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仿真技术

2024-07-23

多媒体仿真技术(精选12篇)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1

0 引言

多媒体仿真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仿真技术,通常我们说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多媒体仿真技术的一种,目前,由于技术上的一些原因,多媒体仿真用于复杂系统还不够完善,该技术多用于开发虚拟实验、课件等教学软件方面和三维虚拟环境等娱乐项目中。

1 多媒体仿真的概念

多媒体仿真技术是指利用场景、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建立系统模型,并将仿真实验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转变成为被感受的场景、图示和过程,以辅助人们进行决策。该仿真技术充分利用文本、动画、图片虚拟景、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手段,从而使人的各种感官进入仿真回路,产生一种沉浸感。多媒体仿真技术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等媒体的处理和合成技术,将表达模型信息的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作为一种直观信息,表达了模型的各种属性、状态及行为等系统活动。使系统模型从抽象的数据公式转化到视觉和听觉空间,它还可以将实景图象与虚拟景象相结合来建立“半虚拟”的多媒体模型。我国的多媒体仿真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成果,但是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解决。

2 多媒体仿真与传统仿真的区别

2.1 系统模型形式上的区别

多媒体仿真与传统的仿真过程都一样,首先要建立系统模型,不同的是,传统的仿真的系统模型通常是以微分方程组(连续系统)或者实体流程图(离散事件系统)来表现,多媒体仿真系统的模型则是以媒体组成的,一般有图片、动画、声音或者几种媒体形式的综合表现。

2.2 仿真模型的区别

仿真的第二步是建立仿真模型,系统模型需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计算机模型才可以进行仿真实验,传统仿真通常都是选定一定的算法和随机变量产生方法,通过编制程序,将系统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相对于传统仿真,多媒体仿真编制的程序驱动是一些多媒体片段,而且需要很多场景的控制,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2.3 仿真实验的区别

对于传统的仿真来说,进行仿真实验就是输入数据,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程序,以获得仿真实验的数据,仿真数据可以保存在一张表里或者一个很小的文件里。

相对于传统仿真来说,多媒体仿真实验驱动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还需要对整个多媒体仿真模型进行综合分析,驱动的是一段动画或者多个图片,那么就有一个实验数据的收集问题,由于多媒体动画文件或图片文件都比一个数据要大的多,也不好在一个文件里保存大量的不同的多媒体数据,所以,仿真实验的结果必须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存在。

2.4 结果统计及分析的区别

在进行完仿真实验后,如果不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则这个仿真是没有用的,只有对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有用的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仿真结果分析而言,多媒体仿真要处理的是大量的动画及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的不能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必须有专门的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3 制约多媒体仿真技术发展的因素

多媒体仿真是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仿真形式,它的发展势必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发展的制约。当前多媒体仿真的瓶颈问题还是建立多媒体模型,比如,我们想要建立一棵树的多媒体模型,我们需要将每一片叶子及所有树干、树枝都进行切片测量,得出一些切片数据,然后再将这些数据组合成一棵虚拟的树。而这项工程势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需要一台专业的计算机用来分析组合这些数据。只有解决了建立多媒体模型的技术问题,多媒体仿真技术才可以有更高一层的突破。

4 结束语

多媒体仿真技术是一种直观的、区别于传统的枯燥数字的仿真方式,如果解决了建模问题和多媒体处理等关键技术,它将会是未来仿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要:多媒体仿真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仿真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多媒体仿真的概念及其与传统仿真技术的区别,并介绍了影响多媒体仿真技术的其他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仿真

参考文献

[1]张晶,曾宪云,曾岳南.计算机仿真新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2002,l8(2):8-12.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5-09 10:59:00 ]

作者:姜增涛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且列入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其课程体系已相当完善,纵观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然而许多教师是面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却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以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不可替代的直观作用,使其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相反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那么,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呢?笔者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传递的立体化,整合课程,快捷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下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1、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没有章法的机械式教学。

2、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的作用是代替板书。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几乎无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存在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这些大量呈现的信息,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理解和消化,致使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3、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各个课堂教学点在时空上的界限,把许多不同地域风情地貌、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受时空上的限制逼真的再现在课堂上,但这同时无形中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

4、教师在常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体验而直接播放录相或课件,教学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是一定会打折扣的。

二、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上的建议

基于多媒体教学显而易见的优点,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这绝不是多媒体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老师自身理念上的偏差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要想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我们就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从如下几点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概念绝不只是机械地照搬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那么简单,教师本身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的从属关系,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为使用信息技术不惜牺牲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从而保证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始终以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根本出发点。

2、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各科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尤其是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独具魅力的特性,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上的作用是过去任何传统手段所不能及的。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而营造出的教学环境也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敏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2)不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化作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断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途径,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课件制作与应用转移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和指导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并重的轨道上来,从而把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的目标落实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現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4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具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前提条件,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培养积极探索、自主发现创新人格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能给学生一个较强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接,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画面播出的同时,伴随画外音及电流声,这时图、声、光并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有趣,产生强烈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怎样短路的?短路有怎样的危害?有怎样的特点?

在讲授“电容器”这一章节知识前,为了使学生对电容器这一基本电子器件有更深刻的印象,可制作各种有动态效果的电容器动画,再结合电容器的教学录像片制作的课件作为背景知识介绍。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学生一下子就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激起了他们深入了解电容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欲望,在此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在整堂课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相信通过观看电容器精美动画给学生留下的课堂记忆,以及电容器知识会让学生回味无穷。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数字图像片段,如《中华大百科全书电子版》“电磁篇”中有电磁场应用—防盗报警装置动画的剪辑镜头,加上教师联系理论知识讲解,都会使学生激动和兴奋不已:“电机篇”中有讲述电动机、发电机理论知识的视频资料和微型电动机在家用电器中应用的精彩镜头;“电路篇”中有介绍电子线路的华丽动画片断,这些视频资料都为学生创设了理论知识背景,对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跨越知识过渡、深刻理解各知识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技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沉浸其中,学生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电工类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若干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学会学习扫除拦路虎,也是教学中的常规问题。有些现象在传统的实验中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在《电工基础》“楞次定律”教学中,研究金属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规律时,由于这节课是重点又是难点,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实验法。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做实验,根据实验总结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楞次定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磁力线又看不见摸不着,磁通的增加和减少把握不好,电流的方向也很难描述,所以有的学生完不成全部实验或不能正确判别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得不到实验结果,影响课堂效果。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演示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演示电流和磁场变化的全过程,先做金属线圈插入和拔出磁铁,观察感应电流方向,然后调换磁铁极性重复插人和拔出金属线圈,模拟实验使静止变运动、使间断变连续,而且演示的速度可以加以控制,学生观察到形象的磁通变化,看到感应电流方向,便能自主得出结论,最终归纳出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规律。这样适时进行模拟实验。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学生也投入其中自主地积极参加讨论,深刻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电工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的。但有些知识无法在演示实验中得到解决;有的实验经历的时间很短 (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等) ;有的实验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如电磁感应现象,电场、磁场的不可见等) ;有的实验很特殊,难以操作,甚至会发生危险 (如短路现象造成火灾等) ……光凭口头讲述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实验或环境来弥补不足,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实验情景中学有所得,印象深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把练习的习题集设计成有交互响应的CAI课件,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把一单元中所有重要公式、概念及相应的习题设计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先让学生练习,然后把正确答案以各种各样的动态效果出现在屏幕上,必要时还配以鼓励性或祝贺性的音响效果,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效果文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给中职电工技术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为无数实践所证实。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

电类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而且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周期短,因此,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实践应用速度。但是《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又非常强,如果教学只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那么势必减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由于受时间和黑板的限制,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更多实践的范例。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这个限制,可以事先在电子教案中加入大量实践的知识,如常用低压电器的新产品应用及优点等,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根据技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现在的技校学生不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认真的,都偏重与实践,有对课本外新知识好奇的特点。因此,增加大量与理论相联系的实践范例,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在踏入社会全面接触实践前具有一点必要的实践方面知识,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促进关于教材的观念与形式、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设计课堂练习;理论联系实际,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多、抽象、难学难懂的电工类课程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电工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力.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J].电大理工, 2007, (1) .

[2]杨佳萍.浅谈电工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07, (12) .

多媒体通讯技术 篇5

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举例来说远程教育、远程会议等等,但是多媒体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很多与之相关的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多媒体自身也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面,所以不断发展技术,促进技术的创新和成熟是多媒体通讯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2 高速网络传输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各种压缩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这一点上,网络技术和骨干IP技术的相互交融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体现。

IP技术能够将众多的信息和数据组合到一起,用一定的处理方式将现有的网络进行一定的融合这也使得多媒体通讯技术实现不再是空中楼阁。

2.1 ATM(异步传输模式)

IPoverATM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为:将IP资料包在删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通道中传输。

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p数据包的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

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

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VC上以直通(Cut―n)mI方式传输而下再经过路由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IP的路由器的瓶颈问题,并将IP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交换速度。

2.2 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系列(SONET/SDH)

SDH传输网一般也被称作同步光网络,它的组成是非常有规律性的,一般都是一整套等级比较鲜明的传送结构构成的,这种结构能够适应各种负荷的信息在物理方式上的传输,之后又将以往的系统进行重新命名使用。

这种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光纤和卫星上的同步,能够将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送融为一体,同时还有一套更加科学的网络管理系统,使得整个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都能得到非常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对于广播和电视等多媒体形式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3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速以太网技术,能够给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便的方式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技术上创新,体现出更多优点的同时也体现了更大的价格优势,这种方式所花费的资金是非常少的,但是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千兆技术也是以太技术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这项技术采用的是和10兆以太网一样的结构,一样的技术、一样的工作方式以及一样的运行系统,能够和10兆或者是100兆的以太网以非常简单的形式进行连接,能够兼容多种形式的设备,同时扩展性也是非常强的,所以这项技术一定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3 Ⅲ宽带骨干网关键技术

目前大型骨干网的传输技术,上层以TCP/IP协议为主,而下层承载传输技术主要有IPV6、IPoverSDH/SONEF、UoyerWDM/DWDM、MPIS。

3.1 新型协议IPV6

以往的通讯协议当中对于QQS的概念内容并不支持,这种协议方式和内容很难满足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多媒体通讯技术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该系统使用的UDP协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差,在强度上根本无法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而TCP的可靠性就非常强,所以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研发出了IPV6新型网络层协议。

3.2 1P Over SDH

IPoverSDH,也就是用IPoverSDH网络当做是信息和数据的物理传输网络,同时还要使用链路的有关协议来对整个IP数据进行保护,然后通过IP数据包将其映射到SDH系统的封装当中,按照其要求的不同频率来完成传输,在性能较高的IP技术方面,这个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简化了整体的结构,使得整个结构的故障率大幅降低。

同时在传输质量和传输的速度上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同时它还保留了IP面的无连接性,能够将ATM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能够有效提升高性能的综合性通信服务,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避免一些不是很必要的投资,降低了运营的成本,可以提供多种服务项目,这种技术也是传统服务商的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3.3 1P overWl)M/DWDM

IPoverWDM也叫光因特网或IP优化光互连网,是指直接在光网上运行的因特网 IP over WDM充分利用WDM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传送带宽和高速路由交换机的强大交换能力,合理地在IP层与光学层之间实现流量工程、保护恢复、QoS和网络管理等的优化配置,形成―种简单高效的网络体系结构。

采用IP over WDM技术,可减少网络各层间的中间冗余部分,减少SDH、ATM和IP等各层间的功能重叠,减少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费用。

同时,由于省去了ATM层和SDH层,所以传输效率高,额外开销低,简化了网管,显然,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的Ⅳ网络体系结构,非常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IPoverDWDM技术是将DWDM技术和成熟的IP传输技术结合的产物。

ⅣoverDWDM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跑,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分。

由于省去了中间的ATM和SDH层,其传输效率最高,节省了网络运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费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IP网络结构体系。

非常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大型城域IP骨干网的建设。

4 数据压缩技术

各种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和动态视频)数据量非常之大,为了存储、处理和传输这些数据,必须进行压缩。

相比之下,语音的数据量较小,且基本压缩方法已经成熟,目前的数据压缩研究主要集中于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压缩方面。

下面介绍流行的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4.1 MPEG-运动图像压缩编码

它的工作兼顾了JPEG标准和CCITt专家组的H.261标准,于1990年形成了一个标准草案。

MPEG标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MPEG-1)是针对传输速率为1Mbps到1.5Mbps的普通电视质量的视频信号的压缩;第二个阶段(MPEG-2)目标则是对每秒30帧的720x 572分辨率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在扩展模式下,MPEG-2可以对分辨率达1440×1152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信号进行压缩。

4.2 H.261-视频通信编码标准

电视电话/会议电视的建议标准H.261常称为-Px64K标准。

视频压缩算法也是一种混合编码方案,即基于DCT的变换编码和带有运动预测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DPCM)的预测编码方法的混合。

5 结束语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多媒体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发展,这一发展和创新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在生活品质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所以加强对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多项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一萍.IP宽带网中基于MPLS技术的VPN应用[J).计 算机应用与软件,-7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三版[M].大连理工出版社,

多媒体信息技术 篇6

那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真的难有大的作为吗?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若能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发挥独特功能,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助推器。

一、多功能的新型实验仪

说起实验,人们就会想到实验室里的各种传统实验仪器。其实,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让小学生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声、图、文并茂和模数转换技术等独特功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时反而会取得传统实验仪器无法达到的实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就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实验仪。

例如,在探究蚯蚓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普通观察条件下,只聚焦于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的易见特征,而对身体上的环带和体节等细节的结构特征视而不见。但是,当教师建议学生把蚯蚓置于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下,利用调焦放大功能,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以后,学生立即惊讶于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很快发现了蚯蚓的环带和体节,甚至有学生提出改变投影仪的光线,以便确定蚯蚓的活动是否会受光线的影响。这时,再次让学生在普通条件下观察蚯蚓,果然发现了刚才忽视的环带和体节等其它特征,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超现实的虚拟演示器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鼓励亲自动手,亲身经历。但是,某些如涉及自然现象等的探究活动,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因此从表象来推测,就会具有多种可能性;某些探究内容,本身具有多种实验方案,学生对每一种方案都要试一下是不切实际的;还有一些实验,要么复杂,要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要求严格的操作规范。因此,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之前,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反复的构想、推敲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探究目的。

通常,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时,往往要求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进行描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固然方便,易于实施,但是,也容易出现不直观、不具体、不生动等局限性,为表达、理解与交流带来很多麻烦。如果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自己的方案,这些问题很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尽管这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准备便于学生互动操作的课件。例如,电路连接的实验材料比较多,有多种可能的连接实验方案,不同的连接方法,还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这时,学生的交流仅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和画图的方法,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而教师如果事先用Authorware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通过点动鼠标在投影仪上演示电路连接方法,就会使学生的表达变得充分而直观,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探讨与交流。再如,日、地、月之间的位置与关系,火山及地震的类型与现象等,都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多种软件的帮助来实现形象化的虚拟演示。

三、远距离的互动交流机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两部分。相对而言,课外探究比课内探究更具有自主的空间,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课外探究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比课内多得多,在遇到困难时又不能像课内一样及时与他人交流,获得教师和同学面对面的帮助。因此,很多学生的课外探究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不能取得实效。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网络聊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探究时实现远程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聊天平台上咨询相关问题,获得帮助,也可以把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经验教训。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7

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数位化,并且设定在特定的界面上进行播放,与电脑具有交互性。多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多媒体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多媒体的特点首先是具有集成性,无论什么形式的信息都能够统一处理,在获取与存储方面非常便捷。其次是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以计算机为核心,处理多种形式的文件,并且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模式表达出来。多媒体的可控性使它与传统媒体不同,具有双向的交互功能,对方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进行内容选择或者控制。最后,多媒体具有实时性,无论什么形式的内容,只要用户发出命令,多媒体都能进行控制,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操控,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获取图文等信息,或者有目的性地进行信息的修改与删除。

2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2.1 加强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就是多媒体可以实现多种感觉的共同作用。根据相关理论,运动员在进行学习的前期,对于动作与空间的关系认知比较困难,特别是复杂的动作,很难确定其准确程度,加上对动作的陌生导致肌肉的紧张,很容易动作错误或者不协调。因此,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动作分解视频、动作图等,发挥第一信号的直接作用,通过视觉感官刺激来进行条件反射,这样运动在进行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时,进行自我调整,体会每个动作的细节,这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可以增强动作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动作导致的各种问题。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具有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常规的游泳教学仅仅是枯燥的动作练习,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长久以来没有进步会影响其学习游泳的信心。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比较复杂的动作细节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准确,这样能改善枯燥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

3 教学信息反馈效率高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得到比较准确高效的信息反馈,例如在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教练可以将训练内容进行录像,并在课堂上进行回放,让学生与标准的动作进行对比,学生也能直观地发现自己的差距,这样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教练播放教学视频的时候,可以结合动作的难度进行慢放、暂停、渐进等,这样帮助学生反复强化重点。应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示范性,学生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进沟通。

4 多媒体技术在游泳技术训练中的应用

4.1 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作分析讲解

无论任何种类的体育运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动作的规范质量,以及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基本特点。因此,多媒体可以发挥其优势,通过相关的设备和仪器,将动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定,包括游泳运动应该把握的节奏、动作的幅度和准确性等等。游泳教练可以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专业的软件来对运动员的水下动作进行分析讲解,包括运动的速度、角度的测量、运动轨迹的准确性等,通过具体的分析,强化运动员对于动作的认知,帮助运动员把握动作姿态、运动频率以及整体效果,并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通过相互的信息反馈,提高动作的技术性,最终增强竞技的能力。

4.2 改进调整运动姿势

游泳运动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从进入到水中,保持流线体态,最大程度减少阻力,提高游泳的速度。减少阻力的基本技巧包括身体的流线姿态,水中动作的相互协调性,将与水接触的截面面积降到最小,同时保持直线前进,这样才能保持匀速平稳的前进,避免身体的晃动、扭动带来的阻力。因此,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要帮助运动员纠正运动姿态,通过水下的录像技术,并结合视频处理软件,将运动员游泳的具体动作标识出来,更直观地发现动作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针对个人游泳技术的不足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多媒体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通过一目了然的形式,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的质量。

4.3 监测运动速度与频率

在游泳的竞赛中,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与频率要保持相互协调的节奏,这样才能匀速平稳前进。游泳运动中,通过划水和打腿进行前行,但是阻力和速度往往具有关联性,因此采用加速划水以及打腿,都可以获得更多的阻力,进而推动前进。这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测量统计运动员的动作频率和和速度,并且详细分析某一划水或打腿的周期,通过结论的分析对比,针对对运动员划水或打腿动作速度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国外研究表明国际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后的水下海豚式打腿频率快,对出水后的游进速度加快明显,这对于提高训练效果都具有现实意义。

4.4 动画演示提高动作准确性

游泳运动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运动很难多角度观察动作,只能从一个角度看到动作的一面,这样不利于建立游泳动作的整体立体感。因此,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动画来弥补真人示范的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通过插入三维动画,多个角度将动作呈现在运动员眼前,使运动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动作的分解特征、运动具体位置等,这样通过生动逼真的立体动作示范,帮助运动员增强动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提高游泳的竞技水平。

5 结语

我国已经向信息时代迈进,各行各业已经逐步进入数字化的轨道中,体育教学训练也不例外,在我国的游泳训练中,需要转变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可以有效加强运动员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游泳训练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游泳训练的热情。除此之外,可以开发相关的水下设备,进而更好地观测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在多媒体应用过程中,将视频播放与动画演示相结合,并且通过水下摄像设备让运动员对于自己的技术有更直观的了解,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动作规范性,进而使我国游泳技术的训练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席菲.多媒体技术在游泳技术训练中的应用[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5(30).

[2]王建国.多媒体技术在改进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技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报,2012,4(15).

[3]李顺祥,陈玮.浅谈多媒体教学[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七卷2013,6(20).

[4]张东营,赵乐.多媒体课件的类型[J],教学与管理,2012,12(5).

[8]陈英军.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术创新导报,2010,07(11).

[5]刘景珍,韩玉军.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11,2(12).

[6]佟立生.多媒体在体院游泳课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3):91.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8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结合为一体的先进技术, 它具有集成性与交互性。它能够将数字信息通过界面显示出来, 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充分赋予了时代发展新特点, 同时具备了显示各种形式的媒体特点[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 它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工业生产、传媒广播教学等方面, 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无论是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娱乐都有多媒体技术的身影。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3]。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的创新, 未来多媒体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就是想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 从而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持续稳步发展, 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 这样才能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那么何谓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呢?计算机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解决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 包括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多媒体数据的输出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 为解决电视数字化及高清晰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 视频压缩技术

传统的压缩编码是以集合论为基本, 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主管能动性与事件本身含义[4]。因此压缩编码的发展是从信息论开始的一个不断在更新完善的过程。按照信源的统计特点可以分为:预测编码、小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5]、转码编码等方法, 根据图像传达景物特点可以分为图形编辑与基于内容的编辑。基于内容压缩编码方法是当前最先进的压缩方法。

(二) 视频点播技术

近年来, 多媒体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视频点播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视频点播方式, 实现了人们随意收看电视节目的想法。视频点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视频服务系统实现功能的核心是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是视频点播技术实现的主要载体, 它充分保障了视频播放的质量。

(三)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信息通常都是非格式化的数据, 它具有数据存储分散、存储对象复杂等特点。当前多媒体资料管理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 它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为基础, 利用引入封装、对象、多态、继承等概念来描述其对象[7]。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充分融合起来是当前多媒体系统研发的主要方向。

(四)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集成技术, 它涉及到很多学科, 如: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 利用计算机可以合成真三维画面, 从而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虚拟现实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形成逼真实体, 用户通过感官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带来的先进性与趣味性。目前虚拟现实在航天、军事、医疗、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 流传媒技术

流传媒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流式传输, 将声乐、动画等通过服务器发送到给用户, 用户不需要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成就能进行观看,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 流传媒技术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提高了效率。总之, 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可视化综合到一起, 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六) 音频技术

所谓“音频技术”, 主要是以电声技术为核心内容, 同时还包含了生理心理、建筑声学、音乐艺术等相关技术[8]。它主要的技术支持是一种结合了应用声学、声电换能原理、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它使信息的提高方式更具灵活性。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现有的技术应用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最为广泛, 它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鲜感。

(一)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多媒体教室建设中, 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先进设备, 如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室摒弃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中,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主体, 依然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让课堂教学被多媒体技术牵制[9],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 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多媒体教室具有许多先进功能, 如:广播教学、转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语音复读机、网络考场等。在进行广播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屏幕和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向学生进行广播。在进行广播教学时, 学生可以举手提问, 教师再为其解答, 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趣;通过转播教学, 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及声音向学生转播,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屏幕监视是指教师通过电脑屏幕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 查看学生学习状态[10], 并实现远程辅导学生;遥控辅导也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遥控辅导, 教师可以手把手指导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学习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交互式教学, 学生能够进行电子举手, 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多媒体语言复读机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 它包括:跟读回放、和音对比、自动断句、原文跟读、语速调节、语音监听、自定义教学方法等;多媒体教室还实现了网络考场, 具备成绩汇总、排名、查看试卷、系统阅读等功能, 能够快速实现成绩查询、成绩汇总。

结束语

本文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个部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大领域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视频点播, 视频压缩、多媒体数据库、流传媒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上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同时, 多媒体技术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创新, 我们必须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 去探索更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让我国未来多媒体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 多媒体技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饶军辉, 王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 2010 (12) :53-54+57.

[2]杨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09) :225.

[3]张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23) :93.

[4]陈逸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06) :179-180.

[5]惠红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J].电子测试, 2013 (07) :223-224.

[6]刘颖, 王磊, 郝锦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195-196.

[7]董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8) :25-26.

[8]汪琳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0) :167-168.

[9]孙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4) :191-192.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9

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作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特征和要求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谋合, 使汽车电子技术教学更有理由和可能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发展CAI技术, 推动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改革。所以, CAI在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无疑会引起传统汽车电子技术教学思想的变更、旧的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教育目标的优化, 必定会成为今后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 汽车电子技术特征与CAI多媒体性的对应

CAI是通过课件的固化成果显示出来的, 而CAI课件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多媒体性。它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材料于一体, 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采, 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 这是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富于创造性的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功能与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诸多特征与要求相一致, 实现了课堂教学中诸多媒体的系统组合, 充分地显示出教师对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的主体设计作用。将教师的教学设计空间引向无限, 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条件, 并突破了原有的知识教学形式, 使学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认知整合更加有序、合理。也就是说汽车电子技术教学更适合使用CAI多媒体教学。

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必须充分地体现汽车电子技术的专业特色, 认真研究传授汽车电子技术的具体特征, 这是汽车电子技术教师进行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目标的出发点。这些基本特征包括汽车电子技术知识的多样多变性、具体性、综合性和因果联系性。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正是由于汽车电子技术知识的专业特征, 造成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克服的汽车电子技术教学问题 (如形象教学问题, 兴趣教学问题, 准确熟知汽车电子技术等) , 而CAI教学以其强大的多媒体显示功能, 可以有针对性地在一定限度内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改变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的面貌, 带来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发展。

2 在汽车电子技术教学中使用CAI的相关问题及探讨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制作的CAI课件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将众多的媒体材料进行科学地组合, 清晰地反映了汽车电子技术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要求, 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过程, 所以, 它不同于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案, 而是一个更具复杂性和稳定性的产品。它体现了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学科知识的科学性, 所以, 它具有更高的要求。

2.1 艺术创造性

既然CAI的编制成果作为一种固化的产品, 那么, 其内部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制作者 (教师) 的艺术创造水平, 它是教师自身知识、修养、能力、个性创造力的外在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创造和追求。同时, CAI也的确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艺术 (包括教学) 创造空间。这样就给汽车电子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在使用CAI的教学中, 汽车电子技术教师除具备厚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这无疑是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要求, 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成为一专多能、具有优良的意志品格和个性的教师, 否则, 在新的教育技术面前会手足无措, 或者做出的CAI课件粗劣俗气, 也会影响知识的传授效果, 所以, CAI是科学的教学设计和高度的艺术创造的结合体二者不可偏废。“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 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 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汽车电子技术教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教学的素材, 在保证材料客观性的同时, 为汽车电子技术教师CAI课件的艺术儿编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不同意有些研究者将专业CAI课件的编制工作推委给专业计算机人员或形成二者嫁接的观点, 因为课件的编制的前提, 就是教师必须深刻地理解和具体设计教学内容, 这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而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未必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这无疑会影响其教学效果, 同时, 我也不同意所有教师都应用一种课件的做法, 因为这会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及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机械、呆板, 所以我们提倡教师自编CAI课件,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

2.2 CAI的应用将优于传统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效果

在我们谈到运用CAI进行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时, 有同志误认为它是在教学中简单运用电化教学媒体的教学形式;我认为它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 电化教学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 它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上, 只是对教师讲解的一种说明补充而已。而CAI则从教学观念、方法、内容设计、教学反馈、效果呈现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儿个环节顺序连续地组成的。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 教育技术有形有声, 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改变了从前那种或教师或学生为中心, 或教材或经验为中心的争论, 把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 改变了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 教师有角色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 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 自我发现, 它有利于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可见CAI的应用是一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题性原则, 即教师对汽车电子技术教学的总体设计、规划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学生可以依据课件, 利用CAI极强的交互性特征, 进行自我探索学习。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板垣昂认为;“对媒体的使用将由单一媒体 (Single media) 向多媒体的复合 (Media mix) 发展, 由单一功能 (Singlefunction) 向多媒体 (Multimedia) 发展。媒体的复合与多媒体之间的根本区别, 前者只是简单的组合, 媒体之间并无联系而后者是媒体有机地组合成统一的系统, 其总体功能要强于各种媒体功能之和。”所以CAI教学不等于几种电化教学媒体的简单相加。这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将会实现多种教学材料的优化组合, 并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过程。

中国汽车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对每一位汽车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汽车电子技术这个最基本的教学课程, 适逢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现代化教育技术蓬勃兴起的春天。CAI技术在汽车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无疑会引起这个领域的变革, 并代表着汽车电子技术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改造旧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教学思路, 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的人才, 这对每一位教育者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冯渊主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10

1 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分析

1.1 变抽象为具体, 有效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充分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 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能使学生了解表面现象, 造成一知半解的局面, 更难以做到灵活应用。多媒体提供了丰富逼真的形象, 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形成、发展的变化过程;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在“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教学中,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或采用挂图来增强直观性, 既费时又无立体感。而利用Flash制作课件, 可以把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动画, 将基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小线条, 且设置小的悦耳的声音;将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较粗线条, 设置为另一种较大的声音;汇集到发射极时又变为一种声音, 且将电流画成更粗的线条。从而在感官上使学生明白了三极管电流的分配关系。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 既可以连续观看动态效果, 也可以暂停观察某一时刻的情形。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微观的问题放大化、把变化的过程动感化, 能较好地贯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生动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应用仿真模拟软件, 营造实验探究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电子电路教学中, 电路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电路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工作状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电路内部的影响等都是不可见的, 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欠缺, 电子电路的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现在, 随着各种电路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 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 应用ElectronicWorkbeach (仿真电子工程师工作平台, 简称EWB) 辅助教学, 可将实验数据和波形在屏幕上放大显示, 有利于复杂电路的演示和实验教学, 是电路分析的优良伙伴;同时EWB软件的操作界面友善, 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零件互换性和可操作性, 使学生在一些大实验中存在的插件慢、出错率高、实验误操作造成电路和仪器损坏等问题迎刃而解, 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模拟实验的优秀虚拟操作平台。例如, 在“基本稳压电路”教学中, 应用EWB设计相关课件, 通过对纯电阻电路在输入不同电压时负载电压的变化情况与增加了稳压二极管后在输入不同电压时负载电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很好地揭示了稳压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及其在使用时应注意的电路条件,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3 应用投影, 扩大可见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技能课教学中, 虽有一定的器材供学生观察, 但教师展示实物电路时, 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观察到教师所指的电路的, 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无法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采用实物投影的方法, 能让每个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对整机电路的分析、电路的构成、电路故障的分析和电路故障的排除过程,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进一步的实际操作,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子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要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 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仅是一种教学工具,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教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个体发展构成的一种双边协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充当着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的角色。教师掌握着教学目的, 决定着教学方向、内容和过程。教师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 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 不断探讨多媒体在教学使用中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 使多媒体在教师的使用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2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符合科学性、实效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 从而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 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包括传统媒体, 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

2.3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性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画电路图、波形图等板书时间, 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这样正好弥补了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 课时相对少的不足, 教师可以增加信息量。但是, 如果教师将缩短出来的时间全部用来灌输信息, 学生会来不及消化, 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 而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因此, 教师对缩短下来的教学时间一定要合理地加以分配, 比如针对某些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师生交流等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环节。

3 结论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利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它的最佳的辅助教学功能,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掀起新的浪潮, 多媒体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就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给大家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技术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小艳《.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内江科技, 2006 (07) .[1]蒋小艳《.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内江科技, 2006 (07) .

[2]涂启志.多媒体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8 (30) .[2]涂启志.多媒体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8 (30) .

[3]付扬.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02) .[3]付扬.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02) .

浅谈多媒体技术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82-02

多媒体技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甚至可代替目前的各种家用电器,集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VCD机、DVD机、电话机、传真机等各种电器为一体,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技术,是开放性的没有最后界限的技术,其产业涉及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广播电视、出版业和通讯业等。

1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对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计算机可以处理人类生活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从而使得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二是使计算机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方便,非专业人员可以方便地使用和操作计算机。这也使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很快速的普及;三是多媒体技术使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信息处理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的促进了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声音、视频、图像压缩方面的基础技术已逐步成熟,并形成了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2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多媒体处理、多媒体数据存储、多媒体开发工具等。下面加以简单介绍:

多媒体数据压缩涉及多模态转换、压缩编码;多媒体处理主要是音频信息处理,如音乐合成、语音识别、文字与语音相互转换;

多媒体数据存储主要涉及数据库技术,这里指多媒体数据库,如图像处理会产生大量数据,就要考虑数据库存储技术;

多媒体开发工具:第一种是基于时间的,它以可视的时间轴来决定事件的顺序和对象上演的时间。这种时间轴包括许多行道或频道,以使安排多种对象同时展现。比如Director和Action;第二种是基于图符或流线的,它把多媒体成分和交互队列(事件)按结构化框架或过程组织为对象。使项目的组织方式简化且多数情况下是显示沿各分支路径上各种活动的流程图。比如Authorware;第三种是基于卡片或页面的,它提供一种可以将对象连接于页面或卡片的工作环境,一页卡片便是数据结构中的一个节点,它类似于教科书中的一页或数据袋内的一张卡片,如HyperCard;第四种是以传统程序语言为基础的,需要用户编程量较大,而且重用性差、不便于组织和管理多媒体素材、调试困难,如VB、Delphi等。

3主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音频技术。音频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

音频数字化目前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多媒体声卡就是采用此技术而设计的,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数字音响一改传统的模拟方式而达到了理想的音响效果。音频采样包括两个重要的参数即采样频率和采样数据位数。采样频率即对声音每秒钟采样的次数,采样频率越高音质越好,存贮数据量越大。采样数据位数即每个采样点的数据表示范围,目前常用的有8、12和16位三种。采样位数越高,存贮数据量越大,音质也越好。

语音处理主要集中在音频压缩上,目前最新的MPEG语音压缩算法可将声音压缩六倍。

语音合成又称文语转换(Textto Speech)技术,它能将任意文字信息实时转化为标准流畅的语音朗读出来,相当于给机器装上了人工嘴巴。涉及声学、语言学、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技术。

语音识别在音频技术中难度最大最吸引人,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让计算机听懂人说话是发展人机语音通信和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主要目标。

(2)视频技术。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视频数字化后色彩、清晰度及稳定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电视信号,从而可以在电视上播放。

(3)图像压缩技术。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是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有三个压缩标准即JPEG、MPEG和H.26。

JPEG是国际上彩色、灰度、静止图像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它不仅适于静态图像的压缩,电视图像序列的帧内图像的压缩编码,也常采用JPEG压缩标准。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DPCM(空间线性预测)技术的无失真编码,一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哈夫曼编码的有失真算法。前者图像压缩无失真,但是压缩比很小,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种算法,图像有损失但压缩比很大,压缩20倍左右时基本看不出失真。MPEG是针对运动图像的数据压缩技术。目前又分为MPEG-I、MPEG-II、MPEG-IV、MPEG-7和MPEG-21。它除了对单幅图像进行编码以外还利用图像序列中的相关原则,将帧间的冗余去掉,这样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压缩比例。H.26是视频图像压缩编码国际标准,主要用于视频电话和电视会议,可以以较好的质量来传输更复杂的图像。

4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军事、旅游、互联网、家庭娱乐、电子地图、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航空航天、生产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咨询、商业广告等等,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说明:

(1)教育和娱乐:它可能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一般的游戏都使用了动画,三维图形,视频播放,声音处理等技术,还有影视娱乐业中的电影特技、变形效果,电视/电影/卡通混编特技、MTV特技制作、仿真游戏。在教育方面,多媒体技术主要体现在形象教学、模拟展示上,比如电子教案、形象教学、模拟交互过程、网络多媒体教学、仿真工艺过程等,这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并可用逼真的形象表现所需的信息。

(2)商业广告:是另一种对多媒体技术需求较多的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特技合成、大型演示中,象影视商业广告、公共招贴广告、大型显示屏广告、平面印刷广告等,这里要用到视频捕捉、图像压缩与解压缩、图像编辑与转换、音频同步,添加字幕等技术。

(3)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传输:它可以用来模拟复杂的动作和仿真,利用计算机和其它的相关设备将人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现实技术体现在人工智能模拟上,象生物形态模拟、生物智能模拟、人类行为智能模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驾驶训练系统,它就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远程传输上的最成功表现就是多媒体在Intemet上的应用,它突破了Intemet只能传输字符的限制,从而展示给远处一个接近现实的画面,这在医疗上体现了具大的作用,象远程诊断、远程手术。

多媒体技术在上述应用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多媒体软件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多媒体硬件的发展。对于软件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等;

动画制作:AutoDesk、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等;

声音处理:Ulead Media Studio、Sound Forge、Audition(Cool Edit)、Wave Edit等;

视频处理:Ulead Media Studio、Adobe Premiere等;

对于硬件来说,不仅声频卡(Audio Card)、光盘(CD-ROM)、视频卡(Video Card)等这些基本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它的硬件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触摸屏、打印机、影碟机、音响设备等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这些产品已走进平常百姓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生活乐趣。

参考文献:

[1]尹敬齐,多媒体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多媒体仿真技术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仿真技术,实训基地,化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就职业教育的特点而言, 建实训基地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实施。工程类专业是直接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 更需要建设与企业一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工程感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 对于化学工艺这样的专业而言, 无论从规模上、安全性上还是从成本上考虑, 都无法建成与化工企业完全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培养出优秀的化工技能人才, 只有引入现代仿真技术, 使硬件设施与仿真技术有机结合, 营造高层次的化工仿真实训基地。

化工行业的特点

化工生产主要基于连续生产过程, 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 产品加工往往是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的, 生产过程的刚性较强, 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始终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能量流在生产过程中交错使用, 物料流需要循环、反复加工等生产特点使得生产装置间存在十分严重的耦合作用, 且生产过程一般伴有高温、高压、低温、真空、易燃、易爆、有毒等环境问题, 生产过程也经常受到原料供应量、原料组份变化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超量的污染排放, 或者由于控制系统失灵而引起的生产装置停车, 都将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

可以看出, 化工工业通常以大批量、高强度、连续化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成本高、过程控制复杂, 还要满足平稳、长周期、低消耗、高质量、安全性等多项生产过程要求。因此, 要在职业学校建成与企业真正一致的实训基地是不现实的。

多媒体仿真技术简介

多媒体仿真技术通过将仿真的信息和数据转变为被感受的场景、图示和过程, 辅助人们进行决策。它充分利用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 将可视化、临场感等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沉浸感, 使人的感官和思维进入仿真回路。

多媒体仿真技术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媒体的处理和合成技术, 将表达模型信息的各种媒体集成在一起, 提供了模型信息表达的有力工具, 将模型的属性、状态和行为从抽象空间转移到视觉和听觉空间。它所提供的临场体验扩大了可视仿真的范围, 允许将实景图像与虚拟景象结合起来产生近乎真实的环境。

多年以来, 多媒体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但传统意义上的化工仿真技术只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比如一些较为常见的化工实训软件, 学生只能通过鼠标、键盘的操作来控制软件提供的模拟场景。在这个层次的仿真实训中, 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依然不会产生直观的认识, 更不会培养起工程感、动手能力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还是脱轨的。

多媒体仿真技术在化工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应用

沈阳市化工学校在化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 为使学生有效掌握化工技能, 打破常规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实现多媒体仿真技术与化工实训硬件设施有机结合, 在基础建设上, 力求呈现实景化工业场景;在培训体系上, 强调将企业需求直接转化成课程的设置安排;在培训硬件设施上, 建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较强适应性的流程级、规模化实训装置, 使其与企业生产接轨, 特别是要求多媒体仿真系统不但能够模拟控制室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DCS) 的操作, 还能模拟现场装置的实际动手操作, 也就是要解决操作人员对现场装置的几何空间概念的把握和对操作设备与部件的操作力度、动态时机的把握。其中, 还必须包括控制室操作人员与现场操作人员的团队配合及协调行动。这些训练内容对复杂系统的开停车、非正常工况的处理, 尤其是在遇事故紧急状态时特别需要。

从这些理念出发, 整个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高9米的真正意义上的车间, 购置了大型设备21套, 采用工厂实景布局, 并建有中央控制室, 装有仿真软件与DCS控制系统以及远程控制实训基地的所有设备, 使整个实训基地成为大型仿真工厂。现以流程级丙烯酸乙酯装置为例, 对多媒体仿真技术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丙烯酸乙酯实训装置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 打造无物料运行的全方位化工实训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硬件装置这套装置总长18米, 高7米, 分为上下两层平台, 将工业装置中大型设备, 如塔器、反应器、贮槽、换热器、输送设备等, 在保持原设备的结构特点情况下按一定比例缩小, 通过连接真实管路、手动阀门、自控阀门及压力、流量、温度、物位、功率、组成和阀位测控传感器等, 组成丙烯酸乙酯全流程装置的硬件框架。装置的硬件设施是学生直接操作和运行系统的基础。本装置模拟了工业生产的真实环境, 所有阀门均可真实操作, 同时, 真实工业生产装置的参数是无法直接观察的, 必须通过仪表检测, 因此和真实工业装置的观测界面完全一致。本装置开车、停车、正常操作、事故处理等过程可训练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操作技能。

模拟测控系统模拟测控系统是丙烯酸乙酯实训装置实现无物料运行的关键部分, 通过模拟测控系统和数学模型, 可以使装置与仿真软件联合成一体。该系统的作用是把设备操作点的动作转变为模拟电信号, 例如,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时采集阀门转动的模拟信号, 并传送到上位计算机的数学模型中进行运算, 再把运算结果通过转换变成模拟电信号, 传送到现场的各种仪表进行模拟与数字多种方式的实时显示。所有此类功能全部采用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实现。

仿真培训系统 (OTS) 该装置是在“无物理化学过程”的状态下运行的, 装置本身没有任何真实进出物料, 所有化工生产的工艺现象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来实现, 并将这些模拟参数送至DCS。通过仿真培训系统, 培训者可以进行冷态开车、正常停车、正常生产维护等操作培训, 让受训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工业化工装置在运行。仿真培训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层的模拟软件平台和底层的模拟引擎。如图1所示, 上层的模拟软件平台提供直观、友好和功能性的图形用户界面, 为教员站控制仿真程序的运行开发和维护模型、学员站操作和监视过程模型提供图形界面支持;底层的模拟引擎是仿真培训系统的核心, 通过此引擎可以调用仿真模型库、专有模型库 (指专利商的专用反应模型等) 、物性数据库以及DCS ESD模拟机等过程模型和控制模型, 实现仿真模型的建模和驱动。

DCS集散控制系统使用现代化工常用的典型DCS集散控制系统, 用于本装置的控制与操作。DCS集散控制系统仿真包括:控制柜、操作站、显示器、工业DCS键盘及DCS系统软件和一个进行事故报警及连锁系统监控的辅助操作台。DCS用于管理、调度DCS操作软件各部分, 实现动态实时数据库、各类标准画面、键盘操作、各种算法, 以及通信的协调配合, 完成DCS操作站的显示、操作等各种功能。

实训评价与管理系统最后, 为了方便实训管理和评价, 装置还设有相关软件, 满足培训的组织和管理要求。当实训装置运行时, 软件会自动记录、分析和评价操作员的操作水平, 更适于学生实训。

结语

我校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大量运用现代多媒体仿真技术, 配合工业感强的大型硬件设施和DCS集散控制系统, 为学生创造出了近乎真实的化工仿真实训工厂。多媒体仿真技术运用高精度动态数学模型, 可以不受约束地模拟实际装置的物理化学特性, 全工况动态实时模拟装置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调控、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除此之外, 仿真培训系统可以快速初始化, 无需大量的开、停车准备工作, 没有常规运行成本, 有效规避了化工专业传统实训的缺点, 便于教学组织, 易于维护, 为化工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潘岩, 陆秀花.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J].教育前沿 (理论版) , 2008, (12) :12.

[2]宋志国, 吴振明.模具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6) :41.

[3]胡重庆.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6) :233.

[4]白继中.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2) :151.

[5]李妍, 崔永利.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技术, 2006, (11) :107.

[6]金智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分析和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 2010, (12) :175.

上一篇:意识培育下一篇:小学安全管理策略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