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共12篇)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 篇1
摘要:介绍了大学生服装消费文化的概念, 然后从大学生服装消费特点和影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因素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文化。最后谈到了大学生服装消费文化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服装消费,个性,网络
1 大学生服装消费文化
所谓大学生服装消费文化, 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具有新思想和活跃思维的年轻人, 在对服装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观念和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的集合, 它往往代表服装消费潮流与导向, 对未来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着重要影响[1]。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多变的群体, 他们的服装消费方式和背后隐藏的价值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装消费的选择日趋多元化和自由化。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 所以他们并不会选择特别昂贵的服装, 绝大部分都做到了量力而行, 在条件所能达到的情况下展现自我的个性。同时,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逐渐开始偏向于“网购”这一轻松简单又便捷的选购方式, 足不出户, 买到心仪的衣服。而这些都无疑对服装生产与销售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大学生服装消费特点
2.1 突出个性, 追求时尚
大学生思想新颖, 追求时尚和新潮, 他们力图能站在时代的前列, 因而他们对新产品、新概念、新花样总是带有浓厚的兴趣。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关心课本知识的“书呆子”, 他们更愿意走出学校, 体验外部世界五光十色、更美好、更迷人的风景。加之如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 无论通过电脑还是手机, 他们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国内国际最新的潮流资讯, 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年轻的心, 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宽广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机会。
大学生不愿意被埋没在人流中毫无特色, 所以他们努力改变外在气质以求能在大众中“脱颖而出”, 被人们所关注,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 张扬性格早已不再是一个争议的话题。韩范、英伦feel, 只要是他们认为符合个人气质, 能够增加个人魅力的服装, 都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在大学生的观点中, 时尚流行并不是指一味的奇装异服, 博人眼球, 而是在捕捉时尚的基础上贴合自身的气质进行合理搭配, DIY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 在校园中, 你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风格争相释放自己的青春激情。
2.2 强调舒适性
无论多时尚前卫的服装, 只是单纯在外观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大学生在关注服装时尚度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面料的舒适度。大学生群体毕竟仍处在青春期, 他们活泼好动, 满是青春活力, 崇尚的是一种自由轻松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被生硬、紧身的服装所限制, 也不愿因穿着过于华丽高贵而被孤立在群体之外。所以他们在服装面料的选择上往往以棉麻质地为主, 鲜有丝绸一类。因为棉麻穿着起来舒适随意, 与他们的青春气质非常契合, 丝绸等不仅价格昂贵, 更与他们的形象年龄不符, 必然难以被他们所接受。
2.3 品牌意识浓, 但忠诚度不高
一个品牌能够让顾客获得产品实用功能以外的心理满足感, 从而使他们愿意认同并且追求这种附加价值。一种品牌往往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 如果品牌格调和个人气质刚好契合, 那么顾客就较容易青睐该品牌。大学生接受众多思想观念的洗礼, 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与个性, 有的腼腆内向, 喜欢安静;有的热情开放, 偏爱运动。大部分大学生都处在青春与成熟的边缘, 在二者之间徘徊, 他们不再过多考虑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快时尚品牌, 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代表了一定生活态度和品质, 但又不至于奢华的品牌, 如ZARA、李维斯、新百伦等。
品牌服装有一个明显的风格标识, 穿着这一个品牌的服装就直接反映出了穿着者的性格特征。品牌服装还是时尚、高质量的代名词, 为了维护品牌形象, 品牌服装公司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服装的设计环节, 让时尚品味与国际接轨, 而不再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它们还会在质量方面严格把关, 最大可能保证产品的优质。所以, 购买品牌服装不仅让大学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标识, 也代表着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但大学生注重品牌的根本在于借品牌表现自己的独特品味, 他们对服装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与特点。他们忠诚的是自己的个性, 而不是某一固定品牌, 在作出购买行为时他们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品牌, 而是钟爱于那些符合他们个性的服装。
2.4 不同性别之间服装选择差异大
性别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在服装选择态度上的很大不同。相对来说, 女生比男生的时尚嗅觉更加灵敏, 使得她们更加注重服装的时尚度, 而不是质量。加之女性几乎与生俱来的购物欲望, 也让她们的淘宝购物车几乎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而恰恰相反, 男生对时尚的反应比较迟钝, 所以他们更加关注衣服的质量以提升自己的品味, 通常会花比较大的价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服装, 而不是疯狂的、情绪式的购物。总的来说, 女生更多是一种快时尚消费, 购买次数频繁且数量较大, 而男生购置服装的频率小, 周期长, 对高质量的服装更加青睐。
2.5 追求性价比———价格与质量的平衡
麦肯锡2012年公布的针对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 与西方消费者相比, 中国的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 对产品实用功能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感性方面的因素。中国消费者根据产品性价比的购物倾向, 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一个精明而睿智的消费者, 不会在价格的捆绑中一味求全, 而是在所设定的价格区间内, 对几项综合指标进行衡量后做出客观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 “性价比”强调的是实用性与合理价位的适当组合。
大学生在经济上并未取得独立, 而是来源于父母, 每月的“收入”有限, 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用尽量合理的价格得到自己内心认同度最高的服装。由此也造就了一大批人热衷在网络上“淘宝”的大学生群体。从本质上来说, 这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 量力而行,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价格、大品牌或者是不顾品质而醉心在低价当中。他们要求得的是一种价格与质量间的平衡。
2.6 购买地点不固定———网店与实体店并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购物的优点变得更加突出, 也就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网络购物可以克服实体交易环境对消费者的障碍,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机会和便利。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 较早地接触到了网络购物,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上选购服装避免了繁琐的实地比对过程, 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 但由于缺少“亲身体验”这一环节, 仍有较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去实体店购买服装, 虽然选择有限, 但可以认定真正适合自己身材的衣服, 切实感受到衣服的质地, 从而避免了反复退换货的麻烦。所以, 起码在现阶段来说, 网购仍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
3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影响因素
3.1 经济发展水平
人的存在和发展首先依赖于社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的物质生活本身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与消费过程的统一。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方式, 即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及其消费观念, 归根到底是由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看, 人们在不同时期的消费方式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变迁。
当经济发展较快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增长也会较快。经济增长给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 越来越丰富,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 不仅消费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增长, 而且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说,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如今大学生服装选择多样化和有能力选择的根本原因。
3.2 社会文化———多元且宽容
纵观我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历史, 从“一片灰”、“一片蓝”到绿色军装, 从学生装, 旗袍到喇叭裤再到如今各种样式的服装。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服装审美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不仅变得更加多元, 而且审美取向也更加健康活力。大学生对美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他们懂得如何用服装张扬自己的个性, 装扮自己;同时他们还用自己的各种创意想法为服装设计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在服饰方面, 如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被西方服饰文化“一统天下”, 这种服饰文化结合着西方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生活风格方式以及与其相伴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一同进入世界其他地域的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不仅仅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 同时还以“国际化”或以“与国际接轨”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主动、广泛地传播。现当代中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 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近年来, 随着中国国内环境安宁, 国家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迅速。向西方服装文化借鉴的现象更加突出。这种从西方服装文化中借鉴引进而来的“国际”服饰成为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 模仿外国风格的服饰装扮屡见不鲜, 英伦风, 韩流范,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 他们都敢于去尝试。
3.3 网络的高速发展
身处信息时代, 我们时刻都处在被信息“狂轰滥炸”之中, 网络、电视、媒体、报刊和户外媒体等都是这些信息的载体。大学生接触网络频率很高, 十分容易在网络或其他渠道中了解到各种服装以及服装品牌的信息, 这样就在他们头脑中不断强化品牌形象, 引导着他们去购买、消费。
网络购物的兴起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网购因其便捷性和选择多样性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喜爱, 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自己心仪的服装, 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和店家沟通, 进行货物的退换。可以说,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网购如此多的优点和特性, 大学生在服装选择上又拓宽了一个领域, 也更容易接触到最新的、最潮流的服装。
3.4 大众消费心理的影响
一方面,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 因此, 不管是在学习生活或是其他方面都难免会出现相互攀比的心理, 对于服装的品牌、款式功能、颜色等, 他们会相互评价, 甚至相互炫耀;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审美、认知方面具有共通性, 并且大学生普遍具有模仿和依从心理特性, 因此他们往往容易被同化, 从而表现出从众的心理特点。
4 大学生服装消费文化的启示
4.1 时尚个性的设计是核心
多元化的时代造就了多元化的思想和品位, 服装企业不能再走以前设计动力不足的老路了。要知道, 大学生只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却反映了时代整体的需求。每个人都想有表达自我, 展示自我的机会, 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拥有独特的、符合自己风格的服装。信息网络的畅通让服装企业可以了解到时尚前沿的信息, 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计划。闭门造车不可行, 必须要走出去, 放宽眼界, 尽量和国际接轨, 提升设计的水平与层次, 不断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服装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 还要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目标客户是青少年群体, 就要使产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 自由自在, 青春洋溢;以大学生为对象, 就应当在青春活力的基础上有所收敛, 增加一点成熟气息, 提升产品质感, 更好地符合他们青春———成熟这一过渡时期的特点。有的放矢, 才能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2 品牌形象的塑造日益重要
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是营销活动渴望建立的, 受感知主体主观感受及感知方式、感知前景等影响, 而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联想性的集合体;品牌形象是一种资产和资本。品牌形象应具有独特的个性, 才更容易被消费者所记住, 从而在他们进行选择的时候有被优先选择的优势。
品牌文化在品牌形象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文化是服装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消费者选择商品时, 首先接触到的是商品的设计, 尔后感受的商品的质量, 最后对商品直至品牌形成认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一个立体的品牌文化形象就初步形成了, 配合上一系列的宣传, 品牌文化便日益深入消费者的心中。
企业文化也是构成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社会形象直接关系到它的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服装企业在盈利的同时, 还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产品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都是企业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企业管理中也应注重以人为本。做到这些, 不仅品牌获得了消费者的好感, 企业也实现了盈利。
5 结语
大学生服装消费情况的展现, 不仅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更加体现的是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作为一名大学生, 青春就是一块法宝, 对服饰的穿着不是盲目地最求时尚, 而是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服装, 展现自己的健康与青春。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服装与服饰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3.
[2]庞亚力.休闲服装消费文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08.
[3]刘元风.北京服装消费文化的变迁[J].纺织学报, 2009, (3) :94-98.
[4]郑军.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实证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1) .
[5]黄静.品牌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4-36.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 篇2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心理,熟悉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结构,最终引导健康的消费,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现今大学生对服装的购买态度和消费需求,及对服装品牌和服装的消费观念等有关情况,特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协助完成以下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请您在所选的项目上画√)性别-○男○女年龄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
1.你的月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500-800元○801-1000元○1000元以上
2.买衣服的时间间隔是多久-
○每月买几次○每月买一次○每两、三个月买一次○不一定
3.你一般在哪里买衣服-
○大型百货超市○专卖店○超市○普通商店○其它
4.你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服装类型-
○休闲类型○牛仔类型○职业类型○非常时尚、比较前卫的类型 ○运动类型○其它
5.你每月在服装上的花费是-
○200元以下200-250元○251-400元○401-以上
6.你购买服装时一般注重那些方面:(可多选)
○款式○价格○舒适度○品牌○做工○面料○其它
7,你如果选择品牌服装,什么样的品牌你最愿意购买?
○质量好的○穿的人很多○做广告宣传多的○价格高的8.你喜欢经常光顾某家店的原因是?
○服务态度好○衣服质量好○符合个人的口味○货物更新快
9.你一般是什么时候去购买衣服?
○新货上市○促销打折○换季打折○其他
10,你了解衣服的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逛街看到的○朋友介绍的○从广告上看到的○电院推荐的○网上看到的○其他渠道
11简单的谈一下你自身的经历与对当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情况;spss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
本文把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分为了学习消费、饮食消费、衣着消费、通讯消费和恋爱及娱乐消费五个方面。通过在学校收集数据的方式统计了在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在校月支出以及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支出的消费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得出影响大学生在校消费支出的因素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健康的消费结构。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校月支出和在上诉五个方面的支出分别与其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得出符合大学生情况的正确消费结构。
一、Spss方差分析
1.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很显著的关系,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升高,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通常也會随之升高。
2.Spss方差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校月支出的五个主要部分与其家庭收入的关系)。通过Spss软件分析得到:
(1)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大学生在校时在饮食、衣着、恋爱及娱乐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及通讯方面的差异并不大,这基本上符合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其家庭收入是其在校的消费的基本经济来源。
(2)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生活的调查得出其在学习及通讯消费方面相差不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在校时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普遍较少,通常除了各种考试的报名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支出,所以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学生在此方面的支出没有较大差别。其次,大学生在校时除与其家人及教师同学联系外,其他联系较少。
二、层次分析法建立消费模型
将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结构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为大学生的在校月支出,方案层为其在校支出的五个组成部分,准则层为价格、生活必需、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四个因素。价格是指价格高低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生活必需是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心理需求是指大学生根据其自身经济状况满足其心理消费欲望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发展需求是指大学生为了今后发展的支出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结合对本校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考察,得出符合现代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正负反矩阵:
A=1 1/6 2 1/66 1 5 11/2 1/5 1 1/76 1 7 1 A有主特征根λ=4.0740,对应的特征向量 ■ =(0.1406 0.6715 0.1000 0.7206)T 归一化后得 ■ *=(0.0861 0.4112 0.0612 0.4413)T
CIA=(λ-4)/(4-1)=0.0247
CRA=CI/RI=0.0247/0.9=0.027<0.1
所以A有满意的一致性。
下面考虑方案层对决策准则的正互反矩阵:
1.方案层对价格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1=1 1/2 3 7 32 1 5 9 51/3 1/5 1 5 41/7 1/9 1/5 1 1/31/3 1/5 1/4 3 1B1的主特征值λ1=5.2828,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1=(0.2939 0.5057 0.1665 0.0371 0.0882)T
2.方案层对生活必需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2的主特征值λ2=5.2182,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2=(0.0832 0.5831 0.1091 0.0393 0.1852)T
3.方案层对心理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3的主特征值λ3=5.0032,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3=(0.2512 0.1045 0.3117 0.1018 0.2308)T
4.方案层对发展需求决策准则的判断矩阵
B4的主特征值λ4=5.0246,
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为:
■ *4=(0.5210 0.2071 0.1070 0.0580 0.1070)T
所以令B=( ■ *1, ■ *2, ■ *3, ■ *4)
于是对象对目标的排序
■ =B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
模型的检验和分析:
CIB1=0.0707
CIB2=0.0545
CIB3=0.0008
CIB4=0.0061
RIB1=RIB2=RIB3=RIB4=1.12
令CI=(CIB1,CIB2,CIB3,CIB4)
CIz=CI· ■ *=0.03123
RIz=RI· ■ =1.11978
CRz=CIz/RIz=0.03123/1.11978=0.0279<0.1
所以有满意的一致性。
即 ■ =(0.3048 0.3811 0.1255 0.0512 0.1446)T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应占0.3048,饮食消费应占0.3811,衣着消费应占0.1255,通讯消费应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应占0.1446。即如果在校大学生每月1000元,那就应该按照学习消费300元,饮食消费380元,衣着消费125元,通讯消费50元,恋爱及娱乐消费145元的基本情况进行消费。
三、结论
大学生在校的月支出与其家庭月收入有显著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的学生在校支出相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衣着和恋爱及娱乐方面。结合大学生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得出符合健康消费的结构标准,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应该按照学习消费占0.3048,饮食消费占0.3811,衣着消费占0.1255,通讯消费占0.0512,恋爱及娱乐消费占0.1446,此结构是基本符合大学生消费标准的。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4.
温州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篇4
本课题针对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以期对今后的年轻人群的服饰设计和企业的规划提供参考;以期为针对大学生作为特定消费人群进行服装开发的服装企业起一定的指导参考作用;也意欲为这类服饰品牌在经营策略上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生产和经销单位能够适应温州区域青少年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那么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对温州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39份, 收回有效问卷339份。其中男生169人, 女生170人。本文所述仅为2011年4~5月份的调查结果。
1 问卷调查和分析
1.1 生活费用与服装消费方面
我们将大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支出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23.9%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 44.2%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大多在600至1000元, 31.8%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及1000元以上。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内容除去对饮食和文化类用品的支出以外, 最大的一个消费项目就是衣着服装类的支出。调查显示, 服装月消费中的支出在调查中显示为100元以下占服装消费的42.2%, 100~300元占到了39.8%, 300~500元的占到了8.6%, 500元以上的占到了9.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温州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衣着形象, 有着较强的购买力, 同时在服装消费方面比较有计划, 并非盲目的或说是随性的。
服装价格是大学生购买服装时普遍比较关注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 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 他们对服装有一个预定的心理价位, 往往会在心理价位范围内来挑选服装。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单件服装可接受范围一般在150元以下, 这占据了72.9%, 这给市场零售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装定价指导。能够承受单价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9.1%, 说明部分温州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比较富裕, 而在300~500元这一档的人寥寥无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服装市场更多的是中低档服装产品。
1.2 购买时间和营销手段
学生在购买衣服的时间段也比较随性, 被调查人员中46.9%的学生购买服装时间上不固定, 28.0%的学生是一个月购买一次。这说明学生购买服装时间上主要跟学生的作息时间息息相关, 大学生活中虽然可支配的时间较多, 但也会受到学业的限制。这也导致学生在购买服装的时间段上利用闲暇时间逛街,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方式占到了34.5%, 然而有30.1%的学生是冲着商家的促销打折去购买的, 因为此时购买比较经济, 趋于理性现实, 由此可见促销打折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是很有力的促销手段。此外, 在服装新款上市时吸引学生购买占到了24.5%紧随其后, 这也说明温州大学生求新、追求时尚。
1.3 服装消费类型与风格倾向:休闲自然
在服装类型中, 51.3%的大学生集中在比较随意这一栏, 26.3%的学生喜欢休闲风格的服装, 11.8%的学生比较追求时尚类型, 5.3%追求潮流。虽说服装的风格有很多,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身份的影响, 大学生一族的穿着风格越来越偏向了休闲自然。在总体穿着方式风格上, 此次调查表明, 43.7%的学生喜欢休闲自然风格, 随意自然型风格最为该群体追捧。34.8%的学生偏向大方得体风格, 而讲究个性化的夸张的只占3.2%, 明显被该群体所忽视。大学生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在服装的选择上也不再盲目跟随风潮, 而是趋于理性、冷静, 选择独立、自我。
1.4 钟情因素:款式和颜色, 价格居于次要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以分析找出抑制大学生购买欲望的主要原因。
学生购买服装考虑的主要因素中, 款式和颜色占33.6%, 居于首位, 其次是质量18.9%, 价格因素占16.5%, 再次是舒适度占12.7%, 在众多选项中, 学生对品牌的追求并不是人们所预计的, 这只占3.8%, 而学生对购物环境比较忽视, 这居于末位, 占0.6%。表二显示价格虽是消费的敏感点, 但温州大学生对服装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款式和颜色, 而非价格, 这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购买服装的行为发生主要是服装商品本身的魅力。据调查, 影响学生购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自己的爱好, 这说明了学生普遍比较有主见, 并不受周边其他因素所影响。
2 总结和建议
为了占领温州年轻人群体的市场分额, 挖掘出潜在的消费需求, 服装企业应根据目标消费群的消费行为特点, 结合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品牌策略等方面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
2.1 产品方面
由调查可知, 款式颜色是温州大学生选购服装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因此服装企业应特别重视设计问题, 款式方面要新颖独特。另外, “休闲自然”、“大方得体”的服装风格最为大学生推崇, 休闲风格的服装越来越受欢迎, 对于休闲风格的流行, 应引起品牌服装在产品设计时的注意, 在设计时要符合大学生的身份。
2.2 价格策略
在价格策略上, 大学生往往在心里有个既定的理想价格, 应根据他们的心理价位和实际能承受价位来制定服装的定价。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购买能力, 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2.3 销售策略
从各类营销手段上分析, 促销折扣活动是最能吸引大学生消费的, 另外新款上市也最能集聚人气, 服装企业应抓住大学生求新, 追求时尚的心理, 把握良机。从主要影响服装购买因素上看, 服饰厂家要把业绩搞好重要的是商品本身, 要做到物美价廉, 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 可以得出大部分温州大学生在服装消费方面是理智的, 不会盲目地追随时尚潮流,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 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类型, 做到休闲自然、大方得体。在服装定位中, 中低档服装仍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但在选择服装时, 并不单单看中低价格, 更多的是产品的款式、颜色、质量等因素。依据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 服装企业需要对症下药, 确定目标市场, 并细分市场, 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本调查研究为给服装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进行调查, 分析了温州大学生服饰文化消费现状, 总结出在服饰消费上的几个特点, 旨在对今后的年轻人群的服饰设计和企业的规划提供参考, 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温州大学生,服装消费
参考文献
[1]周月红, 全小凡.沪杭两地白领女性服装消费行为研究[J].杭州: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赵平, 李娟娟.北京大学生休闲服装消费调查 (下) [J].北京:纺织信息周刊, 2005.
[3]王庆丰, 李红丽.河南省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6 (4) .
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报告 篇5
摘 要: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我们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但多数情况下却缺乏独立的个人社会收入来源,大多数未脱离家庭,某种意义上说是作为一个消费载体而存在着的。大学生的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对时尚流行的感知与追求上,大学生与新富群体有明显的传递性与较强的一致性,他们普遍对流行时尚的元素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使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已经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离轨消费刍议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离轨消费;科学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164—02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主要是在不良消费的界定下进行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纳入离轨消费的范畴来研究。离轨消费是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有消费规则的消费,它是相对于常规消费而言的[1]。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现有的消费规则至少包括消费目的应以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为主,消费能力应在本人或家庭支付能力以内,消费内容应是科学健康的而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离轨消费的类型
1.愈演愈烈的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来源于凡勃伦,他将之定义为通过消费使他人能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 [2]。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主要表现在对品牌和时尚的消费,对他们来说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符号价值,品牌作为符号表达了商品的档次、信誉以及消费者的身份、荣耀和心情。齐美尔指出时尚消费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所谓“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性[3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中南财经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在圣诞节时送给女友一条价值 3万多元的钻石项链,现在男生送女生金项链的现象很普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小芸在回答校报记者采访时说:“品牌的东西买回去可以在周围几个寝室炫耀一圈,因为脖子后面那个品牌标签可以让很多人心生羡慕,而被问及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的时候,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声回答。”[4]
2.不能自拔的网络沉溺性消费。这里主要指的是过度沉溺于电子游戏和虚拟网络所进行的消费。据2002年3月25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江苏高校一项调查表明,85%的学生上网与学习无关,高校退学者八成是网迷。笔者接触的一位将网络游戏作为自己职业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网络消费高达700元,这样的消费水平甚至高于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2008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向我们展现了“社会网络生活让大学生欲罢不能”。大四学生小笺在博客中写下“知道我每天上什么网吗?上‘校内’。知道我上网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开‘校内’。”除了浏览好友们的主页,小笺还经常玩各种附带的游戏。每天上“校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武汉大学的瑶瑶说:“我都不敢开‘校内’。来看过我网页的人,我都会‘回踩’一下。有时还会发现新的好友,通常都是很久没联系的那种,比如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同学。这样一来,会点击个没完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3.行不由衷的身体消费。身体消费是大学生为增加自己的形象资本而进行的消费,主要包括服装、美容、美发等。尽管形象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但人们可以通过打扮、修饰和美化个人的外貌等一系列消费活动,创造个性化的自我认同。据搜狐网2009年6月22日报道,上海华师大、上戏、华政等多所名牌大学的30名大学生集体来到医院“团购”整形,其中不乏学院“系花”,更有大一女生凑热闹 [5]。湖北某师范院校小琳的美容品放了整整一书桌,大部分市场售价百元以上,还有一张价值300元的美发会员卡。据悉,她的家境并不特别好,她的美容用品多是省吃俭用或打工换来的。她有些无可奈何地说,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仅有文凭不够,外表也很重要,吃可以节省一点,但“面子”消费绝对不能省,只要能找个好工作,现在多花费点也值得 [6]。
4.无法抗拒的人情消费。步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角色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建立新的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任务,而师生、同学、朋友、老乡、恋爱关系等使大学生置于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为了维护发展这种关系不得不做出人情消费。很多同学在拿奖学金、当选干部、比赛获奖情况下都要请客吃饭,逢年过节同学间互赠礼物、聚餐娱乐,乐此不疲,甚至有家庭困难者拿到助学金时也要意思下。2006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名大四学生小罗得了400元奖学金,结果请同学吃饭却花了425元。此外,恋爱消费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了恋爱不惜血本制造浪漫的做法并不鲜见。2006年4月9日 《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人为了给远在家乡的女友过生日,不惜重金飞回去,只为博佳人一笑。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一男生为追求一漂亮女生,总是给女生买很多新鲜东西,今天玩具熊,明天鲜花,后天手链的,且每次吃饭都下饭馆。事实上这位男生家里特别困难,追求女朋友的钱都是借来的 [4]。
二、大学生离轨消费的社会原因
1.家庭溺爱及教育方法的不当。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2006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南大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大学生中消费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占44.25%;不同程度得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的占21.14%;而消费全部靠自己勤工助学仅占0.44%。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家庭环境、家长消费观念及教育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高,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曾经有报道说老父亲在家卖血供孩子读书,孩子却在外而上网、谈恋爱,穿名牌、比阔气。而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家庭,家长对子女花钱根本不在乎,给钱无定数,使学生有经济条件去攀比。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许多家长虽然把子女教育问题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但还是存在“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差。
2.学校教育及管理方面的薄弱。一方面,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在“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并没有纳入与之紧密相关的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德育教学体系中。虽然也有涉及消费观的课程,但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教育,大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另一方面,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消费个人私事论在校园很有市场,许多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也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学生有钱很正常,只要不违法,怎么花钱是学生自己的事,和学校没有关系。因而,学校在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使一些大学生无所顾忌,客观上助长了他们的离轨消费。
3.社会不良消费观念及现象的影响。消费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受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等因素的制约。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观念新潮、追求时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又具有价值观念尚未成熟、认知能力差、辨别力弱、效仿能力强等特点,社会现实中的大吃大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 等不良消费现象,以及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费示范作用。再加上广告传媒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引导大学生们根据商品市场信息来定义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导向亦步亦趋。
三、促进大学生科学消费应注意的问题
1.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环境。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消费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教育孩子。家长要给孩子作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追求虚荣和物质享受、不搞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消费,家长只能提供适度的、合理的生活、学习及其他费用,不能无原则的迁就、溺爱,助长他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习气,扭曲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同时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他们独立、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子女的“自我造血”功能。
2.高校要高度重视消费教育和引导。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消费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观教育、消费知识教育和消费能力培养,其中消费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培养大学生对消费品的价值判断、培养他们对自己消费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以及自主消费能力 [7]。二是消费教育的方式: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举办知识讲座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理财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台、校报、团讯、系刊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三是管理方面:学校应将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上让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以社会赋予的角色要求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能沉溺于物质消费,盲目追求物质消费带来的享受;应该把消费更多投入有利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利于自身发展的消费;应该增加消费中的精神比例,努力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
3.政府社会要注重政策文化引导。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意义上说消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一,政府应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加大引导力度和监管责任。一方面运用行政法规强化消费教育,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舆论媒体的监管。第二,政府部门应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教育、文化、新闻等部门应在大众传媒中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腐化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路幸福.论离轨消费问题的产生与和谐消费理念的建立[J].黄山学院学报,2006,(8).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季靖.解读当代大学生的符号消费[J].新闻界,2006,(4).
[4]关注大学生消费.北华航天报网络版[DB/OL].http://bhhtb.nciae.edu.
cn/bh/nr.asp?lx=4&id=1820.
[5]30名大学生为给就业铺路到医院“团购”整形[DB/OL].http://news.
sohu.com/20090622/n264676590.shtml.
[6]王荣海.谁在推动女大学生美容高消费[N].中国教育报,2005-02-02.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 篇7
笔者做了一个大学生经济来源的调查问卷, 由表一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来源于父母, 少数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兼职, 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获取自己的月收入, 家庭条件的不一样带来的月收入有高有低,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稳定在800-1500这个范围之内。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 以衣食住行为消费的主要中心, 其他各种消费共同组成大学生消费的总体
(1) 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整个人类的最基本的消费, 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最基本的消费, 在可支配收入有限且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 衣食住行尽管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下降, 但是始终占据着大学生消费的主体地位。 (2) 人际消费。有人说大学是培养交际圈的平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生存, 发展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有着很重大的影响, 所以同学, 教师, 朋友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所以人际消费成为了大学生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信息消费。当今社会是一个离不开电话与电脑的社会, 计算机与电话将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网费, 电话费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消费。 (4) 其他消费。有的学生喜欢旅游, 有的喜欢书籍, 有的喜欢乐器, 大学是一个交友的平台但是更多的是一个追梦的舞台, 所以对于大学生喜好的差异性, 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 消费差异
差异主要是在城乡差距, 性别差距, 消费观念的差距。城市的学生普遍比农村的学生更加舍得消费原因也是因为可支配收入城市较农村高。随着社会的进步, 女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妆品, 服装, 男生主要集中在烟酒, 网络消费。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1. 理性消费, 同时追求流行
追求流行并不代表者大学生是高消费, 乱消费的群体,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来不论大学生的衣食住行, 还是信息消费, 以及个人爱好, 人际消费主要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用为主。学生在合理实用的基础上, 也在追求流行, 流行一方面是学生的时尚追求, 一方面也彰显着学生的个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 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大学生在消费决策上表现追求流行的特征。
2. 消费容易被误导
追星, 广告以及现代的其他一些媒体方式的宣传, 以一些诱惑性的因素, 或者以特殊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产品的价值与品位, 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 媒体的宣传, 产品的包装都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学生的消费心理, 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3. 从众心理
流行就是你有我也要有, 所以追求流行是一种全民范围的从众, 爱美之心, 人之皆有, 所以追求时尚是大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 消费者不一定是真的缺乏这个东西, 但是还是会随大流的去买, 购买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保持和这个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在大学校园中, 尤其受到宿舍, 班级同学以及老乡的影响而不断的趋同。
四、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1. 帮助大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 所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首先从观念上应该倡导大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消费观念, 学校应该提倡艰苦耐劳, 勤俭节约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一个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更正:大学生应当树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 不过分的节约, 也不过度的浪费。倡导理性消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然后社团, 协会等一些组织上必要的人际消费大致来说是一种不太好的风气, 一旦助长了这种风气,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开展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 比如消费知识的有奖竞答, 还有建立校园超市的投诉平台与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来制作一些关于消费的宣传, 倡导理性消费。
2. 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
面对冲动消费, 品牌消费, 和高价钱的流行消费学生是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制力的, 可支配收入来源稳定, 但是冲动消费对于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显得很不合理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冲动高价消费过后, 接下来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家庭, 学校, 和社会应该三方面共同行动, 来培养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学校的物价水平来合理的给大学生制定生活费,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有一些勤工俭学的平台, 让学生知道挣钱的不容易, 做好贫困生的补助工作来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社会应该筛选更好更恰当的广告作为宣传来引导一个积极的消费观, 只有三方面同时发力, 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从而摒弃那些冲动, 攀比, 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
总结
消费心理主导者消费行为, 所以想要大学生具备一个理性的消费行为, 应该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吴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9. (01) :13-18.
论当代大学女生的服装选择与搭配 篇8
服装风格指的是服装整体展现出的所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可以是一个时代的, 一个民族的或一个群体的风格。例如, 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英伦风格、波西米亚风格、田园风格、可爱甜美风格以及中性风格等。而个人风格是指那些普通的服装消费者, 并非专业服装设计人士, 对衣着打扮的方式技巧。在大学校园中,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穿衣习惯和风格, 有人随意, 有人刻意, 而一般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合适”, 在合适的场合穿着合适的服装。例如, 上课或参加正规的庆典仪式时, 应当选择较整洁, 简单大方的服装;在同学聚会或参加一些派对时, 应当选择较时尚、轻松洒脱、颜色鲜艳的服装。而如果能够在合适的基础上穿出个人风格, 则是更高一层的境界。
《vogue》的时尚资深编辑艾德娜·蔡斯说过:“时装可以花钱买, 但风格的形成只能靠自己。”想要找到每个人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方面是在服装的挑选, 要有独特的眼光和品位, 另一方面则是服装的搭配, 要有技巧和智慧, 但最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去避开昙花一现的时尚, 来保持我们一贯的风格和气质。
怎样建立个人风格, 还需一些简单的法则:准确的判断自己的相貌、身材、气质等条件, 才能正确的选对服饰;关注时尚讯息, 了解设计师及一些时尚人士创造出的经典风格和搭配, 挑选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去模仿;好的眼光和品位与买东西的价钱没有直接的联系, 地摊货搭配得当也能穿出时尚感;鞋子和配饰对服装的搭配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 想要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在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之上, 只有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珍爱生命的女生才会有兴趣把自己打扮的与众不同, 成为被羡慕的对象。
大学女生的服装文化丰富且具创造性, 不同的学校、年级、专业, 学生的服装都有不同, 我想这应该与学生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素养以及接触的知识等都有关系, 机电方面理工科的女生穿着大都简单整洁, 而艺术方面的文科类女生大都个性鲜明, 穿着时尚。我们研究服装的搭配, 找寻属于自己的风格, 是希望可以找到个人的衣之美, 选择对了的衣服远远要好过盲目追赶流行的, 美不是比较, 而是做自己。
二、大学女生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服装色彩被视为服装选择搭配的灵魂, 在服装艺术中, 服装色彩讯息传递的最快, 情感表达的最深, 视觉感受的冲击力最大。大学校园里的女生常常根据配色的好坏来决定对服装的取舍, 所以, 服装配色是大学生着装选择搭配的重要一环。色彩搭配得当, 可使人显得典雅时尚;搭配不当, 则使人看上去不伦不类, 俗不可耐。
1. 黑白灰
不同的颜色象征的意义不同, 黑色和白色是颜色的一个极端, 黑色给人庄重、神秘、安静的印象, 白色则带给人纯洁、神圣。黑色与白色是永恒经典的服装色彩搭配。是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颜色, 易于搭配不易淘汰, 黑色具有收缩感, 因给人视觉上显的苗条而受到女生的一致青睐, 虽然黑色有成熟、稳重的印象, 可在服装配色中还是尽量避免大量使用, 应当加入明亮暖色来提高黑色的身价, 否则将失去黑色带来的魅力。白色常出现在衬衣或夏季的各类服装中, 它可以和任何色彩搭配, 能够体现出大学生年轻活力的一面。而灰色则介于黑白色之间, 是两色的折中色, 康定斯基把灰色视为凝固不动的色彩, 没有希望的色彩。不过灰色一旦加入少许彩色之后, 则会产生非常高雅的“高级灰”。因显得沉着、文静为学生所喜爱。
2. 彩色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青春活力的群体, 服装色彩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有时还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因此在服装搭配的色彩选择方面大学生应当尽量以亮色为主,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发展。在这里我们以红、橙、黄、绿、蓝、紫为例说明服装在彩色中的选择和搭配。
红色是可见波中最长的色彩, 对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 是暖色系中较为典型的颜色, 红色总是给人活泼生动的感觉, 能够传递出热情、兴奋和希望的讯息。明度高的粉红色柔软可爱, 明度低的酒红色稳重、沉着。红色与黑、白、灰搭配很协调, 与相近颜色相配也比较容易。黄色是接近太阳的颜色, 大地之色, 有光明的象征, 向人们展现出快乐、希望、活泼, 是中国的传统色, 给人辉煌、灿烂的感觉, 黄色与白色搭配有运动感, 与褐色系搭配出现不错的效果, 大学生选择此色显得清新有动力。橙色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 没有红色明艳, 比黄色热烈, 介于两者之间给人感觉十分温暖, 橙色与咖啡色、褐色、黑色等搭配得当, 因明度差异较大反而起到烘托作用。绿色是一种环保、自然色, 使人显得平静温和, 大学生中绿色充满了朝气、希望和活力, 视觉刺激性不大, 所以被广泛用于服装用色。适合与灰、白、褐等搭配。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象征, 能使人产生联想、深远、纯洁的感觉, 是冷色系的主要色彩。也是大学生常用的服装用色, 国内外的许多学校校服大都选择此色。是极为普遍的颜色, 低明度的蓝色不宜与暗色搭配, 会显得比较沉闷, 与白色以及粉色系相协调, 被广泛用于职业类服装。紫色是可见光波中最短的颜色, 是高贵典雅的象征, 由红色和蓝色混合构成, 偏红色的紫色给人娇艳感呈暖色, 偏蓝色的紫色却呈冷色与群青搭配得当, 白色、灰色、绿色等与紫色相配较和谐。
总之, 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大学生们服装搭配自由, 选择多, 颜色方面不受约束, 了解每一种单一的色彩所表达出的固定含义, 再经过组合以后可使自己的服装色彩达到一个和谐的程度, 好的颜色搭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不同颜色之间相互搭配之后便产生了不同的风格, 因此色彩与服装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服装选择和搭配的重要判断依据。
三、大学女生对服装款式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混搭
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面的不断累积, 对于美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注重服装的风格和配色, 服装的款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大学女生最常见的款式有休闲风格的简单自然款式、甜美淑女风格的精细款式等。简单款式中最典型的要属T恤、牛仔裤, 没有太多装饰, 轮廓简单, 朴素且时尚, “面”感强, 甜美款式中最典型的则是百褶裙、泡泡袖, 非常适合身材小巧型的女生。服装款式的搭配应当注意长与短, 宽与窄、大与小、方与圆等因素, 结合人体特征取长补短, 例如:窄肩偏瘦的女生可以选择一些横条纹图案的衣服;而宽肩偏胖的女生可以选择不对称的服装等, 利用款式的巧妙搭配在视觉上转移身体缺陷的注意力, 达到修饰体型的目的。
混搭则是把不同风格、不同布料、不同颜色的服装混合搭配在一起穿着, 这种穿着方式已经成为当下较流行的搭配方式, 也是大学女生不错的选择。所以混搭并不是乱搭, 简单与复杂, 粗糙与细腻, 单色与图案, 怀旧与新潮等, 使得穿着者在服装的选择和搭配方面更加自由, 赋予其更多地创造力, 对服装的风格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总的来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活的进步, 作为当代社会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对服装的重视越来越强烈, 真切的体现了对于美丽的追求。服装不在于繁琐, 也不在于是它的品牌, 而是在于能否与穿衣者相配, 在于能否显现出我们的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和谐统一, 服装虽然是人体的外部装饰, 但它的选择和搭配却能反应出穿衣者的内心世界。服装的选择与搭配是一门学问, 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摘要: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已经成为它们的代名词。不管是从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 他们都在与时俱进着。服装作为实用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理想, 同时满足着人们对美的最求, 而在当代大学校园中, 女大学生的服装选择与搭配对服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是展现时尚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
关键词:大学女生,服装选择,服装搭配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2006年12月第1版.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徐家华.刘建芳.《风格与服饰搭配》.2010年1月第1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篇9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
1.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 收入来源单一
经过调查, 80.7%的学生月消费额度控制在500-800 元之间, 高消费人数 (月平均消费额度在1500 元以上) 不足10%, 由此可知,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另外,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鲜明, 中等消费人数较多, 占被调查学生的67%。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除少数在外进行兼职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外, 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通过对被调查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之外。家庭年收入在4000 元以下的占15%, 根据这一数字, 就会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不合理现状, 即消费超出家庭收入负担。
2.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
新的购物平台迅速建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购物, 鼠标轻点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消费方向正在趋于多样化, 购买的商品类型除了学习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外, 还包括电子科技产品和娱乐社交服务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高端商品, 其中, 使用苹果手机的大学生已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63%, 其余大部分所使用的也是价值在1500 元以上的智能手机。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还表现在文化消费上。观看电影话剧、外出旅游、人情聚餐等, 也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之一。
3.消费分配不均, 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
根据调查, 由于对生活费的分配不合理, 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到月中就缺钱, 一到月底就穷死。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笑话, 却折射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分配不均, 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的现象。每到新学年, 都会有学生无法上缴学费, 这种情况的出现, 有三成原因是学生在开学初期, 在透支生活费的情况下, 无奈动用学费, 拆东墙补西墙, 从而导致学费暂时滞交。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85%的学生表示, 都曾出现过月底没钱致使生活拮据的现象。他们绝大多数人会向父母求援, 而少数人则不愿意再向父母伸手要钱, 只能四处借钱, 狼狈度日。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的主要问题
1.冲动消费居首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 很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没有几快钱, 吃在家里住在家里, 对于钱的使用极少, 也不太懂得如何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旦步入大学校园, 生活费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外面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让缺少购物经验的大学生难以抵抗。再加上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 冲动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顽疾。大学生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 调查显示, 消费有明显计划的学生只有12%, 极少数学生每月会攒上一些钱, 以备不时之需。57%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很多大学生凭感觉, 凭好恶, 心血来潮, 一时冲动进行购物, 每月的生活费甚至比普通白领还高。
2.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 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社交方式的多种多样, 通讯手段的方便快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方面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当同学过生日、社团活动、外出游玩, 甚至在遇到一些入党、选举学生干部的利益性问题时, 都出产生人情消费。少则几十元的一顿饭, 多则上百元的贵重礼物。在笔者调查中, 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情消费”的现象。随着这一风气的蔓延, 请客送礼者的档次也被拔得越来越高, 所谓的“人情消费”也已成为“人情包袱”。除了人情消费比例增加这一问题之外, 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也十分严重。男女谈恋爱, 为了让女方满意, 男方出手阔绰, 虽然不是一掷千金, 但也是一掷半个月生活费。据笔者组织专项调查显示:每月恋爱开支在500 元以下的仅为8.3%, 500 元以上的却有48.9%。还有的攀比名牌衣服、名牌手机, 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3.理财意识薄弱, 不必要的浪费较多
在调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消费动机主要受心情所致, 49%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就会网购, 且总是购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38%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找同学逛街聚餐已经成为消费常态, 所谓“存一些钱, 以应对不时之需”早就被抛之脑后。理财意识薄弱导致学生在消费时产生了较多的不必要浪费, 比如, 有的学生没有购物预算, 买了过多的衣服又没有机会穿,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
1.内部措施
大学生群体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 缺乏社会经验, 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 在消费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另外, 父母的溺爱也难辞其咎。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形成自我学习机制, 可以兼职打工或是勤工俭学, 感受金钱和劳动之间的重量, 亲力亲为方能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
合理分配消费也很重要。大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多看书, 少攀比, 认识到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支出, 多留一些钱购买书籍。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 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因此, 广泛地涉猎知识, 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水平, 方能明白何谓“独领风骚”、何谓“与众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 从自然规律来看, 应当鼓励商品消费。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 过分约束参与消费, 将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消费能力拓展。所以, 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才是重中之重。应让学生留下这样的概念:做一名保持清醒的消费者, 就是一种获得。
2.外部措施
家长应让学生关注金钱的珍贵, 懂得劳动和金钱之间的有偿价值。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 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父母在孩子考上大学后, 本着穷啥不能穷教育的心理, 给早已成年的孩子充足的生活经费, 却不告诉他们金钱的珍贵和劳动的意义。只有社会尊重劳动, 保护劳动成果, 才能让大学生热爱劳动, 依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属于自己的生活费用, 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简朴的伟大, 才能让大学生们从根本上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外部原因虽然是次要的, 但是, 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 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 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专题讲座、演讲以及相关书籍的学习阅读, 也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消费教育。
外部环境中, 媒体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通过大学生易于接触的媒体手段 (如网络、社交媒体等) 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念,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与此同时, 媒体还应当揭露社会上不法商家的骗术,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 无形中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思想理论教育[J].上半月综合版, 2002年11期, P10-P16.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探究 篇10
一、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绝大多数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 政府的助学贷款, 学校的奖学金, 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 以及自打工的收入这几个方面, 但总体上还是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和政府的贷款这两个渠道, 而这些渠道的收入是有限的, 只能保证其自身的基本生活和完成学业。因此, 很多大学生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能够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量入为出, 合理适度地消费, 这些学生占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今有些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过于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 出现了不顾收入, 胡乱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现象。有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心仪的手机, 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必要开支;有些为了买名牌新款的衣服花去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 也不曾犹豫;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 甚至通过违法犯罪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消费方面还存在误区。
二、大学生消费误区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自身消费心理误区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自身自我意识强, 表现在消费思想和消费观念很少受到束缚, 毫不掩饰个性与想法, 在与外界交往中他们更需要朋友, 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同,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具有自己群体的特性和动机。在生活中他们较为注重自身的学生身份和形象, 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重视和高度的评价, 在交往消费过程中他们力图与交往群体保持某种“相似”, 以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可, 或者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 从而获得大家的赞赏。因此在消费过程中, 他们注重商品的流行性、独特性、新颖性, 较少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耐用性, 喜欢引领消费潮流, 使得他们在消费时产生了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受他人的影响非常大,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这种喜欢群体模仿式消费习惯, 使得他们产生不顾自身特点和消费能力的攀比消费问题, 虽不是主流, 却不容忽视。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 他们的攀比心理不仅存在于学习中, 而且存在于吃、穿、住、娱乐等方面。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顾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盲目地与其他同学争高低。攀比靠的是金钱, 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 在这种攀比现象中会产生自卑感, 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 社会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现实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模仿力很强的群体, 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也很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 加之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 刻意追新求异, 追求时尚, 讲究个性化的特点, 使得许多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当前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的时代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 消费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大学生的模仿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的群体和社会名流或他们崇拜的偶像, 许多学生崇拜明星、白领等成功人士, 在日常消费中会下意识地模仿偶像, 加上许多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溺爱、纵容孩子的行为, 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消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在金钱方面的控制力和独立自主性不断地增强, 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学生可以由自由支配的资金在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同时, 忽视了他们消费具有盲目性、冲动性, 缺乏有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从而助长了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以至于很难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3. 缺乏正确的引导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基地, 理应在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让他们慢慢接触社会, 这也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知识。长期以来, 学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的知识教育, 但在理财教育及其引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教育和引导, 因此不少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陷入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 他们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 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 但由于缺乏理财教育, 其理财能力差, 常常出现开支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的问题, 甚至出现透支消费和上半月胡花、下半月靠方便面充饥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银行为了扩展信用卡业务, 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 通过学校用优惠协议吸引大学生办卡, 带动学生刷卡消费。拥有透支卡的大学生在高校中为数不少, 超前的消费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 但是潇洒地刷卡之后是沉重的还款压力, 导致学生中的“月光族”、“透支族”愈来愈多。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问题。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确认识消费误区以外, 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划清消费行为上的是非界线, 向他们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引导他们合理、科学的消费,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 培养健康消费心理, 消除消费误区。
面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等种种消费心理误区, 我们首先要正确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使其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全面了解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 给自己合理地定位, 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的确需要具有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争, 生活上的好与坏并不重要,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没有必要事事都和别人比较。应该从长远打算, 从自己的长处出发, 锻炼自己、培养自己, 使自己能够真正面对走出校园后的激烈的竞争, 并在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从而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其次, 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即所谓财商。现代人已将财商和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 因此, 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 加强学生的财商培养, 使他们具备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2. 加强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 为大学生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 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消费有关。家长消费取向对子女消费取向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要及时纠正,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改进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质量。家长应该对子女的开支加以了解调控, 对不必要的开支, 不正当的要求不能迁就。从关心子女健康成长出发, 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重视, 而且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 逐步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 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 特别是宣传部门、传媒行业, 以及公众人物应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引导中, 用他们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抵制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观。这样才能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寻找到应有的价值取向。
3. 开展理财教育, 加强学校引导, 为大学生正确消费提供指导。
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导致对大学生理财指导不够。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应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度重视理财教育的作用。可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进理财教育的内容, 通过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的形式, 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在日常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合理的, 从而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 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 提高科学消费意识。还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 提高大学生欣赏严肃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 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消费的品位;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 充实大学生的生活,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帮助他们提高抵制不良消费的能力。总之, 以上这些课程和活动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品位的提高, 以及正确科学的消费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 也能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对于正确科学的消费行为,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于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我们应正确引导, 帮助大学生早日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冯冬燕, 曲敏.组织行为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何长领.陕西:大学生刷信用卡透支消费先甜苦.http://www.news.cn, 2006-9-21.
[3]田小红.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J].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2007, (3) :40-45.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刘金龙.新词典[J].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2007, (3) :23-25.
[6]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者理论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16-01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減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1]柳思维: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安格斯·迪顿: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 篇12
一、大学生服装网络消费的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 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的特点, 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他们标新立异、追逐时尚、勇于冒险、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鲜明的个性、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正成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一股新生力量。
根据调查, 在所选的100位调查对象中, 大学生上网频率:每天去网购服装的为0;4%的人每周会有网购服装的行为;33%的人则是每月进行网购服装;63%的人是偶尔进行网购服装。大学生网购服装的频率与这个特殊群体的无经济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中得出结论:江苏省96%的大学生对于网络服装的消费是持理性的观点, 存在极少数的盲目网购服装消费行为的现象。数据显示只有37%的人是经常购物, 但在这一特殊群体里, 且调查对象的性别是男比女2:1的情况下, 这已是一个客观的数值。
二、大学生选择服装网店的消费行为、心理分析
(一) 收藏服装网络店铺的类型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7%的人在收藏店铺是会选择装修精美的店铺, 21%的人会选择产品丰富的店铺进行收藏;37%的人认为同类产品价格具有优势的店铺可以进行收藏;37%的人从不收藏店铺;7%的人收藏店铺是由于其他原因。以此可以看出, 在收藏店铺的72%人中, 37%的人认为同类产品中物美价廉的店铺比较受他们欢迎, 所以商家可以通过某些促销手段等促进大学生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达到销售目的, 实现顾客与商家的共赢。
(二) 对服装网络店铺存在的疑虑
调查显示, 35%的大学生消费者存在货不对版的担忧;24%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图片太少、不清晰, 没有参考价值;41%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图片与实物会存在色差问题;66%的人担忧服装买回来不能试穿, 不知道是否合适的问题。
(三) 通常所购买服装的网店特点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61%的大学生消费者会选择有较多买家好评的店铺;68%的大学生消费者会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络店铺;4%的大学生消费者会选择装修精美的店铺;5%的大学生消费者选择有模特穿着服装的店铺;17%的大学生消费者选择货品丰富的店铺;还有5%的大学生消费者选择其他原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卖家的信誉度是买家首要关心的问题。
(四) 服装网店中图片呈现方式的可信度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67%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有真人模特穿着的店铺可信度高;17%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没有模特穿着的实物照的网店可信度高;5%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有人穿着的网店可信度高;13%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其他原因的网店可信度高。在大学生消费者心目中, 在购买服装时, 他们主要关注的还是服装穿在真人身上的效果图, 商家可以引进3D穿衣系统, 让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服装之前, 可以通过模拟的试衣效果, 决定购买与否。
(五) 服装网店需要改善的地方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51%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网店需要改善的地方在于售后服务;10%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网店设计需要改善;25%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商品的种类需要丰富;60%的大学生消费者对于网购服装的质量存在担忧;35%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商品描述造假;25%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价格需要改善;8%的人认为网购服装的支付方式需要得到改善;7%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订购流程需要得到改善;26%的大学生消费者担忧物流配送实物与图片、描述有误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消费者在网购服装时, 主要关注的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卖家信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 卖家在经营店铺时, 诚信是首位;其次, 卖家应对每次出仓的服装在发送前, 应做好仔细的检查, 对于店铺的客服人员做统一专业的训练。
(六) 已购买者的评价与大学生购物决策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42%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已购买者的评价影响自己的购买决策;7%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购买者的评价不影响自己的购买欲;还有51%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这要视情况而定。这还是店家信誉的问题, 店家信誉高, 服装质量都受大学生消费者满意, 就不会担忧买家的评论影响生意。
(七) 客服对大学生服装购物的决策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3%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客服的态度影响自己的购买欲;8%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不会影响;29%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这要视情况而定。从数据中看出, 一个专业的客服对于店铺的重要性。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没有经济来源) , 在网上购物的消费金额相对较低, 但也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购物并存在不理性购买服装的现象。从发展的角度看, 大学生群体将是服装网络购物的重要主体, 服装品牌要充分了解这一群体的购买行为及心理特征, 才能迎合其消费品味, 拓展品牌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晁鹏新.北京市大学生服装消费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2 (5) .
[2]文静.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1 (9) .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11-19
当代中学生消费心理09-15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问卷08-10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09-09
当代社会的符号消费09-03
当代大学生就业05-26
当代女大学生06-28
当代大学生犯罪07-08
当代大学生医学10-07
当代大学生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