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2024-10-01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共12篇)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1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变革, 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们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理想信念的危机, 诚信问题便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也随着整个社会失信状况的揭露逐渐浮现。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诚信则意味着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纪校规及大学生行为规范、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 从而取信于人, 给他人以信任。然而, 面对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做人方面的诚信缺失

首先是人际交往的不诚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 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特性, 在网上利用虚拟身份发布虚假信息, 侮辱和诽谤他人, 偷看他人邮件等不诚信行为, 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次是恋爱中的不诚信:由于大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 导致大学生对恋爱呈现非责任化, 不少大学生对恋爱态度不是很严肃, 自己都不相信校园的爱情, 抱有一种游戏态度, 三角恋爱、多角恋爱, 缺乏基本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造成了许多伤害事件;最后经济方面的不诚信:主要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 骗取国家困难生补助, 助学贷款不归还。随着高校招生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改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逐年增加, 国家和学校对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也较大, 个别家庭经济条件不困难的大学生钻政策的空子, 有意隐瞒家庭经济情况甚至提供虚假困难证明骗取国家困难生补助,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 有能力缴纳学费却恶意拖欠, 把学费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1]。

2、做事方面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履历掺水、肆意毁约问题。一些学生在毕业推荐表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 甚至伪造证书、虚构经历[2]。某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契约意识淡薄, 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 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便不辞而别, 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 在这类毁约事件中大部分是由大学生一方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员流动的日益加快, 人们早已从道德层面接受了这种行为, 问题是这种情况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中, 不由得引人注目, 严重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

3、做学问方面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形式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在高校中, 一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把抄袭剽窃行为视为正常现象, 不认为是可耻的、不道德的事情。还有些大学生在实验课中自己不愿动手, 或者在结果出现错误后, 不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重新进行实验, 而是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在学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 一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置考纪于不顾, 大肆作弊, 更有甚者, 个别学生冒着被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风险, 找人替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不利影响

诚信缺失问题尽管出现在部分大学生中, 但这一现象的出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有些影响甚至是长远的。

l、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 未来将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担当重任。由于少数大学生是以欺骗、舞弊的手段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 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所以他们将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不利于树立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整体形象

由于少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寡信失诚, 导致社会上对大学生的整体评价越来越差, 对大学生的印象也越来越差, 对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求职简历, 甚至对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和学校给学生开出的证明也予以质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 使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不能脱颖而出, 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其次, 一旦大学生失信行为成为普遍现象, 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 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心理,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必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的危害后果。

3、不利于实现学校培养的目标

大学的任务在于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大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或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掌握相关技能, 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能够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 由于少数大学生是以欺骗、舞弊的手段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 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 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培养目标肯定难以实现。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并尽快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此,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构建一套科学的诚信教育机制, 是目前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1、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诚信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 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 必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要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强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教育, 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 遵守客观规律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真务实, 对大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择业的过程中坚持说实话、办实事, 以诚实信用作为立事之本;其次是传统诚信美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传统诚信美德教育对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主流舆论, 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的诚信伦理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关于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 使学生感受和体会诚信传统美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是诚信公德教育, 诚信是社会公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公德在校园中具体体现为校园诚信公德, 是每个在校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 离不开诚信社会公德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内化诚信公德规范, 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2、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制度约束, 教育的影响力和制度的规约力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因此加快构建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应成为高校的一项关键性工作[3]。

首先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构。该机构的负责人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 成员由与学生工作和学生诚信有直接联系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如组织部、学工处、团委、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医院、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 各学院党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 负责学生诚信教育、评价、管理等的日常具体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是能反映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具体项目。学习诚信评价项目主要包括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或早退、抄袭论文等;工作诚信评价项目包括不履行工作职责, 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 学生干部带头违纪, 工作弄虚作假等;生活诚信评价项目包括使用违禁电器及危险品, 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 不履行义务, 在教室的桌椅及墙壁上乱写乱刻, 在禁烟区吸烟, 浏览非法或不健康网站等;择业诚信评价项目包括自荐书内容不属实, 就业合同不履约, 择业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大学生诚信档案以一种写实式的记录, 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工作、择业和就业等方面的诚信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定期评估, 把结果和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一道归入学生档案。

最后是建立诚信监督和惩处机制。学校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诚信监督机制, 校内诚信监督的对象既涉及到学生, 又涉及到教师、管理者, 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支持, 这个监督机制应包括建立网上公示制度;建立校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建立任课教师参与的诚信监督办法;建立大学生诚信认证制度, 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运用的监督。针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 使失信惩处有章可循, 对诚信教育、评价中的不诚信行为要予以曝光, 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让失信者为其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诚信危机。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的失信行为, 剖析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不利影响, 最后提出, 要从道德教育和规制建设两方面来改善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规制

参考文献

[1]柳林.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9, (03) .

[2]杨笑雄.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04) .

[3]宋廷敏.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几个环节[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4, (03) .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一、选题依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它对人们修身养性、进德立业及治国安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领域内的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凸显,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和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极大重视。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强调“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诚信”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与接受。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

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现阶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年中知识层面最高、思想最活跃、最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有理想信念追求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履历造假、随意毁约、网络欺骗、游戏爱情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在一些相关课题中虽有涉及,但大多缺少系统的、切中时弊的分析。笔者认为,提出并研究此课题很有必要。

二、课题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目的、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内的不诚信现象己扩展到教育、学术、日常交往等领域中,这使得大学生中的诚信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方面,探讨此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通过研究,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从而增加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的基础之上,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市场主体讲诚信,有道德,这是市场经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与标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并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德育起主导和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成败。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

第四、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全体公民道

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公民诚信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水平的高低。而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与引领者,无疑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本课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2.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国内: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诚信问题成了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诚信进行阐释,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这对进一步研究诚信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持。综合各论者的观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诚信的内涵、价值、历史发展、意义、信用、信任等方面,其中尤以经济领域中的诚信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为进一步研究诚信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文献有,杜振吉的《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王成《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擅变》,王军《重建诚信理念规范经济秩序》等。

(2)国外:

虽然中西的文化、习俗以至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对于诚信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勿庸置疑,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因此关于诚信的研究可谓渊源已久,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西方早期诚信研究的主体是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诚信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应该算是经济学的介入了。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由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发展得比较完善,相应的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罚都较为成熟。在代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诚信很早就由单纯道德理念转而成为法律规范,并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因此关于诚信方面的论著以经济和法律领域最为多见,如《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朱·弗登博格《博弈论》等等。而一些法律条文在长期实践检验中,也逐渐被证明是多数企业、组织以至个人诚信的有效规则。美、德、英、法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以外,其他领域也展开了对诚信的讨论,其中较具代表意义的有福山(Fukuyama)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亚当·B·赛里格曼著《信任与公民社会》等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任被看作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社会心理学家LewiS,weiger等人从信任的特点、维度、基本类型入手,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1967),赖兹曼(L.wrightsman,1974)等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借助测量、统计、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国外有关诚信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现有的关于诚信缺失问题研究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文献;以及本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有关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文献。演绎归纳法。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校图书馆书籍、网上数据库等。

2.研究内容(提纲)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诚信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负面因素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影响

(二)当前学校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存在不足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位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及行为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二)完善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三)净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做诚信父母

(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四、结语

四、文献综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人的诚信道德却在退步,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诚信内涵及价值,姚培生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重塑对策》中认为,“‘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想的、口头讲的和做的一致,不虚假、不伪装,实事求是;‘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刘兴华在《论高校诚信教育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对诚信这一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世之道。它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对国民的诚信教育。”“人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

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李国辉在《大学生诚信问题再思考》中分析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部分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因考试准备不足,就会冒着受处分的危险作弊。作弊方法也有传统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发展到现代的手机短信息、探测笔、无线耳机等。”在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有少数大学生通过制造虚假贫困证明、伪造家长签名等手段,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另一方面,一些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有偿还能力也不愿偿还贷款。”一些大学生对感情问题不够严肃,“恋爱不是以真挚的情感为出发点,更多人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对简历弄虚作假,“伪造英语四六级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他各种获奖证书,将诚信抛之脑后。”张桂芳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社会转型期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体制转型中市场缺乏信用的不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诚信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建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诚信。

关于提高大学生诚信对策的研究,林庭芳等人在《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从制度建设角度对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作了研究,指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作为评奖评优以及就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为诚信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保证诚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孙书国在《浅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指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乌仔强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谈到,要加强校园诚信环境建设,发挥学校诚信建设主导作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另外还要建章立制,加强诚信监督力度。

在研究、分析了所收集的资料后,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一是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思维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很少结合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二是针对大学生诚信的内容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的价值取向研究不足;三是强调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具体过程研究不足。

本文在参考、借鉴这些已有成果的同时,力图克服上述研究的不足,就“大学生诚信缺失与对策分析”问题进行研究,以丰富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难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创新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六、预期的结果

预期能够达到通过此论文的目标,并且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素质,为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2011年2月,查找整理资料,攒写提纲,整理思路 2011年2月—2011年3月,补充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11年4月,补充、修改并最终定稿

八、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徐峰:《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2003,3。

3、汤金洪:《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云南教育》2003,1。

4、江阳刚:《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查与思考》,《探索》,2003,4。

5、靳诺,郑永廷等主编:《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3,4。

7、唐凯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8、赵爱玲:《新时期诚信道德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7。

9、左志强:《论诚信体系的建构与维系》,《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

10、李坚钱峰:《构建大学生诚信征集体系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7、8。

11、李国庆:《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4,2。

12、谢斌,蒋玲:《诚信的价值与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版。

13、擅传宝等:《学校德育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15日。

15、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南方论刊》,2006,2。

16、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2。

17、丁继民:《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l。

18、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6。

19、[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 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3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原因与对策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表现,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追求。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具有良好的诚信道德是大学生成为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木准则。但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成为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滑坡现象十分明显,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和严肃的考场纪律,但作弊的学生还是层出不穷,作弊手段也防不胜防。传统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已是“小儿科”。一些大学生做假学生证替考,利用手机短信息传递答案,还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考试过关,不惜找路子、托关系、打招呼,希望老师能够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作弊者完全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二)制造虚假履历成风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些学生不惜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绞尽脑汁玩手段,随意包装自己的简历,随意优化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在应聘者中,同一个班出现几位优秀班长,几乎都有荣誉证书,人人英语水平一流、电脑水平一流,招聘单位已司空见惯。

(三)充当“枪手”替考

在一些高校中,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充当“枪手”已经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致富捷径。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都是“枪手”们一展身手的战场,这些“枪手”的替考严重影响了我国考试认证秩序和相关证书的信用质量。

(四)助学贷款,处境不佳

为了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申,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国家推行的是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是一种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结果往往因遭遇部分学生诚信缺失,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的境地。

(五)弄虚作假,拖欠学费

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比较普遍,一方面,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学校面临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加之学生开出家庭困难证明又极其容易,这就给有意拖欠学费者造成可乘之机。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社会信用环境的影晌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复杂趋势日趋明显,旧有的传统价值理念和西方价值文化观念交错融合,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社会整体诚信意识的滑坡越发明显,这必将对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正确的诚信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对子女的诚信道德教育,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关心较多,忽视了诚信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没有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贯穿子女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对子女存在的不诚实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和纠正;有的家长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不能以自身的正确行为引导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使子女加以效仿,严重影晌了子女诚信品格的形成。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

长期以来,尤其在中学阶段,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无论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无法走出以“智”为主、“德、体”为辅的应试教育的樊篱,过分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着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高校也往往侧重于加强对大学生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忽视了对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以灌输说教为主,没有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实际提升,在对大学生的成绩考核中缺少诚信内容,缺少对诚信教育方法的研究。另外,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针对大学生诚实守信激励惩戒机制。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在不触及学校管理制度的范围内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于坚持诚实守信的学生没有加以褒扬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也抑制了坚持诚信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整个校园内诚信风气的弱化。

(四)责任意识缺乏,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明显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自身经历单纯,阅历有限,缺乏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怪能力,常常受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不良影晌,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失信现象当作正常行为,从而以偏执的眼光看待整个社会,更多的从自我出发处理问题,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意识,放松了对自身诚信品质的提高,没有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的启发、熏陶和教育。善于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整统一。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等有关必修课中强化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将诚信知识作为所修课程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大学生增加对诚信的理论认识,选取现实生活中坚持诚信守信的典型人物正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激浊扬清;认真剖析现实生活中不诚实的反面例子,教育学年深刻理解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使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为人处事。

(二)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褒扬奖惩机制和信用评价。通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建立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章守约的行为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量化考核指标并纳入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年度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具体评估,以此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入党申请人考察、助学贷款发放、择业推荐等的主要依据。

(三)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高校中的服务工作泛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它具有相互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的启发、熏陶和教育。

(四)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高校要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优化诚信环境。首先,学校的办学理念就要体现以诚信为本的办学原则,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为深入开展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版报等媒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诚信宣传,大力宣传表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坑蒙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认真思考高校诚信教育的若干问题,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冯霞,淦家辉.诚信的现代内涵及诚信教育的新要求[J].江西社会科学,2004,(4).

[2]傅昌盛.大学生诚信缺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3]王泽应.论诚信[N].光明日报,2004-11-23.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4

关键词:诚信内涵,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扬道德模范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充分说明党将诚信问题摆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社会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诚信的内涵及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从传统文化来看, 诚信属于伦理道德范畴, 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符合实际, 要真心实意, 要力除伪善, 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与人交往时要言行一致信守诺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了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 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 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 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层面提升到制度建设层面。诚信是建立在制度伦理基础上的诚信, “诚”首先是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忠诚, 即自觉自愿的遵守法律、规则和契约。“信”就是信守法律、规则, 不得恣意妄为地破坏和违背规则, 不得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规则;信守契约, 如实履约, 并在不能履约时自觉承担责任。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是现代诚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现代社会,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 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德, 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 更是一种资源。

诚信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厚德载物、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 社会都将诚信作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志。孔子将诚信列为做人的三种品德之首:“人之可以立, 信、智、勇也。”而在当代中国,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地将诚信确立为一种道德规范, 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了诚信的重要地位。由此看来, 弘扬诚信精神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诚信也是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它是大学生一切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和保证, 是大学生无形的文凭。

诚信是大学生人际交流、健康成长的基石。当代社会, 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和睦相处、互助互爱、共荣共生的人际关系, 才能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这种和睦相处、互助互爱、共荣共生的人际关系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意识, 它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石, 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大学生生活的环境里, 如果缺乏诚信, 不仅人际关系紧张、冷漠, 而且会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怀疑的情绪, 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精神和责任意识, 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未来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角色, 发挥着社会的风向标作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中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先行者、成为社会道德精英, 发挥诚信在道德文明中应有的价值。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 但一些大学生也呈现出了诚信素质缺失的态势, 具体表现如下:

从学习方面来看, 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第一, 上课旷课、早退、迟到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 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学习, 把时间放在了游玩上, 因而出现了上课迟到早退或者干脆不来, 有些学生为了防止老师点名, 找别人代替出席。第二, 伪造试验数据, 一些理工类的学生为了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不去动手自己做, 而是伪造假数据敷衍了事, 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态度不认真, 将实验数据调到理想的状态蒙混过关。第三, 考试作弊。“调查显示, 大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 有38%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作弊的行为。”而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由原来的传纸条、翻书、偷着请“枪手”到现代的信息时代利用传呼、手机、电子作弊笔到利用隐形耳机作弊。作弊的现象不但存在于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中间, 还存在于学历较高的学生之中。

从经济方面来看, 有的学生拿着父母的钱, 不按时交纳学诸, 故意拖欠学费, 把这些钱用来购买高档化妆品、品牌服饰或上网打游戏、买mp3、摄像机、电脑、手机等;还有的学生大吃大喝, 进行攀比超前消费以满足其虚荣心;有的学生用假贫困证明来骗取银行的助学贷款用于买股票和基金, 更有甚者故意拖欠贷款不及时偿还, 向银行提供虚假的工作单位和通讯住址, 或干脆不向学校和贷款银行提供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相关信息。这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也使银行失去了对学生的信任, 学校也处于尴尬的境地。

从就业方面来看, 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在就业推荐表材料上造假。也有学生任意修改就业协议, 或在签订就业协议中, 同时与多家就业单位签订合同。他们通常把所签的单位当作“跳板”或是为了把户口落在大城市, 当物色到更好的单位或是户口落实了之后, 就迫不及待地同原单位撕毁合同。以上这些行为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失去对大学生的信任。必将对大学生“关上大门”, 大学生群体也将为“诚信精神缺失”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远不止这些, 例如, 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功利的倾向;大学生同辈之间的互信度逐渐降低;选拔干部时弄虚作假, 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网上散播虚假信息, 恶意散发病毒等现象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新表现。凡此种种行为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失去信心, 大学生的社会公信力下降, 这从根本上讲, 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因此我们必须究其原因才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诚信的遗失呢?马克思曾经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 他们是什么样的, 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 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 个人是什么样的, 这取决于他门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 研究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出现必须关注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只有从实际出发, 用历史的、具体的方法来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从社会因素来看, 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 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自由个体主义价值观涌入中国, 这种道德自由个体主义强调个体利益至上性, 抹杀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只讲个人权利、个人自由, 轻视社会制约和道德规范。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 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泊。另一方面, 我国社会的法制体系、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公民道德观念淡泊, 法律意识不强, 对于不诚信、不守约行为缺少有力的制约措施和有效的惩罚机制, 使得失信行为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 极易受到这些失信道德行为的影响和误导使得他们认为在社会中懂得献媚者吃香, 刚正不阿者倒霉, 做实事者被压制, 说假话者被重用等, 这给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从学校因素来说, 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使命,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但高校在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评优、评奖一切以成绩论成败。在教育内容上缺少新意, 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所引的例子要么是借用一些传统的诚信事例, 要么是西方社会的诚信事例, 包含时代特点的具体的道德素质, 像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等, 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却得不到充分的反映;教育方式、方法滞后。只是采取单纯的说教、灌输的方法,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内容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共鸣。因而显得苍白无力, 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从家庭因素来看,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 其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水准。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当着子女的面作一些有违诚信的事, 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使得子女不能分辨是非。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 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 从而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忽视孩子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子女日常行为上的一些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纵容。忽视了对这些行为的矫正和规范, 从而在客观上加剧了子女的诚信缺陷, 造成子女价值观的偏离。由于家庭的影响, 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不完全一致, 致使受教育者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心理冲突和困惑, 甚至抵消了学校开展的一些正面教育。

当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从大学生群体自身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诚信内涵认识模糊, 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对不讲诚信危害性认识不足, 言行不一致。要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主客观双管齐下, 建立适当的诚信教育机制,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论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杨敏.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16)

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案例 篇5

据介绍,在考试过程中,这名男生用手机拍摄试卷,然后发送给外面的同学帮忙解答。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左右,他这一行为被监考老师发现,手机当场被收缴。在考试现场,有四五十名学生目睹了这一幕。

该学院应用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组负责这次考试。教研组一名老师证实,当日上午9~11时,他们举行了考试,考试科目为有机化学,考试地点在学校西校园第四教学楼。考场上,发现有人作弊后,监考老师按照规定做了记录。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也关乎社会和谐与稳定。然而,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屡屡见诸报道的诚信缺失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做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更是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的具体表现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由于身份角色和学习、生活环境等不同于社会其他成员,这一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业方面。包括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各个高校都有关于考试作弊的严格处理规定,但是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仍是屡禁不止。作弊者数量不断上涨,作弊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替考逐步“产业化”。“枪手”出现在各类考试的考场之中。

部分大学生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为研究“便利”起见,不惜伪造、篡改试验数据,编造问卷数据分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剪刀加浆糊”的学术小偷,升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大肆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经济方面,包括奖助学金评定造假和恶意拖欠贷款。奖助学金是国家和高校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评定过程中,由于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导致评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具体而言,部分大学生隐瞒家庭实际收入状况,夸大家庭的困难和开销,骗取助学金和各种困难补助。

国家贷款是国家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业费用问题的一项优惠贷款政策。相比于商贷,国家贷款办理简便,利率较低。即便如此,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还贷情况仍不容乐观,恶意拖欠,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限还贷者有之,更有甚者直接“失联”,拒不还款,致银行难以追缴,整个学校的诚信受损。

第三、校园生活方面,包括人际交往欺诈和网络行为失范。当前,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背弃诚信原则,利用同学、老乡、社团成员等关系,兜售伪劣产品给同学,牟取暴利。有的大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不惜捏造事实,散布谣言中伤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四、就业方面,包括简历造假和肆意违约。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为了简历更加“光鲜”,不惜改动考试成绩,伪造实习履历和实践证明,填写虚假的任职经历。这些虚假信息,严重干扰了用人单位的判断,破坏了招聘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之后,严重缺乏诚信和契约精神,遇有自己更心仪的岗位和机会,自行违约,使招聘单位措手不及。

二、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也与社会环境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高校做为承担大学生教育培养责任的机构,应该根据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度,弘扬诚信之风。具体来讲,高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应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强化诚信教育,分析诚信缺失的危害,突出诚信在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引导学生“知而后能行”。诚信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诚信相关的学生活动,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诚信漫画展等活动,营造倡导诚信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开办无人值守的诚信小铺,将诚信观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高校还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诚信,并加强对于诚信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第二、建立诚信机制。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它更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健全而有效的诚信机制,是大学生诚信的重要保障。诚信机制的构建,首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涵盖大学生学业学习、评奖评优、综合测评、日常考核、就业求职等各个方面。诚信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记录和评定,以此为基础展开奖惩。对于骗助学金、考试作弊、学术剽窃、散步不实言论等行为,予以记录并实施一票否决的评价原则。对于诚信失范的大学生,取消一定期限之内的评奖评优资格,以示惩戒。与之相应,对诚信楷模要给予表彰。通过机制的作用,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将诚信教育和大学生学业教育、日常管理有机结合。 诚信教育做为一个重要的专题教育,固然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更要和学业教育、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以达到联动的效果。大学生的学业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括学术规范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求真务实,是各个学科所共有的学术规范,它传达出了对知识和真理的尊重,也是对诚信观念的完美阐释。在开展学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将诚信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 相较于学业学习,日常生活领域更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灾区”。这就需要学生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管理之时,及时地对诚信失范行为进行批评,并不失时机地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改正错误,树立诚信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三、小结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之本,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诚信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监督不到位有着密切关联。做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机构,高校應当担负起诚信教育的重任,开展形势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建立联动的工作模式,打造行之有效的诚信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诚信度,扭转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行为失范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宋东云,程越.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12)

[2] 宗永顺.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J]. 现代教育. 2011 (08)

[3] 乔梅英.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6)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研究 篇7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明确指出公民的道德规范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诚信问题是关系着大学生的命运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注意诚信品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没有培养好,存在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法。如有不足,望加以指正。

1.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是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的。但是通过实际大学生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情况下,笔者根据调查找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方面,希望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问题。

1.1考试不诚信,存在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考试是免不了的。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的手段被广泛使用。

1.2文章不诚信,存在抄袭的现象。写论文也是大学生的必做项目,它关系着学生的学分以及毕业等方面。在大学生中,有部分大学生因为自己不认真学习,导致写论文以及写文章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会从各种渠道获得资料,甚至直接抄袭文章,并且这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3荣誉不诚信,存在作假的现象。大学中设有部分高额奖学金,以及其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荣誉。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荣誉,做出来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例如,有的学生为了让获得老师的好感,装成认真好学的样子。

1.4借款不诚信,存在不还款的现象。在高等院校都设有助学贷款,这是为了解决大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这是国家对教育进行支持的表现。由于贷款的名额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能够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并不是十分多,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贫困生。

1.5自我介绍不诚信,存在虚假简历的现象。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学生将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时候学生就会制作简历,以便用人单位了解自己。

2.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原因

经过上文的叙述,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大学生是属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使得社会能够和谐地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找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原因,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那么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哪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大学生诚信观念不足。当代大学生虽然从小都受到了诚信教育,但是对其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使得整个社会都处在金钱至上的这种观点中,使得大学生在面临诱惑时,不能坚守诚信的道德线,作出了违反诚信的事情。

2.2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过度竞争。在大学教育中,各种考试与各种比赛很多,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多关系着学生的利益,同时又具有竞争性。为了取得活动的成功以及考试的及格,部分学生就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笔者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恶性竞争导致的,由于资源太少,索要资源的人太多。

2.3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的诚信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并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使得学生不诚信并不会受到有效的惩罚。这就使得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3.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方法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3.1树立学生的诚信观念。从学生自身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教育者需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以身作则。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得学生有能力抵御外界的诱惑。

3.2在学校建立合理的诚信管理体系。在大学中,建立合理的诚信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应当进行考试体制改革,考试不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当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3.3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诚信的监督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避免学生不还款,作弊等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加大惩处力度,使得不诚信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总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去做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应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并且营造诚信教育的教学环境,使得高校中诚信活动顺利展开,同时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最终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逄柏鹏.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6):5-5.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8

一、诚信的内涵

“诚”即真诚、诚实、诚恳,它要求人有真心、真言、真行,真诚地待人处事,反对欺骗、虚伪。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是个人品格和境界的内在价值评价,是一种道德规范,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它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即信用、信任,它要求人们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要言而有信,诺而有行,行而有果,以信用取信于人。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从逻辑关系看,二者相互贯通,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但诚和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要求人们言行一致、遵守诺言。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 国家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为贫穷而辍学,开展了很多工作,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发放就是很重要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发放的学生贷款是越来越多,可是按时还款的是越来越少了。

2. 学校每到考试的时候,到处挂着“从容应考,严禁作弊”、“一次作弊、留校查看,二次作弊、开除学籍”等条幅,学校抓得越来越严了,可是在重罚之下铤而走险的人数却没有减少。

3. 学生宿舍的管理更加正规化了,监控设备都装上了,可是宿舍丢东西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自行车更是越买越旧,可仍然丢得越来越多。

4. 找工作时,学生的简历越来越厚,越来越漂亮,可是内容却华而不实,有很多虚假内容。

这一切都和学生的诚信问题挂上了钩。诚信教育在日益成为社会重要规范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急需补上的一课。对此,作为学生“德育教师、人生导师”的辅导员,该怎样面对他们?以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呢?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 客观原因。

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因素、政治生活及文化领域的一些不诚信行为给大学生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甚至有些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树立了不诚信的榜样;另外,目前教育体制与方法不完善,只注重“教”,不注重“育”。

2. 主观原因。

第一,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道德心理还不成熟。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教育、过度保护、过度引导,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追求个人名利,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第二,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失衡。一方面,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又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第三,从个体来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在诚信行为选择过程中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他们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道德评判能力不强,且自我约束力差。

四、诚信教育的对策

1. 从辅导员做起,言传身教。

诚信教育要求教育的诚信,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必须先受教育,“正人者先正己”,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诚信教育应是“传道”的重要内容。“传道”者首先要“遵道”、“守道”。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涉及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的时候,都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说真话,教孩子做真人,做到真正取信于学生。如果辅导员本身不讲诚信,为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作假甚至欺骗学生,那就必然自我削弱乃至违背了育人的宗旨,也就从根本上偏离了教育的目的。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形成诚信的品格,诚信教育就会成为空谈。

2. 建立诚信档案,规范学生行为。

近几年,信用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人们开始广泛地使用信用卡,在招聘时诚信问题也成为了用人单位很看重的一方面,诚信问题以它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应在学生入校时,就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学生入学誓词“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是弗吉尼亚大学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每个学生在跨入弗大校门的那一个瞬间,就成为了荣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必须在弗大之父杰弗逊的像前宣誓不得背叛荣誉体系,学生一经发现有违反荣誉体系的行为,学校立即予以开除。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诚信约束机制,高昂的代价可使许多学生放弃不诚信行为,自觉养成自警自律的习惯。现在,我们当然不可能做到这样,但是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即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详细的记录在案,毕业时和成绩一起放入档案,以此来督促学生。并且,在每次助学贷款的发放时严格地按照学生的诚信档案来进行审核,拒绝向诚信不佳的学生发放贷款。另外,在评优评先时也充分结合诚信档案中的记录。通过这样一些手段,促使学生对诚信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3.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诚信教育理念。

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主意识有很大的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辅导员所要做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律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

4. 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培养诚信的美德。

学生为什么考试时会作弊呢?最主要的是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临时抱佛脚也不知从何抱起,只得采用这种方法。因此,辅导员在班上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按部就班地学习,从根本上断绝作弊的源头。同时,再通过考试前的动员、考风考纪的学习,让学生从心理上拒绝作弊。

5. 与社会接轨,感受诚信的意义。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喜欢录用有工作经历和管理经历的学生。而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简历中经常对自己进行包装。因此,在毕业前夕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诚信教育的讲座。工作经历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诚信出了问题那就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了。现在的毕业生找工作其实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给社会的第一印象,如果用人单位发现了简历中的虚假成分,那么其结局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坚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生用本身的能力和诚信打开用人单位的大门。

五、结语

诚信作为现代交往的前提,在各个领域都显现了其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其缺失状态下的种种不良影响。切实做好诚信教育的工作,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项重要内容,这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交往的通行证。辅导员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其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重要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这也是诚信教育的核心。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上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因此,辅导员必须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信念,灌输到学生做人的思想中去。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11.

[2]龚海泉.当代公民道德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3]武传春.高校信念教育新视野[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篇9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教育途径

所谓诚信, 即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诚信张扬了人性, 弘扬了道德关怀,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 “一诺千金”、“言必信, 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开展的对“上海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 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中有67.0%, 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 仅有3.9%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 居然有高达95.2%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 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 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 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 其中, 幼儿园小朋友占84%, 小学生占51.3%, 中学生占20.1%, 大学生占0.48%。具体表现为:到图书馆借书, 拖延不还;;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困补助;有的借钱不还;制造各种假证书……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

每所高校都有严格的监考制度, 对考生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 对考试作弊学生有严格的处理措施, 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明确的要求和追责办法, 但大学生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 且作弊方式层出不穷, 作弊手段也防不胜防。抄袭作业、毕业论文, 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 东拼西凑, 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 这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2、骗取助学金

国家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大学生中实行奖助学金制度, 困难学生可凭低保证明申请国家助学金, 有些学生家中不困难, 但制造虚假低保证明来骗取助学金, 而且声称是在为家中减轻负担。

3、逃避偿还助学贷款。

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 助学贷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由政府贴息, 无需抵押, 以自己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 向银行申请发放贷款。如期还贷, 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个别学生毕业后对贷款时的所有承诺都置之不理, 根本没有还贷款的意思, 大学生的这种行为不仅背弃了自己的诚信原则, 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最重要的是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

4、拖欠学费。

近几年, 高校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想上大学必须交纳相应的学费, 但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面对大量学生, 学校不容易弄清学生贫困的真假, 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 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 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5、制造虚假履历、签约后违约。

高校的扩招, 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找到工作,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 因为求职履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资料。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 他们涂改成绩、虚构经历、制造假证件, 如计算机证、英语六级证等, 种类繁多, 应有尽有。调查中发现, 一些学生在履历表上填写了丰富而优秀的个人经历, 享有多种荣誉, 诸如人人都是班长、三好学生, 个个都是优秀党员、学生会主席。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不同应聘者都是同一份履历, 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诚信的怀疑。

三、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

1、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润无心无声”的渗透作用, 做一个讲诚信的教师, 能够影响生别的学生。

2、奖惩分明

对于讲诚信, 守承诺, 讲信用的学生, 学校要加大奖励力度, 对于不遵守诚信的学生要严惩不怠, 树立“诚信我荣”的良好风尚!

3、建立诚信档案

将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计入诚信档案, 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网机制, 使学生的诚信行为与就业挂钩, 诚信缺失的大学生计入“黑名单”, 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其生活和就业, 从而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总之,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不断总结归纳, 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新思路, 真正培养出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潘志民:《诚信教育:春风化雨润无声》青岛广播电视报.2003年11月12日。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篇10

大学生就业失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抱着侥幸的心理, 在简历上弄虚作假, 为了提高自己的“正面形象”以博得用人单位的亲睐, 有的伪造各种荣誉证书, 技术等级证书等。有的学生给自己安上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等耀眼头衔, 更有甚者将自己的学历凭空拔高一个层次;另一个方面, 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 毕业生抱着“普遍撒网, 重点捕鱼”的心态, 先找到一个过得去的单位签约, 再继续寻找更好的机会, 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接受, 就提出违约。

造成大学生失信的原因有很多, 如就业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完善, 学生盲目就业等, 但究其主要原因, 在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学生的诚信意识日渐淡薄, 而学生的诚信意识成为就业的“瓶颈”。虽然签约和违约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 是他们自身的权利, 换句话说, 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是职场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因为这种违约不仅使用人单位增加了用人成本, 也使得学生和学校的信用受损。减少就业失信的对策主要有四:

1 建立价值主体, 大学生自觉以诚信为自律的准则

大学生处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 他们开始独立生活, 独立处事, 同时他们涉世不深, 人生阅历有限, 如果他们对诚信认识不清,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很容易做出失信的选择。要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 从根本上说要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在诚信教育中, 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没有得到激发, 无疑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不能很好的协调起来。大学生的诚信修养得靠大学生自己, 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 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确实对诚信产生影响, 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是要从学生自身着手, 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问题, 取决于价值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大学生面对激烈竞争的职场, 如果能够认识到诚信和就业不是一个两难选择, 二者并无冲突, 要找到一份非常合适自己的工作, 不能靠不择手段, 诚信才是自身在职场中扎稳脚跟的关键, 它对一个人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用诚信来严格要求自己, 如考试不舞弊, 作业不抄袭, 现在有些学生为偷懒, 从网上下载他人文章稍做改动就成为自己的“成果”;求职过程中应端正心态以真实的自我呈现给用人单位, 真才实学, 更能打动用人单位的心, 不要去做假学历、假证书、捏造成绩等。只有将诚信认识和诚信的实践结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使价值主体通过自身修养, 实现诚信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确立诚信美德。朱熹说:“知与行, 工夫须着并到,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 则知之愈明。二者皆不可偏废。”[1]诚信认识和实践二者相互促进, 它们的共同发展更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自觉建立诚信的价值主体需满足以下三个要求:首先是自主性, 诚信的行为应是主体自己的活动, 被动地或不自觉的达到诚信的要求, 并不能在实践中产生诚信的行为, 有些高校过于强调学生要对社会负责, 而忽略要对自己负责;注重学生要对社会服从, 而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 大学生应克服在诚信教育中的盲目性;其次, 自决性, 即从主观层面进入客观层面, 实现主体要达到的目的, 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更需要意志的自决, 这样才能形成坚定的、自信的诚信意识。“人唯有通过决断, 才能投入现实, 不论作出对他来说是怎样的艰苦。”[2]第三, 自律性, 诚信上升到道德意志后, 使主体在行为实践中, 既追求自己的欲望, 又适时的约束自己的欲望, 这样才能使毕业生既追求一份好的工作, 又不会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 将知识、情感、热情和理智完美的融为一体, 将自主和自决的意志加以理智的约束, 使价值主体既不违背自己的意志, 同时也不盲目作出决定。

只有真正让大学生自觉成为诚信的价值主体,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就业失信的难题。

2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信是与人为善的要道, 古人把“信”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3]《论语·为政》一个人言而无信, 就好比车无轱辘寸步难行。正因为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诚信的道德教育, 蒙学篇《弟子规》上说:“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另一蒙学篇《名贤集》指出:“凡事从实, 积福自厚。”诚能积福, 无疑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凡人之情, 莫不爱于诚信, 诚信者, 即其心易知, 故孔子曰:‘为人易事, 为下易知。’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 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故上下通诚者, 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 则近怀疑而不信。”[4]诚信是人们立身行事应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 人无信不立。

现在诚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即使在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并非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没有强调诚信教育, 也并非否认诚信是一种美德, 而是落实到自己实际的行动中时, 自身利益被摆在第一位, 诚信只能靠后, 造成言行脱节。即是说, 诚信的道德教育并未在实际中产生效果, 诚信对大学生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以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和事业之基?这就说明传统的空洞的道德说教是不够的, 如果学校提倡的诚信教育仅仅流于形式, 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道德教育必然使学生们误以为这只是社会人生的一种应付, 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以致于适得其反。道德教育不同与文化素质教育, 不能“填鸭式”的只讲理论, 应该突显价值主体的需要和要求, 根据受教育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其次应该在实践的层面上, 激发受教育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让学生主动去思考, 怎样建立诚信, 怎样使社会尽量多一些诚信, 而不是一味地宣讲诚信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要以学生为载体, 让学生主动去实践诚信, 才能使诚信教育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就业管理, 尽量减少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就业失信

我国新的就业机制运行的时间还比较短, 致使就业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完善, 用人单位、学生个人和学校三方对于就业政策的运行还缺乏细致的了解。

在就业中, 学校的职责首先应该是为学生和单位提供全面可靠的就业信息, 为用人单位的招聘提供真实的学生资料, 为毕业生作出科学的就业决策提供保障, 离开全面可靠的信息, 容易导致就业双方的盲目。其次, 在就业“双向选择”的机制下, 学校充当的是一个中介机构, 对整个就业过程起到监督作用, 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该对就业协议书的签发、收回等制订严格的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管理制度, 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 分别由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保管, 每位毕业生只有唯一编号的协议书, 避免买卖、转让就业协议书而造成的学生手中有多份协议就有多个单位作为选择的情况, 这样一方面使就业管理更加规范, 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生在择业中更加慎重, 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用人单位应加强就业协议意识, 注意与高校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 一些用人单位求贤若渴, 在没有与高校取得联系的情况之下, 与毕业生签定就业协议, 有的甚至只签定劳动合同, 使得学校无法及时掌握就业情况, 而学生手里可能同时握有几个单位的合同, 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他们到最后时刻才将最终选定的一家用人单位的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 因此使学校丧失了制约作用, 用人单位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所以用人单位应该通过就业协议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学校的中间制约作用下, 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

建立一个就业失信的惩罚机制, 最有效的惩罚机制不是经济和法律的制约, 而是建立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 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习诚信、生活诚信、个人信贷诚信和就业诚信等。如安徽省合肥学院采取签定诚信协议配合诚信记录卡的做法, 就是加强诚信建立信用体系的一个有益尝试, 此协议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学生的自律。法律以交付违约金的惩罚形式来促使人们减少失信行为, 但仅有法律约束是不够的, 现在一般违约只需付三千元的违约金, 大部分学生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都愿意付。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使失信的惩罚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罚款, 而是将诚信作为一种资源, 失去它将无法在社会生活中立足, 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信用。体系规范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诚信的成效将更加明显。

4 培育社会良好的诚信风气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大学生的就业失信, 学校诚信面临的冲击主要来自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失信的增加与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着直接联系。在政治、经济领域内不诚信现象泛滥, 因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不能得到太多的好处, 而相反那些处事与诚信相悖的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致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老实人受欺负。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 而沾染上失信的流弊。如果社会上不诚信的行为比较多, 说明了这个社会道德的大环境不正常, 诚信缺失。如果社会对失信的现象无特别的舆论压力, 说明这个社会的道德监控系统不完善, 给失信行为留下了生存空间, 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 个人的行为选择一旦失去了诚信的道德约束, 便会只顾追寻自身的利益。

如何在社会大环境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氛围?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诚信者走遍天下, 失信者寸步难行。依靠社会的舆论压力对失信的行为批判、矫正, 使失信者受到道德的惩戒。其次,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专家将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称为“诚信档案”,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说: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 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的情况下, 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建立信用体系。我国社会信用系统正在起步阶段, 目前上海部分行业已经率先实施, 以次作为塑造整个社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如果建立社会信用系统, 就像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 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 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作出的信用报告, 而一旦有了不良记录, 就会造成当事人生活和工作的诸多不便, 这就使得失信的代价提高了, 越来越多的人将不会选择失信。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只在学校范围内强调, 而应该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教育, 提倡诚信的社会风气, 大学生失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而且需要社会一起解决, 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大学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大学生失信问题的解决, 需要社会的支持,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契约经济,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意识, 也是一种法律意识, 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中, 个人声誉、信用是一笔巨大而无形的资产, 将学校与社会接轨, 诚信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们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最终能够立足, 发展的必备条件。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时代的要求, 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必须树立诚信意识, 大学生在获得知识、技术的同时, 更应形成信用这种无形资产。

摘要:目的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诚信道德观, 以诚信立身行事。方法 对就业诚信缺失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诸多问题之一, 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以及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一种衍生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的产生, 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 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根源, 其形成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各种就业矛盾的重叠与共生方面。结论 在市场经济下, 而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社会诚信意识的淡薄, 尤其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 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LI JD.Zhu Zi Yu Lei·Chapter 14[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6:281.Chinese

[2]KANG D, MIAO LT, translated by.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6:98.Chinese

[3]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Do politics[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6:37.Chinese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篇11

要了解目前中学生对诚信的各种不同观点,我设计了如下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对诚信问题看法的调查问卷

1.你认为目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程度如何( )

A.相当严重B.不太严重

C.不清楚D还可以

2.你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诚信缺失的最严重的领域是( )

A.行政部门B.商业部门

C.司法部门D其它

3.你在社会生活中是否经历不诚信( )

A.多次 B.偶尔 C.没有 D.极少

4.你认为社会诚信问题对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是否有负面影响( )

A.很大B.较大

C.不大D.不清楚

5.中学生对自己就读学校诚信缺失情况的评价 ( )

A.相当严重B.不太严重

C.不清楚D.还过得去

6.对自己所接触的教师诚信缺失问题的评价( )

A.相当严重B.不太严重

C.不清楚D.不缺失

7.不诚信问题在中学生交往中出现的频率( )

A.经常碰到B.有时发生

C.没有遇到D.极少

8.中学生所了解的同学中不诚信言行(多项选择)

A.考试作弊B.抄袭作业

C.违反校纪校规D.欺骗老师家长

9.中学生中不诚信的言行主要体现( )

A.编造理由请假

B.欺瞒家长

C.不兑现承诺

D.欺瞒老师

10.中学生所了解的同学中不诚信言行主要体现在( )

A.不遵守学校规则

B.不遵承诺

C.不遵守社会公德

D.其他

11.中学生对身边不诚信行为的态度( )

A.深恶痛绝B.听之任之

C.随波逐流D.可以理解

12.你认为保持诚信对自己未来的影社会生活的影响( )

A.很有影响B.影响不大

C.没有影响D.不清楚

13.你为了个人利益是否会放弃诚信( )

A.不会放弃B.考虑放弃

C.放弃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4.你对塑造诚信社会的信心( )

A.充满信心B.有难度

C.信心不足D.没有信心

数据分析:

接受调查的人群:高一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共161人,表1。

针对以上数据做以下几点分析:

中学生有较强的愿望建立诚信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受社会、家庭、学校、交友等的影响,尤其是与自己的“小利益”密切相关时,又会做出各种不诚信的行为,用来应付作业、考试、请假、骗取家长钱财等等。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独立完成,抄同学,翻资料,用手机等,采用种种手段,对付考试。

2、冒充家长,在各种需要家长签字的知情单上签家长的名字。

3、违反各种校规校纪,被老师发现后,许下各种承诺,事后又不兑现,欺骗老师。

4、讲假话,以学校为由,骗取家长钱物,用于上网、吃零食、交友、甚至赌博;假造家庭事故,有人生病等等,或以身体不舒服为由,骗老师批假,逃学。

5、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诚信缺失严重,社会上“造假”成风,且“润物细无声”般地侵蚀到了教育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一方面,商场上尔虞我诈,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饭馆使用黑心米、地沟油,各种假证件泛滥,政府官员欺上瞒下,丑闻不断,何来诚信,体育界各种假球、黑哨、兴奋剂等等,这些现象在无形中侵蚀着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影视剧、广告等也在污染着中学生的心灵。

电视、电影里的虚拟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盗版音像光碟和书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二、家庭原因——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后果

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极少数家长没有责任心,对孩子的智育和德育都不管,任凭其自由发展。有些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就不正确,还向孩子灌输。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耳濡目染,会不自觉地在言行中体现。

三、学校因素——应试教育制度下,使诚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学校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让学生统一口径,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这就是一种不诚信的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今天不能预见的。诸如此类的小事,蚕食着学生的诚信。在中高考的压力下,有些老师的作业量让学生无法承受,怎么办?抄同学、抄教参等蒙混过关。学校在日常管理中显现的种种失信行为,蚕食着各种诚信教育的果实。比如,学校检查卫生,全校焕然一新,不检查的时候,卫生情况就不理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篇12

一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都是积极向上的, 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重要信条来认知并且践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极少数大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 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没有良好的学风

学风不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作弊, 并且这种行为屡禁不止, 而作弊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如日常作业存在抄袭现象, 毕业论文不是自己完成而是从网上直接下载, 英语考试找外人进行代考。更有甚者, 居然还制定了详细周到的程序, 利用高科技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 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为取得高分也会铤而走险。这些现象对于学校的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 学费及助学贷款的拖欠

现在大学生拖欠学费也成了多个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规定大学生需要缴费上学, 但是强调不让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这就给一些恶意欠款的人提供了借口。再有, 在校大学生对于助学贷款的还贷, 也存在故意拖延和逃避还款的情况。工作之后, 有了固定工资足以还款时却不守承诺。这使得国家的助学资金难以回笼, 严重地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 影响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们。有些学校为此不得不实行了“三证”扣押的措施, 也为此进行宣传, 但是毕业生不还款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就给学校及银行借贷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

3. 工作面试时缺乏诚信

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希望职位高, 薪水优厚。为了迎合用人单位, 他们就会伪造各种优秀的简历等相关材料, 小到成绩单大到各类奖状、校内社团任命聘书等材料。

4. 在虚拟网络中道德缺失

网络是现今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及社交平台。在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时, 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然而它所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小觑。学生上网都是用文字进行交流, 所以很自由虚幻, 可能做出与现实人格不相适应的事情。盗看别人的电子邮箱, 发布虚假的消息及谣言、观看色情网站、制造病毒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秩序。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些人在经济大潮中丢失了基本的良知, 具体表现在急功近利、言而无信等方面。坑蒙拐骗、弄虚作假, 只要与自身利益无关便是毫无诚信, 大学生也深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的失信行为也颇为严重, 少数的官员为了追求政绩, 大搞形象工程, 劳民伤财, 又为了逃避责任弄虚作假, 掩盖事实的真相。其次是家庭教育的失误, 中考高考制度的制约, 使大众更加倚重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无形中忽略了诚信教育。在中国式教育中, 非常多的家长他们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绩好坏, 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最后是学校方面的教育, 很多高校都缺乏健全的诚信教育制度, 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 没有建立有效的诚实守信的考评体系, 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关注, 对他们的诚信状况更是没有建立诚信档案。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及熏陶, 针对当前的现状, 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

第一, 营造诚信氛围。良好环境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这就充分体现出了高校环境的重要性。高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学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环境中, 比如“无人监考”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开展各种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活动等等。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守信品格。

第二, 可以建立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所谓诚信档案就是学生的第一个信用记录, 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可以使他们更加注重完善自我、培养自我, 努力做诚信的事情, 以便得到更好的诚信记录。从学生入校开始便建立起诚信档案, 这样他们便会了解到诚信对于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家庭的信用教育与学校的信用教育同样重要, 学校教育少不了家庭的配合, 两者之间应该建立畅通的互动关系。可以定期地召开家长会议、家长联谊会等等, 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家长和学校一起来提高学生的诚信度。

摘要:高校已经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远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 分析其主要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

关键词:诚信教育,提高素质,大学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下一篇:《旅游纵览》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