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管理与服务

2024-08-27

媒体管理与服务(精选11篇)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1

2013年我国政府在传媒管理与服务方面, 呈现出一些新的现象与趋势, 特别是在媒介融合时代, 政府对媒体管理的整合化、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与服务、重视媒介内容的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等方面表现突出, 值得关注。

一、媒介融合时代政府对媒体管理整合化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提出“媒介融合”概念时, 恐怕不会想到日后的世界会如此迅速而深刻地走向数字化生存、全媒体生存。[1]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 以及人类对多媒体环境的熟悉与依赖程度不断增强,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人类信息传播领域中最重要的特征。报刊、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已成为人类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一些突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例如政府按照不同媒体类别分别管理与审批, 不同媒体类别的传媒集团间存在交流障碍等。部门分割、条块封锁等问题困扰着传媒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面对这一现象, 2013年3月, 我国政府切实推进“大部制”整合, 将原先的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整合, 组建成新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不再保留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 “新总局”七项“加强的职责”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公共服务、业态整合、数字与网络出版传播、著作权保护、国际传播、市场调节、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等事业与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2]在此之前, 从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来看, 一些地方行政单位已经将其文化、出版、广播电视, 甚至旅游、体育等管理部门进行整合。

这一举措也借鉴了海外的成功经验,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管理与服务部门往往承担着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 (艺术) 教育与 (人文) 旅游等领域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工作。

我国政府面对时局变化, 对媒体管理与服务部门进行调整, 有其重要意义:

第一, 从传媒业自身发展角度而言, 这一举措是传媒发展的必然呼唤与必然结果, 也有助于媒介融合时代中国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有助于传媒事业与产业的双重解放。不同媒体形态管理与服务的条块壁垒得以打破, 不同种类信息产品的提供端与传播端的壁垒得以打破, 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繁荣扫除了障碍。

第二, 从政府管理与服务角度而言, 这一举措是我国政府传媒管理服务逐渐走向自觉的表现, 也必将有助于政府更清晰地认识到媒介融合时代媒介社会角色的变化, 提高“管办分离”的程度, 提高对事业、产业调控与推动的力度, 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此次国家层面的媒体管理机构整合可以视作地方层面整合的延伸, 有助于各级别媒体管理的统一。

第三, 从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而言, 这一举措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 释放了我国传媒的发展能量, 有助于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媒体和世界一流文化产品, 提高信息自由流动时代里中国传媒和国家整体的国际传播力, 瞄准打破不平衡的国际信息传播秩序的目标, 最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整合之后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需要进一步解决内部原有的利益分割等问题, 做到既“整”又“合”。如何将新媒体管理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相结合, 也是下一步政府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与服务

针对互联网媒体的管理与服务, 2011年5月4日, 国务院办公厅就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通知, 这是我国政府近年来针对新媒体管理与服务的重要举措;2013年春季,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一轮人事调整, 并会继续出台进一步的管理与服务措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部级单位级别受到各方瞩目, 在所有的传媒形式中,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 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在全球范围内, 网络新媒体的崛起速度惊人,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取代电视成为世界第一大媒体。电视曾以惊人的速度取代广播成为世界第一大媒体, 但其取代的过程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影响上都无法比肩当下的互联网媒体。新媒体地位的快速提升, 极大地影响着媒体自身格局, 媒体边界日益模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大众传媒与自媒体的多元存在、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同时发声……互联网显然是搅动这个格局的关键。

当今世界, 传媒不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 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人的个体特性和集体人格, 使人类生活的许多权力关系与权力结构发生了分化和重构。

第二, 就中国而言,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十数年前还只是满足民众信息搜索、社群聊天, 充满风险投资意味的互联网, 如今已经在参与政治、协助商业、供给社交、满足娱乐、开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成为最强势的媒体。

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手机作为上网终端表现抢眼, 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 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 半年内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54.4%。[3]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截至2013年6月, 我国域名总数为1470万个, 其中“.CN”域名总数为781万, 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4.0个百分点。中国网站总数升至294万个。[4]世界互联网发展已有“G2”之说,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几乎与美国平行, 许多美国较为成功的电商、视频、社交网站模式, 在中国都能很快地成功出现。

第三, 面对上述现象, 在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亟需不断调整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服务战略, 在管理和服务两大方面以“整合”、“专门”的思维对互联网的监管采取措施。

一则, 从管理角度而言, 在我国, 互联网一方面在推动舆论监督、民主协商、政治改革等方面贡献巨大, 这一点值得肯定并需要各方继续推动;但同时, 互联网自身环境也亟待净化, 网络行为不端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些乱象, 导致有损中国形象的国际事件和国内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这需要我国政府有专门的整合机构进行监督。此外, 近来的“斯诺登事件”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整合各方力量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社交网络媒体的重要性也逐步被政府所认知。正是由于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 并已经成为国家对外、对内安全的重要一环, 所以对政府管理而言, 亟需改变互联网领域监督、管理的被动局面。

二则, 从服务角度而言, 我国政府亟待解决先前的互联网内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文字新闻类由国新办管理, 影音内容准入牌照归广电总局审发, 出版、游戏类由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监管。针对这些交叉重叠、条块限制等管理与服务问题, 新成立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将集中统一负责网络新闻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审批和日常监管, 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等网络文化领域业务布局规划等。[5]这有助于我国互联网业的发展壮大, 在对内传播与国际传播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举措, 以整合互联网管理。

总之, 这一举措一方面使我国互联网“政出多门”的多头管理体制得到一定程度整合, 若政府措施得当、管理合理则有利于我国互联网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 有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 互联网各方参与者行为的规范。未来我国政府在互联网的管理与服务方面将进一步推出长效举措, 并可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立法的进程。

三、重视媒介内容的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

传媒公共服务既是一个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传媒掌握的社会资源是公共信息通道、交流平台, 它营造了一个可供大众共享的空间, 其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公益性角色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 我国传媒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与发展非常迅猛, 取得了一些突破。2011年中国首次超过德国, 成为全球第三大娱乐与传媒消费和广告市场, 仅次于第一位的美国和第二位的日本。

但在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带来巨大产业效应的同时, 我国传媒的社会文化责任担当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在市场化、产业化的浪潮中, 在“娱乐至死”的环境下, 一些传媒机构与公司过度追求效率, 过度强调产业、收视率、票房, 出现了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 如恶性竞争、低俗化、收视率至上等问题, 严重损伤了我国传媒的口碑、形象和尊严。这些问题影响到社会层面, 成为造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重要原因。

所有这些传媒公共文化服务践行方面的不足, 市场化与公益化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 我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 正面回应, 寻找解决途径。

近年来, 我国政府在宏观层面发出了有力的声音, 如在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及2012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 都强调了传媒公益性的重要性。在微观层面,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 如2011年10月原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坊间称“限娱令”) 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 (坊间称“限广令”) 等。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 新成立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七项“加强的职责”, 其中有三项明确规定了加强公共服务、公益性指导的职责。[6]

这些政策实施之后取得了一定成效, 特别是2013年我国传媒业界在平衡公益性与市场化的自觉方面, 有一些良性表现, 这一点在电视综艺和纪录片等影响力较大的传媒作品产品中表现突出。

第一, 就电视综艺节目而言, 近年来, 特别是2013年的一些电视选秀类节目呈现出一些重视传媒公益性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表现: (1) 通过传媒平台筹集公益基金, 通过“梦想类”选秀节目发放公益基金, 达成公益目的; (2) 尊重、聚焦普通人的人生, 为普通人取得成功提供渠道和舞台; (3) 重视情感的打造, 特别是对百姓亲情、爱情、友情的展现与抚慰; (4) 鼓励原创, 提升对民间原创的关注, 提升民间原创的地位。虽然综艺选秀类节目不可避免地带有“编剧”色彩, 但至少上述价值观引导是正向的, 值得鼓励。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梦想合唱团》可做此类节目的代表。该节目表现的是, 八位中国当红明星回到家乡, 通过海选召集二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当地百姓, 组成城市“梦想合唱团”, 经过训练、竞赛及他们的情感故事, 赢得晋级, 获得相应的公益基金, 并将公益基金投入到其家乡的公益事业当中。此类节目将海外成功的娱乐节目模式与中国传统的道德元素相结合, 体现了市场化与公益化的相得益彰, 这也是未来我国电视文艺的发展方向之一。

第二, 纪录片作为电视文艺中提供严肃、知性等“硬”内容的表现形式, 比其他电视文艺形式散发着更多的公益气息, 海外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电视都将播放纪录片作为重要内容提供。近年来, 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纪录片在对内提供公共服务、对外提高国际传播力方面的作用, 原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秋发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中国国家管理部门第一次对纪录片发展提出的整体性指导意见。受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 近两年我国纪录片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出现了《舌尖上的中国》等精品力作, 培育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这一国家级纪录片制播平台。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两年多来已在内容生产、播出渠道、产业运营、文化引领、国际传播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纪录片的发展。

传媒市场化与公益化的结合, 是新一届中国政府正视、重视当前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现状的表现。弥合不同阶层、地域与城乡之间的差距, 解决不同阶层、地域与城乡之间的矛盾, 将成为无论是政府施政, 还是传媒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当然, 市场化和公益化相结合, 不是放弃市场而一味追求公益。毕竟在现代社会, 传媒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各种要素如果不能构建为一种产业化的组合和运作模式, 必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内在的生命活力, 传媒的影响力便无从谈起。

总之, 2013年我国政府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的管理与服务, 以及重视传媒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等方面, 呈现出一些新的管理与服务的思路与变化,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未来, 如何进一步保持我国传媒的良性快速发展, 考验着传媒管理者、业者、学者的智慧。

由于我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些乱象, 导致有损中国形象的国际事件和国内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这需要我国政府有专门的整合机构进行监督。

弥合不同阶层、地域与城乡之间的差距, 解决不同阶层、地域与城乡之间的矛盾, 将成为无论是政府施政, 还是传媒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注释

1[1]胡智锋, 刘俊.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 (4) .

2[2][6]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EB/OL].人民网, [2013-07-17].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717/c120837-22227177.html.

3[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3-07-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4[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3-07-17].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P020130717505343100851.pdf.

5[5]陈振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挂牌.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11-05-05 (4) .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2

——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玫

2012-11-26 16:24:5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4期

【英文标题】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Library Service of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Gu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Guangdong, 510006)

【作者简介】杨玫,女,1968生,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大学图书馆 广东 510006

【内容提要】 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舆情信息提供、舆情信息保障、舆情信息跟踪、舆情分析、决策参考等服务。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the media public opinion provided by library for local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providing, information guarantee, information tracking,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decision reference etc..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ervice, it needs improvement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technology, enhancing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breaking the geographical limitations of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topics, opening up new means of active service besides providing good passive service.【关 键 词】媒体舆情/信息服务/图书馆/广州大学public opinion of media/information service/library/Guangzhou University 引言

媒体舆情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部门根据用户需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媒体舆情信息,形成类型多样的舆情信息产品,为地方政府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服务。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舆情信息提供服务、舆情信息保障服务、舆情信息跟踪服务、舆情分析与决策参考服务。

广州大学图书馆从2002年开始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以“媒体眼中的广州”数据库为核心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以信息速递、信息汇编、舆情分析、专题数据库为代表的系列舆情信息产品,为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政协、广州南沙区、荔湾区、萝岗区等政府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为地方政府了解舆情,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

2.1 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

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在当代社会,危机总是与媒体分不开,不是媒体引发,就是媒体放大。因此,媒体舆情监测及预警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现代社会,舆论时刻都在生成、汇聚、运动、变化。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通过对媒体舆情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发现有价值的舆情点,对于负面及敏感舆情征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有效察觉潜在的舆情危机并及时预警。其目的在于发现媒体舆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现实中的潜在问题和矛盾,在萌芽阶段将矛盾大而化小,小而化了,避免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后果。

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可分为日常监测、突发事件监测、敏感时期的监测三种类型。

日常监测的重点是媒体对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经济工作等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对政府各项工作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反映。为党政机关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升其社会预测力和科学决策力。广州大学图书馆每天早晨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群发《每日热点新闻及敏感新闻快递》,每天上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相关舆情联络人发送《港澳台媒体今日涉穗报道》,均属于日常舆情监测范畴。

突发事件舆情监测,是指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密切监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由于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影响面大,变化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多而杂,其中不乏各种流言和“小道消息”,而可供决策者思考的时间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舆情监测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是使其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广州大学图书馆在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2010年“推普废粤”事件期间,每日上午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发送一份舆情快递,帮助有关部门掌握即时的舆情变化动态。

敏感时期舆情监测的重点是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不良思潮、消极言论、敏感话题,特别是境外媒体对敏感事件的相关报道和评价,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挖掘出处于潜伏期的负面舆情信息。广州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境外媒体加强监测,分析敏感新闻的内容、意图、涉及面与相关影响,每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发送《奥运/亚运期间涉穗涉粤舆情简报》,供政府部门参考。

多年的实践表明,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特别强调反应速度,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度、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细致的观察能力、快速的舆情反应能力,及时捕捉到舆情信息中的“敏感点”。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众多舆论引导的成功实践证明,发现舆情的速度与引导舆论的难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发现得越早,引导得越及时,引导的效果就越好[1]。因为舆论传播中有先入为主的规律。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总是相信第一次听说的情况,而对后来的说法总是存有怀疑[2]。因此,不管是舆情引导,还是处理危机,抢占“第一时间”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2]。快速反应是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的生命。

2.2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是根据用户的媒体舆情信息需求,进行舆情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加工,按照用户要求的信息提供方式和提供周期提供给用户。

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舆情信息提供服务,使党政机关能够及时掌握重大舆情,准确把握舆情形势、趋势和态势,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贴近民心,把握社会的脉搏。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类型多样,时间周期灵活。其信息产品可分为:

(1)定期提供的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每日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东省涉警新闻每日摘报》、《广州市南沙区每日新闻动态》、《广州市公安局政法类新闻每日汇编》;每周提供的《每周广州新闻要目》、《海外英文媒体每周涉穗新闻选译》;每月提供的《广州市××区重要媒体信息选编》、《广州市领导人政务活动新闻汇编》;每年提供的《广州市政协媒体信息汇编》、《广州市××区媒体信息年度汇总》等。

(2)不定期提供的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州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新闻报道专题汇编》、《广州市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专题汇编》等。

(3)专题数据库类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州市领导人政务活动新闻报道数据库》、《涉穗境外媒体记者数据库》等。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的关键在于舆情信息收集的广度。广州大学图书馆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及重点新闻网站、香港慧科数据库、美国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多途径收集舆情信息,做到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全面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形式方便实用。

2.3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系统化服务,其要点是根据用户所从事的某一工作或业务活动的需求,跟踪其业务工作或活动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全方位的舆情信息服务,以确保用户工作或业务活动的进行。

广州大学图书馆围绕广州市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工作开展全方位的信息保障服务,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广州市是较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城市。2003年1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公开,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3]。至2008年,广州市属各部、委、局、办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已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148人。广州市新闻中心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统一的新闻发布平台。广州大学图书馆从成立之初即开始为其提供信息保障服务,根据新闻发布各环节的信息需求,进行全程信息保障。具体包括:

(1)通过对媒体舆情信息的广泛收集、开发研究,围绕地方政府重大决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改革措施、经济社会热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行舆情信息的挖掘,从中发现社会民众关心的、议论的、满意的、不满意的、有疑问的舆情点,为新闻发布会选题提供参考。

(2)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广泛搜索国内外中外文媒体、国家相关部委网站、政府网站、权威的政策法规数据库及各相关数据库,收集与新闻发布会专题相关的背景材料,社会、媒体、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及省市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权威媒体相关的报道口径等资料,提供给即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相关部门,为新闻发布会提供背景资料。

(3)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后,广泛收集境内外媒体对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报道及舆情反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汇总,编辑成册,供相关部门参阅。并经整理后收集到新闻发布会资料库中,成为以后同类新闻发布会的背景材料。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帮助党政机关实现了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利于其因势利导,最终达到舆论引导的终极目的。

2.4 舆情信息跟踪服务

舆情信息跟踪服务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进行跟踪研究,根据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舆情特点,收集、整理、分析并提供舆情信息,为政府部门有效引导舆论提供参考;或对某一媒体、记者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立场和报道特点,为有关部门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

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对广州亚运会的跟踪服务,从2004年广州申亚开始,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圆满结束,历时七年。根据不同阶段亚运工作的重点和舆情的关注点,提供了大量的舆情收集、整理与分析服务,为亚运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了信息保障。

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分为事件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结束期四个阶段[4]。针对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跟踪服务分阶段地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对各个阶段的舆情作快速评估,分析其舆情规律,帮助政府部门把握控制和引导舆情的最佳时期。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在非典时期,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阶段地收集整理舆情信息,提供阶段性舆情分析,以便政府部门根据舆情情况和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正确判断。

广州大学图书馆还建立“涉穗境外媒体记者数据库”,对境外媒体派驻广东的记者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分析特定媒体/记者的固有报道框架、报道兴趣、形式偏好和观点基调等,为相关部门制定媒体/记者应对及沟通原则和方法提供参考。

2.5 舆情分析、决策参考服务

舆情分析、决策参考服务是针对领导决策的需要,围绕某一时期或某一‘特定课题搜集相关新闻报道或评论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综合、选择、预测、推荐,对相关舆情作出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论述,并在准确把握当前舆论状况的基础上,对舆情作出评价和预测,提出有分析、有根据的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可靠的依据[5]。

舆情分析产品分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如广州大学图书馆的《港澳台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海外英文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广州市××区媒体舆情分析》等均属于综合性的舆情分析产品;《境内外媒体涉穗新闻专题分析》、《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舆情分析》、《广东省涉警舆情每月分析》、《广州市公安类舆情每周分析》等属于专题性的舆情分析产品。这些产品在广泛收集境内外媒体舆情的基础上,经过统计、综合,分析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相关的舆情态势、媒体的报道基调和可能的舆情走向,提出舆情应对、舆论引导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有益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及时掌控舆情导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思考

3.1 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

据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位居全球第一[6]。网络媒体以其快速、滚动、海量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7]。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的特点,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受到群体压力、群体极化和群体无意识现象的影响,网络舆情容易走向偏激,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收集分析。

但是,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如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也存在网络媒体覆盖面不够的问题。由于人力所限,广州大学图书馆目前对网络舆情的收集范围只局限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经网、南方网、大洋网等大型主流新闻网站。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网络舆情,不能对网络负面信息及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

目前,业界已经认识到,有效的网络舆情信息服务需要借助强有力的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近期,广州大学图书馆引进了清华同方的KSpider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定制跟踪和监控互联网实时信息,可从网页、博客、论坛等各种网络信息源采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以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辅助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热点发现、热点跟踪、敏感信息监控、舆情预警等应用,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网络信息采集与监测[8]。目前,如何有效实现该系统与“媒体眼中的广州”数据库的对接与整合,探索不同类型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收集策略的定制方法和诀窍,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查全率与准确度,争取早日熟练利用该系统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服务,是其正在全力推进的工作之一。

3.2 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还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目前,图书馆提供的舆情分析服务都是由用户提出服务要求,图书馆按需组织提供服务,属于被动服务的模式,舆情分析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如广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舆情分析服务,选题往往局限在广州地区发生的事件或舆情。

在资讯时代,舆情的形成和发展非常迅速,任何应对和表态失误都可能酿成或加深舆情危机。对已经形成的舆情进行分析,只能对以后的舆情应对和引导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已有的失误和后果却爱莫能助,只能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笔者认为,舆情分析选题不仅要了解领导决策的现实需求,投其所好、解其所难、给其所需,还应主动站在领导的角度、站在全局的地位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挖掘领导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主动选题,向用户推送具有前瞻性、主动性的舆情分析产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突发性舆情,可以避免“第一时间”的应对失误,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

例如,从云南晋宁县看守所的“躲猫猫”事件、到湖北荆州市公安县看守所的“洗脸死”事件,再到近期广东茂名市第一看守所的“盖被死”事件,何曾相似。这些事件均是由于事件发生之初的应对失误引发民众广泛质疑而导致的舆情危机。如果湖北、广东的有关部门能够吸取“躲猫猫”事件在舆情应对方面的教训,把好“第一时间”的“死因解释”关,就能赢得更多的舆论主动权。再如,广州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期间的舆论引导与决策,完全可以借鉴厦门PX项目事件中政府舆情应对与舆论引导的经验与教训。由此可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很有必要。

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必须建立舆情分析选题的有效机制,保证选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可在各党政机关、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资深新闻从业人员中聘请一批学者和专家,组成舆情分析选题“专家库”、“智囊团”,定期对社会舆情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利用其信息渠道和研究成果,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信息汇集的基础上,提炼新闻话题,精选出针对地方政府潜在决策需求的舆情分析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在舆论引导、舆情应对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领导决策提供有预见性的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3

【关键词】媒体服务器;投影;视觉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11.012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体服务器功能越来越强大,由简单的视频播放发展到涵盖概念设计策划、展示播放各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在演出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从事舞台多媒体设计已有多年,舞台多媒体从刚引入国内由少数人把玩的新生事物发展成由一批专业人员赖以谋生的独立行业;由最初简陋的播放软件发展成为专门应用于各类演出,具有实时修改、媒体合成等强大功能的媒体服务器。相对于一般播放软件,媒体服务器具有以下优势:

(1)通常能控制多个投影及LED等播出设备,更具有扩展性和可靠性,更能激发艺术家的创意;

(2)功能不再局限于多媒体的播放呈现,而涵盖了创意实现的整个流程;

(3)所涉及的演出类型不再局限于室内的舞台演出、产品发布会,而是扩展到室外的建筑投影、灯光秀等。

如今,较主流的媒体服务器有:高端(High End)公司出品的奥松媒体服务器(Axon HD)、德国酷乐视(Coolux)的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 Pandoras Box Server)、国内与比利时合作的ShowPower ArKaos媒体服务器以及瑞典Dataton公司的Watchout媒体服务器 、芬兰Picturall Octo 媒体服务器等。各种媒体服务器的操作界面各不相同,大致功能基本一致,又有各自的特点。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着重介绍常被用于演出、艺术表演的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和 Watchout媒体服务器。前者功能强大,应用范围较广,但相对昂贵;而后者功能相对简单,价格也相对便宜。它们在视频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常被作为表演的高低搭配使用,以满足不同预算、需求项目的需要。

1 实时媒体合成的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

第一次接触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当时作为游客,笔者不禁惊叹于各个展馆多媒体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之后了解到它们大都运用了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在“城市地球馆”,地球母亲的面貌以前所未闻的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外部直径30 m的巨大半球形投影美轮美奂(见图1),视觉效果平滑流畅,当游客踱步到球体正下方,内部设计精妙的穹顶投影,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该项目使用了30套播放器(Pandoras Box Player)和2套管理系统(Pandoras Box Manager)。

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意思是“魔盒”,即跳出传统视频播放技术的条条框框,用开放创新的态度促使实时视频技术飞跃发展。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及相关软件系统构成的“魔盒系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剧场舞台、露天广场到电视广播导播间,游船甲板以及现代博物馆等。由于其富有创意,具有扩展性和可靠性,2008年“魔盒系统”获得艾美奖技术及工程的多项大奖(2008 EMMY? Engineering Awards),确立了它在实时媒体合成、显示控制和交互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

最新版本“魔盒5”(Pandoras Box Version 5),进一步扩展了原有的实时视频处理和控制系统,优化了项目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其强大的功能完全覆盖了从概念设定到最终实现的整个项目流程(见图2),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且具有可靠性。

由于操作界面(见图3)采用集成设计,“魔盒5”系统各软件的界面得以互相兼容和共享,不同版本间的转换也很容易。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集中控制和同步视频。创作者可以将无限数量的潘多拉系统设备搭配混合使用并集中控制,通过网络同步播放媒体内容(见图4)。

具体而言“魔盒5”集成了一些新的功能,有以下特点。

(1)实时导入和记录功能使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可以从任何实时的输入源捕获记录2K及高清的视频。能够从任何高清串行数字接口(HD SDI)或者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直接捕捉实时视频,并转换成HD MPEG格式。而视频输出与记录功能大大改进了工作流程,能以高清视频格式导出完整的镜头,同时具有灵活的实时编辑系统。

(2)萤火虫3D粒子系统(FireFly 3D Particle System)能创建复杂的实时粒子效果,创造交互3D合成空间。在系统里,各类发射器可以设置并模拟应用各种力(例如风力和重力)。

(3)Aeon特效引擎(Aeon FX Engine)能够创建合成无限数量的特效,所有效果和动画通过网络系统自动同步。

(4)新的潘多拉魔盒管理软件能支持ASIO音频接口,并且提供多通道同步音频回放。

(5)新型的四重服务器(QUAD Server)具有四个独立的高清输出口和内建编辑管理功能。

(6)远程输入设备的嵌入,使可穿戴设备(如AirScan)或摄像机跟踪设备能够通过网络将采集的数据直接转送到魔盒系统,并显示出输出设备的信息。

“魔盒5”具有完美的渲染技术,直观的媒体显示控制和强大的渲染引擎。作为魔盒系统的灵魂,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能够将影像投射到任何形状和表面的物体上,方便快捷地调整视频和图像,改变其颜色、大小和位置等。它能通过软件管理控制任何数量的服务器,通过系统专有的网络将各媒体服务器上的视频和音频素材同步,在3D空间实时渲染、合成、编辑,根据项目需要设置播放分辨率(最大播放分辨率4K)和输出格式,满足现场演出和多媒体秀的需要。具体而言,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有以下突出功能。

(1)梯形校正(Keystone Correction)

nlc202309021025

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The Pandoras Box Servers )的专利“梯形失真算法”能够根据需求准确计算扭曲,这样当程序控制投影仪的移动时能同步计算图像需要扭曲的程度,缩短设置时间。

(2)高级弯曲(Advanced Warping)

内置的弯曲编辑器(Warping Editor)可以创建自由变形网格(FFD),使投射的影像能够随意变形弯曲以适合任何形状的投射面。

(3)边缘融合(Softedge Blending)

边缘融合功能(包括横向、纵向的融合)与变形技术协同工作,可以设置多台投影同时投射在同一平面或几何体上。

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的硬件基于可升级的服务器组件和可扩展的Raid硬盘,通过液晶屏面板(LCD)选择远程网络,设置输出,控制播放。目前它有多个版本,主要包括DUAL Server (双服务器)、QUAD Server(四重服务器)和BROADCAST Server (广播级服务器)。DUAL Server包括2个DVI输出端口,支持8个显示输出,可选择输入源的控制面板。而QUAD Server则包括4个DVI输出端口和编辑管理功能。BROADCAST Server则主要应用于多系统、多屏幕显示的电视导播间,包括2个3G/HD SDI输出端口和2个HD-SDI输入端口。

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的应用范围包括剧场演出、室外建筑投影秀、演唱会和电视导播间等。

(1)在剧场演出中的应用

在音乐剧《病人》(The Patients)中,瑞士著名喜剧演员马可·璃茉(Marco Rima)出演安置在精神病收容所的“病人”。演出抛开传统的舞台装置,运用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编辑功能产生的多种投影效果与表演相结合,如图6所示,表现精神错乱产生的夸张混乱的错觉。

该剧的视频系统使用2台18 000 lm的科视(Christie)高清投影机,舞台上所有设计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投射的介质;1台媒体服务器系统(Pandoras Box server STD)搭配一套媒体管理系统(Pandoras Box Manager PRO)控制多媒体影像和舞台表演的合成。服务器系统控制三个白色活动墙体的旋转,使影像与载体(活动的墙体)同步。一部分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与一个单独铺满绿色幕布的房间拍摄,设置在绿幕房间的摄影机将他们的表演捕捉记录并实时传送到服务器上。设计师通过服务器上的潘多拉盒子媒体管理系统将捕捉的视频抠像处理,通过投影实时呈现在舞台上,与舞台的表演互动。

(2)建筑投影《暴风雨下的达姆施塔特》

在德国城市达姆施塔特(Darmstadt),艺术家使用数台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发挥媒体服务器能对影像进行校正、变形和边缘融合,以及方便快捷地对影像进行调整,改变影像的颜色、大小和位置等,将精心设计的影像投射到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的市中心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美丽城堡上;同时结合电脑灯的效果,构筑了15 min的建筑投影秀《暴风雨下的达姆施塔特》(见图7),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场表演与多媒体视像、音效巧妙结合,给古老城堡穿上了充满科技感的时尚外衣,震撼了在场的数千观众。

(3)电视节目录制《下一个超级模特》

世界著名电视节目秀《下一个超级模特》(Next Top Model)奥地利版本的第三季决赛在维也纳著名的千禧年活动中心(Millenium Event Center)录制,录制现场设置了投影环境,使用6套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和1套潘多拉盒子媒体播放器,运用其边缘融合的功能对投影图像进行拼接,配合模特的走秀给导播间的四壁铺满了各种风格的影像,炫丽的影像与不同风格的时装表演交相呼应,见图8。

(4)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会

加拿大歌手、国际巨星席琳·迪翁在她的《抓住机会》环球之旅演出中使用6套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用于设制多媒体环境。灯光和舞台设计师伊夫·奥库安(Yves Aucoin)运用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实时合成的特性为迪翁的现场表演打造了惊艳的视觉效果:设置在舞台前的摄像机将记录的席琳·迪翁影像以高清视频格式实时传输到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对影像实时处理,再结合天空白云等其他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后,通过在舞台上方的多块大型LED显示屏分别呈现,如图9所示。

2 高性价比的Watchout媒体服务器

Watchout媒体服务器由于其物美价廉,操作便捷,被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所选用,如上海杂技团、中国儿童剧院等。笔者对Watchout媒体服务器较为熟悉,从2008年第一次尝试上海杂技团出品的多媒体杂技秀《浦江清》,到最近山西晋中晋剧院新编晋剧《王家大院》(见图10),一直使用这套系统。相对于潘多拉盒子媒体服务器覆盖从策划到播放控制各个环节的强大功能, Watchout媒体服务器更侧重于多元融合播放。它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其特点是成本低、融合效果好、调试简单、功能强大、扩展性好。

系统由一台安装Watchout软件的主控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控制一至多台播放服务器,主控计算机负责视频素材的编辑、控制,播放服务器则负责播放主控电脑编辑好的素材。每台播放服务器最多可支持6个显示输出,输出达1 920×1 080的高清分辨率的画面。其异形矫正、融合拼接功能适用于直屏、弧幕、环幕、球幕、双曲面幕、柱体幕等各类异形幕;支持投影、LED、等离子屏、LED墙等各类显示设备,也可混合使用。

它还具有同步播放、媒体编辑和表演控制功能。在播放器上加装采集卡后,可支持实时信号的画中画功能,通过丰富的输出控制接口来对各种外部设备进行同步表演控制,满足演出的需要。常用于剧场演出、数字美术馆等。例如澳洲出品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见图11)和奔驰汽车的发布会均使用了Watchout媒体服务器(见图12)。

近年,由于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 Watchout媒体服务器显得廉颇老矣,力不从心。但2015年推出的Watchout媒体服务器最新版本“V6”增加了3D投影功能和对全新视频编码的支持,使它获得新生。

在“V6”控制软件里,任何数量的虚拟影像都可投射在三维物件上,然后通过微调即可得出最佳的投影效果,全新的标记校正功能,可帮助操作人员准确地找出投影位置,提高了3D编辑流程,还可直接导入3D模型文件,如3DS、OBJ及Collada(DAE)文件格式。在投射物体的不同面上添加视频、图片,使创意最大化!

使用“V6”,操控者可轻易编辑设计出色的投影效果,只需将3D模型导入WatchoutWATCHOUT,然后在三维物体表面上载入贴图,再用全新的3D投影显示设置配上标记校正。新的预览可视化功能,可将3D模型作为道具去模拟一个真实的环境,设计者可从不同角度环视整个演示环境,在到达现场前便可预计出舞台演示区设备情况,最大程度地节省安装调试时间。“V6”新增的支持无损压缩编码的功能,如V210、Apple ProRes和HAP。配备高效能的硬盘,如固态/磁盘阵列式硬盘,即可播放TIFF图片序列的无压缩视频。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多媒体在演出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艺术家在演出创作实践中的需求也促使舞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服务器功能越来越强大,由简单的视频播放发展到涵盖概念设计策划、展示播放各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媒体服务器带来的实时导入记录、交互3D编辑合成、直观的媒体显示控制和强大的渲染引擎、远程输入设备的嵌入等新功能使得演出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舞台的空间也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各个媒体服务器厂家都与时俱进,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适当选择,巧妙运用,将大大增强视觉表现力,促进视觉艺术的发展。

(未完待续)

(编辑 杜 青)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4

在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中, Win2003 Sever因具有可视化的界面, 使用方便、配置灵活、用途广泛, 可为网站提供Web服务、FTP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和代理服务等一整套的网络服务优点而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 因此局域网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器操作系统多采用Win2003 Sever。由于Win2003Sever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一直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这些潜在的隐患严重威胁服务器的各种数据, 特别是网络教学服务器的安全和系统的平稳运行, 尤其是在学校,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显示欲、破坏欲给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器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因此首先做好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 合理设置系统, 将有助于防止“黑客”入侵、非法操作、病毒入侵以及误操作等对系统数据造成的侵害, 保障多媒体网络服务器的安全。

1 Win2003 Sever的合理安装

1.1 分区和分区格式的选择以及逻辑盘的分配

Win2003 Sever的安装相对于LINUX等操作系统来说比较简单, 但其系统下的硬盘分区必须符合网络环境的要求, 建议最少建立两个分区, 一个系统分区, 一个应用程序分区。这是因为微软的IIS经常会有泄漏源码/溢出的漏洞, 如果把系统和IIS放在同一个驱动器会导致系统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远程获取ADMIN。推荐的安全配置是建立三个逻辑驱动器, 第一个大于4G, 用来装系统和重要的日志文件, 第二个放IIS, 第三个放FTP, 这样无论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目录和系统文件。我们知道, IIS和FTP是对外服务的, 比较容易出问题, 而把IIS和FTP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上传程序并从IIS中运行。盘符的分区格式一定要选用NTFS格式, 不能使用任何FAT32分区格式, 因为NTFS格式的安全性远远高于FAT32格式。

1.2 安装顺序的选择

很多网络管理员觉得顺序有什么重要, 只要安装好了, 怎么装都可以的, 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Win2003 Sever在安装中有几个顺序是一定要注意的。首先, 何时接入网络:Win2003 Sever在安装时有一个漏洞, 在你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后, 系统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 但是并没有用你刚刚输入的密码来保护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你再次启动后, 在此期间,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DMIN$进入你的机器。同时, 只要安装一完成, 各种服务就会自动运行, 而这时的服务器是满身漏洞, 非常容易进入。因此, 在完全安装并配置好Win2003 Sever之前, 一定不要把主机接入网络。其次, 补丁的安装应该在所有应用程序安装完之后, 因为补丁程序往往要替换/修改某些系统文件, 如果先安装补丁再安装应用程序有可能导致补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IIS的Hot 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装。

1.3 版本的选择

Win2003 Sever有各种语言的版本, 对于我们来说, 可以选择英文版或简体中文版, 许多专家都建议在语言不成为障碍的情况下, 最好使用英文版。大家都知道, 微软的产品是以Bug&Patch而“著称”的, 中文版的Bug远远多于英文版, 而补丁一般还会推迟至少半个月。也就是说一般微软公布了漏洞后, 安装中文版Win2003 Sever的服务器会有半个月处于无保护状态。

1.4 组件的定制

Win2003 Sever在默认情况下会安装一些常用的组件, 但是正是这个默认安装是极度危险的。你应该确切的知道你需要哪些服务, 而且仅仅安装你确实需要的服务, 根据安全原则, 最少的服务+最小的权限=最大的安全。典型的Web服务器需要的最小组件选择是只安装IIS的Com Files, IIS Snap-In, WWW Server组件。如果你确实需要安装其他组件, 请慎重, 特别是Indexing Service, Front Page 2003 Server Extensions, Internet Service Manager (HTML) 这几个服务很危险。例如, 服务器只用于网络教学的文件及数据管理服务, 不提供Web服务或FTP的服务器, 就不必要安装IIS。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器的物理安全管理

物理安全是指防止意外事件或人为破坏具体的物理设备, 如服务器、交换机、机柜、线路等。机房和机柜的钥匙一定要管理好, 不要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机房, 防止人为的蓄意破坏。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以使人为无法破坏硬盘数据。

2.1 设置BIOS

设置BIOS密码, 设置BIOS禁用软盘、光驱、U盘引导系统。

2.2 禁止usb设备

在BIOS中禁止usb设备, 现在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USB兼容设备, 如u盘、usb活动硬盘、usb接口手机、数码相机等都可通过usb接口接入电脑, 这些设备里很可能带有病毒木马程序、黑客软件、游戏、图片等, 极大地危胁服务器的安全。

2.3 在服务器上设置系统开机启动口令

2.4 不创建任何DOS分区

3 应用系统的安全

在Win2003 Sever上运行的应用系统如:SQL数据库、IIS服务、Internet Explorer等, 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 (如:软件厂商的Web站点) 获得其补丁程序包, 以解决其安全问题Win2003 Sever网站的网络服务安全管理。原因在于服务器提供服务, 主应用程序若有明显漏洞, 就如跳板一样, 可以绕过典型防护直接进入主机系统, 危害巨大。例如SQL溢出漏洞等。

4 注册表安全

Windows注册表是帮助Windows控制硬件、软件、用户环境和Windows界面的一套数据文件, 注册表是Windows的核心。通过修改注册表, 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限制、优化等等。病毒木马黑客则时常向注册表添加自启动执行文件及配置文件, 直接危害系统安全。

限制对注册表。首先, 取消或限制对regedit.exe、regedit32.exe、regedt32.exe的访问;其次, 利用regedit.exe或文件管理器设置只允许管理员访问注册表, 其他任何用户不得访问注册表。

备份和恢复注册表。具体方法:“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然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选“文件”--“导入”/“导出”。除了以上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的软件来帮助我们备份系统注册表, 比如“超级魔法兔子”“Windows优化大师”“Tweak”等。

5 账户的安全管理

Win2003 Sever是多用户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 它默认安装时建立了多个用户组和多个用户, 不同的用户组和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 同一个用户组的各个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Win2003 Sever通过对用户账号及文件权限审核, 实现对用户的各种操作权限进行设置, 既可以控制用户的操作又有允许用户访问所需的资源。因此, 科学地设置用户账号, 合理分配账号, 合理分配权限, 利用系统对权限的验证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越权操作对系统造成的危害。

5.1 管理Win2003 Sever内置管理员账户

Administrator是Win2003 Sever内置管理员账户, 它具有对系统完全控制, 进行管理的权限。但系统不允许删除, 为了系统的安全, 可将Administrator改名, 尽量伪装成普通用户, 创建一个陷阱用户把它的权限设置成最低, 也就是什么事也干不了的那种, 并且给它加上一个超过10位的超级复杂密码。这样可以让那些黑客们忙上一段时间, 才发现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5.2 管理Guest

Guest是Win2003 Sever的另一个内置账户, 通过缺省的Guest账户, 非法用户未经许可就可以获得对服务器的访问权。在计算机管理的用户里面把Guest账号禁用。为了保险起见, 最好给Guest加一个复杂的密码。使用记事本, 在里面输入一串包含特殊字符、数字、字母的长字符串, 然后把它作为Guest用户的密码拷进去。

5.3 限制用户

账户要尽可能的少, 限制不必要的用户, 去掉所有的Duplicate User用户、测试用户、共享用户等等。这些用户很多时候都是黑客们入侵系统的突破口。经常检查系统的用户, 用一些扫描工具检查系统账户、账户权限及密码。

5.4 定期及时删除已经不再使用的账户

5.5 控制授权用户的访问

配置授权用户适当的NTFS访问控制可以增强网络的安全。取消或更改缺省情况下的Everyone组的“完全控制”权限, 要始终设置用户所能允许的最小的文件夹和文件的访问权限。

5.6 不显示上次登录的用户名

具体操作如下:通过“本地安全策略→安全选项”启动“交互式登录不显示上次的用户名”。

5.7 设置登录难度

通过“账户策略→密码策略”与“账户策略→账户锁定策略”设置密码的复杂性, 锁定账户登录次数, 锁定时间等。

6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6.1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2003 Sever提供了许多服务, 例如Win2003 Sever的Terminal Services, IIS, RAS等, 而这些服务都有可能产生漏洞, 威胁系统的安全。因此, 如果系统不需要提供这些服务, 应关闭或改为手动启动方式。这样, 在系统启动时这些服务就不会启动了, 也就避免了相应的漏洞。

禁用服务:

打开控制面板, 进入管理工具——服务, 关闭不必要服务。

6.2 关闭不必要端口

端口是计算机与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端口, 如开放过多的端口则对系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常用的端口有80口, 用于Web服务;21口用于FTP服务, 25口用于SMTP服务, 23口用于Telnet服务;110口用于POP3服务等。当服务器只提供比较单一的功能时, 可考虑只开放具体使用的端口。关闭端口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网上邻居→属性→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 (TCP/IP) →属性→高级→选项→TCP/IP筛选→属性。选中启动TCP/IP筛选 (所有适配器) , 对TCP/IP/UDP分别添加需要的端口。

7 禁止建立空链接

默认情况下, 任何用户都可通过空链接上服务器, 枚举账号并猜测密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禁止建立空链接。

1) 修改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 SetControlLsaRestrict Anonymous的值改为1。

2) 修改Win2003 Sever的本地安全策略设置。“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选项”中的Restrict Anonymous (匿名连接的额外限制) 为“不容许枚举SAM账号和共享”。

8 网络安全服务配置

8.1 TCP/IP的安全配置

网站需要的通讯协议只有TCP/IP, 而NET-BEUI是一个只能用于局域网的协议, IPX/SPX是面临淘汰的协议, 没有必要放在服务器上。

1) 解除NETBIOS与TCP/IP协议的绑定。NETBIOS在局域网内是不可缺少的功能, 在Web服务器上却成了黑客扫描工具的首选目标, 所以必须解除NETBIOS与TCP/IP协议的绑定。方法为: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网络→属性→TCP/IP→属性→高级→WIN→禁用TCP/IP上的NETBIOS。

2) 安全配置TCP/IP。配置方法是在网卡属性中的“TCP/IP→高级→选项→TCP/IP”里进行筛选, 原则上只要打开需要的端口就可以了。

8.2 防范Ping入侵 (ICMP入侵)

Ping入侵方式也叫ICMP入侵, 它也利用了Windows系统的漏洞。服务器将会因CPU使用率居高不下而崩溃, 这也就是有名的DDo S服务 (拒绝服务) 攻击:在一个时段内连续向服务器发出大量请求, 服务器来不及回应而死机。对付这类攻击可安装网络防火墙, 如天网等, 在设置里面选择“不允许别人用Ping命令探测本机”, 也可以使用Win2003 Sever自带一个Rotting&Rmote Access工具, 这个工具初具路由器的功能, 利用处理工具, 可以定义输入输出数据包过滤器。

8.3 防范IPC$攻击

IPC$攻击是黑客入侵常用手段。IPC是远程网络连接, $表示隐藏共享, 服务器上设置隐藏共享是方便用户共享文件。然而, Win2003 Sever默认用户与目标服务器建立空连接并链接到服务器, 利用这个空链接, 远程用户可得到用户列表并通过字典工具或穷举破解口令, 从而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安全。通过修改注册表及关闭端口防范IPC$攻击。

1) 修改H K E Y_L I C A L_M A C H I N ES y s t e mCurrent Control SetControlLas|Restrict Anonymous值改为00000001, 禁止枚举账号。

2) 修改Win2003 Sever本地安全策略, 设置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选项中的Restrict Anonymous为不允许枚举SAN账号和共享。

3) 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停止系统默认共享, HKEY_LICAL_MACHINS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ServiceLanman ServerParameterAuto Share Server键值为0。

4) 空链接用的端口为139, 通过修改注册表可禁止空链接进行枚举。选择本地连接→TCP/IP属性→高级→WIN→禁用TCP/IP上的NETBOIS即可。

8.4 终端服务安全设置

1) 修改默认端口。

终端服务是黑客攻击的对象, 修改默认端口是终端安全设置的方法之一。终端服务的默认端口为3389, 可将其修改为其他端口来回避黑客攻击。方法为:

(1) 服务器端。KEY_LI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ControlTerminal ServerWadRdpwdTcp键, 找到并修改Port number值为所要设置的端口, 再打开HKDY_LI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 SetSontrolTerminalserverWinstationRDP-TCP子键, 将Port number修改为所设置的端口。

(2) 客户端。修改连接服务器的客户端的端口时先按正常步骤建立一个客户端连接。选中这个连接, 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出, 在指定位置上生成一个后缀为.cns的文件。打开该文件, 修改“server port”值为服务器端的Port number值, 然后导入该文件, 这样客户端就修改了端口。

2) 安全审核。

在“管理工具→远程控制服务配置→连接”处, 右键单击“RPD-TCP”连接, 选择“属性”, 在其窗口中选中“权限”, 点击右下脚的“高级”, 选择“审核”, 增加一个“everyone”组, 审核它的“连接”“断开”“注销”和“登录”的成功和失败。在“管理工具→日志查看→安全日志”可看到该审核记录。

8.5 IIS的安全配置

IIS又称为Internet服务管理器, 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最容易受到攻击的一个。采用默认设置安装IIS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保证系统安全, 可对其进行如下配置:

1) 更改Web服务主目录。右键单击“默认Web站点→属性→主目录→本地路径”, 将“本地路径”指向其他目录。

2) 删除原安装默认的inetpub目录。

3) 删除以下虚拟目录:_vit_bin, IISSamples, Scripts, I IShelp, IISAdmin, IIShelp, MSADC。

4) 删除不必要的IIS扩展。如果设置服务器的扩展, 就可以在远程打开主页文件进行修改。删除不必要的IIS扩展方法为右键单击“默认的Web站点→属性→主目录→配置”。

5) 备份IIS配置, 可使用IIS的备份功能, 将设定好的IIS配置全部备份下来, 这样就可随时恢复IIS的安全配置。

9 其他安全策略

9.1 启动安全日志

安全日志记录了有效和无效的登录操作, 以及创建、打开、删除文件等与资源使用有关的事件。使用管理器可以在安全日志中指定要记录的文件。系统默认安全日志是不启动的, 应将安全日志打开并随时查看日志文件, 了解系统是不是有异常, 发现并及时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9.2 安装和设置防火墙

对于教学服务器来说, 安装防火墙是非常必要的。防火墙对于非法访问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但是并不是安装了防火墙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而是需要进行适当的设置才能起作用。主要是规则的制定, 规则可以从网上下载, 再进行相应改动后导入。

9.3 安装杀毒软件及实时监控软件

可以安装360安全卫士等能实时监控注册表更改的监控软件, 杀毒软件必须及时升级、定期杀毒。

9.4 定期清理服务器

由于教学服务器上有些文件夹必须完全共享, 所以应定期及时删除上传的游戏、图片等与教学无关内容。

9.5 病毒木马及入侵检测

系统遭遇病毒木马, 黑客入侵服务器, 都需要服务器的IP地址和所开放的端口, 因此可以在网上邻居中隐藏服务器的IP地址, 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名保密。建立服务器通讯端口列表, 屏蔽一些敏感的端口如139、3389、5000, 了解部分病毒或者木马的常用连接端口, 如“冰河”的7626端口、“广外女生”的6267端口。安装病毒防火墙和网络防火墙, 定期对病毒库进行更新, 按计划查毒杀毒。定期用DOS命令netstat-a或者Super Scan, 端口扫描器等软件对服务器开放的端口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和以往备份的端口列表进行比较。若发现未知端口有异常连接建立或者正在监听, 特别是高端端口, 则立即断开网络, 用检测木马的软件如Trojan Remover等进行检测。用进程检测软件如Windows优化大师监测服务器所开的进程, 并和以往的进程列表作比较, 留意不明进程。注意观察Win2003server的服务, 因为它是在系统启动前加载的。可将Task Scheduler、Run As Service、FTP等改为手动, 最好能够了解各种服务的作用, 了解服务器所开的共享, 可用net share命令来查看。

在运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机器开启了一些很奇怪的服务, 如r_server这样的服务, 必须马上停止该服务, 因为这完全有可能是黑客使用控制程序的服务端。

9.6 定期用户检测

打开“计算机管理”, 检查用户和组里是否有非法用户, 尤其小心管理员权限的非法用户。禁止系统提供的Guest用户, 因为黑客常用Guest进行系统控制, 对于Administrator则应进行改名操作。对于有非法用户的目录, 应仔细察看并定期对事件查看器进行筛选和分析。审核安全日志, 选择“管理工具”里面的“本地安全策略”, 在本地策略里的审核策略中进行审核操作。利用regedt32进入注册表, 提升权限后, 展开SAM分支, 查找可能的隐藏的克隆管理员帐户。

9.7 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备份

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备份, 以防止不能预料的系统故障或用户不小心的非法操作。最好使用双硬盘备份, 以便出现系统崩溃时 (通常是硬盘出错) , 可及时地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9.8 服务器内部管理

系统管理员不要私自在服务器上试用新软件, 尤其是大型软件和Beta版软件, 不要用服务器作为上网的主机, 不要让不具备权限的人接近服务器。Win2003 servr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系统的崩溃多由于人为的误删除或者误操作所致。

9.9 学生教育引导策略

现实告诉我们, 在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中,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来自校园内部。所以, 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及相关法规的教育, 同时也要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 保障教学网络服务器的正常使用。

1 0 结束语

基于Win2003 Sever构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服务器虽然面临各种威胁, 但只要机房管理人员恪尽职守, 注重防范, 维护教学网络服务器系统安全是完全可行的, 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戴有炜.Windows 2003网络专业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鑫, 沈传宁.网络安全技术教程:攻击与防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5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馆服务;可行性分析;欧美案例

Abstract:With the revolution of Web2.0, social media has had a deeper access to public life and even affected public service in the archive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tools does not adapt to the way people live, but agrees with service mode in the archives. Meanwhile som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tried the social media tools in archives serv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practices in these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tools in Chinese archives.

Key Words:Social media;Archives service;Ffeasibility analysis;Case study in Europe and America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戴维·菲尔里在其博客中提到:“……如何巧妙地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机构的关键任务之一。随着大部分联邦机构以及白宫运用社交媒体的经验不断丰富,在档案馆的工作中运用社交媒体,我们可以更多地协同工作,为对方和公众提供更大限度的服务和透明信息,并邀请公众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1]

1 社交媒体工具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现状

在Web 2.0环境下,网民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同时是它的生产者。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工具就是在这样的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有:Flux RSS 、Blog、Facebook、Twitter、YouTube、LinkedIn;在我国,有“豆瓣”、“人人网”、“微博”、“互动百科”、“优酷网”等本土社交媒体平台。

1.1 Web 2.0 环境下社交媒体工具的概念。“社交媒体”(也称“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分享意见、观点和经验的工具和平台。根据法国著名信息学家Alain Lefebvre先生的观点,社交媒体以网络为主要载体,以“独立的个人”建立社交圈子,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等。[2]简单来说,社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

世界上最早的社交网络雏形出现在1978年(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随后1995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交友网站:Match.com。自2004年Facebook、2006年Twitter建立后,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公众生活的“必需品”。

1.2 社交媒体工具的分类方式。国内外不同专家对社交媒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Thelwall根据社交媒体工具设计的不同目标,按照社会化(Socialisation)、社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和导航(Navigation)将其分为三类;根据国内社交媒体营销专家唐兴通的观点,“社交媒体”可大致分为八类: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ites);视频分享网络(Video Sharing Sites);照片分享网络(Photo Sharing);合作词条网络(Collaborative Directories);新知共享网络(News Sharing Sites);内容推选媒体(Content Voting Sites);商务关系网络(Business Networking Sites);社会化书签(Bookmarking Sites)等。

1.3 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利用和通过社交媒体这一平台获取资源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这个已存在和可被继续开发的市场是巨大的。在北美,来自皮尤网和美国生活(美国专业互联网调查机构)的两项题为“社交网站与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美国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调查显示,79%的美国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而其中有66%的人使用社交网站,超过2008年同类调查数据的两倍。在欧洲法国2011年初的数据表明:在Facebook全球6亿拥护中,其中30%在美国,法国拥有2000万的用户。这意味着,45%的法国网民已经注册了Facebook。[3]其中,注册用户也不再局限于年轻人,到2011年5月,57%的法国用户超过25岁,三分之一超过35岁。[4]根据Comscore的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Facebook用户平均每个月使用4个小时以上时间浏览和活跃在这个拥有6亿用户的平台上。[5]

在政府应用方面,2012年3月美国国会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已有超过1504个联邦政府注册了域名,建立网站的数量更是数以千计。截至2011年6月,24个联邦机构中有23个注册了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的账户,每个总统内阁机构也都至少注册了一个Twitter账户。另一项针对3000名联邦官员的调查显示,为便利工作使用Facebook的人已占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6]

1.4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与优势。传统的社会大众媒体,包含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内容由发布者决定,公众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然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下,公众可以直接参与信息的产生和发布,并可根据兴趣不同形成小众化的社群。这些社交媒体的服务和功能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费用相对便宜或免费,广受现代青年人的采用。社交媒体和传统社会媒体的区别可简单归类如下:

传播结构: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都可以进行广泛传播,但前者多属于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生产销售模式;而后者则对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民”都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并且传统模式下,信息一旦形成就不可再进行修改,可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公众可对信息进行进一步更新、修改。

专业要求:在传统媒体模式下,进入信息发布平台的专业门槛较高,例如,记者、摄影师和编辑等;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每个公众都是“记者”、“摄影师”和“编辑”,不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就可以发布信息并对所发布信息进行传播。

即时程度:一般的传统媒体,根据节目内容和规模,常有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或者几年的制作时间;而社交媒体,因为对信息的加工时间短,所以发布是即时的。

费用与成本:传统媒体的信息产生需要相对高的费用支出;然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下信息发布产生的成本极低或者免费,这为信息的发布方和接受方都节约了经济成本。

当然,在不同的理论中对于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还有不同的阐述,但是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交媒体工具作为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新型工具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优势,是企业、政府和信息服务部门不可忽略的传播方式。

2 档案馆在其服务中采用社交媒体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不同的用户对社交媒体工具的使用有不同的目的,个人可利用社交媒体扩大交友圈、加深亲朋间联系;企业可利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商业活动,开展商业宣传;那么,作为信息服务部门的档案馆为什么要采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服务呢?其优势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2.1 社交媒体工具可提升档案服务的“透明度”(transparence)和“可视性”(visibility)。社交媒体工具的“透明度”和“可视性”为档案馆信息公开建设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性。档案馆通过社交媒体工具可以即时发布最近的工作动态、新增馆藏以及展览信息等,让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档案馆的近期工作,提升了档案工作的“透明度”。与此同时,公众作为信息创建的参与者,可以即时添加评论、发表对档案馆工作的意见,协助档案馆工作人员一起建设档案工作。

2.2 扩大档案服务范围,加强档案部门与用户间联系。档案部门使用社交媒体工具,一方面,可以将其服务贴近公众的生活,因为越来越多的公众采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工具来获取信息,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还是国内的人人网、微博,都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档案部门使用社交媒体工具可以更贴近公众生活和信息获取方式。

另一方面,这些社交媒体工具可以为档案部门带来潜在的“用户群”,例如,档案馆发布的历史知识、创建的档案讨论组都可以直接吸引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公众,并分享给有着同样兴趣的公众。这既是档案增值服务和公众教育的一种形式,也让档案馆吸引了更多用户知道、了解并走进档案馆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和研究。

2.3 形成档案工作者服务平台、增进档案部门间合作和联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档案部门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彼此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开发合作项目,形成“档案服务”的“朋友圈”,解决工作中共同遇到的问题。若档案部门采用例如LinkedIn等专业平台,还可以进行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打破传统的招聘模式,为档案服务部门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为档案专业毕业生、档案工作者的就业打破壁垒,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2.4 降低档案宣传和服务成本、节约档案服务成本。由于大部分的社交媒体平台都是免费的,因此,档案部门在进行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其成本,仅需1名~2名工作人员专门或者兼职负责社交媒体工具的创建和维护。这种低廉的宣传,为档案馆服务提供了便利并不增加运营成本,对于宣传和服务经费缺乏的档案服务部门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3 社交媒体工具在欧美档案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收效

2009年至2011年,从发布博客开始,美国国家档案馆推出了种类繁多的社交媒体项目。短短三年时间,累计在13个社交平台上开创了135个项目。2011年5月,美国国家档案馆首开先河,开创了自己的“维基人”。截至2012年8月,共上传9万余份数字档案复制件到维基百科共享。[7]法国国家档案馆的网站上提供了所有档案服务部门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并及时更新新加入的服务部门。截至2013年5月,已经有23个国家、地方级档案馆拥有自己的Facebook主页,12个档案部门使用Twitter与公众进行即时交流。[8]2011年,法国档案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des archivistesfran?ais)还形成一个专门研究团队,探讨档案馆如何更好地利用强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带给档案馆的是更为贴近公众的服务方式,[9]将档案馆服务安置在公众日常生活“随手可及”的地方,揭开档案服务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陈旧”的面纱。

相对于遗产领域的其他部门(博物馆、图书馆)而言,法国档案馆在其服务中采用社交媒体工具相对较晚。例如,法国数字图书馆(Gallica)在其网站建设的同时建立了Blog、Facebook主页和Twitter,并长期活跃在这些社交媒体上,每天对新的电子文件、影像及图书馆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截至2013年5月,其Facebook主页就已经拥有25126粉丝(2013.05.09),并持续增长。

法国芒什省档案馆是最早采用社交媒体进行其服务工作的欧洲档案馆之一。其Facebook主页建立于2010年5月,截至2013年5月拥有3139粉丝(2013.05.09)。在建立Facebook主页之初,芒什省档案馆就建立了社交媒体使用的长期计划与目标。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可视阶段,让公众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芒什省档案馆的活动;喜爱阶段,让公众喜欢上档案馆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提供的历史知识、文化活动以及档案服务的推广;合作阶段,让社交媒体成为芒什省档案馆建立与其他档案部门、文化服务部门合作的平台。根据Jérémie HALAIS先生(芒什省档案馆文化活动负责人)的评定,目前该省档案馆的Facebook主页已经进入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喜爱阶段。

不同于公众个人或企业,档案馆作为政府服务部门,其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具有公众性,因此,不可因为采用的是社交媒体工具就忽略档案馆的公众性。在这方面,芒什省档案馆在采用社交媒体之初就制定了《社交媒体使用规定》,[10]该《规定》明确了在其Facebook等主页上进行信息发布、评论的原则,不得违反人权、进行性别和种族歧视等17条。在信息发布方面,主页允许公众发布图片、文件,但仅可以在其评论中出现,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芒什省档案馆的观点。[11]在过去的三年中,芒什省档案馆的Facebook主页保持着1天~2天更新的速度。宣传档案馆近期的文化活动,例如展览信息、公众教育以及为青少年准备的手工坊(Atelier)等,成为该省档案馆文化活动的宣传平台,在地方文化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档案服务部门也已经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的使用中,例如,在新浪微博中搜索“档案馆”,已有相关用户207个,其中包括省市、高校档案馆;各级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人员等。如果我们关注某些省市档案馆微博所发布的信息,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会议信息发布”、“参观和学习活动”等。尽管这些信息的发布起到了一定政务公开的作用,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并不是公众所真正关心的。相反,相应的档案、历史知识和文化活动是公众喜闻乐见的。因此,档案馆在进行自身社交媒体网络建设时,切不可停留在“以我为主”的传统思想,要时刻考虑公众需求,利用社交媒体工具的优势建立“档案馆公众服务”的平台。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博单位也已经开始运用社交媒体工具,在其服务中进行系列尝试。仅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截至目前(2013.05.13)其官方微博粉丝已达380万;手机应用《文博任我行》自助导览和《国博展讯》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系统均可下载并多次获得推荐。相比之下,我国档案馆在这些服务领域涉足尚浅,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服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太阳译.加入“合唱”——谈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运用[N/OL].《中国档案报》.2012.06.21 (总第2321期) 第三版.

[2]Alain Lefebvre, ? Les réseaux sociaux ? : de Facebook aux nouveaux Intranets, la généralisation des réseaux sociaux[M], Paris, 2008.10. Page : 13.

[3]Facebook数据统计报告.

[4]Socialbakes数据统计报告.

[5]comscore数据统计报告.

[6][7]李映天,吴薇编译.美国国家档案馆:用社交媒体打造档案文化传播的新平台[N/OL].《中国档案报》,2013.04.01日.

[8]http://www.archivesdefrance.culture.gouv.fr/ressources/medias-sociaux/.

[9]http://www.archivistes.org/Archives-et-medias-sociaux.

[10]http://www.archivesdefrance.culture.gouv.fr/static/4882.

[11]Jérémie HALAIS, ? Pourquoi une présence sur les médias sociaux? ?, texte dactylographiédune intervention aux journées Mnésys de Besan?on, 6-8 avril 2011, 8 p.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6

社交媒体基于互联网Web2.0的产生和发展,并以其无可比拟的社会化和技术性,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的领域从最初的媒体、娱乐发展到政府、教育等众多行业领域。美国国家档案馆与档案管理局(以下简称NARA)率先成为社交媒体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探索领跑者。他们将社交媒体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推行,于2010年12月8日对外正式发布社交媒体战略(socila-media-strategy-2010-12-08)[2],意在充分应用现代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档案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历史使命及发挥档案价值,目前已取得非常明显效果。为此,本文通过介绍NARA社交媒体战略主要内容、分析其实施情况及应用成效,结合国内档案管理服务现实需求,探析社交媒体对我国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思路。

一、NARA社交媒体战略

NARA社交媒体战略的提出基于六个核心价值观、专注于三大社区。其六大核心价值观包括:一是协作性,NARA将与广大民众一起完成档案工作任务与使命;二是引领性,NARA将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面领先于政府机构和文化机构;三是创新性,NARA将担当具有热情、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领导者;四是多元化,NARA将成为尊重多样性、倾听各种声音的场所;五是社区性,NARA将更多地关心、关注政府社区、公民档案员及相互关系;六是开放性, NARA将营造一个不乏权威的开放环境。三大社区指的是档案工作者社区、政府社区和公民档案员社区,其中“公民档案员”特指社会各界做档案工作的非档案专业人士。

为实现六大核心价值观,NARA分别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社交媒体实施战略:

一是变革档案工作者社区的社交媒体战略。NARA认为,开放的关键是要释放集体的潜能;面对面的交流与协作可以带来更好的协作、更高的效率和更少的分歧。因此提出借助社交媒体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障碍。具体战略措施有:增强员工使用社交媒体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将NARA发展成为社交媒体的领导者、行业专家;实施和鼓励应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合作、建立专业网络、开展信息和状态更新的共享。

二是关注政府社区的社交媒体战略。NARA认为,政府社区成员的观点、专家建议及智慧将有利于指导其行动计划,必须加强与其合作。具体战略措施包括:创建与政府社区对话的空间和平台;参与在线空间的对话,关注联邦文件管理者、解密文件持有者、公民及公众利益团体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实施并证明社交媒体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打造NARA实施电子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

三是着力发挥公民档案员作用的社交媒体战略。NARA认为, 公民档案员所做的大量研究,为丰富国家历史做出了贡献;公民档案员所具有的开放共享精神,可使档案资源更加丰富和方便利用。 具体战略措施有:积极加入档案研究者、公民档案员及潜在的公民档案员参与的在线空间,使NARA的资源与服务更方便获取和共享;鼓励和认可公民档案员的价值与作用;为档案研究者和公民档案员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实现互助;将档案专业目录转变为社会化目录,邀请公众丰富在线提供的信息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基金支持等。

上述三个方面的实施战略将六个核心价值观全面贯穿于档案管理服务的三大社区,充分体现了NARA个性化服务、以人的需求为本的服务宗旨。

二、NARA社交媒体战略的实施情况

NARA社交媒体战略发布至今,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利用社交媒体收集、管理、发布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及宣传档案文化方面开拓出一条创新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实施方式。根据NARA官方网站,美国国家档案馆利用Web2.0技术已构建20种社交媒体平台,几乎涵盖了当前各种社交媒体应用形式。既有公共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如博客(Blog)、脸谱(Facebook)、Flickr、Youtube、维基空间(Wikispaces)、推特(Twitter) 等,也有美国国家档案馆自建社交媒体平台,如公民档案员(Citizen archivists)平台,提供广大公民档案员进行档案标注、内容编辑与信息分享;甚至创建了第一个移动档案应用APP:历史上的今天(Today’s Doc Mobile App)。NARA社交媒体战略的应用推广面也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其职能管辖范围内的国家档案馆,还包括15个区域性州资料馆及13个总统图书馆。目前所有总统图书馆以及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辖的11个州资料馆都创建了不止一种的社交媒体服务。

2.实施成效。NARA社交媒体战略发布至今,稳步推进。根据NARA最新的社交媒体应用统计公报(social-media-snapshot-fy-2015-03)[3]数据,社交媒体在宣传档案、 发挥档案价值、提升档案关注度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且在提升档案管理、丰富档案资源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Facebook作为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网站之一,NARA在其上建立了26个不同主题的档案,内容涉及档案中的宪法、教育、 档案应用研究、档案保管、档案修复等多个方面。据统计,仅2015年3月Facebook上档案主题的月浏览数达840万多,月活跃用户高达233万多人,年发帖数高达5786万多,可见其影响力和关注度。 Twitter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NARA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在其上建立了13个主题,内容涉及国会(Congress in the Archives)、南北战争(Discovering the Civil War)、档案管理(NARARecordsManagement)、 档案保存项目(National ArchivesPreservationPrograms)、 历史上的今天(Today’s Document) 等多方面,同时也建立了12个美国总统图书馆官方微博。目前,Twitter的月访问数达31万多。NARA的博客服务实践较早,截至目前已建立14个档案相关博客,包括国家历史出版物和记录博客、档案工作者博客、国家档案馆教育博客、国家解密中心博客等。档案博客的访问量也是惊人的,根据2015年3月的统计数据, NARA的档案博客的月总浏览量达10万多,其中美国档案政府官方博客(Archives.gov blog)的月访问量达3.5万多人次,博客页面浏览量达7.2万多次;年档案博客浏览量可达74万多次。Flickr是一个全面、一流、高效的图片分享网站。NARA于2009年在其上建立了美国国家档案馆社区,提供207个相片集共计12354张图片的分享。2015年3月Flickr上的月访问用户0.86万多,月浏览量204万多,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可见档案多媒体资源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公民档案员板块(Citizen archivist dashboard) 是NARA基于社交媒体创建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应用形式。其中标注(Tag)板块目前提供2800多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报、1800多张灯塔图片、88张华盛顿民权游行资料以及海恩路易斯、美国新闻署电影胶片、间谍通信等各种专题相片,开放给公众按照自身理解添加标注;转录(Transcribe)板块目前提供了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的内战间谍、总统记录、选举权请愿、逃亡奴隶案例等300多个主题资源,公民档案员可以在线浏览、转录、注解档案内容、反馈意见建议。编写文档(Edit articles)板块目前已上传10多万余份数字档案复制件,供广大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系谱学者以及档案工作者共享。NARA馆长在一次宣传报告中宣称,曾经一张新上传的图片资料8小时之内在维基主页的访问量达到400万次的惊人数量!

3.发展趋势。NARA社交媒体战略的实施随着社交媒体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而变化。有些社交媒体档案服务随应用的转变而呈下降趋势,而有些社交媒体档案服务随应用的广泛而逐年增长, 其中个别发展势头出人意料。根据最新的NARA社交媒体应用统计公报数据,虽然美国政府档案官方博客、美国国家档案馆的Youtube频道、档案维基(Our Archives Wiki)的浏览量有下降趋势,但基于时下主流社交媒体所构建的档案应用服务,如Facebook、Flickr增长明显,社交媒体引发了民众对档案前所未有的关注。

三、NARA社交媒体战略实施特点

NARA社交媒体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找准档案管理服务需求与社交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点。社交媒体应用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并不断发展变化。NARA能够准确把握每种社交媒体应用的特点,结合档案信息特点和应用服务需求, 合理选择社交媒体工具,利用不同社交媒体应用平台的优势,建立相应的档案服务。如利用Facebook强大的网络社会关系,扩大档案的传播面,提高宣传度;利用Flickr强大的音视频共享功能,收集、 共享档案资源;利用Wiki协助共享功能,发挥群体智慧,构建档案知识库。

2.充分利用主流社交媒体公共平台,建立档案宣传与服务。公共社交媒体平台,由第三方专业公司构建,拥有强大的功能、庞大的用户群体,直接在其上构建档案服务,投入少、见效快。美国国家档案馆及部分州档案部门都分别在Facebook、Flickr、Twitter、Tumblr、 Youtube、Wiki等热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了相应的档案应用服务,其用户访问量也是最多的。

3.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应用形式的多样性,构建多形式的档案信息服务。为了给用户提供多途径的应用服务,NARA往往会针对一种档案信息服务,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构建多种社交媒体应用; 例如;几乎所有档案blog都建立了相应入口RSS(entries RSS)服务和评论RSS(comments RSS)服务,方便用户获取相关服务。

4.基于社交媒体构建独具特色的档案社交媒体应用。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仅依托现有的公共社交媒体平台构建服务, 一方面不能满足档案工作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发挥社交媒体技术本身的特点与优势。NARA为充分挖掘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潜能与智慧,创建公民档案员板块(Citizen archivist dashboard),是社交媒体与档案管理服务有机结合的大胆尝试。目前该板块专门为广大公民档案员提供了标注(Tag)、 转录(Transcribe)、编写文档(Edit articles)、上载与共享(Upload and share)四大服务,在发挥公众创造内容、分享与传播信息、完善与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取得非常明显效果,成为现代技术与档案管理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典范。

5.建立完善的档案社交媒体应用规范标准。为了有效、规范地应用好不同的社交媒体,NARA针对不同的社交媒体应用分别建立相应的档案应用规范标准。目前NARA已针对Blog、Facebook、 Flickr、Twitter、Tumblr、Youtube、Wiki等14个档案社交媒体应用制定了详细的使用规范(policys),详细而明确地规定各种档案社交媒体应用可发布的内容、审核机制等,保证其良性发展。

四、基于社交媒体的我国档案管理服务创新思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都迫切要求档案部门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新工作。社交媒体完全打破传统信息媒体传播方式,赋予每个人创造、传播内容的能力,具有参与性、交流性、共享性、社区性、连通性、多平台性等诸多突出优势和特点;NARA已将其引入到档案工作,不仅变革了档案工作内涵理论,而且在档案收集、整理、发布、利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国档案管理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资借鉴的做法。

1.利用社交媒体强化档案宣传、信息发布与传播。当前,档案部门官方发布档案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门户网站,而面对如此浩瀚而变化未定的网站信息,如何让用户及时获得他们所感兴趣的信息,是信息发布者最为关注的。社交媒体中的RSS功能,不仅能让发布者根据用户需求,细化所发表的信息内容;而且能够主动将其推送到订阅此类信息的用户手中。因此,像RSS一类的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应用到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中,可以有效改进档案信息发布形式, 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社交媒体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关系网络越大、用户越多越活跃、信息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播范围就越广的特点。基于社交媒体建立档案博客或档案社区服务,发布内容、形式更加广泛的档案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更加灵活地传播档案信息,吸引更多潜在的档案用户群体,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和档案工作的宣传。

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几乎所有的主流社交媒体应用中开设档案部门的官方账号,并在其档案门户网站中建立相应的链接入口,形成多途径的信息传播与宣传阵营,这也是提高档案传播、宣传效果的简便易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2.利用社交媒体加强档案信息收集与补充完善。当前,国内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普遍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方面是馆藏历史资源丰富,但因跨越年代久远,涉及内容广泛,依靠现有专职档案人员对档案原文内容进行著录信息的补充标识及内容的准确、全面把握,存在很大难度;另一方面是历史老档案材料不够完整,补充完善存在困难。而档案材料的不完整、对所管辖档案信息资源认识的不全面,将妨碍档案的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发挥。社交媒体具有“重视个人、发挥群体智慧”的特点,档案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用户参与这一特性,发挥民众档案员的能力和智慧,突破现有档案收集、整理的模式。NARA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某些主流平台上创建 “档案馆公民档案员研究组”,为全国各地进行档案扫描或翻拍的研究者提供分享档案信息资源的上载与共享(Upload and share)平台,开拓档案信息收集的新途径;设立档案转录试点工程项目,提供人们在线浏览、转录、注解档案内容、反馈意见建议等服务,并根据内容划分若干专题或主题,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划分不同等级,方便用户使用。NARA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公民档案员的能力和智慧,而且有利于收集群体智慧对档案多视角的理解和认识,是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3.利用社交媒体“简化”档案资源管理。目前国内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的管理,基本都是基于国家及行业的著录标引标准进行管理。而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档案标引对于专职档案人员而言易于理解,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不见得那么易于接受,势必会影响其对档案的查阅利用。社交媒体中的社会化标签(Tag),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建立自己的标注。Tag工具应用到档案资源管理中,不仅可以在档案专业分类、标注的基础上建立用户协作分类、标注体系,便于用户管理好所查阅的档案,依据个人意愿、表达方式和检索习惯检索档案;而且有利于档案专职人员掌握用户的兴趣和关注点,反过来指导档案资源的收集和档案分类管理向更加人性化方面发展。此外,用户使用Tag对档案信息进行标注,还可以减轻档案专职工作人员著录工作量,调动用户参与档案管理、档案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档案的参与度。

4.利用社交媒体提质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是档案服务利用的高级形式,其编研成果以资源聚合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不仅方便使用, 而且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档案编研是一项需要专家组团完成的知识提炼工作,对人员素质、档案资料、时间精力等方面要求都较高,因此,目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编研工作虽然重要,但实际编研成果少、质量低的状况。社交媒体“重视个人、发挥群体智慧”的特点与档案编研工作性质及要求相切合,我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中的维基百科(Wiki)等应用形式,将其作为用户参与的辅助式档案编研平台,让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参与到档案编研工作中来;参与者既可以贡献自己专精的部分,也可以在他人编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意见、 补充资料,以备他人参考及查证。这种依托公众的新的档案编研模式,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档案编研成果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状态,而且利于提高档案编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5.利用社交媒体改进档案服务。档案服务工作是搭建公众与档案部门之间的桥梁,是发挥档案价值与作用的主要途径。应用社交媒体可以有效改进档案服务,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密切以网络社区为平台的沟通联系,使其更具便利性、个性化。具体做法有:利用社交媒体技术与平台,细划欲提供的档案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定制,实现信息服务的主动推送; 档案部门可在此基础上,对用户的特征、兴趣爱好及关注点等进行深入分析,主动推送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智能化、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服务;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一系列的档案在线咨询、培训、交流等即时服务,丰富服务类型,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促进沟通与协作;基于社交媒体,建立以用户需求和咨询为主题的博客群,搭建公众与档案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平台,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公众与档案专业人员广泛参与的档案社区及维基百科,打破传统方式所造成的孤岛,构建公众与专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人员之间以及档案馆之间的零接触[4]。

社交媒体的出现,深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NARA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成功将社交媒体应用到档案管理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我们需要结合中国档案工作的现实国情,转变档案工作理念、创新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摘要:社交媒体以其突出的社会化和技术性,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全面介绍美国国家档案馆与档案管理局(简称NARA)社交媒体战略的主要内容、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提出创新档案收集、整理、服务利用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7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最早诞生用于大规模传统历史资料数字化保存的存储型应用模式, 经历了作为实现电视台各制播网络系统间文件化互联纽带的互联型媒资应用, 到介入电视台业务的核心, 作为生产服务型媒资平台成为节目制播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内容服务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湖南台全台网下的媒资建设初衷是对接一线节目生产, 实现内容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媒资的一些新的增值服务软件板块, 增值服务软件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目创意墙服务、资源使用统计、媒资下载计费。即将计划实施的模块有节目交易管理平台、在线版权管理平台、广播音频管理平台、新媒体发布平台等。

1 节目创意墙服务

对于电视台来说, 好的节目形态直接关系着广告的招标, 而广告收入是电视台最重要的业务收益。因此, 电视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节目的开发。一个节目的开发离不开好的创意, 媒资的第一个增值服务就体现在它为节目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创意激发、探索、共享、交流的平台——节目创意墙。实际上, 新一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全面面向节目生产服务, 单纯的资料存储检索自然难以满足主动式服务的要求, 创意墙正是在这种概念下提出的。

创意墙作为媒资的一个重要模块, 发布的节目可以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库存资料的低码流文件, 也可以是外部的低码流文件或图片、文字、声音等资料;版权不限。而使用者不仅可以浏览创意墙的所有内容, 还可以对创意墙的内容发表评论以及做内容推荐。节目创意墙的功能应用如图1所示。

创意墙 (图2) 的主要功能有:

1.资源转贴功能, 将媒资中已有资源转帖到创意墙;

2.采集发布功能, 将介质素材上载采集为文件, 并发布到创意墙;

3.上传发布功能, 将文件素材上传发布为创意墙资源;

4.内容浏览功能, 对创意墙资源进行浏览查看, 查看用户, 查看专辑, 查看分类;

5.内容评论功能, 对某个资源添加评论信息;

6.用户内容管理功能, 以用户方式管理创意墙资源, 用户对于发布资源可以选定发布范围, 设定可查看、评论该资源人员范围;

7.分类管理功能, 以分类方式管理查看所有创意墙资源, 支持分类自定义;

8.专辑管理功能, 在用户中以专辑方式管理资源, 设定专辑发布范围, 设定可查看、评论该资源人员范围。

2 资源使用计费

投入产出比是一个系统建设时投资者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往媒资系统的建设由于往往是以历史资料数字化保存为目的, 一般规模庞大, 资金投入大而回报却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因此媒资系统总是被认为是奢侈品, 而不是必需品。多年来, 各家媒资厂商也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才能让媒资的投资者能够得到明显、快速的回报?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增值理念中, 通过在系统中增加资源使用计费的模块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并且,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个计费的平台在系统承载内容到一定阶段时, 还会不断创造利润。

资源使用计费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针对技术资源的使用计费, 一方面是针对内容资源的使用计费。一旦媒资系统建设完成, 它所承载的设备和内容都将变成回报的工具, 使得投资者迅速收回成本。媒资拥有者可以通过技术系统计费工具方便地与使用部门或运营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也可通过内容使用计费工具清晰地计算出被下载媒体内容带来的价值。以下对计费的两个应用实现分别做详细的介绍。

1.技术系统计费

1) 按设备类型计费

根据使用的设备类型进行收费。设备类型主要分为:标清上下载工作站、高清上下载工作站、筛选、编目/审核、查询检索工作站等。

计费方式:以软件登入/登出时间计费。要求各种工作站/软件模块使用费率可单独调整, 可根据使用时间段不同, 定制不同的使用费用。

实现公式:X (x) =t*x

式中:使用时间长度:t;

工作站/软件模块使用费率:x元/小时。

2) 按空间计费

主要针对媒资系统内用户和媒资系统外用户占用个人资料柜空间的计费。

计费方式:根据占用媒资系统在线存储空间容量进行计费。

实现公式:Y (y) =g*y

式中:占用在线存储空间容量:g MB;

单位存储空间费率:y元/MB·天。

3) 按技术服务计费

主要针对调用媒资系统后台软件模块的计费。包括转码、入库、出库服务等。

计费方式:根据需处理的媒体文件长度计费。各种后台软件的使用费率可单独调整。

实现公式:Z (z) =1*z

式中:需处理媒体文件长度:1秒;

后台软件使用单价:z元/秒。

2.内容资源使用计费

内容计费 (表1) 可针对不同类型和权限的节目资料 (如珍贵素材和一般资料) 、不同的使用方式 (如节目制作、低码流发布、点播) 计费, 计费标准可灵活设置。

计费方式:根据整段下载、片段下载, 以及下载的不同时长, 灵活制定计费标准。

实现公式:计费单价以输出单位长度为单价, 根据下载的时长, 结合各种模式费率最终统计, 得出最后的费用。以以下表格为例, 列出各种情况下的费率, 则总的费用计算公式为:

总费用=x*y*A (a) *B (b) *C (c) *D (d) *E (e) *F (f)

3 内容交易管理平台

如果说计费工具完成台内业务制作成本核算, 实现了电视台媒资管理部门业务增值的话, 内容交易就是实现整个电视台业务增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媒资系统提供面向内容交易的管理平台, 通过与第三方内容交易系统建立接口, 就可实现媒资系统与内容交易系统内容、信息的直接交互。

图3为一个内容交易的模型示意图, 左边是媒资系统, 右边是交易平台, 那么需要交易的节目, 其元数据从媒资中通过内容交易管理平台直接发布到内容交易平台, 而交易平台则会定期反馈交易的信息给管理平台;当需要使用节目内容的时候, 可以直接从媒资中下载相应的高码流文件到交易平台, 其中交易管理模块还承担了格式转换、嵌入数字水印、节目分发等工作。

完整的内容交易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可交易节目标识

1) 节目检索和分类浏览, 挑选可交易节目, 将媒资中节目加入到可交易节目库;

2) 添加交易信息, 可以将媒资编目信息中部分信息直接转换为交易编目信息, 并且可以增加相关信息。

2.交易节目管理模块

1) 分类查看交易节目, 列表方式查看;根据节目分类树方式查看可交易节目;

2) 可以添加附件, 添加宣传片, 海报等;

3) 提交交易发布接口发布, 以后可以直接向外部平台发布。

3.添加及查看交易记录

1) 添加交易记录;

2) 查看该节目交易记录。

4.针对交易模块的统计

1) 针对可交易内容数量的统计, 包括可交易节目数量、可交易节目长度等;

2) 针对交易历史的统计。

4 在线版权管理

版权在视音频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电视台来说, 节目版权的使用也必不可少。媒资系统中资源本身的版权信息也直接关系到它们的使用及带来的价值, 因此在新一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 在线版权管理的模块必不可少。

版权相关基本功能如下:

1.版权著录:在编目环节中增加独立版权信息著录, 根据节目内容信息实现版权信息著录;

2.版权审核:对于版权著录内容进行审核;

3.版权检索:对于检索, 主要是指针对版权内容的检索, 在高级检索中实现对版权条件的检索;

4.版权查看:对于节目内容检索过程中, 对于某个节目的版权信息查看。

5 广播音频管理平台

广播电视行业, 广播的历史更加悠久, 包括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离不开音频, 湖南广播电视台下设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有七个以上的广播频率和一个移动电视频道等相关产业, 同属一个行政单位架构之下, 我们不但要实现共通的节目资产管理, 而且要实现互通共享和共赢, 需要一并纳入台属节目内容资产管理的范畴, 也是集约化高效生产播出的重要环节。本次建设广播大楼之际, 也是电台技术架构系统升级换代之时, 中心媒资系统也需要考虑其节目资源出入库的问题, 尽量实现同检索门户共资源存储库。

6 新媒体发布平台

新媒体业务的开展是电视台业务实现增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一代媒资系统中, 必须全面支持新媒体业务。拥有基于强大的视音频编解码能力, 在媒资中嵌入新媒体内容加工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新媒体内容的集中生产和管理, 并通过新媒体分发平台, 可直接为电视台网站、DVB自办频道、IPTV播出前端、移动电视播出前端、手机电视播出前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提供内容支撑。

图4展示了媒资内部向新媒体业务平台发布内容的整个流程。首先媒资系统向新媒体加工系统进行节目输出, 基于对新媒体内容集中生产管理的模式, 媒资核心模块向新媒体内容加工管理模块提供成品节目的元数据信息及视音频文件, 由新媒体内容加工管理模块对节目进行加工后分发给新媒体内容发布播出系统。

7 总结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8

一、智慧档案馆的发展现状

1. 智慧档案馆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以“智慧档案馆”为主题检索,得到164条相关结果,这些文献有硕士论文、期刊论文,也有会议论文。这些文献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和建设。杨智勇和周枫[1]45探索和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兴起、构建和未来发展,认为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特征是网络化、感知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彭平平[2]20基于物联网技术探讨了智慧档案馆的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物体和环境的感知,档案馆对档案内容信息、档案管理信息和档案实体的处理方式将更加智能和自动化。傅荣校和施蕊[3]14分析了智慧档案馆的概念特征,探讨了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策略的“深入、融入、引入”三个方面。巨珺[4]6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做了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其研究内容与特点。王素红[5]39对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从智慧之本、馆室之基、用户之需、部门之责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析,认为智慧档案馆的目标是满足档案用户的智慧需求,档案部门需要考虑档案用户的需求,重点从智慧服务和智慧档案入手,推进智慧档案馆的建设。

2. 智慧档案馆的应用。

上海市档案局(馆)在全市18家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实现“馆际联动”,提出“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了构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6]3。2011年,南京档案馆提出了“智慧档案、快乐档案”的理念;2013年,青岛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并被列入建设计划;浙江丽水市档案局设计框架,与“智慧丽水”建设同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江苏太仓市档案局(馆)以物联网建设为契机,打造升级了档案馆,建立了智慧档案服务;2014年年底,杭州打造最新“智慧档案”,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类归集的档案进行整合、感知、挖掘,经综合分析和提炼萃取形成智慧信息,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共享利用服务,对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和智慧支持[7]3。

3. 智慧档案馆的涵义。

结合本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各地方档案馆对智慧档案馆的实践建设,可以看出:智慧档案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虚拟档案馆。

二、智慧档案馆的设计

让档案馆能够做到智慧服务,就是要突破以往的服务模式,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来实现档案馆的智慧服务。实现的关键在于突破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收管存用的理念、范围和模式,建立“资源多元、全面感知、综合处置、双模存储、泛在应用”的档案及档案馆管理与服务平台。按照这个理念设计智慧档案馆的体系,如图1所示。

三、新媒体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建设

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67年。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9]25。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智慧档案馆。

1. 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和宣传档案馆。

社交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是个小圈子、大社会[10]。社交媒体可以增加档案馆的信息量,成为档案馆与用户的桥梁,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2. 档案馆的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一种技术或系统。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机[11]。档案馆也可以借机发展自己的特色服务。知识型移动应用:手机档案馆、移动档案馆;个性化应用:微信档案馆,将档案馆咨询和常规服务搬上移动端;定位型移动应用:档案馆馆内外导航、指引;展览型移动应用比如扫扫二维码,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档案馆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真实的档案或实物档案。

3. 众包模式来建设档案馆。

众包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模式[12]38。比如档案馆常见问题解答系统,将读者有代表性的问题收为条目,类似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给档案和资源加入标签、分享、评论、推荐等功能;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对其条目内容进行纠错,且能够参与到智慧档案馆的管理及建设中来。

4. 增强现实的应用。

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指用虚拟的声音、图像和其他信息来增强显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综合了GPS技术、模式识别和视频等技术[13]。常见应用:旅游中实景导航讲解、产品发布会、游戏、房屋360°浏览、游览星空、超市货架摆放和价格等。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档案馆指引服务、档案馆虚拟导游;档案定位服务;增强型档案,比如3D阅读、实景体验、真人咨询服务;特藏档案的介绍、阅读、视频等;个性化推荐,比如体感走廊,识别读者,气泡式提醒等;OCR光学字符识别,比如自动翻译、扫描教学资源、呈现馆藏。

5. 内容开放共享。

开放内容这个概念最早指的是采用开放内容授权(一种著作权)或其他类似授权的作品。后来泛指不受传统著作权法拘束的内容,社会大众在这四个R的范围内,都不算违反著作权法:再利用、修改、混搭及再散布14]。档案馆的开放内容服务可以用来展示、宣传和共享。档案馆可以将特色收藏品进行数字展示和传播。例如发布“每日(周、月)一照”“每周一档”,通过博客、微信等平台,实现珍藏档案的介绍、馆藏资源的推广。

6. 定位服务。

定位服务通过WIFI、3G、4G或GPS数据精确定位对象的地理位置,并结合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动态地提供定制信息[15]。定位服务用在哪些地方?一大类应用是位置交友,微博、微信即属这类应用。第二类是工具类应用。比如地图、导航,以及生活服务之类的各种应用。第三类是传统的位置服务。比如车辆管理、位置信息查询等。档案馆室内定位的需求和应用;馆内馆外定位、导航,找到档案馆、找到馆内各部门;室内导航,定位到所需档案之处;定位用户,推荐离读者最近的资源和服务;其他应用:手机拍拍展架、展品或档案,或微信扫扫相关二维码,即刻能得到指引、介绍等相关服务。

7. 引进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概念出现于1999年,正式界定在2005年。即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档案馆可以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的门禁管理系统,可以报警处理,也可以对进出的档案卷宗实时显示相关信息;利用RFID标签给每个档案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快速排架和查找所需档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专业的电子数据档案存放室[16]37。

8. 档案馆微电影。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电影。具备电影的各个要素[17]。档案馆可以进行历史档案文化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对馆藏珍品的解读和解密档案背后的故事,宣传档案,展示档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9. 保存和保护———藏品的新生。

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这三项基本功能,而且还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18]。档案馆档案和数字档案的保存必须要有一流的环境和保护措施;完善的典藏管理制度和应急办法;借助高科技修复。“整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保持原状,过程可逆”;保护的做法:成立专业保护组———杀虫、低温干燥、书籍耐久性酸性等研究;展示和共享的数字化。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9

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是当前以及将来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多媒体资源是未来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IFLA) 于 1999 年成立了视听与多媒体专业组织,几经讨论通过图书馆视听和多媒体服务的指导原则,并从2007年开始先后多次召开了多媒体资源与服务相关的国际会议。在甘肃省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文化部曾几次发布了与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相关方面的指示。尤其是,甘肃省于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建设,更凸显了公共图书馆中多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要性。[1]多媒体服务最早出现于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

2012年2月3日,文化部、财政部文社文发(2012)5号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是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的客观要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2]

2 甘肃省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与服务

2.1 甘肃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甘肃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100台多媒体电脑和一台管理服务器(皆为联想产品,CPU双核,内存2G,硬盘500G,独立显卡1G,HD Audio声卡,Marvell Yukon网卡,DVD-ROM驱动器,17英寸以上液晶显示器等),千兆到桌面。对外网络接口采用电信网50M,教育网100M光纤宽带接入。

电子阅览室是综合利用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等多途径的信息,集互联网信息查询、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培训、网络通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甘肃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资源服务以外,为读者提供的多媒体服务主要有:

1)以光盘(模拟和数字)的形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欣赏、休闲娱乐、饮食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甘肃省图书馆购买的多媒体资源以光盘为主。现有视听光盘9450种,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健康、饮食、旅游、影视剧等,中外经典影视剧是视听资料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2)视频点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播甘肃省图书馆网站中存储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点播系统有《知识视界》、《万方视频》、《畅想之星随书光盘云服务中心》。

3)收录有视频、音频资源类型的各种专题网站,如甘肃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题网站。

甘肃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3年启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截止目前已拥有各类资源超过15TB,其中包括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地方戏曲、兰州往事、甘肃电影、甘肃陇剧等各类影视剧、文化旅游、农业技术、电视台自制栏目等的自制视频数据库。

4)Internet服务。读者通过终端随意选择、查阅网上资源、浏览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咨询等服务。这里包括类似网吧的服务功能,如影视、网聊、游戏、视频会议等大众娱乐休闲等内容。但是控制在健康有益的范畴。

5)工作人员、读者的教育培训。针对工作人员、读者的需求,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知识、计算机操作、数据库资源检索、网络资源检索等内容的培训。

甘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宏大,服务齐全。读者除了可以享受健康的休闲娱乐,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查找学习资料、科研资料,从而提升了电子阅览室服务层次、功能及效率。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喜欢足不出户,远程访问网上的资源,远程培训、网络视频会议也成为时尚。但是电子阅览室以其独特的优点依然被人们所青睐。尤其是现场学习或培训,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使学习或培训更亲切、生动、形象、直观,增强所接受内容的感染力和信服力。加上,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细致、专业的服务,这是任何远程服务所不能具备的。

2.2 其他多媒体阅览室

甘肃省图书馆除了以上多媒体服务外,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施构建了其他多媒体学习环境,如多媒体报告厅、视障阅览室等具有多媒体资源服务功能的多媒体相关阅览室,为多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馆舍条件和实体空间。

2.2.1 多功能报告厅

甘肃省图书馆的多功能报告厅装备有笔记本电脑、投影机、大型投影幕、智能控制系统、扩音系统、灯光系统及近280个读者坐席。在多功能报告厅,人们置身于舒适的、完美的光声环境中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得到逼真的画面、清晰的声音,从而获得完整、高效、及时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甘肃省图书馆除了实现了会议、演讲、报告和培训功能的开展,还利用春节和假日播放爱国主义影片、讲座。甘肃省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的服务,仅“周末名家讲坛”,自2006年开办,至今已经免费为读者举办了350多场,推出了许多像《科学家与作家的对话》(裴钢、王安忆),《走近视觉新天地》(陈逸飞),《世界顶级交响乐面面观》(王勇、潘寅林、毕袆),《中国当代人文教育中的缺陷》(梁晓声),《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难题》(王逸舟),《甘肃的文学生活》(莫言)等一大批优秀的视频讲座,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甘肃省图书馆“周末名家讲坛”始终坚持公益性、知识性和普及性于一体,内容新颖、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许多市民把到甘肃省图书馆听讲座作为自己周末一项固定的假日活动。

2.2.2 视障阅览室

甘肃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现有实用技术、中外名著、生活知识、教学辅导等盲文图书3000余册,音像资料、MP3等有声读物2000余件,配有联想电脑8台(带耳麦),阳光读屏软件一套,盲文点显器2台,多功能数码助视器2台,“听书郎”8台,卡带播放机2台。这些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及各种高科技设备为甘肃省视障人士打造出最人性化的阅读服务。据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统计,甘肃省现有各类残障人士共计187.1万,其中视力障碍人士约31.4万。甘肃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专门为视力残疾人提供阅读和外借服务,并开展各种培训和对盲人读者免费接送、提供午餐等帮助服务。

2.2.3 其他多媒体资源阅览室

甘肃省图书馆文献检索室、自(社)科开架库,都配有电脑(配置类同电子阅览室)。甘肃省图书馆现有带光盘图书5677种(附有具有实例程序源代码或语言发音力的光盘,以增大书的阅读价值和效果),这些视听光盘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并以专著居多;资料光盘(主要包括计算机、外语、摄影美术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标准等)638种。甘肃省图书馆完全可以将现有的电脑配上耳机,为读者提供在这些阅览室多媒体资源小规模借阅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所购买的多媒体资源,读者都可以通过甘肃省图书馆联合目录来查询。

甘肃省图书馆除了针对视听资源大多提供馆内阅览、放映、外借、刻录或复制等传统视听服务,提供有针对数字化多媒体资源提供点播、直播、文件下载等形式的数字化多媒体服务,还提供针对视听文献、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多媒体空间、多媒体设施等的集成服务需求。当然,还可以开展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以及一些与多媒体资源相关的特殊服务,如数字电视服务、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音像资料的自助借还服务、德语(其它小语种)音像多媒体资料服务等。[1]

3 特色多媒体资源建设

3.1 意义

在各图书馆数字化的馆藏中。多媒体资源以其丰富的信息承载能力,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的直观展现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青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仅 2010 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2.65 亿;网络视频新增用户 2 500 万,增幅高达 10.4%[3]。作为甘肃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资源,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字化,以方便、快捷、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方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甘肃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问题。

3.2 建设现状

甘肃省图书馆非常重视挖掘和发展本馆资源特色,在地方文献、地方人物、地方风情等方面建设了丰富的特色资源或特色数据库。目前,建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6个,共计9000 min,700GB的资源量[4]。

1)重视自有版权资源的建设。如甘肃省图书馆举办的“周末名家讲坛”现场讲座资源。2)征集优秀资源。甘肃省图书馆与省信息办、省农业信息中心等部门积极合作,争取从外部获得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3)委托专业机构制作资源。4)接收捐赠资源等方式。甘肃省分中心的资源建设严格按照文化共享工程的规定进行广泛化搜集、标准化制作、规范化传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总之,甘肃省图书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择、整理和加工特色资源,综合利用多种媒体的技术,建成了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的多媒体资源,增加了甘肃省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 一些思考

4.1 加强电子阅览室和网站管理

阅览室的各种服务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的软、硬件和各种数据库来实现,因此计算机软、硬件设施设备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尤为重要。由于电脑系统都安装了还原保护系统,很多应用软件和阅读软件的更新不及时,软件版本不兼容,导致某些文件无法浏览全面,因而要及时地对阅读软件、应用软件进行更新,及时解决计算机故障,保证所有计算机正常运转。其次,不但要从思想意识上努力为未成人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更要努力学习当前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技术,从技术上有效地防范黄、赌、毒、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

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只有通过图书馆网站才能最方便、快捷的对外进行自我展示、提供服务和信息沟通,图书馆的网站是图书馆对外提供多媒体服务的重要窗口,应及时对其进行良好地维护,加强栏目建设,充实栏目内容,及时更新和维护多媒体数据库内容和设备。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读者信息(对多媒体数据库使用情况)反馈通道,加强监督和指导。

4.2 针对读者需求,多样化资源类型

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市场细分的概念。其原理是基于快速发展和膨胀的市场需求,任何一个产品形态都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无比浩瀚的需求。细分市场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3]差异化是图书馆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新的环境下,甘肃省图书馆应充分了解各种多媒体资源特点,制定出适合本馆的多媒体资源协调建设策略。

甘肃馆多媒体资源已经成为用户日常文化生活、娱乐休闲、阅读与学习中的重要信息资源。从总体来看,社科类的资源占大多数,而自科类的相对不足。甘肃省图书馆应结合甘肃省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的发展相对落后,多数人对突飞猛进的现代化技术缺乏更深的了解发展的现实状况,增加相应类型多媒体资源,充实本馆的资源。

图书馆除了重视本馆视频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拥有自主版权的视频资源数据库,作为一位图书馆的工作者还应充分认识到:当今,图书馆不仅仅是专业、权威、系统、完整广大知识和智慧的唯一提供者,而且还应该成为广大读者进行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伙伴、援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所以,图书馆还应加强对一些优秀、专业、权威多媒体资源的收集充实本馆的网站以及多媒体专题网站的推介。

4.3 多媒体资源的标引与检索技术有待探索

由于视频资源信息量大描述难度高。如何对大量复杂多样的多媒体进行标引、著录;如何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组织、建库,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检索的目的,成为当前视频数据库建设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如果要从根本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处理,需要复杂的媒体分割和组织技术,它涉及多媒体处理、人工智能、数据库、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快速索引等问题,而目前这些技术还有待我们探索。目前国内视频数据库能做到内容检索的只有武汉缘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其将视频资料脚本中的每一段标上对应的时间段,在脚本中检索到所需要的标志特征后,显示出该段解说词,进而显示出该时间段的影视内容。这种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音视频数据库的内容检索问题。[3]

4.4 注重多媒体资源的品牌建设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她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甘肃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拥有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民族。甘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鲜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是甘肃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资源是甘肃省数字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品牌多媒体资源建设则是甘肃省数字资源建设重中之重,起着决定性因素。甘肃省图书馆应量身订做一些高品质多媒体数据库,内容应涵盖甘肃珍贵古籍(如甘肃境内所藏宋、元、明清时期,包括汉文古籍、民族文字古籍、简牍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甘肃藏戏、花儿,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河西宝卷,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民歌,兰州太平鼓,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曲子戏等),西北地方文献等。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具有创造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知识创新,深度挖掘隐性知识。

摘要:作为最重要的甘肃省大众文化服务机构,甘肃省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开展了多样化的多媒体资源服务。如何使多媒体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已成为甘肃省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甘肃省图书馆,多媒体,服务,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勇.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调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5(04):50-52.

[2]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2.

[3]赵阳.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视频数据库建设浅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25):39-41.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10

以上情况表明,媒体具有影响和干预现实环境的能力。众所周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讯息传播和社会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渗入到新闻传播业的各个环节,引起了信息形态及运作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媒体宣传与舆论掌控开始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规范化的体制建设。

新媒体的舆论导引和政府的掌控问题,愈发收到了受到了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同时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胡锦涛还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3]胡的上述意见具有风向标作用,它表明互联网已成为政府关注民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介质。在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在宣传和型塑国家形象,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帮助国民获得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改变政府执政方式和理念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总和的舆论,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对公众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及事态发展进程甚至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进而衍化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力量。而当今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因其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正被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进行形象宣传和塑造、进行舆论引导与控制的强有力工具。

二、营造新媒体舆情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语词,最早由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奈(Joseph S.Nye)于1990年提出。他认为,国家的实力分为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实力两大类,硬实力指军事等强制力和经济实力等诱惑力;软实力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或政治议程的控制力[4]。约瑟夫•奈同时认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还依赖于一国拥有的传播渠道,因为它能够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影响力。”[5]在这里,约瑟夫•奈将“传媒本身”与“文化”视为信息时代软实力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传媒对信息的广泛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本文前述可知,新媒体已经开始成为国家形象宣传和型塑的重要媒介,能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同时还能帮助公众获得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改变政府执政方式和理念。鉴于此,我们便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媒介特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要营造新媒体良好的舆情,应主要提升新媒体的公信度、关注度、影响度。在媒介竞争中,新媒体与其它媒介一样,除需要诸如传媒技术、人才、制度等硬实力方面的东西外,同时还须具备软实力。

软实力的内核是传媒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软实力特质的媒体,才能坚持职业操守,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条信息,在公众中赢得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新媒体才会对公众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源自于新媒体自身的独特文化,它包涵新媒体的立场取向、价值判断、经营理念、组织机制、领导体制,以及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媒体衍生产品,媒体环境,媒体形象等诸多要素。一旦这种媒介文化形成,便会对其传播理念与传播行为产生影响,“有了个性鲜明且稳定连贯的媒介文化理念,传媒才能以个性化、人格化的产品实现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吸引、共振与黏合,在时间序列上维持稳定的受众期待,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6]在信息传播中,新媒体只有秉持严谨求实的立场,实事求是的舆论导向,才能获得公众的注意力和社会较高关注度。同时,新媒体还要打造传媒品牌,以提高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够使其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等为公众接受,并进而改变其认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新媒体的“软”管理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与传统的传播介质相比,同样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迅速、及时、宽幅度地传播各种社会文化信息,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渴求和社会文化信息的掌握,也加速了社会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存在一些负面或不良问题,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监管和引导,以利其用。传统做法往往是对媒体舆论进行硬性控制,主要通过新闻审查即设置“把关人”对信息进行封堵。这种做法既不利于信息的准确传播,也容易误导公众。因此,政府部门对新媒体的管理,应采用一种新的做法——“软”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形象宣传时,应领会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新媒体的关注和认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它对舆论产生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在2002年1月就曾要求思想战线宣传,要“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同样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7]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又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上前文论及的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新媒体的态度,无不表明党和政府对新媒体愈来愈高的认知和重视。各级政府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时,应该积极认真领会这些精神,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资源,营造良好的舆情。

其次,具体操作上,建立新媒体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以便对其舆论进行掌控和引导。[8]要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须时时检测新媒体舆情,并要准确进行舆情分析和判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充分保持信息畅通。同时,积极研究分析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舆论的生成、衍变机理。在掌握其信息传受情况下,进行适当合理的“议题设置”,即可以典型事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信息传播方式,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从而形成准确而良好的舆情。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培养“舆论领袖”来加强新媒体舆论队伍建设。“舆论领袖”可以是媒体发言人,他们因经常在媒体上发布信息、参与评论而于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言论影响力可以帮助引导和形成正确良性的舆情。

再次,设置抗干扰因素预后应急方案,建立传播效果的综合测评机制。传播学理论认为,信息一旦传播,无论其类型、规模与速度,都可能存在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干扰因素。因此当信息传播遇阻而不能进行正常传播或可能影响整体春播效果时,都应该预先设置好预备方案,以便能及时替换原来的传播模式。同时,在信息制作与信息接受的传受过程中,信息的接受情况即传播效果是考察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9]对传播效果的考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评机制,这种机制应包含阶段性测评与综合性测评两级步骤,它建立在广泛而精准的调查数据及其分析基础上,并为其后的传播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参照。

[1](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 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第4版),2008-06-21.

[3]胡锦涛.胡锦涛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5点意见[EB/OL].http: //www.sina.com.cn/2008-06-21.

[4][5](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 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17,153.

[6]陈瑞等.打造传媒竞争力[J].传媒,2004(6):24-32.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http://www.people.com.cn/2004-9-19.

[8]参见郑瑜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与控制[J].当代传播,2008(3).

媒体管理与服务 篇11

1 项目说明

基于物联网、分布式服务技术为基础而实现的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通过机顶盒前端定制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终端连接各种体征检测设备, 可以远程监控慢病患者的生命体征, 为医生的远程诊疗提供支持, 同时也可以让慢病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以期及时获得医生的远程医学指导。由于使用了服务组件架构技术, 系统各组件都可以独立运行并提供电视WEB服务, 而各组件间通过服务组件架构技术进行组装, 从而可以让各组件独立演化而不会互相影响, 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功能扩展;另外通过电视节目可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健康节目点播、预约就诊、康复指导等服务, 提高了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功能。

2 系统简介

2.1 功能简介

慢性病的疾病特点和国内医疗资源的紧缺决定了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三网融合下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的“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正是基于此, 开通慢性病数据管理、医学建议及专业频道播出等服务, 如图1所示。依托广电强有力的网络覆盖, 患者足不出户进行健康数据的自我监测, 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至社区、医院等健康机构, 健康机构对健康数据结合患者以往情况, 进行即时识别、分析、判断并将建议反馈患者。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医生,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实时情况对患者进行远程指导和建议, 通过实时互动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通过有线电视网络, 还能在医疗机构和患者、医院和社区之间建立即时的通信关系, 支持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互动参与,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医院社区不同级别响应管理。健康机构通过此平台, 可以积累大量的患者健康数据、互动调研资料, 作为宝贵的诊疗资料。

2.2 技术描述

三网融合下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的“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患者依托广电强有力的网络覆盖, 能够足不出户完成自我健康指标的监测和控制, 并能获得医生的指导建议, 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 健康生活。

每个患者的嵌入式采集终端设备在开机的时候都会将此设备的MAC地址 (或IP地址) 同步到广电内网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并与机顶盒相关信息捆绑, 患者通过将手中的血糖仪与嵌入式采集终端相连, 将数据通过机顶盒后的网口传入广电网中, 内网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带有嵌入式采集终端标识的数据后进行分类保存, 并根据用户的请求将数据反馈给机顶盒并呈现在电视上;同时此数据会根据患者所属医院的情况通过广电网络上传至医院服务器, 医院专职医生会通过医疗平台来浏览患者的实施数据并给予健康性的指导。

2.3 功能描述

2.3.1 用户信息

每个患者的嵌入式采集终端设备在开机的时候都会将此设备的MAC地址 (或IP地址) 同步到广电内网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并与机顶盒相关信息捆绑;用户通过注册管理系统与后台健康档案实现对接。

2.3.2 数据采集

患者通过将手中的血糖仪与嵌入式采集终端相连, 将数据通过机顶盒后的网口传入广电网中, 内网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带有嵌入式采集终端标识的数据后进行分类保存至个人健康管理档案中。

2.3.3 页面展示

根据用户的请求可实现: (1) 将统计数据反馈给机顶盒并呈现在电视WEB页面上。 (2) 医生后台医学建议提醒信息。 (3) 健康专题电视节目点播列表呈现, 并实现用户点播节目播出。 (4) 电视预约功能:通过与“卫生12320”后台对接实现就诊预约功能。

2.3.4 后台服务

患者数据会根据患者所属医院的情况通过广电网络上传至医院服务器, 医院专职医生会通过医疗平台来浏览患者的实施数据并给予健康性的指导。

2.4 平台架构

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平台架构不仅要结合云媒体电视平台架构通用性建设要求, 同时要考虑慢病管理的专业性要求。慢性病具有多样性, 不可能存在通用的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病的防治和治疗方法也可能改变。因此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软件架构必须考虑其修改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目前, 由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实现了系统各组件间的松散耦合而被广泛采用, 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将采用SOA架构在云媒体电视平台上来实现不同组件间的松散耦合, 让各组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分别演化而不会彼此受到影响。

整个系统架构各组件间通过云媒体电视后台Web服务 (WS) 进行交互, 从而实现松散耦合。个人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服务、体征传感集成服务是系统特有的组件, 需要自行开发;而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业务流程管理、诊疗决策服务是通用组件, 有相应的软件实现, 只需选择现成的软件并将其发布为服务即可。

三网融合下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的“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的特有组件包括健康视频资源库、循证医学、个人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服务、体征传感与数据采集服务5个组件。慢病管理系统应用界面是所有服务的集成展示组件, 通过云媒体电视集成后台提供的组件服务, 由用户通过电视Web界面、手机应用或其他手段来进行慢性病管理。

三网融合下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的“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的通用组件包括了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业务流程管理、诊疗决策服务, 这5个组件都有相应的软件实现, 慢病管理系统只是将其进行了整合, 以实现SOA架构。其中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是SOA架构的基础。企业服务总线用于集成不同的应用, 它所提供的服务适配器可以让慢病系统和其他服务系统 (如用户注册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电子病历等) 进行集成, 从而解决了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如何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事件流处理用于监测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分析、统计, 可以用于审计工作。服务组件架构则用于将各种Web服务整合, 重新封装为合适的组件服务, 通过这一技术, 可以容易将系统扩展为分布式服务。同时, 对于服务使用者而言, 这种扩展是完全透明的, 可实现“服务云”的功能, 而该技术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花大量的资金来创建“云计算”基础架构就可以提供相似的功能。业务流程管理、诊疗决策服务用于可视化的创建慢病管理流程和诊疗决策, 并将创建结果即时应用于系统中。由于系统开发人员往往无法真正了解医疗方面的内容, 使用这两个组件便让医生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来, 真正满足医生的健康指导需求, 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3 项目建设意义

3.1 结合医疗服务功能, 系统实现技术创新

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 运用物联通讯技术, 结合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开发建立的家庭远程慢性病管理系统, 将用户和医院紧密联系起来, 协助教育、预防、保健、监护、诊断、康复的综合治疗, 开创慢性病管理未来模式。

3.2 成熟运用云媒体电视多屏融合应用技术

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系统可成熟运用三网融合下基于云媒体电视平台的跨屏融合应用系统, 实现健康专题节目的跨屏直播、跨屏点播、节目导航等功能, 提升了第三代云媒体电视用户服务功能, 深化三网融合应用, 解决了机顶盒交互性和输入性不足的缺点, 加强了人机交互和人与人的交互性, 提高了用户在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服务感受。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EB/OL]. (2011-12-12) [2015-06-08].http://www.gov.cn/flfg/2011-12/12/content_2018158.htm.

[2]李晶;卢婷.B2C新模式开拓广阔空间, 熙康值得期待[N].民族证券, 2011.

上一篇:教育的温度下一篇:放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