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师德

2024-10-22

学生就业师德(精选12篇)

学生就业师德 篇1

就业力一般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 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报告显示, 近年来,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增长, 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 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现象, 许多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用工荒”, 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罕见的[1]。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就业率背后, 是有着诸多原因的。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甚至直接与企业签订定向培育计划, 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日常教学。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更强调动手能力, 多技能发展, 多证制毕业, 所以用人单位更欢迎。同时与普高生相比, 高职生更注重实际, 更有吃苦精神与奉献精神, 愿意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 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就业定位更加准确。但也要看到, 受高职生来源的影响及进入高职院校后教育内容、时间的原因, 导致高职生自身人文素质的局限如就业后劲不足;创新性不强;意志品质的自觉性不均衡;有新观念、新思想, 但识别能力差等问题。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有效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对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这种联系是绝对的, 是发展的。师生之间相互影响, 这样一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 是渐进的, 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状况[2]。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 这样一种培养是多方面的, 当然包括学生的就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培养是暗存着推动性的作用的, 并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 那么他长大成人后, 终于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时, 或许会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理想追求[3]。高职生年龄正处在职业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 特别是职业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最主要的, 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来影响社会。一批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学生走向社会, 生活在社会之中, 虽然他们还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以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来影响社会, 一般地讲, 教师培养出具有什么样道德素质的学生, 都会由学生带到社会上产生影响, 同时, 社会也会对高职生进行检验, 学生的就业素质将会得到全面的检验, 学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对职业热情与忠诚等就业素质必将显现无疑。

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教师的自身调节和对学生的调节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既互为补充和影响, 又起促进和激励的作用。道德自身要求教师按道德规范做事, 忠于自己的职业, 履行教师各方面职责, 同时对学生履行教育的职责, 而前者本身也包含了后者, 所以是互为补充和影响的。教师的身份必然要求其把潜性的道德属性转化为对学生的教育成果, 即其就业本领和成才几率。中国当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

教师道德本身也受这种效果的反作用影响, 当学生的就业素质提升或所获得的成就较多时, 道德的作用得以体现, 并将得以扩大[5], 以继续这种行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花10年时间, 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尤其是那些自身人格存在问题或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概括起来说, 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角度而言,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良好的师德可激励高职生就业的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诺曼说:“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 他们将为此愿意伴随你前行。”[6]由此可知“热情”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其实, 没有什么事情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渴望与热情, 那么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 就会自觉自愿地听从你的开导, 并把你的激励化为鞭策进步的力量, 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 包括就业在内。热情是与人生观、价值观相关联的, 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表现, 它来自人们对目标的感觉, 但其本质则通过自我的内心活动逐渐实现。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促进教师成长是引领教师从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走向指导学生学习, 服务学生发展, 管理学生成才的动力。优秀教师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点应该就是热情。美国教育家贺瑞斯说:“从来不去尝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老师, 就像是捶打一块冷冰冰的铁。”[6]要给学生一份热情, 教师必须具备百倍的热情;要给学生一份自信, 教师必须具备百倍的自信。

二、良好的师德可培育高职生就业的适应性

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即个人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只有适应良好的个体才能顺利成长与发展, 反之,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职业适应是一个人的职业活动起点, 任何人的职业开始都是从职业适应开始的。通常来说, 一个人职业适应时间上的长短和能力上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从业的顺利性与最终的效果性。从身份与年龄的角度而言, 高职生的就业都面临一个不小的转变。为尽快完成职业适应, 顺利从一名高职生转变成为一名供职者, 首先要树立职业意识, 其次要认识职业角色, 最后应实现角色转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离不开良好师德教育的培育。

三、良好的师德可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稳定性

麦可思最新的一期调查显示, 高校专业越多, 就业越差。此项调查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85所高职院校, 对6.3万名2009届毕业生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大类较多, 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所降低。所办专业大类在5个以下的高职院校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92.3%;专业大类在5-10个的高职院校为90.4%;而专业大类在10个以上的高职院校为89.4%。调查还显示, 就业质量低会影响到工作的长久稳定性[8]。当代社会, 一个人一辈子坚守一个岗位是不太现实的。但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是不利于高职生专业技能的发挥和技能发挥而带来的成绩的取得, 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当今社会, 校园并非一方净土, 教师也经常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 人生观、价值观、师德师风都受到了很大冲击。教师既是师德的化身, 又是传承美德的使者, 他用自己的美德和学识赢得社会的尊重, 感化和影响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 “信其师, 才能行其道”, 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作风。良好的师德在促进高职生就业稳定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推动社会就业向着稳定性方面发展。

四、良好的师德可催化高职生就业的应变性

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曾与人搭档演出传统剧目《战马超》, 周饰马超, 搭档饰张飞。两人功底深厚, 配合默契, 每次演出都能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有一次, 饰张飞的搭档上场时忘记了戴胡子。周提醒对方道:“你小子嫩着呢, 连胡子都没有长, 也敢跟我斗?快回去叫你老子张飞来!”搭档大吃一惊, 一看自己果然没戴胡子, 知趣地边走边说:“我回去叫我爹爹来, 看你怕是不怕!”戴上胡子后一出来就说:“好个马超, 只会欺侮三尺小童, 有本事跟我大战三百回合。”言罢, 两人策马扬鞭, 刀来枪往, 直杀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看惯了这场戏的票友刚才的纳闷一扫而光, 还以为改剧本了呢, 剧场里响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其实, 这原本是一场失误。可是, 因为演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 比原剧本还美几分。一场戏尚且如此, 人一生当中更需要各种应变职业需要的能力。大学生就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现代化的生活和工作, 没有谁能逃脱“本领恐慌”的心理和现实压力。事实上, 解决这个最为严重且实在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妥善把握一个“变”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应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帮助学生克服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等心理障碍。因为时势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事态在变, 人们赖以存活的工作更在变。成功的应变者不但通晓工作场合中竞争对方的出手, 而且更通晓如何应手。这就是做工作干事业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大智慧。

摘要:师德, 是教师应有的道德规范, 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教师的自身调节和对学生的调节两个方面。从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角度而言,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师德可激励高职生就业的热情;可培育高职生就业的适应性;可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稳定性;可催化高职生就业的应变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提升,就业力

参考文献

[1]谢洋, 张仙凤.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N].2009-06-15.

[2][4]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81, 95.

[3]李元授.思想道德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335.

[5]于泽滨, 王泽普.师德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3:31-32.

[6][7]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8-99.

[8]麦可思.北京日报[N].2011-01-05.

学生就业师德 篇2

做为一名普能中学教师,从教十二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我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全部都倾注在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我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追求上进,努力钻研,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不断修养自已的职业良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注意研究和把握语文教学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会研究每一节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深度反思,与教师们共同研讨。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落实三个方面:情趣、感悟、拓展。用课前三分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就不用反复组织教学,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我认为点燃课堂上的第一把火至关重要,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大量的游戏、故事、猜谜语和小活动组织教学,每当在课前三分钟时看到孩子们从内心迸发出的激情和满脸绽放的灿烂笑容时,我满腔欢喜,如果达不到此效果,下课后我会反思改进。借助语文的视角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情趣并能改变生活的品位;善于发现学生的阅读特色并强化为学生感悟的自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注重引导孩子们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渐渐呈现,悠扬、动听、朗朗的读书声在我班四处回荡,沉浸在书海中的我是多么享受!每节课及时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口才训练、写作训练、古诗词诵读、经典美文介绍、学生习作交流等等,得以在平时的课堂中健康生动地开展,因此同学们的想象力得以提高,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远。

同时,我也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它学科的特点、价值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对学生开设的其它功课都下过工夫研究,几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很少偏科。我还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经常结合语文教学跟学生讲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我还结合我镇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经济强镇做贡献,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以身作则,关爱学生

在教育学生时,我始终把理解、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后进生,坚持倾注更多的爱。有一名男生,学习很差,经常打架闹事,家长经常打骂他。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我就多次找他谈心,为他补习功课,并多次通过家访做家长的工作,这个学生终于变了,不仅逐渐改掉了坏习气,还经常做好事,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还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异给他心灵造成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并拒绝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对此,我从不灰心,而是付出极大的耐心,平时认真观察这名学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还经常打电话劝导他、鼓励他。使他受到强烈震动。他愧疚地说:“老师,从今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动吧。”从那以后,他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系统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主题教育,做到了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班队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十佳”、“学雷锋”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在学生中开展了“自立”、“自强”活动,班队活动思想性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论师德与学生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师德修养;博学多才;心灵距离;师生关系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良好的师德关系是建立最佳师生关系的基础,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提高师艺,升华师技。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我們应如何提高师德加强与学生的关系呢?

一、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

学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摇篮,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只要我们用耐心、宽容、理解、关怀、善待学生的每一点错误,适时的表扬、鼓励,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会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献身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们知道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并不因学生的毕业而终止,而是在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并影响到其子女和社会的其他人。

二、必须做到博学多才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方面,每次备课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了解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把握重点、难点,尽量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道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吸取新信息、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新课程教改的浪潮已经铺天盖地而来,如果死守自己所谓的教学经验,抱残守缺,必定会落后于新形势,被新时代所淘汰。

三、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师爱上,我们要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换位思考对待每一位学生。诸如,学生有依恋的需要,老师要善于用一个眼神、一声鼓励、一个赞许给他们以满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的情感基础。关心学生的生活,力所能及地为家长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给学生更多的微笑、理解、尊重,不羞辱、不嘲笑学生、不随便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教书育人,只有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四、必须热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因此,教师的教学观、自我定位、素质要求、学生观、教材观以及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无不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新课程要求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分数指标”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重新确立教学观念,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式,从管理者传授知识改变为参与者共同探究知识,改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定位在学生之中,构建一个民主平台,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与研究,使师生关系正常、和谐的发展。

总之,我们应以端正的师德师风向学生、向社会展示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全面践行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8月31号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所提出的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目标而努力。要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具备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的能力,为教育事业迸发出强大的教育能量,让我们广大教师用自己的爱,唤醒孩子们的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

[3]曲铁华.高效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4).

[4]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8).

[5]王伟.师德的重要性.魅力中国,2007(5).

学生就业师德 篇4

一、高校教师师德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高校学生仍然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生活, 他们没有和社会有过多地接触, 这就导致他们对社会没有清晰以及足够的认识,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出现困惑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就十分明显。因为, 教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都会有这种类型的学生进入社会, 从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可见, 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进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高效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这一角色, 把内在的道德水平转变成对大学生的教育成果, 也就是学生的就业力和成功几率。所以说高校教师师德在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师使得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师德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良好的师德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热情

“教学热情”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表现, 也能直观地体现教师的师德。只有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才能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思维, 倾听教师的指导, 把教师的鼓励做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并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为自身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热情是一个人生活、工作态度的外在体现, 是和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密不可分的。怎样才能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是教师良好师德的表现, 能为大学生树立标杆性的道德榜样,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热情。

(二) 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应变能力

人的一生会出现很多变故,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 环境、时势、生活, 这些都在时时发生变化。而有的人在面对变化时, 由于应变能力很低, 就会产生痛苦、迷茫的情绪。具体到大学生就业而言, 工作的变故也会有很多, 所以, 如何降低因变故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就成为了摆在高校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由此可见, 教师这一职业担子比较重, 因为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同时, 还要对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有效指导, 而学校对教师在关心学生生活的方面并没有硬性要求, 这就取决于教师的道德水平。从上述内容可以明显地感知, 良好的师德对大学生就业的很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大学生就业的应变能力的提高上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 良好的师德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提升

有的时候, 很多大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 就会选择跳槽, 但是如果大学生跳槽的过于频繁, 不仅不利于用人单位的稳定发展, 更不利于大学生本身的实际经验的积累, 也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所以教师应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 关注他们内心的需要, 如果发现问题, 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困惑和生活中的困难。这就间接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提升。虽然教师可能会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因为教师也同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 但是既然是作为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就应该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要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作为人生前进的方向, 用自己的良好品德感化学生, 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从而间接促进了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提升。

(四) 良好的师德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高校学生都需要经历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的转变。只有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才能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实现顺利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所有人的职业发展过程都是从适应开始的, 而每个人对职业工作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的差距, 也直接影响着他们职业发展的顺利程度和效果。良好的师德对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从而使得大学生还在大学期间就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在工作之初就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校教师师德在对学生就业力提升上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高校对教师的师德没有具体和硬性的要求, 因为师德属于道德层面的东西, 无法统一标准。但是高校教师, 不能因此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应时刻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作为人生前进的方向, 用自己的真心去教育学生, 感化学生,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和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汪卫.徐宁宁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与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0) .

[2]瞿鹤鸣, 吴佳.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

师德师风建设学生问卷 篇5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现制定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请同学们在下面几项内容相应的()里打上“√”。谢谢!

你所在的班级:______________ 1.教师对你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 关心()一般()不关心()2.教师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是()否()3.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 文明()不文明()4.教师是否会讽刺挖苦学生: 会()不会()5.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着装等)是否具有表率作用:有()没有()6.教师是否有酒后上课或上课吸烟的现象? 有过()从未有过()7.教师是否会在课堂内接打手机? 经常()偶尔()从不()8.教师是否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存在()

不存在()9.教师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存在()

不存在()10.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 按时()不按时()11.教师是否按时批改作业?

按时()不按时()12.教师是否存在不批改作业现象?

存在()不存在()13.教师对你的作业是否进行过面批? 有过()从未有过()14.教师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无偿辅导: 会()不会()

15.教师是否进行有偿家教现象? 有()没有()16.教师上课有误迟到早退现象? 有()没有()17.教师有没有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现象? 有()没有()18.教师有没有擅自向学生收费现象? 有()没有()19.你最喜欢的老师是()原因: 20.你最不喜欢上的课是()原因: 21.老师是否存在坐着上课的现象? 有(老师)没有()22.老师是否存在上课经常自行或放与教学无关是视频?

有(老师)没有()23.你认为教学最认真的教师是()

24.您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优,即9 0分以上();良,即75—89分();较差,即60-----74分();差,即60分以下()

用高尚的师德塑造学生的灵魂 篇6

关键词:高尚;师德;塑造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在我们国家里,人们又把教师称作百花园中辛勤的园丁。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为了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培养本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发展教育能力。这是改善劳动工具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劳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其次,一个教师要保持威信,首先就要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业务水平永远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一个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品格等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只有经常严格剖析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保持在“良好”水平上,始终受到学生的爱戴。如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就会使威信得而复失。有素养的教师能被学生看作楷模、理想的榜样,从而产生处处向教师模仿的意向,使教师的示范可以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那么,教师怎样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到“师诚”

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集中表现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而勤勤恳恳地工作上。分析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工作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年龄、性别不同,但他们都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党、对社会主义赤胆忠心,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为名,不为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艰辛。虽然年华流逝,但他们毫无怨言,从不惋惜,甘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们的实践说明,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伟大意义,只有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这种“蜡烛”精神。

在教师优良的性格品质中,特别要指出的是诚实和正直。伟大的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个“诚”字。“诚”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支柱。鲁迅称颂藤野先生就是一位具有这种品格的老师。鲁迅晚年,深夜写作疲倦时,抬头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便激起无穷的力量,点一支烟继续奋笔疾书。藤野先生为什么对鲁迅有这样经久不衰的力量,除了藤野先生的挚爱之情外,他的诚实正直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师表”

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本人的品质和教师的榜样作用。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是以身作则的典范,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典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唐代的韩愈也主张“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育“其身亡而其教存”。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思想品质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特殊意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观察证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影响很大。所谓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这些成语都能说明榜样作用之大。所以一个教师要教育好学生,他必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各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做到“师爱”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用自己的爱生行动为后人留下师德风范。如孔子就很爱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冉伯牛患了恶疾,别人不敢去看他,孔子不但去了,还执手安慰他。鲁迅先生在“四·一二”白色恐怖中为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学生,当面怒斥国民党特务。后营救无效,他愤然辞去教务主任和系主任职务。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他们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责任感和关心爱护下一代的真挚感情揉和在一起,倾注在千百个孩子身上,精心哺育着下一代。可是也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总是爱不起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教好课就行,甚至认为学生是“好粮食不吃”,对他们客气一点,他们就会“蹬着鼻子上天”,不服管。这说明,在我们的教育站线上,有的人对师爱问题存在着相当错误的看法,必须予以纠正。

教师的爱,着重体现在热爱后进生上。一般说来,后进生由于学习差,行为习惯不良,受人歧视,得不到同情,所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对教师存有戒心,抱着回避或者对立情绪。要想打开生锈的门锁,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教师的满腔热情的爱心。下面是模范班主任刘纯朴教育后进生的“秘决”: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刘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精神甘露去洗涤精神污垢,用心灵温暖去医治心灵创伤。有人把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归纳为“三步曲”:第一步,关心他。设法先从感情上使他消除对老师的怀疑和对立情绪,确信老师是善意的。第二步,帮助他。初步建立感情后,就要帮助他明是非、辨美丑,提高思想认识。第三步,向他提出要求。还有人总结了这么一个公式:关心——知心——交心——贴心。集所有转化后进生工作经验之大成,那就是用温暖、尊重、信任去点燃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火焰,帮他们驾起“信心之舟”,与昨天告别,勇敢而坚定地驶向新生活的彼岸。

让学生沐浴在师德的阳光下 篇7

教师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爱学生, 严字当头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一朵花都有享受阳光的权利, 爱生乃立师之本。关爱学生、诲人不倦是高尚师德的核心, 是教师崇高思想品质的具体体现。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以慈父、慈母般的深沉的爱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要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后进生、困难生和有缺陷的学生,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 学会自强, 笑对生活。

“高山之巅无美木, 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 伤于多阴也。”教师要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统一起来。严出于爱, 爱寓于严;严慈相济, 宽严适度;严而不凶, 宽而不松;细微显真情, 爱在无私处。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 要循循善诱, 耐心启发, 讲清道理, 说明利害,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信服, 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古人说“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因此, 教师要以好的言行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 做到言传身教, 表里如一,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 教师也一定不能做。如果言行脱节, 说做不一, 教师在学生面前就会失去威信, 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就难以做到令行禁止, 最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 率先垂范。做到修身力行, 勤奋守节, 文明诚实, 惜时守信……力求达到人皆仰止的道德境界, 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作出榜样和表率。

三. 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教师职业清贫, 生活辛苦, 工作枯燥, 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从事教育工作是无法担当和坚守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对教育工作真挚的深厚的感情, 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 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 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 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做铺路石子, 做登高梯子, 做引路火炬。要有黄牛一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骆驼一样坚韧不拔的毅力, 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用心血和汗水培英育秀, 用青春和爱心谱写教育的华章。

四. 钻研业务, 提升能力

教师是以自己的知识、品德、才能来造就和培养学生的。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知识在不断更新, 信息在日益加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 及时学习,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 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从而达到驾轻就熟、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境地。正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如果缺乏广博的知识, 不仅不能有效地教育好学生, 不能教好有关课程, 而且还会在学生中降低威信, 削减教育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是道德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 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 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班主任的师德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在育人、育心专业劳动中的集中体现。

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 篇8

一、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调查

为切实理解新时期大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内容, 便于有针对性的规范师德建设, 本次调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6大方面调查学生对师德建设内容的认知和反馈。本次调查, 师德建设覆盖范围不仅包含大学生对一线授课教师的师德认知和要求, 还包含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实验管理人员等和教学相关的一切广义教师队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90份, 其中有效问卷469份。

二、学生视角下的师德规范内容

从反馈的内容来看, 学生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师德建设内容的框架, 但在某些具体细节上, 随着新媒体及电子文化的出现, 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总体来看, 受调研高校学生对师德内容展现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生活关心、教学内容。89.34%的受访学生把教学态度列为教师体现师德的第一要素, 83.3%的受访学生把教学理念列为教师体现师德的第二要素, 教学方法被列为第三要素。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及教师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分列师德展现的第四、第五位。但两者之间学生的选取趋向没有明显的差距, 数值差距不到2个百分点。教学内容被排在教师体现师德的最末位, 受访学生选取比例为53.94%, 与第一要素教学态度相比数值低30%以上。

受调研高校学生视角下师德内容的具体体现事无巨细, 教师队伍在授课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均是师德的体现, 课前准备、课中讲授和课后总结均有所涉及。课前准备包括: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备课和教案是否准备充分, 是否和学生进行课前沟通, 是否随意调停课等;课中讲授包括:授课态度是否认真、授课内容是否合理且重点突出、课堂管理是否严格、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思想引领是否适当、是否采用普通话授课、个人形象是否得当、授课材料是否齐全、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当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新颖、课堂是否随意接打电话、上课有无迟到早退等;课后总结包括:作业布置是否合理、作业批阅是否认真、实验报告是否及时反馈、习题答案是否解析清楚、考题是否难易适当、考题是否泄漏、监考是否严格、授课学时是否合理、是否敬业爱生等。但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手段、还是丰富的教学内容, 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一位教师师德的具体内容仍然是教师的教学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课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师德规范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原因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网络教学平台、飞信、微信、易信等的广泛应用, 实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实时无障碍联系, 师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了传统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虽然将近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上课玩手机的经历, 但仍然表示希望教师从严要求, 肩负起课堂管理的责任。同时, 学生还将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科研岗位等都列为师德建设范围。

三、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

1.师德规范建设基本标准。学生视角下的师德建设基本标准并没有因为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而有所改变。宏观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使得教师对师德建设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汹涌而至的经济浪潮影响下, 部分教师不自觉的用新的社会标准审查自己的本职工作, 并以新的价值坐标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 原有的价值取向发生倾斜, 更多地关注工作付出与经济回报的关系, 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悄然滋生蔓延[1,2]。但对于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思想与理念中师德标准的定义与框架, 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有改变。形成了师生对师德标准认知的误差。

2.衡量师德规范的第一要素。学生视角下教学态度是衡量教师师德规范的第一要素。教学态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教学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表现为对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意识三方面。教学认知制约着情感, 继而制约着相应的教学行为倾向[3]。因此,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与否, 从而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个性化的行为包括:唤醒、赏识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缓和他们的焦虑感, 形成并巩固他们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为依据, 以此为基点做好教学工作, 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习惯, 激发学习兴趣。

3.师德规范下的沟通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广泛运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多元化, 建立了多维的沟通交流方式与渠道, 获取了立体的教育空间。新媒体的外延范围广泛, 包含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手机报纸、移动电视、微博、微信、播客等。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具有无界性、迅速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特点, 基于这样的特点, 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追求个性思想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4,5]。据调查, 很多教师对于新媒体的了解和使用落后于青年学生, 教育时间还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 新媒体的教育功能还没有被合理利用与充分发掘。但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这种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不能满足于以往的传统手段, 必须改变观念, 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 要求教育工作者作出积极的应对与改变。

四、小结与建议

目前,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 但专门针对师德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完善。明确的制度规范是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保证, 各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 使教师的道德行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 同时以此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奖惩长效机制。

中国的师德建设自古以自我修养为主, 通过“身正是范”来影响学生。同时, 大家对教师也一直以“为人师表”为师德标准, 要求教师时时、事事、处处不仅要“学高为师”, 更要“德高为师”。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注重个人业务技能发展, 更要求教师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自律、自控的内在规范和约束。同时教学单位及教育管理机构应大力倡导良好师德风尚, 优化德育环境, 营造教育诚信良好氛围。通过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 师德建设大讨论、师德先进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 宣传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事迹。让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深化与完善师德建设和师德建设内容。同时, 应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如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 扩展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实现多维度无障碍交流, 使师德的体现变得立体多维化, 公开透明化, 同时具有可监督性。

参考文献

[1]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 2007, (2) :123-125.

[2]余仕鹏, 温晓兰.谈高校师德建设的“几个底线”原则[J].艺术科技, 2014, (3) :327.

[3]雷艳生.浅谈教学态度影响教学质量[J].黑河学刊, 2012, 174 (01) :143-144.

[4]江国云.以人为本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 26 (9) :34-35.

学生就业师德 篇9

“师德”则是这两个字的解释含义的综合,师德是教师职业集团的道德,即是这个行业的品行、行为准则。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

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时刻不容缓,它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深化高等院校队伍建设的总枢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对大学生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实施高等教育中,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科研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德育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而被他们模仿,教师的求知精神,行为作风,处世方法乃至气质、性格、习惯等都在对学生时刻发挥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教师没有学问,德育的“德”是苍白的,“育”是无力的。从幼儿园的儿童到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人格的“向师性”的倾向。自古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人师表,锐意改革、是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体现。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

“师德淳厚,永泽桃李”,在当今科学文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除了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外。更要运用自身的知识、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教具来影响教育学生,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以更加高尚的人格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教学工作中的研究者,做学生的楷模。

二、教师的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的平等民主的教育对象论,他认为不论贫寒、贵贱,年龄、国别等差异,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把形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看作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而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寻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的教育行为。

学生的个性不同,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个别引导,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大学生发展的标准,势必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因为,新的教育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让所有的学生同乘前行的车,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促使其全面发展。

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创造,学会竞争,学会关心,学会协作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积极主动的探索一条适合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德育工作道路。

三、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剂作用

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他应满腔热忱,率先垂范,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可愿意学,才能学的好。

其次,教师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同情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同时教师要有进取心。

孔子认为谦虚是教师应有的道德素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博学的老师,也有不知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不耻下问”,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要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因为教师角色带有教者和学者双重身份,应不断的在教与学中转换与调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不仅如此,“教育者也要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一个有抱负的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不但要创造出一流的学生,而且也要创造出一流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树立挑战意识,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修复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更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用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位学生,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以符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品德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优秀的人才,完整的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高等教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五、结语

科技革命的新时代世界性竞争和较量,集中表现为人才素质的较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数亿的优秀中华儿女,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在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高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高校教师责任重大,必须强化师德观念,细化师德规范,优化师德机制,净化育人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乐教勤业。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摘要: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师德是教师形象之本。它决定着每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制约着每一名教师的教育行为规范, 是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能力。因此, 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言谈举止等方面来阐述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德建设,大学生,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梁作甲.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 2010.

[2]王风竹.浅谈高校师德建设[J].濮阳教育学院学, 2000.

[3]雷兰菊.浅谈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冯传亭.高校师德建设问题.遵循原则和长效机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5]杨春茂.高校师德建设要强化制度保障[N].光明日报, 2005.

学生就业师德 篇10

一、大学生的违纪行为总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迟到、缺课、旷课人数不断增加。

2、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3、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4、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二、大学生违纪行为的外部因素

大学生违纪行为归根到底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违纪行为产生的根源, 外因是违纪行为产生的条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存在着负面效应, 使一些人产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重索取、轻奉献,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 又是家里的独苗, 吃穿用都追求名牌, 攀比心理严重。考试作弊、偷窃、酗酒、迷恋电子游乐场所等违纪行为就随之而来。

1、校园不良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视机、电脑、电话等先进文明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些不健康的电子读物、淫秽光碟流入校园。加之,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较差, 学生在这些先进技术文明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下, 不能区分其中良莠。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 酒吧等场所荒废了学业, 容易引发赌博, 上网成瘾, 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

2、父母的影响。学生父母自身素质、价值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少数家长自身思想意识差、素质不高、不注意言传身教, 或自身行为不检点, 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

三、违纪行为的发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关联

青年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但一部分学生心理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 有时正确深刻, 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 有时主观片面, 反映出他们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矛盾, 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国内对大中专学生违纪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的文章有不少。大都先列举违纪行为的表现形式, 再分析其内外因, 认为心理因素即内因是违纪行为产生的根源。但笔者作为多年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 总结在实践中处理的学生违纪行为的成因, 认为心理因素并不是导致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原因, 而整个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班集体的班风建设, 才是影响学生违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师个人的素质与违纪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 教师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我们不断强化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理念。一些教师尤其是辅导员, 工作不深入, 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不能防患于未然。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教师上课即使不点名, 学生也是全勤。相反, 有些教师上课, 学生对他的意见很多, 都不想去上他的课, 经常缺课、旷课, 导致最后考试抱着侥幸心理想通过作弊来完成该门课程。“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陈伟光教授曾讲道:“学生打瞌睡原因有四:学生生理疲劳、老师上课语言平淡、课堂设置不合理、老师没能深入浅出地表达。”。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叫言传身教, 在实践中身教的影响远远大过了言传。

(二) 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现在高校的教师们教学任务也重, 科研任务也不能松懈, 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务职称的提高, 许多事情方方面面都要耗费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培养成才的精力势必会减少, 放松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要求, 有的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处事不公;有的对大学生缺少起码的尊重,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何谓人才, 德才兼备是正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高校辅导员的责任, 而且也是每个任课教师的职责。

(三) 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不敢要求过于严格, 对出现的违纪行为也不敢管。原因是每个学期学生们要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收入和年度考核。有些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 在教学评估时会被学生打很低的分数, 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反之, 有些教师上课和学生嘻嘻哈哈, 学生迟到旷课也不加制止, 这样的教师反倒在评估中学生打了很高的分数。所以高校既要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估, 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 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五、加强师德建设可有效预防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

(一) 加强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要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师德的内容应该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现代化是人才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教师的培养, 现代化赋予师德建设新的内涵, 教育要想率先实现现代化, 重要的标志是树立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教育整体形象, 教育整体形象的形成, 不可或缺的是教师的师德形象。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 生长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都和我们上学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针对这些个性鲜明的教学对象, 就要求教师们要与时俱进, 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喜欢的潮流, 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教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育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强调了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 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现代社会, 在校学生受到的社会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等越来越大。大学生一些违纪行为的出现, 有些也是因为遇到挫折无法自我排解, 心理不能承受才发生的。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 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而且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具备心理教育能力, 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用自身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带动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师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授业的功能将减弱, 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将成为师资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三) 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严格执行学术道德规范, 查处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加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 敢于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及时制止, 批评指正。

学校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 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 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 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 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 自己必须关心他人, 爱护学生。在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上, 美国各高校注重平等和双向式, 特别尊重学生自主权, 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作用。斯坦福大学早在1921年就实行了“荣誉制度”, 新生入学要在该制度的誓词上签字, 因而该校任何考试均不设监考教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 增强自我意识, 同时建立了学生和老师间的相互信任。学校的许多管理制度保护学生的自决权、隐私权和言论自由, 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必须是平等和相互尊重。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国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作为大中专学生的行为规范, 以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与教学秩序。但是违纪行为还是时有发生, 毕竟规范是字面上的是条文, 它能否内化为学生自我规范、自我意识, 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现代的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目标,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调整和规范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因此, 大中专学生的管理应由他律管理逐渐向自律管理转变, 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调控, 才能避免行为的无序, 才是形成正确行为方式的关键。

对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桂恒社:《高校学生违纪行为的成因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07期。

[2]王勇健:《大中专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方法初探》, 《广西高教研究》, 2001年12月第6期。

[3]曹晓军:《试析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年第1期。

让高尚的师德师风渗透学生的心田 篇11

一、技工院校学生与教师风貌现状

部分在校学生因家庭环境较好,生活较富足,在校期间不注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一味追求享乐;不注意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一味地依赖他人。他们就业后,面对陌生的环境、机器的噪音、浑身的油污、艰难的高温高空作业、强大的劳动强度、狭窄的宿舍、较低的试用期收入等问题,他们选择退却,不能真正走向独立的生活。这不仅影响了自己和家庭,更对社会带来不稳定的隐患。

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贫困家庭,却没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良机,正所谓“人穷志短”: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任何学习动力,整天吊儿郎当,不思进取,昏昏然耗费着每一天。更有甚者,断然摆出一副拒绝学习的态势,错误地把“求学”理解成“老师求学生学习”。每当面临考试,他们往往以侥幸的心理,将及格的希望寄托在作弊上,不能作弊时,就会毫不脸红地保持卷面的“清白”。不仅欺骗老师,欺骗家人,更是浪费着自己的宝贵青春。

而作为教师,既应教书,又该育人。然而,现实情形往往不容乐观。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人们的经济意识、金钱意识急速膨胀,教师亦未免遭受冲击。相当数量的技校教师在社会经济深度转型、社会生活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因教师岗位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清贫,不情愿一味固守教师岗位,就会不安于做本职,而是想方设法寻求第二职业,以求更丰的收入,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再加上某些“资格较老”的在职教师过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出现只靠“吃老本”的教学现象。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的兴起并深入发展和教师收入的相对失衡,导致部分教师将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看做纯粹的金钱行径,更有甚者则是“挣多少钱干多少活”,于是,那种亟需的积极向上的热情、踏实、孜孜以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如点燃的烟一样逐渐丧失,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荡然无存。教师既不爱岗,也不敬业,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想。部分资深的老教师认为“革命”几十年,再努力也不过如此,而有些青年教师则认为寒窗十几载,却得如此清苦。这些思想都严重地动摇着师德师风的建设。

二、师德师风的建设

教师要把学生培育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须从师德师风上做起。

1.社会方面

教师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科技强国中所做出的贡献应得到社会上的认同,并受到应有的尊重,全社会形成共识肯定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为教师充分发挥其才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点。

2.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自身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意识,深入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激发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努力拼搏、刻苦攻关,把热爱学生,敬岗爱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教书育人而乐、而傲。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感情的纽带,对学生耐心说教,时刻输送一股暖流,以融化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冷漠之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上进心,并要放开手脚,充分鼓励、信任学生。切忌摆架子、耍威风、恐吓、挖苦、辱骂、讽刺、随便指责,需要给学生自由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使其既摒弃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又能抑制傲慢骄横的行径,逐步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崇高思想道德情操。

3.学校方面

学校应旗帜鲜明地对教师在政治思想上、道德素质上、教书育人水平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教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定其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个尊师重教,能切实促进教师团结向上、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全面发展的和谐环境,增强学校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4.学生方面

作为在校的学生,应具有时代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不枉青春,好好地把握时机,奋发图强,掌握技能。只有使自己的脑袋从根本上“脱贫”,才能在日后为社会,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致富。正所谓“穷不学,穷不断根;富不学,富不长久”。

5.多方位做好“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是一个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转化情况,直接影响着该班整体效果。一个班级总体上是由三部分同学组成:成绩和表现好的、一般的以及不太好的。笔者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对“先进”部分,如制定了学期单科前五名、总分前十名的同学给予一定奖励的制度,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产生较大的动力;对于“中间”部分,鼓励他们向“先进”靠拢;而对于“后进”部分的学生,首先对他们的称谓绝对不出现“差生”字样,以不伤害其自尊心,然后结合往届已走向社会的学生的经历,使他们体会到在学校好好学习、掌握技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动之以情,认识错误。后进生的表现多为迟到、早退、学习懒散、纪律松散、不思上进等。而他们往往又千方百计寻找各种理由、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过错。例如本班罗治水同学,长期在家与父母有抗拒情绪,笔者通过详细了解,分析其心理主要展开“父母挣钱的艰辛,供自己读书的不易,家人的期望,老师的关心”等方面进行感化,对他时刻输送一股暖流,使他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根本性错误,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我形象,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该同学能够主动给父母打电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2)晓之以理,提高觉悟。有道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例如本班有位学生刚入学时无心求学,意志消沉,还经常违反纪律,笔者通过多次与其单独推心置腹地交谈,讲明不思进取,违纪等的利害关系,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从被动的认识变为自觉的改正,本学期理论科目总成绩由上学期的第36名上升为第15名。

(3)注意表扬,激励士气。关注后进生的言行,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适时地加以赞扬、鼓励,使他们的长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帮助他们及时树立起上进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斗志。

(4)提高期望,不断进步。在后进生有意识地认识并改进自己缺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向更优秀的同学靠拢,增加前进的动力,同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确定更高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中成长。

(5)“先”“后”互动,互相促进。要求班里的先进同学伸出友谊之手,与后进生谈心,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自觉地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在良好的氛围中互相促进、健康成长。

诚然,我们技工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战略基地,是培育建设种苗的育床;而师德师风则是育床里的气候环境与养料,其作用不言而喻。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学生就业师德 篇12

更快、更好的发展教师的师德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 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 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教师问题时, 强调尊师重教的同时提出了“四点希望”, 从敬业 (社会责任) 、勤业 (治学态度) 、创业 (创新精神) 、乐业 (道德情操) 等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道精髓, 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这为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自我建设明确了方向, 指明了道路, 对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先进性教育要求, 本人进行一次师德问题的专题调查, 通过认真分析与思考, 认为在师德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当前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继续教育等任务十分繁重, 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力不从心, 出现职业倦怠, 从而精神不振。

2. 缺乏事业和社会责任感, 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的私心杂念过重。

3. 师表意识淡薄, 思想境界不高, 教师工作比较浮躁, 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不强。

针对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 我深深的认识到, 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师德建设为核心, 切实提高与改善师德。因此, 一切建章立制, 奖惩严明的刚性制度只有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师德建设靠强制手段不行, 单靠灌输也不行, 只有靠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 才能使教师对师德规范产生认识, 激发起教师的师德情感, 形成师德意志, 最终落实到师德行为中去。

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1.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要教育教师葆有“三种情怀”。提高师德修养, 要教育和鞭策教师必须永葆对教师职业有感情, 对教育对象有热情, 对待生活和工作有激情的三种情怀。教师不能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而要做为一项事业去追求, 去倾注感情, 爱岗敬业, 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 对学生尤其是对待“偏常生”, 需要永葆持久的热爱, 是师爱情怀的升华, 也是对教师师德的根本考验;做为教师始终保持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心态, 犹如燃起的一团火, 辐射学生, 温暖学生, 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的价值。

2.对待缺乏责任感和追逐个人物质利益, 要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 做到安于平凡, 淡泊名利, 育人为乐。

在教师岗位上, 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 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不求闻达不慕名利, 不慕富贵, 甘为人梯, 乐教勤业, 以平常人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实实在在的做事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

3.对待师表意识淡薄和思想境界不高的, 要帮助指导, 使其勤奋好学、虚怀若谷。

要教育帮助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认真钻研业务,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形成相互激励,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热爱学习, 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二、大学生素质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修养决定着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提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深入调查,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存在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

1. 动力不足, 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 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2. 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就业压力过大, 形成学生极端自私思想和功利意识严重。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目前大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却出现许多问题。这必须要引起我们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追根溯源下, 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对策如下:

1.针对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和社会责任感, 要教育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修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校在大一时, 就加强教育,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多元化,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的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生活,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帮助学生进行早期规划, 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对待缺乏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要帮助指导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扎扎实实提高业务能力, 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传统美德的教育。此外, 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专业基础、专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与主动参与能力。

3.针对就业压力过大造成学生极端自私思想和功利意识严重, 要教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提倡自主创业。

教师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 学校要改变自己的课程设置, 多开设一些社会企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课程, 以利于实现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快速的群体, 大量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 并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思政工作应充分展示为人师表的扩展效应, 将主流的、健康的教育主题向学生展现, 对大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学校的成功教育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 对于教师, 其师德建设是关键, 对于学生, 提高思想素质是基础。这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 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同时, 不断检讨自己, 为共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彦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系列主题教育[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144.

[2]张革, 王秀彦, 高春娣.以主题教育为载体, 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8) :32.

[3]沈杰, 郭华茹等.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83-86.

[4]王凤琴, 李秀梅.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3) .

[5]査晶.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平台[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8) .

上一篇:110千伏东石变电站下一篇:低碳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