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2024-10-15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共12篇)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学观念,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要实现音乐课程目标, 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规范性、知识传授系统性、教师指导全面性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被无限制地扩大,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乐理+唱歌”的教学内容、“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成了被动式的“知识接收器”, 学生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 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断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其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其情感性的发挥。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融入音乐, 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 以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 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如, 《快乐的节日》一歌, 表现了少先队员过六一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景。在教授这首歌曲时, 我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六一节是怎么过的。他们踊跃地说到了演节目、看电影、办画展、逛公园等活动。而后引导学生在歌曲播放到“跳啊跳”的衬词部分时, 用打击乐中的锣、鼓进行伴奏。于是, 他们便随着歌曲中“跳啊跳”的节奏, 敲响了手中的锣和鼓。最后,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如何营造出浓厚的过节氛围。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进行表演。他们手中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 边唱歌边跟着节奏做动作, 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舞蹈队正在翩翩起舞。学生由此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所描绘的形象没有可视的客体, 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表演、欣赏、创作等活动方式, 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如, 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 我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黄河壶口瀑布图。还未听音乐, 学生已宛如置身于壶口瀑布跟前。然后, 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欣赏。其声音高亢嘹亮, 表现出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 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并结合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船夫形象进行大胆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有的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 有的用语言描述音乐氛围, 有的用图画展示音乐意境, 有的用动作来传递音乐感受, 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 充分发挥音乐潜能和聪明才智, 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 教师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如, 在教授《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时, 教师可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 一边唱《在葡萄架下》, 一边通过“读歌词”、“跺脚”、“拍手”等方式感受其节奏。这样学生既感受了歌曲意境, 又很好地掌握了其节奏。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 实现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 我还经常采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 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育、音乐与文学等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2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三、改革音乐教学,强化创新能力

(一)提升音乐教学课堂

1用激趣的手段。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配套的音像设备,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增强少儿记忆力,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很符合少儿好奇心强、好玩好动的特点。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舞蹈动作,将这些有趣、形象的节拍和动作信息记忆到大脑中,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们的高度注意,而经常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1从创编节奏着手。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是学生最擅长的方式之一。通过联系生活来创编节奏这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2从创编歌词着手。创编歌词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之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歌词,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一首歌曲除了能用旋律表达感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作为教师,何不让我们的学生也来创作歌词,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呢?

3从创编表演着手。可以说表演是学生最为喜爱的方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常常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表演才能的舞台。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此外,鼓励孩子大胆当好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也要当好一位热心的观众,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谈 篇3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創新教学思想,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应创新教学思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简单教唱的方式,让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发现艺术之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三、表演体会情境,舞蹈展示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四、鼓励创编歌词,加深情感熏陶

一首歌曲除了能用旋律表达感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歌词,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现如今,很多青年人甚至更小一点的人都尝试为歌曲填词,通过填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为教师,何不让我们的学生也来创作歌词,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来抒发他们的情感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让他们来创作自己的歌词。既然学生已经对歌曲比较熟悉,那么让他们来填上词或改词,学生同样会很开心,并且也不会浪费时间。《我是一个粉刷匠走路》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改词或者即兴。对于学生来说,创作这首歌曲是比较简单,他们会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举手要求编唱,在他们创编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关指导,加深情感的熏陶。这样,整个课堂内充满了一股浓烈的学习气氛。

五、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要不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把传统的“听”音乐作品转变为“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相结合的多维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

六、撷取生活素材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让我们努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创新探析 篇4

一、创新教学思想, 寻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 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寻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既适应学生的需要, 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所以音乐与审美相结合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具体而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音乐游戏”和“音乐欣赏”是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方法。

1.“音乐游戏”的力量

教师可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音乐游戏”主要以游戏为载体, 强调音乐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陶冶情操, 从而发挥音乐对学生的指导功能。在“音乐游戏”中, 游戏与音乐有机结合, 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思想,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 “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应在课堂上挑选适合学生的“音乐游戏”。例如在教学“音符”这一内容时, 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分辨音符, 所以教师可让学生扮演“音符”。当唱到某个音符时, 扮演那个“音符”的学生就动作示意。扮演“音符”的游戏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 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符”的记忆,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

“音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的魅力、节奏的跳跃和音色的变化。“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音乐欣赏”的魅力

“音乐欣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另一重要手段。为此, 教师可采用不同的鉴赏音乐的形式, 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独特之美。首先,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视觉、听觉等熔于一炉, 使学生获得直观而形象的音乐感受。例如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提供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视频供学生欣赏, 或让学生比较同一作品以不同音乐形式呈现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 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 更涵盖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种音乐知识。因此, 教师可将音乐鉴赏、视唱练习和乐器了解等内容有机结合, 使音乐教学变得丰富而有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 寻求内容的多样性

创新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步骤, 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为此, 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 合理引进流行元素

针对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 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 音乐教材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二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 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与小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截然不同。因此, 小学生较难接受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基于此, 教师应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 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达到教育与时俱进的效果。把流行音乐的元素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使音乐教学更受小学生的喜爱。例如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 这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 将西方电子乐器的节奏与东方旋律的中式说唱巧妙结合, 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一大创新,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可见, 教师在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时, 要特别注意所引进的流行音乐元素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

2. 音乐器材的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 学生很难接触到乐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辅助教学的工具一般比较单一 (只有钢琴、录音机等) , 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 令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 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相应加入一些乐器的教学 (包括对乐器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对乐器弹奏方法的教学) , 使学生渐渐有机会接触自己喜欢的乐器, 为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条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乐器, 开展教学。例如竖笛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竖笛价格较便宜, 学生家长能够接受;二是竖笛体积小, 便于学生携带;三是竖笛易于教学, 便于学生学习。因此, 音乐教师在进行乐器教学时可以选择竖笛。此外,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专门设定学习乐器的时间, 进行教学。当然,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 乐器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乐器演奏的曲目应难度适宜。

三、创新课余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 还要把它扩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一般而言, 小学每周只安排两节音乐课, 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 教师可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不断加强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例如, 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能将音乐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排练音乐剧, 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 又能让学生感受全新的音乐诠释方式, 还能使学生获得崭新的音乐启示。同时, 教师可设置一些奖项, 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另外, 教师可借鉴一些较成功的歌唱比赛节目, 学习其成功之处, 力求使每个有才华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种借鉴其他优秀歌唱比赛寻求创新的方法, 主要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出发,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以求音乐教学的实效。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5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作文教学历年来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大部分老师觉得作文教学无从入手,过于放手觉得学生写得文不对题,指导过多,又时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的现象;学生由于生活实际较少,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作文难,作文难”成了师生共同的“口头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作文也迎来了艳阳天。新课程要求小学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降低作文教学要求

《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作文要求复杂化,可以说这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往往达不教师的要求,一般习作只能受贬。记得詹姆斯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人性中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林肯也曾说过:“人人都喜欢赞美。”确实如此。从内心深处谁不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事实上,小学生往往很难在习作上得到老师的赏识,其原因就是为师者心之过急,拔苗助长,违背规律,事与愿违,其实万物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最佳方法,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无疑是呼吁教师降低作文教学要求,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消除了习作的神秘感,有了习作的兴趣。其实,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素材,学生习作的素材从何而来,从他们的生活中。叶圣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值得写的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但小学生往往不去留心观察,以致于到习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们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素材,如我们在教学《抹桌椅》这篇作文时,如果只单纯地引导学生去读例作,学生最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例作用词的准确、生动,而让他自己写,仍不知从何处下笔。为此,我们在课前就作了精心准备,每班让两个学生分别带来了盆和抹布,课上,让一名同学表演抹桌椅的经过,再现生活,引导观察,指导说话,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作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巨大作用,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谁都知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且课本的编排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材料、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写法,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仿作,实现读写迁移。可以说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组织安排,一定会让学生远离“无米之炊”的困境。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习作的素材,是解决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但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以米,而不教给他们做饭的方法,并非人人都能做出一锅喷香的米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构建“综合作文训练”和“研究式作文训练”模式,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注重教给学生写法,设计一些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于永正老师的《一块面包》为例吧,于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教法设计上可以说是颇费苦心,独具匠心的。其实,他这一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的教育。一般老师只会让学生说说粮食是怎么来的,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学,学生通常也能接受,或许也能写出不错的作文来,但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不会高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习作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而于老师这节课,开始就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学生丢面包的故事,并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说说“让你见了,打算怎么办?”那么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处理权又全盘交给学生,谁不能劝说两句,到这里,于老师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怎样说,告诉学生要想“劝告”别人,首先要敢说,其次要会说,那说些什么呢?进一步指导习作的条理性,让学生列提纲,然后讨论板书。让学生从这些方面思考劝告内容,接着创设情境(师生表演)激发灵感,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者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多么重要啊!

四、增强学生习作信心

自信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点,学生习作的信心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想方设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作文批改采用高分政策,批语从激励学生角度出发,确实做到心慈手软。常言不是说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别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的良苦用心,会让他感动,催他奋进。作文评讲时,可多读学生的好作文,特别是有进步的习作,要知道这对教师来说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同时还可给优秀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作文栏,或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宣传栏,对一些作文兴趣浓,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习作发表后的那份喜悦一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不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现有的素质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其身心,提高和完善其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其个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恨铁不成钢”的办法已不可取,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使禾苗茁壮地成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善。”

试析如何创新小学音乐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创新人才;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已快速发展为文明社会和知识社会。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教学。创新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具优势。因此,只有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具备较强的模仿力,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以自身的行为给学生起到模范、榜样的带头作用,引导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尊重和崇拜,进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他们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推行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要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并努力掌握多种演奏乐器,借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演奏乐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陶冶他们的情操。最后,教师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创造的旋律,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同时充分体验音乐的特点和内涵。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即使教师出现错误或唱错音,学生也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大胆质疑,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打击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磨灭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严重阻碍了创新教学的发展步伐。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小学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开放性,同时积极应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不断创新,追求无权威性的学习方式及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远离权威、强迫,真正实现平等、互动,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以往的传统音乐教学大多采取一些“填鸭式”“满堂灌”等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加之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忽视了这种现象,就容易对一些水平低的学生造成打击,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实行创新教学已是迫在眉睫。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有趣游戏和趣味活动的开展,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上组织、开展一些话剧、文艺等表演活动,借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些与音乐节奏相关知识的教授时,可以借助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听课效率。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多套节奏卡片(每套5张),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赛,看谁打出的节奏又快又准。接下来,教师再将全体学生划分成小组,每组5名成员,让他们进行合理分工,有安排节奏的、手拍节奏的、努力思考的。最后,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节奏安排进行评价和点评。此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音乐的效率,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和创新教学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水乳交融的利害关系。小学音乐教学是集乐理知识、音乐欣赏、演奏技能等为一体的重要教学课程,该课程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创新教学的要求,借助音乐教学的优势、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加快素质教育不断前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陈海燕.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实践教学法

一、教学中心得体会

1.1识读乐谱不一定要先唱后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 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在音乐教学工作的前期, 作者采用传统音乐教学中惯用的先唱歌词、后唱歌谱的方法, 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识读乐谱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在低年级使用效果较好, 但高年级就略显不足, 而且如果每一首歌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在一些班级试着改变了惯用的教学方法, 结果证明, 这样变换方式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信心。

1.2把创造力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如果能够学习到音乐创作的方法, 那么他们就体验到求知欲望的满足, 从而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出更大的兴趣。在进行创造性教学时, 我们逐渐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就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进行即兴性、探索性的教学。将学生分组, 学生沉浸在课堂快乐的气氛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 用动听的歌声与伴奏开启学生的心扉, 唤起学生对美感的欣赏情趣。

二、音乐教学中方法的改进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朦胧感, 摸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2.1启发提问法

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教师把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的, 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 逐渐体会, 找出答案等。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去, 并针对老师的问题去听、去感受、去评论, 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 教师最后补充归纳。

2.2体态律动法

“体态律动法”是上世纪初瑞士作曲家、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首创的, 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 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 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愿望的目的,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 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歌曲、乐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现。

2.3自由参与法

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事先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 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练, 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却被削弱, 这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由参与的方法是教师不对学生点名提问, 而是鼓励学生在不间断的伴奏下逐个接唱。尤其是胆小的同学, 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的尝试, 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 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2.4分组比较法

作者在教学中试着采用了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 练习时分成两大组, 第一组唱前半部分, 第二组唱后半部分。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 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 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 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结语

总之, 在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材不应再是枯燥乏味音乐知识的载体, 教师应该变换教学方式使教材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教学中, 学生不应被看作是没有求知欲望的机械的受教育者, 教师应大胆的创新教学方法, 使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融会贯通地理解音乐。这样, 音乐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喜欢音乐、步入音乐殿堂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黄五萍.我教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J].河南教育 (基教版) , 2006, (Z1) [1]黄五萍.我教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J].河南教育 (基教版) , 2006, (Z1)

[2]张延梅.论歌唱教学中意识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 2005, (03) [2]张延梅.论歌唱教学中意识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 2005, (03)

[3]魏自昭.小学音乐教学的两点体会[J].河南教育, 2004, (05) [3]魏自昭.小学音乐教学的两点体会[J].河南教育, 2004, (05)

[4]杨婕.多变·多听·多玩--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点尝试[J].山东教育, 2003, (28) [4]杨婕.多变·多听·多玩--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点尝试[J].山东教育, 2003, (28)

[5]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J].教育评论, 2000, (02) [5]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J].教育评论, 2000, (02)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篇8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结果,不重方法;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重机械化记忆,忽视创造性品质的培养”的陈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个关键的改革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做学生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出发,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为准则。要想在教学中真正有创新,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更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自主发挥,大胆展示自己,并通过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教会学生什么是学以致用,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学会变通,不要撞了南墙还不回头。创新的最主要部分就是求异,即寻找不同于已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不要被圈在现有解决方法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要多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知识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目标的制订都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处于一种身心放松、思想紧张的状态,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想要继续了解的欲望,才能开动脑筋,大胆假设,积极思考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才是创新学习、创新教学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很准确。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能乐此不疲地学习,才会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失为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讨论中会产生多种思维的碰撞,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既是开发生成新的语文课程的过程,也是互相合作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这个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适时点拨,启发思考、讨论,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3. 关爱学生,让爱伴其成长

一名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要知道一个人小时候的各方面的经历都会影响终身;教师必须重视个人修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要言行不一。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教师自己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更美好。

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歧视。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学生都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用严格的爱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语文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教育引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不断开创崭新的未来,用创新教育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还要不断地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课堂中活跃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扑到工作中,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最后还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魄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条件,把创新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最终方式。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小学语文创新识字教学 篇9

一、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读写姿势, 对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进行及时的纠正, 确保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教师一定要使小学生做到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 胸口和桌子要距离一拳远, 手指和笔尖要距离一寸远。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书写时一定要使学生注意该字的笔顺, 并且要按照正确的书写方法去写字。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 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写出更规范的字。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写字作业时, 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错别字, 先不要对其进行修改, 要利用颜色明显的笔把学生的错别字圈出来, 并在规定的时间里, 让学生自己把错别字修改过来, 然后教师再对其检查。这样时间一久, 学生就能够养成自己修改错别字的习惯, 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准确地写出这个字的正确形式, 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学习中随机地为学生树立典型, 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向其学习, 这样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感官的教学方法, 这样利用实物把学生要学的生字展示出来, 就会使学生更立体地感受实物, 从而提升学生识字的效率。小学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识字的主要内容, 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去识字。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

三、使用现代化多媒体电教法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 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 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 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申丽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探索[J].成功:教育, 2011 (11) .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10

一、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中不足的分析

小学体育在开始并不被重视,发展也较为缓慢。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学都沿用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反而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中的不足主要有从三方面来阐述:(1)作为决定教学质量核心的教师,他们对决定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这样使学生不能自主愉快地融入体育课堂中,也就不能从中得到更好的锻炼;(2)作为体育学习接受者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时也是他们学习体育的关键期。但是他们好动、贪玩的特点使他们不主动甚至逃避体育学习;(3)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外在因素—教学环境和氛围,大部分小学学校都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体育教学场地和丰富多样的体育设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措施

1.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好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中的男孩子,对于身体强健的老师会心存崇拜,更加乐于接受他们的学习任务,进步也会十分快。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合理新颖的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做游戏的方式或竞争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活动,像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游戏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或者小组比赛,如,篮球等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最后,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这对提升教师素质是必需的。长久下去,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素质有较大帮助。

2.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学生潜力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学生作为学习的接受者,在教学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而不是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不断单调地重复教学。并且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很差,与提升教学质量的理念是背道相驰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一些学生的体育潜能会被挖掘出来。因为一些学生一方面可能有缺点,但是别的方面或许很擅长。只有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对学生潜力的挖掘。 笔者所教学的新疆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寄宿制中心小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很活泼、好动,这时笔者就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帮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激发应变能力。

3.营造轻松、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轻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只有在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改变,教师从高高在上的主导位置上走下来时,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而这样的气氛无论是对师生的关系还是教学的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爆发。笔者有这样的实践经验,在一节体育课上,我建议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是我放弃了以前惯用的强制要求的严格态度,选择戴上了红领巾,用与学生身份平等的少先队员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我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上都担负着建设祖国的任务。因此,我们都要好好学习书本知识,同时锻炼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进步。

4.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接受。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合作能力以及独立精神都有重大作用。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才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当然,这样的收获也是十分丰厚的。例如,从与学生交流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员的话题入手,让学生对一些体育来源、作用或体育与生活等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点评等环节,逐渐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加具体透彻的认识。当然,教师的引导也是十分有帮助的、重要的。

在21世纪这样一个崇尚竞争的时代,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重视对教师的定期培训,使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潜能,并通过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愉悦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调整,就会使小学体育课堂变得十分轻松愉快,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非凡的学习体验和更快、更有价值的学习收获。

摘要:作为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对帮助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灵素质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小学体育教育模式,完善小学体育学习的各项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低年级音乐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既给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技能、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体会,试论小学音乐的创新教学。

一、更新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主人,同时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课堂上千万不能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伟大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由此可见,民主的教学环境对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为了把握好“民主”这一创新的先决条件,老师应该事先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以及文化修养,从而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精心布置学习环境,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书匠”,而要放低姿态,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一样,是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人人平等,和谐共处,这样,才是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二、狠抓课堂、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四十分钟

1.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儿童会对于一首歌曲中的某一个部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反复演唱,或者突然奇想,临时创编一些歌词加入到歌曲之中,有次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他们的情绪会空前高涨,在此类活动中,儿童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创作被他们认为最具有挑战,最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可以将这一现象运用到教学中,在学习完歌曲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曲调韵律以及一定的音乐事件创编出富有童趣的歌词,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学生形成“音乐是自我表达的手段”的音乐价值观。

2.教学中的创新。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自然的歌唱,舞蹈,律动,音乐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修养,从而达到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在每堂音乐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外搜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先让学生去即兴表达,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寻找歌曲的音乐特点,从而创编出更好更合适的动作。在每学完一堂课以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讲述自己聆听学习音乐后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在歌唱教学中力度速度情绪等等的处理,应该以学生的感受为主,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提出来大家一起商讨,在友爱和谐的氛围里完成学习。在每堂课的设计中都应该有部分时间是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构成的。

三、创设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独立脱离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需要在群体中学习,即使有个别人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往往离不开其他人的鼓励与帮助,所以说,群体对于学生的创新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群体还能形成一系列的效应,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合作效应”和“互补效应”,合作效应是指众人的能力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巨大的合力,例如我们在上课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家集合所学的知识,短时间内较高质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互补效应”又认为人性互补,优势互补,能力互补等等多个方面,在理想的群体中,个别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想象,构思,可以打破老师“先入为主”的束缚,进发出更为激烈的思想的火花!

四、创新教法,每一个老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

教学中的创新,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突破自己,大胆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采用发现教学法,研究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思维,而是随机应变,以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新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如:歌词的改编,旋律的即兴接龙,以及即兴的为歌舞伴舞或者集体为音乐创设情境。我曾经在中南六省的音乐研讨活动的课堂上见过一位教师把河北民歌《小白菜》改编为摇滚版,改编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欢,还有学生把花瑶民歌也进行了改编,并且用拉丁舞将其表现出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让器乐进课堂也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所任教的班级都进行了口风琴的学习,学习乐器不仅对于学生的节奏,音准等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表明,右脑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器乐的演奏能够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右脑,通过器乐的反复强化练习,可以实施右脑的全面开发,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左右脑能够协调合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针对形式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他们的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培养创新精神。

乐趣教学,强化小学英语教学创新 篇12

一、课前乐学——师生互动,营造乐趣氛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群体来讲就更不是易事了。因此,作者通常会提前预热课堂,在主体教学内容开始之前便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为整个课堂营造出一个乐趣横生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单元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四段分别描绘春、夏、秋、冬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四季的氛围当中。然后,我将画面停留在冬季的片段,提问学生:“How do youfeel when you look at this?”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表达寒冷,采取了抱着胳膊发抖的肢体描述方式。接下来,我又分别切换到其他几个季节与学生展开问答互动。学生们渐渐开始期待我能告诉大家如何表达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与冬天的寒冷。这时,我在课件中展示出了warm,hot,cool,cold几个词汇,虽然没有开始教学,但学生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试着朗读了。

上述互动方式并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却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营造出一个积极热烈的教学环境。通过课前预热,学生们首先熟悉了课堂氛围,注意力成功地由课外收回到了课内。同时,有趣的互动内容也让学生开始向往课堂,这是下一步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课中乐动——创新方式,激励学生参与

主体知识内容的教学是英语课堂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对于知识接受效果理想与否,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成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需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我经常选择的方式。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单元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完成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地图找位置”的活动。我提前为学生们准备好了一幅学校平面图,并且制作了art room,classroom,computer room,library,music room,playground等词汇的卡片。该活动要求学生将这些卡片在地图上对号入座,从而准确反映整个学校的设施布置。这个形式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纷纷积极参与其中。当在地图上贴上一个卡片时,还会以“The music room is on the firstfloor”等形式进行描述,收效甚好。

英语是一门主动的课程,也就是说,想要学好英语,就要勇敢地主动尝试。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怠于尝试,才形成了越来越不敢接近英语的恶性循环。只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巧妙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相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课后乐练——优化作业,提升练习实效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代表本次英语学习的终结。任何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语学习更需要反复的课后练习予以巩固。教师们一定不要忽视课后练习的布置,如果将一些枯燥繁杂的练习任务武断地扔给学生,有可能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功亏一篑。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单元中,学生们接触了很多关于过年的英文表述方式。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及时加以巩固,而又在课后作业过程中不失乐趣,我优化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假设你有一个外国朋友想要了解中国如何过年,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小手册,生动清晰地反映出过年的样子。学生们马上对这个作业十分感兴趣,有的采用制作图册的方式,有的甚至利用电脑创建了相关电子文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应用到了firecrackers,fireworks,a lion dance,red packets等词汇。

其实,课后作业的优化过程并不复杂,但却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极大帮助。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在乐趣中开始,在乐趣中结束。一个完整的乐趣教学过程能增加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上一篇: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下一篇:旅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