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事业

2024-07-13

现代事业(共12篇)

现代事业 篇1

所谓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 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 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现代事业单位, 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保证本单位的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

一、现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经过改革后, 虽然建立起了一些从事业单位本身特点出发的法律制度, 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 基层单位的会计业务仍然不能顺利及时地开展。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会计核算的执业人员操作水平有限, 另一方面是由于还没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正在执行的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的设计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 财务管理不足

按照相关规定, 每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相分离的, 这样的管理方式便大大的挫败了本单位的理财积极性。比如,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将账簿和财产进行分离式管理, 管实物的不管账簿, 这样就使部分单位对于本部门内部的资产情况不能把握。财务部门常常只注重对资金的规范使用与否进行监督, 而忽略了对本单位内部的资产进行管理监督, 特别是事业单位容易忽略对固定资产的控制, 因此因为资产管理薄弱而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问题层出不穷。

(三) 会计预算执行力差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力差主要是因为预算的执行力缺乏必要的约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一些事业单位在对资金支出过程中, 没有记录, 管理和审批制度不严格,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第二,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每一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都为本部门争取利益, 而没有从事业单位整体出发来分配资金的使用。第三是部分事业单位在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上, 只对拨款进行严格管理, 而当拨款到部门, 部门和下属单位怎么使用则不进行严格管理, 这样就往往使资金不能发挥实际中的作用。第四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对一些专项资金的支出中, 项目支出没有划定清晰的界限, 常常存在专款不专用、转移和弥补资金支出的现象。

(四)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紧紧地抓住权利, 分管自己的辖界, 而没有看到事业单位本身是一个整体, 要使其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机制。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出纳和会计都是由一人担任, 这两份工作的合二为一, 常常会因为监控力度不够而出现不规范操作行为。而总体来说, 都是因为内部审计管理缺乏一定的控制, 使部门成员有机可乘。

二、加强现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严谨性和操作习惯, 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 使各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理有据。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做好与其他相关法规的衔接工作, 以避免法规混乱而带来的执行困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责任人更加具有法律观念。

(二) 强化检查监督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 积极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事业单位应加强法规配套建设, 根据单位的实际特点, 为财务检查监督提供最具操作性的措施, 发挥财务监督的审计功能, 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水平。

(三) 加强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更加丰富, 已经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应该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建构一个信息平台, 将支出和收入进行详细分类, 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理念设置管理框架。编制科学的预算管理, 严格地执行预算, 并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这样能够有效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化。只有全面考虑, 统筹兼顾才能够保证收支任务正常顺利的完成, 保证事业单位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四)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单位的性质以及工作范围特点等建立起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因为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 能够保证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的监控, 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事务管理的一部分, 保证各种信息的对接。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使财务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起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等等。使财务资金能够高效运转, 及时解决财务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三、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在为适应社会进行改革。作为现代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 采用合适的核算制度, 尽可能的预防并消除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对腐败现象通过制度的规范性遏制在萌芽状态,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玲.浅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17

[2]汤亚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拟应改进的几个问题[J].会计师, 2009;11

[3]龙冰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缴纳营业税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 2011;1

现代事业 篇2

一、古派与新派

本文从现代性的起源出发,从古派与新派的论争中得出现代性的概念。“现代的”这一词最初是在5世纪晚起开始被使用的,当时是为了将刚确立正式地位的基督教同之前的异教区分开来。“现代性”的多变内涵一直体现着时代意识,每一时代都这样与古典时期相连,以把自己理解为新旧交替的成果。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作为我们新时期开端的文艺复兴时代。在查理大帝时代,在12世纪,在启蒙时期,都存在着这种“现代”—也即是说,在每当欧洲出现一种革新古典传承的新时代意识的时刻。在这个意义上,直至法国17世纪晚期现代派与古派、即与提倡古代时期口味的古典主义之间的著名论战,古典都作为标准和值得效仿的典范。随着法国启蒙的完美主义理想的产生,随着由现代科学所激发的对无穷的知识进步和社会与道德不断改善的想像的产:生,人们的目光才逐渐摆脱了古典时期经典作品对各个现代时期所具有的影响统治。最终,现代派用浪漫的来对抗古典的,在一个被理想化的中世纪里寻找它自己的过去。在19世纪的进程中,这种浪漫派释放出一种极端的现代性意识,这种意识摆脱了所有历史关联,整体上保留的只是一种对传统、对历史的抽象对立。

二、现代性的两个方面(维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性,我们可以从文化的现代派和社会的现代化两个维度入手。新保守主义将或多或少成就可观的经济和社会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棘手的负面影响的责任推到文化现代派的头上。而由于新保守主义对备受欢迎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与对积极性危机怨声载道之间的关联闭口不谈,由于它不去揭示造成劳动态度、消费习,眨、需求水准和娱乐导向变化的社合结构原因,因此只好将表现为享乐主义、缺乏身份感和责任感,表现为自恋、脱离地位和成就竞争的,直接归罪于一种只是非常间接地介人了这些过程的文化。而这些未经分析的原因的空位,不得不拿那些仍对现代派工程深感责任的知识分子来替补。支撑着今天的新保守主义的气氛基础的,绝不是对一种泛滥的、冲出博物馆进人生活的文化的二律背反结果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并非由现代派的知识分子带来的,它更深刻的根源是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反应,这种进程在经济增长和国家的组织效率命令的压力下,更为广泛地介人已形成的生存方式的生态环境和历史生活空间的内部交际结构之中。新保守主义的学说却恰恰不去关注这种社会进程,他们将自己没有澄清的原因投射到一种任性的颠覆性文化及其维护者层面上。

三、启蒙运动的工程

现代性很好的体现在启蒙运动中。规代派的理念和欧洲艺术的发展一直血肉相连,而被我称为现代派工程的,只有在我们放弃此前只是把它限制在艺术上的观察,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专家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继续拉大。文化中通过专业操作和反思而获得的成果无法毫无前提地为日常实践所有。相反,随着文化的理性化,生活空间的传统实质被贬低,面临着贫困化的危险。到了20世纪,这种乐观主义已踪影全无。而问题依旧存在,思想家们的分野依然是:究竟他们是应该继续坚持启蒙的目的—无论这些目的是多么支离破碎,还是应该承认现代派工程的失败,或者是想看到那些没有渗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理性管理的认知潜力得到抑制,这样依赖于暗淡无光的传统的生活实践就能够仍旧不受其干扰。即使在那些今天组成了像启蒙的后卫队的哲学家那里,现代派工程也是支离破碎。他们各自只信任理性细化后的某个因素。

四、三种保守主义

关于现代性的前景,作者认为并不乐观。目前在整个西方世界多多少少地产生了一种促动批判现代主义的潮流的大气候。对此,错误地扬弃艺术和哲学的失败设想遗留下的冷静意

识,文化现代派的日趋明显的死胡同,都成为了保守主义立场的托词。

年轻保守派将美学现代派的基本经验和揭露非中心化的、从所有认知和目的性活动的约束中,从所有劳动和实用性的命令中解放出来的主体性据为己有,并与美学现代派一同逃离出现代世界。

老保守派根本就不为文化现代派所动。他们用怀疑的目光关注着实质的理性的塌陷,科学、道德和艺术的细化区分,现代的对世界的理解及其程序理性,同时倡议(马克斯·韦伯在其中看到的是向物质理性的倒退)重返现代派之前的立场。

现代事业 篇3

一、激励机制含义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工作动机,使人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就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定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业的兴衰。

二、激励需求分析

人们的行为往往和激励相联系,有动机才能有行为。目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相对淡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慈善氛围比较浓厚的美国,每年捐赠到各类慈善公益事业的资金占美国GDP的9%。除了公民慈善意识以外,更多的是激励机制作用的一种表现。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相关活动中,往往是跨国公司致力于慈善事业,国内企业热情并不高。有调查结果称国内企业90%没有参加过慈善捐赠。不少企业和公民在一个问题上有相当的共识:投身慈善事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慈善者往往给予许多政策优惠,而在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激励机制。激励作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方法,已经被越采越多的企业所运用。把激励机制灵活引入到现代慈善事业中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和公民的慈善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慈善事业中,加快慈善文化培育传播,从而提高慈善组织的核心能力。

三、有效激励措施

1会员制提升公民捐赠积极性。为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吉林市慈善总会实施慈善捐助会员管理方式。凡是向慈善组织捐赠的市民,填写资料后,可取得慈善捐助会员资格,随着今后会员参与慈善捐赠次数和款物的增加,积分也随之增加。当捐赠人或直系亲属遇到困难时,可凭《捐赠证书》和证明材料为本人或直系亲属申请慈善救助。这种互助机制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选择慈善总会捐赠,尤其是个人捐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准市场化运作激励企业捐赠。在开展募捐活动中,市慈善总会不断尝试各种新的募捐形式,把慈善募捐和一切事物联系在一起,与吉林市歌舞团、吉林化纤歌舞团、彩虹京剧社等文艺团体开展慈善义演。与中凯集团合作举行百万住房慈善义拍,将慈善募捐与娱乐消费结合。启动会徽标志有偿使用、开通网上捐赠、“慈善捐赠箱走进江城”等活动,建立“北方慈善基金”等基金项目,推动企业文化和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激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实现一次活动多个赢家。

3精神鼓励机制增加捐赠收益。市政府将慈善捐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开展了“江城慈善双十佳”等评选活动。在各项募捐活动中市慈善总会对个人捐赠款物1万元以上、单位捐赠款物5万元以上,推选为慈善总会理事或名誉理事;个人捐赠款物5万元以上、单位捐赠款物10万元以上由市慈善总会授予“江城慈善公民”或“江域慈善企业”荣誉称号;捐赠数额巨大,为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由市慈善总会申报省或中华慈善总会给予表彰奖励。去年我们先后授予29家企业为“江城慈善企业”:7人为“江城慈善公民”;15家单位为“温暖灾区爱心单位”;12家单位为“2008年度慈善救助双日捐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同时与有关新闻单位配合,为捐款大户免费刊发照片和专访,特别是“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们把到慈善总会捐赠的每笔捐款都刊登在《江城晚报》上,使慈善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达到为捐赠人宣传的软广告目的,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慈善事业的热情。

4牵头单位激励机制促成捐赠良性循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走访调查有关部门单位,在全市按行业、系统理顺页关系,确定了民政牵头,教育、卫生、金融、工会等部门和组织参与的捐赠牵头负责奖励制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全责,抽调专人抓捐赠的慈善捐助工作机制。对完成捐赠任务的县(市)区和牵头单位,给予1%的奖励,超额部分给予2%的奖励。对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工作人员给予6000元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还要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对完成任务好的牵头单位,在分配救助资金上优先照顾,由牵头单位提出分配方案,经市慈善总会批准后,按职工捐款15%,单位捐款20%返给牵头单位,对捐款单位困难群体实施救助。这些措施使我市“慈善救助双日捐”等募捐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推动实现新突破。

5税收减免政策降低捐赠成本。政策引导上,总会加大宣传力度,按照有关规定,给各大企业邮寄《关于全省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有关税收政策通知》,使更多捐赠人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明白捐赠就等于纳税。同时对已经捐赠的企业,办理减免手续提供规范快捷服务,用税收杠杆撬动人{门的慈善之心。从而消除捐赠人的后顾之忧,使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6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捐赠效率。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较好的服务也会激励爱心人士参与捐赠。吉林市慈善总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慈善募捐的运作模式、捐赠方式,借助雪花啤酒节开幕、北京奥运会等契机,开展了来自奥运会开幕式美好祝福等联谊活动。以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募捐机制,从前期洽谈项目到后期服务都充分考虑捐赠人的利益,签订好各类法律文书,建立完善的捐赠人信息库和效能监督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简化捐赠程序,对捐赠人做好包括捐赠前的策划、捐赠中的宣传和善款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项目结束后,定期拜访捐赠人,邮寄新年贺卡,生日赠送鲜花,加深感情,使慈善捐助实现最佳的效率、效益、效果。

7阳光操作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慈善资金的募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捐赠人捐助信心的树立和增加。为提高公信力,我们建立了快速信息发布制度,“抗震救灾”等大型募捐活动,实现捐助实时统计,捐赠箱一天~清。每笔善款都公布在次日《江城晚报》。对捐助资金、物资实现快速审计。制作“捐赠款物跟踪卡”,捐赠人可持监督卡跟踪回访自己的救助对象。每年定期将善款使用情况、资金分配、群众接

访记录、救助手续及档案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公开栏、公告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以利于公众知情、社会监督和舆论鼓励。

四、几点思考

1慈善激励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全方位、多角度、长期性的建设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增加捐赠人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减少捐赠人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如开通网上捐赠、销售慈善标记产品等方式,提升捐赠人满意度。激励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我们实施中经常出现对后期激励不够重视,对捐赠人的支持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慈善的声誉和后续设捐赠的连续性。

2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激励机制建设。政府应抓紧制定《慈善事业法》、《义工服务条例》等明确慈善组织地位职能,特别是统一减免税收政策,简化减免程序。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宣传版面上,由临时性版面向固定性版面转变。优秀慈善典型的事迹应当进课堂,建立起政府表彰社会褒扬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肯定慈善典型的社会价值。重大活动上,政府应从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去年“抗震救灾”活动中,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救灾募捐活动接收的款物坚持专款专用原则,捐款全额存入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从中支付任何形式的工作经费。”慈善总会在募捐活动中累计支出的物资运输费用、劳务费、宣传费共计27万元,在不提经费又无政府资助的情况下,这些费用都要从市慈善总会办公经费中列支,导致总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日常运转难以维系。

3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慈善工作者队伍激励。现代管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的影响极大,还概括了一个表达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三者关系的公式: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可见,建立一套针对慈善工作者包括薪金、福利、职位晋升、教育培训、社会荣誉等综合激励制度,使慈善工作者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激励慈善工作者为慈善事业忘我拼搏。中华慈善总会刘国林秘书长在会议发言中曾讲过:“如果慈善工作者都到了被慈善的地步,慈善事业怎能有发展”。

现代事业 篇4

从张之洞所著《劝学篇》中可以看到:“明时势, 长志气, 扩见闻, 增才智, 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要想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出国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1904年, 清朝政府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 在光绪三十一年, 清朝政府颁布了《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规定, 科举考试的废除,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留学生这一群体的发展, 是教育事业的一种突破, 随着西方列强的打击, 不得不想出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 闭关锁国已经不适合当时的趋势,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是可以强国的方法和力量,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我国教育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清末针对留学生群体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光绪二十九年, 针对留学生群体制定了相应的章程, 根据在国外留学的时间长短、学堂等级、文凭高低等因素, 授予相应的出身。由于留学生一般留学年限比较长, 以年为单位, 根据这一现象推出新的策略, 对于可以快速学成归来者, 制定出相应奖励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教育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秋瑾在一封信中曾经写道:“今日世界某事, 非知洋务不可;若能出洋留学数年, 谋事较易。”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出国留学成为很多人出人头地的一件大事。留学生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的救国大业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清朝政府时期, 并没有提出很明确的规定留学生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规定, 我国教育一直以儒家思想为基准, 重视道德的培养, 和外国的教育思想有着一定的差异, 反而是科举制度的废除,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教育政策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留学群体的发展。留学生群体的兴起, 打破了我国固步自封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北洋政府时期, 在留学教育方面, 最大的特点在于从思想上控制留学生在外国留学的思想、行为准则, 看似是一种前进式的改料教育, 其实只是害怕留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外国影响太多, 由于当时国情, 政府控制更为严格, 因为留学生回国可能会参与到反清活动当中。清朝末年时期, 主张的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主体在于中, 而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 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 提出了对于教育制度当中的忠君尊孔思想的反对意见, 同时取消了读经这一项, 更加注重道德的教育, 在挑选留学生的条件上面, 和清朝政府时期有很大不同, 清朝政府更加重视备选人的思想是否忠心, 留学期间, 派出了监督使臣监督留学生们的思想, 从思想上控制留学生, 从政策改变上来看, 清政府时期是一个矛盾体, 一方面不想一直停滞不前, 想求发展, 吸收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文化, 以供己用。在另一方面, 又相当排斥, 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于思想的把控能力, 从规定上看, 北洋政府时期取消了封建专制思想的输入, 留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当中, 而不用过多考虑思想的捆绑问题。对于留学生的管理也有相应的规定, 留学归来, 从思想和专业方面考查留学生的所学所想, 并根据学习的程度授予出身。但是对于思想道德的考查, 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框住了留学生的思维。

民国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相比, 在思想控制上面, 没有了北洋政府时期较为轻松的政策, 更多的是对于思想上面的控制, 民国政府时期的大环境战争颇多, 导致财政出现了问题。经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的发展。在政策上面, 以三民主义为基准, 更加强调的是服从于国家, 而且在选派留学生的条件上面更为严格, 首要条件是不能违反三民主义。

二、留学生教育推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代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在教育领域内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点。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 隋唐的科举制度更多考查四书五经, 从而限制了人才的研究方向, 并在后来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明朝时期进入了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在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八股文。所谓八股文, 指的是只讲究形式、没有内容, 而且文章的段落都会有固定的格式, 字数也会有所限制。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说到:“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从这段话看出八股文害人之深, 深深残害到读书之人。在一定程度上, 八股文成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思想前进, 从而使得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1905年9月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度的废除, 使得新兴的领域得以发展, 留学生就是其中一方面。教育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学生群体的形成。二是留学生群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文化的传播需要这样的媒介。社会得以发展, 正是由于不断的与时俱进所带来的, 而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正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闭关锁国的古文明大国到慢慢开始带有排斥性质有枷锁性质地接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文化的交流需要媒介去经营和维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国家与国家的文化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政治方面的关联和交流也慢慢地联系起来。我国留学的印记可以从唐玄奘西天取经学习佛学中有所启迪, 1840年西方列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到十九世纪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从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开始被动接受外国的思想文化, 日益地发现交流在国与国发展之间的重要性, 开始通过不断地根据国情国策去改变自己的教育留学方针政策, 科教强国政策慢慢得到凸显。

三、留学生群体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与未来留学生群体发展的展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把教育作为最为基础的条件, 逐渐实现国家的发展与富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 1995年, 全世界有160多万外国学生到50个主要的东道国求学。其中根据留学国家可以看出, 发展中国家是输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 留学生群体的发展也日益壮大。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成为成员国之一, 机遇与挑战同样赋予了中国。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中,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赴美签证政策作出了调整, 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学生群体、交流访问学者、家属, 主要以商务和旅游为主要目的, 同样也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国力的提升。从初期的教育救国路线, 到自由发展, 留学生群体的发展, 对于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中西方文化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生思想的碰撞, 理解与尊重是国与国之间更加和谐发展的前提, 同样, 留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也诠释出全球化这个概念, 国与国之间不是单独的个体存在, 而是相互依存的而特定的存在, 在相互交流之中不断学习不一样的思想文化, 相互提升国家的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京武.当代留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2, 1

[2]陈昌贵, 粟莉.1978~2003:中国留学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3]缪榕楠.加入WTO后我国教育的发展选择[J].教育与经济, 2002, 2

[4]梁燕波, 王晨.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J].陕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5]李平.世界留学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现代事业 篇5

2014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节俭—现代生活新方式

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吃剩饭倡节约,不丢人!从2013年夏天,这7位保洁员在学生间火了。如今,“崇尚节约,摒弃浪费”已经成为烟台大学校园的一种风尚。计算机学院学生王颖颖近期曾挨桌统计“光盘率”,“数了100份,97份剩饭为零。”王颖颖说,连续几天他们都来做这样的统计,“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据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烟台大学各个餐厅每天的泔水比过去减少了2/3。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修身,则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国,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可以说,节俭一直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劳从来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虽然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享受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农村仍有一亿多扶贫对象,也不说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更何况,一个人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是绝没有浪费的权利,又怎能大肆挥霍社会资源? 无论是古人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还是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指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都在强调厉行节约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13亿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现代事业 篇6

关键词:现代薪酬理论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启示

1 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薪酬体制由中央统一制定,各事业单位遵照执行。薪酬体制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由于在各个行业中都存在事业单位,且工种繁杂,因此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包括相当广泛,涵盖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和工人的薪酬制度。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又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薪酬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薪酬制、艺术结构薪酬制、体育津贴、奖金制、行员等级薪酬制。当前的薪酬体系中普遍存在薪酬组合中绩效薪酬的比重偏低;对内在薪酬或精神需求关注不够;经营者与组织间的风险共享机制尚不完备等缺陷。这都将成为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现代主流薪酬理论概述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从低往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前3个层次的基本需求可以靠提升物质条件来满足,而后两个高层次需求靠提升物质条件已无法满足,往往要靠内在的提升才能获取一定的满足。[1]

2.2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HCM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他们指出,人力资本是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的构成包括个体的知识、技能等。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个体的劳动效率与个体的人力资本含量成正相关,产品边际价值又与个体的劳动效率成正相关,因而个体的知识、技能越高其薪酬水平也就越高[2]。

2.3 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如果雇员的生产效率高就可以获得高薪水,工人的生产率与其薪酬水平成正相关,而另一方面工人的生产效率也受薪酬水平的影响,高的薪酬水平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益。当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经济时,手工作坊式地完全监督每个工人的行为成本太高,工作的效益很难用时间来界定,此时薪酬就成为工人因懈怠而失去工作的机会成本,薪酬越高,代价越大,所以,较高的薪酬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懈怠倾向。[3]

2.4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雇员对薪酬的满意度往往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和雇员对公平的认知。当雇员将付出和所得的比率和其他人进行对比时,如果感觉不公平,那么他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情绪。[4]公平理论对现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改革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3.5 共享经济理论

马丁·魏茨曼在1984年提出共享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分配的不公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弊端,而分配的不公是源于雇员薪酬制度。他主张把薪酬制度改革为共享制度,将员工的所得与厂商经营成果挂钩,工人与企业主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通过协商确定双方在利润分享中的比例。

3.6 双因素理论

1959年,赫兹伯格在他的著作《工作与人性》中发表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保健和激励是影响雇员积极性的两大因素。他指出:一方面,保健因素可以有效降低雇员的负面情绪,所以赋予雇员保健因素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激励因素可以充分激发雇员的工作热情,所以在充分保证保健因素的前提下,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去调动雇员的工作热情。[5]

3.7 期望理论

1964年维克托·弗鲁姆于提出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薪酬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雇员期望值的管理,每一个雇员对自己从事的岗位都有一个期望的工资水准。期望理论认为领导层在设计薪酬方案时,不仅仅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利润,还应充分考虑雇员期望的报酬。

3 现代薪酬理论对我国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

目前中央配套措施已经出台,尤以薪酬为切入点加快改革的方法令人注目。针对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薪酬理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薪酬管理。

3.1 合理加大薪酬组合中绩效薪酬的比例

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中引入绩效薪酬,通过调节绩效不同的员工的收入,以刺激员工行为,同时调节绩优员工的心理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绩效薪酬的类别可以依据各种员工群体加以区分,一般分为基层员工、行政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技术人员等类别,不同类别员工的绩效薪酬采取不同的策略。

3.2 以内在薪酬管理为改革重点

一方面内在薪酬制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另一方面内在薪酬制不需要单位付出很高的成本就可以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改革中,优化员工内在薪酬设计是重点。

为了加强工作的激励效应,可以实行工作轮换。在现有分工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周期性的将员工在各种相近的岗位之间轮换,可以舒缓因单调的例行公事带来的倦怠感,扩大工作的内容,使工作相对丰富化。可以通过弹性工作时间计划、情感关注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法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使员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更大的工作弹性,人情味和感情投入,使员工体会到家庭般的情感抚慰,从而提高责任感。

3.3 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股权化

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来说,一个重要的矛盾就是,既要解决经营管理者拥有巨大的在位控制权问题、同时又没有剩余价值索取权。人力资本股权化则可以化解这个矛盾。通过适当的机制设计,让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持有本单位恰当份额的股权,以优化他们的收入结构,赋予其剩余价值索取权,从而激励其采取对本单位长期经营业绩有利的行为,使经营者与事业单位之间建立起以股权为纽带的风险利益共享的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战略薪酬——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理论与实证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95,2-3.

[4]苏列英.薪酬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宪伦.双因素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若干应用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

作者简介:

刘彦伯(1982—),男,广西桂平人,广西大学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方向。

现代化过程中发展水文事业研究 篇7

关键词: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

水利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城市化大力发展的时期, 人民逐渐从农业环境开始向城市环境转变, 居民较为集中的生活环境, 决定了在面对一些风险时更应该提高重视, 尤其是城市的排水系统等, 这都涉及到水文事业, 从古至今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水患,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国家组织大量的力量重点治理水患, 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 我国的水文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现实国情的变化, 水文事业发展的重点、认知程度等都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如何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的模式进行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水文事业发展的意义

水文事业在我国已经有一段时间发展, 而且我国古人对水文事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总的来说, 发展水文事业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

自古以来水患一直是人们生活面临的心腹大患, 比如1998年发生的洪水灾害, 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对于水患的治理由于我国对于水文水利事业发展的有限, 很难彻底治理。所以对水文事业的发展和研究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应对有可能产生的水患灾害, 或者即使在发生相应的灾害时, 由于我们对水文事业的理解更加深刻, 面对相关问题时就会更加从容。

2.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

水文事业和水利事业密切相关, 水利设施的修建及改善都需要水文知识作为支撑, 在我国广大农村需要兴建一些水利设施, 城市防止涝灾需要做排水设施建设, 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完成都需要在发展水文事业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由于我国在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前提下, 水文事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其起到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

3.发展水文事业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也受到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 除了要求努力寻找发展机遇的同时, 还要做好内部事业, 通过内部优化配置保障经济发展可持续。水文事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保障, 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促进因素, 只有发展好水文事业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人民才能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才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二、我国水文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水文事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业, 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文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职责不明确

首先从我国水文管理的机构设置方面看,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水文事业尽心管理, 在一些地方进行管理中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 缺少一个统一的重要机构进行专门的管理;其次是在地方进行水文管理过程中, 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 水文事业服务于大众的职能难以发挥, 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是一些地市级水文机构仍按流域水系进行设置, 往往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负责多个地市的水文工作, 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相关检测体系不完善, 影响水文的服务职能

我国对于水文事业的重视程度有限, 以至于在水文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检测或者治理性设施建设不力, 造成我国水文事业在水利检测、自然灾害的预防、城市防洪防涝、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我过城市经济建设的问题。

三、我国水文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在当今社会, 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水文事业的发展, 并适时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并针对我国南北用水的实际情况进行水文事业的发展和对水利事业的建设, 从当前看, 我国水文事业面临的形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水文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我国水文事业发展的现状, 在本世纪我国当中要召开了专门的水利会议, 对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部署, 我国最近召开的十八大也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水利事业的发展。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强化水文和水利科技支撑,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覆盖范围, 优化站网布局, 着力增强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2.经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展水文事业

前面已经提到水文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当前我国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和形势, 而且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也需要我们做好水文事业。尤其是我国当前水环境面临的水短缺、水污染等现实, 更应该注重水文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3.变化环境下增强抵御各种灾害能力对水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强, 局地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重发的趋势,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加强应对突发水旱灾害和水生态灾害的水文应急监测及预测预报、加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和定量分析、加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对水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 是水文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题。

四、现代化发展水利事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前面论述的我国当前水利事业形势来看, 我国水文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 比如在投入方面、人员配置及机构设置方面都要进行重新安排, 并且在发展水文事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资源的改变, 比如针对我国当前水污染的情况, 我国要进一步严格水治理的要求, 贯彻好环境保护法, 对于污染的情况, 严肃查处责任人;对于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我国要继续落实和贯彻南水北调策略, 并且加大节约水资源措施的宣传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必定能够极大的促进水文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贾智钟1984年7月28日, 男, 汉。雅安雨城区人。在四川省雅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已有7年, 从事水文勘测技术工作。大专学历。

参考文献

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分析 篇8

一、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新财政体制实施, 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单一化管理形式。国家财政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除了要符合行政单位自身管理活动需要外, 还应达到国家财政与社会的全面需求。面对现代复杂化的财务管理新局面,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财政体制改革要求, 科学预算软件已经在很多财务部门应用, 政府也将采购申报或审批等工作转接到网络上, 各类型财务软件会计核算中随处可见, 各大银行开通网络信息服务, 上述变化说明现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本质上发生着变化。然而, 我国财务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暴露较多问题, 例如, 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重视项目预算编制, 专项资金的预算方案不细致, 其根本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信息不健全, 内部控制监管不力。

二、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 财务公开不及时、报销手续不规范

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财务公开不及时、不透明与报销手续不规范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财务管理弊病暴露的更明显, 对重要财务款项没有建立书面文件, 普遍存在弄虚作假、逃避财务公开的嫌疑。对有问题的款项不公开, 或采取各种理由不让外界了解真实的财务情况, 很多财务公开模糊, 调理杂乱无章, 与实际账面相矛盾。同时, 报销手续规范程度低, 主要体现是票据不正规, 个别票据审批程序不全, 导致报账员向财务管理部门报账审核不能通过, 账目缺失。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就目前来说, 各事业单位理财概念落后, 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不严格, 对资金使用的界定相对模糊,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各部门的预算不合理, 资金的事前控制不到位, 并且对资金使用去向不清楚, 财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人身兼数岗, 使得监督机制无法发挥本身作用, 导致业务开展不便, 并且存在不少的呆账坏账, 此外, 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上有很大的随意性, 每次进行账务处理时, 结算不及时, 导致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3. 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各人员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同, 应用熟练程度也有区分, 导致财务管理水平底下, 人员综合素质底下,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 在事业单位充当报账机构, 办理简单的核算工作。

三、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解决的对策

1. 加强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只有事业单位领导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 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才能使得财务管理队伍越来越完善, 对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视, 进而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越来越高。

2. 加强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

为了更好的完善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 坚决杜绝报销不规范等财务问题, 具体来讲, 首先指定专门的事业单位人员负责监督财务管理方面的一切事宜, 即设立专门的机构, 将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统一处理, 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避免暗箱操作, 其次, 提高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的透明性, 公开财务信息, 做到财务资金公开化, 接受所有人员的监督, 最后, 如果遇到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财务规定的, 严格追究工作人员责任, 避免一切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因素。

3.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事业单位要抓好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并熟练应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队伍人员间的沟通, 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现代事业单位而言, 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现代事业单位应清楚时代潮流, 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才能大有作为。因此, 事业单位要针对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努力完善财务管理的弊端, 促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翁俊涵.小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今日科苑, 2008, (16) :103.

[2]岳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改进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81-82.

现代事业 篇9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事业单位,创新管理,有效策略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条件下, 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挑战, 而事业单位的发展, 离不开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模式。为此, 作为事业单位, 应该重点关注自身的各项管理工作, 不断创新各项管理模式, 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现代经济概念及其特点

现代经济, 指的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风险经济等新型的经济。目前, 对现代经济概括与界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且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 狭义的现代经济, 指的是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经济, 并且与传统的经济相比, 具有在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的情况下, 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特点;而广义的现代经济指的是,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 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支撑, 以创新发展为核心驱动力, 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事业单位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落后, 即便单位已经认识到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措施, 导致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 在现代经济下, 就必须创新管理工作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现代经济下事业单位管理创新的途径

1. 创新自身管理制度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实施, 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单位员工的行为以及督促他们的工作。目前, 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中, 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制度, 进行行政管理, 其形式单一、落后, 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为此, 要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 首先应该从管理制度入手, 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创新单位的管理制度, 并且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中, 严格遵守新的管理制度, 并围绕展开有秩序、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同时, 对于各个工作岗位应该实施责任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法制、法规来维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秩序。此外, 作为国家, 应该给予管理法高度的重视, 不断补充与完善行政管理法, 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中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是行政管理机构, 在新知识经济形势下, 事业单位首先要明确行政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 而负责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 在日常工作要敢于探索与创新管理模式, 当发现员工的行为与管理制度相违背时, 要敢于指出员工的问题之所在, 充分发挥自己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事业单位要想稳定健康的发展,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 就要求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同时为了与其他事业单位之间存在差异性, 又能够突出本单位的独有特点, 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朝着多样化、差别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主要通过网络系统对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 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通过网络系统获得个性化的服务。同时, 利用数据库对单位中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存储, 作为管理者, 只需要通过搜索, 就能够找到员工的所有信息, 这样便于对员工的信息作对比分析, 从中挖掘员工的优势, 并以此作为对员工开展相关培训的理论依据。此外, 管理模式的创新, 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 要能够让所有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敢于创新, 注重对员工职业技能与个人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质量,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模式, 首先需要确保每一步的财务工作, 能够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并且落实到位。同时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把握好每一项工作的流程, 例如对资金流程、预算流程、采购流程以及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其次,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财务工作中, 对数据的处理已经采用了财务软件系统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速度。然而, 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软件, 如果财务软件遭受到攻击或是病毒感染, 则可能会造成数据异常甚至是丢失, 所以, 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作为财务工作人员, 在日常的工作中, 要定期、定点的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检查, 确认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同时, 要提高警惕与安全意识, 在利用财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异常, 应该立即向上级汇报, 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 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使其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 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管理进行创新, 认真落实新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 促使我国的事业单位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丁文耀.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1)

[2]包瑞峰.浅谈如何强化与创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J].经济, 2016 (02)

现代事业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层,档案管理,现代化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档案管理形式出现较大变动。为了提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必须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内涵及要求

(一)档案管理的无纸化、虚拟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文字具有多样化的保存形式。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文字储存中无纸化方式更加常见,传统的纸质媒介管理方式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档案管理更加便捷。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把档案资源链接网络,深化资源利用,丰富资源形式,虚拟化的档案管理为其显著特征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二)档案管理的缩微化、数字化。

当前摄影技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数码技术、微缩技术等的重要性,这也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技术可以变传统纸质档案为电子档案,然后在缩微摄影技术的辅助下变为电子文件,由于其占用内存较小,因此可以大量并方便的保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大量使用空间的现状,也避免了纸质档案防腐、防蛀等等问题的困扰,提升其使用时长。

(三)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

作为全社会发展丰富经验的保存者和知识库,档案资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社会化档案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激发人们档案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共享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可以对其价值深化开发,把其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专业性较低。

如今,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有极大的市场,和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左。未能以专业化、规范化的角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内部还存在科室阀门,如财务部门保存财务类档案,技术部门保存技术类档案,办公室保存文书类档案。这也导致档案资源作用难以发挥,存在不专业、不规范的管理档案的行为,严重阻碍该项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档案利用率低、管理人员意识薄弱。

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单位在发展当前的同时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发展。但是,长时间以来很多单位对档案承载的重要历史资源难以有效的利用,管理人员的利用意识有待提升。

(三)缺乏相关方面的人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基层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激情和耐心不足,难以在一个岗位上长时间工作,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平淡无奇,所以在基层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都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这对基层事业单位整理、记录档案造成严重影响。

三、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路径选择

(一)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

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行为的落后,最终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强化思想认知,不断对档案管理工作强化认知和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思想认识的提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质量。

(二)强化制度管理建设。

如今,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依托的制度比较陈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信息的输入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保证电子档案安全性、可靠性的根本原因。因为很多从事传统档案管理的人员对此类型的问题没有遇到,所以,我们必须依托社会实际情况,在新技术的辅助下,不断完善法规制度,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三)档案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现代化档案管理如果仅仅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难以形成规模,还应该制定和现代技术设备相符的管理标准。对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工作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也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充实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保障基层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就应该具有先进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引,依托现代化的手段和管理措施,在先进设备、技术等媒介的辅助下,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以便于保障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其利用效率。作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我们必须深化知识学习,探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保障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清越.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0(01).

[2]魏秀芳.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路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07).

[3]韩仁杰.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7).

现代事业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档案文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一)提高文件传递的安全性。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邮政投递系统或是其他快递方式,受限于时间与距离的影响,同时阿,档案管理人员私存文件或者丢失文件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他原因造成文件的延误、丢失亦属常事,都为档案管理与使用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所以,事業单位档案管理亟待引入并推广现代化技术进行文件归档管理,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文件传递,能够极大程度为文档收编节约传递时间,提高文件传递速度,确保文档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档案室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上述现代化的办公方式。纸质文书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缩短寿命,一旦纸质文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选用不同的电子载体,将文书档案以电子方式进行保存,可以实现文书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利用,同时,电子载体具有存读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易于传递、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小、不易损坏,稳定性比较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文书归档工作的质量,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管理,重视不足。据客观而论,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行政管理阶层,对基层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甚至对档案管理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只关注单位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漠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导致内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缺乏有序部署与严格管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全、整理不规范、散乱等现象严重,难以为单位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配套不全,条件较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必须配备完整且匹配的相应基础设施与监管机制,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差”,比如,档案柜架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装具参差不齐,致使档案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或是部分基层档案室建设缺乏专项启动与维修资金,导致纸质档案资料在长时间的存放下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

三、优化事业单位档案文书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推行文书归档规范化管理。完善、健全的制度是促进文书归档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在文书归档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制度为标准,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与规章制度,并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确保每一工作环节有序进行,践行文书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原则。

(二)巩固单位领导及全员档案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文书归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具有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的积极作用。然而,基层档案室文书档案数量较多,经费却相对紧张,由此要求文书归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文书归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将档案归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文书档案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光盘、磁带、计算机硬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以网络化的方式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从手工作业方式向计算机管理方式转变。同时,国家财政部门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档案室的配套设施,加强地方文书档案信息网络与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夯实对电子文件的管控,最大限度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信息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首要建立在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同步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以专款专用、准确预算、恰当使用、详细记录、及时结算等位为准则设置专项资金,优化工作机构设置,并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能力范围情况下,积极投建电子档案室或数字档案室,自上而下全面覆盖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确保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安全便捷。

参考文献

[1]刘嫔兰.云计算在企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陈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广东科技,2013(12)

[3]李海珠,都蕾.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

[4]单承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理解与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4(03)

现代事业 篇12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 不仅是名词的转变, 二者在性质上已经有了本质的差异。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和“物”为核心,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传统的人事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招工招干、调配人员、记录考勤、核发工资、建存人事资料等, 只见“事”, 不见“人”, 是一种短期的、被动性的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强化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 以“人”为核心, 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 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 起“管人”的作用, 是一种相对主动的管理。

2.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当作一种“工具”, 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 注重产出和开发。难怪有学者提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 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3.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是招募新人, 填补空缺, 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这种功能, 还要担负工作设计、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的任务, 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面, 作用日趋重要。

4.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 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提升的依据。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 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 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物质奖励、提升等鼓励, 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机会,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从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 改革的深度还没有触及管理制度的根本, 管理水平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统筹规划, 也没有对员工的选择、任命和激励制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规范。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有效的人事分配方法, 难以形成人员流动优化配置, 阻碍了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实现。

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 虽然事业单位有了较大的分配自主权,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面对的是所有员工, 缺乏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和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 造成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缺乏活力, 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体系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为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和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而且也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考评无标准, 形式化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 考核过于简单和笼统, 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仍存在凭印象打分的现象。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 约50%的员工不满意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效果。一方面表现为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 对绩效考核工作往往年终时仓促考核、匆匆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表现在尚未进行标准的职位分析, 未对各类岗位名称进行规范, 绩效考评往往流于形式。

4. 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缺乏持续的发展体系, 不重视长远利益。培训工作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 培训开发活动与组织发展战略相脱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 开发培训缺乏科学的需求分析。第二, 培训的内容不科学。第三, 培训方式简单落后。

三、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第一, 摒弃人力资源管理中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做法, 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第二, 注重“以人为本”, 强调对人的关怀、尊重和信任, 充分激发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以确保单位各项工作和目标的实现。第三, 重视对人才的工作条件, 家庭和福利的关心, 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和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性质的管理功能;第四, 注重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以能力来决定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 自由发挥的平台, 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政策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的人文生活环境, 使人才成为事业单位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自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事业单位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大多缺乏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因此, 通过实施定量评估能够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从而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建立定量评估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构成了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中重要的内容。

3. 完善各种激励机制, 逐步调整人才结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其最终目的是让人力为单位创造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点, 应深化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科学设置职位、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岗位聘任机制。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化组合的要求, 科学设计干部选任制度和专业岗位聘任制度, 建立完善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 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使评估手段科学化, 实现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和晋升机制切实挂钩, 发挥绩效评估和晋升的激励机制。

4.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

建立提高工作能力的培训体系, 对员工培训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而且注重员工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自信心、领导风格和团队文化建设培育。通过科学设计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发展空间,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单位长期发展的有机统一, 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合理的管理, 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 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培训开发, 激发员工的潜能, 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高其社会化职能的履行成效。

参考文献

[1]邢涛.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绩效考核[J].科技资讯2009 (10)

上一篇:商业传媒下一篇: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