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出口问题

2024-09-23

学生就业出口问题(精选7篇)

学生就业出口问题 篇1

在当前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背景下, 为及时了解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笔者在江苏南通、扬州、常州、无锡和苏州等五市选取了50户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企业开展了一次就业状况的调查。调查样本企业包括大型企业6户, 中型企业25户, 小型企业19户;其中一般贸易企业 30户, 加工贸易企业20户;调查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玩具和电子原器件等在江苏省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四个行业企业户数分别为10、18、10和 12户。

一、劳动密集型进出口企业就业现状分析

(一) 劳动密集型行业增本减利因素增多, 样本进出口企业就业人数总体有所下降

本次调查显示, 截至2008年3月末, 50户样本企业就业人数累计69866人, 同比下降1.81%。其中高达36%的样本企业都判断本季度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时仍然有4%的企业预期下季度就业人数将继续下降。

在被问及影响企业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时, “企业销售收入的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管理水平的变化”、“企业发展前景”、“汇率变化”和“员工劳动技能的变化”分别以24%、18%、18%、14%、8%和8%的比例位居各因素前六位。据调查企业反映, 外部需求放缓、资源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快速升值、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出口退税调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货币政策从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一系列不利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增收增利因素的相继出现, 给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销售、成本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不少企业出口订单减少、销售增速下降、利润增长缓慢, 行业增长受到冲击, 进一步影响到行业就业。值得注意的是, 加工贸易企业由于“两头在外”, 就业情况受汇率影响不大, 而一般贸易企业对汇率波动更为敏感, 调查显示, 30户一般贸易企业中, 13%的企业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首要因素为“汇率变化”, 高于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二) 因技术水平的差异, 劳动密集型行业间就业变动有所不同

劳动密集型行业间, 技术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就业人数下降不明显。以纺织业和服装业为例, 根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工业景气监测结果, 截至2008年3月末, 纺织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1.35%, 服装及纤维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还略有增加。而技术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最为明显, 2008年3月末, 电子原器件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降幅达10.73%。这一方面说明技术水平不同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使得不同行业劳动吸纳能力有所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 行业工资水平差异和销售利润率的差异对企业就业的影响尚不明显。以电子和纺织业为例, 根据工业景气监测和本次调查结果, 截止2008年3月末, 电子行业平均工资水平、销售利润率分别高于纺织业340元和1.54个百分点, 而就业人数下降幅度却高于纺织业9.58个百分点。

(三) 劳动密集型行业内部就业吸纳能力分化明显, 就业人数趋于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转移

调查显示, 截至4月份, 76%的样本企业实现盈利, 18%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从行业内部来看, 企业盈利水平分化严重。以纺织业为例, 被调查的10户纺织行业样本企业利润率平均水平为0.31%, 其中最高水平达8.44%, 最低水平仅为-87.26%。企业盈利水平的分化, 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调查情况来看, 10户纺织行业样本企业中, 利润率水平较高的4家企业, 就业人数均比年同期有所增加, 而利润率水平居最后的两家纺织企业就业人数均比去年同期减少, 其中亏损最严重的常州月夜灯芯绒有限公司不得不“主动减员”。调查同时显示, 一方面, 30%的企业反映劳动力市场上“供小于求”, 另一方面, 8%的企业反映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 反映出因竞争的加剧,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工吸引力有所差异, 就业人数出现向利润率较高、待遇较好的企业转移的趋势。

(四)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 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

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职工的各项权益得到落实和保护, 同时随着物价上涨, 每年的社会工资指导线都在提高, 均促使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截止2008年3月末, 高达52%的样本企业工资水平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50户样本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达到2573.79元, 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3.82%, 员工奖金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0.64%, 三险一金费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86%。通过走访纺织类企业了解到,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对单个员工的支出平均增加了300-400元/月, 用工成本保守估计同比提高了20%以上。

二、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加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接单报价的难度, 企业不敢接单, 对企业就业形成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 样本企业出口依存度高达73%, 在被问及影响企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时, 高达42%的企业选择了“汇率变化”, 在各因素中居于首位。尤其是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而言, 企业出口受汇率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影响面高达46.67%。据企业测算, 人民币每升值1%,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将达2-3%。由于企业出口一般都是提前3-6个月接单, 到期后交货, 而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给企业接单报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在接订单报价时既担心报价过高价格竞争优势殆尽, 又担心报价跟不上汇率涨幅而导致亏损, 这种背景下, 不少出口企业不敢轻易接单, 采取了“大单改小单、长单改短单”, 甚至被迫放弃了一些贸易机会, 直接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就业。

调查同时显示, 由于江苏省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生产的产品通常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 附加值低, 缺乏自主品牌, 产品同业竞争较为激烈, 导致江苏省劳动密集行业企业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来转移汇率风险。调查显示, 12%的样本企业“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44%的企业“议价能力很弱”。随着人民币继续呈上升趋势, 部分企业原有接单出现亏损, 企业利润受到明显影响。

(二) 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形成较大冲击

调查显示, 样本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仅为4.01%, 其中纺织业平均利润率水平甚至不到1%, 表明江苏省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在进行着微利经营, 而去年以来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等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加上原材料价格加速上涨、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共同作用, 迫使原本利润空间就很微薄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得不推迟或者取消出口订单, 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增长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就业。据企业测算, 年初以来, 出口退税调整、利率上升、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 影响利润增长大约10-20个百分点。

(三) 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均衡, “主动减员”和“用工难”现象同时存在

由于江苏省劳动者总体文化素质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工人短缺, 直接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低端就业岗位供给要远大于需求, 而中、高端就业岗位则供不应求, 人才供应结构的不均衡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产品更新换代、技术设备升级的需要。在企业技术水平更新提高的过程中, 一方面是企业“主动减员”——低端劳动力被淘汰, 另一方面是“用工难”——高中端劳动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调查显示, 4%的企业通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替代了部分低端劳动力需求, 14%的企业就业受到劳动者技能的约束。在就业人数下降的19家企业中, 分别有10家、9家企业反映“用工难”、“主动减员”是就业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走访企业了解到, 随着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产品和技术更新的日益加快, 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 “用工难”、“主动减员”将继续从两个方向影响就业。

三、政策建议

(一) 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金融服务

要结合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情况, 给市场一个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信号, 不应按市场想象的空间和幅度调整汇率。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坚持循序渐进、适度稳步原则, 当汇率大幅波动时, 央行要进行适当干预, 防止剧升急降、大幅波动, 让人民币汇率小幅度、逐步、有过渡时间的调整, 给企业适应汇率变化的空间和时间。

要改进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理财服务、结算咨询服务, 尽量减少升值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 注重政策搭配, 处理好宏观调控与促进就业的关系

要协调好宏观调控与促进就业的关系。把握好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调控力度, 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区别对待, 对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补偿和政策优惠, 如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进行回调、加快退税速度,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更新予以资金扶持, 对吸纳劳动能力强的小企业提供贴息贷款,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等。

(三) 加强政策引导, 控制调控节奏, 给企业缓冲空间

要通过政策宣示或舆论暗示, 引导企业政策预期, 给企业预留政策调控的空间和时间。要防止各项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叠加影响, 要适当放缓劳动密集型行业调控节奏, 让企业有一个逐步适应、循序调整的过程。

(四) 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 缓解人才结构性失衡

一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 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应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 建立起以职业学校为核心, 以各类培训机构为辅助, 高中低级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 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结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二要加大政府投入, 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行政府补贴和助学贷款制, 切实提高日益增多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的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富华.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 2007, (4) .

[2]徐卫中.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外汇[J], 2007, (12) .

[3]张春清, 王鲁摈, 曾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西南金融[J], 2007, (12) .

[4]张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江苏利用外资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J], 2007, (12) .

鞋业出口贸易及出口市场问题研究 篇2

1 鞋业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0年中国海关总署网站统计数据

从纵向上看,我国鞋类出口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1978年,我国的出口排名在世界第34位,出口总额不到200亿,鞋业出口贸易处于萌芽和起步的初级阶段;②改革开放之后,整个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鞋业出口贸易也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到200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鞋业出口国,直至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鞋业出口国之一,改革开放至2007年这段时间为鞋业出口贸易的黄金时期;③2008年鞋业出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复苏,各主要贸易国掀起了抵制中国鞋制品的狂潮,我国的鞋业出口贸易正在经受着“冰与雪的考验”。

注: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注: 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海关总署网站统计数据

从横向来看,2008年中国鞋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市场,欧盟是第二大市场,出口到这两大市场的金额占中国鞋类出口总量的50%以上;尽管2009年市场重心发生了部分转移——东盟逐渐取代欧盟的市场地位,但美国仍然是我国鞋制品出口的第一大买家。

结合贸易方式来看,发现鞋业出口正在由加工贸易的方式转向一般贸易。根据中国鞋网的统计资料,2009年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鞋60.9亿双,增长5.2%,占同期我国鞋出口总量的74.5%。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2.1亿双,下降17.5%,占14.8%。

2 鞋业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

中国鞋业出口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出口市场比重倾斜度过大,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据环球鞋网的数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对美国出口鞋17.3亿双,下降10%;对欧盟出口13.4亿双,下降3.4%;对东盟出口7.6亿双,增长61.5%;对日本出口5.2亿双,下降2.1%。上述四者合计占同期我国鞋出口总量的53.2%。尽管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迅速,但由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极大地抵消了增长的效果,最终鞋制品的出口量基本保持在去年的水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深化,欧美等市场的消费能力持续萎缩,直接影响了我国鞋业的出口。据统计,国际上已经有10余家大型鞋类零售企业宣布倒闭,其中包括美国鞋类连锁店Shoe Pavilion、运动鞋品牌连锁店Foot Locker等老牌公司。随着外部市场需求的持续下降,我国鞋类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引起一些贸易伙伴的关注与不安,贸易保护主义也纷纷抬头,中国鞋制品的出口接连遭到欧盟各国的反倾销和抵制。2008年以来,俄罗斯采取了措施严厉打击“灰色清关”,对我国鞋制品的出口造成了相当的阻碍。2009年3月,欧盟针对我国皮鞋延长反倾销措施15个月,并征收反倾销税;2009年5月1日,欧盟委员会开始执行《要求各成员国保证不将含有生物杀灭剂富马酸二甲酯的产品投放市场或销售该产品的决议》,严厉禁止进口鞋中含富马酸二甲酯;近日欧盟为鞋履生态标志订立颁发准则,修改一系列产品释义以及订立新准则。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我国鞋类产品遭到美国和欧盟的扣押超过了53起,再加之某些国外媒体近年刻意渲染所谓的中国“毒鞋”事件,不仅阻碍了我国鞋业产品提升国际地位,而且也直接对出口形成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势抬头,加上出口市场结构的失调,严重制约了我国鞋类产品的出口。

2.2 出口增长、经营方式粗放,鞋制品出口企业利润增长缓慢

从环球鞋网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鞋制品出口主要依靠数量拉动,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自2000至2009年,我国鞋类出口数量由39.7亿双增加到81.7亿双,出口金额由98.5亿美元增加到265.7亿美元。其中,塑胶鞋的出口占近6成且持续增长,皮鞋出口显著下降。2009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塑胶鞋39.7亿双,增长6.9%,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量的58.9%,比去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价值93.5亿美元,增长2.3%,均价为每双2.4美元,下降4.3%。同期,出口纺织材料制面的鞋11.8亿双,下降0.8%,价值33.8亿美元,增长4.6%,均价为每双2.9美元,增长5.4%;出口皮鞋7.4亿双,下降23.2%,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量的11%,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价值69.5亿美元,下降15.6%,均价为每双9.4美元,增长9.9% 。可见,数量与金额的增长是同步平行的,金额的增长是由数量堆积而成的;出口的鞋制品中,高附加值(皮鞋)和中高价位的鞋类正在逐渐减少,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制约。事实上,据网上的相关数据,除皮鞋外,2009年我国鞋制品的出口单价均在2.5至3.3美元/双的水平,出口利润一般在5%-17%不等。

据估算,与2007年相比,2009年全国整体制鞋业成本上涨达20%左右,使众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此外,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国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一些优质原料、研发设计、核心技术以及国际品牌、市场营销等增值较大的部分还是要依赖外国。

2.3 缺少优质的自主品牌,产品档次低下

我国出口的鞋类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运费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成本优势有所削弱。另一方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平稳,而同期我国鞋类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印尼和巴西等国货币对美元均大幅贬值,加之越南、印度和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具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鞋类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相对弱化,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巨头相继宣布缩减在我国的采购计划。[1]

在国外,只要提到“中国制造”,“中国城”,外国消费者就好联想到一家家廉价贩卖店和堆在地上的粗制滥造的低价品。如果想给家中添置摆设,绝不会想去购买“中国制造”。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所引以为傲的OEM生产形式,造就了“中国制造”低价劣质的形象。然而这种OEM方式除了初期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优势外,还容易导致厂商为了争夺利润过度进入市场,从而诱发恶性竞争,使得行业利润空间减少;此外,这种OEM方式还会扼杀企业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变成单纯的“加工机器”,始终无法建立和维护自主品牌,难以脱掉低档次品的帽子。

2.4 “非市场经济”的软肋

作为一种政策手段,一些国家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采取歧视性政策,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比较”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倾销。虽然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有所改变,但仍进行严格审查。譬如欧盟在1998年4月通过了反倾销修正案,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仍在个案处理的基础上审查我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修正案中又针对我国提出市场经济的五条标准。又如澳大利亚虽然从1996年起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仍视中国为“转型市场经济国家”,有条件地将“市场经济国家”待遇适用于中国,具体做法是“有条件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仅适用于来自中国的成品产品,不适用于半成品。[2] 这对我国鞋制品贸易无疑是极大的阻碍。

3 实现鞋业出口发展的新出路

为了保护鞋产品的出口动力,从2009年6月1日起我国将鞋类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为15%,这确实对鞋企度过难关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促进作用(2009年鞋制品出口量与2008年的基本持平能证明这一点)。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周边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把制鞋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如越南、印度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其制鞋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导致我国鞋类产品的成本优势不断被削弱,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巨头相继宣布缩减在我国的采购计划。目前新兴国家制鞋行业发展迅速,如越南制鞋企业总数已达2万余家,2009年其鞋类产量已列世界第5位,在世界10大皮鞋出口国中越南排名已升至第4位。

在强手如云的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制鞋业和鞋制品贸易公司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寻求新的出路。

3.1 继续拓宽外销渠道,“内外兼修”改革营销方式

作为鞋业出口大国,国际贸易的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始终不可忽视,暂且不论外贸依存度的利弊程度,毫无疑问,拓宽外贸渠道、扩大国际贸易的规模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商务部的相关发言人表示,商务部一直非常重视中国鞋产品出口问题,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研究运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已安排的轻工产品促进资金,支持鞋类企业开展贸易促进活动。目前,此资金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中,具体使用方向主要定位于扶持鞋类产品出口销售渠道的拓展,主要用于涉及研发能力的提高,出口营销方式的改革,行业标识的海外注册和推广宣传,行业操作规范的研究、制定、推广等项目方面。这些无疑有利于鞋类出口企业走出困境。

此外,作为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大国,潜在的消费能力是空前巨大的,任何其他国外市场都难以与如此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相抗衡,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减少鞋制品的出口压力和相对剩余[3]。改革以往的出口换汇和出口赚退税的营销理念,消除低价倾销的影响,彻底摆脱行业内部为了挤占国际市场而形成的竞相压价怪圈,树立生产为大众化的消费服务的观念,通过资助有关行业中介组织邀请国际知名营销大师授课等方式,向企业宣传现代营销理念,加速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国外成熟销售网络、设立专卖店等方式,创建自有销售渠道。实现营销观念的“出口”——不将全球市场截然分开,而是将其看成一个总体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生产—营销—消费—扩大化生产—……的营销方案,以彻底告别生产与消费的脱节,摆脱生产的盲目性。

3.2 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突破国外贸易限制措施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帮助我国皮鞋行业应对和跨越这些措施,商务部组织轻工商会和中国皮革协会编制了皮革及皮革制品出口技术指南和出口鞋类技术指南。

从我国鞋制品所遭受到的贸易壁垒种类来看,反倾销和环境质量标准是遭受次数最多的非关税壁垒,这两种贸易壁垒都对我国的出口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不同的是,前者主要以“低价”为特征,后者以严格、繁多的技术性标准和环境指标为标志。要彻底克服这些壁垒,除了积极应诉和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告别低价促销的营销模式。[4]

3.3 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和做强品牌

我国鞋制品一直都没有能够引以为傲的自主品牌,大多数制鞋商都实行和推崇OEM方式,满足短暂的眼前利益。而据统计,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3年,品牌生命力往往不足2年,令人忧心的是,当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左右。自主品牌的缺失和创新能力薄弱程度可见一斑。

世界名牌HogoBoss的精美衬衣在美国售价达130美元,而其中60%以上的利润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我国制造商在耗费大量资源所赚的加工利润仅仅只占产品总价值的10%不到。在中国加工生产的鞋印上NIKE的品牌标识后可以卖到500~2 000元,利润可达200%~300%,而事实上,加工企业仅仅攫取了10%左右的利润。由于缺少自主品牌,我国企业只能处于外贸分工的低端,利润空间始终无法实现大幅度的提升。要想使“中国制造”告别粗制滥造和低价劣质的糟糕形象,必须下决心加大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

事实证明,自主品牌从建立到维护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印象,往往需要20年的时间,确实也是相当不易,所需的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一旦形成自主品牌,这种名牌的影响力往往会比组建20家营销公司带来的效果更明显、更久远。为了长期的利益,为了提高企业创新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建立自主品牌呢?

参考文献

[1]中国鞋网.中国鞋类出口数据分析报告[EB/OL].(2010-02-22)[2010—07—10].http://www.cnxz.cn/news/201002/22/182237.ht ml.

[2]佚名.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EB/OL].(2009-06-17)[2010—07—12].http://hi.baidu.com/21dakai.

[3]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J].中国经济周刊,2008(11):48-49.

出口骗税问题及防范剖析 篇3

一、出现出口骗税的原因

1. 高额经济利益的诱惑

如今的社会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 进出口贸易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国家在出口贸易中制定了高额退税制度,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产生了从中捞钱的念头, 他们无视法律的威严, 视国家利益与不顾, 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私揽钱财, 这都是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

2. 各部门职责不清、配合不力不能实现信息即时共享

关于出口退税的程序涉及的部门和管理范围太复杂, 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就目前的情况看, 虽然现在各个部门已经对出口骗税的行为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因为打击的力度和管理的不完善, 加上各个部门权限分工不明确, 各自为政, 反尔信息没达到及时共享, 分析查处, 所以对打击犯罪还是停留在防范阶段。

3. 海关对出口货物的查验率偏低

因为国家要鼓励出口贸易, 只对进口贸易设定了严格的关卡, 在出口贸易方面的检查和过关政策都非常的简单, 现在的出口货物都是有报关代理公司接手, 在海关方面就是对出口项目采取的提前录入的方式, 在每次出口金额在10万美金的情况下, 海关是用随机抽查的方式, 但真正被抽查到的不到千分之一, 对一些预备单证像贸易合同、货物原产地证明基本是免于审核的。由于海关对出口的检查简单, 查处率低, 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二、出口骗税问题现状

出口货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出口货物免征国内或区内间接税和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或区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一项税收制度。国家制定这项优惠政策额目的为了让我们出口的货物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因为我们保证了出口货物的售价不包括出口税或只有少量的出口税。同时还可以避免出口贸易的重复收税, 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

出口退税的方针是1985年开始实行的, 到了1998年, 我国曾经三次将出口退税率提高主要就为了防止那年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国, 保护我国的经济地位, 和应对通货膨胀。出口退税的政策有力的保护了我国的经济地位, 维持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可是, 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这个政策偷税骗税, 各种投机的方式层出不穷, 有的出口的货物是一些废品或无用处的东西, 依次来骗取退税, 有的是假装出口, 只将货物在海上游一遍, 根本没有出口, 还有的是虚报谎报出口额, 骗取多余税款。更有甚者利用骗术, 制作利用假发票套取征税证明或者伪造出口产品专用税票。比如在1989年广东省新会、台山两县的11户外贸企业就采取伪造出口报关单、进货发票等退税凭证。骗取退税1650万元。1993年。广东、湖北等十几个省市的不法分子开具假发票、假征税证明的货物金额达26亿元, 应退税额4.92亿元。

三、出口骗税的巨大危害性

出口退税推动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同时推动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它与我国的税收政策有所关联, 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中性税收,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 一直以来出现的出口骗税, 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 将出口贸易推向反面发展, 恶化了我国的税收管理形象。

1. 出口骗税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我国从1984年实施出口退税以来, 曾经有几次出口骗税的高峰期,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例如, 以“4.20”骗税案和“12.9”套汇骗税案为例, 其中“4.20”骗税案中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9亿元, 税款2.7亿元, 已查明出口企业“购进货物”价税合计11.2亿元, 税款1.62亿元, 已退税6580万元;“12.9”套汇骗税案中查出套汇和涉嫌套汇金额22.4亿元, 涉及税款7905.44万元, 其中已退税3044万元。这几个案件只是一小部分, 在新税实施过后的现状看, 关于出口骗税和偷漏税所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2. 出口骗税弱化了退税的中性税收作用

在1994年, 我国实行了新税制, 出口退税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出口退税本来是有利益出口贸易, 竭尽所能的发挥中性税收的作用, 帮助我国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却有些适得其反, 引起了大量的出口骗税的现象, 使得出口退税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起到拉动国民竞技队作用, 制约了接下来的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执行, 加之有关出口退税的政策一直在变动, 让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经济管理提出疑问, 国际组织也产生质疑,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国际经济形象。

四、我国当前出口骗税的主要特点

1. 骗税地域范围扩散化

假如先前的出口骗税还是在小心翼翼的进行的话, 现在的发展情况已经是“百家争鸣”的状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 沿海地区的出口骗税的情况得到了缓解和控制, 可是大陆地区的出口骗税情况越来越严重, 而且已经有慢慢地向内陆地区发展的趋势。

2. 骗税手段隐蔽化

现在, 违法分子在出口骗税方面已经开始由以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慢慢地向前面几个阶段转移, 最明显的表现是, 将专用发票的造假向前面阶段转移, 特别是增值税发票的作假, 从以前的在退税申报环节的作假前移到在生产过程中作假, 与此同时, 违法骗税分子为了躲避税务稽查部门, 很多不存在的或虚假的供货企业故意捏造的生产场地有广泛渠道进货的假象。征税作假的程序也前移了, 以前的不法分子都是在申报退税的时候以伪造、涂改专有税票的手段来事实骗税, 现在的税务部门的治理力度在加大, 所以, 很多骗税分子通过少缴税或“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的方式骗取专用税票来达到骗税的目的。

3. 骗税犯罪网络化、团伙化和智能化犯罪趋势明显

现在很多犯罪团伙都是网络化经营, 同时伴随着和内外勾结的情况。实际上, 很多骗税案件的发生, 都和行贿、受贿、职务犯罪有关, 有的政府官员包庇犯罪, 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也不严格执行, 有的还和不发分子内外串通, 互相勾结。其实不管哪个阶段, 都有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与犯罪分子狼狈为奸, 一起骗取国家财产。说明我国在打击这种犯罪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

五、对防范出口骗税的几点建议

1. 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出口退税的电子技术监控

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对出口退税做了很严格的管理, 不仅建设和施行了严密的信息监控, 还将国家和税务机关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横向或纵向的管理机制, 更加确保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为我国对用电子技术管理税收的方式接触比较晚, 没有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作用, 早先阶段, 用电子技术管理出口退税的方式还是很缓慢的, 就连最基本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认证管理系统都不完善。我们应当对出口退税管理完善。目前, 我国应该尽快地建设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方式, 但是一定要做到实际可行, 不能只是在表面上利用数字化,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 将出口退税的全过程由电子计算机监控和制约管理。

2. 要综合治理骗税行为

因为我国的经济水平还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 所以出口骗税的行为频频出现, 再加上我国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在道德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认识, 为了防止和打击出口骗税的行为, 我们国家应该提高公民的素质道德教育, 再者还要完善法制, 加强在这方面的法律完善, 严格查处企图出口骗税的企业和个人, 打击这类的不法分子, 让这些骗取国家钱财的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我们国家要实施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方式, 加大打击力度。就拿在检查出口退税的程序上来说, 我们可以让税务机关和海关一起也参与到检查和打击这类犯罪当中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 不仅可以资源信息共享, 还可以在专业上互补, 同时要形成一个提前的预警机制, 将犯罪分子的小把戏一攻即破。除了对本地方的治理。对于那些出口骗税的多发地, 像沿海城市之类的地方, 比如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海关就实现了联合合作的方式来打击犯罪, 互通消息, 严格控制。

3. 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 加大管理力度

对出口退税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 我们国家的海关、银行、税务机关的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是很重要的。但是想要进行密切的合作, 各部门之间要严格遵守本部门的制度, 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 才能最终做到密切配合, 团结协作管理体系, 才能未雨绸缪, 提前防范。海关是进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管理检查部门, 海关应和税务部门紧密的配合, 打击治理骗税份子, 银行应当认真履行资金监控职责, 严格检查资金存货。同时还要加大外贸主观部门对进出口企业的管理, 禁止出口企业从事“四自三不见”的买单出口。对外汇进出的管理也要加大力度, 狠狠地打击套汇、逃汇的不法行为。最后, 各个部门之间要建立信息的共享, 要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一手信息的结果。

4. 建立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

有关出口退税的管理机制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责的, 比如, 德国在征收增值税收入和退库方面都是由联邦财政和州财政共同负责的, 此做法可以完全的调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的积极性, 德国的退税政策实行教好, 在我们国家以前也采取过这样的方式,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 我建议, 我们可以恢复这种做法。要合理地调整地方财政基数, 要和地方供得益, 可以全方位的调动地方政府对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让中央和地方形成统一战线, 减少骗税情况的发生。

六、总结

宁夏大米出口问题法律研究 篇4

一、宁夏大米出口现状

(一) 我国大米出口总体状况

2015年4月, 自中国进口大米的国家和地区中, 按金额排名第一位是韩国, 数量为21, 897.0吨, 金额为1, 725.8万美元, 平均单价为788.1美元/吨;第二位是巴基斯坦, 数量为2, 117.4吨, 金额为788.1万美元, 平均单价为3, 721.9美元/吨, 第三位是香港, 数量为1, 737.1吨, 同比下降30.7%, 金额为148.2万美元, 平均单价为853.1美元/吨。①

(二) 宁夏大米出口情况

宁夏大米产量丰盈, 以品优质佳而著称, 齐备了“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优点, 且蛋白质、脂肪含量尤高, 极富营养价值。用其蒸制的米饭, 洁白如脂, 粒粒晶莹, 粘而不腻, 油润香口, 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可媲美共荣。特别是青铜峡市叶盛地三一带的“叶盛白皮大稻”, 加工后的精米, 光映半透, 粒腴丰盈, 更是珍品。

清朝时期, 大清皇帝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在宁夏银川停留数日, 在此品尝到宁夏地三大米, 给予很高的评价, 特地钦点宁夏青铜峡叶盛地三的“西夏贡米”为朝中主食, 后又将其钦点作为朝中贡米, 宁夏大米为清廷贡米由此得来。

然而荣冠加身的宁夏大米并未因此而走的更远, 自1997年至今宁夏大米仅有的出口记录只有两次, 一次是2009年产自灵武市昊王米业有限公司的500吨优质大米, 经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 在蒙古国通关, 这是宁夏大米继1997年出口以后, 时隔12年重返国际市场;另外一次是, 2011年初, 中粮公司成功竞标韩国进口大米合同, 中标2万吨的订单, 由中粮米业 (宁夏) 有限公司加工生产, 经宁夏检验检疫局检验, 分11批出口韩国。可见宁夏大米出口在近20年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针对宁夏大米出口的状况, 分析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宁夏大米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法律问题分析

(一) 出口配额限制

由于大米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出口商品, 在中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经济贸易部发布的《出口商品配额管理办法》中将其计划在配额管理目录中, 以便管理全国大米出口贸易, 《出口商品配额管理办法》规定:享有进出口经营许可的企业, 在近三年内的商事经济活动中无违规行为的出口企业, 可以提出出口商品配额申请, 由地方管理企业向主管地方对外经贸部门提出配额申请, 再由地方主管外经贸部门对申请企业进行审核、汇总, 最后按外经贸部要求, 逐级上报外经贸部。

每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 出口配额申请人向出口配额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出口配额的申请, 其他时间出口配额管理部门不予受理。经过审批出口配额管理部门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的配额分配给配额申请人。如此严苛的管制程序, 使得本就闭塞落后的宁夏企业和宁夏大米走出国门尤为困难。

(二)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以保护环境、有限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名, 通过制定一系列高于国际公认、苛刻的的环保标准, 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 从而达到自我贸易保护的目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德国、法国人在购买物品时均会考虑所购买产品的环保标准, 由于其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较强, 使得绿色贸易成为各国自我保护的砝码。

美国曾以中国大米含有三聚氰胺为由, 退回中国的大米浓缩蛋白,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美国等其他国家阻挡中国大米、农副产品及延伸产品入境的重要理由之一。

(三) 入世承诺条件限制我国大米竞争力

1.关税总水平下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降低关税, 这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表明我国致力于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经贸合作, 这也成为限制我国大米在国际上竞争力一个方面, 但好在已于2010年全部履行完毕。

2.取消出口补贴

2010年, 我国加入WTO后, 承诺对所有农产品不再给予出口补贴, 而其他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并未停止给予这项补贴, 都不同程度地给予政策扶持,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 (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 更是大量给予出口补贴。尽管目前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国已达成共识, 取消所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 效果不是很好, 在未来的几年里, 对宁夏大米的出口还有一定影响。

三、应对宁夏大米出口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 取消大米出口的国营贸易管理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施, “一带一路”地区大米出口数量达4, 238.5吨, 成交额1, 028.9万美元, 有效带动了中国大米的出口, 然而宁夏优质大米要想搭乘中央“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贸易发展, 必须取消大米出口配额限制及国营管理, 宁夏大米要想走出去必须向其他拥有大米出口配额的企业购买配额, 这使得大米成本增加, 使得利润减少, 一些企业一开始就退缩在购买配额之外, 这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影响宁夏大米走出国门。

(二) 规避绿色贸易壁垒,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由于近年来经济萧条, 受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 导致国际大米贸易市场不稳定, 起浮较大, 各国为保护切身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在此种形势下, 各国采取一系列苛刻的、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措施及超出发展中国家能力、技术水平的绿色环保环境质量标准, 用于限制一些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大米进口该国, 此措施便是绿色壁垒政策。2001年加入WTO后, 中国取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的权利, 在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和交流立法过程中, 中国在国际上有了知名度, 可以合理表达自己的要求, 并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反对那些滥用国家权利的行为, 维护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公正公平, 发达国家对我国设立的贸易壁垒, 我国将诉诸贸易争端委员会, 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 拓宽国际市场, 实现产品多样化

宁夏企业还应不断强化市场占有率, 进一步开拓市场, 坚持多元化、多途径市场战略, 通过第三方等网络平台, 为宁夏大米开辟全新的销售平台与出口渠道。各大米生产和经营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 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同口味、不同品种、不同质量的优质大米, 提高宁夏大米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众所周知, 日本稻米举世闻名, 但是日本的企业还在不断研究适合新的人群的稻米品种, 例如适合于糖尿病人、适合三高人、适合于心血管病人的等。据统计, 全球大米交易量约为2600万吨, 占全球总产量的6%, 商品交易量较低, 许多大米进口地区如中东、非洲基本上不产粮, 属于大米净进口的地区和国家, 对国际市场的大米依赖程度较高。因此, 中国应针对不同国际市场开展不同的营销方式和策略, 特别是亚非拉等小份额地区。

和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等知名大米相比, 宁夏大米出口所受影响较大, 宁夏大米属一年一季稻, 生产成本偏高, 与其他省份的大米相比, 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如今国际大米市场竞争激烈, 宁夏大米应在充分发挥拥有优质的大米品质的同时, 提高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迎接挑战。在出口大米同时, 按一定工艺和操作流程, 生产出满足工业、食用要求的各种大米制品, 如制作方便米饭、营养米汁等, 走向国外更大的世界。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大米产品的附加值, 还可以增强宁夏大米产品国际竞争力, 得到更丰厚的利润, 还可以带动宁夏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宁夏企业要加强农企合作, 科技兴企, 共同开辟崭新的国际市场。

(四) 加强农企联合、产业化经营, 创绿色品牌

2010年7月13日, 宁夏大米品质突显精品高端的特色, 国家农业部给予宁夏大米一项最高荣誉, 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级证书, 这是全国唯一以省份冠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这也是宁夏大米走出省外, 成为国家级大米精品名牌产品的例证。

目前, 宁夏大米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由于各企业没有专门的实验、生产基地, 都是借助农科院实验, 加之加工的稻谷品种不一, 来源多样, 导致质量很不稳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广大消费者对大米质量认识的深入, 大米的质量与内在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企联合、科技兴企、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大米高质量、绿色、健康品牌的重要途径。泰国大米, 其单产较低相当于中国平均单产率来说较低, 在58%左右, 但其大部分都是无公害产品, 农药和化肥使用较少, 因高品质和无公害而畅销全球。因此, 宁夏大米企业应增强绿色、健康品牌意识, 从水稻选种、种植的源头开始,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加工过程中可添加新的元素进入大米, 如富硒大米系列, 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 保证宁夏大米符合国际标准, 才能不断逾越绿色壁垒, 促进宁夏大米出口, 从而使宁夏大米走向世界。

(五) 组建宁夏公平竞争执法部门

公平竞争执法机制作为“一带一路”各种合作机制和合作交流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宁夏公平竞争执法部门应当积极加强与政府各个层面尤其是外交、经贸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 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外交大局之中。

“一带一路”的实质就是互惠互利, 要促进宁夏粮食企业、行会、商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积极纽带组织作用, 要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纽带作用, 宁夏公平竞争执法部门要认真听取企业、商会、行会的建议和意见, 确保政府对外经贸部门与其良好的互动关系, 组做好协调工作。

随着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善,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强化市场开拓力度, 这是宁夏大米走出去的又一个新渠道, 相信在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 宁夏大米出口问题会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宁夏大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2]余鹏.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 2006 (17) :10-13.

[3]张晓君, 张颖璐.多边贸易体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对策[EB/OL].http://www.law-lib.com, 2005-10-20.

[4]崔晶, 森田茂纪.水稻食味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5]寇振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3) :4029-4031.

[6]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 (4) :10-13.

[7]刘文玫.浅析我国大米出口的贸易状况[J].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 2009, 15 (2) :17-19.

学生就业出口问题 篇5

第一, 观念加剧问题。对于政府税务方面和与出口退税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而言, 他们一直把出口退税当作一种对相应出口企业的恩赐, 当作一种自身税收的损失;而对于出口企业而言, 他们把出口退税认定为政府给予他们的一种权利。当然, 从短期受益对象来看, 这对出口企业而言确实是一项权利。但从长期来看, 政府也是获益的一方:一方面, 出口退税会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带动出口这驾马车, 从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增加外汇收入;另一方面, 它也有利于引导对外贸易的方向,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这种“我损失, 你获益”的观念之下, 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与此项业务的办理相关的机构人员办事效率低下, 甚至存在不愿办理或是借故不办理的现象, 有些地方政府还故意拖拉抑或是谎称无钱而拖欠出口退税款。

第二, 指标制度加剧出口企业风险, 价格优势不明显。对于出口企业而言, 出口退税本来为一项他们享有的既定的权利, 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是都可以享有的。然而, 在指标化的出口退税制度下, 国家制定相应的出口退税指标, 并且往往是与现实情况不符, 低于现实的出口退税额的, 导致一部分出口企业不能享有应有的权利, 致使出口企业在出口时仍要承担巨大的税收支出, 抑或是被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由于这项制度而使得出口退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使得出口企业不能合理地制定产品的价格及相应的发展计划。这些都加重了出口企业的风险, 所以有许多的出口企业把价格定高, 使得这一政策失去原有的效果, 导致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并不显著。

第三, 中央地方退税负担重影响出口企业所得出口退税额及获取时间。现在虽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地方所承担的出口退税负担减少, 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出口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 市场日益扩大, 交易量日益加大, 即使在较低的出口退税率下, 政府所要负担的出口退税仍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由于出口退税金的紧张, 使得一些出口企业不能享有应有的出口退税权利, 致使政府对出口企业欠债, 不能及时地支付预定的出口退税额, 而相应的出口企业不能及时获得出口退税, 导致流动资金长期被占用, 严重影响资金的周转和流动。

第四, “先征后退”的退税方法占用企业资金。这种方式致使征退脱节, 出现时间差, 致使出口企业先要把出口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支付, 先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而之后经过申请、审核, 再把应退的税款退给出口企业, 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流动资金, 甚至影响出口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对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二、应对出口企业出口退税问题的对策

第一, 转变观念:由权利向义务转变。转变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一方面, 对政府相关税收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及其相关的其他机构进行宣传教育, 使此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办理企业的出口退税业务, 自觉自愿甚至自主的去提高办事效率, 完善服务;另一方面, 出口企业要切实把享受此种权利列入日常行为, 积极办理出口退税业务, 到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 要据理力争, 把此种权利逐渐转变成应该而且必须享有的权利, 充分享有并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 建立一个健全完整全面的数据系统, 使出口退税的各项工作纳入网络化管理。由于出口退税审核批准所涉及的得机构部门众多, 且相互间的联系不强, 网络化管理欠缺, 而导致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效率低下, 因此可以通过出口企业提供的企业基本信息和所申请出口退税的相关产品的基本信息, 建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专项数据系统, 为每一个出口企业建立电子档案, 并将此数据系统与出口退税可能涉及的机构进行联网, 并编入国家和地方的出口退税制度和政策调整, 形成一个健全完整全面的数据系统, 提高网络化管理, 精简出口退税业务的办理程序, 以此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此外, 定期对此数据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完善以及监督, 增加网络的透明度。

第三, 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专项贷款。鼓励银行设立专项出口退税贷款, 并根据应退的税额对出口企业进行贷款, 而贷款利息由中央政府支付。同时, 取消硬性的指标化管理制度, 使之具有弹性。中央财政部根据电子档案中企业对贷款的申请情况, 先进行大体初步的计算, 制定有浮动空间的指标, 但这并不是确定的指标和出口退税额, 还要根据实际的出口退税额来进行多退少补, 定期对实际取得银行贷款且海关等机构最终确定核对相符的出口退税贷款进行结算还款。由此, 一方面解决了出口企业的税收由于征退脱节, 而导致的资金被占用, 流动资金不足, 周转出现问题的现象;另一方面面对现今的金融风暴对银行业的影响, 也可以相应地带动银行业的发展。

第四, 设立专项的综合性出口退税机构。设立兼申请办理查询服务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的出口退税机构。并每天更新出口退税相关信息, 和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调整, 及各地方的出口退税制度和政策。以便于出口企业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 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出口货物退 (免) 税概论与实务[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我国汽车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6

1.1 我国汽车出口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我国汽车出口量的统计, 2006年-2014年,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出口销售量也稳步增长, 由此可见,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出口贸易上取得了很多的发展。统计表明, 2006年以来, 除2009年国际汽车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遭遇危机, 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 除轿车之外, 其他车型的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2010 年的销量有所上涨, 但未达到2008年的水平, 到了2012年-2014年才大幅度增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由2006 年的37.23 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100万辆左右, 不仅是出口销量在数据上的上升, 也说明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渐被外国所接受并且使用。虽然国产汽车在某些技术方面目前还无法完全超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 但自主品牌汽车通过不断努力发展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1.2 我国出口汽车收益以商用车为主

在过去, 虽然乘用车生产公司已开拓海外发展, 但中国出口的汽车销售额中很大部分却是商用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来看, 近几年来, 我国汽车出口销量中, 商用车占45%, 乘用车占55%。从出口销售额来看, 商用车占69%, 乘用车占31%。商用车出口延续了以往轻型载货车数量多、重型载货车金额大的特点, 客车出口也相对平稳, 出口的产品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从商用车出口的产品结构看, 在单车出口额稳定上升的同时, 载货车长期以来都是出口主力。

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在出口的载货车中, 中、重型卡车的销量在近几年才开始有显著提升, 且客车出口额也表现出攀升趋势。此外, 客车在出口市场上的地位稳健提高, 有效支撑起我国商用车出口的另一半天空。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 我国商用车出口不仅从弥补国内市场转向真正地开拓国际市场, 而且从品类、品质、品牌等诸方面有了大力的发展。

1.3 中国汽车出口出现危机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 中国正从纯进口汽车国家向自主生产汽车大国转变, 并且出口量飞速增长。然而国产汽车的出口受到了贸易壁垒的阻碍。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市场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同时制定了严苛的汽车油耗、排放量和安全标准等制约, 限制了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在2009 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贸易大围堵:2009 年3 月16日, 俄罗斯的企业欲借助政府之手反倾销我国的汽车紧固件;4月24日, 我国汽车零部件被印度征收了临时的反倾销税;6月18日, 中国出口巴西的汽车子午线轮胎被收取了反倾销税。截至2009年8月, 经不完全统计, 我国汽车在几个月内遭遇12起左右的零部件出口反倾销事件。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法律中规定, 所有进口汽车都必须安装防污装置并有严格的标准, 因此技术过低的汽车不能销售进入发达国家, 我国汽车也难于幸免。最先意识并研究技术贸易壁垒的欧盟国家, 其成员国也设置了相当高的技术贸易壁垒, 例如有关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出口, 要求汽车必须装有车载检验系统 (即汽车排放量超标时能及时提醒) , 并已将此标准列入到欧盟最新出台的法令之中。欧盟各国政府和汽车工业行业提出了使欧洲公路交通更安全、少污染和较高的竞争力。因此, 我国汽车出口到国外遇到了很大的门槛。

由此可见, 我国汽车出口到发达国家实属不易, 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之高, 将我国汽车拒之于国门之外。要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我国汽车行业必须制定出合适的策略, 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

2 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汽车出口格局较为单一

首先, 我国汽车出口收益主要来源于商用载货车的销售, 从出口销售额来看, 商用车占69%, 乘用车占31%。但是商用载货车往往都是由固定的消费者购买, 并且商用车的利润低, 需求及效益远远不如乘用车。我国应大力发展乘用车的生产, 因为乘用车可以供应大多数消费者。其次, 我国的出口商用车大部分是销往发展中国家, 占出口比例的80%以上。其中, 非洲和中东地区又占据大部分份额, 导致这些地区为主要出口国家的局面。这些地区中有些国家常常发生政治暴动等事件, 导致我国的汽车出口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出口存在风险。

2.2 我国汽车出口受贸易壁垒的阻碍

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放慢了全球经济的增长脚步。从2007年至2008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三次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为了促进经济复苏, 很多国家使用了贸易壁垒的手段。例如欧盟近年来再次提高了关于车辆排放量的限制、关注环保推行新能源汽车、车辆安全性等在做要求。这使得我国汽车出口的压力再次加大, 放缓了汽车出口的脚步。

同时美国为了阻碍其他国家的汽车销售进入本国, 从汽车安全和环保法规等方面规定汽车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产业, 增设了不少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要求。从而增加了中国汽车厂商在国外发展的风险。这些国家采取不同方式阻碍国外产品的进入, 无非是形成技术贸易壁垒, 保护本国产品, 有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受全球经济冲击, 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滞缓, 减少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量, 我国汽车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之降低。总之, 我国汽车不仅面临着外需的减少, 还面临着内部经营成本的上升。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3 消费者对我国汽车品牌的忠诚

现在汽车行业品牌众多, 竞争相当激烈, 很多大品牌汽车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 产品价格较低且技术比较先进。我国汽车行业又因全球经济受到不小的影响, 发展发生滞缓, 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 导致我国汽车价格上升, 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外国品牌汽车和国产汽车价格相近, 差异不大, 同时消费者认为外国品牌汽车比国产汽车技术更加先进, 所以部分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去选择国外品牌汽车。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 内燃机逐渐被替, 将有可能出现更实用的新能源, 这将会被汽车产业甚至其他产业采用。所以我国汽车要想发展更久远, 影响力更大, 就应该增强自身企业的价值, 包括文化、技术等方面, 并注重品牌价值建设和品牌形象的树立, 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和产品形象, 争取占有更广阔的市场, 以此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3 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建议

3.1 注重产品质量,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品牌是生产企业在研发, 设计、质量、性能、渠道、营销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的最高检验。只有树立让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形象, 才会使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汽车强国不是一句简短口号, 这需要6+1模式产品设计, 原料采购、仓库运输、订单运输、批发经营和销售。制造业环节快速响应, 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要从高校整合6+1模式, 向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等迈进, 而不是控制劳动力成本, 降低单一的劳动价格, 应该全面控制整个环节。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 全球采购原料从而降低原料成本, 提高科研投入, 并且整合上下游, 相关产业升级等方面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提高汽车质量, 从而提升我国整个汽车行业品质和信赖。

3.2 国家政策引导,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政府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氛围, 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确定自主创新这个首要策略来提高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减少让国有资本直接去控制汽车产业, 多采取如税收等调控政策来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同时, 政府应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制度, 分级激励自主的创新、关键技术的创新、战略性的创新和引进技术吸收的创新。增加研发投入,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 让自主创新成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3.3 积极发展多元化生产

很多国家逐步提高安全, 排放, 节能等方面的标准, 我国可以根据相应标准进行生产、销售, 还可以通过与国内外汽车产业进行技术的合作与共享, 形成如零部件、新能源等方面的战略结盟, 互惠互利, 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政府间需加强合作及整车认证,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合作, 不仅可以提高汽车和服务质量, 还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 从而制造出符合国外要求的汽车。

3.4 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汽车出口企业应该重视服务, 强化服务理念, 把服务作为企业的生命, 应该大力投资服务, 把售前和售后连接起来, 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 包括维修、保养、保险、贷款等相关服务平台, 还可以通过合作模式跟国内外大规模售后服务公司进行全面合作, 并且提供完善的汽车服务知识, 通过培训提高技术, 零配件共享, 从而树立我国汽车品牌。

4 结语

中国应熟知当今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向, 确定核心技术研发这个方向, 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 这对汽车产业既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机遇。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相互协调,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 坚持自主创新为核心, 给企业营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 激励坚持自主创新, 搭建出一个社会化的创新平台, 使中国汽车企业齐心协力一起攻克核心技术创新这个难题。

摘要:加入WTO后, 我国汽车发展也相继走出国门。随着国产汽车出口量的逐年增长, 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 从而影响并且阻碍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有些国家还以保护本国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贸易壁垒。为此, 研究就如何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品牌效益, 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解决贸易壁垒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汽车出口,贸易壁垒,政策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姗, 郭秀君.我国汽车处理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1.

[2]赵萍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的技术壁垒[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3]王秀杰, 司徒德蓉, 赵小羽.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问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4]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 2009.

[5]杨伟文, 李姗.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未来与发展, 2008.

[6]肖海霞.浅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优势与机遇[J].企业导报, 2012.

近年泰国出口大米下降问题浅析 篇7

(一) 出口品种分析

2009年, 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品种是:蒸谷米33%, 白米22%, 茉莉香米22%, 碎茉莉香米9%, 碎白米6%, 糯米4%, 巴吞米2%, 碎糯米2%。蒸谷米占了较大的比重。原因一是在越南占有了东南亚市场后, 泰国大米出口市场转向了非洲和中东国家, 蒸谷米在这些国家比较受欢迎;二是曾是世界第一的蒸谷米出口国印度遇上旱灾, 停止了蒸谷米出口。泰国蒸谷米出口有较大的风险, 蒸谷米的成本比白米高、加工技术比较复杂、随时可能面临来自印度的竞争。

(二) 出口地区分析

2009年, 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市场有:非洲55%, 亚洲19% (2007年亚洲市场的比重是30%) , 中东11%, 欧洲7%, 美国8%, 其他2%。2008年越南在亚洲市场出口大米总额比泰国多了5亿美元, 这是泰国出口到菲律宾大米的23倍。

二、泰国大米出口下降的原因分析

从2008年开始越南出口大米量超越了泰国。越南大米出口主要“以低价格销售”占领国际市场, 而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出口量下降。

(一) 泰国大米生产成本较高

1.水资源成本大

长期以来, 泰国农民一年种两次稻谷, 分别是Nabi (8月份至11月份) 和Nabrang (12月份至3月份) 。Nabi这段时间是雨季, 农民可以采用雨水耕田, 到了Nabrang这段时间, 如果农民把雨季的雨水收藏起来, 就不用花钱买政府出售的水耕田。大约十年前开始, 有的农民觉得一年种两次划不来, 他们在4月份至7月份这段时间也种稻谷。这段时间是夏季, 夏天还继续耕田种谷, 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政府要求农民如果要水耕地, 必须交水费, 金额是200泰铢/1600平方米。其实一年种两次谷得到的收入并不比一年种三次的收入低, 因为一年种两次, 大米的质量好, 价格也高。但是一年种三次的话, 会降低大米的质量, 稻谷在生长期会遭遇更多的病害虫, 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提高了成本, 但售价并不高。

2.化肥和农药成本高

泰国是农业国, 长期以来, 一代又一代农民都在同一个地方种植同一种稻谷, 导致土地质量差, 产量下降。为了保持及增加产量, 农民大量使用化肥。一般的化肥价格是1000泰铢/袋。稻谷生长要经历萌芽、分蘖、收获3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遭到不同的病虫害, 农民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时间长了很多害虫产生了耐药性, 必须用威力更大的农药。这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 还损害农民的身体健康。

3.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 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使用机械如耕地机、播种机、喷化肥机、喷农药机、收获车等代替人力劳动, 从事生产。经济比较宽裕的农民自己购买使用, 比较贫困的就租别人用。泰国国内的农业机械大量是进口的, 购买或租用价格都比较高。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由于市场上稻谷的价格总是下跌, 农民所得部分还是很少。而且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农业机械, 维护费用都很高。

4.农民缺乏保护环境意识

传统上, 泰国农民一年种两季稻, 就是在8月至11月和12月至3月。4月至7月这段时间土地用以种黄豆等用水量较少的作物, 当黄豆收割时, 可以用黄豆的枝叶做肥料, 肥沃土地, 这就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 也降低了成本。另外农民可以使用含有毒性的树叶, 如:烟叶、香草、楝树叶等植物做农药, 这种农药成本很低, 也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现在, 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顾一切, 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这不仅破坏大自然还损坏了人体健康。如果人们学会满足, 在不破坏大自然、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赚取利润, 环境污染就不会像今天这么严重, 同时也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5.泰国大米流通环节过多

泰国大米的流通要经过以下环节:农民把稻谷卖给本地中间商, 再由本地中间商卖到碾米厂, 碾米厂加工后出售给中间商, 再由中间商出口大米。每个环节都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赚取差价。有的中间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把质量差的稻谷混在质量好的稻谷里高价卖出。从稻谷到大米经过的环节越多, 成本越大, 最后导致大米价格上升。

例如:2009年 农民种Nabi稻谷, 总成本8715泰铢/吨, 农民卖给本地中间商或农民协会稻谷的价格是9269泰铢/吨, 中间商卖给碾米厂稻谷的价格是9469泰铢/吨, 碾米厂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再卖给中介或中间商的价格约12000泰铢/吨, 再由中介或中间商卖给国外出口商价格约15000泰铢/吨, 最终出口的价格为18800泰铢/吨。

(二) 泰铢升值对大米出口的影响

近年来, 泰铢的大幅升值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激增, 严重影响出口产业, 特别是服装制造业和农产品出口。因泰铢走高, 基准泰国大米100%B级价格上涨6%, 达每吨578美元。而同期国际市场上大米需求依然低迷, 但因受泰铢汇率走高等影响, 价格却在上涨。泰铢升值已经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居高不下的泰铢让大米出口业者损失惨重, 并导致一些小型公司倒闭。2010年6月, 尽管订单很多, 但由于泰铢坚挺, 收购成本增长, 出口商纷纷减少大米出口量。泰国大米出口出现下滑趋势。

(三) 泰国大米出口面临越南的竞争

越南出口大米的价格比泰国出口的价格低, 而且大米的质量也不比泰国的差。2005年至2009年泰国出口5%大米的价格比越南的高。2005年泰国大米价格比越南高30美元∕吨, 2009年泰国5%大米的价格比越南的高123美元∕吨, 另外出口25%大米的价格比越南的高5-10美元∕吨。泰国大米价格高于越南, 这影响了泰国对东南亚的出口。2005年越南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大米总额比泰国多了5亿美元。

1.越南在东南亚市场的出口情况

(1) 菲律宾市场, 从2005年开始, 越南大米出口到菲律宾的总量比泰国多了23倍。

(2) 马来西亚市场, 2008年马来西亚进口越南大米500万吨, 2009年进口总量达到了900万吨。同期从泰国进口的大米总量从500万吨下降到200万吨。

(3) 香港、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市场, 以前都从泰国进口最好的大米, 现在也开始进口越南大米。

2.越南大米出口增加的原因

目前, 因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减少大米出口量, 维持国内大米供求失衡。这给越南提供了机会, 越南大米出口量年年增加, 从世界第四大米出口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 成为泰国主要竞争对手。

(1) 提高单产, 增加大米产量

越南政府为农民提供新的稻谷种子, 产量更高、种植时间缩短;帮助农民提高土地质量。2010-2011年越南稻谷生产量达到862.4公斤∕1600平方米, 比世界平均产量680公斤∕1600平方米还高。目前越南稻谷生产量处在亚洲第4位、东南亚第1位。泰国的产量是448公斤∕1600平方米, 处在亚洲第13位、东南亚第7位, 比柬埔寨和老挝的产量还低。

(2) 以“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

越南在国际大米市场上采用了“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越南大米的出售价格比泰国低80-100美元/吨。因泰国出口大米的价格很高, 导致了很多主要大米进口国, 如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香港地区、南非、中东国家和美国减少泰国大米进口量而选择了质量差不多, 价格更低的越南大米。

(3) 生产成本低

越南大米的生产成本是4978泰铢∕1600平方米∕次, 泰国是5800泰铢∕1600平方米∕次, 越南大米生产成本比泰国低16.5%。越南农民得到的利润比泰国农民高67%。越南大米的生产成本低、质量不断提高, 有利于出口。

(4) 从柬埔寨进口大米加工出口

从耕地面积看, 越南不可能生产这么多的稻谷。越南的私营企业为了抢占国际市场, 每年从柬埔寨低价进口至少200多万吨的大米, 在越南加工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现在越南正和柬埔寨以及周围几个国家携手生产大米, 提高大米的质量。

三、泰国应对大米出口下降问题的对策

(一) 降低生产成本

泰国大米生产成本高是导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解决方法是降低生产成本。首先稻种的质量要好, 单产高, 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 这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费用。其次, 降低农机使用成本。现在人们对农业机器有很强的依赖性, 降低农机价格和维护使用费, 可以有效降低稻谷生产成本。

(二) 控制泰铢升值

泰铢升值有好处和坏处, 好处在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在国外生活的人的支付能力更高等, 坏处在于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国内物价上涨但是人民收入没有提高等。由于泰国国内政治不稳定, 政府对泰铢升值缺乏有效的控制, 致使泰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转而从别的国家进口大米, 泰国失去了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解决泰铢升值问题。

(三) 提高单产

泰国大米的单产只有448公斤∕1600平方米, 越南达到862.4公斤∕1600平方米。泰国有耕地面积约1100亿平方米, 越南的耕地面积约735亿平方米, 越南的耕地面积只有泰国的三分之二, 但产量却比泰国高了一倍。为了提高单产, 泰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研究更优秀的稻种, 为农民提供质量好, 产量高的稻种, 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农民稻谷生产。限制国外公司的转基因作物实验。

(四) 借鉴越南政府的做法, 促进泰国大米出口

越南政府为促进大米出口, 提出了三减三增政策。三减指的是:减少稻种量。减少稻种使用量、提高稻谷产量、降低成本;减少化肥量。提高稻谷质量, 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药量。稻谷的质量提高了, 自然可以减少农药量。三增指的是:增加生产量。政府支持农民种谷, 为农民研究新的稻谷品种, 新品种产量更高、生长时间更短, 另外政府还帮助农民提高土地的质量;增加大米质量。由政府负责研究和改善稻谷的质量;增加利润。政府统一国内大米市场, 保证给农民一定的利润。农民卖出稻谷给中间商时必须得到30%的利润。

泰国政府应积极借鉴越南的做法, 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组织专家进行新品种研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等等方面采取可行措施, 稳定和巩固泰国大米的出口。

摘要:长期以来泰国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 但近年由于遇到越南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导致泰国失去了很多市场, 泰国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地位不稳。本文对导致泰国大米出口下降的国内外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泰国大米下降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泰国,大米出口,下降,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泰国经理网络杂志[EB/OL].www.gotomanager.com, 2010-10-28.

[2]Thailand Trading Report[EB/OL].www2.ops3.moc.go.th, 2010-10-11.

[3]泰国新闻网[EB/OL].www.pandintong.com/View-Content.php, 2010-11-29.

[4]泰国经济网[EB/OL].http://board.vayoclub.com/in-dex.php, 2010-10-7.

[5]泰国农业研究网[EB/OL].http://www.wholeinone.co.th, 2010-3-20.

[6]泰国出口商网[EB/OL].http://www.thairiceexport-ers.or.th, 2010-5-16.

[7]泰国看看东南亚网[EB/OL].http://www.eastasia-watch.in.th, 2010-6-3.

[8]泰国大米网[EB/OL].http://www.thairice.org, 2010-9-23.

上一篇:变异修辞下一篇:网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