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通用11篇)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1
关于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对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初步表现音乐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掌握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在集体教学中的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开展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研究有着重要地的价值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班级制音乐教学起步阶段的规律及方法。
2.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3.以音乐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我校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2.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实验周期:2014年03月—2014年012月
五、研究过程
1.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天赋好的孩子一教就会,天赋差一点的孩子需要我们耐心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好的苗子,并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习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坐的歪歪扭扭,一会趴着,一会倚着墙,很是不好。而且不良的坐姿对学生的演唱也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我借鉴了学校老教师的方法“小手放平,后背挺直”。每次上课,我都要提醒学生们念着口诀坐好。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时的提醒他们。
学生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听欣赏的时候,总是交头接耳。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问题导入”和“闭眼聆听感受”的方法。能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集中精力,仔细聆听。
3.抓好“趣味音乐教学进课堂”,指导学生实践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基本的乐理只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也是本学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集体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抓好“五个结合”(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要求教师示范、演奏准确,讲解简明扼要、语言精炼;学生多练习、多实践;教师讲和学生练紧密结合。(2)有趣的游戏与练习结合
学生在学习一个新技法或学习新乐曲时,不要急于演唱,而是要引导学生先熟悉曲谱,了解歌曲的意思,通过小组比赛拍打节奏或者模唱游戏等进行练习,然后再进行演唱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在初始演唱时便出现明晰的旋律,从而获得成功感,生成自信心。
(3)单纯音乐知识学习与具有音乐情绪的简易音乐作品的欣赏结合 单纯的音乐知识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兴趣,教师着力引导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风格,(高低、长短、强弱等)有机渗透在富有情趣等音乐性的欣赏中。(4)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
老师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建议。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尖子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用“兵教兵”的形式进行教学。
(5)课内与课外结合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倡导学生以小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课内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巩固、延伸、拓展。在课堂上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将课外所学习的音乐作品课上课下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4.引导思索,鼓励创新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在“启”字上下功夫,不是重“教”而是重“导”,不是重“传授”而是重“获取”。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调控教学过程,注重捕捉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利于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同时,教师尊重、保护和鼓励学生在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激发求异思维。
于国莉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2
一、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
合唱教学是异于独唱的,我们曾经认为学生在独唱与合唱学习中,前者是弱于后者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更容易被别人所注意。而事实上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能忽视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在独唱中很投入,但到了合唱中却似乎困难重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有二:一是有学生认为合唱中体现不出自己的基本功,故难免滥竽充数;二是确实是不会合唱,尤其是当自己的节奏与整体不符时,容易影响学生的合唱心理。由此来看,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唱应当具有的态度,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教学重心就应当是对学生进行合唱的指导。
小学生毕竟是天真的,合唱这样的集体行为往往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更多的细节指导,同时还不能忽视合唱兴趣的激发。一般来说,合唱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歌曲入手,先让学生在较低难度的情境中掌握合唱的基本功。如在“旋转红黄蓝”(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大风车》,用歌声表达自己童年的欢乐情绪,在学生独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看他们在演唱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尤其是小组内同学协调合唱时会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声部结束不齐这一现象上,教师要给予关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释放出学生的自主配合的能力,又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的重点。到了全体学生合唱时,笔者先让学生降低音量或采用哼唱的方式,注重自己的演唱与他人协调。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在后面的合唱训练中就可以规避相当一部分常见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
合唱教学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也是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功密切相关的。笔者曾经尝试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合唱教学,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坦率地说,对小学生实施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也是有一定的挑战的,因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较少,且难成系统性。再加上音乐教学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是否有必要采取这种专业的、系统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合唱,确实是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那我们将永远不可能给学生真正完整的音乐教育,说不定还会荒废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最后决定了尝试。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是借助于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面高低不同的位置,来表现七个不同唱名的方法。这种通过将直接的音乐要求转换成间接的身体动作的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要求转换成视觉要求,其对学生的音乐直觉与反应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柯尔文手势,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一种良好对应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跟学生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教师手势的过程中唱出相应的音符。这个过程一般来说首先是分解的,后来是综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教学的细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柯尔文手势,可以通过手形的变化和手势的高低来帮助学生学习音阶,可以在示唱时辅以手势,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势。尤其要提醒的是,应当提醒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自己也去模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表示,这样一边自己表示,一边观察老师的表示,如果其中出现不一致时,这样的不一致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掌握趋向熟练。
三、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
教学设计往往是产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设计往往更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音乐教学的评价往往不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之内,因而音乐课常常成为随心所欲的课;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缜密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保证。
对于合唱教学而言,教学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二人合唱中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突破合唱难点,如在“友邻多佳音”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我的小花园》这首曲子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在内涵感受中确定合唱的概念。
对于教学设计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注意到有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就是通过乐器去帮学生把握在合唱中需要的乐感。这一方式在笔者的实践中也是有效的,因为在学生的合唱过程中,其注意力分配是可以在自己演唱和听乐器中完成的,但如果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醒,那效果就很差。因此,通过乐器进行合唱乐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总之,作为教学预设的一种体现,教学设计在合唱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合唱效益的作用,故教学之前必先优化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合唱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有技巧地培养基础,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合唱基本功;注重技巧,提高合唱教学有效度;注重设计,实现合唱教学高效益,通过有技巧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论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63-01
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落实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加以论述。
一、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的特征
1、实践性
小学教师的音乐素养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习得的。通过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使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地得到提升。小学教师的音乐素养通过教学体现出来并作用于小学生,接受训练的小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音乐素养形成一个或好或坏的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或提高自身音乐技能、或丰富自身乐理知识,或二者兼而有之,最终使得其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实践出真知,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一线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升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素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2、持续性
小学教师的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不断地积累并持续地内化,最终促进了其自身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许多音乐教师在小时候就接受音乐的熏陶,其音乐素养也逐渐地形成。音乐素养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的持续性,不会轻易地丧失,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不断地体现出来并得到提升。此外,小学音乐教师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水平,特别在理论知识、教学手段、活动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教学过程的逐步细化和深化。
3、创新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与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是我们肩负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本身就充满着创新性。此外,音乐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小学音乐教师的这种创造性品质。加德纳在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充分肯定了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潜能和蕴藏着的智慧。每个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自己的视角,如果能充分发挥这种潜能,诱发小学生展示自身的才能,将对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
1、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使人类极大地依赖于知识的创新,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2、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比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3、研究教学方法,提升学术水平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旦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要求音乐教师除了研究本学科教学教法,还要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要有足够理解。此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也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去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还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上有所积累,这样才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例如,以生治中的音乐为基础,编创节奏,使学生形成简单的音乐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综上所述,在当前音乐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要求的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教师,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不仅是高起点,高学历的教师,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因此必须促使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只有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让教师成为学科的专家,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刘蕾蕾.试论如何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J].时代教育,2013(10)81.
[2] 金丽萍.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6(01)41.
[3] 徐秀娜.提升教师音乐素养的思考与尝试[J].山东教育,2013(12)58.
“四赏”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篇4
高新区第三小学王晓聪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音乐授课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化需求,对于小学生音乐学习而言,就是不应当局限于机械性的讲解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学会哼唱几首歌曲,而需要从小学生音乐声没素养的高度探索性开发和设计音乐课程,进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作激情,更好地体味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拓展。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从“四赏”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探索,以期为相关课题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四赏;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提高;方法
对于小学生音乐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音乐课程,才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丰富自身的音乐涵养,领略音乐的精髓。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教学目标和大纲为要求,以学生为出发点,构建基于“赏词”“赏乐”“赏情”“赏境”的“四赏”教学课堂,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一、学会“赏词”,从歌词中感受音乐丰富的内涵。
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教材中的每一首歌都是作者精心创作的精华,每一首歌词内涵丰富、动人优美,宛若一首首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欣赏音乐歌词中的美来感受整个音乐课程的赏心悦目,让学生在感受歌词的过程中不断联想、创造和想象,进而在审美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音乐歌词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比如在进行《春天的童话》课程教学时,里面的歌词:春姑娘飞来了,把门儿轻轻的敲。大地妈妈进来了,脱下雪白的睡袍春姑娘为她梳妆,小燕子送来花儿,羞红的花,增加绿的草,彩裙随着柳丝飘„„歌词非常优美,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收获更多的体验。
二、学会“赏乐”,从节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不仅仅要弄懂歌词,明白意思,还要上升至节奏的高度,去感受音乐的旋律、韵律等,进而在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中更好的感受这种旋律所蕴含和表达的感情。赏乐是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欣赏音乐的旋律、和声等过程中,在高潮低潮起伏重叠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立体美、线条美、波动美等,最经典的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里面的旋律变化较多且表达的悲愤等情感非常强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快慢节奏的过程中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在节奏感中不断升华,增进情感体验。
三、学会“赏情”,感受音乐的艺术内涵。
音乐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行,新形势下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也应当突破现有的束缚,从更深层次感情的角度去带领学生赏析音乐,音乐是富有灵性的,动感的,每一首音乐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教师要不仅仅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技巧、方法,理解音乐歌词的含义,还要教会学生听懂音乐的感情,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赏情”不是随意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解和理论基础,才能在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从不同的音乐速度和动感中感受音乐的情境,和歌词和自身的联想串联在一起,从乐曲中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赞美、愤怒、欣赏、喜悦等情感,进而引发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学会“赏境”,全面激发创作激情。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味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水平的最高阶段,从赏词、赏乐、赏情,升华至赏境,是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在优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增强自身的体验,仿佛置身于音乐所创造的情境中,进而不断感受作者的创作激情,在悲愤、活泼、激昂的意境中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学习上升至另外一个高度。
总之,新形势下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而言,应当进行主动创新和探索,教师可以从赏词、赏乐、赏情、赏境,“四赏”的角度去感受音乐歌词的魅力、旋律的灵动、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情境,进而在增进理解和学习技巧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隐形的体会和感受,不断丰富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和综合修养,更好地将音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运用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改进论文 篇5
前言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注意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物质方面的差异,在我国有些地方中学音乐教育得不到长期重视,导致中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对目前中学音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经济,文化,物质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许多中学教学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为主科。而把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如音乐,体育等作为副科。由于音乐不是升学考试所要考察的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与其花时间学习音乐,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正科的学习中去,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和支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中,音乐课基本每周只有一节,而且有时候时间还被其他主科所占用。
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现在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低下。而在教学技巧等方面也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任务。往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就给学生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或者直接让学生自习等敷衍了事,并没有尽到音乐教师的责任。
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乏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很少,没有购买如钢琴,音响等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使教学条件得不到保证。导致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不能很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材的内容偏深,不适合学生直接学习。由于小学生普遍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学生在基本乐理知识方面还很缺乏。对于音乐课本中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学唱也比较困难,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
2、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小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则是其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认识,感受音乐中独特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在音乐中去探索,能够开发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等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对我国的革命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我国红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而音乐中乐器等的学习中,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音乐中,对词谱需要牢记,也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合唱,合奏等都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积极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与人合作的精神。
音乐作为人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更好的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和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音乐通过情感的培养与调控达到丰富人们的情感,把冲动,贪欲,愤怒等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音乐教师自身做起,音乐教师自身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音乐老师对乐理知识要掌握牢固。同时要多欣赏世界名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教导学生。此外,教师自己的专业技能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都要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才能在音乐教学或多中更好的去教导学生。而且音乐老师也要以自己所教授的音乐课为骄傲不要认为音乐就是一种副科的存在,从而在教学中敷衍了事。要正确地认识音乐这门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地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虽然不是升学考试要考察的科目,但是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开发学生记忆,联想,想象能力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每天繁重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的学习之余得到缓冲,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音乐教育也是国家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方面的活动。例如:在学校里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西洋乐器团,合唱团等,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排练。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把学生们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要对音乐教育重视起来,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认真地学习,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音乐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学习好了在将来的大学中也可以选择主修音乐,将来在音乐这条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未来。只要有理想并付诸努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要积极认真地去学习,配合老师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支持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音乐这门学科,不要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支持学生学习音乐,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要明白依靠音乐,学生将来也可以有所成就,也可以让其未来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4、调整音乐的教学计划
引入乐理知识的教学。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乐理知识中音的长短,曲式结构等。当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更加准确地唱出教学中的音乐作品,更加理想的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等等。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比较感兴趣。而流行音乐也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许多健康励志的作品。而我们现有的中学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合唱曲目,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严肃的歌曲,而学生对学习教材中的歌曲的兴趣都不大。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的教学。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基础,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从而由浅入深,从流行音乐的教学中慢慢转变到对教材上的作品的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和喜欢上音乐。从而更好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加学生演出的机会。在重要的节日如:国庆,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等,组织一些学生的合唱,独唱,器乐演奏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音乐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身对音乐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用成果来巩固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5、改进音乐教学策略
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怕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一味的在下面听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其中,使教学的效率和结果大打折扣。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彼此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节奏节拍学习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身体的律动和唱歌相互结合起来。例如:用拍手或者跺脚来打拍子的方式来加入学生的身体活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歌曲演唱的课堂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你唱一段,我唱一段这样的方式来共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也可以以此来让学生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唱的更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来。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真正含义。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音乐。
加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了让音乐欣赏课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通过VCD,录像,制作丰富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让学生在图像中更好地去感受音乐的美与魅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使欣赏课上得更加的生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课堂中所教授的音乐知识,也使学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地喜欢上音乐。
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一年一次的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等等。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鼓励学生们积极去参加。同时为学生提供辅导,使音乐更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寓教于乐,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分析论文 篇6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其它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唱歌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7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蕴涵词曲作者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 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思、唱等多维度、全方位学习音乐, 在欣赏、想象、学习中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震撼, 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效用,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有许多非常适用于小学学生的结构简短、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里的这些优点, 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 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用律动和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望;创设教学环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魅力;用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等等。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 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唱歌学习中创造美, 感受美, 以美塑情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唱歌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歌曲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 律动的表现。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 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随音乐产生律动, 这时学生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 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和谐感受, 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有一句话说的好“趣味无争辩。”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 不喜欢什么音乐都是因人而异,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但是不能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等原因的局限, 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这时就应该通过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小学的音乐教学应有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责任, 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 对所有时期的音乐都应该有所了解和欣赏。教材中安排的国粹京剧、民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教材。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 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从审美情趣来看, 学生喜欢新颖、多元的音乐风格。作为教师, 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 更应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让孩子欣赏更多外国歌曲。例如, 我在教唱五年级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 我创编了以“我是导演”为主题的音乐活动, 以《友谊地久天长》作音乐背景, 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导演一个毕业典礼上与好友分别的场景。就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 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 将场景、人物、情感、音乐融合起来, 让学生尝试用音乐去阐释心理、阐释情景,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 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喜爱它!
这个设计非常煽情, 非常生动, 视觉和听觉都获得了美感, 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 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 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 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 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 扩展音乐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陶冶美育情操
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比较弱, 而且好奇心与模仿能力特别强。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心态扭曲, 迷失方向, 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 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应当认清自己身上的重任,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 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的内外活动, 通过听、唱、讲、跳、演、比等教学手法, 让学生体验每一个作品的美感和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 陶冶美育情操, 提高音乐素养。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 还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渗透美育教育能够设计准确, 达到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最终目的。
摘要: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艺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完善了人格,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 随着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创造,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8
一、延展内容,拓展知识,自主选择,全员参与
以往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的各项工作,比如组建音乐团队等进行活动,参与面也非常窄,只培养了一部分的尖子生,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等方面。因此,从学生成长的需要考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大胆地设计了一份音乐课外活动方案。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知识延展了,参与面扩大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挖掘与利用各种音乐人力与物力资源,做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1.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音乐人力资源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的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与挖掘社会音乐人,成为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教师。为此,我们一方面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引导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接触和愉快的体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到社会优秀的音乐教师那里,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的课外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1)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进行音乐知识普及讲座,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
(2)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着力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录音录像带,CD、VCD唱片等,供学生欣赏与借鉴。
(3)利用校園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时时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音乐来审美的能力。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等向学生介绍音乐知识,给学生创造成果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汲取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教育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1.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
这里所指的拓展微型的音乐活动是从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发展而来的。学习完新的歌曲之后,可以建议学生把新学到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表演,带上丰富的表情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这种微型的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自己,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专题集体的音乐活动
此类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由于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德育功效。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一方面是与节庆相结合的音乐活动,另一方面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
3.张扬个性竞赛性的音乐活动
竞赛张扬个性的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选拔音乐特长生的最佳载体,可分为两类。(1)个体性竞赛。具体做法是: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举行校园比赛。这样的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最佳的表现舞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磨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2)集体性竞赛。为了遵循面向全体的活动原则,我们经常开展一些班级音乐活动竞赛,要求全班参与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98%,如“校园歌曲演唱”班级大比拼、校园集体舞等。
4.充满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就会调动起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听、唱、奏、跳等兴趣得到满足,才智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我们曾开展过一个“音乐大闯关”活动,形式类似于游园:先在每个教室里设置关卡,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闯相应的关,顺利通过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不错。
5.营造全员性音乐活动
全员性音乐活动在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是“校园集体舞”活动。该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全校师生人人都可以参与。学校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先集体学习一套规定动作,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特点编排一套具有本班特色、与众不同的舞蹈。各班在队形、动作上都有变化,在区级比赛上获得好成绩。
6.坚持服务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弃婴残婴送去快乐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小学的课外音乐活动让老师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培养。我坚信:在我们这些音乐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我们一定会培养好学生的音乐素养的。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小学音乐学科创新教学总结 篇9
一、认真备课,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自开学以来,始终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音乐教学方法,全面的预设课堂,从而做到教学得心应手。事实证明有效的备好课,才能上好音乐课。
二、注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音乐技能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的学习并不只是在学校中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懂得音乐的艺术价值,学生才能产生终身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创造音乐的思想是形成兴趣的关键。于是我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打击乐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能够听到音乐还能创造出音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10
第一,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当中,不仅仅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教师在合唱曲当中的指引式演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合唱的整体音乐节奏。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合唱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合唱当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音调的变化、音色的`调整、和声部分如何进行相互的衔接与配合,让合唱能够完美地展现出行云流水的音乐艺术之美。第二,采取巩固曲目与新学曲目的方式,提升学生合唱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当中,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经过反复的练习,首先要练习熟悉几首合唱曲目,并定期的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合唱曲目,学习新的合唱曲目,以此来将之前所学习与掌握合唱的方法,充分运用到新学习的合唱曲目当中。从而真正的体现出“温故而知新”。在学生理解与掌握原有的合唱曲目的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合唱曲目,就能够水到渠成地进行学习。并能够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而音乐合唱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音乐层次的展现等方面,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可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唱的水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促进合唱教学创新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只有通过有效的创新与实践,才能较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合唱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个性差异性。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一致。由于学生会存在缺乏音乐自信心,在进行合唱学习时,学生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合唱学习。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合唱歌曲的题材选择方面,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简单易学的合唱题材,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唱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调配合唱当中各个声部的演唱人员,从而让学生在合唱当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出音乐的层次感、立体感,并获得最佳的合唱效果。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形式,大都是以唱为主,难以真正体现出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在合唱教学当中,做好题材选择,适当增加一些打击乐、音乐律动,以此来有效促进合唱教学的节奏感与层次感。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不少教师会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奏,让学生相互聆听各个声部的演奏,再进行合奏,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这样一来,就可让学生不但能够较好地把握自身的演唱声部,还能够把握其他的演唱声部,能够更好的进行合唱的衔接与递进,从而较好地进行合唱的配合。
三、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
合唱是一种具有较强群体性的音乐活动,其不仅仅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地紧密合作的意识,也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的把握好合唱当中的音准与节奏。想要具备这样的音乐能力,就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方可逐渐形成。第一,创编二声部节奏。对于音乐作品而言,节奏即是音乐的主体部分,以此,在旋律当中适当的融合二声部节奏,不仅可让合唱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让学生有效的构建起了合唱的意识,让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创编二声部节奏,可较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合唱当中紧密的进行配合;第二,有效的创编二声部的歌词。在合唱歌曲当中,并非所有的合唱歌曲都适合于创编歌词。因此,创编歌词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体现出创编歌词在音乐教学当中的实效性。在创编歌词的设计阶段当中,教师应立足于音乐题材、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诸多因素,客观全面来进行选择,在创编歌词时应该真正做到简洁明快、词意隽永,必须符合歌曲的主体思想,因此,即是必须较好的指导学生创编歌词,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歌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合唱学习。总之,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创新合唱教学方法,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合唱方式;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迪.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素养;教学对策
音乐在中国古代属于“六艺之一,到了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更进一步强调了人文素养综合教学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要发生一定改变,优化教学对策。
一、音乐艺术教学中品德素养的优化对策
“以艺育德,以德促艺。”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品德素养的渗透教学,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品德素养的教育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才好。首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讲述音乐家故事。例如:欣赏肖邦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肖邦14岁那年,肖邦对波兰民歌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他经常去乡间收集民歌,到农田干活听农民唱歌,然后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正因为如此用心,肖邦的音乐才有着对故乡的浓厚眷恋。又如:音乐家聂耳与《卖报歌》《国歌》的故事讲述,让学生感受聂耳生活的坏境,及创作歌曲的背景。让学生领悟到学会音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努力的、积极学习的人。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雅温馨意境的同时,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请业余学习古筝的同学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另外,音乐教学渗透的德育内容离不开爱国情绪的培养,例如:歌曲《保卫黄河》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歌词的朗诵,体会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奔赴抗日战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然后再进行学唱歌曲,体会艺术的魅力。总之,学生在教育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掌握技巧,并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以建立和升华。
二、音乐艺术教学中审美情趣的优化对策
音乐属于美育的一部分,在审美情趣的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品味艺术美。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为重点深入赏析。其次,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演唱中体验美。例如:教学《欢乐谷》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当然,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也不能每节课都用同样的乐器,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伴奏型,一边演唱一边歌唱,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在歌唱中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可以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音乐教师要在歌舞中展示美。例如: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可以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轻骑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学生来跳舞。学生在舞蹈的世界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课程,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音乐艺术教学中科学素养的优化对策
所谓人文素养不仅仅包括品德素养,还包括个人的科学素养。音乐艺术教学之中教师要渗透科学素养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融合。首先,教师要利用音乐进行历史教学的融合。例如: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认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学生对中国历史会产生兴趣,历史素养不断提升。其次,教师要与手工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乐曲《泥娃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歌曲表演之后,真实地动手用橡皮泥捏一捏泥娃娃,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小学音乐教学还可以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歌曲《多来米》时,为了让学生分享、体验电影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上我安排了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电影片断,影片之中的感人情节结合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然会对艺术产生兴趣。音乐与美术也能够完美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画“音乐”的活动,喜庆的《欢庆锣鼓》《金蛇狂舞》,悲凉的《二泉映月》、细腻流畅的《茉莉花》,雄壮有力的《西班牙斗牛曲》等都可以用绘画的彩笔表现出来。另外,现在音乐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幻灯、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为媒介进行教学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广泛使用。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行之有效的手段,应该从德育、审美和科学等方面进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宋继红.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师,2011.
【小学音乐的创新素养】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08-19
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10-04
创新教育下的小学音乐08-26
小学音乐课的创新教学09-28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0-15
小学音乐创新教学论文08-29
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研究07-19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研究07-19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1-03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