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

2024-07-24

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精选9篇)

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本文按照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探索研究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问题,这对新时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教学 高效课堂

G623.5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创新了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当然多媒体也为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因为其“声光电”的显现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这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谈一下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供参考。

一、多媒体教学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激情

新时期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等特点,从这方面来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为此要通过训练学生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激情,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前笔者设计的动漫课件),(配音)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是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笔者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是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意识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三、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笔者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适时提出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吗?学生先是含糊其辞,于是笔者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随后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紧接着笔者总结,把全班学生和上课学生的名字显示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学生出勤率为98.5%,最后展示在一件毛衣中的标签: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学生明白了分子不见得一定是整数的问题,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美”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笔者设计了景区图片并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这些图片学生没有能亲眼所见,所以学生很有兴趣的欣赏。当然教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会提示学生从那个角度去“看”的问题,这样就会自然的把“对称”问题讲了出来,这就是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和素质教育教学的特点,在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这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顺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11).[2]彭庆章.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 篇2

一、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 过度依赖多媒体, 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弱点, 它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堂进行的情况调整教学, 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和便利性使很多使用者忘记了多媒体技术的这一弱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不恰当使用多媒体, 忽视了教学目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它主要用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且学生又不易理解、难以接受的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 不考虑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只是一味地播放图文并茂、时髦、趣味性强的课件。运用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课件进行教学, 使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本节课的主题。

(三) 教学容量过大, 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 在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同时, 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导致了过多的课堂信息量和过快的教学进度。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 消化不良、理解不透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媒体使用不当导致的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满堂灌”现象。

(四) 忽视了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虚拟性”思维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用人机交流代替师生的人际交流, 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组织和整合当堂教学资源, 无视学生的课堂心理发生的变化, 忽视学生的批判意欲、追问意识和创构意向, 结果使学生的思考力与创造力遭到弱化, 学生的心理也容易产生不好的变化。

二、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展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它对数学问题直观的讲解, 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取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仅讲解、传授知识, 而且参与、引导和评价学生“加工”和“内化”知识的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更积极地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二) 体现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正由具体逐步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但是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所以为初中生讲授数学知识, 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重点, 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比如, 二次函数y=ax2+bx+c (a≠0) 在[m, 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移动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以及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 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 b, c, m, n的动态控制, 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 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 更能有效地掌握它, 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 确定合理的信息传播流量

信息传播流量大小的确定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情景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 课堂实际呈现的场景也是不同的。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根据情形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行为, 根据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把握, 马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确定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传播流量, 而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本身的演示过程所局限和束缚。确定适当的信息传播流量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时间更有效地分配,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缓解学生的精神疲劳。这也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精心设计, 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 用留出的“弹性区间”使学生的联想、理解、记忆等能得到激发。

(四) 变抽象为直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 教学

一、多媒体有助于数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创设一些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从生活中引入进来,引导学生生疑,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很强的优越性。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首先用电脑软件演示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破后的实物,提问学生:“如果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和以前一模一样的玻璃,应该带哪一块更方便?”这一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通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多媒体有助于教学实验

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技校学生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由于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是培养发散思维、动手操作、大胆尝试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数学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更能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然而,计算机多媒体使数学实验有了质的飞跃,借助其强大的计算和图像、图形、动态功能,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模型,使数学关系的静态结构表现为时空中的动态过程。数学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使高难度的数学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

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图形,如棱柱、棱锥和棱台的平面展开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它们侧面展开的动态过程。通过“展”与“收”的演示,使学生把平面展开图的各个部分与相应的几何体的各个侧面联系起来,空间立体感受明显,形象生动,它所带来的效果是静态二维图形所无法实现的。同时,学生用电脑自己操作、实践,探究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亲自感受到对正方体不同的拆法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又如,在讲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多媒体有助于新课标下的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要重视教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陶先生也曾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要把握好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成功实施,就应该合理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入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并拓展到生活中的数学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然而,数学的课堂形式不可能保证每节数学课都能让学生亲自在现实情境中去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途径有助于数学生活化思想的运作呢?多媒体无疑是非常之好的载体。因为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功能,能有效巧妙地将生活中课堂上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数学带入课堂。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很难把数学的这个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很多建筑物,以及自行车的结构设计,都依据的是这个数学原理。但是,当多媒体把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展示出来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接受,不需要花时间去回忆。尤其是对那些根本就很难在头脑中马上映现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的学生而言,多媒体的参与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接受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又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时,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平移的例子。很多学生举出的都是局限在教室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的实例,如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课桌的移动。很少有学生联系到平时生活中实践经历的情境。可是,当利用多媒体放映以下情境时,如商场里的人乘电梯,工厂利用传送带把产品从一个车间输送到另一个车间,自行车的行驶等等,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所以,借助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尤其是抽象的、受时空限制的知识,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更好地实现数学生活化。

四、数学教学不等于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在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展开,不能借助多媒体直接展示问题解决的书面过程,并没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质性能力。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多媒体作为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要适时使用,数学教学不等于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例如,有一位年轻教师在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欠缺对学生知识认知水平的认识,犯了一个教学方法的错误。当时的课题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学生在小学已经探究过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而那节课是要用数学的思想去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整堂课的设计都是很完美,但唯一的缺陷就是在讲到证明的过程时,并没有向学生一步步地边讲边呈现推理过程,而是在分析完思路后,完全借助于多媒体把过程同时展现,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因为初一的学生当时都是第一次接受证明的思想。那节课的弊端在学生后来的作业中明显地反映了出来。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思路,可是推理过程都很乱,一塌糊涂,结果为了弥补新课中的不足,这位教师后来不得不特意花上半节课的时间专门在黑板上向学生示范证明题严格规范的过程。可见,对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锦凌.实验带进数学课堂.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

2.卢典顺.数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反思.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

3.陈袁凤.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内部资料.2007.

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摘 要】 本文认为要达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应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利用课件突破难点、揭示数学的动态过程和本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课件 几何画板 数学教学 整合

要体现新课程之教学观,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效整合是个关键,下面就此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目前,由于不少教师对各种应用软件不是很熟悉,所以还不太习惯于使用多媒体上课,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了。有些教师似乎经常使用多媒体,但用的多是Powerpoint课件。笔者听过一节关于圆锥曲线的公开课,课上展示的双曲线,是用微软的绘图软件绘制的,与其说是双曲线,倒不如说是一段圆弧。把它当作抛物线也许还能蒙混过关,但怎么也无法把它看成双曲线,因为它离渐近线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其效果还不如徒手画的图。

再如,对炮弹运行的轨迹,有人是利用Flash制作动画。学生从中除了重复自己熟悉的情境外,却并未获得更进一步的资讯。如果是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在演示时,不仅可以改变炮弹的初速度,也还可以改变发射角,从而让学生观察它们与射程和射高之关系(见图1)。要体现数学之精髓,对不同课型、不同知识体系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是重要的。一般说来,为了展示丰富的感性材料或比较系统的知识,新课的引入、复习课或公开课宜用Powerpoint、Flash或Authorware等软件;在探究函数以及几何图形时则宜用几何画板,适当配合Excel(对立体图形,若有立体几何画板则效果更佳);对概率统计知识,为使运算便捷,则宜用Excel;对有些探究型课则可借助网络工具;对算法,可结合简单的计算机编程。

二、利用课件突破难点

高中数学主要研究变量,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函数图形的对称性和图象变换、不同参数对函数图象和性质之影响以及函数和数列的极限,等等,所有这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如能借助几何画板课件进行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也可以在“玩”中解决难点。

譬如,对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某一区间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改变参数,可以了解对称轴与区间(或区间中点)之关系,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何时取得极值(或最值)就一目了然(见图2)。

对于与复合函数有关的问题,如“已知函数f(x)=ax2+bx+c,求函数y=f(m-x2)的单调区间”,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比较难掌握的,若能利用几何画板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从图3可以看出,并不是两个函数图象一升一降,复合函数就是单调递减,同升(降)复合函数就是单调递增,而是要看y=p(x)(中间变量)的值究竟落在二次函数y=f(x)图象对称轴的哪一侧,才知道y=f(x)是增还是减,并不是直接看x的值。当然还可以随意将y=f(x)或y=p(x)改变成其它函数,让学生探究。

再如,像“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函数y=log2(x2-ax+1)的值域是R”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若用几何画板绘出函数j(x)=x2-ax+1的图象,再绘出复合函数y=f[j(x)]=log2(x2-ax+1)的图象,然后改变参数a,让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何j(x)=x2-ax+1一定要能取到零或负值了(学生在思维上总是受真数要大于零的困扰)。

三、揭示动态过程

利用几何画板揭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不仅图形直观与精确,而且还有动态计算,这是一般软件无法比拟的。

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等基本函数,底数或指数的变化,其图象会有什么变化?还有立体图形的各种变化,这些都可通过(立体)几何画板课件得到动态演示。

在三角方面,用三角函数线绘制三角函数图象以及三角函数y=Asin(wx+j)的图象及其变换等,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可以展示直观的动态效果,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由和差化积公式asinx+bcosx=sin(x+j)(其中j角由tanj=确定)可知,y=Asin(wx+j)的图象还可看作是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或振动)叠加的结果。笔者对此也作了一个课件,揭示两个简谐运动叠加的过程。

再如,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我们都会遇见这样一个问题:

定长为t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C:x2=2py(p>0)上移动,AB的中点为M,求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的坐标。这个问题用几何法也许可以轻易地解决,但线段AB能否一定过抛物线的焦点,其中点轨迹又是怎样的?这用一般的软件是很难解决的。笔者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就能很好地揭示这些问题(见图4)。通过改变线段AB的长度,就可以容易地发现当线段的长度小于抛物线的通径时线段就不会通过抛物线的焦点。

四、充分揭示数学的本质

笔者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对每种曲线的形成都用几何画板课件做了演示。为使画面简洁和美观,把一些构图元素都隐藏了,只让学生观看动点形成轨迹的过程。在后来的考试中,出现了与圆锥曲线定义有关求轨迹的试题,如“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和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FQ|=|PF1|,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什么?”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如果在演示完后,将隐藏的构图元素展示给学生,然后共同探讨动点为何能满足轨迹所需条件,其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图5便是构成椭圆轨迹的方式之一。如果改变点B,让其移到圆外,|PA|与|PB|之和就变成了|PA|与|PB|之差,则又可以形成双曲线,从中就可以发现两者椭圆与双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要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完美地结合,光表面的美观与花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在揭示数学本质上下工夫。

五、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利用几何画板能使数形结合思想发挥到极致。像比较复杂的复合函数,如y=sin(cosx)、y=cos(sinx)、y=、以及y=lgsinx等等,所有这些函数图象都可快速、准确地绘出,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拓展了数形结合的空间。对于形如y=asin2x+bsinx+c的函数,以往一般也只是通过换元法,将其转换成二次函数来考虑,少有人去关心这些函数图象的“庐山真面目”。如用几何画板将其绘出,然后再与换元后的一元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换元之本质。

六、有效利用多媒体的计算功能

充分使用计算器,在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概念的建立和运算上是大有裨益的。譬如,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0-

1、log2(-2)以及arcsin1.0001等等,计算器就会显示“无定义”或“输入函数无效”等信息,从而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方面,涉及大量繁琐的数值计算,若能合理使用像几何画板或Excel等软件,就可大大减轻计算量,避免教学环节上的枯燥与乏味,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像指数(型)函数的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以及正态分布等等,都可利用Excel软件中现成的函数得到求解。

七、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实验”

一般情况下,由于计算等因素的限制,“数学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了计算机,要做“数学实验”就变得容易、有趣了。譬如,利用Excel中的函数RAND()*(b-a)+a就可得到随机数表,特别地,若输入“=RAND()”,则可得到介于0到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通过复制,可以得到所需的个数。如对此数表进行取整(ROUND),可得到0或1的数。对其个数进行统计(使用函数COUNTIF(range,criteria),其中Range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 5 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再算出比值(频率),这可以进行类似于古典概率中的抛硬币试验。像正弦定理等命题,我们都可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和度量功能进行直观的验证,让学生先建立起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逻辑推理打下基础。

八、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为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相关知识,或以完成实习作业为目的,可让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以相关的关键词为线索查找有关的材料,从而学会收集素材、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此外,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模块,也可以自己建立相关的网页或网站,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以上是笔者在探索新课程教学的一些体验和思考。新课程需要新观念,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机地融合,让传统的数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熟练掌握常用的应用软件是必须的。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浅探 篇5

陕西神木第七中学 苏晓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众多高中学校教室里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设备,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各高中学校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与不足谈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在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引入《四种命题》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个主人很热情地约了四个朋友一起过生日,结果只有三个朋友赴约,主人见人没来齐,便说:“该来的没来”。过一会儿,有一个朋友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时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见情形不对,对剩下的一位说:“我又没说他”。结果三个全走了。提问:主人的朋友为什么会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

又如在讲正、余弦函数的图像时,传统教学只能画出静止的曲线,而利用FLASH动画可以展示正、余弦曲线的运动、变化过程,充分体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问题时,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移动而区间不动或对称轴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通过对a,b,c,m,n的动态控制,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与不变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了知识要点,有效的掌握了这个

难点。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及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2)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3)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使双边的活动更少。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因此,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我们高中数学教育必将如日中天,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数学教学设计 篇6

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胡益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学教学中单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局面正在被计算机的鲜艳色彩和运动的画面所打破。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显示着极大的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光、色、动画等创设仿真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达到情感上的体验,理智上的领悟,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组织教学上的特有优势,使用得当,将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在“图形中的点、线、面”教学中,探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方法是个成功的范例。教学时教师先演示自己设计的课件,动态地显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矩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的图形,并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自由讨论,学生自然很快地就得出结果。可以说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这样,把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及有关计算,寓于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使知识结构本身所包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果只讲“结果”,而不讲“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就被一笔购销,也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给数学罩上了一层层神秘的光环。数学离不开抽象,而抽象是个复杂过程。离开具体的抽象,容易使数学概念成为空洞的外壳和难懂的天书。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这个过程呢?要把数学家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奋斗得出的成果在课堂上用极短的时间讲清楚确实力不从心,课时也不允许,然而现在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有些内容就比较容易处理了。如,在“二次函数性质”探究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二次函数图像的课件,生动形象,效果也十分出色。学生自主操作课件,观察不同系数状态下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过程,如:顶点的变化、开口大小的变化、开口方向的改变、位置的平移等等,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最后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函数性质的初步结论,并将结论进一步扩展,联系日常生活生产的实例加以应用,从而使数学素质得以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密度,扩大信息量

常规教学运用粉笔和黑板媒体练习,单调的刺激和慢节拍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呈下降趋势,且延时多余及时的反馈,即投影媒体在教学中可以节省时间,增加练习密度,增加学生大脑思想活动的重复性和反馈性,对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巩固,如每一节的内容讲完后,采取判断、改错或填空、选择等形式映示于银幕上,要求学生在投影上解答后反映出来,使信息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按照针对性、对比性、综合性等原则精心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强化了学生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大课堂密度,提高练习效果,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反馈,做到“脑、手、口统一”“教学统一”“反馈、矫正、强化统一”,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视听与思维的运转中来,积极动脑思考,有参与感,投影练习更换题目快,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集中、愉快、敏锐的思维状态,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篇7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念及其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教学设计、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 实现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模式的转变。教师使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管理声音、图形、文本、数字和其他多媒体信息, 通过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 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 教师讲解屏幕上的课件内容, 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讲解分析问题和例题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系统的交互方式, 提高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相互作用, 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和发展, 实现多媒体系统的教学目标。这不但是一个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二、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应结合数学课程,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而现在多媒体在许多数学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 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 把多媒体的成果运用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 让多媒体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促进了他们用新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 有一部分数学课堂上并未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只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或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不完美的。

(一) 只依赖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 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跟着教师学习的方式, 复制教师讲的内容, 最终导致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脚步, 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破坏。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 一切都等着书本, 书本上说的就是对的, 教师讲的也是对的, 学生产生了“顺从”心理, 丧失了创造和探索的能力。教师过分依赖大纲, 知识的应用不灵活。

(二) 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强大的演示功能, 所以就放弃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 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用来提高教学效率的, 然而有些教师对这一点显然认识的不正确。在数学的课堂上,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播放幻灯片为主, 导致教师一直盯着电脑屏幕, 连续不断地点击鼠标, 学生在幻灯片课件中漫游, 成了课件的“奴隶”。这种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是“满机灌”, 和之前的“满堂灌”比较, 教师的板书量减少, 不需要在黑板上写公式、定义和例题, 而是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在课件中, 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致使教师讲授的速度加快, 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 就已经讲解下一个问题了,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 又由于课件信息量大以及不停地切换幻灯片, 学生来不及记笔记, 在听课和记笔记间繁忙而疲惫。久而久之, 学生会感到上数学课好累, 失去了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和反馈信息的积极性, 从而师生互动的教学要求就更难以达到。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 教师是播放员, 学生是观看者, 没有感情的屏幕成了教学中的“主角”。长时间下去, 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环节的细化分区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互相融合, 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下面就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1.知识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知识背景, 利用多媒体设置前面相关知识的超链接, 进行复习, 巩固旧知识, 引导新知识。3.内容的讲解,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把教学重难点用声音、图像、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入其境, 从而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把抽象的数学模型用多媒体由抽象变具体, 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在计算和证明题中, 就要更倾向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 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不要让他们有“走马观花”的感觉, 否则他们会认为不重要, 而不听, 也达不到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当然对于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和极其重要的知识点都可以用传统教学的模式展现出来。因此, 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才可以把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优化, 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科技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得到普及,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高中数学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3)运用多媒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计算机,尤其是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形式上,也由过去单纯的在教室里听讲变为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听讲座、协作学习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

(4)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5)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准备的题目书写在黑板上,而且在板书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板书的位置有限,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往往是需要书写好几黑板,从而导致有些板书的内容将在课堂上被擦除,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后对某些知识加以吸收和消化,必须大抄特抄,整堂课的时间大部分浪费在抄写的过程中,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实物投影,清晰明了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利用多媒体可以重复利用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数学CAI课件,可以增大教学容量,繁杂、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交给计算机去完成,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自由传输,使教育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性的劳动。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

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2)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3)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使双边的活动更少。

(4)不能以计算机代替教师,教师的作用不可削弱。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有机组织、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把握、对反馈情况的迅速反应、对课堂组织形式的妥善处置等都是任何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9

XX县XXX中学

XXX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数学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重视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学改革,就是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从而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使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呢?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保了课

堂教学的高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像一座绚丽多姿的百花园,而数学教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就只有对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了如指掌,才能引导学生漫游在数学大花园中,才能使他们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产生兴趣,达到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境界,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来创设情景,使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而又苍白。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则是声情并茂、动感十足,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学知识产生巨大的兴趣,激发出本能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静”为“动”,让抽象内容直观化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另外,使用课件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接受。

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的《三视图》一节时,利用课件:

(1)、创设情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茶杯、笔筒、罐桶瓶、篮球、足球、长方体纸箱、吊线圆锥等等,让它们一一“飞”进,插入背景音乐,有助于轻松导入课题。

(2)、提问:同学们平时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立体图形,现在请你们从这些物品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把你看出的图形画在作业本上,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图。

(3)、演示:利用光束去照物品,观察其影子是什么图形,可以验证他们的结果。

(4)、组体:用“动画”形式把小立方体组合不同的实体,让学生画出三视图,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这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轻松,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知识点容易理解,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主动地去找、去学,学习效率也就相对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问题“简单化”,消除畏惧

多媒体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利用视频播放,使深奥、抽象的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如,上八年级上册的《变化的鱼》一节时,课件首先播放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在水族箱里自由游动(提起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其次,如何素描鱼(激发学生动手);接着,利用点、线的移动,使难懂的“图形的拉伸和压缩”直观化(直观,容易理解)

又如,上八年级下册《分式》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把12朵花看作 “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2)、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

(3)、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

分之几?

(4)、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

应用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课外练习,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题型,配之以图案。在设计题目时,配之以笑脸及鼓励性的话语“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出”等语言;学生解答出来,附上一句“你真棒”!使学生在快乐之中完成了练习,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充信息,课时容量增大,优化课堂 每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怎样向这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过去经常采用 “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了!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播,对信息进行条理化处理,通过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等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毕业班的复习课《相似三角形》一节时,先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再列举近年的考点及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这

样一来,学生省去了抄题的时间,教学容量也就可以加大,教学进度也就加快,为紧张的初三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设立师生对话、人机对话,优化反馈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提问”、“举手”和“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这些方法形式单一,弊端很多。往往只能照顾到活跃而又胆大的学生,不能照顾全面,也起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框、人机对话框,使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在非面对面的形式下向老师请教,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优生而言,又可以有更多的质疑,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使教学更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差者能赶上,优者更优!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学生板算没有了,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强化出错的地方。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辅助”不能成为“替代”

多媒体教学有自己的优点,能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仅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多媒体可以将讲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地表现、很难解释的一些知识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学生,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只有在师生互动下才能实现。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授课时才能做到对 5

症下药。目前计算机缺少这种灵活性,它无法处理教学中的特殊问题或偶发事件,充其量只能在师生交互的某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了,大多数都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计算机,让计算机代替自己,教师只充当起操作员,学生跟着计算机被动地学习,听课变成了看课。很显然,这种做法师生双方缺少沟通,教与学脱节,使得计算机成了教学的累赘。例如,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了课件,画面精美,讲解很详细,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操作鼠标,不停的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学生也就只能看着教师从课本上搬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各种概念定义,计算机“辅助”的功能就已经体现不出来,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不能抛开传统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丢掉最基本的东西。

虽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它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教学。一方面,传统教学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它能以较快速度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是一个新课题,在教学改革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才能攻克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堡垒,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开传统教学,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课件不宜过于花哨

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和使用其它教学媒体一样,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效果应该很明显,但有些老师在使用时却过于追求精美的画面和逼真动态效果,在小处大做文章,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如:某教师在利用计算机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中,课件的每一页都要有不同的图片背景,而且在背景中还插入了一些Flash图片,这样不仅过于花哨,更重要的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我们要多用、大量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它的优势;同时传统教学也不可丢,不要为走形式、走过场而滥用多媒体。现实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数学课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学、乐学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资产评估学(B)答案下一篇:保安六五普法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