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共12篇)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篇1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究其原因, 有经济社会发展本身的原因, 但大学生不科学的就业观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的意义,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对策
1. 加强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 高校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这对于满足广大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梦想来说是件好事, 但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紧缺、教育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等。特别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 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难上加难, 就业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想办法、出措施、保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有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因素, 但也与大学生个人的技能、素养和不适应的就业观有关。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的思维、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已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观念也是一样。但当前一部分的8090后大学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 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享受新时代带来的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 却跟不上时代的思维和发展。比如, 大学生就是“香饽饽”, 是“稀有人才”的思想还在一些学生当中存在;一些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不断蔓延, 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格格不入。因此,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应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 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立足实际, 规划好学业, 脚踏实地的学习和锻炼, 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积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主动适应当前国家就业指导的政策, 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因此,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提供参考, 也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科学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帮助。
2.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
2.1 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不断转变
前些年,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很守旧。社会上也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员工,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局面。有的学生在择业时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 有的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有的学生刚毕业就要求做管理,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不愿意干苦活、累活, 讲究职务、级别, 不谈付出和贡献, 讲究工作环境是否舒适, 不谈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环境、就业趋势, 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 特别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 很多学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愿意先试一试, 逐渐树立起了先生存后发展, 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2.2 薪酬要求趋于合理
从大学生高薪酬要求的心理角度看, 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是人才,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高薪和体面的工作, 这是很多大学生竞聘时提出高薪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花费了家庭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积蓄, 出于急于挣钱回报家庭的心理也会提出过高的薪酬要求。从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工资要求来看, 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薪酬期望明显降低, 很多学生都更看重企业的规模、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今后的成长空间等等, 这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与社会发展形势相接轨, 逐步趋于理性化。
2.3 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传统就业观念中, 专业对口是最基本的就业方向。很多大学生在一开始就业时抱定要找到跟个人专业一致的单位, 在观念上拒绝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非对称的岗位, 但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也逐渐放宽了对口行业的要求, 在职业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个人基本经验的积累, 这相比于以前的观念有了质的改变, 大学生眼光放的更远, 更加注重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2.4 创新创业意识有所增强
自党的十七大起, 国家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十八大以来,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党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思路, 并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这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展了新的思路。在经济新常态下,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也不断提高, 就业观念也有了很多改变。
2.5 基层就业意识还很淡薄
虽然大学生就业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但受传统思想和时代发展影响, 一些大学生不是很愿意到基层单位工作。有一些学生虽然到基层单位就业, 有的也是迫于就业压力而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更弱。当然,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 大学生志愿西部地区服务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项目也吸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 但整体上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还有待提高。
2.6 理智选择和盲从心理并存
在高校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下, 大学生基本接收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并主动出击, 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但在大学生中, 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盲从的现象。一些学生择业时不能客观分析现实, 对自我认知不足,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没有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而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就业标准, 盲目择业现象还存在。
2.7 就业准备不充分
当前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着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现状。总的来说,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希望招聘到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人才, 相对以前苛刻的招聘条件来看, 企业也逐渐接受了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这一现实问题, 也愿意为大学生的成长花费培训和投资, 但有时企业抱怨说, 现在大学生整体素养差的太多了。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基本的文字功底缺乏, 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 专业技能不扎实, 好高骛远, 缺乏责任心, 主动承担意识不强, 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等, 让企业也十分头疼。这些问题都暴漏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规划和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3. 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
当前,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也关系着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 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努力, 共同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 引导大学生就业观不断转变,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上, 近年来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流向问题,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比如西部计划、选调生等, 在分流毕业去向, 拓展就业渠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还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比如不愿到基层就业问题, 需要国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自主创业者, 继续完善实施实施免税、贷款等优惠;提高艰苦地区大学生的福利和待遇问题等, 总之, 要从政策层面鼓励大学生拓展就业思路, 积极投身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3.2 发挥高校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 是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因此, 高校思政、学工和就业等相关部门应统筹兼顾, 分工协作, 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教育引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基本专业技能学习锻炼、实践经验积累等方面提供机会, 拓展平台, 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力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成才。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结合社会发展形势,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加强课程教育体系改革, 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就业部门要积极研究大学生就业观变化的原因, 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3.3 发挥家庭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从基本素养、待人接物到就业观念等, 都产生较大影响。首先作为家长应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掌握未来职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帮助大学生不断转变就业观念。此外, 要多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 多深入一线, 在基础的岗位上磨练品格, 提升素质,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 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主动适应团队的生活和学习, 做一个甘于奉献、主动承担、愿意分享的大学生。
3.4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未来的世界是自己的, 也需要自己去拼搏和创造。大学生应从入校起就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在学校的引导下主动认知自我, 面对现实, 能够把握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明确目标, 不断改进;要积极参与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用科学的计划来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要多涉猎社会知识, 及时关注职业发展趋势, 不断调整个人就业预期, 科学合理的定位, 用全面的素质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徐强.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07)
[2]于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篇2
学年论文
题目: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生:吴由松
指导老师:刘 丽副教授年级:2008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系别:政治系学院:政法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4月25日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编制创业卡夫丁峡谷毕业经济引擎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从以前的国家定向安排分配逐渐到现在的国家调控,多向选择的方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把就业双刃剑。当今大学生在毕业既面临众多机遇的同时,有困难重重,每年都有毕业生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仰望天空却又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关外,还与社会环境和大学教育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如今的大学学历有着通货膨胀的嫌疑,还是我们自身的就业观念出了问题?
一、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一)考研,这是目前在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词汇,也是众多大学生的首选。也给那些徘徊在就业与考研边沿的学生更多了几分犹豫。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对未知就业压力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的热爱。而前者选择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尽量规避就业压力,继续深造以获得一块更好的就业敲门金砖。而后者是出于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追求,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大展拳脚,作为一番。对于前者,我本人是持百分之二百的反对观点,因为现在的考研就像赶集,像“痛苦的安乐死”【1】。
正是因为有这些考研“赶集”这的存在,是现在的考研变成了一种时尚,谁不考谁就是落伍了。因此现在我们身边到处是一片考研的繁忙景象,要么是在备战中,要么是刚做出考研的壮志雄心,还有就是受到这考研大潮的影响,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场景就像观看街头卖艺,前面围了一大堆人,后面的不知道咋会是就削尖了脑袋往使劲前挤,变成了盲目的冲动。对于这类学生恐怕与八股取试时的酸秀才儒生们有过之而无过及!如果拿着二者的社会背景相比,恐怕还不如那些秀才!
对于考研,我本人的观点是结合自身状况,坚持慎重再慎重的态度。因为对于高考,我们把至少三年的时光交给了它,对于考研,我们是否还要把至少四年的光阴托付给研究生考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深思考虑的问题。2006,教育部官员曾公开表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也就意味着硕士学位的贬值速度是百分之三十,等到我们这些考上研究生的人毕业之后会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防反思一下:考研真的能规避就业压力吗?
(二)不考研,我们将走向何处?
对于决心不再继续深造的的人来说,毕业后大多数会选择这样几条路:
1.考公务员,对于不想考研的人来说,能够考进国家机关,吃皇粮,有国家编制,这无疑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像公务员这样旱涝保收的职业,把他当做毕生的职业,那肯定是上对得起“苍天父老,下对得起自己了”。但这社会往往就是这样子:好的东西往往大家都想去分一杯羹,曾多粥就少,那肯定就不够分了。这就使得考公务员考试之难就仅次于蜀道之险,登天之难了!这恐怕也是把众多学子被逼上考研梁山的原因之一吧。很多考公务员没考上,顿感“报国无门”的“好汉们”在经历了一番苦苦挣扎之后都幡然悔悟:祖国是我们唯一的母
亲,但是我们不是母亲唯一的儿子!只有感慨地对那些有幸考上,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的兄弟们说道:大哥下半辈子就指望你提拔了!
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教育改革以前,大学毕业生能进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如今每年失业大军有增无减的的形势下,能进国有企业,有国家编制,那肯定是“祖上显灵了”,前途肯定一片大好,着实让那些在求职路上撞得头破血流的学子们嫉妒羡慕恨了一回。
3.民营企业,与国营不断受“热捧”的场面相比,数量庞大的民营私企却门可罗雀(除了那些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提并论的超大型民营企业)。这一大批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一方面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另一方面面临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尴尬局面。这造成在中小企业和和大学毕业生之间面临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小企业使出十八般武艺想吸纳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而自以为“修成正果”的大学毕业生们却渴望能以自己的独门武功降龙十八掌在有编制的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打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里有一个关于大学生择业的调查:
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吴炅坤、张兴龙、王丽媛、杨明亮、李璇等五名南开大学生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调查问卷,调查组发现,“进编制”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首选职业规划,民营企业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国有企业得到了50.86%的受访者的支持,“支持率”摇摇领先,32.84%的人考虑进事业单位,而与之对照,只有20.49%的毕业生将求职意向锁定为超大型民营企业,8.4%选择中小企业,在所有选项中排在最后,而令人向往的外资企业也只有33.83%的支持率【2】。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的就业之路一旦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时,将何去何从?
3.自主创业,再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和伴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可谓是下了大血本,在国家政策、银行信贷、环境创造方面也是绿灯频开,可谓是具备了创业的天时和地力,差的就是大学生自己有没有破釜沉舟的英雄气魄了!
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类大学毕业生中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据新浪网新闻中心,天津日报报道:2009年南开大学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三本院校”毕业生中比例高达18%,“二本院校”为13%,而“一本院校”仅为8%【3】。由这样一种现象中可以看出,当找工作相对容易时,风险较大的创业就成为次要的选择。在与创业的风险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创业缺乏和资金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这是许多想创业但最终又放弃的原因之
一。但是关于创业,很多时候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非凡远光和气魄的“穷光蛋”们报的“金龟”还,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你会发现,不管你做什么事,条件都不可能达到你所谓的“成熟”。所以在创业这块肥肉上往往是那些胆大的创业英雄们“撑死了”。你只能眼巴巴的舔着干裂的嘴唇“望尘兴叹”了!在这里告诫一下那些有心自主就业的人:行动起来吧,不愿做就业奴隶的人们!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
1.“进编制”,求稳定,这是莘莘学子在毕业时刻首要考虑的就业条件,也是每年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往国家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里钻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的路,对广大受几千年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华儿女来说,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衣食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2.追求高薪,到发达地方去,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普遍心理,据2001年4月1日至2001年7月15日,《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重点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时,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最想去上海发展的大学生获选率为32.3%,北京为27.7%,另外,深圳为12.1%【4】,而这个数据拿到10后的今天恐怕也是有增无减。广大的内陆边远地区城市获选率小之又小。在一般普通高校来说,也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倾向大中城市,据胡解旺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与实践》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广东嘉应学院、湖南工学院和山东潍坊学院等几所普通院校学生发放的3000份问卷,回收的2786份中,在地区选择上,有22.3%首选大城市,63.2%的学生首选中小城市。可见,在名牌重点高校最求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下,还是有相当大比例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对这些地区寄予厚望【5】。
3.男女性别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上倾向于用男性,这对广大女性求职者来说显失公平。斯坦福大学理栕薇教授“在其互动”中指出:人们以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期望,从而造成制度的不平等,形成了两性间的显著差异,造成男女两性的不同地位。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胜任工作。这使得不少女大学生再就业中屡屡碰壁,让不少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压力下,产生了一批希望“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的思想,“嫁个有钱人”便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6】。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国家应在注意优化就业环境之外,女大学生还应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女性当自强,认清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7】。
4.贫困大学生,困难多,就业难。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占了相当大比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比一般大学生重,一方面造成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狭窄,而且在毕业时面对影响就业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往往束手无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升高也成为贫困毕业生就业的障碍,近年来,应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均超过1万元,用于“灰色投入”方面的更是无法衡量。教育家戏称之为“毕业消费”,商家则称之为“毕业经济”【8】。这使广大贫困大学生就业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当前社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当前的社会背景,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风险。就中国目前而言,就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指标,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这一问题,2009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给正在求职路上的毕业生带来了一丝春意。
虽然国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台了许多缓和政策,但是随着每年大学扩招势头的不断增高,这些政策措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业问题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与当前就业环境相对应的是当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机制问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能够真的能做到教学相长,也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一项关于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读大学满意度的调查显示:“211”院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6%,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校风、图书馆与教学设施,最不满意的是师生互动,只有62%;非“211”本科院校对所读大学的总体满意度为79%,满意程度最高的仍是图书馆、教学设施和校风,最低的仍为师生互动,为55%;高职高专院校依次为70%、64%、53%【9】。由以上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很大部分原因不光是学校的“硬件”问题,而内部教学机制也“难逃其咎”。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这无疑给当前笨重的就业“机器”换上了一个大马力的“引擎”,“拖拉机”装上了“火车头”,快飞起来了!
3.在众多影响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个人品质、基础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更是至关重要。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于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10】中,广大毕业生们具备了几项,恐怕连自己都不好回答。然而根据“能量守衡定律”,广大学生增强的是“打游戏的能力、花钱的能力、逃课的能力、作弊的能力、投机取巧的能力”。紧接着凭当大代大学生“非凡”的智力水平,又培养了如“如何向家里要求提高薪资的能力”和支持“经济全球化”争“穿国际品牌”的“世界胸怀”。这些具备如此之多的“超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很多用人单位都感到汗颜,只能敬而远之了!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虽然目前就业面不断得到深入和拓展,但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在朝夕之间。与之对应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要依据社会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相信在依赖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这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毕业生定能安然度过就业的“寒冬”,奔向未来!
主要参考资料: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谭彪喜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2】【3】天津日报2011年1月11日电(记者张国)
【4】【5】《大学生就业报告》 胡解旺著,中共编译出版社出版
【6】《高校“急嫁族”瞄准大阔佬》载于《信息时报》,2003年3月6日
【7】“卡夫丁峡谷”: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8】《工人日报》,2003年1月29日
【9】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http:///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致使高校毕业生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现状更加令人担忧。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着手,深入分析其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就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55-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他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数据显示,汉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少数民族毕业生。从第一次就业签约率来看,少数民族毕业生远远低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是必须与汉族学生一样接受同等的市场筛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
2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2.1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观念偏颇
少数民族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传统的专业(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少数民族医药研究等)为主,缺少新型的、技术技能性的专业(如计算机、电子、金融、建筑、统计学等),这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热门专业中少数民族学生少,导致少数其就业面相当狭窄。同时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院校毕业生依然受陈旧观念影响,只青睐行政事业“铁饭碗”,认为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才是自己努力的目标,而极少考虑选择到私企、外企就业。
2.2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欠发达
少数民族聚集地一般处于祖国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社会历史状况造成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工业发展落后,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有限,而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范围又集中在这些区域,因此使得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在少数民族非常集中的南疆地区,社会发展滞后,地方经济欠发达,而高校扩招致使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
2.3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大多不具有优势。一方面,边疆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较为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城镇同龄人相比,少数民族学生自进入大学之时起就在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在日后竞争中难以完全消除。另一方面,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保留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教育体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具有竞争的优势。少数民族大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普遍感到大学学业艰难,学习较为吃力。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课知识学习上比汉族学生要差,成绩偏低,专业水平不高。
2.4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汉语水平低、高层次人才少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瓶颈就是汉语。少数民族毕业生普遍汉语水平较低,与人交流困难,极大阻碍了其顺利就业。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课和外语学习。来自农牧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长时间汉语成绩不过关,听不懂汉语授课,阅读教材困难,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汉文图书资料。很多少数民族毕业生不能自如运用汉语,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低进低出的问题,加之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偏低,这些都导致了少顺民族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高。在研究生录取时,这种状况更是暴露无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时,入学录取分数线相同,可达到录取线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寥寥无几,数量远远少于汉族学生,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新技术和研究领域就业的机会明显少于汉族学生。
2.5用人单位的个人情感因素
受历史原因、居住地域、民族心理的长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状况不理想,一些用人单位因此形成某种偏见,认为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并以此为由不愿意在招聘时给予少数民族毕业生相应的机会。这种偏见的存在,也是导致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3.1应积极更新就业观念以及拓展就业范围
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打破自己心中固有的陈旧观念,认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就是铁饭碗,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完全可以到私营企业中寻找自己的奋斗的天地。同时要打破地域限制,不要局限在大中城市,可以到周边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工作。择业时眼光要开阔,就业要灵活,思想要活跃,进而缓解目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3.2少数民族院校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深化教学改革,要考虑民族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实现教育方式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高等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并优化专业设置,培养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对于一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当果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可以适当扩大少数民族自治区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开设一些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保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再者,要加强地方人才需求预测,使得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具有前瞻性,适应新时期少数民族工业化要求,加快培养实用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步伐。
3.3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经济日趋发达,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职业流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过去一次择业定终身的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勇于接受“就业、择业、创业伴随一生”的新观念。我国少数民族的一大特征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依托环境条件,发挥自身语言文化优势,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和民族旅游等领域大胆创新,敢于自主创业。在就业、择业和创业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摆正心态、合理定位,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练自己,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4民族院校要发挥就业指导与帮助作用
各民族高等高职院校要加大就业政策宣传,为毕业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国家的各种就业政策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正确指导和悉心帮助。例如,各院校可以学校名义推荐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此外,学校还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开展交流,建立良好的的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知名度。有计划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逐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且这样还能激励其他学生,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
3.5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教育
总体看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学习汉语与未来就业的关系,但是还存在认识不深刻、投入不够等问题。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大力加强汉语学习。首先,应当意识到学习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自觉性和认同感,要认识到学好汉语是与世界发展潮流密切相关的,是与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和民族繁荣策略密不可分的。其次,要有学好汉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要克服仅仅为完成课堂学习、应付学业的消极心理,要认识到学习汉语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紧紧相关的,把就业生存和安身立命联系起来。
4结语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篇4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
(一)积极因素
首先,择业自主意识明显加强。在“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下,大学生十分关注就业问题。他们不仅想了解就业政策、规定,而且很关注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形势、对专业的需求状况及各类职业的基本情况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择业策略,既听家长的意见,还听老师、同学、朋友的意见,但是最终多数是独自作出决断。
其次,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普遍增强。虽然大学生仍重视专业对口,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部分大学生主张初选的职业只是暂时的,然后再努力寻求流动机会,逐步过渡到位,实现自我价值。职业流向也由过去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或多向流动,高层次的需要逐步凸现,有的甚至来回流动,在一个单位几进几出,兼职的更是大有人在。
(二)消极因素
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淡化。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较严重,忽略了社会价值,从而导致其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从中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其次是职业奉献意识弱化。时下,大学生明显地把奉献与索取放在同等位置上,这对一个具体的部门来说,影响不大,但与整体社会的主导价值出现了较大的反差。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和名利,轻事业和奉献,缺乏诚信意识,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是高期望值久居不下。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需求,盲目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职业。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
导致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其职业的选择,不良的择业倾向将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受挫。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择业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关系到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
(一)坚持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择业观教育时,高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原则。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与需要,只有在满足了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个人需要,其个人价值也就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所提供的社会价值越大,大学生自身发展也就越快,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只有这样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才能融和个人价值于社会价值之中,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
第二,享受权利与承担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权利和责任是人类社会道德的评判标准之一。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他在依法享有个体权利的同时,也被赋予一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择业必须把权利和责任辩证地统一起来,在不损害集体、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
第三,自我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原则。理想是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位大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为其目标而奋斗。当代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大学生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二)切实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整个教育工作的大局出发,将毕业生作为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针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高校要转变观念,构筑科学、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实践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与理论研究,促使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业务水平精湛的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其既要有负责具体就业工作人员参与,又要有社会、教育、心理、市场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的加入,不断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真正实现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再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的过程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全面、广泛、深入、连续,要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指导,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避免在求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信息指导,通过传播沟通信息,建立教育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而架桥铺路;三是心理指导,高校可对大学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目前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与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是一致的,现实主义是它的最大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功利性色彩和个人主义色彩,与此并存的一些传统的择业价值观念,如就业中的“求稳定”心态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嬗变,既反映了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又反映了社会变革的痕迹。但我们相信,随着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将日趋理智与成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兼顾个人发展与经济收入将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田景海.大学生择业社会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2]谢维和, 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杨德广, 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朱贻洲, 朱炳.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嬗变[J].青年探索, 1993, (5) .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篇5
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特此组织了此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并对就业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剖析,而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概况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日益发生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正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院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65%,女生35%。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列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多选和单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大学生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的调查者占56.4%,20.5%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4%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比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学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快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9%调查者选择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使需要大力扶持的。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成才
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日益提升的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显得异常迅猛,知识浪潮更是可以称之为“波涛澎湃”。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在职业的选择及怎样成才的时候,这可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对于任何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在设计职业生涯的时候,都不可忽略的一个思考细节就是——显示的外部条件的考虑。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所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
1.就业观的认识
1.1就业观的定义
就业观就是指人们对待某一种职业的态度、认知及心态理解,对于个人来说,就业观就是一种“感应倾向”,由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部分构成。
1.2就业观是民生之本
就业观支配着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目标的期望、选择及定位,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和行为心态,而且对大学生的就业的目标有引导功能。对于大学生“遍地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严峻状况,虽然这和其本身的素质有一定关系,但是站在社会宏观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国未来的发展及前进过程中的一大至关重要的状况。
2.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2.1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精尖的人才的需求量将出现增长趋势。
2.2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为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大就业空间。
2.3用人机制灵活多变,政府及劳动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问题的保障。
2.4各大高校的就业市场日益完善,就业渠道更加顺畅无阻。
3.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的倾向
3.1自主创业
创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自主创业不仅使社会的生活更加繁荣昌盛,而且可以使得创业人本身得到锻炼,这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积累,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自己当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独立创业,越来越受到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目前而言,国家的政策在大学生的创业方面呈现积极的态度。
3.2选择考取公务员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其普遍认为考取公务员就是有了一个吃饭的“铁饭碗”,近年的公务员招录人才策略出现了不提升的趋势,凡考必进的制度更是为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提供了更多优质机遇。国家对公务员的高素质、高知识的要求正好与当代的大学生大的条件相吻合,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中的待遇薪资,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3选择进入企业
现如今,企业可以说是当下市场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同样是财富的制造者,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长期动力及主要的动力来源。到企业去工作,长远发展的机会一般都较多,待遇薪资优厚,政策优化倾向。所以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进入企业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大学生该如何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4.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把握好机遇、勇于挑战,将职业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人格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性意义,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极为重要。
4.2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新兴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数不胜数,职业变迁率也随之加速发展,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
4.3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拓展知识面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类学科呈现高度分化的趋势,学科的分支越来越多,但是彼此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相互渗透及交叉,许多较为偏门的学科及中性较强的学科,往往需要那种“五项全能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一般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是就业时的一块“敲门砖”。
4.4不可忽视的礼仪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身职业素质及职业修养、注重职业形象及职业礼仪,都是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有力盾牌。
5.大学生的成长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保障。明确自己的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从不缺少“大学理论毕业生”,但是那种能够有超凡的动手能力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要盲目为了考试及学分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抓住一切可以让自己实习锻炼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往往来自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当代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及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及素质,跟紧时代步伐,开拓创新,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才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席立足之地,坚持自己的远大理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高精尖型人才,在改革发展的科技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洪波,王昕.主体意识的生成与主体地位的确立——对大学生群体就业观念及成才观念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08(05).
[2]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01).
[3]韩玉强,边红霞.论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0,01(08).
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在中国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到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
中国自1999年至今延续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15万,到2011年的650余万,十年时间增加了465%,加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举办的各类招聘会总是人满为患,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出现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数千人竞聘一个岗位的情况。同时,社会中还积存了大量大学生待业人员。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的就业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地控制,不仅意味着中国高学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
近年来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社会就业总量增加不足;传统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大量精简,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分流出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需就业人员大量增加,社会发展总需求不足,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高校扩招使供需矛盾加大。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11年高校毕业生猛增到650余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
2. 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市场意识不强,表现在:第一,专业课程设置错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新岗位层出不穷,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一些院校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学科门类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第二,社会实践不足导致知识转化率低。学生在大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机会不多,加上高校和企业联系不够,学生企业实习机会不足,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知识转化率低。第三,就业指导滞后。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
3. 毕业生择业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社会需求。
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存在“一步到位”“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思想,热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容易遭受挫折。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第三,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或低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作出决定和计划。
4. 用人单位选材存在误区。
一些用人单位条件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一些单位存在过分看重经验、过分关注文凭、性别歧视等问题。
以上多种原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率不高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 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同时,第三产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有关制度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就业市场,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国家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以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在西部等基层、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也应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工作。
2.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招生与就业结合起来,科学决策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格,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形成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同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
3. 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
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特性,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大学生见习实习等方式,既为单位考察招揽人才,也为大学生就业作出贡献。
4.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调整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树立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和奋斗意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充分把握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起综合性强且有其个性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三,要学会捕捉成功机遇,增强创造性和独特的求职择业见解,培养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研究 篇8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首先,中国所处的人口高峰期,存在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急需就业。中国人口众多,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已远远超过了新增岗位的速度。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就业岗位增长更加缓慢,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局面十分严重。
其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人口的素质普遍提高了,大众化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所引发的结果就是大学毕业生快速增长。这样就使大学生们失去了以往的光环,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再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东西部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存在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能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东部发达地区工作,而这些地区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学生未能实现就业。在西部地区,有大量的空缺岗位找不到毕业生,而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
(二) 大学生自愿失业及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现有的工作机会,继续寻找工作的事业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自愿失业实际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较强的人力资本要求,因此,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不会保值。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形势变化,大学生自愿失业就成为了一种理性的选择。
菲尔普斯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劳动者为寻找工作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是找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会增加,因此,究竟是“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还是需找到理想的工作才就业更合理一些还有待于研究。另一种理论,既保留工资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职业的人,从一开始就该对工资有一个最起码的心理价位,也就是保留工资。大学生对工资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期望值,而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就在于自身所预期的保留工资要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
大学生选择自愿失业也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所带来的,首先是大学生们的一些错误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认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就业上存在着一些优势,因此,部分大学生只想选择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外企工作,首选大城市。但是,大学生的实际自身素质并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距甚远。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注重书本的理论知识,对自我的定位不明确,这样就错过了一些工作机会。
(三) 高校教育的结构性失衡及高校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上,如何扩大有效供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一个有效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就会出现结构性的矛盾。高等教育供给不足,大学生的素质下降,这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从表象上看,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个体的理性教育投资决策行为造成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高校盲目的扩招使高校近几年当中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学生和家长们只考虑要利用好这份社会资源,却不考虑成本问题,这种盲目的行为使大学生毕业后很难达到市场所需要的能力和水平,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 用人单位所设的壁垒多,阻碍了大学生就业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很多用人单位都设置了各种条件,尤其是企业对应聘人员工作经验的要求,这使很多应届毕业生因缺少工作经验而失去了工作机会。此外,户籍和档案等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是本市户口,使一些外市的大学生失去了工作机会。有些用人单位还提出了很高的选才标准,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这样盲目的设置障碍,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五) 我国在社会转型中存在着社会结构缺陷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专业面窄的毕业生就业就显得不景气。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在人才需求上没有层次和特色之分,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面较窄。从教育结构上看,教学的方式和条件落后,教育模式陈旧,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尚不完善,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现象。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竞争力的培养,大学生从实际出刊,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的同时,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发展,为自己找寻更多的发展空间。在现代化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大学生在掌握了现代化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将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
其次,加强大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学生在校所学的各门基础课是经过许多权威专家经过多年的社会实际与教学经验的总结,然后所形成的一系列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的系统教学课程,因此,比较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再次,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空缺的岗位,乡村和小城镇、私营企业等还有大量的用人要求,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起服务基层和奋斗的意识将眼光投向西部,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从实现出发,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定位。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就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发挥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求发展。
(二) 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首先,高校应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的设置。高校应面向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办学,调整专业的设置,对于教学质量不高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应减少招生数量。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要改变过去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设一些实践性强、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由以往的重知识、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次,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 政府部门完善就业市场,发挥好职责作用
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必须加强政府的人才预测,因为政府所掌握的是就业市场最为全面的信息,政府对专业的设置和有效的调整必将有利于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因此,政府可以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
其次,政府应建立起高校毕业生的培训机构和事业保障。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失业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各种保障制度,既可以将未就业的大学生纳入失业人员范畴,又可以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政策,可以提高失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竞争力。
(四) 大学生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
大学生应该从实际出发,抛开“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远大的目标。从现实出发,到基层锻炼自己,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大学生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本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此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谋取职业道路,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缓解了社会压力。
摘要: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态势变化,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 因此,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学生自身的利益, 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长远发展。文章将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 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就业难的原因入手, 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力,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延, 李冰.开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 2008.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篇9
1、就业渠道少
据调查显示将近60%-80%的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首选银行跟外贸公司, 当然其中有部分毕业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就业渠道, 进入到其他用人单位;另外还有20%-40%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管理和自主创业以及一小部分待业。从数据中显示出国贸大学生就业渠道尤为得少。这一点在目前这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为突出, 金融危机爆发后, 外贸公司纷纷裁员, 甚至是倒闭停业。这使得去年的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往年的5%左右。
2、性别歧视
据调查显示, 在相同条件下, 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 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加上国贸这一特殊的专业, 公司培养员工都要从跟单做起, 这就加剧了外贸行业中招人的性别歧视。
3、专业技能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外贸事业是越做越大, 甚至对GDP的贡献达到20%-30%之多, 外贸公司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鉴于这一趋势, 国贸专业成了大家热捧的专业, 但是外贸公司发现大批量生产的国贸专业大学生并不完全合格。在对苏南100家外贸公司进行调查之后, 有87%的用人单位对当代国贸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质疑, 74%的用人单位建议国贸大学生要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96%的用人单位说出当代国贸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低的现象。另外调查还显示:在外贸公司中, 专科的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英语专业的就业率高于国贸专业的。究其原因, 还是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的重视。
二、当代国贸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自身能力与素质低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以及学校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导致了学生在应用知识、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以及职业操守上的欠缺。虽然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 但其中许多学生因为自身能力与素质低根本不能胜任这些岗位, 这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中也显示出社会对当代国贸大学生的能力及素质提出不满, 出现了明显的供需不平衡。
2、期望值过高
目前薪酬与福利成为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 毕业生对薪酬、福利、个人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等的期望值过高。我国就业的地区性和行业性差别非常大。由于东部与西部、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 出现了“先大城市, 后小城市, 最后乡镇”的阶梯就业现象。就业意向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发达城市, 出现了“有业不就, 就业扎堆”的现状。
3、社会环境因素
国贸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 其中社会环境最为复杂。有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新的劳动法的出台、社会文化因素等等。其中对国贸大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当属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据有关部门预测, 09年的外贸对GDP的影响将降为0, 从这一点反映了这次危机对从事外贸行业的单位及个人的打击是致命的。新劳动法的出台也对外贸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外贸公司属于私营企业, 他们对工资报酬特别敏感, 有些就采取了人员调整, 其中裁去了部分员工, 所以留给新进入社会的国贸毕业生的机会就更加稀少。
三、对当代国贸大学生的一些建议
1、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一份个人职业规划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他的就业。未来的就业形势无法预测, 所以只能从自身找出路, 大学学习期间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将对今后的就业指名方向。如何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呢?那就要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 合理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是就业还是自己创业?是去从事行政还是去从事外贸?这些都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的。
2、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一要努力学好国贸专业课程, 只有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谈就业;二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面试技巧, 这些技能都是社会的需要;三要适当考取一些证书, 因为当今能力的多少还是以证书说话, 所以适当考取证书是必要的选择;四要培养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品质, 进入社会这些品质将是决定你就业的制胜法宝。
3、树立正确全面的就业观
当代国贸大学生就业难,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自身定位不准, 一味追求薪酬和地位等。他们应该放弃“精英”的意识, 从实际出发,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最终达到树立正确全面的就业观。
4、关注社会需求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篇10
(一)研究的目的。当今成功学的书泛滥,这种适用类型的书往往得到大众的青睐,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很多人深感迷茫。这些大学生盲目买了很多成功学的书,然后对于到底如何去做,他们并不清楚。
(二)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成功学与心理学的关系,阐释的现代大学生如何认清自己,才是通往成功的最基本途径。
二、关于成功学与心理学的内涵及关系
(一)成功学的内涵。成功是一门科学,是有很多规律在里面起作用的。成功不可以复制,如果找到成功的规律,便可以作为走向成功路上的借鉴。一块大石头叫一个人扛,非常吃力,拿一台推车,立刻变成非常简单,所以成功是要掌握好方法的,只要找到成功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内含。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三)成功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成功学和心理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成功学放大人性中的欲望,使人进入到一种躁狂的状态;心理学发现人性中的善,让人回归内心的平和。成功学使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心理学让人明白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
三、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自我认知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大学生数量的增多,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形式的严峻,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现代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被父母保护的很好,毫不知晓社会现实。他们对就业普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能赚大钱,不操心,不辛苦的白领工作,结果毕业后找工作总会给他们沉重大打击,让他们失落和失望。
(二)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层面。1.对自我优点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在工作努力的过程中,不知道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自己的长处遭到自己的工作。其一,从人际交往中得知自己的优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人非常善于交际,有很多朋友,很多人脉,而有的人则不善言辞。如果你发现你倾向于前者,那么恭喜你,你知道并且成功运用了你的长处。但是如果你属于后者,那么就要思考,你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性格很开朗,但是一到公共场合就变得胆切,这一类人你应该锻炼你的口才,卡耐基的演讲与口才你可以去读,或者你要锻炼你的胆量,提高你的自信。那么对于天生内向的人来说,其实你们需要的也是更多去锻炼开口,但是如果实在不擅长,也不必勉强,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其二,在成长经历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有的人从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钢琴八级,后来高考后由于家人的压力以及各种原因考了一所理工科大学,毕业从事建筑行业。但是这类人清楚的知道,自身优势,还有钢琴,其实这也是针对就业的一项很好的途径。还有的人在上学期间各项体育比赛中成绩优异,这类人就的体育素质好,体校毕业,毕业就可以考虑从事健身行业,即对自己有帮助有造福他人。2.对自我缺点的认知。其一,从失败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一件事情的失败,一定有他失败的原因,到底是自己哪方面的不足导致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客观原因,一定有主观原因。分清楚主观原因是什么,没错,这就是你的缺点。知道了你的缺点能够更好的改正和注意,在就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尽量不选择我们不擅长的。其二,在成功中总结自己的缺点。一件事情的成功,同样也不是偶然,除了有辛勤的汗水,必然也会有机遇,以及你所擅长的东西。那么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那些你觉阻碍你成功的因素,就是你所不擅长的缺点。多多寻找到你的缺点,对各方面都很有力。其三,对自我兴趣的认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
总结
无论大学生通过本文,对自己认识的有多么透彻,都应努力去实践,就业在现在看来依然严峻,靠的是学生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有了正确心里认知的学生未来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昀熙.《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管理大师解读.
[2]陈璐.《在逆境中崛起》.科教文汇(下半月刊),2007年1月.
[3]戴尔卡耐基.《人性的优点》.2003年版.
[4]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2003年版.
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探讨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原因探析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成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然而,大学生就业,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焦点。因为,就业不仅是大学生学有所用的前提,而且在一定程度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此有必要在这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之际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的研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无论是在宏观层面上对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说明,还是从微观层面上针对某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总结,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应该阐释的对象。但是,为了使下边的论述更有利于指导,下边仅从宏观的层面上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个核心原因进行客观地说明,当然了,论述的前提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这一术语内涵的正确理解。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简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是本次研究与阐释的对象。因此,理解“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就成了后续说明的关键。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研究者可以把其理解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因此,本次说明的内容就应该以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对象进行说明,所以,这样的研究应该侧重于“指导”,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总结;在第二个层面上,“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還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因此,这样的研究应该以关注“大学生”对后边“就业指导”的限制作用。突出大学生自身因素给予就业指导的影响。本文采取后一种释义,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即,以“大学生”为主体,分析其所面临主、客观因素对其就业指导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必须思考的重点。有且只有了解影响大学生的主、客观因素,就业指导才能“对症下药”从拯救目前处于就业困境中的大学生。
1.就业观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第一个主观因素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众所周知,所谓的就业观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及其相关问题的根本态度与看法。从其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效果层面上进行区别,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可以简单地分为积极就业观和消极就业观。对于前者而言,它是指大学生对就业及其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在这种就业观的影响下,大学生能够正确的思考就业途径及其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对于后者而言,所谓的消极就业观就是指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就业,不能客观适应就业环境,从而使自己的就业受到错误意识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正如上边论述的那样,就业就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无论他持有什么样的就业观都会对其就业产生影响。这一点不再赘言。其次,家庭的就业观。虽然在此论及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还有其家庭成员的就业观。因为,没有特殊原因,每一个大学生都不可能脱离家庭的影响。特别是他们父母对于就业问题的认识更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再次,社会的就业观。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可谓是社会的就业观。正如大学生不能脱离家庭影响一样,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大学生的就业观不能不受到社会就业观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主流媒体所宣传的那样,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中,没有一个大学生不思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
2.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另一个因素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中首先就应该思考专业是否对口。因为,只有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岗位上,他们的所学才能得到淋漓尽致般的发挥。然而,这里却存在着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误解。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个层面上,所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指大学生的在校所学;在第二个层面上,所谓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后的所学。如果这两个层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衔接,那么就是最理想的就业;如果这两个层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达到理想化的衔接,那么这也并不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为,只要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岗位上精心求学,他们同样可以获得第二个层面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就业的指导中,指导者一定要使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一个充分而正确的认识。否则,大学生的就业就会因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固守”而受到延误。
3.就业环境的影响
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因素还有就业环境。所谓的就业环境就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称。在这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即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的调控政策。下边对此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经济结构。所谓的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和构造。就目前而言,它主要包括民营经济、国营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之中,大学生比较青睐国营企业,其次是外企,最后才是民营企业。因此,就业难就难在到国营企业去就业,并非到所有制的企业去就业都具有如此困难的特点。其次,经济发展程度。每一个从事经济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这样经济事实,即在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此姑且抛开对其不平衡原因的探讨。仅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而言,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大学生的就业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越缓慢,就业就越困难。反之,也是如此,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就越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指导者都不可能改变这种客观现实。最后,国空调控政策。正如国家对招生政策的调控一样,大学生就业也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就业调控。例如,在目前的就业调控中,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调控理念,更新自己的就业观,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助力经济发展的理念,进行创业途径的拓展。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互联网+”的理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可以分为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对于前者而言,通过经济发展途径的拓展,既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又可以更新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对于后者而言,“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主观层面的影响就是所谓的直接影响。大学生既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的工作岗位,又可以结合互联网拓展自己的就业机遇。
总之,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的研究有许多焦点可以关注。但是,关注的前提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内涵的理解。因为,对其内涵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关注焦点。因此,本文首先对其内涵进行了简析,然后才以“大学生”为主体,对影响其就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胜利.“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基于对河南省九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2]杜瑞杰.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
[3]郑擎,张坤.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大众科技,2012,(02).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篇12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特点分析,对策及建议
价值观一词如果放在职业生涯的选择方向问题上就应该称其为职业价值观,这是我们人对待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与信念,是我们人对于职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呈现,或者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的取向。从第一层到最高一层的顺序依次为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拥有现实的职业理想是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必然条件,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浩瀚的职业类型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然后在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进行职业选择,通过一步一步认真的抉择,最终确立正确的职业在某某公司的工作机会,找门路走后门的现象是对学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负责的表现!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当的现象?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深思。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除了洁身自好之外,更需要政府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处在社会或职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未来就业:
(1)盲目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在意社会价值的存在。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对我们周边的人或我们所处地方创造的价值和影响。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我们作为个体对我们自己的人生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表现主要使体现在对于自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之间有区别,两者一起构成了人生价值。(1)当代大学生很多只是追求自我价值,忘记了社会价值,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的观念,做事情都是我行我素,没有为集体着想的观念,所以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金钱、物质利益,功利主义严重。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利益和物质的追求严重,在就业的问题上也深受影响,不衡量自身条件、不以学习或贡献的姿态,而盲目追求金钱或功利。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选择发达的地区,他们要选择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工作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2)
(3)找私人关系,走后门。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家里或亲友的一些关系而很快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相关机构应该抑制这种不正之风。
当代应届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几乎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一旦毕业即将工作却面临失业的问题,心里难免出现落差。而他们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家里的父母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省吃俭用,等他们应该回报父母的时候竟然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凄凉场面。这种种的现象让他们情何以堪?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3)
那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拥有国家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机会,难道这样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不幸吗?能够由这样的良机当然是幸运,如果没有得到这个“铁饭碗”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寻求新的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积极摆脱狭隘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能眼高手低、只想着赚了多少钱或做了什么样体面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只有我们经历这些过程,才能逐步的走向成熟。在就业的道路上,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姿态,了解自己,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相信他们眼前一定有不一样的景象!
第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0°全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里就把实事求是列为重要的一条,伟大的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视为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走进市场经济社会后,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对自己进行360°的全面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而不应好高骛远,浮想联翩。不应该走各种的极端,把“大跃进”的精神拿到职场中来。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身份的转变,要知道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是一个职场中的新人,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只有这样不断地暗示自己,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进步。(4)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很多学生都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利用好,是性格上魄力和勇敢的体现,可利用不好,难免心浮气躁,经不住考验。这就是所谓的一瓶不满半瓶摇的状态。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并熟练运用一两门技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长期、全面的发展。
以目前形势来讲,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只是单单靠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毋庸置疑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家庭,还有大学生自己一起努力,我们才能走出一个属于中国人才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肖红.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5(23).
[2]赵纯碧,李浦豪.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5(5).
[3]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及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10-24
当代大学生就业05-26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07-16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09-09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06-02
当代大学生就业前景09-30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06-17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10-20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态11-07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