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里的流行音乐(精选3篇)
小学校园里的流行音乐 篇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儿童音乐生活化”的思想,认为“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还指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人和音乐交融,由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用音乐来陶冶儿童性情,“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我曾听过两位骨干老师展现的两堂精彩的律动游戏,课堂效果“精彩纷呈”,教师风采“独树一帜”。让我们所有的听课老师和孩子们享受了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使大家沉浸其中,笑声不停,久久不能平静。欢乐之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两节课会演绎得如此精彩灵动,并能如此触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热情?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与教师内容的精心选择、活动的多元组织、细节的恰当处理以及个人的教学机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音乐素材——微格分析,精挑细剪
一节优质的音乐活动课离不开优质的音乐素材,乐曲的选择尤其重要,它是整个活动的灵魂。乐曲千变万化,有的旋律优美,有的节奏明快,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哀伤低沉……到底选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好的呢?两位老师在选择过程中经过微格分析、精挑细剪,选择了富有节奏特点、具有鲜明形象、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 旋律优美,富有节奏特点
旋律优美、富有节奏特点的音乐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大班《拯救睡美人》的音乐是选自爱尔兰舞曲《大河之舞》,是当代经典的音乐剧。这首曲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气势恢弘、有起有落有变化,具有西班牙佛朗明哥的热情感染力,很适合情节的创编,律动的开展,让倾听者忍不住随之起舞。小班《花园里》选用的音乐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其中鼓点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欣赏需求。
2. 结构工整,具有鲜明形象
由于幼儿的音乐经验有限,因此选音乐时要注意音乐形象的生动、鲜明和有趣。而音乐结构的工整,能够使声势律动、游戏情节的不同发展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适应。如:爱尔兰舞曲《大河之舞》原版的音乐比较长,应该节选其中节奏最强烈,风格变化最明显的段落:第一段节奏感强,层次逐渐丰富,速度变化明显;第二段风格迥异,两个清晰的层次交替前行;第三段在前两段气势恢弘、紧张激烈的音乐对比之下,突然婉转悠扬,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对比突出,形象鲜明,有利于孩子区分、辨别,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3. 内容生动,符合幼儿兴趣
小班《花园里》的音乐内容简单、有趣,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大班《拯救睡美人》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仿佛讲述着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让幼儿能够更好去理解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
二、课堂组织——趣字当头,乐字贯穿
音乐是玩出来的,音乐活动的组织也应该“趣字当头,乐字贯穿”,两位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活动组织原则。
1. 用故事情节来激起课堂情趣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尝试、创造、表现是最自由、最无拘束的,充满了想象力和乐趣,是好奇、是探索、是情感的表现,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获得。在两次活动中,鉴于孩子此类韵律活动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两位老师都用故事情节来激起课堂情趣。前者以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角色和情节为主线,创设了一个与音乐表达较吻合的故事情境:“在遥远的森林深处,有一座城堡被邪恶的巫婆施了魔法,城堡的公主从此昏睡不醒,所有的人和动物一动都不能动,就连树木花草也没有了生机。一百年过去了,今天,有一群勇敢的骑士将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河流,爬过大山,穿过丛林,与巫婆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拯救了公主和城堡里所有的人和万物。”这个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情节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样一种音乐情境中,孩子们感受着游戏的快乐,感受着音乐创作带来的激情。
后者创设了在花园散步的生动有趣情节和惟妙惟肖的环境,激发了孩子对音乐活动的乐趣。其中凸显情境性的语言指导贯穿其中,“听听手鼓敲几下”“围着大树散步”,活动后半部分中孩子都扮演着各种动物角色参与到游戏中,表现着走、跑、跳的动作,让孩子们在有情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积极地发现、快乐地学习。
2. 用节奏游戏来攻破教学难点
两节课都采用了难点前置策略,并用趣味性的节奏游戏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特性,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大班《拯救睡美人》感知第二段的音乐|×××××|节奏型是一个重点,老师把这一部分放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骑士们出发前,得到了仙女的神秘魔咒,只有正确念出这个咒语,才能战胜巫婆,解除魔法,公主和人们才会醒来,城堡才能重新回到光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咒语是怎样的。然后教师从神秘的魔法盒里,拿出一条节奏图谱。谁能破解这个神秘咒语?你能把这个节奏谱拍出来吗?随着话题的引入,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开始了节奏的练习。
而小班《花园里》孩子进行节拍听辨是难点,老师也进行了难点前置,如:创设了小鼓问好的环节,引导幼儿学习小鼓的三种不同敲击方式●—︱●—︱,●●︱●-︱,●●︱●●︱。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用声势律动来表现音乐元素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音乐活动的核心是听辨,就需要凸显音乐元素,所有的动作都是用来解释音乐的。两节课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幼儿以听辨为主,思考如何用动作来解释听到的音乐。因此都设计了不同的声势律动来帮助幼儿表现音乐元素。
大班《拯救睡美人》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势表现第二段|×××××|的节奏型时,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了让魔咒的效果达到最大,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念出魔咒,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念?然后提供了孩子自由创编的机会,孩子们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声势,有动作的,有声音的。老师把这些动作画成符号记录在图谱上,使抽象的音乐视觉化。
小班《花园里》第2环节中教师敲击手鼓,而后让幼儿听辨用拍手来表现;用手指敲点膝盖稳定音乐节奏,并用跳跃的动作来反应听到的鼓点节拍;而最后借助小动物的形象,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表现鼓点节拍,孩子们的动作和音乐相融合更好地表达了音乐。在活动中孩子们领悟音乐的轻快活泼、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教学细节——精心处理,有效引导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要有好的音乐素材、巧妙的课堂组织,更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细节的精心处理、有效引导。
1. 师幼关系——与孩子同欢乐
铃木教育体系提倡:不仅要给儿童听由最好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演奏的作品,更要让最好的教师来教儿童。这里的“最好”不仅指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和孩子一样投入音乐的状态,教师应是孩子的同伴,怀着纯真的童心和孩子一起遨游音乐世界,在平等的状态下,不留痕迹的带领幼儿去理解音乐,鼓励幼儿去想象音乐,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音乐。
在大班《拯救睡美人》的教学活动中,一会儿是勇敢的士兵,一会是邪恶的巫婆,一会又是安静的倾听者,教师角色的转换完全取自于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将发展平台越搭越高。教师能用心关注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并用眼神、表情和轻微的动作提示幼儿倾听音乐。在难点部分,与孩子互动游戏,用更为夸张的动作去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突破难点。当孩子出现奇妙的想法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并采纳他的想法,使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而小班《花园里》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是孩子们游戏的伙伴,一会儿是散步时的领头人,一会儿是动物们的妈妈。
只有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兴趣,才能和孩子共享音乐的快乐与美好。
2. 教学准备——简约而不简单
两节课的教学都追求简约风格,一张图谱、一棵大树,就能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但看似简约的教学,背后却有着不简单的准备过程,虽然是骨干老师,但两位老师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们的课先后试上了6、7堂课,在不断地磨课过程中,音乐剪辑了无数次,图谱越改越清晰,幼儿角色扮演的道具、花园的场景等也变得越来越简便。
3. 课堂把控——细致多样处理
要想让孩子听在其中、乐在其中,就必须思考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体现多样化的指导策略,精心处理好每一个细节。
(1)运用退位艺术。如小班《花园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逐渐退出,教师第一步用语言指导,以“你好、小花好”等有节奏的问好,第二步用敲击手鼓,孩子尝试听辨,第三步把手鼓藏在身后敲击,让孩子倾听感受,最后过渡到听音乐伴奏中的鼓点而不用语言提示。
(2)创编适宜动作。如大班《拯救睡美人》在音乐第二段,如何帮助孩子感受一个乐句中两种风格的细微交替变化是一个难点,老师根据音乐特点设计了士兵与巫婆两个形象,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变化。如何能听着音乐控制身体动作进行两个角色的呼应律动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老师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中的防御和攻击动作为引导,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掌握了律动。
(3)增加言语提醒。如侯老师在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拍手时说:“多念或少念咒语都会失去效果。”钱老师在引导幼儿有规律的围成圆圈走路时说:“我们沿着小路一个跟着一个走。”
总之,今天两位老师创设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的教学氛围,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通过美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让幼儿在唱唱跳跳、拍拍打打的有趣游戏活动中实现音乐的真正价值。
小学校园里的流行音乐 篇2
玫瑰第一个发言说:“我应该当选花园里的花王,因为我代表着爱,我的收购量不仅是花园第一,而且我还拥有美丽的身姿,你们呢?”这时其他的花儿都不同意了,她们高昂的抬起头,不时发出嘘声,一旁的树木也沙沙的抗议。
百合说:“玫瑰,你代表着爱,我也代表着美好的意义,我被人们赋予百年好合。我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算什么,我才是百花之王。”
康乃馨说:“我代表早日康复,是送病人的首选。切!你们不就是情人节卖的多么,我平日里的销售量也很大,有没有文化?”
大家都想当花王,就在争论不休的时候,一阵阵清香袭面而来,这是大家从未闻过的香味。大家仔细一找,原来是茉莉花发出的香味。茉莉花说:“你们大家都不如我,我们散发出清香让人们忘记了烦恼,让美丽的花园充满幽香,所以我最配当花王。”
桂花也来了,他说:”我才适合当花王,我深受人们的喜爱,秋天的时候,人们总爱摘下我们,放在室内,让整个房间充满香味。“
这时,花园里来了一个小男孩,他伸出手,向玫瑰扑去,一旁的蔷薇用刺击退了这个男孩。玫瑰吓的大哭,最后大家一致推选蔷薇是花王。
学校花园里扔下的“垃圾” 篇3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学生小林在走进教室之前,扔了一个纸团。 事就那么巧,正好被从教学楼下走过的校长 “ 逮 ”了个正着 。
校长停下脚步,把小林从教学楼上叫下来,不问原委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年级主任在一旁心想,自己年级的学生犯错误被校长亲自逮着,多没面子,于是当着校长的面也好好地训斥了小林一通,并气势汹汹地把小林交给了班主任。
小林在班上被认定为“ 后进生”,平时就不讨班主任“ 喜欢”,遇到这样 被校长及 年级主任 逮着的“ 大事 ”,肯定躲不 过班主任 一“ 劫”,只见班主任面带怒色地把小林叫到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不说,最后还撂下一句:“ 今天你不把家长请来,就别想进教室……”之后,班主任扬长而去,只留下满面泪水的小林呆呆地立在教室门口。
事情到此还没完,政教主任听说一大早就有学生乱扔废纸,气呼呼地寻到小林的班级, 冲着站在教室门口的小林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训,什么“ 给学校抹黑吧”“ 加重处罚吧……”
中午放学后,小林没有回家吃饭,选择了离家出走……
上述案例, 发生在校园里, 可能类似的事会发生在不同的校园,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希望类似的事发生在校园里。 但往往事后,我们才会从心思考,从“ 事情”的深处思索答案。
首先,教师应当温和地包容孩子的差错。 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动辄批评学生,不去深入孩子的想法,不去问问原因,只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许多时候,孩子反抗的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教育的方式。 有句俗话:“ 孩子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 ”诸如乱涂乱画,随手扔废纸,乱扔垃圾,可能是孩子行为习惯的问题,并无恶意,不是孩子的品质问题,偶遇的老师只要提醒一下或讲讲道理, 让学生知道做的事情会产生不好影响,达到教育目的就行了,何必把“ 祖国的花朵”当作敌人,更何必如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 如此羞辱、冷漠,会让天真幼稚的孩子失去尊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能感觉到孩子产生不愿意去学校的原因,不是不能接受批评,而是不敢面对众多“ 教育方式”带给他的心灵伤害。
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错误,产生有效的教育资源。 人们常说:“ 面对孩子的错误,想想我们的童年。 ”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以何种心态、胸怀对待孩子的错误和犯错的孩子。 如果把学生的错误变成一种教育资源,表现的是教师教育的智慧,能够微笑面对出错的学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情怀。 所以老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对学生的差错一棍子打死,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每一个施教者能微笑着处理此事件, 把学生的错误变成自我教育和教育同学影响他人的有利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根源深处认识到问题的原因,而且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教育者的德育水平也能在具体问题中得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