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育人为锋

2024-08-21

德育为先育人为锋(精选9篇)

德育为先育人为锋 篇1

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摘要]德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出现了一些和时代发展相脱离的不足之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出了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给我们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如何将现在的德育工作和优秀的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德育 儒家思想 传统教育

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议上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年过去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更加广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深入地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完全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不足

1.现代德育目标贪大,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 中国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倡雷锋精神,对此投入很大精力,效果却不容乐观。我认为“贪大”是制约大学德育成效的一个不良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学校门口树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爱你的妈妈。所以德育目标应从身边开始。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提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怎会爱他人?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会爱国?孝悌之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奉行。德育的目标不应再是“大”而“空”。另外我们的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道德是超越功利和现实的,是自觉自愿的,我们现代大学德育不能仅凭数字思维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量化,在貌似精确的数字统计和考核下,得到的只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德符号和精神空壳。

2.现代德育淡化了传统的“安贫乐道”精神,导致大学生中间“拜金主义”盛行

在当今商潮澎湃,人必曰利的氛围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钱至上观念的挑战,就连教育这方净土也受到了污染。“人们向‘钱’看,社会才能向‘钱’发展”这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看法。由此可见,校园已渐渐抵制不住“钱”的诱惑了。2006年末2007年初,“中国高校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出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追求自由消费,有的喜欢穿着打扮,甚至借钱去买高档衣服。据调查,除了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外,在服装、娱乐方面的支出远远多于学习。立足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功利意识、拜金主义日趋泛滥,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科学而理性地审视传统德育思想,仍可发现很多可取因素。“孔颜乐处”就是道德的一种高妙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精神是乐观的,能够笑对贫困,自能笑对人生,笑对权贵,笑对愚昧,这种精神是自我确认的,一个人能否在窘迫的生存条件下把持住自己,紧紧与道德相连,乐观地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困境,面对社会处境的无权无势,面对他人纷纷变易信念而笃定行为取向,完全是由个人自我决定的。

二、高校德育工作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了骄阳结合的方法,既强调社会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现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孝道教育

倡导“孝悌”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孝”被看作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有句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父母尽孝,认为敬爱父母,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功利心的增强,西方文化的渗透,淡化了家庭成员中的融融亲情,削弱了东方传统中最根本的孝道精神。199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整个中国说明什么?由于当今中国老龄社会的提早来临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使人们对传统孝的观念有了强烈的呼唤。而孝道教育的核心便是爱心教育,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孝道教育、爱心教育贯穿于道德的始终。在社会中更应宣传强调“孝”的可贵,实行全民孝道教育,使中国的传统美德能够延续下去,发展下去。

2.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信”虽然不像“仁”处于“德”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孔子看来,离开了“信”就无所谓“德”,更谈不上“仁”、“行”、“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因为“信”是“行”的基本前提条件。“信”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功利意识的驱使下,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抛弃了传统的诚信,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是可悲的,而一个失去诚信的民族是可怕的,解决诚信危机已被列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我们要把诚信融入全民素质教育中,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美德,我们必须强调修“信”的重要性,并借此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教育,使“信”的思想切实得到发扬光大。

3.生态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以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大自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可以说生态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古代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这两种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种生态道德就是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人的作用在于使天地正常运转,万物健康发育。程颢用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来说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道理:“医书言手足之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有生命的整体,血脉相连,痛痒相关,如同头脑、心肺、四肢之间的关系一样。仁人对自然界受到损害,如己身受到损害一样,应有切肤之痛。

总的说来,“天人之学”认为人类的伟大和尊贵不是表现为对天地和万物的凌辱和征服,而是在于人类能自觉地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懂得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理,还要有热爱自然,与之心心相印,同气相感的深厚感情,并在行动上促使各种生命健康蓬勃地发展。

4.努力提高大学生传统道德修养

大学是培养高尚的地方,它最基本的内容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提高,这在国民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而为人之道的养成则主要是靠教育和自我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道德的自觉、自律,也就是个人要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这种修身养性是以德育为中心的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修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应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儒家强调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看成不可或缺的修养内容。如今的大学生进入了新的时代,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科学越发达,人类驾驭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也越大,同时要求正处于这一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能更自觉地约束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求,传统伦理强调的“不违天时”、“节用”和反对“暴殄天物”等思想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的。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生活在现代优裕环境中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精神,并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才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小结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国人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日本新教育大纲中特别强调德育目标,将教育内容由智、德、体改变为德、智、体;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着首位,结合我们中国国情来看,传统的德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儒家提出教养结合的方法,既强调教育者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教育和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古代教育思想还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学思结合”,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结合起来,道德教育由内向外逐步展开,由浅及深,由小到大,以启蒙教育为基础,以家庭德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德育自觉地转化为终身式教育,强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德育气氛,使德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无论是从人具有社会属性的本质特征,还是从人才的培养目标,抑或是从社会的治理整顿和造就和谐进步的社会秩序上讲,都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促进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忽视德育,只会使人的社会属性受到损害,使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使社会道德现状日趋恶化。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使吾忧也”。因此,中国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m].北京:中华书局,1985.[2]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1985.[3]二程集.识人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德育为先育人为锋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拓展

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德育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新的模式。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目标导向——系统管理——网络检查——量化考核”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阶段是产生了积极作用, 也有相当多的优点在延续。但由于新时期中职学校教育的主体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在提高。可是德育教育模式还是以上述的模式为原形, 教育工作途径存有不足, 导致中职德育工作进展缓慢。一是工作经验的束缚, 德育团队的工作常被经验左右, 团队中的部分成员不思进取, 而自己面对的对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去研究、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 仍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二是忽视了整体性, 提出“全员德育”的口号是具有先进性, 它是基于生命的系统完整性角度总结出来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 在德育团队中有党、政、工、团等部门, 其实到了实施着力点时, 却谁也用不上力, 不能解决其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 没有整体推进的概念。

德育工作途径的拓展

一、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做到教书育人

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有学者把学科德育称“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德育形式。从当前德育改革的趋势来看, 学科德育有助于打破德育课程的专门化、知识化和灌输化, 从而使德育成为各科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共同使命。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学科德育呢?

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 各科教学应当把握好“教学的教育性”特征。

“教学的教育性”, 即教学不仅是教知识, 而且是培养品德, 道德教育是各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各科教学不能只关注本学科的知识传授, 还需要去关注品德教育。以品德教育为一个基本的导向, 这不仅是配合德育课程的工作,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总体目标。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笔者以为, 实践活动是学生从知识向能力、从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对整个德育工作来讲, 只有把课内和课外、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 而在这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活动。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 各科

教学应当重视去挖掘本学科中的价值因素, 实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合理的做法应当是, 各科教师把学科知识中与道德相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将一个个充满着道德智慧的故事、事件或者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的品德发展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感染。这样的道德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同时效果也会更加显著、持久。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而言, 各科教学应增强学科德育的欣赏性与生活性原则。

欣赏性原则就是要让德育成为一个可欣赏、可享受的审美、立美过程, 就是要让美的法则成为德育活动的一个准则。例如, 语文课中优美的诗歌、散文, 音乐课中典雅的音乐、奔放的演唱, 美术课中美妙的绘画、精致的造型艺术等, 都可以呈现出不同形式的美;学科德育还需要注重生活性原则, 各个学科的德育活动要尽量避免知识化、概念化的做法, 坚持德育的生活取向,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生活情境、突发事件中展开德育。

4、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德育自觉性, 使各科教师都愿意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

很显然, 道德教育的使命并不是一两节德育课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在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中得到延续。所以, 要使学科德育真正有效地实施起来,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各科教师的德育自觉性、主动性。比如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公开的表扬或批评, 等等。当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认识到了道德教育不只是德育课的任务, 而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时, 德育在学校生活中才会真正充实起来、稳固起来, 发挥出有效的德育影响。

二、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实现心理育人

探讨校园心理剧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将德育渗入到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中, 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校园心理剧就是心理剧在教育领域运用的结果。它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 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与的人在情节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各种角色的遭遇, 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 同时与同伴交流、分享, 形成解决方案。这种以行为为导向的方法增强了团体的凝集力, 通过与他人的分享, 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自己内心冲突的机会。校园心理剧最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表演剧, 通过舞台表演, 让更多的观众即学生获得启发和教育。校园心理剧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1、创设相关情境。

首先, 根据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探索、发展自己的价值观。例如, 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耐心、负责任的心理品质, 创设在商场售货的情境:售货员A在商场遇到故意刁难的顾客, 很气愤, 很不耐烦, 当场与顾客吵架, 此时售货员B上场, 将A拉至一旁, 马上向顾客道歉, 并一一解答顾客的问题, 顺利平息了现场, 顾客走后, 销售主管对C对A进行了教育。在此情境中, 其职业道德教育意义有二:一是B的正确行为作了有效的示范, 为将来学生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示范了正确的应对方式;二是C的教育达到了认知的升华, 使学生真正认清错误的做法, 加强了职业道德意识。

2、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职业道德品质进行设问讨论。

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表演形式, 创设出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使学生融于其中, 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做好心理铺垫。校园心理剧同时拓展出学生体验、思考、探索、讨论的空间, 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分享体验和收获。例如, 在商场售货的情境中, 可以设问“售货员A看到B的做法后有什么感受”、“B有哪些积极的职业道德品质值得学习”, 也可以就“A如何去补救他犯的错误”展开讨论。讨论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能袒露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情境设问讨论, 是运用心理剧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剧中人物体现的职业道德发展倾向进行引导点拨。

学生根据心理辅导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一步探索、一旦学生出现错误观点, 就是教师引导点拨的关键时刻。例如, 在商场售货情境的设问“A如何去补救他犯的错误”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法, 而非选择逃避问题的消极方法。不论是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说出了错误观点, 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都是学生心理状态的真实放映, 都应该对学生的探讨作出评价。及时、恰当的引导和帮助, 可以让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其自身发展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21世纪的中职学生, 思想意识更加复杂多变,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更新观念。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德育工作, 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把这正处于少年转入青年的过渡期, 思想、心理未成熟, 可塑性大的受教育群体, 真正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2年。

[2]邱伟光:“围绕和谐目标, 创新学校德育”, 《思想理论教育》, 2005年第6期。

[3]李耀臻:“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德育环境建设”, 《中国高教研究》, 2005年第11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篇3

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

1.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建设。组织教师重温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国家教育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奉献精神、探索精神、进取精神”的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观看先进事迹专题片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树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树立了“名师风采”的德育宣传长廊,给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强则学校强,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分批派出,重点进修,其中有名师工程的培训,也有区第二期园丁工程A类学员的培训。我校向来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把“教书育人”融入日常教师的培训机制中,将管教管导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策略,鼓励、指导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将德育渗透在每一节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工作上实行以老带新,捆绑促进,在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我校实行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团支部和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辅导员、学生予以优先评选的资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2.管理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部位,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应落实德育管理组织,学校成立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组长等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各种不良的行为及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定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适应性较强的管理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具体落实和实施。其次是管理人员的落实,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再次是制度的落实,学校的制度落实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民主化管理层次水平的高低。依法治校、依制度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体现,学校的常规管理更离不开法制化和制度化。对于教职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在日常行为制度范围内,用制度来管人是一个学校管理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制定了《升国旗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奖惩细则》、《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班组德育管理量化评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奖惩条例》、《学生毕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实施到位,管理到位,确保各种条例的落实,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服务育人

我校是个实行寄宿制的全日制学校。为此,我校充分珍惜办学资源,将寄宿这一资源条件优化到常规的德育管理范畴中来,挖掘统一寄宿,统一作息的优势,细化教学活动,寻求服务效果。增设宿舍管理岗位,制定查巡制度,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效地杜绝了校外不良势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改革,组织宿管科,由政教处牵头,宿管负责人员、楼长、舍长参与的科学管理,用量化评分的方式,客观及时地评价每个寝室,把宿舍的量化评分与学生的操行评分、班集体的评优挂钩,采用“流动红旗”、“星级宿舍”的评优方式,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导向、辐射、教育、优化、陶冶、塑造、凝聚、激励、约束、规范、调适和慰藉等功能。

4.环境育人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教室是学生学习、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地方,师生情感交流的圣地。整洁明快的校园布置可以激发人的灵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激励的作用。我校经政府的投入和几代人的建设,及时地整改校门和科学地布局校园,以花园式学校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错落有致的园林美使人耳目一新,走廊过道上温馨的名言警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室里展示同学文学才华的“班级文苑”,展现集体智慧的“荣誉栏”,体现同学妙手偶得的“学习园地”,无不展现学生知识构建中“心香的一角”。这些独具个性的“长廊壁画”,独具匠心的教室布局,展现了一个个班级特有的精神与风貌,充分发挥着教室与校园潜在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二、创设育人情境,落实德育教育行动

1.寓德育于课堂教育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我们学校在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时,要把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学科。并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挖掘德育因素、找准联系点、结合点,创设情境、把握典型、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思考,以追求“片言明百义,寸水养尺鱼”的德育效果。

2.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机。我校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养成教育。

①从学校日常工作抓好养成教育

根据学校每周的行事周律安排,每个周一早上要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学习《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训练。让学生明确在校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求,积极服从学校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从学生日常行为抓好养成教育

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娇生惯养,生活铺张浪费,对钱物、粮食不珍惜,乱丢乱扔现象很普遍。我校在抓这种养成教育方面讲究时效,一是要求值日教师深入食堂真抓实管,每日纠错,二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节俭戒奢。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反思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思一衣一饭,来之不易,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③从榜样身上抓好养成教育

榜样教育即暗示教育,主要依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受暗示性大等特点,将名人轶事、好人好事等列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他们感受典型与榜样的力量。

3.寓德育教育于团队活动之中

以团队活动为基础,开展公益活动,我校团支部先后组织了献爱心和送温暖活动。一是去年5.12地震后,给四川灾区捐物、捐款,二是给本县一位姓黄的女学生捐赠医疗费,三是对校园四周实施“爱我家园、绿化环境”等活动,四是带动全体团员学生,前往那甲街头进行“卫生清洁大清理”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项目,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4.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每一个学期都定期召开家长会和组织教师家访,与家长沟通以求在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达成共识。

三、以人为本,深化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1.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我们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锐意改革,挖掘教材,大胆创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一批优秀教师还因此被调入县重点初中工作,其中陆振烈、黄吉堂、甘夫扬等老师,原来就是我校的骨干老师和德育领导小组成员。

2.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我校重视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年组各班组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围绕《守则》与《规范》开展“我的誓言我践行”的主题活动,开展“尊师重教”等教育活动,举行“我与我的老师”等读书征文活动,加强中学生的道德风尚建设,造就师生之间的鱼水深情,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同时,还开展校园班组卫生区域卫生大评比活动,校园卫生水平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校园四周明亮整洁、宿舍内务井然有序,文明语言此起彼伏,学生逐步形成了懂纪律、守秩序、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3.校园文化正在形成

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为了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走廊与楼梯过道均布置了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名言宣传牌。每个班级外墙壁上的读书宣传窗,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在班会活动课上,我布置了“每日一读”,有名人读书格言,自创读书格言等。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校内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书香芬芳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广西中小学德育读本.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外编印

[2]刘晓明,王丽荣主编.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习心得 篇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即做人在先,才能成大器。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大家都知道,目前在社会转型之际,尤其是普通大众家庭的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将形成的行为习惯,让教育者忧心忡忡!在这方面,学校是个阵地,加强德育教育,拯救部分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抓成绩,搞排名。

一、用科学制度规范学生

制度管理是保障,制度管理就是使人明辨行为的对错,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效应是抑制人中不好的一面。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影响到学校所造就人的品味。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导向其行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校在校园内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名人事迹、名人名言激励学生,用学生的书画作品感召学生,用日常用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处处创造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三、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工作中既要树立的先进典型,具有旗帜的作用,使人们自觉的见贤思齐,又要从反面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警醒的作用。

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新生入学、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着力于抓全、抓小、抓严、抓实。通过各种典型事例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公开表彰奖励,对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公开批评教育和处理。对学生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从而正确导向学生。这些做法,对正确的校园舆论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无形中推动了校风的形成。

四、用人性化管理教育学生

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广大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们在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训练的同时,辅之于情感的教育,旨在使学生的行为、思想、道德得到发展。

五、用优质教育服务学生

情感管理是手段。情感是人际沟通的桥梁,只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管理的育人效应。因此,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注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应学生之所想,察学生之所虑,亲学生之所爱,为学生之所需,做学生的贴心朋友,从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位学生,利用情感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六、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德育为先育人为锋 篇5

【摘 要】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做一个如痴如醉的学问的追求者,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寻求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学会做人增强其学习内驱力,良好的班风保障学生健全人格;殊途同归,多层次、多角度育人;彰显人本精神,“德”迷其中,百年树人。【关键词】班主任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正

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们说,上网玩游戏可以让人痴迷,因为其乐无穷,但这是一种使人精神颓废的庸俗情趣;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可以让人痴迷,找到其中的乐趣,这是一种使人充满活力,有益身心的高雅情趣。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做一个如痴如醉的学问的追求者,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寻求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1.要培养学生成才,必须先使其学会做人。做人是成才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只有才没有德要做坏事,是害才;当然有德无才只能做小事,是庸才;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大事,是人才。

2.要让学生个体学习好,必须增强其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爱学习,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自卑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没有方向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养成良好习惯,做到立志成才,勤奋学习。

3.要提高团队学习成绩,必须有良好班风班纪做保障。良好班风班纪来自于班主任的引领和教育。坚持德育立班,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强大的团队,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

4.要让学生有健全人格,必须促进学生的自理、自立和责任感。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多是娇惯;生活上照顾得太多,思想行为上要求得太少;学习上期望值太高,学生学习压力太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性格脆弱、孤僻的较多。班主任要当好学生心理保健医生,帮助学生战胜脆弱,调整心态,增强自强心和自信心,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要克服孤僻,善于与同学交往,培育合群友爱的健康人格,提高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中学生还要克服青春期的烦恼,正确对待与异性伙伴的交往;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确立职业理想,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抓住这个主旋律不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殊途同归,抓好德育

1.坚持不懈地抓好“四个育人”。即: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品德课要做到认知、明理、激情、导行,其他学科要结合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教书育人;切实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把育人贯穿于活动的筹备、进行和收获的全过程中,做到活动育人;要营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到环境育人;优化班级管理,在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管理育人。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社会发展中,国内外有时出现一些重大事件,牵动着全社会,影响着师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现实教材和良好时机。我们要培养学生身在学校,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爱国情感。如结合汶川大地震,我校普遍开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活动;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庆祝改革开放30年,让学生从家乡到全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全国人民幸福之路。只有让学生经常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将来才能成为胸怀全局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3.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为培养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和老师的期望。沟通方式:一是家访;二是通话或上网。尽量不把家长向学校里请,对家长要做到态度诚恳、礼貌相待,对其孩子要关心体贴,表扬为主,减少告状。即是学生出现问题要冷静对待,决不能向家长动气发火;三是召开家长会。除向家长汇报班级学生的品德、学习情况,并要宣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可让教子得法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我在开家长会时,每次一定让家教有方的家长在会上介绍经验,还让其把经验写成材料,在家长中传阅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我校还建立了每周五的家长接待日和每学期一次的开放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让学校广泛听取家长办好学、育好人的意见。

三、彰显人本精神,突出“三个坚持”

1.坚持正面教育。我经常深入班级、熟悉学生,根据学生差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在成长阶段有时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对问题学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引导,正面教育,打动其心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有一个寓言所讲: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先大发威风,狂风呼啸,寒气逼人,结果行人大衣不但没有吹掉,反而裹得更紧;南风缓缓吹拂,和煦暖人,行人主动脱下了大衣。我们面对学生出现的违规行为,如果动气发火或体罚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感情疏远;只有和风细雨地教育,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有时,对学生的缺点也可不直接批评,通过彰显别人的优点,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样,受表扬的高兴,该批评的心领神会。

2.坚持“防”重于“治”。我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计划、有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增强对不良行为的免疫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我经常深入学生之中,抓住问题苗头,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3.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而言,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每天影响着学生。特别班主任与学生经常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教育感染作用。因此,我特别重视自己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时时处处当好学生表率,做到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我批改作业就要做到不草率马虎;教育学生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学校或班级安排的集体活动,我都带头参加,身先士卒。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就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育人为本,师德为先 篇6

——再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胡市镇中心学校王光友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师国家级网络学习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

詹万生教授的《育人为本,师德为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视频讲

座,深受启发和教育。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

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

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做到以上六条,首先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

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

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

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

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

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

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

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

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

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学习她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以人为本办学 以德为先育人 篇7

一、加强道德教育, 坚持以德立校

(一) 紧紧抓住师德这个核心

在东皋中学行政楼的墙壁上, 写有“态度决定一切, 忠诚胜于能力;个人服从集体, 集体成就个人”两行大字, 这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座右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东皋中学教职工誓言》和《东皋中学教师一日常规》则是具体要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和家长会上, 校长都要把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告诉学生和家长, 希望全校教职工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共同监督。实践证明, 东皋中学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群体, 他们爱生敬业, 无私奉献,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教师团队的努力工作, 换来了学生的热爱和家长的赞誉。

(二) 坚持把学生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在东皋中学的大门口, 矗立着一块大石柱和一块宣传牌, 大石柱上写着“觉悟”两个大字, 宣传牌上写着“人人品德好, 个个都成才”十个大字, 它们表达了学校的办学境界和办学追求。

为了使“人人品德好”, 学校把做人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其中, 常规性的活动有:

一是每天唱好歌———润物无声;

二是每天诵经典———春风化雨;

三是每周读美文———振奋精神;

四是每周写反思———提醒自我;

五是值日班长每日小结、值周班长每周小结、值周领导每周小结———促规范, 养习惯;

六是每天军训式跑步———强体质, 树正气, 增强凝聚力;

七是问题学生会诊帮教———形成合力, 治病救人;

八是每天大课间做八段锦养生气功———强健体质, 静心养性;

九是每周开展特长教育———增添乐趣, 培养健康爱好, 塑造健康人格

十是师生和谐相处———收获快乐与幸福。

这一系列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文明程度普遍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礼仪方面变化明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 全校师生都感觉到在东皋中学学习和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和幸福的。

在东皋中学, 大家都以品德好为荣, 上至校长, 下至教师, 都非常重视德育评价。正因为有了正确的评价舆论导向, 学校德育氛围浓厚, 人人争做高度文明的东中学子。

二、抓好队伍建设, 形成教育合力

(一) 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

为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 学校向全体校务委员提出了“五个一”要求, 即:学习第一, 工作第一, 廉洁第一, 服务第一, 奉献第一。全体校务成员都在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做到的, 学校领导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口号。这样, 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学校领导的敬业意识和实干精神得以不断增强, 开展工作变得主动、细致且富有创新精神。

(二) 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学校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了“师德为先, 做学生的楷模”的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学校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高度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强化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模式的研讨, 努力实现“轻负高质”。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探索学科教学模式,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三)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 学校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针对各种问题,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旨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一是专家引领式的培训;二是自我研修、自主发展式的培训;三是网络环境下的培训;四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培训;五是案例分析式专题培训;六是班主任导师制的培训;七是观摩评议式学习培训;八是参观考察体验式的培训。各种培训, 多管齐下, 有力促进了青年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通过培训和实践, 东皋中学的班主任成为了学校的一支特种兵, 他们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主体的优秀班集体建设, 表现出了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他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全面开展和风细雨式的德育渗透, 为绝不放弃一个学生而不懈努力, 逐步走上了班主任工作的崇高境界。如今, 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间的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 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深入开展, 优秀班集体不断涌现, 学生的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

(四)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 不是我也不是你, 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实践证明, 一个几十个人的班级, 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教育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有了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级各项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班级就会生机勃勃。在东皋中学, 从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上都非常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这些小管家成了学校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五) 加强家长队伍建设

教育不断发展的实践证明, 未成年人德育工作若要从根本上避免“5+2=0”的遗憾现实, 必须从根本上摆脱只靠学校孤军奋战的传统模式, 尽快敞开校门, 与广大家庭携手, 与整个社会接轨, 由“扁平式”走向“立体化”。东皋中学校门口, 常年挂着这样一副标语: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是根本;学生成才, 家校携手是关键。学校以此敬告家长, 孩子教育的根在家长。在中国, 家庭教育还很薄弱, 特别是在农村, 家长自身的素养不是太高, 往往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 学校采用了各种方法, 一方面着力提高家长素养, 一方面经常与家长沟通, 使家长成为学校的忠实同盟军。

学校通过五支队伍建设, 更好地形成了教育合力, 家长、教师和学生关系进一步和谐。

三、端正办学思想, 坚持规范办学

(一) 转变观念, 绝不放弃一个学生

学校从领导到教师, 对义务教育的要求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那就是: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 教师的任务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尽管学校的生源基础比较差, 但全体教师都能“不放弃一个学生, 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二) 狠抓规范,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必须均衡发展和规范办学。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分班做到三个均衡, 即人数均衡, 分数均衡, 班主任、任课教师搭配均衡; (2) 重视暂差生的转化工作, 从校长到教师都特别重视暂差生的转化工作; (3) 通过狠抓教学五个认真不断规范教学管理。

育人德为先 篇8

一、充分发挥早会、班团队会和家长会的作用

每日早会十分钟的时间,我会让学生讲述发生在班级里、校园内或社会上发生的事,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学生的讲述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也帮助学生确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及价值取向。

班级每周都召开班团队会,如“雷锋在我心中”“我爱绿色家园”“感念亲情”“感恩挫折”“我为祖国唱首歌”等主题班队会,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班团队会教育学生成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能够担当、懂得感恩的好学生。利用团队会、班会渗透德育,能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好地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中学生。班团队会工作不容轻视,一节好的班团队会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应该召开一些与家庭亲情、师生情等有关的班团队会活动,这样能更好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整体结合,对学生的德育有更深远的促进作用,更加全面地教育学生,应特别注重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方面的教育。

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讲述学生在校情况,和家长建立联系网,成立家长委员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尤其是初二的上半学期,这一学期是初中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学生叛逆心理极强,引导不好会产生不良后果。教师和家长应及时沟通,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二、努力学习同学的优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应学会取长补短,通过以前带后、中间互结的方式,让学生互动互助,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彼此的闪光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树立学生中的楷模,号召学生去学习,通过互结对子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审视自己言行的同时,也认识、审视了他人的言行,学生可以在对照和体验中不断成熟,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都得到完善。

三、制定适合班级情况的管理措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育学生是不能缺少相应的管制措施的。我在班级设立评价表,学生针对某些问题提出建议及相应的措施,针对学校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自己班级的特色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分出等级,及时反馈给家长,并记入档案。

四、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想让学生喜爱和敬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进行学习充电,多与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借鉴好的方法,让自身的文化积淀厚重些,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定会得到学生更多尊重。教师以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学生,必将事半功倍,用师德去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是每一名班主任教师必须做的。

五、教师应付出自己的爱心

一名優秀的教师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恒心,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是无私的、公平的,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无论是否遵守纪律,都应一视同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真心付出情感,才能换来学生的共鸣。当教师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时,应该发自内心给予赞美和鼓励,当教师看到学生沮丧、失意时,应该由衷地给予安慰和帮助。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教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教师一定要真正付出自己的爱心,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让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小事变得简单而高尚。

总之,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既不是一言一语能表述清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效果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德育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 冯 璐)

德育为先育人为锋 篇9

——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道德、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总体上看,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青少年暴力层出不穷、犯罪居高不下、道德失范屡见不鲜。就我县来说,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真正使全县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缺陷的表现

(一)缺乏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品质,思想颓废、精神迷惘。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项对青少年“你认为谁是最成功的人”的调查中,其结果显示:“大款”作为心目中最成功的人士,认可度均在60%以上;作为职业劳动者被社会广泛宣传的“劳模”们认可度不足10%。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人生观失衡现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贪图安逸、好吃懒做。生活条件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观念淡薄,学习和生活上缺乏刻苦耐劳的精神是普遍存在于广大青少年身上的一大弊病。在一份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仅有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63.2%的孩子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家务劳动,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11.32分钟。

(三)缺乏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品质,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现在,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对学校组织的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活动,采取无所谓、默不关心的态度,而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你的做法是?”,11.7%的学生选择“随心情而定”,还有4.6%的学生选择“我做我的事”。

(四)缺乏自立自强、宽以待人的品质,爱慕虚荣、言而无信。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宽以待人等道德原则,正被当代青少年逐渐淡化、甚至淡忘。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同时,在学校中学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甚至对老师施暴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五)缺乏安分守己、严于律己的品质,目无法纪、知法犯法。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暴力犯罪突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据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缺陷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对青少年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的影响。一是扩大开放在引进先进事物的同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必然渗透并侵蚀青少年的头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滋长;二是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化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流动生、流失生和留守生,他们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成为道德失范、行为出轨的潜在人群;三是农业现代化和土地集约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

无一技之长的闲散劳动力,成为引诱青少年犯罪的不安定因素。

(二)网络信息化和各种娱乐场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普及,既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灰色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青少年的心灵。有一项对100名青少年犯的调查问卷显示,经常进入歌舞厅的占38%;经常进入录像厅的占49%;经常进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进入电脑网吧的占39%,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的占28%。上网聊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毒害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因素。

(三)家庭教育上的缺陷。据调查,北京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占少年犯总数的25.2%,三者相加为57.9%。由此可以看出,单亲、缺损家庭、父母双下岗家庭以及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孩子犯罪比例明显要高于普通家庭。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党委一把手要担负起政治责任,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要切实树立“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的理念,对教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真正做到“崇德尚才,以德为先”。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一要树立“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理念。“先做人,后做事,品格比技能更重要”,这是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像哈佛那样产生了那么多总统,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说哈佛学子更有才,不如说哈佛培养了一些更卓越的人。正如爱因斯坦曾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忘光了,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教学的真正成果。”可见,学校的教育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努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进行养成教育。二要树立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念。“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何谓人才,有才无德非人才,有才有德真人才,无才无德是蠢才。道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重要。智慧再高,无德就会使智慧失去光芒;知识再多,无德就会使知识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才能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德”是培养青少年思想品质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点也是贯穿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教育思想。孔子讲“君子忧道不忧贫”,韩愈的《师说》就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也应该这样讲:“欲成人,先成才;欲成才,先立德。”三要树立以“诚”为基的育人导向。德是才的核心,诚又是德之本,诚信是一切具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渊源;是道德修养的基本范畴和最高境界;是青少年成人成才之本。有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这个问题对1000多个百万富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观古人,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其实又何止“人无信不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无信”同样“不立”。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什么,“真人”就是诚信之人。

(三)充分发挥家庭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启蒙奠基作用。家庭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据地,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有关教育人士分析,人的教育尤其是在心理、性格、品德、上进心等内在素质的形成上,有3/4来自家庭教育。英国诗人乔治格贝尔有一句名言:“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对人的一生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所以家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教育他们要以德为荣,以孝为先,以诚为信,以礼待人,以才为富,以国为重。

(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全社会各部门、各组织、各团体应该加强各方面的组织和管理,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共青团组织要大力加强和规范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创办“青少年健康网站”、“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新型工作阵地,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坚实依托;宣传部门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规律,使青少年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监管,尽快扫除一切假恶丑以及腐败等现象;广播影视和新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别董大课后练习题的总结下一篇:利用路径及图层样式制作飞溅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