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2024-07-13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共9篇)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1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引言:

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有多少同学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又有多少同学还在求职的道路上奔波,茫然面对自己的明天?更有多少同学虽然还在课堂,而又担心着未来的工作?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富强的国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贡献于社会,只有付出自己,才能为生活的环境留下属于自己的成绩,其贡献自己的最本质途径就是就业,这就牵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如何确立自己的择业观。大学生就业问题历年来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就在于就业环节,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众多考验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就业才能使得经过高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正确的引导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是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教育的重点,其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即将毕业踏上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我们09级新生,要从现在开始就要正确的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确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奠定基础。但如果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话,这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优等人力资源的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损失。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我本人就当地的一高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和借鉴的问题和经验,希望本报告能为即将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和将来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我就先从近期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以下的调查:

一、数据资料统计和分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感到就业有点困难

统计结果表明,7.61%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比较容易。17.39%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一般。35.87%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有点困难。39.13%的人认为很困难。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99万,比去年增加了45万,增长率为8.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薪金

工资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第一关注的问题,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58%的已毕

业生把工资的重要性排在首,而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毕业生对此做出的解释也很实际。“毕业了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就不好再向家里要钱花。工资太少连自己的吃住都解决不了,那上班的意义也不大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当调查他们对工资与工作内容的要求时,结果与已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在这十多个人中,大多数把工作性质放在首位,而工资则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也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与步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步入社会后思想变得更实际,更注重显示问题,而在校大学生则还是比较有理想的。

但是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在工资问题上都是很重视的。可以说工作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薪水,然后才可能去考虑其他,大家对薪水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

3、环境(城市)

在毕业找工作时,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呢?是同别人一样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就在自己上学的城市附近找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出路似乎很多,但是很难抉择。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1%的人的选择是去上海北京闯一闯,13%的人已经或者有意愿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14%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余大部分是选择到其他较发达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对就业城市是很重视的,都很希望到发达的,机会多的地方去工作。同样,在选择回到家乡和上学的城市的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通过社会的历练,他们的想法更实际一些。而选择大城市拼搏的多为尚未毕业的和雄心勃勃的以及上学或生活本就在发达城市的人。在21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6个表示现在或将来会争取在二线以上城市工作,相对专科毕业生对工作城市的要求比较低。在这群人中,男生要明显多于女生。大城市的优势不可否认,但是面对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应该是慎重考虑为好。

4、专业

在我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对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工作

内容是否与专业对口并不太在意,只要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都可以接受。白××是石油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电梯销售的工作,刘××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当问她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时,她表示比较满意,因为现在工作本身就不爱好找,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本身就不是很理想,何况自己还是女生,能有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调查的40个毕业生中,有19个同学的工作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

沾边的,12个同学的工作与专业有关系,只有8个同学是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妨考虑一下除本专业以外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

5、企业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的特殊优势地位,几乎所有(除

去家庭状况极其优越与坚持自己创业者)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个当然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就业时,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根据学历的差距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本科学生多数会选择跨国公司,大的私营企业,或者在某地区某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而专科生的要求比较低,基本属于只要能有一份工资比价适中、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接受。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数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极为甚少,其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企业招收新一代大学生默守“老一套”

不少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工作能力的死牌。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要明白,我雇佣你,是让你来工作的,而不是来读书学习的。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固然很现实,也很实际,但要明白,一个企业,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男女平衡,会使企业走向极端,走向失败。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所以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老套模式,不能更好的吻合于当代大学生的属性,继而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2、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身问题较为突出

新一代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就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择业观存在误区。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歧途散乱。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这些种种原因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真正的“铁饭碗”,就要塑造真正的自己,用能力来争取生活,创造价值。

3、各大高校培养教育出现方向性的偏离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再加上一些高校为了个人的利益贪污受贿,损人害生,使得高校运营受阻,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损害,进一步带来学生就业问题。

结束语

要想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不被淘汰,贡献于社会,就要搞好自己与群体的利益关系,端正择业观念,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学生就业不再是问题,将来的中国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业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尤其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据新闻报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七百多万人。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大都愿意留在大中城市, 喜欢大企业, 而农村和基层即使有岗位有编制, 也无人问津, 并且一些大学生还存在“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宁愿失业啃老也不愿意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 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一) 重工作环境轻人生追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了就业方向的选择。目前, 不乏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识和定位而错失就业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不再养尊处优。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 看不到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 只想到工作的待遇和环境, 比如是否在大城市, 交通是否便利、地段是否繁华, 工资待遇高低等, 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 没有为国争光振兴民族的担当意识。

(二) 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目前就业形势来说, 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 但是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有些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在某大学的冬季招聘会上, 来招聘的有三百多家企业和公司, 提供将近五千个工作岗位。从当天的咨询情况来看, 有几个大公司咨询人员挤不动, 交简历的同学排起了长队, 而一些待遇一般不知名的公司和单位却无人问津。另有一些同学在面试了几个单位没有成功后, 而又开始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 无法直面失败的挫折。

(三) 理论与实践能力差距大。一般的大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践经历比较少。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没有上台讲课的经验, 即使上台讲过课也没有正确系统的指导, 各方面距离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有差距。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一说法早就不认同,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又不愿意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去学习, 不能听从他人的意见或指导, 不愿意承认实践经历的缺乏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 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不断扩招虽然为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但大量毕业生同时走向社会也随之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除社会发展状况、高校设置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和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的就业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高校、家庭等很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二、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的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大学生应该调整心态, 振奋精神, 用最好的姿态迈入职场。首先, 大学生应该抛弃“天之骄子”的旧观念, 放低姿态勤勤恳恳的学习, 转变态度, 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自负不自满;其次,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受挫也不要灰心、不要自卑、不要气馁, 明白当前就业压力大竞争大的形势, 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并非只有一个, 到基层去可能会让你更快的提升更好的展示自己, 到需要你的地方去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显现更多的光彩。

(二)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来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国家每年也有几百万的就业岗位提供,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抓住这些机会, 有的人却抓不住?可能是学生自身的短板让个人的竞争力变低。大学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比如学中文的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能说会写, 诗词歌赋不在话下, 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发的短信错字连篇标点符号都没有一个, 没读过几本书更写不出一句诗, 这就是学生的文化素养还不够, 学校应加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考核, 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并帮助学生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

(三) 家庭要给予大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学生就业后盾。就业压力的增大让学生产生情绪的焦虑和紧张, 家长要给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好学生就业的后盾。家是避风的港湾, 学生求职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选择给予正确的引导, 尊重孩子的想法, 意见不同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沟通, 不要独断专行让学生倍感压力。学生求职受挫时, 应多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找到进步的突破口, 别放弃继续为下一次机会做准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四) 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要高度重视。所以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同时, 学校要做好保障和引导工作, 家庭要做好支持和鼓励工作, 社会要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机会, 学生自身要有专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才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才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绵庆, 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我国劳务市场上出现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大量应、往届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用工单位也招聘不到想要的人才。究其原因,其一在于大学生没有准确对自身进行定位,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已经成为亟需高校正视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重社会地位

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普遍对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很多大学生把公务员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之路,跟风报考公务员,造成公务员岗位竞争激烈,却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规划是否与公务员职业相符。

(二)重物质利益

面对现在的消费社会观念,大学生容易受物质利益所驱使,在就业时常把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向于选择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很少选择偏远的西北地区就业。

(三)重自我中心

有研究者对大学生进行了就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希望在工作单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前途,很少有大学生把为国家和集体服务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所以,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多数大学生以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工资待遇为标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倾向,这种择业观念也造成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很难融入工作的集体环境中。

(四)重工作稳定

正如前文所述,时下大学生重就业、轻择业的现象非常明显,在选择工作时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即使在毕业后选择待业也不去稳定性较低的的单位工作。此外,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其它因素还有很多,包括专业对口、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强度等因素,这些都是追求稳定工作的择业观念所包含的因素,这种择业观念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一)择业心理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攀比心理。在这种消极心理的驱使下,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缺少对自身的合理分析和判断,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在择业时也互相攀比,盲目追求用人单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用人单位。

(二)职业规划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个人职业规划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简单的认为顺利的就业就完成了职业规划,忽视了对职业的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在树立择业观念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对职业发展的思考,面对竞争力激烈的社会环境时,就会出现盲从现象,受外界的影响比较严重,很难从自身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上确定就业目标。

(三)价值取向的影响

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的前提,很多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了转变。作为一个有知识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其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功利心理,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长远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等方面体现出来。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前提。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的训练中得到锻炼,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择业观念。

(二)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个人与工作岗位的实际结合。在了解社会岗位的前提下,大学生应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为解决就业难题指明方向。

(三)加强诚信教育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誠实守信,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的道德就是诚信。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受社会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很多违背诚信的问题,如失约、迟到、跳槽等,导致很多单位对大学生存在不好的印象。鉴于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消除大学生的择业误区。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鉴于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不正确的择业观念,高校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念,让大学生以普通社会劳动者的心态去参与社会竞争,消除类如以自我为中心等错误观念,引导大学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总结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高校不但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凭借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努力,逐渐消除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为社会劳动力的供需提供不竭质量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慧瀛.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

[2]潘业旺,矫晓军.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4)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4

已身处大学的我们,随即就要面临就业压力,创业的压力。不同的观念支配着不同的就业,择业,创业行为。为了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钩。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 其他____

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D生活环境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_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地区是(单选)

A 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 其他____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2000元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E 4000元以上

8.你认为我校2012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D不了解

9.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10.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B没有

11.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D说不清楚

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E专业出路F其它

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B求职网站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E校园招聘会F老师、亲戚朋友

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H其它____

15.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K其它____

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H其他____

1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____

18.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F其他____

开放性问答

19.您觉得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势?请写出您的建议。

20有人说:“证书越多,工作就越好找”,您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您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篇5

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现在社会高等教育增长率高、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以及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增长率反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了,但工作少,供不应求,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导致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这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其中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而且有利与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很多大学生就业过于理想化,他们往往都怀有寻求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生活对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动机,总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这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值得赞同的,但他们同时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甚至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等待状态,因而忽视了择业过程当中的需求信息的收集、择业技巧的学习、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作用,把择业、就业过程简中化、理想化。这类大学生往往定位较高,有一些甚至选择回家继续等在家里考研。其次,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味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对国家需要人才量较大的乡镇企业、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不屑一顾。有的择业时与单位更多地在工资待遇、居住条件、假期长短等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对于单位的具体规模、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和个人的继续教育等重要问题却不很关心,使用人单位感到学生胸无大志,最终不与此类毕业生鉴订就业协议;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不管自身条件和专业如何,一心向往工资高、地位高的工作。再者,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非常狭窄,他们认为只有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就业。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都只是打工,不是正式工作,不能叫就业。

其实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希望自己能获得一份可以较好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职业,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但是必须认识到,择业观如果脱离现实而一味拔高,就有可能导致择业的失败。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地树立择业观与就业观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简述: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6

通过本学期的就业实践课指导学习了解了职业素质的构成,职业者的通用能力,职业者的核心能力和企业重视的五种意识。通过课上的测试发现在职业者的通用能力中我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比较强。职业者核心能力中我的交流表达能力比较好,五种意识中我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强。因此我对我日后的就业还是很有信心的。

我对就业观的理解

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要认死理。要认清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在工作中放下架子和所谓的面子,虚心求教。在选择工作中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要了解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怎要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结合起来。

对未来的就业计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气质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身也要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位子,把自己定位在实习生上,不要过于追求不现实的目标。要抱着学习累计工作经验的态度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项任务。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活,只有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首先要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工作经验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不至于荒废学校里的知识。

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性特征,给自己正确定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制定制定短期的就业目标和长期的就业目标,分阶段实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累积工作经验,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思考 篇7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对于某一职业的一种观念、态度、认知及心态。就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 是人生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大学生对人生的基本态度问题, 不同的人生观表现出不同的就业观。当前, 大学生就业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也实现了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传统的统分统配就业制度已被取消, 用人单位和个人实行双向自主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观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他们不再认为是天之骄子, 能主动融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积极调整市场定位, 对行业、性质、工资、地点等不再挑剔, 许多大学生坚持先就业后择业, 他们对就业始终抱着积极的心态,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受地域、学校、所学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目前来看大学生们选就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物质因素首当其冲, 如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工资福利、报酬、工作环境, 甚至离家的远近等;第二类因素为个人职业发展因素, 如个人兴趣、专长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发展前景、单位前景、晋升机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这两类因素既展现了就业者的共同心理, 也体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随机灵活, 对职业的理解没有高低贵贱, 对社会有用即可, 这与目前我国对人才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 反应了大学生就业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方面。

(二)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面对社会发展变迁, 少数大学生就业观陈旧落后, 给就业增加了难度。

1.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职业的期望值十分的

高, 但是这样的思想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社会上的就业形式十分的激烈。另一方面的原因还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多都集中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所以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 如果大学生不面对现实, 那么就必将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当代大学生不面对现实, 在就业的过程中对其物质待遇与其工作环境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那么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工作选择空间变小了, 势必造成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影响其顺利就业。

2. 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的目标过于的集中, 从而给

社会的人力资源的结构造成矛盾, 在一定的程度也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的结构十分的不合理。人才的分布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 特别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中小城市, 其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那儿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然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就只是去一些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地区。这样以来就会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分布产生相当的影响, 不利于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对的主要的问题。

3. 在大多数的大学生中, 他们的功利心十分的突出, 同

时社会价值观念也十分的淡化, 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动。让大学生的行为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这也很能难让大学生们去真正的履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的相应的责任。一部分的大学生十分的重视经济方面的利益, 同时也重视自我的职业发展, 然而对社会的价值方面也存在着轻视的态度, 这对经济的全面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大学生的就业观, 人生观以及其价值观的整体的体现。总的来说他们的观点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对于教师在今后教育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高校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 高校每年的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开始呈现大幅度上升。在这个世纪的前十年里, 每年的招生数增长了近三倍, 如果和扩招前1998年招生数108万人相比, 招生数增加了6倍。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量增长却极为有限, 经济增长的速度仍远远慢于劳动力的增长, 从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 大学生自身原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 现在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 对于将来的职业的期望值过高, 他们就业首选地一般都是大城市, 而选就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型的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者考取公务员, 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怕若, 怕受累。更加严重的是, 现代的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进行自主创业的观念也十分的淡薄, 缺少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工作的经验, 这样就相对来说减少了进入企业的机会。也减少了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计划。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 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 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 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 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 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只能纸上谈兵。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 注重发挥社会的作用

要想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观的问题,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及法规, 这也才能对就业市场进行完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该纳入到制度的监管范围内。同时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以及相应的法规。其次就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的职能, 将人才向贫困的地区进行引导, 从而实现人才的合理的流动, 让人才资源得到全理的分配。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将毕业生纳入到政府部门的所设定的保险体系中, 让毕业生也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机会去加入到社会的实践工作中。同时也能充分的体现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与尊重, 同时政府针对毕业生未能就业的实际情况,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从而提高毕业的就业的竞争力。

(二)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学校来说, 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 而不是追求专业的全面。所以在开设专业时应该多从市场上及时有效的得到信息, 然后正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从而达到与招生与毕业生的就业的提升相吻合的目的, 高校的具体的招生过程中应该对社会的热门专业进行扩招, 而对于需求量十分小的专业进行适当的少招收, 还应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作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充分的引导, 还应该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而不仅仅是针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的, 要让大学生们进入大学就充分的做好就业的规划, 从而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然后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样的就业指导队伍对于大学生来说,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校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更多的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社会的真理, 让他们知道如何将书本知识充分的应有到现实生活中去,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质量。

(三) 大学生就业观的自我调适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 首先就是要转变以前的错误的就业的观念, 同时要树立适合于新时代的就业的观念。同时要做到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 树立一种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对于我国来说, 大多数的地区都是需要人才的。特别是一些老边地区, 那儿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所以大学生一定要转变自身体的就业观念, 将自己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到一些老边地区去, 那儿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到基层去为国家做贡献, 到基层去锻炼自己, 同时大学生也要竖立起先就业, 再择业, 再创业的就业理念, 从现实的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的道路。其次大学生要努力的提高自身体的素质, 充分的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面对现在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更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的素质, 以及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才能在今天后的就业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主动权,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再次就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要求大学生要充分的依靠自身的实力, 以及自身的能力来解决其就业的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找准商机, 发挥一技之长, 走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定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 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 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体来说, 大学生的就业虽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总体的就业方向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观的现状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这些现状的原因, 提出了注重发挥社会的作用,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观的自我调适等等方面来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1期.[1]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1期.

[2]邓海荣.从就业现状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2]邓海荣.从就业现状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3]邹松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3]邹松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5年.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篇8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82-02

对大学生来说,择业是他们在即将毕业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人生选择。择业观是择业者在选择职业时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择业者在进行具体职业选择时所具有的较稳定的心态、态度与指导思想的统一体。择业观是择业人员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表现,也是择业人员职业理想和观念的直接体现。随着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近年来也一直关注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呈现出时代特征,就业取向也趨于多元化,同时在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性

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体现。不同学生的择业观不同,择业意向就不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实现更好地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用人企业在进行选拔人才时,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知识、强烈的积极进取精神、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择业观引导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可以督促着大学生不断地去完善自我,学习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就业单位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1.2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不同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专业、个性、性别等的不同在择业时的目标选择就不同。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择业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择业观中的择业动机及择业理想就是影响其择业目标的直接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帮助大学生将自己的择业需求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众多职业中实现就业的平衡,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目标。

1.3规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其在隐形中调控着人员的分配。面对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择业观在规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正确的择业观保证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择业行为负责,保障就业的有序进行。此外,在正确择业观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就业辨别意识比较强,对虚假信息有着较强的分辨力,实现了正确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2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由过去国家统包统办向以政府调控、市场为导向的转变,在进行择业时,大学生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随着就业方式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我价值的工作是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择业时,并非一味追求安逸的物质生活,而是更加注重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择业时,他们更喜欢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自己的专业兴趣相符合的职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不可否认,工资待遇是吸引大学生就业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每一个求职者都希望在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上,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市场用人机制也在逐渐成熟中,再加上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外,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与所求职单位的发展潜力,单位的发展潜力好坏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

2.2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值高

希望在择业时,能够得到高地位、高薪酬、高福利可以说是每个求职者的期望,大学生在择业时也不例外。在择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到省会大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沿海城市发展,到这些地方就业,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前景良好、工资待遇较高、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较多。在择业单位的选择上,他们更喜欢那些待遇较高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但随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再加上激烈的竞争,他们对这些岗位的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职业选择上。也都愿意从事那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以便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

2.3择业流动性增大

与过去的“终身定位”式的职业观念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他们看来,人不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奋斗一辈子,只要所从事的职业能够使自己得到发展,就可以去不断尝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初次选择的职业只是暂时的,主要是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经验,以便为以后更好地择业提供经验借鉴,逐步过渡,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日趋成熟,主流变化是好的。在择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择业态度更加合理,对职业前途充满信心。但纵观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择业的功利化趋向比较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现象,在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待遇高、工作轻松、环境舒适的岗位,功利性较强,忽视自我奉献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较差,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忽视社会需要。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假相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但因受这些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不容忽视。

3.2在地域选择上过于集中,导致竞争压力增大

大学生在择业地域选择上,像北京、上海、广州及沿海大城市是他们的理想之地,西部和广大农村这些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却少有问津。大学生择业地域的过于集中,

不仅会加大竞争的压力,还会導致市场对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人员的浪费。而像中西部和一些中小城市、农村,这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需要人才的加入。人才的过于集中会使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

3.3择业观念偏离社会实际

大学生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择业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高,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认为自己毕业就一定能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到高薪酬待遇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在学校学习成绩比较好、专业知识学习的比较扎实的学生在择业时有些好高骛远不能结合就业实际。还有一些学生害怕到贫困偏远地区就业,担心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发挥,自己被埋没等。大学生在就业时对社会分析不到位,不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职业选择上偏离了社会需求造成了就业困难现象。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策略

4.1国家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地区与行业间的差距

由于受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还有利于社会分配的公平。在合理分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地区与行业间的差距,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待遇,对到基层和贫困边远地区就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与福利优惠,来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地区就业,对促进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4.2政府要致力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大学生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人才的浪费,还会影响人们受教育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的下降。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实现就业,各级政府必须努力取消各种不合理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采取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和档案问题,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帮助他们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

4.3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的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表现。但要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拉近与就业理想的距离。在进行择业时,不要盲从,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能做什么工作、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成功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5结语

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择业观能够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择业观不正确的问题,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尚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魏逸,浅议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大学生择业观[J1,法制与社会,2007(07)

[3]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5]董小云,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篇9

课 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

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院(部):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通信工程

班 级:通信151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7年5月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 观包括就业态度、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认知、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实现途径等多种因素。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观主要包括就业态度、就业理想、就业认知和就业价值取向四个方面。

就业态度是指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对选择特定社会职业和岗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心理倾向等,以及对就业和择业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

就业理想是大学生在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下,对自已将来所从事职 业的设计和想象,包括职业的性质、薪金水平、工作环境、职业地点、是否符合自身兴趣等。.

就业认知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身条件、职业前景、社会环境 以及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等。

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价值判断,是对职业价值追 求、评价、抉择的一种倾向性,“就业价值取向是对各种人生需要之重视程度的反映,是对就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大学生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其中就业价 值取向是就业观的核心因素,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产生不同的就业态度、不同 的就业理想、不同的就业认知。就业观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 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变化

(1)就业自主意识增强。自从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以来,在校大学生开始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关注。这种积极地关注主要体现在择业时间的提前上。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在离毕业前两三个月才开始关心毕业去向问题。到了90年代是最后一个学期逐渐开始关注工作就业问题。而近几年来,大学生不仅在最后一学年甚至在入学就丌始关心就业问题,年级越高,关注的程度越强烈。他们不仅想了解就业政策、规定,而且很关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专业的需求形势、各职业的基本情况等具体内容。

(2)就业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认为,市场经济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规律,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敢于不断争进取,才能不断得到进步发展。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去竞聘一个职位,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要求改变现状、勇于竞争的勇气和决心。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的社会状况就业形势,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积极投入到竞 争中去。刻苦进取,平等竞争已成为大学生就业观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

(3)就业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具有衡量价值的标准,造成了对价值的判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形势下,更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有些大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能否发挥自己的价值,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很好的前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没有考虑职业地位的高低和尊卑,而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等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

三、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和困惑,与积极方面相比,大学生就业观也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

(1)就业心理不成熟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成熟的心理和心态。这些大学生暴露出来的不成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成功率。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气质、性格和能力不能作出J下确的评价,过于自信,以致“高不成低不就”;一些大学生把不利于就业的因素考虑过多,对就业产生悲观畏难的情绪,又过于自卑。这种自卑又自负的矛盾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具体的求职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到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理想单位的向往和渴望,面试之前的局促不安、手忙脚乱,面试之后的焦急等待,面试失败之后的自责和挫折感等等。一些大学生在其他同学找到理想工作的时候产生盲目攀比心理,陷自己于无尽的烦恼之中。另外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见,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群体压力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在就业问中表现为缺乏主见,就业观为他人或舆论所左右,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事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①当前大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依赖性很强,在众多的选择面前犹豫彷徨,最终往往选择从众。随着媒体和舆论对社会精英的宣传和美化,大学生容易受其影响而形成自我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对媒体所宣扬的职业盲目跟风,亦步亦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找不到方向,迷惘中只好跟着感觉走,别人向哪我向哪。在面对具体的行业、单位、岗位,完全听从别人的说法,不能对具体工作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致使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束缚了自己的就业行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在就业时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②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不是依靠自身的思考和决断,而是过分看重父母、老师和学长的意见;很多同学把希望寄托于家长的社会背景,梦想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找一份好工作。这种过于依赖的心理,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失去就业的主动性,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2)追求稳定工作、创业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有追求稳定的倾向,缺乏开拓精神。很多大学生追求一次就业定终身,梦想找到一个“收入稳定、待遇高、有身份”的“铁饭碗”。尽管当前的就业市场“拿个文凭管一生、一份工作干到底”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不少大学生扔把眼光停留在一些如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的职业上,不 愿意到企业就业。这种趋势从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热就能看出来,近几年来,报考 公务员的高校大学生逐年递增,“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者数量超过146万人,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最热f-JN位的竞争率超过4224比1。”固在追求稳定的心态驱使下,选择去企业就业的大学生也大多选择去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中小企业敬而远之。一些大学生恋家观念较重,缺乏开拓精神,不愿意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异地就业。甚至个别大学生存在排外思想,欠缺适应能力。

在创业意识方面,许多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大学毕业后的创业存在观望态度,他们缺乏创业的决心和勇气,也不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更不愿意承受 创业过程的艰辛。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选择创业的学生都是因为没找到理想工作才被迫创业的。“我国知识型人才在创业时多半处于被动、顺应的地位,缺少主 体精神和自主意识,我国知识型人才往往缺少创业的传统。从我国民营个体经济 的发展来看,早期的创业者中低知识层次者比重很大,以致一度出现„知识无用 论‟的声音。‟‟①虽然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学生迫于资金的压 力和经验的缺乏,对自己创业积极性不高。2009年8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通过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94%大学生真正选择创业。②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不应当只是被动的求职者,有条件的,也可以成为主动的创业者,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仍有待增强。

(3)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客观正确地认 识自己,常常不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人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超越个人能力的职业。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职业,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问题是现在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期望值上偏高,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倾向,很多人 不能很好的了解、认识自己,也不了解整个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就盲目追求 不现实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趋向于高收入、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多数大学生向往沿海的大中城市,因为这些 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发展前景较好,机会多。一部分学生认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落 后地区,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缺乏施展彳„能的环境和机遇,因而不愿前往西部和落后地区。

大学生只有在充分客观分析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做好自身就业定位,只 有这样才不会在就业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大学生就业定位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 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择业方向和社会就业形势等因素,来摆正自己在人才领 域中的合理位置,进而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同益突出,结构性失业现象同益加剧,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同益增多。在这一总体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解决自身定位问题,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4)价值取向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功利思想有所增强,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逐渐成 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标准,他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淡化,为国 家长远利益做出牺牲的精神弱化。大学生在进行人生和就业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 因素,对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考虑减少。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个人价值时也反映 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需求而非国家的需要。很多大学生以“待遇福利水平”作为 其判断职业好坏的依据,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与享乐,希望到高收入、高福利 的单位去任职;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于看重所谓职业的社会地位,憧憬着过上高人 一等的生活。这些大学生都过于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了社会需 求和国家利益等长期利益。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要求满足正当的物质利益本无可 厚非,但仅以物质利益为目标,抛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完全忽视社会效益和 整体利益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就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使大学生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会导致大 学生偏离J下确的政治方向,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四、大学生就业观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既有值得肯定的积极变化,也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就业观,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 位需求状况,也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选择与判断。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行业地位和岗位需求状况往往与相应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性很 强。对于劳动力市场来说,经济越发展,劳动力市场越繁荣,就业岗位越多,大 学生就业机会也越多;反过来讲,就业岗位越多,大学生就业机会越JII页N,就越会激发人们的教育投资意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就会增加,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反过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富不均也会影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由于国家各地区 间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关注点也相应不同,来自 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时考虑得更多一些的是高收入、待遇和工作环境等问 题。相对而言,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往往更多的考虑就业的稳定性和生 活条件等。国家就业政策主要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 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等,这些政策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其中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具体的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政策 是政府在特定时期内的方针、路线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综合反映,是国家实现高 层次人爿„资源合理分配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舰则,它具有导向、调控和约束等功能。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实行了国家宏观调控、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就业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丌、双向选择、自愿择优的原则。”①在当前就业政策的影响下,大学生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也有自主选择人才的权利,大学生就业通过市场主导、社会监督、学校配合来实现双向选择。

另外媒体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之一。媒体舆论宣扬的价值观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报道立场 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 要时期,他们社会阅历少,很容易跟着舆论环境的感觉走。所以我们要把舆论环 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氛 围。

(2)高校教育因素

个体的就业观受到经济环境、舆论导向、个体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 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集中在高校中,因此高校的教育环境 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高校的教育往往会给大学生价值观 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其教育结果大都反 映在大学生具体的就业行为上。

高校的教育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指导体系等直接影响大学生 的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目 标是培养治国精英和学术专家,他的作用主要是给这些精英提供向上的阶梯和平台。而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已经从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少数精 英转化为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和个人要求的高素质的现代公民。高等教育的主 体部分不再是培养精英型、学者型人才,而是职业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校通 过对大学生满足某些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形成适应相应职业需 求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对其将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抉择 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

(3)自身价值取向及心理因素。

如果说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外在因素的话,那么 大学生的自身的价值取向、心理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就是内在因素。个体价值取 向是指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标准和选择的倾向性,它直接影响着大 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在多年的读书学习和社会实 践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思想观念以及个人修养等决定 了大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个体就业价值取向的不同。”①在不同的就业价值取向影响下,大学生会对不同的职业产生不同的评价和选择,从而形成不同的就业观。另外,就业个体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兴趣特长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调适能力等,都是独特而又影响其就业观的内在因素。由于这些个性、心理因素影响到大学生具体的就行为,不同个性特征的大学生,就会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起着保障和激励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主动选择适合于自己个性和气质发展的行业,从而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五、结语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变化、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先是社 会环境的影响,在此方面,大学生就业观不同程度地受社会整体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文化心理和就业市场体系的影响。其次是高校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最后,学生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也对其就业观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的分析处理,向人们呈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整体状况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具体对策,期待对政府和高校相关部门开展就业观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大学生顺利就业对提高社会的人才利用效率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要对完成大学生就业 任务的困难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社会和政府要对大学生的 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解除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及时 转变。与此同时,大学生们的精英意识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向精英化转 变而做相应改变,许多大学生仍然对未来的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大学生应 该意识到目前就业的艰难,并据此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努力提高就业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上一篇:职工党员思想总结下一篇:财务助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