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能减排

2024-10-22

低碳节能减排(共12篇)

低碳节能减排 篇1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如果想要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全世界新一轮轰轰烈烈的经济转型———新兴的低碳经济潮流正在涌动。

世界经济必须转型为“低碳经济”,作为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赛-尼古拉斯-思特恩最近在他长达700页的报告中表示:不可预测的全球经济变暖至少会导致整体经济缩水了20%,同时各国政府还要为之多付7万亿的资金。但如果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的话,此项支出的费用将会大大降低,仅是其1‰。他认为现在世界经济必须转型为“低碳经济”,而要促成这种转变,全球各国应该从当下就开始实施相关鼓励性税收政策、温室气体排放监管和二氧化碳贸易等措施。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承担减排义务的国际论辩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随着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出版以及“巴厘路线图”的达成,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化。这在本质上与中国正在开展的“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致。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同时也有保护全球气候的责任与政治意愿,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双赢的选择。

3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关乎温室气体的排放、关乎能耗的降低、关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关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乎低碳经济的推行。

3.1 节能减排与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变

199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9.9亿t标煤,到2007年达到26.5亿t标煤。从1992年起,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生产总量。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能源安全(持续稳定供应)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尤其是石油的可获得性。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进口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07年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达46.6%。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到2008年6月26日一度超过了每桶120美元。虽然中国非常注重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但国内替代选择方式有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过度敏感,以及中国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获得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节能减排有助于中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

3.2 节能减排与环境污染的治理

目前中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中国环境负担占GDP比例为2.68%~5.78%;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同期GDP的3.05%。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13%,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国内能源需求的2/3需要由煤炭来满足。中国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都是燃煤引起的,其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SO2,2005年,SO2排放造成大约6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l61。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2004年只有31%的中国城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中国30%的地区受到严重的酸雨影响。

3.3 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有可能也最重要的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含义不仅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要全力地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逐步降低,使中国的产业与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l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4 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

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虽然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国政府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及政策支持: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四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具体方案:

(1)积极实现年度节能指标。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自2006年就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到2007年,全同已经淘汰了1 500亿k W的落后发电容量,关停了5 200万t的落后水泥产能,同时在清洁的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太阳能、氢能、风能与生物质能实现产业规模和应用的突破,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长已超过了整体能源消耗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今年我国将首次有望完成平均每年4%的年度节能指标。中国计划到2010年总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将提高到10%,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2亿k W,到2020年增长到3.6亿k W。

(2)推动风电装机。

我同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已超2亿t标准煤,氢气年产量已近900万t,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氢气生产国。2004年至2007年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加了437%,而中国更是猛增了77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围。风力发电在我同已进人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安排的风电设备研发项目,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提供了技术支持。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k W,2007年装机容量更达240万k W,今年仍然保持着同样强劲的增长。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逾1 500万k W。我国已经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3)开发氢能源。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储量丰富。“十五”以来,我国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给予了稳定的支持。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氢能技术和系统技术开发课题。“973”计划设立了氢能基础研究项目。

“十一五”科技部又分别在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氢能主题和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中,安排了一批氢能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课题,在氢能及基础设施技术、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中取得了实质进展。中国在氢能开发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近500辆各类电动汽车构成了奥运中心区的“零排放”,近百辆混合动力汽车、近千辆燃气汽车实现奥运场馆交通“低排放”,清洁交通成为“科技奥运”的一大亮点。

(4)加速生物燃料的规模生产。

我国积极推进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开发的甜高粱乙醇生产新技术和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以甜高粱、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小桐子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正在开展小规模试验,这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积累了经验。到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t,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t。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正在研究开发以秸秆、木材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望在2010年前后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5)利用农村家庭沼气。

我国农村沼气资源极其丰富。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就能为一个5口人的农户解决一年的生活燃料问题,年节约燃料费2 000元以上。建设家庭沼气池,成为农民节支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到2007年底。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2 650万户,年产沼气102亿m3,相当于替代1 600万t标准煤:各类沼气工程达到2.66万处。2008年,中央和地方对农村沼气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预计全年新增户用沼气450万户。

低碳节能减排 篇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这次又专门就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发出意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去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从计划执行情况看,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情况都很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容量超过6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占77.8%;完成发电量增长13.5%,其中火电增长15.3%。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吨,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66克,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克左右。据最新统计,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299克,韩国为300克,意大利为303克。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的煤耗水平,2006年一年就可以节约原煤2.2亿吨。

上大压小是促进电力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电力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火力发电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小型化”。2005年,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仅为6.09万千瓦,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1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29.6%。从煤炭消耗看,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克,高出100—200克。从污染物排放看,2005年,小火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到电力行业总排放量的35%和52%。据估算,现有的小机组如果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以节约煤炭9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2亿吨。

上大压小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也有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为我们加大上大压小的工作力度,做好节能减排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一些地区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方面已先行一步。广东省在关停200多万千瓦小火电的基础上,新建了240万千瓦大机组。河南省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单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要比5万千瓦小机组多近1000小时。他们的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和,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比较宽松的电力供需环境,为我们调整电源结构提供了回旋余地,真正使小机组关得了、稳得住。同时,电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型火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为上大压小工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持,也降低了大型机组的建设成本。继华能沁北国产首台超临界60万机组投产之后,现有近百台国产60万超

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特别是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和电源建设已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关停小火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突出的有“三大障碍”。一是认识障碍。小火电在历史上为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前几年电力供不应求,客观上造成小火电关停步伐放缓,也使得部分地区小火电建设重新抬头。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小火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调度障碍。目前,我国发电调度方式是以电厂或发电机组为单位,参照上一发电量完成情况,对各类机组大致平均分配发电量指标。这种调度方式忽视能耗和排放因素,大小火电机组享有同样的发电利用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火电的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体制障碍。电力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和厂网分离后,各方利益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需要。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全球化的气候变暖、不可再生能源匮乏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人类终将走向灭亡。在导致气候变暖、不可再生能源匮乏许多因素当中,人类的生产与活动中所使用的能源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最主要的因由。导致全世界气候变暖的因素中,二氧化碳是主要因素,作用高至77%。关于低碳经济这个理念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逐渐的成为了现有经济模式中的主流,相信其最终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新格局的规则。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煤炭,并且火力发电是煤炭消耗的主体。在全球开展低碳经济的前提下,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中作为“大户”的电力行业,势必成为节省源能与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对象。

一、火力发电行业的节能与减排措施

(一)使用脱硫装置,来完成工程上的减排。对电力行业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提高现在还在服役的燃煤机组脱硫设施的投运率,并且要求对于新建设的项目要使用脱硫装置,以此来完成工程上的减排。

(二)通过淘汰小型火力发电机组的政策来完后结构上的

减排。首先,对那些小型的火力发电机组进行逐步的淘汰。然后,按批次的来剔除高能源消耗、高的碳排放、比较严重污染环境的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之后,淘汰落后的工艺,引进或者开发出新的工艺。确保可以用最小的煤炭消耗量来产生出最大的电量,并以此作为发展目标。这个政策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但是随着火力发电的机组总量的升高,消耗煤炭的数量也在持续的增加,在此看来此政策无法从根源上来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与目标。

(三)增加可再生且清洁的能源利用,完成管理上的减排。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所使用煤炭是属于紧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主动的去研究、开发用新的能源来发电的技术。同时要扩大核能发电与水力发电在电力行业中产电量的比例,积极的推进风力、太阳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能源的发电技术,来完后管理上的减排。

二、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的有效方法

(一)核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核能现在已经成为了低碳能

源的核心、支柱,全球的核能发电技术在快速的发展。随着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目前的使用能源结构,有助于环境的改善和温室效应的缓解。但是我国目前尚且不具有能独立生产自主、规模化的核心设备的能力。

(二)风力发电电产业的大跃进时期。和同样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相比,风能更容易转换为电能。风能比太阳能更加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可行性,所以风力发电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目前的风力发电产业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瓶颈,一些零部件无法满足发电的需求,只能向国外购买,缺少风力发电设备的专业制造技术人员。

(三)水力发电仍然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水作为最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水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更加具有使用效益。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完整并且成熟的大型水力发电技术,并且对于水的生态保护早已经有了完整的法律法规,这样就加快了水力发电的开发与使用。

三、展望

我国正在大力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使煤炭在电力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进而的使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减少。整个电力行业开展的低碳经济才开始起步,仍旧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中国人必将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结论:低碳经济是为了解决使用高碳能源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经济模式,这是一种从高碳能源逐步向低碳能源发展的新型开发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为了修复人类对自然生态肆无忌惮的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的着重点在于更改现有的经济方式,来降低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而促进低碳能源的开发使用。电力行业在生活、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也成为了低碳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加快低碳经济的真正到来,电力行业必率先完成或者做到低碳,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探究 篇4

我们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而面对今天地球的现状,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地球的明天而忧虑。温室气体让地球发高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与发展,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要倡导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节约能源(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一般包括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等)。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减少污水、污气(不经处理)排放。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1、节能减排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对节能工作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机构、编制、人员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管理较为粗放,节能减排意识还比较淡漠,制度不完善,节能减排还未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节能减排投入不足。

在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市本级财力安排的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节能的任务还不相适应,没有能有效地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降耗。

3、节能减排体系不完善。

市及县(市、区)两级节能减排行政管理体系体制、节能监察中心的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服务能力还不能适应节能需要;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不完善。

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就是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尽量少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要节约能源。但是对于低碳生活,人们遭遇类似的尴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却不得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专家指出,尽管人们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却可以减少碳排放。每个人都不可能过“零碳”的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当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同时,养成“低碳生活”理念,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加入到低碳一族当中并非难事,“低碳生活”细节贯穿在家居生活的各个环节,就拿日常生活用电来说:家用电器的插头插座接触良好才能节电;电水壶的电热管积了水垢后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热效率;所有的家用电器尽量不使用“声控、光控、遥控”等作为控制开关,这样可节电10%~15%。这样看来,每个人都能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果我再告诉你,回收23.5万吨废铁,可以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回收6000吨废铝,可以生产74架空中客车飞机;回收120万吨玻璃,可以建造254个罗浮宫玻璃金字塔,那么请你想一想,就因为你懒于分拣,被你随手扔掉的将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啊!或许有人认为,即使自己“低碳”了,也挡不住工矿企业的违规排放。但是,冰川融化、气候恶化,每个人都将受到惩罚。“低碳生活”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质量观。需要理清的是,过“低碳生活”,并不是意味着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低碳的真实含义是要给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保护和舒适感,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如欧洲现在建设了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隔热层可以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长时间。在交通领域,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事实上,每一个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可尽享“低碳生活”。少用一个塑料袋,减排二氧化碳0.1克;5层以下,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克;选择应季蔬菜水果,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空调调高1℃,平均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这些告诉我们,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我们都重视起来,我们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相信大家以后都会努力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面对自然气候的恶化,于是人们从日常的行为开始保护地球家园——开始了低碳生活。地球只有一个。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地球,并实施大规模移民。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为了子孙后代的延续,我们必须善待地球!

摘要:节能减排就是要节约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关键词: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解利剑, 周素红, 闫小培.近年来中国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 2010 (08) .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篇5

一、课题分析: 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是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IPCC报告显示,大气中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v上升到 2005 年的 379ppmv。不仅如此,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人类每年吞噬的矿物、矿石、化石燃料和生物量估计为1400亿吨-,是目前人类消耗量的3倍。而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1万亿桶、120万亿立方米和1万亿吨。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石油,45-50年;天然气,50-60年;煤炭,200-220年。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由此可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

二.检索策略及对所选数据库概述:

借助检索数据库对本文课题进行检索,本文涉及到的数据库有:读者网上服务系统、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独秀中文学术搜索。其中

1)CNKI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于1995年正式成立,已建设成为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深度集成整合了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等各种文献资源,并以“中国知网(KI系列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进行跨库检索;确定检索后会得到所要的一系列信息。

五.相关度最高的十篇文献及文摘信息:

1.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004(24(5))文摘: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化石燃料的广泛应用,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成为其主要的人为排放源,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进行能源活动中温室气体的减排已经成为涉及环境、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全球性科学问题。文章对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能源排放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与能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双赢”,实现“发展型减排”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2.王启智,吴克忠,马慕周.大力提倡低碳办公,努力做到节能减排[J].办公自动化.2010(6).文摘:简要介绍低碳生活的含义及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简要介绍低碳办公的含义和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我们的打算。3.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26卷第5期

文摘: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和制订相应政策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包括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适度提高天然气比例和发展核能);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植树造林,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和少(免)耕等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

4.李来龙.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举措[J].能源与环境.2010(2).文摘:论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工业革命。提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举措,加速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

5.杜秀清,杨贵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3).文摘: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由此可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在这场新经济浪潮中,发达国家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消费模式、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法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做工作,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6.孙海霞.论“低碳经济”[J].商品与质量,2011(4).文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7.牛昌茂.节能减排举措的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1,(6).文摘:从节能减排的背景入手,叙述了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以及低碳生活三方面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措施,提出,节能减排的主体包括每1个人,要从人类自身抓起。

8.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文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中国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工业发展状况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低碳经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河南省为例,运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低碳生活、低碳城市、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9.郭廷杰.尽快修订《节能法》,促进全面持久节能[J].节能,2004(11).文摘:我国从 1998年起开始实施了新颁布的《节能法》 ,但由于人们的节能意识淡化以及宣传贯彻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 ,致使浪费能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产生能荒危机。本文根据此问题阐述了节能淡化是造成能荒的根本原因 ,并分析了其主要表现和影响 ,在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修订《节能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建议。10.张永志.浅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J〕.经济纵横.2011(3):

文摘: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对于掉正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节能减排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综述正文

摘要:2009年12月,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之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此召开。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不仅给了人类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同时也将“低碳”概念在中国推向了一个高度。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简单说就是指生活巾所耗用的能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例如节电、节油、节气等),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我国的国情,审时度势,只有推行低碳经济,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 生活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终于使各国正视本国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问题。数据表明,我国的能耗率居高不下,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1]。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谁在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中领先,谁就将主宰绿色发展的潮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如果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保持节能意识、采取低碳的方式,那么将会大大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逐步恶劣的现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低碳生活:

(一)节电:

调查发现,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0,而科学家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令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2]。

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l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等。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状态,靠机内电池供电,使用问隙尽量选“睡眠”模式,长时间不用选“关机”模式。多用电子邮件,如MSN、QQ、Skype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机、打印机[4]。选择可靠的低耗节能家用电器产品,更换白炽灯照明,全世界20%的电能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能是老式灯泡消耗掉的。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80%,且使用寿命可达到后者的10倍。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减排CO2等温室气体7*10^8t/a[5]。

(二)节油:

调查发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者和第三大石油进口者,预计2007年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达50%。节油举措迫在眉睫。

事实表明,轿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6]。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如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大家还可以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等[7]。

(三)回收与再利用:

塑料袋、方便筷——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形象地展现了地球“发烧”的历程: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耗费石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次性纸巾和卫生筷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树木的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全国减少IO%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翅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l万吨二氧化碳。与”一次性消费”模式相对应的是”循环消费”模式,是一种可持续消费的模式,是指为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在产品使用后把其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8]。所以,用过的塑料瓶和塑料桶,洗干净后再用来盛各种液体或固体颗粒物质;多余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通过交换和捐赠的办法,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各类垃圾,既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9]。

(四)节能:

用能是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排放源,发展低碳经济要以节能作为突破,加强节能目标责任制,以高耗能领域、行业、企业为重点,强化典型示范,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以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全社会节能。做到:(1)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在工业领域,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石化、化T、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2)推广重大节能技术: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企业。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重点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工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在建筑领域:抓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标准的实施,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强化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积极培育建筑节能产业。(4)在交通领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车辆淘汰制度,逐步淘汰技术落后、高耗能车型,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加强运输市场节能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建设。(5)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的推广应用。(6)在商贸领域:开展零售、餐饮、宾馆饭店节能试点,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过度包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7)在公共机构领域:开展公共机构办公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强化公共办公区域节能改造,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统计体系,实施能耗定额管理[10]。

(五)开发新能源:

研究表明, 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CO2 排放比使用石油和天然气分别要高出36% 和61% 左右 , 核电和水电、太阳能等不含碳能源的利用则几乎无CO2 排放, 在这种情况下, 要削减CO2 排放量就要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 逐步削减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比例, 大力开发少含碳和不含碳的能源[11]。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7*10^8kW, 技术可开发容量5142 *10^8 kW, 经济可开发容量4102*10^8 kW, 2004年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10^8 kW[12]。潮汐能蕴藏量非常丰富, 据水电部1985年普查, 我国东南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源达2100V*10^4 kW, 年发电量620 *10^8kW/h,其中92% 分布于华东沿海, 但至今被开发利用的不到1% [13]。我国的风能资源为10*10^8kW, 其中陆地为215*10^8 kW,近海为715*10^8 kW。特别是我国天山—阴山—大兴安岭一线以北地区风能资源尤为丰富, 风能功率密度一般在200~ 300W /m2以上, 有的地方可达500W/m2, 但至今被开发利用的不到1%。此外, 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地热取暖、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已在许多地区发挥了很大作用[14]。

(六)提高能源利用率:

经调查发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5.5亿吨油当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7%,低于第一位的美国(能耗总量为23.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2.2%),而远高于第三位的日本(5.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5%)[15]。而且中国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足, 中国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10^8 kW, 居世界首位, 目前开发利用率仅为20%;风能资源量约为16*10^8 kW, 地热资的远景储量为1 353.5*10^8tce, 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对其的开发和利用却尚未形成规模, 大量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使开发利用成本普遍偏高,从而大大阻碍了其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 同时相关产品也缺少全面系统的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体系, 产品质量不稳定, 使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 在产品开发、推广的资金支持力度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方面也尚显不足,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转变能源结构将存在巨大空间。相关预测研究表明, 若201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达4 300*10^4tce, 占中国届时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 将可减少3 000*10^4tce 的温室气体排放[16]。

参考文献:

【1】杜秀清,杨贵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3):34.

【2】孙海霞.论“低碳经济”.〔J〕.商品与质量,2010(4):47. 【3】杜秀清,杨贵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3):35.)

【4】王启智,吴克忠,马慕周.大力提倡低碳办公,努力做到节能减排〔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0(176期):5.)

【5】牛昌茂.节能减排举措的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1 年第6 期(总第69 期):44

【6】王启智,吴克忠,马慕周.大力提倡低碳办公,努力做到节能减排〔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0(176期):5.)。

【7】刘晓仪.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J〕.{ },《 》:95. 【8】张永志.浅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J〕.经 济 纵 横,2011(3):46 【9】牛昌茂.节能减排举措的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1(6):44-45 【10】李来龙.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举措〔J〕.能源与环境,2010(2):29-30 【11】齐玉春, 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 理 科 学,2 0 0 4 年(第2 4 卷第5 期):531-532.

【12】张国宝.用好水能资源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水力发电, 2004, 30(12): 3-5;【13】郭成涛.建议研究开发我国东南沿海丰富的潮汐能源.海洋技术, 2002, 21(3): 19-21;【14】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26卷第5期:725.

倡导环保低碳 传播减排理念 篇6

2010年11月11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广泛传播“低碳减排”发展理念,探索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青年报社和经济杂志社共同发起的“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京伦饭店召开。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原副主任叶如棠、环保部总量司司长赵华林、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主任助理刘尊文参加论坛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叶如棠在发言中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根据对企业在低碳环保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评估,论坛专家委员会评选出4家“2010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及26家“2010中国低碳创新企业”。

论坛主办方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陈小川、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分别为论坛致辞。陈小川表示:“‘低碳环保’不只是党和政府的事,而是真正的人人有责,尤其是主流公共媒体,有责任告诉公众‘低碳减排’的价值,以及国家推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意义,并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年人,推广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支持低碳节能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节能减排工作已接近尾声,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也迫在眉睫。进入2010年,随着经济回暖、产值增加带动能耗总量攀升,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3.2%。而推进低碳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要依靠政府宏观政策的科学引导,更要依靠来自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节能举措对整个大局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在论坛致辞中指出。

在论坛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品牌、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获奖企业分别发言,介绍自身在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及理念创新方面探索和成果。

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获奖企业名单

“2010中国低碳创新企业”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品牌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粮酒业有限公司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港华燃气集团

高灵能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爱国者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益衡电子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

SK集团

CJ(希杰)集团中国本社

“2010中国科技创新企业”

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唐山森普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中国青年报社经济杂志社

低碳节能减排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低碳办公,绿色办公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表达了世界各国保护人类家园的共同愿望,举起了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鲜明旗帜。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庄严承诺了2020年中国碳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温总理在2010年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透过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可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方面,节能和开发清洁能源类的企业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企业将会在国家政策积极扶植和大力推动下得到空前发展。

一、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简单说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例如节电、节油、节气等),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现实生活中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更提不到人类低碳经济的日程。从全球看,乐观地估计,20年后太阳能发电也只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0%。尽管如此,从长远发展看,开发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核能等清洁能源、低碳能源仍是刻不容缓的战略发展目标。何况,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向“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太阳能的转换形态风能、生物质能)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可能主要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开发和普及利用提供一个不可能避免的时空保障。从中国能源结构看,尤其如此,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节能减排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还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克服那些习惯性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污染增排,充分发掘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如果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这些环保理念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将是我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的开始。人类将越来越认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因而会越来越自觉地减少、约束消费和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

为了解决“低碳生活”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之间出现的矛盾,人们在寻找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节能减排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做起。实现低碳生活,市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绿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例如,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

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冰箱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6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2、空调

空调启动瞬间电流较大,频繁开关相当费电。

3、洗衣机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使用强档实际比弱档省电。

4、微波炉

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每次加热或烹调的食品以不超过0.5千克为宜。尽可能使用“高火”。为减少解冻食品时开关微波炉的次数,可预先将食品从冰箱冷冻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冻。

5、燃气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调时间短,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6、多乘公交车

轿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低碳办公

低碳办公(Low-carbon office),简单说就是指最大限度地降低公众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办公中的碳排放,以满足绿色环境的低碳要求,把健康、舒适、环保的办公环境和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于数字设备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如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但同时也间接或直接地产生了碳排放。如电脑的长时间使用必然增加能源的消耗。又如,打印机的频繁使用必然是纸张和墨汁等耗材的消耗。如同克服落后的生活方式,创造低碳生活那样,创造低碳的办公环境也必须从办公的细节抓起,俗话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从办公的细小环节抓起。

例如,从我们办公离不开的计算机抓起,当你短时间不用电脑时,使电脑处于“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等。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状态,靠机内电池供电,使用间隙尽量选“睡眠”模式,长时间不用选“关机”模式。多用电子邮件,如MSN、QQ、Skype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机、打印机。

又如,从我们办公离不开的打印机抓起,使用喷墨打印机比使用激光打印机更环保、更低碳,因为喷墨打印机功能更多、耗能更低,尽量发挥商用喷墨打印机(商喷打印机)的节能环保优势,如《办公自动化》杂志推荐的惠普的商喷一体机HP Office Jet 6500以及旗舰系列商喷打印机HP Office Jet Pro 8000,与同价位的激光打印机相比,能耗节约超过50%。使用HP Office Pro 8500打印彩色文档,单页成本可比同价位彩色激光打印机低50%,打印功耗不到同档次激光打印机的10%;另外,使用打印机应尽量以无纸办公减少打印和复印文档的数量,打印要尽量使用双面打印模式以节省纸张数量。

三、低碳办公要有作为

我们是宣传办公自动化的媒体,现代办公自动化,从技术层面讲,不仅包含许多先进的办公设备(主要是网络、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功能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空前发展(包括宽带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办公自动化的内涵,拓展了办公自动化的时空效果和效率。我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紧密围绕着办公自动化的新技术热点,如向广大读者介绍移动办公、居家办公、远程办公、商务办公、政务办公,如今我们又要把旨在节能减排的绿色办公、低碳办公提到日程上来,大力提倡低碳办公,并有所作为,努力促进节能减排。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部鼓励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农业和医药产业以及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看来,我们的教育也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

中国每年的人均CO2排放量达2.7吨,急需倡导低碳生活,更需要大力提倡“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促进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自觉节能减排。

我们将采取以下会展、会议来促进节能减排:

1、办公自动化学会牵头,《办公自动化》杂志社和打印机企业协办,举办低碳节能打印机会展,推广低碳节能打印新产品,交流低碳节能的低碳绿色办公经验;

2、做好以推动节能减排、低碳办公为主题的全国办公自动化年会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征集、展品类别,专题研讨及相应的组织工作;

3、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网络及数据库专业会议,介绍、探讨在青海湖鸟岛使用高科技进行鸟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低碳节能减排 篇8

目前拥有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公司2家,资产总额3亿余元。现有职工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32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13人。

公司以船舶运输、港口装卸为主业,并具有交通工程、水下工程、科研设计、商业服务、房地产开发、补偿贸易等多种功能,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内河运力、国内沿海江海直达运力及特种货物运力共12万吨,其中:1500吨级江海直达液态沥青特种运输船两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良好;1000至8000吨级自航船16艘,运力5.3万吨;万吨级船舶6艘,运力6.7万吨,并有入籍加盟船舶运力70万吨。业务范围包括液态沥青(特种货物)、各类干散货、包件货物及粮油杂件等。货运业务遍布海内外,与韩国大型企业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大型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与国内沿海、长、汉江流域近60家冶金、化工、粮油、能源、建材企业订有常年运输合同。2006年,华航集团正式成为武钢首批“销售物流网络成员单位”。此外,华航集团在长江沿线设有22家办事机构,并与长江各港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下属舵落口港区距长江与汉江交汇口18公里,港内铁路专用线连接汉丹铁路,与京广、襄渝、焦枝铁路相通;公路与107国道相连。拥有机械化作业码头10座,常年可停靠1500吨级至3000吨级船舶。有室内、外仓库及堆场97517平方米,一次堆存能力可达18万吨。港口年综合吞吐能力为260万吨。

我司坚持弘扬“江海同舟,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竭诚为广大客户服务,力求实现企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1 2010年营运船舶节能减排实绩

节能减排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各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华航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华航集团在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积极制定节能减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系列适合本行业特点,且行之有效的节能降耗方法,在201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8年以前公司船舶千吨公里油耗3.43公斤,2009年千吨公里油耗2.12公斤,2010年千吨公里油耗1.71公斤。其中万吨级船队2010年6月~2011年4月千吨公里油耗仅仅只有1.24公斤,远低于3000~8000吨级船舶千吨公里油耗1.64公斤的水平,同比千吨公里节约燃油0.4公斤。万吨级船队共节省燃油920余吨,节省资金784.3万元。万吨级船队用千秒油452.8吨,按油料差价和效能比,降低油料成本95.2万元;用30号重柴油,4号燃料油328吨,按油料差价及效能比,降低油料成本39.4万。

2 节能降耗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我司节能降耗采取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运力调整

公司自2005年开始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坚决淘汰高能耗负效益拖驳船队,至2008年华航集团处置全部老旧拖轮13艘,合计4461kw,处置驳船42艘,计33990吨运力,置换优质高效的自航船16艘,运力5万多吨。运力结构调整后,公司经营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1)船油料消耗、油料成本大幅下降,船舶千吨公里油耗由原来的3.43公斤/千吨公里,降至2.12公斤/千吨公里,年节省燃油1197吨。(2)自航船与拖驳队型相比船员人数减少50%,人工管理成本大幅下降。(3)自航船速度高,船舶周转快,生产效益明显提高。(4)自航船配置合理,机械负荷低,修理周期长,管理成本低;(5)自航船的建造成本相对低。随着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船舶建造技术日益成熟,各船务公司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灵活选择设备配置,降低建造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2 优化船型及动力配置

2010年开始着力打造装载量大、航速快、油耗低的万吨级船队,由“华航中润”、“华航长福”、“华航长安”、“华航长运”、“华航长盛”、“华航长泰”所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均采用适合长江航道特点的先进节能船型。(1)船体设计创新,船体呈梭标型,船首有球鼻艏,船舶长宽比适度,船舶吃水深,排水量大,具有较低的船舶阻力,船体各部结构设计更简洁合理,既符合船体强度要求,又符合建船规范。(2)推进系统设计实现突破,推进器的选配、适当降低轴系高度等措施的采用使万吨级船在柴油机中低转速时(这期间柴油机油量低、非常节油)航速达到快速标准。实船测试表明,万吨级船正常航行,柴油基本上在中速甚至低速运转,未达柴油机额定转速,实际耗油量低,节能效果显著,这也是万吨级船节油的重要基础。(3)配置了先进的助航设备,如GPS、雷达、探测仪等。先进的导航系统能正确地帮助船舶在最有利的航距间航行,因而使船舶运行时间缩短,从而达到了节油的目的。(4)船舶主机选择节能型机型,选用潍柴6250型和宁波中策6210型新型节能柴油机,这类柴油机的额定耗油率均低于200克/千瓦时,而且柴油机在中低速运转时马力发挥比较充分,耗油量低。

2.3 技术节能

万吨级船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重质油。公司在万吨级船舶建造时就预先配置了使用重油的硬件设备,选用重油型柴油机,还安装了废气锅炉、供油单元、分油机及用千秒油的油舱、油柜管系、油水分离器、污水分离器等设备。万吨级船投入营运后,我们就派厂家专业人员跟船,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及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调试,主机磨合期(300~500小时)一到,就试用千秒油、重柴油,因为准备充分,都是一次调试成功。随后对船舶运行全程跟踪,万吨级船在运行过程中,船舶重载上水航行,主机功率充分发挥,主机转速达额定转速,废气锅炉蒸汽温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90℃~120℃),用千秒油温度条件具备,千秒油分离,供油单元的压力控制,粘度调整,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确保主机运转正常。但船舶下水航行,由于长江航道船舶密度大,弯曲航道多,船舶航速不宜过高,而且船舶航行会让时经常松车、降速,主机转速达不到额定转速,废气锅炉蒸汽温度达不到要求或者不能持续保证,船舶用千秒油温度条件不具备,及时选用30号重柴油,确保油品分离效果和供油单元的供油压力,保证主机正常运转。为了应急,不论用千秒油还是30号油,我们大胆创新,在主机进油口处另设电加热设备,确保油品进主机温度。船舶抵港前1个小时转换轻柴油,对转换流程要求船员熟练操作。其次对船舶部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油耗成本。对华航中润轮大功率停泊发电机进行置换,原停泊发电机每小时耗油12公斤,现购置一台小型发电机,每小时耗油4公斤;在万吨级船舶利用主机剩余功率,加装30千瓦轴带电机、液压泵等辅助设备,减少船舶辅机的运转时间,每小时可节省柴油10公斤。

2.4 管理节能

(1)加强油料基础管理,完善单船油料测试手段,掌握船舶燃油存量和消耗情况,客观反映船舶的真实消耗。我们对船舶的油舱、油柜分别进行了丈量,并做好测量标尺,船舶进出港有专门的计量员对油料的消耗和库存进行测量核对,并做好登记台账;部分烧重油的船舶还装有流量计,确保船舶油料消耗和库存的真实性。(2)建立责任制,实行燃料定额考核。船舶轮机长是单船油料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油料的加装、统计、消耗、定额管理负责。我们根据季节、航线、机型、拖载量对船舶月度消耗进行核定,指导船舶节能降耗。实行当月考核次月兑现,对达到消耗指标的给予奖励,及时总结节油经验推广,对超过消耗指标的给予惩罚并分析超耗原因。(3)加强船舶的日常机务管理和船舶的预防检修,杜绝燃油的“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对主机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气伐间隙勤校正,保持了主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状况,为船舶高效低耗创造了条件。(4)加强船舶运行管理,搞好船舶配载,减少船舶空排距离;船舶上水开经济车速,走经济航道,下水在安全的前提下,单车运行,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有潮汐的区域赶潮航行。(5)加强培训学习,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举办了多轮次节能知识讲座,请专家对油品的性能,燃烧重油的操作流程,相关配套润滑油的选择进行了讲解,组织节能新技术和工作经(下转第10页)(上接第41页)验的交流学习,重点培训船舶一线的技术骨干,从而不断提高节能工作水平。

2.5 加强船舶防污染控制

充分利用船舶油水分离器、污水分离器、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分离船舶油污和垃圾,在海事部门指定的地方接收并做好记录。船机检修引入环保型清洁剂替代传统油清洁,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船舱污油采取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管理原则。对产生和造成江水污染的行为,海事部门处罚谁,其后就由谁承担,同时还要接受公司处罚。

3 几点建议

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倡导绿色航运,发展低碳交通,是长江发挥黄金水道作用的重要保证。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应对长江中下游万吨级节能船型及早定型完善并大力推广,逐步淘汰老旧负效船舶。二是航道部门应加大对长江中下游航道的疏竣力度,尽力减少浅、窄、弯曲航道,缩短船舶航行时间,降低燃油消耗;尽力提高枯水期维护水深,降低万吨级船舶枯水期航行时搁浅的概率。三是管理部门要加强长江水域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环保工作的日常监控管理,建立完善环保奖惩的长效机制。

“母亲河”以其澎湃不息的力量滋养着流域内千百万人民,同时母亲河又是脆弱的,她需要人们自觉地爱护她、保护她!

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心愿,华航作为长江干线上最大的地方航运集团公司愿与大家一起为实现“绿色航运”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文中首先介绍了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然后着重介绍了华航集团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绿色航运的号召,在船舶运输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改革,技术创新,以及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已取得了可喜的船舶节能减排的显著成绩。

低碳节能减排 篇9

年度节能指标有望实现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自2006年就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到2007年, 全国已经淘汰了1 500亿kW的落后发电容量, 关停了5 200万t的落后水泥产能, 同时在清洁的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太阳能、氢能、风能与生物质能实现产业规模和应用的突破, 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长已超过了整体能源消耗的增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日前透露, 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 今年我国将首次有望完成平均每年4%的年度节能指标。中国计划到2010年总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将提高到10%, 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2亿kW, 到2020年增长到3.6亿kW。

风电装机保持强劲增长

我国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已超2亿t标准煤, 氢气年产量已近900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氢气生产国。2004年至2007年年底,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加了437%, 而中国更是猛增了77倍, 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风力发电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国家安排的风电设备研发项目, 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提供了技术支持。2006年,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kW, 2007年装机容量更达240万kW, 今年仍然保持着同样强劲的增长。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逾1 500万kW。我国已经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氢能开发走在世界前列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 储量丰富。“十五”以来, 我国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给予了稳定的支持。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氢能技术和系统技术开发课题, “973”计划设立了氢能基础研究项目。“十一五”科技部又分别在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氢能主题和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中, 安排了一批氢能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课题, 在氢能及基础设施技术、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中取得了实质进展。中国在氢能开发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 近500辆各类电动汽车构成了奥运中心区的“零排放”, 近百辆混合动力汽车、近千辆燃气汽车实现奥运场馆交通“低排放”, 清洁交通成为“科技奥运”的一大亮点。

生物燃料可望规模生产

我国积极推进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 清华大学开发的甜高粱乙醇生产新技术和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 以甜高粱、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小桐子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正在开展小规模试验, 这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积累了经验。到2010年, 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t, 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t。与此同时, 部分企业正在研究开发以秸秆、木材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可望在2010年前后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农村家庭沼气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 篇10

关键词: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近100年来,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 中国的气温上升幅度更加显著。同时, 气候变化并非完全是人类活动的原因, 它还受自然周期性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受自然和人类双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有自然的原因, 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温室气体、CO2排放, 气溶胶等。同时, 人类活动的影响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两方面。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增排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工业化起步阶段, 主要是轻纺工业, 它的能源强度很低。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主要指重化工工业、冶金、石油化工。第三阶段是工业化成熟阶段, 以产品设计、组装、深加工为主导, 能源强度开始下降, 到后工业化阶段, IT、服务业为主导, 能耗也随之降低。

温室气体并不仅仅是CO2, 还有CH4, NOx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其中,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 约占63%, 在大气中维持数十年才能自然地被其他的物体所分解。

2 CO2排放的形势严峻

1995年, 中国煤炭占能源的比例接近75%, 2007年为70%, 同时, 石油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 随着天然气、水电、核电所占比重的增加, 使得中国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 但目前, 中国CO2排放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目前, 中国排放的CO2主要来自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2003年到2006年的4年里, 中国能源消耗超过了之前25年的总和, 现在是7×1012 kW, 而在21世纪以前只有2×108 kW。2007年中国CO2的排放量为59.6×108 t, 超过了美国的58.2×108 t, 居世界第一。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 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1/3, 其中的2/3来自中国。2006年中国人均CO2排放量是4.32 t, 到2008年已经接近5 t, 超过世界平均值的4.18 t, 是印度的3.7倍。

3 高耗能工业节能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到21世纪初期, 中国300 MW以上电机组占总电机组的比例由20世纪末的40%, 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目前, 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的能耗比美国要低2个百分点。中国的电解铝技术也居世界前列。目前, 中国大型电解槽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大型电解槽与传统的电解方式相比可以节能5%。

以平朔矿区为例。平朔矿区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受邓小平邀请投资的1个大型露天矿区, 产煤接近1×108 t/a。平朔矿区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开采的煤炭进行选择。精煤运到市场上去卖, 中煤和煤矸石就地发电, 并把发的电应用于开矿和选煤, 整个矿区不需要外面的电。粉煤灰去除硅以后, 进入电厂变成电解铝, 所得到的铝和硅还可以制作硅铝合金, 整个产能不向外排出废物, 全部内部循环利用。

4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首先是要节能、提效、减排, 所有的行业都要节能提效;其次是煤的洁净化燃烧, 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风电和太阳能是不稳定的, 具有间歇性, 且调整、转化的过程中还要耗电。核能是最稳定的。中国的核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百分之一点几, OECD国家是22.2%, 最高的是法国, 核能比例达到80%。所以, 核电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十二五”节能减排重在结构节能 篇11

“十一五”的前车之鉴,就是要避免前松后紧。

指标分解“跳起来够得着”

指标分解是节能减排第一道不得不做的题,也是一道比较难做的题。“十一五”初期,中央分配指标时,各地都没有经验,有些地区的指标报得很高,但到了“十二五”,这种情形不再出现,大家都会压低。哪怕只有一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和中央也会讨价还价。

中央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目前,节能指标已经分解完毕,分为10%、15%、16%、17%、18%五档。各地的指标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一定是“跳起来够得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耗降低也大。中西部地区降幅则相对较低。如上海要下降18%;北京要下降17%;而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则是最低一档,仅下降10%。

结构调整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结构调整,而节能减排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据我们到各地调研可以发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成效与当地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正相关。如果一个地区领导高度重视,在当地进行经济活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那么该地的节能减排工作就做得好,否则,进展就比较缓慢。节能减排绝不是单靠能源管理部门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最大的不同,是要突出结构节能。节能有三方面: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十一五”期间,技术节能效果显著。通过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来节能。譬如,同样发一度电,过去需要350克标煤,现在只需要333克标煤。这样,1度电就少用了17克标煤。

到了“十二五”,依然要三方并举,但结构节能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三产”要调结构。调高第三产业,例如“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要提高。因为这些产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价值高,但能源、资源消耗低。

在同一个产业内,也需要调整结构。比如在农村地区,从单一的粮食加工业到精细粮食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内部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同一个企业内,产品结构也需要调整。比如传统钢铁制造业,中国钢铁产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了,但为什么还要进口钢材?因为有些高端钢产品,我们自己无法生产,只有进口。如果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生产出替代进口的钢材产品,就可以增加附加值,降低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节能从“千家”到“万家”

“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下称“行动”),针对的是高耗能行业中的高耗能企业,如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规模以上的独立核算企业。2004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万吨标准煤以上,共1008家。

这一行动成效显著,提前超额完成。2008年提前完成原定节省目标1亿吨标煤,2010年节省了1.5亿吨标煤。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与行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象扩大了,不仅是工业企业,而是把用能大户也拉了进来(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和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方案的提出,推动了“万家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欧债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使得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很不确定,中国的产品出口将受到直接影响。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结构调整、发展节能减排的良好机遇。

当我们的经济快车疾驰的时候,节能减排就像红绿灯和斑马线,对这辆车的运行进行约束,防止跑偏。“十二五”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像一场田径比赛,要跑五圈。头一圈跑得慢没有关系,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后面赶上问题不大。(本刊记者胡雪琴采访整理)

记者观察:

2011年节能减排失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派出24个核查组分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核算各地上半年污染减排情况。结果显示,三项指标[化学需氧量(COD)、SO2、氨氮]减排良好,但氮氧化物不降反升,增排了6.17%。

氮氧化物为什么会不降反升?从源头来说,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是两大主力。对燃煤电厂来说,需要通过脱硝减排,但脱硝装置的安装和运行,电厂积极性并不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主管部门将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脱硝电价来予以推动。

机动车作为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户,首次被纳入约束性指标管理范围。在全国各省(市)中,北京市表现最好,唯一实现了氮氧化物同比减排,经验就在于实行了机动车摇号限购。

杨宏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部分省份进展不错,但有些省份由于一些原因,实现年度目标面临一些压力。”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距离全年要完成3.5%的任务差距较大。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发改委因此初步提出了2012年的基本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低碳节能减排 篇12

据悉, 从安徽省政府获悉, 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工作任务。

据了解, 《方案》从严格“双控”目标责任、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抓好抓实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夯实节能工作基础7个方面入手, 明确目标、路线图及责任部门,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努力打造生态强省。

《方案》明确, 2014年安徽将完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2015年在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 再淘汰一批炼钢、炼铁、水泥等落后产能;继续提高天然气使用比重, 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到2015年,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

上一篇:学生就业师德下一篇:低位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