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2024-10-18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1

《7*、藏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2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材料,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1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词汇就成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难点。

《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量大,其复现率却不高, 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应是每个教师面对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是笔者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时反复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Go for it!(旧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把教材中大部分生词串联起来,并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词汇教学的尝试。

二、词汇教学策略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描述动物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在分析这一课的生词时,笔者认识到本课的词汇主要是各种动物的名称及描述动物外表及特性的形容词,如何将这些不同类的生词教给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会运用“I want to see..., be- cause they’re cute/...”的句型来谈论他们喜好的动物, 始终是笔者备课过程中考虑的问题。

1. 在导入中,激活学生原有词汇

在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Our Animal Friend短片,播放之后问学生“What ani- 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在新课教学之前播放音乐,既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棠氛围,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关于动物类单词的知识储备,此时,本短片中有的几句歌词“I love animals, they love me. Everybody loves animals”可以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情感教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学生听到这首节奏明快活泼的歌曲时,都很喜欢, 并能很快说出短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动物,从而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 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词汇

(1)Guessing Game

笔者采用听单词猜测动物的游戏,教学本课中动物名称的生词tiger、elephant、panda、lion、koala、dolphin、 penguin、giraffe。先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猜对后再呈现该动物的图片,最后教授单词的拼写。

低年级学生,都十分喜欢猜测的游戏,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而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呈现生词所表达的含义,适合于名词类词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一目了解地理解生词。

学生大都积极地参与到听音猜动物的游戏中来,只是有些动物的声音没有听过,比较难猜,在游戏结束时, 许多学生仍意犹未尽。

(2)Bingbo game

在进行游戏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所给的三行三格的框内任意填写自己知道的表示动物的单词,在完成后,教师随意说出几个学生已学的动物名称,学生听到后在自己的表格中打“×”,当“×”在横线、 竖线或斜线的方向上成一线后,学生便可喊“Bingbo!”

Bingbo是国外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学习词汇的的方法。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使学生迅速掌握词汇的音和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复习词汇

通过该游戏,学生都能写出这节课刚学过的生词, 但课外的词汇较少出现,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游戏有点不适应,因而活动进行的时间稍长。

3. 在语境中,理解操练词汇

提供微型语境,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能力,在课件的辅助下,呈现动物园门口的导游图,向学生说明“Now we’re outside the Zoo. Do you want to vis- it the Zoo?”“I want to see the pandas, because...”在几个学生回答之后,完成书中Section A1的听力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其他同学要看哪些动物。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u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 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及方式等,在情景中进行词汇教学,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在句子这类微型语境中,学生能较好地推断出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并且提供了这些生词运用的例子。

学生能很快且准确地猜出其他同学要去看什么动物,可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生词的含义。

4. 创设对话情景,操练所学词汇

在课件的辅助下,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走进” 动物园,并提议学生两人一组去参观动物,并让他们二人一组自由谈论他们要去看什么动物及原因。教师用话语创设出准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操练新词汇、掌握新词汇。由此,学生的活动也显得不再那么机械了,其兴趣也更浓了,同时对话的内容也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了。

5. 在任务中运用巩固词汇

呈现6幅包含刚学的6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中一幅图,用3句话描述图片中的动物,接着让一名学生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测。

看图说话,是中考口语题中常见的题型,它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很好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此外谜语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汇。

在理解了生词,并大量操练的情况下,学生能很容易地运用所学词汇来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且能进行一定的发挥,以下为学生的看图说话:“I can see a ko- ala. In the picture it is very small and cute. It is eat- ing leaves in the tree now. I like dolphin very much because they’re kind of smart. Look, the dolphin is playing with the ball now. It lives on land or in the water. It moves very slowly. It can live for a long time (tortoise). It has a long and big tail. It lives in the trees. It likes eating nuts (squirrel).

三、反思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反思 篇4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反思藏戏是流行于西藏地区的一个剧种,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藏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他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以优美的传奇故事为线,向我们讲述藏戏的由来、发展。特点。教学本课,我们既要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又要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戏的文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这个传奇故事太优美了,又能向我们传递正能量,需要我们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老师工作时间一长,大多都成了人们所说的“书浴子”,尤其是教语文的为甚,教学中面面俱到,唯恐那一点儿没说到,孩子们不懂。其实这样做的结果还是误了孩子,在讲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他们永远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按照阅读要求去自学,包括把课文读熟,能认读课文中所有的字词,之后,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弄清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藏戏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能说出藏戏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还要不适时宜的传授戏曲知识。孩子们本来对戏曲知识了解甚少,对我们内地的剧种都了解的不多,别说那么远的西藏啦。藏戏有着与其他剧种更不同的一面,比如;带着面具演唱、演出时没有舞台,极其简单的伴奏,更没有豪华的服装,豪华的舞台设备,每出戏演出多长时间也不固定,完全取决于观众。藏戏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掌握。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 篇5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集体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的事迹,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交流: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样写妙在哪里?(感受藏戏的特点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2.回顾全文,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3.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还了解哪些有特色的艺术形式,试着用本文学习的表达方法去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戏曲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教学时采用了“听戏曲、看视频、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戏吗?你知道的剧目有哪些?那么你知道你看到的是那种剧目?除了我们的秦腔,你还知道有哪些剧?

京剧——国粹(国剧)川剧——变脸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除了这些,我国还有豫剧(河南)、越剧(江苏、浙江、福建一带)、评剧(河北这一带,想起一个人:赵丽蓉)中国五大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今天我们来看一种少数民族的戏曲——《藏 戏》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前三段:排比式问句。(老师找了一些排比式的文章开头,下来大家传阅一下,学习学习,试着写一写开头,并在我们以后的作文中体现)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8-16自然段 2)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17和18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三、传奇的藏戏:

藏戏《智美更登》音乐审美探析 篇7

一、河南县蒙旗藏戏渊源

河南县地属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蒙古族村落,受藏族文化影响,从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完全体现着藏族人民的特点,尤其是演出藏戏音乐既有安多地区的特点,又带有甘南夏河地区民歌的风格,还保留了蒙族音乐中特有的四度音程的旋法特征,唱腔音乐别有风格。

据考察,河南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的东南部。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河南县虽地处黄南州,但长期受藏族文化影响,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完全体现着藏族的特点。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河南县藏戏的特点,它源于甘南拉卜楞寺,受甘南地区民歌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戏唱腔音乐。

二、《智美更登》音乐特点

(一)民歌元素

2014年4月4日,跟随导师来到青海东湖宾馆观看了由河南县蒙旗藏戏队演出的《智美更登》,这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民间藏戏队的演出,对其中的音乐,无论是角色的唱腔音乐,还是背景音乐,都深有感触。

首先,《智美更登》音乐特点之一是藏族民歌在藏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是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充分体现着一个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风格特点都有所不同,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

其次,藏戏的音乐部分充分吸收了民间歌舞曲的元素,来完善和丰富它的唱腔音乐和背景音乐。

其三,甘南夏河民歌特点。河南县藏戏受到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影响,从唱腔音乐和背景音乐都有夏河地区民歌的特点。从藏戏的音乐中分析民歌的元素,笔者先从夏河地区民歌进行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的分析:

———选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

这是夏河地区民歌《俄日浪贝》的节选,从这段旋律中可以看出,方框区域的旋律特点为辅助音的旋律形态,而旋律进行中又出现了一个偏音(#4),这个偏音在黄南地区的民歌中基本很少用,或者说基本没有民歌中运用偏音旋律形态。那么,在这里(#4)称作五声调式中的变徵,这个徵音的出现,我们可以将这个民歌基本定义为带有变徵的六声调式。

除了偏音变徵的运用,夏河地区的民歌中还大量运用了偏音变宫(7),下面这个谱例中,偏音的出现使得民族调式与西洋大小调式相类似:

———选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

从这段民歌旋律中可以看出,方框区域的旋律织体以辅助音形式出现,节奏上结合附点节奏,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在第14小节处,偏音(7)在这里做为变宫音出现,因此,这段民歌是带变宫的羽调式。

由此可见,通过对夏河县民歌音乐理论的基本分析,透视了夏河地区民歌的音乐织体形态以及音乐特点,从大体上讲,夏河县民歌还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但大量运用偏音变徵和变宫,这在黄南地区的民歌中基本没有偏音的出现,甘南地区和黄南地区虽相邻,但民歌的旋律形态区别还是较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两个地区的藏戏唱腔也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接下来我们从《智》中的唱腔音乐来分析其民歌元素的体现。

———选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

这段唱腔音乐属女声唱段,方框区域内的旋律织体形态都是以辅助音的形式存在,这和民歌中的旋律特点基本相符,由二度的辅助音和三度的辅助音共同组成了这段唱腔音乐的特点,并且也运用了变宫(#4),在这里的#4不是以变徵音形式出现,而是变成了变宫,原因是这段唱腔旋律进行了转调,共二十小节,前十小节为F徵调式,后十小节为D徵调式。从这段唱腔音乐中,明显可以看出夏河地区民歌的影子,节奏上以附点节奏为主要节奏型,旋律形态上,多以辅助音的形式体现。

(二)藏戏唱腔音乐与民歌

我们从《智》中国王的唱腔中来进一步探究藏戏唱腔音乐与民歌的关系:

———作者记谱《智美更登》

这段唱腔,连续运用了八分附点的节奏型,从始至终一直使用同一节奏型,这和语言的发音音调、念词的韵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段旋律最大特点便是旋律中四度音程的运用,而四度音程是蒙族民歌最大的旋法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南县蒙族村落在藏戏唱腔音乐中,除了吸收夏河县民歌的旋律特点,依然保留着蒙族音乐的旋法特征,并有所发展,这段唱腔虽然体现出了蒙族音乐的旋法特点,但在演唱这段唱腔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旋律中并没有蒙族民歌中宽广的大线条式的旋律走向,八分附点的节奏形态更接近藏族民歌的韵味。

从以上的民歌和《智》中的唱腔音乐中可以看出,河南县的藏戏唱腔音乐完全继承了夏河地区的民歌旋律元素,调式上采用带有偏音变宫或变徵的六声调式;节奏上大量运用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尤其以八分附点居多;旋律形态方面,采用二度辅助音和三度辅助音相结合的手法,并保留了蒙族音乐中四度音程的旋法特点,这让笔者看到了河南县蒙旗藏戏队在认可和接受藏族文化的同时,依然将本民族的文化留存和延续,是极为可贵的。这是笔者对以上的民歌和唱腔音乐做了一番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智》中的唱腔音乐不但有民歌的元素,而且也体现着一定的说唱成分,比如:藏族语言中的的韵律感运用到国王唱腔音乐中,以八分附点节奏型来体现,使得音乐听起来旋律感较强,和语言的结合较为紧密。

(三)《智》中背景音乐的特点

背景音乐是舞台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用于舞台歌舞伴奏音乐,它最大的特点是连续性与贯穿性。如果说一部戏中唱腔音乐是每一幕叙述故事情节的主体部分,那么背景音乐则是将每一幕串联起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是戏剧中的灵魂部分。《智》中的背景音乐则采用夏河地区弦乐曲牌“姜菲”的伴奏旋律织体。下面将夏河地区的弦乐曲牌谱例和藏戏《智》的背景音乐谱例作一比较。

藏戏《智》背景音乐

———作者记谱《智美更登》

———选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

谱例中方框区域的旋律,和藏戏《智》的背景音乐旋律极为相似,只是弦乐曲牌“姜菲”没有连续使用附点节奏,而《智》的背景音乐从头至尾基本都是一种节奏型,这段背景音乐看似简单,尽管略显单调,只有六小节,反反复复不断重复,但它使得幕与幕之间、人物动作等之间的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整部戏的作用。如若少了它,戏剧幕与幕之间没有连续性,让观众觉得如同散落的珠子一样,没有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智》这部戏的所有音乐都是前期进行录制,演出现场并没有乐队伴奏,其中的背景音乐采用了笛子、藏族弹拨乐器、扬琴等民族乐器作为小型乐队,当中还是保留了鼓和钹的节奏伴奏织体,但基本上还是运用了现代化手段完成所有音乐的现场效果。

三、《智》音乐审美特征

(一)唱腔音乐之形式美

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由旋律、节奏、调式、曲式等要素构成,它们是音乐整体形式的不同表现侧面。“这些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音乐的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有序组织而成的,不是随意组合,可以说这些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本身就具有审美特征”。

首先来看看《智》中唱腔音乐的旋律,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剧中唱腔音乐无不透射出甘南夏河地区民歌的元素。甘南民歌和黄南的民歌不同之处在于,甘南地区的民歌偏音的运用较多,黄南地区民歌则很少采用偏音的旋律形态。这一点在《智》中体现的较多,不论是女性角色唱段,还是男性角色唱段多采用偏音———变宫,来丰富唱腔音乐,从而起到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作用。

其次,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中的出现与消失的有序组织形式,是整部音乐的框架。《智》中唱腔音乐的节奏最显而易见的形式便是附点节奏,“国王”唱段中从头至尾的八分附点的节奏型使音乐听上去连续不断,一气呵成,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将旋律连绵不断的发展下去。《智》中背景音乐也采用了八分附点的节奏型,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将幕与幕之间、不同角色唱段之间巧妙的连接起来,使音乐形成一个整体。

其三,从调式上来讲,五声调式还是中国民间音乐所独有的调式体系,作为中国优秀的戏剧也同样脱离不了民族调式的创作原则。只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所表现的音乐也大有不同。《智》中的唱腔音乐基本都是带有偏音的六声调式,无论是带有变徵的六声调式,还是带有变宫的六声调式,都更加接近西洋大小调式体系,也使得唱腔音乐更加富,具有色彩性,给听众以新颖的感受。

最后,从曲体结构来看,单旋律唱段基本都是方整性结构,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共四个乐句组成,运用起、承、转、合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智》中表现唱腔音乐的形式,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体现得较为清晰,但构成音乐基本组织形式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因人们的追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而决定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对音乐表现的不同追求”。因此,民族性、地域性也是影响其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唱腔音乐之民族韵味

黄南州河南县是一个蒙族村落,长期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完全体现着藏族人民的特点,黄南藏戏的发展路线是从寺院到民间,这期间必然会融入本土的民间音乐作为藏戏唱腔音乐的素材。正如前面说到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民的追求也会不同,对藏戏唱腔音乐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智》中的唱腔音乐除了吸收甘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外,还依然保留有蒙族音乐的旋法特点,蒙族民间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中的四度音程的体现。我们不妨来看一个蒙族民歌的例子:

从这首蒙族民歌中,方框中的旋律音程关系是四度,尤其是上行旋律的四度音程最能体现蒙族音乐的旋法特征。接下来,再从《智》这部藏戏唱腔音乐中,看看蒙族音乐的旋法的体现。笔者还是以“国王”的唱段来做分析:

旋律中四度音程都用线段标出,基本都是上行四度音程的旋法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蒙族人演藏戏,在藏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依然保留了蒙族音乐的特点,虽然谱例中四度音程的进行较多,但从头至尾都是以附点音符为基本节奏型贯穿,演唱起来还是有较浓的藏族音乐韵味。可以说“任何民间的口头非物质文化的不胫而走,都有其在文化传播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路,都有从源到流的泛化扩散历程”。

黄南藏戏在发展和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吸收民族民间音乐来丰富和完善唱腔体系,可以说民间音乐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情感表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是创作藏戏新腔取之不尽的源泉。纵观《智》中的唱腔,无论是民间音乐的素材,还是蒙族音乐的特点,都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充分体现着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

(三)唱腔音乐之地域特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活的地域,地域的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及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黄南藏戏是青藏高原这片沃土之上孕育和滋养的特有的艺术流派,如若离开,黄南藏戏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同时也失去了保护和传承的价值。黄南州河南县地处黄南和甘南交界处,其唱腔在形成过程中又受到甘南拉卜楞寺藏戏的影响,无论从表演风格、演出剧目、唱腔音乐等方面完全继承了甘南藏戏的全部内容。蒙旗藏戏队表演的《智》一剧,沿用了甘南夏河地区的民歌素材,从调式、旋律织体、节奏型等方面都表现的较为明显。因此,地域性与民族性是藏戏传承与发展的“根”,体现着特定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意识、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认同。

综上所述,在观看河南县蒙旗藏戏队演出《智美更登》这部传统藏戏后,笔者最大的感受便是文化空间的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从音乐唱腔上,不但地方民歌融入到唱腔音乐中,而且还依然保留了蒙族音乐的旋法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广场戏到室内舞台戏,这种文化空间的变化也是一种趋势,也是现代大众审美观念的需求。《智》这部藏戏是由民间藏戏队进行展演,所表演的场地发生了变化,不是在民间的村落演出,而是在现代化城市的剧场内,由于从传统的村落藏戏搬入室内剧场演出,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自然从音乐伴奏到舞台效果都借助了现代化手段,视听效果更加强烈、更有冲击力。可以看出,《智》在音乐唱腔和演奏音乐都完全采用夏河地区民歌旋律作为主要元素,音乐中还有蒙族音乐的旋律特征,在继承中有所发展,整部戏当中的唱腔音乐民歌韵味十足,背景音乐贯穿整部戏的始终,充分体现了民间藏戏的乐队伴奏特点,器乐音乐演奏的旋律固定不变是“原汁原味”的最明显表现,既有现代美,又不失传统美,让这部藏戏留有独特的民族韵味。

参考文献:

[1]曹娅丽援藏戏遗产在青海河南蒙古族中的传承与文化认同———以托叶玛乡西顷村藏戏演述田野考察为例[J]援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援2010(4)援

[2]曹娅丽.青海黄南藏戏[M]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援2007援

[3]乌丙安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M]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援

[4]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M]援2006年.

[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M].1994年.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8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熊学林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余 琴

《识字7》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课,其主要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冷”“淡”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初步具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句子中的反义词。

【学习准备】

课件、课文中5对反义词的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是一首对子歌。(点击出示课题)现在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识字7)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2.反馈。

(1)指名读课文,重点正音:赢、赞、诚。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先读准画线的生字画好朗读节奏线读好这个句子。

3.再读课文:自由读推荐读挑战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4.画找反义词。

(1)读着读着你能发现这些词在意思上的特点吗?(反义词)老师在书中也画了一对,请你也照样子画,画好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教师出示几对反义词(是—非、长—短、虚心—骄傲、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画出反义词的课文)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点评:本篇识字教材是由30个字组成的反义对子歌,要认识9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文本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努力读通、读顺课文,针对学生的识字难点、重点正音,借助画节奏线帮助学生读好最后一句,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教师起到很好的点拨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容易发现课文用词的特点:由6对反义词组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了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1.结合情境,理解“是—非”。

(1)指名读。

(2)理解词义。

(课件播放动画:几个孩子扔垃圾,有的扔在垃圾桶内,有的扔在垃圾桶外)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教师小结:“对”就是“是”;“不对”就是“非”。今天上课,我们小朋友专心听讲,发言积极,这种做法──是(教师点词卡“是”)。把“是非”合起来也是一个词语,小朋友能分清是非,也就是能分清对错。(再读词语)

2.展示榜样,理解“长—短”。

(1)请学生找出两样长短不同的东西。教师出示物品,学生说长短。

(2)出示班级学生学习生活图片(理解“长短”的另一层意思),教师介绍他们的长处。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长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也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出示并请学生齐读)有个词也是说这个意思,“取长补短”。(出示词语请学生再读)

3.评价人物,理解“虚心—骄傲”。

(1)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我想讲一个关于小红和小明的故事。(课件出示他们的图片)(录音)小红和小明是同桌,小红成绩很好,小明学习不认真。有一天中午,小红正在看书,小明拿着球,说:“小红,快,我们打球去吧。”小红说:“不行,我要看书。”小明说:“你成绩已经很好了,就别看书了。你看我,上次老师不也表扬我成绩进步了吗?”小红说:“可是后来你不是学习退步了吗?”

(2)你能用这里的词评评他们吗?

(3)你想对小明说什么?(指名说)听了大家的话,小明想了很多,你听──(录音: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我一定马上改掉骄傲的毛病,虚心学习,争取进步,相信我吧。)

(4)(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学生读一读。

【点评:“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从一年级开始,教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从一点一滴抓积累。从“是”与“非”的理解到合成一个词语“是非”,结合“长短”一词深层意思的理解,积累成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长补短”;结合“虚心、骄傲”的理解,积累格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积累,既复现巩固生字,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解决了课后“我会读”的作业,可谓一石三鸟。本教案最后一个环节拓展部分意思相反的对子和让学生课外收集对子等都是在渗透积累的思想。试想,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注重让学生积累,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将会积累多少语言,自然会厚积薄发。】

4.联系生活,理解“热情—冷淡”、“诚实—虚伪”。

(1)了解了小红、小明的故事,老师也想知道小朋友的故事。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么做的?随机理解“热情”与“冷淡”。

(2)同学们都不错,那如果做错事,你会怎么做?小组交流──指名说(老师要送一个词给大家:“诚实”)“诚实”的反义词是什么呀?(虚伪)(读词)

5.教师小结,回读全文:多好的对子歌呀,让我们再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课文)

【点评:词语是构筑语文大厦的基石,理解词语是语文能力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应丰富灵活。本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理解“是非”,展示班中榜样理解“长短”,评价人物理解“虚心、骄傲”,联系生活理解“热情、冷淡、诚实、虚伪”。这些方法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盎然,将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四、记字积累,指导书写

教师导语:我把课文中的生字搬到这里了,你还认识吗?

1.(课件出示)三字韵文。

学做人,要诚实。待他人,不冷淡。明是非,知长短。有进步,不骄傲。虚心学,赢人赞。好孩子,招人爱。

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

2.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词语?

【点评: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教师自编三字韵文歌,让本课的生字换一个语境帮助学生巩固、识记,这样的三字韵文也符合本课的语言风格。“你记住了哪些词语”让学生在默记中又一次复习词语、巩固生字,做到字不离词。】

3.学习写字(课件出示)。

读得这么好,写字肯定难不倒大家,看书第115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观察发现(预设:结构、关键笔画)。

(2)教师板书(上下结构“热”;左右结构的字由学生挑选一个老师板书)。

(3)学生练习,同桌相互评价,好的打上五角星。

(4)展评(重在字形结构)。

【点评:写字练习要体现自主。一年级下册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写字要领,这样学生更有成功感。教师根据本课要求写的6个字的特点:1个上下结构,5个左右结构,各重点指导一个,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自我评价、集体展评,增强学生写好字的兴趣与信心。】

4.拓展积累。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对子。(出示)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教师建议:课后我们也去收集、发现各种有趣的对子吧。

【板书设计】

识字7

虚心

骄傲

热情

冷淡

诚实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9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下学期的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考虑本单元教学设计时,我把“以学生为中心”及 “快乐学习”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把本单元内容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及色彩,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留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三、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1)语言知识

②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③ learn to make requests and apologi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正确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向别人道歉的方法,获得交际成功的快乐。(2)使学生体验交际中的委婉语气的使用,从而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中学生。

四、重点、难点

五、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单元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情景交际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首先,是自主学习法。在本单元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看图片讨论、做听力、通过对话操练句型等环节中。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自编对话,表演对话等环节中。

再次,是情景体验法。情景教学是本堂课自始至终的主线,如何请求别人做某事,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

六、课时及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教法选择

教学评价

(以听说训练为主,学习如何更礼貌的提建议,以及如何做出合适的回答。)

period 1(45分钟)

听说法,交际法,认知法,任务型教学法

观察 提问 激励

(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要求和表示歉意的句型”)

period 2(45分钟)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任务型教学法

观察 提问 激励 互评

(通过读写训练,加深学生对“提出请求,表达歉意”的理解和运用)

period 3(45分钟)

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法

提问 激励 互评

reading

(学习一篇阅读课文)

period 4(45分钟)

“三一三”模式;阅读技巧训练。

提问 互评

小组评 竞赛

(是一节复习课,通过大量练习来复习、归纳、拓展本单元语言知识)period 5(45分钟)

讲练法,归纳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独立作业、激励

通过检查学生练习、板演、汇报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1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一)知识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

教学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3minutes)

“no, not at all”.“no, not at all”.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向学生渗透“向别人提请求”这种表达方式,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step 2 lead in(3minutes)

通过情景导入,在复习以前学过的表达礼貌的请求方式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本课时新的内容。

step 3 presentation(9minutes)

step 4 1a(5minutes)

step 5 listening 1b(5minutes)

4.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4.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6

listening

2a and 2b(5minutes)

再次通过听力训练,进一步熟悉本课的目标语言,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step 7

(5minutes)

b: ok.i’ll put on another pair.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且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沟通能力。

step8

(3minutes)

read the grammar box in groups.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5minutes)

通过做练习,复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

(2minutes)

group a:

group b:

通过练习和作业,又把知识运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2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一)知识目标:

(三)情感态度:1.to enable to make requests politely in english in our daily life.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向别人提出请求”和“向别人表达歉意”用法有了新的了解,对相关知识点也有所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是对这一语言项目予以更好的消化,熟练运用。本课时应指导学生多说,多听,多写,以巩固目标语言项目。教法尽量多样化,组织教学要富有新意,情景创设法、交际法这些常用的方法都可能用到。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step 1

(5minutes)

1.greeting.通过对话,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step 2

(3minutes)

学习新单词。

step 3

(5minutes)

通过看图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新的词汇,复习旧的词汇。

step 4

(8minutes)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2.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she got the_______ _______shirt.it happened in a __________.he got a pen that_____ ______.通过听力活动进一步对本单元语言项目进行操练,并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step 5

(5minutes)

1.read the example in the sample dialogue.b: not at all.here you are.练习“表示请求”以及相应的问答。

step 6

(10minutes)

b: „.b: „.通过这种指导性的写作练习,使学生们能书面使用目标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和“向别人表达歉意”,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 7

(7minutes)

1.3b.first look at the

b: sure, that’s no problem.you have to stop smoking.1.read the sample dialogue.a: yes, she is __________.step 8

(2minutes)

group a:

group b:

通过练习和作业,又把知识运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be late movie

b: not at all.here you are.b: sure, that’s no problem.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3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一)知识目标:

(三)情感态度:1.be able to be polite and honest in life.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2.学法指导:运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口、眼、耳、脑的作用,多说、多写,并有效利用教材、录音、多媒体、卡通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过程

教学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step 1 greeting and revision.(4minutes)

1.greeting ss.1.don’t talk.3.don’t use that pen.4.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5.don’t speak loudly in the library.(11minutes)

1.ask ss to have the free talk:

8.key points.(1)do you often get annoyed(get angry)?

8.take notes.先通过自由谈话导入这篇短文。

再通过三读,使学生充分理解短文大意,获取信息,完成任务。

step 3 3b

(5minutes)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来充分运用语言目标。

(8minutes)

1.read the dialogue 2.another pair of students to give another

通过各种途径练习,培养学生能用目标语言进行听、说、写的能力。)

(7minutes)

通过话说图片,获得所用信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5minutes)

通过选词填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单元重点单词和词组的用法。

step 7: summary

(3minutes)

通过小结,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了什么。

(2minutes)

group a:

2.retell the story.group b:

通作业,又把知识运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4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三、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step 1

(2minutes)

step 2

(3minutes)

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描述图画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话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step 3

(16minutes)

2.(1)ask ss to read reading strategy:

2.快速阅读,同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5.处理知识点。讲练结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step 4

(10minutes)

example:

a: a girl is dropping litter.ask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suggestions.接收语言信息以后,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口头训练。回归主题,同时为写作做铺垫。

step 5(10minutes)

1.first ask students: have you seen someone breaking a rule of etiquette?

书面落实,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下的礼仪,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

step 6

summary

(2minutes)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step7

(2minutes)

group a:

group b:

通过作业,又把知识运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时

period5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一)知识目标:

(三)情感态度:to enable ss to form a good habit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复习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知识点予以梳理归纳,并进行检测以达到运用的目的;学法上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翻阅平时的笔记,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目标一:单词运用

1.parents don’t ______ their kids to stay out at night.(允许)3.you should be _____ to old people.please speak to them_________.(有礼貌)12.________(也许)in the future i should try not to be so polite.二、复习目标二:检测词汇 翻译下列短语: 立刻,马上 一点也不 出来 从„出来 帮助某人做某事 在„方面帮助某人 大声讲话 觉得不舒适 好象 排队等待 插队 变得生气 发生在某人身上 努力不去做某事 小心不去做某事 在公众场合 压低你的声音

违反规定 捡起 熄灭 举起 张贴 穿上 把„放好 调低 调高 关掉 打开

三、复习目标三:grammar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5.你能不能开一下门?

• please _________(open)the door?

四、复习目标四:知识链接 选用恰当的词填空: 1.(in/after)it’s dark, please _____ the light.don’t ______ the radio.it’s too noisy.3.(have to/must)it’s raining hard outside.i ____ stay at home.4.(a little/ a bit of/a bit)there is still __________ time left.五、复习目标五:语言知识

a.sorry, i don’t.b.no, you don’t a.annoyed, heard b.annoy, hears a.talking loud b.talking loudly a.not making b.don’t make

man

下册:《7、藏戏》教学设计 篇10

[摘要]在西藏藏戏的传统剧目中,建构了国家兴盛衰亡、个人祸福安危及轮回转世与因果报应相结合等三种模式来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期达到寓教于乐、惩恶扬善的高台教化作用。因果报应模式形成原因既与其产生于政教合一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又与西藏地方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紧密相联。

[关键词]西藏藏戏;传统剧目;因果报应模式

[中图分类号]I23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40-03

藏戏是藏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西藏藏戏是藏戏的母体剧种,它对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藏戏的产生影响深远。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建立政教合一制度后,藏传佛教逐渐在藏族社会和藏族人民生活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它对藏族的政治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精神追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藏族文化的血脉,西藏藏戏也被深深地打上了藏传佛教的烙印,成为宣扬佛教教义的载体。本文拟对西藏藏戏中传统剧目所建构的多种因果报模式及形成原因做初步探讨,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国家兴盛衰亡因果报应模式

在西藏藏戏的传统剧目中,常把一个国家的强大富饶与国王是否推行佛法建构成国家兴盛衰亡因果报应模式来宣传佛教义理。例如,传统剧目《诺桑王子》开始就提到在天竺东部有土地疆域、宫殿城堡和物产人口毫无差别的南、北两个国家。南国国王夏巴宣努长期“器重奸臣、贱人,既不敬奉三宝,也不供养僧众,既不祭祀佛神,也不布施行善”,①终于造成了本国“风雨不顺,连年灾荒,瘟疫流行,田地荒芜……内乱四起”即将灭亡的结局。而北国国王额巅巴因为弘扬佛法,所以国家“风调雨顺,人畜两旺,五谷丰登,众民安乐,幸福满园”。南国国王因为常年不信奉佛教,导致本国灾患不断、连年内乱、濒临灭亡的悲惨境地。而北国国王以佛教治国,该国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民富国强。两国由于实行不同的治国策略直接导致了国内百姓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因果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如《卓娃桑姆》中的曼扎岗国王呷拉旺布,他在接受妻子卓娃桑姆以佛法治国的建议后,向国内臣民宣布“本王赞同奉佛法,希望我大臣民众,也要积德多施舍,严戒十恶行十善,诚心祈祷观世音,日日口诵六字法,此乃佛教之精要”。并开始在国内施行佛法,“从此国富民强,军民享受五欲乐之幸福”。该剧目把国家富裕强大、百姓安居乐业同样归结为推行了佛法之故。还有《文成公主》中的松赞干布,他按照梦中观世音菩萨的指点娶到绿度母化身的赤尊公主和白度母化身的文成公主后,开始在吐蕃推行佛法,吐蕃民众从此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上述传统藏戏剧目中把国家的兴盛衰亡与该国是否以佛教治国构成因果关系,极力宣扬以佛法治国则国家风调雨顺、国强民富,否则会导致国内灾难不断、生灵涂炭。演员表演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演绎出不同治国方针造成国内百姓截然相反的两种状况,促使民众更加虔诚地信仰佛教,有利于巩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二、个人祸福安危因果报应模式

个人祸福安危因果报应模式指剧目角色是否信仰佛教直接影响其生死祸福。藏戏传统剧目中通过许多角色因其虔诚信仰佛教,在关键时刻常得到神佛的佑助而转危为安的亲身经历向观众宣扬善恶果报思想。例如,白玛文巴的父亲诺布桑波和500名助手骑着神马逃离海魔女居住地时,500名助手因没有向神佛祈祷,不听神马告诫回头去看海魔女,结果全都从空中掉进海里被吞掉。而诺布桑波“一心祈祷佛僧,一直往前,没有回头看地面,神马便把他带到仙界的兜率宫”,躲过了灭顶之灾。白玛文巴母亲拉日常赛也因为笃信佛教,关键时刻向神佛祈祷,慧空行母便托梦让她到天降塔赐授给她防火又防水的“陀罗尼咒术”咒语。白玛文巴凭借慧空行母传授给他母亲的“陀罗尼”咒语,降妖伏兽、逢凶化吉,在龙宫取回如意宝贝,到罗刹国拿到金鏊锅和红宝石拂子,彻底粉碎了国王想杀害自己的阴谋。白玛文巴的父亲一心向佛,危急时刻靠神佛保佑转危为安;白玛文巴的母亲一生虔诚信佛,替自己儿子得到慧空行母恩赐的咒语,使白玛文巴每到生死关头凭借慧空行母赐授的咒语化险为夷,虽历尽各种磨难但最终平安回家。白玛文巴一家人因其虔诚信仰佛教,危难之时得神佛佑助,化险为夷,终得善报。

在藏戏剧目中,有些国王因其信仰佛教、上供下施而得到梦寐以求的王子,解除了自己无王位继承人之危难。《智美更登》中碧达国国力强盛,国王扎巴白多年无子。他心急如焚,请人卜卦。占卜师告诉国王“只要上供三宝,祭祀神鬼八部、施舍赤贫,最终定能得到一位菩提勇识化身的王子”。扎巴白按占卜师之意皈依佛法,敬奉三宝,最后得到王子智美更登。同样,《顿月顿珠》中的国王多不拉吉为了求得王位继承人,带着王后和众使臣按照卦师所言远行到廓沙圣地,上供下施、诵经祈祷,最后如愿以偿得到顿珠和顿月两位王子。这些国王因为遵守佛教教义、悲悯众生、施舍穷人,最终得到王子,解决了国家无继承人的危机。

反之,剧中那些不信仰佛教、坏事做尽仍执迷不悟的角色,最终都落得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悲惨下场。《顿月顿珠》中的侍臣知休发动叛乱后,获到国王顿珠的宽恕并留在宫中继续当差。但他不思悔改,在带人逃往别国途中遇到岩崩而死,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卓娃桑姆》中心肠歹毒的王后哈姜逼走卓娃桑姆、用鸩酒毒害国王、三次派人杀害公主贡杜桑姆和王子贡杜列巴……哈姜最终也落下了被臣民乱箭穿心、当场杀死的可悲下场。

总之,西藏藏戏中许多传统剧目通过不同角色的亲身经历向观众宣扬虔诚信仰佛教之人陷入困境时,只要向神佛祈祷就会得到佑助并转危为安;而那些不信奉佛教、常做坏事之人则最终受到严重惩罚的这种因果报应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广大民众信仰佛教的热情并坚定其礼佛之心。

三、轮回转世与因果报应结合模式

“藏传佛教认为,在整个生命圈里,有些生命之所以是凡夫俗子,要受苦受难;有些生命甚至是虫类、兽类、鸟类,就是因为前世作孽太多,没有努力积德、行善,所以陷入了地狱、恶鬼和畜生这样的‘恶道中。而那些转世成为活佛、高德大僧和拥有很高社会的人是因为前世努力积德行善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善道,是佛家认为除超凡脱俗外的最佳投生趋向。”②可见,佛教中常把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互相结合来宣扬以达到惩恶扬善、劝诫世人的教化功能。藏戏传统剧目中结合两种思想宣传佛教教义的事例比比皆是。

例如,传统藏戏《絮贝旺秋》一剧通过絮贝旺秋曲折的人生遭遇来宣扬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玛拉耶山上有一只得道的猕猴,它把自己采集到最甜的仙果亲自送到东印度摩揭陀国净饭王子(释迦牟尼)手中后,欢呼跳跃,一不小心坠下悬崖而死。因为它曾向释迦牟尼敬献鲜果,以此功德转生到一个小邦国王家中,出生后取名絮贝旺秋;絮贝旺秋王子喜欢布施钱财、救济穷人,深得百姓爱戴;奸臣其那日金害死国王后又杀害了絮贝旺秋王子。絮贝旺秋死后,又转生到郊国投胎为王子,长大后继承了王位。其那日金听说絮贝旺秋王子转世之事后领兵来攻打,大败而归,被百姓杀死。③絮贝旺秋在人们的强烈要求下把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成为新的国王。从猕猴到王子絮贝旺秋再到今世国王,这三世的轮回和其一心向善、供奉三宝密不可分,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宣扬了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

又如《诺桑王子》中,诺桑王子来天庭寻找云卓拉姆时,凭借自己的神力、箭术征服了乾达婆夫妇,他们认为女儿能和“殊胜的诺桑王成亲,乃是前世积德积善的回报”,体现出前世行善今生回报的观念。同样,当剧中角色遭遇不幸时,也认为是自己前世所犯罪孽的报应。诺桑王子在回国途中焚香酬神,他向飞来的两只乌鸦询问父母近况,乌鸦带来吉祥的消息。当问起云卓拉姆时,乌鸦却以动作暗示发生了意外。诺桑生气地说:“祈求上天三宝来明鉴,善恶本当有因果报应,我曾向北国诸神国王,以及众臣诚心来拜托,保佑慈母和爱妻平安。未料却如此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善心得恶验。”本想张弓射死两只乌鸦来发泄怒气又于心不忍,只好哀叹道:“呜呼!是前世罪孽的报应,才使我今生忧患无穷。”可见,传统藏戏剧目中的角色都把自身遭遇的痛苦和磨难归结为自己前世所犯罪孽的报应,体现出轮回转世和善恶果报思想。

从上可知,藏戏传统剧目中通过剧中角色的言语和行动把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等思想结合宣扬,其目的是告诫人们今生要注重道德修行,上供寺庙,下施弱民,不贪图名利,弃恶行善,多做善事,来世才会有一个相对优越的转世,否则将会堕入地狱、饿鬼和畜生这样的“恶道”中,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宣传更能达到寓教于乐、启化民智、惩恶扬善的社会职能。

四、藏戏传统剧目因果报应模式成因

西藏藏戏传统剧目中建构的多种因果报应模式与历史上西藏政教合一的人文环境及西藏地方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关系密切。

其一,政教合一的人文环境是藏戏剧目中因果报应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17世纪中叶,“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以后,佛教文化成为西藏农奴社会上层建筑制度的核心部分,并且统治阶级借助政权的力量把佛教作为传播文化的基本方式。经过长期的灌输、熏陶,藏族的绝大部分成员都崇信佛教,西藏社会完全沉浸于宗教气氛之中”。④久之,在西藏到处弥漫着佛教气息的社会土壤中形成了藏人独特的宗教心理特征:“(一)此身遭受,皆以前历世善恶业报所应得,无足计较。唯力修未来福报,为人生最大目的。(二)诵持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为人生最要工作。(三)瞻仰圣城拉萨,或罄身所有布施于此,为人生最大功德。”⑤因此,在过去的西藏社会“念经朝佛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神佛意志成为人们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最高准则,无论对现实事物的价值判断,还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都严格遵守佛教教义和宗教思维的逻辑”。⑥与此同时,佛教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生育子女要请喇嘛命名;婚姻须喇嘛占卜;疾病要喇嘛医治;灾难要喇嘛禳解;死亡要喇嘛超度;何日播种何时收获亦要喇嘛决定;若天干无雨或有冰雹水灾,均须喇嘛祷告;至于春秋佳节祭祀跳神等盛典均由喇嘛主持。”⑦表现出人们日常生活完全佛教化特点。

在西藏,藏人“思想的佛教化,生活的佛教化,自然会出现佛教化的文学作品”⑧来为社会制度服务。作为藏族文学的一种形式,藏戏以传统剧目中角色的言行为载体,不仅建构了国家的兴盛衰亡与国王是否推行佛法、个人的祸福安危与其是否信仰佛教等多种因果报应模式,而且把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思想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扬善惩恶的作用。可见,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文化土壤决定了藏戏的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结尾处理等都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教义关系密切。

其二,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是藏戏剧目中因果报应模式形成的另一个因素。“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可知,“教化功能是戏剧的本质属性”。西藏地方政府统治者和剧作者也希望通过藏戏演出对观众进行“高台教化”作用。从17世纪喜欢藏戏的五世达赖喇嘛倡导民间戏班在哲蚌寺酸奶宴会上表演藏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制度化、规范化了的雪顿节藏戏汇演制,民间藏戏与宗教仪轨相结合,促进了藏戏艺术的发展和成熟。但是,为了巩固政教合一制度,西藏地方统治者对每年雪顿节的演出剧目作了规定,各戏班所演剧目以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佛教义理的八大传统藏戏为主。因为“演员演出藏戏,僧侣文人作家对剧本进行编写加工,固然是一种艺术活动的参与,同时也是一种宗教活动修行的参与”。⑨而舞台上戏剧角色因是否敬奉三宝、悲悯众生、遵守教义导致其截然不同结局的经历,对观众而言既是一种艺术欣赏也是一段宗教修行体验。十三世达赖喇嘛在给拉萨觉木隆戏班的批文中曾明确指出演藏戏就是“把古昔菩萨、大师的故事表演出来劝恶归善”。⑩其通过藏戏演出达到寓教于乐、惩恶扬善的期望诉求显而易见。

为实现高台教化作用,传统藏戏中构建了三种不同的因果报应模式来劝化僧俗观众“善事恶事即使很小,也会分别给以果报;业果之地生长一切,为何不把良种撒抛”。?輥?輯?訛世间“没有因果绝不可能,怎能遮住神的眼睛,狡诈之人犯下罪恶,今生来世要受苦痛”。?輥?輰?訛而且“因果善恶对人无欺,所有世人法规一致,违反因果随意行动,掉入恶趣痛苦不已”。?輥?輱?訛同时通过戏剧中各个角色的不同结局,生动形象地告诫观众今生所遭受的一切灾难,皆因前世所犯罪孽导致;只有今生严格按照佛法多做善事,来世才能得到神佛的善报,死后避免落入了地狱、饿鬼和畜生这样的“恶道”中受到严重地惩罚,从而唤起人们的道德自律,自觉地按佛法行事,达到惩恶扬善的社会功能。因果报应思想养成了广大信众轻今生重来世思想,他们为自己来生有一个好的转世,默默忍受今世所遇到的一切不幸且归因为是神佛对自己上世所犯罪孽的惩罚。长此以往,人们把自己所遭遇的阶级剥削、人生不幸统统认为是因果报应造成,便失去了反抗力量,有利于巩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这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大力提倡雪顿节藏戏汇演原因之一。

[注 释]

①赤烈曲扎译:《八大传统藏戏》,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版。注:文中所引八大传统藏戏剧目内容都出自此书,下文不再标示。

②平措:《〈格萨尔〉的宗教文化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③本剧目内容主要参照王尧译述《藏剧故事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61页。

④⑥乔根锁:《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第6页。

⑤任乃强:《任乃强藏学文集(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8页。

⑦陶长松、季垣垣等主编:《藏事论文选(下册)》,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9~420页。

⑧丹珠昂奔:《佛教与藏族文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

⑨郑怡甄:《论藏戏〈诺桑王传〉的结构》,《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⑩边多:《还藏戏的本来面目——试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艺研动态》,1986年第1期。

上一篇: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规定下一篇:西气东输管道保护盖板涵施工专项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