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共9篇)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1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是一个被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针对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对源潭一中的200多名同学,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
1.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在调查的同学中,65%的同学在家里上网,其次是网吧和他人家里。
2.中学生每周上网的次数:40.5%的同学是每周3次左右,39.5%的同学是每周1次左右,每周6次左右和每天都上网的占7.9%和12.1%。
3.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较好地控制好上网时间的。
4.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聊天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听音乐。
5.家长或监护人对于中学生上网的态度:支持者较少,反对者居多,支持者大部分的前提是“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的东西”。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分析: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国家和社会坚决打击固然是重要的,但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网上学到有害的东西。这才是治根本的办法。
3.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活动场所。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4.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⑴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⑵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
来为自己服务。
⑶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⑷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⑸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结论: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丶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
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2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是天水市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药剂专业两个班,共计343人。其中女生281人,男生62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我来讲授。
1.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谈话为辅的方式,通过对在校卫校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应用情况的调研,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1.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通过对在校卫校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卫校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渠道。
2调研的内容
卫校学生网络活动现状:
1) 大部分卫校学生(不分男女生)都喜欢上网。
2) 卫校学生上网的目的:
1卫校学生上网,主要是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占36.7%;其次是聊天、看网络小说的占29.7%;其余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等等;
2一多半女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看视频,占女生上网总数74%,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或看网络小说,占男生上网总数83%;
3)卫校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途径
对于卫校学生而言,上网时间大部分是在休息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地点一般是网吧。
4)其他人对于卫校学生上网的态度
大部分人是支持卫校学生上网的。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然而如何合理的分配上网时间,有节制的上网,避免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甚至耽误学业,是很多家长、老师担心的问题。
3调研结果
3.1网络对与卫校学生的益处
1)开拓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作为社会迅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必然要具有更快地适应这个网络信息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通过在网络,可以阅览各类有益图书, 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利用互联网信息承载量大,信息交流迅速的特点,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卫校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她们很少主动、甚至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倾吐自己心声。现在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他们能尝试克服心理障碍,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即减轻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又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3.2网络对卫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提供了丰富、快捷信息的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泛滥的危险。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可能导致中学生审美庸俗化,甚至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方面偏离主流轨道的可能。当它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冲动、缺乏判断力等结合起来,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容易上瘾,沉迷其中
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而且卫校学生本来学业任务相对较轻 (与高中相比),闲暇时间多,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进行正确的干预、指导,那么她们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轻则荒废学业,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重则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理。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道德认知错误
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像反动、暴力、色情,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卫校学生辨别能力有限,很有可能使其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道德认知错误。
3)互联网交友问题
我们调查,上网的卫校学生中57.6%的人,都曾经交过网友。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因为看不到对方,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所以很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假话,而部分学生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这很容易使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上当、受骗,甚至被这些不良分子“引导”误入歧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
3.3网络对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思维混乱,角色错位。部分卫校学生对游戏的痴迷,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而在玩游戏时精神高度集中,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可能使一些学生的思维混乱, 掺入色情、暴力、扭曲等等不好的思想,造成现实中的人物和游行中的角色错位,给卫校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危害。
2)在统计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交友论坛或聊天室中,有很多人经常聊一些低级、庸俗话题,并且脏话不断。而长期沉迷于聊天交友的卫校学生,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自我封闭,沟通困难。在实际调查中,还有一些卫校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被一些不健康低俗的网络文学影响,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沉默、孤僻、不善表达、不与人沟通的性格。
4情况分析及解决办法。
4.1一些卫校学生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
1)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卫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一般,缺乏特长,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难以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容易充斥着失落、挫败、自卑等负面情绪。而在网络游戏中,通过打怪升级等活动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赞同,获得虚拟奖励,体会到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从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2)宣泄情感和内心表达。一些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而选择逃避不正确面对,常常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游戏放松麻痹自己;或者通过与网友的交流,适时地转移、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这中方式,她们可以宣泄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在网络释放心理压力,从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通过上网玩游戏或聊天来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不但得到了情感交流,还获得现实世界无法取得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3) 缺少可以供青少年学生放松身心、寓教于乐的有益场所。 许多卫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活动一下。但现在缺少能让他们即放松娱乐、锻炼身体,又能学到一些知识的场所。
4.2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卫校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背景,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而有自控力较差,完全“禁、堵”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上网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指导,采取正确的引导策略。
1)要求学校和家长平时就注重培养卫校学生的时间观念、 纪律性和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尽量少玩游戏 ,上网时避免浏览不良信息。
2)与时俱进,建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新观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她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空间。就在我们正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怎样在这块 “试验田”中培养出好苗子?“堵”和“禁”显然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对于学生上网聊天、交友和玩游戏的行为,“堵”也是无效的。家长和学校能通过各种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卫校学生能主动远离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努力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含有反动、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或网络信息,以及对卫校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及时把它们清除,掐断源头,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更高的信息素养,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转变的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和规范,创设必要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三管齐下,各自负起责任。学校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上网社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家长的应多与孩子沟通,增强孩子的社会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多培养一些兴趣把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增强现实责任感。相信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卫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以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给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调查,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在逐步增多。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作为一名工作近20年教育工作者,结合新时期卫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网络对卫校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与广大师生共勉。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影响;调查;思考
计算机网络以最快的速度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休闲、通信的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维及行为。现代青少年唱着新人类的歌曲,踏着新需要的音符,迅速走进了网络化的时代。高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高强度的学习,还有不定期的补课,其本身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这使他们感到压抑。他们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宣泄的突破口,疲惫的身心需要一个放松的空间。网络以其独有的自由便捷特点,自然成为有强烈好奇心的高中生首选的方式。网络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但他们的心理尚不够成熟,极易受不健康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这极大危害了他们心理健康。网络
对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不能不引发有责任心的教师深深的思考。
一、高中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既有城市学生也有农村学生。日前,笔者针对我校高一年级1145名学生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个别学生进行座谈。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状况:被调查对象,城市学生716人,农村学生429人,男生642人,女生503人。城市(含市区和县城)学生有91%上网,农村学生上网者达到66%。对高中生上网持支持态度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8%。
2.时间地点:被调查者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65小时, 有71.4%的学生在家上网,15.6%的学生在网吧上网。
3.上网活动内容:70%的学生在网上看电影或下载歌曲,60.5%的学生在网络上聊天,56.3%的查阅学习资料,38.6%的查看娱乐新闻,37%的玩过网络游戏(调查表中此项可多选)。
4.性别比较:男女生上网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但上网内容上有明显差异, 男生玩电脑游戏的较多, 女生上网聊天的较多。
5.学生对上网的态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不利影响的只占到20%, 认为对学习有利和对学习没有影响的各占40%。
6.父母对上网的态度:限定学生上网时间的占51%,不加限制学生上网的占25%, 家长陪同上网的占12%,坚决制止上网的占1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中生上网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大势所趋。家长和教师有义务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网络能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
二、网络对学习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拓宽知识渠道。网络的恰当应用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07年我校毕业生小梁,当年参加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被英语专业提前录取。她在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时谈到,从高一开始,每天利用一小时上网听英语广播和进行网上英语对话练习,提高了听说能力,掌握了英语发音技巧,增强了自信心,也增长了不少异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利用网络英语对话、收发电子邮件、听英文歌曲等,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英语水平。
2.便于自主学习。网络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没有固定的教师,没有统一的课本,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计算机水平,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便于相互交流。网络的互动性有利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把课上使用的课件发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学生能在电脑上反复观摩和训练。教师将教育教学体会发表在个人博客中,便于家长、学生的交流学习,学生可通过聊天室与教师、同学交流学习方法,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4.了解高考信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复习指导和高考动态,复习中就可以在教师辅导之外博采众长。这几年的高考,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都会出台许多新的措施,如高校自主招生的信息等。学生也可以在网上事先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5.减轻学习压力。高中生面对高考,学习压力很大,需要一个放松心情,调节压力的平台。业余时间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等,只要控制得当,对学习是有利的。
(二)消极影响
1.上网时间难以控制,占用学习时间。不少学生反映,上网浏览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跟着网络走,信马由缰,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个别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甚至通宵达旦,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学生开始也想查资料扩大知识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是一打开电脑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想看一些有趣的网页,稀里糊涂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2.迷恋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影响身心健康。网络游戏的互动性、趣味性、虚拟性和刺激性,对涉世不深的高中生有很大的诱惑性。有的学生沉溺网络寻求刺激,上课精神萎靡不振,荒废了学业。甚至有的交网友不慎,上当受骗。
3.不良信息易使学生受到诱惑和毒害。学生上网,家长最担心的是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的生产地。庞杂的信息资源既有可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也有可能造成学生思想和认知上的迷茫。特别是网上的色情、淫秽信息对正处于性心理萌动的中学生充满诱惑力。有的学生甚至沉溺色情暴力,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趋利避害
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吸引力和渗透性,它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时代,面对这把双刃剑,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使学生既增长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又促进学业发展,正是摆在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1.净化网络环境,整治低俗之风。网络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以来,中央七部委联合发起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活动,关闭了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关闭淫秽、色情博客,公开曝光不法网站,查处了多家违规的网络技术服务商。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网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都普遍认为,网上的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比以前少了。我们认为这项活动应坚持下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让学生享受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2.学校要建立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网站。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学校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使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教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一些复杂或精密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放在学习网站上提供学生反复观摩体会,各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网站征集学生解答等。
3.强化高中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教育学生认真践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坚持自我约束,树立对待网络的正确意识。具体地说,就是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在明确上网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有效地上网;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获取、运用有益的信息;较好地利用网络调控身心、休闲娱乐、辅助学习等。
4.家长要关注和指导孩子使用网络。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有71.4%的学生在家上网,一些家长对孩子上网听之任之,不注意采取必要而且有效的保护手段。不少双职工家庭,由于父母双方都上班,对孩子上网难以控制。现在,独生子女往往独居一室,建议不要把电脑放在孩子的卧室内。家长应具备网络知识,指导孩子正确上网,事先把网络世界存在的危害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有效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与所看内容。
5.要进行积极的疏导。网络以其无可替代的功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对思想特别活跃的中学生,不让他们接触网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疏导,树立高尚的情操。要想除掉田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要想让中学生具有抵抗低俗的免疫力,就要用积极的知识内容武装他们的头脑。
总之,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完全依靠书本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应该是开放的网络文化。我们在赞叹网络文化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对于这些负面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既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指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⒈ 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篇4
亲爱的同学:
您将参与的是一项关于网络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所以您提供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网络文化利与弊及对中学生的影响。
性别:年级:
1.你觉得网络文化会影响学习吗?
A.会B.不知道C.不会·
2.你经常上网吗?
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不
3.你觉的网络文化对你的日常生活有帮助吗?
A.有B.无C.不知道
4.你上网做什么?(多选)
A.查资料B.聊天C.看电视、电影
D.玩游戏E.其它
5.你觉得网络文化会取代主流文化吗?
A.会B.不会C.不了解
6.你了解网络文化吗?
A.了解B.不了解C.了解一点
7.你对网络中的新词新语感兴趣吗?
A.不感兴趣B.感兴趣C.无所谓
8.你认为网络中的新词新语是怎样的?
A.有利无害B.有害无利C.有利又有害
9.谈谈你对网络文化的看法?
10.从网络文化中你学到了什么?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5
【摘要】:近年来网络游戏发展迅速,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结合“针对网络游戏对我校大学生影响”这一调查报告的结果,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整体来说弊大于利。虽然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得以娱乐身心,但是同时网络游戏也是一种慢性杀手,它悄无声息地剥夺我们的时间,使我们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正常的社会交际生活。本文就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意义及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辩证的分析,并就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游戏行为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网络游戏
大学生
影响
策略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被高新科技所包围了,不少同学都带有笔记本,因此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对电脑游戏都有了一定的兴趣。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了,面对平时紧张的学业,不少大学生只能利用玩电脑游戏来进行适当的放松。当前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充斥着网络,这些大型网络游戏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精美的画面,有吸引力的剧情无不吸引着学生玩家的参与。当然现在的一些精良的游戏中也有着不少的益智成分,这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好处。网络游戏有其有利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弊端。一些意志力不坚强的同学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对网络游戏形成依赖,深深沉迷在过关打怪的快感之中,而且越是痴迷,也将会陷得越深,最终不可自拔。玩网络游戏成瘾后,深深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就像沉迷于毒品一般,离不开网络游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会使得人更加萎靡不振。
本课题研究性学习,旨在弄清网络游戏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通过提出一些意见策略来加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利用网络游戏,而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学生每天上网情况及目的
1、学生每天的上网情况及目的是本次调查关注的内容之一,只有弄清楚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才能真正搞清楚学生对网络的依恋程度,是否是重度沉迷于网络,只有每天上网时间长的同学,才有可能长时间玩网络游戏。通过我们对调查报告分析显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2-4小时的学生最多,达55%,1小时以下的学生有10%,每天上网在1-2个小时的学生有15%,而每天上网在4-8小时的同学则占20%。
详见下表:20%10%15%1小时以下1-2小时2-4小时4-8小时55%
2、同时学生每天上网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有些同学上网是为了查资料,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有些同学上网是为了看电影来放松自己;有些同学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看新闻聊天拓展交际;有些同学上网则是为了玩网络游戏。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0%的同学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查资料,45%的同学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看新闻聊天拓展交际,25%的同学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20%的同学上网时为了看电视、电影、各类视频等。具体图标如下:
上网目的看电影, 20%查资料, 10%查资料聊天网游看电影网游, 25%聊天, 45%
通过调查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同学主要是聊天、玩游戏等,而学生利用网络查资料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二)学生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及去网吧打游戏的频率
1、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有限,父母每月给的的生活费基本上固定在那里,如果用这个钱去玩了游戏,那么在别的地方的花销相应就会减少。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80%的同学在网络游戏上面没有花费,15%的同学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低于100元,4%的同学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在100-500元,还有1%的学生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在500元以上。
具体图标如下: 500元以上, 1%100-500元, 4%100元以下, 15%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没有100元以下100-500元500元以上没有, 80%
通过图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很多学生在网络游戏上是没有什么花费的,这些同学基本上也就是借助网络游戏进行娱乐休闲,而那些在网络游戏上有较多经济投入的同学就要提防对网络游戏成瘾了,投入越多,越容易深陷其中。
2、曾经网吧是玩网络游戏的最主要的场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同学都自备有笔记本电脑,学生在学校里面上网很方便,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那种在网吧玩游戏的氛围依然去网吧打游戏,大部分同学现在只在家里或者在宿舍。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90%的学生上大学以后从不去网吧包夜打游戏,7%的学生一个月去网吧刷夜上网一次到两次。2%的学生一星期去网吧刷夜上网一次,1%的学生一星期去网吧刷夜上网2-3次。具体图表如下: 1%2%7%从不一月一次每周一次一周两三次90%
去网吧刷夜上网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去网吧刷夜上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刷一次夜第二天白天需要一天的的时间来进行缓解。其次去网吧刷夜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三)玩网络游戏对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交际的影响
1、玩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我们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6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与学习有冲突,25%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有时影响学习,1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虽然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小,只有5%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与学习相得益彰。
具体图表如下:
一月有点影响影响小相得益彰
2、网络游戏对我们的社会交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天一共只有24个小时,你做了这种事情,那么你做其它事情的时间就会减少。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玩了网络游戏以后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少了。
四、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娱乐身心、丰富业余生活。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以学习为主,学习任务繁重。大学的住校生活与原来的高中生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独立打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还要处理大学里的各种人际关系,因此生活中会有许多烦恼。网络游戏可以给大学生活增添色彩,给大学生们带来开心的时刻,让学生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2、调整心理状态
大学生因为学习的紧张、过度的劳累,会呈现出昏昏沉沉、反应变慢、动作迟缓的状态,或因学习的无聊、生活的迷惘,呈现出懒散、消沉的状态。但当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世界后,他们就被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深深吸引。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感涌现,从消极、睡眠式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切换到注意、觉醒、兴奋状态,通过网络游戏可以使大学生的心里状态得到有效的调整。
(二)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在给大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沉迷于其中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网络游戏有着悦耳的音乐旋律、生动的剧情场面、扣人心弦的过关升级。一步接一步,一关接一关,让众多游戏者欲罢而不能。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会感受到现实世界所体会不到的快感。
⑴
不利于身体健康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发生某些疾病。第一,由于玩网络游戏时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长时间玩者就会感到疲劳异常,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第二,由于玩游戏时眼球及调节视焦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会导致眼睛疲劳,使人感到事物昏花、眼干、眼涩、眼胀,严重的会导致角膜炎和暂时性失明;第三,过度沉溺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反应能力变差。大学生一旦沉迷其中,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
⑵
易产生自闭倾向
沉迷网络游戏容易产生自闭倾向。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很少与他人沟通,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患“网络游戏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不愿与人交往,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而产生自闭倾向。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近年来因为游戏中的小争执引发现实冲突的案例已经发生多起。
⑶
引发大学生犯罪
网络游戏成瘾引发大学生犯罪。其一,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大学生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高校中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 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其二,由于上网费用昂贵,每月少则100 -20 0元,多则500元以上。收入低微的学生为了筹得这笔额外的消费资金甚至引发偷盗等犯罪问题。(4)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荒废学业
更多的业余时间去玩了网络游戏,甚至是正常的学习时间都逃课去玩游戏了,每天不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下滑。学生在大学未达到其学习的目的,荒废了学业。
五、关于解决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一些策略
(一)通过调查发现,并结合周边学习氛围现状,我校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并不是很强,只有部分学生经常玩网络游戏,甚至逃课去打游戏,这些学生学习大多不好,时有挂科现象发生,这些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也是萎靡不振的。
(二)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游戏的吸引力,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就是主要矛盾。不论网络游戏多么精美,多么有吸引力,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意志力,都不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网络游戏的吸引力: ⑴
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互动性 ⑵
提供了不断超越极限的平台
⑶
拓展提高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大学生自身的原因:(1)自我控制能力缺乏(2)压抑和孤独感的驱使。(3)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策略
1、大学生自身:
(1)丰富自己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娱乐活动,多与他人接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勇于抛弃传统认知 抛弃传统认知,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
2、学校方面:
(1)规范宿舍网络行为
规范宿舍管理和宿舍上网行为是比较有效的控制网络成瘾的办法。我们的调查发现我校不少大学生上网的地点是在宿舍,如果宿舍有良好的学习、生活风气,那么这个宿舍中的每个学生都会受氛围的熏陶而积极向上。
(2)努力创造条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做一些有益的事,多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大学生广泛健康的兴趣,多方面的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3、家庭方面:
家长应多与大学生进行沟通,虽然大学生都已经身满十八周岁,是成年人了,但是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容易受不好风气侵袭,家长应做好引导,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近况。
4、社会方面:
(1)对网络游戏公司进行管理,限制单人单一账号每天在线时间。不论是什么人,每天将绝大多数时间放在网络游戏上总是弊大于利的。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班开展了一项关于网络的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参加者:黄亭亭等
社会实践主题: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 社会实践时间: 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20 社会实践地点: 山东英才学院
社会实践目的:引导我校学生正确面对上网这件事
青少年上网的利于弊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三)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全球化高速传递,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各方面的观念将大量充斥其间,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也将被大量渲染,其中不少是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乃至黄色淫秽的东西,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
(二)网络的发展加大了青少年选择信息的难度。
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对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各种宣传、竞选、结社、集会甚至抗议、请愿都可以上网。在这种背景下,就难以对青少年进行信息选择指导,青少年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不知所措。
(三)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青少年也造成冲击。
由于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青少年与其他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
三、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增加吸引力就是要加强服务力度,可以通过各种有利载体和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真正占领青少年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
(二)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争朝夕地做好工作。
四、总结
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电子商务三班黄亭亭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7
一、网络流行语及其来源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进行网络交流时, 为简洁、恰当地表达情感对现行的普通用语进行改造、创新并传播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其来源也不同。
(一) 谐音或方言
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而我国各地区的方言土语丰富多彩, 不同语言地区的人在进行网络交流时, 必然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从而形成一些网络流行语, 例如“卤煮”即在论坛中发帖的“楼主”的谐音, “3Q”则是“thankyou”的谐音缩写;而“虾米”则是闽南语中“什么”的意思。
(二) 热点事件
一个热点事件经过网络曝光、发酵, 最后经过网民的总结, 创作出一些网络流行语, 以表达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态度, 例如“我爸是李刚!”则是网民对社会中一些专横、野蛮的“富二代”的讽刺与抨击;而“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则表达了民众希望从狭隘、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去欣赏广阔世界的一种愿望。
(三) 流行文化
这些网络语言通常从一股文化热潮, 如影视、书籍中衍生出来, 用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2008 年电视剧《士兵突击》风靡全国, 其中的“不抛弃, 不放弃”就成了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调查设计及样本收集
(一) 调查问题设计
为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问题设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以及网络的用途, 自身对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及使用频率, 大学生对社会上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等方面。
据调查, 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力量, 而这股年轻的力量在网络语言创造、使用与传播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 甚至滥用网络流行语又持有什么态度?为弄清这些问题, 调查人员所设计的调查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其一, 基本信息类, 该类问题通过对大学生院校、性别、专业、年级等问题的设计, 使调查人员了解样本的知识结构和性别类型等基本信息;其二, 问题导入类, 这类问题通过对学生上网时间, 网络用途, 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环境以及使用频率的调查, 了解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语言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进而引导学生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三, 态度类, 这类问题不仅包括大学生本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还包括其周围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以及大学生对于全社会都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所持有的态度。
(二)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样本采集时间为2016 年4 月18 日;样本容量为100 人, 样本院校分布为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这四所高校。
在调查前, 调查人员在食堂、自习室、图书馆、教学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样本收集。调查结束后, 调查人员及时收回问卷, 并查看问卷数量, 以保证样本容量的完整性, 通过检查, 对样本中问题回答不完整的问卷予以剔除, 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问卷样本描述
调查发现, 受访的100 名大学生中, 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数最多, 占总数的63%, 而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师范学院所占比重居中, 分别为18% 和16%, 徐州医学院所占比重最小为3%。受访者的性别比例比较均衡, 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52%, 而女生则占48%。受访人数的年级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人数最多的为大四学生, 占总人数的41%, 最少的为大一学生, 占总人数的11%, 而比例居中的则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其比重分别是21% 和27%。为了统计方便, 调查人员将各类专业进行整合分组, 按文理专业分为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三组, 而这三组中文史类的学生比重最大, 占总人数的70%, 理工类和艺术类比重偏低, 分别为26% 和4%。
调查人员通过对基础类问题的分析发现, 这四所高校的大学生, 有一半以上受访者的上网时间集中在1-3小时, 当然将上网时间延长至3-10 小时的也大有人在, 其占总数34% 的比例也不容忽视, 而处于两个极端, 即上网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和10 小时以上的人数则很少, 这一方面说明,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大学生能够正确安排上网时间, 但是仍有一些人的自律性较差, 让网络过多地占用了学习和生活时间。
(二) 问题统计分析
1. 大学生上网目的分析
对于上网的目的, 调查人员将题目的选择范围拓宽, 选项分别是学习、办公、游戏、社交、休闲、其他, 而且每人至多可选两项。调查者通过对此题数据 (如图1) 的收集发现, 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中学习和休闲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73% 和75%, 其次为社交和游戏分别为55% 和39%, 而基于本次调查的样本多属于在校大学生, 参加工作的人数较少, 因此其利用网络办公的人数比例则比较低。这一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出, 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 而且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 并合理分配网络用途的。
2.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分析
调查人员通过设置“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吗? (1) 从未 (2) 很少使用 (3) 经常使用 (4) 频繁使用”这一必答题来了解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经统计 (如图2) , 受访者中选择“经常使用”的人数占总样本数的53%, 而“很少使用”的人数比例也比较大, 占43%, 而“从未使用”和“频繁使用”这两个极端的选项的比重则很低, 从这一数据不难发现, 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 只是使用的频率有所差异, 同时调查者还发现, 那些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学生, 其多数是在口语中和网络交流中使用, 正规的书面表达中则很少使用, 这也说明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性, 并能够选择恰当的语言环境进行使用, 而不是一味滥用。
3. 大学生所处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环境分析
人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行为的影响非常大, 调查人员通过设置“您通常会与哪些人用网络流行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等问题, 来了解大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 调查发现, 由于大学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其周围多是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同学、朋友或者网友等, 而一些大学生为了方便与同龄人对话沟通, 必然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一些网络流行语, 例如, 数据显示大学生与同学和朋友交流时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最多 (如图3) , 而这一数据也与之前的“网络流行语多用于日常口语中”的调查结果相呼应。
4. 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分析
调查人员为了分析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共设计了三种问题, 其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学术研究中、媒体中和商业广告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经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在学术研究中使用网路流行语的态度比较谨慎, 有35% 的调查者持反对态度, 当然也有接近一半的调查者态度持中, 只有21% 的调查者表示支持;大学生对于媒体报端上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就比较明确了, 有57% 的学生表示会“被标题吸引而继续看具体内容”,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媒体应该保持思想上的自主性和严肃性, 不能随波逐流;而大学生对于商业广告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就比较宽容了, 有58% 的同学对这一做法表示支持, 认为其很有创意, 能够吸引人。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 甚至是喜闻乐见的, 这符合大学生求新, 求变的心理特征。
四、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意识形态层面发生的变化, 其存在与发展自然具有合理的一面, 例如它推动了网络环境的公平化, 使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 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它舒缓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众的心理压力等等。但是我们在看到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要时刻警惕其为社会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学校、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 并针对其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预防和管理。例如, 社会通过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学校应该利用讲座、论坛、课程设置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教育, 对于一些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要予以屏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汉语, 为学生树立榜样, 切不可为了拉近师生距离, 盲目地使用网络用语, 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对徐州四所高校100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比较积极, 且能够合理地运用网络语言,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滥用网络流行语, 或传播一些低俗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法规, 但是学校、教师应该自觉地担负起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责任, 以保持汉语言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道阳, 徐广林.当代大学生网络流行语心理认同的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 2014, (02) :89-91.
[2]吴喜涛.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51-53.
[3]周莹萍, 陈泽虹.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与对策[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6) :90-94.
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篇8
【摘要】目的:探讨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关系和影响,既对帮助中学生防治网络成瘾具有现实意义,又为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广州市27 间普通中学的3059 名中学生,采用中小学班级环境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竞争”、“同学关系”、“秩序纪律”四个方面分别与“网络成瘾”等呈极其显著负相关(p<0.001);“学业负担”与“网络成瘾”正相关(p<0.001)。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回归模型经F 检验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p<0.001),说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其中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秩序纪律”次之。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班级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63-02
班级环境作为中学生发展的微系统,中学生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与微系统中的同伴交流、学习、成长,班级氛围不可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李效云,1997)。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一词最早由美国伊万·戈德堡提出,用来描述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网络进行游戏、信息收集、聊天等活动,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的一种现象(赵腾,李丹,2014)。目前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林绚晖,2001; 王冲,2004; 林绚晖&阎巩固,2001;张潮&于宗富,2003; 孙荣山,马先明,2013)。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影响、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等,鲜见关于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探讨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也为改善班级管理方法和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广州市27 所普通中学作为调查学校。分别在选择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共12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统一收回,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的方式收集资料。
1.2.1中小学班级环境问卷 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量表测量班级环境(江光荣,2004),问卷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5个维度,共38个项目。问卷为学生报告的5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0~4分,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CronbachsA系数在0.71到0.91之间。
1.2.2 网络成瘾问卷。参照美国匹兹堡大学 Kimberly Young 编制的用于筛选上网者是否成瘾、成瘾程度及网络对生活的影响领域的问卷。网络成瘾量表编制20道题目, 每个问题按上网频率分五个水平,1—基本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根据 Young 的原义并参考国内对此标准的解释,本调查对网络成瘾的界定:问卷调查中总分在20-49 称为正常的网络使用者,2总分在50-79 分的为轻度上网成瘾者,80分及以上为重度网瘾者。
1.2.3抽样方法
问卷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由培训的心理学专业老师担任主试。2粉问卷一次完成,所有问卷的施测在7周内完成。
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在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及花都区等地区随机抽取 27 所普通中学,又在各校内随机抽取约120 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当场回收全部问卷。共发放问卷3200 份,回收问卷3059 份。经过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045 份。
1.3分析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 for Windows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分析
本文借鉴江光荣教授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以Moos 的环境结构模型为依据的研究结果。班级环境问卷总分及班级环境各因素总分的含义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的含义不同。网络成瘾问卷总分越高说明被测者对网络越沉迷,其中20-49 分,表明用户是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有时可能会在网上花较长的时间冲浪,但能控制对网络的使用;50-79 分,由于因特网的存在,用户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当认真考虑他们对生活的全部影响;80-100 分,因特网的使用正在给用户的生活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去解决。
班级环境量表的项目总分数越高表示班级环境越好。“师生关系”的项目总分越高表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威信越高,反之越低;“竞争”项目总分越高表示班级中同学之间以学习为中心的竞争越强,反之越弱;“秩序纪律”得分越高说明班级纪律严明有序,同学自觉自愿遵守班级的规定,反之越差;“同学关系”分数越高表示同学之间感情越亲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反之冷漠;“学业负担”总分越高表示学生的功课压力越大,反之越小。计算问卷各因素的项目总分,再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法,对“网络成瘾”与班级环境及班级环境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网络成瘾”分别与“师生关系”、“竞争”、“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等班级环境各因素呈极其显著负相关,而与“学业负担”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并且“网络成瘾”与“班级环境”各因素呈极其显著负相关。
表2班级环境各因素预测网络成瘾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由表2可知,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回归模型经F 检验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p<0.001),说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五个预测变量(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学习负担、师生关系)预测效标变量(网络成瘾)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五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440,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0.193,即表中五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网络诚意 19.3%的变异量。 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5.0%,其余依次为“秩序纪律”、“竞争”层面,其解释量分别为 2.8%和 1.3%,这三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到19.0%。
3.讨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十分严峻的现象,严重地危害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肖汉仕,2007)。班级环境是学生的最直接的环境,班级社会气氛具有约束力,影响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本研究显示,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竞争”、“秩序纪律”4个方面分别与“网络成瘾”等呈极其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班级环境中这4个方面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这表明在班集体中较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较低的“网络成瘾”,班级中成员之间关系良好,就会使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满足感,自然也就无需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满足社交需求。
另外,对教师威信的研究表明: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志服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威信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学生尊重、爱戴、信赖教师;教师对班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能够毫不犹豫地勉强地接受(刘万伦,沃建中,2005)。竞争是激励中学生奋发向上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中学生在竞争的氛围里不断去积极进取,网络成瘾的情况也会非常少。“秩序纪律”也能有效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在秩序和纪律差的班级环境中,由于中学生没有外在力量去很好地约束自己,就容易导致他们总是想好好学而又因环境的影响学不好,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一旦接触到网络就极易上瘾。
据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者认为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秩序纪律”次之。因此要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首先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中学生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一个主体,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刘万伦等(2005)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品行、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例如,教师自身的修养、学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人格特征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喜爱的教师理想人格是:符合教师角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自觉意识和原创能力,及其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独立的、稳定的、整体完善的人格(吴光勇,黄希庭,2003)。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相关素质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人。这样就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打造一个坚实基础。其次,努力构建宽容、互敬互爱、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环境和班级制度,加强班级的纪律规范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班级纪律秩序。严格要求学生,加强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的学习和校园文化、文娱活动中来。创设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在班级环境建设时可以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德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参加升国旗活动等,智育活动如智力竞赛、参观科技展览等,心理教育活动如团体咨询等,美育体育活动如参加竞技体育运动、参加各类鉴赏活动等和劳动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打扫等。
综上所述,对待中学生学生的网瘾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封堵方式使他们与网络隔离,各层教育者尤其班级管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模式了解并尊重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上述方面加强建设能有效的防止中学生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李效云. 智力的生理测量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 1997,(2):419-232
[2]江光荣.《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研究》[M].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21
[3]江光荣. 中小学班级环境: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4,27(4): 839-843
[4]林绚晖, 阎巩固.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281-283
[5]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87-90
[6]王冲. 网瘾症的基本问题分析[J]. 教育科学,2004,(2):3
[7]孙荣山,马先明.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23-125
[8]吴家刚,林国祯,林琳.广州市中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8):816 -818
[9]吴光勇,黄希庭.当代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9
[10]肖汉仕,苏林雁,高雪屏,等.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49-151
[11]张潮,于宗富. 网络成瘾——一种新的心理障碍[J]. 中国学校心理卫生,2003,(5)57
[12]赵腾,李丹.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 年第 7 期,34-39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9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使用的增加在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信息和内容等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调查报告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考察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家庭教育和引导子女上网行为、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Ⅰ.调查介绍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截至2009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其中,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同比增长16.8%。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信息使用的增加,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他们很可能会受到网络渠道中不良信息和内容的负面影响。如何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使其更加自主地使用网络、用好网络,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次社会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纸质和网络资源收集统计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来考察当前网络发展状况,当前青少年上网行为,以及网络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业界制定发展战略等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够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二.报告术语界定
1.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2.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 25周岁以下的网民。3.手机网民:指半年内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3.未成年网民: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网民。
4.调查范围:指问卷调查范围,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样本为山东省济南市、辽宁省沈阳市、陕西省西安市三地的部分中小学和高校。
5.调查数据截止日期: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8月15日,其他途径获得的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10年1月1日。
三、调查方法与途径
1.发放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辽宁省沈阳市、陕西省西安市三地的部分中小学和高校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3份,有效问卷271份。
2.走访调查。以对话的形式走访问卷调查范围内的部分学校教师,网吧管理者,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征询相关人员对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看法与意见。
3.查阅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CNKI电子资源、互联网开放资源等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
Ⅱ.数据分析
一、青少年网民规模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随着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
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同比增长16.8%,低于全国28.9%的网民增幅。这主要与30岁以上网民增速加快,网民年龄进一步成熟化有关。同时,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小幅下滑,目前占网民总体的50.7%,为近三年新低,但青少年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
2007-2009青少年网民规模及占比(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二、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1、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分布
填写问卷的青少年网民中,男女比例为53.6:46.4,男性青少年网民多于女性青少年网民。这主要与低龄群体男性人口占比更高有关。随着更多的低龄人口进入网民群体,男性青少年网民群体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大。
2、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看,94.3%的中国青少年网民在12岁及以上,19-24岁之间的网民最集中,占到50%。
3、在学状态分布
中国青少年网民中,非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在受访青少年人群中占43.8%;中学生网民占38.4%;大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占比10.8%和7%。
4、地区分布①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城乡比为67.5:32.5,同期全国网民城乡比为72.2:27.8,青少年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高出整体网民4.7个百分点,城乡差异小于整体网民。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小幅波动,占比降低2个百分点。城市青少年网民规模年增幅20.3%,而同期农村青少年网民仅增加了10%。
① 此处资料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的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三、青少年群体上网行为特征
1、第一次上网的年龄
问卷调查返回的数据表明,13—16岁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比例占到几乎一半(47.5%)。16—18岁开始接触网络的占40.5%,18—24岁才接触网络的占12%。本次调查报告重点分析了13—1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下图为受访者第一次上网在13—16岁的年龄曲线。
青少年学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20%16%12.4%12%7.5%8%4.2%3.7%4.4%4%0%<8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13岁14岁15岁16岁17岁>17岁10.8%12.5%11.9%8.6%5.9%11.1%7.1%
2、上网地点
,2007.06随着互联网络的接入普及,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可以上网。通过问卷调查,近7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家里上网,45%的受访者经常在学校上网,3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到网吧 上网。①
3、上网终端
3G网络的覆盖使得计算机不再是大众易接触到的唯一上网终端设备,手机上网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青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09年,有74%的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而同期全国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为60.8%。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有85.7%的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中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69.3%,小学生网民为36.6%。
4、上网时长
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6.5个小时,其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22个小时;中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2个小时;小学生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6个小时。
5、上网目的与内容
在上网主要目的和各类网络功能使用频率上,受访者中选择信息获取的占72%,选择交流沟通的占77%,选择网络娱乐的占78%,选择商务交易的占22%。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网络娱乐>沟通工具>信息获取>商务交易。其中,近77.2%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4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14.5%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近55%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
① 考虑到受访者上网地点的不固定性,关于上网地点的调查问卷题目选项设计为多项选择,故此处数据分析各百分率之和大于100。
Ⅲ、研究结论
一、网络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并强烈地吸引青少年,毫无疑问是有它积极的因素在里面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获取信息,帮助青少年求知或学习。
近年来,我国已有近万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诸多的网上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此外,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一些网站提供学习资料的免费下载,为青少年的解难答惑和知识拓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乐于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教育,获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的存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求知、学习的最佳途径。
2.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促进青少年网民个性的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向所有网络用户永远开放的自由空间,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囊括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这种信息多元化的特征,能够激发青少年网民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有利于青少年网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所包容的信息虽然多,但却缺乏导向性。面对种种不同的信息,青少年必须进行思考,从中筛选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有用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多种信息的不同价值趋向可以有效地开拓青少年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和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3.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青少年交往的空间。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难免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存在人格分裂的现象。网络的存在与发展为青少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处于“网络社会”之中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结识朋友,在虚拟世界里感受交往的自由乐趣,一方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抑与孤单情绪,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既可以通过与认识的同龄人的沟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往和友谊,又可以认识新朋友,给青少年带来新的交往经历,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上交流方便而轻松,即便是内向的青少年也乐于参与其中,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消极影响
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就日趋凸现出来。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的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不良手机网页,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高使用率等因素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各方面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的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色情内容诱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或动机等等。总体来说,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中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巨大冲突,可能对阻碍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由于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未定型时期,所以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或冲突,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由于在国际传播中,传播的信息服务于本国或本区域的政治、经济利益,特别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论主义者坚持“冷战”的旧论调,在藏独、台独等问题上的严重歪曲事实,这样必然形成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样一来,我国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要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往往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青少年正确价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价值观的冲突和迷失。同时,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未经筛选和净化的网络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和威胁。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14.5%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由于青少年自身的身心限制,他们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面对各种伤害又不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在利用网络实施侵害的这类犯罪行为中,青少年永远是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危害的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的泛滥。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去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3.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使青少年丧失关爱品格,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网络交往就是人、机对话,通过网络可以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与另一个不 知身份、职业、性别的人安全地进行思想、心灵上的交流。这种交往激发着彼此间的神秘感,相对而言,人们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虚拟的网上交往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因为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网络交往中去,从而导致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往往不是积极地去调节、解决,而是选择放弃,转而沉酒于网络交往中,希望在网络中去寻求安慰。以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消极地对待现实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恋,染上“网络成瘾症”,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问卷调查中近55%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就是例证。
4.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近77.2%的受访者表示玩过网络游戏或正在玩网络游戏。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我国22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网络游戏在中小学生的应用中排列第三位,玩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上网的重要内容,网络游戏成瘾或沉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不良网吧缺乏有效监管,更让这个问题雪上加霜。
网络游戏首先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晨说:“过度沉溺于游戏会造成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肉体伤害。“”玩网络游戏还会使玩者对现实世界反应迟钝,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孤僻;沉溺者即便清楚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无力对自己加以规范,无法有效地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成瘾后玩家会渐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离开游戏后玩家会出现戒断症状,产生严重的空虚感或失落感,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 这种网络“成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对于青少年而言,仍然 处于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学好基础知识仍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成瘾”者会在网络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学习障碍。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
5.网络的色情、暴力等内容极易诱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庞杂,加之青少年掌握新知识的好胜心及自律性差等因素,使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2年为6600起,2008年为18900余起。这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传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网络违法信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财产权等权利;非法破坏或者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基于网络的诱因实施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奸、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建议与对策
在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有效地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朝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青少年期跨越了主要的学龄期和工作初期,经历了由父母监管、学校教育到自我管理、社会监督的转变。青少年内部不同群体心理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其网络使用特点也各异。因此,对不同群体的网民应该区分对待。对于已经成年或工作的青少年网民,应该正确理解和引导其网络使用行为,尊重其网络使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网民而言,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监督。
(一)加强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在正确价值观下使用网络
首先,由于处于求学和成长的关键期,加之缺乏完全的鉴别和判断能力,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信息选择和使用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最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辨别善恶美丑能力的教育,帮助其正确处理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过滤和吸取问题。其二,在信息爆炸增长和高速流动的今天,青少年上网群体使用互联网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选择,更是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的必备工具。因此应该鼓励青少年的正确上网行为,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典范,发挥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全知识,发展技能的作用。其三,应该大力开发和使用帮助青少年健康上网的软件和产品,协助学校和家长对还没有完全自我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进行上网指导。
(二)三管齐下,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作为青少年的启蒙老师和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采取积极措施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随着家庭电脑拥有量的提升,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在家里使用互联网,因此家长在子女的上网行为的管理中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而封闭青少年探索网络世界的脚步;另一方面,也不能任其使用而不加限制。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和合理管理子女的上网行为。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加强正确的网络理念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为学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对于青少年网民的教育学校具有不容置疑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可以把“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内容中, 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对青少年进行“网风”“网德”教育及网络法纪教育的新内容,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内容,培养起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利弊的能力。培养有网络责任的人。另一 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现实与虚拟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将“网上”与“网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要配备微机室和宽带接入,丰富学校上网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如果学校的网络资源不能及时满足成长中的学生的信息需求,就会将其排挤到网吧,尤其是“黑网吧”等不具备安全上网环境的上网场所,加重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3.发挥社会在监督和净化网络环境中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尽快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对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当事人进行惩罚,对青少年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治。我国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新《刑法》中,对侵害计算机系统的犯罪行为也进行了专门规定。然而,这些法规和规定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在预防和制止网络犯罪方面明显滞后,亟需相关法律出台。其次,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注意通过政策和网络技术着重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过滤不良信息。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经营单位要加强网上管理,发现网吧在网上有违法活动立即采取技术措施断开网上连接,并对网吧提出警告。要严禁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开设网吧,不得经营电脑赌博游戏,不得将网吧出租或转让他人经营等,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互联网产品及内容的分层分类管理
首先,网络文化由于其来源于民间,更具有草根性,借助网络信息的平台流传更快更广。但是未经过滤的网络文化也含有很多不利于青少年的成分,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和自身探索的阶段,强烈的好奇心也导致青少年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追逐。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更健全的文化意识,应该在加大内容建设力度,满足气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提升网络文化的道德情操水平,增进网络文化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发展的作用。其二,为了保护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发展,应该加强对网络产品的审核和分级。限制青少年特 别是未成年人使用带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取缔带有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内容,关闭带有色情信息的网站。其三,由于手机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难度在加大,需要强化对手机接入的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应该从源头上防止青少年使用手机浏览信息下载色情信息,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开发适宜青少年群体使用的手机网络应用类型,利用手机网络信息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附录: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
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该问卷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希望您能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认真地完成好这份调查问卷。多谢您的配合!
………………………………………………………………………………………………………………………
1、年龄(请填写):
2、性别:()
A 男
B 女
3、你所处的阶段?()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E 成年人
4、你初次上网的年龄?()
A 8-12岁
B 12-16岁
C 16-18岁
D 18岁以后
5、请问目前你家中的有电脑并且能上网吗?()A 有
B 没电脑
C 其他
6、促使你上网的原因是什么?()
A 好奇
B 追赶时髦
C 学习需要
D 家人或同学影响
E 其他
7、你经常在哪里上网?(多选)()
A 在家
B 网吧
C 学校
D 到同学或亲戚朋友家
E 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
8、你通常利用什么时间上网?()A 每天
B 周末
C 假期
D不定时
9、你认为你的父母或师长对网络了解吗?()A 了解
B 一点点
C 一点也不懂
10、你的父母或师长对你上网持何态度?()
A 禁止上网
B 假期可以上,开学后不能上网 C 课余可以适量上网
D 任其自然
E 无条件支持上网
11、如果他们反对你上网,理由主要是什么?()
其他
FA 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B 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C 错交不好的网友
D 增加了开支
12、家长或学校有没有对你上网进行具体指导?()A 有
B 很少
C 没有
13、你是否曾接触过网络上的非法或传播不良信息的站点?()A 曾经误入
B 有时会看
C 从未接触
14、你上网的目的?(多选)
()
A 查找学习资料
B 玩游戏
C 聊天交友
D 阅读新闻
E 收发电子邮件
F 音乐,娱乐
G 网上购物
H 其他
15、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选)()A 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B 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C 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D 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
E 沉溺于网上娱乐,无心向学
16、有些学生因上网而使学业退步。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多选)(A 学校、家长和社会没有对青少年上网进行足够的引导,没有做到趋利避害 B 家长、学校的压制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和厌学情绪 C 网络中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D 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把握不当
17、你通常一个星期上网几次?()
A 1次
B 3次左右
C 6次左右
D 每天都上
18、每次上网的时间是多少?())A 1小时以内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6小时
E 6小时以上
19、你是否使用手机上网?()A 经常
B 偶尔
C 没用过
20、你最经常玩的游戏是什么?()
A 网络游戏
B 单机版游戏
C 电脑附带的小游戏
D 其他 21你对上网的迷恋程度?()
A 不迷恋
B 一般
C 迷恋
D 很迷恋
22、你周围的同龄人是否有沉迷网络的(甚至“成瘾”)?()A 有,很多
B 有,很少
C 没有
D不清楚
23、如果上网吧,大约一个月花费多少钱?()A 10元以下
B 10-20元
C 20-50元
D 50元以上
24、上网的费用是怎样来的?()
A 零花钱
B 卖废品
C 节省的饭费
D 向他人借
25、上网是否对学习有影响?()
A 没有
B 有影响,但是不大
C 影响比较大
26、是否因上网有逃课经历(任何课程)?()A 是
B否
27、你认为网络的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是否有关?()A 是
B 不是
C 不清楚
28、你有很熟悉的网友吗?()A 有
B 没有
29、是否与网友见过面?()
A 经常见面
B 偶尔见面
C 从不见面
E 其他
30、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不适么? A 会
B可能会
C不会
D不确定
31、你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是:(多选题)()
A 社会科学
B 教育
C 情感交流
D 文学艺术
E 游戏攻略
F 聊天
32、你是否曾因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 A有
B没有
33、你周围的朋友是否有曾因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 A 有
B 没有
C 不清楚
34、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A 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 B 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 C 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
35、你对互联网上的信息看法是:()
A 内容丰富、健康
B 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
C 健康的多一些,有害的少一些
D 有害的多,有益的少
36、你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意见?(可书写在问卷背面)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07-25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08-23
网络新生事物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05-30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09-19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08-29
网络对翻译的影响09-12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