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共9篇)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篇1
步入大学以来,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考研,就业,人际关系等…… 从高中到大学,很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我们要学会独立,学会有组织,有纪律。对于很多事情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改观。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作为网络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它时刻陪伴着我们。学习,娱乐,很多最前卫的更新颖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传递给我们。下面是我对于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研,有一下的几个方面。
一、有多少大学生在上网
调查显示,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XX%。其中,上网时间在1-2小时与2-4小时的大学生,比例都在XX%左右。大学生上网方式以电脑为主,手机上网也较为普遍。随处可见,不论在寝室,还是在课间,很多人习惯把手机放在手里,有的是看新闻,有的是玩qq,对于网络没有人感觉陌生。而且网络更让我们感到方便的是有问题就可以上网查询。
调查结果显示,XX%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XX%的学生经常上网,有XX%的学生曾经上过网,XX%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XX%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XX%,有XX%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据此可以见得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运用网络。可以见得使用网络的数量真的是不计其数。
二、大学生喜欢在哪里上网
据调查,大学生上网有一下几个地方,寝室,图书馆,机房,还有学校外边一些网吧。很多人喜欢在学校外边上网,因为网速快,省时间。有很多玩游戏的人最忌讳的就是网速卡。寝室如果有一个人有电猫了,相继的其他几个也很快买了自己的电脑,不过
一般寝室的网速比较慢。一般的写个论文或者查个资料,一般都选择在学校的机房或者图书馆上网。
三、大学生上网主要原因
说到原因可能就有很多说法了,喜欢学习的就会选择上网看看资料,看看其他大学所学的知识,看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一些人喜欢上网看看新闻,看看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娱乐新闻等。一些人喜欢网游,经常上网玩游戏,很多类型的游戏。一些人喜欢上网上网聊天,交朋友。网络还可以远程教育,买东西等。方便了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网络的原因了。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XX%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XX%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可多选),娱乐网站XX%,音乐网站XX%,贺卡网站XX%,文学网站XX%,电影网站XX%,生活服务网站XX%,先锋另类网站XX%,游戏网站XX%,软件网站XX%,漫画网站XX%,图片桌面壁纸网站XX%,教育网站XX%,各种个人主页XX%,军事网站XX%,其他网站XX%。
四、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很多人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很多好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网络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网络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可能娱乐远远大于学习,大部分人用网络,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缓解无聊和压力。有很少人认为我们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网络使我们在一个小的空间就能看到大的世界。他可以让我们收集到更新更快的消息。它有时候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但是更多的人对于网络上的消息过眼即忘。我们在网上可以收集到感人的故事。经典的笑话,影片,网络上的流行语家喻户晓。
五、大学生对网上真情信多少
很多人认为网上的绝大多数是骗人的,有少数认为网上还是有真情的,有让人相信的。大学生喜欢网恋的,有多少人可以很理智的对待,又有多少人上当受骗了。一些娱乐新闻其实有的只是炒作,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到处散播假消息,不计其数。不过网上的有些感人的,或者令人气愤的真事还是很多的。多数人都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从相信但不敢尝试到否认和期盼共存再到坚决认为只是幻梦一场,我们看到的不是因为
心智的成熟与否的选择而已,实际上,在网络上碰撞出爱情火花的人,有多少有足够成熟的心智、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爱情的坚贞――这样的好例子未免太少了。
六、大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何建议
可能大多数人不会去关心网络将会如何变化,如何发展。更多的只是会希望网速可以更快点,网络服务可以更好点。学生认为网络离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点距离,根本关注不过来。当然也有一些人想毕业以后从事这一方面的事业。现在网上内容太杂乱无章,网上污染太严重,导致上网无从查起,希望尽快规范网上内容,铲除网上污染。网络上太多不健康的东西了,希望改进。还有更实在的就是网络使用的费用可以更少一点。对于网络的规划和以后的发展可能只有极少数人关注了。
七、大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吧,可带来精神心理上的严重危害,如导致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患严重的精神抑郁而导致自杀。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
1、沉溺其中,玩物丧志
据了解,目前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网络游戏有《网络三国》、《笑傲江湖》、《侠客行》、《千年》、《传奇》、《反恐精英》等,这些游戏究竟有何魅力,让学子们沉溺其中?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症状”:平日里无精打采,一上网就处于亢奋状态。“鼠标一点,生机无限”。
2.网络道德问题
大多数学生认可了网络“虚拟社会”的概念。同时,由于上网者都是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上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自己的行为,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容易出现网上欺骗、网上黑客、网上盗窃、网上信息垄断等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非常关注网上道德建设问题。
3.网络污染问题
网络上最大的污染问题就是黄色污染较为严重,网络的全球化使这些黄色信息毫无保障地在网络中传播,造成对网络社会的污染和威胁。据有资料显示,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XX%的与色情有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XX%的学生曾经无意中去过色情网站,XX%的学生因好奇偶尔点击色情网站,甚至有XX%的学生经常光顾色情网站。
4.思想价值问题
网络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新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卷入与民族文化大相径庭的西方文化。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时期,长期接触网络,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混乱和动荡,容易受网上内容的隐含的意识形态影响。
八、大学生上网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与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关注引导不够有关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学校的相关部门对大学生上网并不十分关注,不去正确引导大学生上网,不去教会学生鉴别网上事物的好坏,甚至有些老师和管理干部至今仍不会使用电脑,更不用说上网了
2.与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及对网上污染抵制能力差有关
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外界诱惑和吸引力没有抵制能力,导致有部分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一味沉溺于电脑娱乐彻夜不眠,难以自拔。
3.与校园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有关
“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长假,使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越来越充足,而校园文化生活并未随之丰富起来。校园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参加范围窄,这正好为大学生热衷上网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
4.与校园周边网吧不规范有关
每个大学学校周围共有网吧近XX家,其中有近半的网吧手续不全。有些网吧为了招徕生意而不择手段,对网民浏览色情网站听之任之;有的干脆教大学生找黄色网站或为他们提供黄色光盘,个别网吧甚至把淫秽站点设在桌面上吸引上网者。
根据以上多方面的调查,相信我们多网络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网络真的是有利有弊,它时刻影响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我也相信我们可以在不断成长和进步中有效的看待它,运用它。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清真伪。对于网络我们可以健康的利用,对于我们有坏处的我们要远离。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创新。我也希望在网络的带动下,我们大学生可以不断提升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篇2
关键词:综合网络布线,楼宇,影响,解决措施
在现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所谓的综合网络布线, 即指的是一套适用于建筑物内, 或者建筑群之间, 为通信设施为计算机, 为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把语音, 数据, 图像等等的设备一次过连通起来, 使得彼此相连, 而且能使得这些设备有效的与外面的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优化大楼设计, 并且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的建设首先就是从最基础的网络布线开始的。而在建筑楼宇之中, 电缆是网络线号传输的载体, 也是网络的基础, 所以要保证网络的健康通畅, 首先就要保证建筑楼宇之间的布线施工的质量。我们要从既能提高质量, 又不降低施工进度的情况下,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保证布线施工的质量, 并且通过理想的安装过程, 使得楼宇间的布线安全有效。
1 前期网络布线和前期措施
1.1 布线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由于布线要求考虑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布线之前, 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尽力收集有关的布线资料, 比如需要布线的建筑物的设计图纸, 布线所需要考虑的事项以及细节等, 还应该考虑布线的施工进度, 应用需求或者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内容。若是建筑物在建筑之中进行布线的话, 布线就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物对布线, 走线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实施方案和实施了。比方说提出上下楼梯间走线的通道规格, 预埋一些管道等等。这些有关要求都需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图中体现出来, 以便在施工的时候就把布线的大部分前期工程完成, 以免除许多后期再施工所造成的弊端, 而且减少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做到合理易行。若是在已经建好的建筑物基础上, 进行室内装潢工程同步进行的综合布线的时候, 就更要根据实际观察和分析, 在掌握现有建筑物的资料以及装潢设计的情况以后, 再进行综合的布线。
1.2 布线需注意的问题
网络线禁止一线两用。不少设计者在布置网络线的时候, 为了节省费用, 常常会用一根网络线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比如从双绞线分出一对线来连接电话, 也有可能把两对线联结到两个网络接口的模块中, 这样虽然看似提高网络线的利用率, 其实却是一线多用的做法, 这是不可取的。而布线的时候也要严格看重施工的质量问题。对一个规模比较大型的建筑物或者通信网络系统进行布线的时候, 单靠电脑技术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不少的单位都请了建筑施工人员来参与整个布线工程的施工, 而这些施工人员却大多数对于网络或者电脑的各方面知识都不太精通, 因此这些工人在具体的布线当中, 不会考虑到一些网络布线中的细节, 比如网络线与接口模块之间的连线网线与水晶头之间的连接, 或者网络线当中各电缆线的绞接等细节, 若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不及格, 或者不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的话, 将会对网络线的传输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总的来说需要特别注意总线的接入点和各汇聚点的确定, 总线的接入点应该考虑到周围的楼宇群的分布情况以及施工的易操作性, 用来适应将来的网络拓展和升级。而各汇聚点和连接信息点的线路走向, 则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物理位置和施工难易度来确定。
1.3 设备做好防雷措施
近年来由于雷击所造成的网络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整个局域网络瘫痪的故事频频发生, 其中有自然的原因, 也有因施工时没有做好防雷措施从而造成了故障。防雷措施需要从户外布线防雷以及楼内网络设备防雷两个方面做起。而由于户外布线大多采用光缆, 电缆, 经由钢绞线引入楼内转接处, 户外布线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座楼宇的布线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安装必要的电气保护装置。而为了避免雷电等强电流进入楼宇, 从而破坏网络设备, 所以我们有必要安装防雷的过流保护装置, 用以保证楼内综合网络布线系统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之中。非屏蔽双绞线在采用穿钢管或者走金属壳铺设的时候, 各个钢管或者金属桥架必须保持电气连接并且进行接地, 把接地引至大楼并且使之相应接地级。
而楼内的网络设备的防雷, 主要是在网络交接箱的地方做好防雷保护措施, 比如安装接地线, 电源部分实行防雷过压保护等等。垂直布线则应该考虑线缆的自重问题了, 要防止因为重力原因而造成的线缆接触不良。
2 综合网络布线中后期解决楼宇影响
2.1 选择屏蔽电缆和非屏蔽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 (UTP) 电缆和锡箔双绞线 (FTP) 都是两种被认为可为铜缆结构化布线网络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从实际出发, 选择最适当的屏蔽技术, 并且确保这些技术的正确安装和运行, 都远比两者的选择更为重要。
在安装系统的时候, 真正的问题之一就是——数据的完整性。屏蔽系统的根本目标就是防止数据受到潜在的电磁干扰 (EMI) , 如工业设施和机场或者运行关键系统的地方, 比如军事基地还有医院等等。设计精良, 安装正确的FTP布线网络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非屏蔽系统上的信号完整性。然而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 更有效率的进行工作, 屏蔽必须进行正确的接地。而事实上, 这不是很容易实现的, 接地不良的屏蔽系统实际上会比开始的时候, 提供更为差的性能水平。在最坏的时候, 可能会成为一个辐射源, 造成电流接地环路, 或者接受周围的辐射, 向相邻的数据电缆发出有害的干扰。
2.2 抗电磁干扰措施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 双绞线应该穿钢管或者金属线槽铺设, 与电力导线平行铺设的时候, 间距应该大于0.5m。综合网络布线的时候, 采取抗干扰措施是必要的。在高速双绞线网布线里面, 按照现行规范采取的措施可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对干扰源进行屏蔽的措施, 即对所有的动力以及照明线路都采用穿钢管铺设的方式。如此一来, 网络双绞线就无需再穿钢管或者金属管来铺设, 可以从配线架整根直接分配到各个信息点, 施工也方便。这样有几大优点, 就是成本低;施工方便, 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强;直接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减少环境污染, 这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要将一个优化的综合网络布线方案完美的在建筑中实现, 就需要在布线的前期中期乃至今后发展中, 作出相应措施, 把各方面对其的影响降至最低。就算再好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如若没有好的技术工人进行施工, 没有好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质量上不过关, 没有好的团队进行施工配合, 那么楼宇对于综合网络布线的影响这个问题, 就将会一直存在。
参考文献
[1]黄浩泽.计算机网络的设计[J].工程建设, 2005 (2) .
[2]吴焕延.关于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要点说明[J].工程建设, 2009 (10) .
[3]王协瑞.网络布线与网络构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
[4]吴圣才.简析网络布线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电子商务, 2007 (1) .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篇3
网络文化高职学生心理影响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网络具有快速、便捷、多种服务方式的特点。在社会中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越来越普遍得到人们的运用,并且这种应用即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逐渐衍生成为一种现代文化。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一经渗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中,其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只是一种技术的层面,它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文化符号。
由此可见,现代的网络文化就是指一种蕴涵特殊表现手段和内容的现代文化形式,可以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代表着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另外,文化还具有改变人和塑造人的功能与特点,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当今的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网络存在的虚拟性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是最重要的基础特征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者所处的那种虚拟的网络环境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现在,现实状况中的高职学生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城镇居民家庭的子女,他们往往以单元为主。而现在农村家庭父母多在外地打工,所以子女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还有极少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存在家庭父母的关系不和或者父母离异等情况。这些高职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个共性: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与关怀,导致内心空虚寂寞,同时又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在无助的情况下,他们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来找寻精神的寄托和满足,从网络中寻求所谓自我价值的实现。
2.网络内容的跨文化性
在现实当中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而网络文化超越了这种地域性,甚至是跨时空的界限,在现实当中东方与西方文化并存。
3.网络传播的全球时效性
现代社会,网络空间全球化覆盖,速度相当快捷,信息传播瞬间完成,时效性极强。通过网络,世界各国的距离缩短,信息接受者可以迅速浏览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信息。
4.网络文化交互性操作
网络文化传播的交互性决定了上网者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体现了信息接收和传播过程的双向互动,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也呈现出一种平民化的倾向。
5.在网络管理上具有自治性
在现在网络文化中,还未出现比较正规的管理机构和相当有权威的管理者。由此可见,网络的创造、发展和运营形成网络空间独特的文化,纯粹是与网络自我管理的基础密不可分的。
6.网络交流的开放性
互联网已与全世界的各国、各民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和表达任何思想观点。
网络文化的特征也是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而形成。主要特征有:突显个性文化、文化信息共享、民主开放性、在文化上突显多样性以及心灵之间彼此的沟通。网络文化可以让人们自由地参与,让心灵自由翱翔,与互不相识陌生人进行畅快的沟通。
三、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1.拓宽视野
网络世界是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高职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给学生的求知带来极大方便。
2.扩大大学生的交际范围
互联网为大学生体验他人心理感受、进行双向交流与会话提供了便捷的交往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之间发送电子邮件或QQ聊天等方式进行网络交往,这种可以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的交往渠道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满足了他们交友的方式方法。
四、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首先,网络的发展为社会迅猛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现在的网络社会还缺乏有效的和完善的法律制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职学生来说也就缺少了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很容易受到各种网络方面的影响与侵害。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立法与执法的力度,预防各种青少年的网络犯罪,给高职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与交流的环境。
其次,网络建设者们应多开发一些适宜人的健康心理发展的网站,避免那些不良网站的侵扰与影响,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人生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最后,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健康网络文化传播的把关环节,自动删除掉那些能将学生引入歧途的不良信息或内容,给予高职生一片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
2.重视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空间
大学生身为网络文化传播影响的主体之一,应加强自我健康意识的培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充分认识到沉迷于网络可能会对自身带来的危害,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对自己的影响,拒绝接受网络文化中不健康的内容;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加强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多与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互相沟通和交流,避免沉溺于虚拟世界,提高对现实的适应能力。
3.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工作,正确对待网络文化的传播
首先,学校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吸引到这些活动中,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体育竞技活动,使他们现实的人际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减少对虚拟交流的依赖。
其次,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着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网络文化和合理的利用网络文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疏导或治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应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充分意识到网络带给高职学生的心理影响。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才不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真正的拥有和强健体魄一致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罗大中等.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论界,2011.
[2]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
[3]杜丹冰等.网络文化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品质影响的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
[4]孙延蘅,校园网络文化:利弊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2.
大学校园建筑对于“学生”的影响 篇4
专业:室内装饰与家具设计 作者:李烽 2002315108
蔡伯权 2002315202
指导老师:吴宗健
大学校园建筑对于“学生”的影响
过去,大学校园形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着,被忽略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大多数人认为:建筑与教育没有多大关系。是的,建筑没有以“知识”的身份、“课程(狭义)”的姿态进入人们的“学习”视野,但它对人的教化作用是“知识”和“课程”所不能给予的。这一点,中国古人深有体会:《三字经》的头几句,“昔盂母,择邻处”可谓家喻户晓。正是孟夫子本人,亲身体验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作出了“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的总结。中国古人早就懂得环境对人的“模范”作用,环境就是“模”,就是“范”;使用什么样的模范,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英国首相邱吉尔也讲过“先是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创造人”,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暗示了建筑的“育人性”。
这一点,用在现在的华农与华农人身上,也同样凑效。纵观华农建筑,似乎总是在追求着统一的效果,千篇一律的红墙绿瓦,少了一些变化的因素。也因此,一直以来,华农人都是表现得比较含蓄。这或许就是受华农建筑的影响吧。也为这样,华农被誉为广州最质朴的记得刚入学的是时候,围着华农转圈,整整转了一上午。甚至好几次
正
因
大学。了
一
迷路。地大,是我对华农的第一感觉。身在校园中,感觉有点莫不着北的感 觉,难怪那些地士司机一说到华农就有些提心掉胆。我也曾听说一个地士司机因为不认识路,在华农校园里面转了一个多小时。不过华农的大却给我们大一大二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时候,刚入学的新生都要住到五山学生公寓,而五山学生公寓离学校有20分钟的车程,所以每天早上都得早早起来,推着自行车,融入到上学大军中,赶到学校课室中,早已是气喘虚虚了。那时候大部分的课都是在教一上,教一历史比较久远,外观上显得有些苍老,倒也能体现华农的建筑风貌---朴素。课室内的设施比较简陋,就一些简单的、并排的桌子。空间也不怎么大,人座满的时候感觉有些挤,特别是下课的时候,人流从两边拥过来,经常塞住。这性,对我造成了宿舍区来了校
些校园建筑规划的不合理们的生活与学习或多或少的一定影响。因为社会化学生与主校区过分脱离,这些带园功能运营中的种种问题。大学校园以学生为主体,应合理设臵以学生活动为纽带、相互联系的各个功能区,并充分考虑大学校园日常生活中从教学区到生活区的动线。这也是由大学校园教与学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也因为它在建筑空间上的不连贯,使得我们的生活出现了断层。所以连续、整体、符合人的使用与感知的大学校园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大学校园作为青年人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正如美 3 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Jordan)在他的开学献辞中说到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
确实,每当经过农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院楼时,不免要被其气势所压倒,顿觉渺小。其中资源环院无论面积还是层高,规模都要其它建筑。据说它是30年代最建的一座大顶盖式教学楼,红墙瓦、超大顶盖是其最大特色。它
境学超过末修绿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之手。吕氏的设计风格,以中西合璧闻名,外观承继了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气度和样式,线条简洁明快,又不失磅礴气势;建筑结构方面,则是吸取了当时西洋流派的长处,采用钢筋水泥构建,相当稳固。它面向西方,除主楼以外,还分东南两塔,成“凹”字形态。主楼前面有数十级石阶,石阶中缀有两个平台,沉稳而大度。听华农一位校友说,每年的毕业前夕,各个院系都会挑这里作为集体毕业照的地点,所以石阶上留有历代华农人的足迹,成为多年以来学校变迁的见证。在正门有毛泽东题署“华南农学院”的牌匾,一直以来,这座教学楼都被视为校内古典建筑的正统。大顶盖建筑还有不少值得品味的地方,例如屋顶四角有排列整齐的灵兽,古雅的彩色雕花玻璃,墨绿色的正六形石砖等等,设计细致入微,蕴藏丰厚。当我看到这些高大的红色列柱与中国古典的卷棚类屋顶时,感觉到的不只是他的大气与气势磅礴,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这些华农古建 4 筑几十年的文化特质。庄严与扎实融入其中,由此联想到华农人对学问、对知识的庄重与认真的态度。
近几年,华农校园建筑翻新速度非常快,各个学院的新院楼跋地而起,值得一提的是新图书馆的兴建。久的图书馆建筑位臵比较高,四周院组去感较宁比较
大树环绕。记得刚开学那会,有学织的去图书馆参观的活动,第一次觉虽然建筑比较旧,但很清幽、比静。因为地势高的原因,相对来说独立,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处所。也因此常常一楼左右二个自习室暴满,如果不很早去的话,肯定没有位子。不过这种早上起很早跑去图书位的情况已经很久没发生了,因为书馆就建在旧址的旁边,新图书馆去更加现代了,占地面积也更大
馆占新图看上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紧密了。它三面都是学校主干道,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否安静的学习。虽然现在学校不断的在进行新的楼层建设,但是新建的楼层却实在不敢恭维,虽说在外观上都有些现代的感觉,都是千编一律的外墙颜色,但是总觉得其中少了像资环学院那种古建筑的庄重与体面,到显得有几分轻浮。不过,让人捎感欣慰的是尽管校园内大规模的搞建设,但始终没放弃绿化的作用,依然还能保持绿树葱茏的气息,既有刻意的铺张,也有随意的布臵,一草一木都各具形态,是写生的标本。新盖的学生宿舍也 5 避免了干扰原来的风景,被安排在校园的边界,保留了养眼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学习气氛,营造了许多校园景观。比如像教三后面的小山、以及西园饭堂前面的湖畔,都是我们乐意向往的地方。这样,学生通过对校园物质景观的认知,使自己与各种景观建立起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中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因此,有必要塑造连续的界面与整合的景观,避免人为造成师生使用主体在校园空间连续体验中的“盲区”。这样才称得上“寄教学于课堂之内,寓学习于环境之中”的新校园。
对于网络负载平衡的初始 篇5
网络负载平衡服务在Windows 2000 高级服务器和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均可得到?网络负载平衡提高了使用在诸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运行Windows 2000的单一计算机可以提供有限级别的服务器可靠性和可伸缩性?但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行Windows 2000 高级服务器的主机连成群集,网络负载平衡就能够提供关键任务服务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每个主机运行一个所需服务器程序的独立拷贝,诸如Web?FTP?Telnet或e-mail服务器程序?对于某些服务(如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那些服务)而言,程序的一个拷贝运行在群集内所有的主机上,而网络负载平衡则将工作负载在这些主机间进行分配?对于其他服务(例如e-mail)只有一台主机处理工作负载,针对这些服务,网络负载平衡允许网络通讯量流到一个主机上,并在该主机发生故障时将通讯量移至其它主机?
网络负载平衡配置概述
网络负载平衡是Windows 2000的一个网络驱动程序?它的操作对TCP/IP网络栈而言是透明的?
为确保网络性能达到最优,网络负载平衡通常使用一个网络适配器来处理客户到群集的通讯量,而其它对服务器的网络通讯量则经由一个单独网络适配器?然而,第二个网络适配器是不需要的?
来自负载平衡服务器应用的数据库访问
某些服务器程序需要访问由客户请求来更新的数据库?当这些程序的负载在群集内得到均衡分配时,相关的更新工作则应保持同步状态?每个主机均使用一个本地?独立的数据库拷贝,而该数据库在必要时可脱机并入?另一种方法是,群集主机能够共享对一个独立的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也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方法?例如,静态Web网页能够在全部群集服务器间进行复制,以确保快速访问和全面容错?但是,数据库访问请求将转发至为多个Web服务器进行更新处理的公共数据库服务器?
某些关键任务程序可能需要使用高度可用的数据库引擎以确保全面容错?逐渐地,具有群集识别能力的数据库软件将得到部署,用以在整个群集模式中提供具有高度可用性与可伸缩性的数据库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就是一个例子,它能够使用群集服务功能以双节点方式进行部署?群集服务可确保在一个节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剩余的节点将承担起故障电脑的职责,这样,就能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客户提供近乎连续的服务?由于两台电脑共享一个公共磁盘子系统,则上述功能是可以实现的?
网络负载平衡如何工作
网络负载平衡为共同工作且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机群集的Web服务器提供了高度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因特网客户使用单一的IP地址(或一个多主主机的一组地址)访问群集?客户不能将单一服务器从群集中区分开来?服务器程序不能识别它们正运行于一个群集中?但是,由于网络负载平衡群集即使在群集主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提供了不间断的服务,故而,它与运行单一服务器程序的单一主机大相径庭?与单一主机相比,群集还能对客户需求做出更迅捷的反应?
网络负载平衡通过在主机发生故障或脱机的情况下将网络通讯量重新指定给其它工作群集主机来提供高度的可用性?与脱机主机现存的连接虽然丢失,但因特网服务仍然处于可用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例如,就Web服务器而言),客户软件会自动重试发生故障的连接,而且,客户仅需几秒的延迟即可收到响应?
网络负载平衡通过在群集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虚拟IP地址当中分配引入的网络通讯量来提供伸缩能力?群集中的主机于是对不同客户请求做出响应,即使是来自同一客户的多重请求也如是?例如,Web浏览器可能在单一Web网页内获得群集内不同主机处的多重映射?这就加速了处理过程并缩短了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网络负载平衡使在一个子网上的全部群集主机能够为群集的主IP地址(以及多主主机上的额外IP地址)同时检测引入的网络通讯量?在每个群集主机上,网络负载平衡驱动程序充当了一个介于群集适配器驱动程序和TCP/IP栈之间的过滤器,以这种方式使主机能够收到一部分引入的网络通讯量?
父母脾气不好对于孩子的影响 篇6
确实是这样,家长再爱孩子,如果动不动跟孩子发脾气,孩子实际上就活得非常不幸,哪怕孩子是个天才,也往往是无力抵抗的,很容易就走向消沉或者堕落。
一般在父母双方中,脾气暴躁者以父亲为多,当然母亲中也有,这类父母的特点就是轻则言语上的辱骂,重则身体上的殴打。这样的脾气造就的孩子,要么也非常暴躁,要么就奴性十足,偏于懦弱。网上也不乏父母脾气暴躁虐死子女的新闻,就像前几天大概是3月19日腾讯新闻中报道了就在广东茂名市,妈妈把8岁的女儿绑在树上打死的新闻,其实这次事情发生之前,妈妈就已经习惯女儿每次犯错误就是用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关于儿子不堪暴躁父亲的打骂,反而打死父亲的新闻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坏脾气是怎么形成原因方面,二位老师怎么看?因为知道了坏脾气的形成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治疗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童年时代如果是这样的环境,那孩子很容易长成坏脾气。
蒙台梭利说过一句话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因为孩子的性格是向家里的父母学习的,我们常说家长是言传身教,坏脾气家长动不动向他人、配偶或孩子发火,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范,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观点。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经常充满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积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惯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尤其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动手,因为这两者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小——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老子火气大,儿子脾气就差,到了孙子也不怎么样,可以说是代代相传。
其实追溯脾气的成因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避免把坏脾气合理化,才有力量避免坏脾气代代遗传,并且容易对原生家庭的缺陷给出原谅。
是的,其实很多家长也知道坏脾气不好,但就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少家长经常下决心要改掉坏脾气,每每事到临头,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所以,接下来我们重谈谈如何克制坏脾气。
关于方法上,在一次身心灵的课程中学习到这个“十分钟效应”方法,我个人觉得很有用,怎么操作呢,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十分钟后再说。在这十分钟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浏览网页、玩游戏、吃东西、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挨过十分钟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我也分享个方法,关于方法上,我自己有深刻的体验,以前我的脾气也很臭,孩子小的时候,一哭一闹我就想发脾气教训她,后面我就用了一种叫”内观法”,就是想发脾气的时候,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哪里最不舒服,我就是胸口很闷,有些人就是头痛或者是手脚发抖,关注到了之后,轻轻按摩和放松那里的肌肉,配合深呼吸一起,多做几次,身体慢慢平静下来了,心情也就安静下来了。
这两位老师分享的方法很好,我个人包括身边的朋友都有个非常好的体验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有一次克制脾气做的不错的话,心情开心,那接下来再克制脾气自己也会长记性了。
举个例子,我儿子有次吃饭,边吃边玩,说了几遍都不听,结果一不小心把稀饭一下子打翻,整个桌子上都是稀饭,要是在平时我直接就发脾气训斥了,当时恰好也有朋友在,不好对他直接发脾气,直接说了句: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自己擦干净好吗?儿子当然很惊讶的看着我,听了我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很乖巧的把活干完了。当时看到儿子看到我的眼光,我当时觉得心里暖融融的,没想到宽容下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所以这次以后,我再想发脾气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感受,脾气慢慢就改过来了。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篇7
一、数字媒体文化及其特点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 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 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 (编码) 等, 通称为逻辑媒体, 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
通常将数字媒体文化理解为以数字媒体为传播媒介而形成的文化形态, 是互联网与文化相结合的现象。数字媒体文化是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 它集中体现着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全方位的信息。
数字媒体文化的主要特征:
开放性
以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文化是开放性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了地域、种族、国别的限制, 数字媒体文化为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创设了有利条件。
交互性
它是数字媒体文化最为重要的媒介传播特点。术语交互的含义多种多样, 包含了从互相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实现到能通过忠实模拟人类交流的人机接触。人际传播的交互性是各种传播中最典型的, 谈话中两个人不仅轮流倾听对方, 而且可以根据收到的变化信息来及时调整他们的反应。传统媒体文化的传播也有交互性, 由于其传播的单向性很强, 导致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 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人本性
传播的深刻内涵是共享和交流。这里人本性的传播是一种自由的、充分的、便利的、有价值和意义的、能保障满足需要的种种资源和精神的共享与交流。在数字新媒体时代, 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呈现出一种整合的形态,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随时进行信息沟通, 人际传播的性质和优势得到凸现和强化, 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 开始分隔为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 舒张了个人的意愿及表达空间, 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进程。
极端性
数字媒体文化以信息的形式呈现, 信息作为有意义的数据以其特有的价值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通过数字媒体文化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建立在数字媒体文化基础上构建的。社会的道德、伦理、各种价值观无不影响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新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形成, 催生出数字信息时代特有的数字媒体文化。数字媒体文化在我国的迅速形成及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要求人类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思想观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适应数字媒体文化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接触数字媒体文化、营造数字媒体文化的先行者, 其行为的规范必须上升到精神层面才会真正触及到数字媒体文化的核心。
二、数字媒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从数字媒体文化的角度认识信息, 探讨信息素养的文化内涵, 充分探讨信息素养和信息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 将从源头上明晰信息素养的社会特质、文化特质。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两种取向:大众化取向和专业化取向。专业化取向具有引领大众化取向的作用, 其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专业化特征,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高等院校所承载的社会任务。
受到数字媒体文化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竞争意识, 平等意识, 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放观念等都明显增强。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增加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是价值观多元化与价值观混乱, 不少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较深,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是部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重个人利益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 心理素质不好,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厌学、厌世情绪, 个别人甚至走向极端, 贫困生的思想负担较重, 容易产生自卑和不满情绪。
三是信息传播迅速, 各类信息良莠不齐, 对广大学生造成很大影响, 甚至对学校的和谐稳定也构成威胁, 少数大学生沉迷电脑游戏、网恋不能自拔, 影响学业, 精神颓废;
四是大众文化崛起, 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出现多元化及庸俗化倾向。
总之,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 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明显增多。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演变趋向, 如何有效的结合时代特征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促使其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转变,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严峻挑战, 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演变趋向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维贵.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渝州大学学报, 2002 (3)
[2]、王会, 田士威.数字媒体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 2008 (5) .
[3]、 (美)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 1997.
[4]、郭平, 樊亚平.数字化对媒体内容监管的冲击和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手机新媒体;大学生;日常管理;影响
现代高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且多数学校都会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校园内部网络,形成了手机新媒体时代。【1】新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其他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随着手机这种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推广,其对大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主要分为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两种。
一、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手机新媒体的诞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人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QQ以及微信等聊天软件,维持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而且这种途径也会有效扩大学生们的朋友圈,有效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一些性格较为腼腆、内向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
(2)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
在优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新媒体也对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行了拓展。这一媒体形式的诞生,改变了学生只能通过书本进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而且随着4G网络的覆盖,手机上网的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点查询与学习。这样查询到的知识点会更加全面、深入,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
(3)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与压力
现代智能手机的功能极为强大,不仅具有学习与交流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学生可以在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性软件,来释放自身的生活压力以及学习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因不良情绪而出现的心理问题,间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心理素质。
(二)消极方面
(1)沉迷手机娱乐功能
正如积极影响中所述,手机的使用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性而不能自拔,就会对其生活以及学习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
(2)过度依赖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软件的诞生,不仅为学生拓宽了自己的人脉交际圈,同时也容易使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方式,而忽略了在真实中与人的沟通,甚至一些学生开始排斥在现实中与人进行交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往障碍症,这一点对于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3)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手机病毒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一直是当今手机使用最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在的信息较为多元化,在海量的信息中不仅有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其他带有积极向上内容得到资源,同时还有着一定数量的不良信息。而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信息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手机新媒体时代不得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手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正确使用手机树立良好地校园文化
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后期阶段,会存在着叛逆以及独立的性格特点。所以各大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要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考虑到其中,要根据实地调查分析出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进而设计出的特色校园文化。【3】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例如某校倡导“笃学”理念,利用这种方式形成了本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按照手机网络特征举办了像论坛学习讨论以及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方式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二)丰富工作手段,实施个性化管理模式
为了应对手机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管理造成的影响,各院校必须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在建立校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管理工作手段进行丰富,要利用网络优势,设置学生专属信息交流平台,使校内学生能够在平台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对各项工作进行调整。【4】同时每个系以及每个班级等都应设置专门的网络联系群,而群内老师与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新模式。此外为了保证日常管理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制定出配套的约束制度,让管理人员可以以此为基准,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三)加大手机技术开发力度,保证信息安全性
针对手机信息安全性不足以及手机信息内容混杂等问题,各高校必须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指导之下,努力思考出可行方案,来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阻拦。不仅要对专业的过滤软件系统的构架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地完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手机媒体技术进行创新与提高。尤其要加大对网络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要以此技术为依托,定期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筛查,一旦出现不良信息或者安全隐患,就要及时对“问题信息”进行消除与拦截,以确保学生手机使用环境的安全性,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任何事情都可能带来正反两面的结果,而手机新媒体也会如此,其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问题。各高校必须要重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影响,灵活运用积极影响来对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案来对负面影响进行有效的规避,为大学生创造出良好地手机新媒体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罗香玉.论手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258-259.
[2]张熙师,张颖.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14:59-60.
[3]石芳娟.智能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6:102-105.
浅谈语文对于我人生的影响 篇9
第一:好的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带动学习其他各科的激情。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多方联系,以一科带动多科,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第二:好的语文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的形成。为人师表,以崇高的自身修养影响学生性格爱好的形成,提高学生素质。第三:好的语文教师可以影响到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利用课本中渗透的精神,教育影响学生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第四:扩大来讲,语文教师可以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情趣。审美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面对生活。论述问题时,道理,实例相结合,力争把问题说清楚,让读者信服。最后发出号召,收束全文。
关键词:影响 带动 性格 人生目标 审美情趣
前一段时期,关于余彤辉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到的“语文到底姓什么?”引起许多纷争,周良华老师在《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中对余先生关于“不要把语文教育的作用看得太高了,把它的影响力过于夸大了”的观点进行反驳,且认为“一个人要做好工作,首先要树立起职业的自豪感,要把自己的工作看得很崇高,很崇高。”认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这样想:如果没有我的语文课,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可能提升得那样高,学生的品行不可能这样完美,人类的精神遗产将不会这么好的被继承,我为整个社会的改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觉得两个人的观点都有些走极端。教学大纲上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许多发达国家,如英、法、美、日等在制订、修订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对各自的母语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都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表示。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既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过高估计自己,所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说“语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们虽然不能塑造人,却能深深地影响人。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好坏和分数的高低上。一个人是否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否能在人际交往中灵活驾驭语言;是否性格活跃浪漫;是否兴趣健康广泛„„都是语文能力的渗透。有的理科老师强调学生不要总跑出去玩,不要总看电视,要坐下来,多做练习题,而语文教师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其实春天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从户外体验来的,看看电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动下思潮起伏,配以老师合理指导,反而增强了他艺术感受力,有助于语文学习。正因为语文课涉及内容广泛,所以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
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带动学习其他各科的激情。
“学海无涯苦作舟”说实在的,学习真得是个苦差使,中国的下一代,独生子女多,大多娇生惯养,真正肯下功夫苦学的学生少,把学习转化成乐趣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专家老师们的重视。语文课本中知识含面广,语文教师可以多方面启发学生,带学生去体会《春》的美丽浪漫,揭开《死海不死》的奥妙,了解《人类的语言》和《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的异同。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用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比如在讲《死海不死》时,讲死海的地理位置要用地理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地理挂图把其讲清,同时介绍死海所处地带的气候特征和它特有的气候情况。而在讲“死海不死”的原因时,要用到物理、化学和数学知识:盐溶于水,密度,比例,浮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多方联系,熟练运用各方面知识,既把语文知识: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方法及作用、事物特征等等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科知识都是相通的,以一科带动多科,促进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利于学生人生发展。
当然“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好的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精通百科,尤其是文学艺术修养一定要高,才能散发出不可抗拒的芳香,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而语文课就成了学生学习其他各科的绳索。
二.好的语文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的形成。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中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敏感性。许多语文教师都是浪漫的幻想主义者,而这一点和学生性格最靠近。所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性格和爱好的形成,受某位语文老师影响最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外,还要有很高的文学素质和美好的性格品质。平时批评学生尽量少骂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用这些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达到教育作用,又显示自己的个人修养。教育学生要养成坚强、勤劳、尊老爱幼、宽容大方、上进等等优良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仰视你如高山。“为人师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初中时,遇到一位好语文教师,他年青,有活力。课讲得棒,文章写得好,又办文学社又开诗歌朗诵会等等丰富我们课外生活,弄得我们如蝶恋花一样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影响下,小学那个顽皮好动的我多了一丝忧愁和浪漫,顽强中多了许多温柔,渐渐地,我的性格定格了“柔情似水,又独立坚强”上,而对语文乃至以后扩展到对文学的爱好就更是显而易见了。上大学后,工作后经常埋头写些文章,以抒情怀。而今身为语文教师又当班主任的我,以课本为参考以德育为纲领,以自身修养为榜样,身体力行的影响着我的学生们。他们象我一样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男孩子坚强勇敢,心胸博大;女孩子温和大方自尊自爱。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说自从成了我班学生,孩子的性格一天比一天完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关键时期,我们作老师的,尤其从事“人学”教育的语文老师一定要以其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去塑造祖国的下一代。
三.好语文教师,可以影响到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
由于语文课涉及内容广泛,能够带动学生其他各科的学习,又由于语文课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爱好的形成,所以往往也会影响到人的人生目标的选择。我受我的语文教师影响而爱上了文学。后来也考上了大学中文系作了一名语文教师,而今我延续着老师的命脉,努力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涵养,以我的性格和人生观影响着我的学生,而我的同窗好友们,那个爱诗歌写作的学生现任编辑部编辑;那个和老师比口才的同学作了律师,而那个总佩服老师“争强、有魄力”的男孩自己放弃工作,“进京”闯荡去了。有人说:“学中文的都有些神经”,而这“神经”来自他们的敏感和性格的多重性。文学中饮食的东西太多了,给人的影响也太大了,所以鲁迅弃医从文,意在拯救人的灵魂,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读写文章,还要教育学生,其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从这点来说,周良华老师说:“我为整个社会的改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世界上有多少文人在改造着人的灵魂,而他们的文章在改变读者的人生观后也就改变了他的人生目标。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精品,是长期文化发展史上筛选下来的精神财富,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怀,并以完整的人性去对待世界,和谐而富有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扩大来讲,语文老师可以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情趣。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或展现大千世界的自然美或歌颂高尚的情操,而语文教学是一种始终不脱离形象和情感的扣人心弦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如果把美的意境和情操真正传递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影响他一生的生活情趣。
不管你从事了理科研究还是文字工作,总离不开大千世界,对于我来说:石榴花开了,艳艳的,浓浓的,每朵花都有一个故事,而有的人却只知道:是石榴开花季节了,花心是红色的。我就比他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感触,比他多了一份浪漫。他的生活象凉白开水,而我的生活是多味的鸡尾酒。所以他总在重复生活,而我在“塑造”生活。
语文老师如果能真真正正把对生活的敏感性体会传给学生,势必影响他一生的生活情趣,在单调重复中生活的人永远机械没有热情,而只有对生活反复咀嚼,充满好奇与激情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与快乐。
语文教育是大多数人接触文学,感知生活的最初窗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和人生观。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的确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也往往是对学生人生影响最深刻的人。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上,要给下一代打下健康的精神底子,把自己的潜能更大发挥出来。
语文学科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文字学;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是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鉴赏课。然而,语文学科与它们都有关系,不但如此,语文还联系着广阔的现实生活,联系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态、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等。
语言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的语言、不能充分发挥和享受母语的巨大潜力和无穷魅力、不懂得珍惜祖国语言这一宝贵遗产并使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康发展、不断焕发夺目光彩的民族,会是一个多么没出息的民族!然而,母语的这一重要功能因其隐蔽性长期性而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下面的日常经验和现象又进一步蒙蔽了人们的双眼,那就是——
除了白痴,儿童在入学前就已经能够用母语自由交谈。那些语文学得并不好甚至根本没怎么学过语文的人照样能说会道甚至还能舞文弄墨。报刊书籍的泛滥已让你应接不暇,更有铺天盖地的音像制品叫你眼花缭乱,至于现代传播手段则完全可以让一个文盲坐在一方小小荧屏前尽情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从海湾风云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从总统绯闻到赛场纵横,从非常男女到快乐大本营,从宰相刘罗锅到美乳霜减肥茶„„于是乎,在当今话语爆炸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变得有知识有文化。一个研究清史的博导,在戏说乾隆和慈禧,大谈康熙皇帝下江南和雍正王朝时,完全可能不及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村妇女;一个文化人类学专家在酒色文化、麻将文化、减肥文化、隐私文化的闲聊神侃中,恐怕会目瞪口呆自叹弗如!
识文断字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了,知识也不再是高深的东西,文化则蜕变为饭后茶余的消遣。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如果现在还有什么人以“我读过《史记》读过《红楼梦》读过莎士比亚读过黑格尔读过弗洛伊德”来炫耀于人的话,恐怕会被笑掉大牙的。
为什么要学语文?在斯文扫地的今天,在一切都庸俗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文化环境里,在喧嚣浮躁、云谲波诡的时代氛围中。我要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更要学语文。
不能仅仅在工具性层次上界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也不宜在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层次上描述语文学科的功能。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人类具有良知,能够同情,并且有求进步的愿望。达尔文称良知为“人类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贵者”,这种本能比它种本能更足以使人类区别于别种动物。摩耳说:“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从良知的命令——责任发言时,一切私欲都哑口无言了。”他又说:“凡人都是同胞。我们都来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们都同样的易感受苦痛,同样的有弱点,走入同样的最后命运„„现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们就算不互相为难,也还有不少的忧虑——如饥饿、火灾、地震、风浪、疾病、死亡等等。我们应当互相信托,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容。”努力培养这样的感情,就是个人最重要的进步,也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不同的人对“向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始终坚信,任何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同时伴随着人性的进步,就必然使人越来越沦为感性和知性的奴隶。现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有智慧,古人思考过的许多问题,如生与死、义与利、天与人、善与恶等等,现代人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混乱更加暧昧。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多少幸福。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人类,其精神究竟进步了多少?其品性究竟发展了多少?人类将走向何方?还能走多远?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时时抽打现代人灵魂的鞭子。为什么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语文教育和教学?就是要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求发展,求进步。不从人性发展、人类进步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就难以把握语文教育的命脉,难以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也就不能使沸沸扬扬的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声讨,语文界内部喋喋不休的争吵,语文教师满腹辛酸,学生叫苦不迭„„语文,这一本应充满无穷魅力的学科,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做点儿什么了。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从这个角度看,“语文”与“人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可依楷模。从教育的人文角度看,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水乳交融的渗透高尚情感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管导”与“管教”的关系。但从语文学科强烈的工具性的特征来看,它体现的人文关怀表现得更为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的身教甚于言传,它像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形成习惯。无数事实证明:语文教师对作业批改认真,学生的作业也随之质量更高、人数更齐;语文教师注重人格修养,学生的气质行为也更高尚。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平道路。
二、语文教材的精巧设计是学生人生路上的行动指南。人教版语文全套教材的重新编写,更重视了文本的人文情结和审美关怀。就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为例,这种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识表现的尤为突出:第9课《谈生命》,冰心用优美的语言、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诠释了生命的深刻本质,那“一江东去的春水”和“经过四时的小树”让生命的质感顿现;第10课《那树》,除了礼赞老树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通过老树的生长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让学生对生存与发展产生理性的思考;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用黑黝黝的环境烘托出了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让学生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理解更为深刻;第12课《人生》,精彩的细节描写突现“硬汉精神”,让学生对人生路上必然遇到的困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五篇课文,如同五幅气势恢弘的人生长轴,给学生以引导和启迪。
三、语文教法的丰富多彩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可靠保证。“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必将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操。新型语文教法尤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存”,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意看法,“你最欣赏的一句(段)话”,“谈谈你对某句(段)话的理解”成为了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畅想人生,大有裨益。
四、语文阅读的博大精深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有力补充。教科书后的数十部“名著导读”,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读神魔小说《西游记》,学生会领略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与反抗精神;读章回体小说《水浒》,学生会赏析108将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魅力;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会理解人生的逆流与坚强;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学生会徜徉于名人的精神世界里,收获人生的真谛;读培根的《随想》,学生会随着作者的笔触对人生产生理性的思考……
五、语文实践的广辟路径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有益尝试。“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教材的可贵亮点,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还将语文课堂的触角延伸到了课外,囊括了口语交际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占有资料的方法,学会了调查分析的路径,学会了得出结论的思维……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试人生,获益匪浅。
总之,语文以其独特的个性,滋养着学生的人生之路,为学生开启人生之路导航。
学生的阅读情况怎么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多样化,致使价值观的多元化,中学生阅读正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丰富的语言材料相脱节、课外阅读少,将学生思想囿于一片狭小的天地,导致了学生视野狭小、知识贫乏,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差,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花了不少功夫,语文能力却没有得到多少提高,课外阅读的状况堪忧。
a.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以初三学生为例,他们的时间早已被考试科目排得满满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还大行其道,又哪有时间去翻阅厚厚的名著?而且,对于少数喜欢阅读的学生,家长、老师还不时出来反对,禁止他们读“闲书”,这使得他们的读书热情遭到了扼杀。
b.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假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也会把它花在上网、看电视、玩手机等,这比起看枯燥、乏味的课外书更能引起他们声觉或视觉上的享受。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些信息源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文学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因而是无法替代文学阅读的。这些社会现象凭个人的努力或许一下子无法改变,但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做的是引导学生走一条正确的阅读之路。
c.与家庭、学校的环境有关。
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大都从事体力劳动。大部分家长基本不读书,不看报,对子女的学习也不甚关心。他们的家中很少有藏书。农村初中教学设施简陋、不足,教学设备不齐。学校图书室的利用率低,更重要的是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学校虽有部分图书,也时隔久远,内容陈旧。另一方面,教师只看重分数,着眼于眼前的成绩,无暇知道课外阅读。
这样,没有环境的熏陶,缺少外界的引导,学生除了看看语文教科书之外,根本没兴趣、没条件读书。学生阅读太少,视野狭窄,知识量不足,词汇贫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d.与阅读倾向的偏差有关。
我们发现初中生阅读兴趣丰富多彩,大多喜欢科幻、卡通漫画、童话等。可是,也有部分初中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甚至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真正接触过中外名著的学生并不多。
e.与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关。
在教学中,老师用分析语文课文的办法指导学生读书。经常按着应试教育的思路,把文学作品一篇篇“肢解”成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偏少。有时,对学生课外阅读作出指导的也只是为了应付某种竞赛而进行。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面对这样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大叹苦经,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出学生的阅读潜力,从而把学生变得会阅读、爱阅读、乐阅读。那么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首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让孩子蕴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征集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把班级的一个角落设置成图书角,教室墙壁上也挂上各种课外书、报刊,让学生在任一适当时刻,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2.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学生的个性不同,也就各有喜好,教师要引导好学生阅览各类书籍。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3.拓宽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教完书上的一些课文外,教师可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书。如:学完古诗词后,推荐学生选读《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等,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随课文选择一些文学性和趣味性强的课外诗歌、故事、优秀作文等,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读报刊杂志,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4.智创趣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班级里经常确保开展20分钟阅读活动——”快乐阅读活动20分钟”。每次轮流由一名学生主持,做到人人参加,内容、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兴趣特长确定,有”课外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⒈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教师可切实联系教材,从教学任务的阶段性出发,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跟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作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这样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课外阅读的含金量,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如学习了《智取生辰纲》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一书。
⒉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⒊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⒋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良好的环境中轻轻松松的进行课外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学校要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⒉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目前,因可供学生阅读物十分广泛,如果不加选择而由其任意阅读,学生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如帮助他们选择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文学名著、文学作品、科普作品与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积极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如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学生的阅读情况怎么样?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一)提到学生的阅读情况,真是一言难尽,农村学生的阅读状况几乎就是盲点。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阅读量的匮乏,实在堪忧!
小学时期的阅读几乎为零,中学阶段也是老师拎耳硬灌,就像本次培训教授们所说的一样,功利性太强。老师沿着中考的指挥棒,将经典切割,知识性更浓,目的性更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考试的命题剥夺,消耗殆尽,阅读习惯,无从谈起……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们思想上很难接受,认为是闲书,正经的知识都没学会,看什么看!
今年我和师姐回来教初一,我们俩信心十足的商议,制订了培养阅读的策略。因为去年她初三,我初二的时候,我们经常探讨这个话题,苦于没有时间,我们就说到从初一抓起,一个月看完一本,之后用几节课读书汇报,再用试题强化,会很有效果。更有意义的是成长和成熟孩子的思想,一辈子受用!比我们一直沿用的,做题背题的效果一定要好。所以放假之前,我们要求买一本《三国演义》,利用暑假读完,读的时候要求做笔记,回来时交流。还未实施就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说什么孩子看不懂,以至于找到校长讨说法,校长也要找我们谈话。该不会以为我们谋利了吧!哀哉!我和师姐除了苦笑,都有哭的心了!……当时,学生要求我们给买,我们极力反对,不然大人甚至个别孩子,会以为我们从中谋取利益呢!污浊!幸亏我们有先见之明……很无奈,这个现实又功利的社会,这个落后又愚昧的空间。给予点精神食粮竟是这样的困难重重,农村的现状,我们这里的现状……哎!!不但家长如此,同行不同科的老师也排斥,也认未是闲书,在思想上分解着孩子们少得可怜的一点阅读兴趣!甚至语文的阅读资源被扣押,大加抱怨语文耗时太多,以至于一提到课业负担,语文就是罪魁祸首!必须声讨的对象!着实削减着我们的热情!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我们流失的现状,我们学生的思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关心一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校园学习知识有尽头,做人是一辈子!校长,老师,家长,学生,语文老师悲哀啊!我们找谁诉苦!我们语文成绩好一点,好像是一大罪过!我们付出多少啊!
学生的阅读状况,与学生自身的情况,与阅读资源的贫乏,也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好克服,当然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引导!
经济的不认同,思想的不认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会被扼杀,阅读习惯会夭折在萌芽中,或者根本没有芽儿。常此以往,会怎样?
学生阅读,就在我们几个语文老师的力挺之下,在那么一方狭小空间里苟延残喘,举步维艰!
(二)以前很茫然,不知道我们的做法是对是错,甚至裹足不前了。这次培训教授的讲解,就像一剂强心剂,我们拨开迷雾见太阳,坚定着我们的方向,坚守!不禁思索,我们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小学就应该设置阅读课,规定必读的篇目,毕竟小学的课程相对中学少很多。篇目不必多有影响力,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好,目的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了,坚持了,就有一个好的习惯了。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给家长,开个座谈会。讲明阅读的意义,在家的时候,需要家长的督促。不必强求家长做什么,只要能听听孩子今天读的文章就好,家长懂不懂没关系。给孩子一点鼓励就好,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知识性的总结和交流,交给老师就好!
到了中学,小学养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下这个接力棒的。因为刚接触初中的课型,孩子们有个适应的过程,我们选定篇章预热两周,培养记笔记习惯,可以是摘抄,但不能全是摘抄。可以就一个词语,写点自己心情。培养写随笔能力,这需要学生思考,学会体验、观察生活!不要求多,只要真实的感触!正确使用标点,恰当运用修辞,有顺序的表达。切忌: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可以是几句话,目的是要学生有话说,而不是逼学生当成负担,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检查批阅细致,点评以交流为目的,鼓励为主。每天课前叫五个学生读一读自己的随笔,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学习提高。一周一总结,将学生分组,争取每个人都能发言,弥补课内不能全部发言的不足,照顾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抓住闪光点,培养情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著作,从拍成电视剧的经典名著切入,因为生活中曾有一点直观印象。先引导学生读感兴趣的章节,然后找语文素质相对较好的同学,复述情节,大家讨论发言,这个过程也要求记笔记或随笔。前面的章节比较枯燥,可由教师讲解,调动情绪。然后逐章阅读,随时记笔记,教师每天检查笔记。及时和学生交流,一个月读完,月末利用几节课,进行读书汇报课。经典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引导学生思索一个时代,深刻学生的认知。
这只是一个框架,具体教学中具体策略。另外,所引导阅读的内容尽量做到:与课内接轨,像《傅雷家书》,泰戈尔《飞鸟集》……与生活接轨,像《繁星春水》,像《巴黎圣母院》,像《爱的教育》……与时代接轨,像《羊脂球》,像《骆驼祥子》……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很不成熟。
但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努力让语文伴随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思想丰盈起来。个人力量很绵薄,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相信!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扶持每颗心灵的成长!让他们的灵魂不再苍白!默默助驻守那片芳草地!才不愧为中国文人的典型!
影响人生的语文习惯(辑录)
一、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而工具书是学习语言材料的好帮手,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向学生系统介绍音序、部首、笔画等三种检字法,让他们在预习或阅读中经常使用,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回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行“查字典”竞赛,看谁查字典、词典最熟练、最准确。通过反复操作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语文基本技能。同时,还教给学生如何查阅、使用其他一些参考资料、文献资料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二、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人靠衣裳马靠鞍”,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宋代朱熹就说过“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教师平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写繁体字(书法创作时除外),不忽视标点,不潦草应付,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练习书法(先练楷书,后练行书),临贴练习硬笔或软笔书法,定期举行展览评比,褒扬优秀者,特别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纠正不良的书写态度和习惯,包括坐姿和握笔的姿势。
三、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显,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字+字=词,句子+句子=段落,段落又聚合成为文章,因此,学习语文的核心应该落实到字词句上面,这也是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要充分的认识到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习惯之学、根本之学。积累运用基础知识更是阅读、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课下要学生善于搜集整理老师讲授的或各种课外书,练习题中所包含的语文规律性知识,包括成语运用、词语辨析、语法修辞、典型病句、标点用法、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文言词语及句式等。牢记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句子仿写、排列句序、连贯句意、语言交际、阅读、写作中。
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只有多读才有助于形成语感。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能在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中得到人文关怀,认识、思维、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同时也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关心时政,洞察社会。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一日不能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博览众长,博闻强志,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除了《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童话、寓言、故事、散文诗歌、文学名著外,还要读名人传记、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优秀报纸期刊、科普读物等,不看不健康的书籍。
五、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读书笔记是整理思想、收获语文的工具。同时读书笔记还具有具有积累功能、启智功能、育人功能,它是学生阅读(观察)后所产生的情感与认识的外化。一般,读书笔记可以分为两种内容形式:感想型和评价型。感想型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叉训练和交叉使用的特点,是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评价型,即评价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便于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看了电影、电视后,写简单的观后感,也属于其训练序列。品评美文佳段,感悟思想火花,做读书笔记可以记卡片、作圈点批语、列提纲、写心得,应深入、实用、不浮漂、不半途而费。
六、养成做文摘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就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而做文摘是能使得读书专心的一个有效手段。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写,可复印、可剪贴。拿起笔来,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七、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的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鹜投入进去。学问家朱熹就说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别字、不崩字、不吞吞吐吐、不平淡无味。
八、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诗文的精华,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宋司马光曾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用力多者收功远”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有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推荐了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九、养成批注文章的习惯
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捕捉筛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的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乱画、不粗心、不懒于动手。
十、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
经常做阅读练习是提高并检查自己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认真批注文章之后,悉心作题,并在严格查对答案后认真思考出错的原因,努力寻找并总结阅读方法。做题时做到认清文体,“四联”(联系中心、联系段意、联系写作方法、联系上下文),“三不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积极动脑,敢答善答,总结答题方法。不要不批注文章就匆忙答题,不写病句,不写错别字,不遗漏要点。做得练习多了,答题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当然做阅读练习只是在“厚积”的基础上的“薄发”。
十一、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语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仓库。要认真并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有一双婴儿般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敏感多思的心。风花雪月皆有意,一草一木总关情,无论是各种媒体的所见所闻,还是街头巷尾的百姓杂谈.生活不管是平淡无波还是纷繁复杂,有心人总会投入其中,始终保持着好奇和热情,多问一个为什么,喜怒哀乐中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发掘现象背后的秘密,寻找生活的情趣,思考其中蕴涵的价值,捕捉到灵感的火花。
十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再现历史的录像机,是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是观察思考生活的成果体现,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仓库,是语言、卷面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写日记关键在持之以恒,做到字数足,有内容、有中心、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片段素描、生活小事、社会新闻、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不记流水帐,不干干巴巴应付公事,不把他当作心灵的垃圾场。
十三、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巴金也曾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写作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教师让学生可从模仿入手,防立意、防结构、防语言,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鼓励自由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既可请人命题,也可自寻话题、自拟题目;可作片段,也可成篇。使学生有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慧眼捕捉灵感的火花,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快感。让其将满意的作品装订成册,并起一个别致的“书名”,经常与同学交流。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多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向报刊投稿。
十四、养成写作列提纲的习惯
园林家“胸中有丘壑”才能设计出曲径洞天,画家“胸有成竹”才能泼墨运笔,一气呵成。作家创作尚须悉心构思,学生作文也要心中有数,否则如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文如散沙,结构凌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下笔前一定要确定文体,明确想表达什么中心,用什么材料表达,谁先谁后,那详那略,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列提纲要落实到书面,充分审题构思,写作过程中随时记录脑中闪现的灵感的火花,以免忘不可寻。不可把他当作摆设,当作累赘,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十五、养成研究文章题目的习惯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能充分体现写作者的功底和水平,好的题目简洁生动,概括新颖,神采毕现;不好的题目平淡无奇,令人生厌。平时要用心搜集好的题目,细加分析其拟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采用换题的方法),并活学活用。自拟题目或分设小标题时要多费思量,可化用诗文,引用典故,或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自己的才华。
十六、养成作文开头打草的习惯
“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的开头如人的头脸,重要性可见一斑。开头要求语言简洁生动,善用修辞,可开门见山点扣题目,也可名言相引,歌词发端,先声夺人,讲个故事,说个笑话,猜个谜语等曲折入题,也可写作“题记”,点明中心。不可罗里罗嗦,平淡无奇,更不可出现病句、错别字。要打草修改、润饰满意后再认真誊写。总之,开头犹如“凤头”,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或阅卷者的阅读兴趣,表现作者的才能。
十七、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文章是改出来的”,只写不改,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修改时要严格运用修改符号,从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逐一过筛,不放过任何一处,哪怕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要讲究炼字,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和意志,写完就改,隔天在改,再三斟酌,反复修改,“语不惊人誓不休”。
十八、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使用普通话的意义重大。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它更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有利于将口语和书面用语结合起来,避免相互隔离。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十九、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敢于开口说话的习惯,这个敢于说话不是指坐在位子上的窃窃私语,也不是上课插嘴叫一句嚷一下。这是指学生能够站起来,甚至走到讲台上,姿态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齿清楚有条有理的说话,而且能说一整段的话。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在互相问答中整理语言、交流思想。不仅要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不仅同老师进行交流,还要同同学合作讨论。在你争我辩的中互相启发,获得更多的收益。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不要紧张,不人云亦云,要用句子表述,不可甭词。
二十、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留心听话的习惯,就是要他们有听整段话的习惯,得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习惯,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记住里边的妙语警句。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听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学好,他们一般都能听整段的话,不会听三落四,能把握重点。而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听的能力都相对地差。他们往往听一句二句话,就拼命记,而整个意思却不知道,在上课时嚷嚷得最响、要老师再说一遍的都是他们。听,不仅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话,还要善于聆听街头巷议、电视广播。不仅听话,而且要听歌、听广告,听大自然的美好的声音。让“听”成为一种我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
十一、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创造性、多向性、求异性。另外,思维的时候不要出声,也是要学生严格做到的。我们要逼着学生不动嘴巴动脑子。
二十二、养成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的习惯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综合学科,语文学科性质的落实,靠的是课堂这个教学阵地,但更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而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与生活沟通的一大桥梁,成为检验、培养、锻炼语文综合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学语文”变为“用语文”。学生积极参与,做中学,玩中学,动中悟,情中化,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文学社,办社刊、办墙报或学习圆地,搞演讲,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读书会,举办书法展览等。在进行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做活动过程的宏观设计者、指导者、引导者,加强对活动的指导。而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动脑、动手、唱主角,当导演,真正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1、早起的是--老师和收破烂的;
2、晚睡的是--老师和按摩院的;
3、不能按时吃饭的是--老师和要饭的;
4、担惊受怕的是--老师和贩毒的;
5、加班不补休的是--老师和摆地摊的;
6、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老师和黑社会的;
请珍惜身边当老师的人。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推荐阅读:
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07-25
对于网络过载攻击的解析07-10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对于员工忠诚度的影响05-19
读书对于学生的好处07-23
对于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07-20
对于大学生就业10-30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09-19
对于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报告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