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路(共7篇)
兴趣引路 篇1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 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 那成功之路, 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恰到好处地诱导, 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以好奇心为先导,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数学课中, 把探索活动和游戏、竞赛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更能使学生充分动起来, 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感悟数学。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 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 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而无情淹没, 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 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 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 但一到后半节,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 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 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 幽默一些, 对学生的回答、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 那么,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 乐学而不疲。同时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 发展他们的特长, 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 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以激励性的语言、动作、多样的激励标志、有趣的图案、举行简短的仪式等方式, 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评价中自信地抬起头并更喜爱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发展潜能。
摘要:课堂教学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 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 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在教学中, 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以达到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
兴趣引路,快乐写字 篇2
一、营造写字氛围
为了营造写字的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教师或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布置在教室或走廊上,如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通过耳濡目染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讲述人物故事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可经常讲一些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成“墨池”中学到他的勤奋;从怀素写字秃笔成冢,并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中学到他的持之以恒;从岳飞在沙上练字中学到他的自强不息……这些故事是激发学生热爱写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写好汉字的生动材料,同时也是写字教学的调味品,是学生学习写字的兴奋剂,它们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创编趣味儿歌
儿歌以其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把儿歌融入写字教学中,如“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雨点,“横”像扁担,“竖”像棒棒,“钩”像人踢脚,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如在教学钢笔字运笔方法时,笔者编了一段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又有角,学会顿笔很重要,运笔轻重要记牢。横要平,竖求直,认真练习工夫到,撇出锋捺伸脚,笔画健美字才好。”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运笔方法,又增添了教学情趣,降低了书写汉字的难度。
四、欣赏书法作品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分不清字写得好与坏,更有甚者以丑为美,如有的学生以字向右倒或向左倒为美,有的学生以字只占方格一半,紧紧贴近下底线为美。因此,在写字教学中,笔者经常通过课件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以提高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因为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美的组合,书法家写的每个字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在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字的线条要圆润饱满、坚挺有力,只有字形的结构优美,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因此,教师经常让学生欣赏书法,会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树立写字榜样
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大力培养书法好苗子,并树立榜样,授予“小小书法家”的称号,给予鼓励,让学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学,使写字教学更具有感召力。这样做比教师一味地说教效果更好。
六、运用多重评价
笔者运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评价一般包括:①自评。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字与课本或黑板上的范字进行比较,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②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字和其他同学的字进行比较,学人所长,补己之短;③差异评。教师可以把优秀学生和较差学生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写字教学中抓好评价这个环节,对帮助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在写字教学中,笔者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就要让学生爱写字、乐写字、写好字。
物理教学要兴趣为先, 方法引路 篇3
一、以生动风趣的语言, 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体现就是教师的语言。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的智慧、机智和敏捷。在上课前, 教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 带着微笑面对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自己良好的情绪氛围中受到感染, 受到启迪。教师风趣的语言、高超的授课艺术, 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 教师可以试着从讲台跳下, 让学生与从楼梯跳下亲身体验进行比较, 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丰富的情感, 激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任何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物理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比比皆是, 如科学家的成长史、物理科学的发展史, 都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好素材。一个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材, 学生才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只有运用丰富的情感, 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如教师教态自然, 言谈儒雅, 笑容可掬, 字字句句都是对学生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是情感的交流, 它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主动地学习。
三、以科学的学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后, 对物理世界了解得很少, 更谈不上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 教师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 阅读教材的方法。
会阅读物理教材是学生学好物理的第一步,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使学生学会挖掘提炼, 即使是对教材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应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重要的句子、重要的词语画出来, 一边画, 一边认真思考, 并要反复推敲重点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重要的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规律并逐渐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2. 听课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全神贯注地听教师教授知识, 但下课后能留在脑海中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却很少, 究其原因, 是听课的方法有问题。学生在听课时应边听边想, 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 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 听疑惑处, 听重点处;边听边记, 记上重难点, 做好听课笔记。
3. 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材的知识有其自身的体系, 有的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 学生如果不善于总结, 就不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如每章节的、每单元的纵向总结, 以及总体的横向总结。在引导学生总结的过程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知识主线、重难点、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
4. 循序渐进的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首先, 教师应将有关概念作为预习作业留给学生, 并让学生把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标记出来, 以便听课有针对性, 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其次, 教师给学生讲解得出定律的实验和理论知识, 让学生经历定律得出的过程, 以便更好地掌握该知识;最后, 教师让学生做相关练习, 以便更好地应用。
四、以有效的讲解, 培养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首先, 教师先要给学生讲透概念和规律, 要讲清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其次, 教师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 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分析物理过程,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准确把握物理过程, 并逐步介绍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值法等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让兴趣给孩子引路 篇4
人的神经系统有两个功能:一个管兴奋,一个管抑制。两个功能互相转换,该兴奋时,让人高度兴奋,保障学习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该抑制时,让人高度抑制,快速进入深度睡眠,得到充分休息。当然,这两个功能不是像白天黑夜那样界限分明,它们会交错出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兴趣还不稳固,意志力还比较薄弱,该兴奋时常常会兴奋不起来,或者兴奋起来了,但不强烈,不持久。学前孩子的兴奋点还会不断转移,表现出来的是走神、多动、不安分,或者迟钝、木讷、呆头呆脑。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也是正常的,不是毛病。
有的家长性子急,当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们的孩子有这些情况时,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想各种各样的招数收拾孩子。有的兴师问罪,大打出手,弄得孩子谈“园”色变,该入园时,出门就叫肚子疼;有的威胁利用,只要孩子保证上课专心,得到老师表扬,就给狂买平时根本舍不得买的贵重玩具;有的甚至凭着一时的冲动,带着孩子去求医问药,不惜花重金打针吃药,治疗“多动症”或“抑郁症”。
这些家长忘了:动物,动物,就是要动的道理。孩子不动,十有八九是病了;不是病,就是孩子对老师,对老师布置的那项活动不感兴趣。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看老师的脸色行事;孩子还不懂克制,不知道不想听讲时也要摆出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孩子还不懂尊重,看老师不高兴,也不知道急忙收敛自己的言行,管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他们只知道凭着自己当时的兴趣处人处事,被老师狠狠批了,还一脸无辜,两眼茫然,委屈地流泪。
跟着兴趣走的小外孙
我有个小外孙,平时还比较尊重我。但有一次,在自家园子里,我要他快来观察梨树发新芽的情景,他却不理睬我,偏要去地里拔萝卜。我认为一个孩子,长一双聪慧的大眼睛,能眨巴眨巴就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那该有多绝啊!
可是,他不领我的情。他情愿跟着奶奶去拔萝卜,踹两脚污泥,把小脸憋得通红,也不理会我滔滔不绝的那一套说教。你看他,萝卜拔不出,还不要奶奶插手,他要一个人拔。奶奶教他抓住萝卜叶子,左歪一下,右歪一下,再往外拔。他不听,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拔。他手小,左右开弓,也只能一手抓住一根萝卜叶子的稍尖,还因为用力太狠,叶子断了,摔个四脚朝天,滚了一屁股泥。但他不气馁,爬起来,瞪着萝卜,愣在那里动脑筋。突然,他眼前一亮,双手合十,抓住三根萝卜叶子,而且不抓叶稍,而抓叶根。这样,他自然要弓腰,要弯腿,等十指抓牢,憋足了气,腰一挺,腿一抻,萝卜就缓缓地出泥了。他扛起泥萝卜就满园子疯跑,大喊着:“啊!啊!胜利啦!”那狂劲,跟打了一场大胜仗没有丝毫区别。
这就是孩子,有什么说的呢?在那个时间,在那个地点,他对梨树发芽不感兴趣,他就怠惰,他就迟钝,他就排斥,他就全身心抑制;他对拔萝卜感兴趣,他就积极,他就机敏,他就全力以赴,他就浑身上下三万六千根汗毛,根根兴奋。兴趣在这里主宰了他的整个身心。
父母要给孩子“炼”的过程
今天的年轻父母,十有八九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入园就又乖又出类拔萃。他们被“恨铁不成钢”这句话害了。他们不知道,“铁”就是“铁”,你恨它一万年,它也成不了“钢”。“钢”不是恨出来的,是按科学的方法“炼”出来的。其实,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把足够他成“钢”的生命潜能给他了。孩子只要对某一项活动感兴趣,他自然就会聚精会神,逐渐把那方面的潜能打开。潜能打开,在获得预期成果之后,潜能自然就会转化为一种能力。像我的小外孙拔萝卜一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点点成长起来的。“铁”要成“钢”,做父母的只能提供条件,“炼”的整个过程全靠他们自己,重要的是八个字:顺其自然,培养兴趣。
家长在这里不是被动的,而是大有作为的。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并没有注意开发新的领域去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而是枯燥地重复校园的教学内容。说好听点,叫配合学校,巩固知识;说难听点,叫原地踏步,摧残兴趣。请注意,家庭教育绝对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翻版。要是家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评价标准完全一样,那孩子除了反叛,除了无奈,除了被全面扭曲,还有什么呢?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家长更不能不管孩子的兴趣,一味地去压他们。
看看今天的高三学生吧!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他们多半是不看什么志愿的。他们看的只是分数,考了多少分,就填报凭这个分数能被录取的学校或专业。志愿就是被大学录取,至于自己对这所学校这个专业有没有兴趣,那就一概不管了。这是悲剧,要知道,兴趣是成才的大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门在哪里都不清楚,这“行”还能修成什么样子呢?
教育最需要的是耐心,是等待。宁可生命潜能、情感开发得慢一点,也不要像私挖乱采的小煤矿那样,为了一时的“兴旺发达”,把整个矿脉搞乱了、搞砸了,最后不能不全面闭锁,宣布作废。
(辛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责编 陈金华
兴趣引路 篇5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兴趣引路 篇6
一、质疑激趣
“疑是思之始”,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小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 对于一切新鲜知识、事物都充满好奇, 爱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梳理、归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抓住关键问题这一“牛鼻子”, 教学就如源头活水, 学生自然学得欢畅。在《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中, 我让学生紧紧抓住题目中的“美丽”质疑:居里夫人美丽在哪?随着年岁的增长, 居里夫人的外表已经不美了, 却为什么说她的美丽永恒呢?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抓住文中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批注、交流。从“袭、白净端庄、微微内陷的大眼睛”感受居里夫人庄重、美丽的形象;抓住描写居里夫人提炼镭过程的词句“可能、终日、烟熏火燎、破棚子、点点烧痕”,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 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 展开想象、交流, 体会居里夫人提炼镭时的艰辛;重点句子“经过三年又九个月, 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 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抓住有生命力的数字“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精神, 使得她“极美丽。”更令人瞻仰的是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 “变成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 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体悟她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抓住“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 16种奖章, 107个名誉头衔, 两次获诺贝尔奖”“视名利如粪土”“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 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体会其对名利淡泊。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为科学献身精神, 对名利淡泊三方面使得她的美丽永恒, 成为“跨越百年的美丽”。学生在疑问的牵引下, 秉着“踏破铁鞋”的执著、热情, 探求心中的未知, 最终把“?”拉直成“!”。
二、情感激趣
人皆有七情六欲,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从情感出发营造一个学习氛围, 就能拨动学生心弦, 引起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兴趣, 达到以情传情、悟情、表情、写情的效果, 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如:《再见了, 亲人》教学中, 1.课始传情。抓住“再见了”“亲人”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亲人分别时的话语, 表达的情感;再出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为学生营造送别气氛, 为学习课本打下情感基础;2.文中悟情、表情。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法, 大体相同。都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 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分别回忆了大娘不顾个人安危给阵地上的战士们送吃的, 小金花如何失去妈妈, 大嫂如何失去双腿的往事所组成, 把现实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 情真意切。最后三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 抒发自愿者的心声, 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志愿者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在浓浓的伤别语境中, 学生心中的情感就如滔滔江水, 一泻而下。3.课后写情。结合本文中学到的表情达意方法, 学生模仿写一段自己与亲人离别的话就水到渠成了。在情感陶冶下, 学生个个能与主人公交心, 跳出文本与作者对话, 与师者沟通, 与学者交流, 学习兴趣盎然。
三、游戏激趣
莎士比亚说过“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 鲁迅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可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例如在低年级生字教学中, 我常把"找朋友"、"送信"、"摘果子"等游戏活动引进课堂, 寓知识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运用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游戏,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 进一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这样, 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学得主动, 玩得开心, 从而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
四、实践激趣
英国历史学家托富勒说:“知识是宝库, 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锁匙是实践。”西晋初年文学家傅玄也说过“言之难尽, 而试之易知也。”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简单化, 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地球爷爷的手>>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地心引力,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高高举起手中的书, 让其自由落地。为什么书能落地?在太空中有地吸引力吗?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观看杨利伟在太空视频, 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在实践中对地吸引力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准确的了解。
五、表演激趣
模仿表演是孩子的天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例如《打电话》是选自马季、郭君儒合作的相声, 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 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结果两个人东拉西扯, 说了两个小时, 既耽误了自己的事, 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 废话连篇, 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在教学中,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 我让学生演一演该相声。于是班级内成立了导演、演员、剧务等小组, 各成员反复阅读课文, 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通过演员夸张的语言、动作、神态, 让学生在嘻哈声中接受情感教育, 感受相声魅力, 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电教手段激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 发挥其“生动、形象、有趣”等优势, 借助声音、图像, 把静止的东西活动化,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从而有效刺激学生感知觉,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战胜干扰。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入环节中, 播放配有音效的大地震画面, 学生沉入其中, 纷纷表述自己的看到地震后的惨景。教师深情讲述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的故事, 学生眼中已噙满泪水, 心中情感起伏, 对父与子的坚守, 相互信任已有了初步理解, 对文本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第六自然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时播放伊拉克战争, 叙利亚内战的画面, 配上班德瑞《童年》乐曲, 学生对战争给人类、自然、地球带来的巨大破坏有了直观感受, 理解了雷利雷利的心理, 自然对战争中的人们满怀同情, 对和平的渴望愈加强烈。结合当下的国际环境, 让学生诉说战争的罪恶, 描绘和平的宏伟蓝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我认为通过游戏、表演、实践、情感、电教手段等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成为“乐学者”。
参考文献
[1]斯宾塞著的《智育》.
[2]美国马斯洛著, 许金生等译《动机与人格》, 中国人民大学竖版社出版.
兴趣引路 篇7
女儿数学成绩差,老爸写童话故事巧施教
2008年3月中旬的一天,俞月林送女儿俞雯上学的路上,还没有从她数学只考了48分的烦恼中摆脱出来。他脑子里一直在想,难道女儿和当年的自己一样,真的很笨吗?
俞月林是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的一个农民,父亲去世得早,是爷爷奶奶把他带大的。爷爷爱挑剔,经常说他笨,连他舀瓢水这个简单的动作都看不顺眼。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俞月林没再读书。妈妈想让他跟爷爷学理发,爷爷不屑地说:“他那么笨,肯定学不会,带他坏了我的名声!”在爷爷的打击下,久而久之,俞月林觉得自己真的很笨。
参加工作后,俞月林发现自己并不像爷爷说的那么笨。当车床学徒,他很快就学会了,无论多难的活儿,他都能做得既快又好。做销售员的时候,他的学历在公司是最低的,但他的销售成绩比其他人都好。这说明自己并不笨。自己不笨,为什么女儿的学习成绩这么差呢?
俞雯上学后,俞月林对她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发现女儿在学习上似乎不开窍。上小学一年级时,俞月林教了女儿一句英语,整整教了8天,女儿才勉强学会。在数学方面,俞月林更是煞费苦心。每天晚上,他都会抽时间辅导女儿功课,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一次,俞月林问女儿1颗糖加3颗糖一共有多少颗糖。女儿当时能回答得出,但当他反过来问3+1等于几时,女儿却挠着头没有反应了。到了三年级,俞月林再用糖教女儿算数时,女儿抗议道:“爸爸,为什么你总是说糖,从一年级说到三年级,一点意思也没有!”女儿的抵触一度让俞月林无计可施。
昨天,女儿怯生生地把期末考试的数学考卷拿回家。俞月林拿起一看,只考了48分,他的头顿时大了。想到自己为辅导女儿花费了大量心血,却换来这么个结果,俞月林的心里五味杂陈。最让他发愁的是,女儿屡次考试分数都不高,导致她对数学已没有兴趣了。如何才能提高女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呢?
回到家,俞月林坐在桌子前苦苦思索。他在纸上随手乱画,无意中写下几个字:狼、狐狸、乌鸦。突然,他来了灵感,决定把这几个词编成一个童话故事,把数学题融入到故事中,兴许能引起女儿的兴趣!
俞月林稍加构思,很快就写了一个《巧取甜枣》的童话故事,大意是:狐狸想吃树上的枣子,却够不着,它故意激怒树上的乌鸦。盛怒之下,乌鸦摘树上的枣子来砸狐狸。狐狸计谋得逞后,还出题让乌鸦计算它到底扔了多少个枣子。故事写完后,俞月林将它放在女儿的桌子上。
晚饭后,俞雯看到桌子上放的那则童话故事,立即被吸引住了,开始全神贯注地看起来。她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又似有笑意。看到这里,俞月林心中暗喜。更让俞月林高兴的是,女儿算出结果后,主动找他核对答案。俞月林并没把答案说给女儿,而是问女儿的解题思路,然后和她一起探讨。在爸爸的引导下,看到自己得出的答案与爸爸的答案一致,俞雯高兴地跳了起来。
受女儿的鼓舞,在中学时就偏爱文学的俞月林,重新唤起了心中的文学梦。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一头扎进了题山书海,翻资料、编故事,一道道数学题被巧妙地穿插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中。同时,他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运用到对女儿的辅导上。让俞月林高兴的是,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女儿的数学成绩得了92分,被老师称为数学成绩进步最快的学生!
趣味童话助她学习,为女艰辛创作乐此不疲
生活中,俞月林在妻子眼中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脑子里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因此,写童话故事对于俞月林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如何将数学题融入童话故事中,俞月林却常常不得要领。有时,实在写不下去了,他就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夜里突然来灵感时,他会立即起床记录下来。
对俞月林这样的“神经质”,刚开始妻子有些无法忍受,有时还会吵俞月林几句。一次,俞月林浅睡眠中突然来了灵感,他翻身坐起,拧亮床头灯就开始写起来。睡得迷迷糊糊的妻子一下子被惊醒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当妻子睁开眼,看到俞月林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就嘟哝了一句:“发什么神经呀!”俞月林没有理会妻子,只顾埋头奋笔疾书。这样的情景一多,妻子也就习惯了。
有趣的是,童话故事渐渐成了俞月林一家温馨生活的一部分。一次,俞月林将刚写好的一个故事念给妻子听。故事的大意是:咪咪(一只猫)弄了很多烟去熏恶狼国的堡垒,突然风向变了,瞬间烟倒吹过来。情急之下,咪咪鼓动其他小动物一起吹回去……看到这里,妻子乐了:“哪有这么傻的小动物,还用嘴巴吹烟,不怕呛死?”俞月林反驳道:“孩子的思维和大人不一样,不信你问女儿。”妻子去问女儿,俞雯的回答印证了俞月林的观点,夫妻二人乐得哈哈大笑。
俞月林创作了多篇数学童话故事,故事的主角“狐小妹”是一只小狐狸。俞月林喜欢看《动物世界》,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狐狸。他认为,狐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狐狸是狡诈的。俞月林认为狡诈也是智慧的表现,他希望女儿也能像“狐小妹”一样聪明可爱。
在俞月林的童话故事中,数学不再抽象,而成了小动物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许多数学难题变得趣味盎然。女儿学到有关几何形体的内容时,俞月林写了一则《围栏和种树》的故事,阐明“同样周长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前者比后者面积大”这一难点;他写了篇《上了个大当》的童话故事,讲清“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知识点……凡此种种,都是以故事提出问题,用故事给出结论。
俞月林的童话故事越写越多,女儿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不但每次能在90分以上,偶尔还能拿个满分。尝到了用童话故事帮助女儿学习的甜头,俞月林还把这个办法用到了其他方面。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怎么沟通,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对此,俞月林有两个应对方法:一是和女儿交朋友,进行聊天式的沟通;另一个就是他的拿手绝招——用童话来打动女儿,让她主动改正。
俞雯小时候卫生习惯不好,俞月林纠正多次,她依然我行我素。俞月林决定用童话故事教育她。经过精心琢磨,俞月林写了一篇《蝙蝠·孔雀·凤凰》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人们都认为最美的鸟是孔雀或者凤凰,其实不然,当初最美的鸟是鸟不像鸟兽不像兽的蝙蝠。在很久很久以前,蝙蝠、孔雀和凤凰是三姐妹,它们是鸟类中的三大美人,最漂亮的就是小妹蝙蝠。可是蝙蝠太懒,从来不洗澡,久而久之,一身漂亮的羽毛就变黑了。二姐孔雀稍微好点,至少它还经常梳理一下羽毛,然而它比较马虎,够不到的地方,就干脆不洗。时间一久,屁股就变得既脏又难看了。只有大姐凤凰特别勤快,它每天都要仔细地把全身上下洗干净了才出门,慢慢就变得美丽了……看了这个故事,俞雯很受触动,她意识到了不讲卫生带来的危害,开始有意识地纠正自己那些不好的卫生习惯。
俞月林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女儿进行,女儿出现不利于成长的问题,他就会闪现出相应的灵感,用童话故事和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他的童话,女儿的很多不良习惯慢慢改掉了。
父女同时成才,老爸出书女儿获奖
俞月林用童话故事对女儿的教育收效显著。为了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开通了博客,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贴了上去。没几天,他的博客点击量大增,许多家长跟帖留言,对他的童话故事非常欣赏,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一天,一位自称是数学老师的网友给俞月林留言,建议他把他写的童话故事传到网上,那样会有更多的家长看到。俞月林听从了这个网友的建议,马上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了网上,很快就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一个网站编辑看到俞月林的故事很有新意,就专门在网站首页进行了三次推荐。
很快,俞月林的系列童话故事引起了出版社的关注,几家出版社先后找到他洽谈出版事宜。后来,四川科技出版社占得先机,同俞月林签订了出版协议。2009年6月,俞月林的“神机妙算狐小妹系列”《智破狼巢》《兵临城下》《生死决战》一套三册图书开始在网上、新华书店出售。2013年5月加印6万册,再次向全国发行。俞月林一时成了当地的名人。他没有头脑膨胀,而是借此教育女儿:“其实每个人都不笨,都有很大的潜力可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俞月林清楚,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只有激发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主动,才能把成绩提上去。俞雯读三年级时,俞月林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语气里透着惊喜:“俞雯的作文写得太棒了,其他班的老师也借去在班里读!”老师的这个电话让俞月林意识到,女儿在写作方面有潜力,自己应该加以引导。
俞月林告诉女儿,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灵感和坚持外,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为自己和女儿列了一个书目,和女儿展开了阅读比赛。俞月林恶补《围城》《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书籍,女儿有计划地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父女俩还经常探讨书中的人物形象,互相阅读对方的读书笔记。俞月林奋笔疾书的同时,女儿也在进行构思创作。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俞雯在写作方面崭露头角,读初一时,她已经多次获得青少年创作比赛的大奖。
早在女儿上小学时俞月林就观察到,虽然她的数学成绩不太稳定,但有一样非常值得肯定,那就是女儿的创新、动手能力。从女儿8岁起,家里的电器、电脑之类的东西,俞月林都交给女儿操作。双休日、节假日,别的父母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俞月林却带着女儿去科技馆、世博园等场所。女儿有了什么新的创意,他就和女儿一起思考,攻克难关。
在爸爸的支持、参与下,俞雯的创新热情高涨。现在,她已经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在2011年3月举行的第二十五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俞雯的“世博运动棋”荣获优秀青少年科学论文和创造发明一等奖。2013年11月,她因为有多项科技创造发明,被接纳为松江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士。
看到女儿的厚厚一沓证书、奖状,俞月林颇为感慨:自己读到初中毕业也没获得过什么荣誉,而女儿初一没读完就取得了这么多成绩。由此证明,女儿不但不笨,相反还非常聪明,非常优秀!
由于读初中的女儿已经不需要通过阅读童话故事解数学题,俞月林转型写起了更偏向故事性的百科类童话。最近,他的第三套童话故事《不用学王国》一书即将出版。前两套中的第一套以战争为题材,第二套则是侦探故事,但都是教小朋友们怎样学数学,而《不用学王国》则主要向小朋友们介绍生活百科知识。鉴于俞月林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目前他已顺利入选上海市2013年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面对记者的采访,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虎妈”的教育方法时,俞月林风趣地说:“我很佩服她的女儿,当然,我不佩服她。”俞月林认为,“虎妈”的女儿有所成就,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很努力、能忍耐。虽然她的女儿成功了,但这只是个案,没办法应用到所有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很听话,心理承受能力也强,在重压之下,可以沿着家长设定的轨道走向成功;而有的孩子叛逆心很重,越是重压,越想逃脱;还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比如,媒体上曾刊发过三个10岁小女孩相约跳楼的报道,她们的理由仅仅是“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虎妈”式的教育将是摧毁性的。俞月林说,教育孩子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挖掘其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这个角度看,“虎妈”并不值得盲目尊崇,因为她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家庭。
谈到育女的心得体会,俞月林深有感触地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父母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只要信任孩子,注意方法,用心沟通,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成长的空间都非常大。”
【兴趣引路】推荐阅读:
典型引路06-05
榜样引路06-22
成长引路人06-10
孩子的引路人06-14
英雄的引路人12-30
引路人的美文11-15
分层教学引路课方案12-25
引路人作文700字05-31
《蜜蜂引路》优秀教案设计06-15
教师是人生引路征文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