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堂

2024-09-26

中小学音乐课堂(精选12篇)

中小学音乐课堂 篇1

一、将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引进课堂的意义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3]、《观念决定成长》--中国城市与农村家庭教育的背景差异作者:池瑾2008年

中小学音乐课堂 篇2

一、“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遵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 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 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 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 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 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生成过程

课堂“儿童音乐剧” 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要注意安全性,勿伤学生皮肤。

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不要笑场,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像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叫我演大灰狼!”“老师,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 动画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仅能启迪人心灵,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体会音乐中的美,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音乐体会和感悟。

但当今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中,机械的唱跳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不了音乐教学促进情感发展的需要。《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深化这一基本理念,将动画音乐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并将其作为创造性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音乐审美体验,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和艺术形象。

一、什么是动画音乐

动画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为动画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和影视音乐类似,贯穿于动画作品当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动画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①。动画作品中的音乐可划分成为有声源型和无声源型两类。有声源型音乐参与故事情节,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无声源型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关联性较弱,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现在的动画音乐更多的是講这两种类型的音乐融合在一起放入动画作品当中。

二、动画音乐进入小学生音乐课的可行性

(一)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一般年龄为6至12岁,这一期间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较弱,思维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画音乐具有典型的象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加直观并形象地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由于动画音乐具有能把观众直接带入人物情感世界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更加形象地了解音乐内容的机会。不仅摆脱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音乐欣赏课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音乐的美。

(二)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动画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艺术张力。动画音乐不仅是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亦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②它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会引起听众的生理反应和感官兴奋。把动画音乐引入课堂能给学生展现出一个具体形象的人或事物,使学生对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之后,通过教师地讲解与师生互动传达所需的音乐信息,逐步让学生把之前的模糊认识上升为一个具体的认识。经过这样长期的反复进行,学生在听音乐时会主动的去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三)动画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喜爱动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便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收集学生喜爱的的动画音乐并进行整理,编辑后作为课程资源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实践性。

(四)丰富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上活跃着各种丰富的动画资源。每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中国动画艺术风格,其中的音乐也流露着浓厚的中国气息。不仅如此,国内还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国外动画资源,使得可利用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化。利用这些丰厚的资源引入课堂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本国的艺术文化,还能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从而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三、如何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

(一)动画音乐曲目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动画音乐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音乐的效果。选择的动画音乐首先应要注意,教学的音乐内容和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选择的动画音乐应该丰富多样化。其次,应选择旋律优美或具有趣味性,节奏轻快的音乐。这样顺应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动画音乐便于学生理解,边看边听让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互动,以便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动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 应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讲述动画的基本故事情节,然后观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音乐有个大致的印象。接着,只听音乐不看画面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音乐表现要素,主要包括节奏、力度、旋律等,听完之后对音乐中的表现要素进行描述。最后,完整的再将动画片段欣赏一遍,看完之后让学生把听、看还有想象结合再一起,谈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既被精彩的动画吸引住,又被优美的音乐打动。教师应看动画和听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的把注意力放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动画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目的。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③。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恰到好处的将其运用并使之成为学生认识音乐以及欣赏音乐的桥梁,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注释:

①肖晔:《让动画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学周刊》2012年第18期。

②吕萍:《童趣动画片辅助小学音乐课的可行性探究——基于<新音乐课程标准>十大基本理念》,《北方音乐》,2011年第12期。

刍议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4

音乐与人的终身成长、发展紧密相连, 是辅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课又是一门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文艺素质为目的, 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学科, 培养美的表现力, 从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出发,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发现美、体验美、感受音乐美的情感, 树立健康的态度观、生活观、价值观。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 只有民主的教育, 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 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教学只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差异、相对年龄段的共性和对音乐的自我感知, 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

2 传统音乐课堂的现状与反思

任何学科教学的本质其实都是教师用教材来教, 而不是教师单纯地去教教材。优美动听的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学生对流行音乐有着一种天然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利用学生这种对音乐的天性, 去吸引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而是一味的照本宣科, 把音乐课上成说教式的文化课。

选择好音乐教材、教学手段和辅助性教具, 特别要注重教材的思维性, 延伸教材, 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去创设意境, 充分发挥音乐听觉的优势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借助各种各样的音乐艺术作品刺激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直观感受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 并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影响, 使学生保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积极配合音乐教学, 能够使学生有激情的去融入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所谓人才, 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学习过程的相对自由, 正是因为这种相对自由的缺乏, 使得学生喜欢音乐而又排斥音乐课堂, 这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而是促使教师反思、剖析、重塑自我音乐课堂创造个体自由的空间, 适合他们心理期望的课堂形式, 这样才达到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因此,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环节。

传统教授音乐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枯燥、难记、并且容易忘记的。教师应该不断提供新的音乐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表现欲心理,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结合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 体验音乐。音乐课堂教学要通过寓教于乐, 以“情”感动学生心灵;以“趣”激发学生学习冲动;以“美”愉悦学生身心。在音乐教育教学中, 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练习空间,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多听入境、多唱多练、多想善思、敢说敢评、甚至修改创编等。在音乐教育中, 要从情感出发,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学中以“趣”“活”“美”三个字为核心, 教师要让学生勤于实践, 明确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自觉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创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课堂中成长。

3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的教学方法

3.1 民主和谐、融洽教学

教师与学生合作, 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保护者, 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 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通过交往激活思维, 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平等的朋友关系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 惟有平等才能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有利于交流的流畅。此外,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 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从而使音乐教学的指向性、参与性和交流性的三个维度得到整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融洽相处, 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作为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的引领者,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包括精神面貌、仪表衣着、学识魅力、唱功、对乐器的熟悉程度等, 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这样学生才会亲近你, 才会喜欢你的课堂, 有利于学生对把音乐课堂产生初步的兴趣。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实施者, 良好的言行对学生兴趣激发有着密切关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听课情绪, 通过教学语言行为的规范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渴望学习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生就会被老师的热情和真诚所感染, 引起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情感, 参与学习。通过轻松愉悦的氛围建设课堂软文化, 让学生喜欢并期盼上音乐课堂。

我国的音乐师资培训模式也是立足于某一乐器或技能而培养的, 面对学生不同音乐类型的兴趣爱好, 音乐教师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将自己善长的专业或乐器一教到底的教师是占多数的, 面对新的音乐形式、面对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面对网络, 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如果教师再一味地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 就不合时宜了。因此, 音乐课堂中, 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 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尊重, 有发言权, 有表现欲望, 运用适度地夸张手法, 进而完善学生独立、健康的个性倾向。认真地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 反复在实践中磨练, 才能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才能生成出新的成功的教育案例来, 解决好一些技术或技艺性的问题。

3.2 赏识教育, 树立自信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 引导孩子们逐步建立起一条清晰, 明朗的评价观体系。什么地方好, 好在哪里, 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赞许和肯定, 从而让学生建立一定地自信心或成就感,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激发学习动力。这种赏识孩子的方法, 就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强化其优良行为。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 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教师做学生真诚的赏识者这一重要角色, 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不失为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之一。

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 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音乐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 充当好促进者的作用, 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 人的生动活泼, 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音乐工作的二级目标是培养具有终身音乐习惯的潜质学生, 音乐课堂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 在快乐中玩, 因势利导去整合知识与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 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当学生在音乐课上缺乏兴趣时, 老师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呵斥学生, 课后再指出缺点并让学生慢慢改正。遇到胆怯的学生要想办法帮助他, 遇到思维活跃接收能力强的同学要赞扬他, 遇到不喜欢和师生交流的同学要鼓励他。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 教师要在课内外走进学生去发现个体的闪光点和亮点, 找出每位学生的长处并给予鼓励进行因材施教。经常对学生说“你很棒”“唱得好”“加油”类似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学生,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乐于学习。

3.3 角色表演, 引生入境

音乐与表演相连,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互相学习, 应用角色表演这一方法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发挥联想即兴表演, 学生在这样一种仿真情景下上课,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时, 首先要把学生带进春天的意境中,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体验“春天”的美, 应用角色表演让学生用耳朵、眼睛、嘴巴、歌声、舞蹈、小乐器扮演“春”的一切景象, 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围, 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聆听优美的歌声发掘春天的美。在开课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喜好激发课堂兴趣。

3.4 运用教具, 以趣诱学

在学习歌曲时, 老师应用钢琴、手风琴伴奏, 甚至可以制作一些可爱、鲜艳、简单的小乐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示范性演奏让学生先对乐器产生兴趣, 再让学生自己学习乐器的演奏, 学会运用知识技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培养学习的节奏感。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听乐曲, 然后提问“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有的说“节奏快”“欢快”“有趣”等, 接着教师向他们讲述了玩具兵的故事, 然后提问:“现在我们再听一听, 乐曲中, 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你知道吗?”“你们能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给大家听吗?”大家争先恐后要应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表演。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各种小乐器有节奏的体验小乐器带来的欢乐, 学生在音乐中大胆地应用乐器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同时体现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课的教学一定要突出趣味性, 抓住学生好动、好玩、好表现的特点, 教学形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很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学习, 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教学中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歌曲《太阳红》在上课前先给同学设个疑问:“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 照得大地亮堂堂, 照得我们暖烘烘。学生们认真的听着并且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 待谜底答案揭晓后, 再把这个谜语变成一首歌曲, 学生惊讶地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教师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 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 唱得非常动情。

3.5 音画搭配, 建立表象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遍使用, 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课题认真做好教学的课前准备, 结合图片、动画、背景音乐制作有美感的教学课件, 用简单的文字描述故事 (电影) 情节, 然后进行简单的剪辑视频, 配以要展现的音乐。应用多媒体不仅为音乐课堂增添活力, 更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学习欲望,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与感知, 集中学生注意力, 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西师版一年级上册学唱歌曲《动物园》教学中,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绘制图片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和各种动物头饰, 在教师美妙的音乐伴奏下, 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神奇的大森林, 还有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地飞出来, 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 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 通过有声有色的音乐课件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教师既能很好完成教学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3.

[4]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论文 篇5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好奇、好动心理,采取视频引入、情景表演、律动呈现等方式,充分利用课件、简笔画、游戏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与神奇。如,教学《大鹿》这首歌曲时,我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游戏学唱和表演。这样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达到视觉、听觉相互渗透和补充,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旋律,很容易就学会并演唱这首歌曲。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抓住学科本质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展现、表现自我。引导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音乐知识得到升华。课堂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跟音乐学唱并独立唱歌,学生对歌曲熟练后开展班级男女生对唱、赛唱,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及时进行反馈矫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各小组进行即兴表演唱,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和音乐艺术素养。

三、拓展音乐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启发;热情;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57-01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不能像是语文数学等课题的上课方式一样,强调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当然也不能像是专业的音乐院校一般,注重对于某项音乐技能的练习,当然更不能用几首歌来敷衍了事。如何来判定一堂小学音乐的成败,最好的判别方法就根据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情况来决定的。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让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音乐,试着去理解音乐,最好是能够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的思考。

一、以启发式的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提问的教学方式都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也是一种知识的反馈以及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一个恰当的问题不仅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和学习。总的来说,问题主要是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以及不需要学生立刻去回答的两种。比如当播放了一首歌之后问学生“这首歌听过吗”,这就是一个需要立刻回答的问题,另一种比如“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可以再播放一遍,让学生细细的去品味和感受。

通过一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也许很多学生达不到那种听完了之后就能够明白歌曲的意境的地步,但是只要教师引导的得到,当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学生心中至少会出现一些言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然后让学生遵循着内心的那种情感继续和教师一起进行下去。采取这种逐渐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一步步的跟随者内心对于音乐的感受去学习,去理解。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

音乐,我们从字面中就可以看到,这是一种“音”和“乐”学习的科目,它不需要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坐的规规矩矩的,听从教师的讲解。音乐,这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词语,这也就意味着音乐课堂是一个轻松动态的课堂。小学生大多都是喜欢玩耍,好动的,如果有效的利用这一学生的天性,顺势利导,而不是强制性的改变,通过音乐的节拍、舞蹈等特有的存在,为音乐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是好动的,音乐是动态的,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必然可以从音乐课堂中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首歌,那么下节课大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而赢得比赛的学生则可以在下节课再次进行个人比赛;也可以通过让大家在一起边打着节拍边唱着歌,培养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做到手动。有时候音乐课堂也许看起来混乱,但是只要教师组织的好,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乐在其中。

三、小组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热情

如果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或者复习之前学习的歌曲的时候,总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唱歌,次数多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疲惫感,甚至变成机械性的授课,这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甚至时间长了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

如果采取分组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的有效的进行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教大家学会,然后根据时间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轮流着来唱一次,唱的比较好的学生会对于唱的相对不好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而其他的小组成员在一个小组唱歌的时候会集中精神,努力的去听正在唱歌的一组是否出现了错误。当对于这首歌曲学习的更加熟练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加随机和灵活的分组,甚至以接力唱歌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巩固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产生

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够有效的丰富音乐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听”和“唱”方面上,还添加了“看”这一特殊的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持久的新奇和趣味,并在这种趣味中去理解和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事前在网上找到一些童声版的歌曲,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带动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拜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采取灵活轻松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而不是教师成为学习的中心,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在教师的眼中,绝不可以存在所谓的“差生”,成绩的相对较差只是暂时的,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的提高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所在,让音乐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操的陶冶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

[2] 符春红.浅谈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J].学周刊.2013(34)

中小学音乐课堂 篇7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 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 新的音乐教材, 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音乐剧的作用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 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音乐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要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不断创造新的教学形式, 寻找在自身形式与内容上能体现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作为教学载体。音乐剧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主要涉及音乐 (声乐、器乐、音效) 、舞蹈 (中外、民族、现代) 、美术 (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 、戏剧 (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 、文学 (剧本、语言、朗诵) 、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音乐剧将不同的美学范畴, 不同的审美方式, 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门类高度综合起来, 从而使自己具有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表情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一切优势和一切魅力。它没有固定僵硬的模式, 所以它永远给欣赏者创作者有足够的创造空间。音乐剧的发展进程与人类的文化发展进程有着内在的同步性。音乐剧诞生本身就是种文化现象, 经典的音乐剧作品更是影响着一定人文背景下的人们。音乐剧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构成情节, 用以展开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 最终还是要表现一定的人物主题, 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让音乐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 以便学生充分吸收其文化养分, 是能够充分体现综合艺术课人文特点的。

好看的音乐剧不一定是经典的, 而经典的必定是好看的, 是不断发掘出新的价值, 是具有生命力的, 是永恒的。它不仅是给人单纯的生理感官刺激, 更能激发人的心理共鸣。就拿经典剧目《猫》来说, 它就能帮助观众找回真实的自我。通过看音乐剧《猫》———它能帮助人们忘却固有的文化桎梏的束缚, 进入到无拘无束的自由态, 这是种难得的幸福。经典的音乐剧作品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广博的, 是深远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围, 而深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经典剧目本身所赋予的深远的启示性对于孩子们是大有裨益的。让他们多多接触经典剧作品无疑是能在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的同时启迪他们各个方面的思维, 有助于他们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音乐剧应用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怪现象“孩子们喜欢音乐, 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 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 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体现“人文价值”主题, 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使教学寓教于乐, 学生知情达理。学生通过欣赏一部音乐剧, 可以获得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熏陶, 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防止了那种由各门艺术课程简单拼凑而成的课程给学生造成的零乱的艺术体验, 更好的体现艺术新课程的综合性要求。

课堂“儿童音乐剧”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 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 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 确定简单的“标题”, 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 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 要源于生活, 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 道白要精练, 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 展现教师风采, 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 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 因陋就简。注意音量匹配, 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 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 不要笑场, 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 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在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的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提高,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会得到适当的发挥。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我们施教对象是年龄在6~19岁的中小学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很难接受与他们的生活相隔甚远的艺术形式, “儿童音乐剧”引入音乐课堂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 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 不像老传统, 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 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 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 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 叫我演大灰狼!”“老师, 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 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摘要:音乐剧诞生本身就是种文化现象, 经典的音乐剧作品更是影响着一定人文背景下的人们。音乐剧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构成情节, 用以展开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 最终还是要表现一定的人物主题, 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让音乐剧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 以便学生充分吸收其文化养分, 是能够充分体现综合艺术课人文特点的。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体现“人文价值”主题, 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使教学寓教于乐, 学生知情达理。

中小学课外音乐课堂参与角色探究 篇8

一、学校是课外音乐课堂的管理主体

学校管理者也就是组织者, 课外音乐课堂需要严密的组织工作作保证。既要有统筹课外音乐课堂全局工作的机构, 也应有负责具体实施课外音乐课堂计划的工作机构。在新课改下, 课外音乐课堂计划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通过两个渠道具体落实下达。一是:教导处把计划、任务、要求下达给老师, 由老师指导本班班干部具体实施。二是:教导处把计划、任务、要求、措施下达给学生会, 再由学生会转达给各班文艺委员, 然后再来负责实施。在中小学课外音乐课堂的实施中, 应首先明确学校和教师在课外音乐课堂中的任务和作用。一方面, 学校要为课外课堂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 如场地、经费等, 加强对课外音乐课堂的规范、有效管理。另一方面, 学校为学生指派具体负责的指导教师, 对教师进行责任管理。为中学生开辟各种课外音乐课堂的渠道, 如开设多种培训班。最后, 建立有效的课外音乐课堂激励机制,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动机”, 学校可以通过择优形式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文艺活动, 学生在激励下, 会表现出对课外音乐课堂更大的参与兴趣。

二、课外音乐课堂的组织主体———教师

目前, 在如何对待课外音乐课堂的教学上, 不少音乐教师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1) 对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课外课堂最重要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 为所有热爱音乐的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 (2) 对教学内容的片面理解。课外音乐课堂主要精力放在乐理知识、实谱练习及发声练习等内容的练习上, 布置大量的作业, 强迫学生完成。 (3) 把自主学习简单地视为“自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 完全脱离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采取的对策是: (1) 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开展课外音乐课堂,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 采取个别与全体相结合的方式。 (2) 要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教师应把学校作为课外音乐课堂的主阵地, 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 多开展一些广大学生乐于参加的音乐活动。 (3) 在教学模式上坚持多样性原则。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4) 坚持参与性原则, 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供服务, 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体验, 充分施展音乐才能。

三、课外音乐课堂的活动主体———学生

学生对艺术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在课外课堂中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点, 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课外课堂的开展, 无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并能使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程度不同地有所提高。在中小学校园里, 课外音乐课堂在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以学校名义组织的课外音乐课堂活动,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有部分学生参与意愿不大, 课堂中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音乐课堂, 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能把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 (2) 学生喜欢课外音乐课堂, 对音乐有着普遍的兴趣, 但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 所唱的歌曲主要来自于社会媒体的传播。 (3) 很多学生在课外音乐课堂中缺乏自信心, 很少参加音乐表演。所以, 我们要给学生自由,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注重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 同时也可以在广播中让他们欣赏一些有意义的音乐。

四、课外音乐课堂的协助主体———家长

新课改下,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的家长走进了音乐新课程, 家庭教育的社会发展趋势已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音乐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教育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1) 明确音乐教育的动机。作为家长应该明确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是为了下一代的身心的健全发展和思想品格的完善。 (2) 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德育为重点, 广泛吸收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 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于家庭音乐教育之中, 提高教育效率。

综上所述, 课外音乐课堂的开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确实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充分发挥好参与主体的作用, 才能最终服务于学生,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 课外音乐课堂的开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一项有效手段, 是实现艺术教育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俭.课外音乐活动与第二课堂[J].郴州师专学报, 1995.

让戏曲点亮小学音乐课堂 篇9

关键词:戏曲,策略,教学方法

一、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现状

当前, 在我国小学的音乐课堂上, 戏曲艺术已经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内容, 音乐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戏曲学习课程, 但学生们却对戏曲艺术并不是很感兴趣, 他们觉得戏曲就是“咿咿呀呀”, 根本听不懂在唱什么唱词、在表达什么情感。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戏曲是比较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加上有一些音乐教师自身对戏曲的了解有限, 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戏曲音乐课难以开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危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培养学生了解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的重任。

二、音乐课堂戏曲教学有效策略

音乐课是推广与普及戏曲艺术的重要途径, 如何拉近学生与戏曲艺术的距离, 提起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让戏曲学习的方式变得更轻松, 让学生更简单地掌握戏曲艺术, 都是需要我们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 教师自身需要提高戏曲素养

教师要对教材和《音乐课程标准》进行透彻地学习, 戏曲教师进行戏曲教学的同时, 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戏曲的知识, 对戏曲各行当要有充分的了解, 能够对各行当进行正确的范唱、表演, 还必须学习和掌握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必要的戏曲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 把校本课程和音乐教材相结合, 注入戏曲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 将戏曲教学教材分为低、中、高三段, 分别确立戏曲教学的内容体系, 如:低段的黄梅戏、中段的越剧和高段的京剧, 并包含了戏曲欣赏、戏曲学唱、戏曲表演及戏曲知识, 内容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 感受戏曲的韵味美。

(三) 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1、“音语合璧”, 把声音变成音乐。如果“故事”被当做一种能够广为流传的诉说方式, 那么戏曲也可以依靠这个载体而发光发热, 促进戏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便是这种故事性。

教学情景:

(1) 开始部分, 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语:“同学们, 今天啊, 我们一起去听戏, 好不好?看一看戏里的演员们唱的是哪一种戏曲?” (教师播放京剧片段课件)

(2) 基本部分, 采用多种形式教唱歌曲。首先, 教师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他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一种戏曲吗?”“京剧演员唱的时候, 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今天呀, 有两只小动物也来听京剧了, 他们是谁啊?我们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们还编了一首龟兔赛跑的儿歌呢!” (老师变拍手边说儿歌内容, 即歌词)

其次, 播放《龟兔赛跑》的录音, 观看课件, 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教师通过提问, 让学生了解“京歌”。

活动开始的时候, 让学生们边听边看戏曲, 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唱做好铺垫。教唱部分用提问方式及课件教孩子们拉京胡、说念白, 同时配合电子琴的伴奏, 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次活动充分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落实和实施, 在活动中充分地捕捉学生们的兴趣, 关注他们的表现, 形成师生互动, 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戏曲的教学目标。

2、时尚与传统同步。戏曲是古老的艺术, 年代久远、场景单一、唱词难懂, 而大部分学生喜欢哼唱周杰伦、张杰等明星的流行歌曲, 如果让他们在音乐课上集体扯开嗓门唱“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样反差强烈的场景,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对戏曲艺术敬而远之。那何不“邀请”学生们的偶像, 亲自把他们领入戏曲的殿堂呢?教师选择播放周杰伦的《霍元甲》MV, 请同学们猜猜这段音乐融入了我国的哪种音乐元素, 学生们认真听完后, 猜出了是京剧。教师接着趁热打铁:“其实很多流行歌曲中都加入了戏曲的艺术元素, 比如《青花瓷》……”这时学生们忍不住说出了他们知道的一些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就这样, 戏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学生们的心门。

三、结语

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不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学唱戏曲这个层面上, 我们要更关注和挖掘课程的人文性质, 弘扬民族精神, 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 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 让戏曲艺术之花开遍校园, 使我国优秀的戏曲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可然.张謇先生的戏剧思想对当今中小学戏剧教学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4.

谈小学音乐课堂“愉快教学” 篇10

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给予人们一种美的感受与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里,我们不能认为教会了学生如何唱歌就是成功,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感受音乐里的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只有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才能上升更高的境界,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这样自己歌唱时才能附加上自己的感情,展现出歌曲本身的感染力。在每次学习一首歌之前,教师都要为学生讲解一下歌曲的来历和背景,让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从而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一些抽象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教材中不熟悉的事物和名词,也可以用生活的实际例子来代替。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听过两遍录音后,学生很快就能跟上旋律和节拍,不过学生大多没有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所代表的意义,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于是我问班里的学生:“有谁坐过火车?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一下子来劲了,纷纷举手回答,“上海”“青岛”“北京”“广州”。我又让学生们交流一下第一次坐火车时的心情,接着我又说:“今天老师当一次导游,带领大家像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样坐火车去北京,好吗?”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同学们跟着音乐的节拍唱起歌来,学生之间用眼神互相交流,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枯燥无味的教材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无法提起神来,但表演却倍受学生的喜爱。小学生好胜心比较强,也比较好动。当学习歌曲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理解歌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今后的成长之路做好铺垫。我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表演的:①即兴表演,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编排一套好的动作,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并且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和鼓励,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甚至可以作为标准姿势来推广,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当一名学生表演完以后,课堂里总会有热烈的鼓掌声,这样就连那些最胆小的学生也想好好地展示一下自己,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巨大的帮助。

三、练习使用打击乐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打击乐器节奏感比较强,动作也比较优美,非常适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动手实践更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不过大部分学校里,打击乐器的数量都不是那么多,学生很难人手一把一起演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用酒瓶盖儿用铁丝串起来可以当串铃;饮料盒子装入沙子作沙捶;找两块硬木板对击做小镲等。当学生制作好属于自己的乐器时,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虽然演奏效果比较粗糙,但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在演奏《过新年》时,做了个演唱会的分工:第一组主要负责演唱部分,第二组击小镲,第三组小打鼓,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变得越来越喜欢学习。

四、图、讲、演结合,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小学生的逻辑性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差,在加上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还难像成人一样去欣赏音乐。但是,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陶冶人的性情和情操,教师这时就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变换自身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启发学生的认知,以另外一种浅显的方式去理解作品,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

总之,愉快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便于对学生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愉快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便于对学生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

中小学课外音乐课堂参与角色探究 篇11

关键词:课外音乐课堂;参与角色

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搞好中小学音乐教学,我们必须以新课改为依据,从新课改所制定的目标及要求出发,实施中小学课外音乐课堂活动。

一、学校是课外音乐课堂的管理主体

学校管理者也就是组织者,课外音乐课堂需要严密的组织工作作保证。既要有统筹课外音乐课堂全局工作的机构,也应有负责具体实施课外音乐课堂计划的工作机构。在新课改下,课外音乐课堂计划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计划的一部分,通过两个渠道具体落实下达。一是:教导处把计划、任务、要求下达给老师,由老师指导本班班干部具体实施。二是:教导处把计划、任务、要求、措施下达给学生会,再由学生会转达给各班文艺委员,然后再来负责实施。在中小学课外音乐课堂的实施中,应首先明确学校和教师在课外音乐课堂中的任务和作用。一方面,学校要为课外课堂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如场地、经费等,加强对课外音乐课堂的规范、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指派具体负责的指导教师,对教师进行责任管理。为中学生开辟各种课外音乐课堂的渠道,如开设多种培训班。最后,建立有效的课外音乐课堂激励机制,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学校可以通过择优形式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文艺活动,学生在激励下,会表现出对课外音乐课堂更大的参与兴趣。

二、课外音乐课堂的组织主体——教师

目前,在如何对待课外音乐课堂的教学上,不少音乐教师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①对培养目标的片面理解。课外课堂最重要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热爱音乐的学生创造和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②对教学内容的片面理解。课外音乐课堂主要精力放在乐理知识、实谱练习及发声练习等内容的练习上,布置大量的作业,强迫学生完成。③把自主学习简单地视为“自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完全脱离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采取的对策是:①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开展课外音乐课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采取個别与全体相结合的方式。②要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教师应把学校作为课外音乐课堂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多开展一些广大学生乐于参加的音乐活动。③在教学模式上坚持多样性原则。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④坚持参与性原则,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供服务,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体验,充分施展音乐才能。

三、课外音乐课堂的活动主体——学生

学生对艺术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在课外课堂中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点,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课外课堂的开展,无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能使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程度不同地有所提高。在中小学校园里,课外音乐课堂在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以学校名义组织的课外音乐课堂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参与意愿不大,课堂中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音乐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能把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②学生喜欢课外音乐课堂,对音乐有着普遍的兴趣,但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所唱的歌曲主要来自于社会媒体的传播。③很多学生在课外音乐课堂中缺乏自信心,很少参加音乐表演。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注重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同时也可以在广播中让他们欣赏一些有意义的音乐。

四、课外音乐课堂的协助主体——家长

新课改下,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的家长走进了音乐新课程,家庭教育的社会发展趋势已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音乐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教育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①明确音乐教育的动机。作为家长应该明确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是为了下一代的身心的健全发展和思想品格的完善。②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德育为重点,广泛吸收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于家庭音乐教育之中,提高教育效率。

综上所述,课外音乐课堂的开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确实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充分发挥好参与主体的作用,才能最终服务于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表明,课外音乐课堂的开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一项有效手段,是实现艺术教育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俭.课外音乐活动与第二课堂[J].郴州师专学报,1995.

浅析如何活跃小学音乐课堂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活跃课堂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 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 满足表演欲望, 感受不同类型音乐所带来的强烈韵味及表现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近几年来, 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 构建了多样化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 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 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下面就是我在音乐新课标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调动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音乐教学, 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按部就班导入, 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 索然无味。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

二、创设音乐情境, 活跃课堂。

音乐教室是创设情境的最好地方, 它是孩子的音乐乐园, 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 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 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 吹圆号的小熊, 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是小小音乐家”的红花台, 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 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 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 迈进这与众不同的音乐教室, 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 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中感到欢快与美好, 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三、演唱歌曲, 活跃课堂。

“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在这个环节中, 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 为歌曲配舞蹈, 故事等一些环节, 调动情绪, 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 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 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 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 想一想, 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 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 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 听着自己的歌曲, 学生们激动了, 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如:老师可引导学生: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假如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家人或观众, 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 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 都想过把导演、演员瘾, 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 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 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表演能力, 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与对决表演课。

四、游戏教学, 活跃课堂。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 是快乐的源泉, 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 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 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 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

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 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 小猴子摘“1”桃子时, 让学生唱“1”, 在“2”桃子时, 就让学生唱“2”, 反复进行几次, 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 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 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 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体现自己的价值, 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五、大胆尝试, 活跃课堂。

在音乐活动中, 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 感受美, 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 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 可以一半学生唱歌, 一半学生当“啦啦队”, 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 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 接着, 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 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 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 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 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补肾活血中药下一篇:航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