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精选12篇)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1
对大学生而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和学习有关的物品已不是他们惟一的消费项目,手机、电脑、名牌服装、化妆品等等都已成为他们的消费对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正在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最近,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当然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而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突出而直接地影响着其一生品德行为,从而影响着祖国以后的发展前途。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消费观教育,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
1.1 消费观念复杂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8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1.2 追求个性
由于现今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时尚——已成为现今社会广大青少年追逐的新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消费品市场日益丰富,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他们来到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对自己的财务有了支配权,当他们面对着五彩缤纷的消费品市场时,摆脱原有家庭的束缚,逐渐转变消费理念,按照自己对生活、对消费的理解,选择符合自己观念、要求的消费品。
1.3 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品市场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不再简单的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从社会中接受了多种多样的新鲜事物。书本等学习用品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消费产品,娱乐、运动以及电脑、手机等等都已进入他们的生活。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趋势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1.4 大学生消费的趋同性和攀比性
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2 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市场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市场商家认为大学生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谁把握住这个市场,将获得巨大回报。所以一些商家利用种种手段,例如:广告、公关、促销等等来激起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优惠的条件无不对大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
(2)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当今大学生受西方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认为在有限的生命中应该充分的享受生活,追求高消费、贪图物质享乐。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例如:过生日要请客,空闲时去歌厅、酒吧消费等。
由此可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由于不同的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表现在消费中,就是具体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从而也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多元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消费行为。
2.2 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这是指由于每一个家庭都属于某一民族文化、社会阶层或宗教信仰,并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由此形成自身的家庭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这些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观念,会在日常消费行为中由上一辈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子女。当青年一代脱离原有家庭独立生活时,必然带有原来家庭消费特点的烙印。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一定会受到其家庭的影响。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又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经济上也尽量保证大学生子女的开销。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大学生的消费要求在家长那里可以无条件地得到满足,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
3 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
3.1 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利用大众传媒倡导正确的消费理念
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已日趋开放,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普遍方式,同时这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信息,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优化舆论环境,使社会主义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在舆论的作用下得到广泛的宣传,成为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标准,为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创造条件。
3.2 优化校园物质生活
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大力加强后勤工作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改革的力度,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条件。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使消费环境美观、舒适、安全、便利,满足学生适度的休闲和享乐消费。同时高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下大力气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清理和整顿,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真正成为幽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
3.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可是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的这方面教育工作状况令人担忧。深入、持久地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已变得十分迫切。
3.4 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合理的消费的理念,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重视消费教育,同时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把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社会而言,要形成关爱大学生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公共信息资源宣讲各种知识及实际案例。
大学生消费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消费教育做到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1999.
[2]L.G希夫曼.消费行为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赵慧剑.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吴万民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4.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研究综述
消费行为一直是当代人文学科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也一直在文化与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意识,对 于当今消费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若想真正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相关研究
本文献综述的文章多 来源于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种类多为研究论文。在搜索出的五百多篇关于“大学生消费”主题的文章中,笔者选取了较有代表性和对本文具有研究 意义的十几篇文章,从大学生消费状况、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
消费状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对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情况的概括。消费状况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消费水平、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意愿等。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大多数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都是对大学生的一般消费状况的调查。
1.郭奉元(1997),认为家庭是大学生收入来源的最重要的部分,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上学期间的支出,都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郭奉元通过对大学生的 收入来源、支出状况、消费态度、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数据,表明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家庭外,还有亲友资助、外出打工以及奖助学金等。
2.任翔(2001),通过对北京某大学的调查,总结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特点。其结论为,大学生在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中,伙食费所占的比例最高,通讯费和社交娱乐费比例排第二,最后是生活用品和课外书籍的花费。
(二)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
1.施应玲(1998)认为,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在经济上取得独立,但同时由于他们正处在由依赖转向独立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心理上往往向往 独立。同时作为年青一代群体,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较为复杂,既有时尚的消费,同时也由于自身特点,导致他们在消费时不得不结合实际进行消费。
2.余展洪(2002)认为,由于当前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早已迈入了电子消费时代,其消费方式变得多元化,既有实体消费,也会有虚拟消费。
3.刘志伟(2002)指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也极为符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他们的需求与购买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自己追求和向往的东西有着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
(三)关于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1.王利民(2005)指出,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同不同群体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而现如今的大学生消费状况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状况的形成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有关系。
2.余展洪(2002)认为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比如消费支出缺乏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追求时尚名牌等等,既与社会环境中的拜金主义、理性消费等价值观的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
3.施应玲(1998)指出,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及相关群体等有关。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的消费群体。
4.郭奉元(1998)在其关于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的系列研究中,通过对性别、学习成绩、恋爱状态、家庭成员现状、家庭成员身份、家庭期望、个人基本 情况、成就动机这些变量,得出与大学生消费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身份、家庭现状等对大学生消费状况有一定影响。
二、现有文献所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在我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兴起于90年代后半期,因此文献资料较为充裕。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关注与研 究。这些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中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
些研究中,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以便现今的研究者合理利用资料,取长补短,似的今后 的研究做到更好。
(一)理论深度不够
绝大多数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是建立在定量研究(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多半是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较为简单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缺乏综合性、多样性
从研究方法来看,文献中多是采取概率抽样对大学生消费者进行样本的选取。这样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虽然较符合样本的选取方法,但对于样本的检验和推断确是 比较匮乏,仅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样本,而不采用样本推论的方法,极有可能导致层次谬误的出现。另一方面,现有文献所采取的样本统计方法大多是简单的描 述性分析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一方面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只能简单的说明表面现象,另一方面其描述多数与理论脱节,因此,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所使用的 统计方法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马玉书.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2] 郭奉元.大学生消费现状实证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5期.[3]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4] 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1月.[5] 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11期.[6] 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2年2月(下半月版).[7] 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1期,2003年l月.[8]张文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前沿网.2004年l月7日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女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心理分析
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基础上追求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体育消费行为在现代人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更为突出,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消费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发挥调控、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受当代经济、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上。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的体育消费需求与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体育消费作为人类生存资料之外的非必需品消费,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部分,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仍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大部分同学缺少体育商品的知识和体育消费的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此外,他们的从众性,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有关。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更多的男大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则主要是对审美的追求,她们之所以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仪表,这和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另外,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大学生们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二、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消费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的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进而确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克服攀比、炫耀等不良的体育消费动机,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2.在校内实行有偿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可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办成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获得体育主管部门更多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资助,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设备更新。在保证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举办各种体育健身培训,从而带动在校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3.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健体和娱乐身心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保证使学生花少量的钱,玩得既开心又满意。因此,体育课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2]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與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潘玉驹等: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4]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篇4
一、消费结构多元化, 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 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来, 大学生的消费趋于多元化, 消费的形式和类型多样化局势越来越明显, 与过去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是生活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相比,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更趋多元化--旅游、恋爱、聚会、请客、手机、电脑、名牌服饰和化妆品等。同时, 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 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如有学者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 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
二、情感消费高, 恋爱支出过度
由于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更加便捷, 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成熟期提前, 加上交通的便捷, 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 当代大学生与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以及谈恋爱等情感活动越来越频繁, 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 往往是一些学生的较大支出项目。有调查还表明, 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特别是谈恋爱消费支出过度。有调查表明,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 最高的达到1000元。
三、追求时尚和名牌和攀比消费
大学生虽已成人, 并步入高等学府, 但仍是一个感性面较高的群体, 并且受当今网络的影响, 对新事物、新品牌很容易接受, 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 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成为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的消费群体。另外大学生的攀比消费也不可忽视。作为学生, 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但现在, 校园和社会生活消费太丰富了,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也进入学校, 特别是攀比消费行为。一些大学生除了个人生活消费品在购买时相互攀比, 同学请客相互攀比, 过生日及日常送礼也相互攀比, “礼轻情义重”被视为“陈腐观念”, 贵重的礼物变成了衡量爱情、友谊真挚与否的主要砝码。从表面看, 攀比消费只是学生一时的情绪化的行为, 而攀比消费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彰显所谓的社会地位。这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观念和思想。
四、消费无计划导致超支, 储蓄意识淡薄。
如前所述, 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 一部分学生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或情感消费, 使他们不按计划消费, 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 导致生活费“赤字”, 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 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五、消费的情绪性较大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 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 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 比如广告宣传, 同学推荐等, 消费则表现出情绪性, 即兴即买, 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的情绪性消费的特点。并且大学生消费的情绪性还表现在消费上的连续性, 如果消费一次后如果感觉很满意, 很可能会连续消费同企业的相同或不同产品, 并且还会推荐别的同学消费;若不满意很可能不再消费, 并且这样的情绪性消费会在同学之间迅速交流, 感染到周围的同学。
六、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从众性
每年的新生入学, 使大学生集中消费的最高潮。这个时候, 入学的新生带有充足的费用, 老生也带足了生活费用, 学生经济能力较强, 消费欲旺盛, 出现集中消费的最高潮。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校园消费将进入次一级的消费集中期, 形成了和社会相对应的“节假日经济”现象。另外, 由于大学生具有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 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 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便捷性和集中性, 使得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特点。
七、消费的个性化明显
由于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青年大学生一方面心理的成熟早, 独立意识的增强,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新的信息传播媒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已表现出个性化的局势, 如手机、银行卡、电脑、MP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常用物品。
参考文献
[1]甘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5
——以蘑菇街app为例
摘要: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近年来,商人更是看准了
手机这种时尚的购物渠道,各种各样的app、各大购物网站都将矛头对准了打学生手中的小天地。手机购物也对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以蘑菇街这一集收藏、晒货、购物于一身的app为例,论述手机消费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字:手机、消费、大学生
一、蘑菇街网站简介
蘑菇街是专注于时尚女性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网站,为爱美的姑娘们提供衣服、鞋子、箱包、配饰和美妆等领域适合年轻女性的商品。蘑菇街APP也成为时尚女性必备APP。2011年2月14日蘑菇街上线,截至2014年5月,发展三年半的时间内,蘑菇街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已经拥有了超过8000万的注册会员,每天为超过五百万的女性消费者提供购物决策建议。
蘑菇街的目标客群是年轻女性,在创立初期,它是一个交流购物心得、晒货的平台,女性可以在蘑菇街上分享她们对刚刚在网上购买的货物的心得,分享她们认为时尚、好看的衣服、鞋子等等物品。因为它是一种亲身的体验,更是一种优秀商品的集合地,更多的女性被吸引注册,她们厌烦了天天在购物网站上看各种良莠不齐的货品,希望有卖家在体验过后告诉她们商品的质量到底是否与描述相符,希望有个地方有和他们眼光类似的人给予她们服装搭配建议。而蘑菇街正好给了万千女性这样一个交流购物经验的平台。
比分享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分享汇聚成一个资源库,更多的用户从蘑菇街上创造这些宝贝,再反向链接到售卖物品的网站。一个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社区就此形成。更多的人选择先去蘑菇街看当季的流行时尚趋势,然后看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之后点击链接进入常规的购物网站进行购物。正是这种新颖的蘑菇街“社交购物形式”让万千女性走到了一起,他们互相交流经验甚至成为朋友,互相推荐,于是更加刺激了消费欲望,对蘑菇街的喜爱与忠诚度就更高了。
后来蘑菇街进行了转型,他们开始慢慢开发自身网络商店,使自身集晒货与
卖货于一身,有了自己的商店之后,盈利模式就摇身一变。从普通的资源库、平台,与C2C,B2C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型的C&C2C的模式。
蘑菇街也是一种“快消费”的产物,买家不再满足于在良莠不齐的商品信息海洋寻找自己喜欢的商品,而是希望能够有一种“恰好适合自己的时尚”,这样大大加快了自身的网购速度,在与买过此类商品的人的交流过后也提高了对商品的满意度,提高了自身购物愉悦度。
二、蘑菇街app简介
蘑菇街app主体颜色为粉红色,是代表年轻女性的颜色,首页分为精选、发现、榜单、团购四个主标签与爱逛、分类、达人、购物车、我的五个小标签,分列app的上下两端。上半部分是滚动播放的促销信息、排行榜与搭配教程等资讯,下半部分是可拖动的商品信息。整个app的界面简洁可爱,操作简单,信息明了,内容多样,符合年轻女性的审美与习惯。
精选中是定时更新的商品信息,发现中则分为“给力促销”、“季节藏新”、“百搭单品”、“潮流元素”、“热销榜单”几个模块,丰富了阅读内容,榜单中罗列了当季蘑菇街的销售冠军,使消费者可以根据大家的喜好判断流行趋势,团购则是时下最流行的打折促销方式,里面是每天更新的促销商品信息。分类则与传统购物网站相似,对商品进行分类,提高了购物辨识度与速度,达人则是蘑菇街的传统板块,一些搭配达人会在这一模块中晒出他们的穿搭,贴上商品的链接,供消费者参考、交流选择,剩下的两个模块,购物车和我的则针对注册用户及购物过程提供帮助与会员服务。
蘑菇街的商品展示中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图片下方,不仅显示商品价格,还有对此商品感兴趣的人数,用户在浏览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心仪的商品“点个赞”,使大家更加方便地了解这一商品的受欢迎程度。
三、蘑菇街app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一)使用“减法”为模式加分
大学生作为购买活力较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长、手机操作灵活,对于app的需求更高。同样,大学女生对于时尚的需求更强,更明显。她们无时不刻地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女人的衣橱中永远少一件衣服”,而这种消费的诉求一旦能够得到随时随地的满足,她们能够利用手机、利用app进行24小时
不间断的逛街,还不费体力的时候,就会获得最大的身心愉悦。而蘑菇街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目标客群对准了年轻女性,在这个app中,不存在其他任何你不想看到的东西,更不需要你费尽力气去搜索才能得到商品详情,他的经营模式更像一个现实中商场,它不需要你输入关键词(当然如果你想搜索也绝对没问题),更不需要你苦思冥想去搜什么样的关键词。仅仅一键你就能了解到这一季、这一周、甚至这一小时的流行。它摒弃了传统购物网站繁琐的购物搜索与辨别过程,直接剔除掉了搜索部分,使你就算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这就是它的成功所在,使用减法,从而得到了消费者的心。
(二)低廉的价格使人敢于尝试
大学女生不仅仅当蘑菇街为一个购物网站,更像一个资讯平台,就像它一开始的功能一样。而且蘑菇街的大部分商品价格低廉,让快消费的风险与成本大大降低。更多的人愿意去尝试,愿意去购买,使蘑菇街的模式更为成功——更快地将购买欲望转换为购买行为。
因此,女生的消费决策不再显得纠结而冗长。
(三)手机支付的进步推进了购物速度
更多的支付平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购物冲动还存在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决策,并完成了付款。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前少了过多的瞻前顾后,大大提高了成交单数。现在已经有更多的购物网站看到了这一点,并推出了手机专享价格,大大提高了购买率。
四、快节奏的消费带来的一些困惑
(一)商品质量问题的困境
消费节奏快意味着更少的专注与考量,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购物,有时根本不去关心商品的质量,消费欲望到消费行为的转变过快也引发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给了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可乘之机。不良商家用低价吸引顾客,并且抓住顾客的侥幸心理,将质量欠佳的商品售出。买到质量欠佳的商品在大学生购物经历中屡见不鲜,特别是快节奏的消费过程,给予顾客思考的时间越来越短,决策产生往往还不如手指点的那么快,因此,产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而很多人比起退货,还是选择了不了了之。因为退货带来的损失可能比不退货的损失更大。
(二)商品实用性减弱的困境
有些商品在快节奏消费中是很容易被作为购物对象的,他们外表光鲜,却很少有实用价值。许多女生被他们的外边吸引,买回来之后却无从消费。于是摆在原地不用的东西越来越多。还有些衣服,因为价格便宜,买回来之后穿过一次就又有新的衣服到了,于是衣服越堆越多,甚至有些衣服一次都没穿过。这样就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了。我们都知道追求时尚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追求,过度的购买只能造成个人的经济危机。
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调查过程中,女生用于购物的花销越来越大,他们并没有因为商品价格降低而减少此方面的金钱预算,反而是因为便宜,而购买了更多的商品,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造成了此类消费支出分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三)过度的手机购物影响生活
手机商务再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低头族更多了,人们无时不刻的面对手机,往往会忽视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和朋友、同学、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了,甚至在上课的时候用手机购物,不专心听讲„„可见手机购物带来的冲击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严峻的。
当代大学生消费启示录 篇6
为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新一代学子的消费文化,我们不妨一同探讨:作为时尚的追随者、将来中高层商品的重要消费群体、处于半踏入社会的年轻一族,大学生们究竟是如何消费、如何理财的?大学生们手头上的钱都花哪去了?
高校消费四大流向
出生于80年代的这批大学生,尽管身在象牙塔,却崇尚自我,追求个性,打破传统的生活消费观念,渴望展现一个更加炫丽、独立的自我。因此,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消费,处处都表现着一种新新人类的个性自由与开放。其中,知识、通讯、旅游、网络等是大学生消费的热点。走近他们,看看他们的真实消费状况呈现出怎样的消费理财格局。
NO.1 知识消费
知识消费,就是大学生为考级、考研、考托福、学电脑等参加的各种培训班、速成班所花费的费用。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激烈的竞争让大学生们早早地就为以后参加社会工作而努力奋斗,始终都勇敢地站在知识化生存的最前沿,而报各种培训班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某培训中心的暑期英语培训分不同级别,按不同的标准收费。其中,英语四级300元,英语六级450元,考研英语650元,外加买参考书及专业书近300元。而被“出国一族”奉为圣地的“新东方”“燕园博雅”等学校的培训费用则高得令人咋舌。虽然费用很高,但是各种四,六级依然红红火火,因为大学生有这个需求,他们就有这个市场。
董玉玲是某高校中文系大四学生,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她喜欢的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就是在那里攻读心理学研究生的。为了考上研究生,她三上北京,买最新最好的资料,拜访导师等花费了不少钱。大三寒假,她没有回家过年,到北京“新东方”培训一个月英语,培训费720元,当然在那里的吃住都是自己解决。
后来,她回到学校又报名一个考研政治辅导班,培训费470元。各种各样的考研准备,她就花了近一万元。为了考上心仪已久的心理学研究生,她认为吃再多的苦花再多的钱也值得。家里也全力支持她,经济还算比较好,有那个能力送她读研究生。董玉玲的母亲每个星期都要去学校看望女儿,给她买去一大堆咖啡、奶粉等补品。像董玉玲这样为考研而战斗到底的人不在少数。
不仅仅在考研,在其他的知识寻求方面,广大大学生朋友一样很能花钱,小邓是大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经常买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外,他还爱好文学创作,每个周末都要去图书城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和一些杂志来研究,给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投稿。每次出去他都会带很多最新的杂志,有自己发表文章在上面的,也有他正准备往上面投稿的杂志。部分高校“大学生知识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占消费结构32.7%的知识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向。
学习:最必要的消费只要是学习就是必要的,因为学习有理,所以花钱无罪。某大学的陈东阳同学对记者说,自己虽然是学习政治教育的,但也想在课余时间充实一下,所以选择了学习计算机。虽然学习是好事情,但现在学习需要的费用却不低,想拿到一个计算机的微软认证就需要几千元的学费。看来,对想进行课外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消费是不小的数字。但记者了解到,不管学费多么高昂,只要是想学习的大学生都会去想办法筹措学费,而且家里在经济上也非常支持。
NO.2 通讯消费
通讯消费,也可以称之为“高科技消费”,时代发展使追求时尚潮流、炫出真我风采的大学生对手机、CD、MP3、电脑、数码摄影机等现代高科技产品情有独钟。现在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配有手机,而且都是名牌,价格不菲,一般在1500至3000元之间,确实可以称之为“高消费”了。很多大学生朋友见面的第一句话:“你换了吗?”意思是说你的手机换代了没有,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手机的更新换代当然是一月千变。小唐现在手上的西门子手机已经是他一年来换的第四部手机了。最开始的那个手机是摩托罗拉的,1300元。现在的这个是可拍照的手机。三千多块。他买手机的钱一半是家里给的,一半是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的。他学的是广告专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兼职,每个月底薪1300元,完成任务有30%的提成。再加上他对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掌握得比较熟练,其他时间他还接一些公司的设计任务,接一单往往就有1500元到20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能赚个4000块左右。对他来讲,买一些自己需要的设备完全是有能力的。他的品牌电脑就是他用自己赚的钱买的。后来为了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他又自己买了很多书籍与相应的设备,没有要家里一分钱,每个月还要给家里正读高二的妹妹寄钱,鼓励她好好读书。在小唐的班级里,同学们差不多都买了手机,他说,他每个月的话费在200-300元之间,有的同学话费就更加高。班里的燕子就是这样的,她家里很有钱,爸妈每个月给她近2000块的生活费,她还是嫌不够花。她用家里给的钱买了电脑、手机、mp3、数码摄影机等,凡是当代大学生能有的她都有了。完完全全一个走在时尚最前沿的女孩。
与此同时,还有CD机、数码摄影像机等高科技消费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时尚。很多同学无论上课还是出去逛街,背包里都会背着CD,兜里放着MP3,随时都可以听流行音乐或者英语。
手机:最昂贵的消费现如今,拥有一台手机算不得什么。但对大学生来说,无论是电话本身,还是话费支付,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手机消费上大学生用上了各种来钱的手段,一个小小的电话牵扯了各方精力。据了解,携带手机的学生基本分成两类,一是真有工作为了方便联系,以处实习阶段的学生居多;一是纯属虚荣,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在我们做的调查问卷中,针对“大学生,你想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吗?”这一问题,四个选项中选择“当然想了,时髦”占36.9%;选择“别人都有了,我也要有”占9.67%,选择“无所谓的”占36.64%;选择“不想要,太奢侈”占16.79%.看来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其作为炫耀的奢侈品,实在有悖于手机的用途。如此看来,只要手机对于大学生说没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应该算是个昂贵的物件了。
NO.3 旅游消费
在大学校园里,旅游消费近年来掀起了一阵阵的热潮,吸引着很多大学生在假期结伴出去旅游或访友。这样既欣赏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使身心得到了锻炼,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去年暑假王皓和他女朋友就相约一起去了趟北京,感受这个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游荡的城市。为了能顺利地去北京玩,他俩早早开始做准备,联系那边的同学安排住宿,然后买火车票,借同学的数码相机,足足准备了两个星期。
钱从哪里来呢?他说这没有问题,钱我早就准备好了,向家里要了1000块,我姐给了我1000块,自己平时省了一些,还有就是他在校外做各种兼职挣的攒起来也有近1000块。他们到了北京,在各个有名的旅游景点疯狂地玩着,故宫、颐和园、长城、北海花园等,在王府井、西单等购物中心购物买衣服。他们也去了北大、清华等大学。总的来说是收获不少,花钱也不少。他说用了那么多钱确实很心痛,以后出去旅游或玩,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理性一点、现实一点,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固然很好。但是要量力而“行”,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准备。像王皓这样的假期长途旅游者还是不少,但是现在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短途旅游,距离不远花费也不会很大,两三天的行程又能很快回来,通常这样的短途旅游选择在周末。或三五成群骑自行车去,或者一个班级包车去,花最少的钱收获最有趣有意义的短途旅游,何乐而不为呢?
旅游:最潇洒的消费记得早些年,有一首叫《我想去桂林》的歌,歌词是这样写的——“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本来大学生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总是渴望出去走走,旅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见世面的好方式。畅游山水间,流连古刹中,何等惬意潇洒。旅游固然有趣,但要求的金钱数额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承受的。旅游的花费一般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某学院的赵东东说:“旅游消费我觉得很必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多走走,增长见识。我积攒了平时的生活费才够去北京的钱。我早就想去了,可惜钱一直不够,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要,所以就自己解决吧!”在大学校园中,像赵东东这样不向父母伸手自己攒钱旅游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方式被称作“自助”旅游。
请客:最说不清的消费据说这是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多的。而且里面有的不只是规矩,还是默契和人情。这种方式大学生们又都不得不认可,所以请客消费似乎在一个付出与索取的轮回中周而复始。请客宴席上的内涵是所有消费方式中最多的。你可以赋予其中很多东西,其中最说不清的要属很多大学生在酒桌上进行的沟通——结过梁子的可以一泯恩仇,关系疏远的可以增进感情,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大喝一顿。的确,这种请客消费成了每位大学生无法避免的负担。
NO.4 网络消费
在校园文化不丰富、文艺活动缺乏活力而社会各种流行文化、信息网络发展的诱惑下,很多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走向了校外,而上网成为他们打发时间,消磨无聊的好办法。网吧成了他们的天堂。现在的“网虫”一般分三类:
一是求知型。这类“网虫”主要是那些考研族上网查资料,他们做客网吧的时间不多,一周三四次吧!花费不过10元。二是“聊天型”,这类人,有事无事就爱在网络里遨游聊天。也有很多女生每周末就去上通宵网,跟数不清的新朋老友叙旧,一个晚上也上不了10元。三是“游戏型”,这类人是标准的网虫。
时下,网上最火的游戏就是“反恐精英”等。“雷老虎”本名叫雷震,是某高校大二学生,计算机方面学得没得说的,网络上的各种游戏更不在话下。他们班里就有个由他带头组成的“反恐精英”小分队。平时饭前饭后,他们在寝室里各自为战。遇到整个半天没有课,“反恐精英”小分队就会呼朋唤友,倾巢而出。于是一队“反恐精英”会占据一个网吧,然后酣战几个小时,熬红了眼再去上课。遇到周末,他们会彻夜不归,从月亮上山打到太阳下山……“反恐精英”小分队成员的阿志算过一笔帐:从周一到周五,他有三个半天去玩4小时,每小时1.5元,一共18元。到周末一般工作10个小时,每小时2元共20元……他们真是为“反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财力。
电脑:最舍本的消费
电脑是高科技的产物、高品位的象征。要咬牙拿下一台电脑,每位父母都会考虑考虑的。可以说电脑是大学生们价值最高的消费,需要与否要看各自的情况来定。不管怎么说知识经济的时代,懂得电脑是必要的。不过记者在采访时看见一位同学在寝室里专心致志地使用笔记本,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玩《三国志》,但愿他只是在休息放松而不是沉湎,不然可对不起买电脑所花的钱。
聊天:最有争议的消费
聊天,是交流的一种途径。大学生们更是热衷于此事。可以与相隔千里的同窗好友谈心,也可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相知。聊天的途径大致可以分成网上和网下。所以大学生上网聊天和电话卡的消费是相当高的。大学生的聊天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几类:网上倾诉衷肠;网下电话沟通;网上聊完了不过瘾电话接着说;还有就是电话约定然后网上见面的。网络的发展使信息查找更加便捷,有关调查显示,能够使用网络查信息的学生只占所有上网人数的34%,大部分只是在聊天。沈阳某理工科重点院校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基本在100元左右。电话聊天的费用更高。聊天成了大学生每天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把钱花在聊天上是否值得?这一点,还有待反思。
高校理财四大类型
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其中年消费额最高的达1.85万元,而年消费
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作为完完全全的消费者,很多大学生花着父母的钱忽视了量入为出的原则,反正钱花完了可以伸手向父母要。在大学里不同消费心态和各异的条件,使大学生在理财上出现了四种类型。
奢侈型这一类学生往往家庭条件较好,来自经济条件的压力很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在消费方面毫无顾忌,通常的表现是出手阔绰,喜欢购买名牌。一般情况下,请客买单次数最多的是他们。钱多半花在了高档消费和交友应酬之上,由于经济条件宽松,所以养成虚荣攀比的心态,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加以注意。由于习惯花钱大方,他们也是最爱透支的消费人群。表现:极为喜爱高档休闲或牛仔装,流连于各大商场。在他们身上经常可以找到佐丹努、班尼路正品的影子,服装消费每月在300-400元左右。如果看到他们佩带手机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少人购买了比较高档的手机。可以保持每月在中高档酒店出现2-3次。在中低档饭店出现不计其数。
自给型这类的家境不算富有,但也可以说是殷实,没有到那种拮据的地步。更多的人是在外打工赚钱,来补贴在校生活。由于他们有相对多的来钱渠道,所以在学校中也属于“富裕中农”的群体,因此他们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学费或生活费用。他们的奢侈也会偶尔出现,由于是自己赚来的钱,使得他们成为校园里花钱最舒心的人——既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没有花父母血汗钱的良心自责。表现:时尚T-shirt会不定期购买,一年购买几次高档服装。每月在中档饭店请客吃饭4-5次,每月额外消费300-500元。
贫困型他们是真正的贫困学生,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个群体。他们可能会选择打工,但这也只是缓解经济紧张的一个途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摆脱钱的问题带来的困扰。贫困学生会非常节俭,尽量适应消费较高的大学校园;但校园内攀比之风容易使这个群体的心态失衡,造成他们的自卑,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也可能造成他们向家里索要补贴过度,造成父母的经济负担加重。他们可能成为受校园畸形消费影响最大的群体。表现:购买服装最常去的是夏季城市中的夜市和路边的流动摊位,对质量不是非常看重。而平时最钟爱的是校服。一般不去饭店吃饭,即便是老乡同学来访也是去食堂就餐。每月的额外消费控制在200元左右。
专业型属于不问世事的一群,其经济状况的好坏我们看不出。不是非常感兴趣额外的消费,属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类型。他们的消费范围极为有限,只是局限于专业书籍的选择上,最大爱好也就是参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而且花钱的数量也不一定很少,尽管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但他们是相当充实的,主要是自己满意。表现:书籍,除了书籍还是书籍。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对于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是见到哪位同学看书总是一副如狼似虎的模样,就知道他又要“啃一天的面包了”。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7
随着社会发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其消费行为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消费行为极其多样化;另一方面, 尚未获得经济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制约, 这一矛盾时刻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因此, 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1 大学生消费现状和行为特征
在本项研究中, 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所用方法为随机抽样, 样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分布比较均匀, 男女比例适中。在调查中, 将大学生消费分为食物消费, 学习用品消费, 手机话费消费, 上网消费, 服装和化妆品消费, 数码产品消费, 娱乐消费和其他消费八大类。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回收98份, 问卷回收率达到98%, 通过筛选剔除一些不合格问卷, 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8份。在问卷调查的同时, 与部分同学进行访谈, 最合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因此, 本项研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行为特征, 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消费依附性很高。
大学生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在消费收入调查中, 90.9%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供给, 3.4%选择奖学金, 3.4%选择勤工助学, 另外2.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途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的依附性很高, 这种依附性一方面表现在消费水平会受家庭条件制约, 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行为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2) 趋同性与两级分化并存。
在月消费额调查中, 54.5%的月消费额在500元-1000元, 28.5%在300元-500元, 12.5%在1000元以上, 4人的月消费额在300元以下, 占总人数的4.5%。因此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接近, 83%的大学生月消费额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间水平, 具有很高的趋同性。但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 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月消费可达1000元以上, 而家庭条件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娱乐、数码产品及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上。
(3) 传统消费逐渐减少, 时尚消费成为潮流。
随着电脑、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普及, 大学生在传统学习用品上的消费逐渐减少。55%的大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下, 32%在50元——100元, 13%在100元——200元。同时与上世纪相比, 食物已经不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体, 消费金额也不大。调查发现, 17%的月食物消费在150元以下, 36%在150元——350元, 28%在350元——550元, 另外17人的月消费额在550元以上, 占总人数的19%。然而服装和化妆品消费却在上升, 41%的月消费额在100元以上。另外数码产品和消费娱乐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 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有着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 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消费无计划。
多数家长按月给孩子汇生活费, 但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按计划消费, 花钱时也不考虑生活费能不能坚持到月底。当问及理财状况时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规划每月消费, 因此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月光族”, 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 有的甚至没到月底就将生活费花光, 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另外, 大学生储蓄率很低, 只有23.9%的同学会在每个月存点钱, 大部分学生的储蓄意识十分淡薄。
(2) 从众消费。
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 容易“随大流”, 形成“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他们在形成自己的消费特点的同时, 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拿我们宿舍来说, 大家日常饮食和服装就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当其中一个同学吃什么或穿什么时, 其他同学也会相应的跟着去做。
(3) 攀比和炫耀消费较为普遍。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 在消费上也比较注意商品的样式与档次。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月消费额应该在500元以上, 16%则希望月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水平偏低, 这主要是同学间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 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 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来填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 超前消费日渐明显。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 敏锐地把握时尚潮流, 希望用新异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 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 引领着青年消费潮流。受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不惜代价, 利用借记卡进行超前消费, 这个月就把后几个月的生活费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费与大学生自身条件是极不相符的, 不仅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 也会形成精神压力,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等突出问题,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理性消费, 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修养有关, 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关, 更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1) 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
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每月的消费金额逐渐增多。然而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 不知道怎样合理地规划自己每月的消费,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开设专门课程如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节俭消费;另一方面向大学生传播现代的消费理念, 增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更要以身作则,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 使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 树立节约、合理的消费观念, 养成有计划消费的良好习惯。
(2)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 消费上追求时髦和高档次商品, 过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份额, 请当红的影视明星进行广告宣传, 诱导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而且大学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 一些销售商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 特别是价格相对昂贵的数码产品, 如果大学生对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很容易受商家蒙骗。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 商家和媒体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 加强健康消费和合理消费宣传, 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误导大学生。
(3) 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信用卡在大学生中已经比较普遍, 一些商业银行纷纷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推广, 派发各种各样的信用卡, 然而信用卡的相关管理制度却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 利用信用卡借钱进行超前消费, 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 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大学生信用卡管理, 对大学生使用频率和金额做出相应的规定, 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不仅消费能力逐步提高, 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永耀.浅谈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3) :138-139.
[2]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思想理论教育, 2002, (11) :42-45.
[3]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2) :297-300.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从众消费
1 问题的提出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伯伦首先发现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现象, 进而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凡伯伦定义有闲阶级是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认为, 财富是社会荣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炫耀财富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而炫耀性消费是指超出人们基本生存的消费, 核心在于炫耀行为, 本质上是浪费、竞争和歧视。
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此观念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 并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从而影响人和社会的自身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为特殊消费群体, 见证了社会发展与转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 消费是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 还影响社会多个领域的健康与进步。
2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2.1 超前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有需求的消费和有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有根本性的原则区别。但随着社会不断市场化, 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意义与目的发生了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消费不仅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 还更强调表现个性自我, 紧跟时代潮流。潮流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决策之一。炫耀性消费商品, 从商品的档次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或价值。例如苹果手机, 每年的发布会都引起一群追逐消费的人群。水货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提升手机价格。而大学生中会以提前拥有一部苹果新发布的手机, 而显示出与他人不同伦比的社会地位, 显示出紧跟时代潮流和高级品位的消费, 即把消费数额作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指标。部分大学生把高水平的物质消费目标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 以至于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意愿。例如为了买高档产品不惜卖肾等行为, 为了新品手机每月借贷, 使自己成为物的奴隶。
2.2 短暂的消费过程
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大量消费引起的人类欲望超过地球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特别是“一次性”消费方式, “看中就买, 过时就丢”, 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节俭美德等同于寒酸小气。短暂的消费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自身的浪费行为, 而且是对地球生态圈的破坏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2.3 迷失的消费伦理
在大学校园中, 物质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攀比的内容。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消费者正视自身的消费意识和能力, 不盲目从众。大学生们崇尚物质消费忽视精神层面需求, 使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缺失, 缺乏信仰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认为消费是个人行为与他人及社会都无关, 实际上一定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庭、社会乃至道德层次方面都有些许影响。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重新树立。
3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1 享乐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 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电脑、MP3 等电子产品, 有的宿舍还一起合买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等, 这样的消费对于一般的家庭有一定负担, 对于贫困家庭则负担更重。部分大学生则追求品牌享受, 以享乐主义为先导, 没有理性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 盲目享乐让个人承受更多经济负担。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 社会市场化, 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形成月光族和有钱就花的现象, 如近几年流行的美容消费, 微整形, 说走就走的旅行, 电影热, 人情聚会等等, 大学生享乐消费现象日益严重。
3.2 从众消费
从众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计划性, 盲目跟从群体大众进行消费, 有时会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广播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等, 例如很多大学生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 受到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而进行盲目消费, 没有考虑到商品是否具有合适性和合理性。大学生的同辈群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 尝试独立自主,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渴望被同辈群体接纳的时期。参照群体的价值观来进行自己消费, 不考虑自己的精神内在需求如何, 为了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感, 而产生了“别人有的东西, 我也要有”的一种心态。而商品成为了群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符号, 因为同辈群体中默认彼此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装扮或价值观, 商品则成为同辈群体认同的“敲门砖”。
3.3 攀比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消费也较为明显。部分大学生以周围同学用上高档次商品作为参照, 认为自己消费少就会被人看不起, 心理上会有一种敏感攀比的心态。最近也逐渐出现了今天钱明天花的提前消费现象, 正是由于没有对金钱做合理规划, 盲目攀比消费, 生活费存在超支现象。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 淘宝天猫也逐渐开通借贷宝, 蚂蚁花呗, 白条等消费服务, 大学生提前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物质需求, 盲目攀比则造成校园消费不正之风。
3.4 炫耀消费
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存在炫耀消费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也是炫耀消费表现之一。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穿名牌, 正如凡伯伦所说, 炫耀性消费成为传递财富多少的最有效手段。部分大学生试图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档次来树立在同辈群体中形象和地位, 认为名牌效应是身份的象征, 从而忽略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需要多从思想修养和内在品质上多下功夫, 以德服人, 从精神修养上来获得认同。
4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是社会人,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 例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 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 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导向及暗示作用。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义上是成年人, 但从心理及思想层面来看, 大多还不够成熟, 思考问题有欠缺, 自我价值判断有偏差, 易受到大众传媒思想的影响。现代大众媒体多是传播物质文明, 较少传播精神文明, 大学生群体审美情趣低俗化。因此, 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4.2 学校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条件, 也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一方面承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 另一方面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 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首先, 校园里没有开设相关消费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课程, 或者是没有一门公共课来倡导消费理念并树立科学价值伦理。其次, 大学校园里本来就充斥着娱乐文化, 例如校园里开设的休闲吧, 社团活动赞助, 广告消费, 促使着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因长期的娱乐活动而丢弃学习任务, 势必影响学习进度及基础, 学习信心遭到打击, 沉浸在混文凭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消费中。
4.3 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消费观念不一样。家庭作为初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节俭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也容易形成节俭消费的习惯。若家长花钱随心所欲, 孩子也容易形成享乐消费的习惯。其次, 家长出于补偿心理, 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为了弥补家长早年奋斗的艰辛, 让孩子轻松舒服。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关爱关心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 家长有时会溺爱孩子, 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最后, 由于大学生多在外地读大学, 家长为保证孩子吃好穿暖, 在消费上也不会吝啬。
4.4 同辈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群体烙印。当代大学生作为90 后, 展示出强烈模仿意识、个性自我、展现自我及希望他人尊重的特征。在追求高端消费个性消费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其次很多大学生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很容易误入消费浪潮中, 盲目从众, 没有进行合理化消费。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相互影响, 大学生难以对个人消费进行科学判断。
5 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 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 给当代大学生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需要在价值取向上, 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 不以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 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只有精神文化修养得到提升,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品性, 从精神上走向成熟, 有利于人全面发展。
发展个性消费、宣传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文明等不仅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费观念的更新, 也反映了当今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 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 不同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倡导适度消费, 适当发展个性自我, 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消费观, 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华, 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5) :106-111.
[2]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 2011 (27) :241-242.
[3]高中建, 张英敏.工业文明背景下青少年消费异化与理性规避[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12) .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 篇9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消费心理复杂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 绝大多数是入不敷出的消费者, 但是, 理性消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考虑较多的是价格因素, 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受父母供给, 在经济上他们还没有独立支付的能力。由于支付能力有限, 大学生们花钱十分谨慎, 很多同学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能够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合理、适度地消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也就是非理性消费。即消费存在盲目性、浪费性。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时尚、追求名牌, 存在相互攀比的倾向。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因此造成了消费的浪费。
1.2 消费结构多元化
目前, 在这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丰富的时代, 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埋头苦学的单调生活。娱乐、手机、电脑等产品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倾向。我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 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一项对辽宁省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 除了基本生活、学习上的消费, 大学生增加许多其他方面的消费, 如娱乐消费、情感消费等等。
2 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据统计, 2011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将近3000多万, 如果每个大学生一年消费1万元的话, 每年大学生消费就达3000多亿元, 实际上, 大学生消费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因此, 大学生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应, 以及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1 大学生消费品购买对整个社会消费品购买的影响
2000~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230人、1300人、1500人、1900人、2000人、2300人、2500人、2700人、2907人、2979人、3105人、3167人。
设大学生每年在校时间为9个月, 2000~2011年每年大学生人均消费额 (不包含学费和住宿费) 分别为3630元、3887元、4144元、4475元、5032元、5573元、6263元、7255元、8349元、9142元、9963元、10003元再乘以在校人数 (2000~2011年) , 大学生消费的金额分别达到446.49亿元、505.31亿元、621.6亿元、850.25亿元、1000.64亿元、1281.79亿元、1813.75亿元、1958.85亿元、2427.05亿元、2723.4亿元、3093.51亿元、3168亿元, 这些消费支出主要花费在各类较小的消费项目上, 主要是饮食、服饰、通讯、休闲等。需要注意, 如今, 高科技数码产品已走向大学生生活。手机和电脑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 大学生手机的拥有几乎达到100%。如果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平均价格为1000元, 可以得出2000~2011年整个中国高校手机市场消费额分别为:123亿元、130亿元、150亿元、190亿元、200亿元、230亿元、250亿元、270亿元、290.7亿元、297.9亿元、310.3亿元、316.7亿元, 计算过程为Xi (2000年到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 万×1000元。
对电脑而言, 设2000年到2011年中国大学生电脑平均拥有率为90%左右, 按电脑较低的购买费用4000元计算, 可以得出2000~2011年整个中国高校手机市场消费总额分别为:442.8亿元、468亿元、540亿元、648亿元、720亿元、828亿元、900亿元、972亿元、1046.5亿元、1072.4亿元、1117.8亿元、1140.1亿元, 计算过程为Xi (2000年到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 万×90%×4000元。
如果把2000年到2011年大学生手机消费额和电脑消费额对应相加, 再加上平时生活上的消费, 那么大学生用于平时消费品购买的总额将分别达到1012.29亿元、1103.31亿元、1311.6亿元、1688.25亿元、1920.64亿元、2339.79亿元、2963.75亿元、3200.85亿元、3764.25亿元、4093.7亿元、4521.61元、4624.8亿元,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影响着社会。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9105.7亿元、43055.4亿元、48135.9亿元、52516.3亿元, 59501亿元、68352.6亿元、79145.2亿元、93571.6亿元、114830.1亿元、132678.4亿元、154554亿元、181226亿元, 也是逐年呈上涨趋势。由此可以得到全国大学生消费的市场比重。
2.2 大学生消费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其实大学生消费不止以上这些, 其影响也不仅局限于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是社会总消费的一部分, 大学生消费也应该包括大学生所花费的所有费用, 如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费和住宿费有所差异, 学费大于维持在3500元至4500元, 取平均值学费为4000元, 书费大约500元左右, 住宿费大约维持在800元至1200元左右, 取平均值住宿费为1000元, 那么, 如果加上以上这些费用, 2000~2011年大学生每年人均消费分别为9130元、9387元、9644元、9975元、10532元11073、11763元、12755元、13849元、14642元、15463元、15503元乘上总人数后得消费总额为1122.9亿元、1220.31亿元、1446.6亿元、1895.25亿元、2106.4亿元、2546.79亿元、2940.75亿元、3443.85亿元、4025.9亿元、4361.85亿元、4801.26亿元、4909.8亿元。
根据上表, 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品购买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所占的比重在2%到4%之间, 大学生消费绝对可以在社会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
用支出法计算:
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部分,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00~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99214.6亿元, 109655.2亿元、120332.7亿元, 135822.8亿元、159878.3亿元、184937.3亿元、216314.4亿元、265810.3亿元、314045.4亿元、340903亿元、401513亿元、471564亿元, 可得:
由表2可以看出, 大学生总消费额占GDP比重1.2%~1.4%之间, 由此可见, 大学生消费不再是可有可无, 随着大学生消费的日益增加, 它的重要性也慢慢地体现了出来。
下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大学生消费。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 设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回归模型:Yt=a+bXt, 令Yt为t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t为t年的大学生消费额。
回归结果:Yt=-17712.29+87.09Xt
拟合结果显示:国民生产总值和大学生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93模型结果证明了大学生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密切关系, 也体现了大学生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重要地位。
3 对重视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以上只是大学生消费的市场的保守估计, 此外, 如旅游, 培训的消费也是很多的。这些费用加上去影响会更大。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 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
3.1 重视对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引导工作
在心理学上存在一种治疗患者的方法, 即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 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有知识, 有文化, 懂科学技术, 因而, 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3.2 大学生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消费做一个合理规划, 从自我做起,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同时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成果, 不能铺张浪费。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坚持合理、适度消费原则。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 就是在保证大学生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此外, 大学生应加强学习理财知识, 让钱“生”钱, 减轻家庭负担, 提升自身生存能力, 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在校大学生迅速增加, 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大学生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们的各种消费习惯也势必会对社会对家庭以及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以及大学生消费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建立了统计模型, 得出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结论, 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重要性,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1999-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美]弗罗姆.关山, 译.占有还是生存[M].
[4]陈俭.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对策[J].2012.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篇10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学年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9638元, 意味着大学生人均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8472元) 。如此高的消费水平, 对应的却是一个纯消费的群体。此外, 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也日益多元化, 选择商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 群体较特别,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 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 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 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 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 大约在800-1200元之间, 家境较好的也不超过2000元, 而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 力求“花得值”, 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 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 追求品位和档次, 虽然不一定买名牌, 但质量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 消费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 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 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 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或时装化妆品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 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 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培训充电支出不断增加
由于近年来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 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本科读硕士, 读完硕士考博士, 成批量地买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 辅修其他学科, 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 他们出手大方。
4. 大学生消费时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 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 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 恋爱支出成为重要支出项目
大学生每月恋爱支出平均达到了5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 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 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 而出现三种情况, 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全部承担, 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6.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储蓄观念淡薄
在大学生中, 大多数人没有做过家教或兼职工作, 而且那些做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里面, 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 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 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 比起欧美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 差距较为明显。可是, 换个角度思考, 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
从以上看出,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 用于网络通信、交际、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尽管大学生的现实消费能力并不太强, 但他们代表的是未来的实力阶层, 而且大学生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消费欲望, 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待调整
1. 大学生需增强自身的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那么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 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垫, 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 是任性的表现, 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 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其一, 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 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正确对待市场经济, 杜绝攀比心理
首先, 大学生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 生活上次于别人, 并不可耻, 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 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 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 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并且持之以恒, 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谐校园
一、消费及消费观的含义
进行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必须先要了解消费、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的涵义,了解这些涵义是顺利展开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的前提。
(一)消费
消费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条件,它贯穿人类生活的始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自从出生那天起,每天都要进行消费。消费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本文提到的主要是个人消费或称为生活消费,它是马克思指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我们又可以把生活消费分成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物质消费,是指我们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所消费的实物,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的消费。而精神消费则是指以精神产品为对象的消费,其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物质消费是使我们能够活下去,而精神消费是让我们能更好地活下去。
(二)消费观
消费观是一种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态度。中外经济史上存在过三种消费观:节俭消费观、侈靡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实践证明,节俭消费观和侈靡消费观对经济发展既然具有合理、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不良影响。适度消费既汲取了前两种消费观的合理因素,又摒弃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我们应该坚持奉行的消费观。
(三)正确的消费观
所谓“正确的消费观”是指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凋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心理及消费模式适应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类全面发展的健康消费观念和总的看法。正确的消费观就是一种适度的、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它主张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乐山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开展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收回50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79份,有效率达95%。调查中男生有175人,占36.5%,女生有304人,占63.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225人,121人,90人,13人,占53.2%,25.3%,18.8%,2.7%。
三、调查的内容及结果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近年来消费力不断上升。他们的整体消费呈现出理性化的特征,但也有一些同学存在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基数非常大,因此,这一部分人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文化上,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往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大。尤其在消费方面,西方社会的超前消费、享乐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腐蚀了当代大学生,使得他们在消费上经常表现出过度的超前和奢侈。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西方思潮带来的冲击,还有家庭环境、社会和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学生消费存在过度的超前、盲目性消费等倾向,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娱乐的物质产品消费,轻文化艺术的精神产品消费
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优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90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思维开放、先进,更加重视享受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享受生活更多地是吃喝玩乐之类的低级消费,而不是文化方面的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有77%的大学生每个月用于买书的钱少于50元,只有6%的大学生每月用于买书的钱在100元以上。他们在学习培训上的投资也少得可怜,有88%的学生每个月用于学习培训方面的钱少于100元,只有4%的学生超过200元。而在娱乐方面,有21%的大学生每月用于娱乐消遣的钱在200元到400元,6%的大学生每个月高于400元。
(二)超前消费现象严重
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超前消费,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在问及他们是否会提前消费时,只有30%的学生回答不会提前消费,70%的学生都偶尔或者经常提前消费。
(三)大学生冲动性消费和情绪性消费日益突出
“冲动性消费”顾名思义,即处于一种心理冲动下的消费,这种消费是冲动的、没有经过思考的,往往消费者事后会后悔。在问及大学生买东西过后是否会后悔时,只有20.7%的人回答从来不会后悔,而79.3%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后悔过。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一)西方思潮的负面影响
90后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热衷于外国货。西方借助资本活动传播其价值观,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些思想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并引发消费、影响的恶性循环。
(二)大众传媒的错误引导
大众传媒是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媒手段”,如报纸、广播、电视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众传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我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媒体在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但很多时候媒体被不良商家利用,如媒体对中外节日的商业化利用,鼓吹人们进行消费;很多商业性的广告层出不穷,像“心动不如行动”等,都盲目地鼓吹消费。大学生走在时尚的前端,且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受这些传媒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极度匮乏
90后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经济方面,家长更是有求必应。因此很多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对于理性消费没有概念,从而导致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问题。而且,高校的校园也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消费问题,没有系统、理论的理财课程。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理财知识薄弱,理财能力缺乏。
(四)不良的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的消费受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使消费者的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炫富”,还有诸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论断在社会生活泛滥。对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个巨大的冲击,导致很多学生深陷不良消费的漩涡不能自拔。
五、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途径
(一)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大力提倡传统的节俭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文化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消费。消费文化隐藏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上,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正确看待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正确看待西方文化。虽然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主、科学的代名词,但是西方文化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是不适应我国国情的部分,如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对于这些糟粕我们要坚决抵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国传统的节俭消费文化。首先要提倡节俭有度的消费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人们就提倡节俭。孔子曾赞扬学生颜渊“一箪食、一瓢饮,贤哉,回也”;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家训;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治国”为治国理念。可以说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节俭已经融入人们生活之中。其次,要明白节俭的真实含义。节俭并不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小气、抠门,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消费,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对于大学生消费,我们不应压制他们的消费行为,而应教育大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消费时做到量力而为、物尽其用,而不是追求奢华的享受。大学生只有端正了消费观念,才有可能改变消费行为。
(二)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群体
21世纪,媒体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视、网络、广播、电影等现代媒体,成了当代青年最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于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更加重视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得大众传媒成为良好消费观念的提倡者。
首先大众传媒应该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光盘行动”等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乃至社会反对浪费。其次,要大力打击虚假的广告及不良的影视作品,多制作精良的、反映勤俭节约的影视作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还要严格规范新闻媒体人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使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他们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很多人模仿的对象,因此要加大对他们的监管力度,使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起到榜样的作用。最后,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发挥其教育功能。网络是对学生吸引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大众传媒形式。它具有更新快、信息全面、获取信息快捷等优点,但同时,网络缺少管理,其中的信息总是好坏并存。我们必须要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为载体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努力纠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度重视学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大学阶段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型的重要阶段。
在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所以,应当重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课程设计,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充实。通过思政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不仅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奋斗的动力。在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融入中国梦,使其认识到人生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享乐、追求物质,而在于坚定理想信念,为着崇高的理想奋斗。其次,在大学的管理体系下,高校辅导员是他们生活、学习的管理者,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角色。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消费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注意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人员,处理学生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门学科的知识,具备过硬的能力。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仅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也会增加学生对他们的尊敬,使得学生工作更好地展开。最后,高校应开展理财课程。消费教育在大学中并没有正式的课程,而只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课程来影射,实践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理财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培养理财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理财能力,帮助他们更加合理、适宜地消费。而开展理财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有助于他们走出“金钱万能”的错误思想误区,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
(四)大学生本身要重视理性消费观的培养
在大学生消费观问题上,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大学生自身才是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是其消费行为的主体,决定自身的消费行为,只有自身意识到消费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并加强自我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消费文化素养。
大学生因为年龄和经验缺乏,心智还不成熟,他们是一个感性的人而不是理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用自己的感情去处理事情,这样容易受错误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想要改变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的人,用理性去判断问题。
(五)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马克思曾说,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与他人交往。这说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避免不了受周遭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也是如此,要想大学生的消费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就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绿色的消费环境。
首先,大学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学校可以多开展提倡节俭消费的主题日活动和红色正能量的党日、团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
其次,社会是一个消费大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大学生的消费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理性的消费环境。
最后,家庭作为孩子的成长摇篮,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消费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应做好理性消费的榜样,从而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其次,父母不能过于宠溺孩子,让其养成自私、固执的性格,而要以启发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予孩子理性的爱。在金钱方面,不是盲目地提供金钱,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关注孩子的消费状况,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要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家庭消费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钱厚默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4][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富成,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化主义[M].刘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谢红燕.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7]邓雨佳.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8]刘宝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9]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
[10]姜柳.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6,(01).
[12]陈建华.宁莹莹,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观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121-123.
[13]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
作者单位: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探究 篇12
一、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绝大多数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 政府的助学贷款, 学校的奖学金, 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 以及自打工的收入这几个方面, 但总体上还是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和政府的贷款这两个渠道, 而这些渠道的收入是有限的, 只能保证其自身的基本生活和完成学业。因此, 很多大学生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能够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量入为出, 合理适度地消费, 这些学生占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今有些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过于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 出现了不顾收入, 胡乱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现象。有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心仪的手机, 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必要开支;有些为了买名牌新款的衣服花去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 也不曾犹豫;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 甚至通过违法犯罪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消费方面还存在误区。
二、大学生消费误区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自身消费心理误区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自身自我意识强, 表现在消费思想和消费观念很少受到束缚, 毫不掩饰个性与想法, 在与外界交往中他们更需要朋友, 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同,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具有自己群体的特性和动机。在生活中他们较为注重自身的学生身份和形象, 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重视和高度的评价, 在交往消费过程中他们力图与交往群体保持某种“相似”, 以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可, 或者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 从而获得大家的赞赏。因此在消费过程中, 他们注重商品的流行性、独特性、新颖性, 较少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耐用性, 喜欢引领消费潮流, 使得他们在消费时产生了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受他人的影响非常大,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这种喜欢群体模仿式消费习惯, 使得他们产生不顾自身特点和消费能力的攀比消费问题, 虽不是主流, 却不容忽视。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 他们的攀比心理不仅存在于学习中, 而且存在于吃、穿、住、娱乐等方面。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顾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盲目地与其他同学争高低。攀比靠的是金钱, 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 在这种攀比现象中会产生自卑感, 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 社会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现实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模仿力很强的群体, 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也很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 加之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 刻意追新求异, 追求时尚, 讲究个性化的特点, 使得许多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当前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的时代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 消费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大学生的模仿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的群体和社会名流或他们崇拜的偶像, 许多学生崇拜明星、白领等成功人士, 在日常消费中会下意识地模仿偶像, 加上许多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溺爱、纵容孩子的行为, 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消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在金钱方面的控制力和独立自主性不断地增强, 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学生可以由自由支配的资金在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同时, 忽视了他们消费具有盲目性、冲动性, 缺乏有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从而助长了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以至于很难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3. 缺乏正确的引导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基地, 理应在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让他们慢慢接触社会, 这也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知识。长期以来, 学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的知识教育, 但在理财教育及其引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教育和引导, 因此不少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陷入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 他们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 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 但由于缺乏理财教育, 其理财能力差, 常常出现开支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的问题, 甚至出现透支消费和上半月胡花、下半月靠方便面充饥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银行为了扩展信用卡业务, 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 通过学校用优惠协议吸引大学生办卡, 带动学生刷卡消费。拥有透支卡的大学生在高校中为数不少, 超前的消费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 但是潇洒地刷卡之后是沉重的还款压力, 导致学生中的“月光族”、“透支族”愈来愈多。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问题。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确认识消费误区以外, 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划清消费行为上的是非界线, 向他们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引导他们合理、科学的消费,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 培养健康消费心理, 消除消费误区。
面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等种种消费心理误区, 我们首先要正确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使其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全面了解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 给自己合理地定位, 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的确需要具有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争, 生活上的好与坏并不重要,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没有必要事事都和别人比较。应该从长远打算, 从自己的长处出发, 锻炼自己、培养自己, 使自己能够真正面对走出校园后的激烈的竞争, 并在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从而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其次, 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即所谓财商。现代人已将财商和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 因此, 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 加强学生的财商培养, 使他们具备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2. 加强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 为大学生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 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消费有关。家长消费取向对子女消费取向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要及时纠正,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改进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质量。家长应该对子女的开支加以了解调控, 对不必要的开支, 不正当的要求不能迁就。从关心子女健康成长出发, 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重视, 而且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 逐步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 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 特别是宣传部门、传媒行业, 以及公众人物应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引导中, 用他们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抵制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观。这样才能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在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寻找到应有的价值取向。
3. 开展理财教育, 加强学校引导, 为大学生正确消费提供指导。
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导致对大学生理财指导不够。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应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度重视理财教育的作用。可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进理财教育的内容, 通过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的形式, 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在日常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合理的, 从而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 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 提高科学消费意识。还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 提高大学生欣赏严肃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 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消费的品位;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 充实大学生的生活,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帮助他们提高抵制不良消费的能力。总之, 以上这些课程和活动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品位的提高, 以及正确科学的消费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 也能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对于正确科学的消费行为,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于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我们应正确引导, 帮助大学生早日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冯冬燕, 曲敏.组织行为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何长领.陕西:大学生刷信用卡透支消费先甜苦.http://www.news.cn, 2006-9-21.
[3]田小红.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J].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2007, (3) :40-45.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刘金龙.新词典[J].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2007, (3) :23-25.
[6]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05-30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09-09
当代中学生消费心理09-15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问卷08-10
当代大学生论文08-19
当代大学生教育论文09-06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09-06
思修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10-22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教育对策论文摘要07-11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