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精选10篇)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1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闫心丽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030031)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课堂之外的第二个空间,是大学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加强网络管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上网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 影响 教育 对策
近几年来,各个高校很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而无线网络,3G业务等新型网络接入方式使得大学校园网络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了极大的方面。另一方面互联网上良莠混杂、无所不包的各种海量信息,正在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大学生能否科学理性地利用网络,上网行为是否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与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全面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种种影响,对于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管理、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显得极为重要。
一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开拓知识视野,汲取百川营养
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较新的人文科技知识,开拓知识视野,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通过上网,使得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变革;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情感交流,缓解压力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渴望得到与同龄人的交流和认可。但大学管理机制与中学不同,人际真情沟通减少,加之未来择业的压力和迷茫,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的人际交往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心理和情感苦恼常会困扰他们。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大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也有的大学生因此形成畸形心理并导致多种不良后果。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出现,“点之即来,击之即去”的速成交友方式,可以使大学生按自己的闲忙而调度,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心理健康。弥补教育缺陷,拓展教育空间
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或媒体,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是书籍、视听媒介等学习媒体的延伸,而且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功能与效率也更强。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自主性很强, 难免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而网络作为一个好助
闫心丽 1977.6女 汉 山西省平遥人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本科硕士学位
手,使学习效率成倍增加。另外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前沿领域的情况,也可以在网上自由交流,获取对学习有益的指导,还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就这一点而言,是任何学习媒体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的。指导学生就业,拓宽就业领域
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已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竣。近年来随着各种就业专门网站的增多,同时大学生网络就业能力的评价系统也逐渐完善。网络已经变成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变。
(二)负面影响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或者有的学生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虚拟社会,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许多学生一下课便排在机房外面等着上机,非上课时间放眼望去,十之七八的学生把网络当成影碟机,聊吧,游戏机,更有甚者,跑到外面的网吧,甚至通宵泡吧,这样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长此下去,大学光阴一晃而过,势必会导致学业荒废。
2人际关系淡化,心理问题突显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虚拟空间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现在不少大学生赶时髦,网上交友,甚至网恋,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上演了一个又一个骗局。3 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目前,我们国家在网络文化建设领域的机制还处于建立健全的过程中,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网络极易造成一些自律意识差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这些人穿梭于网络这个隐蔽的虚拟空间中, 那条由他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构成的他律防线便很容易崩溃。这具体表现在:近年来, 网络犯罪的主体以青少年为主, 且大多数是精通电脑的学生。如有的大学生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还有些大学生出于好奇或思想偏激访问反动网站或发表一些反动的、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言论也会导致法律纠纷等问题。而且访问不良网站还会导致病毒、木马等嵌入式有害软
件在内网散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校构成潜在威胁。其次网上交友本无可厚非, 但有些大学生在网上打情骂俏,谈情说爱, 说尽谎话以骗取对方的信任。他们奉行的原则是: 网络爱情是一场爱情游戏, 网住谁是谁。更有甚者迷恋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网络游戏。据调查,在对色情网站的访问人次中,青少年学生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实中为迷恋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的青年学生不在少数。更可怕的是,不少游戏中带有暴力、色情, 甚至反动的内容, 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会中毒, 上瘾。
二 大学生正确上网行为的管理和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网络的负面作用,防范措施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如何创造绿色的上网环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一)构建绿色的校园网
构建绿色的校园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网络中心有关部门除加强规范学校机房上网行为制度,做好网络上载把关工作外,增设对网上不良信息拦截过滤模块,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 给校园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 加强对家庭上网的指导并安装相应的过滤软件, 提倡家长同大学生经常交流网络问题, 加强控制。
其次网络行为管理产品能帮助学校网络管理人员屏蔽掉那些不健康的网站和内容,避免经不住诱惑的登录或浏览,从源头上对其封堵,防患于未然,把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详尽的网站浏览报表,能让管理人员清楚掌握师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并据此做出调整与指导,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
网络所具有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传播功能, 使“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两课”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当前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水平比较低,有效使用网络信息的技能和修养就更显的不足。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只注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至于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判断、分辨其真伪则很少涉及。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和使用处于自发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他们所具有的网络素养水平低。因此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开阔学生的思路, 提高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平等的姿态, 借鉴网络的交互性与学生开展讨论, 重在引导, 启发和影响学生,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促进学校的教改工作。还应大力提倡通过利用QQ软件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以答疑解惑和加强沟通;利用网络博客、校友录等加强班级管理与交流,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方位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网络道德、法制和安全教育
学校对于刚入校的学生,应开设《网络交际》、《网络伦理》之类的讲座,让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新道德规范体系。其次, 在德育课中加强网上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依法使用网络”、“网络与表达自由”等内容, 与学生展开讨论。使大学生的网上行为有章可循。同时,网络安全教育也是网络教育中不
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要注意拓展学大生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活动,将大学对网络的好奇心转移到正确合理使用网络上来,让正面的网络资源占据学生的网络生活,这对于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提升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五)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网络社会所强调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的道德。它强调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由于网络行为的隐蔽性特征,它对人们的自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网络空间又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大学生畅游在丰富多彩而又复杂的网络文化中,更需要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加强自我修养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 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此外,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大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骤增,但拥有信息绝不等于拥有科学知识,如果不做任何甄别地利用信息,充其量也就是生活服务或娱乐的一般消遣,而不能成为增长智慧,积累知识的有效资源。从自身的层面上来讲,大学生不仅要广采博收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外在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成为主动接收信息,善于鉴别信息,积极开发信息,科学处理和有效利用信息,不断地把获取的大量信息转化为科学知识的具有文化素养的“信息人”。
参考文献:陆伟家.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126-127.2 郭加书, 陈涛, 王鑫.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与行为引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贾健.网络环境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石磊,李新殿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 2011.11 5 张晓畅 网络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
通讯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26号
电话:2216726
邮箱:yanxinli1977@163.com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2
网络为大学生求知提供了超出课本以外的更辽阔的空间,为大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接收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环境可以快速、大量地从网上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独立地进行学习、交流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学生适时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使大学生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参与社会生活。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大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主动获取各种信息资源。
网络为大学生个性修养与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交往过程中,参与者拥有主动性,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可以独立地做出判断和选择,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评价,这就为上网者独立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虚拟学校、虚拟图书馆、电子商务等新鲜事物,引起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这在增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知识、探索未知念头的同时,也将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
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作为媒体,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种各样的读者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使读者间可以直接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网络上的隐蔽性、不担负责任正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用一个代号、一个化名,可以在网上广交朋友,与朋友交谈既可以推心置腹,又可以恣意调侃,也可在虚拟世界抒发情感,交流思想,派遣空落。
二、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全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大肆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宣扬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民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纵,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伦理、道德等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这使得网络空间各种思潮泛滥,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容易造成他们情感自我和角色自我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出种种心理障碍。首先是网络成瘾症,电脑网络成瘾问题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突出。其次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大不相同,有时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再次是长时间的网络交往,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化,使人趋向于社会分隔化和个人孤立化,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疏淡,交往能力的下降,削弱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三、如何防御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引导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年轻,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现实生活与理想的差距,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方式,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多数大学生容易沉溺在网络环境中这个虚拟社会里。尤为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百般呵护,求学一路顺利,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练,所以碰到一些困难就无所适从。近年来,多数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些高校每年还会发生一些大学生自杀、精神分裂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他们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变的尤为重要。
2、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
要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建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整体环境。高校有学科综合交流的气氛,大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提高其全面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活动、课外活动得到高尚的精神鼓励和文化熏陶,还可以通过高校提供的优良的网络环境,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获得校内及校外相关的新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启迪其创造性思维,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合理的使用网络,培养自身正确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3、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个网络普及高度发展的时代,培养大学生树立现代信息观念以及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已经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内容丰富,但也存在着信息良莠不齐的特点。这就需要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他们在网络环境的海洋里遨游而不迷失方向。这样,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自然会减少,使得他们在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时,发挥网络环境的积极影响,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四、结束语
网络信息,对开阔当代大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事物具有促进作用。但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着的各种垃圾信息严重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们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他们走向犯罪。因此,我们在吸收正面信息的同时,应当积极面对网络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规范网络行为,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成长环境。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做到思想上启迪、理论上指导,加强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抵制力,使得网络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网络自身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使得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现教育成为一个充满价值的问题。一方面,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与伦比的高信息容量,以及开放的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它为学生开拓视野、研究学习、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高校的教育能够合理迅速的发展,并提出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防御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影响,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美会.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02).
[2]赵锡凤.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3
【摘要】网络文化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一方面网络文化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其知识,张扬了其个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也在时时显现,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针对此现状,应从政策、教育、管理和环境四方面着手进行来应对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积极影响;负面影响;对策
自计算机网络普及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媒体之一,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且相当全面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阔视野带来了便利,成为大学生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因其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一、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有助于知识的扩容与更新。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这是学校教育和实践教育所不能比拟和给予的。课堂的教学能够提供理论的知识,实践的技能,但授课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能够传授给学生的也是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并且更侧重于体系中的某些部分。而体系内的其余部分和体系外的知识,学生是无法从课堂和学校获得的,这个时候,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补给。网络文化自成体系,有着碎片化、强传播性、丰富的延展性等特点,这些恰好契合了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需要,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之余,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有助于自身知识的丰富,从这方面来讲,网络文化发挥了良好的调试功能。
其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大学是人从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大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大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而学生本人从原来被动的位置变成了主动的位置。也就是说,大学四年的时间,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了解和体验社会,并从中获得对其性格产生影响的因素,自发的形成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的作用就凸显出来。网络文化让大学生有了更广泛的接触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的机会,在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明辨是非。网络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育和个性的张扬。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表达和自在发挥的平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主体意识。网络文化还对大学生个性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个性的空间,并提供了比现实中更多的接受褒贬的机会,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养成。
二、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必须直面的是网络文化在有其积极方面的同时也有着不少消极的和负面的东西,首当其冲的便是一些不良思想的渗透和伪文化的侵蚀。网络的低准入性给一些不良信息开了方便之门,不健康的内容肆意传播,这使得网络文化也经受着一次次的侵袭。这其中包括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别有用心者进行的唆摆和散播的谣言等。这些都有可能让思想单纯、社会阅历不多的大学生群体失去正确的判断,从而走向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对立面。
其次,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不少大学生受到不良的网络文化的侵袭,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以炫富为例,网络文化中的精英崇拜悄悄地被炫富崇拜所挤占,不少人在网上炫父母,炫家境,炫车,炫包,选手机等,这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加上部分网络游戏对暴力的过分渲染和崇尚,于是开始出现大学生的犯罪行为,譬如偷盗、抢劫、甚至卖淫等。凡此种种,皆与不良的网络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网络文化影响所导致的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犯罪方式。
除此之外,网络文化还在侵蚀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表面上看,越来越便捷的网络社交软件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好像触手可及,他们可以经常互相的再网络上问候,聊天,甚至一同游戏。但是不可小觑的是,这种看似拉近的关系其实恰恰是在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多的朋友聚会是在低头玩手机中开始和结束,越来越多拍照的意义是放在网上晒图,越来越多的相处变得沉默和无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生活中和网络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网络文化已经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对策思考
网络文化已经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正确的处理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课题。笔者就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网络上的不良行为给予强制管制和处罚,从根源上肃清网络文化的污染。与此同时,提高网络的准入门槛,相关部门加强把关职能,争取创建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体系,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空间,以先进的网络文化带动和影响大学生,避免不良网络文化的入侵。
其次,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复杂的网络文化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方面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相互配合。作为学生管理方的学校,应该注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学校要教育学生正确的使用和对待网络文化,不能因噎废食,对学生的教育要变堵为疏,最终达到合理利用网络文化的目的。家长一方应注重关心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和学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并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德语的教育。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的分辨网络文化的优劣,自觉的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染,并避免因其随意性造成的行为失范。
最后,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管理双管齐下,讓大学生远离不良的网络文化。强化网络管理,校园网的微观管理与社会的宏观管理同步进行,保证给学生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这将有助于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加快其“信息人”培养的步伐。
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亲和力吸引着大学生,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文化形成的重要力量,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在反哺着大学生。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尽量消除不利影响,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作者简介:
荆婵,女,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
李婧,女,衡水学院中文系助教,浙江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
王晓倩,女,衡水学院中文系助教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4
选项 小计 比例
搜索资料 19 90、48%
了解时事 12 57、14%
聊天交友 19 90、48%
下载软件或音乐 17 80、95%
在线看电影 17 80、95%
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 9 42、86%
玩游戏 15 71、43%
网购 6 28、57%
其他 9 42、8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1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学院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把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完全向学生开放,并加以有效地管理。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健康的教育、学习网站。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或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或写博客,或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大学生能把上网的目的放在这些方面,那么网络也就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传播作用,大学生的学习也将是轻松加愉快的学习了。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篇5
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追求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渴望,使他们掌握IT时代安身立命的最新技术;能够使青少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有助于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智力,促进青少年知识的拓展。可以说,在素质教育方面,网络会起到传统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电脑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三 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网络也为青少年宣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各方面压力较大,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且青少年情感体验丰富,波动较大。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释放提供了新渠道。在网络
世界里,他们可以少有拘束地放纵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利的。
网络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青少年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网上创造的成功可以激发青少年创作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以下的负面影响:
1、青少年学生长期沉缅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不健康网点问题。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荒废学业、诱发青少年犯罪。
2、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一,引发青少年网络依赖,恋网成瘾。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依赖与赌瘾和酒瘾是相似的:一上网就异常兴奋,上不了网就心烦手痒,严重者整天整夜沉溺于电脑网络,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第二,弱化青少年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引发网络自闭症和人际信任危机。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社会中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淡化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第三,造成青少年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的弱化,引发人格障碍。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人在网上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后果,这使一些自律性差的人会对自己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生活中是“好学生”、“好青年”,在网上则随意地在聊天室、BBS上进行谩骂、欺骗,充分暴露压抑在心理深层的需要和欲望。一些青少年还时常盗用他人域名、利用终端电脑搞恶作剧。这种行为倾向会引发人格障碍,如攻击性人格、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三)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应该采取的对策
有人把网络成瘾比喻成吸毒,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说法并不过分。虽然网络成瘾症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会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就从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网络不仅要治标,而且更要治本
虚拟社会中的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相比非常相似,只不过沟通手段、表现特点不同罢了,所以,不要把社会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都记在网络的头上,网络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它是中性的,关键在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品质如何、能否用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网上治理和网下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虚拟社会的风气好转,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现实社会风气好转的基础之上的。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对源头——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和治理。“源头是关键。如果网上是一片净土了,青少年自然就不会被污染了。我们还必须把教育孩子和教育家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家长认识到作为父母的社会责任,使社会上没有被家庭冷落的边缘孩子,使网吧里没有那种充满迷惘的少年。
2、趋利避害,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网民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
面对电脑网络给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健康带来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特别是对其不利影响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克服可能伴随的消极影响。
(1)控制和引导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好“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2)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完善,逐步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加快对网络信息分年龄、分层次管理,网络环境保护等条例的出台,建立设立网站主页的审批制度,以法制取代现在的行政管理。立法要严,执法更要严。坚决打击、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站。同时要加强技术研究,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并对网上信息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危害的关键环节。
(3)建立青少年网站,打赢“争夺眼球的战争”。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6
2009 2009 年度山东政法学院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建议表
课题名称 建议人员 单 位
“草根媒体”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马宇飞 新闻与传播系 职 称 助教
建议时间 2009 年 2 月 29 日
选题意义、价值及目标(字数 300 字左右)
从 2006 年的“人肉搜索事件”到 2007 年的陕西“华南虎事件” ;从 2008 年的贵州,近年来以普通网民为中坚力量的“草根媒 “瓮安事件”,到 2009 年的云南“晋宁事件” 体”越来越显示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促进作用,国家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普通网 民的舆论监督作用。本项目主要研究“草根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 以及如何正确引导“草根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中国民主政治 和法制化进程发挥其积极作用。本项目的价值:网络已成为公民发表言论、行使公民监督权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 的草根性决定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由此带来的负面现象乃至违法事件屡见不鲜。通过研 究“草根媒体”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本文试图为其找到一条发挥监督优势、规避违 法风险的和谐发展之路。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个案分析与调查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草根 媒体”在整个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角色、效用、得失;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横 向比较,提出解决当下“草根媒体”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的有效方法,使其朝文明、科学、法治的方向发展。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烦恼。其中,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表现
CNNIC第32次调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称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大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大学生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
大学生网络成瘾表现为以下几种:
1.对网络的强烈依恋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来说, 上网是其主要心理需要, 上网时间和精力成了其生活的主要方面。在无法上网时, 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烦躁情绪。网络依恋增强, 其学习、生活意志减弱, 生活质量从而下降。
2.侧重网络情感交流, 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由于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于网络, 与现实中的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减弱。当网络成瘾者有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困难的时候, 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宣泄, 不愿意向家人和朋友进行倾诉。大学生一旦沉溺于网络, 将打乱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 长时间的面对电脑, 休息时间缩短, 身体将变得虚弱, 严重者将导致猝死。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1.互联网的特性
在网络上, 大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 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和痛苦, 自由选择交流的朋友, 在网络上找到共鸣。据调查, 高达40%的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玩游戏。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2.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许多大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不太公平, 压力巨大, 他们觉得生活很痛苦;而在网络世界中, 自己可以是任何一个自己现实社会中想担任的角色, 可以满足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自我, 实现自己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 内向的大学生由于交际圈比较窄, 缺少交流与沟通, 更需要亲情、友情的关怀。而在网络中, 他们可以尽情发挥, 表达自己的一切, 造就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自己,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更迷恋网络, 从而渐渐成瘾。
3.家庭因素
首先, 当今,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往往过分溺爱, 事事包办, 或者放任自流。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 与子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尤其是家庭关系紧张的时候, 网络便成为孩子能逃避现实的好地方。[2]
其次, 部分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大, 达不到目标就批评。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要求孩子成绩突出, 达不到目标就批评。这样, 反而促使孩子到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寻求突破。
4.教育体制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 选拔性很强, 能否接受大学教育, 大学的好坏, 取决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 成绩的差别造成同学享受的教育是不同的。这样就容易使部分未考上大学或大学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和家长认为很失败, 孩子没有出路, 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
二、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
1.改善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若出现了分歧, 应好好协商, 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某些问题,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想法和意见, 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想做什么。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 应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 多和孩子聊天,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父母离婚的家庭, 家长应该放弃之前的恩怨, 一切以孩子的健康为主。
父母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加强与子女的平等交流, 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上网计划, 适时进行监督, 对其遵守纪律的情况要进行不时鼓励。
2.网络成瘾大学生要正视其危害
有网瘾的大学生要正视网瘾的危害, 不要沉湎于网络, 沉溺于虚幻世界, 自我封闭, 与世界隔阂, 严重影响学习, 甚至中断学业, 长此以往, 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甚至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3.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要想戒除网瘾的习惯, 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戒掉的, 因为网瘾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对于有网瘾的广大大学生来说, 应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志趣。平时多参加一些自己喜欢、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用这些新的活动来代替上网的习惯。
4.学校为大学生创建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要正确对待网络带给广大大学生的影响, 形成正确的网络教育观念, 采用积极举措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正确指导。除了正常的专业教学, 学校要创造条件, 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从网络中走出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大学生不断实现自我, 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在活动中实现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3]
5.学校、家长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学校、家长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必须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 多了解电脑网络文化, 正确对待孩子的上网问题。互联网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得积极影响。比如通过交友聊天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通过互联网可以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学校、父母要善于通过网络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正确交友, 少玩网络游戏等。
6.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 使教育理念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
据调查网络成瘾在国外的大学生中并不多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当然, 也不是就全盘否认我国教育的作用, 只是其某些方面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我们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状的发生。
7.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 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过度牵涉
成人社会要努力塑造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成人价值观中成长。当前社会的部分不健康的道德与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韦凡荣.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G].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月.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实用主义;大学生;影响;原因;对策
实用主义一词主要是由希腊词“行动”派生而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成为美国的主流思潮,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用主义思潮的特点就在于将实证主义功利化,以“经验”为构建基础,着重强调社会中的“生活”、“行动”以及“效果”——以个人价值利益为中心,以实用、效果为真理标准。
一、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生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开始向“投资”性质偏移,而大学生也越来越注重对个人实际利益的关注。以实用主义作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自我为中心
实用主义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们对自我利益价值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一切人际关系与日常事务中,必定会严格遵循圆规规则——以“自我”为中心,以关乎自身的利益为半径,超出规定范围内的事情则与自己无关,多重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得失,而普遍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其中也不乏完全“自私自利”的大学生,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忽视对社会的责任、集体利益,更甚至会忽略社会的法纪与个人的诚信,从而变得自私冷漠,我行我素。
(二)以现实为导向
现如今,不少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都会受到社会现实利益的影响,以“当官”、“发财”作为人生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空谈理想抱负而忽略对知识、真理的汲取,单纯地追求高校的一纸文凭,而日常的生活则主要集中在吃喝玩乐以及谈情说爱上;此外,还有一批大学生则认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主要是以其能力才干为标准的,只要不触犯法律的底线,则无关乎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而在利与义的关系权衡中,大学生往往更加重视眼前的利,而忽视长远的发展。
二、实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
我国当前所实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必然是积极向上的,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慢慢开始向利益靠拢,大学生出现功利主义也就成为了社会的必然现象。但是,如果一味地任大学生自由发展,就会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产生剑走偏锋、唯利是图的畸形心态产生。
(二)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中西方的文化也逐步呈现出相互交融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在互联网得到普遍应用后,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再加之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便很容易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思想载体所变现出来的表象的影响,形成自我利益和人生享乐等错误的人生目标。
(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
大学生基本上都还是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也都并未成形。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其思想也往往是人生中最为活跃的阶段,强调对社会生活中“新”、“异”、“奇”事物的追求,而实用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就刚刚与之求变心理相符,所以一经传播,大学生便形成了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除此之外,大学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还源自其社会地位的模糊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实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形成高校“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主要强调的就是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观”的培育作用。首先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出一支具有高素质、信念坚定的师资队伍;其次,要在掌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而又合理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再次,加强对高校教师思想品德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最后,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正确思潮引领下的校园大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个人正确的社会思潮。
(二)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产生的时代特点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接受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追求流行文化,并习惯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相结合;其次是对文化、思潮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及大众传媒向自媒体的方向过渡;最后就是对思潮追求强烈的求异心理。因此,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潮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就必须要做到:第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其自主能力。大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互动往往是高校内某种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对正确社会思潮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充分把握好大学生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及相应的传媒资源。在一个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大学生的自媒体对某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往往要高于其他大众媒体,因此,把握好对校园舆论的正确引导,特别是那些学生自办的校园信息传媒,可以对大学生的精神建设有着更为积极地作用。
(三)加强对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心理机制研究
在高校内,大学生既作为社会思潮的接受者,也同样是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加强对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心理机制研究,构建大学生健康正确观念的形成,可以自觉对社会中的不良文化产生抵制作用。首先,充分把握大学生心理成长期间的变化,从而在整体上对大学生普遍接受的社会思潮进行掌握;其次,主要研究大学生在某一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心理转变过程,便于从各个方面“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走出错误的思想误区,提高对社会思潮的辨别、选择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载着我国未来建设发展的重大责任。因此,实用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思潮中所蕴含的负面影响,高校要积极形成应对措施,充分掌握现代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接受特点,以教育的形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04)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9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7-11-09 | 文章来源: 贵州 | 作者: 张连轩 席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网络媒体,她正逐步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阵地,对部队的管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关键词】网络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伴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正在飞速发展,估计在未来的10至20年内,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超过三种传统的媒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7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从1997年的62万达到了2005年的1.11亿,7年增长了近180倍,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而在消防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干部人手一台计算机,中队每个班都有计算机,人人能上网。因此,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对官兵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都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网络媒体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效应,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的种种
挑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失时机地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摆在消防部队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新课题。
一、网络媒体的特性及对部队的影响
网络媒体又称“第四媒体”。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网络媒体”的概念: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具有信息量大、速度传播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它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对传统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的多样自由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际的世界,具有不受管制和自由度大的特点。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各种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共享和交织,导致了思想、观念、文化、信仰的多元性。这种现象使官兵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对部队的警营文化、道德观念建设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势必造成管理教育的被动,容易造成官兵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导致官兵的牺牲精神、奉献意识日趋弱化。特别是对入伍不久的官兵,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辩别力不高,分析辩别力、抗干扰力还不强,往往容
易陷入思想误区,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极端、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媒体的高度隐蔽性对官兵的影响。由于因特网络的隐蔽性,近年来,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官兵网络违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如随意在网络上与人聊天“交友”,稍有不逊就进行诽谤、侮辱等不良行为,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或在网上随意传播不满言论甚至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欺诈、迷信等丑恶内容。面对这些问题,如不加强和创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管理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则会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影响部队的形象,削弱部队战斗力。
(三)网络媒体的超级虚拟性对官兵的影响。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由现代信息科技构筑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赛博空间指的是思维和信息交融的虚拟世界,它以因特网作为平台,通过电脑实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和文化交流。无需面对面接触,无需声嘶力竭,一切在键盘上敲击完成。赛博空间正在和现实世界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识方式,网络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了,只有符号的交往,容易产生孤独、苦闷、迷惘等消极情绪,容易受社会上一些
具有恶习人的影响和诱惑。如果不注意管控和引导,个别官兵可能出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观念,扭曲他们的人格,导致部队事故苗头不断,从而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日常训练、管理、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任务。
(四)网络媒体的交互兼容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不排斥任何人,人们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玩游戏,同时网络生活的超现实性和刺激性,对于大多数官兵特别是青年官兵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种躯体疾病如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意念,容易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因此,在发生现实冲突时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走上极端。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媒体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官兵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拓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官兵信息交流特点的管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必须探索出适应消防部队管理教育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针对以上提出网络媒体对部队的影响,下面提出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江泽民同志曾在会议上多次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加紧学习网络文化知识,重视网上斗
争。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很难做好。”对于网络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念看待,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部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的全新变化。网络媒体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部队高度稳定的需要。为此,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占领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部队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对策,不断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二)创建旗帜鲜明、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弊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2006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千龙网时提出“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部队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我们务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当前,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都要大力
宣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把网站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建立和用好政工网,开展网上调查、网上心理咨询,设立领导信箱,建立网上党(团)校;开展学先烈、学英雄等争先创模活动,切实提高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官兵自身的“免疫力”。官兵的素质是网络媒体影响部队管理教育的关键。因此,一是要教育官兵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其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二是要强化宗旨观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也是消防部队的根本宗旨,人民消防为人民,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忠于消防职业,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责任心和荣誉感,树立崇高的消防职业精神,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袭;三是着力提高官兵网络道德意识,规范网上行为方式。针对目前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如明辨真伪不轻信、保持真诚不撒谎、履行责任不妄言、遵守协议不侵权、提高警惕不放任、拒绝诱惑不沉溺等;四是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防治网络心理疾病。针对
网络给官兵的心理造成了潜在或显现的负面影响,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及时治疗。
(四)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掌握“制网权”。一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通过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数据入侵。利用监控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与程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起“信息海关”,阻止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进入营区网络;二是结合部队实际建立健全有关管理规定,规范官兵的网络行为。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针对网络空间这一特殊思想教育阵地,制定有关网上管理规定,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博客、聊天等。对在网络上发现官兵违规行为,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按部队规定及时处理;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解毒”“消毒”工作,加强网上舆论导向和引导。
总之,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根据网络时代官兵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探索新规律、新方法,不断创新。坚持传统教育与网上互动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网络媒体教育的研究,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论科学与技术》 北京 中央文献社出版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篇10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涉及到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权力和民主等范畴。在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是势不可挡的,它不仅改善了公民界定的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而且为公民界定的广泛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对我国不确定的民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民主化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负面 作用。从网络自身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网络政治的含义和特点,进一步阐明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良好有序发展措施,探讨了如何正确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
目录 一、绪论...........................................................................................................................................................................1(一)网络政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1(二)网络政治的起源和发展...............................................................................................................................1(三)网络政治的特点...........................................................................................................................................1 1.虚拟性...........................................................................................................................................................1 2.直接性...........................................................................................................................................................1 3.开放性...........................................................................................................................................................2 4.平等性...........................................................................................................................................................2 5.便捷性...........................................................................................................................................................2(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2(五)网络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2(六)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3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3(一)我国当代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3(二)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3 三、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3(一)拓展网络新领域是思想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3(二)互联网对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4(三)互联网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4(四)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运作具有推动作用。
.......................................................................................4 四、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性...............................................................................................................................4(二)网络政治参与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4(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5(四)网民政治素质仍有待于提高.......................................................................................................................5 五、网络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思考...............................................................................................................................5(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5(二)加快网络技术研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5(三)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5(四)实行必要的网络管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6(五)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网络法治秩序...................................................................................................6 六、结论...........................................................................................................................................................................6
一、绪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本世纪,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登录到同一个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这个虚拟计算机网络将不同肤色、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将人类带入互联网的一个新时代。
(一)网络政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依据纳扎里·乔克里的理解,网络政治学主要是探讨虚拟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即“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他认为理解网络政治学的关键在于网络是何种意义”。
[1].本尼迪克特对网络的描述“是一种全球网络化,由计算机支持并进入而产生的一种多维度的、‘虚拟’的真实,它是由纯粹的数据或信息组成的。
[2]
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最初应用于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但只是作为一个技术的交汇点,是流动和交流的平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发展,网络的互联性和快速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生活中,一个涉及国家权利和特定利益之间关系的政治现象。狭义上,是互联网上的客观存在,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政治现象目前由三个层次组成:网络空间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动态响应和现实主体对网络的动态响应。治理起源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媒体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现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为传统政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和独特的视角。
(二)网络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网络政治开始兴起。随着中国互联网业务的广泛开放,互联网用户数量逐年增加,网络政治也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利用网络获取实时的政治信息,跟踪重大政治事件的发展,利用网络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网络政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已经形成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优势,积极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功能的基本体系。党中央强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也都应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
[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传播,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几乎都会在网络中引起强烈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甚至形成强大的舆论。在越来越多的事件中,网络舆论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的网络舆论活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网络政治的特点 由于网络政治是网络的载体,基于互联网的特点,使得网络政治与传统政治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虚拟性 虚拟网络空间决定了网络政治的虚拟性。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发表表达政治观点的文章,参与政治问题的讨论,向政府部门表达他们的要求。网络政治虽然在形式上是虚构的,但在功能效果上是真实的。它是对现实政治世界的一种反应,是人类政治感知和政治行为借助网络技术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政治也是一种现实,但它是以虚拟的方式存在的。
2.直接性 网络政治突破了传统政治的局限性、空间的局限性、传播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等诸多障碍,开辟了公
[1]
Choueri, Nazil.Introduction: cyber 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eienc Re-view[J].2001(3)
[2]
Benedikt.M,1994, Cyberspace: some proposals, in M.Benedict} Cyberspace First Steps[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p123
[3]
《光明日报》.2001 年 1 月 11 日
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方式。互联网的便捷性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促进人们对政治活动的渴望和能力。
3.开放性 互联网具有无边界、无中心的分散结构,网络世界的互联性质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网络平台上所有信息的生成和传播。访问是开放和共享的,只要进入互联网的设备和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决策。
4.平等性 虚拟世界中的平等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更容易实现。在互联网上,它隐藏了人们之间的差异,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超越身份、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人人机会平等。
5.便捷性 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相比,在网络上,政治事件、政治观点和态度、政治决策以及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人们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反应也更加迅速。人们只要点击鼠标,输入数据,就可以随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节省时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参与繁文缛节。
(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政治现代化就是,一种从传统政治专制政治或粗糙的民主政治走向现代政治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现代人类根据一定的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综合性目标自觉进行政治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活动。
[4]
所谓政治现代化,是一个追求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的重要体现。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现代化是某些现代政权的发展过程,从进化的角度看,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是无止境的。
[5]
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可以通过三个相对简单的过程来决定:(1)用单一的、非宗教的、国家的政治权威、宗法的政治权威和种族的政治权威取代传统和宗教的政治权威。(2)新的政治权威(包括法律、军事、管理和科学)必须由新的管理阶层组织来处理,新的组织结构的选择是以成就为基础,而不是以生活为基础。组织结构进一步下放,其他职能更加专业化,所有参与机构和组织更好地一体化。(3)社会团体参与全社会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新制度的不断引进和发展,群众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范围不断扩大。网络化使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围绕着互联网组织起来知识的来源,生产力增长主要依赖于网络的发展和运用。成为整个经济新技术与管理专业。
[6]
国内学者李斌教授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网民及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的活动。” [7](五)网络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第一,经济方面影响。经济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所有其他人类活动,包括政治生活方式,都源于经济生活的基础。任何政治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为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人民参政能力。
第二,政治方面影响。政治制度本身的参与机制既是政治参与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政治参与机制健全、参与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特点决定了现代政治机制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公平合理。有效的政治机制将鼓励更多的政治参与,促进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
第三,网络平台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必须依靠网络技术的发展,治理参与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快速实时信息更新,它必须依赖于快速、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技术。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必然需要更强大的网络功能,更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环境作
[4]
包心鉴.政治现代化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94(5).[5]
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2 年第 1 期
[6]
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1-12 页
[7]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3 为支撑。
(六)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 具体来说,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投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身份认证相关法律的完善,“电子投票”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二,网上“电子公告板”,通过政治参与活动,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第三,电子邮件使用直接电子邮件进行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第四,网络主页,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主页参与政治活动将成为网民参政的主流形式,网络主页也将成为政府了解社会形势和舆论的重要平台。
[8]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一)我国当代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根本要求。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已经尝试了各种现代化模式,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9]
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统治。政治改革的进步模式是通过非政治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政治领域的改革,通过对非核心政治领域的改革促进核心政治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民主政治的状态。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大成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它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创造了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新的辉煌的社会主义。第二个伟大成就是在民主政治中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从新的理论高度认识到法制建设,促进了法制的完善,而且在实践中把法制推进到国家治理的运行水平,逐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新时期,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抓住振兴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二)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政治领域的不确定成就不断向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政党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建立现代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我们党不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从最初提出政企分开,到确定依法治国、实行法治的战略,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逐步实现了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化和制度化。
第一,国家的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中国民主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不同组织之间建立了有效的对话机制。第三,政党的执政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网络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 政治发展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域的积极政治变革。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由不完善、不稳定到完善稳定的过程。目前,网络政治的兴起对促进中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拓展网络新领域是思想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认识方向,勇于创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弱化,反而会更有效。随着网络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将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加快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程。思想政治工作在新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得到加强和完善。
[8]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冲突的催化剂还是缓冲带[J].党政论坛,2008(4)
[9]
罗迪.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困[N].中国青年报,2007.07-22(2).4(二)互联网对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政治制度的可能性,使公民能够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无疑在技术手段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公民可以利用互联网上未确定的在线论坛来表达他们对政治问题的看法。互联网在舆论表达和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0]
(三)互联网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有利于各种政治文化的共享。它有助于我们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网络传播,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中国公民现代化所需的政治人格和能力。
[11]
(四)互联网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运作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网络的深入,政府加快了互联网的接入,促进了政府运行机制的完善。网络要求政府了解自己的职能和能力,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网络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起着催化作用,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政府利用网络机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它扩大了政府的不确定性服务职能,提高了政府的不确定性效率,促进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四、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深,世界各国正在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文化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广泛地传播与渗透。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提高了政治参与的质量,促进了政治参与的发展,而且暴露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网络政治参与应该是全社会的所有人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而不应局限于那些有能力和机会使用网络的人。但在现实中,人们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平等的。互联网民主仅限于那些有能力使用网络的人。他们大多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参与和影响政治,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如果没有网络设备,不能使用计算机的人将无法参与网络政治,无法享受网络民主的权利。“数字鸿沟”是指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异,即在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信息方面的差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鸿沟的影响不容忽视,严重影响着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参与水平和网络舆论的公平与公平。
(二)网络政治参与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随着传媒科技的飞速进步,使信息的交流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扩散速度。但现在的许多报道都有失偏颇,有些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更是过度关注负面新闻或是明星的私人生活,对于好人好事却不及时报道。报纸、广播、互联网等都属于大众传媒,它们以传播速度快、传播广和影响力大等特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现在不用出门,在家中只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信息,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视频等技术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虽然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给人们各方面都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负面新闻报道的初衷是为了揭露社会问题,警醒世人,但现在对负面新闻的过度报道,不仅不能准确的表达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力的批判社会负能量,还会使得一部分缺乏辨别能力和批判力的人在行为在选择上迷失方向,产生负面情绪。
[10]
王永生.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11]
梁彩香.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5(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网络安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对抗的重要战场。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家,从网络空间对网络政治的安全威胁的发展和特殊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网络的不安全也构成了网络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安全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政治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网络政治的日益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四)网民政治素质仍有待于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也使得信息爆炸,并且有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缺失。现在的人们都处于各自的手机或者电脑面前,仅仅依靠网络将大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条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在缺乏有力的网络监督的情况下,使得道德的约束能力在互联网之中渐渐不复存在。甚至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互联网之中的行为是虚拟的,并不是现实行为,可以不受到任何规则和任何人的管制,自己可以随意发表言论或者违背现实约束的事情,即使做了也没人知道我是谁,没办法让我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我国网民的政治参与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五、网络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网上职能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民主建设的引导。政府是各行各业最大的信息资源占用者。全球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根据市场的规则去选择意识形态,而且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将会使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然后逐步淡化。虽然我国存在着若干的意识形态成分,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政府部门必须努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重视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建设,真正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桥梁”。这不仅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而且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便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愿望,迅速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和讨论政治。同时,它也可以引导舆论,有效地消除公共非理性民主和情感民主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2]
(二)加快网络技术研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在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和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控制的网络安全因素明显增多,破坏力也在不断扩大。网络时代要高度重视政治安全,树立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意识。我们不仅要主动思考,而且要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国家信息安全的能力。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注意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安全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使我国在网络技术上取得了领先的成果,促进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
[13]
(三)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国家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持久而深入的教育,网络伦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不确定的心灵,增强了个人的道德责任。提高全国网络的整体道德和道德标准。努力培养网络公民意识。由于网络活动的隐蔽性,一些受不良信息影响的网民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评论和行为缺乏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要使每一个网民认识到参与网络活动的每一个网民都必须遵守网络社会的规则。每一个网民灌输网络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培养网民的合法理性的公众意识。
[14]
[12]
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
赵春丽.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4).[14]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6(四)实行必要的网络管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 大众传媒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该注意报道是否真实可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做出中立的描述和判断,不应带有任何情绪。现在有一些媒体为了增加关注度和传播影响不顾信息是否真实,只在意引起多大的影响力,帮助这些不实消息进行传播。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新闻媒体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相关部门也应该增加重视程度,避免这种不实信息的出现。大众传媒应该增加对积极事件的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的报道,负面新闻是用来警醒人们的,但是过多的负面新闻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五)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网络法治秩序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早已渗透到每个方面,一方面提升和改善了我们日常的习惯。但是在另一方面,网络也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不文明、不诚信的现象随处可见,虚假信息随意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比比皆是,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建设的问题,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提别提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
为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渠道,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实现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立法步伐,建立更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规范网络秩序,培养网络世界的自律精神,保障互联网的安全。保护人民-不明确的言论自由和其他权利-有利于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它可以为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促进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结论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文明方式的诞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网络的互联性和快速性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生活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网络治理自中国兴起以来,给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
网络政治参与的广泛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舆论的放大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要主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把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把网络政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2001 年 1 月 11 日.[2] 包心鉴.政治现代化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94(5).[3]
Choueri, Nazil.Introduction: cyber poli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eienc Re-view[J].2001(3)[4]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推荐阅读: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07-25
网络新生事物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05-30
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07-25
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06-14
儒家思想对当代的影响07-02
当代大学生与网络小说07-17
论赏析课程中戏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影响06-2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教育对策论文摘要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