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2024-10-0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共12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1

新课程改革以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最重要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还是一门艺术, 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提问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提问内容定式。

有些音乐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没有更新教学观念,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陈旧。有些教师认识到提问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尝试过程中, 只是在表面上改变了教学方法, 实质上并没有什么突破。课堂提问的内容枯燥单一, 在对歌曲进行分析时, 还是采用定式的提问内容, 比如分析歌曲的段落、歌曲内容、思想感情等, 这些确实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但教师没有改变提问的方法, 直截了当的提问, 会显得提问内容过于枯燥, 定式的提问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式,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 盲目提问。

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因此有些教师忽略了课堂提问本身的作用, 单纯的把课堂提问当成了活跃气氛的工具, 造成“满堂问”的现象。有时候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发问的, 比如问学生想不想唱歌、想不想学歌、想不想学得快唱得好之类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没有必要问的, 学生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教师在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 也许在短时期内能够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 对于教师的提问机械的回答, 或者对于有意义的问题都会懒得回答, 这样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 提问远离了教学目标。

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活跃起来, 有时会设定一定的情境, 比如做游戏, 教师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提问,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教师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游戏, 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教师很可能就忘记了提问, 或者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离课堂主题越来越远, 教师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

二、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方法

1. 提出的问题要有知识含量。

针对提问的盲目性问题, 教师要认识到盲目提问的危害, 在设置问题时要经过思考, 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含量, 尽量减少那种回答只有“是”或“不是”的问题, 具有暗示性的问题会使学生不去思考, 懒于动脑, 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2. 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设定, 并且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如果问题太难, 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又得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效果。小学生对音乐的乐理结构没有专业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时, 不能直接问很专业的术语, 而是设置容易理解的问题, 加以引导, 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认知结构也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顺序, 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结构和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设置问题, 使问题层层深入, 学生的思考也由浅入深, 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3. 问题要与日常生活接近。

任何一个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以后, 熟练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音乐是一门艺术, 是人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有音乐的存在, 教师在提问时不宜问一些与生活相差甚远的问题, 学生对那种音乐没有概念, 只靠想象不能充分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一头雾水。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 结合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来进行提问, 由于与生活接近, 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并且在课下, 学生也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与课堂中教师的讲授联系起来, 使得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学习音乐, 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的提问能够带领学生去探索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 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生活的能力, 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生活中, 都在体验音乐。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求, 抓住提问的技巧, 讲究提问的艺术, 使课堂提问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琳.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提问类型探讨[J].北方音乐.2009 (8) .

[2]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著.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音乐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2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情感、音准、节奏、寓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情感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

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

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

(三)、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在学习《摘

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心灵的陶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审美风格的刚柔相济。这两首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气势雄壮,铿锵有力,演唱起来犹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一般,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豪迈气概、力量和信心。而《我的中国心》则一往情深、真挚热忱,充满着深切的赤字情怀,饱含着浓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两首歌曲一为阳刚之美,如气壮山河一般;一为阴柔优美,情深如海一样,加上适当的编排处理,使得整个演唱具有一种刚柔相济、阴阳协调的复调式美感。

三 结论

通过这次歌咏活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丰富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实现了“寓教于乐”和美化人生的崇高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

育.2010(0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 优化 艺术素质

现代教育将学校定位为传授知识,提升素质的综合性教育机构。也就是说,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极大的关注。小学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目前我国小学院校需要采取措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完善,有意识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地位,希望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达到提升我国小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准确把握音乐教学大纲的特点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仍旧停留在教给学生音乐知识层面,忽视先进音乐教学体系对课堂的影响。新课改后的教学大纲凝聚了无数教育从业者和专家的心血,在内容的设定上与时俱进、严格依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而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学科,无论是在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基本演奏技能方面都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只有通过勤恳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如在音乐课程中,识谱和听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音乐老师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在主体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后练习内容和唱歌赏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时候,“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简洁而有韵律的歌词朗朗上口,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轻松自在的旋律,为学生扩充了一些背景材料,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视频动画与音乐旋律相结合,让学生欣赏到其他地区演唱的精品片段,从中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从而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相同。

二、发展个性教学,实现教学改革

个性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其他学科已经逐渐将个性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了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向其他学科学习,将个性教学引入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去,以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让教师进一步的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以方便个性教学的展开。其次,音乐教师应组织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有效发掘处理。

三、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养成音乐习惯

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抓住音乐,并充分挖掘音乐,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的辅助,如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音乐”。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四、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手段

无论是现代教育还是传统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有效的搞好小学音乐课堂的授课不仅要在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师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业务水平不足,缺乏教师资格。第二、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能力。第三、教师教学态度散漫,缺乏职业道德。针对上述问题,小学院校应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首先,学校应搞好教师上岗资格考核,避免素质不足的教师进入教育岗位。其次,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小学音乐教师尽快的接受现代化的新思想,新理念,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最后,小学院校应严格教师管理制度,对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给予严厉处罚。并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监督体制,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化是一个全面性的工作,不仅包括了教育教学的完善,同时还包括了教师素质的提升等问题。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有关小学院校应与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多种手段的应用,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小学生的艺术素质在音乐课堂上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蕾.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乐美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2]吕三华.浅谈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3]王蓉.情境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2).

[4]杨梅.如何体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12).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4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选择时机,巧妙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不能没有目的的随意提问,也不能一上课就提出好多问题,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推进,由浅入深的提问。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提问,比如说当学生疑惑不解时,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时,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提问的时候也与教学的内容多吻合,比如说当教学内容达到重点、难点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点时,或者到达教学的精华处、矛盾处时,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再比如,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比较模糊,不容易分辨时,教师可以分别演唱两首歌曲,让学生通过听,去分辨他们的不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提问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习《家在东北》这首歌曲时,先给学生们播放这首歌曲,听完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之后教师让有在媒体或书籍等方面了解东北地区的学生讲解一下东北地区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等。对东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也激发了学生要学习的兴趣,然后在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认真的听,在听歌曲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回答完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之后,教师总结一下东北民歌的特点,让学生对东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跟着歌曲开始学唱。在学生学唱的同时,教师讲解曲谱的抢拍弱起节奏。讲解之后,教师提问“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学生回答唢呐之后,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歌曲的旋律。当学生通过自学自唱、与师生的交流等方式学习了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再次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对歌曲中比较难唱的部分进行多次指导,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好歌曲的节奏。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然后提问“东北民歌好听么,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去?”然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创作表演,最后教师给予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设置新颖,灵活发问

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问的过程,通过发问,解决问题,最后获得知识。但是提问也是需要精心设置的,通过比较新颖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的迈入音乐的殿堂。通过提问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有创新的能力。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提问,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学生的问题,都是可取的。

比如在学生《嗯黑呀》这首歌时,首先通过节奏游戏来导入新课,教师拍节奏,让学生拍腿来模仿。然后教师播放《嗯黑呀》的伴奏,跟着伴奏打节拍,师生共同打节拍,增进对这首歌的了解。然后通过播放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学着演唱。在这首歌中会遇到延长符号,教师提问,让学生讲解延长符号的作用,然后领着学生演唱。每一段都反复演唱之后,尤其是对“哈哈哈”段,要重点讲解和反复练习。当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设计演唱形式,让学生演唱。将班里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领唱,另一组边打节奏边齐唱,这样的演唱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唱歌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的热情。

3.注意层次,面向全体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问题的难度。这样每一个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都能增加自信,而不是惧怕回答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面向全体。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上课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而不是为了惩罚学生。有的时候教师经常提问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其实这样做法是欠妥的。教师应该首先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思考,在大家都思考了之后,可以选择个别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才达到了上课提问的目的,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总结

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欢乐的课程。在课改之后,对于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性要求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更好的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程中,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如果在课堂上只是教师讲解,而不提问的话,会降低教学的效果。相反的,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的提问,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与课堂互动中,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5

摘 要: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感知能力,引导他们对美好的音乐有适当的追求与热爱。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语言艺术便对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艺术,把语言艺术与音乐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引领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进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音乐是我国中小学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通过中小学的音乐课,一方面可以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让学生对什么是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美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用美的眼睛认识人生、思考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虽然音乐课程如此重要,但广大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尽如人意,音乐课堂往往被学生当成了学习其他课程甚至是睡觉休息的地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真正在音乐课上学习和鉴赏音乐的人很少。这里面自然有学业压力大、学生有较为功利想法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教师能否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音乐的美好中无法自拔,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音乐是抽象的,很难通过板书展现出音乐的美,需要教师的语言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了。

1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广义的语言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来完成。音乐和语言都可以表达出人类的感情,其内在的联系就决定了完全可以用语言艺术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意境。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能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着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的音乐艺术往往拥有其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更为深层次的含义,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时出现难以真正理解的问题,这就更加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深厚内涵,让学生真正能够欣赏音乐。

2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特性

因为音乐本身的主观性和艺术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其语言艺术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语言也有不同之处。作为教师,授课语言必须具有讲授性和专业性,而作为音乐教师,为了表现音乐的艺术性并吸引学生,语言又要具有感染性、唯美性和趣味性。

2.1讲授性

讲授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能用学生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作为教师,语言的讲授性是授课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生硬的语言或文字很难描绘她,而往往通过富有艺术气息的语言去讲授,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出音乐所蕴含的美感。在授课时,要做到概念明确、脉络清晰,让学生听得懂。

2.2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首先要做到示范演唱音准、调准、吐字清晰,演奏音乐作品准确、连贯、有艺术性,其次要做到能用专业语言从理论角度概述性的描述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以及所反映的内容,用专业准确的语言来定义作品,杜绝因自己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到错误的知识。

2.3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相同的感受,以达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目的。教师要用极具感染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描述出来,与学生形成强烈共鸣,引领学生体会、学习、欣赏音乐。

2.4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语言有趣、活泼,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乐于欣赏音乐,进而爱上音乐。语言的趣味性有助于建立更为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更为融洽的课堂关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5唯美性

唯美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语言富有诗意、韵律美,以达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表达作品深层含义、体现音乐艺术魅力的效果。在具有唯美性的语言中,师生都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在美的享受中,师生共同学习、欣赏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艺术

本文所讨论的广义上的语言不仅包括口语,也包括肢体语言。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在口语上讲求语言艺术,同样要在肢体语言上讲求语言艺术。讲求艺术的肢体语言不仅仅能让音乐教师拥有符合身份的形象,也能对一些无法用口语描述的音乐内涵进行更为形象的表达,进而从多个方面加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试从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肢体动作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进行讨论。

3.1面部表情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的音容笑貌都会被学生捕捉到,而面部表情往往是最容易捕捉到的。显然,欣喜、悲愤、忧伤、炽热„„各种心境带来的面部表情不尽相同,欣喜的面部与伤感的表情无法引导学生感受忧伤的情境,反之亦然。尤其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适当的讲解与铺陈已经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时,音乐以外的口语显然会破坏音乐的情景,但往往音乐随着进行,作者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变化,更好的了解音乐、欣赏音乐,而又不干扰学生的欣赏,教师就要利用面部表情的变化告诉学生音乐所反映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使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向前迈进,进入音乐的情景中,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与感知能力。

3.2眼神交流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而单纯的传递信息不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而只通过口语交流难免让课堂变得杂乱无章,这就与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利用眼神的交流便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眼神能传递信息,是学界的广泛共识。教师在授课时,以诚挚柔和而又富有激情的眼神环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能把全班学生的思维带入到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能传达出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不仅如此,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景也可以经眼神配合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有时,口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多余,一个眼神,就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

3.3肢体动作

正如交响乐队最吸引人的往往不是拉小提琴的首席,而是指挥一样,音乐课堂上最能给学生直观刺激的往往是教师的肢体动作。作为音乐教师,指挥合唱司空见惯,富有魅力的指挥能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热爱,如果教师的指挥拘谨、无力,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音乐的热爱,甚至对音乐造成抵触与反感。另一方面,在范唱歌曲或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的肢体动作也能表达作品蕴含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肢体动作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可以有效避免课堂过于严肃拘谨,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切记矫枉过正,肢体动作切记过于夸张,要在适当的情景下适度使用,与其他肢体语言进行配合,否则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显得滑稽可笑,失去了艺术性。总结

音乐作为中小学阶段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性学科,本身就具备了更多的抽象性、艺术性特点,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知识性,更要追求艺术性,甚至将知识性转化为艺术性,让整个音乐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做到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而教师的语言艺术便是这个过程中的桥梁。

教师对音乐知识的储备也要相当充分,而且要在横向和纵向都形成成体系的脉络,以做到将知识条理清晰地讲授给学生。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多多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求知欲。这都要求教师多多读书来丰富自己,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让教师有精力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音乐,热爱音乐。

由于学生年龄层次、认知水平、音乐素养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应当以不同的语言艺术来教学。有目的、有侧重地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也让他们能切身感受到来自教师关注与情怀,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对音乐根植于内心的热爱,这不仅能真正融洽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也能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由于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限制,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能兼容并蓄,学习其他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勃发”,只有一个知识体系完善、有深度、有广度、见多识广的教师,才能很正展现出语言艺术,进而更好的教授学生。

总而言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师掌握了语言艺术,很容易给音乐作品以外的美的感受,让中小学生,在享受中学到知识,在语言艺术中感受音乐艺术,打造令学生心驰神往的音乐课堂。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着提升国民艺术素养的重任,应该高度重视自己的语言艺术,让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会欣赏音乐,并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篇6

关键词:音乐;艺术;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以审美体验为主要内容,以陶冶精神为终极目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初衷和目标,现代音乐教育学最重要的认识成果之一是将音乐教学归结为审美体验,一旦离开了音乐审美的体验,就谈不上培养正确、高尚的音乐价值观。音乐的艺术性很强,小学生不懂得去深入了解,他们只能从旋律、节奏等外部现象去表达自己的喜爱,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学会艺术教学,积极的把音乐艺术带到课堂,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吸引住学生的目光,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激活,让音乐教学活起来。

一、积极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儿童犹如苗圃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的照料和栽培,又如一棵小树在你的裁剪下枝繁叶茂。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挖掘和调动他们学音乐的积极性。而小学音乐教学又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音乐的兴趣点,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

一个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不喜欢那种音乐,和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系。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对人类社会有意的音乐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这里就要求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要学会选歌,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会振奋人的精神、会带领人进入到一个舒适的音乐坏境中,从而让他们的审美观得到真正的释放。教师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思想以小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这种语言坏境下得到思考,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观。

二、在艺术的基调上培养习惯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所以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这首歌时:小蜜蜂呀嗡嗡叫,飞到西来飞到东,微风吹来花儿笑,采来花蜜香又甜,突然一片乌云来,狂风大作小鸟惊,蜜蜂纷纷回家去,等到天晴再出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在唱的同时准备好纸和笔,根据自己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以图片的形式画出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发挥,为学生培养了一个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三、用音乐启发学生的思想道德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

四、态度决定教学质量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同样音乐也是一种有助于调节身心健康的方式。在音乐课中我们会欣赏到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这些作品与人类脑电波的频率是相同的,对安神,舒缓情绪有很大帮助,这是音乐本身带给我们的体验。

但让课堂愉悦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老师的态度,教师如果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就破坏了音乐课堂的和谐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以及厌烦感,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就是是音乐本身的娱乐性也唤醒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随时保持好的心情走进课堂,用笑脸为课堂代言,为音乐课添上更多绚丽的色彩。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热爱艺术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本身就是极具艺术感的,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就置身在一个积极健康的坏境下,那么他们的身心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审美观的培养,用积极的审美观把学生带到到处都充满和谐的地方,让他们的德智体美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7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与结课的一般方法

1. 情景创设法: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也就是通过一些相关背景的视频、音乐等工具和方法,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环境来引入课堂教学。

2. 悬念惊喜法:

悬念惊喜法则是比较新颖的教学导入方法的总概括,例如以提问或谜语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通过展示一些新的教学器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再或者通过游戏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悬念惊喜,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兴致更好。

3. 以旧带新法:此种以旧带新的方法区别于一般的关联法,它是利用课程内容旧知识的本体回忆,来带入新知识。

4. 关联文化引入法:

这种方法则是指除知识本体的引入外其他相关文化姊妹学科的引入,例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则通过美术课程中的图画效果来导入课堂,再或者通过语文学科的相关诗歌的朗诵来导入课堂等,皆为相关文化关联法。

5. 个性创新导入法:

是非同与一般的导入方法的导入为个性创新导入法,它是一种极具创造力又有意义的导入法,这种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

6. 直接引入法:直接引入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直接分析、讲述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策略的设定,进而引入课堂。

二、课堂优质导入、结课的功能作用

对于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它身份独有的特殊性,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歌曲教唱学习为主、音乐欣赏为辅,那么就造成教学内容十分单一,不能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适时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良好的导入和完善的结课会使得音乐课程的学习生动有趣、富有效率。

1. 课堂优质导入的功能与作用

作为任意学科,真正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轻松从容的进入课堂,同时能够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进入学习内容前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而作为音乐课程这门学科,一个有创造性的导入能够充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其次拥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提示课堂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对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外,对于知识的获得以及对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把握的也有益。

再者,良好的导入能沟通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的情感和心里交流,另外也营造了一个十分积极的氛围。

2. 音乐教学课堂优质结课的功能

强化课堂学习知识:每个学生对习得的内容掌握不尽相同,那么老师的梳理与回忆,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掌握和巩固,因而有着强化作用。

整理学生的思维:除了教学内容本身的清晰性,课堂结课对着学生的思维有着良好的梳理作用。

升华课堂教学、指导课后学习:针对深化、升华是不同的概念与效果。但是对于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通过梳理、拓展、延伸使得课堂教学得到升华。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因而它能够帮助指导学生在课后的学习。

对于有一个良好、优质的音乐教学课堂的结课,犹如余音不绝、绕日三粱,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继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优质的结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在学习的渴望,对继续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得再次学习时,老师的教学更加轻松。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也十分重要,课堂导入与结课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我们要集思广益,拓宽渠道,虚心学习,而且要不断开拓、创新,教学艺术的体现对一个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提倡教师专业发展,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深刻认识,对教学环节中的导入和结课有深刻的认识以及做出合理有创意的安排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专业发展对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体会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和结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摘要:现今阶段,尤其在新课改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就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导入被逐渐重视,然而结课则在教学中多被忽略。本文便要把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和结课的方法作为研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份则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与结课的原则进行分析进行探讨。具体下面笔者将浅谈一下对于导入与结课的浅显认识。

关键词:课堂导入,结课艺术,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贺婉莹.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J].重庆师范大学,

[5]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邱雪艳.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1).

[7]孙默.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法[M].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

[8]荣静.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中国论文联盟,2008.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8

一、适时设问, 创设课堂教学契机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比较欠缺的小学生, 教师设计课堂问题要注意体现梯度性, 还要对具体投放时机有清晰认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时、课堂出现认知冲突时、教学环节转化时, 都是关键节点, 适时投放所设计的问题, 往往可以起到点化的作用, 促使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到学习之中。

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是重要教学资源。在学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 教师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导入教学,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 让学生感受妈妈的辛苦和对孩子的关爱。这时教师给出设问:再听一遍歌曲, 能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吗?学生再次聆听, 很快给出答案。教师让学生跟随视频学唱歌曲, 在学唱过程中, 教师给出设问:歌曲中含有休止符, 大家能够听出在什么地方吗?学生开始体验寻找。在歌曲完成试唱后, 教师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演唱, 并给出设问:这首歌是歌颂妈妈的, 妈妈这样辛苦地哺育我们, 在歌唱中, 我们应该倾注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展开讨论, 自然达成共识。在课堂演绎时, 学生情感投入到位, 音乐感知和情感体验都获得丰硕成果。教师设计问题并不多, 但都在关键环节适时给出, 对学生思维形成方向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感知得到有效激发, 学习效果自然非常令人满意。

二、多元设问, 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没有固定格式限制, 教师要注意灵活掌握问题设计角度, 针对学生思维纹路特点, 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心理, 从不同角度渗透, 设计不同形式问题, 能够给学生带来多元激发, 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形成重要的学习力量。多元设问, 要体现问题设计的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在学唱《萤火虫》歌曲时,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设问:今天我们要和带着灯笼的小导游去夜游, 这位神秘的朋友是谁呢?学生自然是异口同声:萤火虫。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 学生听得非常投入。教师给出教学问题:这萤火虫真是天生的小导游, 已经把我们带到幽径的田野。老师有些陶醉了, 听不出歌曲是几拍子, 大家能听出来吗?学生仔细听乐曲, 并开始自发讨论, 很多学生给出答案:《萤火虫》歌曲是四拍子。教师继续让学生听歌曲, 给出设计问题:萤火虫带领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 听萤火虫在唱歌了。大家能够听出萤火虫在唱些什么吗?教师给出歌曲歌词, 让学生朗读歌词, 体会歌曲意境。在学生跟唱时, 教师让学生根据学习感知提出疑难问题。很快, 学生给出一些疑问, 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 课堂教学呈现出和谐气氛。教师设计教学问题, 给学生以学习引导,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 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学习启动机会。课堂教学进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阶段, 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目标。

三、精巧设问,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设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 也是师生互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为提升设问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设问内容、设问形式展开科学整合优化, 提升设问的含金量。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 教情和学情瞬息万变, 教师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情态, 才能设计适合度更高的问题。另外, 学生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 都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教学问题, 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教师设计出来的教学问题, 要让不同学生都能受到启发。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祝你快乐》乐曲时, 教师先让学生听视频演奏, 然后给出讨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铜管乐器演奏的, 谁知道铜管乐器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出有长号、圆号、小号、大号, 等等。教师随即给出板书:铜管四兄弟。教师继续引导:“铜管乐器演奏时, 声音洪亮, 气势雄伟, 能够渲染良好气氛。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需要这种乐器来渲染气氛, 同学们能够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给出答案:开业、庆典、结婚、开幕等场合, 都可以用到铜管乐器。教师让学生对铜管乐器进行认知, 总结铜管乐器重要代表“铜管四兄弟”, 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列举铜管乐器实际应用实例, 学生思维与生活体验接轨, 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9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导入,律动导入

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能通过这短短几分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也是师生互动、沟通情感一个很好的开端。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用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方法悄悄地掀开这音乐课堂的神秘“盖头”来。下面笔者对这一现状进行总结, 就音乐课堂导入的艺术与同仁探讨。

一、媒体导入, 唤醒学生体验音乐的兴趣

媒体导入方式是比较直观直接的导入形式。通过观察和欣赏图片或影片, 创设你所设想的情境, 来完成这个导入环节。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一般我们在学习一些地域性歌曲时, 往往会播放一些具有地方民俗的图片或影片来创设一定的氛围,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为下一步教学环节做好完美的铺垫。如《恰利利恰利》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的教学, 我在一开始播放印度尼西亚的风景、民俗PPT, 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体会印度尼西亚的音乐特色。如果单凭“口说”他们很难体会, 只有看到了多媒体演示才能有想象的空间。在背景解说时, 我也选择了字正腔圆的小解说员;同时, 让他们在下面做歌唱练习时, 也能注意到小领唱员的状态。这为后续处理歌曲也做了很好的铺垫。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最佳时机, 使学生在这强烈的心理下, 愿意掀开这开头的神秘面纱, 愿意投入到之后的教学活动中。

二、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探索音乐的热情

1. 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我们一般会顺藤摸瓜循序渐进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熟悉解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巧妙设计谈话内容;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态度和蔼可亲, 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如当笔者在教授《四季童趣》时, 教学目标十分明确:让学生熟悉有关四季的音乐。学生也十分了解每个季节, 我就让他们各抒己见地表达自己在每个季节当中的一些乐趣与大家分享。他们热情高涨。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配合度也很高———

师: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最喜欢什么季节呢?

(生各自表达)

师: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1:夏天可以游泳、吃西瓜、玩耍。

生2:冬天可以推雪人、打雪仗。

……

师: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歌曲———《四季童趣》, 感受他们愉快玩耍的心情。这样短促而比较简洁明了的对话, 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师生还能够很好地交流, 目的也很明确。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出课题, 学生的参与性又比较高, 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2. 谜语导入, 设置悬念。

用谜语导入是我们常用的方式。谜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 能增加整个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 我就利用“花冠头上戴, 锦袍身上穿, 尾巴像把扇, 展开人人爱”这一谜语来起头。很快, 学生就猜出来了, 引出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其实, 在教学很多关于动物的歌曲时, 利用谜语来导入往往能够直奔目标。在谜语导入时,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内容健康、指向性比较明确的谜面。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的答案出现, 阻碍后续教学内容的推进。

3. 故事导入, 引人入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故事导入时, 故事的趣味性当然是前提;此外, 还要求教师配合丰富的身体语言和富有情趣的语音语调, 带动学生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通常运用在一些叙事性的歌曲, 因为它们比较具有故事性, 如《两只懒乌鸦》。我当时就根据歌词创编了一个连环画故事, 巧设结局, 让他们最后在歌曲中找出答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而我一直“吊”着这个结局, 把他们的胃口吊足, 整堂课的注意力也因此十分集中,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4. 情境导入, 渲染气氛。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学生的情感往往会受当时创设的情境影响。当你制造了这样的一个氛围, 使学生在上课前就感受到这种特定的气氛影响, 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这种氛围去学习、去思考。我们一般会利用多媒体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如在学习《如今家乡山连山》这首歌曲时, 我把这首歌曲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随着优美的音乐, 多媒体播放丰收的场景, 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被这气氛给吸引了, 而在接下来学习和了解丰收的喜悦时, 处理这首歌曲的情绪也不会多费工夫了。

三、律动导入, 跃动学生融入音乐的灵感

这也是音乐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学生的天性是多动的。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内容做律动依次进入教室。律动教学可以唤醒学生最基本的音乐感觉, 这是一种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身体运动, 课堂气氛自然会比较活跃。如《跳吧、跳吧》节奏比较强, 可以根据节奏来进行律动;还有《数鸭子》这类节奏感强、内容又丰富的歌曲更适宜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编排一系列的律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结课,引导,情感

课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的呈现, 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管是在课堂导入环节还是教学过程中, 都凝结着教师无尽的智慧, 而课堂结课环节常常会被忽视。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把握好结课环节, 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深化, 而且还可以在这个环节向学生传达深厚的音乐情感。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艺术进行深入的发展。结课环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教师要将这个教育中空缺的地方充分地利用起来, 以结课来使课堂变得余味无穷。

一、引导启发, 结课中体现学生主体

音乐这门艺术需要教师用心去体会, 引导启发式的结课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着实有效。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 在价值体系的构建中, 音乐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 启发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感受力会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小学音乐课本中蕴藏着很多陶冶学生心灵的内容, 比如说对于自然的热爱, 对于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教师在结课的时候向学生渗透情感方面的教育, 深化学生对于音乐本身的情感体验。课堂结束前学生已经对音乐本身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个时候继续引导、启发, 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春之歌》旋律非常的优美, 这首歌曲中寄寓着一种对于美好自然景观的赞颂。这节课中学生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逐渐地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快要结课的时候我便与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上的交流, 我们的交流围绕着旋律和情感进行, 我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主题。我引导同学们感悟, “我们听到的关于春天的歌曲有很多, 而且我们也亲眼所见了春天的美丽, 那么你们对于春天的感悟能否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呢?”由于音乐是抽象化的艺术呈现形式, 我先让孩子们去描绘出春天的图景, 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去感受春天, 然后再让孩子们用乐器去表达对于春天的热爱。乐器可以自己选择, 只要是能够发出声音的都可以, 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在想象中开启音乐之旅。这样以一个课程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再次的去感受音乐, 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想法、技艺的舞台, 学生们因此也有了完成的动力。这样的结课方式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 而且能够让音乐更好地伴随学生的生活。

引导启发式的结课方式对于学生再次感受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方式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自身实际, 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逐渐的增强, 培养起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二、归纳总结, 结课中引发学生深思

归纳总结是一种常用的结课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教师对课堂环节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化、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并引发学生在课后的深思。而且可以进一步弥补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 增强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顽皮的小杜鹃》的教学中,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整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美好, 符合孩子们的心理, 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结课的同时我向孩子们传达了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信息“:小杜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鸟, 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 鸟儿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色彩, 我们要去保护它们。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 我们仿佛跟随着杜鹃走在草地上, 走进树丛中, 走到小河旁, 跟随着它走向远方……它还可以飞到我们的身边与我们友好的歌唱, 让我们为鸟儿们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让它们自由的飞翔。”这样的结课方式不仅深化了本次的教学主体, 也很好地对学生们展开了环保教育。

学生们对于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过程其实就是思想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渗透着情感因素的教学知识点, 必须要用心去体会、总结, 而这样的归纳总结既可以采取教师自己总结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总结的形式来进行。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上的艺术, 让枯燥的理论变得充满趣味性, 引发学生们对下一节课内容的期待。

三、情感深化, 结课中丰富学生体验

情感深化也是一种有效的结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情感性特别强的作品,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对于音乐情感有发自内心的感悟, 让学生们在学会唱歌的同时, 音乐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这才是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森吉德玛》是一首富有特色的民族乐曲,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 要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情和草原民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歌曲中寄寓的民族色彩, 弘扬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课语:大家都知道,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歌曲。我们今天只是感受了草原歌曲的魅力, 而在以后希望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民族音乐。学唱这些优美的民族乐曲, 体味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它们代代相传下去。最后, 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森吉德玛》, 结束本课。

结课的时候进行情感的深化, 让学生再次感悟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这也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理解的一种升华。把握好这样的时机, 让学生对于音乐的体会更加的深入。

俗话说“编筐织篓, 全在收口;描龙绘凤, 重在点睛。”明朝谢榛也说“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这些说充分说明结尾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结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选择适合本节课的结课方式, 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管是引导启发, 归纳总结, 还是情感深化, 都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音乐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胡琼.加强互动构建生动的音乐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 (01)

[2]田金凤.浅谈贯穿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有效因素[J].黄河之声.2008 (2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人文素养;教学对策

音乐在中国古代属于“六艺之一,到了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更进一步强调了人文素养综合教学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艺术教学要发生一定改变,优化教学对策。

一、音乐艺术教学中品德素养的优化对策

“以艺育德,以德促艺。”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品德素养的渗透教学,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品德素养的教育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才好。首先,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音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讲述音乐家故事。例如:欣赏肖邦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肖邦14岁那年,肖邦对波兰民歌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他经常去乡间收集民歌,到农田干活听农民唱歌,然后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正因为如此用心,肖邦的音乐才有着对故乡的浓厚眷恋。又如:音乐家聂耳与《卖报歌》《国歌》的故事讲述,让学生感受聂耳生活的坏境,及创作歌曲的背景。让学生领悟到学会音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努力的、积极学习的人。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雅温馨意境的同时,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请业余学习古筝的同学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另外,音乐教学渗透的德育内容离不开爱国情绪的培养,例如:歌曲《保卫黄河》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歌词的朗诵,体会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奔赴抗日战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然后再进行学唱歌曲,体会艺术的魅力。总之,学生在教育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掌握技巧,并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以建立和升华。

二、音乐艺术教学中审美情趣的优化对策

音乐属于美育的一部分,在审美情趣的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品味艺术美。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为重点深入赏析。其次,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演唱中体验美。例如:教学《欢乐谷》时,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当然,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也不能每节课都用同样的乐器,而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伴奏型,一边演唱一边歌唱,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在歌唱中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可以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音乐教师要在歌舞中展示美。例如: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可以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轻骑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学生来跳舞。学生在舞蹈的世界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课程,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音乐艺术教学中科学素养的优化对策

所谓人文素养不仅仅包括品德素养,还包括个人的科学素养。音乐艺术教学之中教师要渗透科学素养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融合。首先,教师要利用音乐进行历史教学的融合。例如: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认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学生对中国历史会产生兴趣,历史素养不断提升。其次,教师要与手工课程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乐曲《泥娃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歌曲表演之后,真实地动手用橡皮泥捏一捏泥娃娃,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小学音乐教学还可以与影视艺术结合起来。例如:在欣赏歌曲《多来米》时,为了让学生分享、体验电影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上我安排了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电影片断,影片之中的感人情节结合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然会对艺术产生兴趣。音乐与美术也能够完美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画“音乐”的活动,喜庆的《欢庆锣鼓》《金蛇狂舞》,悲凉的《二泉映月》、细腻流畅的《茉莉花》,雄壮有力的《西班牙斗牛曲》等都可以用绘画的彩笔表现出来。另外,现在音乐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幻灯、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为媒介进行教学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广泛使用。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行之有效的手段,应该从德育、审美和科学等方面进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宋继红.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教师,2011.

初探小学音乐艺术课的构想 篇12

一、从教学视角的变化来观察艺术课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吃饭、上街、还是其他活动都少不了音乐,甚至还有很多艺术方面的街头文化。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讨论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为什么音乐课程要纳入到毕业考试中去等问题。指导学生怎样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在欣赏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当时的背景如何?写了什么?并且还让学生描述了不同段落的音乐有什么变化?学生们在无影像的情况下回答得五花八门,等我再次让学生欣赏有影像的作品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因为我知道学生在音、像结合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作品的深刻含义,了解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怎样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从教学方式的转变来设计艺术课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建立宽松的学习气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心理状态的改变是复杂多样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方面的情感因素,那么教师只有建立一个安全的、自由的、平等的环境,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在学习的领域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启蒙者,要创设一个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所进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要用情感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和谐、平等的学习过程中,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与他人共同交流、共同创造。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去理解他人的情感与情绪,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排除干扰、力求独立。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没有一定的团体意识。例如,音乐教学中技能较高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比其他学生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法上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将技能高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在创造的领域中发挥更高的才能;也可以将掌握不同技能的学生分成一组,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懂得怎样与人交流合作,使音乐作品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三、从教学重心的转变来实践艺术课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下学习知识,使技能和智能都得到发展。如果再一味地让学生以一种方式进行创作,难免让人感到乏味。因此,我尝试了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运用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神奇的音色来模仿大自然中出现的音响效果,使音乐课走进生活;另外,我还尝试了将音乐、美术两门学科进行有机地结合,如学生给一首乐曲插入一些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故事用一幅图画展现出来,其他同学在欣赏表演之前,先得到了视觉上的感受,在表演后同学们还可以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共同之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还展现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才华。

(二)在艺术教学中体现音乐的人文内涵

法国教育家曾说过:人应该是发现型、创造型的。人类从远古时候就在进行不断地创造新事物,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追求新的东西。那么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教育一直作为历代变革的首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地去创造新的东西。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实践者们,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多项性思维的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成为适应社会的交流者。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中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

在评价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在课堂表现中,将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喜欢的作品搜集到一起,从兴趣教学入手,将“谁学得最多”作为评价标准,来鼓励学生自学和互学;在才艺展示中,我将有特长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为大家进行展示。通过这个课堂活动一是培养特长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二是让其他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指导学生一首歌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同时也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几次课堂下来,我发现乐感不好的学生尽可能地用其它的方面来弥补创作和表现上的不足;而音乐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则对于自己出色的创作和表演有了更大的决心。

总之,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意识,必须有投身改革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将我们的艺术教育推向更高的台阶。

摘要:小学艺术课是素质教育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出台,首先推进了我国艺术教育向国外的音乐教育进行并轨,其次还给了教师广阔的艺术教学创新空间。尤其是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已经迫不及待地闯入素质教育的行列中,因此对于我们音乐教育者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上一篇:“大政工”体系下一篇:解读山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