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4-10-12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通用9篇)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1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以郴州安仁县“元宵米塑”为例

[内容摘要] 当代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引入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作为学校美术教学内容,重视地域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补充鲜活的本土视觉文化课程资源,以拓展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关键词]民间美术 美术教学 美术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疆域辽阔的国家,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是人类根据生存需要自然的创造出来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音乐、绘画、宗教、饮食等。但民间艺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又因为其传承方式多为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具有较大的封闭性,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因为没有传人而消失,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将民间美术应用到美术课堂中,可以保护传承民间美术文化。

一、民间美术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民间美术文化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当代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引入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作为学校美术教学内容,重视地域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补充鲜活的本土视觉文化课程资源,以拓展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

二、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民间美术能促进小学美术教育途径、方法的多样化。《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尹少淳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既然是生活美术教育,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可接触到的环境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的小学美术教材多半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各部分相对独立,缺少连续性和趣味性。也极少有美术教师会教学生欣赏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只是极力追求美术技法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开始模式化、刻板化,不再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随心所欲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而民间美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蜡染、剪纸、雕塑、刺绣、版画等。相对于传统美术教学中的线描色彩等学生更容易对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产生兴趣,并对传统美术文化产生兴趣爱好,主动去了解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且民间美术文化包含了历史、音乐、舞蹈、地理、哲学等各种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并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学习变得系统化和丰富化。

例如在郴州安仁县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元宵米塑和皮影戏均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除了少数年过半百的民间艺人,极少有年轻的传人或是兴趣爱好者。为了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传扬当地特色文化艺术,我们可以在当地小学美术课堂中开设相关课程,或是接应当代教育改革形势,建立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深入了解安仁本土文化,亲手制作米塑和皮影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让学生有对传统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精神,同时可以发扬宣传当地特色文化。

三、美术课堂教学与民间美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一)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

现在人们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多半采用建立博物馆的方式,收集文化遗物保护收藏。但这些都不能使传统民间艺术很好的继续发扬传承。青少年是民间美术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使更多的人接触感受民间美术文化,并对其产生兴趣爱好,相信日后必定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来。如郴州安仁县的元宵米塑,在陶艺教育家周国桢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周国祯博物馆,且有一年一度的“国桢杯”安仁县米塑大赛在元宵佳节举行,吸引了许多人来了解安仁文化,并影响了许多当地的年轻学生开始走向艺术道路,也为当地传统民间艺术找到了传人。

(二)传统民间美术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加多元化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如民间美术多半采用木、纸、竹、泥、石、布等材料,在欣赏和了解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制作学习,如石雕可以用萝卜、土豆等代替雕刻,米塑可以用橡皮泥代替捏制,又如蜡染花布可以用宣纸和颜料进行晕染、扎染等。

除了美术课堂的民间美术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如开设传统民间美术文化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调查民间艺人、制作民间美术文化报、办美术作品展览会等。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心理世界与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把民间美术文化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吸收民间美术的精华,将民间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素材和途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我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民间美术素材,进行整合改编,开创新的美感教育之路,将民间美术发扬光大,更是我的职责。[参考文献] [1]徐晓丹.试论民间美术的现状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8 [2]刘大庆.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

数学系12级592班 学号:10610259221 姓名:唐婷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2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 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 广泛流传于中国境内。十二生肖在构成及顺序上大多都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序, 但有些民族的十二生肖构成及其顺序是有区别的。如云南哀牢山彝族的十二生肖 (兽历) 顺序为虎、兔、穿山甲 (龙) 、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而桂西彝族的顺序则为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等[1]。这些不同都是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不同的信仰所造成的。

对于生肖的来源学者们各持已见。有人认为, 生肖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如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 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 浸寻流传于中国, 逐相沿不废耳”[2]598。而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 然均不甚古, 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 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 再向四周传播者也”。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 传入中国的时间, 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3]。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十二生肖是古代人对自然动物的崇拜、图腾崇拜, 以及与早期天文学的天干地支相结合而来的。《史记》中记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 “大挠做甲子”为证。张锡科在《我国十二生肖探源》一文也指出, “我国的十二生肖形成于西周之初”。他结合大量的古籍文献和1954年在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出土的《大傩图》的考证, 指出十二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 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 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4]。而从《山海经》及其他古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的《大傩图》等资料分析来看, 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有一定的说服力。

关于古代十二生肖的排序, 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传说自玉帝命“四大天王”驻守南天门后, 决定选择十二个动物代替“四大天王”轮值成为一年的守护神, 而顺序由动物们到达天宫的次序排列。后来鼠、牛、虎、兔、龙、蛇、 马、羊、猴、鸡、狗、猪相继到达, 十二生肖的顺序也就以此为准。

当然, 也有人认为生肖的排列顺序是按照阴阳学说和天干地支的理论推理而得的。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然后按动物足部的生理特征来确定:“子寅辰午申戌俱阳, 故以相属之奇数为名, 鼠虎龙猴狗俱五指, 马则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俱阴, 故取相属之偶数为名, 牛羊鸡猪俱四爪, 兔两爪, 蛇两舌也。”[2]597

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曰:“寅, 木也, 其禽虎也;戌, 土也, 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 丑禽牛, 未禽羊也。木胜土, 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为水, 其禽豕也;巳, 火也, 其禽蛇也;子亦水也, 其禽鼠也;午亦火也, 其禽马也。水胜火, 故豕食蛇;……午, 马也;子, 鼠也;酉, 鸡也;卯, 兔也;……未, 羊也;丑, 牛也;……巳, 蛇也;申猴也。”[5]这里只谈到十一种动物, 在《论衡·言毒篇》中, 王充又云:“辰为龙, 巳为蛇, 辰、巳之位在东南”, 这样十二生肖就配齐了。从文献资料来看,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与天干地支的关系比较紧密且相吻合。

二、生肖兔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

生肖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之一, 不仅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还广泛应用到艺术创作上来。最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剪纸、泥塑、绘画艺术品等。生肖兔成为民间艺术的创作元素, 不是一种偶然, 而是人们对图腾崇拜的结果。与其他生肖一样, 生肖兔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且在古籍资料中均能找到相关记载。如《山海经·北山经》对图腾兔的描述:“其状如兔而鼠首, 以其背飞, 其名曰飞鼠”《。瑞应图》载“赤兔上瑞, 白兔中瑞”, “赤兔者瑞兽, 王者盛德则至”。《宋史·符瑞志》则说:“白兔, 王者敬耆老则见”。晋代葛洪《抱朴子》认为:“兔寿……五百岁其色白。”人们之所以喜爱白兔, 应该与其在大自然中稀有有关;其次, 白兔被列入祥瑞可能还与月宫玉兔的传说有关。如李白《把酒问月》诗:“白兔捣药秋复春, 娥孤栖与谁邻”。除此之外, 在民间关于兔子吉祥的谚语很多。如在山西、陕西有谚语“蛇盘兔, 必定富”, “喜珠石榴蛇盘兔, 荣华富贵必定富”, 还有“蛇盘免家家富”等。古人还以兔喻明月之情, 以月中有玉兔来代表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因此, 卯兔成了婚姻美满、福祉后世、吉祥长寿的象征。

正因为人们对兔子的喜爱、崇拜, 及吉祥长寿的美好寓意, 兔子的形象广受世人喜爱。因此, 在艺术创作中, 兔子成为民间艺术创作的题材。如最常见的有民间剪纸、民间工艺品、绘画艺术等。在山西吕梁地区“蛇盘兔”的剪纸纹样非常普遍, 且在葬礼风俗中也常要用。据《浮山剪纸誉满三晋》所述:“相传以蛇为符号的部落与以兔为符号的部落产生了矛盾互相厮杀。幸亏两位明智的酋长怜惜生灵, 通过谈判, 取得和好, 并合为一个部落, 兴旺发达强盛起来。从此‘蛇兔团结’传为佳话, 还编出了‘蛇盘免, 必定富’的谚语, 流传至今。”[6]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卷二有“葬地蛇盘兔”一则说:“居庸以北, 俗择葬地以验蛇盘兔为上, 昌平侯杨洪赤城莽母处亦然。意者, 地气温暖, 二物皆穴焉。偶相值而相持, 亦适然耳。昧者到争地盗葬, 讦讼连年, 惑哉”“。蛇盘兔”后来成为风水堪舆先生讨论坟地地形走势的依据之一。这也许反映了人们对死者在阴地获得安息的心理寄托。至于在婚嫁礼俗中用“蛇盘兔”的纹样妆点洞房, 可能是出于对爱情婚姻的一种寄托与祝福, 象征着婚姻的幸福美满, 具有地方民俗文化意义。

泥塑生肖兔在民间工艺品中也是最常见的物品之一。生肖兔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 在隋代墓葬中就有随葬的兽首人身生肖佣;五代时, 蜀主王建因为属兔, 他的玺纽的龙头也改成兔首;在西曲沃县晋侯墓也挖掘出土了青铜《兔尊》。还有关于北京民间工艺品“彩兔“”兔儿爷”的文献记载。如《帝京岁时纪胜》即记载了京城人中秋节月下卖“彩兔”的习俗:“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 饰以五彩妆颜, 千奇百状, 集聚天街月下, 市而易之”;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也记载说:“每届中秋, 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 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 有骑马者, 有默坐者。大者三尺, 小则尺余”。这种用黄沙土制作的“彩兔”和“兔爷儿”是中秋祭月活动中的吉祥物。此外还有清代圆明园的遗物十二生肖中的“兔首”的铜塑等。

在绘画艺术中生肖兔的形象也有很多, 如1954年在山东沂南汉画像墓, 前墓室北壁横额就有一刻画像《大傩图》, 图中就刻有十二只面目狰狞的驱鬼逐疫的怪兽。这是最早期的十二生肖在绘画艺术中的雏形。北宋花鸟名家崔白画的《双喜图》, 明代画家张路画的《苍鹰攫兔图》, 清代画家沈铨画的《雪中游兔图》等都是具典型的代表性。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近几年来已成为许多学者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 传统文化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其存在会对社会创新有束缚。其实, 把传统文化与封建思想等同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首先, 对于文化的概念,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 列举了西方学界从1871年到1951年间, 160余种对文化的定义, 而之后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说法出现。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 对于狭义的文化做了经典的概述。他认为“文化” 即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中国当代学者张万红等人则归纳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体系。”事实上,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具有统摄一个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与思想。因此,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过去某一时段的共同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 它肇始于过去, 贯通于未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底蕴深厚, 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世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尤其对“90后”的一代年轻人来说,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薄弱。这既源于社会的大环境, 也源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扭转。

任何文化符号作为艺术形式的展现, 都离不开其内在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十二生肖符号也是如此。无论在生活上, 还是艺术创作形式上, 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只有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它、了解它, 把它们融会贯通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 才能体现其文化价值,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生肖符号在艺术的创作应用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花花公子”服装品牌的兔首标志;小兔子台湾茶国际连锁店的Bunny A+标志;芭比兔、眯咻兔等品牌标志等, 都是对生肖兔文化符号的应用与表现。只要我们深入地了解生肖兔的文化内涵, 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 就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笔者在“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实践课程学习中, 在云南丽江民间木雕艺人何金平老师的指导下, “以方寸容万有, 以尺壁摄万象”[7], 将东巴文字中的“兔”字形象进行分析、解读, 经过草图的构思、变形、修改、定稿, 然后在木板上上稿、雕刻、修光、上色, 创作出了木刻生肖兔这一作品 (如图1、2) 。这不仅是对生肖兔的一种新艺术创作体验, 更是新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 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得以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还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创新的动力和思想的源泉。如果抛弃了传统文化, 社会的发展将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 我们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用现代的技术手法来加以转化, 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符号, 为世界所认识、接受。

参考文献

[1]李树辉.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流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 (01) :50-61.

[2][清]赵翼著.栾保群, 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

[3]中国十二生肖的由来[J].中国地名, 2009, (02) :51-52.

[4]张锡科.我国十二生肖文化探源[J].东方论坛, 2008, (03) :36-39.

[5]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第5册[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63.

[6]赵伯陶.十二生肖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 2000:210.

浅谈音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篇3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怎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寬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4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冯丽莎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6期

伴随美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会画就行了,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普遍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已经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一个大趋势。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人是视觉动物,认识事物都是最先通过直观感受,而多媒体的作用正好顺应了这一规律。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应用教学软件可以把图片、音乐、录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料综合制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多媒体课件,恰当地运用可以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更加适应今天的文化接受环境。此外,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的教学提高到新的层面上,促使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充分贯彻人文精神,全面体现素质教育。

二、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传达信息。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就大展身手了,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从而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在美术教育中,要努力设计新鲜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创设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各种创作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创意设计,通过计算机这一设计工具激发其创造潜力,培养和锻炼其创造能力。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5

摘要:美术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儿童绘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童绘本 小学美术教学 应用

近些年,儿童绘本发展较为迅速,由于其人物角色新颖,场景较为绚丽,绘画语言幽默,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术、探索美术的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儿童绘本,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一、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绘本即图画书,趣味性较强,因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一,利用儿童绘本,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做好儿童审美启蒙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儿童绘本中的图画大部分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可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充分利用了对比色,邻近色等色彩知识,为学生色彩知识的学习做好示范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儿童绘本简单、易懂、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够轻松理解图画的含义,了解图画内容,便于学习美术知识,有效开展美术教学。不仅如此,画本中还蕴含着美术原理,涉及到画面透视、均衡等知识,能够为教学提供优秀的资源,保证绘本内容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辅助美术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绘本的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绘制材料也较为丰富,能够辅助学生认识不同的画种,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绘本导入课程

利用绘本能够较好地导入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能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利用绘本导入课程十分重要,能够达到理想的教?W效果。利用绘本导入课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恰当的,典型的绘本内容,绘本风格多样,绘画材料与绘画形式多样,教师在利用儿童绘本导入课程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保证课程导入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以便能够较好的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第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利用绘本导入课程时需要设计巧妙的导入环节,充分利用绘本图画丰富等特点,结合美术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保证课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为下面课程知识的讲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学习“色彩心情”为例,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与色彩和心情有关的绘本,导入课程,如抽象绘本“小蓝与小黄”,利用此绘本导入课程,引出色彩与心情主题,有效进行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性临摹,提高学生绘画技巧

美术绘画的基础就是临摹。临摹学习是提升绘画技巧,了解绘画布局的关键,因此,理性临摹,合理临摹十分重要,是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基础。理性临摹,提高学生绘画技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临摹中注重变通,教师在组织学生临摹时,不能一板一眼,要求学生完全按照绘本内容进行临摹,需要注重变通,允许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进行创作,临摹只是了解知识,提升绘画技术的一种手段,是最低层面的,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临摹,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必须理性临摹,在临摹中变通。第二,选择恰当的临摹内容,保证临摹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临摹内容需要难易适中,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太难的临摹内容无法达到提升绘画技巧的目的。

(三)利用绘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绘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利用绘本资源,选择一些通俗易懂、造型独特、形象鲜明的绘本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绘本内容,绘本绘画知识以及绘本风格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儿童绘本,低年级学生需要选择吸引力强的绘本,如可爱的动物,明快的颜色等内容,高年级学生需要选择教育意义强一些的绘本,着重选择包含绘画技巧的绘本。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猫头鹰宝宝》《萝卜的故事》等绘本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卡梅拉》《外公的旅程》等绘本进行学习。

三、总结

儿童绘本趣味性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较重,注意力不易集中,利用儿童绘本为载体展开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利用儿童绘本展开教学,效果显著,研究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6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当前形势的需要。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理想的教学环境。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文从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法等方面,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有机的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情境;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一、绪论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科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信息技术加入之后,它可以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使学生变得乐学、善学。而通过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领域,我们是不是要采取“大力探究开发”的策略呢?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里面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时代活水,信息技术里面蕴藏的教学资源更是浩瀚如海。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老师的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的局限性。充分展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的全新视野,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改变传统的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提倡新课程所

第1 页

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具体改变呢?

1.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互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环境中主动、自觉、自主的学习。

2.创设交流情境,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许多独创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创造性人才通过相互交往成为独立的人。阐述、争辩、议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人机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动、学会分享,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问题,养成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不少的办法:或是绘声绘色,或是亦歌亦舞,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但这些方法难免手段单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随时开放,教学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突出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应用使现在教育技术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它使得教育技术似乎又回到了视听时代,然而,多媒体时代的第2 页

视听教学却是那么完美地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触觉也将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大大提高什么人的学习效率,是学习者信息的接受通道更加多元化,效果更加理想。

超问题的应用使得学习资料更加贴近认的联想思维模式,促进了思维过程更加顺畅和全面。而交互的应用—也别是触摸式的交互应用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使得学习者更深度地沉浸在学习中,主动地于学习内容进行交互,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快乐体验,一旦这种感受被强化,学习者就会喜欢上学习,从而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一方面,随着大容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光盘存储量大大增加,同时,电脑硬盘和U盘的容量也在快速的增加,因此就很容易携带和存储大量教学信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也变得异常容易,而且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只要你想得到的信息,网络上都可以帮你提供。这也使得信息被教师垄断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逆转,教师已不再是几乎唯一的权威,学习者经常掌握着差异化的信息,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它在挑战者传统的师生关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学习资料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优秀的教学系统能适应的诊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而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从教学实践层面上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可能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日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因而我认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知道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有机集合。

2.小学数学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

第3 页

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整体的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这些素材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四、解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4 页

4.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五、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目前,教师们都在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也使得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使得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好。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改善我们的教学手段。我们还应当看清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更新学生的学习喜爱方法,优化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能急功近利,完全否定了传统教

第5 页

学方法,也不能排斥现代信息技术,不愿学习,使用它们。相信通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地不断实践和探索,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不断得到优化,能让学生们在图、文、声并茂,真正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民间美术在创作中的审美取向 篇7

一、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与创作思维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远离都市,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面对单调而贫乏的文化环境,其心理既依附于自然,又常常对自然怀有神秘之感,只能用幻想来弥补。对自然的不可知及依附关系,导致了“神”的思维及某种象征“符号”的出现,形成了特有的审美取向。

(一)“神”化了的自然

人类之初,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感觉自己处于不可知的环境中,认为自然被叫做“神”的东西统治着,由此衍生了对各种“神灵”及部落图腾的崇拜。民间正是用“神”和由“神”派生出的思维观念,作为判断美和行为的依据。因此,民间美术往往通过宗教、礼仪等活动,将希望寄托于“神”,并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其愿望。如随着时序节令出现的“门神”、“财神”、“灶王爷”等等,无不是把自然“神化”了的一种反映。通过民俗活动,人们将追求生命尊严与个人价值渗透其中。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趋向干部族群体,进而谋求成为该群体的象征符号,这就是为什么民间美术的风格特征总是以地域、群体为单位出现。

(二)暗示的象征

民间美术在表现精神内涵方面总是利用一些动、植物来暗示其最原始的审美需求。在民间美术中常出现对图腾崇拜的痕迹,是其在封闭的生存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精神活动的知觉反映。作品中的各种物象,已不是自然形态的直观再现,而是带有理想意味,经过夸张变形和神秘化了的一种象征“符号”。如“葫芦”的暗示,因葫芦之形很像女性的腹部,作品中的葫芦象征着对生命的孕育;石榴多籽,它象征着生命繁衍,多子多福。龙、凤、鱼、莲等形象在民间美术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如“龙凤呈祥”、“莲年有鱼”等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将男性视为阳、女性视为阴之说,民间习俗将“龙”、“鱼”视为阳,“凤”、“莲花”等视为阴,阴阳结合均属人们期盼“婚姻美满”的心理愿望,体现出民间淳朴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愿望。

(三)审美与实用

在民间美术中,通过实用的物品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实用物品与审美物象有机结合起来,随处可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可食用的食品艺术。

在民间,审美思维常常是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食品的外形塑造可谓花样百出、精于工巧。单是面塑,就演化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用面蒸馒头是妇女分内的事,可她们却巧妙地利用面粉白净、细腻的质感,制作出细皮嫩肉的光屁股“面娃”以及“面鱼”、“阿福”等各种形象,并略施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面塑艺术”。类似这种可“食用”的艺术在民间随处可见,既可作为食物,又能用来观赏,可谓审美与食用两者兼得。

2、实用物品上的装饰。

在民间美术的实用装饰中,体现出民间艺术家独巨匠心的审美韵味。大到建筑中“雕梁画柱”、“家具纹饰”的装饰设计,小到服装饰品、器物彩绘、香包、鞋垫刺绣等,都饰以各种装饰图案。可以说,这种器物装饰艺术在民间无处不在。

3、儿童玩具的艺术表现。

民间美术在观赏品及儿童玩具上的审美体现,可谓是最充分的。它体现出民间百姓最淳朴、最基本的审美需求,如随着民俗活动产生的剪纸窗花,社戏演出时的皮影或面具,以及憨态可鞠的“泥泥狗”、“布老虎”等,无不透露出这种朴实的审美心理,给单调而封闭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无限乐趣。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所用的创作材料大都就地取材,用泥巴捏出的各种动物、人物,用几块彩色的布头缝制出的布老虎、布狮子等玩具形象,都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材料,倾注了人们最质朴、最原始的审美追求,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美术是按照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发展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依据前人留下的底样,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构思,达到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他们进行民间艺术创作的材料,这种创作的自由是经过历史积淀、前人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

二、民间美术传统造型观的延续

民间美术家在创作时依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靠的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直觉把握和感性认识,对前人留下的审美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在前人“底样’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造,但决不超出传统文化形成的规律。这就是为什么民间美术往往是以地域、群体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的。

民间美术是先民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生发幻想的精神活动,一开始就同生命、生殖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结下了永久的血缘关系。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图腾观念的出现,成为先民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间美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靠的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和前人的经验。或者说,那些前人留下的“说法”,从民间对色彩的应用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上,无论是哪个民族,对红、黄、蓝、绿、白、黑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认同。它们各自代表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都有固定的说法。在图形及形象的运用上,龙、凤、鱼、莲各代表什么,都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说法”,并不是个人独创的结果。同时,也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在色彩取向及内容选择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民间美术是在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造型观的指导下形成并发展的,它与文人画艺术的造型观有着很大的区别。民间美术具有寓意性、象征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在创作上往往打破时空观念的界定,多用平面、空透及多维的视角来表现静中有动的空间。在塑造形象上大都取其意象,以意念形象为主要依据,加以自由发挥。用民间艺人的话来说就是“天上地下,眼睛看的、心里想的,该添的添点,该去的去点,好看就得”,这完全是按照着意念和感觉进行艺术表现,也是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一种具体反映。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民间体育项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G623.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民間体育项目与传统小学体育项目结合是历史必然。民间体育项目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多样。相信通过这种将民间体育与小学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民间体育项目的起源、特点及教学价值

(一)民间体育的起源及特点

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起源于人类模仿并学习动物的活动。最初的体育既不是为了强身健体,也不是为了赢得荣誉,而仅仅是一种供大家娱乐的游戏。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体育项目,然而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民间体育具有交融性、多样性、适应性等。首先,每一种体育项目都起源于一个地区,在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体育项目为了适应历史的发展也随之不断变化,甚至衍生出新的体育项目。同时,朝代更替也是体育项目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然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创造出的体育项目是多种多样的。据统计,全国56个民族创造的体育项目达976种,其中汉族占301种,少数民族占676种。最后,各种体育项目都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需求,同一体育项目往往有不同的玩法。在这种适应中经常又会演变出新的玩法。由此,民间体育项目总是在不断发展。

(二)民间体育的教学价值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民间体育项目具有健身、娱乐、教育、表演、竞赛等功能。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肩负起国家的希望。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我国高校在教育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韧的性格。参加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满足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体育项目是一种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作为游戏,其观赏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包含的竞争意识确是与时俱进的。竞争是时代不变的主题,只有不断竞争中才能发展。教育的母的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在竞争中成长。

二、民间体育进入小学课堂的方式及必要性

(一)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小学课堂的方式

由于民间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于教学。由于受教育者年龄的限制,应严格保证体育项目的安全性和普适性。下面以跳绳、滚铁环两种教学项目为例,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跳绳是一项运动量适中的运动项目。其对教学场地几乎没有限制,教学器材也简单易得,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要求,绝对能够保证学生安全。不仅如此,有结果显示,跳绳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肺活量,而且有助于学生保持体形。由于跳绳能够不断拉伸韧带,经常跳绳能够帮助孩子生长发育,许多医学实验也证实,经常跳绳的孩子比不跳绳的孩子平均增高三厘米。滚铁环是一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臂力的体育项目。学生们可以在滚铁环的过程中锻炼全身肌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往往缺乏锻炼的机会,“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越来越多。滚铁环运动的推行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该运动器械对教学资金要求很低。

(二)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小学课堂的优势

民间体育项目应用于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以下从三点阐述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小学课堂的优势。第一,传统民间体育项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们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身体,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调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第二,民间体育项目多是团体项目。同学们在参与活动时无意间增加了与彼此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体协作的意识。部分寡言少语的同学也能因此增加与人沟通的机会,健康成长。第三,民间体育项目能很好地适应场地小的限制。由于部分地区存在教学资金短缺,教学场地较小的现象,很多传统教学项目不能顺利展开。部分民间体育项目没有场地的限制,甚至不需要特殊游戏辅助器械,非常适合教学区域狭小而学生多的学校。

随着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不断变化,人们的目光不断向民间体育项目集中。但是,小学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将民间体育项目引入到小学课堂不仅需要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教师的全力配合,才能将民间体育项目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兴妹.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体育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兰州教育育学院学报,2013,29(10):154-155,157.

[2]陈哲,徐涛.基于民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校园(中旬刊),2014,(9):135-135.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9

沙洋县后港镇田桥小学 郭帮豪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我县“两新一课”正在全县各校不断地推进,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迅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教学媒体和教育管理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运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PPT课件辅助教学,从学生方面讲,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老师方面讲,使老师从各方面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熟知各种课件的功用,用前沿高端的思维理论来传输千变万化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PPT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形式上,PPT课件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运用PPT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1、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PPT课件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粉笔、黑板、挂图等单

一、静止的媒体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只能简单地依赖听觉和有限的视觉进行课堂学习。曾有教育心

理实验表明,在教学中不能过度地、单纯地依靠一种感官进行学习,必须多感官协同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PPT课件课件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综合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描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更为抽象,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如何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难点,就成为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知识点时,他这样设计:在屏幕上先显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随后将三个圆的直径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楚三个圆的直径也都相应的长短不一。然后依次将三个圆的周长展开为三条线段,用各自的直径进行度量。三次度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在翻了三次“筋斗”之后,红色的闪动提示都还剩一小段。在这个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感知形象具体、清晰,认知深刻,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即可准确地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重点、难点就是如何将圆二等份、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并演示给学生看。采用传统的方式用手拼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准确、清晰,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的操作程序繁琐、节奏松散,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连贯,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模糊。而利用PPT课件却能化抽象为直观,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将“化圆为方”的过程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轻松地理解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拓展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思维;

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往是用教具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2

这一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份,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既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

4.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有趣的新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抽象的文字、语言和静态的教学挂图,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进度缓慢。PPT课件以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多种符号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大量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运用PPT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劣势

1、注重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忽略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

由于PPT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老师在做课件备课时着重注意动态图象的插入引导,而忽略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一味地灌输图象表达法,学生会只记住抽象的图象变化过程,形成懒惰的思维方法,不再去扩展自己的思维,只是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旋转。

2、多种符号载体的教学内容,容易分散学生思维的注意力;

课件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渗透所有的知识,增添了很多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而这些载体的存在,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许多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过分追求表现形式,而青春期学生对新鲜事物多易产生猎奇心理,无疑对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产生极大的干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研究的不是老师所期望研究的内容,而是那些活泼的动画之类,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3、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忽视了教与学的互动;

使用PPT课件,老师省去了许多需要板书或描绘的抽象过程,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消失了。

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互动”。因此,在PPT课件中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跟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师才 3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传统教学,扬长避短,完美运用PPT课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却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配合教材,以PPT课件等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首先,要重点的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和学法,以PPT课件辅助学生理解;

课件的运用应配合教材,以教材为主,板书与课件结合,按照课件把实物带进课堂演示,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拓宽思维,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教师在备课期间,把握一个教学的方向,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无定法”,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使得每期的PPT课件多元化,使得教师难以发挥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以配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

再次,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反馈,适时评价,从反馈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重视纠正。

教学过程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能当堂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课堂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阶段性评价、总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对PPT课件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详细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程度和喜爱程度,以对教学方式做适当变动。

上一篇:统一战线大轮训小组总结下一篇:《.NET程序开发》心得总结