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先

2024-09-06

兴趣为先(共8篇)

兴趣为先 篇1

在学生口中, 我们可以发现:“没啥可写”“无话可说”已经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吗?其实并不尽然, 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其实有许多是可以值得他们去观察, 值得他们去发掘的, 可不少学生总觉那些人和事太平凡, 无法列入文中, 到头来也只能七拼八凑, 这样的文章, 那来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 学生们对写作文只会产生“愁”、“怕”、“厌”等心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兴趣。”新课程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只有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才能使他们广开思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 理当充分地开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下我就语文教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谈几点看法, 以求抛砖引玉。

一、在迎合“需要”中求趣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最乐意做的就是他们心中所需要的东西, 男孩子最喜欢玩打打杀杀的游戏, 给他们讲军人的故事, 他们会很乐意地去接受。女孩子喜欢扮家家, 送她们玩具娃娃, 是她们最开心的事。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从孩子们自身“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发, 适时地切入写作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让他们进入一种“乐写―勤写―善写”的良性循环中。不仅于此, 孩子们还有许多种情感需要, 如:自尊的需要、被爱的需要及被重视的需要等。满足孩子们不同的情感需要会激起他们不同的兴趣, 作为一个老师, 要学会能适时地, 多方面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情感需要, 以激发起他们在某方面的兴趣。。

例如这教学片段:师:同学们, 你们都是六年级学生, 我有一事想求教于大家。我侄女上三年级了, 可他就是不知道怎么看图写话。我始终找不到一条合适的指导他的教学方法。这不, 借助今天的机会, 我想请教同学,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话音刚落,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直嚷嚷)

生:老师, 这有何难, 我们可以给您当老师!

生:老师, 究竟是哪幅图, 说出来, 我们给您参谋参谋!……

师:同学们, 今天我将那幅图带来了, 请你们说说我该如何去指导我侄女。

学生们纷纷帮忙出主意。

师:你们的教法都很不错, 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可有点记不住, 为了防止我回去指导我侄女时又没词儿, 你们可不可以将你们的方法当作范文写下来让我侄女拜读。

这个教学片段, 老师似乎是很淡然, 但我们仔细去体会一下, 不难发现他已在不露痕迹地满足了孩子们渴望成长的情感需要, 在无声中, 他向孩子们传达了这样的暗示:你们已足够可以辅导别人了, 你们是小老师。无形中, 激发了孩子们“教育”的兴趣, 为了做好“教育”, 他们会很认真地去企划方案, 完成“辅导”工作。可以预料, 他们这次的作文会比平时作文要跳上很大一个台阶。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 还在无形中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 这自信会令孩子们终生得益。

二、在“玩”中求趣

“玩”是学生的天性, 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识字量少, 言语水平不高。如果不能在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上下功夫, 不创设学生良好的写话心境, 教学将会遇到严重的障碍。而让学生在玩中习作正符合小学生的兴致, 一是喜闻乐见的游戏和表演成了驱散学生写话恐惧的良药, 因为让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课堂玩玩吹泡泡的游戏, 连最迟钝的孩子的眼睛也会放出光来。如一位教师上习作课, 端来一大盆肥皂水, 请每位学生装上一小杯, 说:“吹肥皂泡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 今天这堂作文课, 先让同学们吹泡泡, 看谁吹的泡泡又大又美丽。”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 向不同的方向吹出好多好多肥皂泡。这时, 老师又提出第二个要求:“泡泡吹出来以后, 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它的变化, 看看它是怎样飘动的。”学生充分活动后, 教师又指点:“你们吹出的泡泡真美丽, 瞧, 那些泡泡要告诉你们悄悄话呢?”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 他们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把自己吹泡泡的情景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这时, 学生对作文已不觉得苦恼,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需要, 作文也就成了一件快乐事。

三、“求异”中体味趣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 而大千世界中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 作文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思维不同, 文化背景也不同, 写出来的作文也应当是不同的。如果, 让学生照搬一些课本上的东西, 只会让他们的思想僵化, 导致学生不思创新, 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更导致学生思路闭塞, 缺乏创新的思维, 最终让他们对作文索然无味。

事实上一篇作文的诞生, 它所包括的思想内容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各种因素有机地综合的结果。从学生这方面来说, 让他换一个角度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有时却能激发他的自主思维积极性, 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

要培养学生习作的求异求新,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在作文中这种“求异”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教师可针对所教课文特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随着教学的进展, 适时地介绍相同类型的但材料不同、写作手法各异的文章让学生去感受。指导学生去发现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思索一下这种不同在文章中的作用或效果。这样, 在传统的作文训练基础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创新的境界。有一次, 要求学生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时, 学生似乎无法感知母亲的爱, 他们大多只能写出自己生病时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题材非常单一, 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母爱”是什么, 让学生明白了母爱不单是照顾和关心, 更多的是母亲的教诲、督促;在遇到困难险恶时她那无私的保护也是母爱的体现;当我们犯错时她的打骂也是一种母爱……渐渐地, 孩子们的求异思维被打开, 选材的范围无形中被拓宽了, 创作的空间便也更大了, 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感兴趣了, 作文便有了新的提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 使得他们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玩好收藏 兴趣为先 篇2

张先生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个人平日里也会进行一定的投资。面对近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投资市场的火热,张先生也在别人的怂恿下决定弄点小收藏“玩一玩”。可是看起来容易弄起来难,张先生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下手。

“起先我听人家说金银币这几年涨势很猛,而且依然还有不少空间,于是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去淘了不少。”张先生苦笑着摇摇头:“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其中大部分根本就不值钱,还有一些一年半载下来也没见有什么增值,全都砸在手里了。”过了一阵子,见金银币“玩”不起来,张先生又开始买一些名表来收藏。听人说手表是显身价的东西,张先生就去香港买了十几块表带了回来,还托人去找钟表师傅鉴定。这一鉴定张先生就傻眼了,一两百万元买回来的这些表,卖价竟然只有十几万元。“都说收藏水很深,大概我这种人是玩不起的吧。”张先生一边说着一边连连摇头。

从兴趣出发是关键

实际上,张先生的教训在于他对收藏的片面认识。我们总说艺术品收藏应当从兴趣出发,因为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钻研,去好好“玩一玩”,这样才可能玩一点味道、一点心得出来。像张先生这样,首先觉得收藏市场有利可图、单纯地想要跟着赚钱的想法固然无可厚非,但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又人云亦云,自然就免不了要栽跟头的。

其实,收藏本来就是从爱好出发的。一个木雕、一块石头,为什么会值钱?因为有人喜欢、有人觉得它们很有价值,这种喜欢可以是个人痴迷的、也可以是大家跟风的。现在甚至一个鸟笼钩子都会有人收藏,艺术品投资的领域首先就应该是由爱好者们组成的。哪怕说一些诸如名表、钻石之类的收藏品是为了炫富、显摆,那仍然是一种爱好和兴趣,会使人一门心思地钻进去。

而当你做到了从喜好出发,有自己所钟爱的收藏品,进一步的就会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知晓这一类收藏品的方方面面,功利点来说的话,就是能有效地让自己学会投资这方面收藏品的必要知识——同时这个过程中可能还充满乐趣呢!这样,你就能明白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有潜力的,再进一步还能逐渐地分辨真伪。毕竟收藏市场的价格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硬要说的话,也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来源于收藏者各自对它们的“爱”。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篇3

英语学习, 兴趣为先!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学习任何事物, 必须对它有兴趣。个人兴趣是很强的原动力, 没有兴趣根本学不进去, 就算硬着头皮学下去, 学习的过程也会变得十分被动和乏味, 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主场所, 也是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最大特点, 就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为主体服务。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依赖课本, 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 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 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 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 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走出演讲的角色”, 成为优秀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怀、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注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 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 加强他们基础知识的培养, 使他们感觉英语学习起来目标并不远, 逐步确定他们的心理优势, 逐步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二抓住学生的爱好, 激发学习兴趣

爱好可以使一个人专注于某项事业。新英语教材也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中学生的爱好, 投其所好, 就可以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主动性。

比如, 爱打游戏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特点, 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进行有效刺激,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让学生接触英文版的电脑游戏。那具有极强震撼力的音响效果, 栩栩如生的三维动画, 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面对一行行全英文的游戏说明和提示, 学生又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边给学生翻译解释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一边让学生练习打游戏。通过这样的导入式教学,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我们还可以试着让学生借助英语词典的帮助掌握更多、更有趣的游戏, 必要时让学生轻松地玩一会游戏, 进而把对游戏的激情转变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当然, 这一定要做到适度, 若使学生沉迷于游戏而荒废了学习, 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三用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确保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教学内容。

例如, 七年级英语的26个英文字母, 是必教必学内容, 怎样教会这些字母, 不同的教师方法各异。我认为可以把英文字母做成卡片, 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 分组进行排队比赛, 教唱字母歌, 使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还可以把字母卡片发给所有学生, 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单词, 如“ear (耳朵) ”“mouth (嘴) ”“eye (眼睛) ”“foot (脚) ”, 并让组成该单词的学生高唱“我们是耳朵 (嘴、眼睛……) ”, 我们能听 (说、看……) 。这样, 学生不但能够牢记26个英文字母, 还能够学一些新单词, 更能够增加趣味性,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另外, 还可以借助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优质课件, 为学生创设一种耳闻其声、目睹其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四用有趣的口诀帮助记忆, 强化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淡化语法, 但要提高英语语法的运用能力, 学生又不能不学语法。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编一些朗朗上口又有趣味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强化学习兴趣。一个优秀的英语顺口溜自身富有音乐节奏, 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 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 一定能使整个课堂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 学生体味无穷, 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例如:对于英语中“be”的用法, 笔者这样让学生记忆:“我”用am“你”用are, is就用“他她它”, “我们、你们和他 (她、它) 们”, 全部都用are、are、are。学到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其中黑人 (negro) 、英雄 (hero) 、西红柿 (tomato) 、土豆 (potato) 等单词后面要加“es”, 其他单词后面直接加“s”。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讲:黑人英雄有意思 (es) , 爱吃土豆西红柿, 除此都要加“s”。这些口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 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用有趣的课外活动, 巩固学习兴趣

仅靠课堂的学习, 使学生学好英语, 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要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们必须要确保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仅保持在课堂教学中, 更要保持在日常生活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减, 动力常存, 既达到教学目的,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有利于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 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 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又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 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编英语滑稽短剧进行表演, 还可以让学生对喜爱的歌曲重新用英语填词互相传唱, 也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 猜字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趣味横生的竞赛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达到复习课内知识、创设英语氛围、巩固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数学教学要兴趣为先 篇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对于作业一点都不喜欢,家长教师都认为他笨,可是一听起故事,他就十分上心,一玩游戏就十分上瘾。究其原因,听故事与玩游戏都有快乐的因素在里面,他们对这些有兴趣,只不过是一些学生表现明显,一些比较隐性罢了。既然学生内心里面有快乐的因素,因为快乐使学生沉溺于所喜爱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激活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教学内容趣味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小学生喜欢想象,喜欢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去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往往被动应付,单纯记忆,所学的知识僵化,缺乏灵活性。新课程强调,要用启发式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之中去记忆,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

例如在学习“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面有茂密的森林,淙淙的小溪,艳丽的花朵,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然后,我给学生讲故事,茂密的森林中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要搬家了。你们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快被这幅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带领学生走进了今天所要学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一些新颖别致的画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改变例题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呈现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学不可多得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静止的,需要教师整合,与其它资源巧妙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增加它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在多媒体上呈现。学生看到数字长的手脚,能说会笑,而且动作灵敏,学习兴趣浓厚。

二、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素材,与学生直接接触,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去亲自体验,那么,学生就会感兴趣,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本中的练习也多来自于生活,内容新颖,如果教师善于设计内容让学生置身于课本当中,学生就会感到课本离自己越来越近,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所以教师要多让学生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不仅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发现数学的奥秘,还要让学生感到参与的兴趣,获得体验的成功,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学生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我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小学生好动,争胜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心理特性,组织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去竞争,在竞争中去取胜。竞赛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自我提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每个小组都有三类学生参与,他们都有表达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竞赛这种活动,很多学生也敢于说话了,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一定要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进行表扬,既要有口头的奖励,还要有物质的奖励,既要注重他们的个人荣誉,又要考虑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长此下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会单调,而会生机盎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一潭死水的课堂必将会波光粼粼,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会变得灵动,教师只要指导得法,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乐学会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为先 篇5

一、课引生趣, 激发认知期待

课堂的开头往往比较短, 但这短短的几分钟, 却能决定着整堂课的效率。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孩子的实际, 进行设计开头内容,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 我采用猜谜的方法, 让孩子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 , 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 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孩子们很不服气, 接着我们继续, 我还是猜对了, 孩子们惊讶极了, 于是他们十分想探究个究竟。

二、课中激趣, 探究知识魅力

如果说课始是为了生发兴趣的话, 那么课中的趣味就很重要了, 因为这个时候, 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进入知识的内部, 让孩子们看到真正的知识对生活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十分彻底地理解知识, 能够剖析知识, 将知识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展现给孩子们看。比如上例新授部分, 在导入以后, 我便将孩子们逐渐引入知识的内部: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 (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 的三个角剪下, 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样, 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层层的浪花, 一个个主动思考了起来。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 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 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 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 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练得有趣, 引发操作热情

数学需要操练,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数学只有在操作中才能转化为自我的能力, 才能形成数学素养, 但有时候我们会把数学操练变成简单而枯燥的练习, 这种枯燥呆板的练习往往扼杀了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从而让学习变得被动和艰难。因此, 我们要动用我们的智慧, 设计出精彩有趣的课堂练习,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练习, 在认知范围内逐渐提高。

1. 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形式。

孩子们需要变化, 变化才能产生一种游戏感, 在变化中, 让孩子们逐渐提高练习的效果, 这样做的效果是惊人的, 孩子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 降低习题的坡度,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 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 且另两角相等, 求另两角的度数, 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 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的设计, 孩子们体验到了一种变化, 体验到了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中展现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很高。

2. 设计练习的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 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其严谨性, 因此, 教师在编写练习的时候, 如果能够展现出数学的严谨性, 也就展现出了学科的特色, 孩子们自然会更有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 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 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 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 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孩子们自然画不出来, 这是孩子们没有想到的, 但当孩子恍然大悟的时候, 可想而知, 孩子们会多么的兴奋, 他们的探究欲望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四、课末延趣, 链接孩子学习生活

数学学习应将孩子们的生活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去, 因为数学学习需要的一种恒常的兴趣, 所以, 我们孩子需要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一节课的前半节, 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 但一到后半节,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 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 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 (每次只截一次) 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 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 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 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 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 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

这样孩子们完全明白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和推理, 孩子们十分感兴趣, 而且能将这种兴趣一直带到课外。

五、“评”中增趣

教师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教师喜欢用一种侵犯性的语言, 所以对孩子们造成了伤害, 尤其是数学, 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 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 幽默一些, 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 教师的温暖的语言, 一定能够使孩子们兴趣倍增。

物理教学要兴趣为先, 方法引路 篇6

一、以生动风趣的语言, 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体现就是教师的语言。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的智慧、机智和敏捷。在上课前, 教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 带着微笑面对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自己良好的情绪氛围中受到感染, 受到启迪。教师风趣的语言、高超的授课艺术, 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 教师可以试着从讲台跳下, 让学生与从楼梯跳下亲身体验进行比较, 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丰富的情感, 激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任何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物理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比比皆是, 如科学家的成长史、物理科学的发展史, 都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好素材。一个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材, 学生才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只有运用丰富的情感, 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如教师教态自然, 言谈儒雅, 笑容可掬, 字字句句都是对学生的期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 是情感的交流, 它能激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主动地学习。

三、以科学的学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后, 对物理世界了解得很少, 更谈不上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 教师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 阅读教材的方法。

会阅读物理教材是学生学好物理的第一步,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使学生学会挖掘提炼, 即使是对教材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应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重要的句子、重要的词语画出来, 一边画, 一边认真思考, 并要反复推敲重点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重要的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规律并逐渐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2. 听课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全神贯注地听教师教授知识, 但下课后能留在脑海中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却很少, 究其原因, 是听课的方法有问题。学生在听课时应边听边想, 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 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预习的基础上, 听疑惑处, 听重点处;边听边记, 记上重难点, 做好听课笔记。

3. 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材的知识有其自身的体系, 有的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 学生如果不善于总结, 就不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如每章节的、每单元的纵向总结, 以及总体的横向总结。在引导学生总结的过程中, 我们要指导学生抓住知识主线、重难点、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

4. 循序渐进的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首先, 教师应将有关概念作为预习作业留给学生, 并让学生把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标记出来, 以便听课有针对性, 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其次, 教师给学生讲解得出定律的实验和理论知识, 让学生经历定律得出的过程, 以便更好地掌握该知识;最后, 教师让学生做相关练习, 以便更好地应用。

四、以有效的讲解, 培养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首先, 教师先要给学生讲透概念和规律, 要讲清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其次, 教师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 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重点分析物理过程,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准确把握物理过程, 并逐步介绍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值法等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兴趣为先 篇7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缺失

1.社会因素。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小学生学英语是件不容易的事,本来对小学拼音就学得一塌糊涂,汉语语法结构、句法知之甚少,再紧接着学英语,英、汉混淆也是家常便饭,见到英语字母发成汉语拼音的屡见不鲜,中国式的英语句子诸如I very love you的英语随时都能听到,在学生的英语课本里,用汉语拼音、汉语汉字给单词和句子注音的也数不胜数,Good morning,teacher!到学生这儿就成了“狗逮猫你,提车”......究其原因,虽然英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毕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氛围没有,机会少之甚少,因此,学了忘、忘了记、最后怎么也记不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后,兴趣顿减,最后消失殆尽,他们学到的是“哑巴”英语,兴趣的缺失也顺理成章。

2.家庭因素。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和家长交流中,不时听到类似于“英语远不如语文、数学重要”“语文学不好,学英语有什么用”的说辞,部分家长对英语的重要性置之不理或意识不到;也有的家长虽然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由于自身因素,没办法辅导孩子,再加上家庭经济等原因,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居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而造成在家中没法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对英语不重视、毫无兴趣可言到讨厌英语、放弃英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1.营造活力课堂氛围。(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应亲切、和蔼,多鼓励、少批评,多点头说Yes,少摇头说No,学生迟疑不定、犹豫不决或对英语的学习持畏惧心理时,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一句Don’t be afraid,have a try please,待孩子们有点滴进步时,简单的Great、Good等赞美的语言会令他们乐不可支,都会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助一臂之力,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性。(2)营造说英语的氛围。小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少之甚少,说英语的环境与氛围严重困乏,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说英语的机会和平台,提供给学生说英语的环节,以此为契机和学生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学习Make a telephone call一课时,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交际用语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那么,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使用所学习的交际用语打电话,May I speak to...?Is that...speaking?Hold on please等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使用。也可以让学生用右手握成“六”字形、模仿“电话”状而两两互相打电话,也可以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后,用自己的电话和老师或教同学用英语打个电话,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好方法。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而激发学习的兴趣。(1)游戏法激发兴趣。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不仅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可以通过游戏,达到传递信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功效。如学习数字时使用游戏法,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贵在反复复习和掌握数字的发音和拼写的作用,可谓“一石二鸟”。(2)情境法激发兴趣。情境法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变得直观、生动、明了和清晰,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的感知更深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最新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的Reading时,因为这篇阅读文章时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一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故事篇幅较长,词汇量又大,又通篇是一般过去时,动词几乎都是过去式,无疑给阅读造成障碍,使阅读难度加大,学生拿到文章会一阵颤栗。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与故事中相关的情节和画面,如皇帝穿上“新装”大臣们都恭维“How beautiful!”的场面和场景,也可以设计若干个镜头而剪辑故事的精彩判断,这样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对文章有所感知和了解,在阅读就会兴趣盎然,为有效阅读做了铺垫。

除此之外,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兴趣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兴趣为先 篇8

一、发挥特长, 调动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 源于成功的喜悦感, 而这份喜悦感又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扬长避短。事实上, 很多孩子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不尽人意, 而在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学科上却有一定的天赋和一技之长, 也是将来值得努力的正确发展方向。教师不能心存偏见地以文化学科成绩评定一位孩子, 而应当凭借自己的那双慧眼, 及时地发现并发挥孩子的特长, 让他们在艺体学科上充分地展示, 尽情地呈现, 做最优秀的自己和自己的唯一。有时候正是因为这些“弱势”孩子创造出老师眼中公认的“强势”学生所不能创造的奇迹。例如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下册《十二生肖歌》, 乐谱中有几处切分音符和休止符是学习的难点, 班上很多文化成绩优秀的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时我选择了一位平日里表现不是太好却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为全班同学作范唱和讲解, 一方面很快地将同学们错误的地方矫正过来, 同时让这位同学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从而调动了她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她学习的自信。

二、设计游戏, 诱发学习兴趣

喜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游戏的魅力和吸引力更是无与伦比的, 比任何物质上的拥有都显得可贵。因此,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性精心选择教学方式, 经常性地利用游戏为课堂助力, 从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的设计和运用当然不是随随便便的, 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 这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游戏形式也要随之丰富多样, 只有这样才能让游戏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游戏的设计和运用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多个器官,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使得课堂氛围活起来, 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推向极致。例如指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五线谱时, 我精心设计了“跳五线谱”的游戏:先在教室地上画好五线谱, 并编绘了一首简单的曲谱, 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弹唱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出相应的位置, 或者让学生在五线谱上边跳出相应的位置边唱出相应的音符, 这样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音、唱音的能力, 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五线谱, 还促使学生在手脚和大脑并用中满足了学习的欲望。

三、丰富手段, 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 更难以长久保持。这必然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长时间采用单一的手段, 否则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和厌倦, 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学习感受索然无味,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低年级的课堂应当生动形象, 有声有色,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 而多媒体课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强大的呈现、渲染、交互、评价功能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同时, 多媒体课件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让孩子们体验到书本教材所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享受, 孩子们的学习过程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动态的体验。如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下册《夏日的雷雨》, 我是这样处理的:一边播放歌曲, 一边呈现雷雨的动态画面,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带上这份情感投入到练唱之中, 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 配上合适的动作, 让音乐课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唱, 更有丰富多彩的动作表演, 增强了歌唱的表现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歌唱兴趣。

四、创设情境, 保障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创设情境的时间切入点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 可以在歌曲的欣赏环节, 可以在教学的拓展环节, 也可以在训练的收场环节;创设情境的方式选择也是比较多样的, 可以是利用学科整合进行创设, 可以是音乐渲染进行创设, 可以是画面呈现进行创设, 也可以是角色体验进行创设……作为教师,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情境, 努力寻找学生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点燃学生内心的强烈的求知感和探究感, 这样才能够持久地保障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游子吟》这首歌曲, 我先呈现孩子们熟悉的课文《母亲的恩情》插图画面, 并配上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的伴奏, 让孩子们回忆背诵古诗《游子吟》, 然后问道:“同学们, 这首诗你们已经会背了, 那么想不想把它唱出来呢?”让孩子们带上这份渴求走进本课的学习, 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环节我巧妙地利用插图、伴奏和古诗创设了教学情境, 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保障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新形势下农村经济下一篇:截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