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对策

2024-10-02

节能减排对策(共12篇)

节能减排对策 篇1

1 引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之一。材料和能源一样,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和保障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资源大量消耗,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环境急剧恶化,发展与自然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处理好社会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事关人类文明还能持续多久,人类能否在这个地球上长盛不衰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目前,中国的能源形势最为严峻,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近几年来,每到夏天缺电、缺水、缺能源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许多地方,接踵而来的“煤荒”、“电荒”、“水荒”和“油荒”,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水价、电价、油价等一涨再涨,但都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大自然已经向人类发出严重警告,节能降耗刻不容缓,节能减排已经进入临战状态。

2 寻求突破,应对挑战——构建全民统一战线

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强制实施,将大大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6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 700万t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t,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3 统筹全局,高瞻远瞩——战略与战术同步推进

1978年12月20日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148号决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共包括14种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温度能、波浪能、木柴、泥炭、生物质转化、畜力、油页岩、焦油砂及水能。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开发出绿色清洁、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世界各国应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并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此外,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利用各种新能源。

3.1 太阳能开发

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辐射总量为3 340~8 400(MJ/m2)/年,平均值为5 852(kJ/m2)/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和福建东南部、海南东部和台湾西南部等地区。太阳能的特点是覆盖面广、无害性;其缺点是能量密度较低(约1kW/m2)、分散、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存在随机性,而且只有白天才有。但是作为地球能源的根本,太阳能必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这将给我们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带来机会。但是就目前而言,如何实现经济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依然是一项挑战。

3.2 新能源应用于供电系统

能源在电力方面的消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用电、生活用电等大都依靠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又几乎是依靠传统能源作为燃料,不仅大量消耗了资源,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发展、生活起居等带来诸多威胁和不便。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找到至少一种可循环使用,相对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的地位。如在多风的高原上修建大型的并网风力发电厂,在地热充足的地区修建大型的并网地热发电厂及太阳能发电群等。

3.3 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扩大建筑及建筑群的能量来源自给自足,在城镇郊区以及农村等相对空旷的地方,修建的别墅或者小平房的房顶和向阳面的外墙上安装或装饰太阳能集热器,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将热能转换成为电能,并存储起来,以供自给自足,甚至还可向外界提供多余的电能。

3.4 新能源与交通工具的珠联璧合

如今,很多发达城市的公交车都已摆脱了传统能源的束缚,或利用空架电线的电车,或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公交车即混合动力公交车,或利用液态天然气清洁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在一些耗能较大的大型舰艇上也已经将核动力技术引入其中。但就绝大多数交通工具而言,太阳能才是既方便又可靠的动力来源。因此,太阳能与交通工具的结合必将引领一场可移动动力的革命。虽然,现在已有少数太阳能汽车相继问世,但都未能全面推广使用。不过,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似乎开启了新能源动力汽车的过渡期。众所周知,汽车在光照充足的时候,不论停放与行驶,车厢内的温度通常高得令人窒息。特别是夏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必须开空调。可见,汽车的外壳,特别是顶篷,是极好的热量来源,若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用于调节车厢内的温度,甚至可以用来提供汽车本身的动力能源。按《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的统计来看,2008年全球每天消耗石油42万桶,如果太阳能汽车得以在全球推广,这将每年为全世界节约15 330万桶石油。

4 结语

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将已开发的新能源尽可能地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为节能减排建立卓越的功勋。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之一。随着常规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大量利用化石能源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寻找可持续的能源道路,开发利用新能源无疑是出路之一。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为了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根据近代社会主要的高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关键词:污染源,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措施

参考文献

[1]廖波.节能减排中的创新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2]李宏伟.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17~18.

[3]王革华.新能源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节能减排对策 篇2

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对策建议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重视节能和环保工作,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作 者:赵永壮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期 刊:产业与科技论坛 Journal:ESTATE AND SCIENCE TRIBUNE年,卷(期):,09(5)分类号:X3关键词: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产业优化

生猪规模养殖的节能减排对策探讨 篇3

关键词 生猪;规模养殖;节能减排;生态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2;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相继引进了先进养殖技术及管理经验,逐渐朝着规模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例如,生猪排出的粪便量大大增加,使生猪粪从有机肥料逐渐转变为生态污染的首要源头,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部分生猪养殖场由于管理人员经验的缺失和环保理念的不足,对于此类污染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致使污染状况持续严重,对环境承载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生猪产业既是关乎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也是污染的主要产业之一,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实践过程中,生猪养殖业同样承担着节能减排责任,养殖者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承担环保义务,谋求长远发展。

1 生猪规模化养殖概述

生猪养殖业关乎民生,既是人们日常生活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护人们食品安全的基础环节,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农村个体户养猪数量逐渐减少,生猪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主流,对于人们日常肉类食品供应量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1]。2011年,由于猪肉产品短缺,造成短时间内猪肉产品价格持续攀升。据权威数据资料调查显示,2011年6月全国猪肉价格同期上涨57.1%,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影响市场稳定。由此看来,保证猪肉产品价格稳定,确保市场供应是必然选择,从而能够防止生猪产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就生猪养殖业来看,不仅承担着人们肉类食品需求,还为种植业提供了更多的有机肥料,这种肥料经过加工能够成为种植业所需的肥料,对于农作物产量增加有着突出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工业肥料而言,生猪粪便更为环保,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实现产业和环境和谐共处。此外,生猪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国务院最新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后,生猪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抓住时机,采取合理有效对策,推动产业发展[2]。

2 生猪养殖污染环境的原因

2.1 农牧脱节

生猪产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始终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生猪排放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用作田地肥料,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但近年来,生猪养殖业逐渐朝着规模化和工厂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猪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不仅难以集中处理,更无法被田地所消纳,以往的有机肥料转变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生猪产业逐渐从以往的农村地区迁移至城镇郊区,造成农牧脱节,粪便由于无法有效使用,造成粪便的堆积,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多数生猪养殖场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城市周围,能够被农田所使用的生猪粪便量随之下降;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化肥的出现,较之生猪粪便更为便捷,降低生产成本,以至于农业生产中更多是采用化肥,而不是生猪粪便此类有机肥料,大量粪便堆积,污染环境[3]。

2.2 饲料添加剂的违规使用

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生产者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追求猪肉产量,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等违规药物,并以此作为生猪疾病防治主要措施,通过激素来加快生猪生长,违背生态规律,致使猪肉产品中有害成分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严重危及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3 粪便处理设施设计不科学

以往生猪养殖场粪便清理主要采用水泡粪、水冲粪以及干清粪几种方式,前两种方式主要是将产业经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同粪便混合在一起,给后续处理环节带来了严重阻碍,粪便同液体混合,其中所含有的有机肥料养分流失,干肥料中所含有的养分降低。而干清粪主要是将产生的粪便分流处理,是较为理想的粪便清理方式;多数生猪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容量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有效满足生猪养殖业粪便处理需求,造成粪便处理效果偏低,加之粪便处理技术水平不高,很难在设计之初充分结合生猪养殖业的经营需求设计粪便处理设施,以至于设施简陋,处理能力偏低[4]。此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粪便处理管理力度不足,很多养殖场对于粪便处理设施使用不熟悉,缺乏对粪便处理工艺和能力的掌握,难以充分发挥粪便处理设施的作用。

3 生猪规模养殖节能减排对策

3.1 推行种养结合,做好产业规划

为了促使生猪养殖业能够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推行种养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构建循环生物食物链,有机整合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者之间关系,是当前较为科学合理的污染整治方式。在对生猪养殖业进行产业规划时,需要结合产业自身发展需求及环境承载能力,将生猪产品生产和粮食产区做好良性对接,大力推广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禁止在一些生态保护区及水源处建立生猪养殖场;遵循种养结合要求,结合田地消纳水平,最大程度处理粪便。制定节能减排计划,充分发挥粪便原有的有机肥料优势,大力推行中小规模养猪场,这种养殖方式能够大大节约建筑材料;同时,有效防止疾病在生猪中传播,降低生猪死亡率[5]。

3.2 科学构建猪舍,做好养殖环境建设

科学构建猪舍,对于节约建筑材料,降低粪便处理成本有着较为直观的作用,且在不同季节有着不同节能降耗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完善和创新,在实践工作开展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实行“六分离六配套”养殖模式,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但就当前我国制度规范方面建设情况来看,尚未出台严格的猪舍建筑标准,很多养猪场建筑时采用民房建设标准为参考,建筑费用较高,大大浪费建筑材料[6]。据科学实验测算,猪舍建筑过程中如果能够少用1 t水泥,就能够减少0.7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尽快健全和完善猪舍建筑标准,对于生猪养殖业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3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有效利用粪便资源

大力推广生猪养殖场建立沼气池,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通过粪便中微生物的发酵产生沼气,并且在消灭原有病菌同时,将剩余的沼气残渣用作有机肥料,应用在农业生产方面;转变粪便处理方式,摒弃原有的水泡粪等处理方式,推广干清粪及固液分离等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行粪便资源转化技术,将生猪肥料加工后形成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这种技术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不仅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还能够有效改善猪舍保温问题,使各项环境因素适合生猪生活习性,提高抗病能力,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此外,应在养猪场周围种植树木、花草,以此来净化周围空气,吸附有害气体和粉尘,同时起到保证猪舍内部温度的作用,对于生猪养殖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逐渐从以往的家庭式转变为规模化生产,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生猪粪便处理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能够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做好产业规划,科学建设猪舍,充分利用生猪粪便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料,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产业和生态环节的和谐共处,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和省际差异及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13-18.

[2]李志刚,冷碧滨,涂国平.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82-9385,9471.

[3]王应和,杨成勇,李锐.发展生猪低碳健康养殖的对策研究[J].中国猪业,2015(8):36-40.

[4]王德鑫,郑炎成,李谷成,黄珂. 环境规制条件下我国规模化生猪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兼论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经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2(5):818-825.

[5]涂国平,冷碧滨.生猪规模养殖与户用沼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2013,12(7):101-104.

[6]许荣,李立清.生猪规模化养殖与生态保护适度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3(7):6-9.

广东高校节能减排对策研究 篇4

据教育部统计,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2321所, 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超过2700万人。针对高校环境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走在时代的前列, 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 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1]。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 高校构建并推行低碳校园刻不容缓。

目前, 很多高校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部分高校仅仅从校园节能管理、制度建设、目标考核等方面展开[2,3], 并且主要从节约用水、用电的角度出发, 未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节能减排的问题。

本文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在总结学校节能减排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资源循环利用的成功经验, 力求将其作为高校节能减排的一种引导模式, 以期在更多高校产生示范作用。

2 设计方案

2.1 节能路灯设计方案

高等学校既是电力用户, 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 在高校内部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采取多种手段开展节电活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高校用电现状分析来看, 具有一定的节电潜力。因此, 必须重视高校的节电工作,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据统计, 高校年支出电费占学校行政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而高校事业经费的投入有限, 教育经费紧张, 减少电费支出, 具有减轻学校经济负担的现实意义。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种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不断增长, 其中路灯的用电浪费现象就十分显著, 亟待改善。然而根据调研发现, 对于校园路灯的使用很少采取节能措施。

一般来说, 校园中分为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步行道路采用的是庭院灯, 光源一般为35W高压钠灯或5~20W的超高亮LED灯。几乎所有校园内的步行道路庭院灯从傍晚开始通亮, 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熄灭, 而且整个晚上都是采取满额亮度, 对人、车流量都非常少的深夜来说, 这是电力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校园模型如图1所示。

目前, 该校园局部已参考了公路路灯的节能设计方案, 到了后半夜将电灯亮度调低, 或采取等间隔亮灯的方式来节约用电, 但是这样的方法却带来路灯过亮或过暗的问题:

1) 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前半夜, 因为其前半夜6h以上全部采取正常亮度, 这样就会出现在没有行人、车辆经过校园道路时的电力资源浪费, 而除了18:00~21:00人流、车流高峰期以外, 其余时间人车流量确实相对较少, 所以认为校园照明有更大的节能潜力。

2) 某些校园采取后半夜强制节能措施 (即一直处于节能状态) , 导致其照度很低, 采用强制节能技术会给校内人员带来不便。

3) 等间隔亮灯或亮度降低在较长的公路上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但校园内由于建筑群布, 道路和景观绿地布局各异, 所以路灯并非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会使某些区域因无法照明而成为盲区。

综合上述考虑, 认为校园路灯照明应该有更好的设计。尝试采用一种风光互补节能路灯的智能设计方案, 该路灯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上效果明显。针对现有节能情况分析, 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智能节能路灯, 在利用风光互补的基础上, 路灯控制器内同时设有光控和时控模块, 该模块先服从光度控制, 再服从时间控制, 能满足达到一定光度开关路灯和达到特定时间开关路灯的要求。同时, 认为路灯应改进为红外感测路灯。

针对校园人、车流量的高低峰时段对路灯分为节能状态和标准状态。在人流量、车流量的高峰期, 如清晨上班时间和18:00~21:00, 路灯保持标准亮度, 而在深夜将路灯转为节能状态, 通过红外感测, 只在有人、车通过时才变亮。使用红外感测, 与声控相比, 感应精度更高, 避免一些噪音而使灯无效闪烁的现象。

太阳能路灯示意图如图2所示。

同时, 将使用LED作为路灯照明, 可比传统的高压钠灯或高压水银灯有更高的效率, 可以显著节约能源。因为LED是使用AD/DC稳压后供电的, 允许较宽的电源输入范围, 照明效率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 这也可以提高照明的效率。而且传统的高压水银灯和高压钠灯因为需要预热, 启动时间长, 不适合频繁的开关控制, 所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路灯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 不但成本高, 而且繁杂、不科学。所以认为在校园中应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来控制其电路[4,5]。

2.2 校园垃圾分类方案

目前, 广州市已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市镇街均被列入分批实施的对象, 各地紧迫感明显增强。而大学生意识超前、热心公益, 是环保行动的先行者, 各大高校也应重视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

2.2.1 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高校师生们环保意识较高, 定点安放的垃圾筒让大家养成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 但是多数高校在生活垃圾产生最大源头的宿舍区、饭堂, 垃圾“一桶装”情况异常严重。垃圾虽然得到了安置, 但是大部分的可回收物 (纸类、塑料、金属等) 并没有被分类投放, 无法实现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较部分高校“先进”一些, 分类垃圾筒已经遍布校园, 简单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不过随意走到一个分类垃圾筒前, 垃圾并未完全按照指示进行分类, 垃圾混装的情况随处可见。清洁人员简单打包垃圾后直接运到垃圾中转站, 环卫局的车辆也是直接混合打包装车了事, 分类垃圾筒形同虚设, 学校并没有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目前, 高校垃圾分类滞后的现实引起了许多大学生的反思, 特别是校内一些热衷于环保的学生团体, 一直在自发推动校内垃圾分类, 不过收效甚微, 往往无疾而终。高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应当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结合自身校园情况, 从宣传、落实、管理入手,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2.2 建立高校校园分类回收机制的探讨

若能在校园加强宣传教育, 掀起一股垃圾分类的热潮, 以点带面推行垃圾分类, 将有可能通过师生带动近万个家庭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宣传推广、制度制定与落实、后期管理等工作进行, 结合高校师生环保意识强、学习能力强等特点, 让广大师生在这场环保活动中发挥先锋队的作用。

1) 加强宣传力度, 推广垃圾分类。

多数人认为垃圾分类麻烦, 也不知道如何分类, 这成为高校不能进行合理垃圾分类投放的主要原因, 师生参与度也不高。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内宣传途径有网络、广播、校报、宣传栏、《后勤处生活指南》;宣传团体有蓝光电视台、绿色协会;宣传干事有教师、学院全体干事、各班级班干部。通过举行垃圾分类方法的知识问答活动, 并在宿舍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评比活动, 积极构建校园内全方位的宣传, 以期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

2) 配备新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一直以来, 高校内可回收物和餐厨垃圾基本都是混合放入垃圾筒, 而且对于有害垃圾, 如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废旧电器以及电子产品等, 也难于找到安身之处, 师生们只能混合其他垃圾丢弃在垃圾筒内。

随着垃圾分类管理的推广, 该校配备了新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以满足需要。为了让同学与教工更加明了垃圾的种类, 在垃圾筒上方加以识别标签。新型垃圾筒的设计如图3所示。

为了让“可回收物”垃圾筒更加细分, 其内部分成三部分, 分别回收塑料瓶、易拉罐和废纸, 如图4所示。

2.3 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方案

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 极易腐烂变质, 散发恶臭, 传播细菌和病毒。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 从化学组成上, 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6]。

餐厨垃圾具有如下特征:

1) 含水率高 (70%~90%) , 收集运输成本高, 且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处理会严重威胁地下水和造成土壤污染。

2) 存有大量感染性病菌 (如大肠杆菌) 和病原微生物, 易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 不宜直接用于喂养禽畜。

3) 有机物含量高, 极易腐烂变质, 滋生蚊虫。但含有丰富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以及氮、磷、钙、钾等微量元素, 进行堆肥或饲料化回收再利用价值高。

4) 燃烧热值低 (单位质量热值约2100k J/kg) , 焚烧处理困难, 且焚烧处理会产生二口恶英等有害气体和大量灰烬, 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现阶段我国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产生量大, 而单独收集处置率低;我国餐厨垃圾处置还处于起步阶段, 尚未建立完善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 相应管理运作体制不健全;含水率高, 收集运输成本过高, 并且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 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 国内外餐厨垃圾收集方式一般有2种, 即:直接回收;从源头脱水减量化处理后再回收。处置方法可分为源头处置和集中处置。所谓源头处置方法主要有直接喂养禽畜、破碎直排、堆肥和生化处理等。源头处置方法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7,8]。

餐厨垃圾破碎后排入下水道的处置方法, 会造成污水处理系统堵塞和增加污水处理负荷, 加上我国污水处理系统不够完善, 因此不适合国内广泛推广。而生化处理成本过高, 厌氧发酵处理周期过长, 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推广也较难。

综上分析表明, 现阶段堆肥处理是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而且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在本设计方案中, 其处理措施涉及好氧堆肥、厌氧堆肥、二次堆肥、中温和高温堆肥、发酵、除臭、提纯和回收存储。

工艺流程为:垃圾→堆放池→一次发酵池→二次发酵塔→后处理站。工艺流程现场示意图如图5所示。

3 工作原理

3.1 节能路灯工作原理

3.1.1 太阳能路灯

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成。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能并转化为电能输出, 经过充放电控制器储存在蓄电池中, 夜晚当太阳能电池板开路电压为3V左右, 充放电控制器侦测到这一电压值后动作, 蓄电池对灯头放电。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的时间后, 或者控制器检测到白天到来, 控制器动作, 蓄电池放电结束, 控制器等待天亮或进行充电动作, 如图6所示。

合适的配置不仅能够让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配置的计算方法与下列因素有关, 即:

1) 确定灯具功率;

2) 系统每天工作的时间;

3) 当地平均峰值日照时间;

4) 连续阴雨天数。

3.1.2 风光互补路灯

利用自然风作为动力, 风轮吸收风的能量, 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 把风能转变为电能, 经过控制器的整流、稳压作用, 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向蓄电池组充电并储存电能。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 供负载使用或者贮存于蓄电池内备用, 如图7所示。

风光互补路灯照明系统配置的计算方法与下列因素有关, 即:

1) 确定灯具功率;

2) 系统每天工作的时间;

3) 当地平均峰值日照时间;

4) 连续阴雨天数;

5) 当地平均风速;

6) 风机每天工作时间。

3.2 校园垃圾分类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垃圾所在地主要为教学楼、行政楼、实训楼、宿舍、运动场所等。在该方案中, 垃圾筒的安置设计主要根据安全消防条例和垃圾的种类而定。

1) 教学楼。

在教学楼每一层楼梯的转角位对面安放“可回收物”垃圾筒、“有害垃圾”垃圾筒和“其他垃圾”垃圾筒。

2) 行政楼。

在行政楼每一层电梯和楼梯门外3m处安放“可回收物”垃圾筒、“有害垃圾”垃圾筒和“其他垃圾”垃圾筒。

3) 实训楼。

在实训楼每一层楼梯对面 (靠墙的一面) 安放“可回收物”垃圾筒、“有害垃圾”垃圾筒和“其他垃圾”垃圾筒。

4) 宿舍。

在宿舍每一层楼梯门外的2m处安放“可回收物”垃圾筒、“有害垃圾”垃圾筒和“其他垃圾”垃圾筒, 而餐余垃圾只在1楼放置。

5) 运动场所。

在每2个篮球场的中间放置“可回收物”垃圾筒和“其他垃圾”垃圾筒;足球场则选择1个对角线位置放置这两类垃圾筒;跑道的放置与足球场的安置原则一样。

3.3 餐厨垃圾堆肥工作原理

3.3.1 设备参数

1#池体积为60m3, 反应总周期为1个月;2#池体积为60m3, 反应总周期为1个月;塔设备高3m, 底部直径1.5m, 体积22m3。

3.3.2 厨余垃圾堆肥处理预期效果 (见表2)

kg

注:两池期数不一致, 但总周期为1个月, 一期为1周。

数据直观柱状如图8所示。

3.3.3 厌氧制沼气工作原理

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质在缺氧的条件下, 通过厌氧菌的生命活动 (生物化学反应) 而被分解成较小的有机质并放出能量的过程。基本过程为3个阶段。

1) 液化阶段。

a.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b.单糖或二糖、酞、氨基酸等。

2) 产酸阶段。

3) 产甲烷阶段。

餐厨垃圾组分如表3所示。餐厨垃圾成分如表4所示。

%

%

注:含水率81%~93%。

4 节能量计算

4.1 节能路灯节能量分析

根据该学院实际情况对太阳能路灯各器件进行如下配置。

1) 电流。采用12V蓄电池系统, 30W的灯2只, 共60W, 电流I=60÷12=5A。

2) 蓄电池容量需求。路灯每夜累计照明时间为7h, 需要满足连续阴雨天5d的照明需求 (另加阴雨天前一夜的照明, 共计6d) 。蓄电池容量C=5×7× (5+1) =210Ah。

另外, 为了防止蓄电池过充和过放, 蓄电池一般充电到95%左右, 放电余留20%左右。因此, 210Ah只是实际应用中真正标准的75%左右。

3) 电池板的需求峰值。

路灯每夜累计照明时间需要为7h, 电池板平均每天接受有效光照时间为4.5h, 最少放宽对电池板需求20%的预留额。经计算, 电池板的需求峰值WP=183W。

所以选取2块峰值功率为90~95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佳。

在太阳能路灯组件中, 线损、控制器的损耗及镇流器或恒流源的功耗各有不同, 实际应用中可能在5%~25%。所以183W也只是理论值,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所增加。

根据该学院实际情况对风光互补路灯进行配置, 并将原来的钠灯更换成节能的LED灯, 通过技术改造,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年用电量由原来的275.2万k Wh下降到现在的161.54万k Wh, 节约用电量约41%。

4.2 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量分析

1) 垃圾筒制作成本计算。

该方案设想该垃圾筒使用的材料是1.0mm不锈钢 (考虑使用寿命、耐腐蚀程度、成本等因素) , 主体结构采用1.0mm不锈钢烤专业汽车漆, 顶部活动板。内容丝印, 总尺寸为90cm×80cm×40cm。

通过统计, 全校要放置的总垃圾筒数为581个, 大概预计总价格为29050元。

2) 预期资源化效率。

总垃圾量为1915kg/d, 可回收垃圾约115kg/d, 占总垃圾量的6%;不可回收垃圾有1050kg, 占总垃圾量55%, 其中总垃圾资源化为41.76%, 而可回收垃圾的资源利用率为92.8%。

4.3 餐厨垃圾堆肥工作节能量计算

1) 节能量计算。

有机肥料理论估计, 以最佳的碳氮比对垃圾进行好氧处理, 其碳氮比理论计算公式为:

式中:a—水分;

b—蔬菜含量;

c—无机物含量。

理论沼气产生量为:

式中: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类化合物。

通过方案设计设备的处理,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达到39%, 并且通过预计和理论上的计算, 有机肥料为180kg, 沼气产量为35m3。

5 结论

文中介绍的校园节能减排方案主要由节能路灯、高校校园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三大部分组成。

1) 根据校园里各个环境对灯光的要求, 再综合路灯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优化配置了风光互补路灯, LED灯和太阳能路灯。通过技术改造, 该校的年用电量由原来的275.2万k Wh下降到现在的161.54万k Wh, 节约用电量约41%。

2) 根据垃圾的种类、垃圾数目及分布场所特征为主要元素来设计垃圾分类回收桶。为使可回收垃圾在分类上得到更完善的分选, 该校将“可回收物”垃圾筒的内部细分成回收塑料瓶、易拉罐和废纸的三个空间, 配置的分类回收垃圾筒加以垃圾筒安放地点的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垃圾废品资源利用率。

3) 厨余垃圾回收处理是通过好氧堆肥、厌氧堆肥、二次堆肥、中温和高温堆肥、发酵、除臭、提纯和回收存储等技术把厨余垃圾变为有机肥料和沼气, 变废为宝产出的有机肥料可出售也可用作校园绿化用肥, 也可售出以补贴运行费用。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工作,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和创新, 进一步推进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在解决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的瓶颈问题上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有利于实现高校节能减排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进而推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天旸, 刘卉, 金鑫.试析北京大学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J].环境保护, 2009, 416:40-42.

[2]Shao Tengwei, Xie Yuncheng.The Use for Energy saving and Pollutant-reducing in Colleges with Tree-standards-integr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11, 28 (1) :17-20.

[3]Wu Taoe, Ji Bing, Wang Yingzi, et al.Study on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by soil filtering and application of ecotechnology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J].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2012, 149 (6) :80-83.

[4]李晓高, 张儒, 陈昌虎.一种电力载波式模型在校园节能路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0, (14) :212-213.

[5]温耐, 赵志敏.电力载波在校园路灯控制器中的应用[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 (2) :49-51.

[6]Hee Cheon Moon, Jong Chan Kim.Enzymatic hydrolysis of food waste and ethanolfermention[J].Int Energy Res2009, (33) :164-172.

[7]梁彦杰, 谢炜平, 何德文, 等, 水洗—脱水预处理降低餐厨垃圾堆肥含盐量的实验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 2008, 16 (3) :44-47.

节能减排对策 篇5

1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煤炭。据调查,我国工业生产对煤炭的依赖性从以往的85%下降到了当今的60%左右,虽然数值有较大变化,但是煤炭依然是我国工业生产主要能源。虽然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但是人均数量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浪费多,并且污染物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在我国各个工业企业中,锅炉消耗的煤炭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工业生产设备,占据工业生产煤炭整体消耗量约五成左右。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煤炭能源的使用没有经过技术加工,燃烧效率较低,并且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处理,因此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导致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1]所以我国要重视工业锅炉的使用,提高生产过程中煤炭的燃烧率,同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从我国各工业企业所使用的锅炉设备标准来看,大多数锅炉参数都较低,容量相比国外工业锅炉要小许多。并且大多数锅炉的热效率都没有达到相应标准,浪费率达到30%左右,而国外工业锅炉的浪费率平均只有10%左右。由于我国锅炉设备不达标,造成在生产中排烟热损失过大,并且燃烧利用率很低。从污染排放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锅炉在煤渣含碳量的排放方面远远超过了国外平均的5%,实际值达到了15%以上。由于煤炭不完全燃烧而造成的热损失非常明显,因此在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后能够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2当前我国工业锅炉使用问题分析

2.1我国锅炉技术标准低,运转效率低。从我国目前锅炉设备的技术标准来看,大多数的锅炉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使用上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设备选取方面,很多工业生产企业选择了功率较大的锅炉,以满足日后生产量增大的需要。但是这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当前很多工业生产并不需要大功率的锅炉设备,工作量普遍较小,导致锅炉设备运作效率极为低下。大功率的锅炉设备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污染排放量大,这就导致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增加。[2]由于工业实际生产负荷较低,而锅炉设备的热负载是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需要较高的动力供设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而这一过程中能源的实际消耗量较理论值要更高,因此我国大部分锅炉设备的使用效率很低。

2.2锅炉煤炭燃烧效率差。煤炭是工业锅炉最主要的使用能源,因此煤炭的类型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锅炉的使用效率。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需要,我国锅炉在使用煤炭时也有种类之分。一般情况下,我国根据地域的不同和生产类型的不同在锅炉燃煤时有不同的标准,煤炭的种类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层燃烧锅炉是我国最普遍的锅炉种类之一,它具有四种燃烧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燃烧效率。[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燃烧用煤的质量达不到相应标准,或者煤炭类型不符合锅炉燃烧标准,都会造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如果锅炉的煤炭使用类型不在锅炉燃烧标准的类型之中,那么燃烧的质量会下降明显,甚至会导致锅炉设备故障。同时,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由于煤炭质量和锅炉使用效率的不同,会导致实际生产的技术数值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也会降低煤炭的使用效率,增加能耗和污染排放量。

2.3锅炉的使用程序导致运行效率低下。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技术,目前很多锅炉的使用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系统控制技术,当前锅炉使用较为普遍的技术是PID技术,通过系统的调试和操作人员的控制可以实现锅炉使用方式的转换,同时对输入输出数值进行自动调控。但是我国的锅炉使用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电压的变化和工作量发生变化时锅炉的调控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锅炉设备的仪器也不能及时的反映出锅炉变化的情况。[4]另外,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变化的突变性和技术资料的有限性导致锅炉在运转过程中即使发现了相关问题也难以及时进行排查,维修工作难以及时进行,导致锅炉利用率明显下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4锅炉操作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实际操作经验不够。我国工业生产离不开锅炉的使用,而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也较为完善。但是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发展和锅炉技术的进步,很多标准规范已难以满足当前我国锅炉使用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相关操作人员没有受到相关技术操作的培训,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严格遵守有关规范。首先,锅炉使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没有一致的规范性,操作人员无法根据有关标准进行操作。其次,有些锅炉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范意识不够,没有严格遵照技术使用标准,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技术学习和管理培训,对锅炉的运作认识不足,锅炉出现运转错误时也无法及时维修,因而造成锅炉使用不当、故障频发等问题。这些都对锅炉的运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锅炉最大程度发挥其性能。

3提高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率的途径

第一,引进先进的锅炉使用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燃烧煤进行技术处理。主要是提高锅炉用煤的引燃率和燃烧率,同时通过改善热排放来实现煤炭的充分燃烧。二是升级锅炉内部设施,改善锅炉内部的配风结构,减少锅炉内部煤渣的存留量,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炭的燃烧率。同时完善锅炉的炉拱设计,优化相关配件的组装和协调性,引进先进的锅炉冷却技术,降低锅炉内部热耗能。第二,加强对锅炉应用的监测,强化设备调控。具体来说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通过提高锅炉内部配件的控制力度来实现对锅炉设备全天候监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锅炉设备的燃烧模型和统计图,对每一个元件进行单独的分析和排查,及时反馈有关器件的变化趋势,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测。其次要对锅炉的消耗与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要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侦查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量,在能耗超标时进行及时预警,同时通过智能系统优化烟气循环效率,全天候记录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数量,通过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第三,统一锅炉使用操作标准,强化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规范意识。首先,要对锅炉的使用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定,针对不同类型的锅炉要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条例,例如能源供应管理方案和配煤方案等。其次,工业生产企业要对锅炉操作人员进行有关技术规范的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检测出来并维修。再次要对锅炉操控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强化实习再上岗的制度,增强技术人员的操作经验和规范意识,使其各项操作都符合系统管理的要求。第四,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锅炉调控的自动化水平。相比国外的锅炉设备,我国工业企业在计算机自动化应用方面显得较为滞后,因此需要提升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更高程度的锅炉自动化运作创造条件。[6]对于容量较大的锅炉设备要建立全面的计算机控制模型,优化设备各部件的操作效能。在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对锅炉的内部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和测算,检测锅炉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然后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锅炉的燃煤效率和排放输出值,严格控制和监测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为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4总结

工业锅炉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能源消耗量大并且污染排放量大,给我国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进行改善与优化,使其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符合我国有关的管理规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绿色发展。当前我国工业锅炉出现了技术标准和运转效率低、煤炭燃烧效率差、操作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实际操作经验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进先进的锅炉使用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加强对锅炉应用的监测,强化设备调控,同时统一锅炉使用操作标准,强化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规范意识,另外要提高锅炉调控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奕锋.工业锅炉高能耗的问题分析与节能减排的对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2]徐火力.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及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0(04)

[3]朱森林;杨洁.工业锅炉存在的弊端及节能减排对策[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08)

[4]赵钦新;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0(02)

[5]王春晶.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途径及情景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6(01)

节能减排对策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污染物;产业结构;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1-0073-02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能源消耗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想改变现状,就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本文就现下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措施展开

研究。

1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相比较于其他产业来讲,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低能耗产业,但即便如此,也应注重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手机和计算机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我国对电子产品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因为大多电子产品的成分均含有有毒化学物,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废弃废渣排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1万美元的产值仅耗能约0.03吨准煤,而我国为0.05吨标准煤,远远超过美国。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步晚、基础差、技术落后、节能意识差等,并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外向型,主要依靠承接制造业、引进外资或加工出口等。

2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发展方面存在滞后性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缺乏创新,对外依赖性较强。综合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电子零部件进行加工重组,对外依赖性较强,一旦需求减少,其产值就会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额超过同年上期销售额的15%,但这种飞速的发展是以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2 设备技术薄弱,产业发展能力偏低

我国设备技术的落后是导致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产业发展薄弱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首先,核心技术的缺乏,对外核心技术依赖性较高,使得产业的发展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为其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完善,缺乏内部统一的协调机制,市面上各大中小型企业均各自发展,并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再次,电子信息产业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所耗费的资金成本较高,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最后,其他包括管理水平和人才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

发展。

2.3 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目标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是在对传统行业管理流程进行改进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效率,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但目前我国在该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当前能源的利用率较低,为改变现状,我国对新技术的投入较大,但收获周期较长,造成各中小企业资金能力无法承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其次,中小企业内部人员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入较低,使得信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推广。

3 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3.1 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创新竞争点

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下,其核心竞争点就是技术的竞争。电子信息企业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确立以技术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理念,不断做好企业定位和规划,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及时地为新技术申请专利,以保证知识产权受到合法保护,同时协调好科研方面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比例投入。此外,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不断培养和引起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

3.2 政府支持,加大对技术设备的投入

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首先,要求政府加大对支柱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面推动企业实现再生项目,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其次,还需大力推进对产品的节能设计,以便于寻找到更好的节能途径。此外,国家在倡导节能减排过程中还要不断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工作,不断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地方性政府应积极建设具有特色化的节能减排产业园。

3.3 不断引进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统的具有高消耗的设备机器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节能设备。如此便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更能够使信息产业在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使企业实现全面优化。例如,企业在进行产业全面优化过程中可将传统的耗能较高的电子化学材料等设备换成先进节能设备或者加大对节能灯的使用

力度。

3.4 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当前,在全球化推动下,企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低耗能方向发展,为保证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全面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为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企业自身应结合实际,在不违背相关条例的前提之下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放在“生态设计要求”与“CE标志”上,不断完善其发展体系。

4 结语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节能减排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建立在污染的基础上,行业缺乏创新,对外依赖性较强。电子信息产业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均缺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节能发展。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薄弱,忽视了长远利益,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入较低。技术设备和思想意识的落后是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扩大产业在市场中的占有额,企业和国家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眼光放长远一些,不断对技术和设备进行优化,用先进的节能产品替换掉传统的高耗能设备,唯有如此,才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环保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霄.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2] 胡静宜,杨宇涛.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标准化领域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2).

[3] 黄建忠.关于推进“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Z1).

[4] 司思.电子信息企业响应节能减排国策[J].中国经贸,2007,(10).

新疆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7

“十二五”时期,我国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及西部能源密集区,节能减排非常紧迫。积极规划“十三五”节能目标,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新疆节能减排现状

1.1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

新疆能源消费和GDP数据与全国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4年新疆经济总量从2604.14亿元增加到8320.11亿元,而且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2%,2014年新疆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31%;较往年基本保持平稳,新疆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巨大,从2005年的5506.4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5年的15640.3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幅度为12.43%。新疆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占全国百分比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5~2014年新疆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变化如图2所示。

从绝对值而言,新疆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由2005年的5506.4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4年的15640.3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2.43%左右;与同期全国平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相比,有所偏高;另外,新疆GDP在10年期间平均增长速度13.97%,而全国GDP平均增长速度14.75%。由此可见,新疆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从相对值而言,新疆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2.11%增加到2014年的3.67%,说明能源消费过高,对能源的依赖度偏高;而新疆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1.40%减少到2014年的1.31%,表明新疆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略有下降。与此同时,新疆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都高于GDP占全国的比重。可见,新疆GDP的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新疆节能减排效率还有待加强。

2014年全疆万元GDP能耗为1.88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76万吨标准煤/万元,万元GDP电耗为2288.43k Wh/万元,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耗8430.27万吨标准煤,占全疆工业能源消耗的71%,占全疆能源消耗的54%;全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95。2005~2009年新疆万元GDP能耗平均下降速度为6.14%,呈现下降趋势,能源利用率较好,但是2010~2014年有所反弹。新疆在完成“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0%的目标任务面临沉重的压力以及面对即将而来的“十三五”目标任务的严峻考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起伏波动较大,其中2005~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3~2014年呈上升趋势,分别比上年上升14、21、0.3、15、16个百分点,其余年份分别比上年下降2.3、13、18、1.1个百分点。新疆生产总值及能源消费情况如表2所示。2005~2014年新疆能源消费单位产值能耗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2010~2014年,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由2604.14亿元增长至8320.1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由1159.91亿元增长至3151.29亿元,占全疆GDP比重由44.54%降低至37.88%,工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疆GDP及工业增加值如图4所示。

1.2 产业部门结构与能源消费现状

新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尽管如此,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新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19.6∶44.7∶35.7变成2014年的16.6∶42.6∶40.8。另外,新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经过了前几年的波动,2011年实现了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但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接近50%。2005~2014年新疆经济产业结构如表3所示。2004~2014年新疆经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

2005~2014年新疆产业能源消费情况如表4所示。新疆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单位产值能耗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由表4及图6可知,新疆第一产业的单位GDP能耗基本趋于平稳由2005年的0.6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45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的单位GDP能耗近几年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1.8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73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以及建筑业,这些行业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大,表明新疆经济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发展起来,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1.3 重点行业能源消费现状

新疆经济结构中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快,比重大,能源消耗量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各年份重点行业所占能源消耗比例大小如图7所示。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如表5所示。

万吨标准煤

1.4 各地区能源消费现状

新疆各地区能源消耗中,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州以及兵团等地区能源消耗量趋于前列,电力消耗中,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以及兵团等地区电力消耗量比重较大,且两者都呈现上升趋势。新疆各地区能源消费量及电力消费量如图8、图9所示。

1.5 污染排放现状

新疆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三废”排放。“三废”污染物排放量如表6所示。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及所占比重如图10所示,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所占比重最大,且呈增长趋势。

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32799.39万t,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13.93%、15.81%、10.2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89.67万t,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大,分别为28.05%、14.95%、16.26%。

t

2 新疆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1)重工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对能源依存度较高,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新疆是能源密集型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加重了节能难度,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2)新疆作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以及国家其他急需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基地,承担着向国家供给能源资源及初级产品加工的重大任务。一方面新疆为国家及其他省区的能源资源需求保障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开发责任,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源头开发和能源产品初加工过程中的耗能负担。这些原料、初级产品的出疆,造成能源消耗较大的生产过程在新疆,附加值高的生产过程在内地,为新疆GDP能耗下降增加了难度。

3)高耗能行业耗能大,新增企业增速快。新疆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高耗能领域,2005~2014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比重占工业能源消耗的60%以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量抵消了技术进步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带来的节能成效。

4)电力行业能源损耗高,电力消费增速明显。2005~2014年,新疆单位GDP电耗由1190.11k Wh/万元增至2288.43k Wh/万元,2005~2009年平均增速在3.5~5.7个百分点,2011~2014年平均增速在14.64~22个百分点,电耗上升幅度居于全国首位,电力消耗量增速过快,使得新疆在其他方面取得的节能成效被电耗平摊。

5)新疆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单位GDP能耗水平也层次不齐。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脆弱,能源使用过于粗放,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首府乌鲁木齐成为全国重度污染城市之一。

6)新疆地处高寒地区,采暖期平均长达半年以上,能源消耗明显高于内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量较大,一时难以全面铺开,建筑节能只在城市全面展开,对整体能源水平的下降尚难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县域之间距离远,交通运输、电力、水力输送中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远高于其他省区。

3 加快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1)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确定年度淘汰目标,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在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2)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大力推广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强制性标准。把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对优化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新建、扩建项目实施排污量等量或减量置换。优化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区域空间布局。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引导高耗能企业向能源产地适度集中,减少长距离输煤输电。加快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商业化利用,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电网对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化、信息化,鼓励采用高新节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高能耗工艺,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推广力度。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行业中,实施并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约化石能源。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疆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管理节能都是薄弱环节,潜力较大。加大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加强对不同区域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耗能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建立合理的能源管理体系。

6)培养节能减排意识。节能减排需要全社会共同合作,很多节能减排措施成本较低,比如声控关灯、及时关闭电源、清洁出行等办法惠及于每一个人。增强废物回收利用的意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将节能减排纳入考核测评体系中。在加强技术手段的同时,建立健全绿色节能制度,改变只重经济发展不顾节能降耗的思想观念,将节能减排纳入考核体系中,深入强化环保意识,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状态。

4 结语

“十二五”期间,新疆始终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十三五”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需要全疆各地区共同努力,落实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实现“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翁小龙,王波,吴维.浅谈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27-28.

[2]徐展,仇性启,王玉博,等.青岛市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节能,2010,(5):21-24.

[3]程雯雯.天津市节能减排现状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1-2.

[4]陈晓萍.新疆节能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5):399.

中国民航节能减排对策研究 篇8

1.1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诺中国在2005年基础上, 到2020年将万元GDP碳排放量减少40%~45%。飞行安全、航空保安、环境保护是国际民航界最关注的三项议题, 民航业环境保护的核心是节省燃油和减少碳排放。

1.2 历年民航行业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

中国民用航空业最近几年高速发展, 拥有5%的年增长率。从我国民航行业能耗和CO2排放情况来看, 其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5年, 民航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1300×104t标准煤, 约占综合交通运输能耗总量的8% (不含私人轿车) 综合交通运输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7.4%。全行业CO2排放量约为3000×104t, 约占全国CO2总排放的0.6%, 约占综合交通运输CO2总排放量的8%。

1990年我国民航碳排放量206×104t, 2008年我国民航业CO2排放量为2009×104t, 年均增长率为16%。1990年民航业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为0.08%, 2008年增长到0.44%, 年均增长率为10%。由此可见, 减少民航业碳排放迫在眉睫。

从综合交通运输 (不包括私人汽车) CO2排放结构历年的变化情况来看, 民航在综合交通运输碳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0年我国民航碳排放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为1.7%, 2008年增加到6.6%, 年均增长率为8%。2008年我国公路CO2排放量占全国交通行业碳排放总量的73.2%, 铁路为7.1%, 民航为6.6%, 水运为8.4%,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为4.8%。

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 假设2005年到2020年, 我国交通运输业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5%, 到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CO2排放量将达到64681×104t。如果民航业按照1990~2008年在全国碳排放中所占比重年均8%的增长速率, 到2020年民航碳排放将占我国交通运输CO2排放总量的15%, 即到2020年民航业CO2排放将达到9702×104t。

1.3 民航业主要的CO2排放来源

民航业CO2的主要排放源为航油燃烧的碳排放, 机场用能的碳排放, 航空公司地面用能的碳排放以及空管和其他民航企事业单位的用能碳排放。航油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的废气有CO2、NOX、CO和SOX等, 其中CO2占排放气体的70%左右。约有10%的发动机废气排放于地面, 被视为机场当地空气质量污染;其余90%的发动机废气排放于高空, 被视为温室气体排放。从各种航空燃料CO2排放系数来看, 航空煤油的CO2排放系数最高, 为3.15t CO2/t燃料;航空汽油和喷气发动汽油均3.10t CO2/t燃料。

1.4 我国民航行业CO2减排的目标

作为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 我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针对气候变化与控制航空排放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 在保障民航业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各项控制航空排放的工作, 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未来, 中国民航仍将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民航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006年年初, 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 明确地提出了“到2010年民航单位产出能耗比目前下降10%左右, 力争到2020年下降20%, 达到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民航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确定到2015年“吨公里能耗和吨公里CO2排放均比2005年下降15%的目标”。

2 当前我国民航主要的CO2减排措施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 民航在未来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控制飞机燃油消耗和改进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民航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民航主要的碳减排措施包括:

2.1 优化飞行航线

通过优化航路提高航线的利用率, 避免不必要的运力投入。《节能减排规划》提出要:加强航线布局和航班编排的优化调整, 提高载运效率。合理安排航班计划, 对不同航线配备合适运力的机型。

2.2 提高空管水平

2.2.1提高空管指挥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 减少飞机的空中拥堵、空中等待和地面等待, 缩短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和进离场航线距离, 减少燃油空耗。通过开放原有管制航路、开辟新航路等措施, 民航飞机将截弯取直, 从而减少飞行时间和降低航油消耗。在空管过程中, 航管水平的提升可以营造有序、便捷的空中交通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空中盘旋和地面等待时间。在机场区, 设计合理的候机楼、停机位和跑道等缩短飞机入位等待时间和进出港滑行时间。

2.2.2改进飞行程序设计:充分利用卫星导航、自动相关监视 (ADSB) 、区域导航、所需导航性能 (RNP) 、缩小垂直间距 (RVSM) 、连续进近 (CDA) 等航线新技术缩短飞行路线, 保持最佳飞行高度, 提高运行效率。

2.2.3推进新一代空管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和新程序的应用, 提高运行管理中心协调、决策能力;改善和优化空域环境, 发挥大型区域管制中心的作用, 提高重点繁忙机场和航路的运行容量;加强气象系统建设, 将天气对飞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3 调整机队结构

《节能减排规划》提出:要优化运力和航线航班鼓励引进节能环保机型和节油改造, 淘汰高耗油的老旧飞机, 建设和保持一支低能耗的环保节能型机队。积极采取新技术减少油耗和废气排放, 欧盟等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更加节能的飞机发动机。当前我国正在执飞的主要机型碳排放情况见下表。

kg/tkm

2.4 机场的节能设计与节能改造

在机场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体现节能原则, 落实节能要求。优先采用能耗低的设计方案, 减少制冷和制热方面的能源消耗;鼓励使用低损耗、高效能的材料和设施设备, 力求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要求下, 能源消耗最小;在机场照明、空调系统中逐步推广节电装置;根据天气、光线、温度和机场旅客量等采取不同的照明等级和温度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建翠.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资源科学, 2011, 33 (4) :640-646.

公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对策研究 篇9

1 绿色低碳运输

1.1 绿色低碳运输的概念

绿色低碳运输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抑制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运输环境的净化, 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运输体系进行改进, 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运输系统。绿色低碳运输是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低碳运输的实现首先是要合理布局与规划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 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 以提高能效, 绿色低碳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 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1.2 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意义

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实际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缓解能源约束, 改变道路运输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国际竞争力;

(2) 减少流通污染, 优化生存环境, 是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提高运输效率, 减少运输成本,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4) 构建绿色低碳运输通道, 加快区域经济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5)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实现绿色低碳运输管理。

2 优化结构

2.1 宏观方面

(1)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强调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优化配置和衔接配合, 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和更高的整体效率,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需要。道路运输要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 在站场布局方面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换乘和衔接, 积极促进并参与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在运输组织上更加注重旅客出行换乘和货物多式联运的需要, 积极对接其他运输方式, 满足完整的运输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的有效衔接。

(2) 发展绿色运输方式

几种运输方式中, 从运输效率来看, 海运和铁路运输最环保, 公路运输次之, 空运效率较低。相关数据表明, 在等量运输条件下, 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 铁路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1/2, 是短途航空的1/4。因此, 应加强水运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充分发挥水路运输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碳排放少的比较优势;构建铁路运输网, 不断提高铁路辐射能力, 更多地使用电气化铁路运输;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 增加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利用, 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

(3) 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车辆能源消费结构, 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的应用, 实现燃料低碳化。开发和引进碳含量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替代燃料, 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低碳合成燃料、氢气和电力, 推广替代燃料车发展, 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等车辆。制定交通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发展。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能耗降低35%, 应大力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

2.2 微观方面

(1) 鼓励使用推荐车型, 优化运力结构

在客运充足、道路条件好的线路鼓励发展大型、特大型客车, 提高单次运输能力, 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加快制定落实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配套规定和实施细则, 加强实载率调查和客运调控, 切实落实该项政策。公路货运加快形成以小型车和大型车为主体、中型车为补充的车辆运力结构, 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 发展低能耗货车, 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重型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促进货物运输拖挂化, 推广厢式化运输, 大力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 探索开展汽车列车运输。

(2) 政策引导, 优化运输组织结构

加快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着力推进运输集约化、公司化改造, 整合运输资源, 培育一批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运输市场主体。按照政策引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 采取股份合作, 兼并、联合、重组、收购、引进外资等形式, 推进客运线路公司化经营, 整合资源, 提高公路客运企业集约化水平, 提高运输效率和车辆实载率。加快发展提供仓储、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发挥规模效益和网络效益。

3 管理策略

3.1 宏观方面

(1) 建立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机制

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财税制度, 建立多种绿色税制。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应用了税收以及财政补贴政策作为节能减排的一个手段。例如:英国征收高额燃油税、加拿大对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赋予特许税权等。我们应积极研究促进新能源车辆发展的税收政策等, 通过合理地减免购置税或直接补贴等方法来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如美国对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购买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完善清洁发展机制, 逐步建立碳交易制度。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征收消费附加税, 或者提高税率, 如提高燃油税税率, 以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盟国家征收的燃油税税率普遍较高, 并且柴油税明显低于汽油税。越来越高的燃料价格同时具有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为减少出行或货运运输, 激励更有效的经营方式以及推动转向成本更低排放效益更高的运输方式。对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影响将比直接影响更大, 因此交通系统的用户、燃料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 可以制造和购买更节能的车辆, 增加碳含量较低的燃料的使用以及更根本的调整, 在出行中减少能源消耗的交通模式。

(2) 制定节能减排工作的奖惩和激励政策

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不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 实现节能者、减排者受益, 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罚的体制机制。对部分污染严重、油耗未达标的汽车进行取缔、罚款或一定的交通限制等措施;对重点节能工程给予支持, 采取按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后实际取得的节能量给予奖励, 多节能, 多奖励;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支持关闭淘汰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通过中央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 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 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

(3) 倡导绿色交通

我国道路客运正面临着私人交通机动化时代的到来, 从2005年开始, 私人小汽车突破1000万辆, 并以每年约500万辆的速度增加。尤其是2009年1月14日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 私人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 2009年底小汽车4242.7万辆, 同比增长29.3%。按照目前速度, 到2015年, 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98亿辆。私人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与私人小汽车相比, 道路客运人均燃油消耗及占用道路资源约是其1/4。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 该项措施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 不但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微观方面

(1) 强化运输组织间的协作, 提高置运输效率

与美国运输公司车辆空驶率在10%以内相比,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 全国运输汽车的空驶率约为37%, 回程空驶、资源浪费正是造成我国车辆的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3倍的原因之一。因此, 要充分运用现代交通管理技术, 强化货物运输组织和运力调配, 有效利用回程运力, 降低车辆空驶率, 促进运输网络化发展, 同时提高货运实载率和降低能耗水平。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车辆周转快、运输效率高和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优势。随着消费者对物流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直达运输将大力扩张, 通过共享直达运输渠道, 不同的物流公司把相同直达目的地的货物集合到一起运输, 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碳排放。同时, 加强行业合作, 特别是加强业务不密集地区的投递网点的共享, 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投递网点, 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率。

(2) 强化行业培训、宣传, 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

加大减排宣传与培训以及投入, 开展经常性的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培训教育、技术和经验交流工作, 将节能减排知识纳入职业培训体系, 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 增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车辆油耗定额管理, 鼓励节能驾驶

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健全车辆用油定额考核管理制度, 定期考核车辆用油量, 奖节罚超, 降低单车油耗和排放水平。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 鼓励节能驾驶。强化驾驶员节能培训, 制定汽车节能驾驶技术标准规范, 编制培训教材和操作指南, 全面提升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和素质。

4 技术措施

4.1 宏观方面

(1) 促进能源替代技术研发

能源替代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许多提高效率的技术仍然面临着技术障碍或存在着成本高、性能缺陷等问题, 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如大多数的国家都借助于生物燃料的推广来进行道路运输的二氧化碳减排, 但是, 目前生物燃料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因为第一代生物燃料是从甘蔗中提取乙醇, 减排每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非常高。第二代生物燃料从纤维素或者木质素提取, 可以以更低的代价完成减排的目的, 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尚存在不确定性, 很多国家政府都支持研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有些国家也在推进其他类型的燃料, 包括天然气、沼气。氢燃料电池大大超过当今内燃机效率, 氢气在长期上为减少温室气体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电力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成本低于汽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接近或超过公路单车燃油经济性。大部分低碳燃料如高乙醇或天然气混合的燃料, 至少需要简单的车辆设计改装, 只有少数的燃料, 如10%~15%混合的生物柴油和乙醇, 可以直接用于目前的车辆而不需要改装, 而对于有些燃料, 特别是电力和氢气, 要求全新的汽车驱动技术。

(2) 通过汽车技术提高燃油效率

汽车制造技术对于车辆的排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传统能源的汽车仍将是市场的主流, 传统燃料汽车节能技术的开发仍然必须进行。想要在中短期实现道路运输的低碳化, 最可行、最值得推广的是对现有车辆的制造工艺进行改良和升级, 压缩传统内燃机车型的节油空间, 比如增压技术应用、汽油直喷技术、高效变速器的普及等等。具体而言, 改良可以从车胎、车身材料、传动系统以及发动机等多个方面入手, 开发、推广汽油发动机直接喷射、多气阀电喷、稀薄燃烧、提高压缩比、发动机增压等先进节油技术;鼓励使用子午线轮胎, 安装导流板、风扇离合器等汽车节能产品, 降低附属设备能耗;车辆设计要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重量, 利用空气动力减少阻力等, 提高车辆自身的排放技术水平。

4.2 微观方面

(1) 大力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 (ETC)

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 每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能提高3~4倍,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因此, 应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等方式, 鼓励高速公路ETC应用与发展, 形成全国统一的ETC服务体系和分级管理的收费结算体系。通过实施推广工程, 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ETC系统, 逐步扩大ETC车道的覆盖率, 培育和扩大ETC用户规模。

(2) 加强车辆定期检测与维修保养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与燃油消耗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如果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不良, 将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 造成大量燃油的浪费。因此, 通过加强车辆检测维护, 保持良好技术性能是汽车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加强在用车辆检测、维护等, 改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 抑制能耗上升。严把汽车维修市场准入关, 严把营运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关, 控制尾气排放和车辆油耗, 确保维修质量和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积极采取交通运输节油措施。

(3) 推广节油驾驶操控技术

通过各种制度和专业培训, 提高驾驶员对节能降耗的认识, 掌握和运用节能驾驶技术, 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比如尽量以经济时速匀速行驶, 避免急加速和急减速, 车辆胎压维持原厂建议值, 减少车上不必要的载重, 停车未关闭引擎持续时间不得逾3分钟等, 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作用, 降低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5 结论

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状况与对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印染,减排,节能,对策

1 前言

中国的纺织品加工及其出口为世界的纺织品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棉纺织行业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高达65%左右, 而且中国的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排在世界首位。作为生产大国, 污染物的排放一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纺织印染行业具有较大的排放量。据有关人员调查对比发现, 中国的单位产品能资源消耗量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1~2倍, 但是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国外的1/8~1/3。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资源的制约。由于如今棉花与化纤原料的缺口日渐加大, 纺织用水量不得不随之增加, 不知不觉中我国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行业的前列, 但是循环水的使用技术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能源节约政策, 着手于降耗、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

2 能资源消耗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印染企业的资源消耗情况, 研究团选择绍兴地区的6家印染企业A~F, 进行深入调查。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六家企业的能资源消耗情况存在差异。

在耗水量方面, 由于各印染企业的生产产品和工艺有一定的区别, 使得单产耗水量明显不同。由于新的生产线在企业A和企业C出现, 对产品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导致了单产耗水量的增加。而在不同的年份中, 其余印染企业的单产耗水量有减小的趋势。

在耗电量方面, 各企业的耗电量更多是被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所决定, 当然也离不开产品的性质、品种间的区别。从对企业B的数据调查中发现, 原先的调查数据由于没有经过逐项分析、强化核对, 使得企业B的耗电量达到400.0kW·h/km, 在于该数据没有扣除近1/3的外租公司的用电量。从表1观察可得, 各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 说明近几年, 大部分企业对节电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较好。

在耗气量方面, 由于蒸汽是纺织印染企业能源成本最大的一种能源, 因此各企业对它的需求量也较大。从表1数据中可得, 企业F的单产耗气量最大, 企业B和企业E次之, 而其余的各印染企业在单产耗气量的需求上基本稳定。

当然耗气量、耗电量、耗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相关性, 从图一可以观察出, 印染企业的单产耗气量与单产耗电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只有企业C例外。这说明了企业的节电、节气的工作应该同步进行。从图中也可以看出, 各印染企业在近三年间, 其指标的分散度差异比较大, 而企业B、E、D会比较集中, 有一种原因是他们近三年的节能工作力度不够。

3 能资源成本分析

3.1 能资源成本

表2的数据是按照相关的计费标准, 通过估算各印染企业的能资源成本得到的。估算的手法与实际计算有较大的区别, 但是成本数据结果与实际相差并不是很大。观察表2可知: (1) 各印染企业的能资源成本占能资源总成本的比例相差比较大。 (2) 除了企业F, 各印染企业的水成本比例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 因为当地河网分布比较密集, 水资源比较丰富, 所以一般都是从附近的河道中抽取水资源。不过, 如果考虑印花调浆、生活用水等水质要求较高的自来水, 那水的成本应该会提高。当然取水的同时还会对水进行预处理, 这便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 因此处理废水的费用与取水量有紧密联系的关系。 (3) 从总体上分析, 蒸汽成本比例在各能资源成本比例中遥遥领先, 达到50%左右, 排在其后的是煤成本比例, 在25%左右。

3.2 综合能源消耗

表3和表4的数据是通过按照统一的标准煤折算系数计算出的六家印染企业的各项能源消耗比例, 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印染企业的能源问题。

观察表3可以发现, 由于各印染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与各印染企业的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情况相关, 因此复杂的工艺和精准的产品会让其万元产值消耗数以较高的数值出现。而在企业D中, 漂白工艺占其生产工艺的70%, 因此和印染企业相比, 其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会比较低。而消耗最低的是企业C, 在于企业C的生产设备都比较新, 又是属于节能型的, 而且自产余热蒸汽量较大, 导致耗煤和外购蒸汽量偏小。企业A的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也是处于较低水平, 因为该公司的衬衫布、“特丽纶”前期处理相对简单, 后期的整理水洗也比较容易。不过论及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最高的应该是企业B, 由于该企业是以轧染为主。

从表4可以看出, 六家企业的各项能源消耗比例分配上有很大的相似度, 虽然他们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存在差异。蒸汽是消耗最大的能源, 它的比例范围是62%至73%, 煤的消耗量次之 (22%~30%) , 两者合计起来是90%以上。因此可以得出, 减小耗气量和耗煤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控制印染企业的成本。

4 节能减排方案

4.1 无低费方案

现在的许多印染企业存在这管理不善、职工人操作失误的现象, 导致许多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出现。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岗位责任制中纳入了有关节水、防务、节能的操作, 并加强了监督检查。另外, 实施节能减排的基础是职工间的密切配合,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预防污染的思想和方法, 切实把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作为自觉行动, 结合到日常工作中去。

4.2 中高费方案

纺织印染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丁序设备、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参数在线监控、促进废物循环再利用等。表8的数据是通过调查各印染企业采用节能减排的中高费方案得到的。

5 结束语

目前, 各印染企业的能资源价格都保持稳定水平, 劳动力成本有上升的趋势, 如果想顺利度过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难关, 需要企业挖掘运行成本最大的能资源消耗的潜力, 做到减少消耗和排污的工作, 并实现清洁生产。各印染企业在面对节能降耗的方案取舍上, 要通过严谨的分析统计, 根据自身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查找出企业耗能、耗水、产污的具体原因, 然后抉择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实施方案。各企业必须按照科学的观念管理生产, 做到可持续发展, 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对策 篇11

【关键词】工业锅炉;高能耗;节能减排

我国是当今世界锅炉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锅炉的产量达19.4万蒸发量吨,同比增长2.71%。同年6月份,我国生产工业锅炉4.17万蒸发量吨,同比增长4.53%。我国工业锅炉中,总数及总容量的85%以上为燃煤工业锅炉。2010年,中国工业锅炉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约1000万吨、氮氧化合物约200万吨、粉尘约100万吨,废渣约9000万吨,是我国仅次于燃煤发电的第二大煤烟型污染源。

1.工业锅炉高能耗的问题分析

1.1工业锅炉自控水平较低

我国的燃煤工业锅炉多为开环控制,不能根据外界用能变化自动调节锅炉运行状态,使锅炉的燃烧和运行调整变得难以操作和掌握。另外,在用工业锅炉普遍存在未配置运行监测仪表,监测仪表不全或者失灵等问题,操作人员在调整锅炉燃烧工况以及负荷变化时,往往由于运行人员缺少数据,不能及时根据负荷变化调整锅炉运行工况,造成锅炉、电机运行效率受到限制,无法使锅炉处于最佳工况运行,形成严重浪费。

1.2使用煤种与炉型要求不匹配,造成燃煤着火、燃尽困难

燃煤工业锅炉是按一定煤种设计,只有当燃用与设计煤种性能匹配时,锅炉运行才能处于较好状态。而我国供应的燃煤大多数是原煤,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并且煤质差别很大,燃煤粒度、热值、灰分等经常发生变化,导致煤种与炉型不适应,着火困难,热值往往低于锅炉的设计热值。以层燃燃烧为主要燃烧方式的锅炉难以适应此种燃料,使得锅炉输出功率降低,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下降,污染严重。

1.3锅炉水质普遍达不到标准要求,结水垢现象严重

按照GB/T15762008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规定,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的给水应采用锅外化学处理,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工业锅炉没用使用水处理设备,工业锅炉水质严重超标。锅炉采用的天然水中含有钙、镁、氯等离子以及溶解氧,进入锅炉后会导致锅炉结垢、腐蚀、汽水共腾等现象,严重时造成锅炉使用不安全、寿命缩短,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等。据有关数据表明,锅炉每结生水垢1mm,浪费燃料5%~8%。我国现有在用工业锅炉54 万多台,每年全国工业锅炉大约耗煤6 亿吨,但由于锅炉水处理不当、蒸汽冷凝水回用率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相当巨大的燃料损失。

1.4司炉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节能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运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工业锅炉运行人员仍缺少对锅炉全面系统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尤其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对锅炉基础知识、操作运行知识等缺乏全面了解和掌握。司炉工本来是一个知识面较广的技术工种,但由于多年来的陈旧思想意识和社会偏见,使许多年轻的司炉工事业心不强。另外,由于缺乏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使其节能减排意识淡薄,经济运行能力较差,直接影响锅炉的能耗指标。

2.推进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对策探讨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下面笔者结合目前导致工业锅炉高能耗的主要原因,提出几点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较可行的措施与对策。

2.1开展锅炉热效率测试,保证锅炉高效运行

近年来,国家在对锅炉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时,重点大多放在安全性能方面,而对于锅炉热效率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没有具体审查。目前,我国锅炉的设计绝大多数是制造厂自己设计,许多厂家在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和利润,为了使锅炉销售的利润最大化,销售单位配置的配套设备往往要低于锅炉原设计的配套设备,从而造成锅炉在实际运行时,其实际热效率大大低于设计热效率的结果。另外,锅炉运行几年后,由于锅内结垢以及锅外积灰等方面的原因,使锅炉热效率大大降低,而使用单位通常对此并不知情,造成能耗大大增加。

2.2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

针对现有锅炉房主辅机不匹配、自动化程度和系统效率低等问题,集成现有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提高锅炉房整体运行效率。具体来说:(1)对层燃锅炉控制系统节能改造主要集中在按照锅炉的负荷要求,实时调节给煤量、给水量等,特别是采用燃烧自动调节,可以大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过量空气系数,使锅炉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锅炉热效率。(2)层燃锅炉的主要辅机的运行参数与锅炉热效率和耗能量直接相关,用适当的变频调速技术,按照锅炉的负荷需要调节给水量和鼓、引风量,可使锅炉在最佳状况运行,不仅节约锅炉燃煤,还可以节约耗电量,节能效果较好。

2.3加强锅炉水质管理和水处理技术工作

锅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据测算,锅炉本体内部每结1毫米水垢,整体热效率下降3%,而且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加强水处理的使用、管理以及监督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和除垢技术,通过防垢、除垢,合理控制锅炉的排污率,加强对锅炉的原水、给水、锅水、回水的水质以及蒸汽品质检验分析,努力实现锅炉无水垢运行,减少热损失,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4实施工业锅炉的炉拱改造

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的炉拱是根据设计煤种配置,但由于我国供应的燃煤大多数是原煤,不少锅炉无法燃用设计煤种,导致煤种与炉型不适应,燃烧状况不佳,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建议按照实际使用的煤种,适当改变炉拱的形状和位置,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能耗。实施此项炉拱改造技术预计可获得约10% 的节能效果。

2.5加强人员管理,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锅炉房的管理人员和司炉工的技术水平对锅炉运行效率起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对工业锅炉相关作业人员的节能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合理的考核奖惩,提高锅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节能意识,切实提高其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降耗的综合能力。

3.结论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是主要燃料以煤炭为主,运行能效较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要改善低能耗高排放的现状需要继续加强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技术研究,做到软硬节能和系统节能的有效结合,使其能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只有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有力监管下,通过制造企业、用户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工业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心良.我国工业锅炉使用现状与节能减排对策探讨[J].工业锅炉,2010(3):1-7.

[2]石斌.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探索[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12):60-61.

[3]徐火力.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与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0(2):20-22.

[4]杨忠实.关于供热锅炉节能环保技术的探索[J].科技传播,2013(3)下:35-36.

我国电厂节能减排的问题与对策 篇12

现如今,我国由于自身社会发展的原因,能源主要以煤炭资源为主。由于煤炭自身的特点,它在燃烧时的不充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并且由于煤炭本身的特性,它在燃烧时产生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因此,在电厂中,煤炭燃烧所排放出的气体对人体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还对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污染。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2012年电厂的用煤量就达到了13.56亿吨,这中间,二氧化硫的污染排放量占了很大一部分,达到了52.34%。煤炭灰的排放量是3.78亿吨[1]。从上面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非常有必要实行电厂节能减排。从其他方面也看出,实行电厂节能减排,符合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不但能降低企业的一些生产成本,还为企业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从而使电厂企业更好的走向良性发展。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非常有必要实行电厂节能减排。

2 电厂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2.1 经济效益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火力发电企业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比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上煤价的变动有着很大的关系。煤价高的话,它相应的一些费用也增加,如排污费、水资源费用等。火力发电所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在一些时候,常常因为煤价的上涨,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剧,而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了影响,国家这两年也加强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加大了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

2.2 管理问题

电力系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电平衡问题,以前电力系统的管理方面的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最早的一些同一电网内同类型机组安排基本相同的利用小时数的调度方式,在目前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上已经不适用。这就给现在的电力企业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合理的整合资源,积极的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法。同时,为了使一些机组能很好的配合,提高一些能源的利用率和整个系统的效率,电力企业应加强发电企业机组运行管理。

2.3 技术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一些技术革新研究当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功运用了一些好的技术,如直接空冷机组、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电力企业在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和能耗得到降低。国家在一些电力企业实行的技术改革,经验还不成熟,还需要时间来总结与摸索,大至三大主机的选型、参数调整和运行方式的优化、厂用电率及线损的降低、各辅助系统的优化,小至每台设备的降耗,这里面还有相当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更加的努力,对电力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与改进,尽量使能耗降低,污染减弱,为整个电力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电厂节能减排问题提出的对策

3.1 加强宏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

电力行业的发展离开不了国家的宏观规划,在我国目前发展的水平,应该要认真的规划、修订以前的一些标准,根据以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来很好的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负荷中心及电力企业在我国有着自己的分布特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电力能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建设高效节能机组,对燃煤发电结构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同时,国家应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政策,应积极的发展新能源,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这可以很好的使电力企业达到节能减排。同时,国家也应该相应的干预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使企业最大化的优化资源配置,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很好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2 通过管理手段调整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会很完善。电力企业的好的管理对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管理有多个方面,它既包含发电机组等日常的管理,也包括企业自己日常的内部行政管理。这就要求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手段,比如加强机组的运行在线优化、成立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开展节能竞赛、配置能源管理系统来加强能源信息等等,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环保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自己的环保意识,使员工积极的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从而使整个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为社会创造出可持续环保发展。

3.3 通过技术手段调整

电力企业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面包含有最初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开始,从主、辅设备选型,系统的设计,控制策略的制定;调试过程的控制;投产初期的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生产使用中的一些设备管理,以及维修改造和调试等。这中间,面临的技术问题很多,有些关键的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认真的对待关键技术上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深化改革是电力节能减排的长久之计

电力系统要进行系统的、深化的改革与调整,要对国家的节能减排这一要求有着长远的认识,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2 及时修订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打好节约的基础

电力企业这几年的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和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在这中间,企业应适当调整,地区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煤炭多的地区,机组能耗要求降低一点,参数一样的机组可根据其他资源条件,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4.3 改变机组结构是发电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效能机组可以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的损耗,低效的机组慢慢将会被淘汰。改变原有的老旧火力发电机组,是国家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重点工作。大机组数目的增加,将对煤耗降低有着显著的效果。

4.4 进一步重视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引进一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培训,使它们树立起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这在推动国家进行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从目前的电力节能和电力形式进行分析,电力节能越来越在能源方面的节约占的比重大。以目前我国的形式看,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文章对电力节能减排作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电厂,节能减排,对策

参考文献

[1]祁晓枫.电力节能减排的形式和对策[J].东北电力技术,2007(11):1-4.

上一篇:架梁施工下一篇: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