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精选8篇)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 篇1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及提升路径
系别:土木工程系
班级:B080604班学号:B0806040
3姓名:王诗萌
日期:2008年12月16日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及提升路径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有网友问:“据我所知献血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但是为什么又相继发生了清华大学烧熊事件和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学历高素质就高吗?”这个问题让我不禁想谈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大学生是一个群体,而并非个人。打个比方说: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变化。原因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但是,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可我们就能说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有这样的诚信问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同理,我们不能拿极个别的例子来评判大学生的素质,我们得从整体着眼,分析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再下定论。
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谈一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问题。
一则是礼貌问题,或者可以说是修养问题。
耶鲁大学有一批应届毕业生 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有黑咖啡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咖啡用完了。” 有一个叫比尔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咭:“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惟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胡里奥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个时侯,比尔礼貌地站起来,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比尔照实回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情景,微微松了一口气。两个月后,毕业去向表上,比尔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军事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比尔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 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说到这里,大概不用多说什么已经会有人深深的感到惭愧而羞红了脸。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可是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有礼貌”呢?就拿我们生活中的小事举例吧,当我们与自己的代课老师擦肩而过的时候,总有很多人低头不语,装作不认识老师,从不和老师主动打招呼,这并不是谁害羞谁不害羞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礼貌的习惯,还没有很高的修养。我很喜欢这里导师说的一句话:“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他的学生们听,也是送给我们的忠告。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行为习惯是人生之根本,而礼貌修养则是行为习惯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平日里的一点一滴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培养良好的修养,播种未来,播种人生。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尊重与真情,也可以说是道德问题。
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想必大家都已非常了解,可我今天想要谈的并不是马加爵杀舍友,而是被杀害的舍友对马加爵的态度问题。大家都知道,马加爵在宿舍里算是最贫困的一个,而他宿舍里的同学不但不同情他的处境,反而那嘲笑他是个土包子,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他们觉得马的穿着打扮很怪,觉得他的行为举止很另类,甚至还恶语伤人,蹂躏马的人格,还揭露了他以前的许多伤疤„„最后惨剧发生了。我不否认,这里马加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高是造成惨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可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马加爵舍友残忍的嘲讽是这一事件发生的导火线。试想,如果宿舍的同学同情马加爵的处境,能够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作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
事后,马加爵也悟出了人生的意义,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我明白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
真情,同情,尊重,这不仅仅是马加爵需要的,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需要的。可这正是我们大学生身上所缺乏的珍贵的品质。于是,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怎么样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真情危机,这或许是每个大学生都深有感触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每天奔走与大学校园中时,你是否觉得比起高中,比起初中,我们生活少了些什么?当你每天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跑到关林进货,又硬生生的把东西塞给你的好友让他们买的时候,你是否又觉得少了些什么?当某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睡过了头误了第一节课,你是否更加怀念高中时候舍友每天叫你起床的声音呢?
是的,人情的冷漠,真情的缺失,让我们每个人的心更加遥远了。很多人说,大学生喜欢怀念从前的生活,却没有人去想大学生究竟为什么对“回忆”情有独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情的淡漠,儿时真挚的友谊或许是我们更想得到的吧。那为什么不拿出我们的真情呢?拿出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爱,让大学生生活变得比回忆更加美好,补上我们所缺失的东西。
三则我想谈谈大学生自私的问题。
说到自私,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社会舆论对80后的年轻人的评价,“自私”似乎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的确,自私是当代大学生尤其鲜明的特征之一,甚至自我意识的膨胀使一些学生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意义就在于“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歪曲化。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些人因为自私心理作怪,不愿意把自己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这种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呢?
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个乐于分享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中的浮华之风,也就是如瘟疫般蔓延在大学校园中的世俗之风。生活上追求奢侈,大吃大喝,不讲节俭,同学间互相攀比穿名牌服装,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就餐时浪费饭菜严重等,已是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的现象。
我想在我的宿舍就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她的家庭很贫困,父亲患病,家里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上大学。起初她上大学的时候非常节俭,还向学校申请了助学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生活习惯慢慢发生了变化,从每天在食堂吃几块钱的饭菜变成每顿饭都在外面的饭店里吃,零用钱并不多的她却经常到关林去买衣服,生活上也相当大方,甚至还扔掉了过去依然整洁的衣服„„
个人,索取,利益,世俗„„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太多太多本不该出现在大学生身上的东西。或许在我们一开始接触那些不良的行为举止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可当奢侈变成了习惯,再想着悬崖勒马,估计也难以办到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之训我们当谨记心头。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这些良好的品质也该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日里的小事做起,拒绝不良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做一个价值取向高尚的人。
其实,我写的这些还不足以概括全部。“道德素质”一词囊括的意义实在太多太多,它不仅包括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包括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政治观。可以说,我所提及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以为,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最最缺乏的道德素质。
然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不只是大学生单方面的问题,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适时恰当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理念,正确地将大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对于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的我们,这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有所收获,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我们应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坚定信念,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自己,走向辉煌。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 篇2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 理想信念淡薄, 缺乏远大志向。
部分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 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追求, 没有忧患意识, 认为有个好父母就什么都有了。部分同学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 有些同学把入党问题看作获取利益与谋求个人发展的资本, 而很少去思考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和贡献。
2. 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一些青年大学生贪图安逸, 热衷享受, 喜欢“追星”, 加上年轻人较为突出的攀比、跟风心理, 享乐主义思想大学生中间蔓延较快。与此相关,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不少青年学生喜欢的业余爱好都是一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
3. 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
一些大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 过多地关心自我的价值实现。有些大学生曲解了个性化教育的真正含义, 认为提倡个性就是自我中心、自我设计、自我实现, 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 甚至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
4. 心理承受能力差。
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自杀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今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和挫折的考验, 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 甚至产生轻声念头。受到打击后, 往往存在破罐破摔思想, 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偏激行为。
5. 大学生思想“盲区”增多, “空白点”加大。
近些年大学校园内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组织和社团, 这些组织里多数没有党组织或党组织不够健全,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此外, 学生管理方式的转变与原有管理制度之间的不协调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空挡, 如推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等, 班级管理渐渐淡化, 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实施或在磨合之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触手尚不能全面触及, 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6. 新兴传媒对大学生思想冲击不断加大。
当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 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与效果都有显著扩大和提高, 网上的多路信息源、多种信息流,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网上垃圾以及“网上文化殖民”不断蔓延, 大学生思想面对功能强大的网络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网络俘虏, 荒废了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解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 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1.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恩格斯曾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2) 这就是说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具体来讲,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 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 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 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 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并最终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出现滑坡。
2.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相对欠缺。
德育是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受教育者, 使其具有一定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的独特功能, 是把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但是,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结合,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重说理、轻管理, 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 而要求过高、操作性过低的道德教育体系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管理有效、教育灵活生动的学校德育工作力度仍显不足。
3. 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我国现有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家长文化程度偏低, 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此外, 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进入大学,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往往受到过分溺爱。溺爱滋生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4. 大学生道德心理尚不成熟。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接受走向思考、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很不成熟走向比较成熟的成长过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的丰富和偏激性、个体的好奇心理与变幻性以及思想发展与社会经验缺乏的矛盾等几个方面。在当前形势下, 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普遍冷漠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普遍关注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 只是停留在“唇枪舌战”, 却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道德文明方面知行脱节现象经常出现。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 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第一, 建好一支队伍。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标准要更加注重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网络沟通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等方面。第二, 做好基础服务。要加强时事评论、心理咨询、在线思想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等板块的设计和建设, 充分满足大学生多维度需求。第三, 引好正确方向。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 通过生动丰富的鲜活事例, 让大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强化教育效果。
2.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引导和服务的原则, 俯下身子, 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要贴近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 和他们进行双向互动式的沟通和交流,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启发和自主教育, 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机制。第二, 推陈出新, 灵活工作, 加强形势教育, 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央十六号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规定:“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 认真组织实施。” (3) 学校应切实领会文件精神, 真正提高教育效果。第三, 不断完善对各种社团组织的领导和监管, 真正做到方向领得对, 情况摸得准, 工作效果好, 服务水平高。
3. 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机制
现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以高校为主, 家长参与较少, 家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实际上, 家庭教育仍是大学生完整的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 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家庭积极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 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重点开展做人和做事的教育, 学生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教育子女讲究诚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一环节中要勇于肩负起沟通协调的职责。
4.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培养大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从当前的情况看,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滞后, 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 第一, 要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所, 在班上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充分发挥“朋辈”的特殊帮教作用, 增强学生心理互助能力, 形成立体的心理咨询网络, 不留心理工作“死角”。第二, 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使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发现问题, 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和解决。第三, 心理辅导要进课堂、进学生生活。除了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外, 还要使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团, 通过知识宣传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大学生课堂和课余生活。
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在于广大的德育工作者, 只要做到和大学生真心交朋友, 耐心做工作, 细心找规律, 一定能够教学相长、收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摘要:大学生是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关键力量, 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客观评价当代大学生, 找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对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剖析
注释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第37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第133页。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 八荣八耻
[作者简介]张斌(1970- ),女,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娄底417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97-02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政治改革稳步推进,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今后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代大学生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突击队和主力军,我国未来先进思想、先进精神、先进文化的创造群体也是当代大学生。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l.政治思想稳定、健康。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关心国内外大事,认同、拥护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在事关国家荣誉、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等问题上,都有高度的政治热情。
2.社会责任感较强。青年大学生大多数认同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同意“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这一道德要求。多数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认同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优先的准则。
3.关注自身发展,价值观念趋向务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由原来的注重群体向注重个体转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他们追求独立人格,追求自身素质的完善,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不再好高骛远,重实效,重现实利益。
4.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增强,对个人前途充满信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自我奋斗和受教育的程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勇敢地走向社会,有信心面对明天。
5.向往健全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良好的,他们对道德失范现象极为不满。多数大学生在道德上追求崇高的标准,重视诚信,对社会上存在的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及主要表现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思想的多样化,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多元性和变动性,使一些大学生出现思想道德缺失、荣辱观偏颇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过于注重自我,集体意识淡薄。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体生理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封闭性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影响,一些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利己主义的标准,一切为自己着想,不关心公益;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团结、协作、互助精神;注重个人职业理想,集体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2.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世俗化、功利化趋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形势下,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难免会表现为多元性和易变性。如他们既追求实惠,希望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又向往政治,希望升官掌权,光耀门第。在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有的大学生步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有些学生爱情观扭曲,过分放纵性行为,缺乏承担婚恋责任的思想准备,据广东省教育厅和卫生厅调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比例高达10%~30%,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显示,平均13.1%的大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生17.6%,女生为8.6%;有的大学生一味追求高消费,对父母家人的艰辛毫不体恤;有的大学生存在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等等。
3.诚信观念淡薄,道德标准偏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社会对一些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评价并不高,这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道德方面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出现上课旷课、剽窃论文、考试作弊、假造个人履历、伪造证书、不归还助学贷款、以不正当的手段竞争、违法乱纪等现象。
4.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知、情、意、行不统一。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上倡导的公民道德规范,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持批判态度,但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如一些大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关心社会公益,法纪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文明恋爱;还有不少大学生喜欢在墙壁、课桌上乱刻乱画,且内容粗俗,造成严重的精神污染,等等。
5.缺乏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一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做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提高政治觉悟,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有的表面上要求进步,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实际上却是想为将来就业和个人发展捞一点有利的资本;有的厌恶政治理论课,拒绝学习政治理论;极少数人甚至听信政治谣言,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此外,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利用网络行为主体相对隐蔽和角色虚拟的特点,在网上制造、散布和传播各种非法有害信息,或以虚拟的身份和虚假的个人资料进行网络欺骗和网络侵权等行为。
6.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不能正确对待挫折。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焦虑感过强,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经常感到自己处于“压抑”“烦恼”“空虚”的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处处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爱慕虚荣,一遇挫折,就会萎靡不振、丧失斗志,没有勇气正视现实,个别人甚至走上轻生之路。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
三、以“八荣”为目标,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为目标,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1.“以热爱祖国为荣”,增强责任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中国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提升大学生造福于祖国、造福于人民的奉献精神,使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奋发学习的使命感,树立为集体、为事业献身的责任意识,进而确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
2.“以服务人民为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个人离不开群体,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以服务人民为荣”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指针,更应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准则。应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树立服务他人,服务大众的新时代奉献精神,倡导礼仪新风。
3.“以崇尚科学为荣”,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崇尚科学为荣”,就是说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正确的和最可靠的,也是最高尚的和最光荣的。例如,以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不行,发展太快了也不行,必须讲究科学的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具有崇尚科学的理念,只有崇尚科学,才能讲科学,进而运用科学,用好科学。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因此,要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和个性发展。
4.“以辛勤劳动为荣”,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为保护环境、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个人力量,牢固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自立自强的劳动观念。
5.“以团结互助为荣”,增强“仁爱”意识。要以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要通过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仁爱意识,把重礼貌、知荣辱、尊敬师长、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变成大学生内心自觉的要求。
6.“以诚实守信为荣”,端正学风,培育诚信。诚信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人的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准尺度。诚信就是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食言,讲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其本质是一个人对事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实”品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诚信,包括不旷课、不违纪、不考试作弊等;二是经济诚信,包括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按时交纳学费,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等;三是生活诚信,包括遵守日常规定,不以不正当的手段竞争,拾金不昧等;四是社会诚信,包括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7.“以遵纪守法为荣”,培养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科学与法制是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培养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是时代赋予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
在科学精神培养方面,一是要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大学生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二是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三是要教育大学生抵御和清除愚昧、迷信、非科学、伪科学的侵袭和影响,特别是不得参与邪教组织。
在法制意识方面,一是要教育大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大学生行为准则》,努力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好作风,并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二是要增强网络法制意识,举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创建网络文明新风尚”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的自觉性,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尚。
8.“以艰苦奋斗为荣”,增强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开展感恩教育,使他们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节约支出,合理消费,铸造大学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孙书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6(3).
[2]龚小平.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光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 篇4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高校生的恋爱观动身,立足问卷调查,以高校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高校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高校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高校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高校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当代高校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爱情,多么美妙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到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高校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妙的爱情总是充溢了向往。然而不同的高校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相互倾慕和培育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高校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高校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高校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缘由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高校生客观、冷静、正确地谛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主动、健康恋爱观念,促使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探讨方法和探讨对象
1.探讨方法。本次调查采纳自编的《关于当代高校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高校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看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高校生的恋爱观状况。
2.探讨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高校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高校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哀思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缘由,60%的人都认为孤独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中学惊慌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高校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净的,在恋爱胜利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志向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看法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志向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将来充溢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高校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状况下,男生的平安感好像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哀思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看法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信任爱情而对自己充溢信念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志向的爱情,而不信任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找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峻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志向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恒久,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验。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高校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缘由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很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高校生活;关于找寻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孤独和空虚,并非为了找寻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意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明,部分表示不会表明(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意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意内在修养,恋人品德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漂亮的憧憬。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状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与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志向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恒久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高校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全部人认为是不行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看法,有6人表示会难过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看法,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看法。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或许是经验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志向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信任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信任也不会网恋。对于高校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行能的,可见在高校生看来,高校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或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或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或许aa制是的消费方式,终归大部分高校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假如只是一个人来担当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高校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实行了开明的看法。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担当的责任却没有完全相识清晰,很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看法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损害。所以,高校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高校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问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高校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溢了幻想和期盼,好多事情都很志向化,到了大二起先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索,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终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高校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新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别人群氛围干脆相关。有些男高校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挚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靠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予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实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嬉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意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高校生这个特别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安排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高校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高校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高校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高校生还受到了外界四周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高校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高校生在中学惊慌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高校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高校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高校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间,寻求欢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高校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高校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假如发觉有利用价值,就会实行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高校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找寻爱情,而且有的高校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新奇心较重。当代高校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足,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定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新奇,想试一摸索究异性之间的隐私,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看法,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新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意恋爱的后果。当代高校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快乐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许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溢高校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安静,这就是高校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高校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高校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高校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高校生性
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高校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冲突的旋涡,性的观念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缘由,即出现了对性的新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懊悔。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高校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行能同日而语,就算是有联系,也不行能耽搁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高校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靠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牢靠、又平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高校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调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予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高校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行推卸的责任,应为高校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主动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高校生自身应当怎样做。
(一)充分相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高校生,应具备肯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恳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惩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高校生应当有一个醒悟的相识,高校生应当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气去完成任何一个不行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高校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肯定要正确相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肯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志向,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担当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气和华蜜,充溢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宏大的事业、崇高的志向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高校生只有把爱情融入志向,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给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行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反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亲密的关系。首先,有很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嬉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起先发展,婚前性行为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高校校内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状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高校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消遣场所,高校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高校生的理念。
恋爱与高校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主动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高校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勉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冲突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的确,在高校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宏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宏大的事业抑制了懦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高校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学问,培育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实力。高校生不能因为新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意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驾临
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索,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意爱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很多人利用慈爱的外表、优雅的动作、名贵的气质欺瞒着多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净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当留意,贞操不肯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坐享其成的美差。一切都须要自己的努力。假如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肯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须要任何的,有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终点。两个人最须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漂亮、绚丽的花环。
当代高校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溢漂亮幻想的高校校内里,起先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验、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简单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务。
总之,当代高校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四周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需培育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高校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高校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育高校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削减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高校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华蜜的爱情之花。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 篇5
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状况分析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世界是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的,而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能较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思想倾向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倾向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 如何准确地把握的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的特点,研究和分析高校学生真实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但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时刻关心着塔外的一切。他们关心国际问题,关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问题、党的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问题、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关注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素质教育、道德认识、人生价值判断、择业取向、生活与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全面、直观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深入地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存在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大学生,他们思想的热点和关注点有明显的不同。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多地关注于自我角色的转换,自我人生道路的设计,充满了理想色彩。即使在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两者的侧重点也有差别。在道德认识和人生价值判断上,高年级学生也是更多地从宏观的角度加以认识和关注,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水平如何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体质下,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它使得大学校园“实惠”风盛行,媒体对“大款”们的大肆渲染,常常令一些大学生羡慕和倾心。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人就会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是 1
人生”,做任何事情都以是否带来利益为标准进行权衡。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
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广、要快的多。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当大学生身上已经反映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的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当前社会上存在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加速,能切实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
其次,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得校园环境发生变化,但是这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影响。他们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勤奋学习;另一方面,招收的各类学生在校内生活,对于学校校风的冲击很大,加上众多学校开办分校区,使得校园环境进一步复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容易形成校园热点。
然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
再者,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中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再加上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当他们在进入高等院校后,思想上难免会有所松懈。加之现在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年累积的“自我中心”的观念使得他们生活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受过多大的考验,这也使他们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方面出现种
种问题。
当前这种新形式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第一,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想法,乐于为学生真心诚意地解决具体困难,实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围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可以通过增开相关的选修课,使得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象性,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解决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第二,抓住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等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生活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引导他们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发的深入,高校也理应重视这一新新载体平台,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工作不受限制。学生普遍反感形式主义说教,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通俗讲解,既易懂又形象,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理。用咨询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种做法,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个性化,独立性强的倾向,使得教育深入每一个学生个体中。
第三、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现代管理政策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形成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符合当代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选拔任用、进修深造制度,多层次、全方位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为作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第四,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要充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针对当代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举办各种专题讲座,通过系统规范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上规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要构建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为大学生建设消除心理困惑的求助渠道。
同时,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等正面宣传为主,挖掘学校维护校园稳定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维护校园稳定的活动。重点新闻网站要不断改进创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维护校园稳定工作中发挥导向作用。
其次,要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力度。共青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当前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做好济困助学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大力开展“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加强大学生就业辅导,加强就业中介服务,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要通过实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基层乡镇人才计划、青年扶贫接力和职业拓展计划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做好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新课题。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以增强其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大学生道德状况调查总结报告 篇6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为了了解我们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本人于二〇一三年五月九日至五月十七日的八天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一、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二、关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
1、政治素养: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部分的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会公德: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
是否有随手丢垃圾的习惯、自来水龙头没关闭以及公园逃票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不会”“过去关掉”“主动买票”。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7%的人“偶尔”丢弃垃圾,在第4题中仍有2%的人选择“有时会关”,在第9题中50%的人选择“会,能省就省”30%的人选择“看情况”!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卷中有一道题:您认为考试时可以作弊吗?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人认为“为了不挂科,可以”,16%的人认为“大考认真,小考防水”,只有27%的人“原则问题,坚决不行”。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篇7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学年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9638元, 意味着大学生人均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8472元) 。如此高的消费水平, 对应的却是一个纯消费的群体。此外, 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也日益多元化, 选择商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 群体较特别,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 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 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 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 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 大约在800-1200元之间, 家境较好的也不超过2000元, 而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 力求“花得值”, 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 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 追求品位和档次, 虽然不一定买名牌, 但质量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 消费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 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 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 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或时装化妆品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 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 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培训充电支出不断增加
由于近年来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 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本科读硕士, 读完硕士考博士, 成批量地买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 辅修其他学科, 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 他们出手大方。
4. 大学生消费时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 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 恋爱支出成为重要支出项目
大学生每月恋爱支出平均达到了5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 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 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 而出现三种情况, 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全部承担, 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6.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储蓄观念淡薄
在大学生中, 大多数人没有做过家教或兼职工作, 而且那些做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里面, 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 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 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 比起欧美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 差距较为明显。可是, 换个角度思考, 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
从以上看出,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 用于网络通信、交际、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尽管大学生的现实消费能力并不太强, 但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的实力阶层, 而且大学生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消费欲望, 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待调整
1. 大学生需增强自身的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那么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 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垫, 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 是任性的表现, 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 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其一, 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 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正确对待市场经济, 杜绝攀比心理
首先, 大学生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 生活上次于别人, 并不可耻, 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 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 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 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并且持之以恒, 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 篇8
摘要:阅读是增长知识和获取信息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除了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和阅读,更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中所体现的问题是对大学生心理即使社会等各个方面问题的反映,对于这些问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
1 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
1.1 阅读方式的电子化 虽然传统的纸质阅读仍然是大学生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但是电子阅读已经有了并肩齐驱的走势。自从2000年7月24日,斯蒂芬·金的最新小说《植物》开始以连载的形式在他的网站亮相,读者付费下载阅读,每次只需1美元,在该小说推出15个小时内,下载量超过4万余人次,付费率在76%以上。这一事件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出版史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人类的阅读史,或许正是由此开始。据调查,有一半的大学生表示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并用的,30%的受访者坚持纸质阅读,认为纸质阅读的欣悦感是无法被代替的,也有20%的同学表示电子阅读已经完全覆盖了他们的生活。
1.2 阅读心理的功利性和消遣性 部分大学生同样把工具书的学习列入了课外阅读,例如各种等级考试书籍,同样一些经济学、政治学、职场的书籍也是受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喜爱,而对于纯文学、传统文学,除了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比较热衷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出现了阅读空白。
1.3 阅读时间的极少化 信息事业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达,以及即将风靡的4G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已经迅速的抢占了人们的时间,更不要说阅读了。据调查大学生中竟然有超过50%的在一年以内没有进行课外阅读,20%的一个星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5个小时左右,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在1到2个小时。还有一部分是在进行网络浏览时随意浏览一些微博。
2 阅读倾向形成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①摆脱升学压力的自我解放。我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先紧后松学习节奏,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都面对着各种不同阶段的升学压力,十二年刻苦努力的艰辛和压力只求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得到彻底的解放。所以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以后普遍的都会有心理上的一种极大释放的快感,随之对书籍的厌恶感也油然而生。②自我管理方式的变更。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们普遍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而成为大学生之后,就完全脱离家庭教育模式,在生活上走向独立的同时,各种事物的选择都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他们渴望更多不同的尝试,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开始追求的是实践上的参与,人际上的交往,甚至消费上的攀比,而不是去阅读。③从众心理的推动。不管是消费还是处世,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从众心理的产生。而对于心智尚未完全独立的大学生来说,从众更是无法避免的心理过程。在对读物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会受时下畅销的趋向影响,读榜单上的畅销书。但是这种阅读跟风的现象是多么的可怕,它所映射的也绝不是一两本书畅销大卖那么简单的消费市场,而是一个民族阅读力下降的显著状况。
2.2 客观原因 ①出版市场的营销手段。为了使出版物能够大卖,出版商会在读物面试之前进行各种营销宣传,使读物在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已经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他们会借助网络平台先进行网络炒作,再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和盲目心理,从而使读物在出版之后一售而空。至于读物的质量和可读性那就另当别论了。大学生便成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最无辜的炮灰。②教育制度的弊端。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因为缺少情商高的人才,而是大量高智商的人才被埋没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代。僵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奴性般的接受性学习,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先苦后甜,先紧后松的教育思想,是步入大学后的学生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任意驰骋。内心深处对于书本的畏惧甚至是厌恶驱使着他们远离阅读。
3 应对措施
①加强教育引导作用。阅读应该是从小就培养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的引导才能有效实施。小学开始学校就应该开设除了正常的语文学习以外的课外阅读和欣赏课程,家长应该改变除了教科书以外其他书都是无用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②规范图书市场。对于现在图书市场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相对于卫生安全质量问题对于人体健康的伤害来说,不良文化刊物对人们精神文明的伤害更是不可小觑的,它将长久的危害一个民主的意志力和精神阵地。所以必须对出版物做好审查,对于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刊物必须叫停,净化文化市场,给大学生一个相对健康的图书选购环境。③完善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图书馆的藏书量和硬件设施作为衡量一个高校优劣的重要方面,任何时候都应当以教书育人为先,因此,教育的理念是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多的书籍进行阅读。但是这里的图书馆除了包括学校图书馆外,还包括面向大众的社会图书馆。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不能为了市场而摒弃道德底线。
无论社会以怎样的速度发展,新型的科技产品怎样侵占我们的生活,课外阅读都是无法被取代的一项生活必须活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不能忘了回归到阅读中去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马小荣.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及引导[J].科技信息,2009(26).
[2]杨国.大学生读书情况与素质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10(04).
[3]孙秋英.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及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04).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推荐阅读:
探究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调查报告10-11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07-14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05-21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09-02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10-07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09-06
思修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10-2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08-27
当代大学生就业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