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精选12篇)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1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和鉴别等活动的综合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当前社会中,小学生受到各式各样的音乐包围,而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却不怎么高,他们无法对自己这个年龄适合听的音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针对此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开音乐的大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多元化带来多元化音乐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古今中外的音乐让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音乐有一个了解,然后引经据典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世界,走进音乐所赋予的情感里,对音乐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平时社会中流行的某些歌曲,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鉴别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学习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音乐鉴赏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也就谈不上对音乐的鉴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多而复杂,小学生很难全面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选择地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识谱,将乐谱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联系起来,认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后,再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加有效地鉴别音乐作品。
三、音乐技能与课堂表演结合起来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唱出有感情的歌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乐器声音等资料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口琴、钢琴、笛子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堂表演的作用,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各种形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并加强与学生交流,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探究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欣赏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2
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1)模仿演唱。(2)学唱歌谱。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提高;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01-01
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课程,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仅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小学生音乐道路的导师,对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使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音乐知识,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并且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小学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小学生迈向音乐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何谓音乐艺术中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崇高美和欢乐美是音乐美中的两个方面,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崇高美与优美、壮美虽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高尔基曾说过,人民生来就是乐观的,人们在获得胜利时或通过辛苦劳动喜获丰收成果时,都会感到欢乐,在审视自己的创造成果时感到的喜悦,都是构成欢乐美的现实源泉,所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和高于生活的,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艺术这一表现形式来创作歌曲并表达着人们的欢乐情怀,所以音乐艺术又是远高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它始终体现着人们的崇高美和欢乐美。在教师让同学们进行《祖国颂》音乐鉴赏前,为小学生首先讲解什么是崇高美和欢乐美,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音乐欣赏前对音乐创作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二、聆听——聆听感知,情感体验
1、整体初步聆听。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在初听音乐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低年级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游戏、诗歌、语言及多媒体技术等来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鉴赏能力。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2、分段聆听。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分段落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复听音乐。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四、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直叩人的心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更多地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各种动作、表情、表演等表现音乐,在无声的动作与有声的语言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手脑耳口并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每一段学习里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正是陶冶艺术情操、增进艺术修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赋予音乐学习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音乐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3(6).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4
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艺术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责任。在中小学教学中,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教学及美术教学, 音乐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音乐欣赏课。声乐鉴赏作为音乐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乐鉴赏
声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是声乐作品的赏析, 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欣赏及教唱, 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文化氛围、风格特征、情感表达、和声、曲式、表现形式等, 并深化对声乐发展历史及声乐演唱技巧演变的认识。通过反复的、大量的欣赏、学唱各种优秀的声乐作品, 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其音乐审美的兴趣, 提高其音乐审美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音乐欣赏课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课程, 其中声乐作品的鉴赏是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这个环节就目前的教学来看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我们对桂林市市区及县级的12所中学进行了关于中学声乐鉴赏的问卷调查, 每所学校50份, 共600份问卷。根据问卷结果显示:71%的学生喜欢欣赏通俗歌曲;91%的学生最不喜欢欣赏的歌曲是民歌及戏曲;76%的学生不能或只能对少数声乐作品谈出欣赏后的感受或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可见学生对于民族声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很低, 对于民族声乐作品鉴赏还不够重视, 对于如何进行声乐鉴赏及从那些角度进行声乐鉴赏不了解, 独立进行声乐鉴赏的能力不足。
不喜欢上歌曲欣赏部分的学生有66%表示是因为歌曲体裁多数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18%表示是不喜欢音乐或歌曲太老土等其它原因;21%的学生认为欣赏课上老师没有必要讲解与作品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欣赏就是自我倾听;48%的学生不太喜欢, 甚至不喜欢倾听教师讲解每个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风格特征。可见学生对声乐鉴赏的认识还不够, 还停留在表面的“听”, 还没有做到“赏”。
在声乐作品欣赏方面, 47%的学生表示老师很少穿插文化知识的讲解, 只是针对声乐作品本身的旋律和歌词进行讲解;16%的学生表示课上只欣赏音乐, 教师不讲解每个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风格特征;84.5%的学生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课堂上欣赏过的歌曲的风格特征、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20%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歌曲欣赏教学没有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艺术修养。可见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对于文化的融入还不够重视,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的音乐成就是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继承和发展所形成的, 在声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三、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音乐创作和表演是人们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个途径, 声乐, 这一具有语义性的音乐艺术, 让语言插上了翅膀, 使我们可以更明确地了解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中小学阶段就进行声乐鉴赏, 尤其是对民族声乐作品的鉴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 文化传承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他反映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文化进程, 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智慧结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培养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 尤其是在鉴赏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 引导学生在文化历史背景下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的时代风格及情感。如歌曲《走西口》, 通过对丈夫与妻子悲凄离别的场景的描写, 反映旧中国时期西北高原劳动人因为贫穷困苦, 丈夫离家到内蒙、河套一带谋生的历史;聂耳的一些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等, 就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各阶层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所表现的高涨的斗争热情及坚定的胜利信念;又如《十五的月亮》, 借一位边防战士面对圆月思念远方的妻子, 既生动的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 又展现了他们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崇高精神。
更进一步来说, 如果我们把技能化的声乐培训目标与文化理解培训目标相结合, 在声乐鉴赏教学过程中两者并重共同教学, 也可以逐渐改变音乐商业化趋向, 摆脱某种音乐文化中心论的思维局限, 创建国民音乐教育特色教育系统, 更好地实施国民音乐教育。
(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都说艺术的教育是一种美育的教育, 那么能够纳入我们鉴赏范围的声乐作品就应该是美的、是健康向上的、是高雅的, 这样的声乐作品才具有审美的价值及审美的意义, 能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提供给学生在身心及精神上的丰富和完美。学生通过反复对这样优秀的作品进行美的感受, 能够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迎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反复的聆听、分析、学习, 逐渐提升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并不断的深入, 音乐的修养也就随之提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 生动活泼的声乐欣赏教学、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可以根据所得到的音乐知识及经验进行自主的创编, 在创编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体验, 或是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
学生能够在鉴赏的过程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因为音乐这种抽象而又发自内心的艺术给了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每个人因为各自的心理、生理、经历、周围环境、兴趣爱好、个人资质的不同, 对音乐理解就会存在多样性, 会有很多不同于别人的新想法。
(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很多样的, 在对一些演唱形式为重唱、齐唱或合唱的声乐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片段性或是全曲的学习, 各个声部声音都要统一和谐, 音响力度的和谐变化都需要合作完成, 这个过程以音乐为纽带进行了人际关系的交流, 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有助于学生学会配合、尊重, 增强其集体观念及合作的精神。
四、如何更好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声乐鉴赏
我们都了解了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那么要使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进行, 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考虑: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是学生与音乐之间沟通的重要中介。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声乐鉴赏方面的知识, 教师自身就应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技巧, 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程度的文化知识素养, 能够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而不至于误人子弟。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师教育一定要达到这样的标准, 在立足于本民族声乐文化的基础上, 为中小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学人才, 增强师资队伍的民族化, 为基础国民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学习、生活中声乐的融入
我们应该避免只“喊口号”, 不做实事的现象。有的学校美其名曰有课余合唱兴趣小组等一些音乐活动小组, 可是平时的课余活动却很少, 只是在节日庆典、合唱比赛等一些大型活动临近时才临时召集大家进行排练, 我们应该在平时就贯彻落实好, 而不是只做一些表面功夫。
另外, 在平时的生活的中, 我们也可以更多的融入声乐。例如:上课、下课的铃声我们可以用声乐作品来代替, 课前的师生问好也可以用歌唱问答的方式进行等。
同时, 一些民族民间的音乐团体可以深入中小学进行演出, 就像中小学每个学期都至少观看一部教育电影一样, 把观看民族音乐演出作为一项固定活动去实施。
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的瑰宝, 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声乐遗产, 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文化应从小就抓起, 因此民族声乐鉴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加强中小学民族声乐鉴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勇杰编著.感悟音乐.科学出版社, 2004.8
[2]张冠华李诗原主编.音乐艺术鉴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5
[3]刘爱民著.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第10期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精选 篇5
1,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能想象并表达乐曲表现的基本情绪.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听赏《春天悄悄来临》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已悄悄来临,整个大地充满了生机,到处是鸟语花香的美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春天带给我们的美景吧!
2,师放音乐,学生边看书中插图边听.听完全曲,可围绕以下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①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流水声,鸟叫声……)
②请你表述乐曲描绘的画面.
3,复听音乐.
①聆听主题音乐.
②请学生用“lu”哼唱主旋律.
③请学生自由模仿鸟飞,鱼游,花开等动作,随着主题音乐边唱边律动.
4,分段赏析.(重点让学生感受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美景,也用我们自己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春天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春天来了》这首歌的音乐,自由做动作出教室吧!
一) 描述春天美景,感受春的气息
1、欣赏动画歌曲《春天在哪里》拍手律动进教室。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春的气息。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春天来了,柳树发出了嫩嫩的绿芽,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生:桃树羞答答地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脑袋向人们点头微笑。
生:天气变暖和了,可爱的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
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激活已有经验,探索春天的音响
1、师:的确,如同学们所说,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我听到了春雨的声音。滴答0滴答、滴答0滴答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叽叽0喳喳、叽叽0喳喳
生:我听到了春风的声音。沙沙0沙沙、沙沙0沙沙
……
2、师生一起来模仿和探讨这些声音。
通过师生共同模仿、探索春天大自然的音响,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师:春天来了,春风、春雨、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都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请听:(点击课件出示)师领读,生跟读
春雨(唱歌呀) 滴答0滴答 0
春风(弹琴呀) 沙沙0沙沙 0
春雷(打鼓) 轰隆隆隆 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 啦
课件出示更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且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 (三) 师生和谐互动,学唱春天的歌曲
1、拍手游戏
(1)师:春天的大自然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春风、春雨、春雷、春水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都来参加春天举行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这是怎样一个音乐会呢?初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静静地听培养了学生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师:这么有趣的音乐会,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为她伴奏吧。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样拍,也可以不一样拍,但必须和着音乐的节拍。
通过师生互动的拍手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游戏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刚才有的同学这样拍,有的同学那样拍,非常神气。这一遍我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合作着拍,也要跟刚才一样和着音乐的节奏有强弱的拍。
通过生生拍手游戏再次感受音乐节拍热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熟悉了歌曲旋律。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音乐会伴奏。如果用打击乐器来伴奏,那一定会更有趣。
(2)、课件出示节奏谱:碰铃:
双响筒:
舞板:
(3)、学生选择乐器自由练习。
(4)、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求碰铃第一乐句开始,双响筒第二乐句开始,舞板第三乐句开始,一直伴奏到歌曲结束。第一遍师唱生敲,第二遍跟钢琴和。
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了学生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训练`了学生多声部合奏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了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再次做好铺垫。
3、学唱歌曲
(1)、师:在同学们的伴奏声中,音乐会的旋律显得更美了,它的歌词也很有趣。请听老师来读一遍。范读歌词。
(2)、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生和着伴奏音乐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听琴默唱歌词、轻唱歌词、解决难点。
(4)、轻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四) 拓展欣赏名曲,感受春天的美丽
1:师:同学们唱得多美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这两首歌曲都是由世界名曲改编而成。先请同学们欣赏小朋友表演的由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闲聊波尔卡》,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闲聊波尔卡》歌词节选:你听,你听,唱歌的是夜莺;你看,你看,喧闹的是百灵;你听,你听,那鸽子的哨音;你看,你看,这孔雀正开屏。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百花开,百鸟鸣。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云雀的歌儿像风铃……
2、师:多么活泼欢快的歌曲啊!让我们模仿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春天的舞蹈吧!师生合着音乐一起律动。
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和舞蹈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增大信息量。通过律动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跳得真好!就像是春天的音乐会。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大朋友表演的春天。这是由我国音乐家杨洪基爷爷表演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改编过的报春曲。思考他表演的春天是怎样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歌词节选:草绿了,花开了,天暖了;大雁飞来了,冰消了,雪化了;窗儿敞开了,心儿苏醒了,风筝飘呀飘起来了。蝴蝶跳起了舞蹈,蜜蜂唱起了歌谣,月亮累了,睡得长了,太阳出来得一天比一天早了……
生:冰雪融化了,小河苏醒了,太阳出来得一天比一天早了……
4、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强弱来拍手聆听,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
拍手聆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谈小学音乐课审美鉴赏的培养 篇6
主题词:小学 音乐 审美鉴赏 培养
中国分类号:G613.71
小学音乐教育中受音域、演唱技巧的局限,学生用声乐无法表达的内容用乐器是可以表达的。他是学生表达和创造音乐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载体。器乐教学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发展才能,提高审美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但纯粹的器乐学习必须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这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的坚定性不是很强,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部分学生也不能完成。基于学生这点,必须要合理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练习力度,讲究多样化和练习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练习的整体效果。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学,利用听听、唱唱、跳跳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美,这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生会很喜欢。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不再喜欢“跳跳”的形式,若只是一味地听、常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而,适时地交给学生一种易掌握的乐器演奏方法,学生多了一些表达音乐美的工具,尤其对声音不够理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再造了一个“歌喉”,是音乐教学的范围拓宽,进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所以《音乐课程标准》把器乐演奏纳为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探究。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气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的意识。没干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今儿是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达到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知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还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的失败的一种表象。
2.开阔音乐视野,提升美感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唢呐独奏曲《白鸟朝凤》、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段、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哥》等内容正式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去爱国乐曲和歌曲。导入设计要浅近、生动、煽情,让视觉、听觉获得美感,情感想象得以丰富。这样,最终是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心理。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養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3.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学生的美感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歌声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到了十分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7
一、把握导入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 (如需要投入更多训练与实践等) , 更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想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 则需注意教学导入, 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逐渐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在现代社会下, 学生更注重个性张扬, 对美术、音乐等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 理论教学则具有一定的乏味性、枯燥性。所以, 不少学生尽管喜爱音乐, 却不愿上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以吸引与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合理导入则是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第一, 利用传统方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成语典故或故事等来导入新课。一般而言, 故事具有曲折的情节, 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随着音乐故事情节的展开, 学生可融入故事中, 体会到人物心情, 逐渐对有关的音乐产生学习热情。而成语典故通常含有相关传说或故事等, 并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有些成语故事是学生常听到的, 通过典故讲解与分析, 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例如:教学《丝路驼铃》时, 当学生欣赏完乐曲《玛依拉》后, 教师简介新疆乐器——冬不拉, 则可通过故事引入:关于冬不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勇敢、英俊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青年向美丽姑娘求婚时, 姑娘调皮地指着旁边一棵青松说道: “你若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 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期, 聪明的青年拿了一把以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 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 以动听婉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的真挚爱情, 最终打动了姑娘的心。此后, 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第二, 运用游戏、表演导入。
初中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加以利用与诱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如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同学们的乐感, 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基本训练时, 教师可让学生随着节奏做叉腰、踩脚、拍腿、拍手等游戏, 让学生通过动作、身体来体验与表现音乐;高音训练时, 可敲击玻璃、木质黑板等, 让学生分辨出其声音的高低不同。
例如:教学《花季如歌》一课时, 教师可播放歌曲《蓝天白云》, 让学生细细聆听并用语言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绪。然后学生哼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接着以找一找、谈一谈、议一议的游戏活动, 分析歌曲特点, 注意歌曲反复记号与拍子, 体会歌曲速度、力度与情绪。而后将学生分为两组, 比一比哪组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声音洪亮。此外, 还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 如领唱、齐唱、独唱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 培养音乐乐感。音乐教师也需跟上时代步伐, 将先进技术导入音乐教学中, 以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二、运用对比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判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与鉴赏力。对比教学即按照一定标准, 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这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对比, 也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对比教学即通过不同手段引导学生由不同方面、各个因素来对比研究音乐。对于不同音乐, 由于音乐家创作或演奏方式的不同, 那么其表达效果则不尽相同。所以, 教师可通过运用对比教学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第一, 同一作品的对比。
对于同一音乐作品, 其演绎方式不同, 那么其效果也有所不同。一些经典作品往往被后人加以改编, 亦或通过不同乐器进行演绎。这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加以分析与判断, 如为何要如此改编, 原作品与改编后对比有何不同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歌曲《玛依拉》, 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 将其变为小合奏《玛依拉》, 并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
第二, 不同作品的对比。
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同, 那么在演奏时其要求也就不同。但是有些情感宣泄性与炫技性音乐作品, 尽管于表面看来差异性大, 而它们却有着相似的本质,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认真思考才可加以总结。如《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 它们虽然有着多方面的不同点, 如其主题、表达的情感、演绎形式等, 但从本质来看, 都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绪。所以, 其在情感抒发的作用上有着殊途同归之效。学生在深入思考后, 才可体会到这一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8
一、音乐情景剧符合小学学段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初入学校,仍然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情感的表达一般没有限制,而且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小学生更适合通过音乐情景剧来学习音乐,同时,通过情景剧还能培养学生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从音乐等多种艺术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小学音乐除了教学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更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通过灵活组织音乐情景剧,充分发掘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以形象化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情景剧中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演唱和表演的形式从心理的角度去感悟音乐,优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音乐情景剧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音乐情景剧是一种简单的表演形式,通过幽默的对话或者对相关行动的表达,在舞台上重现特定的场景。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音乐情景剧模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以及初入学校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通过表演、演唱或者观看,来体会具体的音乐内涵,并主动地抒发音乐情感,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音乐情景剧主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发展
音乐情景剧多是贴近生活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强的模仿能力,调动起诸多感官,以亲身感受加上主观思考把握扮演的角色。音乐情景剧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演唱,所以,歌词和曲调与情感的表达有直接的联系。角色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不是通过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表演,而是通过对音乐和角色的感悟进行表演,思维和感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另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具体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确切形成,所以,小学生不会通过机械化地记忆进行认识,而是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进行记忆,所以,在音乐情景剧中,小学生动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锻炼。
2.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鉴赏主要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感知以及从中生发出的联想思考。音乐作品从多个层面刺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思维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对音乐内涵的感悟也与生活体验有关。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情感价值取向的认识还不够, 对善恶美丑的概念也相对模糊,而且小学生在接触社会媒体时,也可能受到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事实上,小学生更应当找准适当的音乐,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小学音乐情景剧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情景剧集合了音乐、表演和故事情节等多种情感表达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音乐情景剧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情感,让学习音乐的欲望持续下去。音乐剧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形象,在师生间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突出了音乐的创造性,优化了学生的音乐体验。
1.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上采用音乐情景剧形式让课堂更加活跃,一改传统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或者跟唱演唱的模式,让学生在更加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音乐。在开展情景剧之间,可以先让学生接触情景剧的一些内容,比如,情景演唱、唱跳结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分析人物形象等。学生在情景剧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既定的剧本表演和演唱,必须要突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要在掌握节奏和曲调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参加演出,发挥创造力,将情景剧角色演得更加贴近真实,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自由的环境下积极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音乐情景剧要有互动评价
音乐情景剧有一定的内容,在表演和演唱的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学生很可能渐渐失去表演的兴趣,尤其是在唱错或者表演错的情况下,由于紧张,学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景剧中要有交流,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音乐,避免学生盲目的、错误的理解。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唱得不错!”“表演的非常自然!”等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外,在情景剧结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表达空间。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刻画是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演唱强调表达的,是一种形象化的感悟,而要将这种感悟形成经验,就必须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学生在情景剧中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巩固,如果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可能在课堂后就忘记了,那么,音乐教学的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师在表演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或同学互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哪里演得不好,觉得别人哪里演得好自己需要借鉴,这是形成自我学习经验的过程,这样不会使情景剧的感悟流于表面。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演和演唱进行点评,巩固乐理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通过实践和总结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尽量让学生即兴发挥
要通过音乐情景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对音乐产生思考,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反复排练情景剧,慢慢地学生会形成一种定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习惯之后,主动思维就少了,情景剧的表演反而形成许多束缚。首先,让学生了解情景剧情,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再对其中的音乐演唱进行熟悉, 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和人物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比如,东郭先生中, 东郭先生把狼从口袋里放了出来,这时毛驴应当有所表现,尽管毛驴是动物,不应当有人的思维,但是在情景剧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和曲调的理解,赋予动物和植物以人类的思维,也是思考的过程。扮演毛驴的学生看到东郭先生放了狼,知道后来东郭先生会被狼追得仓皇逃命,这时的思想活动是焦虑的,学生就可以即兴表现出忧虑,如叹气、摇头等等。这样的即兴发挥,一方面要求学生对音乐和剧情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一来一回,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自我感悟的反馈是对音乐真正有所了解,情感变化也是学生对音乐的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思维,对音乐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摘要: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并不多,教学内容也多以跟唱或演唱为主,课堂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也可能对演唱产生畏惧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很难提升。所以说,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发挥创新能力,引入音乐情景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综合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专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9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 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 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 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 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 (3) 聆听结束后, 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 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 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 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 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 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 超脱人声的限制, 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 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 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 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 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 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 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 又可以娱人, 更可以通过音乐, 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 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 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 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 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 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多听高尚的音乐, 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 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 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 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 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种技巧。例如, 每次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 体裁不限,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 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 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 让学生创编音乐, 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 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 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 通过表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 一堂课,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 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 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刻板的欣赏, 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 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 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篇10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吃透”教材, 准确解读音乐作品是鉴赏教学的前提。在备课时, 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充分剖析、理解音乐作品, 要准确地理解、表达教材设计者的意图, 还应该从音乐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创作意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终准确把握乐曲情感的内涵, “吃透”教材, 挖掘更深更广的作品内涵, 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鉴赏效 率及鉴赏 能力。如鉴赏 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 假如教师自己也不了解曲作家谭盾的文化背景, 很难理解他的作品意图。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情绪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 设计和营造不同的情景氛围, 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写出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合理设定鉴赏教学目标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条件。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鉴赏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鉴赏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 又不能奢望太高, 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如在常态课教学中, 部分教师每每鉴赏完一个作品, 提问的大致都是音乐作品的情绪怎样?学生能反馈的往往是作品旋律好听或不好听, 节奏快或慢, 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 成绩稍好些的学生会告诉你, 该作品的演奏使用了什么乐器。这些问题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了, 他们通常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 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 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还有, 怎样进行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
三、创新鉴赏教学方法
1.结合各学科整合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进行教学, 如音乐与美术的整合。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 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辅助教学。音乐鉴赏与语文学科也可以整合, 如《阳关三叠》, 可以让学生来读一读, 再配上旋律唱一唱, 令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把虚幻的形象变得具体。这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 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 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 使学生更能投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3.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将音乐教育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 转化成生动立体的舞蹈教育,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 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 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保卫黄河》的鉴赏教学中, 就可以借助大型的舞蹈《黄河》让学生吹响号角后, 大家凝聚在一起, 无数双手臂伸向空中, 以此为无声的誓言激发战斗的豪情。让学生感受视听感观的震撼, 这是光鉴赏歌曲不能达到的。
4.结合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联想进行有效的切入教学,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 也是鉴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 这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很不相同。如贝多芬的《命运》主导动机, 使人联想到命运急促的敲门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想象画面, 通过听觉器官, 引起人的视觉联想, 从而产生某种空间意象,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景霞.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初中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教学探析 篇11
一、合理的课堂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普及,初中生的性格呈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也尝试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来体现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了许多音乐、美术等领域的天赋。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音乐乐感与鉴赏教学的投入度,必须注重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在开展音乐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极易使学生产生乏味、厌烦等不良情绪,即使学生喜欢音乐,但是因为理论环节的存在,降低了其对于音乐教学学习的热情,从而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要大,因此,对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低于小学生。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优化教学导入,从而让学生充分沉浸到课堂音乐教学的氛围中,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力。
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运用成语故事、名人名言等形式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借助故事的启发性与转折性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另外,故事中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注重乐理教学,准确把握音乐内涵
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理解,教师应深化音乐主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音乐词汇,从整体上把握音乐脉络。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并尽量做到准确把握。在学生加深理解之后,便能增强其辨别及分析能力,进而推动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在新曲目欣赏的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跟随主旋律集体哼唱,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形成有整体上的感知。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中想象音乐所描绘的主人公的生活、情感等,从而加深对音乐所呈现的意境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该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表达的情感。该音乐作品是创作者生活状况的反映,同时也是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其所见、所想与所感转换成了感人泪下、扣人心弦的音符。让学生分阶段进行乐感训练,该作品可分为六段加尾声,每个段落所表达的主题有所不同,教师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来体会创作者的情感。
三、开展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界也不例外。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育资源来展开音乐教学,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以及鉴赏能力。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教师除了能够使用国内的教育资源外,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优秀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素材,收集并合理利用资源。教师在借鉴国外资源的同时,可以结合我国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来对所获资源进行改编创作,从而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其音乐乐感与音乐鉴赏力,增强教学效果。
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图形、文字、声音等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更为直观的角度来对音乐进行理解,直观的冲击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与情境当中。例如在学习《蓝色的探戈》这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如探戈的起源、基础舞步、流派以及探戈音乐的特点,使学生对探戈建立起基本的认识。让学生聆听《蓝色探戈》,体验这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情绪与风格。鼓励学生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舞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其对音乐的兴趣度。同时可以结合国际上的探戈流派的探戈舞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探戈舞的了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外国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区别,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创设良好的课堂音乐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尽量将唱与跳相结合,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其乐感与音乐鉴赏力。
四、利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作为音乐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与学生音乐能力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对比教学法就是在相同的标准之下,来区分事物。该方法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的音乐,其演奏的形式、创作特点、音乐技巧的应用都存在一定差异。针对音乐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也可以将音乐作品所采用的不同音乐技巧进行对比。在进行对比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用经典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中的不同乐器、改编的段落等进行对比,在对比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特点出发,多角度地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即使作品的演奏形式与方法存在差别,但是其本质是具有一致性的。
教师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应对比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方式,特别是一些被后人改编的经典作品。对比分析时应让学生思考这样改编的目的,改编后的作品与原来的作品有何不同,分别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说明。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进行判断,从而获得新的观点。其次,可让学生对比不同作品,对情感释放作品与单纯炫技的音乐作品进行区分,体会两者相同的音乐本质,学生在对比与思考后才能将其总结出来。例如《褐色的鹅》与《青春舞曲》进行对比,表面上看,两者差异较大,但实际上两首乐曲都属于新疆民歌,只是两首乐曲使用的乐器有所区别。《褐色的鹅》使用的是手鼓、胡西塔尔等民族乐器,属于冬布拉弹唱;而《青春舞曲》使用的是铃鼓、电子琴、手鼓、自制打击乐等,这两首乐曲都属于新疆歌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元素,使其感受新疆民歌的欢快,体会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获得结论,从而形成对比性思维。
五、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让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热情与参与度。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音乐活动,由此来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性。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建议学校定期开展一些音乐比赛,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其学习压力。另外,教师应建议学生参与各类音乐团队,如管弦乐团、合唱团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音乐,以培养其乐感与音乐鉴赏力。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班进行音乐知识抢答竞赛、歌唱比赛、乐器比赛等,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其参与比赛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音乐课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表演,以小组合作或两两搭档的形式来进行表演,观看的同学与老师则进行评分,最终获胜的个人或团队,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课程, 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它不仅仅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 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小学生音乐道路的导师, 对于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使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音乐知识, 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并且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小学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小学生迈向音乐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通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在新的课程体制下, 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不单单是灌输一些音乐的常识,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音乐, 用什么方式去学习音乐, 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小学生必需有选择性的去学习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的基础知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 是对于乐理方面的常识, 具体地来说是对于乐谱的识别能力。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 也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基本工具, 乐谱的识别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乐谱的识别与音乐鉴赏是息息相关的, 必需在学生对于音乐感性的认知上进行的,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识谱的载体, 也可以借助一些乐器的演奏来识别。其二, 是关于对音乐背景的认识的基础知识, 具体包括有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品的风格, 作者创作的意图, 等等。这些常识可以使学生不仅仅了解到外部的音乐形式, 还可以更加全面地体会音乐所赋予的情感。因此, 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石。
二、合理利用感官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对于音乐最初的认识, 就是通过感观认识的, 因此感官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 从“听”的方式去感受音乐。小学生对于音乐抽象的理解能力还较为薄弱, 一两遍的“听”是无法让其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含义的。只有让学生反复的倾听再加以引导, 才能让小学生慢慢体会到所听到的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遍歌曲之后, 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而后教师再加以纠正和引导, 这样在第二遍之后, 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 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感知所听到的音乐, 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其次, 从“看”的方式去感知音乐。小学音乐的表现形式常常是小故事的模式, 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 可以多带小学生去看一些音乐剧、歌舞剧等, 增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视觉冲击, 他们能从音乐剧等形式中了解和认识音乐, 形成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认识音乐, 增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通过音乐课外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如今, 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小学生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 举办专题的音乐活动
专题的音乐活动是学校一般经常举办的, 这类活动一般以集体、班级为单位, 对于音乐教育具有广泛性, 并且教学内容也更具有多向性。专题类的音乐活动可以和节庆相结合, 例如高歌祖国国庆音乐会等, 也可以和学校的专题相结合, 例如班班有歌声等。通过活动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也能够从音乐活动的准备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2. 举办音乐竞技比赛
音乐竞技比赛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点项目, 通过比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学习音乐, 了解音乐, 从而不断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为小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提供一个优越的平台。音乐竞技比赛一般可以范围个体性的竞赛和集体性的比赛。个体性的比赛能够为那些在音乐领域有天赋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激励他们在学习中磨砺自身的意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集体性的比赛是全员参与的形式, 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3. 课外游戏的方式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之一, 若是将音乐教学融入到游戏之中, 更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音乐歌谣去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哼唱, 理解歌谣中的意思, 完全将歌曲和游戏相结合, 在游戏中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喜悦, 从而喜欢音乐, 欣赏音乐。
四、欣赏多元化的音乐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音乐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发展。小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还需要对于多元化的音乐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融入多元化的音乐, 使学生对于中外的音乐有着整体的理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常常将高雅音乐作为例子, 摒弃流行音乐。高雅音乐通常较为正统但是并不通俗, 对于入世未深的小学生而言是晦涩而难以理解的, 小学生的鉴赏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困难。而相反, 流行音乐能够更加直接、通俗地表达情绪、情感, 易于小学生理解, 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进行音乐鉴赏上能够更加易于教导。在我国的不同时代, 其实都有很大一批反映情感和生活的优秀的流行音乐, 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课上可以有选择性播放一些流行音乐。通过流行音乐鲜明的时代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筛选和引导, 能够让小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五、结论
在小学阶段,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 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 这个时候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 不仅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也会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发展。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 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作为一门艺术课程, 通过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感官教学的方式, 结合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 并且融入多元化的音乐模式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从而使小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感知音乐带来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能力[J].读与写 (上, 下旬) , 2013, (6) .
[2]于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2, (17) .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07-07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小学音乐情景教学08-04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09-08
小学音乐情感教学11-15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11-17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06-09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10-15
小学音乐的情感教学05-13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