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2024-10-18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共12篇)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1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

一、打预备铃,学生立即进入教室,不得在室外追逐逗留,准备好书籍和用具。

二、上下课由班长喊口令“起立”向老师表示敬意,待老师还礼后,学生方可坐下,下课时待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方可离开座位。

三、课堂上,学生不得戴帽子、手套、围巾和口罩。

学生用具一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要整齐美观。

四、课上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勤于动笔,不睡觉,不扒桌子,不随便说话,不翻阅与授课无关的书籍和做其它事情。

五、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宏亮,向老师发问要先举手经允许后方可起立发言。

六、要保持正确的看书姿势,注意培养良好的眼卫生习惯。

七、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桌椅排列要横竖成行。

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把与课堂无关的东西带入教室,值日生每节课前要擦净黑板,整理好讲台。

八、教室内严禁打闹,大声喧哗和制造奇特的声响,室内要保持安静,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活动。

九、迟到要在教室外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因特殊情况要离开教室,要经老师许可。

十、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确有不满情绪,不得与老师当时争辩,更不能与教师顶撞,课外再找老师或有关人员交换意见。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2

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称谓而言,最普遍的说法有三种:“体育教学常规”、“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曾就有关“体育课堂常规”的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体育课堂常规”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提炼,笔者认同其观点。其中,“体育课堂常规”的定义为:“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是师生需要履行的对体育课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缺少了它体育课就显得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化要求。”这里,最易被人们混淆的就是将体育教学的日常规范和要求,视作“体育课堂常规”的范畴。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性及归类

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划分和归类,目前最权威的莫过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理论》(由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的划分和归类方法,即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类。当前,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从这种权威的分类中派生出来的。之后,不少研究者都将体育教师课前的准备与设计,以及课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等,归纳在“体育课堂常规”之中。这势必会导致出现无法突出“哪些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哪些是可以或基本可以的要求。”对于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范围,笔者认为不妨从课堂常规应有的特性去界定。

于素梅博士依据“体育课堂常规”的特性,将其主要概括为三点:1.限定性,即“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范围应该限定于体育课堂之中,一些体育课堂之外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即使非常重要也应被排除在“体育课堂常规”之外。例如,“落实课程标准和纲要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达成、提炼和推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等,看起来非常重要,但要列入“体育课堂常规”显然不妥;2.实效性,即“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应该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的提高,常规不能有“形”无实。例如,将“通过特色体育课,培养学生技能”,这种宽泛有形无实的说法,列入“课中常规”,显然也不合适;3.操作性,即常规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摸的着”,要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将“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发展”等一般性要求,列入体育“课中常规”,这样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缺乏最基本的操作性,显然也不合适。

依据以上“体育课堂常规”最主要的三方面特性,可以简单明了地将“体育课堂常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方面,并按师生、场地器材、服装、时间、内容和安全等六个类别进行划分归类(见下表):

注:本表参照于素梅博士有关课堂常规的划分表格,略有删改。

三、如何有效落实“体育课堂常规”

1.要充分认识到落实“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体育学科的开放性教学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因为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的体育场上进行教学,如果没有对体育课堂的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及措施,体育课不但无法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极有可能酿成严重的运动伤害事故。实践证明,每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都把落实“体育课堂常规”视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他们深知落实课堂常规,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也是一种对学生非常重要的养成教育,而且关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因此,落实“体育课堂常规”,必须引起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2.落实“体育课堂常规”应该找准四个“关键期”

起步期。要重视“起步期”的引导,即在学生刚刚步入一年级的那一天起,体育教师就应该对“体育课堂常规”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遵守“体育课堂常规”。

巩固期。要重视“巩固期”的养成,即在学生进入小学三年级之后,随着心理的逐渐成熟,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面对学生心理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叛逆,体育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明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巩固之前的教学成果,切忌粗暴打骂、体罚学生;

重塑期。要重视“重塑期”的锻造,当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随着“青春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入“体育课堂常规”的“重塑期”。在此阶段,学生往往对各种“体育课堂常规”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来否定之前所形成的一些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品质。此时,体育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的青春期叛逆心理,学会换位思考,对于常规的执行应该多些人性化的举措,多些耐心和爱心,多用表扬和激励,重塑学生遵循“体育课堂常规”的优良品质。

强化期。要重视“强化期”的定型,即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由于学业繁重,体育运动时间减少,再加上社会“重文轻体”的偏见,学生对一些常规的执行不以为然,往往以“学习时间紧张,课业负担重”为借口或托词,进行自我开脱。此时,体育教师应该反复强调执行“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耐心告诫学生,常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顺利实施体育活动的保障,要继续强化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3.要让“体育课堂常规”变成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管理的参与意识,对于“体育课堂常规”制订和实施的措施与方法,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开学之后第一节的“引导课”,集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并当众“拍板定案”。之后,可以进行打印张贴,做到让学生“心中有规则”。

第二,违规必究,强化落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体育教师要善于及时提醒、纠正和引导;而对于初、高中生而言,则要严格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安全和品德问题时,如打架、故意毁坏体育器材等,一定要严肃处理。

第三,要将“体育课堂常规”的管理纳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例如,将体育课中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等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体育考核成绩,载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第四,利用早操、大课间,以及广播操比赛或运动会等时机,将有关班级的“体育课堂常规”表现,纳入比赛评比的内容,并上报学校列入班主任的绩效考核,以此调动班主任参与“体育课堂常规”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伯朝文.抓常规促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4.9.

[2]于素梅.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J].体育教学.2013.1.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立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立

一、确定常规内容

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要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这个问题解決好了,课堂常规就初步形成了。通常情况下,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

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及到备课与教案的编写,对学生课前状况的了解以及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检查。学生课前常规包括上课的集合地点、集队要求、服装要求、请假要求等。集合地点应尽量固定,不要随意变动,以防止学生不能及时到场集合。如需请假必须要求学生向教师请假,写清请假的原因,最好有家长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随意请假情况的发生。请假的学生不允许在教室滞留(腿受伤除外),要到室外根据身体的状况进行教师安排的见习活动。

课中常规主要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及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每次课的学练任务,锻炼认真积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从队列队形的要求,到准备活动的开始,都可以作为常规的约定形式,如报数和1至2报数、二列变四列的方法、集合解散的方式、长短哨音代替稍息和立正的口令等。教师的课中常规包括检查学生执行教师要求的情况。

课后常规通常情况下是指下课后器材的收拾以及学生队伍的离开方式。教师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反思,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学生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练习,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点课后小作业,学生利用课后在校空闲时间或放学回到家里后完成。

二、着力培养小助手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离不开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这些助手。选择、培养组织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可根据个人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如对待请假的学生专门设立考勤小组长,跑步好的学生专门设立领跑小组长,各组长也可以在分组教学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活泼爱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轮流负责集合整队、领操、指挥调动队形和保护帮助等活动。在分组教学练习时教师可以把课的重难点、组织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在互助学习中加以运用。体育委员要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提前与教师联系,获知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所需器材,协助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可以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这样的小助手,只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课堂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能相对轻松很多。

三、立足课堂,落实常规

常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常规内容逐一进行落实。

1、学生课堂常规。(1)上课前要准时到操场集合、排队,等待老师的到来。(2)在运动前检查自己的衣物,里面有无坚硬物,以免受伤。(3)老师说话时应保持安静,遵守纪律。(4)遵守游戏时的规矩,以防发生意外。(5)如果运动中身体不适(如脚痛等)应该马上停下来。(6)不要在运动后直接喝饮料和水等。(7)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情态动作,明确老师的手势,听从老师的安排。(8)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比如跑步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9)在教师指定的地方休息,不能打闹、扔石子等。(10)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如有特殊情况应向老师请假。

2、教师课堂常规。(1)上课前检查服装,与体委交流,落实上课注意事项,安排场地器材。(2)进行课前简单的热身,并回忆上课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3)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4)安排见习生,询问请假情况。(5)带领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6)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清晰,口令要响亮。(7)巡回指导,纠正错误。(8)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9)带领学生做好放松、点评和总结再下课。(10)做好课后反思。

四、反复抓,抓反复

在常规建立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出现一些未改正之前的行为,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根据出现的情况加以引导。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和要求,只有“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体育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弱、遵守课堂常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交流。课堂中结合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会逐步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进步。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着装规范、举止大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提前布置场地、准备器材、提前侯课,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准确、语言精练、动作规范、教学组织严密、教法合理、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体育课堂常规建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更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师生都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为高效的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篇4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声音要响亮)。

四、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五、上课坐势要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要大胆,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六、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

七、做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的多要求,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写好实验报告,爱护实验器材,节约实验材料,按时归还实验用品,并做好清洗工作。

八、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喊“再见”,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

九、自修课要和上课一样看待上,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觉,老师不在时,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主持全班同学学习。

十、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学习委员点名。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声音要响亮)。

四、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五、上课坐势要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要大胆,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六、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

七、做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的多要求,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写好实验报告,爱护实验器材,节约实验材料,按时归还实验用品,并做好清洗工作。

八、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喊“再见”,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

九、自修课要和上课一样看待上,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觉,老师不在时,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主持全班同学学习。

十、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学习委员点名。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中小学生课堂常规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声音要响亮)。

四、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五、上课坐势要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要大胆,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六、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

七、做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的多要求,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写好实验报告,爱护实验器材,节约实验材料,按时归还实验用品,并做好清洗工作。

八、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喊“再见”,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

九、自修课要和上课一样看待上,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觉,老师不在时,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主持全班同学学习。

十、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负责整队,学习委员点名。

一、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二、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三、老师走进教室时,老师喊“上课”全班同学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声音要响亮)。

四、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五、上课坐势要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要大胆,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六、测验考试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

七、做实验时,要明确目的的多要求,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写好实验报告,爱护实验器材,节约实验材料,按时归还实验用品,并做好清洗工作。

八、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喊“再见”,学生按顺序走出教室。

九、自修课要和上课一样看待上,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觉,老师不在时,由班长(或学习委员)负责主持全班同学学习。

小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篇5

1、预备音乐响后,教师进入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上课音乐起,教师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学生老师互相致敬,然后开始上课。

2、下课音乐响后,教师结束讲课。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提前、不拖堂、中途不离开。

3、教师在上课时不得接打手机或在课堂上吸烟,不允许在电脑或手机上聊天、购物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坐着上课。如因病坚持上课的教师,经领导同意,可适当放宽。教师因故不能上课时,未经请假不按时上课,按旷勤论处,发生事故,追究责任,并在考核中按有关要求,扣除一定的分数,年末考核不得为“优秀”。

5、教师在课堂上须严格控制新课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25分钟,并且保证每节课有10-1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6、所教课程,教师不能随便调动,确需调动时,必须经教务处同意,经调课后,方可调换。因公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7、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 篇6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又是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就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变换方法,巧练集合站队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组织手段以促进学生集合站队能力的提高。

方法一:为每位学生编号,如第一排的第一个学生为一排一号,第二排的第二个为二排二号,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对号入座。

方法二:举起写字的手,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如有用左手写字的同学需个别指导。在以往的教学中,让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站的都是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很难记住四个方位的同学,往往容易记混,采用这种方法只让学生记住右边的同学就容易多了。

方法三:左手叉腰找位置。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往往会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站队时拥挤在一起,因此在站队时让所有同学都左手叉腰找位置,很好地解决了站队拥挤的问题。

方法四:变换站队方位,巩固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站队的方法,明确了自己所站位置之后,改变原来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能力。但这一方法不要刻意去组织,要将这一手段穿插于其他活动之中,或者中间安排一些小游戏将队伍调离原先的位置,再组织集合站队。如穿插模仿各种形象地走、配乐自主舞蹈、老狼老狼几点钟、摸小兔尾巴、踩龙尾等,使组织教学自然顺畅,学生兴趣盎然。方法五:结合“找朋友,接大龙”游戏,进一步提高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基本明确了自己集合站队的位置之后,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有意安排以每列横队为一组的教学分组,在穿插的小游戏之后,教师鸣响“魔哨”,提出“找朋友,接大龙”的游戏要求,比一比看那条大龙结的既快又形象,教师要着重强调接龙的秩序和每个同学所处的前后位置不能改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又使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组织调队变得自然顺畅,不留痕迹,提高了课堂活动效率。

二、妙用口哨,规范常规习惯

一年级新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还陌生,活动随意性很强,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很大挑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在故事活动中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魔法师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使学生听教师的口哨声。以魔法师的哨声有“魔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听到哨声要立刻变成“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做到园地、立正、面向教师三点要求,这样魔哨在学生身上就施不了“魔法”了,对个别听到口哨在哨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则马上在其身上施“魔法”,让其假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如果模仿逼真,得到大家的认可,“魔法”自动解除,否则将继续模仿。对于这个游戏,刚开始有的学生故意犯错以求得让教师施“魔法”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进行教育,并及时表扬“定海神针”做得到位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在学生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多插这一游戏,强化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逐步养成听从指挥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收放自如。

三、灵活组织,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占主导地位,喜欢游戏,学生对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个单调的动作,就容易疲劳,情绪也不高,纪律也容易涣散。要使一个学生在一堂课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锻炼,要求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一年级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在新、奇变的教学中提高技能。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奇、趣、融”的教学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了让我的彩带飘起来、30米快速跑、拾物接力、追击跑等游戏和活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尽情活动,体育课堂充满了活力。在跳绳教学中,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学生跳绳的能力各不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组织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教育资源,互帮互学。教学中要不断变换练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单手摇对折绳跳、计数跳、计时跳、前后左右移动跳、跑跳接力、一带一跳等练习,激发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练之中,以此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四、师生互动,共创和谐氛围

面对一年级新生在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动作、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需求。一年级新生走进校门时已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头脑中依然保留着幼儿园里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而新奇,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可以打破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重新安排,尽量安排教师自身比较擅长而又适合一年级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活动,以适应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为学生进行示范,用精彩的表演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在佩服教师的同时更加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尤其在集体游戏中,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安全有序地进行体育活动,并适时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常识,合理地调度和运筹,有计划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共创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五、巧设场地,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出一些错,但这些过错并不是学生有意的行为,通常是教师虽已经指出了他已犯了错,可学生仍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备课之中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尽量避免学生出错的机会。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由于活动范围过大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体育活动场地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新颖的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创新的激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器材的使用、组织的形式、学生的分组等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场地,规划学生的活动范围,并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使活动形式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够完全在教师的调控之下进行,使教学安全有序,活而不乱,更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明确职责分配,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篇7

总指挥:由体育教师担任, 负责所有的职务分配。

副指挥:由体育委员担任, 负责所有的投诉工作。

裁判长:负责所有体育课上的教学比赛。

医务长:负责受伤学生的处理、帮助工作, 并准备应急药品。

后勤长:负责缺课学生的统计上报工作, 收集请假条。

检录长:负责检查上课学生的服装及用具的准备工作。

器材长:负责取送器材, 并检查上课学生使用器材的情况。

检查长:负责对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的记录工作。

秘书长:负责对教师交代布置任务进行及时提醒的工作。

领操员:负责准备和整理活动的工作。

教练员:负责小组内其他学生练习的指导工作。

计时员:负责记录迟到学生的工作。

以上职务限定2~4人不等, 可根据班级的人数、性别、组别等采用不同的人员, 避免一人不来就无人管理的现象, 同时, 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78-02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要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加强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要让学生从心里说服自己乐学、好学。

2.让学生当小干部、小老师,培养学生主角意识 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放手让学生学会管理、学会整理、学会自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上的主角。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当小干部、当小老师,教师只是班级的指挥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3.自主学习,学生掌握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上课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引导、点拨、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思维好习惯

带着问题阅读数学是养成数学思维的好习惯。看到一道题目,要给足学生认真读题的时间,要给足学生认真思考的时间。我想知道什么?我能求出什么?我能提出哪些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动笔,也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思考成熟以后再动手动笔。

如在在教学新课的时候,出示一幅主题图,要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获得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评价,找出问题,共同探讨,突破重难点。

又如在看到一道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有用条件,经历思考过程,整理思路、解决问题。

三、学习中渗透数学思维,学会学习

1.建模思想 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模型作背景。如自然数集是用以描述离散数量的模型;各类几何图形也都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那些基本的数学模型使我们能对与之联系的实际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符号思维 数学中往往用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以浓缩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这种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学会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过程,从接受到运用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平时地教学中,从介绍字母使用入手,循循善诱,加强培养和训练。

3.类比思维 类比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类比思维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得自然和简洁,从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讨论一般化和特殊化和类比过程获得重大的发现。

4.分类思维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也不相同。但数学中每一个概念或数量及发展变化都有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和一定的规律。我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并通过数学分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四、学会检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学生因为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很多,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检验的思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认真读题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答案准确的学科。学生必须养成仔细读题、认真读题的习惯,不能急于下笔,而应先有足够的时间弄清题目要求,不能盲目答题。如在有一次测试中出现了“只列式不计算”,有很多同学辛苦一半天,就是画蛇添足、白费功夫。又如“平行四边形一组对应的底和高分别是20厘米和14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高是28,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很多同学不认真读题,只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写答语了。

2.准确计算的习惯 计算是一种能力,数学中的计算是基础,也是重点,不管任何题型,都离不开计算。学生的数学要想学好,离不开准确的计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我们应该重视口算、估算、笔算的教学和运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如引导学生养成用估算的方法检验,用观察末位计算得到的数字的方法进行检验,用再次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等。

3.再次浏览的习惯 每次作业或测试,都要学生认真逐一检查是否漏题,或者是否抄错数字,以免出现一些低级性丢分情况。

4.认真书写的习惯 小学阶段,不管是什么学科,我们教师都应该教育学生要认真書写,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美观、大方。

学习小学生课堂常规要求心得 篇9

⒈据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开学第一周我都把它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教育课。首先向学生宣讲学校的校规校纪,并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希望和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班规,如:下课要做好课前准备,全班同学的书、笔、本子都要摆在规定的位置(书本放在课桌左上角,笔放在书本的旁边);静息时,学生要安静,一律趴在桌上头向着教室门,等待老师的到来。在上下课时,师生问好要做到精神抖擞,干脆利落,杜绝唱读的现象;不在学校内、教室内追逐打闹;上课要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要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宏亮;下课离开座位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并随时查看位置周围的卫生;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作业不欠账;班上图书角的图书要有借有还,爱惜书本;多看课外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⒉联系家长,促进养成教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有人把家庭教育称为“摇篮教育”,而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都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强化养成教育。如果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的好的常规习惯在课外得到延伸。就拿学生的书写来说吧,有的学生作业书写工整,书面整洁,无论在在学校还是在家都一个样。可是,有的学生却不是这样的,在学校做的课堂作业认真规范,整整齐齐;他的家庭作业本却不堪入目,字迹潦草,作业本也是皱巴巴的,上面还有饭菜的污渍,让你真不想伸手却拿他的作业本来批改。

我想,要加强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必须多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们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并统一认识、想法,达成共识,使孩子们形成在家、在学校一个样,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

⒊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春秋时代的教育家孔子曾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教育学生,还要以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启发教育学生。如:叫学生写字要认真、工整、规范,那么教师自己在上课板书就要认真、工整、规范;又如,我们让学生下课要做好课前准备,我们教师也要一样,不要等到打了上课铃才从办公室不慌不忙地才度步进教室。如果你总是珊珊来迟,那么你的学生又怎么听你的,你又怎么能去说服教育他们呢?当然这些只靠班主任老师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和科任老师一道,凡是要求学生做到,上我们这个班的所有老师都要做到,让我们老师作好学生的模范和榜样作用,让全员参与,而不是孤军奋战.此外,也要求科任老师在上课时,也按学生课堂常规的要求让学生做好,从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生间建立一种更密切和谐的新颖关系,则有利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有效实施。“亲其师”然后能“信其道”,随着沟通的加深,情感的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是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对这种学生,当他们在做得不够好时,我们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方位的关心他们,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满腔热情地和他们交知心朋友,细致耐心地开导他们,使他们相信老师的善意,体会老师的诚意,把老师当作知心人。同时,我们要用善于用自己的爱的语言去唤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激起他们思想上的波澜,敞开他们的心扉,抹去他们心灵的创伤,点燃他们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自觉矫正不良行为。

⒌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把这门艺术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班上的差生时,有时由于我们不够冷静,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艺术,只知道严加指责,批评、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可是哪个孩子喜欢天天生活在别人的指责中呢?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教育实践,我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也深深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

⒍学习有关的理论,提高认识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10

一、制度措施强有力。

建章立制是每个管理者所必需的首要工作。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没有了规章制度,没有了组织纪律,学校的工作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开展工作。该校通过深入研究、结合校情先后制定了强有力的管理制度28个。《学校行政领导工作制度》、《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校素质教育管理制度》、《教学职能处室管理制度》、《学校师生员工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管理制度》、《住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校车管理制度》、《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学校住宅、宿舍管理制度》、《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学校财产、设施管理制度》、《学校医务保健管理制度》、《学校工作督导达标制度》、《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教学质量评估达标制度》、《教职工工作评估达标制度》。为了保证以上制

度的落实该校还制定了以下措施:落实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育人素质;二 是坚持两个中心: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以提高效率为中心;三是坚持两个严格: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四是坚持两个一起抓:初中、小学、幼儿园一起抓,普教成教两基工作一起抓;五是坚持抓好六会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注重抓好六项常规工作:一是思德思风专项教育活动,符合八荣八耻及师德八条要求;二是常规管理及阵地建设,注重布置督导及责、权、利 统一;三是每项工作贯穿“三字”红管理线:早、实、效;“四个三”建设:三风建设,校风、班风、学风;三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三室建设:办公室、教室、寝室;三员建设:行政、班主任、团队干部;“五校”活动:记校训、着校服、配校卡、守校规、添校誉;六心教育:尊师爱校、勤学守纪、团结友爱、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使教师、学生的评优评先有了量化的依据,鼓舞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狠抓落实谋实效。

该校采取五项措施落实各项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学习,明确目标。

从解决好“教职员工怎样学”和“学生怎样学”两个问题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学习领会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及要求,明确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文明礼貌、团结和谐、安全有序、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有效增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管理行为的自觉主动性和目标指向

性。

二抓队伍,落实责任。

注重培养学校常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是学校领导班子队伍,主要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明确规定校级领导带头任教一门主学科,掌握教学指挥的主动权。坚持随堂听课制度。负责教学管理的中层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随堂课。学校领导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备课教案笔记和学生作业。此项检查每学期不得少于五次。负责教学工作检查的同志做到及时反馈,一方面把检查情况同有关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利用每周五的政治学习时间向全校教师反馈。一支是学生管理队伍,是以学生会、班团队组织人员为主体、包括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学生管理队伍,是学生在校一日规范、学校纪律卫生检查评比的主要执行机构和主力军,主要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作用,培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抓规范,统一要求。

坚持建管并举、以管为主,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师生言行。如在落实校园“四化”制度时,统一要求各班做到“净化,不能看见一点白色垃圾;美化,不能有杂乱无章之感;绿化,花草树木种植要整齐、错落有序;亮化,校园不能留黑暗死角”学生下课要文明休息,不得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该校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在周工作计划表里就单独列出一项“管理问题的反思与策略”。周工作例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每人必须找出自己在日常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月例会,大家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

全面梳理,集中商讨解决的策略。学期末总结会,再将平日里整理出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对号入座,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提出新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四抓质量,提升素质。

学校完善落实抓七项素质教育措施:一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一起抓;二是升学统考学科与升学非统考学科一起抓;三是德育、智育与好中差学生一起抓;四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起抓;五是教研教改、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一起抓;六是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和提高能力一起抓;七是过程考核与综合评估一起抓,通过科学、公平、公开检查考核,算出学校及教师个人量化考评得分。每年教师节,对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增强了广大教职员工争先创优的工作动力。

五抓创新,打造特色。

不断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常规管理标准和要求,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采用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实行“文明星评选表彰”模式,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评选“十佳学生”和“十佳明星”(进步之星、诚实之星、体育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文艺之星等),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价值,增强了德育工作活力,拓展了常规管理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三、真抓实干出成果

1、抓常规管理,促师生行为规范。

教师能做到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师仪端:仪表端正,言

谈文明;师风正:谦虚谨慎,团结互助;师志坚:致力教育,勇于献身;师学勤:勤奋学习,力求上进;师业精:业务熟练,指导有方;师纪严:纪律严明,遵纪守法;师德育:作风正派,道德高尚。学生做到:墙上无脚印鞋印;地面无痕迹垃圾;教室整洁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谈吐文明无脏话;穿着大方无怪装;团结友爱无打骂;完成作业无抄袭;考风端正无作弊。学校形象得到空前提升、职工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包家学校正向着名校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抓常规管理,促学校工作全面推进。

近两年来,该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树新风”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重庆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工作单位,县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县规范教育收费先进单位,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县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县优秀团组织,县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先进集体,县学校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县学校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县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两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其中2008年中考取得骄人成绩,78人参考有10余人升入市重点高中;在每期的全县抽测和统一检测中各学科各项指标跃进全县前三分之一位次的占80.5%,在全县中间位次的占12.5%,在全县后三分之一位次的仅占7%。科研课题结题3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2个)并有两个市级课题现已立项。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市级奖3人次,获县级奖18人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在市级刊物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管理常规      有效策略

一、重建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常规势在必行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最主要、最根本的制度。教学常规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课堂教学改革,如果最后不能把课堂教学理念物化为课堂教学常规,进而成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构建起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的长效机制,那么课堂教学改革要么多半沦为搞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要么半途而废,以短命而告终。当下中小学正大面积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作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一轮最广泛、最深入和最彻底的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要真正走出一条有生命力的成功之路,同样需要遵循教学改革这一规律。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和“以学定教”等新的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一言堂”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舞台,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效率高起来了。但是,所有这一切目前还停留在广大教师个体探索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成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新的教学管理常规。为此,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动力之源和管理保障,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重建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常规有效策略的思考

重建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常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长效机制的现实需要,紧紧围绕高效课堂建设的几个重点环节,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常规的重建工作。

(一)重建高效课堂备课环节管理常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此,重建高效课堂备课环节管理常规,一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二要制订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于开学后两周内上交学校审核。三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课题学习目标(全课目标和课时目标)。学习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内容明确、具体、恰当,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四要精心设计有弹性的导学方案(简称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学习流程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指导灵活多样,恰当有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建高效课堂上课环节管理常规

上好课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重建高效课堂上课环节管理常规,一要坚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课堂教学过程。学习重点的落实应分步到位,学习难点的突破应设置坡度,做好铺垫,以便分步实施,逐步达成学习目标。二要创造性地实施导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三要让学生有较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讨论、质疑问难。四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客观总结教学得失,分析原因,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诊治措施;教学反思可写在导学案之后。

(三)重建高效课堂作业管理常规

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重建高效课堂作业管理常规,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布置作业应尽量在课堂教学内进行,课内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二要讲求作业实效,布置作业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思考性。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三要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四是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提倡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做好讲评。

(四)重建高效课堂学业评价管理常规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 篇12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心理策略

(一)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涵义和意义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是指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心理规律, 根据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原则要求和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采用条文的形式制定, 以规范高职学生的课堂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 具有科学合理性、组织严格性、带有指令性等特点。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是高职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前提, 没有常规, 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则无准绳, 所以, 在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中,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 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 制定课堂常规, 并科学地实施, 以取得良好的课堂管理心理效应。

(二) 制定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心理要求

注意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制定课堂常规之前, 要认真地调查、了解高职学生, 熟悉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在制定高职课堂教学常规时, 考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以便使高职学生了解和接纳课堂常规, 做到有的放矢。

运用民主的方式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制定要运用民主的方式, 师生共同讨论, 集体制定, 以增强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意识。常规制定后, 可要求学生人人签名, 表示遵守。同时, 辅导员自己也要签名, 表明辅导员不仅是班级权力的执掌者, 也是遵纪守规的示范者, 从而使师生心理相容。

提出适度的要求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要求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不可偏严, 也不可偏宽, 更不能反映一些辅导员的偏见, 而要宽严适度, 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 要能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和承受, 以使常规成为高职学生内心的需要。

采取恰当的形式高职课堂教学常规应采取恰当的形式, 内容以条款式呈现, 要求要明确、具体, 文字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以便高职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 也便于操作、实行。

(三) 讲究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方式方法

提高认识, 激发动机要使高职学生领会并遵守课堂常规, 首先就要提高他们对常规的认识, 端正其对常规的态度, 这就要组织高职学生学习常规, 并晓之以理, 从道理上向他们阐明课堂常规的涵义、意义、要求, 以克服其心理障碍, 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课堂常规, 使课堂常规真正成为其内心需要, 从而产生行为意向, 激发正确的行为动机。

明确要求, 增强意识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职教学的根本要求出发, 向高职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课堂常规要求, 增强他们的课堂常规意识, 使其在课堂上时时想到课堂常规, 言行举止符合常规要求, 严格地以课堂规范要求自己, 自觉地遵守课堂常规, 养成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课堂常规的习惯。

强化训练, 养成习惯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强化课堂常规训练, 并加强指导, 使学生反复练习, 巩固强化, 养成习惯, 形成动力定型。

榜样示范, 正面诱导实施高职课堂教学常规, 要根据高职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 针对他们普遍存在的朴素的模仿和参照心理, 给他们树立典型, 提供榜样, 以遵守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典型人物或事例来教育他们, 起到示范作用, 使其朴素的模仿和参照心理进一步升华到理论认识。同时, 根据高职学生的“向师性”特点, 高职辅导员和科任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出表率, 从正面诱导学生, 以自己具体的、生动的言行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促使他们学习、对照和仿效。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策略

(一)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的涵义和心理功能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是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和准则。高职课堂教学纪律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重要的心理功能。

维持功能高职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纪律的定向与约束作用, 就能控制和调节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 从而促进高职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保证高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维持高职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

控制功能高职教师通过严格而自觉的课堂纪律的约束与指导, 能够稳定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控制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 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

发展功能高职学生通过课堂纪律教育与学习, 能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自觉性、自控力、独立性、坚持性、忍耐性等等。同时, 还能够逐渐掌握行为规则, 学会遵守纪律, 从而促进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转化功能高职教师通过课堂纪律教育, 可以使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的道德要求转化并内化为高职学生的道德良心, 使高职学生能够自觉承担道德责任与义务, 从而促进其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二) 高职教学良好课堂纪律的特点

尊重学生高职教师既要严格要求高职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又要尊重高职学生,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这两方面要有机结合。

正面诱导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不应是简单的强制性管理, 而应是自觉的纪律教育,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应重在积极引导和教育, 以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而消极的强制性管理则属于必要的补充。

自律为主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教育应重在引导学生自律, 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使他们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他律为始、自律为终。

民主管理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发扬民主, 实行民主管理, 以培养高职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

长善救失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应重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 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则次之, 更要严禁各种体罚、变相体罚及各种心罚。

(三) 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这里着重谈谈师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年龄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年龄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如学生身体易疲倦, 注意力易分散, 情绪易冲动, 个性活泼好动, 易受暗示, 行为盲目性大、模仿性强等都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2. 心理方面的原因。

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因存在意义障碍而违反课堂纪律, 高职学生对课堂纪律认识不够、不明确或忘记了纪律要求, 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 对纪律要求与具体情境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能辨别。二是因情绪不佳违反课堂纪律, 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体验, 就可能导致违反纪律的行为, 如心情不佳、对教师有反感对立情绪、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等。三是因意志力薄弱而违反纪律, 高职学生自制力、坚持性差, 开始上课时能遵守纪律, 时间一久便注意力分散, 自控力弱, 经受不住各种诱因而违反纪律。四是因不良个性而违反纪律, 高职学生自尊心强、个性强, 有时任性、固执, 不顾课堂纪律。

3. 品行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的不良品行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一种潜在因素, 如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听课时喜欢打闹, 缺乏安静、认真学习的习惯, 有些学生染上各种恶习、形成不良品德等等, 都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4. 学业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学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违反课堂纪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完不成作业, 答不好问题, 听不懂讲课, 缺乏学习兴趣, 因而导致违反课堂纪律。有些学生因学习上遭受失败、遇到挫折而情绪波动, 产生焦虑不满、敌视或冷漠等消极心理, 也可能引起违反课堂纪律。

教师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 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 而较少反省自己, 这是片面的。实际上, 学生违纪也有高职教师自身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态度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不负责, 对学生课堂行为放任不管, 可能引起学生违纪;教师态度生硬、急躁、粗暴、性格不好, 动辄批评训斥, 变相体罚, 学生反感, 产生对立情绪或逆反心理, 可能导致违纪;教师对课堂纪律缺乏正确的认识, 忽视纪律教育, 只把纪律作为手段, 形式主义地抓纪律,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反纪律。

2.教学要求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要求不适度, 严而无度, 作风不民主, 不尊重学生,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教师的要求不合理, 与课堂纪律要求相冲突,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3.教学能力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差, 搞不好课堂教学组织, 处理不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有些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差,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不够公正客观,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4.教学关系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学生心理不相容, 学生不愿意执行教师的要求, 甚至存有逆反心理,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不融洽, 缺乏合作性, 对学生的要求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四)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学要求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根据高职教学良好课堂纪律的特点, 针对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遵循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学要求。

适度控制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的管理要严而有度, 有张有弛, 适度控制。教师不要过多监督干涉学生, 处处监视学生, 时时干涉学生, 事事管教学生, 而要让他们明确哪些是课堂上允许的行为, 并给予他们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表达情绪的自由。

民主管理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也要发扬民主, 师生应共同参与课堂管理, 师生心理要相容, 要相互了解彼此的心理和动机。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允许的自由的范围, 并促进正常的课堂交往, 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从而养成学生的课堂遵纪行为和习惯。

群体影响在高职课堂教学管理中, 学生班级群体起着重要作用, 班级的正式群体即班集体和非正式群体都对课堂纪律有重大影响。因此, 教师要重视群体的作用, 利用群体的影响, 利用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并遵循平行教育的原则, 通过培养优良的班风及正确的舆论促进课堂合作, 搞好课堂管理。

正面诱导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针对高职学生好胜心强、荣誉感重、自尊心强又很脆弱等心理特征, 坚持正面引导, 多表扬、少批评, 多用积极性言语, 少用消极性言语。特别是对个别学生影响不大的课堂违纪言行, 最好运用积极性言语正面引导, 这比停下课来批评、训斥学生的效果好得多。当然, 对明知故犯的捣乱行为, 也应迅速及时地处理, 此时说理和解释是多余的, 也是无效的。

行为矫正教师对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过错行为, 既不要过度反应, 也不要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 而应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正面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 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直接向他提出具体的行动方向, 促使他为完成任务而积极行动, 自觉地遵守纪律, 由此通过行为矫正控制学生的错误行为。

积极暗示教师对高职学生课堂上个别的、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违纪言行, 最好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形体等非言语方式控制学生, 监督学生, 给学生以积极暗示。这比消极地停下课来处理违纪行为效果要好得多, 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又可以避免中断教学进程、打断教学思路、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可谓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陈安福, 何毓智.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2]傅建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3]温世颂.教育心理学[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2007.

[4]刘英陶.教师职业技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胡淑珍, 等.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套圈游戏作文下一篇: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