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减排

2024-07-07

企业节能减排(共8篇)

企业节能减排 篇1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论文化工节能减排论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理论,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以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循环经济理论和思想为指导,重点探讨如何在化工企业这一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即节能减排问题。重点论述了化工企业的工作与循环经济的联系,明确指出了化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环保隐患大户和资源消耗大户,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化工企业可以做出突出的贡献。总结了大型化工企业在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供有关企业和人员借鉴。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专家和学者在强烈呼吁,媒体在积极宣传,民众在热切期盼着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和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 尤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课题。说这一任务非常重要而紧迫,是因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和资源的极度贫乏,地球已经难以承担起人类的资源需求。根据联合国《2002年生命地球》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超过了地球承受能力的20%,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全球森林以每年14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石油、煤炭、金属等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储量在锐减。根据国际石油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还

不够人类使用40年;根据国际煤炭组织报道:目前人类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只能够人类使用200余年,这引起了全人类对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极度担忧。其资源维持现有人口的消耗已十分困难,何况世界上人口、物资生产还在不断增长,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资源十分短缺,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输出国变为进口国;2003年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耗国;2004年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亿吨。不但自然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国外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都显得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从工业的两大重要战略资源来看,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近20倍;在石油资源短缺的同时,我国石油有效利用率只有10%,而90%的石油资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中损失浪费掉了。自然资源的极其匮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落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循环经济简介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消耗——产品——废物排放”的单项式(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也就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充分考虑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强调构筑“工业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使所有的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小化程度。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的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并要求其废弃物不断重复、不断循环地被再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第一,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消耗——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

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第二,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传统工业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对经济、社会及人体健康的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循环经济还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将物质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将生产(包括资源消耗)和消费(包括废物排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三、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1.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打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循环经济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除了搞好安全、环保、质量管理,不出现资源的无效利用外,化工企业还应该在多方面,如生产的负荷、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尽可能使其生产经济合理运行;又如既要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要抓

好节水、节汽、节氨、节盐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军安贺长年:论循环经济发展观[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4):27~30

[2]孟赤兵在坪: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8

[3]黄永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概况[J].上海建设科技,2004(3):19~21

企业节能减排 篇2

1 树立企业和员工环境道德观念,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

在对待经济发展上, 企业的政策及导向长期以来主要偏重于经济发展, 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 都导致了企业高污染和高消耗行为;国内企业进行ISO14000认证的远远低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一次性用品的消费极为普遍, 家用汽车的逐年普及以及奢侈品消费的逐年递增,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为此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已迫在眉睫。

为此, 企业必须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来抓。同时号召每一个员工, 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舆论宣传, 使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的全面提升。

2 采取适度的经济激励措施, 不断夯实企业节能减排基础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011年5月31日,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得以召开并落实了会议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 总结中央企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 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求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 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1]”这些约束性指标的确定, 表明国家将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可见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 必须正确处理产能创效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这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但个别企业效果不理想,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未能实现。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等问题。为克服上述弊端, 必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取适度的经济激励措施, 对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业, 多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植, 在企业立项审批之初多给予节能减排方面的指导, 充分调动全员节能降耗工作积极性, 不断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 适度提高经济激励比例, 加大惩戒力度和监管实效, 该关停并转的企业一定不能手软, 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企业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 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3 开展全员创新创效, 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节能减排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更与员工的生活密切相关, 是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 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 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 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企业, 节能减排工作首先要强化过程管理, 把握四个环节, 即健全组织与责任体系、执行制度与流程、细化定额与标准、强化管理与监督。其次, 以“五小成果”、现代化管理成果、创新创效等活动为载体, 鼓励员工提出解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和小革新等, 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并形成机制, 做到理念和行动相统一, 不断夯实节能减排的思想基础。再次, 牢树立“清洁、节约、可持续”的工作生活理念, 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清洁节约型增长方式, 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企业还可根据本企业节能规划及节能工作的需要, 找出共性、关键和难点问题, 科学立项, 组织开展科技课题攻关研究, 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实现节能潜力向节能能力的快速转化。通过典型引路、措施跟进、规模应用等环节, 使新技术、新方法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是企业的责任 篇3

我们要的是效益环保

工业锅炉是最常见的产生凝结水的设备。锅炉对于用水有着严格苛刻的要求,如果长期使用受到杂质污染的水,高温中运行的工业锅炉就会有爆炸的危险。因为,锅炉用水对于PH值、溶解氧、铁离子含量等指标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锅炉运行产生的凝结水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凝结水不能直接回收用于锅炉给水。因此,工业锅炉在传统运行中,饱和温度的蒸汽凝结水首先要向外蒸发冷却,再做无害处理,才能在循环系统中使用。而这个过程就要损失30%的水,并会浪费大量的能源。那么,有没有既科学、经济又环保的解决方案呢?那就是采用北京中能环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高温凝结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蒸汽凝结水直接回归锅炉,既不浪费水,又利用了热能,还节约了能源。也就是说有了这个系统,工业锅炉产生的高温凝结水可以在不经冷却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使其达到锅炉用水标准,从而做到直接回收利用。如今他们研发的“高温凝结水处理系统”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说到这项发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公司董事长杨宇程常常谈到的不是公司的财务账,而是公司产品所产生的节水节能的环保效益账。他计算说,如果一套一小时可处理100吨蒸汽凝结水的装备,一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约 8000吨标煤,相当于1.2万吨原煤,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到2010年底,公司产品在应用中每年就可节水4000万吨,节约标准煤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杨宇程称其为“效益环保”。

企业创建6年来,在工业企业节能降耗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拥有客户近百个。而作为“蒸汽凝结水处理系统”的专利拥有者,凡使用他们产品的客户,都称赞他们的蒸汽凝结水处理技术是行业中最好的。

目前,中能环科这套系统的适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石油、化工、钢铁、纺织、印染等行业都可适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锅炉的地方,就可以使用这套节能装置。”很多客户也纷纷表示,他们在使用这套节能装置之前,在处理凝结水时由于水里含有铁和油,有的企业或者就全部直接排放掉了,或者在处理时也需要将其降温再升温,过程十分复杂。而使用中能环科的节能装置后,处理过程无需降温,基本没有热损失,并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打通企业的融资渠道

像很多企业一样,中能环科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融资艰难的尴尬。公司刚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200万元,当时,杨宇程也尝试了引进风险投资进行股权融资等渠道,但都没有在本质上解决企业所需的资金,公司只能受制于资金而放慢了发展的步伐,这段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了畅通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此后,他们开始下决心打通融资渠道,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基础。首先,公司申请了一些政府项目基金,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对公司技术的产业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类资金往往金额也较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其次,中能环科还凭借着“高温凝结水处理系统”的发明专利参加了北京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高温凝结水处理系统”不但是中能环科的核心武器,为中环能科带来了市场,形成了一个产业,同时也让知识直接变成了“资本”,这对公司的加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环保产业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公司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朗,公司的融资困难也逐步得到了缓解。

创新和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

中能环科在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下,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而他们认为自己最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始终重视技术创新,以及拥有一支勇于奉献的员工队伍,这也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杨宇程在创办中能环科之初就把企业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公司拥有高温凝结水处理系统等大量水处理技术及新材料专利技术,涵盖了材料设备、工艺流程、处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公司产品上市后,面对竞争对手对公司产品的追赶甚至模仿,公司一方面凭借产品的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对产品进行持续开发,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以保持产品的市场领先水平。而公司的产品能够始终保持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有着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目前,公司科研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有8人。另一方面,公司与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工程学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研发、转化的联合科研体和联合实验室。正是在研发方面有着如此雄厚的实力和拥有如此多的科研成果,他们才能如此坦然地面对市场的竞争,才能说出企业利润应该源于科技创新的话语。

当然,中能环科能取得今天的成功,也离不开员工的奉献精神。很多老职工都还记得,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十分紧张,当时他们也没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企业在艰难中前行。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员工竟毅然将自家的钱借给公司使用。而在工作上,员工也是对公司无私奉献。2006年底,公司在河南开展一个项目,由于项目所需资料比较繁琐,为了尽快推进项目,公司有个员工晚上从北京坐大巴去河南,白天在河南办事情,晚上又坐车回北京完善资料,三天连续三个来回,项目最终得到了迅速的推进,但这位员工回到北京后却发起了高烧。

正是员工的无私奉献精神,才让公司取得了如此迅速的发展。而公司也建立了一套激励体系,对员工价值的认可体现在分配机制的设置上。公司每年要针对员工的贡献进行“量化积分”的股权激励,切实保证对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能够充分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点评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 篇4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我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如,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的建材行业,落后工艺的80%集中在中小企业;化工、纺织、造纸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也存在用水浪费及超标排放等现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

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 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要强化保证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相关部门,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发展一批”的目标,研究制订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要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力度。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再用情况。严禁中小企业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资源

开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监管。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篇5

近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不仅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而切使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为抑制气候变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必须认真对待并解决的迫切问题,环境的恶化也给人们瞧响了警钟,为此,国家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号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节能减排,最终实现科学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认真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提高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大家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责任,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必须有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必须强化责任,很抓落实。我们一是实行了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责任书,使人人身上有指标、有责任;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兑现奖罚措施;三是增加投入尤其是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推广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效益;四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节能科普活动,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从娃娃抓起,充实有关节能环保的教育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丰富多采的创新和实践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意识。通过以上工作,我们的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三、加强领导,很抓落实,进一步保证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为此,我们成立了各级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体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坚持每月一次例会,通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确保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扎实效果。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上级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开创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为抑制气候变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篇6

第一条 杜绝长明灯、白昼灯现象,办公楼内白天原则上不开灯。除特殊天气需要开灯,要做到人走灯灭。公共照明和专用照明原则上是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如会议室、走廊照明等由所属部门负责,实行责任归位。发现有白昼灯、长明灯现象的予以通报,多次不改进的给予100-500元处罚。

第二条 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电热水器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用后及时关闭,下班前要关闭电源。

第三条 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

第四条 严禁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式采暖设备、电炉子等大功率及高电耗电器设备,私自使用的一经发现一律没收,并给予500-1000元处罚。

第五条 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避免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适当调低手盆、拖布池水龙头压力,安装或更换节水型水龙头和卫生洁具。卫生保洁不得用长流水清洗拖布。严禁用自来水冲洗车辆,违者处以100元处罚。

第六条 加强对公务车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除特殊公务需要外,节假日和双休日机关所有车辆一律封停。

第七条 采购办公用品、设备时要带头使用政府采购目录中的节能产品。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产品。重点抓好机关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第八条 切实做好机关节能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管理全面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节能工作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对浪费现象严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九条 机关的节能管理工作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机关浪费能源行为,办事处对举报要及时调查、处理。

钻探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综述 篇7

1.1 钻探企业能源消耗现状

钻探企业能源消耗量相对较低, 仅占集团公司总能耗量的2.3%。但是, 由于其主要能源为柴油, 柴油消耗量占集团公司柴油消耗总量的45.6%, 位居集团公司各板块之首, 而其中80%以上的柴油用于钻井生产, 这就导致了其能耗成本相对较高, 且随着柴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将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更大压力。因此, 钻探企业加强节能工作, 将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竞争能力, 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2 钻井设备能源消耗分析

柴油机作为钻探企业的主要耗能设备和能源转换设备, 其管理、使用的好坏将决定着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正常情况下, 柴油机燃油充分燃烧后, 能量的40%转变为机械功, 其余60%的全部损失了。但由于我国柴油机存在设计、制造、使用水平落后, 其燃油消耗率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相差8%左右[1]。因此, 柴油机节能减排将是钻探企业工作的重点。

1.3 钻井作业排放情况分析

2011年12月20日, 国家环境保护部受国务院的委托, 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8大中央企业集团签署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 要求集团公司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12%, 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而钻探企业主要使用的耗能设备为柴油机, 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远远高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20891-2007) 。各钻探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占集团公司排放总量的比例也很大, 减排任务也十分艰巨。

2 节能减排措施

2.1 机制节能

2.1.1 强化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健全节能节水管理制度, 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 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计量体系、监测体系、统计体系和目标分解考核体系, 将节能减排业绩纳入各级人员的生产经营考核指标, 并加强过程管理, 层层开展监督检查, 使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严格考核兑现, 才能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使节能节水工作由“少数人管”转为“全员参与”, 才能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良性发展。

2.1.2 领导主导、部门负责、机构健全, 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 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坚强领导和积极参与, 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再明确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领导重视不是空泛的要求, 而是要落到行动上, 要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 才能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 如果企业没有设置健全的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员, 节能节水日常工作将无人来抓、技术改造将无人来管、监督检查将无人来做, 从而导致各项工作流于形式。从近几年来的现场考核情况来看:机构设置健全、人员配备充分的企业, 其各项工作有人来抓, 节能减排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对于设置有专职节能节水管理人员的企业, 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管理, 各项工作得到基本保障;在一些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兼职较多的企业, 其管理人员对节能节水工作投入精力有限, 工作难于深入, 难以保障企业节能节水工作全面、有效、持续发展。

2.2 管理节能

2.2.1 合理调整柴油机的功率和参数

目前石油钻机类型各异, 配套功率大小不一, 地质条件千差万别, 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做好从设备配置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才能有效降低能耗。应根据钻井工艺需要和现有装备水平,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检测结果, 制定一套根据各项钻井作业工序所需功率大小和钻井参数, 确定柴油机开启台次和运行时间的方案, 尽量使柴油机在高效经济区运行, 避免因盲目增加柴油机运行台数而加大柴油消耗的现象。

2.2.2 正确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柴油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 由于磨损其某些技术指标将发生变化。因此, 应根据不同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 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如通过合理调整柴油机的气门间隙、供油提前角、校喷油器等工作, 使柴油机工作在最佳状态, 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

此外, 由于钻井作业环境条件比较恶劣, 风沙、粉尘较大, 这就必须要加强对三滤的维护保养, 以减少风沙、粉尘对柴油机燃烧和润滑效果的影响, 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

2.2.3 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计量水平的提高, 设备的维修方式也由原来的故障维修或计划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 做到防患于未然, 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性维修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 通过耳听、鼻闻、眼观、手感和设备检测等手段, 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 在设备故障发生前, 对设备进行维修, 显著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及时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 确保设备在最佳技术状态下运行, 以减少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 降低燃油消耗, 提高作业效率。

2.2.4 加强对柴油、润滑油、冷却液的维护管理

1) 柴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燃烧性。因此, 首先要从源头上控制好柴油质量, 对购买的柴油进行质量检验, 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是加强柴油的运输和储存过程污染控制, 防止水、颗粒的污染, 保持柴油的清洁度。

2) 大量的监测数据和案例表明, 柴油机70%的故障都与润滑有关[2]。所以合理的选用润滑油并加强对润滑油的维护管理是提高柴油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为此,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在保证设备润滑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高性能低黏度润滑油或黏度指数高的多级油。另外, 在润滑油的储存过程中, 要防止污染物的进入;在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 要加强取样分析工作, 确保在用润滑油在《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GB T 7607-2010) 的控制范围内。

3) 研究表明, 超过40%的发动机的问题起因于冷却液[3]。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 但冷却温度必须是适度的, 柴油机冷却液温度最佳范围是85~90℃。对于水冷柴油机, 冷却水要加足并在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防腐、防锈、防结垢的添加剂, 在保证冷却液质量要求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冷却液的日常维护。

2.2.5 加大节能降耗的监督管理力度

一是各级节能管理部门要执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规定, 严格源头监督管理, 实行工程项目节能专项审查制度。二是要加大对重点耗能用水设备的监测、评价力度, 寻找设备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掘节能潜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要完善和落实节能产品市场准入管理, 加强监测和评价,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款, 将假冒节能产品和投资大、效益差的产品拒之门外。四是加强能源审计工作, 对于纳入万家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和企业内重点耗能单位, 要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开展能源审计, 将能源审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3 技术节能

2.3.1 持续推进钻井提速工程

推广优快钻井技术减少动力消耗, 是钻井作业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井型, 做到一井一策, 通过应用钻井、井下作业新技术、新工艺, 优化单井钻井工艺, 有针对性地采用高压喷射、优选钻头水力参数、应用PDC钻头、欠平衡钻井、螺杆复合钻进、有机盐仿油基钻井液等技术努力提高钻井速度, 缩短钻井周期, 实现钻井施工全过程的节能增效。

2.3.2 推广应用“油改电”技术

由于高压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一般在95%左右, 远高于柴油机百分之三十几的效率, 对企业而言, 实施钻机“油改电”后理论上可实现节能60%左右。由此可见, 推广应用钻机“油改电”技术, 不仅有着很大的节能效果, 同时也有着明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改善作业环境的目的。因此, 在供电条件许可和钻井作业周期较长的区域, 通过对实施“油改电”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在确保良好效益的情况下应积极使用工业电力作为能源为钻机提供动力。

2.3.3 使用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

电动钻机的平均功率因数一般在0.6左右, 而且电流、电压谐波含量远远高于国家用电质量标准要求, 这不仅增加了无功损耗, 降低了供电设备的带负荷能力, 而且由于谐波的存在, 增加了发电、输电、供 (配) 电和用电设备的附加损耗, 使设备过热, 降低设备运行效率, 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使仪表画面图形畸变、亮度波动, 数据处理错误;对电控设备产生误动作, 进而造成生产或运行中断, 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在使用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后, 功率因数可提高至0.90以上, 谐波含量明显下降, 可有效提高设备带负荷能力, 减少设备的运行台数, 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的目的。

2.3.4 使用高效率的传动设备

由于链条钻机存在着传动效率太低, 燃油消耗过大、以及不可调速等问题, 因此, 在保留链条钻机总体结构不作大的改动的前提下, 将传动效率在80%左右的液力变矩器替换为传动效率在95%左右的液力偶合器, 以此实现提高传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此外, 采用液力偶合器后, 在柴油机输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工作要求实现远程或就近控制调节泥浆泵、绞车、转盘转速, 更好地满足各种钻井工艺要求。

2.3.5 机械钻机使用节能发电机

机械钻机存在着动力匹配不合理现象。一方面, 钻机工作负荷不足70%, 处在低负荷、高耗能工况;另一方面, 井队配有2台300~400 kW柴油发电机组为井场提供电能。根据柴油机特性曲线知道, 其经济工况时转速在1 300 r/min附近, 负荷率大于75%。因此, 提高柴油机的负荷率是节能降耗有效途径。可以利用钻机富余动力拖带一台300kW的节能发电机, 这样不仅柴油机的负荷率将提高到90%以上, 达到其经济工作状态, 燃油消耗率会明显降低, 同时也因为减少使用了一台柴油发电机, 减少了发电燃油消耗, 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3.6 油料远程自动计量技术

通过采用钻井队油料远程自动计量技术, 实时监控柴油机的运行状况和油料消耗情况, 以及井队来油质量, 能较有效地控制钻井队在油料的出入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管理效率, 将非生产耗油降至最低。同时可以根据各个柴油机的油料消耗情况, 合理优化设备运行配置, 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以有效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钻井成本。

2.3.7 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柴油机的运行效率一般在30%~40%之间, 其余60%以上的能量被烟气、冷却液等带走。实验表明, 柴油机的输入能量有30%左右随烟气排走, 27%左右被冷却液带走, 5%左右通过机体散发到环境中。因此, 对烟气和冷却液中余热的充分利用则是柴油机节能的关键所在。为此, 可以利用换热器将烟气和冷却液中的热能置换出来, 冬季用于对油罐和设备进行加热保温, 以及生产蒸汽用于设备解冻等, 这样不但可以省掉以往使用的锅炉供热保温或电加热保温, 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而且可以将低标号柴油改为高标号柴油, 实现节约燃料费用的目的。此外, 由于将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行了置换, 因此可以关掉风扇, 进而达到了减少电能消耗、降低环境噪声的目的。

2.3.8 柴油机专用节油装置

柴油机专用节油装置是将燃油进入发动机前使燃油分子团充分解体, 大幅提高燃油分子与氧分子接触的密度, 促进燃油充分燃烧, 提高燃油利用效率。该装置经过钻井队现场试验和台架实验, 其节油率都在4.8%以上, 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3.9 照明节能改造技术

钻井队目前生产区照明普遍采用高压钠灯、高压汞灯、金卤灯和荧光灯, 总照明功率在18 kW左右。这四种照明灯具功率因数都不高, 大多在0.3~0.7之间, 使用寿命在3 000~14 000 h之间, 且频闪效应明显, 这将对发电机的带负载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以及照明系统的维护保养和现场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在此, 可以利用LED灯进行改造。LED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功率因数高等特点, 改造后可实现节电率75%以上, 而且根据钻井队人员反映, 还具有防止蚊虫聚集, 光线柔和不刺眼, 雾天光线穿透能力强, 抗震能力高, 使用寿命长, 重量轻, 安装方便等特点, 由此减少了现场作业和更换灯具时带来的安全隐患。

2.3.1 0 电动机软启动装置

该装置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 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 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 电动机逐渐加速, 实现平滑启动, 降低启动电流, 减小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 而且节约电能。待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时, 启动过程结束, 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 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 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 延长软启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提高其工作效率, 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软启动装置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 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 电压逐渐降低, 转速逐渐下降到零, 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

2.3.1 1 选用电喷柴油机

电喷技术即内燃机燃料系统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它使用电信号来控制喷油时刻、喷射压力, 完全取消了燃油系统中的机械控制结构。因此, 电喷柴油机具有转速控制更加精确, 燃烧更加充分, 冷启动性能更好, 排烟热损失更少, 维护工作量更低等特点。

2.4 理念节能

2.4.1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 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和渠道, 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 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 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也是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 同时把节能目标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使每名员工逐渐养成自觉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在宣传培训方面, 不仅要注重节能知识、理念的宣传培训, 还要注重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

2.4.2 加强精细化管理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发展, 全员节能节水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推行精细化管理, 从点滴抓起, 形成了“重基础、重过程、重具体、重细节、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的管理制度, 从各个层面实施节能降耗。

3 结束语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 我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加大。为缓解压力, 国家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切实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必须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 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到2011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4.5×108t, 其中进口2.5×108t,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 预计到2015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在减排方面, 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45%,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年2月29日, 国家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 增加了细颗粒物 (PM2.5) 的监测, 各企业的减排压力也日益加大。

综上所述, 节能减排工作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企业、某个地区的私事, 而是全民的共同责任, 需要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相互协调、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在节能减排行动中只有从点滴抓起, 各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才能得到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武杰, 刘伟.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7 (2) :138-139.

[2]关子杰.内燃机润滑油应用原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

节能减排释放企业新动力 篇8

在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周围的墙上,宣传节能减排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恒念物力维艰”。这种醒目的警示语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一个德棉人,珍惜手中的一针一线、一滴水一度电,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控制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增砖添瓦。

德棉集团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标语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实际生产中。

作为一家有着55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德棉集团多年来始终秉持企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共存的生产理念,常年坚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成立专门的“能源管理与利用分析小组”,科学改造技术设备,并创新管理模式等方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使企业释放出新的动力。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在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德棉集团优化调整资源,成立能源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能源日渐紧张,国家连续出台了相关的能源使用条例,而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日渐扩大,庞大的能源消耗也逐渐成为了禁锢企业长期发展的锁链。”李会江说。

为积极应对被动局面,公司组织成立了德棉集团能源实验室,对所有生产设备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跟踪、检测、对比、分析,及时为公司提供精确的能源消耗数据,严防高耗低能和无功空耗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出现。

目前,该实验室不但完全覆盖了对公司所有大型动力设备(空压机、空调室、除尘风机、制冷机)的能源动态监测,而且也顺利实施了多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单品种成本监测,为公司的能源使用和成本控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改造实现“一网两制”

空压机设备是用电量大户,占公司设备用电量的37%,也是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德棉集团针对实际情况,对压缩空气管网控制系统进行科学改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投入。

“长期以来,德棉集团的压缩空气管网压力一直都设定在6.8公斤,管网长期在高压力下运行,不但大大提高了维修保养费用,而且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李会江向记者介绍道。

更迫切的问题是,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压缩空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压缩空气供应会更加紧张。

李会江说:“按当时的情况,我们必须再新购置两台空压机,才能满足设备生产需求。”但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和能源的浪费会对德棉集团造成一定的负担。

在此情况下,德棉集团组织技术人员,对公司所有使用压缩空气设备和管网进行统筹分析,发现大多数设备的终端供气压力只要不低于5.5公斤,就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而整个管网全部保持6.8公斤的压力会造成浪费。

为保证小用户络筒机的高压力要求,他们对全厂供气管网实行“一网两制”,即由一台空压机为络筒机独立提供6.8公斤的压力,然后再陆续把其余部位的管网压力下调为6.2公斤。改造后,在完全满足各生产部位压力所需的同时,使空压机的效率提高了10%,相当于节约出两台空压机的排气量,每年可节约电费开支200余万元。

随后,他们又通过对空压机的流量进行严密的跟踪检测,查找出影响空压机排气量的主要原因是空压机的进气空气密度变化所致:冬季温度较低,空气干燥,这时空压机的排气效率要比夏季高温高湿时高10%左右。为此,他们设计新建了一座制冷站,用一台溴冷机产生的冷源专为进入空压机的空气进行降温去湿,以提高空压机的效率。经测算,改进后,夏季空压机的排气量比改造前提高了10%,相当于又增加了两台空压机的排气量。

经过这两次改造,每年节约电费开支400多万元。这也省去了100多万元的购机费用,还可以停开两台空压机作为备机。

科学改造设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德棉集团尝到了甜头。

几年来,德棉集团先后对有节能潜力的大型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对13个老式空调室进行了变频改造,改造后的空调室节电率均达50%以上,空调风机叶轮选用国外先进的节能产品替代,使空调风机送风量提高了8%~9%,可节省用电25%~30%,每台风机每年节约电费约5万元。

与此同时,德棉集团还通过采用新型大温差节能方型冷却塔设备替代原设备,并对供水管路进行了改造,使其冷却水温较原设备水温低达20多度,直接满足了空压机进水温度所需,从而使空压机冷却水达到了零排放。

“在每年节省42万立方米宝贵的地下水资源的同时,每年还可减少高达60万元的回水排放费用。同时停下了排水用的3台水泵,每年还可节约电费开支35.5万元。”李会江说。

务实管理考核“能效比”

近年来,随着对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德棉人的节能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意识到,节能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固有思路上,已经远远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能耗居高不下难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管理上下工夫,必须树立正确的全员节能经济运行工作意识,要想方设法让既有的一度电、一滴水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在此背景下,德棉集团首次提出了“能效比”的节能概念,这也使德棉集团从此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设备的节能经济运行工作模式。

首先从每月耗电量占公司总数40%的空压机和空调制冷设备节能管理改革入手。针对实际情况,德棉集团制定了一份《空压站值班员能效比管理考核办法》。

“该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德棉集团首次正式将‘能效比’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纳入到值班员的日常工作中来,这是德棉集团管理方法的一次创新。”李会江说。

该管理办法规定,通过把个人设备包机奖的30%和车间的投入产出一部分加在一起,设立一个独立的“能效比”考核奖励工资,以各人的“能效比”管理得分为奖励依据,一改过去以罚为主的管理工作模式,而改为以奖励为主、考核为辅的新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值班员自发自主的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德棉集团的“经济运行分析小组”每天针对空压机的运行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并根据分析情况制定设备优先开台顺序,帮助值班员在确保做好车间压力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该管理办法的设立,不仅弥补了过去定性工作区域带来的值班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而且通过实行值班区域联动机制,量化值班区域的“能效比”参数,使值班员的工作更加透明。而且实行新的能效比管理办法后,获得劳动竞赛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值班员个人月收入差别将会达到二百多元,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值班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大家自发自主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管理办法试运行一个月,收效非常明显。

空压机的能效比从过去的7.8多提高到了现在的8.8左右,每月即可节约电费二十多万元。此后,德棉集团逐渐把这种创新管理方式推广到了包括空调、电气等全系列的设备管理中,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真诚呼吁期待更多支持

“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这些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李会江告诉记者说,虽然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国家和行业协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企业较大的支持,但对于一些老牌的国有纺织企业来说,仍是倍感压力。

李会江进一步介绍说,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增加、行业门槛较低以致形成生产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很多企业变成了微利、甚至是负利企业。加之企业自身经营多年来逐渐累加的养老、医疗、信贷等隐性生产成本要素,更加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因此,对于像德棉集团这样的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引进大型节能生产设备时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为了既有条不紊地推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德棉集团也在尝试更多的合作方式。如在空调室的节能改造中,他们通过多次谈判,最终实现了由设备生产方提供节能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由德棉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设备费用通过每月节电后的电量比例进行冲抵,依据设备的售价抵完后设备产权完全归德棉所有。

目前,德棉已经用这种方式顺利完成了6个老式空调室的变频改造工作,改造后的空调设备节电率均在50%以上。

“虽然在节能设备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相对于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希望国家和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期望更多更好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能够面世,避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情况,防止因此更加加重企业的负担。”李会江呼吁。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下一篇:v字仇杀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