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通用8篇)
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 篇1
1、你有没有在思考如何活过明天之余,想想为什么要活过明天呢?
2、当一个人知道他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也将为之让路。
3、不管你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也不管你征服了多少世界高峰,但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
4、从古至今,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是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站到多高。
一、问题的提出
四年大学生活已过去大半,在即将毕业之际,必然的更多的思考自己未来究竟该走向何方?更现实的说便是考研、考公务员或者直接参加工作?而参加工作又将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当这些问题萦绕在脑海中良久,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产生,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任务是什么?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又是什么?”
说是在脑海中产生,其实是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而之前在新民学会的组织探讨中、以及在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只不过总是把它当作了不现实的东西,更直白的说,就是把它当成了唱高调,未曾深刻的去体会它。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除了结合自身的思考,曾经看过许多资料,更重要的则是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包括二李和宋、王等人,还就此问题做了许多的调查,具体包括网上调查、访谈等形式。
半年下来,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当代大学生的任务、责任和使命问题也有了一个相对深刻的认识。据此,记下这点认识以供自己以后的不断回味补充、加深体会,最重要的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同学来探讨,加深认识并据此指导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帮助自己明确人生的航向。
二、当前大学生中的几种错误倾向
半年来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片面抑或极端的思想倾向,而这些倾向桎梏了同学的思维,抹杀了同学们的创造力,阻碍了同学们的进步和成功。具体的问题如下:
1、大学生中的浮躁风。
大学生中存在的浮躁风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专业无用论、社会体验论、官本位思想、爱情至上、唯分数论。
所谓的“专业无用论”,即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叹,学的这些东西有啥用?参加了工作一点都用不上。于是,便出现了“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者,这些同学平时把上课视若儿戏,考试时则想尽办法考上六十分为准。这种观点在文科学生中尤甚。专业无用,那什么是有用的呢?如果他们真的找到了有用的事情并踏实的做下去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然看看这些同学究竟做了什么,翘课、逛街、打游戏、看小说„„眼高手低,昏睡终日,大好的青春就在浑浑噩噩中流逝。
所谓的“社会体验论”,是指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打工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中华民族历来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在经历允许的前提下打工赚钱不但是减轻家庭负担的好办法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非但不能批驳反而应当提倡。这里所谓的社会体验是指部分同学为打工挤占了学习时间,抑或花费大量精力以致不能应付学习所需。
浮躁风的第三种表现,是目前在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官本位”思想,典型的表现是当前很多大学生费尽心思谋个“一官半职”,不是为了做工作甚至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能力,而变成了评优入党、找工作的跳板,变成炫耀的资本,平日里没有为广大同学解决多少问题,却是官架子十足,全然脱离了学生干部的本质。
浮躁风表现之四,即大学里的神圣的“爱情至上”主义者,这部分同学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恋情,目光被禁锢到了两人世界,往往耽误了学业,限制了发展,甚至变成了爱情唯一,每年都可以听到大学生因爱情问题自杀的实例,令人扼腕。
所谓“唯分数论”者,即把考高分看做首要任务,死啃书本者,认为高分是衡量好学生的首要标准,把此种现象看做浮躁风的表现大概不可思议,然唯分数论者之所以唯分数马首是瞻,是因为此者未明了大学要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同学从来不肯思考上大学究竟要做什么,而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于思考抑或说懒怠思考正是浮躁的典型体现。
2、大学生中的机械思想。
大学生中存在的机械思想,主要是指欠缺思考,对自身特点缺乏清晰理性的认识,于是跟风随热,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日积月累,丧失了激情、变的执拗、偏激或沉闷,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桎梏自身发展之首害,它在当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唯专业论、考研风和公务员热。
“唯专业论”在这里取其要义主要是指有些同学不善于广泛学习,不善于思考,不能领悟“博而后精”的道理,机械的啃书本、读死书,不懂得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明自己所长,这还是稍好一点的,更糟糕的是被成绩束缚了手脚,进一步局限于课本,放弃锻炼、放弃娱乐、不择手段的压榨自己,变成“唯分数论”者,俗称“书呆子”,做学问如锥之道,最终走入死胡同而无所成。
其二,这里的考研风和公务员热并不指所有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同学,而是说在大学校园里存在这样一个群体,来去匆匆,不问世事,一天到晚抱着考研辅导书和公务员辅导书背,问起为何考研大概只有两种回答,要么是“不考研怎么办,又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没事干,考考试试”,问起是否喜欢考研,大概只有茫然更不用说问起以后做什么了。至于考公务员者,只知道公务员工作相对较稳定或者抱着考考试试的心理,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公务员则全然不知,根本未曾思考过。这一群体天天就在绞尽脑汁抑或依依呀呀中过日子,全然不知大学的乐趣,更有甚者从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过这种生活,没有想过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因而只有跟风随热的份。
3、大学生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受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在家中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任何事物张嘴便可要来,伸手便可拿来,导致在一些同学身上显现出了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极端个人价值论和超现实主义。
所谓的“极端个人价值论”,表现在这一部分同学缺乏合作意识,片面热衷于竞争,热衷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害怕挫折,常常忽略了内在的修炼。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锱铢必较,拘泥于小节,缺乏全局意识,热衷于个人利益,缺乏宽容与理解,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缺少人际沟通学习等现象。
所谓的“超现实主义”者,缺乏远大理想,拘泥于眼前,止步于毕业找个工作,对于责任、使命一类的思想向来不屑一顾,好一点也不过拘泥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做点贡献,未曾考虑过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4、忽视体育锻炼。
忽视体育锻炼主要是说一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抑或见天昏睡,懒于锻炼,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工作上,疏于锻炼,逐渐变得弱不禁风、病来先倒的现象,这在女生当中尤其明显。当代大学生的体质正在普遍下降,正在变成名副其实的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越来越多。
三、反对几种错误倾向
1、驳大学生中的浮躁风。
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尽管开始渐渐的接触社会,但其角色首先是学生,修学仍是最重要的,而专业便是修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自己对专业感兴趣或者擅长所学专业,那么专业便应成为“博而后精”的“精”的部分,专业并非无用,而在于怎样使它变得有用,如何学习专业是我们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专业无用”并不是思想开阔,灵活有主见的体现,相反,它是不明了修学要义,缺乏理性思考,对专业缺乏深入挖掘,盲目自负、片面认识、疏懒庸惰的必然结果,要知道绝对的无用和绝对的有用这样的评价在任何事务当中都是不足取的,这种倾向还将影响到以后对所遇事情的认识方法,有用与无用、正确和错误„„这些评价应当是相对的,一概的否定与肯定必将使其认识和处理事务的方法出现问题,对小到自身的发展,大到社会的进步都是有害的。
大学生活不仅在于修学还在于储能,社会体验就是储能的重要部分,然储能之路径何止一条,社会体验应放在学有余力的时候来做,而且目的不只为了赚钱,更要注意从中总结学习,不能因此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这里的“社会体验论”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眼高手低,因为这一部分同学打工的初衷并不只是减轻负担和锻炼那么简单,他们之所以翘课无非认为专业无用,只想提前进入社会,好高骛远,轻视了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甚至是为了满足吃穿用度的虚荣心而已,此种危害就更大了。是否进行社会体验,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长远目标;是否学有余力;是否真正从中得到了锻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能和自己的最终目标相违背的,在这里也提出了明确目标使命的问题。
学生时代无所谓官民,当前学生当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是中国两千年 封建 君主专制的“官本位”思想在学生身上的延续。所谓“官”,护民者也,做好本职工作,并力争开拓创新,一切以利于广大同学的发展为宗旨,以维护学校利益为宗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全局观,才是学生干部应有之德,因此,放下官架子,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真心实意,做出榜样,这个学生干部才做出了价值,他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工作自然得到认可,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过程当中,赢得了人心,锻炼了能力,坚定了信念,可谓一箭多雕。然“官本位”思想的蔓延导致学生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将使广大同学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到不良影响,如何杜绝学生当中蔓延的不正常思想,做好学生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应是每一个同学、每一名老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爱情至上”主义者,全然忘记了自身的任务和责任更勿说使命,耽误了学习,损耗了意志,消弭了理想,永远记住,大学虽不禁止恋爱,但爱情不是大学的必修课,为爱情放弃追求甚至生命更是荒唐之极,而爱情也决不只是形影不离,爱情是心与心的交融,二人思维的契合,爱情可以成为理想的坟墓,但也可以成为理想的动力,志同道合相伴一生者不乏其人,若有缘得遇真爱当认真经营,若无缘,则当平心面对,诸爱之中,首推博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当胸怀博爱,胸怀世界,立鸿鹄之志。因此,大学生应牢记自身担负的使命,爱情至上、视爱情唯一的心理是断不可要的。
分数是衡量专业学习的标准之一,但非唯一标准,需要学好专业是每个大学生的共性,但每个大学生学好专业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注重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大学阶段究竟应该做什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大学生活方式。唯分数论必将导致思维进一步僵化,道路进一步狭窄,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应克服这种思想,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一切努力以实现人生目标为大方向,获得疏于自己的成功。
综上,当前大学生应明确自己在大学阶段首要任务是修学储能,要学会思考、克服浮躁,全面理性的认识大学生活、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角色和现实任务,沉潜下来,脚踏实地的提高自己,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以上所说的这几种倾向:专业无用论、社会体验论、官本位思想、爱情至上、唯分数论对于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是有害无利的,2、驳大学生中的机械思想。
专业是大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是首要任务,但修学应是一个“先博而后精”的过程,大学阶段除学习专业课程以外,还需广泛涉猎,不可过早的把自己的修学范围框死,这样只能导致思维越来越狭窄僵化,最终走入死胡同。同时,当前大学专业选择的模式决定了学生所学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更不用说是适合的,因此,大学生要在逐步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兴趣及所长,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不能放弃体能的锻炼,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考研不失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考不考研要看自身是不是适合考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看你是适合从书本中获得启发还是喜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要看你将来的发展方向即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要看考研是不是你通往最终目标的必经,要看自身的性格怎么样。然当前许多执着于考研的同学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仅仅是因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导致的跟风,或者仅仅是为了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对自身面临形势的正确认识的盲目选择,这对长远发展来说是有害无利的。
“公务员热”是中国当前的一大特色,考上公务员体面、稳定„„诸般好处吸引着众多应届毕业学子,其实这也是中国两千年官本位思想延续的结果,然你究竟适不适合做一名公务员,喜不喜欢?好多同学大概没有认真的想过,只知道公务员好,所以要考,其实人生的发展之路何止百条,如此不知变通又怎能取得成功?
考研和考公务员只是通往成功的桥梁中的两条,当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时,能胜利渡河的人未必是你,另辟蹊径也未必不能成功,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仍需要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好最适合自己的路,切不可跟风随热,缺乏主见的人生是不可能活出价值的机械的思维戕害了一批批的学子,究竟怎样才能让众多学子摆脱这个泥潭?让更多人明确大学生的任务、责任和使命,灵活理性的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善于思维很重要。
3、驳大学生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广大青年尤其是能广泛接受外国思想的大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当代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肤浅的受到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上当前市场经济强劲发展,广大青年未了解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发展手段的要义,片面的接受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尤其独生子女增多助长了这种风气。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团结就是力量”„„,古往今来,从俗到雅,都从多层面得出了人必须注重团结互助,极端个人价值论必将失败的结论。极端个人价值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维必将影响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对修学储能是极为不利的,即便现时没有什么损失,也必在将来因此遭受挫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祖国建设的后备军,改造社会的主力军,更应当克服自身的极端个人价值论,培养自己的博爱、责任感、使命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立大志且坚忍不拔,毛泽东主席就是典型的代表。鸿鹄之志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超现实主义者必将容易满足于现实,不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在小得小失面前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困难面前必将更容易退缩,没有不断地成就的取得,这样的人生必将逐渐冷却,最终归于平庸。当代青年应以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引领时代潮流为己任,切不可拘泥于小节,固步自封。
极端个人主义桎梏了思维,不利于潜力的发掘,甚而在极度追求自身利益中偏离了人生的正确航向,是终究会被时代淘汰的落后思想,大学生应是先进思想、进步力量的代表,因此,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找准人生的航标,胸怀天下,并为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而奋斗终身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4、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古代读书人的圣经,但它真的适用吗?未必。早在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范是就提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在少年时代必须完成两件事,那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事实也无可辩驳的证明了这一点,古往今来多少文弱才子,才未尽身先卒,徒增慨叹,只有那些既有才能又有强健体魄的人才可以为完成使命贡献最大的力量。因此,大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应富有活力,不只在精神上也要重视强健体魄,切不可学习古代的文弱书生,要为将来能最大限度的贡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当前大学生存在浮躁、机械、极端个人主义和忽视体育锻炼几种错误倾向,具体又分十一小类:专业无用论、社会体验论、官本位思想、爱情至上、唯分数论、唯专业论、考研风、公务员热、极端个人价值论、超现实主义以及忽视体育锻炼。这些错误倾向必将导致种种不良后果,反思这些错误倾向并衡量后果之严重,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任务、责任和使命的最终结论。
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
大学生阶段的现实任务就是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求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强健体魄,总结起来即八个字:“养德、修学、储能、健身”,养德以宽厚而博爱,修学储能以实现厚积薄发凭实力应对重重挑战,健身以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肩负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引领时代潮流,振兴中华,改造社会,和谐世界,这将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进步青年的代表需要肩负起的责任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意识,培养措施
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包括各级共青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成员以及各类学生社团负责人等。他们在高校中发挥着各级党政机关、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 学风校风建设,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教育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学生干部具备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1.1高校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是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生力军和带头人
高校学生组织, 如社团、学生会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高校的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学生组织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干部作为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则对活动的影响力、效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高校学生干部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表率和先锋
高校学生干部是群体中的“学生领袖”, 他们不仅在学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中起着一般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他们还在组织管理、服务沟通、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突出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教育, 有利于高校实现学风的根本好转
学生干部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枢纽, 要使高校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学生干部强烈的责任意识, 以便更好地完成他们在学习、生活交流中的传递作用。
2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2.1当前高校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 生活环境优越, 较少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 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 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 缺乏学习的动力;
2.2当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 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2.3对乐于接受信息的大学生群体来说, 现实的大众传媒的道德宣传与传授失导的现象, 对其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
3高校学生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
从总体上来说, 学生干部的素质、作风、能力是优良的。但从社会变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干部现状来看,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由于青年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 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大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 导致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3.1自我意识浓重, 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 他们迫切地渴望自己出人头地, 因此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凸显自己的个性, 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从而缺乏对别人的关心, 表现在工作当中就是本位意识过强, 喜欢调兵遣将、充当指挥者, 而不喜欢被别人领导, 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2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表面化, 缺乏激情和创新精神
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干部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 工作积极性不高, 动力明显不足, 一些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淡化, 进取精神不强。不少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急功近利, 急躁、不够踏实等都是作风不够扎实的表现。除此之外, 言行不一、脱离学生、工作缺乏新意、无创造性从而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
3.3小集体意识强, 缺乏公平公正精神
不少学生干部小集体观念浓重, 在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弄虚作假, 深谙世故, 办事缺乏应有的公平和公正, 因而往往失去同学的信任。
3.4对学习要求不严, 标准不高
许多学生干部的知识文化修养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对工作不学习、不研究、不总结、不思考。一些学生干部平时对专业学习抓得不紧, 得过且过, 心存虚荣和侥幸, 考试谋求好成绩, 个别人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理论学习不够, 理论联系实际脱节, 素质不高, 分辨力不强, 不能按照党员和干部的标准一贯地严格要求自己。
4提高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措施
学生干部责任意识教育, 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干部对社会的参与意识, 对国家的忧患意识, 对他人的伦理意识和对自己的自强意识, 使学生干部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责任观、高尚的责任意识、自觉的责任行为, 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1提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即培养其表率责任意识
学生干部必须有强烈的自律意识, 带头学习好, 带头遵守大学生守则, 带头遵纪守法。学生干部也应该是学习良好的代表, 是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的代表。要全面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 要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化, 发扬“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领会“学宜以制宜”的民族精神。除此之外, 作为一名经济上未能独立的学生干部, 应该起码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高校学习期问不抽烟、不饮酒、不谈恋爱, 生活上勤俭节约, 生活作风严谨。努力在同学中树立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形象, 以自身的模范带头和榜样作用以及采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集体活动来帮助周围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2树立好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即提高其生命责任意识
学生干部是为同学服务, 搭建起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平台, 学生干部意味着服务, 树立这种意识就为学生干部从事学生工作找到了落脚点,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真正地关爱同学、帮助同学排忧解难中树立责任意识。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一种以自愿和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 为其他大学生和班级、学校提供服务的一种奉献。这种服务是大学生共同的宝贵财富, 要遵循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大学生的管理规范。为此, 高校就应教育学生干部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立志为同学排忧解难, 努力改变日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冷漠于世的现状, 关心同学, 服务社会, 从身边做起。
4.3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即培养其成才责任意识。
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在于使其认识其所做工作对自身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成才责任教育就是要立足于成才理想的激发、成才素质的提高和成才意志的培育, 教育学生如何树立成才责任感,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培育成才意志,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人的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目标, 是人生发展的内驱力, 对人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 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使其树立应有的责任:服务于同学成才的责任意识, 创造、争取更多的机会、平台帮助同学成才。
4.4端正学生干部动机即培养其回馈责任意识。
回馈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学生干部需要认识到, 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 实现自己的理想, 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 学生干部需要端正动机, 摆正位置, 明白自身之所以成为学生干部源于同学的支持而拥有的一种锻炼经历;同时, 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要求同学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这样才能赢得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信任和支持。有了以上认识, 才能避免自我意识过于浓重, 才能富有献身精神, 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利益得失, 才能无怨无悔地为集体、为同学服务。
4.5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形成。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干部成长中, 尤其在培养责任意识中的重要作用。要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有力地批评背离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 引导学生干部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而促使校内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 使参与学校学风建设第一线的学生干部更加身临其境, 大力影响并促进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春蕾.浅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8 (13)
[2]田天沐, 刘建知.突出高校学生干部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7 (12)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超.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08 (3)
[5]张存凯.高校学生干部责任教育刍论[N].济南大学报.2008-04-30
试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原因;危害程度;对策思考
一、责任意识的概述
责任是社会成员所承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实际所为的行为所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责任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它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大学生责任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言行应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二是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近年来,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相应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故此,探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主流的责任意识较强,现状比较乐观,令人满意。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责任意识也比一般同龄人强,但是部分大学生的言行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较强,责任意识较弱
大学生具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过度追求个人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色彩较浓,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在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上,部分人过多地强调索取,奉献精神不足,从而忽视社会理想和道德价值,导致社会主人翁责任感不强,社会理想弱化。
(二)道德和纪律意识差,角色责任弱化
对道德和纪律的维护和遵守,意味着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引领潮流的一代,但有时做出明知故犯的行为:追逐时尚的高消费;美丑荣辱不分,和恋爱对象在校园过分亲热;崇尚自由,对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持反感和对立情绪。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但少数大学生却漠视集体生活应遵循的规章和制度,对集体生活的责任意识相当淡薄,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大规模的群体性生活融合深度不够,群体生活的参与度不高。
(三)情感责任意识缺乏理性、生命责任意识弱化
不少大学生情感脆弱,做事缺乏理性。部分在面临就业和爱情冲突的时候,选择两人一定要在一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来迁就对方的工作需要,虽然体现出较强的恋爱责任意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恋爱观相对单纯,对现实生活的困难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旦碰到一点挫折,不是在自身上寻找、分析原因,而过分谴责社会,把问题归结于社会不公平、不公正、机会不均等。
(四)诚信度和感恩意识下降
部分大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或顺利毕业,不惜采取作弊手段,以至“枪手”替考大行其道;求职简历“注水”,故意提供假成绩、假证书、假鉴定;生活中拖欠水电费,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对待同学和老师表现出“两面性”,阳奉阴违等。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不知道要感谢,认为父母的养育理所当然,不体贴父母的苦心,对老师的辛苦培育毫不在意。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没有经受过一定的挫折教育和艰苦的生活,独立能力相对较弱,大多表现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不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原因
1.家庭教育的溺爱。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长辈的多重呵护和关爱中,受传统观念影响把学习成绩好坏视为孩子发展的直接出路,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品性和责任意识的教育,认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其他都是小事,“一好遮百丑”,对孩子的照顾事无巨细、大包小揽。
2.学校教育的偏失。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实际上并非大学生本人的责任,很多是由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所受的教育积累造成的。应试教育、应赛教育模式更在不知不觉中抽去教育的人文主义内涵和价值,使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知识之教、技艺之学,各类学校也沦为流水线作业和格式化教育的加工厂。
(二)社会原因
1.社会转型时代的影响。当今社会是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片面地用个别的社会现象代替社会整体,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忽略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负责。
2.大众传媒的误导。一些媒体在道德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误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缺乏力度和有效的手段,甚至在宣传的内容上出现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对于接触信息量比较大而又不能加以有效辨别的大学生来讲,会在责任意识规范和责任行为的选择方面产生迷茫心理,冲击学校和家庭正面教育。
3.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容量无比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为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空间。但网络同时也是垃圾场,充满了各种渲染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趣味的网聊,甚至色情的东西。当代大学生更多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的。
4.社会责任意识文化的断层。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在责任意识方面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和耀眼的光芒,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我们民族社会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但目前在我们的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断裂现象。当代不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不够了解,不知道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三)个人原因
大学生进入青年时期,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情绪容易激动、偏颇。由于生活环境优越,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又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有部分大学生在喜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加因素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防线,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甚于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生活准则也难以遵循。
四、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危害
(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目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最突出表现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出现理想功利、自理能力下降、进取心减弱,个人至上意识蔓延,甚至出现一部分学生孤独感增强,人际关系出现疏离化倾向,心理疾病增多等。只能导致经济社会缺乏活力,社会凝聚力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受损。
(二)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
责任意识是一种美德,它有助于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责任意识缺乏则容易导致自我封闭、自私冷酷、不懂得感恩、缺乏人情味等性格缺陷。
(三)不利于同时代同龄人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同时代青年的代表,是担当历史责任的主力军,责任意识是每个大学生为人处事起码的道德准则。现在有不少学生分不清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也搞不清孰重孰轻。在大学不是一心扑在学习上,而是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理想太过功利,对那些诸如花样翻新的选秀活动情有独钟,以至于荒废了学业而茫然不知。
五、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两课”主渠道和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把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结合起来,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强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再次,要引进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青年大学生虽然是较高智商的群体,但都还处于未定型、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必须把心理咨询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引导学生拥有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责任观的身体条件。
2.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要在实践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确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通过考评时的加减分能从客观上对学生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3.创新责任教育保证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在运行机制。从制度上设计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等诸多环节,要有效促成责任教育合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要明确、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考核和评价奖惩机制。其次,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外在制约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实现的社会制约机制,要在社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社会习俗甚至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这不是责任教育的强制,而是责任教育的有效督促。
(二)优化环境
1.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成长中,尤其在培养责任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从而促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使道德建设不断进步、升华,从而影响并促进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高。
2.构建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父母是第一把关人。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网络教育不能忽视,要尽可能剔除或净化网络中的黄赌毒,使之成为大学生接受健康文化信息的主要窗口。
3.尊重学生个体人格,注重社会意识培养。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既要避免以往那种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素质的教育倾向,既着重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又把健全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育与张扬热爱集体、热爱民族和热爱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借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重视实践
1.注重提高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要使大学生形成既深刻又稳定的责任意识,必须不停的熏陶和反复灌输,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责任教育实践,才能使之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开展责任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一方面,高校要给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要尽可能多地给大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引导他们深入社会,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促进责任教育生活化,让大学生自觉培养责任意识。教育与生活应该是生生相息的关系,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特殊的教育。重拾生活世界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追本正源的问题,也是责任教育的一个发展契机。在责任教育中,生活化就是要使责任教育脱离空洞的说教,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使之注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不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翁铁彗.思考中的前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胡婷等.近20年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演变与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篇4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有一定知识的人,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我们对于我们自己,家庭,朋友,社会,国家都有推卸不掉的历史责任。我们的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汗水与血水。我们应当感恩,并且勇敢的挑起我们应有的历史责任。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可是我们的现状如何呢?自我责任感迷惘,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前提。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现象——“无兴趣、无
所谓、无意义”。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冷漠空虚,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毫无意义。这部分“三无”学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理上失落无助,无法积极承担所必需承担的责任。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可信任的朋友,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自我责任感迷惘。这一切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感受下降,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严重的就会出现行为失范,甚至是人格分裂和精神的绝望。对他人责任感淡漠,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出现夸大人际冲突的倾向,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甚至有的出现“极端功利化”的趋势,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命运,重视个人的前途,而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大学生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从而使个人陷入孤立、孤独的境.对家庭责任感减弱,“爱幼”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但这却造就了部分学生对父母、亲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
所以我们有必要要加强我们的责任感。具体的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怎么做才能对得起我们自己,对得起我们的国家。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责任感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首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能起到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责任感。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优秀的民则传统和美德。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篇5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要矛盾来决定。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毋庸置疑,我们代表着最有年轻活力的一族。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代国际竞争在很程度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但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并且当之无愧地负担起这个使命?我们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纵观历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我们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目标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中。从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开放至今,这个事业是要一代一代人去开拓、去继续,这个事业不能终结在哪一代人手中,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正好是承接这一种历史使命的一代人。我们正处在国家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全方面创新的时代,我们大学生从现在开始要牢牢的树立创新的意识。大学生积极努力的为全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这是很高的要求、重大的责任,但是每个大学生要认识到这种责任。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地球村成为现实,人们生活空间变小,他们享有共同的资源,同样也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中,人如何相处、如何共建和谐等,如何为整个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这都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或者说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如何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二,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又分为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不断把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生活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样,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仍存在意识的不同,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我们要对这种情形得到认识,我们中国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我们更能看清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强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国内看,三个战略总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它们的实现也是归结于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我们始终
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我为主,不照搬西方,不照抄西方,把先进的东西加以借鉴,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们的改革是先易后难,根据我们的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厚重的国体,我们进行有科学的选择;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为我们改革开放和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和国际空间,争取了很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我们与各国的交流与开放。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好我们的第三步,实现好我们的第三个战略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现在强调两型社会,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也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走好第三步的重要思想。
第三,大学生要成才还要掌握好知识的运用和更新。
这四年学习应成为我们一辈子知识应用和知识更新的基础,我们在一个学校学习四年,不可能用一辈子,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迅速,知识淘汰周期从过去的五十年、二十年、十年到现在的几年,过去学一个专业可能吃一辈子,可是现在,在今天,恐怕我们同学学一个专业可能只管几年,所以我们要有不断的知识更新,很多东西就要靠我们同学在实际中通过过去掌握的基础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去适应社会需要,所以说这四年知识要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
这四年的知识早晚会被淘汰的,这四年的知识会给我们一种什么财富呢,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有了这种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从二十世纪到现在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重大科学发明,改变人类生活发展,都是以基础理论为突破,这些改变人类的重大科学技术才得以产生,所以说我们在校学习,打好理论基础,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我们一通百通、触类旁通,真正的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不管是什么专业要成长、成才都应从这方面着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6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大学生今天是在校的学生,明天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全党全社会都要从永葆中华民族生机和活力的高度,从确保我们祖国长治久安的高度,热情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有明确的认知和理智的行为注意力的责任主体。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向导,它对当代大学生承担新世纪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在责任观念上,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在文化价值观念上,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弱化与崇拜西方文化的盲目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疏离甚至断裂。
当代大学生是象征着活力和希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明天。在整个社会中,大
学生是最积极、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群体,大学生知识广泛、思维敏锐、善思考、坚持真理,能够关注国家大事,充满民族自豪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富有责任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从社会因素看,我们处在的时代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滋生繁衍了与社会主义道德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这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价值意义上存在多种可能,市场经济社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市场经济也可能会变成无限罪恶的漩涡,湮灭崇高的灵魂,彰显邪恶的人性。也就是说它对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力,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以所获得利润的高低作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
西方消极文化思潮的渗透。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传播到中国,个人本位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消极作用最大。个人本位主义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对抗,把人性的自然性看作是天然合理的,反对社会的束缚和规范,存在主义则把个体看作是绝对自主和独立的,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而其他人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威胁,犹如“地狱”,因而也就不承认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责任。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垃圾”污染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和丰富多彩的时代内容,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已经预料的和没有预料到的负面影响。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政府、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统治和占有它,所有的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绝对自由”等口号充斥着网络社会。正是由于网络的高度自由使得一些大学生们放纵自己的行为,淡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互联网具有隐蔽性。每个人都能上网,上网者就象参加一场面具舞会,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其真实身份。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大学生由于自制力和辨别力有限,在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想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海洋中,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从而弱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还和自己的自身有关。许多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高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对个体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这样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而缺乏社会使命感。大学校园,使许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由重社会价值转向重自我价值,表现为盲目夸大自我价值,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家庭、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动机的产生,直接关系到个体价值判断机制的形成,是个体社会责任感能否产生的关键环节。社会责任感究竟在个体身上能不能体现出来,或者以更强或更弱的形式体现出来,完全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对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所起作用的正确认知。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形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正确地认识自我。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都说明正确认识自己是相当困难的。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
他人进行客观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与教师、同学、朋友交往甚密,对此大学生要自觉地寻找比较对象,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其次通过别人的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有人将对自我的认识比喻为看画,从一定的距离和角度看,齐白石的虾趣图是栩栩如生;但是,若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因此,大学生要注重父母、长辈、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不要因为忠言逆耳便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要接受别人评价中的合理部分,避免自我评价的偏差。最后通过内省来完善自己。大学生要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等方法检查自己的功过得失,使自我更加独立和稳定。
全面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难,全面地评价自我则更难。全面地评价自我就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应该展示自己的优点,但也不要忌讳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充分发挥,对缺点和短处也要正确对待,做到既不护短,也不由此而灰心。
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主动定向地改造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的具体化的过程。要使自我控制积极有效,大学生应合理定位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大学生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在确立其内容时,要立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规范,培养健康的情感。自尊、自爱、自信等健康的情感,是自我控制的激励因素和动力。
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价值维度
21世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都要依靠人才的培养。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超群的能力, 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 渊博的知识、 超群的能力只会让其具备更强的破坏力。当代大学生由于责任感的缺乏导致学习无目标、行为无动力、道德无底线、是非无原则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刻不容缓, 迫节需要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价值维度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的教育价值
责任是大学生成人的基石, 为大学生成人奠定根基。“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生而为人, 就有一种人的天职, 他就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为这个世界、 为其他人做些什么。他所使用、所看重、 所喜欢的一切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必有人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即使这些均为自然所赐, 他对这自然界也负有一种义务。只有如此, 他才有资格立身于人的世界之中, 在这个星球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 要做人, 首先就得承担责任。”[1]“人, 在道德上有价值的每一个人, 都必须有所承担, 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 不是人而是物件。”[2]可见, 责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大学生责任教育是以“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起点。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断乳期, 其学习、生活突然由“他管”变为“自管”, 需要学会自立、自觉;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准备期, 不仅要埋头读书, 更要抬头看世界, 逐步实现 “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需要学会承担责任。学校应在各项教育活动过程中, 有意识地融进责任教育, 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铸就他们的健全人格, 最终才能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决策, 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是大学生成才的“维生素”, 为大学生提供成才所需的养分。责任内容体系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 对国家的责任。其中, 对自我负责是其他责任之前提和基础。因此, 负责任的大学生首先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让自己处于身体强壮、精力旺盛、心态阳光、人格健全的良好状态;其次是加强在大学期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主动承担并完成大学生的任务——将自己培育成“四有”新人。如此一来, 既有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能力, 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没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在生活中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思想上组织纪律观念淡漠, 行为上极其容易出现偏差。而且犯了错误依然强词夺理, 毫无自责之心, 改正错误、纠正行为更是难于上青天。由此可见, 有效的责任教育, 可以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让大学生对自己负责, 在学业生涯中刻苦努力, 不断地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朝着成才目标奋进。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内在要求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刹那就被卷入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自觉承担责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每个人只有自觉承担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弗洛姆说:“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具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应起的作用的资格……”。[5]
当代大学生是高智力群体, 是未来知识经济的主体,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责任意识状况如何, 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和得失。责任感淡漠的大学生, 往往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行为散漫, 无法自觉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 影响甚至降低群体社会实践活动效率。相反, 责任感强烈的大学生, 在内在责任感的驱动下, 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积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自觉承担对国家、 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
“和谐社会的根本标志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和谐顺畅, 而全面履行角色责任是社会各种关系和谐顺畅的关键要素。从这个角度讲责任教育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6]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责任教育,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其不同角色的社会作用。首先, 作为家庭成员的大学生, 他们的角色极其独特。他们是父母关系的纽带, 是夫妻感情维系的助推器;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是家庭传承和振兴的负载者。大学生能否对家庭有所担当, 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孟子曰:“人有恒言, 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如果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较强, 敢于承担对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则多一份和睦、多一份美满, 社会就多一份安定祥和。其次, 作为高校校园的大学生, 强化自我责任意识, 做到人格上自尊, 懂得平等与尊重;学习上自主, 主动汲取与探讨;生活上自立, 学会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 自觉约束与管理。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友爱, 避免彼此之间的摩擦、矛盾、冲突和对立, 妥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 化解矛盾, 协调各种校园关系, 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和谐。再次,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 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自觉抵御社会不良习气, 主动承担肩负的社会责任,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最后,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主力军。他们思想成熟、意志坚定, 能够看清社会形势、甄别各种社会思潮, 积极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健康的社会风尚,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他们不仅独善其身, 而且能以其尽义务、 负责任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成员积极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形成人人知责任、处处尽责任、事事负责任的良好责任氛围,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以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为根本需要的文化价值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既向外传播了中华民族文化, 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又引进了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与此同时, 也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理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蜂拥而至,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 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冲突和斗争无处不在。此外,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以及对我国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来影响我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西方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等不良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传统文化思想, 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意识形态。
大学校园一向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 多元文化在此交锋与碰撞, 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道德标准的模糊、网络文化的虚拟、功利主义的盛行、价值观念的多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度的困惑。大学生青春年少, 正处于感性与理性、热情与偏激、继承与批判并存的特殊心理时期, 其社会阅历不深、生活经验不足、认知判断不准、鉴别能力不强, 但思维敏捷, 猎奇心强, 极易接受一些外来文化思想, 形成错误或扭曲的观点, 对优良的民族文化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象, 一方面理解大学生、包容大学生, 正如列宁曾说“上帝也允许青年人在一定时期说点蠢话”[7];另一方面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自觉按照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有目的地汲取和借鉴, 丰富并创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 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以实现“中国梦”为终极目标的服务价值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定义“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 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中国梦”的实现要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智商群体, 是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责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直接影响“中国梦”实现的进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 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其成为勇挑重担、胜于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国家才有发展, 民族才有希望。
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和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源泉。[8]责任感强的大学生能够自觉承担 “大学生责任”——实现自我管理, 夯实基本理论知识, 锻炼专业操作能力, 探索前沿性问题,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责任感强的大学生, 特别关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对其中不完善、不科学、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等会产生强烈的批判和改造欲望。在批判和改造的实践过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创新能力也就随之得到培养和提升。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而服务, 是使我们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2][德]康德.苗力田, 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4]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陈惠娟.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浅析[J].钦州学院学报, 2009 (6) :69-72.
[6]韩小香, 冯基聪.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195-196.
[7]列宁选集 (4)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 篇8
【关键词】医药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33-03
人民享有“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大学生是实现“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梦”的关键。然而,笔者从工作中所接触的中医药大学生和课题组进行调研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当代中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但有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着实令人担忧,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本文就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成因和培育对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大学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本文所说的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有当代一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共性,也有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个性,是从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中形成的医药文化价值观所凝炼出来的“生命至重,仁爱悲悯,博学精湛,认真审慎,廉洁淳良”的医药精神和医药道德。应该肯定,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但是,有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的确令人担忧,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习目的不甚正确
根据课题组对600名大三、大四医药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他们对“为什么学医药专业”的回答,因工作稳定、受人尊重选择学医的占33.7%,遵从长辈意愿学医的占24.3%,认为职业的神圣而选择学医的占25.2%,出于自己喜爱、兴趣的占16.8%。前两项之和达58%,可见,当代医药大学生学习医药专业的目标不正确。与此相联系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有62.2%的同学努力学习是为了考研、就业。这就造成了医药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知识考完试就丢了,不能学以致用。有的同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只求及格,把很多时间用于非学习上,或者上网,或者谈情说爱,或者玩耍,着实令人担忧。
(二)价值取向有失偏颇
当代医药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价值,重个人需要而轻社会需要。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价值”,缺乏奉献精神。在课题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大三、大四600名医药大学生中,有82.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每两周一次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义诊和自愿者服务活动;有53.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各种大考备考期间牺牲自己1~2天复习时间帮助处理学校、班级公共管理事务或参加公益活动,这说明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对待生命缺乏敬畏
当代医药大学生为了应付考研、就业考试等,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医德的养成,加之医疗行业常常看到生命的流逝,很容易对其他生命的痛苦、消失麻木不仁,因而对待生命缺乏敬畏感,少了一份“生命至重、仁爱悲悯”之心。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就把他的室友黄洋博士研究生毒死,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这是一个当代医药大学生对待生命缺乏敬畏感的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表现出来的是对病人态度的冷漠,缺乏人文关怀和耐心的解释。
(四)就业扎堆城市大医院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大三、大四医药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就业意向都是首选大城市“三甲”“二甲”大医院,少部分学生选择县医院和社区医院,很少选择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就业。其实,县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是最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乡镇的人民群众是最缺医少药的,他们常常为了看病会远离家门颠簸几天的时间,游走于各县、市医院。但是,我们当代医药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建功立业,这也是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此外,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公约、浪费水电,不爱护公共财物等,也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二、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责任感是通过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其相应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责任行为的自觉取决于责任行为的长期训练,也取决于责任主体的主观自觉,即责任意识。而影响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现实社会中出现思想道德滑坡,荣辱观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蔓延,诚信缺失。加之媒体对医药行业阴暗面的过度渲染,医药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对社会认识片面,有的看不到社会的主流,过多关注社会、医疗行业的阴暗面,导致了医药大学生价值观过于功利,荣辱观混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淡漠。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由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大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过得优越,大部分的家庭把教育当作今后谋生的工具,在对子女的职业规划教育中,更多的是职业所带来的权利和利益,择业时给子女灌输的思想多是工作要轻松、环境要好、收入要高等自我、功利的信息,而忽略了职业本身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了服务和奉献的社会责任要求,导致了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薄弱。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出政绩,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重复灌输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我国医药院校的品德、人文等思政教育课时不足,一般只占总课时的3%,而美国、德国占20%~25%,英国、法国、日本占10%~15%。而且教育方式单一,基本是灌输式的理论认知教育,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教育环节薄弱,导致医药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情感认同和行动环节上出现障碍。
从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医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途径被动、灌输式地获取,在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缺乏走进职业环境中去亲身体验、主动认知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责任要求的体验平台,同时缺少了长期行为训练的教育环节。
三、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
(一)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观。要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侧重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的培育,引导当代医药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其次要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培育。在培育方法上,要创新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课堂上,要更多引入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们用理论认知去看待、分析社会、医药行业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发展,与集体、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引导学生汲取优秀的中外文化,阅读名家学术论著、中医古籍时,首先要了解名医的成长经历、行为准则和对入室弟子的教诲,通过宣传教育,各种竞赛、评优评先的示范引领,倡导“生命至重,仁爱悲悯,博学精湛,认真审慎,廉洁淳良”的中医药优秀文化。在社会实践上,探索建立学校、医院两位一体多岗位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教育平台,使实践教育成为常态,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当代医药大学生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正确树立。
(二)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职业道德和医药卫生法纪的教育
医德医风、卫生法律法规是医药行业人员社会责任的“详解细则”,要增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加强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目前医药院校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的课程往往以条例、规定的解读教育为主,缺乏与临床管理的实际相结合。现有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缺乏社会的阅历和专业职业生涯的经历,因此,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出现了认知程度高,但知行不一,在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可和行为上出现障碍,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弥补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与临床实际管理的脱节和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各学校应该考虑适当安排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管理经验的医院管理人员或具有较深行医心德的医学专家,参与到医药大学生的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教育中,并与临床各教研室主任沟通,在典型病案诊治分析、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国家医改政策、卫生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纪律、医患沟通等规定、条文落实到具体医疗过程中的管理规定和流程,使医药大学生更具体形象地认知医药行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增强医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可,促进责任感行为的养成,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敬畏生命的教育
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教育部门要行动起来,完善当下的教育,补上敬畏生命的一堂课。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所关心的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动物,并没有充分的关注,也没有让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这个维系着我们生命的世界,从而不时发生大学生漠视生命的高校案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从事救死扶伤医疗行业的医药大学生,更应补上敬畏生命教育这一堂课。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提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敬畏生命本身就包括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这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悲同怜悯艺曲同工,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所以医药院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加强教学医院临床老师的人文素质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天地间人的生命是最为贵重的,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荣宠、幸福,铭记“医系人之安危死生,眷属之悲欢聚散”的社会责任,培育当代医药大学生“维护人的尊严、生命权益与生命价值”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责任感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教育指导
当前,我国最需要医药人才的地方是社区、县、乡、村,但在医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它们位居末位,这与国家的医改方向背驰。要把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到择业行动上,就要加强医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的方向和定位。目前,医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缺乏职业环境的体验,对今后职业的内容、劳动方式、场所、资格、能力、报酬和人际关系等信息的获取,大部分来自于临床见习和实习。而医药院校的实习、见习医院基本都是医疗设施、技术比较先进的大医院,所以造成了学生们实习、见习扎堆大医院,毕业选择只认大医院的择业主流。医药院校应探索建立学校、医院两位一体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拓宽大学生职业体验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活动和行为训练的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医院参加就诊导诊、病患者生活照顾、协助各类医学辅助检查送检、病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医务管理、医院行政管理、医患协调管理、医院社区医疗点和医院技术帮扶义诊活动等,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切身感受到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到县、乡、村进行技术帮扶和社区医疗点志愿服务的活动,能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基层医疗情况,让医药大学生们看到基层医疗机构也有事可谋,有业可创,也有出彩的机会,真正地感受到一名医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解决好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茹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7)
[2]刘世保.田宏杰.基于责任事件的责任教育概念分析及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
[3]孔宪峰.人文素质:医学伦理教育的基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D21)
【作者简介】罗之瑜(1971-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管理和党建。
【当代大学生责任论文】推荐阅读:
当今大学生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07-0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08-27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09-2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引发的思考12-05
当代大学生论文08-19
浅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当代大学生责任07-13
当代大学生教育论文09-06
当代大学生的哲学论文01-16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11-19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