教学者提供视频投影、互联网接入、DVD与录像回放等功能,还涉及多像技术,如普适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空间、分布式伺候计算等技术。从研究角度讲,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种:(1)课堂笔记的自动化,如DePauw大学的DEBBIE项目;(2)课堂实录,如Cornell大学的Lecture Browser;(3)电气设备控制的集成化、自动化,如加拿大McGill大学的Intelligent Classroom;(4)智能远程教学,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教学系统智能远程教室Smart Classroom[2]。
2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表现形式多样,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3]。在数学教学中,把枯燥的数学模型、定理、原理、公式推导等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通过声、光、色、动画等技术创造出适当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2 动画讲解知识,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形象生动的图像是获取知识的最佳跳板。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画面,愉快的动画效果,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突破因循守旧的思想[4],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3 采用电子课件,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电子课件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同时包含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采用Flash、PowerPoint等电子课件代替手写笔记,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PowerPoint等电子课件代替粉笔板书,可以大大的减少授课时间,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避免因大量使用粉笔带来粉尘污染,有益师生身体健康。
3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两大误区
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师看到多媒体教学存在优势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滥用它的危害。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拿捏不好度,使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自身优势,甚至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严重制约了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误区。
3.1 过于追求形式,忽略教学内容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如果包含过多的Flash、电影、音乐,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电子课件如果过于鲜艳、亮丽,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多媒体教学应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重在本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
3.2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不等于备好了课
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代替教师。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高质量备课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有些教师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给学生播放即可,甚至不需要在课堂上使用粉笔、也不用写字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有些数学公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推导,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能够把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减少板书时间、增加师生交互、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利弊兼具,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授课教师应该灵活变通,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进入两大误区,干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适时地使用传统教学媒体,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吐尔洪江.浅谈多媒体教学对数学教学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3):96-99.
[2]Weikai Xie, Yuanchun Shi, Guanyou Xu. Smart Classroom - a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for Tele-education[J].In: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Pacific-Rin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Beijing, Chian,2001:662-668.
[3]龐迎福.如何在数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4):90-90.
[4]周丹.浅谈多媒体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154-154.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篇4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实意义
1.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能够化静为动,便于理解。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 “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学生学而不感其烦,教学效果相当好。
3.变难为易,利于突破重难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信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练习形式呈现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多媒体的交互性能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初中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如运用媒体可相应的设计一些闯关题,把枯燥的练习变为游戏、竞赛题。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要协调好几个问题
1.课件制作防止“重形式,轻内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的特点来积极为教学内容服务,例如利用Flash等工具把不易讲解明晰的内容化静为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如何合理运用和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的原则是: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多媒体形式就能表现得十分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资料、制作动画片断,否则,效果虽然提高了一些,但投入过大,就显得得不偿失。另外,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资源。
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时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教学课件已经事先做好,但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单纯地“演示”课件就可以了,这样可能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而事与愿违。其实,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课件灵活性可能较差,有时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这时就要求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利用投影仪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在课堂上当场演示,例如在学习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时,在几何画板上现场画出圆,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和变化的功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3.要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由于涉及计算及分析过程,如果只单纯在多媒体教室看播放的幻灯片,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亲自去思考运算,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教学角的度量时,让学生动手用纸条、图钉做成一个角,拉动一条边,观察后谈看法。“你可以看出什么?”“边拉得越开角就越大”“边收拢,角越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叉开的程度有关“,这样逐步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明确。
浅论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 篇5
响水县南河镇平建小学 陈兆银 邮编:224633 [摘 要]多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
二、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第三、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多媒体 应用 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竞争。邓小平同志在《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一文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才建设的奠基工程。而数学教育又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要让学生们不但学好数学课,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我们教师培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务。而要解决好这两方面的课题,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由于多媒体课件用动态图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愉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我们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
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针对“火车过桥”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制作课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相遇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如教科书中的学生上学、追击、相向及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赛跑等问题,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相遇问题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3、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好动。喜欢新鲜事物。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能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传授知识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闰年的来历,回归年,光是靠老师的解说,学生较难理解,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公转的时间,配合说明地球自转一周和24小时相差多少,一年就是365天多一点,四年
就要少算一天,所以有了闰年,又因为“四年一闰”,四百年就多算了三天,又有了“百年不闰”。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180度平移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屏幕上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江泽民主席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创新教育中,多媒体教学以其高新的技术,新颖的形式,丰富灵活的手段,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还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创新。“多媒体教学”能够便捷地根据思维科学关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进行和谐发展的原理,启发学生通过各种形象化教学媒体的观察、思考,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
容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图像的形声,声光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老师运用电脑动画,以童话故事导入新课:一群猴子在山上,山上的梨子熟了。老猴王说:“把50个桃分给5只猴子。”这时小猴子说:“太少了,有这么多梨子为什么不多分点?”老猴王又说:“那把100个梨分给10只猴子,够多了吧?”小猴子还是说不够。这时,老猴王说:“那把500个梨子分给50只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高兴地走了。猴王在一旁笑了。为什么猴王会笑了,那是老猴王聪明,还是小猴子聪明?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了,到底谁聪明呢?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这时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的范围。你想知道谁最聪明吗?今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借助电脑教学,自然有趣地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变静为动,活跃创新思维
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较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若教师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探索,可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以自建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显示屏上先出一个会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通过演示蕴含了角的定义及角的大小与
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又如:“圆的认识”中利用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在用动画展示了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利于学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维,归纳概念,理解概念。
四、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可以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悟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创新的能力。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把圆形纸片等分成八份,再拼成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等,然后让学生在投影仪上显示操作过程,接着运用计算机模拟剪拼,出示演示界面将圆越分越细。这样就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灵感,最后学生们想象如果把圆面分得很细很细,拼成的图形将会怎样„„这样,剪纸操作、投影显映、计算机演示,学生想象多种手段相结合,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解决。
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
数学教学与多媒体 篇6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体验,笔者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更好地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此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大家知道,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那么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老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数学中有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讲授圆锥曲线时,可以用平面以不同的角度去截圆锥所得到的图形,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就浅显易懂,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和能力。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把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图片、动画、声音、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将几何体表现出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几何体的实质,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已经把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紧密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考试,即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课内也有,但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实际上评价应该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过程,即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设计相关评价,结合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中缺点和优点的认识,从而优化认知结构。
現在,计算机价格越来越市民化,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考虑课外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将课堂教学软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方法,或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但不应该抛弃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把课堂知识的一些重点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位置,以便学生在整节课中参考;而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以往需要板书的知识重点在放映过后,基础差的学生也就没了依靠,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重点知识的适时呈现或板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强强联合。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单位:长治市太行技工学校)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 篇7
●现状与困惑
综观各方面情况, 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主要有几方面的质疑: (1) 多媒体技术只是黑板的替代品。大多数的数学教师认为多媒体并没有给教学添色彩, 反而是生硬地替代黑板,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 有时候学生甚至来不及看PPT的内容。于是, 有些教师提出数学教学是否不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更佳。 (2) 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许多数学教师提出, 现在多媒体教学仿佛成了一种包装的手段, 许多教师上一节课就是为了展示多媒体技术, 可最后连“粉笔+黑板”的效果也不如。 (3)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发生冲突, 有教师认为多媒体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另有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手段, 应以传统教学为主;也有教师认为要两者兼顾。
带着困惑, 笔者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 对全校七、八、九三个年级18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约有55.6%的学生不满意, 20%满意, 24.4%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得到这个结果后, 笔者询问了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 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课件的形式如何, 只在意老师怎样教;而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 来不及理解;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认为多媒体不如黑板的展示效果好。由此可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多媒体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对策
面对众多质疑,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 这并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 而是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问题。
1.将备课件转为备学生
无论是从建构主义还是现代教学观来说, 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所以, 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就必须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的架子。因此, 备课时不要将重点放在课件上, 要将重点放在设计引导学生上。
2.重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 所以好的教学设计会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的质量, 也因此, 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我们就必须对所教的内容按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 帮助学生搭建支架, 使学生能有效获取更多知识。
3.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情境设计 篇8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初步运用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情境, 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 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 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 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 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感性认识不足, 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计算机提供学习者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友好的人机交互情境,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习,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挖掘个人潜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 针对性。
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
2. 启发性。
设问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 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由于有了实际问题背景, 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异常高涨,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构造函数法、定比分点法、数形结合法等十几种方法竞相出现。在解题回顾中, 师生还共同对问题进行了引申、推广及相应证明, 从而增强了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领略了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
3. 挑战性。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 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 学生会望而生畏。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能够“跳一跳, 摘果子”。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设计, 学生能更生动真切地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精确与误差、运动与静止的极限过程, 从而对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有了深刻的领悟。
4. 明确性。
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 避免空洞抽象。可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 步步深入,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趣味性。
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二、以主题式的故事情境素材支撑数学学习活动。
在问题解决或应用取向的数学课程设计中, 一些现实情境主要是作为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 (如知识、技能、能力目标) 的背景或应用环境的具体事项而设计的。而通过故事情境设计引导数学学习的课程设计虽然与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有密切联系, 但其课程设计的中心在于设置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情境, 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 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经历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此类课程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即“抛锚式”设计, 这里的“锚”是情节逼真的故事或场景, 学习和教学活动围绕“锚”展开。这种学习是建构性的, 即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 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这样的学习常常具有知识的生成性, 探索问题的开放性, 以及手段的多样性。
三、利用网络环境, 创设真实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主动质疑的第一步, 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 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网络环境, 创设协作情境, 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使学生思维不受拘束, 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解决学生入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课堂会, 课后自己动手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出现障碍不知如何突破的情况;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有利于开拓、提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 学生或通过信息资源库, 或连接互联网,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
师生交流协作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在交流讨论活动中扮演配角的角色, 在学生质疑、释疑讨论过程中, 作用为巡视、指导、点拨、收集信息, 把难点分解, 引导学生主动探讨。
五、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异面直线概念教学情境设计及分析。
异面直线定义设计与分析:观察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环境中处于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物体, 并将其抽象为数学中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新表象的建立总是利用熟悉观念的表象, 做必要的修正或扩展而成。处于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物体, 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已接触过, 但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模拟不仅真实性高, 而且有视觉化的效果, 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认知编码。同时计算机使观察的对象数学化, 用数学的观点来描述已有的经验, 缩短了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多角度观察、查找线与线的位置关系类型, 总结出异面直线概念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 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实践, 使学习者在做数学的过程中, 将正方体自由旋转,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判断。配合计算机反馈功能, 及时了解自己判断结果, 逐步总结出异面直线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典型的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时计算机提供的多视角、大信息量的观察对象, 克服传统教学中以偏概全的弊病, 有利于建构出正确的异面直线概念。
略谈多媒体与中学历史教学 篇9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教学流程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设计外, 还要重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有着积极作用的情绪, 它总和情感相联系,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进而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常常采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方式。但是,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 就算老师能妙笔生花, 出口成章, 也未必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活灵活现。然而, 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将文字、图片、影像、动画、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集为一体, 让以往形式单调、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
(二)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有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历史知识点, 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将之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而且, 在多媒体中, 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快速更换, 这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 还可以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 变得更生动, 让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和难点。
(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多媒体表现力强, 信息量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丰富的历史材料, 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让他们通过视听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积极思维, 让思维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 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来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新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比如, 在讲析“一国两制”的内容时, 老师可播放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 在资料中, 中国驻香港部队首长在与英国军队长官交接时, 说道:“现在你们下岗, 我们上岗。”虽然这样的言论会引起学生发笑, 但首长的自豪之情会溢于言表, 给学生带去感染。又如, 在讲析“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 教师可展示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历史图片, 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日军侵略镜头。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场面, 使学生深刻地看清日军的凶残野蛮和法西斯的丑恶面目,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 利于教师对管理和使用教学素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最大优势是可存储并可随时调用。教师要将平时收集到的课件素材进行分类管理, 以便自己随时提取和使用。就我而言, 我主要是将素材库分为文字、图片、影像、动画、音乐等几个文件夹, 每个文件夹下再分若干类别, 每次使用时只要按图索骥就行, 查询方便。只要是适合用于教学的素材, 我都会搜集保存, 日积月累, 我电脑中的“财富”也慢慢水涨船高。几年下来, 我已收集了近20G的素材, 在制作课件时省去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闲暇之时, 不时地把这些素材提取出来看看、读读, 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 常常会运用到图片、音乐、影片等, 因而教师必须要掌握这些常用软件, 如power point, author ware, flash, front page, photo shop等。学会合理地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 可以让教学资料变得美观。
(二) 制作课件之前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仔细分析教学内容, 设计好教学流程, 编写好脚本, 尽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成为黑板的简单替代品。
(三) 课件制作中必须重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教师要牢记“为教学服务”这一宗旨, 切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比如, 在选择历史图片时, 必须精挑细选, 优先考虑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图片。如果图片过于庞杂, 反而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此外, 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除了具有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作用外, 也要具有让学生得到艺术熏陶的功效。
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10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采取再现情境的方法,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获取能力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 (上册) 《故宫博物院》时, 就是把图片制成课件, 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 这样比教师在教室、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当阅读课文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时, 图片只能看到外观,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又怎能看得见?此时, 笔者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 也把传统语文教学使用的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 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 荡起思维的火花, 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时, 再讲说明文立足点什么时, 学生就很清楚了。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 可以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 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它的训练仅靠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读还不够, 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 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效果会更好。如笔者在教中学语文名篇《观沧海》时, 首先师生多诵读几遍, 然后选用多媒体让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鲍国安所演曹操站在高山之巅, 面向大海, 目光深邃, 胸襟开阔的吟诵。此情此景的神韵可谓绝妙至极, 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 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 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大大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 读出“情”, 悟出“理”。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 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的说话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深刻和创造性。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 又极其有利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讲七年级语文 (上册) 《春》时, 笔者让学生在声画背景下观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 之后, 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色, 进而展开想象, 对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 暑气蒸腾、麦浪翻滚的景象进行描述评比, 使学生由欣赏作者热爱春天, 憧憬未来的欣喜, 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夏天, 并产生喜爱之情, 达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目的, 效果很好。
多媒体与数学试卷讲评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试卷讲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能创设情境,使数学内容趣味化;化静为动,使运动变化直观化;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试卷讲评具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试卷讲评与多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试卷讲评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问题一: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思维跳跃频繁,同类知识重复出现,“势必造成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订正之后仍然不会”的尴尬局面。
问题二:教师阅完卷后,仅看看分数,就草草去讲评,这种做法缺乏针对性,容易出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教师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却不大涉及的情况。
问题三:“讲评课”变成“批评课”。有的教师当学生考得不好时,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是将怒气全部发泄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对试卷讲评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考试也产生畏惧心理。
怎样结合多媒体提高讲评课的实效性呢?
1)扣知识,抓基础。学生之所以出错,其实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存在知识漏洞。概念不清楚,性质不理解,公式没记清,法则没掌握。针对以上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在瞬间出示知识结构系统。这样使学生快速建立知识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有效提炼知识点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为此,教师在讲评时,要紧扣知识点,概念错的题目先弄清概念,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公式用错的可先让学生熟记公式,安排小组长课后检查。总之,讲评方法科学得当,会对知识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减少知识盲点。
2)“搭台阶”化难点。得分率低的题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出现偏差或有漏洞,此时应结合学生的答题,诊断清楚出错的症结,讲解上要放慢语言节奏,尽量详细叙述;另一种情况是题目较难,或综合性较强,此时可采用分步“搭台阶”的方法化难为易。
【原题】如图1所示,A、B两村在一条小河的同一侧,现要在河边建一水厂M向两村供水,若要使自来水厂M到两村的距离和最短,厂址应选在哪个位置最合适?(并保留作图痕迹)
【变式题】某公路的同一侧有A、B、C三个村庄,要在公路边建一货运站P,向A、B、C三村送农用物资,线路是P→A→B→C→P和P→C→B→A→P(公路边近似看作公路上)。请在公路上找出点P,使送货路程最短。
实际上,本题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P131例题的水平变式题,只是增加了一点C,但也正是这一点的增加,有些学生的思维就出现了障碍,找不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结构。此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为学生展示作图过程更直观,且节约时间。
3)抢时间,求效率。平时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做对的题目,没必要讲解,而笔者认为如果此题有多种解法,那么就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最佳方法,这样可节约更多时间,为后面的难题提供时间保证。而且多题一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如在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时,笔者设置一组变式题目。
【例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3,0)、B(1,0)、C(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在求解完本题后,接着提出变式。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A、C,并且经过点B(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0),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1,它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1,m)、B(n,4)两点,又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1,先让学生比较它与例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再思考怎样转化为例题求解,然后讨论怎样求A、C两点的坐标。变式2,要善于应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想方法,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逐步引导学生把变式2分解为3个简单问题:①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求m、n的值并画出草图分析;③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这组题目最终都是通过设二次函数一般式,利用三点法建立方程组来求解。通过这组“多题一解”变式训练,既可巩固强化解题思想方法,又让学生通过多题一解,抓住本质,触一通类,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发展智力,激活思维,收到举一反三、少而胜多的效果。
4)重归类,促高效。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能只按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利用有效的多媒体手段对试卷上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类比,比如函数题、方程题、不等式题、图形的全等、图形的相似、圆等,教师在讲解时把同知识点的题放在一起,使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减少知识间的相互干扰。
5)激发兴趣最重要。计算机的音像技术用于创设问题情境,更容易制造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复习“圆周长、弧长”公式时,利用计算机的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问题:“假如用一根很长的钢缆沿赤道绕地球一圈后,把钢缆放长10 m,此时的钢缆圈和地球之间的缝隙可以让一头牛通过,还是可以让一只老鼠通过?”并用动画显示把钢缆放长后牛和老鼠正准备通过缝隙,此时老鼠对牛说:“我能通过,你不能通过。”但牛却说:“我们都能通过。”你能帮它们作出判断吗?优美的动画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如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之中。
试卷讲评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具有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符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加之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只有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老庄子中学)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 篇12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非智力因素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的出现, 给教育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提出了新的课题.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体验, 发现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 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 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 激发数学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目前的初中数学课教材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甚至有些枯燥, 而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教师如能展示给学生以新颖丰富的教学材料, 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 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的大脑保持最佳的兴奋状态, 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掌握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不仅是教学材料的搜集者, 而且是学生参与加工和处理教学材料的引导者和评价者,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材料的呈现形式, 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 产生不同的理性升华.例如, 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内容时, 首先制作一副七巧板,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与学生同步操作, 并及时引导、迁移, 用七巧板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由于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感性认识与教师的操作演示, 很快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 调动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 他要求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 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 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 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 学生一头雾水, 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 通过有声的画面, 再现生动的形象, 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体现文章的主旨, 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 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 因此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主动学习.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 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和性质”这课时, 一开始, 屏幕上出现了森林王国的赛车场面, 三辆轮子各异的汽车进行了比赛, 车轮圆的汽车取得了胜利.画面形象有趣,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思考:车轮不做成圆形会有何后果?车轴不装在圆心会有何后果?在练习时, 设计了人机互动的“接球游戏”, 点击按钮进入后, 页面上会出现一些判断题, 答对了的学生就会把球接住, 否则球就会飞走.游戏迎合了学生好胜的心理, 个个情绪激昂, 思维活跃, 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 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课的一些基本概念、几何体的性质特征, 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概括, 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逼真的情境, 将抽象的观点具体化为直观的事实, 从而激活学生的大脑.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要比静止的、单调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而实现动态教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让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例如, 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 由于文字材料不能提供具体的形象, 要求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比较困难, 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图解文字,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反映出来, 降低思维的起点, 就比文字教材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四、借助多媒体, 发展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信心等, 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作用.许多学生成绩差, 并不是智力问题, 而是缺乏学习的兴趣, 缺少顽强的拼搏精神.因此, 重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 在“平移和旋转”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观光电梯、风车、缆车、游船、螺旋桨, 并引导学生试着用手势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 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预设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中有类似于“窗帘”“可收缩的遮阳篷”的情况, 则在练习中出示相关情境, 当学生得出物体平移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结论时, 则顺势处理“窗帘”“遮阳篷”问题, 窗帘、遮阳篷在拉开、收缩时形状变了, 所以从整体看它不是平移.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 学生一点不觉得枯燥, 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 他们会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 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直接感知, 活跃思维, 丰富了想象, 这就是非智力因素有效地促进可智力因素的发展.
【多媒体与中学数学】推荐阅读:
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05-27
多媒体中学物理实验07-05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09-19
多媒体中学物理教学08-24
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11-17
中学语文巧用多媒体08-20
中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择和使用09-01
多媒体辅助课堂优化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9-27
龙场中学多媒体教室等工作计划(杨维云)10-14
多媒体与数学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