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2024-09-19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共12篇)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1

多媒体技术在丰富语文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域、营造文本所描绘的情境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然也不难发现, 还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只有找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才能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既发挥CAI直观简洁的功能, 又关注文本语言文字的丰厚意蕴

CAI直观简洁, 对于文章的背景材料, 不管是文字图表, 还是音画声像, 都可以快捷直观地呈现出来;文本研习的要求、课堂讨论的话题、研讨探究的议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展现出来。

但是, 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很多情况下是其他载体所无法表现的。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渗透中,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这就是那句著名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CAI如果盲目介入, 就会简单图解意蕴丰厚的文字, 一叶障目, 以一蔽千。

比如, 《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 这个“醉”有三层意义, 一醉是老夫妻白头偕老;二醉是多子多福, 香浓烛旺;三醉三个儿子, 大儿已经成人, 二儿也很勤劳, 其乐融融, 小儿活泼天真, 老来得子, 怎不喜出望外呢?而我们在解读这首词时, 大都停留在对“小儿无赖”的理解上, 忽略了作者原初对归隐退逸、农家小乐生活的向往。

这里“醉”的韵味, 恐怕是很难用多媒体表现出来的, 如果硬要图解, 也就难免挂一漏万了。

●既体现CAI“人机对话”的便捷直观, 又凸显师生“人际对话”的情感交流

CAI“人机对话”便捷直观, 它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 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无论是资料包, 还是超级链接, 都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 教学的进程, 随时调整、组合、呈现, 从而更好地辅助课堂研习或课外自习。

但语文学习的过程, 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 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机对话”不能冷落了“人际对话”;教师不能由“台前”退到“幕后”, 不能沦为“放映员”;不能让录音代替师生的声音, 图像代替师生的形象, 因为课堂是语言品味的月台, 思维碰撞的平台, 情感交流的舞台, 仅有CAI“人机对话”, 是很难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审美感受。

再者, 师生平等对话, 语言真诚、语调亲切、表情温和, 课堂和谐,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 有利于主动学习, 愉快成长。

●既保持CAI丰富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冲击, 又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的发展

CAI可以让丰富的信息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巨大的冲击, 无论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影像, 还是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 毋宁死》的声像, 都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在情感上的引发强烈的共鸣。

当然, 作品中也常常有“留白”。留白是作品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 或是已写出部分欲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读者通过联想和再创造, 体会作者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味道。

如都德《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在课程结束时:“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描写, 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姿态和语言中体会他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既精确预设CAI流程, 又期待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生成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课前设计制作的, 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甚至是课堂对话的话题等都有悉心的思考, 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对如何按照学习规律、如何根据学习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等做了精确地预设。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 汉语言文字有丰厚的意蕴, 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常常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产生无法预期的精彩生成。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迸发、瞬间的创造, 教师应及时睿智地调控和引导, 教学的流程应该随之产生动态的变化, 而不必再沿着预设的流程例行公事似的走下去, 否则, 课堂就无法呈现生命的活力, 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 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一整体感知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 体会父子深情;二重点赏析“望父买橘”, 品味融入深厚情感的语言。在重点赏析文章第六段“望父买橘”时, 有学生提出“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一句中, 作者为什么用“望”, 而不是“往”?是智者千虑, 还是别具匠心?

教师蓄势引导, 学生就会发现:文章开头有“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父亲买橘子回来时, 就会原路返回, 并很自然地望着儿子所在的地方。这一精彩的生成,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更为深刻地领会了父子间的深厚情感。如果教师不做适时调整, 继续沿着预设的流程走下去, 就会违背学生的学习意愿, 冷却即将升温的课堂学习的氛围, 从而丧失难得的教学时机。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不是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与悬念的行程, 而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2

河间市果子洼回族乡初级中学 吴建通

关键词:兴趣 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加强反馈

摘要: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 媒体播放出来。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对他们的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正式上课之前使学生的兴趣高度活跃后,才开始进行教学。教师还必须彩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而教学手段的陈旧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新奇 的学习环境,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倡学、爱学、乐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另外,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内容上的求“实”,训练上的求“活”,方法上的求“趣”,使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有味,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所以,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星光闪耀》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和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然后全班召开一次以“两弹一星”功臣为主题的汇报会,在这基础上出一期《星光闪耀》墙报。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直观呈现作业,深化习题练习。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这样知识学习,不仅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应用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准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轻轻松松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最后充分让学生利用信息进行交流、创新;既能促进信息的交互,培养学生的 5 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又有助子学生们将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的指南。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3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关键在“合”,它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而不是多媒体技术和课程的简单相加。其中,语文课程是主体,是目的;多媒体是手段,是载体。所以,在整合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把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应用和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如果让多媒体技术哗众取宠唱了主角,把课程目标冷落一旁,就是本末倒置,与整合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了。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要恰如其“分”,分就是度。计算机是魅力无穷的多媒体,集图、文、音、像、画等功能于一体,集教师和学生的万千钟爱于一身,成为当今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首选的“辅导员”和“好助手”。但效果好并不等于应该“每课必有”,“多多宜善”。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同,各自的中心、难点、疑点不同,多媒体的应用也应不同。如果技术手段过于花里胡哨,必定会增加课程容量,冲淡中心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语文知识的吸收,正所谓过犹不及。在整合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好度,即内容适当、恰如其分。信息要适度,内容要有代表性,资料与教材内容相统一,要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并留足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能在不适合用多媒体的课程内容中为使用而使用,也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造成杂乱无章、牵强附会、主次失当。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重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问题,设置情景,并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人机互动。

如果只是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综合资料的简单演示,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作出相应的回馈,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求知欲望。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4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ology) 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双边关系;有利于打破注入式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知识向发展智力转变;有利于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转变。甚至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为语文开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 形声并茂的特点,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中用语言无法直观表达的情境、场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 学生接受更直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耳口手,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还有利于加大课堂密度和节奏, 加大课堂知识传授的宽度和广度, 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知识领域。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粉笔加黑板、唇耕舌耘的单一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知识肤浅层面的教学, 更改变了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课堂上教师讲得呕心沥血、口干舌燥, 讲台下面学生兴趣索然的景象。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精彩纷呈的古今小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对小说教学也向来非常重视, 教好这部分内容, 有利于学生传承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弘扬作者在作品中蕴涵着的或爱国忧民、或渴求冲破樊笼、或淡泊名利、或愤世嫉俗、或歌颂英雄、或鞭挞奸佞的精神与思想,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美好的思想情操、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在小说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较完美地展现小说的艺术魅力。使教学变得充满情趣, 让小说情节立体地凸现在课堂中, 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作者索要表达的意境,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多媒体技术在小说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其音像视听效应。复原或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真切地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为学生拓宽视野, 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现代教育技术, 让有声替代无声, 把苍白变得精彩, 让学生在学习时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直观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很多诗歌都有它的抒情性。诗人主观之情总要借助客观之物才能得以表达和抒发, 于是就有了诗歌特有的意境和含蓄, 正所谓情境交融。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美的享受, 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的多, 诗歌的韵味就淡了;讲的少, 味是浓了, 又怕学生体会不透、理解不到位。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 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 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借助多媒体的优势, 优化教学, 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无疑是挖掘诗歌意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大改变了一篇诗歌花了好几个课时教学, 学生仍然难以理解透彻的情况。使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些写景的诗歌, 仅凭读和教师的讲解, 是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 更难领悟诗人的立意。因此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 运用多媒体具有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 通过荧屏的切换去拓宽界面, 使远景、近景、全景,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结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5

3.1教学目标分析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时,教学目标分析是课件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例如:此课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性,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知识,或者是为了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等,确定好目标后,才能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件。3.2教学内容演示设计。课件的教学内容演示对学生理解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从而要求主界面场景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内容展示能否按照教学和学习者的思维流转很重要,要能从主界面转到学习的内容,并且还要能从学习的内容返回到主界面,以及转到退出课件操作都是教学内容演示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界面设计中,导航栏在界面底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点击进入每个版块。3.3课堂师生互动设计。语文课程的新课程标准,提到我国应大力提倡在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因此,Flash课件会对互动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连接了教师与学生,能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6]。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4课后练习题目设计。设计课后练习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在设计时应注意所涉及的知识必须是本节课或者是学完本课后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设置答案清空按钮,学生可多次练习。例如,在《钱塘湖春行》的“练习”版块中,在题目的设计上,有关于本首诗重点词句的解释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技术上,不仅设计了答案分数显示功能,而且设计了清空按钮。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动”起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行知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如,现在教材上很多课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学生仅通过读文章根本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强大的技术功能了。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像片段,这样文章的背景描述、人物形象就都可以通过影像直观地呈现出来了,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对于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读”“说”“讲”

中学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化朗读训练,丰富说话内容,进行演讲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语调抑扬顿挫的技巧。不仅如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多媒体还具有播放、快进、后退、暂停、重播等功能,方便了学生的朗读训练。

“说”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训练学生遣词造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效改善中学生语言匮乏、知识面窄的弊端,因为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说话内容,给中学生的“说”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演讲训练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锻炼学生运用口语语言清楚、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意思的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对中学生口才、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的一种检验。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为此,我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演讲训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训练演讲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些优秀的演讲视频,根据演讲视频要让学生注意演讲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做到举止大方,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如何组织语言等等。结合视频画面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作一简短演讲训练,可以是教师出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定题目,还可以学生演讲自己熟练的小故事等,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在演讲过程中的优点、缺点,需要改正的,需要发扬的每一处值得学习、值得克服的问题做详细指导,让学生做到对演讲流程了然于胸。为了训练学生的演讲,教师还可以借早读或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演讲水平,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从而达到能够自如演讲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7

1相关基本理论

1.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通过计算机技术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多媒体素材联合起来,使其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2]

1.2中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化

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多媒体化,创建了“学生预习提问—— 教师课件演示(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自主归纳练习——课后形成检测”的新模式。此种模式即课前教师留好预习问题,通过预习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继而多媒体课件演示融入教学主要环节,将书本上死板的语言文字通过课件技术的形式使其图、文、声、像相结合,提高了课文的美感,[3]创造了文章的意境,更加突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感知特征,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各自交流心得体会、消化重点,随后课上进行独立自主的归纳总结和相关练习,课后的形成性检测便是水到渠成。

2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制作中学语文课件的基本方法

2.1以中学语文古文《兰亭集序》为例,利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课件

2.1.1课件脚本编写

2.1.1.1新课导入

课前预习题的解答,涉及景点由来的相关视频,文学常识、 作者背景知识等介绍,原文朗诵。

2.1.1.2课文深入

文本详细剖析,总结归纳实词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进一步提出重点词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等。

2.1.1.3课上练习

将字音、字义、通假字以及课文背诵的练习以填空、判断、 简答等形式出题,巩固方才课文深入的知识点,并且设置一些可供学生代表上前来填写和小组讨论的题目。

2.1.1.4随堂测验

练习部分过后在课件上展示随堂测验题目,同学下面简短作答,学生交换互判,统计测验结果,留作日后课件修改的数据。

2.1.1.5课后赏析

课程最后课件给同学播放与王羲之及《兰亭集序》相关的其他节目视频短片和相关的现代歌曲MV。

2.1.1.6课余拓展:

结合书本课后练习最后一题,安排学生课余时间里自学王羲之其他著名篇目,并做小练习。此项不做硬性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精力,作为加分奖励项目。[4]

2.1.2制作课件的框架结构

利用PS软件将各部分的背景图制作好,风格要大致相同。Authorware的工作区域内要将主体框架组的结构组织安排好,各分支框架中的各部分分别用哪类图标,以及排放顺序都要拖拽到位。

2.1.3完成详细的内容页制作

完成每一框架内的文字输入以及音频、视频等的输入工作。

2.1.4课件调试、模拟使用及修改

课件基本完成后,细微处做下调试,并将同班同学看做高中学生,在他们面前演示课件,结束后听取感受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改。[5]

2.1.5课件打包并发布

2.2主要版块内容设计简要介绍

封面图文整体依托在一面粉墙黛瓦下砌以石砖的背景之上,图中的日晷、笔墨纸砚、一群围坐的文人墨客、“书体坊兰亭体”的字体以及响在耳边的悠缓古乐几种要素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完全看不出拼凑的痕迹。几个板块内容的导航文字采用了古代书简式的竖向排版,错落有致。[6]所有文字均设计成阴影效果,鼠标经过时导航文字会浮动,更加明确了当前选中的板块导航(如图1)。

2.2.1课文深入

课件学习界面中,原文为古今异义用法的词被变红斜体, 鼠标移到上面自动在附近出现绿色的释义对话框,鼠标移开绿色框立即消失。学习时既可以及时准确定位古今异义词语及释义也不遮挡浏览其他课文语句,教师授课时操作此课件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观看时也清晰明了,记忆深刻,真正达到了多媒体课件有效辅助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如图2)

2.2.2课上练习

“课上练习”部分总共设计了字音、字义、通假字以及课文背诵知识点的巩固练习。此版块的课件版面制作方法与“课文深入”部分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赘言了。要特别介绍的是,课件此版块的制作充分利用了Authorware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以“字义练习”部分为例,主要是利用热区交互形式与文本输入交互形式嵌套的方法来实现任意填空及判断正误的功能。此部分填空题的设计制作都采用了文本交互类型,直到输入正确答案才为对,“*”代表其他任意答案,这里呈现了相关设计版面。[7]

2.2.3课后赏析

“课后赏析”部分算作此课件的一个小亮点,在课程正式学习之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栏目评说、歌曲MV等多种视频类型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此版块同样是利用热区交互结合Active X视频播放插件制作的视频播放界面。

视频播放插件Active X要放在播放视频界面对应的群组图标内(如图3)。

3多媒体课件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3.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课件技术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就可以视听结合, 声形并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如配合本文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兰亭集序》课件,封面图文整体依托在一面粉墙黛瓦下砌以石砖的背景之上,背景左下方的一座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此要素象征了时光的飞逝,在我们好似还处在文中古人赏景作诗的意境中时转眼间早已是另一幅光景。所有文字均设计成阴影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最后,几只浮于上面淡橙色的小蝴蝶飞舞动画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8]

3.2条理清晰、突破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将某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一一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并且日后可以多次使用复习。此课件“课文深入”模块结构布局清晰,释义明了,较教材中无分类、无重点混淆在一起,体现了此多媒体课件技术强大的交互性及自由选择性。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轻易逐个重难点突破。[9]同时,课件画面右上角的“Home”导航键,可以单击随时回到主菜单,可供选择其他内容的学习。

3.3优化教学、提高兴趣

合理优秀的课件不会成为教师课堂应用的负担,反而能增添一些新鲜、亮眼的元素,优化教学进程,一改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面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课件“新课导入”部分的开篇故事视频引入,真人出演视频配以图文和旁白讲述,将图、文、声、像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为学生烘托出一种美的意境,较单调枯燥的课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整体上优化了这整堂课的教学进程。

3.4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中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广的知识面,较大的阅读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课上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弥补学生学习生活中这种欠缺,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独有的特色为学生开阔眼界和知识面。课件中“课后赏析”部分正在播放为某电视台评述节目《老梁故事汇》,学生在通篇学习古文之后,还可以通过此视频了解社会其他人士对《兰亭集序》故事的评述及观点,合理利用课上的时间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扩展了知识面,加大了教学容量。[10]

4总结

配合此次的论文研究,使用Authorware软件独立制作出的中学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课件在整体功能上相对完善,发挥了此软件的交互热区等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其自身技术方面无法克服的缺陷。如它对一些视频素材的兼容性不够强,有些RM格式的视频无法直接用电影图标播放,于是在这课件里就应用了Active X插件播放.avi格式的视频。另外,要求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要不断丰富自身内在的修养以及对当前课堂教学趋势的有效把握,才能制作出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摘要:多媒体课件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使原本枯燥的中学语文课堂增添了动态交互的亮点内容。[1]为具体研究多媒体课件技术对中学课堂教学及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作用,通过利用Authorware软件实际独立制作的中学语文某篇课文教学课件为例,详细从新课导入、课文深入、课上练习、随堂测验、课后赏析及课余拓展等方面展示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本身的质量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对应用后对中学语文的教育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技术,中学语文教学,应用,对比

参考文献

[1]范飙.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海师范大学,2006.

[2]高仙锋.多媒体手段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赵岚岚.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张婕.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郭云祥.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源与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6]刘燕珍.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技术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2(9):176.

[7]肖志梅.基于Authorware的语文课件的开发与研究[D].潮州: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2011.

[8]王汉桠.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N].汕尾日报,2011-07-24.

[9]林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8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的原则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手段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符合中学语文认知规律原则

多媒体CAI应以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为前提,注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要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

中学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课件美观,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冲淡了主题,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同样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语文教学认知规律。

2.辅助性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一些教师在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一会儿放录像,一会儿听录音,一会儿又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虽然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用上了,然而语文课却走了样。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课件演示,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了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手段的本质意义了。

3.适合性原则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要适时,更要适当。课堂使用多媒体,其内容必须适合于用多媒体表现。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应是多媒体使用的理想选题。具体地说,要让学生感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这些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最适合作为多媒体表现的选题。

恰当使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不仅指恰当选择教材,还包括适当选取媒体。录音、录像、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利弊;制作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平台,Authorware平台,Flash动画制作,各有各的功能。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等特点合理选用,不追求课件本身的华丽。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起学习的动力。身边同学做游戏时有趣的情形,蔚蓝色天空上朵朵美丽的白云,悠扬动听的音乐,本身就是对学生极大的吸引,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注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课堂兴趣和想象力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培养起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想象、联想的参与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想象的触角伸得越长,就越能拓展其想象的空间,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把客观事物具体化、直观化,而具体、直观的事物则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因而,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无法估计的作用。

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通过展示多幅幻灯片和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展新装”部分,让学生仔细观看多媒体,认真听录音,理解小孩子的“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这句话的意思后,读最后三自然段,揣摩人物的内心,以“皇帝回宫后”为题发挥想象补充故事内容。栩栩如生的画面,伴随着充满激情的录音朗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快感,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想象的火花。这些音画交融、声形并茂的直观信息,把学生的心扉和思维紧紧凝聚在屏幕上,产生浸润、诱发等效应,促使学生自由翱翔在思维的王国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决定着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在教一些枯燥无味的文章时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其兴趣。比如:教学《故乡》一课,作品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相差很远,无论课前怎样介绍作者,还是介绍作品的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浓厚。于是我就从网上下载关于少年闰土看瓜的场景和中年闰土领着水生见老爷的情景,并且伴随着音乐和对话。在课前展示给学生,他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读书声、翻书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浓厚。

2.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

思想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网络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知器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再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其特征是“完美的图画”,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利用网络制成课件,先把园林的全貌展示给学生,然后把编辑的画面配合文字为背景画面播出,并录进背景音乐———古筝曲,增加了它的古朴的音乐美。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系统,创设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就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荷花,那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一缕阳光,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22-25.

[2]张萍.运用电教媒体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3,(7).

[3]刘崇军.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2,(6).

[4]张永富.浅议多媒体辅助教学之长短.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暨教案选萃,2003,12.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9

1 利 用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辅 助语文探究式教学

在中学语文的新课程体系中, 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作用与教学效 果, 要求用激励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特别是激励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终实现对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因此, 如果要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就要发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赋予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以新的辅助课堂教学的内涵。

例如, 教师在进行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时, 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已有的教育资源或计算机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向学生展示本次作文的主体或者辅助内容。而后,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讨论并给予有效的教学引导, 激励学生进行想像、回忆、对比与思考, 特别是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 应强化学生与现实、社会生活、身边人物的远近距离, 从而为作文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故事情节, 甚至重要的人物情感和文学修养, 积累完成作文任务的能量, 为完成作文, 实施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又如, 学习中学语文中有关“人物”的课文时, 以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总是在课前, 通过教育部、山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查询有关的内容, 进行组合与剪辑。其实,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多媒体技术, 完全可以自己开发课堂教学课件, 以满足探究式教学的需要。教学中, 通过网络或者计算机媒体, 向学生逐一展示, 各式各样的形态、表现形式、个性化需求、品质行为表现等, 让学生深层次接触到人物的背景、时代特色和重要的活动特点, 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人物, 并与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获取最有效的学习素材, 以加强对课文人物的理解与掌握, 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提升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分化。

2 网 络和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 探究式学习中的体验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媒体的发展, 教学的辅助作用日趋凸显, 要实现对学生探究、探索和启发式学习的体验, 就必须发挥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我们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首要的是以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为教学手段, 并赋予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以新的载体, 最大程度上调动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向研究型、探究型、知识型和发展型上迈进。

2.1 情感体验

中学语文教学, 既要对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学习教育, 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教育, 还要对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教育中, 学生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 如果语文教育工作能够挖掘出语文课文中的内在情感因素, 将辅助于课堂教学中, 学生就会通过接受教育和调动, 自觉与不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语文的学习中去, 达到分化语文学习难点, 突出语文学习重点的目的。

例如, 学习中学语文中的领袖人物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领袖人物的专题片段和领导风范, 借助网络媒体的内在作用, 激化学生领悟, 引导学生探索, 激励学生的探究思考意识, 从而唤醒学生对领袖人物的理解、掌握与升华。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与多媒体的辅助了解, 全方位、立体式、探索式掌握了由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气氛所不能实现的教学体验, 其课堂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2.2 知识体验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体验, 是一个教学动态的表现, 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实现质量效应的最根本的保障, 如果教学离开了知识体验, 弃知识而追求形式, 那就实现不了教学的本意, 其教学质量也无法谈起。因此, 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学语文知识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体验, 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也是难能可贵的。

例如, 教师在从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对语文中的生字、词和新的典故, 并非一味追求分析、查阅和读音, 也不强迫让学生直接接受, 而是利用多媒体, 在制作特定课件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接受学习, 带着疑问去探究, 带着问题去探索, 带着情感去理解,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展望 篇10

一、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笔者常常在思考, 我们如何才能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来优化课堂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以为, 这个难度不亚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所以, 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笔者认为, 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应当是建立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 吸取了传统教学的各种优势, 同时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自身的优势,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 努力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来加强创新,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开创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方法。同时,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对于把语文教学中呆板的文字形象化很有帮助, 对于中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所要传递的意境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让他们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 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1. 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节省了课堂教学时板书的时间, 这样也就适当地加大了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量。所以, 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把学生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同时, 对于课件的设计, 一定要够科学、够合理。我经常看到, 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个课件, 往往要花掉好几天的时间来设计或者在网上搜索, 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件搜索和精美的设计上, 对课件的内容很少考虑的话, 课堂教学气氛或许比较热烈, 但是学生真正能学到的内容会非常少。一个好的课件, 应当简而优、少而精, 具有准确、简洁的特点,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的精髓不是将课文的知识点分解, 而是通过图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尤其用于对文章分析的时候, 可以层层深入, 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其实不论是传统教学也好, 还是现今运用了高科技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也好, 两者都是教学的手段或者可以说是方式, 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方而夸大另外一方, 这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方式虽然现在被很多老师所批评, 但是传统教学一样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比如对文章的朗读训练, 对古诗词的背诵等, 这些都是值得继续发扬的, 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是利用了先进的教学工具, 但也有很多的不完善和无法克服的一些弊端, 我们也必须注意。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有相对简单和容易的内容, 不需要设计到课件中的, 比如教学目标和字词的相关解释等, 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在帮助学生熟悉内容的时候帮助他们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在课上我们所补充的内容, 教师的讲解应当简明扼要, 让学生在复习笔记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 切不可把所有的文字资料不加筛选地都放到多媒体教学中来, 这样会让中学生感觉压力比较大, 他们会很费劲地进行辨认和判断, 哪些是必须要的, 哪些是重点, 以便做好笔记, 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对课件设计和搜索的能力, 对电脑多媒体使用的能力, 对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应对的能力等。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轻松了, 而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1. 语文教师要加强艺术修养

为什么要加强语文教师的艺术修养?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的过程中, 教师难免会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课件, 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自己来进行课件的设计, 而课件的设计往往需要设计画画、图案、艺术字等, 还要配上轻音乐,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 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美术素养, 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 加强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

对于加强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教育意识, 笔者以为, 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不用多言的, 因为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的审美教育意识,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 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进行美化设计, 比如课件背景的选择, 音乐的搭配, 元素的相互补充等, 都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斟酌和选择。

四、多媒体教学需要重视的环节

前面已经说过,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它并不是完美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切不可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 我们依旧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者。另外,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 新课改反复强调只有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探求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 要让他们能够发表自己心中的看法, 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这样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

21世纪的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形式和人们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信息的处理、控制及交互等方面,多媒体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运用,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积极作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保证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能将文字、图片、图像、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集于一身,并按照一定的架构有机结合,则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在学生粗知课文大意后,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组济南冬景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声音和动画效果,再现了课文的场景和意境,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如临其境。在音像信息构建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心理学家瑞赤拉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学习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所以从记忆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加了学生学习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上利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带的形式,而改用计算机控制音响设备,将课文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鲜活的画面,使课文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在学生面前,勾画出一幅幅优美的诗情画意,虚拟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卷,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优美,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失时机地展示一幅幅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江南之春的景象,一定能将学生带入那美妙的境界之中,让学生感知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和春的生机。

3、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斑羚飞渡》一文,颂扬了动物的群体精神,其中“集体飞渡”是教学的难点,单凭语言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很难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两个斑羚(老斑羚与半大斑羚)的瞬间飞跃动作,惟妙惟肖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动画模拟,既增强了学生兴趣,又使他们清楚的看到了老斑羚的壮举,对书上的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准确的体会,教学重点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课程整合中应处理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教学间的关系。

尽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上述优点,但要想达到真正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明确“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必须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内容、积累素材、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以免流于形式,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把课堂教学搞成课件展览,或因贪图方便而上成“流水课”。最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是让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这便是“课程整合”的本质。

2、要加强对语文教师进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我们县现在已基本普及信息教学,“校校通”工程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之中,这对于广大语文教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革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市县各级教育部门也对各科教师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但是,一方面能直接实用于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编程技能,能将语文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学习理论相结合的语文教师,应该说是非常缺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各级教育决策部门及学校对语文科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多媒体辅助语文科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计算机理论、技能的培训。

3、注意开展不同区域间不同学科的交流。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区域、不同学科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开展相互间的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经验的共享,避免或减少低层次的重复实践,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初探 篇12

一、多媒体技术的现状

源于多媒体信息教育可同时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 提供超越人感官系统的信息, 使人产生强烈的同感性。所以, 他能为听说教学提供很方便、很有必要的资源, 为我们的教学, 创设情境来提供简捷实用的手段, 增加我们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使学生更热爱语文。所以, 很多教师一直以来对它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不断研究, 试图将教学任务高效地、有趣地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将语文教学最优化。然而事实上, 中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现状却是:赶时髦、繁琐化、低幼化、垄断化。有老师把教学目的、内容放在一边不管, 一味用录音代替必要的泛读、讲解, 以屏幕显示的内容代替板书, 课堂上听不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更有甚者, 把幻灯片设计出很多幼稚的画面, 配上鼓掌、动态的小鸟, 闪烁的图片等, 牵强地认为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 殊不知这更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还有的教师只顾忙着点击鼠标, 将事先做好的PPT课件不断地播放, 全然不顾文本内容, 游离到课本之外。学生则忙着把笔记搬家。

如此这般,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都会大打折扣, 这样就适得其反了。久而久之, 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的分析讲解能力都将大大削弱, 多媒体实则演化为了语文教学形式化的外壳, 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辅助作用。这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现实状态。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有效运用

那么,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恰当、有效地运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让其起到为语文教学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值得深思的问题。

1.多媒体朗读教学的处理

朗读教学走入繁琐化的误区是多媒体教学的现实状况之一, 如今很多语文教师误以为录音朗读就能代替完全的泛读。所以, 每到有必要朗读的地方就全文的、不加处理的进行播放, 其实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 这纯粹是把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朗朗的读书声完全取代了, 从而抹杀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机会。所以我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首先, 面对一些语调铿锵、字正腔圆的示范朗读, 如《沁园春·雪》《背影》等一类文章, 我采取全文听读。不过, 我要求同学们一定得张开嘴巴小声跟读, 并且尽量把撮口音、前后鼻韵准确昕读感受, 并模仿语气、语调、句读、重音甚至情感。同时, 要求学生边听读边把自然段的段序标出来, 把自己平常易读错的, 易混淆的读音注下音来, 着重加强记忆。这样在听课文录音时就杜绝了把朗朗读书声弃之不顾, 起不到训练朗读的情况, 相反这样的小小读书声则更能有实质性的作用, 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会起到传统朗读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 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 如果也采取上述方法则就会令学生产生倦怠感。因此, 我只剪辑截取其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片段示范, 其余的让几个学生顺序现场朗读或是全体学生自由快速默读, 因此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环节就不觉得枯燥、乏味。不知不觉中也完成了朗读教学的任务。

再次, 针对那些略读课文, 只需掌握大致内容, 领会要旨的篇目, 则要求同学在课前自由阅读, 课上只需复述一下内容, 展开一些必要的分析则可。

而对重点的古代散文, 经典篇目:《陈涉世家》《口技》《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则是用“泛读—教读—自由读—齐读—单独读”的传统模式进行朗读教学。因为我认为, 学习古代文言文关键的一步就是朗读, 如果学生能准确、流畅、节奏分明、断句恰当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那么结合精确、到位的翻译, 掌握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古文的学习也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了, 至于内容探讨就不成问题了。

因此, 采取恰到好处的朗读教学方式, 对于打牢基础、学好语文, 提高语文素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多媒体文字图片资料的合理整合及应用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料是丰富多彩的, 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来辅助教学, 可实际中却存在一部分年轻的语文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筛选、重组, 所以把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动画和一些不伦不类的影像资料全搬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认为这样就有效、高效了。面对现实,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 是文字资料的选取。虽说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密度, 但密度过大, 学生就眼花缭乱、定位不到关键, 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所以使用的文字材料一定要提纲擎领式的, 让他们容易记忆、便于摘抄, 也留给他们发挥的余地、想象的空间。而且应允许并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敢于表达, 甚至可以当堂把学生的独到看法完善在PPT里, 并注明小作者姓名,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励孩子的创作欲, 表现欲和积极性了。

其次, 是图片资料的搭配。没有图片, 整个课件感到呆板、枯燥。可是图片太多, 也会令人眼花缭乱, 使过程繁琐不堪。所以, 应该选择恰当。一般来说, 作家的照片可以用, 也应该用 (因为它可以给学生感性直观的认识作家, 记住其样子, 以后才能见着图片就认识) ;展示课文内容情景的图片也可以适当用 (这有利于同学们很快的进入角色, 感知课文内容) 还要会从生活中积累运用一些真实的照片, 让他们走进语文课堂, 这不仅能为语文教学服务而且还能使语文学习真正走入生活, 至于什么书本、笔、人和动物的一些动画就尽可能少用, 因为这些东西华而不实, 没有实际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大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会得不偿失。

第三, 要合理运用课堂再生资源丰富课件把学生当堂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摆脱多媒体教学课件“死板”的方法之一。

3.让电影视频片段成为语文课堂的常见嘉宾

电影是集文学、艺术和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活动教材, 它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效果、丰富多彩的画面及强有力的音乐感染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因此, 利用电影资源辅助语文教学, 能从多方面促进语文的教学效果。

当然, 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运用电影来教学, 只是说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有机的、适当的运用, 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而又不喧宾夺主, 冲淡了语文文化的内涵。

上一篇: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下一篇: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