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2024-07-08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共10篇)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在电视里、电波中、internet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和网页,其数量以及被点击数超过其他的节目与网页,而且这些节目的数量、与时间也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blue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在大街上,在公车里,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带着walkman的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中学生也迅速的成为了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他们追求流行音乐的活力让人欣赏,可是也不得不问上一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钟爱流行音乐(或者叫通俗音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该过分的追求所谓“流行”,流行音乐和明星热潮一样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阵流行的“八度空间”到“神奇”都是流行音乐的产物。流行始终就是流行,它是会自动变化的。

在cd、磁带上的花费属于享乐性的消费,引进版磁带10元一盒,cd18元,如果购买正版,价钱更贵,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学生只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在享乐方面不应花太多的钱。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转型”期,接受能力强,喜欢快节奏,不甘于平淡,在这一时期接触到的音乐内容必定会深刻的影响中学生的成长。类似于“哈狗帮”的另类音乐,由于其内容不文明、素质的低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拒绝流行音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流行音乐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保持正常的心态,不过分追逐,也不刻意去拒绝,每个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理解,必须自己正确的把握。过分的沉迷流行音乐,也是精神生活不丰富的表现,中学生处在学习的大好阶段,如果过分的追逐流行音乐,一定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听音乐上,必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样做分散精力、效率不高,非常的影响学习。

中学生一天到晚沉迷于音乐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对于流行音乐的了解也并不是中学生价值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学生,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是自身的才能和素质,个性独立、有上进心、在学习上有发展潜力才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对这样的中学生来说是否了解流行音乐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个人的魅力。如果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过分追逐,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音乐,而是对生活的反省。如果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听音乐与学习的关系,相信流行音乐会成为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2

一、网络流行语及其来源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进行网络交流时, 为简洁、恰当地表达情感对现行的普通用语进行改造、创新并传播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其来源也不同。

(一) 谐音或方言

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而我国各地区的方言土语丰富多彩, 不同语言地区的人在进行网络交流时, 必然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从而形成一些网络流行语, 例如“卤煮”即在论坛中发帖的“楼主”的谐音, “3Q”则是“thankyou”的谐音缩写;而“虾米”则是闽南语中“什么”的意思。

(二) 热点事件

一个热点事件经过网络曝光、发酵, 最后经过网民的总结, 创作出一些网络流行语, 以表达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态度, 例如“我爸是李刚!”则是网民对社会中一些专横、野蛮的“富二代”的讽刺与抨击;而“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则表达了民众希望从狭隘、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去欣赏广阔世界的一种愿望。

(三) 流行文化

这些网络语言通常从一股文化热潮, 如影视、书籍中衍生出来, 用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2008 年电视剧《士兵突击》风靡全国, 其中的“不抛弃, 不放弃”就成了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调查设计及样本收集

(一) 调查问题设计

为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问题设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以及网络的用途, 自身对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及使用频率, 大学生对社会上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等方面。

据调查, 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力量, 而这股年轻的力量在网络语言创造、使用与传播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 甚至滥用网络流行语又持有什么态度?为弄清这些问题, 调查人员所设计的调查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其一, 基本信息类, 该类问题通过对大学生院校、性别、专业、年级等问题的设计, 使调查人员了解样本的知识结构和性别类型等基本信息;其二, 问题导入类, 这类问题通过对学生上网时间, 网络用途, 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环境以及使用频率的调查, 了解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语言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进而引导学生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三, 态度类, 这类问题不仅包括大学生本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还包括其周围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以及大学生对于全社会都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所持有的态度。

(二)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样本采集时间为2016 年4 月18 日;样本容量为100 人, 样本院校分布为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这四所高校。

在调查前, 调查人员在食堂、自习室、图书馆、教学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样本收集。调查结束后, 调查人员及时收回问卷, 并查看问卷数量, 以保证样本容量的完整性, 通过检查, 对样本中问题回答不完整的问卷予以剔除, 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问卷样本描述

调查发现, 受访的100 名大学生中, 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数最多, 占总数的63%, 而中国矿业大学和江苏师范学院所占比重居中, 分别为18% 和16%, 徐州医学院所占比重最小为3%。受访者的性别比例比较均衡, 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52%, 而女生则占48%。受访人数的年级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人数最多的为大四学生, 占总人数的41%, 最少的为大一学生, 占总人数的11%, 而比例居中的则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其比重分别是21% 和27%。为了统计方便, 调查人员将各类专业进行整合分组, 按文理专业分为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三组, 而这三组中文史类的学生比重最大, 占总人数的70%, 理工类和艺术类比重偏低, 分别为26% 和4%。

调查人员通过对基础类问题的分析发现, 这四所高校的大学生, 有一半以上受访者的上网时间集中在1-3小时, 当然将上网时间延长至3-10 小时的也大有人在, 其占总数34% 的比例也不容忽视, 而处于两个极端, 即上网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和10 小时以上的人数则很少, 这一方面说明,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大学生能够正确安排上网时间, 但是仍有一些人的自律性较差, 让网络过多地占用了学习和生活时间。

(二) 问题统计分析

1. 大学生上网目的分析

对于上网的目的, 调查人员将题目的选择范围拓宽, 选项分别是学习、办公、游戏、社交、休闲、其他, 而且每人至多可选两项。调查者通过对此题数据 (如图1) 的收集发现, 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中学习和休闲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73% 和75%, 其次为社交和游戏分别为55% 和39%, 而基于本次调查的样本多属于在校大学生, 参加工作的人数较少, 因此其利用网络办公的人数比例则比较低。这一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出, 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 而且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 并合理分配网络用途的。

2.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分析

调查人员通过设置“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自觉的使用网络流行语吗? (1) 从未 (2) 很少使用 (3) 经常使用 (4) 频繁使用”这一必答题来了解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经统计 (如图2) , 受访者中选择“经常使用”的人数占总样本数的53%, 而“很少使用”的人数比例也比较大, 占43%, 而“从未使用”和“频繁使用”这两个极端的选项的比重则很低, 从这一数据不难发现, 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 只是使用的频率有所差异, 同时调查者还发现, 那些倾向于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学生, 其多数是在口语中和网络交流中使用, 正规的书面表达中则很少使用, 这也说明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性, 并能够选择恰当的语言环境进行使用, 而不是一味滥用。

3. 大学生所处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环境分析

人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行为的影响非常大, 调查人员通过设置“您通常会与哪些人用网络流行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等问题, 来了解大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 调查发现, 由于大学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 其周围多是思想活跃, 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同学、朋友或者网友等, 而一些大学生为了方便与同龄人对话沟通, 必然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一些网络流行语, 例如, 数据显示大学生与同学和朋友交流时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最多 (如图3) , 而这一数据也与之前的“网络流行语多用于日常口语中”的调查结果相呼应。

4. 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分析

调查人员为了分析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共设计了三种问题, 其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学术研究中、媒体中和商业广告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经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在学术研究中使用网路流行语的态度比较谨慎, 有35% 的调查者持反对态度, 当然也有接近一半的调查者态度持中, 只有21% 的调查者表示支持;大学生对于媒体报端上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就比较明确了, 有57% 的学生表示会“被标题吸引而继续看具体内容”,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媒体应该保持思想上的自主性和严肃性, 不能随波逐流;而大学生对于商业广告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就比较宽容了, 有58% 的同学对这一做法表示支持, 认为其很有创意, 能够吸引人。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 甚至是喜闻乐见的, 这符合大学生求新, 求变的心理特征。

四、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意识形态层面发生的变化, 其存在与发展自然具有合理的一面, 例如它推动了网络环境的公平化, 使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 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它舒缓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众的心理压力等等。但是我们在看到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要时刻警惕其为社会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学校、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 并针对其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预防和管理。例如, 社会通过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学校应该利用讲座、论坛、课程设置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教育, 对于一些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要予以屏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汉语, 为学生树立榜样, 切不可为了拉近师生距离, 盲目地使用网络用语, 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对徐州四所高校100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比较积极, 且能够合理地运用网络语言,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滥用网络流行语, 或传播一些低俗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法规, 但是学校、教师应该自觉地担负起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责任, 以保持汉语言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道阳, 徐广林.当代大学生网络流行语心理认同的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 2014, (02) :89-91.

[2]吴喜涛.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51-53.

[3]周莹萍, 陈泽虹.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与对策[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6) :90-94.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3

李丹丹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创新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学通常被称为青年初期,学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的早期,心理成熟,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看到具体事物的抽象意义,并具有辩证性,发散思维发展迅速,喜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迷信,不盲目跟风,他们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没有别人的干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很多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心理需要解压缩,需要释放。 另外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以后,已掌握很多的知识,理解力、记忆能、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态,并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升级,将导致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理念、能力和他们充满创新的性格。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音乐老师更注重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效应。

一、利用音乐学科特点,愉悦学生心理

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它会影响人类的大脑皮层,这种积极的刺激具有辅助减压的效果。 另一方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身体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也能发挥一定的减压效果。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音乐家的轶事,特别是有趣的故事等。 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欲望。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容,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安排合理的内容、过程和音乐教学方法。高中的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应从重视外在的转为高度重视内在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自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经验的基础上,将他对音乐的理解用在再创作中。 学生不再是纯粹追求感官感觉上的需求,进而得到感知的满意度。 关注音乐,关注各种音乐元素,是一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

二、开展模块教学,尊重学生学习心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六个模块。 在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课,鉴赏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另外五个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歌唱和器乐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其他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增多了,范围扩大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在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展开联想,用这些乐器演奏出心目中锣鼓喧天的场景,学生兴奋极了,教室里面一片欢腾,有乐器的用乐器演奏,没有乐器的用嘴巴模仿乐器的声音,大家乐在其中,整个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欣赏课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途径。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去体验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熏陶。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发自内心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 因此模块教学具有时代性,更适合21世纪的现代高中生。

三、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高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小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绩分析、每一次家长会,对学生的心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音乐课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原因是在音乐课上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放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释放了内心的压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学生的进步中也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更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教学的积极性。

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优秀的音乐可以反映美好和丑陋的现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帮助教育他们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

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教育他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指导学生产生想象,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合成、比较和分类,使其逐步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性地理解。学生有了更多欣赏经验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欣赏的品位会随之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很多音乐教师都知道,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不好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喜欢课本中的歌曲或者乐曲,他们更喜欢通俗歌曲,一谈起他们喜欢的歌星,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连歌星的出生年月、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都一清二楚。 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排斥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流行音乐和理智地分析,师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对流行音乐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学生渐渐地对流行音乐有了正确的理解,不再盲从,知道了流行音乐中的优与劣,树立了自己的欣赏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开始接受,进而喜欢,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位,这正是发挥了音乐的教育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 ”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有很多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练,容易传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民歌《茉莉花》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这首歌曲来源于南京六合民歌,是道光年间的曲牌名《鲜花调》,经著名的军旅作曲家何仿改编,将歌中的三种花改为一种花。1957年,歌曲《茉莉花》被灌制成唱片,在我国大江南北一炮而红,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表演,受到维也纳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了著名的六和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再次响起了《茉莉花》那优美动听的旋律。

以这首歌为主题,让学生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片段。 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同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相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 江苏版本的《茉莉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是最为流传的版本。东北人却是豪放热情不拘束的,他们毫不掩饰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 河北人南皮《茉莉花》有河北典型的曲调特点,节奏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有南皮地方特色。 帮助学生分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学生强烈的听觉反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学生们都沉浸在“茉莉花” 清新美丽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欣赏这首歌,学生肯定会对我国民间音乐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教师要有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教学中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高中音乐评论课》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我校的校园电视台的采、编、播,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利用音乐教师教给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运用教师介绍给他们的一些软件,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践,在电台的工作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其他音乐教育,例如:音乐知识讲座、名作名曲赏析、校园歌手大赛、艺术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刘浩.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J].华章,2012(19).

[3]康佩锋.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J].考试周刊,2013(33).

[4]于亮.浅谈音乐教育与育人[J].音乐天地,2009(10).

[5]潘铭春.把握学生心理特性进行音乐教学[J].黑龙江教育,1996(10).

听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调查问卷 篇4

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听音乐对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问卷,旨在调研一边收听音乐一边进行学习对学习效率是否具有作用和影响。问卷共包含15个题目,请您在规定时间内认真作答。此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且仅作专业调查研究使用,我们将充分尊重您的意见,并对您的基本信息和作答结果保密。

最后,对于您对我们调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对各位同学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 第一部分:请填写您的基本资料(在符合的选项后画“√”)

性别: 男 口女 口

学历(包括在读): 初中 口高中 口专/本科 口硕士 口博士 口

———————————————————————————————————————————

第二部分:针对下列16个问题,请您从作答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将其代表字母

标在题目后方的括号中

1、您平时是否存在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的习惯?()

A.一直如此B.经常如此

C.偶尔如此D.从未有过

2、您边听音乐边学习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周围环境打扰B.放松心情

C.增添学习乐趣D.提高学习效率

3、您平时边听音乐边学习的时间大概会持续多久?()

A.半个小时以下B.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

C.1个小时到2个小时之间D.2个小时以上

4、在学习时,您一般会选择何种音乐?()

A.舒缓的纯乐曲轻音乐B.动感的爵士乐

C.流行音乐D.各种音乐相结合5.边听音乐边学习时,您获得音乐的来源是()

A.播放设备中的全部曲目B.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组成播放列表

C.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选择特定曲目组成播放列表D.随机播放歌曲的电台频道

6、在学习时,您一般会把音乐的音量调到何种档位?()

A.较小、只有微弱音量档位B.比正常略小档位

C.正常音量档位D.较正常音量略大档位

7、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记忆性学习(eg.背单词、背课文等)的速度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速度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速度

C.降低了学习速度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8、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记忆性学习(eg.背单词、背课文等)的正确率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正确率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正确率

C.降低了学习正确率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9、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逻辑理解性学习(eg.阅读理解等)的速度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速度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速度

C.降低了学习速度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10、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逻辑理解性学习(eg.阅读理解等)的正确率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正确率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正确率

C.降低了学习正确率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11、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逻辑创造性思维(eg.做理工科题目,遣词造句,发明设计等)学习的速

度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速度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速度

C.降低了学习速度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12、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您逻辑创造性思维学习(eg.做理工科题目,遣词造句,发明设计等)的正

确率有何种影响?()

A.提高了学习正确率B.基本没有改变学习正确率

C.降低了学习正确率D.基本无法正常学习

13、边听音乐边学习时,误将歌词写在作业本上的现象()

A.经常发生B.偶尔发生

C.几乎不发生D.从未发生

14、边听音乐边学习时,如果遇到困难,您会()

A.不做任何改变B.更换曲目

C.将音量调小D.关掉音乐

15、听音乐学习结束,您的感受是?()

A.头脑清醒,神清气爽B.与不听音乐学习并无差别

C.头脑略有昏胀,耳根隐隐作痛D.头昏脑胀,疲惫不堪

———————————————————————————————————————————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5

课题: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态度

形式:问卷调查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得音乐欣赏课真的能够学有所用。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我们的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是占有大部分,所以很多学生慢慢的已经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了,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且更加准确的定位上课的内容,所以我决定做这个问卷调查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

一、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1调查教师情况:谢惠迎,女 大学本科毕业,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文艺指导

2时间: 9月

3地点:北京兴华大学(借助朋友的学校做的此项调查)

4对象:学生100名,平均年龄21岁

二、调查方法: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具代表性,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我们以不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校园问卷调查,派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中男学生54名,女学生46名。

三、调查问卷:

1.你喜欢音乐吗?(A 100%)

A喜欢B 不喜欢

2.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A 80%)

A流行B 怀旧C古典D戏剧

3.你认为大学中应该开音乐欣赏课程吗?

(A 92%)A是B否

4.音乐对你的影响大吗?(B 76%)

A大B一般C没感觉

5.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听音乐?(E 64%)

A心情好的时候B心情不好的时候

C 睡觉前D吃饭时E 都有

6.音乐能变你的心情吗?(A 87%)

A能B不能

7.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古典是否能接受(B 100%)A会B不会

8.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流行歌曲是否能接受?(A100%)

A能B不能

9.你是否会选择到KTV唱歌释放心情?

(B 73%)A会B不会

10.如果让学生选择在音乐欣赏课上

(B 90%)A古典 B流行

四.实验过程:

把问卷发给100名大学生,这100名大学生中有学音乐的,也有学其他学科的,但是都上音乐欣赏课程。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这些问题,并且放一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分别让他们欣赏,并同时写下听后的体会。其中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并且听不懂。还有百分之七的同学说还可以,能接受。剩下就是能听懂的。但是对于流行音乐就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占了百分之九十。

五.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有偏爱。

六.调查结果:

在调查结束后让每个同学写了一个个人体会其中:

甲: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听古典音乐,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放也没好好听过,通过今天的问卷和试听,我还渐渐的喜欢上古典音乐了。

乙:我喜欢流行音乐,既能听懂娱乐性很强。

丙: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都可以

丁:我是学音乐的,古典音乐听得多一些,但是有一些理解的不够,在音乐欣赏课上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可以更好的去听老师讲。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6

前言

中国传统音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产生了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从定义里可知,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民运用民族固有方法及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谷底啊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地,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另外,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四类,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但在现代的浪潮中,中国传统音乐仿佛渐渐被淹没了,尤其是在新时代,年轻人新的思想以及流行音乐的盛行,导致其氛围远远好于传统音乐,甚至说很少接触,另外,在教育方面,就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方式,更注定了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的时候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对于中国是一种危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因此,为了更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同感,做了问卷调查以及分析,以便将来改善中国传统音乐的氛围与环境改善做出些帮助。

调查方式:

以问卷形式,在各大学进行宣传并收集

调查对象:

100名各大学在校大学生

问卷:

1.性别: 女(56%)男(44%)

2.年级:大一(4%)大二(75%)大三(12%)大四(9%)

3.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是?

A挺了解(7%)B一般,略为了解(61%)C基本上,不怎么了解(32%)D完全不了解(0)

4.在你心目中,传统音乐是怎样的?

A很吸引人的一种音乐(58%)B与西洋乐差不多(25%)C很无聊的(4%)D无法引起我的兴趣(13%)

5.你了解的民族乐器有几种?

A0(10%)B1~3(25%)C4~7(19%)D8种以上(46%)

6.相对西洋乐器,你会选择民族乐器吗?

A不会(33%)B会(67%)

7.一下几个民族乐器,你对哪个感兴趣?(多选)

琵琶(12%)竹笛(15%)二胡(23%)古筝(31%)扬琴(8%)古琴(12%)

8.你会选择了解民族音乐的选修课吗?

A会,我有些兴趣(58%)B不会,无聊死(3%)C看情况,在选不到合意的时候,会勉强选它(39%)

9.你觉得中国的民族音乐氛围如何?

A挺好的,经常会在周围听到(29%)B比较少听到,大多是在过节才听到(58%)C相当的沉,周围都没人去听(13%)

10.戏曲也是中国的传统音乐的一种,你对它的态度是?

A不错,挺吸引我的(32%)B很沉闷,很少听(29%)C那只是老人才听的东西(19%)D其它(20%)

11.假如村里有学习唱戏的兴趣班,你会去学吗?

A会,多学些东西(48%)B不会,不喜欢它(42%)C再无聊也不会想去学它(10%)

12.在舞蹈方面,你觉得民族舞如何?

A很好看,动作优美(71%)B一般,也不算差(23%)C太难看了,不喜欢(0)D其它(6%)

13.要学习舞蹈的话,你会选择民族舞吗?

A会,我一直都很想学(48%)B不会,我比较喜欢现代的(29%)C其它(23%)

14.你对民族歌曲的态度如何?

A挺好听的,有很强的中国气息(55%)B一般,不大注意了解(42%)C好难听,不喜欢(0)D其它(3%)

15.你觉得传统音乐在中国受欢迎吗?

A那肯定啦,自己国家的精髓(26%)B一般,年轻人不大喜欢(68%)C很冷清,不怎么受欢迎(6%)D其它(0)

分析:

在收集到的问卷中,数据可能代表性还不够强,主要是其大部分的被调查人都为大二年级的,造成一定的偏差,但在男女方面比例比较均匀。以下分析,是以收到的问卷为主进行,代表的是被调查人的思想。

从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仍具有一定的认同感与肯定感,过半的同学都于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具有一些了解,并且相当地肯定它的地位,但仍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同学,对中国音乐不怎么地了解,说明中国传统音乐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人群也许会不断地增加,引起更大的问题,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上绝不能再忽视,要更认真地对待这个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在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上,大家依然有很大的兴趣,不仅是在民族器乐的学习上,还有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67%的同学会选择民族乐器来学习,这个数据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就我生活的周围,学习民乐的同学并不多,相反地,更多地是对西洋乐有很大的兴趣,像钢琴、吉他等,通过这次调查,让我看到了我不知道的事情,说明,民乐在大学生当中也是相当地受欢迎,并反映了中国民乐在大学生中的认同感是相当的高,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度的问题了,学校如何发展学生的兴趣?如何进行培养?如何给中国民乐的带来学习浪潮?而社会更应考虑,如何把民乐的氛围热起来?

尽管民乐收到大学生不错的认同感,但在被调查的人当中,71%的同学都感觉中华民族音乐的氛围较为冷清,大多都是在过节的时候才听的较多,其他时间,都是以流行音乐为主,而我觉得,听到民族音乐的时间都是在过春节时,那时外面的商店、电视广告、节目都是些喜庆的民乐,这时的气氛较好,但相对过去10年,这种气氛也已经大减了不少。因此,在氛围的营造方面急需国家、社会的帮助。

在戏曲方面,它的调查结果就不尽人意,喜欢听的同学比较少,但却有接近一半的同学,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会去进行唱戏的学习,相反地就有52%的同学不喜欢这种音乐。戏曲这种音乐,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戏曲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从形式方面来看,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就是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

法、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它不像话剧那样,可以让每个演员根据自己对剧情的体会,根据实际生活和塑造人物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动作,中国戏曲具有相对的固定性,而且,它的唱词以慢唱为主。在新时代,在流行音乐、摇滚等对比下,就不为年轻人所喜爱了,因此,戏曲要在新时代中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些创新的改革,在不改变其核心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改造为更易为喜欢的形式。

在民族舞蹈与歌曲方面,受到学生挺高的认同感,而且有71%的同学都喜欢并欣赏民族舞蹈,或许是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大家接受的舞蹈与歌曲都比较多,就如过去的所有的晚会,都以舞蹈、歌曲等形式进行,学生接触得较多,因此,学生的认同感就越高。这就说明,在平常的生活、学生中多接触,令学生对事物的认同感会形成正比的影响,接触多了,就会更认同,那么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接触点,学生从小学踏入学习大门后,过后的十多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就是学生兴趣、思维的出发点与培养点,因此,要改变的话,首先要改善学校的氛围,另外,社会也要给予力量。

最后,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传统音乐在中国的欢迎度,有68%的学生认为它不受年轻人喜欢,6%的同学觉得在中国很冷清,这就更严重地说明,中国传统音乐急需关注,需要整个国家、社会的改造。

调查结论:

1.中国传统音乐的氛围急需关注,2.中国民乐仍受大学生们的青睐,3.戏曲在未来需要一定改革与变化,4.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的欢迎度比较低

结语

浅析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7

一、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若是能明确学习动机, 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 如学习能力、思维敏度、注意力以及表现力等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学习现实需要。在大学生活中, 流行音乐是大学生经常接触的音乐形式, 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都离不开流行音乐, 从而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是是非常深远的。

1. 流行音乐能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流行音乐多种多样, 激昂的音乐能激励我们、小清新的音乐能让我们泛起回忆、活泼的音乐能振奋我们的精神。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它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转变是不可否认的。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的优秀作品, 并得到广为流传, 某些流行音乐还能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我的中国心》往往能让听的人、唱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曾经无数次打动炎黄子孙的心灵;还有我们熟悉的歌星刘德华, 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 一首《中国人》非常激昂, 也充分表达了一位明星的爱国精神。另外, 后来王力宏翻唱侯德健《龙的传人》更是将流行音乐提升到了另外一个标准, 而大学生在听这些音乐时, 加之明星受到明星效益的熏陶, 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而这些影响是非常有利的。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来分析, 流行音乐也肩负了传达思想工作的重任, 而且在某些程度上比严肃的音乐效果更好。音乐与文字不同, 音乐甚至可以表达文字不能表达的情感, 音乐利用旋律诠释着一切, 直接表现了人的真实感受。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往往能超出一些文字上的激励与教育, 而这些可以当作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种新途径。

2. 流行音乐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团队精神, 有团队精神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集体生活中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大局意识, 要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以及服务精神等等, 这也是当前高校教育需要重视的教育内容。团队精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有助于推动班级甚至学校的发展, 培养团队的和谐氛围, 能有效提升团队整体效能, 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当代流行音乐的演绎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有乐队组合、对唱、独唱等等。而音乐表演活动中, 往往一个人是不可能完美完成的, 需要不同的分工, 再相互合作、相互协调, 才能将一场音乐活动完美展现示给世人。热爱音乐的大学生时常会举行一些音乐活动, 若是不与集体或者乐队成员保持一致, 只会导致音乐作品最终没有预期的演绎效果。如何将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成功演绎, 所有参与成员需要明确目标, 坚持各司其职, 服从组织安排, 大家共同合力将音乐做到最好。因此, 流行音乐相关的表演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学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协调统一的优越能力。

3. 流行音乐能帮助大学生自我完善

流行音乐这类音乐艺术传播的速度是不可忽视的, 而且往往能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音乐传播的过程一般是“创作者的思想——成功创作作品——受众者领悟”的过程。高校当前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多少带有强迫性与灌输性, 基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最终为大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 流行音乐本身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具有与内容体验一直的情感表现, 而流行音乐本身的通俗性更容易让人接受, 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多流行音乐具有一定的解压优势。因此, 流行音乐更能将学生吸引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能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 最终形成“由外而内”的良好效果, 让大学生学习以及相关思想教育都能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或者自觉接受者。

二、结语

总之, 流行音乐很好的利用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也必须重视。流行音乐中必然也存在一些低级化、庸俗化的内容, 而这些因素则会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流行音乐并然涉及到“明星效应”, 而这种效应一般有积极影响, 也有负面影响, 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音乐比赛, 如“快男”、“超女”等等, 大学生要正确看待每一次挑战, 不能一味追求名利, 想着通过流行音乐一举成名, 这些或多或少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 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完善。而流行音乐是当前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当代音乐教育、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明确流行音乐中对大学生的积极因素与负面影响, 进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学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袁晓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音乐渗透[J].群文天地, 2012, 5:210-211.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音乐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道德情操,实现综合素质教学的目标。

一、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调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也随之做出改革,主张创新性的教学理念,目前学校音乐教育也由于其重要功能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道德情操,众多教育界和音乐界的学者对德育与音乐教学关联问题展开了讨论,音乐教育能够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塑造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重新确立音乐教学在全面发展方针中的地位,其重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流行音乐符合中学生的口味,选取合适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教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校音乐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渠道。但目前的音乐教学课堂上,由于部分学校受条件制约,无法提供基本的音响设备与多媒体装备等,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对音乐的吸收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做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对流行音乐也缺乏客观正确地认识,导致新时期流行音乐的教学应用功能滞后,无法发挥其教育任务,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较大影响,无法引导他们在对真诚、自然之美的渴望中对人生的真、善、美有较好的认识。

二、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教学影响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启迪作用

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从本质而言,它是教育教学中文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对知识的吸收能力。音乐还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对音乐的鉴赏性,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性。利用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感知能力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能力,提升创造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二)流行音乐的流行指引作用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符合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接受与认同,对学生的影响较为积极,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课堂上的氛围放松愉悦,学生容易接受音乐知识,同时也更有情感共鸣。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认知之外,还应该强调其情感共鸣,才能体验到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的整体体验。

三、创新性音乐课堂的对策研究及建议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学模式也相应做出改变,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建立以生为本的创新化课堂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实行创新性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当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教学。例如,从前的音乐教学多数以学生欣赏音乐,聆听为主,但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现代的创新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设计或者进行节奏模仿,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较为熟悉,课堂上可以进行打击乐训练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流行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娱乐性,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平衡健康的心态。流行音乐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加之利用其内容具有通俗易懂的优势,可以更明确地表现出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和心理特征,教育者应该用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科学地看待流行音乐,并用创新的思维巧妙地利用并应用在音乐教学之上,教师要具备音乐教学热情,构建好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课堂上的引导者,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善于引导与端正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教学创新改革主要体现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研究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方案,明确在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教学的作用。学生会逐渐进行自主探索和体验,在参与中形成意识和习惯,端正对音乐的审美观和价值感,逐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师洪震.浅析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向仕才.流行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14).

[3]党岱,杨丽.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2).

[4]赵玲,李淑华.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中的职责与任务[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9

--关于电视节目对小学生成长

影响的调查报告

把孩子交给电视,行否?

--关于电视对小学生成长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4月4号 调查地点:青州市西苑小学

调查对象: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调 查 人:

摘要:如果问你喜欢看电视吗?那么我相信有99%的人会肯定的回答喜欢;但是如果问你觉得电视节目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那么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没法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这并不是因为电视节目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而是因为这个影响太大太广泛太深刻了,我们反而无从说起。的确,电视作为主流媒体,节目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大到电视剧、音乐、戏曲、新闻,小到书法、垂钓等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多,又因为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给电视,但是,小学生正是性格养成、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电视节目正在侵入者他们的神经,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关键字:小学生、电视节目、影响

正文:不久前,一篇名为《太坑了,男孩幻想自己是奥特曼从6楼飞下》的博文引起了网友乃至社会的关注。文章提到“在江苏三名儿童因模仿《喜羊羊和灰太狼》情节导致其中两人严重烧伤的事件刚刚平息不久,现在又一起由儿童影视作品过分夸张内容所引发的悲剧上演。据新浪游戏报道,今年8岁的小龙非常喜欢奥特曼并且深受其形象的影响。最终有一天,小龙将自己幻想成了奥特曼从自家6楼窗台飞下严重摔伤。”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屡屡发生的悲剧敲响了我们的警钟,把孩子交给电视,真的可以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某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三个学段中分别找出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如下:

1、你喜欢看电视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你平均一天看多少小时的电视?

A、不超过2小时 B、2-3小时 C、三小时以上 D、不确定

3、你看电视的原因?

A、没人陪,只好看电视解闷 B、电视节目很精彩 C、获取知识

4、你收看电视节目的类型?(多选)

A、动画片 B、连续剧 C、新闻 D、体育 E、娱乐节目 F、知识竞赛

G、少儿节目 H、其他(请写出)

5、你爸妈同意你看电视吗? A、没意见 B、不同意 C、会在时间和内容上有所限制

6、你通常看电视会离电视机多远呢?

A、一米内 B、2-3米 C、3-4米 D、不知道

7、你有没有因为看电视挨过爸爸妈妈的批评? A、有 B、没有

8、你认为看电视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看电视播出的种类而定

9、你一般是学习前看电视还是学习后看电视? A、学习前 B、学习后 C、不确定

10、你是否因看电视过多而导致近视?

A、是 B、不是 C、不完全是 D、不近视

11、请写出五个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全部的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并且大部分小学生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高达2-3个小时,看电视的原因则集中在家人太忙没人陪,只好看电视解闷与电视节目太吸引人两个方面。中低学段的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集中在动画片、少儿节目与连续剧三种,而六年级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为动画片、连续剧、少儿节目与娱乐节目,小部分同学还喜欢看知识竞赛。家长会在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上有所限制,但是家长与孩子在看电视的问题上仍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多数小学生看电视时与电视距离过近,并且这也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虽然全部的小学生认为看电视有益于学习,但是此问卷显示有近一半的同学将学习置于看电视之后,对看电视的热情高于学习。

在小学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中,《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奥特曼》、《铠甲勇士》、《果宝特攻》、《赛尔号》等动画片高居榜首,《巴拉拉小魔仙》、《多啦A梦》、《虹猫蓝兔系列》、《西游记》、《成龙历险记》、《家有儿女》、《爱情公寓》、《**济公》、《还珠格格》等节目也深受小学生喜欢,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喜欢看《汉字书写大赛》、《动物世界》、《我爱发明》等富含教育意义的节目。

这些小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适合他们看吗?对他们的成长又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毋庸置疑,看电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电视节目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小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使他们可以直观认识各种从未接触过的物体:各种社会角色,动物,鱼类,鸟类,甚至古生物恐龙,获得广泛的信息。另外,动画片里的故事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小学生想像力的开发非常自然,也乐于被小学生所接受。从优秀的电视节目中,孩子能汲取良好的营养,如善良、聪明机智、爱心等,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是非观念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电视节目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们的同时,也留下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长时间看电视使人不爱动脑子,有人把电视称为“制造傻瓜的机器”,这不是危言耸听。电视与读书相比,是“被动性”的,因为电视上的图像很容易理解,无需开动脑筋。这不利于儿童思考力的养成与提高。另外,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肥胖,体质下降。

许多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内容,长期接触这些不良内容,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慌心理,还有一些孩子会模仿里面的暴力行为,产生行为上的攻击性,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及世界观、价值观都会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再有,比如《爱情公寓》这类不适宜小学生观看的言情剧,会催发小学生早熟,甚至是导致早恋的根源。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走访了该学校的部分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跟我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

读四年级的王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模仿起电视上的情节来惟妙惟肖,不时地蹦出几句从电视上学来的“大人话”,常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但是,王扬变得越来越暴躁起来,并且伴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与同学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架,文具盒、书本这些随手可拿的工具都变成了他的武器,甚至与爸爸妈妈动起手来也毫不手软,就连“我要杀了你”也脱口就出。有次在与爸爸妈妈吵完架之后竟然“离家出走”,丝毫不顾外边的滂沱大雨。

王扬的性格养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电视的影响,那么,我们对待电视应该持什么态度?而我们的家长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在看电视的时间上做出限制。明确要求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适量的看电视。不要让电视机占据了孩子休息、户外活动、游戏、阅读和与周围人交流等时间。还要注意让孩子保持看电视的安全距离。

其次,限制电视节目的类型。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年龄段看的,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题材观看。

最后,尽量陪孩子一起看,和孩子一起分析电视节目的内容,及时引导,积极干预,使节目中美好的有营养的成分被我们的孩子多吸收,而不良的具有的负面教育作用的成分,被我们有效地屏蔽掉。

在小学生的成长中,看电视是他们童年快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关注这一现象有可能带给孩子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不能因为工作忙,没有办法,抽不出时间,就把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只要孩子有事做,安安静静不哭不闹就好。单纯的把孩子交给电视,不行!孩子是家庭,社会,祖国的希望,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与未来,他们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延续我们的明天与生命,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予孩子最为理智的爱,最多的时间与用心的关注。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篇10

大众传媒是指包括网络、电影、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面向大众传播媒体。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社会化重要阶段的青年来讲尤为重要。当代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信息量不断增长、传媒手段不断丰富的今天,他们受大众传媒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已越来越明显。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行为及心理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影响。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受到有益信息的影响,促使其健康发展,应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我们通过这样的调查和研究在充分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年学生影响的同时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能通过传媒手段给我们的中学生以至整个的社会创造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

我这次开展调查的目的是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旨在能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实践中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正确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心社会,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的成长。调查方法是以一般问卷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表包括20个题目,共做了100份问卷表,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还有教师,个别访谈了5个学生。调查结果是每个调查对象都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以下就是我们的调查分析。

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认识社会和关心社会的几点正面影响

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

信息数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网络的出现,更使信息的冲击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调查显示,50的中学生在空闲时间喜欢上网查询信息。这些信息使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知识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而且也使他们掌握了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认识社会和关心社会的几点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

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鉴别,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当代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现象等②,造成了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助长了校园奢靡风气的盛行。另外,诸如沉迷网络、早恋、追星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而形成的。这些都反映出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受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严重。

1、大众传媒的商业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在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时有39的人受到广告的影响,有7的人受到很大的影响。追求时尚是当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费方式。

2、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中学生审美的低俗化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们更愿意去追求浅显直接,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认为在同学中看日本卡通画的人很多,有51的人认为比较多。

3、恐怖电影、警匪片中的残酷打斗使中学生中暴力行为升级

随着香港台湾的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引进,一些武打片、功夫片、警匪片蜂拥而至,血淋淋的场面、触目惊心的格斗、瞠目结舌的作案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电脑特技,使青少年眼花缭乱,他们甚至把小偷当成了英雄,把恶霸当成了偶像,把黑社会当成了他们理想的练兵场。这些年,中学生之间的打斗越来越升级,拳脚相交已成家常便饭,持刀行凶者也不在少数。一些电影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

三、克服大众传媒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一些建议

1、全社会行动起来,抵制媒体毒素

行政部门对虚假广告、夸大事实的广告要严格审批,取缔黄色的、暴力的、低俗的广告,自觉抵制低俗广告。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能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而学生接触媒体是必要的,禁止他们接触是不可能的。面对大众传媒这柄双刃剑,学校应该秉着教育者的良心,对中学生正确运用媒体实施有效的引导,增强他们筛选和辨别多种渠道信息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跃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为中学生所愿意接受的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检验书本中真理,感受人生的复杂多味,使他们不致于在不良信息闯入大脑时乱了方寸,迷失方向。

4、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自己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指导孩子正确接受信息,同时还要分析孩子的信息源,并与学校保持联系。

四、结语

上一篇:温柔的冬日阳光散文下一篇:与纪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