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计量为先(精选7篇)
节能减排计量为先 篇1
0 引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当前的主题, 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 努力走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道路。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做好能源计量工作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能源计量工作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基础, 不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水平,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责任意识, 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方面。只有让企业充分重视能源计量工作, 并将其完善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 才可以让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获得充分保障。
1 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必要性
国际上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 对缔约国减排任务提出了规定和要求, 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节能减排就是要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需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 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减排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手段。要想更好地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能源计量。能源计量在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避免跑冒滴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 是企业量化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 合理用能,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 能源计量数据也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山东省制定的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规定节能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能源消耗要下降17%, 同时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 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 山东省发改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十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山东省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明确了开展节能低碳行动的重点用能单位企业名单, 下达了“十二五”期间节能量目标。而当前山东省能源消耗基数大、年耗标准煤万吨以上的企业就达1 000多家,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占了全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很大比例, 所以这一部分企业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抓好节能减排是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也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能源计量对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质监部门做好能源计量工作责无旁贷、责任重大。
2 推进能源计量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质监部门是能源计量工作的主管部门, 在能源计量的监督管理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各级质监部门应结合本地节能工作实际, 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 把开展能源计量做为重点工作, 不断完善能源标准体系, 强化认证认可, 加强执法监督, 推动企业落实能源计量主体责任。
a) 以落实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为抓手, 推动企业落实节能减排主体责任。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其贯彻是实施能源计量工作的良好抓手。质监部门应积极开展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宣贯实施活动, 依法督促重点用能企业提高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 按照GB17167国家标准的要求, 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 指导帮助企业在合理配备计量器具的同时, 强化计量仪表的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 建立技术档案和设备台账, 使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完好的运行状态, 为企业构筑了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能源计量工作平台, 严格控制了排污增量。引导企业自觉强化能源计量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队伍、技术能力, 提升计量管理水平, 全面推动能源计量工作开展;
b)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组织完善“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 落实好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网上直报制度。根据省政府和省质监局关于建立网上直报制度的要求, 重点用能企业要按月通过网络平台报送月度综合能耗情况。这项工作是在节能减排工作的特殊形势下, 结合质监部门开展节能降耗能源计量服务活动、建立“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的实际, 而提出的特殊工作要求, 质监部门应教育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充分理解支持质监工作, 抓好落实, 按时完成网上数据填报工作。健全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网上直报制度, 完善“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 确保重点用能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符合要求, 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
c) 继续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工作, 积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开展计量检测体系认证, 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提高计量管理水平。要把推进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和促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相结合,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有关指标和要求纳入到计量检测体系认证中, 提高计量检测能力, 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
3 提升能源计量工作成效性
a) 能源计量工作技术性强, 涉及面较广, 对质监部门而言, 涉及到计量、标准、生产许可、认证等多项业务。质监部门要从加强管理入手, 加大能源计量行政引导、技术服务和宣传推动, 提高能源计量工作有效性。发挥不同部门的业务特长, 各个部门通力协作, 加强组织协调, 干好份内工作, 共同推进配合, 协同做好能源计量工作;
b) 从企业角度来看, 开展节能管理、能源统计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用能计量数据基础上, 离开这些计量数据, 节能就无从谈起, 重点用能单位也要明确把握好自己的任务。质监部门要明确工作关系, 落实企业责任: (a) 要依法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等情况实施监督, 查处并纠正违法行为; (b) 要通过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 和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计量服务, 帮助企业完善工艺装备和管理体系, 从源头上实现节能降耗。需特别强调的是, 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是企业, 企业是节能减排任务的担当者、执行者和落实者;质监部门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 开展能源计量执法监管, 做到服务者、监督者和协助者三合一, 在这一点上必须理清关系、摆正位置;
c) 为全面完成能源计量工作任务, 必须细化分解责任, 推动工作落实。分解目标任务, 逐级将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本企业能源计量工作, 确保节能减排、能源计量工作目标的完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不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部门, 切实提高能源计量工作的落实效果。
4 结语
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是一项任重道远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做好能源计量工作是对节能减排的重要贡献。质监部门应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 坚持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 不断强化能源计量工作, 确保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供良好技术保障, 为实现“碧水蓝天”发挥好应有作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能源危机不期而至。为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就质监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助推节能减排进行研究。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计量,技术监督
节能减排计量为先 篇2
计量-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保证
摘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计量贯穿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物料检测、工艺监控、质量检验、环境检测、安全防护、计量数据管理及经营核算等一系列过程,是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作 者:高艺 作者单位: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0 期 刊:计量与测试技术 Journal:METROLOGY & MEASUREMENT TECHNIQUE 年,卷(期):, 37(3) 分类号:X3 关键词:计量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保证能源计量助力节能减排标准化 篇3
日前,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并实施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对审查内容、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及结果做出详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重点用能单位, 共计17000家单位的首次能源计量审查工作。此项能源计量审查, 将推动节能减排的标准化, 从而提高节能减排的针对性。
同时, 节能计量工作是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础工程, 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和扎实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 就不可能为项目计算收益提供可靠数据。所以能否搞好节能计量是决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节能减排计量为先 篇4
在本期中,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收费型空调计量收费系统的文章,介绍了直接能量计量表和当量能量计量表的原理与应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案例,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某办公楼准确计算总能源数据及分析,包括建筑节能改造和安装能源计量设施作业问题;浙江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文章,介绍了中信宁波国际大酒店的节能改造过程,涉及能源计量、能源监测等测量仪器的解决方案;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文章,介绍了联网型温控器及由相应网关组成的一种分布式网络测量技术。相信通过以上4篇文章,会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多启发。
本栏目还将继续围绕“建筑节能”这一主题展开全面探讨,诚挚的希望广大读者与栏目编辑交流沟通,提出宝贵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
本栏目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抓能源计量管理标准促节能减排 篇5
一、能源计量发展趋势分析
(1) 计量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计量方式发展。
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能源计量已逐步向在线、实时、智能靠近, 同时依靠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化通讯、控制和管理, 如SCADA系统的应用和智能涡轮流量计智能系统。
(2) 检定方式、量值溯源从静态单参数向动态多参数溯源发展。
过去流量计检定方式通常采用检定静态单参数方法, 如标准孔板依靠几何检定法检定孔板的8个几何静态单参数来保证流量计的准确。随着国内国外实流检定技术的成熟, 流量量值溯源正逐步向实流检定方向发展, 在接近实际现场工况等条件下对流量的分参数如压力、温度、组分和流量总量进行动态量值溯源。
(3) 仪表选型从单一仪表向多元化仪表发展。
过去流量仪表选型比较单一, 近几年随着对流量计的研究和开发, 不同的流量计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流量仪表选型由此呈现从单一仪表向多元化仪表方向发展。
(4) 计量标准由单一标准向多重标准发展。
例如我国天然气计量标准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结合国外标准后我国流量计量标准已基本构成完整的体系, 正逐步由单一标准向多重标准发展。
(5) 计量方式从体积计量向能量计量发展。
例如我国天然气贸易计量方法是在法定的质量指标下按体积计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WTO的即将加入, 要求我国天然气贸易计量方法尽快与国际接轨。有关能量计量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正在加快进程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
(6) 单一数据管理向计量系统管理方向发展。
单一数据管理具有诸多缺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天然气计量系统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天然气计量管理从影响测量结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科学管理。
(7) 计量管理从事后计量纠纷解释向事前过程管理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源计量, 特别是贸易计量。因此, 人们对计量在管理观念上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不仅对现场计量器具的使用及相应人员进行管理, 并从事后计量纠纷解释向加强事前仪表采购选型、安装使用、过程控制、质量监督、数据管理、实流检定的管理转变和发展。
二、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仍不足
采油厂内部能源计量重要程度认识不足, 特别是天然气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达不到要求。比如生产现场存在共用计量仪表的现象。在用计量器具存在超检定周期使用、老化、损坏后不及时更新数据延用的现象, 认为只要有仪表计量就可以, 至于有没有进行检定, 有没有超检定周期, 计量准不准并不去探究, 造成部分企业内部能源计量管理缺失。
(2) 能源计量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油厂部分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认识仍不足、更加缺乏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的管理经验。
三、采油厂能源计量管理的建议
(1)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首要条件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能源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 因此, 企业应该把能源计量管理作为节能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要顺利地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就必须有各项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 比如制定计量管理奖惩条例、计量器具流转制度、计量人员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计量仪器仪表选型管理办法等。其中, 计量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对相关部门职责计量器具体计划、检定、管理、采购入库、报废, 计量人员, 计量检查与奖惩计量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便于计量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实际操作。
(2) 基础资料的建立是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油田分公司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结合采油厂实际建立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 计量管理机构由技术质量安全监督中心承担, 采油厂及各三级单位配备了专、兼职能源计量管理员, 形成了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 并按现场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和更改按月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 按照检定情况制定了油气水电计量器具检测月报, 每月对油区内油气水电计量器具的使用, 检定情况进行监督, 将监督情况向采油厂领导进行汇报, 并在技术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网站上公布, 绘制能源计量仪表分布网络图, 建立量值溯源图, 明确了管理方位和溯源方向。
(3) 计量监督检查是促进能源计量工作上水平的有效手段
将计量检查情况在采油厂旬度生产会上通报, 每月进行汇总, 形成油气水电计量器具检测月报在技术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网站上公布, 督促相关单位对存在的计量问题及时整改, 对不按要求整改的单位, 按照计量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罚款和通报批评每年印发计量检查公报期, 做到奖罚分明, 不但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职工的计量意识。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员培训工作, 不断增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用能品种和方式、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方式、生产工艺特点对计量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反馈、控制,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注重计量检测能力的提高是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有力保障
采油厂的技术检测机构应该由技术质量安全监督中心承担, 及时更新压力、电学计量标准, 建立水流量、施工仪计量检定标准装置, 不断提升计量检测能力。计量标准器应由专人负责, 按要求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送检。部分计量仪表存在受连续生产的影响拆卸难度大周期检定受影响的情况在线检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计量的最终目的是为原油生产、生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因此建议在采油厂生产中大规模推广油井数据监控系统, 自动采集压力、电压、电流、载荷、电能、位移等油井生产计量参数, 实现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生产数据的网上共享, 采油厂领导及机关部门通过网络随时了解每口油井的生产动态, 实现自动化监控与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四结束语
节能减排计量为先 篇6
关键词:计量,节能减排,重要性
国家新的十二五规划将节能减排列到首位, 节能减排也是全国人民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如何对节能减排进行控制, 就需要计量工作来发挥作用。正确使用计量的手段可以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朝着正确, 准确, 真实的方向推进。
一、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计量作为一门专门针对测量的科学, 能够实现测量单位统一, 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是经济建设、科学探索及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计量主要以物理量、化学量、生理量以及工程量为针对对象。计量作为历史悠久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 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并且计量水平的高低也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及社会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 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整体计量水平亟待提高。
计量作为保障测量统一和准确可靠的专门科学, 其主要应用科学技术及监督管理的措施来保证测量工作有效的完成, 计量工作开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 计量不仅限于测量的范畴。它已延伸至科学、政治及经济等众多领域。从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计量科学能够帮助实现经济产业水平的提升。计量工作覆盖整个经济产业的发展过程, 产品质量控制所必须的检测均要使用计量技术。计量技术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科学基础。
二、开展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节能减排就是在节省能源使用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的避免浪费以及废气物排放。节能减排是响应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所采取的国家战略性措施;是构建能源节省、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的正确选择;是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久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要想得到高效、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就必须要坚持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众所周知, 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采取节能减排这一重大举措, 能够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更多贡献。
三、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提需要有准确的计量。没有计量, 节能减排就没有了量化的依据;没有计量, 节能减排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1. 计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计量是节能 (环保) 政策、节能 (环保) 管理、节能 (环保) 标准的基础。在对资源进行勘探、开发、转换、运输以及排污的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都需要可靠的数据量化管理和计量作保证。如今,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必须要降低损耗, 以获取最佳的投产比。现代工业生产以煤、水、电、油、汽等为主要能源。减少能耗, 是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煤、水、电、油、汽等能源消耗情况, 根据计量技术进行节能检测, 检定使用中的计量仪表, 不但能够取得经济核算的准确数据, 还可以给能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节约能源与减少消耗和废气物排放量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加强企业管理, 对消耗进行考核, 做到科学、合理用能、用料;另一个是根据科技发展, 利用先进技术, 进行各种改造———改造设备、改革能耗结构、改革工艺、改进产品设计。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都要以测量结果为依据。弄清楚每个部位的准确耗能规律,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实现用能的均衡性, 从而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依照计量数据的结果, 在制定生产计划前制定能源计划, 在下达生产任务前下达耗能指标, 在安排工作前对提出节能要求, 严格按班组、车间、厂部三级能源计量进行考核并依照生产任务与实际用能状况, 进行综合分析, 让各级领导了解耗能情况, 以便提前制定节能措施。
2. 计量在节能减排中可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准确的计量仪表, 完善的计量器具配置, 大量可靠数据的统计, 都有助于在改造前对项目做可行性分析。
3. 计量能够激励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
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得的数据最有保证, 利用准确的数据可以将各种节能责任制和节能制度落到实处。机台和个人, 可以计量数据为准进行考核, 秉承“多节多奖, 少节少奖, 不节不奖, 超多少罚多少”的奖惩制度, 从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
4. 能源计量是科学用能的基本条件
能源计量是企业对能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为降低能源消耗, 企业就必须增强对能源计量的管控并配置全方位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不是单纯的一般性简单测试, 它是应用高新技术手段, 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 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包括能源的利用、回收、再回收、再利用, 从而保证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完善能源计量管理,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工业作为最主要的能源用户, 培养其节能减排意识, 提高其计量管理水平, 对于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
总之, 在当前新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而为了能够使节能减排落实到位, 加强计量管理是最有效地方法。企业需要把计量工作体现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 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断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艺.计量——企业节能减排, 实现“绿色发展”的保证[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 (3) :2-3.
[2]薛敏, 汤秀华.能源计量在节能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2) :64-64.
[3]李茹滨.浅议企业节能减排管理[J].能源与节能, 2013, (6) :59-60, 105.
节能减排计量为先 篇7
2010-2011年,极端天气(洪水、干旱、龙卷风、暴风雪等)在全球各地频频发生,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恐惧的事实,那就是过去12 000年中稳定的气候模式可能已不复存在。而对于未来的气候模式,我们不能预测。面对灾难性气候的频频发生,人类是否做好了准备?
我们看到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例子,在灾难发生之前,美国密苏里州的乔普林市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历史性的龙卷风袭来前24 min,市内警报大响,提醒所有市民向空旷地带转移,但是因为此时暴风雨的声音太大,很多居民又紧闭门窗,没能及时听见警报声。后来证实,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最致命的龙卷风。据目前统计,已有142人在这次龙卷风中丧生,数百人受伤,还有数百人失踪,相信最终的人员伤亡数字还会大幅上升。这次龙卷风成为美国历史上人员伤亡最多的风灾。尽管之前城市预测到风暴的强度并尽可能做好一切准备应对,但这次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还是比预想中多得多,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42人,随着清理废墟工作的全面展开,死亡数量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说过:“由于人们的误用,‘自然灾害’这个词语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上,那些自然灾害更应该被称作人为转变的非自然灾害。”从全球来看,2010—2011年各地的极端气候“扎堆”出现。2010年,袭击俄罗斯的热浪造成15 000人死亡,同年洪水袭击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首府布里斯班遭百年一遇洪水围困,数以千计居民紧急疏散,有多达4万间房屋面临水淹。有经济专家指出,相对于飓风卡特里娜于2005年在美国造成的破坏,此次洪灾对澳洲影响更严重,修复及重建费用估计高达数十亿美元,过程至少历时2年。不久之后,洪水又袭击巴基斯坦,造成超过2 000人死亡,把这个原本就贫穷、多灾多难的国家的大面积国土于洪水发生之后的几个月内变成沼泽。2010年年底到2011年年初,洪水又袭击了巴西,很多大城市“巨浪滔天”,造成连锁经济反应,结果这个发展势头强劲的经济新兴体不得不调低短期的经济增长预期。2010年春季,发生在我国西南部省份的极端旱灾让数百万农民颗粒无收。2010年冬季,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的暴风雪让人们措手不及。如今,全球平均气温还在继续升高,2010年是人类有气温历史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6月4日在武汉市主持召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抗旱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少,高温天气多,河湖水位持续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数千万亩耕地受旱,水产养殖遭受损失,河湖生态受到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相对工业革命以前,现在大气中CO2的分子含量上升了40%,这是一种能吸收热能的气体。大气中不仅增加了热量,还增加了水分,使得整体能量水平不断上升,这些不断积聚的能量会诱发更多极端气候。就算从现在开始,人类不再向大气排放CO2,海平面还是会继续上升,因为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会继续发挥聚热作用,也就是说未来的气候绝不会像今天这样,更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情景,我们必须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和政治发展方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2009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会议上向全世界庄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我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自己国情所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我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一种庄严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2 科技是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水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目前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我们是全球水泥行业最重要的节能减排大国。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
在《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5年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0年水泥预期产量为12.5亿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比重提高到70%,累计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2.5亿t,水泥吨熟料热耗下降15%,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达到40%,水泥单位综合电耗下降25%。粉尘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工业废渣年利用量2.5亿t以上。石灰石资源利用率从60%提高到80%。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先后向日本、丹麦、德国、美国、法国分别引进2 000~4 000 t/d带预分解的生产线,连同国产2 000 t/d、1 000 t/d生产线共615条,建设了一批新型干法水泥厂。其中,日产2 000t以上的生产线有300多条,这些新型水泥生产线的平均运转率能达到86%,有的达到9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纯低温余热发电应用的必要条件。在开发新型干法生产线过程中,我国曾聘请美国Kaiser工程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此外,我国水泥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还与国外著名的水泥机械制造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引进制造技术。例如,向日本引进DD型预分解系统和高效选粉机;向美国引进推动式蓖冷机、气力螺旋输送泵和袋式收尘器;向德国引进电收尘器、辊压机、辊磨、反击式破碎机、多流式生料均化库、喂料计量设备、高效提升机、包装机;向英国引进高温排风机;向丹麦引进圆形预均化堆场和大型减速机等。除了引进上述各项设备的制造技术外,还引进有关改善材料性能和其他方面的技术,例如耐磨耐热材料技术、耐磨链环技术、板材加工技术、玻璃纤维编织袋技术,以及自动化设计技术等。经过10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我国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投资成本大幅度下降,吨水泥发电量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已有49条采用余热发电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入运营,只占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8%,其中32条为补燃型,17条为纯低温型(其中13条是采用的我国的技术和设备)。目前,窑尾温度在310~330℃的条件下,使用国产设备采用余热发电技术每t熟料发电量已达到30 kW·h以上。
我国水泥工业和水泥设备制造工业科技的进步,保障了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节能减排的目标的实现。
3 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水泥生产中的计量工作是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必不可少的工作,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谢克平指出的:“众所周知,现在水泥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即便是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也难免会遭淘汰。目前,多数水泥企业认为自动化设备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忽略其重要性。”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和短视的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3.1 转变观念,依靠创新进行管理
计量工作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其实质就是精细管理。按照国际著名管理大师美国彼得·德鲁克教授所说:“管理是一种新的机能,一种新的规律,一种新的职业,这正是管理的全部意义。”在水泥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依靠科技,在质量上创优和降低成本,进行科学和精细管理,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更新和转变观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2 掌握信息,时刻关注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上先进标准为700 kcal/kgcl以内,企业计量的准确影响配料成分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半成品质量及消耗。所以我国的生产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千万不可轻易降低或偏离国际标准。
3.3 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计量设备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稳定生产,而稳定生产就需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使生产线达到精细运转水平必须选择最佳工艺参数,保证设备安全运转,降低产品能耗。精细运转的目标及手段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实际上,自动化渗透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计量设备的先进与否,成为生产全过程的重中之重。
4 结语
实践证明,计量工作在水泥行业并非可有可无,无论是在生产还是销售,它都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黎鸣.中国的危机[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2](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前沿[M].闾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