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精选12篇)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的形势也是非常紧张。大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特点分析,并提以对策及建议,希望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特点分析,对策及建议
价值观一词如果放在职业生涯的选择方向问题上就应该称其为职业价值观,这是我们人对待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与信念,是我们人对于职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呈现,或者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的取向。从第一层到最高一层的顺序依次为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拥有现实的职业理想是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必然条件,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浩瀚的职业类型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然后在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进行职业选择,通过一步一步认真的抉择,最终确立正确的职业在某某公司的工作机会,找门路走后门的现象是对学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负责的表现!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当的现象?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深思。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除了洁身自好之外,更需要政府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处在社会或职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未来就业:
(1)盲目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在意社会价值的存在。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对我们周边的人或我们所处地方创造的价值和影响。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我们作为个体对我们自己的人生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表现主要使体现在对于自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之间有区别,两者一起构成了人生价值。(1)当代大学生很多只是追求自我价值,忘记了社会价值,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的观念,做事情都是我行我素,没有为集体着想的观念,所以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金钱、物质利益,功利主义严重。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利益和物质的追求严重,在就业的问题上也深受影响,不衡量自身条件、不以学习或贡献的姿态,而盲目追求金钱或功利。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选择发达的地区,他们要选择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工作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2)
(3)找私人关系,走后门。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家里或亲友的一些关系而很快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相关机构应该抑制这种不正之风。
当代应届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几乎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一旦毕业即将工作却面临失业的问题,心里难免出现落差。而他们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家里的父母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省吃俭用,等他们应该回报父母的时候竟然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凄凉场面。这种种的现象让他们情何以堪?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3)
那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拥有国家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机会,难道这样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不幸吗?能够由这样的良机当然是幸运,如果没有得到这个“铁饭碗”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寻求新的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积极摆脱狭隘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能眼高手低、只想着赚了多少钱或做了什么样体面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只有我们经历这些过程,才能逐步的走向成熟。在就业的道路上,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姿态,了解自己,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相信他们眼前一定有不一样的景象!
第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0°全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里就把实事求是列为重要的一条,伟大的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视为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走进市场经济社会后,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对自己进行360°的全面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而不应好高骛远,浮想联翩。不应该走各种的极端,把“大跃进”的精神拿到职场中来。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身份的转变,要知道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是一个职场中的新人,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只有这样不断地暗示自己,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进步。(4)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很多学生都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利用好,是性格上魄力和勇敢的体现,可利用不好,难免心浮气躁,经不住考验。这就是所谓的一瓶不满半瓶摇的状态。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并熟练运用一两门技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长期、全面的发展。
以目前形势来讲,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只是单单靠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毋庸置疑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家庭,还有大学生自己一起努力,我们才能走出一个属于中国人才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肖红.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5(23).
[2]赵纯碧,李浦豪.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5(5).
[3]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4]范威,孙宁.发挥辅导员优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2
当今形势,表面一片平和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观念的冲突、理念的碰撞,新潮事物的成长,这些无不要求着我们每个年轻人去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从基层到高层,从国内到全球等等各个层面,都隐含着波涛汹涌的发展、竞争的态势。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关注时事变化,居安思危。全球化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能继续保持着GDP的连续增长,但也难免出现了国内经济市场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现象;全球环境变化引起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扮演者何种角色;各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对各自发展的影响各有千秋;中国内政问题的演变,台湾问题仍然处于僵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入侵,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加剧等等。所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学生必要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见闻视野,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储备知识力量。
形势政策课程,让我们能更全面更清楚的了解到当今社会,我们因该学会抓住和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汲取有益于自己的部分,争取将书本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争取走在形式的前沿,立足现在,踏踏实实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的大学生涯,这门课程虽然课堂节数不多,但是却也让我收获颇丰,印象深刻。
现在的年轻一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
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 校
毕 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
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
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高
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主成。3.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目标的明
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办学体制的灵活性、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4.高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3
关键词:杜威;职业;职业教育思想;大学生;就业观
一、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教育发展史上,在杜威之前,对“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过去,人们往往把职业理解为“仅仅和肉体相关的、为获得报酬或产品的操作活动”,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把职业教育理解为工艺教育,仅仅作为获得专门职业技术的手段,从而将职业与文化修养对立了起来,将职业教育视为“仅仅属于金钱性质”,“具有狭隘的实用性质”。[1]而杜威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为背景,在对狭隘的职业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结合经验论哲学和民主主义理论,对“职业”和“职业教育”做出了新的理论阐释。
(一)“职业”的内涵
杜威认为“职业是指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活动,其实质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杜威对于职业的理解是“教育即生活”命题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鄙视和排斥,提高职业因素在教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杜威看来,职业是一个全面、广泛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对“职业教育”全新的阐释
在杜威看来,职业教育的对立面既不是闲暇活动,也不是文化修养。从广义上来说,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是联系起来的。例如,学习历史,对于要做历史教师或专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是职业教育,而对于要做律师或医生的人来说就是文化修养。[2]
(三)传统“职业教育”的弊病
在强调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杜威对现行职业教育的弊病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一、现行职业纯粹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其重要性的。二、仅仅是一种狭义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屈服于现今制度的要求和标准。三、现行职业教育认定某个人天生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四、现行职业教育使学校成为工业或商业的附属结构。五、现行职业教育维护了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对立以及教育与民主分离的旧传统。
二、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及启示
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对市场需求认识不够,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就业观,更多的是盲目从风,追崇热门职业,例如:前几年红遍全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盲目追捧,然而现在有些大学甚至取消了此专业。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才能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把完善个性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一)明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的区别
择业观和就业观虽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有本质的不同。一、择业观:择业仅仅是职业的选择,就业表示职业的获得,而职业则有着丰富的内涵。二、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待如何获得实际职业,以便为社会服务,得到社会承认,并且得到相应报酬的关于就业方面的根本看法和主张,受社会现实和职业需求的制约,主要用于根据社会实际进行职业定位。
(二)克服官本位的传统就业观
官本位的传统就业观,是中国封建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整体与核心之中,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职业观。现代大学生毕业时优先选择行政机关,而不管自己在校所学什么专业,都不约而同地愿意加入到公务员的行列。据相关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截至2014年10月24日18时,国考报名人数已经突破140.4万,总体竞争比例近87:1。[3]这样使得众多大学生走进了官本位的价值观误区,更多能在其他领域展露才华的大学生会把一生的大部分宝贵时间贡献于“官场”。这势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官本位职业观,正如杜威所说:“每个人对他自己的工作或者职业的兴趣不是勉强的而是明智的。”
(三)把就业、乐趣和意义三者结合
新西兰作家约翰·克拉克在其著作《要金钱还是要生活》中指出,一个人要追求最大的幸福,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实现核心自我的冲动来自技能、乐趣和意义,而核心自我的实现,便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4]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在选择就业的同时,从自己的乐趣和对职业意义理解角度去审视,是实现核心自我的有效途径。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应是就业、乐趣和意义的结合。要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当代大学生们也必须以这三者的结合去定位就业。就业、乐趣、意义三者的交集便是最理想的职业生涯。
(四)注重人文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就业质量
近些年,呼吁我国高等教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呼声层出不穷,众多学者认为,当代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缺失严重。根据武汉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案例[5]:一生要完成的几件大事分为:1、获得学士学位 2、出国留学 3、到外企工作 4、进入公司高层 5、创办公司 6、环游世界。而这六件大事相对应的重大举措分别是:1、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 2、提高口语能力,参加托福考试。3、做好本职工作,思考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新举措。4、更加努力的工作,尽力扩大公司发展的领域,培养下属,使其能独当一面。5、使公司顺利步入轨道,奖罚分明,鼓励员工士气,扩宽经营网络,在各地建立分销点。6、考察各国的商业氛围,寻求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方案及合作伙伴。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完全限制在考级、赚钱、创业等方面,就连最后环游世界的计划都充满了商业气息。而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提升却没有提及。这无异于杜威所说的“社会寄生虫”与“把自己训练成养家糊口的人”。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注重自己人文精神的提升,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与人生品味。构建自己职业生涯中美好的家园,从根本上提升就业质量。
结束语
教育学者吴俊升教授曾指出:论及职业教育,杜威从未采取纯功利的观点。他所主张的乃是综合文化陶冶与职业训练两个对立的概念的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探讨,但是,杜威关于职业教育的见解体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对培养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参见.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
[2]参见.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2014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统计.[EB/OL].http://www.htexam.com/a/gwy/news/guojia/2010/1025/56228.html
[4]约翰·克拉克.要金钱还是要生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5):35.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4
大学生在毕业后有的会踏入社会开始工作, 有的会继续深造, 例如:考研、读博士、读博士后。部分大学生考研失败后会选择就业, 或边就业边考研, 为的是能够找到更好的岗位任职, 是自己的生活变好。然而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也具有一定特点, 如下:
1、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就业
大学生毕业后会想要经济发达城市进行奋斗, 为将来更好的生活。他们一般会选择北京, 上海, 天津, 南京、江苏、广州等地发展。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就业机会, 收入较丰厚, 文化厚重, 适合人发展。
2、选择自己人际关系密集地就业
部分大学生为更快地就业, 会选择有自己的人际圈的地方就业, 例如自己的家乡等地, 既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又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 还可以使自己更快的稳定。
3、选择与专业对口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投简历, 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符的岗位, 一是自己不喜欢二是担心自己不能够胜任。但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少, 竞争者却很多, 所以使毕业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4、选择较体面岗位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将简历投向国企、私企等大型企业, 并希望成为“白领”, 可以做一位时尚的上班族。然后当自己没能成为“白领”时, 由于自己认为是大学生的优越意识而不想要做一位清洁工或服务员, 看不起这种职业, 认为有损自己的形象, 从而在家待业, 而不是努力争取职业。
5、选取工资较丰厚岗位
由于大学生的品位在提高, 对品牌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消费水平在提高, 生活压力大, 工资需求高, 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有一定的要求。
6、考取公务员
部分大学生会受家庭影响考公务员, 希望得到“铁饭碗”。会为了有限名额而努力学习参加笔试和面试, 最后考取公务员。
7、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岗位少, 岗位需求量多, 造成了就业压力大, 所以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自己当老板, 自己为自己打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以及资金进行自主创业。而自主创业需要足够资金、人际关系、创业头脑思路、社会经验等。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受就业政策的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的变化, 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有着导向作用。现在的就业政策由原来的分配政策改变为“双向选择”政策。分配政策是国家将毕业生分配到那里工作, 毕业生就要绝对服从参加工作, 而“双向选择”则是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单位, 并且单位选择人才, 直到双方满意后进入工作。
2、市场竞争机制作用
不管是自己还是家长都认为考上重点大学就为自己就业装了“保险箱”, 而现在是“双向选择”, 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实力强的单位, 而单位也要选择优秀的人才,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下, 大学生为了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机会, 而不断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3、就业机会不公
现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只顾眼前利益, 而不顾单位的长远发展, 只认关系不认才学, 所以大学生不得将努力学习的精力转在“找关系”上, 所以说单位的质量也在下降, 也是对就业机会的不公平, 不重视。
4、自身素质因素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是会受自身素质因素所决定的。受到思想品德素质和个性生理素质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素质高低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 从而影响自己的择业观。不同个性生理素质的大学生适应着某一特定的职业群, 不同个性生理素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不同的追求。
三、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1、教学思路需要调整
许多人面对就业难归结为高校扩招惹的祸, 其实不然, 而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需应以培养应用新人才为主。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毫无压力, 认为是一种享受, 而不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教育应从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适应就业来授课教育。
2、大学生自我成就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成就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是大学教学思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是要认清就业观念, 要从实际出发,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 合理定位,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力、专业来选择自己的就业单位, 不要等待分配, 要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得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要自己专业精、素质好、技能全, 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
因此, 我认为当今就业压力大, 不会影响到专业精、素质高、技能全的人才就业。而我们国家在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的同时, 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作为大学生应该重视社会实践、主动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做好社会实践, 这在日后就业中会有很好的基础。要掌握社会需求信心能力, 要学好沟通, 敢于推销自己, 并要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社会。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然而“毕业成为了失业”这样的语句常常出自当今大学生的口中, 为什么要发如此感慨呢?这就与现今就业压力大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管是在网络中还是在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 人才市场上永远是人山人海, 大学毕业生来到招聘市场看着人山人海的人, 再看看就业岗位的稀少, 不禁望而生畏。本文从当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 篇5
学年论文
题目: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生:吴由松
指导老师:刘 丽副教授年级:2008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系别:政治系学院:政法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4月25日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编制创业卡夫丁峡谷毕业经济引擎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从以前的国家定向安排分配逐渐到现在的国家调控,多向选择的方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把就业双刃剑。当今大学生在毕业既面临众多机遇的同时,有困难重重,每年都有毕业生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仰望天空却又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关外,还与社会环境和大学教育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如今的大学学历有着通货膨胀的嫌疑,还是我们自身的就业观念出了问题?
一、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一)考研,这是目前在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词汇,也是众多大学生的首选。也给那些徘徊在就业与考研边沿的学生更多了几分犹豫。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未知就业压力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的热爱。而前者选择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尽量规避就业压力,继续深造以获得一块更好的就业敲门金砖。而后者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追求,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大展拳脚,作为一番。对于前者,我本人是持百分之二百的反对观点,因为现在的考研就像赶集,像“痛苦的安乐死”【1】。
正是因为有这些考研“赶集”这的存在,是现在的考研变成了一种时尚,谁不考谁就是落伍了。因此现在我们身边到处是一片考研的繁忙景象,要么是在备战中,要么是刚做出考研的壮志雄心,还有就是受到这考研大潮的影响,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场景就像观看街头卖艺,前面围了一大堆人,后面的不知道咋会是就削尖了脑袋往使劲前挤,变成了盲目的冲动。对于这类学生恐怕与八股取试时的酸秀才儒生们有过之而无过及!如果拿着二者的社会背景相比,恐怕还不如那些秀才!
对于考研,我本人的观点是结合自身状况,坚持慎重再慎重的态度。因为对于高考,我们把至少三年的时光交给了它,对于考研,我们是否还要把至少四年的光阴托付给研究生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深思考虑的问题。2006,教育部官员曾公开表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也就意味着硕士学位的贬值速度是百分之三十,等到我们这些考上研究生的人毕业之后会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防反思一下:考研真的能规避就业压力吗?
(二)不考研,我们将走向何处?
对于决心不再继续深造的的人来说,毕业后大多数会选择这样几条路:
1.考公务员,对于不想考研的人来说,能够考进国家机关,吃皇粮,有国家编制,这无疑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像公务员这样旱涝保收的职业,把他当做毕生的职业,那肯定是上对得起“苍天父老,下对得起自己了”。但这社会往往就是这样子:好的东西往往大家都想去分一杯羹,曾多粥就少,那肯定就不够分了。这就使得考公务员考试之难就仅次于蜀道之险,登天之难了!这恐怕也是把众多学子被逼上考研梁山的原因之一吧。很多考公务员没考上,顿感“报国无门”的“好汉们”在经历了一番苦苦挣扎之后都幡然悔悟:祖国是我们唯一的母
亲,但是我们不是母亲唯一的儿子!只有感慨地对那些有幸考上,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的兄弟们说道:大哥下半辈子就指望你提拔了!
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教育改革以前,大学毕业生能进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如今每年失业大军有增无减的的形势下,能进国有企业,有国家编制,那肯定是“祖上显灵了”,前途肯定一片大好,着实让那些在求职路上撞得头破血流的学子们嫉妒羡慕恨了一回。
3.民营企业,与国营不断受“热捧”的场面相比,数量庞大的民营私企却门可罗雀(除了那些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提并论的超大型民营企业)。这一大批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一方面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另一方面面临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尴尬局面。这造成在中小企业和和大学毕业生之间面临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小企业使出十八般武艺想吸纳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而自以为“修成正果”的大学毕业生们却渴望能以自己的独门武功降龙十八掌在有编制的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打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里有一个关于大学生择业的调查:
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吴炅坤、张兴龙、王丽媛、杨明亮、李璇等五名南开大学生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调查问卷,调查组发现,“进编制”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首选职业规划,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国有企业得到了50.86%的受访者的支持,“支持率”摇摇领先,32.84%的人考虑进事业单位,而与之对照,只有20.49%的毕业生将求职意向锁定为超大型民营企业,8.4%选择中小企业,在所有选项中排在最后,而令人向往的外资企业也只有33.83%的支持率【2】。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的就业之路一旦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时,将何去何从?
3.自主创业,再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和伴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可谓是下了大血本,在国家政策、银行信贷、环境创造方面也是绿灯频开,可谓是具备了创业的天时和地力,差的就是大学生自己有没有破釜沉舟的英雄气魄了!
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类大学毕业生中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据新浪网新闻中心,天津日报报道:2009年南开大学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三本院校”毕业生中比例高达18%,“二本院校”为13%,而“一本院校”仅为8%【3】。由这样一种现象中可以看出,当找工作相对容易时,风险较大的创业就成为次要的选择。在与创业的风险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创业缺乏和资金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这是许多想创业但最终又放弃的原因之
一。但是关于创业,很多时候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非凡远光和气魄的“穷光蛋”们报的“金龟”还,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你会发现,不管你做什么事,条件都不可能达到你所谓的“成熟”。所以在创业这块肥肉上往往是那些胆大的创业英雄们“撑死了”。你只能眼巴巴的舔着干裂的嘴唇“望尘兴叹”了!在这里告诫一下那些有心自主就业的人:行动起来吧,不愿做就业奴隶的人们!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
1.“进编制”,求稳定,这是莘莘学子在毕业时刻首要考虑的就业条件,也是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往国家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里钻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的路,对广大受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来说,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衣食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2.追求高薪,到发达地方去,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普遍心理,据2001年4月1日至2001年7月15日,《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重点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时,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最想去上海发展的大学生获选率为32.3%,北京为27.7%,另外,深圳为12.1%【4】,而这个数据拿到10后的今天恐怕也是有增无减。广大的内陆边远地区城市获选率小之又小。在一般普通高校来说,也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倾向大中城市,据胡解旺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实践》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广东嘉应学院、湖南工学院和山东潍坊学院等几所普通院校学生发放的3000份问卷,回收的2786份中,在地区选择上,有22.3%首选大城市,63.2%的学生首选中小城市。可见,在名牌重点高校最求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下,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对这些地区寄予厚望【5】。
3.男女性别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上倾向于用男性,这对广大女性求职者来说显失公平。斯坦福大学理栕薇教授“在其互动”中指出:人们以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期望,从而造成制度的不平等,形成了两性间的显著差异,造成男女两性的不同地位。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胜任工作。这使得不少女大学生再就业中屡屡碰壁,让不少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压力下,产生了一批希望“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的思想,“嫁个有钱人”便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6】。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国家应在注意优化就业环境之外,女大学生还应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女性当自强,认清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7】。
4.贫困大学生,困难多,就业难。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了相当大比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比一般大学生重,一方面造成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狭窄,而且在毕业时面对影响就业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往往束手无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升高也成为贫困毕业生就业的障碍,近年来,应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均超过1万元,用于“灰色投入”方面的更是无法衡量。教育家戏称之为“毕业消费”,商家则称之为“毕业经济”【8】。这使广大贫困大学生就业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当前的社会背景,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风险。就中国目前而言,就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指标,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这一问题,2009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给正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带来了一丝春意。
虽然国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台了许多缓和政策,但是随着每年大学扩招势头的不断增高,这些政策措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问题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与当前就业环境相对应的是当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机制问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能够真的能做到教学相长,也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一项关于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读大学满意度的调查显示:“211”院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6%,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校风、图书馆与教学设施,最不满意的是师生互动,只有62%;非“211”本科院校对所读大学的总体满意度为79%,满意程度最高的仍是图书馆、教学设施和校风,最低的仍为师生互动,为55%;高职高专院校依次为70%、64%、53%【9】。由以上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很大部分原因不光是学校的“硬件”问题,而内部教学机制也“难逃其咎”。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这无疑给当前笨重的就业“机器”换上了一个大马力的“引擎”,“拖拉机”装上了“火车头”,快飞起来了!
3.在众多影响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个人品质、基础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更是至关重要。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于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10】中,广大毕业生们具备了几项,恐怕连自己都不好回答。然而根据“能量守衡定律”,广大学生增强的是“打游戏的能力、花钱的能力、逃课的能力、作弊的能力、投机取巧的能力”。紧接着凭当大代大学生“非凡”的智力水平,又培养了如“如何向家里要求提高薪资的能力”和支持“经济全球化”争“穿国际品牌”的“世界胸怀”。这些具备如此之多的“超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很多用人单位都感到汗颜,只能敬而远之了!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虽然目前就业面不断得到深入和拓展,但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在朝夕之间。与之对应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要依据社会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相信在依赖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这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毕业生定能安然度过就业的“寒冬”,奔向未来!
主要参考资料: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谭彪喜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2】【3】天津日报2011年1月11日电(记者张国)
【4】【5】《大学生就业报告》 胡解旺著,中共编译出版社出版
【6】《高校“急嫁族”瞄准大阔佬》载于《信息时报》,2003年3月6日
【7】“卡夫丁峡谷”: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8】《工人日报》,2003年1月29日
【9】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http:///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
我国比较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道路,也为高校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那么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一、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获得人生第一份职业
创业意识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2014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达到727万人,到明年就业大军还会增加。毕业难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变的事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念就为大学生就业打好了基础。创业意识的激发有很大可能性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起点。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在就业的大军中寻求更好的就业途径
创业品质即创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调节系统,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殊品质:一是敏于把握创业机会;二是善于驾驭创业风险;三是勇于承担创业责任;四是乐于保持创业激情;五是恒于坚守创业理性。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好的创业教育能够教会好的意志品质,这些品质也是公司招聘人才看好的内在东西。对于有这些优点的大学生也会受到各家公司的关注。从而从就业大军中寻得一份自己满意的职业。
(三)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就业打好基础
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发挥的工具,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职业知识,这是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等。三是综合性知识,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丰富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先决条件。创业培训不仅仅为大学生本人创业做准备,同时也为就业提供很好的先决机遇。
(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就业增添能量
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即在应对市场和社会需求推陈出新、“无中生有”方面的本领。创业能力不仅是创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砝码。在一个企业里拥有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往往这样的员工都具有创造性,他们会用这些能力为企业和公司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一)教育理念功利性较强,长此以往对于就业指导不利
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之中。当然,创业在教学过程也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样的潛意识影响着上课的思想导向,以及课程的理念。学校、教师、学生对于创业教育都存在思想上偏差,功利性大于课程本身属性,而一门课程一旦功利性太强就会导致课程本身失去原有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对就业指导产生很多不利的因素。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毕业生的就业准备产生冲突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院系行政人员承担,讲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实际指导性不强;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就业课程时间安排和毕业生找工作很多都有冲突,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课学习中;大多数创业课程都安排到大四上学期,一般这个时间段学生都准备实习和就业准备阶段;除此之外,很多大四学生实习和实训都很累,很难把精力放到这个时间段来学习。种种课程设置原因导致的与毕业生就业准备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三)学生本身不重视创业教育,很难让创业教育变成就业助推器
创业教育应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五业”。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基于“五业”的创业教育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本身重视性就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小部分学生能够做的事情,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创业理念,也对我们就业理念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创业从本质上就是就业,就业过程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很多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创业课对他们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至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而我国高校由于教学体制、师资结构和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仅有5%的大学生接受过体系不完整的创业教育。可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者萌芽阶段。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其微博中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 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被很多看做是就业的载体。笔者以为,创业更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就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一方面,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完善和发展还需加以时日,另一方面,这种教育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路,只追求眼前利益,最终就会走上歧路。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腾飞, 教育事业作为民族的基石, 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大量扩招, 三十多年后, 问题突显:大量人才步出校园, 工作岗位趋于饱和, 而中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 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民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成为热点民生问题。目前,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分析国家性的指导政策、高校课程改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在客观因素方面提出的, 而较少从大学生自身主观树立正确就业观角度谈。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随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 且就业能够趋于理性化。但是大学毕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 有些问题难免考虑得不是很清楚, 反映在就业观上就会表现出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求高心理:高起步价与精英就业
过去,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场所, 但是新时期, 扩招政策让大量大学生步入校园, 教育已经开始越来越大众化, 使教育失掉了“精英”的光环, 而降格为大众都可以达到的基础标准。因此,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应摆脱以往的“精英”光环, 加以转变, 调整工作的期望值, 平和对待各种岗位的工作, 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但是有一些学生仍没有摆脱光环心理, 家长对这方面的认识甚至比一些学生更落后, 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家长和大学生, 这种心理导致大学生好高鹜远, 无法让自己的能力符合社会实际, 期望超过了实际, 在大城市找不到高薪的好工作, 又不愿意留在小城市, 高不成、低不就, 进而会有落差, 产生矛盾。
(二) 缺乏自主意识, 从众心理过强
所谓从众心理, 就是指只会跟随众人的步伐, 缺乏自己的主观想法, 别人做什么自己也盲目跟从。当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没有目标感, 自主意识不够, 总是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这都会导致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形成不正确的就业观, 为自己的将来准备不充分, 只是根据父母或师长的意见更改,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这样的作法最终导致自己的能力被埋没, 使自己失去发展的平台, 进而失去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三) 缺少职前规划, 就业目标不清晰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受转型期的影响而发生巨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中的效益原则充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难保单一性, 多元化以及多样化趋势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时比较普遍的观念和心态。而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已经感觉到就业压力, 也想在大学阶段磨炼自己, 干几份兼职, 多进行几次暑期实践, 让自己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有更多的资本。但是当大学四年过去, 他们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按照理想的规划进行, 他们在大学期间缺少职前规划, 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 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方向。
(四) 工作想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型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时, 总希望一步到位, 即工资待遇、职位都要达到高档次, 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崇尚的是三高标准:起点高, 职位高, 薪水高。而不愿意在基层岗位锻炼、积累经验。考虑自我收入多过企业收入, 个人薪资与所创价值是不匹配的,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时下不在少数。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宁可待业啃老也不愿意下基层、走偏远、入一线, 幻想轻松的工作、高的收入、多彩的生活, 往往会错过很多就业甚至是成功的机会。
(五) 虚荣攀比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全日制学生, 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加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 其心理承受力会随着困难的难度增加而变得愈加脆弱, 就业上的表现即为心理不成熟, 导致在择业期间, 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自己没有进行客观分析, 一味追求“面子”, 以求满足家人及自己的虚荣心, 最后却导致所选的职业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距离, 不得不重新就业。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解决对策
新时期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社会稳定, 因此社会关注的焦点转换到这个问题上。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 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方面因素, 另一方面重要因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否正确合理,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促进就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导向作用
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文化、就业环境, 加强社会主导文化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指导作用, 明确导向作用, 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 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首先, 政府应扩大就业渠道,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并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部门, 提出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次, 全社会要深入对高校的认识和了解, 与高校共同努力, 帮助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 提供和谐有利的就业氛围;最后, 利用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向当代大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构建和谐向上的职业文化空间, 让大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中不断进步。
(二)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
高校作为向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主要渠道, 必须深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就业能力培养。一方面,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就业观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改革创新传统的就业体系, 增设专门的就业技能培训部门和相关的课程, 增加教学实践课程的学时并把教学实践课落到实处。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洞察社会的能力, 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着重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 家庭应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正确引导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不仅要注重经济追求, 还要注重更深、更高层次的需求, 虽然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生活成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更多的是长期受到家庭传统价值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 在心理成熟度上与过去同年龄的人相比, 都有明显的不足, 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引导, 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有了父母的心理支持, 孩子就有归属感, 就能够放心大胆地去闯。好的发展前途是每个父母喜闻乐见的, 然而理性的思维、务实的态度以及自我的正确定位才是孩子成功的必备因素, 才是正确的观念体现。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在随之转变, 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势必会崩塌。把自身价值和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成功就业的不二法则, 自我价值的实现要建立在企业利润基础之上, 一味满足自身利益的个人主义价值体系必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巨大的阻碍。因此, 大学毕业生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合适的时机勇于展现自己, 抓住好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找到最合适的就业出口。
参考文献
[1]郭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 2012.
[2]李阳.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 2014, (4) :5.
[3]赵晓姝.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3.
[4]顾荣江.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 2013, (3) :51.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对策
1. 加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 高校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这对于满足广大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梦想来说是件好事, 但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紧缺、教育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等。特别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难上加难, 就业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想办法、出措施、保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有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因素, 但也与大学生个人的技能、素养和不适应的就业观有关。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的思维、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已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观念也是一样。但当前一部分的8090后大学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 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享受新时代带来的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 却跟不上时代的思维和发展。比如, 大学生就是“香饽饽”, 是“稀有人才”的思想还在一些学生当中存在;一些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不断蔓延, 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格格不入。因此,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应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 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立足实际, 规划好学业, 脚踏实地的学习和锻炼, 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主动适应当前国家就业指导的政策, 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因此,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提供参考, 也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科学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帮助。
2.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
2.1 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不断转变
前些年,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很守旧。社会上也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员工,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局面。有的学生在择业时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 有的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有的学生刚毕业就要求做管理,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不愿意干苦活、累活, 讲究职务、级别, 不谈付出和贡献, 讲究工作环境是否舒适, 不谈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环境、就业趋势, 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 特别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 很多学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愿意先试一试, 逐渐树立起了先生存后发展, 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2.2 薪酬要求趋于合理
从大学生高薪酬要求的心理角度看, 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人才,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高薪和体面的工作, 这是很多大学生竞聘时提出高薪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花费了家庭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积蓄, 出于急于挣钱回报家庭的心理也会提出过高的薪酬要求。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工资要求来看, 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薪酬期望明显降低, 很多学生都更看重企业的规模、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今后的成长空间等等, 这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与社会发展形势相接轨, 逐步趋于理性化。
2.3 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传统就业观念中, 专业对口是最基本的就业方向。很多大学生在一开始就业时抱定要找到跟个人专业一致的单位, 在观念上拒绝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非对称的岗位, 但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也逐渐放宽了对口行业的要求, 在职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个人基本经验的积累, 这相比于以前的观念有了质的改变, 大学生眼光放的更远, 更加注重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2.4 创新创业意识有所增强
自党的十七大起, 国家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十八大以来,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党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思路, 并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这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展了新的思路。在经济新常态下,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 就业观念也有了很多改变。
2.5 基层就业意识还很淡薄
虽然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但受传统思想和时代发展影响, 一些大学生不是很愿意到基层单位工作。有一些学生虽然到基层单位就业, 有的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更弱。当然,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 大学生志愿西部地区服务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也吸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 但整体上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还有待提高。
2.6 理智选择和盲从心理并存
在高校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下, 大学生基本接收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并主动出击, 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但在大学生中, 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盲从的现象。一些学生择业时不能客观分析现实, 对自我认知不足,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没有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而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就业标准, 盲目择业现象还存在。
2.7 就业准备不充分
当前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着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现状。总的来说,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希望招聘到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人才, 相对以前苛刻的招聘条件来看, 企业也逐渐接受了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这一现实问题, 也愿意为大学生的成长花费培训和投资, 但有时企业抱怨说, 现在大学生整体素养差的太多了。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基本的文字功底缺乏, 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 专业技能不扎实, 好高骛远, 缺乏责任心, 主动承担意识不强, 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等, 让企业也十分头疼。这些问题都暴漏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规划和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3. 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
当前,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也关系着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 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努力, 共同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 引导大学生就业观不断转变,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上, 近年来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流向问题,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比如西部计划、选调生等, 在分流毕业去向, 拓展就业渠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还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比如不愿到基层就业问题, 需要国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自主创业者, 继续完善实施实施免税、贷款等优惠;提高艰苦地区大学生的福利和待遇问题等, 总之, 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大学生拓展就业思路, 积极投身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3.2 发挥高校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 是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因此, 高校思政、学工和就业等相关部门应统筹兼顾, 分工协作, 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教育引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基本专业技能学习锻炼、实践经验积累等方面提供机会, 拓展平台, 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力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成才。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结合社会发展形势,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加强课程教育体系改革, 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就业部门要积极研究大学生就业观变化的原因, 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3.3 发挥家庭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从基本素养、待人接物到就业观念等, 都产生较大影响。首先作为家长应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掌握未来职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帮助大学生不断转变就业观念。此外, 要多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多深入一线, 在基础的岗位上磨练品格, 提升素质,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 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主动适应团队的生活和学习, 做一个甘于奉献、主动承担、愿意分享的大学生。
3.4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未来的世界是自己的, 也需要自己去拼搏和创造。大学生应从入校起就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在学校的引导下主动认知自我, 面对现实, 能够把握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明确目标, 不断改进;要积极参与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用科学的计划来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要多涉猎社会知识, 及时关注职业发展趋势, 不断调整个人就业预期, 科学合理的定位, 用全面的素质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徐强.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07)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 篇9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可谓陷于一种“迷茫”的状态。面对如今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机会多了, 选择多了, 若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想做什么, 那就很容易在就业大潮中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从自身实际出发, 一位追求所谓的“高薪”职业, 这大大增加了求职的难度。而且很多时候, 为了追求一份不切实际的高薪工作, 在漫长的等待中错失了许多事实上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除了“高薪”, “体面”也是许多求职者所追求的, 致使许多基层岗位无人问津, 而且很多人都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蜂拥, 使得人力资源得不到均衡高效的配置。
在江苏卫视与中国教育频道合作推出的大型电视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中, 企业招聘者青睐的往往是求职意向明确的, 而且求职意向与专业功底相匹配的。那些求职意向不明确或是不坚定的, 往往不能应聘成功。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应该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所在出发, 并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职业的“成长性”。当然, 想追求一份薪酬尽可能高的职业无可厚非, 但对薪酬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如, 在制定自己的薪酬目标时要考虑同一岗位的平均水平、校友同类岗位工资中间值等参考因素。此外, 对一份职业的选择, 不应仅仅考虑薪酬, 还要考虑工作具体内容、个人在工作中成长发展的条件、晋升的通道、单位的整体氛围等。大学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抛弃那些“好高骛远”的想法, 敢于从零做起, 从基层做起。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 这样,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你都是快乐的”。的确, 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而且也适合自己的工作, 不仅使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是快乐的, 而且因为兴趣所在, 也容易激发自身的潜能, 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使自己拥有更好、更长久的职业发展。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1、个人因素
首先, 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判定。一个在大学里学习成绩优异, 担任学生干部,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突出的学生, 在求职时对工作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如工作环境、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福利奖金等。其次, 个人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对自己首份工作的选择往往会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 或者是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若求职者的兴趣与专业知识相匹配, 求职成功的概率往往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样的求职者往往有清晰的职业定位,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自己想做什么, 准备也就更充分, 求职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
2、家庭因素
(1)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一个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比如一个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孩子, 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 再加上家庭的传承思想, 以及家长会在音乐发展发面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那么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就更容易走上音乐之路。看看如今的娱乐圈, “星二代”并不少见, 他们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上一辈在娱乐圈已经奠定的事业为他们的发展扫除了不少障碍也提供了不少人脉与机会。
(2) 家人的意见。许多家人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在自己的身边工作, 于是会通过自己的人脉为儿女铺好一条就业之路。许多人认为这样一则方便照顾父母, 一则使自己的求职之路变得容易。
(3)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求职者往往会选择发展势头比较好的行业, 一方面热门行业由于发展势头正旺, 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 热门行业的薪资水平比较高。
(4) 国家的政策会对求职者的求职意向产生影响。如由国家汉办主办的汉语志愿者的招募。汉语志愿者经培训合格后, 被派往国外, 汉办会为志愿者提供生活津贴等。许多应届毕业生为了积累经验, 开阔视野, 同时也能有一定的收入而报名参加汉语志愿者的选拔考试。
三、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所规划, 而非盲目从众, 要通过毕业前的工作实习尽可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毕业生确立明确的就业方向。
2、家庭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建议,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体验教育。
4、企业要珍惜人才,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有归属感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信心。
5、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促进大学生就业多元化, 同时保障大学生就业时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曹欣荣.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 2005 (03) .
[2]夏卫东, 滕爱玲.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3]方泽宏.高校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4]满海龙.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04) .
[5]范明, 安戈锋.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 2009 (03) .
[6]蒋琴雅, 胡玉东.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0) .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篇10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毕业生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状态,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前景。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仅仅在2011年度,我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650多万,但是真正找到合适和满意工作的人数却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人仍处于待业状态或者从事着临时性的工作。由于近些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往届毕业生加入待业人群之中,给原本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高校的扩招政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使得大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客观发展需求。大量的客观情况反映,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就业岗位的短缺,从更深层次来讲,是因为目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现实要求,使得用人单位无法接受对相关人员的招录。因此,尽管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但是仍然有数量巨大的社会岗位处于空缺状态,有待真正的人才去填补。
中小型企业是吸纳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陷于困难状态,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宏观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处于破产的困境之中,其不但没有发挥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反而给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失业人员,这一客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然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录名额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这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而获得的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实现职业生涯和自我价值的相关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既包括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包括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应该在长期的教育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完成的。鉴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广义性,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保证基本科学文化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符合社会现实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所招录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本行业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实力,进而占据主动地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局限在对相关专业的科学文化教学,而且当前大学专业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专业领域的划分过于细化和僵硬,各个专业之间界限过于分明,缺少必要的联系,使得大学生很难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掌握,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使之难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就业能力的提升才能整体带动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机会判断和把握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重要社会能力的提升,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策略
㈠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错误的就业价值观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诱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观念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工作档次期待过高。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生活和成长,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生活质量和环境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往往会忽视现实社会中残酷竞争的一面,而是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工作的安逸和舒适程度上。然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相对比较安逸和舒适的工作岗位非常欠缺,或者早已进入饱和状态。大学毕业生长期对未来工作持有过于乐观的心态,一旦在求职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败,那么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进而影响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因此,对工作档次过高的期待对大学生就业不具有积极影响。第二,希望留在大城市发展。高等院校一般都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大中型城市与小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达、文化娱乐发达、物质资源丰富等优势,所以,吸引着大量大学毕业生留住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大城市在具备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和竞争压力,使得大城市的工作岗位几乎处于饱和状态,难以再容纳数量巨大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盲目留守大城市并非明智的选择。第三,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在很多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往往选择暂时从事一份临时性的工作来解决经济上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但是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而是摇摆不定或者盲目攀比,试图寻找更好的工作,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频繁地更换工作,使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这样一方面会消耗精神意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毕业生必须首先在思想意识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放弃过高的工作期望和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份相对比较安定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在工作中积极展示才华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也是就业能力的核心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㈡消除专业之间的界限
当前大学专业是以学科为基本参考依据进行明确划分的,各个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导致学生在接受本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对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获取和认知,使其难以具备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高校应该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打破专业之间的明确界限,让大学教育成为宽口径、高标准、大范围的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应该消除对报考专业方面的严格限制,使学生能够在入学之后一段时间内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兴趣爱好自由地进行专业选择,避免因为政策的原因而使学生丧失选择最佳专业的机会。正确的专业选择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学生对某一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产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和动力,反之,只会消磨学生的意志和兴趣,难以达到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㈢增强社会实践教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当代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能力,更要根据现实要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以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教学环节融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大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定位,由知识传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辅助和指引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自我学习,自主地探索专业科学知识,并积极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自主性学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三桂.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J].现代大学教育, 2009, (3)
[2]傅进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就业心态就业观念
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每个人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要求。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给传统的人才观带来很大冲击,每个人都必须凭自身的实力在社会中求得生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务员的待遇日益提高,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工作相对稳定,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投奔到公务员的考场。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一浪高过一浪”,而在众多的各类公务员报考者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又占了绝大多数,如2008年11月广州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达到7万多,最终有5.7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平均63个凡竞争一个岗位,广州某重点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生介绍,全班50多个同学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外,其余都报了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占了全班人数的2/3。类似情况在全国的其它高校也普遍存在,以至于在各大学,“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毕业班中最为热门的流行语。
一报考公务员的原因
根据新闻、网络以及对毕业生的谈话了解到,大学生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心态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做公务员,可以直接的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可以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与政治追求。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在近代,由于科技与制度的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1949年107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伟大的民族复兴道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应该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则是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最直接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做一个勤正廉洁、高效奉公的国家公务人员,就是在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作为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将来的某一天,可以实现造福一方百姓、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2做公务员,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可以解决户口,收入可观。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做一个公务员,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国家干部,可以说是非常光宗耀祖的。而且现阶段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公务员越来越受人尊重。可以说,公务员有着非常好的社会地位,是—种非常体面,非常令,人羡慕与尊敬的职业。
现阶段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户口是非常重要的。经济适用房、孩子上学。医疗保险等等都与户口挂钩,而做公务员,是肯定能解决户口的。公务员的收入一般包括工资和奖金,现阶段在我国可以说是中等偏上了,而即将实行的“三五八”工资方案,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收入。
3做公务员,福利好,有保障,工作稳定,压力小。
保险、公积金和各种补贴为主的福利相对于其他行业、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公务员享有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这是事业编制人员或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现阶段我国的很多行业,很多职业都存在不稳定,有风险的特点。比如外企,私企以及自主创业等等,都面临着工作不稳定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失业。而公务员的工作节奏不快,工作压力小,更不用担心下岗待业,可以说是最稳定的职业之一。
4做公务员,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对自己参加别的职业的招
在公务员的很多工作中,要与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人打交道,所以,做公务员可以建立比较广的一个关系网。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例如国企,银行招员工,高校招行政人员,甚至有些外企,都会询问应聘人员是否参加过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否进入笔试,有的甚至要出具成绩单与合格证(例如北京的公务员考试是有合格证的),因为这些负责招聘人员相信公务员考试是能区分、鉴别出人才的,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对自己在其他行业的应聘也是非常重要的。
5参加公务员考试,对考研、考博的同学来说又多了一条出路。
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的本科生报考研究生,而拿出一小部分精力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是给考研或者考博多留了一个退路,很多考上公务员的同学,就是本来想考研的,结果没考中,反而作为备选的公务员考试考中了,因而对于那些要考研或者考博的同学,把公务员考试留做自己的一个退路,就是给自己多了一个机会,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毕业生盲目报考公务员既阻碍了个人的发展又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本身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存在偏差,在报考的目的上“无意识”。近年来,部分毕业生离开象牙塔考进国家公务员后踌躇满志,想大干一场,然而却发现清水闲职,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水浑噩度日。做了一段时日后方恍然大悟:原来政府机关并不适合自己,并非展现才华,完成人生追求的理想地方。然而悔之晚已,即使想要跳槽,也已浪费了一段时间甚至还要赔上违约金。
其次,一窝蜂考公务员显示出相当一部分人在个人职业选择上的局快观念,表现出在个人职业定位和规划上“无意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已经成为网络、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好像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奇耻大辱,只有小学生卖猪肉才天经地义。难道说高学历的人才就应该考公务员走仕途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些人在政府机关里消磨了锐气,有些人不得不放弃自己打小就已有的抱负,更有些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更看到北大卖肉才子陆步轩卖猪内生意红火,开新肉店并投资两处房产。事实上,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任何一条都可能通向成功,但并非每一条都适合任何一个人。关键是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然而,大学生若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很容易误入歧途。有关专家认为:市场经济下青年公务员因买不起房或供房压力等诸多压力下,处理不好,很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铤而走险滋生腐败。近年来,随着中央的监督机制逐渐完善,人民的法制观念日益提高,一批3L--批的官员下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有绝大多数人当初是因为公务员权利大、待遇好等因素进入公务员队伍里的。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人民需要的是能安贫乐道的公务员,不需要“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的公务员,大学生对“公务员崇拜”严重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是官场腐败的一个缩影,是—种社会之痛!
三大学毕业生应正视自己大学期间内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大军中,大学生成为一个主要群体,公务员考试又成为大学生千军万马争挤的一座“独木桥”。一边是一些热门地区热门岗位炙手可热,一边是一些偏远地区基层岗位无人问津。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仔细分析—下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难其实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会发现就业也许并不那么难。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加上历年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存量,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重压之下,公务员考试、考研等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机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却“漂在都市”的待业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使大批学子长期滞留,越聚越多。在这些城市,由于人才积聚,确实出现了大学生一岗难求的就业局面。
当代大学生就业失败的应对方法 篇12
产生就业失败的原因
大学生遭遇就业失败时是一种消极心态。它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遇到自身无法克服或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与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和情绪体验。
引发大学生就业失败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把握。
首先, 从客观上来讲, 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率较高是影响学生就业的直接原因。人口的不断增加又影响到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长, 许多工作特别强调脑力而不是体力, 而脑力工作往往需要精而不是多。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如果不是面向市场需求就会极大地限制了教学与专业发展, 同时, 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 从而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同时,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结构调整引发了社会劳动形势变化, 四股劳动大军 (待就业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海归”) 纷纷涌向国内劳动力市场, 就业市场的需求却相对狭小, “僧多粥少”的局面客观上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更何况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 这更加深了就业岗位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其次, 从主观因素上来看, 近几年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显现出能力和素质的缺乏, 同时, 其对实现就业的心理准备也不足。而个别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期待也高, 很多家长认为供孩子读书已属不易, 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就有一种“书白念了”的感觉。这容易使毕业生产生烦恼或者自卑和焦虑;而且就业需要学生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 这又是初涉社会的毕业生们所不擅长的。因此, 遭到失败的情形是常有的, 必然的。这很容易使毕业生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是处在学校体制的集体管理中, 大多没有经历过艰辛和挫折, 思想较单纯。因此, 缺乏失败承受准备和能力, 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 怀疑自己能力, 这很易使他们在就业中半途而废。上述这些都是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失败的主观因素。
要顺利实现就业, 外部环境需要不断的完善, 而学校需要加强管理, 加强专业设置, 营建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就业方面高校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培养专业教师和团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同时, 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 更是十分重要。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方能积极应对就业、实现就业:
1、首先, 认清就业形势, 做好求职不成功的心理准备。
目前, 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高, 条件也较苛刻。有的不但要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 甚至连身高、体重、相貌都有要求。所以, 在这种就业形势下求职应聘, 既要有勇气、自信心, 又要做好求职不成的心理准备。这样即使不能应聘, 也至少能冷静对待失败。
2、其次, 根据即将选择的职业确定自己的知识结构类型。
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按整体性要求进行优化和组合, 根据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按从事的职业其所属的社会组织中的具体层次, 进一步调整知识结构, 使之更加合理。在这方面, 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不断地付出艰辛的劳动, 每一名大学生只要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 并且不断努力, 才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学生还要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 加强对哲学的学习,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其中关键是“独立”两个字。
要做到“专于学而勤于思”, 要善于思考, 善于总结, 善于推导, 善于论证。
4、当然, 大学生具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 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际能力, 知识是不能和能力划等号的。
还需要锻炼自己的一些社会实践能力, 诸如表达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管自己的兴趣是否在这里, 都必须锻炼自己的这些实践能力。
总之, 学生个人要抓住一切机会多多锻炼自己。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兴趣的专业方面, 多选择有利于发挥自我优势的项目。参与社会竞争,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并在成功中总结经验, 不断学习, 这样才能对现实社会和目标追求中出现的障碍和干扰进行客观分析, 做出积极地应对, 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 新闻界2011年第08期
[2]、吴瑞君《敲开职场的第一块砖:写给大学生朋友》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
[3]、王敏、李万斌《浅谈大学生就业挫折与应对》赤峰学院学报2009年7月
[4]、王婷婷.传播心理学视阙下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2011年11期
[5]、吴汉德《大学生就业指导》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就业05-26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09-09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09-17
当代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的总体分析09-02
从当代大学教育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05-13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06-02
当代大学生就业前景09-30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06-17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10-24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